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知识一对一(平均速度)

高中物理知识一对一(平均速度)

高中物理知识一对一(平均速度)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5.0分,共125分)

1.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 s时的速度是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 10.4 m/s

B. 10.3 m/s

C. 10.2 m/s

D. l0 m/s

2.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物体某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若物体在第1 s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若物体在10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其中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D.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2.5 m/s

3.如图所示是一张小球做单向直线运动的频闪照片示意图,频闪周期s,则小球在图中三个频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 1.80 m/s

B. 1.50 m/s

C. 0.60 m/s

D. 0.50 m/s

4.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5 s末的速度为10.6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 m/s, 此运动员在这100 m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0.4 m/s

B. 10.3 m/s

C. 10.2 m/s

D. 10.0 m/s

5.汽车在两车站间沿直线行驶时,从甲站出发,先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接着匀减速行驶后一半路程,抵达乙车站时速度恰好为零,则汽车在全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

6.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12.5 m/s

B. 12 m/s

C. 12.75 m/s

D. 11.75 m/s

7.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时刻位置坐标如下表,若物体从第2秒初到第3秒末发生位移的大小为x1,平均速度为v1在第4秒内发生位移大小为x2,平均速度为v2则()

A.x1>x2,方向相反

B.x1<x2,方向相同

C.v1<v2,方向相同

D.v1>v2,方向相反

8.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单向行驶,开始以40 km/h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接着以速度v行驶全程

的第二个的的路程,最后以72 km/h的速度行驶完最后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4 km/h,不计变速时间,则v等于()

A. 50 km/h

B. 60 km/h

C. 70 km/h

D. 80 km/h

9.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x=(t3-10)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3t2m/s,该质点在t=3s时的瞬时速度和t=2 s到t=4 s间的平均速

度的大小分别为()

A. 27 m/s28 m/s

B. 27 m/s27 m/s

C. 9 m/s27 m/s

D. 9 m/s28 m/s

10.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0 m/s,=15 m/s,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13.75 m/s

B. 12.5 m/s

C. 12 m/s

D. 11.75 m/s

11.汽车沿平直公路单向以速度v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 km/h行驶完其余的路程,如果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 km/h,那么汽车在前路程上的速度v1是()

A. 25 km/h

B. 34 km/h

C. 35 km/h

D. 38 km/h

12.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t时间内平均速度为,后t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v,

则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

B.

C.v

D.

13.一名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他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0.4 m/s

B. 10.3 m/s

C. 10.2 m/s

D. 10 m/s

14.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经过时间t回到抛出点,此过程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在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路程、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 2h、0、

B. 2h、0、0

C. 0、2h、0

D. 2h、h、

15.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这段距离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 0.25 m/s

B. 0.2 m/s

C. 0.17 m/s

D.无法确定

16.成都二十中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6 s末的速度为9.5 m/s,12.5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9.8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9.5 m/s

B. 9.8 m/s

C. 10 m/s

D. 8 m/s

17.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同时从P点出发,分别沿不同的路径1和2 同时抵达Q点.设甲同学在全过程中的位移为x1,平均速度为v1,乙同学在全过程中的位移为x2,平均速度为v2,则()

A.x1>x2v1>v2

B.x1>x2v1<v2

C.x1=x2v1=v2

D.x1<x2v1<v2

18.如图所示,博尔特在男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69 s和19.30 s的成绩破两项

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 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

B. 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

C. 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 m/s

D. 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

19.客车运能是指一辆客车单位时间最多能够运送的人数.某景区客运索道的客车容量为50人/车,它从起始站运行至终点站(如图所示)单程用时10分钟.该客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和每小时的运能约为()

A. 5米/秒,300人

B. 5米/秒,600人

C. 3米/秒,300人

D. 3米/秒,600人

20.汽车从制动到停止下来共用了5 s,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 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 m、7 m、5 m、3 m、1 m.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与哪一秒的平均速度相等()

A.第1 s

B.第2 s

C.第3 s

D.第4 s

21.11月28日,在纽约举行的世界杯游泳比赛中,我国女蛙王罗雪娟在50 m蛙泳比赛中,以31秒的成绩获得金牌,高科技记录仪测得她冲刺终点的速度为40 m/s,则她在50 m的运动中平均速度约为()

A. 20 m/s

B. 1.61 m/s

C. 4.0 m/s

D. 1.70 m/s

22.一物体沿直线向东运动,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3 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2 m/s,则整个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2.5 m/s

B. 1.2 m/s

C. 2.4 m/s

D. 2.3 m/s

2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是60 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A. 35 km/h

B. 40 km/h

C. 45 km/h

D. 50 km/h

24.一列士兵正以某一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有紧急情况通知排头兵,一通讯员以不变的速率跑步从队尾赶到排头,又从排头返回队尾,在此过程中通讯员的平均速度为,则()

A.=v0

B.>v0

C.

D.无法确定

25.一辆汽车以速度为v1行驶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接着以速度为20 km/h跑完了其余三分之一的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 km/h,则前面的速度为( )

A. 24 km/h

B. 35 km/h

C. 38 km/h

D. 48 km/h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5.0分,共25分)

26.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C.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D.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27.(多选)如图甲所示是一种交警测速的工作示意图,B为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从B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

B.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

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28.(多选)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讲平均速度,必须说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B.讲平均速度,必须说明是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C.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

D.平均速度能精确的描述变速直线运动

29.(多选)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汽车在出发后10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

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 s的位移都是5 m

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 m/s

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30.(多选)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达到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相同

三、实验题(共0小题,每小题10.0分,共0分)

四、计算题(共10小题,每小题18.0分,共180分)

31.试分别分析下面三种情况下甲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甲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2)甲做变速直线运动,若甲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

的平均速度多大?

(3)甲做变速直线运动,若甲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2.一物体从A点沿正东方向以5 m/s的速度运动6 s到达B点,然后又以10 m/s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4 s到达C点.则这10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33.登山运动中,张捷用1 h40 min由宿营地X点爬到山顶Y点.在山道上通过路程是2400 m,相对于X升高了1200 m,如图所示.

(1)由点到点总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2)计算他爬山的平均速率.

34.某学校教室、寝室、食堂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放学后甲同学直接去食堂吃饭,用了2 min到食堂,乙同学先去寝室拿东西然后立即赶到食堂,结果用了 4 min.求甲、乙各自运动的平均速度.(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5.甲、乙两地相距60 km,一汽车沿直线运动用40 km/h的平均速度通过了全程的,剩余的路程用了2.5 h.求:

(1)此汽车在后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36.如图是高速摄影机拍摄的子弹射过扑克牌的照片,子弹的平均速度是900 m/s,请你估算子弹穿过扑克牌的时间.

37.一辆汽车沿一条直线向正东方向行驶,第1 s内通过5 m,第2 s内通过20 m,第3 s内通过20 m,第4 s内通过5 m,则:

(1)此汽车在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方向如何?

(2)中间2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38.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

(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39.一位旅游爱好者打算骑摩托车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30 km/h,可是开出一半路程之后发现前半段路程他的平均速度仅有15 km/h,那么他能将全程的平均速度提高到原计划的平均速度吗?

40.一个物体向东运动了300 m,又向南运动了400 m,用时25 s,求物体的平均速度.

五、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5.0分,共35分)

41.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 s内通过8 m,第2 s内通过20 m,第3 s内通过30 m,第4 s内通过10 m,则此汽车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是m/s,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m/s.42.某质点沿一直线运动,在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2 m,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为4 m,第3 s内通过的位移为6 m,则质点前2 s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后2 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3 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3.一辆轿车沿直线公路行驶,前时间内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60 m/s,接着时间内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48 m/s ,则整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若轿车在前一半位移内平均速度大小为60 m/s,后一半位移内平均速度为40 m/s,则全程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

44.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第1秒内通过5 m,第2秒内通过10 m,第3秒内通过20 m,第4 s内通过10 m,第5 s内通过5 m,5 s末停止.则最初两秒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最后两秒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m/s,5秒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5.甲同学的家和学校均坐落在一条笔直公路的路边,一天,他骑自行车去上学,先以4 m/s的平均速度骑行,当走到一半路程时,被后边的乙同学追上,于是两人一起以6 m/s的平均速度骑行直到学校,则甲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46.一质点向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前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1,位移的后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2,则通过这前后两段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整段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47.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在t1=2 s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1=4 m,t2=6 s时刻它的位置坐标为x2=-6 m,则在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置变化Δx=_________m,平均速度=________m/s.

六、简答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分)

48.甲、乙两人从市中心出发,甲20 s内到达正东方向100 m处,乙30 s内到达正北方向150 m 处,试比较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由于运动员参加100 m赛跑,故运动员的位移为s=100 m,10 s末运动员到达终点,故运动时间为t=10 s;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10 m/s

故ABC错误,D正确.

2.【答案】A

【解析】物体某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根据知,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故A正确.

物体在第1 s末的速度是5 m/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5 m/s,则在这1 s内的位移不一定是5m.故B错误.

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在其中1s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5 m/s,则位移不一定等于5 m.故C错误.

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不一定是2.5 m/s.故D错误.

3.【答案】D

【解析】物体运动的位移为x=0.05 ,所需时间为t=3T=s=0.1 s,平均速度为==0.5 m/s,选D.

4.【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员的位移为100 m;总时间为10 s,则平均速度:

===10 m/s;

故选:D.

5.【答案】C

【解析】设总位移为2x,前一半位移以速度v匀速行驶一半,故时间

下半程初速度为v,末速度为0,

2ax=

故a=

所以下半程的时间

所以

故选C.

6.【答案】B

【解析】设整体过程的总位移为2s,则

物体通过第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1=,

物体通过第二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2=,

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v=12 m/s

7.【答案】C

【解析】解:由位移等于坐标变化,可知,从第2秒初到第3秒末发生位移的大小为:x1=-1-4=-5 m.时间为2 s,则平均速度v1==-2.5 m/s;

第4 s内位移为:x2=-4-(-1)=-3 m,平均速度v2==-3 m/s;

因负号只表示方向,可知x1>x2,方向相同,v1<v2,方向相同,故C正确,ABD错误;

8.【答案】B

【解析】解:设全程位移为3s,则总时间t=++;

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54==

解得:v=60 km/h

故B正确,ACD错误.

9.【答案】A

【解析】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3t2m/s,

t=3 s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3t2=3×32=27 m/s.

由题意一质点沿直线Ox作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t3-10 m,故可知:

t=2 s时刻,质点的位置坐标x2=-2 m,4 s末的位置坐标x2=54 m,

因为位移是质点位置坐标的变化量,故物体在t=2 s到t=4 s内的位移x=x4-x2=56 m,

其平均速度为:m/s=28 m/s,选项A正确,BCD错误.

10.【答案】C

【解析】设整体过程的总位移为2,则

物体通过第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

物体通过第二段位移所用时间为

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代入整理得到=m/s=12 m/s

11.【答案】C

【解析】全程平均速度:,代入数据解得:1=35 km/h

12.【答案】C

【解析】前t时间内的位移x1=·=vt,后t时间内的位移x2=2v·t=vt,所以t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v,故C正确.

13.【答案】D

【解析】v==m/s=10 m/s.

14.【答案】B

【解析】路程是指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指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题中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故选B.

15.【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t=0.3 s内小球运动了x=0.05 m.所以==≈0.17 m/s.

16.【答案】D

【解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所以===8 m/s

17.【答案】C

【解析】位移是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因此两个同学的位移相同,即x1=x2,而平均速度就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位移相同,用时相同,因此平均速度也相同,C正确,A、B、D错误.

18.【答案】C

【解析】100 m决赛,他的运动基本上是直线,位移就是100 m;而200 m决赛,他的运动是曲线(有弯道部分),位移比200 m小,因此选项A错误.200 m决赛轨迹若为直线,其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因此选项B错误.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选项C正确.本题并未给出该运动员的瞬时速度,选项D错误.

19.【答案】A

【解析】客车的平均速度

v==m/s≈5 m/s

每小时运送人数n=×50人=300人.

20.【答案】C

【解析】全程平均速度=m/s=5 m/s,第 1 s内的平均速度为1=m/s=9 m/s,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7 m/s,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5 m/s,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4=m/s=3 m/s,第5 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1 m/s,故与第3 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C正确.

21.【答案】B

【解析】罗雪娟在50 m的运动中平均速度,就等于总的位移50 m与总时间31秒的比值,==m/s≈1.61 m/s,所以B正确.

22.【答案】C

【解析】设总位移为x,则前一半位移用时t1==

后一半位移用时t2==

所以整个位移的平均速度:

===2.4 m/s.

23.【答案】C

【解析】设从甲地到乙地总时间为2t;根据平均速度公式:=,代入数据:

=km/h=45 km/h,故选C

24.【答案】A

【解析】通信员从队伍尾部赶到排头,又从排头回到队尾,通过的位移恰好等于队伍运动的位移.设队伍运动的位移为x,运动时间为t,则:v0=,=,所以=v0

25.【答案】B

【解析】设全程位移为3x,则行驶前三分之二路程的时间t1=,后三分之一路程用时t2=,

v2=20 km/h,再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可得全程平均速度==28 km/h,解得v1=35 km/h,所以B正确.

26.【答案】ABD

【解析】物体在AB段的位移为1米,因此由公式,得故A正确;物体在ABC段的位移大小为:x=米,所以,故B正确;物体做曲线运动,物体在B点的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根据公式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故D正确.27.【答案】BC

【解析】由题图乙可知,超声波在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所以超声波的速度为:

v声==或v声==,故A错误,B正确;由题图甲和题图乙可知,被测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2-x1时,所需的时间为t=-+Δt0=(t2-t1+Δt0),所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D错误.

28.【答案】ABC

【解析】平均速度描述的是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计算时必须指明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

29.【答案】AC

【解析】平均速度描述的是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A、C正确,B错误;只有在速度均匀变化时平均速度才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D错误.

30.【答案】AD

【解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位移与时间都相等,故平均速度相同,故A正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 1、平均速度=△x/△t(△x=位移,△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2、2×V1×V2÷(V1+V2)=平均速度。(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 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 在一个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3、v=(v0+v1)/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的公式v=x/t与v=(v0+v1)/2两者的区别是适用的范围不一样: v=x/t:总位移除总时间,任何时候都适用。 v=(v0+v1)/2:只适用于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理复习方法和技巧 夯实基础知识 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 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 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在备考 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 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 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 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 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为什么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问题就在于没 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 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 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研究题型,分类归档 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很多 试题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有时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时却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综合能

高中物理知识一对一(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对比)

高中物理知识一对一(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对比) 一、单选题(共24小题,每小题5.0分,共120分) 1.如图所示是高速公路旁的交通标志,图中的“120”表示小汽车必须限制在120 km/h内行驶,“南京40 km”表示到南京还有40 km.“120 km/h”和“40km”分别指() A.瞬时速度,位移 B.瞬时速度,路程 C.平均速度,位移 D.平均速度,路程 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3.下面描述的几个速度中,说法正确的是() A.子弹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时的速度指平均速度 B.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 m/s指瞬时速度 C.汽车上速度计的示数为80 km/h指平均速度 D.台风以360 km/h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指平均速度 4.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 m/s,指的是平均速度 D.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 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一定为10 m/s 5.我国运动员刘翔获得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冠军,成绩是12秒91在男子110米跨栏中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在短跑中多年的梦想,是亚洲第一人。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平均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6.关于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上的速度计显示的速度可以看做瞬时速度 B.平均速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7.火车以76 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 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高中物理知识一对一(平均速度)

高中物理知识一对一(平均速度)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5.0分,共125分) 1.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 s时的速度是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 10.4 m/s B. 10.3 m/s C. 10.2 m/s D. l0 m/s 2.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物体某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若物体在第1 s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若物体在10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其中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D.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2.5 m/s 3.如图所示是一张小球做单向直线运动的频闪照片示意图,频闪周期s,则小球在图中三个频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 1.80 m/s B. 1.50 m/s

C. 0.60 m/s D. 0.50 m/s 4.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5 s末的速度为10.6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 m/s, 此运动员在这100 m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0.4 m/s B. 10.3 m/s C. 10.2 m/s D. 10.0 m/s 5.汽车在两车站间沿直线行驶时,从甲站出发,先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接着匀减速行驶后一半路程,抵达乙车站时速度恰好为零,则汽车在全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 6.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12.5 m/s B. 12 m/s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的公式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的公式 高中物理中的平均速度公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的速率,它往往是物体在一定时间内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速度。高中物理中的平均速度公式就是用来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 平均速度的计算非常的简单,只要弄清楚起点和终点的位置,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高中物理中的平均速度公式是:平均速度=(起点位置-终点位置)/(起点时间-终点时间)。把这个公式应用在一个物体从A到B的运动中,我们可以得出它的速度。比如说,一辆汽车在一小时的时间内从A出发,到达B的距离是400米,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计算公式得出这辆车的速度,即:平均速度=400米/1小时 =400米/3600秒=0.111米/秒。 在物理学中,平均速度是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很多物理学问题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该物体的平均速度,来估计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可能经过的距离。同时,运动的加速度也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它也与平均速度有关,它涉及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即速度的变化,以及加速度的变化。 高中物理中的平均速度公式可以用来简单地估计物体的速度,以及物体在一定时间内可能经过的距离。它也可以用于计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从而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在越来越复杂的物理实验中,也会不断提出更加精确的物理模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包括

平均速度和加速度变化这两个基本概念,已经使得科学家有了更加准确的分析运动物体的方法。 因此,高中物理中的平均速度公式在物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对物体运动进行分析的基础。然而,它仅仅是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它们也应该配合更加精确的分析方式来使用,以给出更加准确的物理定律。

高中物理知识一对一(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5.0分,共50分) 1.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x-t图象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A.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乙=v丙 B.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丙>v乙 C.平均速度v甲>v丙=v乙,平均速率相等 D.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 2.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x-t图象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A.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乙=v丙 B.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丙>v乙 C.平均速度v甲>v丙=v乙,平均速率相等 D.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 3.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A., B.,

C. 0, D. 0, 4.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分别是() A. 10 m/s,10 m/s B. 5 m/s,4.8 m/s C. 10 m/s,5 m/s D. 0,4.8 m/s 5.2011年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15届机器人世界杯赛上,中科大“蓝鹰”队获得仿真2D 组冠军和服务机器人组亚军,改写了我国服务机器人从未进入世界前五的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图是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然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s.则 () 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位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公式大全 导读:本文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公式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

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的公式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的公式 物理学中,平均速度被定义为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距离的平均值除以该时间段的长度。速度与其他的量,比如距离和时间,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所以通常来讲,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平均速度。在物理学中,平均速度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高中物理中的平均速度公式如下: 平均速度 =离/时间 速度是运动物体在特定时刻沿其运动路线从一点到另一点所花 费的时间,它也可以被定义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因此,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的公式来计算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即:移动距离=平均速度间 高中物理中,平均速度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通过使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得出关于物体速度的概说结论,并能更加准确地描述运动变化。 在计算平均速度时,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是直接法,即从物体开始移动到物体停止运动的时间内,物体的总距离除以该段运动时间的长度。另一种是比例法,它需要将物体在采样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以及在每一段时间内的实际速度,作为比例来计算其平均速度。 除了简单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之外,物理学中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公式,用来计算物体加速度及其他特性。这些公式的用途可以用来研究物体的基本物理原理,也可以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例

如,利用柯西法则可以对压力、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做出研究,利用牛顿定律可以研究物体间的引力作用,以及物体的变化规律,等等。 使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可以准确确定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移动距离,这对于识别物体的运动轨迹有重要意义。而且,通过前面提到的柯西法则和牛顿定律等公式,以及计算加速度的公式,可以深入到物体的变化规律和行为机理,有助于我们推导出物理学规律。 以上就是关于高中物理平均速度的公式的介绍,以及它是如何帮助我们建立物理模型,通过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变化规律来理解物理学中的重要规律。

平均速度高中物理公式

平均速度高中物理公式 平均速度高中物理公式: 1. 平均速度的定义: 平均速度(Average Velocity)指的是在一段时间里物体(如自行车、汽车等)在一段路程中的平均运动速度,它也可以定义为起点与终点之间的长度除以花费的时间。公式表达为:v = s/t 2. 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a. 平均速度是在一段固定时间内,物体在一段固定路程中行进所获得的平均速度,而速度则指的是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行进速度,此时可以存在物体加速或减速的情况。 b. 平均速度一般在物体恒定速度行进时存在,速度则可以在物体改变速度行进时存在。 3. 平均速度的计算 a. 平均速度的计算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式,来计算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在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其公式如下: $$ V_\text{av} = \frac{v_1+v_2+\cdots+v_n}{n}$$ b. 也可以根据物体的位移计算来计算平均速度,其公式如下: $$V_\text{av} = \frac{\Delta S}{\Delta t} = \frac{S_2 - S_1}{t_2 - t_1}$$

其中,ΔS为物体从S1处至S2处之间的位移,Δt为物体从t1处至t2处之间的时间差。 4. 平均速度的应用 a. 平均速度在汽车及其他交通工具的行进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时,可以根据汽车在一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以及所花费的时间,来计算汽车的平均速度,从而更好的评估汽车行进的效率。 b. 平均速度不仅可以用来描述固定容器中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情况,也可以用于描述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情况,如风的行进等。

高中物理必考知识点之速度总结归纳

2019高中物理必考知识点之速度总结归纳2019年高考在即,为了方便考生们更好地复习高考物理知识,小编在这里整理了2019高中物理必考知识点之速度总结归纳,供考生们参考学习,希望能对考生们有帮助! 1.速度(v):是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变化率是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它等于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即:V=s/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2、速率:速度的大小。 3.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比值s/t不是恒定的,由公式V=s/t求出的是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或位移s)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4、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5、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6、瞬时速度(简称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是矢量,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理解: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如果各时间段取情越小,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就越细致,当把时间段取极小值时,这极小

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能精确描述出运动物体各个时刻的 速度,这就是瞬时速度。 7、瞬时速率(简称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8、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简称速度图象)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恒定,不随时间而变化,V—t图象为平行于t轴的一条直线。 (3)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随时间均匀改变,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V—t图象为一条倾斜的直线。 (4)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而变化,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不一定相等。 9、加速度:(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是描述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2)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多少,即a=(Vt-V0)/t (3)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4)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物体加速时a与V同向,物体减速时a与V反向。 10、速度变化率:即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就是加速度。 11、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大小方向都不变)。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中物理是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杂,对于高一的同学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物理,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高一物理知识点,希望大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知识点1 质点的运动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 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2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高中物理速度公式整理

高中物理速度公式整理 高中物理速度公式整理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速度是向量,速率是标量;速度的正负号只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 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3、末速度:Vt=Vo+at; 4、位移:s=V平t=Vot+at^2/2=Vt/2t; 6、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 a〈0); 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表示运动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向量,正负号只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方向有速度的变化量决定。 v-t关系:v=v0+at s-t关系:s=v0t+1/2at^2 v-s关系:v^2-v0^2=2as 7、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8、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一个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距离S。则末速度的平方减初速度的平方等于距离乘以加速度的2倍。

9、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中间时刻的速度=s/t=1/2(初速度+末速度) 中点位置速度=根号下[(初速度^2+末速度^2)/2]任一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为常数 高中物理速度的性质 1、物理上的速度是一个相对量,即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移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的大小。 2、物理上还有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为物体在该位移的平均速度,平时我们说的多是瞬时速度。 3、平时我们形容单位时间做的某种动作的快慢或多少时也会用到速度。比如:打字速度、翻译速度。 4、速度是矢量,无论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都是矢量。区分速度与速率的唯一标准就是速度有大小也有方向,速率则有大小没方向。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高中物理大纲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 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 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加速度t v v t v a 0 t -=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m/s 2 ; 末速度(t v ):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s):米(m ); 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 质量 时间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m kg s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12 x t at v =+ 几个重要推论: (1)ax v v t 22 02=- (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022t t V V x V t +== 2 s V =注意 公式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 用哪个公式?) (at V V t +=0 不涉及到X ) (202 1 X at t V += 不需要求t V ) (X 2202a V V t =- 不 涉及到时间 t 求位移)(0X 2t V V V t +== 不知道 a )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 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 (6)自由落体: 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gt V t = ③下落高度22 1 gt h =(从 Vo 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22t V gh = 全程平均速度 2 t V V =平均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2 aT x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