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思想引领课堂

用思想引领课堂

用思想引领课堂
用思想引领课堂

中学中片区“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研讨活动

西屯中学发言材料

用思想引领课堂,用课堂表达思想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其基本目标是核心素养,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010年教育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就很好的解决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的统编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把对古今中外优秀文章、作品的学习与母语教育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民族传统、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融合在整套教材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是为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指明了今后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第一个方面,我校近年来语文学科教学的现状

伴随着统编教材的逐渐运用和语文课堂教学的逐渐深入,近几年,我校语文学科教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明确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落实四个方面的教育。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国家主权与海洋意识教育。

二是注重语文素养,培养学科精神。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二是自主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三是注重社会参与,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与实践创新能力。

三是侧重阅读,做到“三位一体”。统编教材将课文分为教读、自读、导读,要将这三点集中整合到阅读这一载体上来。一句话,即让学生能阅读,会阅读。建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强化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养成,扩大阅读面,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味。将传统的语文教学向学生自主阅读转变;将单篇文章的阅读向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的阅读转变;将课内阅读为主向课外延伸拓展,增加阅读量的转变。

四是把握好课型,做到有的放矢。统编版语文教材,将课本大体分为六种体例,每一种体例对应不同课型,而每一种课型又对应不同篇目,其所讲求的人文素养与语文要素也不尽相同。

教读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做到深入挖掘,教深教透,使学生明白难点与理趣之所在。自读课,这部分内容每个单元都有一至二篇,做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并适时的以批注性阅读的形式展开。导读课,主要是培养兴趣,通过引导,运用适当的方法,学以致用,爱上读书。写作课,重在运用教读、自读中所学习的技能与方法,借鉴展开。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是自成一体、以一贯之的。七年级重在写人记事的训练,学会选材、抓细节、学会抒情;八年级重在语言

的训练,学写说明文、读后感、演讲稿、游记等;九年级开始注重文体训练,尝试进行诗歌创作,学习改写、仿写,会写议论性文章。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对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综合应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查,展现了学生的听、说、读三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口语交际,寻找适当的途径,鼓励交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展开。

第二个方面,近年来我校语文学科在课改方面取得的成效

我校继续践行“目标引领,五步落实”教学模式,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即,“导入”明确目标,出示具体的学习任务;“自学”落实目标,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点拨”激活目标,巧设点拨,释疑解难;“小结”延伸目标,引导学生小结,做好拓展延伸;“作业”巩固目标,分类、分阶段布置作业。通过“目标引领,五步落实”教学模式的逐步实施,更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个方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转变方法,内炼素质,外树形象。要渡化孩子,先要渡化自己。一方面我们要树立学习新思潮、新理念的思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树立每一个语文人的良好形象,有时候一位好老师,就是一堂好课。

二是改变方式,探究合作,培养兴趣。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我们要善于寻找适合他们的方法。现在的学生,生活阅历比较缺失,因此更应该注重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模式,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才会是课堂有所着落。

三是利用媒体资源,调动积极性。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营造出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也能够加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直观认识。

四是营造书香氛围,创设阅读环境。通过举办读书汇报会、读书故事会、诗文朗诵会、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年的四月份作为学校的“读书月”,我们也会进行全校性的读书交流活动,展评读书笔记,诵读经典诗文,进行阅读演讲。

俗话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我们自己学高、身正,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语文学习。陶渊明曾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孔老先师也曾说过:“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便是语文的魅力,阅读的好处。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而我们就是通过这些例子,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学会交际、学会做人。在语文教学的这条道路上,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我们只有发挥大家的力量,才能积少成多,汇流成河。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语文人,我们定会坚定不移的做下去,用阅读点亮学生的心灯,让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花开遍地,硕果累累。

建构思辨阅读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8144720.html, 建构思辨阅读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朱青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9年第05期 文言文是古代优秀作品重要的一部分,高中文言文课堂思辨性阅读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不可或缺的环节。文言文怎样教才能培养学生思辨力?笔者认为采用质疑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引发质疑,文言文思辨课堂之根本 文言文思辨阅读课堂,首先是预习质疑。具体可先要求学生通过自查工具书扫除文言字词障碍,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研究一些精彩句段,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学而不思则罔”,此时老师应进入引导者的角色,引发学生质疑。 例1,《项羽之死》选自《史记》,司马迁把项羽归入‘本纪’,那么你认为就项羽一生而言,应该把他归入‘本纪’还是‘世家’?” 引发学生质疑后,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互助交流讨论释疑。在互相释疑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学生自然分成了两派,他们不仅从文本及以前学过的《鸿门宴》中找佐证,还从课外读物、影视作品包括古今名人(杜牧、王安石、李清照、易中天等)的诗文评价中找理由…… 除了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质疑外,老师在课后仍应继续引导学生质疑。 例2,学完苏洵《六国论》后,联系你的知识,你对苏洵关于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原因有什么看法?依据是什么? 问题引出后,我们会发现学生有很多“惊奇”的想法,他们的知识面,他们的思维总有一些让我们意想不到的闪光点,他们会从课外读本(《史记》《东周列国故事》)、影视作品(《芈月传》、作业课外阅读苏洵《六国论》)等等地方为自己的观点找论据。比如有的同学赞同苏洵观点;有的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弃约,自相残杀;有的认为是秦的势力强大,是历史的必然……不一而足。 虽然,有时候不是每一次争论都有一个确定的结果,但学生在不断地质疑又相互释疑的过程中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又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渴望了解的兴趣,新旧信息的整合、判断、思考,他们的思辨能力自然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学生课堂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

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 °,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好方法。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这里教师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兴趣引领,让学生享受幸福的音乐课堂

兴趣引领,让学生享受幸福的音乐课堂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何兴趣引领,让学 生享受幸福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 兴趣、音乐课堂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能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音乐艺术自身的魅力会使 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示人以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音乐教育具有其他学 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学习音乐能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集体人文精神,能发挥起培育崇高的思想道德,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的参与 到音乐的学习过程中。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以情激趣。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根据教学的内容,所设计的学习背景和景象, 或为学习活动所创设的环境与氛围,对学生具有情绪的感染性,情感的催化性,最终达到兴 趣的激发性。我常常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来创设情境,通过图片欣赏、历史事件、自然风光、 故事引入等作为导入主题的情景,或者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线索。并恰当利用多媒体、网络 手段达到最大程度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人入胜,激发兴趣。例如,在音乐 欣赏课《梁祝》的教学活动中,我利用故事法创设情境。这个民间故事学生并不十分了解, 通过我声情并茂讲述后,学生对这个故事特别感兴趣。他们听完故事后,都为梁山伯与祝英 台的爱情所惋惜,同时他们更痛恨旧社会的封建礼教,愤慨了好久。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 很积极的思考老师的问题,并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乐于和老师互动。学生真正的 能感受到音乐作品带给他们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获得真、善、美、假、恶、丑的不同认识。 能够获得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和创设的情境分不开的,学生只有带着兴趣进入课堂,才能真 正的参与课堂,教者才能有效的实施美育。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创造者,注重体验性和实践性,激发音乐兴趣。 音乐课程性质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而实践性又是亲身体验尝试和创造性的相 辅相成。实践性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感受、体验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对音乐学科的兴趣。 所以,在音乐课堂内外,都应给予学生亲身实践和创造的机会。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比如,七年级歌唱课《青春舞曲》的教学中,在学唱歌曲后,我设计一个创编歌 词的环节。以“珍惜青春,积极进取”为主题,小组合作共同创编歌词,然后展示。在每组展 示的过程中,所有的同学积极性都很高涨,积极踊跃。在表演的过程中脸上都洋溢了喜悦、 自信和进取。在所有小组都展示完,师生共同评选出“最具创新奖”“优秀表演奖”和“最佳合作奖”等。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活动、亲身体验快乐与成功,学生们的兴趣很自然的被激发起来, 便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不如视觉那么直观,但却比视觉拥有更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力。不同的物品被震动都会发出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音高。学生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所以我在 音乐活动课中就设计了“生活中的do ri mi”的活动。在课堂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尝试用相同的 玻璃杯盛装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打去找音阶,并演奏简单的小曲子,学生感到很新奇, 都要回家亲自动手尝试。又比如,我在音乐课中,常常利用打击乐为歌曲或者是创编的歌曲 做伴奏。而所用的打击乐是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比如把一对啤酒瓶盖用一根橡皮筋穿过 去系在一起做成响铃;易拉罐装入沙子做成沙锤;用铁尺相互敲打做成三角铁......很多时候,我都被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折服,兴趣的力量真是无可限量啊!因此,我的课堂不是一 潭死水,而是生机勃勃,所以,我更注重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创造,来培养音乐兴趣。 三、良好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个性都很强,而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

引导学生思辨性阅读《劝学》的建议

引导学生思辨性阅读《劝学》的建议 统编教材把荀子《劝学》列在思辨性阅读论述类文章单元,要求对《劝学》进行思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忽视。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思辨阅读的目的。 一 论述类文章观点统帅全文,对观点有特殊要求。文章的观点要求正确、鲜明、严密、深刻、新颖。观点符合普世精神,不能背离政治、道德、文明等方面的要求,这就是观点的正确性上的要求。文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不能含糊,应该明确,这就是观点的鲜明性上的要求。表述观点所用的概念要周延,做的判断符合逻辑要求,这就是观点的严密性上的要求。观点表达作者的独到见解,这样的见解往往是新颖的,这就是观点的深刻、新颖上的要求。思辨性文章与文学类文章不同,它阐述的观点理性中与感性。文学作品表达某个观点,常常附着某种情绪,其观点的严密性往往会削弱。思辨性文章的观点是灵魂,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逻辑性、严密性都很强。阅读论述类文章,审视观点的正确性、鲜明性、严密性、新颖性,可以收到批判性阅读的效果。老师和学生读课文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深入思考。 1、文章开始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谁说过这话?《左传》评论历史事实时,也这样“君子曰”“君子谓”的,你赞成这种提出观点的方法吗? 赞成:这犹如我们今天引用名人名言证明自己的观点,能增加观点的权威性。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写文章习惯这样借君子之口来表达自己观点。这可以看作一种流行做法。 反对:偶尔用这种方法亮出文章观点,是可以的。这种方法变成了定式就有问题了。借君子之口立论,多少表现出厚古薄今的观念,先前的君子的话、行为不一定正确,不能一概而论,“古”好“今”不好。 2、今天已经学习了三节课,可不可以停下来课间休息呢? 答案是肯定的,可以暂时休息,参加课间活动。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自生创新的强大的内动力,有了这种内动力,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有兴趣想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姆也指出:“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害死猫”,经常有人这么说。这句话从反面说明了好奇心的作用之大。由于好奇,所以感兴趣,所以有了了解或学习的动力。 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用许多方式不断地激发、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例如,语文课上,老师经常用打谜语的方式与学生讨论名人、名著等,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霍懋征老师在叫她的学生学习“聪明”这个词时是这么教的,她说:用两个眼睛去看,用两只耳朵去听,用嘴去说,用头去思考,不仅要天天这样做,还要月月这样做。说完好让学生去猜。他就是用类似于这种方法来上语文课的,也是用这种方法教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向学生提出他们用现有知识无法解答但又不是一点都不理解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比如教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质数时,老师可以这么问:小明买了6苹果,他可以把苹果以怎样的方式放在箱子里带回家,如果买7个苹果,又该怎样带回家,为什么呢?老师还要强调一点,不能吃掉苹果。让学生先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对自己的困惑进行思考,然后再讲授正式内容,比一开始就单纯的叫质数有效得多。惊讶、挑战学生现有的知识、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以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二、使用大量有趣的呈现方式。 除了使用有趣的材料外,材料的呈现方式的不同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不同的智能倾向,如果只用单一的呈现方式则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类学生而不是所有的学生,就可能导致上课时一部分学生学得很好,而另一部分的学生却对所学的内容提不起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录像、电影、邀请专家或相关人士做讲演、进行演示等方式,

紧扣教学重难点问题引领层层突破

紧扣教学重难点问题引领层层突破 ——《矛与盾的集合》有效“对话式”教学案例 房县实验小学:李小燕 【内容摘要】精心设计卓有成效的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进行有效“对话式”教学,这是一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也是一种有效激发思维表达的方式。师生课堂合作关系中,“对话式”教学中,在问题引领下让学生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对话中自由发挥,通过语言传递交流思想。 关键词:对话式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对话问题引领思想交流 一、案例主题: 《矛与盾的集合》通过《矛与盾的集合》是一篇进行对话式教学的好教材:通过科学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说明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创造发明,力图体现“观察-思考-判断-创造-发明”这一探究形式。” 二、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但原有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被人们否认和排除,那么怎样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途径呢?小语课堂“对话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课堂针锋相对地展开辩论,而不追求共识的达成。 三、案例描述:我按照“对话式”教学的五大环节开展课堂对话 第一环节:激活话题,导入新课。 片段一课前游戏: 1.成语猜猜猜:出示图片猜:这些是什么成语? 坐井观天拔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很快猜出了成语) 2.师讲述成语故事:这是什么成语?自相矛盾。 学生猜成语:自相矛盾 (老师讲完后,举手的学生不多,一连请了四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生猜出了是“自相矛盾”。) 【设计说明:结合学生实际,利用成语故事进行课前谈话,虽然与集合无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学于乐,玩的同时积累了成语,又了解了矛和盾。同时不但避开了学生的知识盲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片段二谈话导入 师:从刚才的故事中你知道,矛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矛是用来刺杀敌人的。 师:那盾呢? 生:盾是用来保护自己的。 2.揭题:矛和盾的集合

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教师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否掌握该项知识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观念,以现代教育为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只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质量,而要从素质教育和能力两方面来衡量。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首先要转变观念。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教师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教师的“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学”,要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

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设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教师要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问的巧妙或笨拙,体现着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较难的问题请优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则要请希望生回答。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地给以启发指点,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在特定情况下,教师可以实施“高高举起你的左手”的策略,即和希望生约定:“回答问题时,要是不能回答就举右手,能回答就高高举起你的左手!”这样难易有别、因人而异的提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精心设计,趣时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起始兴奋点。因此,课堂上导入的设计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基调,甚至关乎课堂教学最终的成败。一堂课只要有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端,就会为这堂课获得

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 申荣 (务川县丰乐巾学,贵州务川564300)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稳定倾向. 它不但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而且对 于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古今中外 的人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孑L子也十分重视学习 兴趣.认为这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兴趣是 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 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 求掌握该学科知识的需要,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 态,自觉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从 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而学习效率的提高又会加深他对该 学科的兴趣.所以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对学好知识至 关重要.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行为与效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 就会异常活跃,学习活动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学生就能高效率 地掌握知识技能.一旦学生对所学学科产生兴趣,就能获得良 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 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就生物学科如何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 ,有趣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师以实物观察,实验演示或生物事实导入新课,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鱼的形态”时,先让学生观察活 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捆绑 住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 化.学生看到捆绑住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捆绑住胸 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捆绑住尾鳍的鱼游动速 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现象使学生异常兴奋,自 然激发了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又如,在讲”花的形 态结构”中,首先让学生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接着提 出这样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 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 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激发了学生想了解这种

开展第二课堂-兴趣引领成长

开展第二课堂-兴趣引领成长

开展第二课堂,兴趣引领成长 (马市中心小学夏迭雄) 每逢星期二、星期四的下午第三节课,马市中心小学的整个校园活跃了起来,美术室里同学们欢畅淋漓地挥毫泼墨,音乐室里学生吹拉弹唱,和着优美的音乐声引吭高歌,操场上学生们正在有序地进行各种训练,校园里的篮球老师正在示范着每一个动作。马市中心小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已有两个学年,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引领着同学们健康快乐成长,推动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现将我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情况汇报如下: 转变观念,明确目标 其实,近几年我们就如何体现学校特色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目前,看电视、上网占据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特别是留守学生,缺少父母的监管,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如何让学生的课余生活过得健康而有意义呢?再者,由于受社会负面环境的影响,有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厌学情绪,如何把学生的心拉回课堂、拉回学校?我校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我校决心办好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学校的一个特色是受了对口交流学校的启发。时间追溯到2010年4月,交流学校的孩子来校和我们的孩子进行手拉手活动。在活动中,深圳的孩子在活动中个个会唱会跳,吹拉弹唱无所不精,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体现出来的才艺、知识面等等都让我们的孩子望尘莫及。素质教育的成果在深圳孩子的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交流学校的领导都说,这都要归功于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确实,第二课堂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活动开展得

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要加深学生知识的基础,扩展知识面,发展体艺、科技的兴趣、才能,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校从领导到教师都明确了第二课堂的重要。学校领导班子都把这项工作摆在学期计划的重要议事日程,合理地安排好每个学期的活动。教师、学生也十分明确,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优良+特长”,即确保每个学生在成绩优良的前提下,掌握一种以上体现专长、兴趣的技能。正是因为我校明确了兴趣小组活动的重要性,所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迎难而上,突破瓶颈 在城市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不是难事,成功的例子也非常多。要想在农村学校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却非易事,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首先是没有展开第二课堂活动这方面的经验,能借鉴、参照的例子少之又少;其次专业教师缺失;第三是设备落后,场地、资金不足,管理水平跟不上;第四是学生观念未转变,总以为学好语数英就行了,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不高。 面对重重困难,我校知难而上。 第一、我校坚持“因地制宜、因师制宜、因生制宜”的原则,成立了有扩展学生知识面的阅读小组、影视欣赏小学等,有发展学生体艺、科技才能的唱歌小组、舞蹈小组、科技制作小组等,也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礼仪小组等等,全校共成立兴趣小组25个。 第二、充分发掘教师的潜能,克服专业教师缺失的弊端。如,我校夏伟军老师,毛笔字写得相当好,我们就成立毛笔书法小组,由夏伟军老师担任辅导老师。又如,邓小兰老师朗诵水平较高,我们就让

思辨性思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思辨性思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生较大的改变,即注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引导学生站在文本角度分析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形成理性思维和自身观点,对提高语文综合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思辨性思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思辨性思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运用 引言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阅读体验不是来自于自身的阅读活动,而是来自于教师。这使得语文阅读在学生眼中显得枯燥乏味,同时又纵容了学生思维上的惰性,让他们习惯于接受其他人的解读,自己的阅读思考则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而且对自己所得出的阅读思考结论也没有自信,很容易动摇。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阅读再流利,也算不上有效的阅读。而思辨性阅读是以学生的思考为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能力产生综合性的锻炼,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一、思辨性阅读的特点 什么是思辨性阅读?即让学生能够在质疑和批判的态度下完成文本阅读体验,思辨性阅读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反思性。学生在完成文本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省,减少传统语文文本阅读中存

在的一些矛盾,激发学生主动对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索的积极性。从而巩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二是延伸性。学生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延伸和思考,扩展性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是学术性。在思辨性阅读下,当学生完成了对某一文本的阅读后,再用自己的话提炼总结出文本的主旨和中心思想,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又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了思辨能力。 二、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 根据以上对思辨性阅读特征的阐释,可以总结出其重要性。第一,思辨性阅读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因为思辨性阅读需要对阅读材料的深度认知和理解,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能力,否则学生就不可能触摸到文字背后的真实。第二,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教师引入新的策略方法奠定坚实基础。学生通过多次成功的思辨性阅读,会逐渐掌握思辨性阅读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本质上也是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在任何自主学习活动中,都可以通过思辨展开深入理解,主动尝试寻找学习对象的内部逻辑,自行梳理出知识结构。当教师引入新型教学策略方法时,学生又可以将思辨灵活应用到对新型策略方法的理解中,从而快速进入状态,形成良好的师生配合。 三、思辨性思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合理设置问题培养思辨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与态度、评价,这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这说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十分重要。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思维活动,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是否有兴趣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呢?笔者认为结合新理念、新课标,可以在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改善学习方式,倡导数学内容生活性,优化教学设计,多方面评价学生中做一些尝试。 1.调整教学结构,改善学习方式,唤起学习兴趣 一个哲学家说过:“新的内容要有新的形式与它相适应”。新的数学课标、理念呼唤调整课堂教学结构,适应全新的数学。在传统教学方法上,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填鸭式”、“灌输式”的影响,以“统、独、死、费”为特征,过分强调一次性和唯一性,忽视了创造性和多样性,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和技能训练,轻视思维的训练与拓展,形成了重基础计算、推理,弱于动手创造,弱于科学,缺乏探求真理的热忱向往,学生学习无兴趣、无乐趣,更无从谈起时代人才的培养,无从谈起与时俱进。通过2年的实践,笔者认为

在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措施。课堂教学中教师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平台,留出时间、空间让他们去发挥潜能,自己去创造,主动去探求知识,自己建构知识。有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例如:在西师一册分类教学中笔者做了有益尝试,其具体做法是:①创设一个富有童趣而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②在这个情境中大胆让学生去发现寻找问题;③独立思考问题解决的策略;④通过猜想、假设、学具操作去尝试解决;⑤互动交流,互动相长。这样改变了学习数学的现状,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说明:首先,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一种有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有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的认识转化活动。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从自己的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得出有关的数学结论。其次,数学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数学知识结构的活动,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的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并成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必须是学生

兴趣引领,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兴趣引领,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摘要:初中历史的趣味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更能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求知欲望。因此,初中历史兴趣教学法势在必行, 其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初中历史兴趣教学方法探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优 先的和积极的关注,并投之以全部的热情。如何才能高效地上好一堂课,向一堂 课要质量,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兴趣性,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从背景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枯燥乏味的时代日期、事件人物,相信学生更愿意听故事,而所有历 史事件又都寄托在背景故事之下。初中历史主要分为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 三大部分。不管是远古时代还是东汉末年抑或“中华民国”等,其中都蕴含不计其 数的精彩故事和背景。提到远古时代,脑海中立马出现山顶洞人的影子,但是相 对于山顶洞人演变成如今人类,相信大家更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生活、求偶、竞争的。自然而然,学生的关注点就被吸引了。随着社会现代化,越来越多的历史故 事被拍成电视剧、电影,写成书籍,课堂之余,何不尝试推荐学生观看或者细细 鉴赏呢?观看之余还能发散思维,带动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其中奥妙。 二、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是学生兴趣之根本 合格的教师拥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职业态度固然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素。这可以使你受到学生的尊敬,在教学上轻而易举,甚至成为学生依赖的百科 全书。但是仅仅拥有这些却远远不够,如何成为班级中的一员,与学生融为一体 显得至关重要。正所谓爱屋及乌,如果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自然而然,历史这门 学科就成为兴趣学科了。那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呢?需要教师们多细心观 察每一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相处沟通,了解和关注他们的世界及兴趣爱好,与他们打成一片。当然,光有亲和力是不够的,该严厉的时候必须严厉,这 就需要老师合理拿捏。 三、丰富的教学内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只能让学生越发厌恶历史学习,不能对历史学习产 生兴趣;只能让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感到吃力,这样,将成为一种恶性循环。所以 教师应该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另外,教师 可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通过比赛、辩论等形式来讨论一个 国家或者一段历史的兴衰沉浮。这样会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加深刻的把握和了解,更能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对 于每一个历史知识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将 会在此期间得到发展和培养,学习成绩也自然而然地会有所提高。 四、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历史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 《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只有 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思辨-2019年教育文档

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思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已由“关注知识” 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设计已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教学目的已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生发展”. 所有这些最终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生的充分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过程”一词,既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又要重视知识的重现过程.请看下面发生在课堂上的教学理念碰撞.课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二). 第一位老师不注意过程,是这样进行教学的:1.画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2.观察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3.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4.证出垂足就是底边上的中点、角平分线的交点;5.归纳出结论;6.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定理的应用举例教学. 第二位老师注重过程教学,他是这样设计教学的:1.出示一个不等边三角形(用“几何画板”软件);2.画出同一边上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观察三线位置;3.慢慢地拖动三角形一顶点将不等边三角形转化为等腰三角形,同时观察三线位置的变化过程;4.让学生自己合作交流去发现三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证明发现的结论;6.让学生运用定理探究解决课本上的例题、习题. 两种学习方式,学生虽然都掌握了知识,但由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例外、体验例外,前者失去“过程”,后者获得“过程”,一样的成绩,不一样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其对学生的影响有的是一个阶段,而有的却是一生.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一堂课如果没有以多样性、丰盛性为前提的“过程”,让学生来感受、探索,数学教学哪里还能创新? 直面当前的教学实践,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情境已日见衰落,但重视“过程”而轻视甚至忽略“结果”的教学现象也时有所见.过程严重,结果就不严重吗?过程与结果,到底谁更严重?这些问题不仅关涉观念层面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思辨,更关涉实践层面过程与结果的权重把握.因此,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这一现实问题无疑具有严重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数学教学要着力消解过程与结果的二元对立 1.过程与结果互相对立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发表时间:2012-08-16T09:31:41.48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郭春娥[导读]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郭春娥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认知的精神状态,心情愉悦地去学习,那么这堂课势必会事半功倍,取得师生都满意的效果。本文将从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引入环节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来探索如何在课堂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道:“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可以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从而使人愿意去探究和创造。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在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认知的精神状态,心情愉悦地去学习,那么这堂课势必会事半功倍,取得师生都满意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课前准备阶段 平时多与学生沟通,做些必要的调查每位教师都应该在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喜欢什么样的教师? 喜欢教师什么样的授课方法? 目前“我”关注的事物是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以问卷的形式开展,也可以在平时与学生的聊天中获得答案。这些亲手搜集的一手资料可以带给教师很多信息,在我们的备课、选择授课方式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整备课,并根据情况适当增添内容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结合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将将要讲授的知识点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开。比如我们班上大部分男生对汽车很感兴趣,而女生对歌星张杰特别关注。在讲授英语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时,笔者就让学生用汽车来造句,用简单的英语句子来描述张杰。学生一听到这个任务,顿时来了兴致,“好车跑的快”——a good car runs fast!“张杰很帅!”——Zhangjie is very handsome!“张杰唱歌非常好听!”——Zhangjie sings well!学生的句子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形容某物已经是很值得肯定了。在总结孩子们的句子时,笔者又及时引导他们找出句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并对这些用法作了讲解。他们都瞪大了眼睛,兴奋地边写笔记边跃跃欲试地造起其他句子来,有的学生说这下想忘都难了。再讲授用英语打电话的时候,笔者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课本内容,在这节课上增加一些从网上下载的关于英语打电话的小视频,话题有约会、订餐等等,让学生做听力练习,然后模仿句子和自己的搭档练习打电话,这样不光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做到了学以致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课堂引入环节,力求自然之中有新意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兴趣,因此,教师开始上课时就要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孩子的思维,以便让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在讲授英语数词时,课堂导入笔者是以一个小游戏的方式进行的,笔者说:“同学们,今天我来考考大家的数学。”他们一听先是觉得奇怪,继而是好奇,于是一个个都期待的看着笔者这个英语教师如何考他们数学,笔者先让他们用汉语一个接一个数数,当遇到3或者是3的倍数时,就要说pass。刚开始他们觉得很容易,但不一会就错误百出了,看到课堂气氛很活跃了,笔者适时地问他们:“我们下一步用英文来数数好不好?”自然得到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在学习、朗读这些数字时,学生也非常卖力,授课效果自然在意料之中。根据所授课的内容不同,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引入,比如我们熟悉的音乐,与课本相关的一段英文电影或者视频等等。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偏于言语的说教,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引不起多大的兴趣,因此,教师不应该墨守陈规,要不断探索新的适合目前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争取在课堂当中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参与教学。比如英语课堂中的情景教学法,即根据课本内容来创设与课本相一致的情景,使学生在该情境中体会到此时我们该如何表达自己。在讲At the Train Station时,笔者就把讲台当做ticket office,笔者是ticket seller,而让学生前来买票,在笔者做示范之后,把重要的句子讲解一遍,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每个组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创意。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当售票员和买票者,都可以练习这些句型,然后再让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来自愿在全班面前表演,表演完后全班同学给予热烈掌声。

兴趣引领成功,成功激发兴趣

兴趣引领成功,成功激发兴趣 一、引言 又要上课了!想到又要走进课堂,我顿时像个泄气的皮球,可以想象等待我的肯定又是这样一幅画面:任你在讲台上讲得多么天花乱坠,学生始终是无动于衷,一脸茫然。他们或则睡觉看课外书,或则讲话,做小动作,甚至在有的班级他们根本无视你的存在。他们甚至动不动来反问你:老师,我们职高生为什么要学英语?他们不仅仅是不想学英语,事实上,他们什么也不想学!他们没有学习目的的约束,枯燥而困难的事情,他们大多数没有兴趣做。 二、背景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职业学校,坐落在南京市的郊区。对于职校而言,生源是立校之本,所以在录取新生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没有分数线的障碍,只要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只要你报考了我们学校,基本上都能顺利入学。我所教的班级又是电子专业,电子专业的学生有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男生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多,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多!职校英语教师往往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认识,男生越多的班级英语越难教。我所教的高一新生中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连英语26个字母都写不全,问他们初中是怎么学的,他们说初中时老师根本不管他们,只要他们不影响老师上课就行了。我不禁又从心里同情他们起来:他们是一群可怜的被忽视的群体,是当下精英教育下学校一味追求重点中学录取率所淘汰下来的“产物”! 三、问题 难道就让他们继续这样下去?他们睡他们的,说他们的,而我继续在课堂上对“牛”弹琴?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课堂别说学生怕上,就连我这个做老师的听到上课铃响都怕进课堂。但怎样才能改变职校英语课堂的现状呢?我想,最关键的首要问题是吸引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关注课堂,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解决方法 本着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我选用了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试用教材《英语》第一册的Unit 11 Pop music 作为尝试,因为流行音乐这个话题本身对他们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整个课堂教学由一场竞赛贯穿,增加课堂的挑战性和不可知性。 教学过程:在上课之前,我用多媒体放了周杰伦的一首歌,看来学生很感兴趣,因为我发现很多人跟着哼唱。看来,第一步还不错。我问学生: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is song? What’s its name?Do you know the singer of this song? Who’s he?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出来的。我进而又问:There are many famous singers in the world. Who do you like best? 学生有的回答喜欢周杰伦,有的说喜欢蔡依林,有的说喜欢Michael Jackson等等。于是我说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音乐,那我们来场比赛看看谁最懂音乐,怎样?我把你们分成A 、B两组,输的组要为赢的组出个节目,行不行?同学们大声的回答:“OK!”我看出他们的脸上有着期待和好奇。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听一个有关Rich Martin的对话,要求学生听后回答一个问题:Who do they like best? 我在幻灯上展示了Jordan,Michael Jackson,Rich Martin ,Jay Chou四个人的图片,请他们选择。录音刚放完,我看到B组有位女生第一个举起了手,但举手的人并不太多,我请她回答了这个问题:They like Rich Martin best. 我热烈的表扬了她:Excellent! You can choose a person you

设置优质问题,引领高效课堂

设置优质问题,引领高效课堂 1.课堂问题的预设和生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成败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而这提问不仅是指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的;不仅有课前预设的,也有课堂动态生成的。 1.1 一堂成功的课,教师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这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学重点)是什么。而提问时教师一定要清楚“该选择什么提问”和“为什么这样提问”两个问题。前者主要是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来确定问题的主要内容;后者则需考虑问题是否能提高学生素养,是否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否有利于建设开放、动态的语文课堂。 1.2 教师备课时更要备学生。要知道,“学生不是空脑袋进教室的”,授课前一定要估摸一下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提问时更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疑难点和思维的发散点,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

平,问在学生的“最进发展区”,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的激情。 问题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这就告诉我们,在预设问题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并尽可能地突破“标准答案”的窠臼,特别是对本身就存在多义性主题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更要允许答案的多维性,力争引发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落入自己编织好的套子中。设计问题时最好多想一想“万一学生不这么回答怎么办”,对问题的不同答案也要进行一定的预设,从而有效地避免教学的尴尬。 1.3 再完美的作战计划也赶不上现场的变化。设计课堂问题时除了要充分考虑课程的目标、重点和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之外,更要为问题的生成留下空间。学生生成的问题来自他们对文本的叩问,来自师生对话引起的思维撞击,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好问题,但肯定是真问题。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问题的生成分我们有计划有准备的和我们始料不及甚 至措手不及的两种。教师要考虑到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设计中预留学生生成问题的时间,给学生提问权。 当学生生成的问题与预设的问题相左并受到教学时间 的制约时,教师应采取舍弃预设问题而采用生成问题的教学策略,而不应该只将课堂教学的过程视为解决预设问题的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