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同段隧道坍塌次伤亡事故案例

同段隧道坍塌次伤亡事故案例

同段隧道坍塌次伤亡事故案例
同段隧道坍塌次伤亡事故案例

同段隧道坍塌次伤亡事

故案例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同段隧道坍塌2次1伤1亡事故案例㈠案例背景

2005年10月2日上午9时,某隧道DK221+362~DK221+366段上台阶左侧顶发生坍塌,将已施工的支护结构完全破坏,最终形成一个长约10米,宽约6米的坍穴,坍穴高度无法观测,坍塌体总量约100方,没有发生人身伤。

10月3日,施工单位自行确定坍方处理方案:先堆填作业平台,然后按照“打管棚—立拱喷浆—回填混凝土—二次衬砌”的原则处理。10月4日至24日期间,施工完成了堆填作业平台、钢拱架临时加固、打套拱,安装36根管棚(回填灌注混凝土)、挂钢筋网、形成钢拱架护拱喷射混凝土等作业。计划于10月26日完成坍方段拱架架立、喷混凝土等支护工作,10月27日开始向钢拱架背后的坍穴内灌注混凝土回填。

10月25日12:30分,作业工人开始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时。约15时15分,DK221+362~DK221+366段顶部突然发生大块岩石滑落,滑落石块最大块粒径超过2米,大部分粒径在1米~1.5米左右。瞬间将该处已施做好的支护结构砸垮,五榀钢拱架顶部被砸断,拱架背后管径为

96mm、壁厚为6mm的管棚被砸断5根、砸弯4根,钢拱架和管棚严重扭曲。当时,附近有值班工长和安全员各1人,另有10名工人正在进行拱架喷护作业,坍塌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现场监理立即上报监理站,监理站依据法律、法规及时上报业主单位。

㈡判断错误处及监理责任分析

1、本次安全质量事故虽然是施工单位擅自蛮干所致,但是现场监理工程师和总监还是有监管不到的责任。

2、现场监理工程师没有及时向总监汇报隧道围岩变化情况。

3、施工过程中步距超标,步距未能严格控制在规范范围内。

4、施工现场技术管理薄弱,技术措施失当,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从而不能果断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扼止围岩变形的发展。

5、围岩量测数据未反映围岩的真实变形情况,未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6、没有按程序办事,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单位上报。

7、没有把握好大原则,没有把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害怕采用拱架支护会侵入二衬断面,患得患失,没有正确处理好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的关系。

8、管理体系运转不够正常,各职能部门工作衔接不紧密,信息沟通不及时。

㈢事故处理

1、本次安全质量事故处理:由施工单位编制专项安全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并严格按照国家质量事故处理规定程序报审,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监理实施全过程监控,并做好事故处理记录。

2、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依据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和该监理公司的规定,项目总监(未按规定上报事故的主要责任人)被撤职并罚款;对履职不到位的监理工程师予以清退并罚没安全质量保证金。

㈣经验教训

本次事件,如果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围岩变化有正确的认识,重视程度够,能够抓住重点,不患得患失,把握安全第一的大原则,果断采取更强有力的支护措施,能够及时向相关单位报告从而拿出合理的处理措施,坍方是可以避免的。

1、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施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隧道施工应认真研究隧道所处地的实际围岩条件,不能拘泥于设计图纸的地质描述,要有预见围岩可能产生较大变形甚至发生坍塌的能力,要做好预防坍塌的措施,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调整施工参数。

3、要按程序办事,要将围岩变化的情况及时报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加强信息流通工作。

4、要加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

5、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在隧道围岩自稳性较差的地段应增设量测断面,量测数据应准确可靠,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6、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让参与工程施工的每个人都有安全第一的观念,尤其是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坚持这样一种观念。

7、此事反映出监理人员对安全法规不熟悉、理解不深、执行不力,临机处置不当。缺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8、在监理检查中掌子面与二衬安全距离超标等问题出现时,处理方法简单,发出监理通知后整改措施不得力,手腕不硬,实际落实少,甚至存在向建设单位踢皮球的情况,认为只要监理把问题向业主报告了就尽到了责任,这是对国家、对企业、对自己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这也是现场监理被行业主管部门责令清退的主要原因。

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1

盾构法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及风险控制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 傅德明 盾构法隧道已经发展到十分先进和安全的技术,但是由于地质水文条件的复杂性,或由于施工操作的错误,还存在许多风险,近年来,我国的盾构隧道工程也出现一些工程故事,因此, 隧道工程的安全和风险控制十分重要. 1、盾构法隧道工程事故分析和风险控制 1.1 南京地铁盾构进洞事故 事故描述: 1.工程概况 南京某区间隧道为单圆盾构施工,采用1台土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站后吊出转运至始发站,从该站左线二次始发,到站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工。 该区间属长江低漫滩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地层呈二元结构,上部主要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下部以粉土和粉细砂为主,赋存于粘性土中的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潜水,赋存于砂性土中的地下水具一定的承压性,深部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与长江及外秦淮河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到达端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密、局部稍密粉土,上部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端头井6m采用高压旋喷桩配合三轴搅拌桩加固土体。 2. 事故经过 在盾构进洞即将到站时,盾构刀盘顶上地连墙外侧,人工开始破除钢筋,操作人员转动刀盘,方便割除钢筋,下部保护层破碎,刀盘下部突然出现较大的漏水漏砂点,并且迅速发展、扩大,瞬时涌水涌砂量约为260m3/h,十分钟后盾尾急剧沉降,隧道内局部管片角部及螺栓部位产生裂缝,洞内作业人员迅速调集方木及木楔,

对车架与管片紧邻部位进行加固,控制管片进一步变形。仅不到一小时,到达段地表产生陷坑,随之继续沉陷。所幸无人员伤亡,抢险小组决定采取封堵洞门方案。3.处理措施 抢险小组利用应急抽水泵排除积水,同时确定采取封闭两端洞门的方案,在该车站端头外层钢筋侧放置竹胶板,采用编织袋装砂土及袋装水泥封堵,迅速调集吊车及注浆设备进场,采用钢板封堵洞门;始发站洞内积极抢险,利用方木对车架与管片进行支顶,在无法控制抢险的情况下安全撤出作业人员,在洞内进行袋装水泥挡墙施工,共用水泥90t,码砌过程中有局部渗水,为确保挡墙稳固,决定在始发站洞口堵封,之后开始拆除洞口钢轨。 第二天,盾构到达车站端头继续洞门钢板封堵,并及时浇筑混凝土34m3,在钢板背面架设工字钢作为斜支撑;根据地表沉降情况,调集设备进行地表注浆加固。始发站洞口施工袋装水泥挡墙,利用管片小车用龙门吊吊运到井下,人工码砌并开始加工钢筋网片及模板。 第三天,接收车站端头2根型钢支撑已全部架好,继续向已封堵好的钢环内浇灌混凝土。但钢环下部又出现漏水、漏砂现象,现场组织人员用袋装水泥、棉被堵漏,并增加水泵抽水,晚上安装2根钢支撑,井下立模浇筑右线盾构井2m高范围内混凝土。 之后几天,始发站水泥挡墙施工完成,安装钢筋网片及模板,纵横向设置型钢支撑。端头井两侧继续钻孔并注双液浆,右线端头浇筑混凝土,地表沉陷处土方回填,端头井左侧立模。后向洞内注水,注水速度为51m3/h,并用聚氨酯堵漏。 事故发生10日后,接收车站端头部位继续浇筑混凝土,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677-61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 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 (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xx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xx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小平羌隧道“4·20”重大事故 由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承建的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至段站前工程LXS-8标,设计里程为DK345+155~DK407+122,线路长61.363正线公里,位于省中牧山丹马场和市民乐县境,海拔高度3500米~2700米。小平羌隧道地处祁连山中高山区,位于省市山丹县西南方向祁连山小平羌沟至大平羌沟之间,平均海拔高度为3100~3800米。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40度;隧道起讫里程为DK345+329~DK349+312,隧道长度3983m 。小平羌隧道距民乐县城约120公里,距市约187公里。 事故发生的经过: 2011年4月19日23时30分,钢筋班组安装完成DK349+035处最后一环工22a 型钢拱架,经领工员王伟检查无异常后,喷浆班组13人操作3台喷浆机喷浆。4月20日4时05分,带班员吓文出去组织后续施工材料,当走到距离作业面约40米处时突然听见身后一声巨响,回头看见隧道喷浆作业面上方围岩发生了坍塌,导致初期支护的工22型钢拱架及喷浆作业台架被砸跨,12名作业人员全部被埋入坍塌体中,事故发生后,中铁二局兰新线甘青项目部三工区立即组织抢险救援,于4时40分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后因连续发生坍方,抢险工作被迫停止。经勘察事故现场,坍塌围里程为DK349+035~DK349+050,距离地表深度约100~110m 。坍塌岩石块体约400方(最大块径约1米左右),塌腔高8~10米。直接经济损失约908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 小平羌隧道位于祁连山区域地质构造带(纵向长约1000km, 横向宽200~300km )石炭系灰岩夹页岩、泥灰岩,泥盆系砂岩等软硬相间的地层中,由于多期构造运动挤压作用强烈,洞身发育多个向斜、背斜相间组成的复式褶皱。地表覆盖风化残积土层较厚,基岩露头较少。开挖揭示DK349+050~+035洞段总体位于背斜构造北翼,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构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解析及其原因分析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 (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06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07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Ⅰ线左侧30m设置Ⅱ线。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

死亡。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 (二)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 1、2007年0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3#斜井掌子面左侧拱脚部位发生坍方, 坍方量约8立方米,造成当场死亡4人,1人受轻伤。 2、2007年08月06日18点30分左右,石太客专南庄隧道出口DIK151+603掌子面处上导坑开挖刚完成,在准备架设拱架过程中,上导坑DIK151+603~610段已完成的初期支护突然发生整体坍塌。造成1人死亡,1名失踪。 (三)隧道掌子面后方塌方 1、2006年06月06日10时20分,大理至丽江铁路下河村2#隧道DK11+195处发生局部坍方,致使正在进行施工作业的一台挖掘机和一名司机被困,经紧急抢救,于当日16时58分将被困司机救出。 2、2006年07月06日5时10分,黔桂线扩能改造工程螃蟹冲隧道出口突然发生坍方,6名施工作业人员被困洞内。经紧急抢救,被困人员于07月09日17时55分全部救出。 3、2007年01月07日,武广客专高岭隧道进口施工掌子面后方30米处11米长段落急剧变形,停止开挖进行加固处理。加强后,变形继续加大,部分地段开裂。

铁路隧道塌方事故案例分析

铁路隧道塌方事故案例分析一、工程及事故概况 洛湛铁路(茂名段)古榄隧道进口里程为DMK480+725,出口里程为DMK484+295,全长3570米。建设单位为广铁集团公司,施工单位为中铁**局,设计单位为铁道第**设计院,监理单位为广 东**监理公司。当时进口掌子面施工里程为DMK481+181,仰拱及仰 拱填充里程为DMK481+150,二衬里程为DMK481+105。塌方中心里程 约DMK481+150,离进口洞门425米,围岩为V级,涌水量大。 洛湛铁路(茂名段)古榄隧道于2008年7月15日晚19:30时,开挖DMK481+150~+155段5米仰拱时,仰拱基坑基本开挖到位,挖机已退到DMK481+148填充面上对上述段进行清底作业。 当时掌子面处于停工状态,无人作业,仰拱开挖现场只有领班1人,汽车司机1人,挖掘机司机1人。22:35时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隧道左侧边墙突然发生掉块,随即洞内发生大面积坍塌,立刻 将DMK481+148里程前后完全掩埋。供电线路瞬间受损,隧道洞内一 片漆黑。现场领班郭朝华快速跑向洞口方向,汽车司机杨正林驾车 幸运地安全撤出危险地段。挖掘机司机陈其宝,正在挖掘机驾驶室 内操作,不幸困在坍塌体内。事故发生后,现场及时组织了紧急搜

救。由于塌方体极不稳定,救援工作异常艰难,抢救作业面多次发 生险情。为保障抢救人员的安全,经抢险指挥部决定于7月23日停 止对被困挖掘机司机的搜救,由设计单位出具加固处理设计方案后,再由施工单位对塌方段按设计方案进行处理,并进一步调查事故原 因和搜寻被困人员。 古榄隧道DMK481+150~+155塌方段围岩地质情况, 揭示围岩为强风化砂岩夹页岩,局部为全风化,岩体破碎,裂隙纵 横交错,层理产状不规则,岩层风化严重,多数呈软弱夹层产出,局 部岩层层理接近水平状,岩体裂隙水和孔隙水丰富,受裂隙水和地 表水渗透后,岩体自稳性差。 二、塌方段原因分析 针对DMK481+150~+155产生塌方事故发生的原因 1、主观原因分析:

隧道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隧道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藕明江 前言:隧道工程施工复杂,有着太多的潜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具有高危险性的特点。在近几年,隧道工程施工的事故频发,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即选取典型的隧道施工事故,对具体的案例进行了失稳分析,同时给出具体的维护措施及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隧道施工安全有所帮助。 案例 兰新铁路小平羌隧道“4.20”坍塌事故 2011年4月20日4时05分左右,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兰新路甘青段LXS—8标小平羌隧道出口掌子面,喷浆作业时拱顶突然发生坍塌,12名作业人员被掩埋致死。构成生产安全重大事故。 1.现场还原 2011年4月19日23时30分,钢筋班组安装完成DK349+035处最后一环工22a型钢拱架,经领工员检查无异常后,喷浆组13人操作3台喷浆机喷浆。同日4时05分,隧道喷浆作业面上方围岩突然发生坍塌,导致初期支护的工22型钢拱架及喷浆作业台架被砸垮,12名作业人员全部被埋入坍塌体中,事故发生后,中铁二局立即组织抢险救援,于4时40分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后因连续发生塌方,抢险工作被迫停止。经勘察事故现场,坍塌范围里程为DK349+035~DK349+050,距离地表深度约100~110m。坍塌岩石块体约400方(最大块径约1米左右),塌腔高8~10米。 2.原因分析 2.1直接原因 (1)小平羌隧道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垢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2)施工单位未单独编制塌方应急处理方案且未向监理报验;在完成初期支护后未能及时对上部的空腔进行压注水泥砂浆回填处理,没有形成有效抵抗塌方冲击荷载的结构体系。(3)施工速度过于缓慢,拱顶空腔围岩临空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顶部围岩强度降低,进而引起岩体失稳而坍塌。 2.2间接原因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混乱,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检验批报检资料滞后,同一时间的施工日志与报检内容不符。监理单位监理基础工作薄弱,履行职责不力,管理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存在工程施工在前,审批签字在后的现象;在发现施工单位存在未按规范施工时也没有按照规定采取停工整改措施。设计单位对塌方处理的方案不完善,也没有向施工单位提出施工过程保障施工人员安全措施的建议。 3.处理方法 由上面分析的原因来给出一下几点维建议。 (1)岩层的岩性较差,破碎程度高,且节理发育,同时存在融水软化岩体。最有效的方法即是对顶部岩层进行注浆处理。通过水泥砂浆来堵塞发育的节理面,增大破碎岩体的粘结性,使较为破碎的部分变为整体,大大提高了顶部围岩的承载能力,同时水泥砂浆堵塞住岩体中的孔洞,大大减少了融水的渗流,变相的提高了岩体的强度。 (2)前面提到的即为坍塌事故的自然因素,这里所提到的即认为因素。从前面的原因不难看出,归根结底是因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没有能够完全履行自己的职责,在

同段隧道坍塌次伤亡事故案例

同段隧道坍塌次伤亡事 故案例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同段隧道坍塌2次1伤1亡事故案例㈠案例背景 2005年10月2日上午9时,某隧道DK221+362~DK221+366段上台阶左侧顶发生坍塌,将已施工的支护结构完全破坏,最终形成一个长约10米,宽约6米的坍穴,坍穴高度无法观测,坍塌体总量约100方,没有发生人身伤。 10月3日,施工单位自行确定坍方处理方案:先堆填作业平台,然后按照“打管棚—立拱喷浆—回填混凝土—二次衬砌”的原则处理。10月4日至24日期间,施工完成了堆填作业平台、钢拱架临时加固、打套拱,安装36根管棚(回填灌注混凝土)、挂钢筋网、形成钢拱架护拱喷射混凝土等作业。计划于10月26日完成坍方段拱架架立、喷混凝土等支护工作,10月27日开始向钢拱架背后的坍穴内灌注混凝土回填。 10月25日12:30分,作业工人开始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时。约15时15分,DK221+362~DK221+366段顶部突然发生大块岩石滑落,滑落石块最大块粒径超过2米,大部分粒径在1米~1.5米左右。瞬间将该处已施做好的支护结构砸垮,五榀钢拱架顶部被砸断,拱架背后管径为 96mm、壁厚为6mm的管棚被砸断5根、砸弯4根,钢拱架和管棚严重扭曲。当时,附近有值班工长和安全员各1人,另有10名工人正在进行拱架喷护作业,坍塌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现场监理立即上报监理站,监理站依据法律、法规及时上报业主单位。

㈡判断错误处及监理责任分析 1、本次安全质量事故虽然是施工单位擅自蛮干所致,但是现场监理工程师和总监还是有监管不到的责任。 2、现场监理工程师没有及时向总监汇报隧道围岩变化情况。 3、施工过程中步距超标,步距未能严格控制在规范范围内。 4、施工现场技术管理薄弱,技术措施失当,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从而不能果断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扼止围岩变形的发展。 5、围岩量测数据未反映围岩的真实变形情况,未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6、没有按程序办事,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单位上报。 7、没有把握好大原则,没有把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害怕采用拱架支护会侵入二衬断面,患得患失,没有正确处理好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的关系。 8、管理体系运转不够正常,各职能部门工作衔接不紧密,信息沟通不及时。 ㈢事故处理 1、本次安全质量事故处理:由施工单位编制专项安全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并严格按照国家质量事故处理规定程序报审,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监理实施全过程监控,并做好事故处理记录。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99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 分析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 (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xx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 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这

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xx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Ⅰ线左侧30m设置Ⅱ线。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死亡。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 (二)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 1、20xx年0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3#斜井掌子面左侧拱脚部位发生坍方,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80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正式版)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 分析(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 (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xx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 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 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马 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 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 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隧道穿越地 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 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

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xx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Ⅰ线左侧30m设置Ⅱ线。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死亡。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 (二)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 1、 20xx年0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

铁路隧道塌方事故案例分析优选稿

铁路隧道塌方事故案例 分析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铁路隧道塌方事故案例分析一、工程及事故概况 洛湛铁路(茂名段)古榄隧道进口里程为DMK480+725,出口里程为 DMK484+295,全长3570米。建设单位为广铁集团公司,施工单位为中铁**局,设计单位为铁道第**设计院,监理单位为广东**监理公司。当时进口掌子面施工里程为DMK481+181,仰拱及仰拱填充里程为 DMK481+150,二衬里程为DMK481+105。塌方中心里程约DMK481+150,离进口洞门425米,围岩为V级,涌水量大。 洛湛铁路(茂名段)古榄隧道于2008年7月15日晚19:30时,开挖DMK481+150~+155段5米仰拱时,仰拱基坑基本开挖到位,挖机已退到DMK481+148填充面上对上述段进行清底作业。当时掌子面处于停工状态,无人作业,仰拱开挖现场只有领班1人,汽车司机1人,挖掘机司机1人。22:35时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隧道左侧边墙突然发生掉块,随即洞内发生大面积坍塌,立刻将DMK481+148里程前后完全掩埋。供电线路瞬间受损,隧道洞内一片漆黑。现场领班郭朝华快速跑向洞口方向,汽车司机杨正林驾车幸运地安全撤出危险地段。挖掘机司机陈其宝,正在挖掘机驾驶室内操作,不幸困在坍塌体内。事故发生后,现场及时组织了紧急搜救。由于塌方体极不稳定,救援工作异常艰难,抢救作业面多次发生险情。为保障抢救人员的安全,经抢险指挥部决定于7

月23日停止对被困挖掘机司机的搜救,由设计单位出具加固处理设计方案后,再由施工单位对塌方段按设计方案进行处理,并进一步调查事故原因和搜寻被困人员。 古榄隧道DMK481+150~+155塌方段围岩地质情况,揭示围岩为强风化砂岩夹页岩,局部为全风化,岩体破碎,裂隙纵横交错,层理产状不规则,岩层风化严重,多数呈软弱夹层产出,局部岩层层理接近水平状,岩体裂隙水和孔隙水丰富,受裂隙水和地表水渗透后,岩体自稳性差。 二、塌方段原因分析 针对DMK481+150~+155产生塌方事故发生的原因 1、主观原因分析: (1)对新奥法理论认识不足:A如下台阶施工到仰拱施作时间间隔过长,达50天间,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使断面及早闭合,以有效地发挥支护体系的作用,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在实施中未能认识到早封闭的作用。B强支护方面,原材料粗骨料5~10MM碎石含泥量偏高现象时有出现,不能保证初支砼强度,格栅钢架间距过大,格栅钢架连接角钢厚度不能满足设计厚度要求,砂浆系统或锁脚锚杆未能形成有效单元整体,节点角钢厚度不足,刚度达不到承受钢架整体受力要求,角钢变形扭曲等现象

铁路隧道塌方事故案例分析

隧道塌方事故案例分析 洛湛铁路(茂名段)古榄隧道7.15坍塌一般事故 一、工程及事故概况 洛湛铁路(茂名段)古榄隧道进口里程为DMK480+725,出口里程为DMK484+295,全长3570米。建设单位为广铁集团公司,施工单位为中铁**局,设计单位为铁道第**设计院,监理单位为广东**监理公司。当时进口掌子面施工里程为DMK481+181,仰拱及仰拱填充里程为DMK481+150,二衬里程为DMK481+105。塌方中心里程约DMK481+150,离进口洞门425米,围岩为V级,涌水量大。 洛湛铁路(茂名段)古榄隧道于2008年7月15日晚19:30时,开挖DMK481+150~+155段5米仰拱时,仰拱基坑基本开挖到位,挖机已退到DMK481+148填充面上对上述段进行清底作业。当时掌子面处于停工状态,无人作业,仰拱开挖现场只有领班1人,汽车司机1人,挖掘机司机1人。22:35时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隧道左侧边墙突然发生掉块,随即洞内发生大面积坍塌,立刻将DMK481+148里程前后完全掩埋。供电线路瞬间受损,隧道洞内一片漆黑。现场领班郭朝华快速跑向洞口方向,汽车司机杨正林驾车幸运地安全撤出危险地段。挖掘机司机陈其宝,正在挖掘机驾驶室内操作,不幸困在坍塌体内。事故发生后,现场及时组织了紧急搜救。由于塌方体极不稳定,救援工作异常艰难,抢救作业面多次发生险情。为保障抢救人员的安全,经抢险指挥部决定于7月23日停止对被困挖掘机司机的搜救,由设计单位出具加固处理设计方案后,再由施工单位

对塌方段按设计方案进行处理,并进一步调查事故原因和搜寻被困人员。 古榄隧道DMK481+150~+155塌方段围岩地质情况,揭示围岩为强风化砂岩夹页岩,局部为全风化,岩体破碎,裂隙纵横交错,层理产状不规则,岩层风化严重,多数呈软弱夹层产出,局部岩层层理接近水平状,岩体裂隙水和孔隙水丰富,受裂隙水和地表水渗透后,岩体自稳性差。 二、塌方段原因分析 针对DMK481+150~+155产生塌方事故发生的原因 1、主观原因分析: (1)对新奥法理论认识不足:A如下台阶施工到仰拱施作时间间隔过长,达50天间,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使断面及早闭合,以有效地发挥支护体系的作用,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在实施中未能认识到早封闭的作用。B强支护方面,原材料粗骨料5~10MM碎石含泥量偏高现象时有出现,不能保证初支砼强度,格栅钢架间距过大,格栅钢架连接角钢厚度不能满足设计厚度要求,砂浆系统或锁脚锚杆未能形成有效单元整体,节点角钢厚度不足,刚度达不到承受钢架整体受力要求,角钢变形扭曲等现象造成锚杆,格栅钢架,喷射初支砼等未能发挥支护抗力,支护结构与围岩未能粘结紧密,两者共同工作,形成无弯矩结构,隧道围岩形成塑性滑移楔体,造成支护结构的剪力破坏,强支护形同画在图纸上,落实在施工方案上,实施中大大缩水。C勤量测在实际施工中,未能按规定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小平羌隧道“4·20”重大事故由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至张掖段站前工程LXS-8标,设计里程为DK345+155~DK407+122,线路长61.363正线公里,位于甘肃省中牧山丹马场和张掖市民乐县境内,海拔高度3500米~2700米。小平羌隧道地处祁连山中高山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西南方向祁连山小平羌沟至大平羌沟之间,平均海拔高度为3100~3800米。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40度;隧道起讫里程为DK345+329~DK349+312,隧道长度3983m 。小平羌隧道距民乐县城约120公里,距张掖市约187公里。 事故发生的经过: 2011年4月19日23时30分,钢筋班组安装完成DK349+035处最后一环工22a 型钢拱架,经领工员王伟检查无异常后,喷浆班组13人操作3台喷浆机喷浆。4月20日4时05分,带班员陈吓文出去组织后续施工材料,当走到距离作业面约40米处时突然听见身后一声巨响,回头看见隧道喷浆作业面上方围岩发生了坍塌,导致初期支护的工22型钢拱架及喷浆作业台架被砸跨,12名作业人员全部被埋入坍塌体中,事故发生后,中铁二局兰新线甘青项目部三工区立即组织抢险救援,于4时40分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后因连续发生坍方,抢险工作被迫停止。经勘察事故现场,坍塌范围里程为DK349+035~DK349+050,距离地表深度约100~110m 。坍塌岩石块体约400方(最大块径约1米左右),塌腔高8~10米。直接经济损失约908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 小平羌隧道位于祁连山区域地质构造带(纵向长约1000km, 横向宽200~300km )石炭系灰岩夹页岩、泥灰岩,泥盆系砂岩等软硬相间的地层中,由于多期构造运动挤压作用强烈,洞身发育多个向斜、背斜相间组成的复式褶皱。地表覆盖风化残积土层较厚,基岩露头较少。开挖揭示DK349+050~+035洞段总体位于背斜构造北翼,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构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工程事故案例27例

工 程 事 故 案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例 汇 总 (共27例)

目录 事故案例一: (1) 事故案例二: (2) 事故案例三: (2) 事故案例四: (3) 事故案例五: (3) 事故案例六: (4) 事故案例七: (4) 事故案例八: (5) 事故案例九: (6) 事故案例十: (7) 事故案例十一: (8) 事故案例十二: (9) 事故案例十三: (9) 事故案例十四: (10) 事故案例十五: (10) 事故案例十六: (11) 事故案例十七: (11) 事故案例十八: (11) 事故案例十九: (12) 事故案例二十: (12) 事故案例二十一: (12) 事故案例二十二: (13) 事故案例二十三: (13) 事故案例二十四: (14) 事故案例二十五: (14) 事故案例二十六: (15) 事故案例二十七: (15) 事故案例一: 中铁七局“1.12”梁体和支撑体系垮塌一般事故 2017年1月12日20时50分,在河南省郑州市,由中铁七局郑州公司承建的郑州市农业路快速通道工程NYLDJSG-2标段,专业分包单位郑州市万利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对既有沙口路立交桥B匝道边跨6#-7#墩梁体进行人工机械切割、汽车吊逐节吊移方法拆除,在第1~8节拆除完

毕、第9节刚吊至地面时,剩余第10~14节约10米长梁体和支撑体系突然垮塌,致使从棚架门洞下方通过的1名路人死亡、梁体上方作业人员1人重伤、5人轻伤,构成生产安全一般事故。 股份公司对中铁七局予以严厉通报批评,并处以经济处罚200万元。 事故案例二: 中铁隧道集团“2.10”一般事故 2017年2月10日22时40分,由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在南宁剧场站至朝阳广场站右线盾构区间贯通后,采用长套筒法进行盾构机接收过程中,作业人员按程序泄压完成进行钢套筒端盖拆除作业,在拆解到最后预留的4组螺栓时,连接套筒端盖突然与套筒断开,套筒内有大量流塑性软泥涌出,导致现场作业人员1人被软泥掩埋、1人被套筒端盖挤压在边墙上死亡,构成生产安全一般事故。 股份公司对事故责任单位中铁隧道局给予严厉通报批评,并处以经济处罚300万元。 事故案例三: 中铁七局“12.04”一般事 2016年12月4日9时10分,中铁七局二公司沈阳地铁九号线4标项目部,在组织作业人员对沈辽路站第七段顶板实施材料及垃圾清理作业过程中,一名作业人员不慎从顶板上的一处预留洞口坠落,导致死亡,构成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铁路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铁路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 (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06年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 7850m。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07年8月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Ⅰ线左侧30m设置Ⅱ线。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43人获救,其中1人医

治无效死亡。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 (二)、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 1、2007年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3#斜井掌子面左侧拱脚部位发生坍方, 坍方量约8立方米,造成当场死亡4人,1人受轻伤。 2、2007年8月6日18点30分左右,石太客专南庄隧道出口DIK151+603掌子面处上导坑开挖刚完成,在准备架设拱架过程中,上导坑DIK151+603~610段已完成的初期支护突然发生整体坍塌。造成1人死亡,1名失踪。 (三)、隧道掌子面后方塌方 1、2006年6月6日10时20分,大理至丽江铁路下河村2#隧道DK11+195处发生局部坍方,致使正在进行施工作业的一台挖掘机和一名司机被困,经紧急抢救,于当日16时58分将被困司机救出。 2、2006年7月6日5时10分,黔桂线扩能改造工程螃蟹冲隧道出口突然发生坍方,6名施工作业人员被困洞内。经紧急抢救,被困人员于7月9日17时55分全部救出。 3、2007年1月7日,武广客专高岭隧道进口施工掌子面后方30米处11米长段落急剧变形,停止开挖进行加固处理。加强后,变形继续加大,部分地段开裂。 4、3月13日,日平均拱顶沉降14 cm,部分地段开裂严重,临时支撑严重变形。为控制和减小变形,部分地段及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