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证融通、以赛促学”双创人才培养探索

“课证融通、以赛促学”双创人才培养探索

“课证融通、以赛促学”双创人才培养探索
“课证融通、以赛促学”双创人才培养探索

“课证融通、以赛促学”双创人才培养探索

作者:王小刚朱利华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11期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旨在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课证融通”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高职院校在实施“课证融通”过程中,存在教学计划制定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弱、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的“课、岗、证、赛”融通双创人才培养机制,将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技能考证与技能竞赛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技能水平,有效提升育人质量。

关键词:成果导向课证融通培养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高职教育在多年的育人过程中,虽然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效,然而,目前高职教育仍然存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匹配的突出问题,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产业、企业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

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真正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中国高职教育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悉尼协议”等国际工程教育都强调以人为本、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以培养产业岗位所需人才目标为成果,创新“课、岗、证、赛”融通双创人才培养机制,强化课程改革,将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相结合,将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将技能考证要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尤其是1+X证书制度的实施,以技能证书作为学习成果,着力培养学生对技能融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将技能竞赛引入课堂教学,实现“课赛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通过“理实结合”、“课证融通”、“课赛融合”,有效提升育人质量,同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1.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1)培养方案制定不合理

财务管理“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DOC)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双证融通”改 革试点实施方案 一、引言 “双证融通”即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双证融通”是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改革举措,是对传统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鉴定内涵的调整和充实。 1.目的 为贯彻国家和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各项任务,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使学校能加快培养适应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2.意义 ●优化培养模式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双证融通”改革试点,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实现三个有效衔接, 即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对接,真正把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及其 职业素养要求等融入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学的全过程。积极 探索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 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本领,使学生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等用人 单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 ●改善评价体系 通过财务管理专业“双证融通”改革试点,结合学校课程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特点,建立两者融通的学业评价机制。优化评价与考核 的方式方法,把职业资格证书的终结性考评转变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中

的形成性评价,学生在通过专业课程考核后,达到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 提升技能水平 通过财务管理专业“双证融通”改革试点,提高我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取得双证的比例。 。 3.主要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19号)提出:要“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衔接的关键是“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由此可见,构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要点就是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以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 二、 试点目标 1.试点情况 本次试点选用财务管理专业的一个标准班,学制三年,学生入学时间为2016年秋季。 2.试点目标 ● 总目标: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院财 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的衔接,使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双证融通”相关课程后,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或助理理财规划师证(三级 )(资格证书。 ● 阶段目标:

浅析高职院校课证融通改革的实施与保障

浅析高职院校课证融通改革的实施与保障 摘要:以我校《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课程为例,对高职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设计中融合教学及职业技能证 书的考试需求的规划、实施、质量保障等环节进行分析,以实现课程与职业技能标准的无缝对接和课证融通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课证融通;教学改革;营销策划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013-02 DOI:10.16657/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6881148.html,ki.issn1673-9132.2018.10.006 《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近年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调整较大,所以为适应课证融通改革的新形势,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特在《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课程进行课证融通改革试点,因此笔者拟介绍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新的职业证书教学的思 路和实施保障措施。 一、课证融通的主要环节设计考虑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要实现“双证”融通,需要抓好以下环节:兴趣引导,明确意义;优化计划,整合课程;考试引导,改革教法;编写资料,强化训练。同时,它还必须有组织保证,以课题为纽带形成研究团队,培养一支素质过

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我校《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实施课证融通改革的背景 虽然“双证”毕业在高职场院校早已成为通行做法,但近年职业资格证书的国家政策层面的变化较大,比如2016年国家层面取消了《助理营销师》的职业资格,从而增加了本专业课证融通教育改革工作的难度。一方面,“双证”融通的理念在本专业的具体课程中实施应用对于教研室的很多教师来说还是新鲜事。另一方面,学校层面虽然成立了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中心,但是却与专业的课程教?W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并且鉴定的专业工种如果没有与专业进行无缝对接,最后肯定无法覆盖主要专业,导致“各拉各的调”。根据我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调查,学生对考证的关注度非常高,大一新生往往迫切地想要了解营销专业相关证书考试的要求,大部分的营销专业在校生希望报考与所学课程关系最紧密的职业资格考试。 三、《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课证融通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目标 学生是专业课程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只有积极地参与到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中,才能从中受益。那么,《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课证融通的实施才有意义。所以,在《连锁店营销策划实务》课证融通改革中的学期初课程认知、专业知

“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6881148.html, “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作者:许洪龙殷淑英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8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为背景,结 合建设实践,明确了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实践“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重点研究了如何构建课程、工作岗位(岗)和职业技能标准(证)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及如何构建“实境化历练”教学条件,供同行业教学参考。 关键词:课岗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许洪龙,硕士,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务处教科研科科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专业及课程建设、应用电子技术;殷淑英,硕士,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职业教育等。(山东德州 253034)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2015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课岗 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 20150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5-0087-03 当前,我国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需求,坚持产教深度合作,创新实施了“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了“3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和“4层4训”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台站式”顶岗实习管理,推行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课岗合一、学做合一的教学做一体化。创新实施了“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融通,与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融通,开展实境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1. 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素质能力为导向构建“3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学校各专业通过调研,明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以岗位为逻辑主线进行工作分析,通过对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系统化分析形成的工作项目来设置课程,本着“够用、实用、应用”以及“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课程整合、内容综合,按照“群”的建设理念和“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的基本要求,采用“逆向分析法”,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3平台+3模块” 课程体系。按照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能力递进规律编制实践教学体系和岗位实践按阶段性实践要求分别编制“岗位实践指导书”与评价标准。毕业设计全部来自企业实际问题,实行真题真做,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指导,完成专项技术工作,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设计

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 峡山中学 2014.9

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 “普职融通”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间为解决专业师资缺乏、场地及设施等不足,本着资源共享、共育人才之目的,让学生走出校园,跨地域学习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层面而言,通过“普职融通”,整合区域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师资、设备、设施等,打破长期以来普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在实施真正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施真正的人才共育。 从学生层面而言,普职之间的资源融通,不但消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普通教育重理论、职业教育重实践的固式,而且普职师生之间的交流、流动,实实在在地消除了彼此间长期以来形成的藩篱,从而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社会的层面而言,通过“普职融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去体验、感受职业环境,不断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从而培养出

更多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普职融通”产生的背景 “普职融通”模式,非中国首创,它的产生和存在既有着历史的积淀,也有着对国外先进理念的借鉴;它的诞生和存在,既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也得益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 1.历史积淀 我国大教育家行知先生,敢为人先,直面他所处的“死教育”时代,向其宣战,并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普职融通”模式的很多思想或举措大抵都源于此。美国1989 年发布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定,所有 6 周岁适龄儿童,自上小学时就要进行与就业相关的十二种能力、六七十项“指标”的训练。这些堪称加强版的综合素质教育,单凭某一学校独自为之,肯定难以完成。英国在1986 年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职业书和普通教育的文凭、证书相对应,可与普通教育高级证书一样,成为进入大学的书。英国的这一“壮举”开辟了普职互认的先河。 2.理论支撑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 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校教育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一个方面的长处。“普职融通”的实施,让学

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汽车电子电路基础》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一、学校概况 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辽宁省示范专业,目前在校生910人,专业教师19人,是我校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的专业。拥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专区,总建筑面积达1300余平米,设备总数约310余套件,价值300多万元,共设有11个实训室,其中包括中德诺浩专业实训室4个,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3个,底盘拆装与检修实训室2个,汽车电器实训室2个,主要用于白天的实训日、实习周教学和晚自习实训等。电子电路基础模块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充足,其中教师自主研发电路实训设备6套,能够充分满足教学需求。 二、所学课程 1、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2、汽车电器与电子系统检查与修理 3、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三、实施方案 总课时=72学时 1.[理论学时]:24学时;前6周对30个项目集中讲解和示范;4学时*6周=24学时。 2.[实训学时]:40学时;10单元,共30个项目,每个项目60分钟,分2大组实训,共进行10轮,每轮4学时;4学时*10轮=40学时。 3.[补救学时]:8学时;第1轮训练进行过程中利用后20分钟开始项目考核,考核没有通过的利用8学时进行补救教学考核,恢复清

理设备和场地。 (一)学员与师资: 1.学生分2大组,每组大15人,每小组5组=3人,教师二位,助理教师2位,每大组3名组长,共6名。组长协助老师指导小组操作并管理设备工具。 2.每个项目提供操作示范学习课件,学生按学习课件步骤操作。 3.培训过程中出现设备问题,由教师或助理教师进行调试。 (二)教学场地规划: 1.规划2个实训区域,每个区域5个工位。 2.每个桌上至少要有1台可使用的电脑,共10台电脑,并能连接无线网络。 3.每个项目的设备和工具至少备用一套,用于强化补救教学考核用。

课证融通材料

数控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材料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引产入教、双证融通、四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部分实施。而如何将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的国家职业标准融入到核心课程标准中,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核心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难题。 “双证融通”对数控技术专业而言,是指通过高职学历证书与数控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与对应,实现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融通,达到“一教双证”的目的。是数控技术专业高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双证融通”的实质是两种标准的融通,即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通,也就是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但旧的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双证融通”的需要,必须改革课程结构模式、课程教学手段与课程评价体系。因此,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体系改革,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 1 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融通 1.1 数控技术专业的职业证书标准 通过到一汽轿车、一汽丰田发动机、一汽解放、一汽丰月、一汽四环、一汽物流、海拉模具、青岛海尔、北京比亚迪、大连中远造船有限公司、大连日立有限公司、大连中方亿鹏设备制造、富维江森自控电子等企业进行调研,完成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资格分析,制订

了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确定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数控机床操作工(包括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工艺员(包括数控程序员)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这也符合数控技术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即操作加工方向和维护维修方向。专业教学标准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需取得如下中、高级证书: 1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 2 )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证书:CAD 绘图员等。 一般中级工证书的取得是通过各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而高级工证书的取得是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和院级数控技能大赛。 1.2 数控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 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面向工业企业中的现代制造行业,可从事以下工作: 1 )普通机械加工机床操作; 2 )数控机床操作; 3 )数控加工编程; 4 )零件加工工艺方案设计; 5 )各类数控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与改造; 6 )数控产品的质量检验与监督; 7 )数控设备的营销和售后技术服务; 8 )车间生产组织与生产调度、车间技术组织与管理。 1.3 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文档资料

“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一、前言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指出: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根据教育部该文件的要求,我们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将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以期达到职业岗位的必备需求。 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应运而生,职业技能大赛是由职业教育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的重大制度设计,比赛规程基于专业基础、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而设计,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内涵与竞争体系建设,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以赛促改”的目的。职业技能大赛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已在我国大部分轻工类院校和农科类院校设置并招生。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于2003年,在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等省招生,为适应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要求,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实践。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探索出“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将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

行业技能证书及职业大赛的需求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内涵 所谓“课岗对接”是指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构建服务于融岗位工作要求、行业要求及学生人生职业发展于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课证融合”是指人才培养规格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内容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考核融入到学生的期末考核,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证代考。“课赛融通”是指将各种技竞赛项目嵌入课程教学当中,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以竞赛为动力,以竞赛内容为项目驱动,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同时参赛学生可通过参加竞赛来代替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申请,根据竞赛的规格和成绩获得相应的课程成绩。 三、“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规章制度建设是保障。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课证融合的各项制度、课赛融通的规范流程是“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有力保障。建立“课程―证书”认证运行标准与管理制度,“课程―竞赛”融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完善各项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建设,让教学督导、教学管理者、任课教师、学生明确什么是“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怎样实行“课证融合”、“课赛融通”才能更有效地实施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普职融通项目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市推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和高中段学校课程改革,依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相互转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20号)文件精神,以“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普职互动,促进学生成长”为宗旨,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互通,实现两类教育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师资建设、课改成果等方面的借鉴与融合,开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生交流通道,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意愿,为学生多元发展搭建成长平台,从而进一步完善符合区域社会特性的教育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普通教育深化课改和社会对高质量教育诉求强烈的现实背景,我们以稳妥、有效为项目基本原则,先展开试点摸索,再逐步向全县推开。本项目先期以**职高、**高级中学为项目试点学校,选定**职高工艺美术为试点专业。2020年在**职高招收“普职融通”(下简称融通班)2个班80名学生。 2、合作共进原则 普职融通项目的起点是建立职教、普教学生交流通道,最终目标是实现两类教育资源、教学模式的交流合作与共享共赢。合

作学校以融通班为纽带,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职业技能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材教法改革、考试考核等各个环节的合作互动。 3、多元发展原则 普职融通项目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本项目以“自主选报、考试选拔、定向发展”为策略,实现组班学生在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技能特色等方面的多元发展。 三、项目实施办法 1、招生与学籍管理 (1)招生计划。**高级中学与**职高合作共组工艺美术专业普职融通班80名学生。 (2)报名录取。中考后学生可填报**职高普职融通班志愿,**高级中学与**职高严格按**市教育局招生办有关高中段招生录取办法录取。 (3)学籍注册。考生录取后学籍在**职高注册。通过选拔到普高就读的学生,学籍转入**高级中学。 (4)收费标准:按**市普高学生收费标准收取。 2、教学与教育管理 (1)教学内容。普职融通班第一学期在**职高学习,按**高级中学课程同步组织教学,双方互派师资。第二学期,按照选拔办法转入**高级中学的学生学习普高课程,其余学生学习职高课程。融通班教学计划报市教育局基教处和职成教处备案。

高职管理类专业“理实融通、课赛融合”的项目化教学探索--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qiyekejiyufazhan 【摘要】高职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从实践着手。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施“理实融通,课赛融合”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通过企业调研,解析管理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形成专业人才的“三维”能力培养体系,结合技能竞赛要求,开设“课赛融合”课程,实施“理实融通”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实行专业人才综合管理素质评价体系,提升了专业人才的综合管理素质。【关键词】“理实融通”;“课赛融合”;项目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4-0158-02 高职管理类专业的课程都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是进行课堂理论讲授,即使增加了管理案例教学,也大多是教师讲案例、学生听案例,缺乏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即使采用了情境模拟教学,但课堂内的情境远没有企业来得真实,无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即使利用了仿真模拟,枯燥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只是数据的填写和堆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上述原因,高职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非常有必要,也是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于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根据企业用人的能力需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尝试了“理实融通,课赛融合”的项目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理实融通,课赛融合”项目化教学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一个由学生组成的小组,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个教学活动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在项目结束后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作品,可以进行项目活动过程的评价。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在于通过项目的实施过程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然而,由于高职管理类专业许多课程的教学缺乏真实的实践教学场所或场景,理论性知识的讲授虽然会利用各种资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管理案例、寓言故事、虚拟情境等,但仍旧缺乏实际性。因此,“理实融通,课赛融合”的项目化教学就是将技能竞赛作为项目,选择真实企业为项目背景或基础素材,以真实的企业管理案例、真实的经济管理现象为项目研究对象,按项目管理程序和步骤完成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让管理情境真实化,通过项目的策划、实施和完成过程,提高 学生团队合作、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实融通、课赛融合”的项目化教学实施 步骤 2.1开展企业调研,解析管理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形成综合管理素质体系 根据历年“麦可思”的调查数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进一步进行企业调研,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解析企业管理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形成综合管理素质体系,即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三维”能力培养体系:职业素养、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3个维度,其能力内容描述按企业重视程度的先后顺序排列(见表1)。 2.2根据专业能力培养体系,结合技能竞赛要求,开设“课赛融合”课程 “课赛融合”是指结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专业技能竞赛要求,注重“课程体系与内容—岗位能力—专业技能 高职管理类专业“理实融通、课赛融合”的 项目化教学探索 —— —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曾宪达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义乌32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双轨双导师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6jg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曾宪达,女,重庆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 体系维度能力内容 职业素养 思想道德品行、工作态度、责任心、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 通用能力 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语言和书面 表达能力、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心理承受与调适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 专业能力 企业行政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生产与服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 表1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三维”能力培养体系 158

普职融通课程实施计划方案

普职融通课程实施方案 峡山中学 2014.9

普职融通课程实施方案 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提出和实践,为我国高中教育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课程体系是“普职融通”得以实施和确保成效的承载和关键,建设一个具有承上启下,融通普职,重视导向,突出定向,注重体验,坚持科学的课程体系,有助于真正实现“普职融通”,也有助于转变普职教育传统观念、提升高中生综合素质水平,提高高中办学质量和生源稳定度,完善中等教育结构的功能。 一、“普职融通”课程体系设计基本理念 “普职融通”模式的提出有其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就指出,智力并不单纯的表现出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而是由7 种不同的智力按照不同的组成方式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头脑当中。这就需要教育必须促进每一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也督促现代教育观念的改进和学生观的扭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中指出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链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通过将普通高中教育与技术和职业教

育进行融合和再造,让学生在均等的具备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为今后实现个人的充分、自由、最佳化的发展提供保证。 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原理和职业技术知识层次的递进与划分,职业技术课程教育在高中的安排可以大致分为四大模块:生涯规划,职业探索,技能导向和毕业衔接。普通文化课程不仅向学生传授普通高中学段规定的各门学科知识,同时针对学生选择的专业另外开辟具有专业倾向的文化课程。即电子,财会等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可以单独开辟或课堂重点介绍相关的专业数学知识;机械制造,建筑工业等专业的学生可以对物理知识进行基于基础层面更深一层次的学习。课程的安排既要照顾到学生初中毕业时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层次,还要根据学生在高中三年毕业时所选择的道路进行协调安排,做到承前启后,与职业和学术平行关联。可以看到,“普职融通”的推进在观念上还有很大的阻碍。包括行政机构,社会大众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和对普通高中的盲目崇拜。由于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以及职业学校长期形成的“落榜生的选择”之形象,让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进一步深造的道路时自然而然的将普通高中当成了不二选择。加之当前部分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漠视和极端看待,将“职业教育”直接等同于“就业教育”,忽视了其作为教育体系的应该起到的促进人全面发展之作用。这一切都对“普职融通”的贯彻实施造成了现实中的不便。但是,这也同时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

关于加强竞赛工作开展“课赛融通”的实施意见

关于开展“课赛融通”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系、部: 为进一步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职业导向的教学创新,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和学科竞赛,经研究,学院决定实施“课赛融通”制度,以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 开展“课赛融通”工作,建立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和学科竞赛等专业竞赛与对应专业课程相关联的融通机制。参赛学生可通过参加专业竞赛来替代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获得相应的课程成绩。具体内容说明如下: 1.参加国家级专业竞赛,获一等奖的学生,可以免修两门课程(以95分计),或竞赛所处学期所学课程成绩每门加25分(满分为100分);获二等奖的学生,可以免修一门课程(以95分计),或竞赛所处学期所学课程成绩每门加20分(满分为100分);获三等奖、优秀奖的学生,可以免修一门课程(以90分计),或竞赛所处学期所学课程成绩每门加15分(满分为100分)。 2.参加省部级专业竞赛,获一等奖的学生,可以免修一门课程(以95分计),或竞赛所处学期所学课程成绩每门加15分(满分为100分);获二等奖的学生,可以免修一门课程(以90分计),

或竞赛所处学期所学课程成绩每门加10分(满分为100分);获三等奖、优秀奖的学生,可以免修一门课程(以85分计),或竞赛所处学期所学课程成绩每门加5分(满分为100分)。 3.实施“课赛融通”的各类竞赛,原则上为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职业鉴定中心等部门举办的各类竞赛,可由各系部提出,报学院审批后认定执行。实施“课赛融通”的课程,可由各系部提出,教务处审核后认定执行。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普职融通课程

普职融通课程实施方案

普职融通课程实施方案 峡山中学 2014.9

普职融通课程实施方案 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提出和实践,为我国高中教育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课程体系是“普职融通”得以实施和确保成效的承载和关键,建设一个具有承上启下,融通普职,重视导向,突出定向,注重体验,坚持科学的课程体系,有助于真正实现“普职融通”,也有助于转变普职教育传统观念、提升高中生综合素质水平,提高高中办学质量和生源稳定度,完善中等教育结构的功能。 一、“普职融通”课程体系设计基本理念 “普职融通”模式的提出有其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就指出,智力并不单纯的表现出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而是由7 种不同的智力按照不同的组成方式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头脑当中。这就需要教育必须促进每一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也督促现代教育观念的改进和学生观的扭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中指出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链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通过将普通高中教育与技术和职业教育进行融合和再造,让学生在均等的具备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具备

基本的生活技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为今后实现个人的充分、自由、最佳化的发展提供保证。 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原理和职业技术知识层次的递进与划分,职业技术课程教育在高中的安排可以大致分为四大模块:生涯规划,职业探索,技能导向和毕业衔接。普通文化课程不仅向学生传授普通高中学段规定的各门学科知识,同时针对学生选择的专业另外开辟具有专业倾向的文化课程。即电子,财会等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可以单独开辟或课堂重点介绍相关的专业数学知识;机械制造,建筑工业等专业的学生可以对物理知识进行基于基础层面更深一层次的学习。课程的安排既要照顾到学生初中毕业时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层次,还要根据学生在高中三年毕业时所选择的道路进行协调安排,做到承前启后,与职业和学术平行关联。可以看到,“普职融通”的推进在观念上还有很大的阻碍。包括行政机构,社会大众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和对普通高中的盲目崇拜。由于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以及职业学校长期形成的“落榜生的选择”之形象,让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进一步深造的道路时自然而然的将普通高中当成了不二选择。加之当前部分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漠视和极端看待,将“职业教育”直接等同于“就业教育”,忽视了其作为教育体系的应该起到的促进人全面发展之作用。这一切都对“普职融通”的贯彻实施造成了现实中的不便。但是,这也同时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促进两种教育在新环境下共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舆论环

“课证融通、以赛促学”双创人才培养探索

“课证融通、以赛促学”双创人才培养探索 作者:王小刚朱利华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11期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旨在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课证融通”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高职院校在实施“课证融通”过程中,存在教学计划制定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弱、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的“课、岗、证、赛”融通双创人才培养机制,将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技能考证与技能竞赛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技能水平,有效提升育人质量。 关键词:成果导向课证融通培养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高职教育在多年的育人过程中,虽然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效,然而,目前高职教育仍然存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匹配的突出问题,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产业、企业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 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真正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中国高职教育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悉尼协议”等国际工程教育都强调以人为本、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以培养产业岗位所需人才目标为成果,创新“课、岗、证、赛”融通双创人才培养机制,强化课程改革,将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相结合,将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将技能考证要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尤其是1+X证书制度的实施,以技能证书作为学习成果,着力培养学生对技能融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将技能竞赛引入课堂教学,实现“课赛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通过“理实结合”、“课证融通”、“课赛融合”,有效提升育人质量,同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1.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1)培养方案制定不合理

“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 人才培养模式讨论稿

“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办学育人模式研讨稿 一、“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校企合作指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共同就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实训条件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依托企业实训资源优势,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并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对学生来说,将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 二、“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方式 1.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围绕实际工作岗位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项目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设置课程及实训实习项目,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构建集素质培养、技术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训练、工作实践、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形成国家级、省级和院级三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体系。同时,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索并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多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2.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针对企业的相关岗位,遵循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校企共同制定包含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学方法、评估标准等一整套培养计划;教育资源校企共享,企业车间成为学生顶岗实训基地,企业技术骨干成为学院兼职教师,学院选派骨干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和为企业培训员工;教学过程校企共管,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招生计划、日常行为规范、顶岗后的工资待遇等管理和考核办法;企业设立奖励基金,用于鼓励学生;学生就业校企共管,提高学院的整体就业率。 3.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由企业提供实习工地和岗位;聘请企业相应岗位的工程师作为实习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学生到工地后由企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岗位技能要求和各种规章制度。学校带队老师协助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各个实训环节的监控与管理,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工程师对学生的岗位技能掌握情况和实习表现进行考核 三、“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校企合作对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互利共赢的,相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给高职院校带来的利益更大。企业通过与高校的结合,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与互补,获得经济效益,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反过来,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也促使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进行新一轮知识创新,吸收企业继续合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应做到以下三点: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等。企业能不能及时提供这些信息,学校能不能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信息,这是能否真诚合作、实质性合作的前提。因为如上所述,职业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

“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融通” 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一、引言 “双证融通”即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双证融通”是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改革举措,是对传统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鉴定内涵的调整和充实。 1.目的 为贯彻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上海市职业教育“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使学校能加快培养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2.意义 优化培养模式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双证融通”改革试点,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实现三个有效衔接, 即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对接,真正把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及其 职业素养要求等融入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学的全过程。积极 探索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 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本领,使学生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等用人 单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 改善评价体系 通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融通”改革试点,结合学校课程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特点,建立两者融通的学业评价机制。优化评价与 考核的方式方法,把职业资格证书的终结性考评转变为学历教育教学过

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学生在通过专业课程考核后,达到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升技能水平 通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融通”改革试点,使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取得双证的比例不断上升,预期目标如下: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平均合格率我校历年职业技能鉴 定考核平均合格率 通过“双证融通”改革试点 后获得双证的预期合格率 50%左右65%左右85%左右注:平均合格率近年来为数控机床操作工(四级)一次合格率。 3.主要依据 按照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布的《上海市中等职 业教育“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沪教委职[2012]13号)文件精神为依据,将试点目标和任务等转化为学校具体的实践活动。 根据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数控车(铣)床操作工(四级)要求,参照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结合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要求,把“双证融通”试点与打造精品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精品课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工作有机结合。 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教育部示范性(专业点)、市重点专业;学校数控专业师资队伍强(其中,高级技师5名),实训设备设施优良,具有丰富的实施试点工作的教学资源;学校每年招生规模稳定(120人以上),并且入学成绩优异;学校的校企合作基础扎实,能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进行试点工作的必要基础。 二、试点目标 1.试点情况 专业班级学生数试点周期 数控技术应用16022班46—本次试点选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个标准班,学制四年,学生入学时间为2012年秋季。

普职融通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普职融通课程实施 方案

普职融通课程实施方案 峡山中学 .9

普职融通课程实施方案 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提出和实践,为中国高中教育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课程体系是“普职融通”得以实施和确保成效的承载和关键,建设一个具有承上启下,融通普职,重视导向,突出定向,注重体验,坚持科学的课程体系,有助于真正实现“普职融通”,也有助于转变普职教育传统观念、提升高中生综合素质水平,提高高中办学质量和生源稳定度,完善中等教育结构的功能。 一、“普职融通”课程体系设计基本理念 “普职融通”模式的提出有其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就指出,智力并不单纯的表现出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而是由7 种不同的智力按照不同的组成方式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头脑当中。这就需要教育必须促进每一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也督促现代教育观念的改进和学生观的扭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20)》中指出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链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经过将普通高中教育与技术和职业教育进行融合和再造,让学生在均等的具备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具备基本的

生活技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为今后实现个人的充分、自由、最佳化的发展提供保证。 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原理和职业技术知识层次的递进与划分,职业技术课程教育在高中的安排能够大致分为四大模块:生涯规划,职业探索,技能导向和毕业衔接。普通文化课程不但向学生传授普通高中学段规定的各门学科知识,同时针对学生选择的专业另外开辟具有专业倾向的文化课程。即电子,财会等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能够单独开辟或课堂重点介绍相关的专业数学知识;机械制造,建筑工业等专业的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进行基于基础层面更深一层次的学习。课程的安排既要照顾到学生初中毕业时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层次,还要根据学生在高中三年毕业时所选择的道路进行协调安排,做到承前启后,与职业和学术平行关联。能够看到,“普职融通”的推进在观念上还有很大的阻碍。包括行政机构,社会大众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和对普通高中的盲目崇拜。由于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以及职业学校长期形成的“落榜生的选择”之形象,让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进一步深造的道路时自然而然的将普通高中当成了不二选择。加之当前部分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漠视和极端看待,将“职业教育”直接等同于“就业教育”,忽视了其作为教育体系的应该起到的促进人全面发展之作用。这一切都对“普职融通”的贯彻实施造成了现实中的不便。可是,这也同时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促进两种教育在新环境下共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舆论环境。

2020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总结发言

2020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总结发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三教”改革,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在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协作等方面水平的提高。上周,我们利用3天时间举办了学校2020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现已顺利结束,圆满完成了本次活动的各项任务。 本次比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持注重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比赛分资料审核和现场比赛两个阶段,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6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资料审核包括对参赛团队提交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报告、参赛作品所依据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审核,占总成绩的30%。 现场比赛包括教学实施方案解说、课堂教学展示和答辩三个环节,占总成绩的70%。 在短短的30分钟内充分展示了各个团队的教学魅力及教学风采,给评委及现场观摩教师呈现出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魅力课堂。全体参赛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全力投入,彰显了我校教师优良的教学风采。 回顾本次比赛,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精心准备的教学资料,看到了老师们个人综合素质、教材把握、课堂驾驭、信息化应用及团队协作等能力的精彩展示,下面对本次大赛做一总结: 一、学校高度重视,准备充分,组织有序

为了组织好本次大赛,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成立了以以校级领导为组长,各服务中心主任及各备课组长为成员的大赛组委会,教研训中心统筹安排做好了大赛组织服务工作,整个比赛过程准备充分,组织有序。 二、参赛教师态度认真,积极备赛,成效显著 大赛备赛过程中,各团队教师分工合作,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方案的成型,反复的斟酌、研讨、交流,不断的修正、修改和完善,每一位团队老师都积极主动参与,每一位老师都在磨砺中成长。现场比拼中,每个团队都在赛场外积极备战,赛场上每一位参赛老师都激情应战,用努力书写着团队的辉煌战绩,精美的教学课件、精到的教学设计、精彩的教学展示,团队的共同努力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改大餐。 我们看到了老师们在大赛中成长,看到了团队教学设计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大力提升。英语参赛团队基于旅游专业学生开展了情景式教学,推动了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等信息化手段应用,融入了思政教育,推动应用了多元化、动态化评价;数学参赛团队基于汽修专业学生采用了“小组探究、阶段引入、动手练习”教学理念,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协助相结合,推动线上线下评价模式;体育参赛团队基于中职学生特点,运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兴趣,创设情感情景,培养体育精神,创设比赛情景,培养良性竞争意识;语文参赛团队基于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现状,构建应用“散文五环节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参赛团队凸显以“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任务确定、案例等教学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情景创设、协作探究、操作演示和竞赛驱动等学习活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