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3306026 畜牧微生物答案

23306026 畜牧微生物答案

23306026  畜牧微生物答案
23306026  畜牧微生物答案

23306026畜牧微生物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复制周期:病毒从感染细胞、进入细胞,到复制子代病毒后释放出来的全过程,称为复制周期,或增殖周期,也叫感染周期。

2. 病毒的干扰现象:一种病毒感染动物机体(或细胞)后能产生抑制他种病毒再感染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3. 干扰素:几乎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感染后均可被诱导合成分泌一种小分子的糖蛋白,这种蛋白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称为干扰素。

4. 常住菌:长期生活在动物体表或体内的共生的或寄生的微生物。

5. 正常菌群:消化道的微生物区系。

6. 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发生改变,菌群平衡受到破坏,称为菌群失调。

7. 无菌动物:动物体内不携带任何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

8. 无特定病原动物:是指没有某些特定的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及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或禽胚胎)。

9. 微生态制剂:是指一类可以通过有益的微生物活菌或相应的有机物质,帮助宿主建立起新的肠道微生物区系,一道道预防疾病、促进生长的添加剂。

10. 益生素:又称益生菌,一般是只通过改善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航而对动物起有利作用的微生物活菌添加剂。

11. 化学益生素:又称益生元,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但能选择性地促进宿主消化道有益微生物,或饲喂的益生素的活性和生长,从而对宿主有益的饲料或食品中的某些成分。12. 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7℃24h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13. 硝化作用:氨经过亚硝酸的中间阶段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14. 腐败:蛋白质在厌氧情况下,则有机酸和其他产物不能完全氧化,它们或者积累起来,或者部分地变为醇类或其他诱导物,有着特别的臭味,这个分解过程称为腐败。

15. 病原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机体具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

16. 脓毒血症:化脓菌通过血流散播,致使多数组织器官出现化脓性感染。

17. 拮抗作用:一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产生某些对他种微生物呈现毒害作用的物质,抑制或杀死他种微生物的现象。

18. 传染来源:是指不断地向外界环境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这种动物机体是病原微生物寄居、生长繁殖和不断向外界排出的场所,包括患传染病的动物和人、带菌(带病毒)者和其他等方面。

19. 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的辅助,这种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20. 无菌法:是指无菌是指没有活的微生物的意思,所谓无菌法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防止任何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或物体的方法。

21.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细菌的部分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细菌,从而改变了受体细菌的遗传性状,称为转导。

22. 腐化:蛋白质在有氧情况下,氨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和其他产物,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或其它简单化合物,没有什么特殊臭味,这个分解过程称为腐化。

23.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细胞的辅助,这种抗原称为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

24. 反硝化作用:是指微生物还原硝酸为亚硝酸、氨和氮气的过程。

25. 菌(病毒)血症:病原微生物出现于血流,但不能在血流中大量繁殖,只是短暂经过和存在,向其他组织器官转移。

26. 抑菌作用:是指抑制或阻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

27. 细菌素(Bacteriocin)某些细菌产生的作用范围狭窄的抗菌物质。细菌素按产生的菌种来命名,如大肠杆菌产生的细菌素称为大肠菌素。

28. 适应性免疫:是指抗原进入机体后,引起抗原递呈细胞、相应克隆T细胞和B细胞等一系列反应,形成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清除抗原的过程。也称为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29. 补体: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可辅助特异性抗体发挥溶菌作用的物质。

30. 传染:也称为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31.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被T细胞的TCR,B细胞的BCR或抗体特异识别的结构单位。

32. 直接接触传染:由病畜与健康畜直接接触,如啃咬、交配、敌舔,吮吸等传递病原微生物而引起。

33. 硝酸盐还原作用:是指微生物还原硝酸为亚硝酸或氨的过程。

34.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35. 外毒素:这是某些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并释放或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有毒性的蛋白质。外毒素的毒性很强,免疫原性也很强。

36. 单细胞蛋白:是指单细胞或具有简单构造的多细胞生物的菌体蛋白的统称。

37. 保护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这种抗原称为保护性抗原。

38. 转化:受体细菌直接由外界环境中摄取供体细菌的游离DNA,整合于自身的基因组中,因而获得该供体菌部分遗传信息的过程,称为转化。

39. 毒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类有毒性的物质叫做毒素。

40. 类毒素:外毒素经0.3%-0.5%甲醛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可脱去毒性,但仍保留良好的抗原性。

二、简答题

1. 简要回答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细胞构造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相比有何异同?

原核生物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即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器略有分化,只具有一种成形的细胞器,即核糖体;DNA上不含蛋白质成分;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与真核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不同,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脂蛋白及类脂;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相比,其形态更大,结构更为复杂,细胞器的功能更为专一。真核细胞已发展出许多由膜包围着的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更重要的是,它们已进化出有核膜包裹着的完整细胞核,形成了双链DNA与组蛋白密切结合的染色体。

2. 简要回答病毒具有的几个重要基本特征

(1)病毒体积极其微小,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2)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每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或DNA或RNA(3)病毒不是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内复制新的子代病毒;(4)除利福平可抑制痘病毒复制外,其他抗生素对病毒的作用都不大;(5)干扰素可抑制多数病毒的复制。

3. 简要回答动物肠道中正常菌群的作用。

(1)营养作用消化系统的正常菌群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无机盐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消化系统的正常菌群中有很多微生物能合成各种维生素,是动物维生素营养的重要来源。

(2)免疫作用正常菌群对刺激机体免疫器官使其功能更加完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3)拮抗作用消化道的正常菌群对非正常菌的侵袭具有根强的屏障作用和拮抗作用。如正常菌群使肠道内容物的pH值变酸(pH值下降到6.0).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4. 区别灭菌、消毒、防腐?

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叫做灭菌。这里指的所有微生物中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霉菌孢子等。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叫做消毒。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叫做消毒剂或杀菌剂。

防腐:是指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叫做防腐或抑菌,用于防腐的化学药品称为防腐剂或抑菌剂。

5. 区别抑菌作用、杀菌作用和抗菌作用?

抑菌作用:是指抑制或阻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

杀菌作用:是指能使菌体致死的作用。

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包括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是这两者的总称。

6. 简要回答影响化学消毒剂效果的因素?

(1)化学物质的性质:一般认为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是没有选择性的,即对于微生物和动物机体细胞都有毒性,故只能用于局部消毒。

(2)化学物质的浓度:一般认为化学消毒剂的浓度愈大,其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愈强,但这不等于浓度加倍,杀菌力也随之增加一倍。无水酒精不如70%酒精的杀菌作用强。(3)作用时间与其他环境条件:一般认为,化学消毒剂的浓度愈大,温度愈高,作用时无不良因素等,杀菌所需的时间可能会缩短。

(4)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由于形态结构和代谢方式等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对化学物质所呈现的反应亦有差异。

(5)有机物的干扰:有机物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如蛋白质能与许多消毒剂结合发生变性或凝固,从而影响消毒效果。所以消毒前应对皮肤,器械或圈舍进行彻底的清洁。

7. 选择消毒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消毒剂应具有强大的杀菌力,穿透力强,奏效快。

(2)易溶于水,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3)性质稳定,不易氧化分解或易燃、爆炸,便于贮存。

(4)对动物机体应毒性小,对衣物、用具、金属制品(如铁丝笼、仪器设备;器械等)无腐蚀性。

(5)杀菌力不受或少受脓汁、血液、坏死组织、粪便,痰等有机物存在的影响。

8. 常用化学防腐剂和消毒剂的种类及作用原理。

(1)酸与碱:以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解离作用妨碍菌体代谢,如乳酸,烧碱。

(2)卤族元素:以氯化作用、氧化作用破坏-SH基、使酶活性受到抑制而产生杀菌效果,如漂白粉和碘酊。

(3)醇类:使菌体蛋白变性沉淀,如乙醇。

(4)醛类:能与菌体蛋白的氨基酸结合,起到还原作用,如福尔马林。

(5)重金属盐类:能与菌体蛋白质(酶)的-SH基结合,使其失去活性;重金属离子易使菌体蛋白变性,如升汞、硫柳汞。

(6)氧化剂:使菌体酶类发生氧化而失去活性,如过氧乙酸。

(7)烷化剂:能与菌体蛋白发生烷化,如环氧乙烷。

(8)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改变细胞浆膜的通透性,甚至使其崩解,使菌体内物质外。渗而产生杀菌作用,或以薄层包围胞浆膜,干扰其吸收作用,如新吉尔灭。

9. 举例说明微生物之间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的生物关系?

(1)共生: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得利。如瘤胃微生物之间,及其与反刍动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共生。

(2)拮抗作用:一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产生某些对他种微生物呈现毒害作用的物质,抑制或杀死他种微生物的现象。如青贮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抑制腐败菌的生长。(3)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获取所需的营养,赖以为生,并往往对后者呈现毒害作用的现象。如动物病毒寄生在动物细胞中。

(4)协同:两种或多种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某种作用,而为其任何一种所不能单独达到的。如瘤胃中的厌氧真菌和细菌协同消化纤维素。

10. 鲜乳中微生物的来源?

(1)来自乳房的内部:从健康动物乳腺分泌出来的乳汁,本来是无菌的,但常因微生物污染乳头并向上蔓延入乳管和乳池内,挤乳时,乳汁通过,便把微生物冲出,带入鲜乳中。(2)来自外界环境:来自乳畜的体表动物体表的被毛和皮肤,常污染有多量的微生物。来自用具一切与鲜乳接触的用具,如果没有严格的清洗和灭菌,都会是鲜乳中微生物的重要来源,常常甚至是主要来源。来自工作人员乳业工作人员、特别是挤乳人员的双手和衣服等,也常是鲜乳中微生物来源之一。来自空气在空气中漂浮的灰尘上,常常有各种微生物存在,落入乳中,即能污染鲜乳。来自其他方面洗涤用具及畜体所用的水,蝇类与蚊及蟑螂等,均可成为乳中微生物的来源。

11. 鲜蛋的贮存原则及方法

鲜蛋贮存的原则应该是:防止微生物侵入蛋内,抑制蛋内已有微生物的繁殖,避免蛋的变质,保持蛋的新鲜。冷藏法、石灰水贮存法、水玻璃贮存法、萘酚盐贮存法、涂布法、巴氏消毒贮存法、CO2贮存法、充氮贮存法和射线辐射贮存法。

12. 种蛋如何保存?

种禽产蛋的地方及种蛋接触的用具应注意清洁和干燥,以减少微生物的污染。应及时收集种蛋,每天最少应收集4次。种蛋存放室要求卫生清洁,隔热良好,空气流通,具有防日光直射、防尘、防鼠、防蝇等条件。种蛋贮存的适宜温度为12~16℃,相对湿度为70%~80%。种蛋越新鲜越好,入孵前种蛋的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七天。

13.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1)初次应答: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具有诱导期,先产生IgM,在产生IgG,但抗体水平及亲和力均较低,维持的时间较短,产生记忆细胞。

(2)再次应答:相同的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诱导期变短,快速产生抗体,以IgG为主,抗体的亲和力和抗体水平较高,维持的时间较长。

14. 饲料防霉措施有哪些?

控制饲料水分含量:谷物饲料防霉措施关键在于守护后迅速使其含水量在短时间内降到安全水分范围内。

控制贮存环境:饲料仓库应通风、阴凉、干燥、地势高,要定期消毒、打扫,防鼠,温度控制在12°以下。

15.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免疫球蛋白有两条相同的重链(H)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由链间二硫键相连形成的Y字形结构。重链和轻链N端110个氨基酸高度可变,为可变区,VH和VL,每个可变区中有三个区域的氨基酸序列高度变异,为高变区,高变区是和抗原表位互补结合的区域,称为互补决定区。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区以外的区域氨基酸组比较恒定,成为恒定区,CH和CL,恒定区是免疫球蛋白分类的依据。CH1和CH2之间为铰链区,富含脯氨酸,具有伸缩性,可与不同位置的抗原表位结合。

16. 防制传染发生的综合性措施?

(1)严格执行兽医防疫法规做好边境检疫、交通检疫及屠宰检查,加强兽医监督作用,防止外来传染病的侵入;对健康畜禽定期做好检疫,及早发现和消灭传染来源。

(2)进行科学饲养管理给健康畜禽群体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选用血清型符合等适当得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接种,提高畜禽的抵抗力。

(3)搞好环境卫生执行严格和严密的消毒制度,做好杀虫、灭鼠,以及粪便无害处理,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消除和减少病原物的传播。

(4)发生传染病后采取正确措施应及时隔离病畜,必要时采取封锁措施及紧急接种,以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和扩散。

17. 如何对肉样进行显微镜检查?

肉样的表层和深层分别制成触片进行显微镜检,观察时应考虑三个指标:肉触片着色程度、细菌的数目、种类和肉组织的分解情况。

判定标准为:新鲜肉,触片印迹着色不良,在每个视野中,表层见到少数的球菌和杆菌,深层仅发现个别的细菌或者见不到细菌,同时触片上完全看不到分解的肉组织。可疑新鲜肉,触片印迹着色较好,在每个视野中,表层见到20~30个球菌,深层可发现20个左右的细菌,触片上可明显地看出分解的肉组织。不新鲜肉,触片印迹着色很浓,在每个视野中,不论表层和深层均可见到30个以上的细菌,且多为杆菌,有时几乎见不到球菌,触片上粘着大量分解的肉组织。

18. 种蛋如何消毒?

甲醛气体熏蒸法,过氧乙酸熏蒸法,药液消毒法,加温处理法,变温药液浸蛋法,真空药液浸蛋法。

19. 传染发生的条件?

传染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数量和足够毒力的病原微生物,经适当的侵入门户(即传播途径)进入动物机体。

(2)易感动物动物种类不同,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的易感性。

(3)外界环境条件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温度、湿度、地理环境、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等因素,对易感动物和病原微生物两个方面都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20. 动物机体生理屏障的作用?

(1)皮肤和黏膜的屏障起到如下作用:

机械阻挡:皮肤或黏膜的上皮细胞构成的屏障可阻挡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分泌的粘液或纤毛的运动也有助于排出病原微生物。

(2)化学作用:位于皮肤及黏膜下的腺体分泌的外分泌液,如汗液、消化液等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

(3)生物学作用:动物体内的正常菌群起到占位,拮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内部的屏障起到如下作用:

血脑屏障:阻止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进入脑组织保护神经系统。

血胎屏障:阻止母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内。

21.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征?

(1)IgG 是机体再次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是抗感染的主力军,是含量最高的抗体,可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中,可通过胎盘和卵黄传递到胎儿体内。也可激活补体,中和毒素和病原体,调理作用,ADCC作用和介导Ⅱ、Ⅲ变态反应。(2)IgM单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作为BCR;五聚体也称为巨球蛋白不能穿过血管壁,在血清中含量最高,是机体免疫应答中最早产生的抗体,是机体抗感染的先锋部队。检测IgM有利

于早期感染的诊断。

(3)IgA 单体存在于血清中,功能不明。二聚体为分泌型IgA,存在与黏膜表面,形成特异性保护层,在黏膜局部发挥抗感染的作用,是边防军。

(4)IgD 血清含量低,铰链区长,易降解,功能不详。是B细胞的BCR。

(5)IgE 具有亲细胞性,容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型变态反应。在抗寄生虫免疫应答发挥作用。

22. 细胞因子的几个重要共性?

分子质量小,生物学作用强:细胞因子是小分子糖蛋白,细胞因子产量极微,与高亲和力的细胞受体结合从而发挥生物学作用。

合成、分泌快,近距离发挥作用,降解快。

产生的细胞和作用的细胞具有多样性。同一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一种细胞因子也可作用多种细胞,产生不同效应。

具有网络特性。细胞因子互相诱生,互相促进,互相抑制,形成复杂的网络调节。

23. 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包括哪些因素?

构成病原微生物毒力的因素称为毒力因子,包括侵袭力及毒素两方面

(1)侵袭力与侵袭力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黏附素黏附使细菌在宿主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处定殖,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2)抗宿主防御机制的各种因子,干扰或抑制宿主的防御机制,得以在体内增殖。(3)有利于病原菌在机体内扩散的酶类如透明质酸酶,溶纤维蛋白酶,胶原酶、凝血浆酶、卵磷酯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

(2)毒素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

24. 简要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淋巴结是T、B细胞定居的场所,发生免疫应答,过滤淋巴液。

脾脏是T、B细胞定居的场所,发生免疫应答,过滤淋巴液,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黏膜相关的淋巴组织是是T、B细胞定居的场所,参与局部免疫应答,产生Sig。

哈德腺在禽类的上呼吸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

25. 简要回答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禽类的法氏囊。

骨髓是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B细胞成熟的场所,是产生抗体的主要部位。

胸腺是诱导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

法氏囊是诱导禽类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

26.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溶解细菌或中和病毒作用:细菌或病毒可通过三条激活途径激活补体,从而溶解细菌或中和病毒。

调理吞噬作用:病原体上结合的C3b与吞噬细胞的C3b受体结合,从而起到调理作用。

趋化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a,C4a,C5a可招募吞噬细胞迁移至抗原入侵的部位。过敏毒素作用:C3a,C5a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细胞脱颗粒,介导局部炎症反应。

27. T细胞表面的重要免疫分子及其作用?

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是特异性识别APC的MHCI、MHCII分子提成的抗原肽。CD3:与TCR组成T细胞受体复合物,传递T细胞活化信号的功能。

CD4:是T H细胞的辅助受体,当CD4+细胞的TCR识别MHCII分子提呈的外源性抗原肽时,CD4分子识别MHCII分子,加强T细胞与APC的结合,并转导信号。也是HIV的受体。

CD8:是CTL细胞的辅助受体,当CD8+细胞的TCR识别MHCI分子提呈的抗原时,CD8分子识别

MHCI分子,加强T细胞与APC的结合,并转导信号。

28. 试述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具有提呈抗原,分泌细胞因子,吞噬及清除抗原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及免疫调理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可以直接杀伤靶细胞及病原体,也可通过ADCC发挥杀伤作用。

29. 细胞因子的种类及作用?

白细胞介素(IL):白细胞及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诱导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增殖和分泌、调节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

集落刺激因子(CSF):由T细胞、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产生,其功能主要是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刺激单核/吞噬细胞核粒细胞的活性。

干扰素(IFN):病毒感染细胞产生的可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IFN-α、IFN-β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IFN-γ具有调节免疫应答的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TNF):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在调节适应性免疫、杀伤靶细胞和诱导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趋化因子:可吸引各种免疫细胞迁移。

生长因子(GF):促进各种细胞的生长、发育。

30.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有哪些?

主要包括沙门菌、病原性大肠杆菌O157:H7、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副溶血弧菌和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

三、论述题

1. 试论述病毒增殖的过程

病毒的完整复制周期分为5个连续的阶段,即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1)吸附:是病毒吸附在易感细胞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病毒粒子与细胞间的非特异性吸附,即静电吸附,静电吸附是可逆的,非特异的。然后发生特异性吸附,即受体吸附,是病毒表面的分子如纤突等吸附敏感细胞表面的受体。受体吸附是牢固的、不可逆的。

(2)侵入:病毒吸附在宿主胞膜后进入细胞内,称为侵入或穿入。病毒通过以下不同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3)脱壳:病毒进入细胞后,迅速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脱掉衣壳,释放出核酸。

(4)生物合成:病毒在细胞内从脱壳到新的子代病毒出现这一阶段称为隐蔽期。此时期不能从细胞中间出感染性病毒颗粒,但细胞内病毒核酸复制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却十分活跃。多数DNA病毒在宿主细胞核内合成核酸,而多数RNA病毒则在细胞浆中合成。病毒的生物合成过程根据其核酸类型的不同具体步骤也不尽相同,但各类病毒的生物合成基本上按下列步骤进行:①由亲代病毒转录早期mRNA;②由早期mRNA翻译“早期蛋白”,这些蛋白是病毒复制需要的,如复制病毒核酸时所需要的RNA或DNA多聚酶等,此外还有控制宿主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的调控蛋白等;③在“早期蛋白”(酶)等作用下,亲代病毒核酸复制子代病毒核酸,由于各种病毒核酸类型及股数不同,核酸复制过程各有差异;④主要由子代核酸晚期转录mRNA,再翻译为“晚期蛋白”。晚期蛋白主要为子代病毒的衣壳蛋白、酶类以及在病毒装备阶段起作用的非结构蛋白等。

(5)装配与释放:病毒核酸与蛋白质合成完毕后,多事DNA病毒在细胞质内合成的结构蛋白迁移到细胞核内,与在细胞核内合成的病毒DNA装配成核衣壳,RNA病毒几乎都在细胞质

内装配形成核衣壳。囊膜病毒多以出芽和细胞间桥或细胞膜融合方式释放或传播,无囊膜病毒通过宿主细胞破裂方式释放。

2. 试论述反刍动物瘤胃主要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

(1)瘤胃微生物包括细菌、厌氧真菌、原虫。

(2)瘤胃微生物的作用:

①糖的分解与利用:瘤胃内纤维素被细菌和部分原虫分解,最终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被牛体所吸收利用。瘤胃微生物也分解非结构碳水化合物,产生的单糖和双糖合成糖原,储存于微生物体内,进入小肠被消化可被利用作为牛体的葡萄糖来源之一。

②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防止饲料中的优质蛋白质被瘤胃微生物降解从而降低日粮蛋白质利用率,制成过瘤胃蛋白,待其进入小肠后再被动物消化吸收。瘤胃微生物利用水解产生的和饲料来源的氨、一些简单肽类和游离氨基酸,合成微生物蛋白质,转移到皱胃和小肠时,菌体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利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可分解非蛋白氮-尿素、铵盐、酰胺等产生氨,合成菌体蛋白质。

③瘤胃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

④饲料中的脂肪大部分被瘤胃微生物彻底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可被分解为琥珀酸或乳酸,脂肪酸可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

⑤牛可产生CH4和CO2等气体,一部分被吸收入血液;一部分被微生物利用;一部分通过嗳气排出。

⑥瘤胃内容物pH的调节:瘤胃菌群的代谢产物可调节瘤胃内容物的酸碱度。

⑦解毒功能:瘤胃纤毛虫具有降低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致毒作用,细菌也有此功能。

3. 试述土壤、空气和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对畜牧生产和人类生活有何影响,如何应对?

(1)土壤:一些动、植物的病原微生物可随动物的排泄物等进入土壤,成为土壤感染传染病的来源。为了防止“土壤感染”传染病的发生,应该设法避免病原微生物污染土壤,对患病畜、禽的粪便、垫草应堆积发酵后再施入土壤,可疑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对于患传染病死亡的畜、禽尸体,能焚烧的必须焚烧,或者深埋地下两米深,并作无害处理,以免传播传染病。

(2)空气:病畜眸叫、喷嚏、咳嗽时喷出含有病原体的微细泡沫飞散到空气中,或者其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干燥后随尘埃进入空气中,则该处空气中也暂时带有病原微生物。因吸入带病原飞沫或尘埃而发生的传染,分别称为飞沫传染和尘埃传染。因此,为了减少空气传染,应该注意畜舍的通风。换气和空气消毒,对病畜进行隔离也是十分必要的。

(3)含有病原微生物的人、畜的排泄物、分泌物、家畜尸体、垃圾和污水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可使水中也含有相应的病原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水能迅速散播和扩大污染面积,许多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往往顺着河流迅速蔓延。水禽传染病的发生,常是急速传播,几乎全群同时发生。因此,对动物尸体及排泄物、污水等的处理应特别注意,勿使水源被污染,以免发生传染病的蔓延。

4. 试论述青贮的微生物发酵过程?

青贮的全部过程是微生物发酵的过程,可分为耗氧期、微生物发酵竞争期、稳定期和青贮启窖期4个阶段。

(1)耗氧期耗氧期也称发酵预备期,指青贮饲料的环境从有氧变为厌氧的过程。在制作青贮饲料时,应尽快排出饲料中的氧气,以减少因植物呼吸消耗青贮原料中的糖而养分损失。耗氧期的时间主要决定于青贮原料的化学组成、青贮窖装填紧密程度及速度。青贮窖装填松软或装填速度慢的要比紧密地、及时密封的长。在正常情况下,耗氧期一般不超过5天。

(2)微生物发酵竞争期在厌氧条件下,很多厌氧微生物或兼性厌氧菌都可在青贮饲料中进行发酵,在制作青贮料时必须尽快创造乳酸发酵所需的厌氧、低PH的环境,控制有害

微生物繁殖条件,这是青贮成败的关键。

(3)稳定期随着青贮料中有机酸的积累,乳酸杆菌占主导地位,乳酸进一步积累,PH 不断下降,其他微生物停止活动或死亡。当乳酸积累到含量为1.5%~2%左右,PH约为4.0~4.2时,青贮饲料在厌氧和酸性的环境中成熟,进入稳定期。

(4)青贮开窖期制好的青贮饲料开窖后,由于空气进入,或青贮过程中密封不良漏入空气后,均可使耗氧微生物(主要为霉菌)利用青贮饲料的有机酸和残留糖粉进行发酵、产热,从而引起饲料品质败坏,引起二次发酵。为防止二次发酵的发生,应在青贮原料装窖时压紧、密封并经常检查。开窖后的青贮料应连续、尽快用完,每次取用青贮料后用薄膜盖紧,尽量减少空气接触青贮料。

5. 试论述鲜乳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学变化?

正常乳汁刚从乳畜挤出后,如不立即灭菌而放置于10℃以上的常温中,便会发生一系列的微生物学变化,大致上可以分为下述四个阶段:

细菌减数阶段

刚挤出来的乳汁因含有乳素、抗体、补体、酶和白细胞等物质,因而在一定的温度与时间内具有杀菌和抑菌作用,乳中微生物的总数不但不增多,反而相应地减少。

发酵产酸阶段

在杀菌作用减退的同时,各种微生物的生长都很活跃,最终乳酸菌就占优势,将乳糖发酵为大量乳酸,使pH值迅速下降,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继续生长发育。

中和阶段

霉菌和酵母菌可在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它们能分解利用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并且也分解蛋白质成分而生成碱性的副产品,中和乳的酸性。

腐败分解阶段

当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因酵母菌及霉菌活动的结果而消失,乳汁的反应由酸性变为中性或微碱性的时候,以前被抑制不活动的一些细菌,又重新开始活动。最后,当营养分解完毕,或有害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微生物的作用也就完全停止。此时的鲜乳已失去原来的特性,不仅营养几乎完全损失,而且会有毒性,不可供作食用。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通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通过EMP途径生产乙醇不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落与菌苔 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落。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选择性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就是连续培养法 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培养基一次加入,不补充,不更换。 7恒化培养法与恒浊培养法 恒化培养法,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的培养方法 恒浊培养法,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度,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的培养方法 8随机培养法与同步培养法 同步培养法,使被研究的微生物群体处于相同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随机培养法,在一般培养中,微生物各个体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9碱基转换与颠换 碱基转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叫做转换 颠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嘧啶,或者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置换,叫做颠换。 10 转化与转导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1330082畜牧微生物教学大纲

GDOU-B-11-213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畜牧微生物学主要以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其作用;与饲料有关的微生物,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微生物学检验;与畜产品有关的微生物,畜产品的加工、贮藏与微生物学检验;引起畜禽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畜牧微生物学(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专业性强, 研究内容广泛的应用学科。 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是将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应用到畜牧业生产中,充分发挥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保障畜禽健康生长,提高畜禽产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以及微生物在动物疾病的发生与防制、畜牧业生产、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作用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理解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等知识,了解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的变异及肉、乳、蛋等动物性食品中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及作用等知识。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四、先修课程: 《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等作为本课程的先修

课程,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本课程又为《家畜生产学》、《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学》、《饲料添加剂学》、《兽医学》等后续课程提供有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是许多后续课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 (1.0学时) 微生物的类型与基本特征(B) 微生物与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B)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概念(A);微生物学发展阶段(C) 畜牧微生物学概念(A) 要求: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概念。 2.了解畜牧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作业:1.微生物、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概念。 第一章:原核细胞微生物 (4.0学时) 第一节细菌 1.细菌的大小、形态与排列(A) 2.细菌的构造(A) 3.细菌的观察方法(B) 4.细菌的生长代谢与繁殖(A) 5.细菌的人工培养(B) 6.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 第二节其他原核微生物 螺旋体(C)霉形体(B)立克次氏体(C)衣原体(C) 要求: 1.掌握细菌的形态、构造、化学组成、营养需要、呼吸的类型、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 2.理解细菌的营养类型、酶、细菌的繁殖速度与生长曲线 3.了解细菌的观察方法、培养生长性状、对营养物质的摄取、细菌的代谢产物、分类与命名。 作业: 1.细菌基本构造有哪些功能? 2.细菌的特殊构造、化学组成、营养需要、呼吸类型、营养类型有哪些? 3.细菌对营养物质摄取的途径有哪些? 4.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哪些? 5.细菌的代谢产物有哪些? 第二章真核细胞微生物 (1.0学时) 第一节酵母菌(B) 第二节霉菌(A) 第三节真菌的培养(A) 要求: 1.掌握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经典题目判断题

2020届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经典题目 题库整理 判断题 1.内毒素是G-菌的外壁物质。( √ ) 2.抗生素的抗微生物效果一般低于消毒剂和防腐剂。( × ) 3.血球计数板可以检测酵母培养液中所有酵母细胞个数,而平板倾注法只能测定活细胞个 数。( √ ) 4.在细菌生长曲线中,稳定期的细胞数目处于稳定,是因为此期细胞不再增殖。( × ) 5.做固体培养基常加2%琼脂作凝固剂,做半固体培养基时,琼脂加入量通常是1%。( × ) 6.稀释平板测数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计数标准是选择每皿中菌落数在10-100个的 稀释度进行计数。( × ) 7.细菌中紫外线引起的突变是由于相邻鸟嘌呤分子彼此结合而形成二聚体的突变。( × ) 8.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 物。( × ) 9.自发突变是指那些实验室中由于加入诱变剂所发生的突变。( × ) 10.内生菌根的真菌可进入根的皮层间隙和细胞内部,在根外较少,不形成菌套。( √ ) 1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在观察标本中观察到了一段线状的细菌。( × ) 12.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氨态氮作为氮源。( × ) 13.发酵是微生物以无机物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 ) 14.蓝细菌是好氧细菌,通过糖酵解过程,利用光能产生它们的糖类。( × ) 15.固氮酶只有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有活性,所以固氮菌均为厌氧菌。( × ) 16.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后会使F-菌株转性变为F+菌株。( × ) 17.Parastism是指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面或体内并对后者产生危害作用的现象。 ( × ) 18.大肠杆菌存在与否常作为判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鉴定该菌时V.P (V oges Proskauer)实验和M.R (Methyl Red)实验结果应该是,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 ( × ) 19.在培养根瘤菌时常加1/200000的结晶紫抑制G+细菌的生长。( √ ) 20.所有的原核微生物都具有鞭毛。( × ) 21.真菌中除环状质粒外还有线状质粒存在。( √ ) 22.在没有高压蒸汽灭菌设备情况下,不可能进行培养基质的彻底灭菌。( × ) 23.烟草花叶病毒的2130个壳粒反向缠绕成杆状病毒粒子。( × ) 24.促进扩散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机制,通过特异性载体蛋白可将营养物质进行逆 浓度梯度运行。( × )

大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微生物学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学的先驱者是____,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___,细菌学的奠基人是_____ 。 2、微生物都是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____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____、立克次氏体、____;属于真核类的真菌(____、____和蕈菌)、原生藻类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____(____、拟病毒和____)。 3、微生物由于其体形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五个重要共性,即体积小,____;____,____;生长旺,繁殖快;____,____;____,____。 4、微生物的种类多主要体现在________、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 5、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________、________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6、按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型微生物和________型微生物。 7、细胞型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特征又可分为________微生物和________微生物。 8、按照Carl Woese 的三界论,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选择题 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 A.它们是多细胞的 B.细胞有明显的核 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可进行光合作用 2、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 A. Robert Hooke B. Louis Pasteur C. Joseph Lister D. James T.Watson 3、细菌学的奠基人是( )。 A. Louis Pasteur B. Robert Koch C. van Dyck D. van Leeuwenhoek 4、Louis Pasteur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在于他( )。 A. 发现了病毒 B. 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 C. 抨击了进化论 D. 号召人们关注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5、Louis Pasteur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 A. 驳斥自然发生说 B. 证明微生物致病 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6、微生物学中铭记Robert Koch是由于( )。 A. 证实病原菌学说 B. 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 C. 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 D. 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 7、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 )。 A. Louis Pasteur B. Robert Koch C. van Dyck D. van Leeuwenhoek 四、是非题

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微生物学》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畜牧微生物学A 姓名: 学年学期:2004-2005-1 学号: 考试时间:2004-01-18 班级:动物科技学院2002级1-4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一. 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 共10分) 1.创造了低温消毒法的是____。标准答案:B A. 荷兰人吕文虎克 B. 法国学者巴斯德 C. 德国学者柯赫 D. 德国学者贝哲林克 2.酵母菌属____。标准答案:B A. 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B.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C. 多细胞原核微生物 D. 多细胞真核微生物 3.对乙醇这个药剂来说,其消毒效果最好的浓度是____。标准答案:C A. 25% B. 55% C. 70% D. 95% 4.____含量越高,青贮饲料的品质越差。标准答案:B A. 乳酸 B. 丁酸 C. 酒精 D. 醋酸 5.类毒素具有____。标准答案:C A. 免疫原性和毒性 B. 非免疫原性和毒性 C. 免疫原性和非毒性 D. 非抗原性和非毒性 6.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拉丁文命名正确的为____。标准答案:C A. staphylococcus aureus B. Staphylococcus Aureus C. Staphylococcus aureus D. staphylococcus Aureus 7.担子菌是以产生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标准答案:C A. 节孢子 B. 分生孢子 C. 担孢子 D. 孢子囊孢子 8.沙门氏菌的吲哚试验为阴性,说明该菌不能分解____。标准答案:D A. 葡萄糖 B. 胱氨酸 C. 吲哚 D. 色氨酸 9.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产生____菌落,据此可与沙门氏菌(Salmonella)相区别。标准答案:C A. 白色 B. 黄色 C. 红色 D. 无色 10.下面有关黄曲霉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标准答案:A A. 不耐热 B. 难溶于水 C. 具有荧光性 D. 没有免疫原性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所有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担子菌的三大特点是____。标准答案:ABC

(完整word版)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完整word版)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试题A总22页第1页

微生物学教程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5小题20分) 1.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 2.菌落固体培养基中,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是菌落 3.平板是被用于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形式,是冷却凝固后固体培养基在无菌培养皿中形成的培养基固体平面称作平板。 4.发酵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5.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基质。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6小题12分) 旋形 试题A总22页第2页

4.根据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生理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 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 产生假根是()的形态特征。 A.根霉 B.酵母菌 C.青霉 D.曲 霉 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 A.蛋白质 B.肽聚糖 C.脂多糖 D.磷壁酸 3.微生物从糖酵解途径获得()ATP分子。 总22页第3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 答:类群:1.真核细胞型;2.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式体; 3.非细胞型:病毒。 特点:1.体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 5.适应强,易变异二.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研究领域有制药、治理环境污染等,微生物的基因科学,微生物病毒学,现代微生物学已发展出很多的分支学科,如病毒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应用微生物(生物农药,浸矿微生物等),病源微生物(主要指细菌),海洋微生物,古细菌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的遗传背景,市场化应用等,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食用菌的生产、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等。 三.简述微生物与制药工程的关系。 答:1.人类除机械损伤外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造成的 2.微生物又是人用来防治疾病的常用方法 3.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来源很多 4.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相当多样,可用于生物制药 5.微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涉及人、微生物、植物的协同进化 6.遗传学与生态学 名词对照: 古菌域:Archae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细菌域:bacteri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细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真核生物域:Eukary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所有形态体积微小的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第二章 一.比较下列各队名词 ①.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其细胞核为拟核,细胞内么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大多为单细胞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明显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核糖体为80S型。 ②.真细菌与古菌:相同点: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 不同点:细胞膜中的脂质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等。 ③.原生质体与球形体:原生质体是脱去细胞壁的细胞,是由原生质分化而来,具体包括细胞膜和细胞质以及细胞器;球形体:指在螯合剂等存在的条件下用溶菌酶部分除去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缺损型细胞。 ④.鞭毛、菌毛和性菌毛:鞭毛是一端连于细胞膜,一端游离的、细长的波形纤丝状物。菌毛为一些菌体表面的非鞭毛的细毛状物,菌毛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多的丝状蛋白附属器。其化学组成是菌毛蛋白,菌毛与运动无关;性菌毛在少数革兰阴性菌,比普通菌毛略微稍粗,一个菌体只有1~4根,通常由质粒编码。带有性菌毛的细菌具有致育能力。 ⑤.芽孢与孢子:芽孢是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孢子是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二.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最新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登陆QQ邮箱,对比重点是否有出路 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潜伏感染:宿主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致病菌大量繁殖,即可使疾病复发。 4、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5、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6、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方法。 7、条件致病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8、显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 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9、菌落: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 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11、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13、微生物: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 的微小生物。 14、CPE:即致细胞病变效应,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15、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16、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副伤寒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17、菌群失调症: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18、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9、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如HIV的艾滋病和麻疹病毒的亚急性脑。。 20、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1、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感染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畜牧微生物复习题

畜牧微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荚膜;一些种类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外面产生一种黏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 2、菌胶团;一团荚膜内含多个细菌时则称为菌胶体 3、芽孢;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和卵圆形休眠体,称为芽孢 4、培养基;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等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常用于分离培养鉴定和研究细菌等微生物 5、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繁殖出数量巨大的菌体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群体 6、菌苔;菌落互相连接成片,称为菌苔 7、灭菌;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称为灭菌 8、消毒;杀死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称为消毒 9、防腐;组织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0、正常菌群;正常条件下,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经常存在着对人体无损害的各种细菌 11、菌群失调;宿主受到日粮突变、环境恶化、患病手术等应激性或是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正常菌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发生改变,菌群平衡受到破坏 12、SPF动物(无特定病原动物);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及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 13、无菌动物(GF动物);体内外不携带任何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 14、类毒素;外毒素经过0.3%-0.5%的甲醛处理脱去毒性,仍保留良好抗原性的制品 15、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从而引起集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16、病原微生物;微生物中对人和动植物机体具有的感染致病作用,可引起传染病的各类微生物 17、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内外环境下才致病的病原微生物 18、转化;受体细菌直接由外界环境中摄取供体细菌的游离DNA整合于自身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改供体菌部分遗传信息的过程 19、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细菌的部分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细菌,从而改变了受体细菌的遗传性状 20、接合;供体细菌与受体细菌通过性菌毛直接接触将供体细菌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受体细胞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细菌特殊构造包括、、、等。(本题2分) 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 -5 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本题分) 3.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和四种方式进入细胞。(本题2分) 4.控制有害微生物措施中杀灭的方法有和,常用和方法,抑制的方法有和。(本题3分) 5.证明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的三个著名的实验为、、。(本题分) 6.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和。(本题2分) 1.纯培养是其中()的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 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 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 D.没有代谢废物 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 A. 马铃薯培养基 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3.己糖单磷酸支路和ED途径是进行()替换的一个机制。 A.微生物中DNA合成 B.光合生物中的光合作用 C.某些种类微生物中的能量代谢 D.化学渗透作用 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A.无酶时 B.无ATP时 C. 有细胞色素时 D. 无氧时 5.由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A.除去病原微生物 B.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 C.消灭所有的生物 D.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 6.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A. 核酸 B.酶类 C. 糖类 D.细胞壁 7.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A.病毒 B.真菌 C.革兰氏阴性菌 D.革兰氏阳性菌 8.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质粒,除了()之外。 A.它们是自我复制的DNA环 B.它们有10~50个基因 C.它们是细菌存活所必需的成分 D.它们是接合所必需的成分 9.接合时F因子进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 A.经历裂解 B.快速繁殖 C.变成供体细胞 D.发育出线粒体 — 10.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 A.微生物进化 B.微生物生态学 C.微生物生理学 D.微生物生物化学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畜牧微生物学

一、填空题、选择题1微生物可分为三类:①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藻类。②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藻类和原虫类。 ③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微生物指一类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多数要通过光学 显微镜或 电子显微 镜才能看 到的生物。 2微生物的 进化、形 态、生理、 生态、分类 以及它们 与生物界、 非生物界 的相互作 用,与人类 和生产的 利害关系 等方面的 科学,就是 微生物学。 3定细胞大 小的计量 单位是微 米和纳米。 1微米等于 千分之一 毫米,1纳 米等于千 分之一微 米。 4菌有球 状、杆状和 螺旋状三 种,因此将 细菌分为 球菌、杆菌 和螺旋菌 三类。 5细菌的繁 殖方式是 简单的裂 殖。 6球菌呈球 形,也有椭 圆形的。按 其分裂的 方向及分 裂后彼此 相连的情 况分为:双 球菌、链球 菌、四联球 菌、八叠球 菌和葡萄 球菌。 7杆菌一般 呈正圆柱 形,也有近 似卵圆形 的,菌体多 数平直,亦 有稍弯曲 的。 8杆菌分裂 后的三种 形式:①单 杆菌;②双 杆菌;③链 杆菌。 9螺旋状菌 分为:弧菌 和螺菌。 10、细菌基 本构造包 括:①细胞 壁,②胞浆 膜,③细胞 浆,④核 体,⑤核蛋 白体,⑥其 他内含物。 11、革兰氏 染色法染 色,由于反 应不同,可 以把细菌 分为革兰 氏阳性(蓝 紫色)和革 兰氏阴性 菌(红色) 两大类。 12细菌细 胞壁的主 要功能① 保持细菌 的一定外 形;②保护 细菌免受 外界渗透 压和有害 物质损害; ③具有相 对通透。 13细菌的 核体没有 核膜与细 胞浆相隔, 由均匀的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要点.doc

微生物学教程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5小题20分) 1.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 2.菌落固体培养基中,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是菌落 3.平板是被用于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形式,是冷却凝固后固体培养基在无菌培养皿中形成的培养基固体平面称作平板。 4.发酵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5.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基质。 1. 产生假根是()的形态特征。 A.根霉 B.酵母菌 C.青霉 D.曲霉 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 A.蛋白质 B.肽聚糖 C.脂多糖 D.磷壁酸 3.微生物从糖酵解途径获得()ATP分子。 A.2个 B.4个 C.36个 D.38个 4.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其特点是()。 A.生长缓慢 B.生长迅速 C.大多数死亡 D.繁殖代时长

5.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半固体培养基中()。 A.可以观察细菌是否能运动 B.除去代谢废物的一个机会 C.增加氧气 D.增加钾和钠离子的数目 6.加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参数是()。 A.100℃,30min B. 180℃,10min C. 121℃,20~30min D. 160℃,60min 7.霉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A.<4.0 B.4.0-6.0 C.6.5-8.0 D.8.0 8.str R是()的一种菌株。 A.丙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 B. 抗链霉素突变株 C.异亮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 D. 抗庆大霉素突变株 9.微生物是生产以下食品时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之外。 A.酸菜 B. 朝鲜泡菜 C.纯牛奶 D.酸奶 10.苏云金孢杆菌作为()广泛用于现代生物学中。 A.乳酸菌 B.干酪和干酪产品的生产者 C.水系统的净化者 D. 生物杀虫剂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溶菌酶抑菌机理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合成。(×) 2.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2%。(√) 3.ED途径是微生物所特有的底物脱氢途径。(√) 4.对于化能异样微生物来说,碳源可作为能源。(√) 5.高压蒸汽灭菌方法适用于一切物品和培养基的灭菌。(×) 6.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是一切生理过程中的最适温度。(×) 7.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来自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8.原核生物只存在有性繁殖过程。(×) 9.自发突变具有不对应性和稀有性的特点。(√) 10.在可见光照下可以对微生物进行紫外线诱变而达到育种目的。(×) 五、简答题(共4小题28分) 1.革兰氏染色原理是什么? (本题10分) 答:G+ 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2.简答嗜盐菌产能方式及过程? (本题6分)

《卫生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卫生微生物(一) 一、名词解释 1.指示微生物:就是在常规卫生监测中,用以指示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非致病)微生物(或细菌)。 2.消毒:就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生物战剂:在战争中用来伤害人、畜与毁坏农作物、植被等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称为生物战剂。 4.土著微生物:就是指一个给定的生境中能生存、生长繁殖、代谢活跃的微生物,并能与来自她群落的微生物进行有效的竞争。它们已经适应了这个生境。 5.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种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6.微生物气溶胶:以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分散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其中的气体就是分散介质。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如尘埃、飞沫、飞沫核及其中的微生物称为分散相,分散悬浮于分散介质(空气)中,形成所谓微生物气溶胶。 7.水分活性值:就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的水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的纯水蒸气压的比值。 二、填空 1.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有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综合作用定律。P12 2.菌落总数包括细菌菌落总数、霉菌菌落总数与酵母菌菌落总数。P43 3.紫外线消毒的影响因素有照射剂量、照射距离、环境温度。P68 4.生物战剂的生物学特性就是繁殖能力、可传染性、防治困难、稳定性较差。P86 5.生物战剂所致传染病的特点就是流行过程异常、流行特征异常。P90 6.用于食品霉菌、酵母菌计数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孟加拉红与高盐察氏培养基P289 7.按微生物要求,将药品分为规定灭菌药品与非规定灭菌药品两大类。P233 8.我国评价化妆品细菌安全性指标包括、、与特定菌的检验 三、简答题 1、简述水微生物的生态功能。P101 答:水微生物的生态学功能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进行光能与化能自养;2)能降解有机物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可作为生产者的原料;3)能同化可溶性有机物并把它们重新引入食物网;4)能进行无机元素的循环;5)细菌可以作为原生动物的食物;6)土著微生物能攻击外来微生物,使后者很难生存。 2.鲜蛋的抑菌物质及其抑菌作用P181 答:禽蛋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但就是禽蛋又具有良好的防御微生物侵入的结构及各种天然抑菌条菌物质。蛋壳有保护作用,蛋壳表面有壳胶膜,可保护鲜蛋不受微生物侵入。蛋白内含有许多溶菌、杀菌等作用的因子,如溶菌酶,这就是一种碱性蛋白,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胞壁肽聚糖,使之裂解而溶菌。此外,在蛋白中还有一种伴清蛋白,它能螯合重金属离子,特别就是铁、铜、锌等离子,结果使这些离子不能被细菌利用,就是一种重要的抑菌物质。 四、问答

畜牧微生物作业题

畜牧微生物作业题(一) 一、填空题 1细菌的基本外型比较简单,仅有()状、()状和()状。 2测量细菌大小的计量单位是()。观察细菌使用的是()显微镜。使用的物镜是()。 3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其主要化学成分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 ,存在于()中。 4有些细菌具有( )、()、()和()等特殊结构。 5产生荚膜或粘液层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失去荚膜后形成()菌落。 6根据纤毛的功能可将纤毛分为()、()。 7细菌生长繁殖需要5大营养物质它们是()、()、()、()和()。 8根据细菌对碳素营养利用的能力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菌和()菌,根据6细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不同可分为( )菌和()菌。 9病原性细菌在其生长繁殖的()期致病性最强,在()期代谢产物积累最多。 细菌以()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10原核型细胞微生物除细菌和蓝藻类外还包括()、()、()、()、()。 二、选择题 1.观察细菌时使用的物镜放大倍数为() A 10倍 B 20 倍 C 40倍 D 100 倍

2. 下面属于单染色方法的有() A 革兰氏染色 B 美蓝染色 C 抗酸染色 D 姬姆萨染色 3. 实践中常用下列哪种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 A平板培养基B斜面培养基C高层培养基D斜面高层培养基 4. 下面不属于细菌特殊构造的有() A荚膜 B 芽孢C中介体D纤毛E鞭毛 5. 细菌的四个生长时期内致病性最强的在哪一时期() A 迟缓期 B 对数生长期 C 稳定期D衰亡期 三、概念 1微生物 2芽胞 3光能异养菌: 4化能异养菌: 5菌落与菌苔

6细菌的双命名法: 四、问答 1微生物的概念及微生物的类型? 2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3细菌的基本外形有哪几种?每种外形的细菌都有哪些排列?

微生物学考试题及标准答案详解

-/ 微生物学试题十二套 微生物学试题(一) 三、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真核微生物核糖体类型为 _ 80S _____ 。 2.大肠杆菌长为2.0μm,宽为0.5μm,其大小表示为__ 0.5μm x2.0μm ___ 。 3.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能常采用 _对数生长____ 时期的细胞。 4.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__葡聚糖和甘露聚糖____。 5.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 __.温和噬菌体______ 。 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_蛋白质_____,_核酸____,类脂和碳水化合物_。 7.食用菌是由 ___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豆科植物共生固氮___ 组成。 8.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品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称 __灭菌____ 。 9.细菌细胞的碳、氮营养比为__ 6/1____。 10.根瘤菌可与 ___豆科植物______共生固氮 四、学名互译 1.A.niger.黑曲霉 2.B.subtilis 枯草芽孢杆菌 3. B.thuringiensis 苏云金芽孢杆菌 4. A.oryzae 米曲霉 微生物学试题(二) 一. 是非题(共10分。只需注明“对”或“错”) 1.大多数嗜热菌的G-C含量高于中温菌。 2.大肠杆菌属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其遗传物质只是一条松散的环状双链DNA,不存在DNA高级结构。 3.当菌体生长、氧吸收和糖利用的比速度下降时,青霉素的合成达到最高值。 4.初生F'菌株和次生F'菌株都属于部分二倍体。 5.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6.渗透酶( permease)属于诱导酶,而其它种类的酶往往属于组成酶。 7.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培养物群体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 8.将HR病毒的外壳蛋白与TMV病毒的RNA混合,去感染烟草,则会出现TMV型病灶。若在感染前,用TMV抗体处理,则会钝化病毒,不出现TMV型病灶。 霉菌的基因重组常发生于准性生殖时,较少出现在有性生殖过程中。9. -/ 10.营养物跨膜的主动运输必需依靠载体和能量,而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二填充题(30分) 1 突变率10-10表示_ _ _ _ a_ _ _ 。 2 我们常采用_ _ a_ _ _ 浓度的NaCl 或0.1M_ _ _ b_ _ _ 来稀释菌液或清洗菌体细胞。因为_ _ c_ _ _ 。 3 在有机物为基质的生物氧化反应中,以氧为电子传递最终受体的方式称_ _ _ _ a_ _ _ _ ;以无机氧化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_ _ b_ _ ;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_ _ _ _ c_ _ _ _ 。 4 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有_ _ _ _ a_ _ _ _ 、_ _ _ b_ _ _ 和_ _ _ c_ _ _ 等,其中_ _ _ d_ _ 方法保藏菌种的时间最长久。 5 对细菌简单染色法的一般步骤是_ _ _ a_ _ _ 。常用的染料有_ _ b_ _ 和_ _ c_ _ _ 等。 6 在混合菌样中获得纯菌株的方法主要有_ _ _ a_ _ _ 和_ _ b_ _ 等。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卷二

医学微生物学考模拟考试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Sterilization: 2. Lysogenic phage / Temperate phage: 3. Weil-Felix reaction: 4. Envelope: 5. Interferon(IFN):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细菌的生长方式是繁殖,繁殖速度为每代,繁殖过程包括、、、,的细菌最典型。 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学性状的主要区别点为:①,②, ③,④,⑤,⑥。 3. 幽门螺杆菌呈或,营养要求较高,需在微需氧条件下才能生长,即、 和,形成菌落。幽门螺杆菌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分解,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与、毒素有关,在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粘膜检出率较高。 4. 大肠杆菌有O、H、K三种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最外层的,刺激机体后主要产生类抗体;H抗原位于细菌的上,刺激机体后主要产生类抗体;K抗原位于O抗原外层,与细菌的有关。 三、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点是:() A:体积微小;B:结构简单;C:种类繁多;D:可无致病性;E:严格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2、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 A:普通菌毛;B:性菌毛;C:细菌染色体;D:质粒;E:毒性噬菌体。 3、条件致病菌的条件是:() A:正常菌群耐药性改变;B:正常菌群遗传性状改变;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 4、下列生物制品,何种易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A:丙种球蛋白;B:胎盘球蛋白;C:抗毒素;D:白细胞介素;E:干扰素。 5、下列各组中均属专性厌氧菌的是:() A: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结核杆菌;B:产气荚膜杆菌、乳酸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C: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脆弱类杆菌;D: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变形杆菌; E:肉毒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