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的学习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学习重点如下:

第四章商业银行资产

第一节现金资产业务

教学要求:本节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构成、作用,银行资金头寸的概念以及影响银行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和存放同业存款的各种因素,掌握银行资金头寸预测方法和各类现金资产的管理方法,并能应用现金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商业银行现金资产业务的经营效果。

(一) 现金资产构成

一、现金资产的构成

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所拥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一般由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和在途资金等四项构成.

二、现金资产的作用

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现金资产的作用可归纳为两点:一是保持商业银行的清偿力;二是保持足够的资产流动性.

(二)资金头寸的计算与预测

一、资金头寸及其构成

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

商业银行的头寸根据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基础头寸和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可用头寸指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全部可用资金,包括基础头寸和同业存款.

二、资金头寸的预测

对银行资金头寸的预测,实际上就是对银行流动性需要量的预测。

银行资金头寸或流动性准备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银行存贷款资金的变化。任何存款的支出和贷款的增加,都减少头寸,反之,存款的增加和贷款的减

少(收回)则会增加银行的资金头寸,因此,商业银行对头寸的预测,主要是预测存贷款的变化趋势。

(三)现金资产的管理

一、现金资产管理原则

现金资产是银行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但也是一种无盈利资产。

(1)总量适度原则

是指银行现金资产的总量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规模,既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又不能影响资产的盈利性。

(2)适时调节原则

是指银行要根据业务过程中的现金流量变化,及时地调节资金头寸,确保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

(3)安全保障原则

健全安全保卫制度、严格业务操作规程,确保资金的安全无损。

二、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

(1)影响库存现金的因素

影响库存现金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有:现金收支规律、营业网点的多少、后勤保障的条件、与中央银行发行库的距离和交通条件及发行库的规定、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等因素.

(2)银行库存现金规模的确定

1、库存现金需要量的匡算.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即库存现金周转时间和库存现金支出水平的确定.

2、最适运钞量的测算。目的是降低占用库存现金和运送钞票的成本。

3、现金调拨临界点的确定.以明确在什么时候和多大的库存量时调拨现金。

4、银行保持现金适度量的措施。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严格库房安全管理措施

三、存款准备金的管理

(1)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

主要是准确地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需要量和及时上缴应缴的准备金。

(2)超额准备金的管理

1、影响超额准备金的因素

A、存款波动;

B、贷款的发放和收回;

C、其他因素

2、超额准备金的调节

四、同业存款的管理

准确测算同业存款的需要量,一般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使用代理行的服务数量和项目;

2、代理行的收费标准;

3、可投资余额的收益率。

第二节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与管理

教学要求:本节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贷款的种类、贷款政策的内容、贷款价格的构成和影响贷款价格的因素。掌握几种主要贷款的操作要点、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贷款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并能应用贷款定价方法、信用分析方法、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及不良贷款损失的控制与处理方法.

贷款种类和政策

一、贷款种类

各项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取得收益的主要手段。贷款的种类很多,按照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贷款通则》,贷款种类可作以下划分:

(一)按贷款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贷款(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贷款);中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贷款);长期贷款(指期限在五年以上的贷款).

(二)按有无担保划分,可分为信用贷款(根据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担保贷款(可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票据贴现.

(三)按贷款人是否承担风险划分,可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特定贷款.

(四)按贷款的风险程度可分属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五种类型。

二、贷款期限

(一)贷款期限的确定

《贷款通则》规定,贷款期限由借贷双方共同协商后确定,依据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2)借款人还款能力;贷款人资金供给能力。

(二)贷款最长期限规定

1、自营贷款期限最长一般不超过10年,超过10年应当包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2、票据贴现的贴现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贴现期限为从贴现之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

(三)贷款展期的规定

1、贷款是否展期由贷款人决定.

2、贷款是展期应当由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日之前向贷款人申请。

3、贷款展期应当得到有关当事人的书面同意证明。

4、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三年。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借款人未申请展期或申请未得到批准的,其贷款从到期之次日起,转入逾期贷款账户。

三、贷款政策

在进行贷款之前,商业银行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贷款政策,即了解自身经营的内外环境及影响贷款的各种因素,确定贷款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一)影响贷款政策的因素

1、商业银行自身对待风险的态度

2、资本的充足性。贷款政策应对银行资本状况有所反映.

3、存款状况。存款是商业银行贷款的基础。

4、其他的获取收益的机会.

5、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习惯和特点。

6、宏观经济状况。

7、市场利率状况。

8、地区经济环境.

(二)贷款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般说来,贷款政策应包括以下十三项主要内容:

1、贷款目标;

2、贷款金额;

3、贷款授权;

4、贷款用途;

5、贷款期限;

6、贷款地区;

7、贷款价格;

8、抵押品;

9、贷款回存;10、贷款审批;11、贷后管理;12、贷款清偿;13、贷款违约的处理。

四、贷款程序

根据《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贷款程序如下:

(一)贷款申请

借款人向贷款人申请贷款必须填写包含借款金额、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主要内容的《借款申请书》并提交有关资料.

(二)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

贷款人可根据借款人的领导者素质、经济实力、资金结构、履约情况、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等因素对借款人进行等级评估,要做到客观、公正、科学。

(三)贷款调查

贷款人受理借款人申请后,应当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借款人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调查.如果是担保贷款,还应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情况,并测定贷款风险度.

(四)贷款审批

贷款人应当按照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进行贷款的审批。

(五)签定借款合同

(六)贷款发放。贷款人按照合同的规定按期发放贷款。

(七)贷后检查。及时掌握贷款的质量状况。

(八)贷款归还.借款人应当按照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否则,应当按规定加罚利息。贷款人应当在贷款到期前的规定日期向借款人发出还款通知单。

贷款定价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资产,而贷款利润的高低与贷款价格有直接联系.因此,制定合理的贷款价格是银行贷款业务经营的重要内容。

一、贷款价格的内容

1、贷款利率.这是银行贷款价格的主要内容.

2、承诺费。是指银行对已经答应贷给顾客,而顾客又没有实际使用的那部分贷款收取的费用。

3、补偿存款。是借款人应银行要求而保持在银行的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和低利率的定期存款.这通常要作为银行同意发放贷款的条件,写进贷款协议中。

4、隐含价格。这是贷款价格中的一些非货币的内容.

二、货款定价应考虑的因素

影响银行贷款价格的因素很多,如资金成本、市场利率、贷款期限、贷款种类、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借款人与银行的关系、借款人的盈利能力等。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时,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借款人的信用状况;(2)借款人与银行的关系;(3)借款人的盈利能力。

三、贷款定价原则

(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贷款定价应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扩大市场份额原则。

贷款价格应适度,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三)保证贷款安全原则

贷款的安全性是商业银行获取收益、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贷款定价应有助于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四)维护银行形象原则

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在社会和公众中的信誉,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

要保证,所以贷款定价时应注意维护商业银行的形象,不搞恶性竞争,维护国家金融秩序,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四、贷款定价方法

(一)目标收益率定价法

是根据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来确定贷款的方法。

公式:

税前、产权资本(目标)收益率=(贷款收益-贷款费用)/应摊产权成本其中:

贷款收益=贷款利息收益+贷款管理手续费

贷款费用=借款者使用的非股本资金的成本+办理贷款的服务和收贷费用应摊产权成本=银行全部产权资本对贷款的比率×未清偿贷款余额

(二)基础利率定价法

又称交易利率定价法.

(三)成本加成定价法

又称宏观差额定价法,即贷款利率=贷款成本率+利率加成。

(四)优惠加数定价法和优惠乘数定价法

这是西方商业银行普遍使用的贷款定价方法,优惠加数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加若干百分点而形成的利率,而优惠乘数则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乘以一个系数而形成的利率。

(五)保留补偿金额定价法

这种方法是将借款人在银行保留补偿余额看作是其贷款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考虑了借款人在银行补偿余额的多少后决定贷款利率的一种定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借款人补偿余额不同,贷款利率也有所不同。

几种贷款业务的要点

贷款的种类及其构成,形成了银行的贷款结构。而贷款结构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银行贷款政策必须对本行贷款种类及其结构作出明确的规定。

按照不同的标准,贷款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一、按资金来源的不同,可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

自营贷款,系指贷款人以合法方式筹集的资金自主发放的贷款,其风险由贷款人承担,并由贷款人收回本金和利息.

委托贷款,系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贷款人(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

特定贷款,系指经国务院批准并对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后责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

二、按贷款期限的不同,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贷款.

中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5年以下(含5年)的贷款。

长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5年(不含5年)以上的贷款.

三、按照担保物品的不同,可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信用贷款,系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

担保贷款,系指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

保证贷款,系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

抵押贷款,系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质押贷款,系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

票据贴现,系指贷款人以购买借款人未到期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的贷款.

除委托贷款以外,贷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贷款人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

行严格审查。

经贷款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

一、信用分析

信用分析是对债务人的道德品格、资本实力、还款能力、担保及环境条件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及相应的贷款条件。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是银行管理贷款信用风险的主要方法。

西方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用分析基本上是采用“5C”评级法,即对借款人的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tal)、能力(Capacity)、担保(Collateral)及环境条件(Condition)这五个方面进行认真的考察和分析,评定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级别.

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既要进行静态分析,又要进行动态分析。

二、信用分析技术

(一)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进行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的重点是资产项目(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负债及资本项目、损益表项目的分析和财务状况变动表分析。

(二)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进一步的量化分析。银行用来进行信用分析的财务比率通常有以下四类:

1、流动性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2、盈利能力比率。包括销售利润率、资产收益率、普通股收益率、股票市盈率。

3、结构性比率.包括负债比率、股东权益比率、偿还能力比率。

4、经营能力比率。包括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贷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三)现金流量分析

由于偿还贷款最可靠的是现金,因此银行应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认真的分析。

三、贷款损失的控制与处理

(一)贷款分类

根据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颁布实施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行贷款主要分为5个档次(或类别),即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其中后3类属于不良贷款。

(二)不良贷款的控制与处理

1、督促企业整改,积极催收到期贷款;

2、签订贷款处理协议,借款双方共同努力,确保贷款安全;

3、落实贷款债权债务,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

4、依靠法律武器,收回贷款本息。

贷款管理制度

一、审贷岗位设置

为了确保贷款管理过程的科学化,银行应当按照“审贷分离"的原则,将贷款管理的各个环节划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管理岗位,建立权力制衡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

一般可将审贷工作划分为以下几个岗位:贷款调查岗位、贷款审查岗位、贷款决策岗位、贷款检查岗位、贷款稽核监督岗位.

二、贷款责任制度

1、建立以行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贷款管理责任制体系。

2、将贷款管理的权限和责任分级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个人.

3、明确奖惩条件和标准,将贷款管理的业绩与有关人员的利益挂钩。

4、建立信贷人员离职审计制度。

三、贷款质量的监测与考核

1、明确贷款质量分类标准及认定程序和办法。

2、建立贷款质量监测考核指标体系。

3、建立不良贷款的跟踪管理制度。

现代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

信贷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一种职能,它对银行的经营动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一、发放贷款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二,通过发放贷款可以加强与银行重要顾客的关系,以增加银行出售其它服务的能力;其三,通过银行的服务和经营,可以满足社会、政府和企业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对这一业务的阐述主要基于对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制度变迁过程分析,这种分析可按下面的结构展开。

一、现代商业银行贷款理论变迁

由于美国银行业和金融制度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无以伦比的地位和威望,研究其贷款理论演变将成为一种可靠的依托,这种演变经历了:

1.实票论和商业贷款理论。在历史上,美国的贷款实践仿效了英国银行业的模式。英国的理论被称为“实票论",而其美国的变体则被称为“商业贷款理论”。这两种理论都认为贷款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并认为需要有资金的流动性,以应付预料不到的提款需要.因此,最好是只发放短期贷款,因为贷款理论认为,长期投资的资金应来自长期资源,如留存收益,发行新的股票以及长期债券。“商业贷款理论”的缺点在于:第一,这一理论并不适用于整个银行业务系统――虽然它可能适用于个别银行,以库存货物作低押发放一笔贷款,借款人只有把货物出售后才能清偿贷款。其二,如果借款人找不到买主,这位顾客也会借一笔款去完成这笔交易。这样,虽然个别银行可能预期贷款到期通常会增加银行的资金流动性,而对于整个银行系统来说,则未必如此。再次,整个银行系统的脆弱性,在长时间中,可能影响个别银行的资金流动性.

2。转换论。1918年,产生了H。G.莫尔顿的“转换论”,这一理论认为,把可用资金(存款)的一部分投放于二级市场的贷款与证券,可以满足银行资金流动性的需要。流动性的需要增大时,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这些资产(包括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美国短期国库券等).转换理论的实际应用,增加了新流动性来源,并证明银行可以发放较长期的贷款,这样就延长了各种贷款的平均期限。但是,“转换论"也同样具有“商业贷款理论"的那种局限性,此外,贷款平均期限的延长会增加银行的全面流动性风险。

3。预期收益理论。1949年,赫伯特·V·普罗克提出了“贷款流动性的预期收益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稳定的贷款必须有适当的归还日期表,这个日期表以借款的预期收益或现金收入为依据。这一理论与先前的一些理论是一致的,但增加了宽广度。“实票论"认为银行应满足工商业的借款需要,“转换论”认为,如果银行的投资是高质量的,那么贷款的期限并不影响它的安全性。“预期收益理论”认为,稳定的贷款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归还期限与贷款的证券担保的基础上。这样,联邦储备体系就成为资金流动性的最后来源保障了。

二、现代商业银行贷款政策和程序

(一)贷款政策。

制定贷款的重要性在于为银行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提供适当的信用标准,使之遵守各项法规,保证贷款决策一致性,向顾客和公众披露银行现行信贷策略的有关信息等,最终控制和调整银行贷款的的规模和结构,实现经营目标。制定适宜的贷款政策,银行需权衡以下因素:①银行经济的战略目标。贷款政策文件通常以一般性说明开始阐述银行的目标,以及贷款政策如何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

②放款的三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大原则是最基本的因素.③资本状况。银行的资本起着保护存款账户资金的缓冲作用,资本的规模与存款的关系影响着银行能够承担风险的程度。自有资本占资产总额比例较大的银行,才能承做期限较长、风险较大的放款。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某一时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紧缩和放松,直接影响到银行放款利率的高低,必然对银行的信贷规模起到抑制和促进作用。⑤存款的稳定性.存款是放款的基础,存款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放款的规模。⑥服务地区的经济条件。稳定的经济环境要比受季节性、周期性波动影响的经济环境更利于银行采取积极和宽松的信贷方针。

根据以上考虑,一个典型的商业银行制定的贷款政策应对以下内容作出说明:①有关借款和借款人说明.没有完整和准确的信息,就不能做出正确的贷款决策。书面贷款政策应该列出估计借款者及时归还贷款的意愿和能力所需的文件。完整的贷款记录应包括以下项目:借款者个人品格、借款用途等,核心档案还应收藏与借款者的通信、电话会谈记录、现场走访的详细报告和有关借款者的广告和报刊剪辑。为容纳与日俱增的记录卷册和有关文件处理问题,许多银行已经或正在转向记录档案电子计算机化。②贷款种类。贷款政策应当包括关于适当与不适当贷款的简要说明,应该拒绝不适当贷款,这些贷款通常带有某些投机因素。商业银行应当对贷款类别进行定期检查,因为贷款的分类受经济周期变动影响较大。③合格的抵押品。贷款政策应规定可充作抵押的各种抵押品及其额度。例如:以一批应收账款作抵押的贷款,其金额不得超过九十天期以上的应收账款

的70%;以国家注册的法团债券、市政债券和美国政府债券作抵押的贷款,其金额不得超过市场价格的65%;负债不应超过原材料和制成品成本的60%.④对贷款集中化的限制。稳健的银行经营实践要求贷款政策对贷款种类、行为和地域的集中化方面作出某些限制,以减少整个资金运用的风险.⑤信贷额度.正式贷款政策应区分信贷最高限额、指导性限额(或内部掌握限额)、贷款承担额和循环贷款协议之间的关系。⑥需集体磋商的例外情况.具有同等能力的信贷主管人员.面临一系列相同的环境,可能会做出不同的信贷决策。贷款政策文件不可能为处理所有此类问题都订立规则,但它应该包括某些一般性准则。遇到这种情况,通常的做法是,同有关部门磋商后才做决定.这些例外的情况包括:对原来没有往来关系客户的贷款;收购、兼并贷款;对新业务的贷款;本区域外贷款;对新业务的贷款;本区域外贷款;以价格跌落、不适销或不上市的股票作抵押的贷款;新业务的贷款,等等.⑦贷款定价。此外,贷款政策最后文本中还应包括以下内容:①银行经营目标的说明;②贷款权力归属部门及组织原则;③银行现有业务的地域限制;④有关法律的考虑;⑤借款人的贷款承诺、清偿和业务量规模。

(二)贷款程序.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将遵循既定的程序制度,目的是为了保障贷款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使贷款政策是得到最恰当的执行。贷款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贷款的审核与检查。这主要由贷款权力归属部门负责执行,目的在于保持贷款政策执行的客观性,其标准在于:确定贷款是否符合管理方针和法令规定;批准贷款的主管人员是否按照银行贷款政策办事;信贷档案是否齐全;贷款申请书是否说明抵押品的种类和金额;全部必要的债券利息是否完整无缺;还款来源是否象清单所列明的那样足以清偿贷款。具体而言,对贷款的审核与检查包括对借款申请书的审查和对贷款项目本身的调查。前者要说明:借款的目的和用途,银行通常要在审查借款人的借款目的是否与贷款方针的要求相符;借款的数额,银行要审查借款人的借款数额是否与实际需求相符,是否超过法定的贷款限额;借款期限;还款的方法及来源;担保的方法,银行通常愿意接受市场价格稳定、易销售的财产作为抵押品。后者的目的在于确定:该项贷款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或地区经济发展是否有利;贷款的利益;借款人的资信能力;合法代理人;放款规模。

2。签订贷款合同。如果银行信贷部门对借款人和贷款项目本身审查合格,则依双方协商内容最终将订立法律文本,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该合同书也将是未来有关纠纷和贷款具体执行的法律依据。这一合同将包括:①贷款总则,

总则中规定贷款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贷款的基本要素;②贷款条件,银行为了保证贷款能够安全收回,对贷款企业的资金运用、生产管理、投资方向、投资数额等生产条件;③担保品的选择;④财务报告,为了准确掌握借款方的财务状况和贷款的使用情况,银行在贷款合同中通常要求借款企业在使用贷款期间,提供各种与贷款有关的财务报告和统计资料;⑤违约条款,主要是解决拖欠贷款或破产时的债务清偿问题;⑥还款方法,银行可能要求借款人一次全部还清贷款,也可能同意分期摊还.

3。放款的偿还。本环节涉及的结果有按期、提前、延期偿还和无力清偿四种状况。后二者将涉及到银行对借款者资信的评价和利息惩罚等问题,前二者可能会有相应的奖励措施。

4.有问题贷款的催收和注销。主要是涉及上述的后二种情况,银行应该采取补救措施。情况不良征兆的显现,要依靠银行对有关报警信号的敏感反应能力和既定应急方案,这些报警信号诸如:收到财务报表、支付报表或其他文件时间的不正常推延;来自其他金融机构有关借款者的意外贷款需要;借款者态度的变化(即:拒绝回电话或经常不在办公室);当地经营环境的变化(即大企业关门或加入新的竞争者);借款者的不负责行为(即旷工或过度的酗酒);透支额增加;借款者的企业发生罢工或其他停工事件;违法行为被揭发;对借款者的意外判决(即侵权赔偿或税款留置)。银行贷款管理者一旦发现这种潜在的违约风险,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使损失最小,任何拖延都会使损失增加.处理逾期账户总的原则是:争取借款人的最佳合作,抢先接管抵押品,主动与借款人合作使贷款得以偿还。对于确认无法回收的贷款应提留呆账准备金,但这并不意味着催收的停止。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贷款政策和程序规定了有关银行贷款业务的明确做法,但过分僵化的刚性规定将不利于员工创造力的发挥。因此,银行应该鼓励有关员工对贷款业务的积极参与,具体贷款政策和程序也应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尤其是在银行内外部环境变动多端的情况下。

三、贷款的种类

贷款种类是银行制定贷款政策时的主要考虑因素.这种划分因标准不同而有差异,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类,其一是按不同用途分批发贷款和零售贷款,前者是为了经营企业的目的,后者主要是对个人.这类划分将在确定贷款定价时显示其作用。其二是根据贷款规定或条件划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抵押贷款。

1。信用贷款。指单凭借款人的信誉,而不需提供任何抵押品的放款。这种放款可使借款人在不提供任何有价物的情况下取得贷款。获得追加资本,因而信

用放款是一种资本放款。由于信用放款只凭借款人的信誉,因而银行对借款人必须熟悉,并充分了解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信誉程度。这种放款的利率较高,并且附加一定的条件。例如,要求借款人提供企业资产负债表,并说明经营情况和借款用途等,这样,银行便可以通过这种放款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控制。其种类主要有:①普通限额贷款.一些企业常常与银行订立一种非正式协议,以确定一个贷款限额,在限额内,企业可随时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②透支放款.对这种放款,银行与客户之间没有书面协议,往往凭客户与银行之间存在的默契行事,特别是对信用较好的客户,银行经常提供透支上的便利,这种便利被视为银行对客户所承担的合同之外的“附加义务”。③备用贷款承诺.是一种比较正式的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银行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在合同中银行承诺在指定期限和限额内向企业提供相应贷款,企业要为银行的承诺提供费用,其费用率通常相当于限额未用部分或全部限额的0.25%—0。75%。④消费者贷款。消费者放款是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放款.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这种贷款时,要进行多方面的审查,主要包括:借款人的职业;借款人的生活收支状况;借款人的财产状况;借款人的品德。⑤票据贴现贷款。票据贴现贷款,是顾客将未到期的票据提交银行,由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而取得现款。可贴现的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期票、银行本票和汇票等。目前商业银行贴现业务已扩展到政府债券。

2。担保贷款。其产生源于:①借款企业的负债率较高,显示出其财力脆弱;

②借款企业没有建立起使人满意的和稳定的收益记录;③借款企业的股本未能销售出去;④借款人是新的客户;⑤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⑥贷款的期限很长,等等。然而有时银行并不寻求担保,而是借款人主动提供担保,这时借款人目的通常是为了获得优惠利率待遇。根据充当担保物的不同,担保贷款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担保品贷款。充当担保的可以是:股票和债券;保函、商品、地产、人寿保险单、汇票、本票以及其他物权凭证;第二、甚至第三抵押权,等等。由于后一类担保品一般都缺少作为合格贷款担保所必需的条件,银行一般不愿接受。担保品在未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抵补贷款损失,往往取决于担保品的质量,银行当然要选择质量高的担保品。影响担保品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市场价格是否稳定;是否容易销售;是否易于保管;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技术是否复杂。由此看来,商品最适合于作为担保品,有价证券次之,不动产最差。按照银行对担保品取得的权利的不同,担保可以分为:①取得留置权。银行扣留债务人的财产直到他欠银行的债务还清为止。②取得质押权。其内在规定性与留置权略有不同:其中之一是,在质押方式下,受质押人(银行)在债务清偿前拥有全部占有债务人用作抵押财产的权力,在某些情况下,受质押人还有出卖该财产的权力。与留置

权不同的是,质押权是一种特别赋予的所有权。③抵押。拽债务人将其拥有法定权利或衡平法权利的不动产或动产转让给债权人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对财产拥有衡平法权利的人,最多只能要求从这些财产中取得赔偿,而无权出售它们,因为他不是财产的所有者,银行应注意此点。在抵押方式下,受抵押人(银行)对财产有特定的权益并有出卖权,银行的抵押文件一般载有变卖担保品的明确规定.

另一种是保证书担保贷款。指由第三者出具保证书担保的放款.保证书是保证人为借款人作贷款担保与银行的签约性文件。保证书担保放款的实务操作通常比较简单,银行只要取得经保证人签字的银行拟定的标准模式保证书,即可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所以,保证书是银行可以接受的最简单的担保形式。由于保证人替借款人承担了实际的部分义务,因而成为这一贷款方式的特色,其权利和义务将成为贷款政策的重要内容.保证人的义务总是发生在债务到期时,即从债务到期日起保证人就负有义务,当主债务人无力清偿债务,或者只能清偿部分债务时,保证人必须保证全部债务得到清偿.在下列情况下,保证人的责任得到解除:已付款;订立放宽贷款期限的协议;保证合约发生变更;主要合同发生变更;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改变。保证人不同,保证书的出具程序也是不同的;银行在接受时必须对股份制、合伙制、单个制公司等加以区分.保证书在银行陈述虚伪、保证人出于误解、保证人受到不正当的影响三种情况下失效。

四、贷款定价

贷款利率即贷款价格.贷款利率的确定需考虑下列因素:央行贴现率;放款期限;存贷利率;放贷利率风险;管理贷款成本;优惠利率;银企关系。其中的基础是对风险的分析,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信用风险。对这种风险的分析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简称6C):①品德(Character)。指个人或企业借款者对其所欠债务是否愿意归还,一般通过考察其过去的资信情况,了解谁介绍他来借款以及通过同借款人面谈来做出谈判。②经营才干(Capacity)。主要是通过审查其财务报表,看其资金的流入流出是否正常,以及经营业绩怎样。③资本(Capital)。指借款人财务报表上的总资产总负债情况、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相抵后的净值,即借款人的财富状况.④担保品(Collateral).指借款人用作借款担保品的质量。⑤经营环境(Condition).指借款人在经济衰退及其他事件中的脆弱性,或说他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的还款能力。⑥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指借款人能否在日益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此外,借款人的财务报表对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要注意,这些报表毕竟是反映着企业的过去,因此应用时要作信用调查,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外,

近几十年来,还发展了许多观察企业经营的方法。如1977年由阿尔曼等人提出的Z分析模型,使用了五个比率:X1为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X2为留成利润与总资产比率;X3为支付利息及税款前的收益与总资产比率;X4为股票的市场价与总负债值比率;X5为销售收入与总资产比率。因此:

Z=a1×X1+a2×X2+a3×X3+a4×X4+a5×X5,(其中,Z代表企业经营状况,a 为各项资产的信用权数(或系数),利用统计方法求出系数后,Z=1.2X1+1。4X2+3.3X3+0。6X4+1。0X5,

若Z<2.675,则该企业将有很大问题;若Z≥2.675,则说明企业经营良好。

2.利率风险。目前,防止利率风险的方法,主要是采取浮动利率,风险的方法,主要是采取浮动利率,定期调整。

3.搭配不当的风险。一是利率与时间搭配不当,短借长用,形成损失。二是币种搭配不当,形成汇率风险。对国外放款,常常涉及不同货币的汇率风险.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远期交易为抵销此种风险提供了可能。

贷款定价的目标在于确保预期收益率的实现。为此,银行贷款管理者必须考虑发放贷款的预期收入、给借款者提供资金的成本、管理和收贷费用,以及借款者的风险等级.下列简单公式可以说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贷款收益-贷款费)/应摊产权成本=税前产权资本预期(目标)收益率其中:应摊产权成本=银行全部产权资本对贷款的比率×未清偿贷款余额若贷款收益低于目标比率,那么,该笔贷款或该类贷款将不得不重新定价。

贷款重新定价的主要方法是调整放款利率。此外,还有其他几种方法:

①吸收被偿存款.即借款者同意把存款存入放款银行。②提取承诺费或留置费.是指在确定贷款额度或订立贷款协议时,对借款者所收取的费用.这些费用通常表现为贷款承担额或贷款额度的某一百分比。使承诺费对实际收益的影响复杂化的因素之一,是这些付款的时间安排。③收取其他服务费。包括贷款的开户、手续处理、服务和收贷等方面所收取的费用。④差额定价。是以高于借入资金成本加成来决定贷款利率,差额定价并不考虑补偿存款额、各种服务费,或者与顾客有关系的其他方面。此外,贷款价格的制定是根据应摊股本可实现的目标收益。

⑤优惠加数与优惠乘数。目前,商业银行间一种普遍的做法是,在优惠利率的基础上,为不同风险等级的顾客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⑥交易率计算法,采用这种办法时,申请借款超过某一最低限额的借款者,可以几种基础(交易)利率中选择,

以决定该笔贷款的利率和到期期限。最通用的基础利率是国库券利率、定期大额存单利率或同业拆借利率.

第三节证券投资业务

教学要求:本节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的意义、证券投资的范围和证券投资的策略,掌握测算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的方法,商业银行在证券投资中常用的交易方式和利用证券投资实现合理避税的方法,并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经营的问题.

银行证券投资的功能和主要类别

一、银行证券投资的功能

1、分散风险,获取稳定的收益。

2、保持银行资产较高的流动性。证券投资是商业银行的第二准备。

3、合理避税。商业银行主要投资资产为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这些资产都具有税收优惠.

二、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类别

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主要以各类债券、特别是政府债券为主要类别。

1、国库券。1年以内,期限短,流动性高,风险低,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中的重要工具.

2、中长期国债。一般是2年以上的由政府发行的债务凭证.

3、政府机构债券。即除中央财政部门以外的其他政府机构所发行的债券.

4、市政债券或地方政府债券。是由地方政府发行的。

5、公司债券。商业银行一般购买一些信用级别较高的企业发行的债券。

银行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

一、投资风险的测量

投资风险是一种可以测算的状态,投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差距是度量投资风险的尺度。

二、证券投资风险的类别

1、信用风险。指债务人到期不能偿还本息的可能性.

2、通货膨胀风险。指由于不可预期的物价波动而使证券投资实际收入下降的可能性。

3、利率风险。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波动而引起证券价格的变动,从而给银行证券投资造成资本损失的可能性。

4、流动性风险。指某些证券由于难以交易而使银行收入损失的可能性。

三、证券的收益率和价格

1、零息票证券的收益率和价格

2、含息票证券的收益率和价格

3、复利表达的收益率和价格

4、应税证券与减免税证券收益率的比较

银行证券投资业务

一、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的方式

商务银行从事证券投资业务有多种业务方式,并从中赚取收益。这些业务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商业银行为获利而持有各种组合的证券;一类是商业银行通过管理证券交易账户来从事广泛的证券业务。

二、两种业务方式的区别

银行证券投资策略

本节主要讨论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特性的证券在不同的利率环境下银行应如何进行组合.

一、流动性准备方法

该方法是商业银行传统证券投资策略的一种,被认为是较为保守或消极的投资策略。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证券投资应重点满足银行流动性需要,在资金安排上以流动性需要作为优先顺序的考虑。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流动性准备方法越来越显得被动和保守,由它指导下所产生的银行资产组合已不能适应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

二、梯形期限策略

该方法是相对稳健的方法,也称为期限间隔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银行组合中分布在证券上的资金量,把它们均匀地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同质证券上,在由到期证券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可由占比重较高的长期证券带来较高的收益率。

该方法是中小银行在证券投资中较多采用的,其优点比较明显;当然也有缺陷性.

三、杠铃结构方法

该方法把证券划分为短期证券和长期证券两个组别,银行资金只分布在这两类证券上,而对中期证券一般不予考虑。这种证券组合结构反映在图上形似杠铃,故而得名。

从理论上讲,该方法能使银行证券投资达到流动性,灵活性和盈利性的高效组合.

四、利率周期期限决策方法

该方法认为,在预测利率将上升时,银行证券管理人员应更多地持有短期证券,减少长期证券。而预测利率处于上升周期转折点并逐步下降时,银行应将证券的大部分转换成长期证券.而当利率下降至周期的转折点时,银行再次将证券组合转换成以短期证券为主。该方法被认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利率波动。

银行证券投资的避税组合

一、银行证券投资避税组合的意义

银行利用应税债券与减免税债券的组合,可以使银行证券投资的收益率进一步提高。

二、银行证券投资避税组合的原则与方法

在存在证券投资利息收入税赋差异,从而使两种债券出现税前收益率与税后收益率不一致时,银行应在投资组合中尽量利用税前收益率高的应税证券,使其利息收入抵补融资成本,并使剩余资金全部投资于税后收益率最高的减免税证券上,从而提高证券投资盈利水平。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学习包括三个章节内容: 第四讲: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第五讲: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 第六讲: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第二阶段的具体学习重点如下: 第四讲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一、学习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与管理、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 二、重点、难点说明 1.现金资产的定义与作用 现金资产是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 作用: 第一,保持清偿力,在追求盈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可直接用于应付提现和清偿债务的资产,现金资产正是可以满足这种需要的资产淮备。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资产,对于商业银行保持经营过程中的债务清偿能力,防范银行风险尤其是支付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保持流动性。由于是信用企业,流动性的保持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扩大业务、增强实力、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维护和提高其信誉的保证。中外银行经营管理的实践证明,注重银行的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2.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 由于是信用企业,流动性的保持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扩大业务、增强实力、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维护和提高其信誉的保证。中外银行经营管理

的实践证明,注重银行的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商业银行只有在需要资金的时候,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取得即时可用的资金,才被认为是流动性正常。所以银行对于流动性的要求实际上是:一要保持适当规模,二是要在银行需要的时候足额供给,而在不需要的时候,这部分资金最好能够拥有其他用途,可以为银行带来盈利。显然,这种要求,对于资金主要用于各种贷款与投资、且资金处于不断周转、循环过程中的银行来说,确实是有难度的。 (一)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流入的流动性供给> 流出的流动性需求→流动性盈余 流入的流动性供给< 流出的流动性需求→流动性赤字 需要特别注意: 现实中很少出现银行流动性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情况。因此,银行必须不间断地处理流动性问题。 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银行面临流动性压力的原因: 银行资产与负债的不匹配问题; 利率变化对流动性的影响。 (二)估算银行的流动性需求 1.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方法:通过对未来某一段时间内存、贷款及应缴准备金变化的情况,判断预测期内流动性的需要量。 (1)基于两个事实 ①流动性随存款的增加和贷款的减少而增大; ②流动性随存款的减少和贷款的增加而减少。

商业银行经营学考试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考试重点 什么是商业银行?它有哪些功能?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调节经济和风险管理。 信用中介:通过负债业务集中各种闲散资金,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到社会经济各部门的资金需求者。 支付中介: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存款转移等业务活动。 信用创造: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金融服务: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拓展自己的金融服务领域,如信托、租赁、咨询、经纪人业务及国际业务等,并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调节经济:指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并配合国家政策,引导资金流向,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风险管理:银行通过承担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获取存贷款利差而形成利润来源。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有哪些?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安全性目标;流动性目标;盈利性目标; 如何贯彻这些原则:从第1章第五节自己凝练 简述银行资本的各种不同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股本:包括普通股和优先股。商业银行发行的普通股和优先股是银行股东持有的主权证书。银行股本资本是最基本、最稳定的银行资本。 盈余:包括资本盈余和留存盈余。是银行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银行调节资本金、制定股息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债务资本:包括资本票据和债券。被列作银行补充资本,用来防止银行兑现危机,保证银行存款人的利益。 储备金:包括放款与证券损失准备金和偿债基金等。用于应付银行未来回购、赎回资本债务和防止意外损失。 为何充足的银行资本能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充足的银行资本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充足的银行资本能够使银行从容应对兑现危机;充足的银行资本意味着银行资本结构非常合理,资本成本较低;充足的银行资本意味着银行能够协调好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银行盈利能力较强,经营较为稳定。充足的银行资本意味着符合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的要求,当银行发生机经营危机时,容易获得中央银行及其他金融机的援助;充足的银行资本意味着银行综合实力较强,易于树立和维持较好的信誉和形象。 对商业银行实行银行监管的重要性?

2013年12月山东财经大学金融二专《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归纳

2013年12月山东财经大学金融二专 《商业银行经营学》考试重点归纳 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银行监管是指政府和金融管理当局对商业银行进行包括开业管制、分支机构管制、业务管理、价格管制、资产负债表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监控活动及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总和。 3、流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其他支付的需要。 4、银行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 5、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和。 6、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7、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8、互换是交易双方或多方根据预先制定的规则,在一段时期内交换一系列款项的支付活动。 互换的定价 9、票据发行便利(Note-Issuance Facilities,简称NIFs)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了解、会与其他业务区分) 单选: 一、商业银行的功能 1.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功能。 商业银行发挥这一功能具有如下作用: (1)使闲散货币转换为资本。 (2)使闲散资本得到充分利用。 (3)续短为长,满足社会对长期资本的需求。 2.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借助于这一功能,商业银行成了工商企业、政府、家庭个人的货币保管人、出纳人和支付代理人。 历史上,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要早于信用中介功能。 商业银行发挥支付中介功能时具有以下两个作用: (1)使商业银行持续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金来源。 (2)可节约社会流通费用。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重点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1、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2、支付中介(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3、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4、信用创造(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阔的社会货币供给量)5、调节经济(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解书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同时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铁街经济结构,调节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简述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地位。1、商业银行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商业银行是从事工商企业、家庭个人和政府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2、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大量吸收活期存款,并提供和转账结算服务,另一方面利用存款、投资业务和支票转账决算服务引来派生存款,并通过各种派生存款的创造和消减影响社会货币供给,从业影响社会的货币供给)3、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商业银行通过其日常业务活动,详细掌握各行业、部门、企业及家庭个人等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的引导)4、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政府制定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商业银行有着密切的关系)5、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商业银行和借贷资本运行、工商企业的资本运动及其他社会资本运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简述存款创新的原则和存款商品的营销过程。 (一)规范性原则。创新必须符合存款的基本特征和规范,也就是说要依据银行存款所固定的功能进行设计,对不同的利率形式、计息方式、服务特点、期限差异、流通转让程度、提取方式等进行选择、排列和组合,以创造出无限丰富的存款品种。 (二)效益型原则。存款工具创新必须坚持效益性原则,即多种存款品种的平均成本以不超过原有存款平均成本为原则。银行存款创新以获取一定的利润为目标,若因成本过高而导致银行收益下降甚至亏本,显然与银行的经营目标相悖。 (三)连续性原则。银行存款工具创新是一个不断开发的进程,因此必须坚持不断开发、连续创新的原则。 (四)社会性原则。存款工具创新还必须坚持社会性原则。 银行如何确定其资本金要求?应考虑哪些关键的因素银行最低资本限额应与银行资产结构决定的资产风险相联系,因此银行资本的要求量与银行资本结构及资产结构直接相关。主要有两种对策:(一)分子对策:(1)内源资本策略;(2)外源资本策略(二)分母对策:(1)压缩银行的资产规模;(2)调整资产结构 对商业银行来说存款越多越好。辨析此观点值得商榷,尤其是在中国目前面临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从宏观上看,一国存款的供给总量主要取决于该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存款总量的增减也取决于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变化。无论是企业存款还是储蓄存款,在总量上都客观的存在一个正常状态下的适度问题。一家银行的存款量,应限制在其贷款的可发放程度及吸收存款的成本和管理负担之承受能力的范围内。而如果超过这一程度和范围,就属于不适度的存款增长,反而会给银行经营带来困难。因此,银行对存款规模的控制,要以存款资金在多大程度上被实际运用于贷款和投资为评判标准。 试析商业银行存款经营的策略。答:1.银行存款的积极经营策略。(1)存款新工具的开发。由于政府监管、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银行需要不断开发新的金融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的学习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学习重点如下: 第四章商业银行资产 第一节现金资产业务 教学要求:本节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构成、作用,银行资金头寸的概念以及影响银行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和存放同业存款的各种因素,掌握银行资金头寸预测方法和各类现金资产的管理方法,并能应用现金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商业银行现金资产业务的经营效果。 (一) 现金资产构成 一、现金资产的构成 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所拥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一般由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和在途资金等四项构成. 二、现金资产的作用 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现金资产的作用可归纳为两点:一是保持商业银行的清偿力;二是保持足够的资产流动性. (二)资金头寸的计算与预测 一、资金头寸及其构成 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 商业银行的头寸根据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基础头寸和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可用头寸指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全部可用资金,包括基础头寸和同业存款. 二、资金头寸的预测 对银行资金头寸的预测,实际上就是对银行流动性需要量的预测。 银行资金头寸或流动性准备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银行存贷款资金的变化。任何存款的支出和贷款的增加,都减少头寸,反之,存款的增加和贷款的减

少(收回)则会增加银行的资金头寸,因此,商业银行对头寸的预测,主要是预测存贷款的变化趋势。 (三)现金资产的管理 一、现金资产管理原则 现金资产是银行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但也是一种无盈利资产。 (1)总量适度原则 是指银行现金资产的总量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规模,既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又不能影响资产的盈利性。 (2)适时调节原则 是指银行要根据业务过程中的现金流量变化,及时地调节资金头寸,确保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 (3)安全保障原则 健全安全保卫制度、严格业务操作规程,确保资金的安全无损。 二、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 (1)影响库存现金的因素 影响库存现金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有:现金收支规律、营业网点的多少、后勤保障的条件、与中央银行发行库的距离和交通条件及发行库的规定、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等因素. (2)银行库存现金规模的确定 1、库存现金需要量的匡算.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即库存现金周转时间和库存现金支出水平的确定. 2、最适运钞量的测算。目的是降低占用库存现金和运送钞票的成本。 3、现金调拨临界点的确定.以明确在什么时候和多大的库存量时调拨现金。 4、银行保持现金适度量的措施。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严格库房安全管理措施 三、存款准备金的管理 (1)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

《商业银行经营学》导学资料-简要知识点汇总

《商业银行经营学》导学资料一 简要知识点汇总 1、主动型负债:借款性负债,主动负债具有三个截然不同的特征:一是银行可自主协定负债的金额、期限和利率水平,二是银行可自主决定负债的引进与否,三是银行需直接并且基本是逐笔进行营销。 2、被动型负债:存款性负债,存款工具是银行推向市场的一种金融资产.市场在多大程度上容纳这一金融资产,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动机和选择,即在存还是不存、选择什么样的存款工具、存多还是存少等一系列问题决策上,主动权基本掌握在存户手中,银行通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存款实质上一种别动负债. 3、分母策略:分母策略在于优化资产结构,尽量降低风险权数高的资产的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加强表外业务管理,尽可能选择转换系数较小及相应风险权数小的表外资产.因此,分母对策的重点是减少资产规模,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额,从而提高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重. 4、分子策略:分子对策是针对<巴塞尔协议>中的资产计算方法,尽量地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量,改善和优化资本结构.银行的资本计划建立在其管理目标所需的银行资本金数额以及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银行最低资本限额要求的基础之上.当银行的内源资本来源不能满足其资本需求时,银行将寻求外源资本来源. 5、利率敏感性管理:利率敏感性管理法是在资产负债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方法。是银行在对利率变动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调整计划期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对比关系,规避利率风险或从利率风险中提高利差收益的方法。 6、票据发行便利: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属银行的承诺业务. 7、代理融通:代理融通又称代收账款或应收账款权益售与,指的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以代理人的身份代为收取应收账款,并为委托者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代理业务. 8、货币互换:货币互换是指双方按约定汇率在期初交换不同货币的本金,然后根据预先规定的日期,按即期汇率分期交换利息,到期再按原来的汇率交换回原来货币的本金,其中利息的会换可按即期汇率折算为一种货币而只作差额支付. 9、利率互换:利率互换是指两笔债务以利率方式相互交换,一般在一笔象征性本金数额的基础上互相交换具有不同特点的一系列利息款项支付.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1、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之关系。 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第一经营原则,流动性既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又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维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策略手段;安全性是盈利性的基础,而盈利反过来又保了安全性和流动性。 (1)统一面: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保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性的重要基础。 (2)抵触面: ①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浮现正相干。流动性较大的资产,风险就小,安全性也就高。 ②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盈利性较高的资产,由于时间一般较长,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流动性和安全性就比较差。 2、商业银行的主要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1)单一银行制: 单一银行制是指不设立分行,全部业务由各个相对独立的商业银行独自进行的一种银行组织形式,这一体制主要集中在美国。 优点:首先,可以限制银行业的兼并和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其次,有利于协调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使银行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此外,由于单一银行制富于独立性和自主性,内部层次较少,因而其业务经营的灵活性较大,管理起来也较容易。 缺点:首先,单一制银行规模较小,经营成本较高,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其次,单一银行制与经济的外向发展存在矛盾,人为地造成资本的迂回流动,削弱了银行的竞争力;再次,单一制银行的业务相对集中,风险较大。随着电子计算机推广应用的普及,单一制限制银行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弊端也愈加明显。 (2)分支银行制: 分支银行制又称总分行制。实行这一制度的商业银行可以在总行以外,普遍设立分支机构,分支银行的各项业务统一遵照总行的指示办理。分支行制按管理方式不同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总行制和总管理处制。总行制即总行除了领导和管理分支行处以外,本身也对外营业;而在总管理处制下,总行只负责管理和控制分支行除,本身不对外营业,在总行所在地另设分支行或营业部开展业务活动。 优点:实行这一制度的商业银行规模巨大,分支机构众多,便于银行拓展业务范围,降低经营风险;在总行与分行之间,可以实行专业化分工,大幅度地提高银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银行持股公司制:是指由某一集团成立一持股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银行的股票,又称“集团银行制”。 3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的变现成本;二是资产变现速度。 4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保证各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 5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 6核心资本: 又称一级资本包括普通股、不可收回的优先股、资本盈余、留存收益、可转换的资本债券、各种补偿准备金。 7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非公开储蓄、资产重估准备、普通准备金、普通呆账损失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次级长期债券。 8银行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 9风险加权资产:各种资产各自的风险系数乘以资产数额加总 10巴塞尔协议:规定12个参加国应以国际可比性及一致性为基础制定各自的对于银行资本的标准及规定。 11银行负债:银行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长生的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 12银行负债业务: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 13可用资金成本:所谓可用资金成本是指银行可以实际用于贷款和投资的资金,它是银行总的资金来源扣除应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必要的储备金后的余额,即扣除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在联行或往来行的存款及其他现金项目之后的资金。可用资金成本是指相对于可用资金而言的银行资金成本。 14边际存款成本:因此边际存款成本就是指银行在吸收的存款达到一定规模后,再新增一个单位的存款所要增加的经营成本。 15回购协议:指证券的买卖双方签订协议,回购方约定在制定日期以约定价格购回证券的交易行为。 16现金资产:银行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预先准备为应付存款支取所需的资金,主要由库存现金、中央银行的存款、在同业的存款和托收中的现金等项目组成。 17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借款人的良好信用而无需提供任何菜场抵押或第三者担保而发放的贷款。 18抵押贷款: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抵押资产的占有,讲该财产作为债券的担保。银行以抵押方式作担保而发放的贷款,就是抵押贷款。 19保证贷款:银行根据担保法中的保证方式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称为保证贷款。 20质押贷款:以担保法中规定的质押方式发放的贷款称为质押贷款。 21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

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银行持股公司制:是指由某一集团成立一持股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银行的股票,又称“集团银行制”。 3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的变现成本;二是资产变现速度。 4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保证各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 5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 6核心资本: 又称一级资本包括普通股、不可收回的优先股、资本盈余、留存收益、可转换的资本债券、各种补偿准备金。 7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非公开储蓄、资产重估准备、普通准备金、普通呆账损失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次级长期债券。 8银行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 9风险加权资产:各种资产各自的风险系数乘以资产数额加总 10巴塞尔协议:规定12个参加国应以国际可比性及一致性为基础制定各自的对于银行资本的标准及规定。11银行负债:银行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长生的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 12银行负债业务: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 13可用资金成本:所谓可用资金成本是指银行可以实际用于贷款和投资的资金,它是银行总的资金来源扣除应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必要的储备金后的余额,即扣除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在联行或往来行的存款及其他现金项目之后的资金。可用资金成本是指相对于可用资金而言的银行资金成本。 14边际存款成本:因此边际存款成本就是指银行在吸收的存款达到一定规模后,再新增一个单位的存款所要增加的经营成本。 15回购协议:指证券的买卖双方签订协议,回购方约定在制定日期以约定价格购回证券的交易行为。 16现金资产:银行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预先准备为应付存款支取所需的资金,主要由库存现金、中央银行的存款、在同业的存款和托收中的现金等项目组成. 17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借款人的良好信用而无需提供任何菜场抵押或第三者担保而发放的贷款。18抵押贷款: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抵押资产的占有,讲该财产作为债券的担保.银行以抵押方式作担保而发放的贷款,就是抵押贷款。 19保证贷款:银行根据担保法中的保证方式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称为保证贷款。 20质押贷款:以担保法中规定的质押方式发放的贷款称为质押贷款. 21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 22补偿余额:补偿余额又称“补偿性存款"指贷款银行要求借款人按借款的一定比例留存银行的那部分存款。 23隐含价格:是指贷款定价中的一些非货币性内容. 24消费者贷款:是指消费者个人为对象,以个人消费为用途而发放的贷款。 25信用分析:是对债务人的道德品格、资本实力、还款能力、担保及环境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及相应的贷款条件。 26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利息,带存在一些可能会对偿还长身不利影响的因素。 27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28审贷分离:指将贷款的推销调查信用分析、贷款的评估审查发放、贷款的监督检查风险监测收回三个阶段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岗位来完成。 29三查制度:贷款“三查”是指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 第一章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是在市场经济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企业。 二、商业银行发展的三个阶段: 原始状态的商业银行、早期商业银行、现代商业银行 三、最早的股份制:英格兰银行 四、现代银行产生的两种途径: 一是从旧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二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按照资本主义原则,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 五、商业银行两种传统模式 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分业经营)(英、美) 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混业经营)(德、瑞士、奥地利等) 六、商业银行的性质 首先,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具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 自有资本;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追求利润最大化 其次,它不是一般的企业,是特殊的企业,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一般企业创造的是使用价值,银行创造的是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存款货币。 第三,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于专业银行、不同于央行、不同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七、商业银行的功能: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④信用创造⑤经济调节 八、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职能。 支付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职能 信用创造的约束条件: 首先,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要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就每一个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存款发放贷款和投资;就整个商业银行体系而言,也要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进行信用创造。因此信用创造的限度,取决于原始存款的规模。 其次,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要受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现金漏损率的制约,创造能力与其成反比。 最后,创造信用的条件,是要有贷款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贷款需求,存款贷不出去,就谈不上信用创造,因为有贷款才有派生存款;相反,如果归还贷款,就会相应地收缩派生存款,收缩程度与派生程度一致。因此,对商业银行来说,吸收存款的多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经营学重点

第一章导论 1、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它是由政府支持的、私人创办的股份制银行。它的设立,标志着适应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求的新的信用制度的确立和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 2、二、商业银行的发展 (一)形成途径: 1)是由旧高利贷银行演变而来;如威尼斯银行。 高利贷—利率高—利润低—需求减少——商业银行 2)是新型资本家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的;如英格兰银行 发行股票——筹集资本——实力雄厚——贷款利率低——需求增加 3、商业银行的性质 性质:特殊的金融企业。分析如下: 1)是企业。具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 2)是特殊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 3)是特殊的金融企业。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 4、商业银行的业务 资产业务、表外业务、负债业务 5、商业银行的职能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调节经济 6、如何保持安全性? 安全性目标的核心问题是要求银行能正确处置风险,加强风险管理。为此,需要从资产、资本以及银行稳健经营方面提高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7、商业银行的类型 安组织形式划分1)单元制银行2)分行制银行3)持股公司制(集团公司制)4)连锁银行制 8、商业银行的在组织体系 (一)决策系统 1、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 2、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决策机构 (二)执行系统 1、总经理(行长):是银行的行政首脑,组织银行的业务活动 2、副总理(副行长)及业务、职能部门组成 (三)监督系统 监事会和各种委员会组成 (四)管理系统 全面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资本 1、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 1)保障功能 即:吸收银行意外损失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其目的是维护银行信誉,减少风险。 2)经营功能 即资本是银行营业的基础,开业注册设立的先决条件,为银行资产扩张、新业务开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商业银行是在市场经济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现代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并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重点) 商业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从三个层面上来介绍的: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 2、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3、商业银行是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这一点主要侧重于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比较.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 1、银行的产生 基本思路:铸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早期的商业银行→现代的商业银行,同时要启发学生了解,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功能。 2、商业银行的形成 现代商业银行产生的两种途径:一是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第二条途径是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的。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 这部分由授课教师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结合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做更多的了解。 两种传统: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传统和德国式综合银行传统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功能及其地位 一、商业银行的功能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 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金融服务 4、信用创造 5、调节经济 二、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显著,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 1、商业银行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2、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3、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4、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5、商业银行成了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商业银行的创立 由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吸收存款和借款,这种经营方式的特殊性使商业银行业成了一种高风险行业。因此,创立商业银行,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 (一)创立商业银行的条件 商业银行是社会商品货币经济活动的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要取决于社会经济、金融环境状况,所以,在创立商业银行之前,首先应该就该地区的经济及金融条件进行考察。 1、经济条件:包括人口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工商企业经营状况、地理位置 2、金融条件:包括人们的信用意识、经济的货币化程度、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业务竞争状况、管理当局的有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要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要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3、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的等业务活动。 4、商业银行体系:指一国商业银行分为哪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然后这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组成该国商业银行整体的结构。 5、流动性目标: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其他支付的需要。 6、储备金:是为了应付未来回购、赎回资本债务或防止意外损失而建立的基金。 7、银行资本充足性: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8、风险加权资产:银行在风险权数给定的基础上,利用加权平均法,将各项资产的货币数额乘以其风险等级权数得到该项资产的风险加权值,然后得到的累加值即为银行表内风险加权资产。它是确定银行资本限额的重要依据之一。 9、分母对策:优化资产结构,尽量降低风险权数高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加强表外业务,尽可能选择转换系数较小及相应风险权数小的表外资产,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额,提高资

商业银行经营学

商业银行经营学 商业银行经营学是一门关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学问,其核心是银行运营与管理。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活动的代表,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政府财政以及金融维稳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显得尤为关键和必要。 商业银行经营学的内涵包括银行的基础理论、银行业务与经营分析、风险管理、银行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等方面。其中,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商业银行经营学的核心理论包括金融中介理论、货币发行理论、市场效率理论、银行产业结构理论等。其中,金融中介理论认为银行是对市场上资金资源进行再分配和配置,目的是提高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货币发行理论认为货币发行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通过调节货币供给与需求,影响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市场效率理论认为竞争市场能够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资源的最佳配置以及价值的最大化,银行产业结构理论则关注银行经济学中产业结构的演化和调整,以及不同银行类型的发展趋势和相互关系。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包括传统商业银行模式、投资银行模式、保理业务模式、证券公司模式等。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因银行大小、经营领域、市场需求以及法律法规等因素而异。在经营

模式的选择上,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采取最适合自己的模式,以满足客户需求,增加盈利。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应注重创新和改善。创新可以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产品、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银行的收益和市场竞争力。改善则是针对现有业务和管理模式的不足作出改进和调整,提高经营业绩和风险管理能力。在创新和改进中,银行应注意要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坚持客户服务和风险管理原则,遵从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商业银行经营学是指导商业银行运营的重要理论体系,对银行机构的生产运营、组织管理、风险防范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和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经营学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进而推动银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提纲)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提纲) 1、Fill in the Blank Questions (1)________is a newer service provided by banks where the bank lends money to individuals for the purchase of durable and other goods。(2)A bank which now offers all of the available financial services is known as a __________bank。 (3)The short term securities of the bank,including T—Bills and commercial paper, are often called _________because they are the second line of defense to meet demands for cash. (4)__________ can be held by individuals and nonprofit institutions, bear interest and permit drafts from being written against the account to pay third parties. (5)A(n)__________ allows the holder the right to either sell securities to another investor (put) or buy securities from another investor (call) for a set price before the expiration date。 (6)A(n) _____________is a contingent claim of the bank that issues it。The issuing bank,in return for a fee, guarantees the repayment of a loan received by its customer or the fulfillment of a contract made by its customer to a third party。 (7)Debt instruments issued by cities, states and other political entities and which are exempt from federal taxes are collectively known as _______________.

商业银行经营学知识点整理

1.商行概念: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存贷款为主要资产负债业务,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 3.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调节经济 (一)信用中介:变小额资金为大额资金,变短期资本为长期资本。商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中的闲散资金集中;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中介人,实现资金融通。(二)支付中介:帐户间的划拨和转移—货币保管、出纳、支付代理人\国际结算、清算。 作用:1.使商行持续拥有较稳定的廉价资金来源 2.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本投入 (三)信用创造:条件:(1)以存款为基础(2)受存款准备率、现金备付率的制约(3)要有贷款需求 (四)金融服务:利用其在经济活动中特殊地位和获得大量信息,运用工具手段,为客户提供服务。 (五)调节经济:调剂资金余缺,调节经济结构、投资消费比例,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引导作用,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活动可调节国际收支 4.商行经营原则: (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性。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 (1)资金构成风险 (2)贷款投资规模与期限结构风险 (3)贷款客户的信用风险 (4)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风险 (二)流动性——商业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满足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 资产的流动性——资产在不受价值损失的条件下具有迅速变现的能力。 银行资产流动性的顺序是:库存现金—央行存款—短期同业拆借—短期政府债券—商业票据—流动资金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固定资产 保证资产流动性的办法:一级准备,即现金准备:包括库存现金、央行存款、同业存放; 二级准备,即二级准备金:国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同业短期拆借。 负债流动性——指商业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资金的能力 保持负债流动性的办法:同业拆入、向央行拆借、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从国际金融市场拆入资金等 (三)赢利性:商行经营最终目标,利润最大化。途径:(1)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产比重。(2)以尽可能低成本获取资金(3)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4)内部节约开支(5)完善管理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性的有机统一 安全性是银行一切工作的中心,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就无从谈起,但过分强调安全性有可能失去一些附带风险的盈利机会。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中,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流动性是安全性和效益性的保障,但流动性过大,会降低盈利水平;盈利性是商业银行追求的最终目标,盈利必须在安全性和流动性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长期维持。 •因此,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不是相互孤立、相互分割,而是辨证统一的,过分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有害的。工作中需要努力寻求三者的有机统一和平衡 5.商行组织结构形式、设计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提纲资料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分行制:分行制银行是指那些在总行之下,可在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并都可以从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持股公司制:由一个集团成立一个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这些银行的业务与决策统属于股权公司控制。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因此,金融控股公司也可以被称为全能性金融集团。 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资产的流动性:银行资产在不损失或少损失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用以应付客户的提存要求。负债的流动性:银行足以应付各种需要的、充分的资金可用能力→满足多种资金需要。 二、选择、判断和简答 1、什么是商业银行?它有什么功能?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功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调节经济、风险管理 2、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商业银行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货币供给有重要的影响 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3、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图 4、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确定这些原则(简答) (1)有利于银行业竞争。因为开展竞争有利于促进银行改善服务,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有力于保护银行体系的安全。因为合理有序的竞争能提高经营效率,而过度的竞争则可能导致有些银行不计成本,高息揽存,盲目不计后果地从事高风险投资,其结果都将导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