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章 泌尿系统的排泄

第八章 泌尿系统的排泄

第三节尿生成的调节

肾内自身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一、肾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表现为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不随血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滤液生成量和

尿量也保持相对稳定。

管-球反馈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到达远曲小管致密斑的小管液的流量增加,致

密班发生信息,控制入球小动脉管径,使肾血

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维持正常。反之亦然。

2、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具有明显缩血管(入球、出球动脉)作用。

E和NE具有相似作用。应急状态时导致尿量减少。

二、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1. 肾内自身调节

1.1 小管液溶质浓度

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影响小管中渗透压,进而可能影响对水的重吸收,

影响尿量。

“渗透性利尿”---- 糖尿病甘露醇

2. 肾小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2.1 交感神经系统

去甲肾上腺素→球旁细胞分泌肾素→醛固酮增加→促进Na、 H

2O的重

吸收和K的分泌。

直接作用近端小管和髓袢增加Na+、Cl-、H

2O重吸收。

1.2 球-管平衡

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球小管是定比重吸收的,即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左右(即重吸收百分率为65%-70%)。

保持尿量和尿钠的相对稳定。

2.2 抗利尿激素(ADH)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增加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减少尿量。

影响分泌因素:血浆渗透压(作用

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循环血

量;动脉血压以及疼痛情绪紧张等。

*水利尿

一次大量饮清水1000ml以上,会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因为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血容量增加,引起ADH分泌

减少。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素:近球小体颗粒细胞分泌。

催化血管紧张素原。

醛固酮: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对Na以

及水的重吸收和K的排泌。“保钠排钾”

对于保证细胞外液中Na、K浓

度和细胞外液量相对恒定有着

重要意义。

第四节排尿及其调节

肾生成尿是连续不断的,尿经输尿管进入膀胱暂时贮存。当尿液贮存达到一定量时,会引起“尿意”,进而导致排尿活动。

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二、排尿功能

1. 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盆神经:副交感传出纤维,引起逼尿肌收缩和尿道内括约肌舒张。

腹下神经:交感传出纤维,尿道内括约肌收缩,抑制排尿

阴部神经:躯体神经,支配尿道外括约肌(骨骼肌)。意识控制排尿。

三种神经亦含传入纤维。

2. 排尿反射

属于脊髓反射,脑的高级中枢可抑制或加强其反射过程。

膀胱壁感受器

尿量达到400ml

盆神经传冲动至骶部

脊髓排尿初级中枢

部分冲动进一步传向脑桥及大脑皮层高级中枢

一部分通过盆神经传到

膀胱,引起逼尿肌收缩

进行排尿

尿液刺激尿道感受器,经阴部神经到初级中枢,引起外括约肌开放

3. 排尿异常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

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生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滤过分数 3、肾糖阈 4、球管平衡 5、渗透性利尿 6、水利尿 7、血浆清除率 二、填空题 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由和两部分组成。 2、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和组成。 3、肾血流量主要靠,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和。 4、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的结果。 5、肾小球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 6、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而滤过的动力为。 7、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囊内压)。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生成原尿,及,最后生成终尿。 9、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 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 11、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其部位发生在。 12、在肾小管液中的HCO3-是以的形式被重吸收的。 13、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氨基酸的重吸收需要伴随的重吸收才能进行。 14、NH3的分泌不仅促进的分泌,而且增进的重吸收。 15、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H+增多,H+-Na+交换,K+-Na+交换,因而血钾升高。 16、肾髓质组织间液中主要的渗透物质是和。 17、肾小管中滤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这种定比重吸收现象称为

______________。 18、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和的调节。 19、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的升高和________减少。 2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其分泌受和的调节。 三、选择题 1、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 D ) A、肠道 B、泪腺 C、肺 D、肾 E、皮肤 2、肾的功能最重要的是( D ) A、排出代谢终产物 B、排出多余或无用物质 C、分泌肾素 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3、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E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集合管 E、肾单位 4、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D A、致密斑 B、系膜细胞 C、间质细胞 D、颗粒细胞 E、感受器细胞 5、肾脏致密斑的分泌是直接感受 D A、肾血管血压变化 B、肾血流NaCl 含量变化 C、肾小管内压变化 D、肾小管液NaCl 含量变化 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 6、有关肾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它是由近端小管细胞分泌的 B、肾素分泌可导致血钠和水丢失 C、肾素分泌是由平均肾动脉压升高引起的 D、它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 E、它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 7、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是 D A、血流量小 B、血流分布均匀 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 E、肾血流量易随全身血压波动而变化 8、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 A、自身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 9、当动脉血压( A ),肾血流量可保持不变。 A、80~180mmHg B、60~180mmHg C、80~120mmHg

人体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3.肾糖阈 @ 4.渗透性利尿 5.球-管平衡 二、填空题 1.肾单位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2.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_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较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 3.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静脉注射甘露醇后尿量将_______,这种利尿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 5.促进ADH合成和释放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 6.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_____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__________的分泌。 三、选择题 1.完成尿生成的结构是() A.肾单位 B.肾小体和肾小管 C.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

D.肾单位、集合管和输尿管 E.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 2.关于致密斑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近球小管起始部 B.是钠离子含量的感受器 C.可释放肾素 D.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E.是晶体渗透压感受器 3.肾不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现象发生在下列哪种情况时()A.囊内压升高 |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血压降至90毫米汞柱 D.滤过膜通透性增大 E.有效滤过面积减少 4.下述哪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A.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晶体渗透压上升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 D.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 E.血浆蛋白质浓度降低

泌尿(排泄)系统

泌尿(排泄)系统发展简述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无泌尿(排泄)系统。水分随食物泡的形成进入原生动物体内,或通过体表渗透作用进入。多余的水分由伸缩泡排出。每个伸缩泡周围有数条收集管与内质网相通,细胞通过内质网收集细胞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产物(包括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溶于水的含氮废物),经收集管送入伸缩泡,并通过胞体上固定的开口排出体外。水和代谢废物也可借扩散作用从细胞表面排出到周围的水体中。 海绵动物无专门的排泄器官,排泄功能由水沟系统来实现。 腔肠动物无专门的排泄器官,代谢产生的废物由体壁的细胞排出。 扁形动物门开始出现专门的排泄器官系统,为原始的原肾管型。 扁形动物除涡虫纲的无肠目没有排泄系统外,其余种类为原肾型排泄系统。外胚层内陷形成原肾管分布在身体两侧,原肾管有许多分支构成网状,末端是帽状细胞和管状细胞,帽状细胞负责摆动鞭毛收集实质(网状的合胞体以及分布在合胞体间的细胞间质构成,由中胚层形成,充满富含营养物质的液体,有保护内部器官、贮存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作用)中的代谢产物和水,使之进入原肾管,再经原肾管由体表的开口排出体外。原肾的排泄效率很低,主要用来调节体内水分(渗透压),同时起到一点排出代谢废物的作用。 线虫动物依然是原肾型的排泄系统,但线虫的排泄系统内没有鞭毛和纤毛。 软体动物门开始出现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软体动物的排泄系统为排泄效率更高的后肾管型排泄系统,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形成。软体动物的肾还很简单,基本上是一管状的构造,有2个开口,一个在围心腔(真体腔)内,称肾口或内肾孔,一个开口在外套腔,称肾孔或外肾孔;肾口具纤毛,可以收集体腔中的代谢产物;肾口后是肾的腺体部分,其中有很多血管,血液中的代谢产物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肾,最后经肾的膨大部分即膀胱由外肾孔排出体外。除腹足类外,软体动物的肾成对出现。围心腔内还有由围心腔表皮分化成的分支状围心腔腺,也有排泄功能。 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情况在不同种类中相差很大。多毛类中原始的种类仍然保留原肾,但多数环节动物的排泄系统为后肾。因为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所以排泄系统也与软体动物的有所不同。环节动物后肾开口在体腔的一端呈表面生有鞭毛的喇叭形,成为肾口或喇叭口,负责收集体腔液中的代谢产物;另一端穿过节间膜开口在下一体节的体壁,即肾孔或排泄孔。每个体节都有数目很多的小肾管,小肾管很长,被血管网包围,负责收集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喇叭口和小肾管中的液体进入肾管,肾管能重吸收某些盐离子和水分,肾管后端较粗成为膀胱,经此排出的液体代谢废物浓度大大提高,和体腔液很不同,可以称为尿;此外隔膜及咽部也有小肾管,但开口到肠道,收集到的液体经肛门排出体外。蛭类的排泄系统也是后肾,但每节1对的后肾埋在占满体腔的结缔组织中。 节肢动物门中出现了无脊椎动物的另一种重要的排泄方式即马氏管排泄。 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有2种主要类。一种是与后肾同源的腺体结构(一般存在于水生种类),一般为囊状,一端为开口在体表的排泄孔,另一端为盲端,相当于残留的体腔囊与体腔管;另一种是马氏管(蛛形纲和昆虫纲都是这种排泄器官),马氏管是在消化管中肠和后肠间由内胚层或外胚层形成的单层细胞的盲管,游离在血腔中收集血淋巴中的代谢产物,排泄物经肛门排出,这种排泄形式能够更节约水分,适应于陆地生活。 棘皮动物与其余的无脊椎动物相比,缺少形态上和功能上分化完全的排泄器官。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走上不同的进化路线,原始的脊索动物类群没有集中的排泄器官。 尾索动物无集中的排泄器官,仅在肠的弯曲处有一团具排泄功能的细胞,排泄物主要为尿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型新授 主备人伍安生审核人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提高知识的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尿素等废物如果不及时排出,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那么,人体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排出的呢? 二、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 1.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各有什么功能? 2.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3.肾单位包括那几部分?各有什么功能 三、合作探究 1、讨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功能 2、对照肾单位的结构图,讨论肾单位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四、能力提升 1.分析尿液由肾单位形成及流出的途径 2.分析血液流经肾的途径 五、当堂检测

【例题】下图中既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又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①B.② C.③D.④ 1.肾脏在人体的位置是()。 A.胸腔两侧B.腹腔两侧 C.膀胱的两侧D.腰部脊柱的两侧 。网Z。X。X。K] 2.人体内废物的排泄主要依赖于哪一个人体系统?()。 A.呼吸系统B.运动系统 C.泌尿系统D.循环系统[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90764005.html,] 3.如图为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1 B.2 C.3 D.4 科网] 4.具有暂时贮存尿液功能的结构是()。 A.肾单位B.膀胱C.输尿管D.尿道 5.下列血管中,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的是()。 A.入球小动脉B.肺静脉 C.出球小动脉D.肺动脉 6.人体内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结构是()。 A.肾小管B.输尿管 C.尿道D.出球小动脉 7.下图为肾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一)肾 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1.肾小体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肾小囊构成的球状结构。肾小球也称为血管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丛,分成4~8个毛细血管小叶,与输入及输出小动脉相连于血管极。肾小囊由内外2层组成,内层为肾小囊的脏层,紧紧包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球内血管系膜区的周围,在脏层和毛细血管内皮间有共同的基膜;外层称为壁层,是肾小囊的外壁,壁层与近端小管曲部的管壁相连接。内、外2层之间为一囊腔,与近端肾小管的管腔相连通,原尿经肾小球滤出后经该囊腔进入肾小管。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可分为3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伸出许多足突的上皮细胞层(肾小囊的脏层)。上述任何一种屏障损伤均可引起蛋白尿。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双肾血流量约为1L/min。 2.肾小管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3部分,近、远端小管又分为曲部(分别称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直部2段。近、远端小管的直部和细段组成U字形的肾小管髓袢。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①重吸收功能: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绝大部分物质被选择性地重吸收而回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②分泌和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借此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③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人在机体缺水时,组织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反之,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3.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位于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者组成。肾素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可以感受肾入球小动脉内压力和血容量的变化,当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时,肾内灌注压下降,入球小动脉内压力下降,肾素分泌增加。肾素使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再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Ⅲ,它们均可通过收缩血管和增加细胞外液量两种作用而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较强,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较强,血管紧张素Ⅲ的容量效应较强。通过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 4.肾的皮质和髓质肾的皮质和髓质内含有大量肾单位和许多集合小管,构成肾的实质部分。在这些结构之间,含有少量结缔组织,称为肾间质。内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穿行。肾皮质可产生1羟化酶,使25羟维生素D3转化为有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从而调节钙、磷代谢。肾脏髓质中的间质细胞能分泌前列腺素,主要有PGE2、PGA2及少许PG2a,前两者能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促进水钠排出,使血压降低;PG2a则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肾皮质内所含缓激肽释放酶促使激肽原生成激肽(在肾脏主要为缓激肽),对抗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使小动脉扩张,增加肾血流量,促进水和钠的排泄,使血压降低。此外,激肽释放酶还可促使前列腺素的释放。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3类激素共同调节肾的血液循环和肾小球滤过,并与其他激素共同维持血压和水盐代谢平衡。 此外,当机体组织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激素(EPO)增多,刺激骨髓红系增殖、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目标〗 1.知识: (1)阐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 2.能力: 通过观察、解剖肾脏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泌尿系统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泌尿系统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多种代谢废物。至于如何形成尿液,形成尿液的器官有什么特点,这是本节教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第1课时重点要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会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老师需帮助学生从肾脏的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逐步认识、理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结合学过的血液循环的作用,分析肾脏的血流特点,从而也为下节课尿的形成打好基础。 〖设计思路〗 知识回顾,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学生观察解剖实验建立感性认识,了解肾脏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课件展示肾脏微观结构,结合模型,使学生了解肾脏的微观结构→录像播放肾脏内的血液流动特点,使学生了解血液流动途径,为下节课打好基础→师生共同总结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上节课学生对尿液成分的测定,设疑:尿的形成与排出需要人体内的哪个系统来完成?导入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关于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的学习: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也是泌尿系统的最重要器官。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肾脏的结构,先组织学生对肾脏外形的观察(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肾脏与输尿管的关系以及与肾脏相连的肾动脉、肾静脉)。然后组织学生解剖肾脏,观察内部结构(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3.关于对肾脏内部微观结构的学习: 教师先出示多媒体教学课件(肾脏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将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相结合,了解肾单位的组成,利用模型进一步掌握肾小体的结构。最后让学生总结肾单位的结构。另外,通过录像教学,让学生熟悉肾脏中血管的分布特点和血液流经过程,为下一节课学习尿液的形成作好知识储备。 4.总结归纳: 通过以上的解剖实验、课件展示和录像播放,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对肾脏的形态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飞跃,获得理性知识,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使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5.练习、反馈、矫正:

第八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第八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一)填空题 1.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等来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及,维持体液pH值恒定,称为酸碱平衡。 2.依据布朗施泰德和劳莱的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释放质子的任何物质都是,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 3.pH值是用来衡量溶液或体液酸碱度的一把尺子,pH值为7是中性,此时,溶液[H+]=[OH-];pH值<7为酸性,此时,溶液[H+] [OH-];pH值 7为碱性,此时, [H+]<[OH-]。 4.凡代谢产物能够增加体内H+含量的食物称为;能够增加体内HCO3-含量的食物称为。 5.由以及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溶液称为缓冲体系;该缓冲体系具有缓冲酸、碱和保持pH值相对恒定的作用,称为。 6.Na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故把血浆中的碳酸氢钠看成是血浆中的,简称。 7.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盐类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出体外的过程。 8.肾小球的有效虑过压=-(+)。 9.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是指其管腔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滤液的过程。 10.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使释放减少,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排出稀释尿。 11.骨骼肌细胞内和血液pH值均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表现出一致的下降趋势,但骨骼肌细胞内pH值总是较血液低约0.4~0.6 pH单位。这是因为骨骼肌内的酸性代 谢产物血液,而其低于血液所致。 12.是糖无氧酵解的产物,也是运动时体内产生最多的代谢性酸性物质,约占代谢性酸总量的95%。 13.运动时,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存在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和,它们可以快速地将运动时机体产生的强酸转变为弱酸。而第二道防线则有赖于 的代偿作用。 (二)判断题 1.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运动,除需要适宜的温度、渗透压等条件外,还需保持体液酸碱度的相对恒定。() 2.pH值是溶液或体液H+浓度的负对数,即:pH=-lg[H+]。() 3.对于酸性溶液而言,pH值越小,酸性越小;而对于碱性溶液而言,pH值越大,碱性越强。() 4.除极少部分用于合成代谢外,生成的碳酸绝大部分在肺重新分解释放CO2,然后呼出体外。() 5.人体在从事大强度剧烈运动时,由于糖酵解加强,乳酸生成量增加,可造成其在肌肉组织内和血液中大量累积,成为运动时酸性物质的重要来源。()6.正常人成酸食物和酸性代谢产物远超过成碱食物和碱性代谢产物,故对酸性物质的

6 泌尿排泄系统

第五章泌尿排泄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 机体排泄的途径有如下几种:①由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定量的水,水以水蒸气形式随呼出气排出。②由大肠排泄,主要是肝脏代谢所产生的且在肠内起了变化的胆色素以及一些无机盐类,如钙、镁、铁等,它们随粪便排出。③由皮肤排泄,主要是以汗的形式由汗腺分泌排出体外,其中除水外,还含有氯化钠和尿素等。④以尿的形式由肾脏排出。 尿中所含的排泄物为水溶性并具有非挥发性的物质和异物,种类最多,量也很大,因而肾脏是排泄的主要器官。此外,肾脏是通过生成尿而排除对机体无用或多余的物质,并保留重要的物质,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因此肾脏又是一个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肾脏还可生成某些激素,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所以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尿的生成是通过肾脏的滤过、重吸收和排泄分泌等过程而完成的,它是持续不断的,而排尿是间断的。将尿生成的持续性转变为间断性排尿,这是由膀胱的机能完成的。尿由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中贮存,当贮积到一定量之后,才排出体外。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肾是泌尿器官,其余为贮尿和排尿器官。肾脏不断生成尿液,经输尿管运送到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达一定容量时,就从尿道排出体外。(见泌尿系统示意图) 肾脏左右各一,位于腹腔上部脊柱两侧,在腹膜后面,紧贴腹后壁。左肾上端约对第十一胸椎,下端约平第二腰椎,后方有第十一、十二肋骨斜行跨过。右肾因上方有肝,故位置较左肾低一个椎体,后方有第十二肋斜行跨过。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排出代谢产物。 肾脏在泌尿过程中,通过泌尿排泄代谢产物及进入机体的异物和过剩物质,同时可以随机体的不同状况改变尿的质和量来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和酸碱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所以肾脏是最重要的排泄器管,又是内环境稳定的调节器官。 另外肾脏还通过分泌活性物质来调节机体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例如近球细胞分泌的肾素在调节全身血量、血压及细胞外液成分的相对恒定中起重要作用。 前列腺素在增加肾血流量降低全身血压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活性维生素D3起着调节钙磷代谢的作用。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都是排尿器官,分别有输送、贮存和排尿的作用。尿由肾脏生成后,便沿着输尿管流入膀胱贮存,达一定量时,才能引起排尿反射,将尿液排出体外。 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管道,起自肾盂,终于膀胱,全长约30厘米。输尿管壁具有较厚的平滑肌,平滑肌的蠕动将肾脏生成的尿液间断的输入膀胱。 膀胱是一个伸缩性很大的肌性贮尿囊,正常容量约300—500毫升。其形状、大小、位置随尿液充满程度与年龄而变化。膀胱位于骨盆部,分尖、体、底三部。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教学内容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精品文档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一)肾 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1.肾小体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肾小囊构成的球状结构。肾小球也称为血管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丛,分成4~8个毛细血管小叶,与输入及输出小动脉相连于血管极。肾小囊由内外2层组成,内层为肾小囊的脏层,紧紧包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球内血管系膜区的周围,在脏层和毛细血管内皮间有共同的基膜;外层称为壁层,是肾小囊的外壁,壁层与近端小管曲部的管壁相连接。内、外2层之间为一囊腔,与近端肾小管的管腔相连通,原尿经肾小球滤出后经该囊腔进入肾小管。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可分为3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伸出许多足突的上皮细胞层(肾小囊的脏层)。上述任何一种屏障损伤均可引起蛋白尿。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双肾血流量约为1L/min。 2.肾小管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3部分,近、远端小管又分为曲部(分别称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直部2段。近、远端小管的直部和细段组成U字形的肾小管髓袢。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①重吸收功能: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绝大部分物质被选择性地重吸收而回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②分泌和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借此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③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人在机体缺水时,组织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反之,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第十五章 排 泄

第十五章排泄 ?排泄是机体将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生理活动过程,是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之一,也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之一。 ?人体排泄废物的途径有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其中消化道和泌尿道是主要的排泄途径。 第一节肠道排泄的护理 ?1.了解与肠道有关的解剖生理 ?2.解释下列名词:便秘、腹泻、大便失禁、灌肠 ?3.识别粪便的异常变化 ?4.阐述便秘、腹泻及大便失禁病人的护理 ?5.比较各种灌肠法的异同点 ?6.能针对病人情况进行有关排便方面的保健指导 ?7.正确实施各种灌肠法和粪便标本采集 ?8.关心、尊重病人,动作轻稳 一、与肠道排泄有关的解剖生理 (一)大肠的解剖:大肠全长1.5m ?1.盲肠(cecum) 长6-8cm,其内有回盲瓣 ?2.结肠(colon) ?3.直肠(rectum)全长约16cm,从矢状面上看,有两个弯曲,骶曲和会阴曲。 ?4.肛管(analcanal) 长约4cm,为肛门内外括约肌所包绕。肛门内括约肌为平滑肌,有协助排便作用;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是控制排

便的重要肌束。 ?(二)大肠的生理功能 ?1.吸收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 2.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 3.利用肠内细菌制造维生素。 (三)大肠的运动:运动少而慢,对刺激的反应也较迟缓。 1.袋状往返运动 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3.蠕动 4.集团蠕动集团蠕动是一种进行很快且前进很远。它由两种反射刺激引起:胃·结肠反射和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当食物进入胃、十二指肠后,通过内在神经丛的传递,反射性地引起结肠的集团蠕动而推动大肠内容物至乙状结肠和直肠,引发排便反射。 ?正常人的直肠腔除排便前和排便时通常无粪便。 ?直肠壁内的感受器、盆神经和腹下神经、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大脑皮层、盆神经、阴部神经。 ?排便活动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意识可以加强或抑制排便。 ?正常人的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有一定的阈值,达到此阈值时即可产生便意。如果个体经常有意识遏制便意,便会使直肠渐渐失去对粪便压力刺激的敏感性,是产生便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粪便-------直肠------- 神经传导、排便中枢------ 排便反射------- 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提肌、腹肌、隔肌收缩,肛门内、外括约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名词解释】 ●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125ml/min,180L/d ●肾血浆流量(RPF)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一般为1/5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率过压是指促进超滤动力与对抗超滤阻力之间的 差值。超滤动力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加上囊内液胶体渗透压。 ●肾糖阈:葡萄糖不带电荷,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与Na离子同向转运而被重吸收。近曲 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超过160-180mg/100ml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经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的血糖浓度。 ●浓缩尿:终尿渗透浓度大于血浆渗透浓度。 稀释尿:终尿渗透浓度小于血浆渗透浓度。 ●排尿反射:是一种脊髓反射并受脑的高级中枢控制可以有意识抑制或促进。 【问答题】 1.肾单位有什么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100万/肾 (1)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2)肾小管:近端小管、髓袢细段和远端小管组成。 2.简述肾小球滤过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动力:肾小球毛细管血压越大,滤过率越高。 (2)囊内压: 阻力: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 (3)血浆胶体渗透压: 阻力:渗透压越高,滤过率越低 (4)肾血浆流量: 动力:流量增大,滤过率升高,因为全程都具有滤过作用。大失血,休克,滤过率降低。 (5)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1.5m2以上,急性肾炎时下降。 3.比较肾近曲小管前后半段对钠离子、氯离子重吸收的异同点? 在近曲小管前半段,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Na+的重吸收与其他一些物质转运相伴连,其中Na+的重吸收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为同向转运,而钠离子的重吸收和氢离子的分泌为Na+-H+交换,近曲小管前半段Cl-不被重吸收。 在近曲小管后半段,NaCl主要通过细胞旁路途径被被动重吸收。由于近曲小管前半段Cl-不吸收,且HCO3-吸收速率较大,Cl-留在小管液,造成近曲小管后半段的Cl-浓度比管周组织间液高20%-40%,因此,Cl-可顺浓度梯度,经细胞旁路途径而重回收回血。由于Cl-被动重吸收是正电性的,使小管液中中的正离子相对较多,造成内外电位差,管内为正,管外为负,钠离子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顺电位梯度被重吸收。所以钠离子、氯离子的重吸收都是被动的。 总结:近曲小管前半段Na+主动运输,Cl不运输,后半段Na+、Cl-易华扩散。 4.比较呋塞米和阿米洛利利尿作用的异同点。 呋塞米是作用于肾小管重吸收的髓袢细段,抑制钠-钾-2氯的转运,氯化钠的重吸收受到抑制,强利尿作用。 阿米洛利是作用在远曲小管,抑制顶端膜钠离子通道,减少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重吸收,利尿。 5.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出现糖尿和多尿。

泌尿系统教学设计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校董春梅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描述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 、会识别肾脏的纵剖结构。 3 、能概述出肾单位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4 、利用彩线,能制作出肾单位简易模型。 【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人体泌尿系统模式图、观察肾脏的外形与内部结构、观察肾单位 结构示意图与模型,进一步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加强交流和表达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合作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对肾衰患者及医生的采访,了解有关肾透析、肾移植等社会现状,关注 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热心公益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 、通过动手实践,产生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热心公益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 四、教学方式 教师设计一系列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终解决问题。 五、教学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制作了相关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外形与纵剖结构、肾单位在肾脏的分布和组成、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

特点和彼此间的关系等内容,力求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准确,理解深刻,分析透彻。通过分组观察羊的肾脏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用自制的肾单位模型,将微观、抽象的内容变得宏观、具体,帮助学生理解微观抽象的肾单位结构。展示医院肾衰患者的录像,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健康,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展示课件: 资料一:北京新闻报道:为了挽救身患尿毒症的女儿,父亲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捐献出来。肾移植手术很成功,父女俩得到了社会的关爱。 资料二:据不完全统计,肾衰导致的尿毒症比率逐年上升;每年每百万人中就有100-150人患病;每年有2200人需要肾移植;北京的发病率大于全国发病率。 讲述:根据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带着同学们关注的问题,观看医院录像。 展示录像。(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激发兴趣。) 了解有关肾透析、肾移植等社会现状,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热心公益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新课讲授】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展示模型:泌尿系统的组成。 展示课件: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 提问:泌尿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为什么?(观察。看书思考。) 进行直观教学,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习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课件:flash 演示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 依图回答:泌尿系统各器官名称与功能。 及时反馈,检测自主学习效果,查缺补漏。 二、肾脏 展示课件:肾脏位置示意图。 2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第一节肾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特点 肾脏功能: (一)泌尿: ①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的电解质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液的渗透压; ③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二)内分泌: ①对血容量和血压起调节作用的肾素; ②刺激骨髓造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③具有强烈舒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等。 排泄:由排泄器官将体内一些物质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器官排泄物 ─────────────────────── 肾脏水、尿素、肌酐、盐类、 药物、毒物、色素等 肺脏 CO 2、水、挥发性药物等 皮肤及汗腺水、盐类、少量尿素等 消化道钙、镁、铁、磷等无机盐, 胆色素,毒物等 唾液腺重金属、狂犬病毒等肾脏的结构特点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单位是肾脏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 能。肾脏不能再生新的肾单位,随着肾衰、疾病或老化, 肾单位的数目越来越少。40岁后,功能肾单位的数目通常 每10年减少10%,这样到了80岁,与40岁时相比,肾 单位的数目减少40%,但并不是对生命构成威胁。 (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比较两类肾单位的不同点 比较项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 肾单位数量多(约占85%~90%)少(约占10%~15%)肾小球分布皮质外 1/3~2/3 皮质内1/3

肾小球体积小大 血管口径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 脉 出球小动脉为一支,分布于近段和远段 肾小管周围分两支,一支分布于近段和远段肾小管周围,另一支是U形直小血管 髓襻长度短(到或不到外髓)长(达内髓) 近球小体有无 含肾素颗粒多几乎不含 交感神经支 配 主要分布于入球小动脉主要分布于出球小动脉血流量多(>90%)少(<10%) 功能特点主要与尿生成和肾素分泌有 关主要与尿的浓缩、稀释有关 (三)球旁器 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间质细胞和致密斑三种特殊细胞群组成。 球旁细胞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素分泌;致密斑可感受小管液流量及其中氯化钠含量的变化。 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及其调节 (一) 血液供应的特点 血液供应的特点与尿生成的关系 肾血流非常丰富是尿生成的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