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探析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探析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探析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探析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探析

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的对外经济援助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共产主义扩张做出的反应。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快速发展对于美国在世界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尤其是苏联在发展中国家的扩张,引起了美国对第三世界的高度重视,虽然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第三世界的援助倾注了大量精力,但效果并不尽人意。

标签:贸易而非援助;贸易与援助;多边援助

二战以来,美国长期坚持对外经济援助,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复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认清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实质对于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及国际格局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探讨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以期得到一些客观的认识。

一、贸易而非援助

艾森豪威尔关于国际合作和集体安全的思想来源于他作为战争英雄、哥伦比亚大学前任校长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最高司令的经历。在其《远征欧洲》一书中指出,军事防御并不是消除苏联对世界的威胁的最佳方法,在任何悲观、贫困、饥饿广泛盛行的地方,共产主义会拥有无法抵御的侵犯性,不满会引发革命,革命会导致社会动乱[1]12。而且,他还强调美国的国家权威应扩大为对整个世界事务的广泛参与。在艾森豪威尔的总统竞选纲领中就包含了“集体安全”和“排斥孤立主义”的基调[2]120。艾森豪威尔认为,只有与西方强国和其他友好不结盟的国家发展共同安全与政治经济的合作,才能使美国实现其征服世界的愿望。

艾森豪威尔在1952年11月首次给议会递交的报告中强调,有必要增加国际贸易的渠道而消减对外援助。作为总统,艾森豪威尔公开宣称自己“在经济事务上是保守派”[3]370-371,但他并不是彻底的反对对外援助,因为艾森豪威尔在他的总统竞选中就提到了对外经济和军事援助问题,在他组阁后的几个月他也曾表示大幅度的削减对外援助是表面聪明实质愚蠢的做法。在随后的首脑会议上他强调了共同安全计划对于美国安全的重要性,对外援助的降低很可能引起防御预算的增加。不过,艾森豪威尔高度评价了对外援助的军事意义远大于其经济目的。艾森豪威尔削减对外援助的愿望也反映了他在财政上的保守主义。作为总统,他最初的决定之一就是消减由杜鲁门政府做出的80亿美元的1954年财政预算[4]326。艾森豪威尔深信一个强大的国家的基础是合理的经济,合理经济的基础是平衡的财政支出。通过削减对外援助和用扩大对外贸易、私人海外投资来取代的方法,艾森豪威尔希望能有健康、合理的国民经济,以带来世界经济的增长。艾森豪威尔在给议会递交的报告中突出强调了他的对外经济方案,在这些计划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求扩大多边贸易协定。他还要求政府鼓励私人海外投资,增加美国对海外原材料的购买等。对于美国的盟友,他表示美国会在扩大它们的市场、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通畅以及稳定货币方面做出积极努力。艾森豪威尔还强调了多边贸易协定必须继续扩大3年,而且他应被授权降低关税。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试题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 一、判断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之下。(×) 2、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3、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都可以很方便地变为交换媒介,所以按美国官方的货币分类,应归入 M之中。(×) 1 4、大众持有现金的偏好增强,货币创造乘数会下降。(√) 5、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创造乘数也就越大。(×) 6、提高贴现率可以刺激银行增加贷款。(×) 7、如果一个存款者从银行提取了现金,那么,银行的准备率就会下降。(√) 8、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率,那么它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证券。(×) 9、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下降,国民收入上升。(√) 10、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决策要比财政政策的决策迅速。(√) 11、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比实现财政平衡更为重要。(√) 12、在物价水平不变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购买政府债券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 13、在物价水平不变使,中央银行决定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使得LM曲线向右方移动。(×) 14、当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影 响最大(√)。 15、IS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不会引起利率上升,只会使实际国民收入增加。(√) 16、当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越陡峭时,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二、选择题 1、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D )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2、下列哪一项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D ) A、库存现金; B、贷款; C、证券投资; D、活期存款。 3、下列哪一项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范围?( D ) A、接受储蓄存款; B、给电视机厂放一笔贷款; C、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D、以上都是。 4、商业银行的储备如低于法定储备,它将( D ) A、发行股票以筹措资金; B、增加贷款以增加资产; C、增加利率以吸引存款; D、收回部分贷款。 5、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B )

简要评述美国二战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精)

简要评述美国二战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美 国经济的影响 二战始于1939年9月1日,美国作为和英国、中国、前苏联同一阵线的同盟国,参战于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二战对于整个世界格局尤其是美国的影响是深远的:1、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西欧和日本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2、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美国的经济实力强大,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主导着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3、战争中确立的霸主地位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操纵。 4、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常规武器最强大,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00多个军事基地,还垄断了原子弹。 二战前,美国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无论政府如何努力都无法挽救日趋颓势的美国经济。二战爆发,当时没人能想到,二战结束时美国的经济竟然复苏了:失业率下降到1.9%, GDP涨到了二战初期的两倍。“二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顶级的经济强国。“二战”对美国经济的一大影响是它增加了总需求和生产,尤其是武器,军火和食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多数人都厌倦了参与欧洲的争端,而且又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所以美国没有立即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可是,当战火在欧洲和亚洲蔓延时,美国政府知道他们要时刻为战争准备着。除了加强军事、招兵买马外,政府还将工业向军事物资转型,很多汽车生产流水线都开始生产战斗机零件,渔业码头也停泊了军舰,越来越多的曾被废弃的美国工厂又重新开始了生产。1941年不列颠之战后,美国政府颁布了《租借法案》,以中立国身份向外出口军用物资,从而进一步增长了军用物资的需求和生产。在之后的4年中,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和苏联等国提供了价值325亿美元的物资。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正式向轴心国宣战,进一步促

美国政治与外交

美国外交主导权的变迁 骆恺骐3090103508 摘要:美国宪法在对外政策上分别赋予过会和总统极大的权力,因为美国国父对英国国王的独裁暴政有痛彻的记忆从而给了过会更大的外交政策权力,然而自从两次大战以及随后冷战的开始,美国外交主导权转移到了总统一边,在60年代后期国会开始尝试收回外交权力。本文论述的便是总统与国会在外交决策中的优劣与两者外交主导权转换的原因。 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总统、国会、外交主导权转移 政治结构的演变在长久的平衡与调整当中,常常出现权力中心和权力结构的转移现象,而外交权作为国家权力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的难以控制性,本篇文章着眼于美国外交主导权转移的原因,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剖析了美国外交权在现代的国际环境下的几经变革,和最终的相对稳定。 首先,本篇文章以麦迪逊的名言开头,阐述了美国外交政策权力的分化的原因,然后详尽的列举了美国宪法当中总统与国会对外交政策享有的权力,使得读者能充分感觉到宪法授权有明显偏重国会的倾向。由于总统是一个新设立的政治角色,美国国父们对应该赋予总统什么样的权力不仅没有经验,而且还担心这个角色演变成一个专职暴君,所以国父们进行了分权安排,使得权力不至于集中在某个或者某些人手中。本文对这段的阐述非常详尽,很真实的再现了制定宪法时美国国父们的考虑。下文中讲了宪法中在外交事务的权力分配上存在着一大片不确定或者可以说是重叠的、有时甚至是对抗性的“半阴影区”。并列举了引用了许多政治学家的对这块“半阴影区”的猜想。个人认为“半阴影区”的存在是国父们故意在宪法中留的漏洞,使得以后总统与国会为了争抢这块权力而产生摩擦,来使人民避免遭受独裁的宰制。由于美国宪法的“半阴影区”特点,使得其被证明空间颇多且弹性极大,从而使得这部宪法拥有很强的生命力。在这里,作者大量引用了亨金的话,也是用以阐述作者的观点,然而此处作者对自己观点的描述却是极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读者只能从大量引用亨金的话这点来判断作者是赞同亨金的观点。 接下来,本文便进入了主要部分。这部分阐述了外交决策主导权的变迁。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外交决策主导权基本上掌握在国会手中。然而即使在国会占外交主导地位的日子里,各种国家紧急状态,使总统尅在特定时期里进行外交特权统治,这也为以后外交主导权掌握在总统手中埋下了伏笔。当然,在危机过后的和平时期,外交主导权依然在国会手中。这种外交主导权周期性摆动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自从美国介入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随后冷战的开始,美国外交主导权才似乎“永久性”的转移到了总统一边。直到60年代后期,越南战争的失利,国会感到应该重新确立自己的外交主导地位,但为时已晚,直到现在,美国国会依然没有拿回自己那一部分的外交权力。 接下来本文便开始阐述权力转移的原因所在。本文条理非常清晰的讲述了转移的原因,而且讲的非常详细,原因也写的很多,几乎把所有可能原因都写进去了。本文首先从总统和国会内部的结构功能、运行机制来分析可能的原因。首先分析了国会的结构,由于国会人数众多,而且来自不同的地方,致使全球视野相对较弱、权力分散、行动迟缓等不良现象,导致国会在处理一些需要迅速、秘密的采取行动的危机型事件上能力不足。而总统率领的行政部门采用的首长负责制,在处理事件紧迫、保密要求高的危机型事件时,能够进行国会无法提供的强

特朗普经济政策

浅析特朗普的经济政策 北京时间11月9日下午,2016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当选第45任美国总统。随着特朗普的当选,其在未来4年的经济政策也引起各方的关注。 在此前的的民意调查中,众多的美国民众将经济议题作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经济议题上,两党的候选人特朗普和希拉里提出了可以说是针锋相对的政策看法。特朗普的经济主张体现在对内全面减少赋税,对外征高关税消除贸易逆差,振兴美国制造业。特朗普的经济主张中包含有反对自由主义的原则,有很浓的贸易保护倾向。相反,希拉里在其对于经济议题的阐述中拥有相对自由的贸易主张,支持对科技的创新和新能源的开发,希望凭借此进行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的发展。 首先,特朗普在经济主张的最主要部分也同时也是最吸引美国选民的税收政策,可以简单的总结为以下几点: 1.所有人减税。通过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他承诺“将减免中产阶级和其他多数美国人的税负”并透露将对很大一部分美国人实行“零税收”。在中产阶级日益减少的当下,特朗普的主张吸引了众多中产阶级的选票。按照特朗普的税改计划,现有的七档个人所得税税率将被压缩为三档,最高税率将从 39.6%下调至 25%。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为 25000 美元,夫妻所得税起征点为 50000 美元,从而意味着数百万家庭将免缴个人所得税。 2.简化税法,削减企业税。企业税税率要由 35%大幅削减至 15%,虽说从大公司到夫妻店都囊括,但此建议更多还是为了吸引企业回流美国。正如在被问及如何看待美国大型企业广泛寻求税务倒置的行为时,特朗普表示,只要美国税收政策不改变,企业面对高税负必然出此下策,但如果他上台便要修改法律,让美国公司不能借着并购把公司总部搬到其他国家享受较低税率。 3.对回流的美国企业,其海外盈余将被课征一次性赋税。特朗普认为自己削砍美国企业所得税的计划将为美国政府带来一笔横财。税率调降后,将吸引移师海外的美国企业重新回到美国,促使美国企业将大量的海外盈余汇回国内。他将允许企业把海外资金带回美国,按 10%的税率一次性纳税,这将给美国财政带来新的收入。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的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自动稳定器的制度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就税收制度而言,在经济繁荣时期,随着收入的增多,边际税率越高,上缴的税收就越多,税收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导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对消费起到抑制作用,再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增速下降,税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随着收入的下降,纳税时按照相对低的税率缴税,导致税收减少幅度大于收入下降幅度,造成个人可支配收入比国民收入下降的慢,可以看做相对地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进而增加消费和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所以在经济衰退时期税收自动减轻经济萧条。 三部门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两部门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就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三部门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就越大。这一点可以从三部门 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1 1-β(1-t) 中得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就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 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1×1 1-0.8×(1-0.1) =3.57美元,当边际税率增至0.25 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1× 1 1-0.8×(1-0.25) =2.5美元,可见,边际税率 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美,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和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

美国宗教对政治外交影响

美国宗教对美国政治与外交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美国是一个拥有近2000种独立的宗教或教会的大国。据统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美国人声称信仰上帝,超过一半的美国人称每天至少祈祷一次,百分之四十以上的美国人称每周至少去教堂参加礼拜一次。并且,当我们追溯美国宗教和文化传统时,会发现,“WASP”传统,在美国历史的优势地位保持了200多年。因此,说美国社会是世界上最具有宗教性的国家并不为过,进而,宗教对美国政治与外交势必产生相当程度上的影响。 最初乘着“五月花”号到达美洲新大陆的移民,多是为逃避宗教迫害或怀揣着宗教热情而来的,这使得美国在建国伊始就有很强的宗教性。并且,基督教的文化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美国立宪建国的领导人,清教徒的思想中含有很强烈的幽暗意识,他们认为“神性至善,而人性本恶”,“道德沉沦的趋势普遍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由此产生的自由宪政思想就是日后美国革命建国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泉,使得这批立宪者制定出一部现实主义,以制衡为核心的宪法,为后世的美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第一款就谈到了宗教问题,规定“国会不得设立宗教或者限制其自由实践的法律。”这两个分句分别体现了美国宪法针对宗教问题的两个基本原则:政教分离和宗教自由。然而,“美国历史却可以证明,彻底的政教分离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作为美国宗教传统的基督教新教一直在影响着美国社会。”而托克维尔也认为,美国人的政治制度之所以得以经久不衰,宗教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他说:“美国这样的政教分开反而让两者相辅相成。人在社会上有越大的自由,人就需要更大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在美国就来自于个人的宗教信仰以及与宗教有关的道德价值观念。”由此可以看出,宗教帮助了美国的统治者和立法者,使人民群众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得以更加注重“永恒的爱好,崇高的情感,和对非物质享乐的热爱”。 由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两个分句,只是单方面的,即它只限制了政府对于宗教的权力,而对于宗教不得干预国家政治,政府事务,国家教育等问题却丝毫没有涉及。因此,毫无疑问,第一修正案为以后的政教冲突以及宗教干预政治埋下了种子。 当宗教保守主义把主要精力放在政治事务和社会问题上时,就带动了宗教右派的发展,而这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宗教右派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事务。宗教右派通过基层活动,通过媒体舆论,国会游说,通过印刷品、广播、电话、互联网,通过与共和党联姻,对美国政治的影响正在逐步增大。共同的利益使共和党同宗教右派走到了一起。从此,共和党得以获得牢固的选民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共和党在1980年,1984年,1988年连续三届大选的胜利。而美国多数州的州长和联邦国会多数议员也有共和党人所担任。宗教右派则从共和党这里得到了政治上的支持和发展机会。在联邦选举和立法机构的活动中,宗教右派的势力在逐渐增大,形成了一股势力强大的政治右派集团,直接影响着美国的内外政策,包括对华政策。 宗教右派宣传传统家庭价值,反对堕胎合法化,主张教育私有化和地方化,反对同性恋者的权利,反对政教分离原则,希望恢复基督教传统价值在

影响美国对外援助政策决策的三个要素

影响美国对外援助政策决策的三个要素 潘锐娄亚萍 2013-1-29 22:03:47 来源:《和平与发展》(京)2008年3期作者简介:潘锐,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上海市美国学会秘书长;娄亚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内容提要:对外援助政策既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美国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工具。国家利益是美国对外援助的首要驱动力,但利益集团因素以及决策者的个人认知、能力、价值观、背景、个性和党派特征影响国家利益的取向,进而影响国家对外援助政策。只有综合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因素,才能对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全面考察。 关键词:美国对外援助政策国家利益利益集团决策者 对外援助政策既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又是美国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工具。“对外援助是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对另外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提供的无偿或优惠的货物或资金,用以解决受援国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困难或问题,达到援助国家特定目标的一种手段。”①毋庸置疑,任何国家在制定对外援助政策时,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利益色彩,有着特定的目标和战略考量。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制定和决策同样如此。 本文试图从决策层面对影响美国对外援助政策制定的要素进行研究。我们认为,美国对外援助的首要驱动力虽然是国家利益,但利益集团因素以及决策者个人的认知、能力、价值观、背景、个性和党派特征影响了国家利益的取向,进而影响到对外援助政策的决策。只有把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有机结合起来,我们

才能对这一问题有比较全面的理解。本文将从国家利益、利益集团和决策者个人三个角度对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分析。 一 美国学者汉斯?摩根索认为,只要世界政治还是由国家所构成,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关系到外交政策的本质以及全部政治学说的基本问题。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构成国家对外行为的最基本动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一切政策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国家利益。对外援助政策也不例外。一个国家是否向另一国提供援助、提供多少金额的援助、是何种条件的援助,不取决于后者的经济需求或道德优劣,而取决于援助国能否通过对外援助获取预期的政治、经济和战略上的利益,以及利益的大小多少。②摩根索进一步认为:对外援助政策和外交、军事、宣传等政策并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是国家“军械库”里的武器装备。无论何种形式的对外援助,本质都是政治性的,其目标都是维护和促进国家利益。他并列举了6种对外援助形式:人道主义援助、生存援助、军事援助、名望援助、贿赂、经济发展援助。在摩根索看来,除了人道主义援助外,其余都是政治性的,即带有政治上的动因或政治收益的。③实际上,即便是人道主义的对外援助,其政治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其潜在的政治经济含义在于:表明一个国家和政府对于某类国际事件的态度;在国际社会树立一个国家的形象;为自己今后获取同样的援助铺垫道路。④肯尼斯?华尔兹在其著作《国际政治理论》中提到,对外援助政策就是霸权工具。“(美国)军事援助直接服务于加强两极世界的安全体系,而经济援助则是给这个安全体系争取盟友和朋友,与行贿没有差异,也是为了增强援助国的国力,特别是遏止共产主义,建立合适的世界秩序的工具”。⑤ 美国对外援助常常被人为地罩上一层人道主义和无私的光环,但事实上,美

奥巴马总统就美国经济和外交政策发布会演讲稿

奥巴马总统就美国经济和外交政策发布会 演讲稿 Good afternoon, everybody. Happy Friday. I thought I’d take somequestions, but first, let me say a few words about the economy. This morning, we learned that our economy created over 200,000 new jobs in July. That’s ontop of about 300,000 new jobs in June. So we are now in a sixmonth streak with at least200,000 new jobs each month. That’s the first time that has happened since 1997. Over thepast year, we’ve added more jobs than any year since 2019. And all told, our businesses havecreated million new jobs over the past 53 months. That’s the longest streak of privatesector job creation in our history. And as we saw on Wednesday, the economy grew at a strong pace in the spring. Companies areinvesting. Consumers are spending. American manufacturing, energy, technology, autos allare booming. And thanks to the decisions that we’ve made, and the grit and resilience of theAmerican people, we’ve recovered faster and come farther from the recession than almost anyother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进行总量调控,以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为此要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稳定经济增长,如果考虑到开放经济,还包括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是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减少经济波动并不是要消灭经济周期,只要使波动的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且,尽量缩短经济衰退的时间,使衰退程度减少到最低,就达到了目的。 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只要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国际收支平衡。持续的出口大于进口,或者持续的进口大于出口,都是收支失衡,将对国内经济运行产生冲击,导致经济波动。 第二节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及政策工具. 1.财政政策含义: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 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西方宏观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凯恩斯认为:国民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取

决于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社会总需求总是不足的,在总供给既定的情况下,不充分的有效需求所决定的国民收入水平,不能使资源充分利用,从而导致生产下降和失业增加。为此,政府需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就业水平,如果社会总需求膨胀时,政府可通过宏观调控抑制社会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和降低就业水平。 2.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 (1)财政收入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和公债。 政府税收是政府按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通过改变税收总量和税率会影响社会总需求,因而影响国民收入。如果政府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可以发行公债。 公债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政府发行公债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属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影响全面市场的扩张和收缩,进而影响货币供求和社会需求水平,所以也是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 (2)财政支出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劳务的支出。 政府转移支付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 退伍军人津贴方面的支出。 政府投资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投资。

美国的外交传统

美国的外交传统——关于孤立主义的研究综述 孤立主义源于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早期外交,在20世纪曾一度盛行于美国。孤立主义作为一项政策主张,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主要侧重政治、军事、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孤立主义在思想渊源上有着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在具体的政策上,他理应更倾向于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确保国家利益。它是美国统治集团在某种条件下推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孤立主义一直存在于美国的外交当中,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活动。 孤立主义是美国的一项外交传统,同时也是新时期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础。其作为贯穿美国外交政策的始终,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项外交政策,是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不可回避且必须加以深究的重要部分。 一、资料的整理与相关论文的发表、著作的出版 杨生茂先生《美国外交政策史》把美国外交政策分为三大时期:大陆扩张时期(1775年---1897年),海外扩张时期(1898年---1945年)和全球称霸时期(1946年---至今)。其中大陆扩张时期的主要外交手段就是孤立主义。比米斯的《美国外交史》是以一个美国人的观点来论述美国的外交,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孤立主义。 以上两本著作并不只是完全讲孤立主义,但其内容的方方面面都涉及了孤立主义。当然,关于此类的著作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关于孤立主义的论文则有:王玮《美国早期外交中的孤立主义》,王缉思《新孤立主义的幽灵》,陈立军、国红梅《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新论》等,众多文章都为美国孤立主义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孤立主义的含义或内容 英国的保罗·约翰逊认为,美国一直是一个国际主义的国家。但美国是孤立主义国家还是国际主义国家,还得有那一时期美国主导的外交政策决定,这就同样要求我们明白孤立主义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孤立主义到底有哪些内容。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的付越超先生在其书《论美国建国初期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中认为,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只运用于政治和外交,而在经济上和外界有许多联系。但在政治和外交上,也不是绝对的隔绝于外界,暂时结盟也是早期孤立主义补课缺少的内容。同时美国早期孤立主义在空间上只适用于欧洲,而对于拉丁美洲和亚洲,则是积极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影响和控制。美国早期孤立主义也不仅仅是消极防御政策,也包含有战略进攻的因素。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王玮在其《美国早期外交中的孤立主义》文中也提到了上述几点,只是他还多补充了几点,认为美国孤立主义的内容很多,与一系列概念相联系,如“不结盟”、“中立”、“不卷入”、“不干涉”、“不纠缠”、“反对在美洲大陆殖民”、“海上自由”等,并且这些概念在每一个时期也都有阶段性变化,具有时代的相对性。 陈立军等在《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新论》中提到,孤立主义的内容为:不结盟,对于国家争端保持中立,军事上和政治上(外交)拒绝介入;当然一旦美国利益(一般为显而易见的利益)受到海外的威胁与挑战时,且美国有能力进行干预时,美国的外交政策将不受前几项内容的制约。 以上都是关于美国传统孤立主义或者说是早期孤立主义含义的叙述。事实上,二战后,美国外交上海涌现出新的外交形式---新孤立主义。新孤立主义的含义当然不仅仅是以上所叙述的这些,宫绍周在其论文中认为新孤立主义相对传统孤立主义还多一项经济上,即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外经济援助。 (二)实行孤立主义的背景或原因 李庆余、任李明、戴红霞等主编的《美国外交传统及其缔造者》书中观点是,孤立主义

美国对外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20世纪初),是美国海外扩张的产物。 目的: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为迟到的美国向中国扩展其政治、经济势力打开方便之门,根本不是为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20世纪初—一战前) 背景:美国垄断资本势力迅速膨胀。进一步向海外扩张、尤其是经济扩张,便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调。 金元外交(一战后) 背景:一战中美国本土损失轻微,并利用战争机会使自己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欧洲传统强国由于一战的破坏,经济实力一落千丈。美国企图借此机会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孤立主义政策(20世纪20—30年代) 背景:一战后,巴黎和会上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失败。 表现:1935年8月31日,在孤立主义的强大压力之下,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 绥靖政策(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抗战初期) 背景:美国坐观成败,鹤蚌相争,可坐收渔翁之利;认为自己在华利益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但日本在经济上终归要依赖它,暂时不利的局面不难挽回,不应刺激日本,以免它进行报复;美国对日贸易有相当的利益可图。 开始摆脱孤立主义(20世纪30年代末期—40年代初) 背景:法西斯势力的日益扩张,为遏止和反对法西斯,有利于自己的安全及其在世界的地位。表现:1939年底,修改中立法(现款自运);1941年3月国会通过《租借法案》。 全球霸权战略(二战结束后) 背景:二战结束时,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扩张创造了条件,美国的政治野心也同时膨胀起来;庞大的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向可能出现经济危机,所以经济上也有向外扩张的需要。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20世纪二战结束后—50年代) 背景: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提出;防止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欧洲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影响到美国在欧洲的利益。 肯尼迪、约翰逊继承杜鲁门的全球扩张政策“和平战略”(20世纪60年代) 背景:第三世界的崛起;美国战略核武器方面落后于苏联。 尼克松主义(20世纪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 背景:美国地位下降,西方阵营中的法、德、日等国在经济上开始摆脱美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性日益增强;苏联地位的上升;第三世界国家影响的加强。 里根的新遏止政策(20世纪80年代) 背景:苏联势力的一度的大肆扩张。

近年来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分析

近年来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分析 2005-8-2 0:0中国财政·邹立文【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1990年前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阶段,也打破了“土地”、“消费”和“就业”等日本“神话”,经济进入衰退期。为此,1992-1997财年日本政府实施了价值约60万亿日元的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之后,以阪神大地震灾后重建为契机,加之移动电话和卡拉OK消费的推动,日本经济一度出现好转迹象,实际GDP增长由1995财年的3%上升到了1996财年的4.4%。然而,面对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桥本内阁错误地估计形势、并急于出台了包括提高消费税税率等措施在内的“财政重建”政策,重创复苏中的日本经济,实际GDP增长率1997财年为 -0.4%,而1998财年更为严峻,为-1.9%。1997年7月爆发并迅速蔓延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日本一些重要金融机构的破产又严重挫伤了日本国民的信心。出口乏力、内需不足,从1997年第四季度开始,日本实际GDP曾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实施的经济政策 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的严重衰退,日本政府(桥本内阁和小渊内阁)相应采取了以财政、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扩张性经济政策,旨在尽快摆脱衰退,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主要政策措施有: (一)“综合经济方案” .“综合经济方案”是在1998年4月24日草拟、并在同年6月17日的1998财年“第一补充预算”通过后实施。该方案“含金量”超过16万亿日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减税合计达12万亿日元。该方案的三个政策目标是:通过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和减税等措施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处理银行呆坏账。其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扩大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投资7.7万亿日元用于环境、新能源、信息通讯、社会福利、城区再建、以及灾后重建等项目;另外,政府还放松住房信贷合作金库的贷款环境,促进私人住房投资增长。二是推动所谓的“私人融资便利”,促进私人部门采用新技术、管理方法等。三是减税,特别和持续性的所得税和地方居住税减免额将达4万亿日元。这样,每个独立纳税人将减少纳税29000日元,每个受赡养者将减少纳税14500日元。四是通过自由化、培育风险投资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500亿日元的“紧急就业发展项目”、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金融大爆炸”、促进土地和证券市场流通(2.3万亿日元)等措施,致力于建立一个富于弹性和创造性的经济结构。 (二)“紧急经济方案” .“紧急经济方案”是在1998年11月16日决定、并在同年12月17日的1998财年“第三补充预算”通过后实施。该方案的项目投资额超过17万亿日元,如果加上减税额,直接政策“含金量”达27万亿日元,这是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方案。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公共投资、减税和低利率政策。财政政策方面,扩大公共投资、创造需求政策的“含金量”总计约17万亿日元。具体措施是,扩大公共投资,1999财年公共投资额达44.8万亿日元,比上年增长10%。税收政策方面,减税总量超过9万亿日元。其中,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由65%降至50%,公司所得税有效税率降为40%,同时,还出台了旨在鼓励购买住房的税收优惠措施。货币政策方面,日本银行在1998年11月和1999年2月两次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坚持维持零利率政策,以扩大货币供给,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三)“经济再生政策措施”。“经济再生政策措施”是在1999年11月11日起草的,政策所含投资约17万亿日元(加上婴幼保健项目,达18万亿日元)。其政策目的是,将日本现阶段政府部门主导经济的

美国赤字分析

[摘要]美国双赤字是指美国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同时存在的现象,是由美国政府和美国居民过度支出共同造成的。美国的双赤字,尤其是经常账户赤字已经危及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稳定。美国双赤字的调整对我国经济的最大影响体现在人民币汇率上。我国宜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同时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来应对国际压力和降低外部不平衡。 (世经评论·北京)一、美国双赤字的原因与危害 美国双赤字是指美国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同时存在的现象,是由美国政府和美国居民过度支出共同造成的。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双赤字一直是美国最主要的经济问题之一。1998~2000 年,美国实现了财政盈余,经常账户赤字却没有消失,反而呈扩大趋势。双赤字不一定同时出现,政府过度支出不是经常账户赤字的惟一决定因素。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还是美国居民过度支出和储蓄不足的结果。而美国居民的低储蓄则与美国社会保障体系、住房按揭体系等鼓励消费的制度密不可分。 美国的双赤字,尤其是经常账户赤字已经危及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稳定。“9·11” 事件以后,美国财政支出急剧增加,财政赤字迅速扩大,并带动了经常账户赤字进一步增加。2004年,美国财政赤字已达4255亿美元,经常账户赤字达6659亿美元,分别占GDP的3.6%和5,7%。经常账户赤字实际上是美国居民和政府的支出超过其收入的部分。这部分过度支出需要外部融资来支持。如果外部资金不再支持美国日益扩大的过度支出,则美国将遭受美元恶性贬值和消费投资急剧萎缩的双重打击,并进而危及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美国双赤字的风险已经开始显露。目前,国际资本已经开始怀疑美元资产的价值,并导致美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美国政府为了维持国际资本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已经将缩小双赤字当作其主要的经济政策之一。 二、美国的调整政策 缩减政府支出可以降低财政赤字,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经常账户。为了降低财政赤字,新一届布什政府开始缩减政府支出。为了防止由此产生的宏观经济不稳定,布什政府同时实行减税政策,刺激投资增加,以弥补政府支出减少导致的总需求下降。这一政策有助于降低甚至消除美国的财政赤字,但不能改变美国居民储蓄不足的状况,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其经常账户。 美国无法实现美元的突然大幅度主动贬值,并会尽量避免美元的被动恶性贬值。美元突然大幅度主动贬值对美国最有利。历史上,美国曾经在尼克松时期两次通过美元主动贬值来克服外部不平衡问题,并直接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美元突然主动贬值可以使美国在国际资本未及反应时就完成了经常账户的调整。而世界其他国家将承担美元资产缩水、净出口减少和国际货币价值体系紊乱带来的经济滑坡等损失。不过,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国政府虽然能干预美元汇率,但已经不能单方面决定美元汇率。因此也没有能力实现美元的突然大幅度主动贬值。而美元的被动恶性贬值伴随着国际资本大量撤出美元资产,并直接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视角综述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视角综述 武大政管院国际政治 摘要:本文收集了四种分析、解读美国外交政策的视角,分别从历史和外交传统、宗教和文化的视角、国家需求层次的视角和族裔群体影响的视角,试论述这四种视角的主要观点、依据、内涵以及从该视角出发能够解释的美国外交政策现象,以期对当前分析美国外交政策的视角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俯瞰。 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视角综述 Abstract:This paper collected four perspectives of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diplomacy tradition, national hierarchy of needs, influence of ethnic groups. Explaining the main idea, basis and connotation of these four perspectives, in the purpose of reviewing the perspectives of analyzing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Key words: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perspective review 人们在对美国外交政策进行分析、阐释和预测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以一种适当的方法来解读错综复杂的当代美国外交政策。本文试图收集、整理、归并现有的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解释力和较完备体系的分析视角,展示目前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的各种工具与方法论。 一、历史和外交传统的视角 从历史的视角来分析、审视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一种传统而又严谨的视角。该视角的典型代表作为《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1]。该书作者——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拉塞尔·米德向人们提出了一些具有启迪意义的阐释方式。 米德在书中提出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正确理解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关键在于承认并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传统。米德认为,自美国独立以来,对外政策在美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其他大国,美国对外政策史总体上是一部成就显著的历史,美国有其独特的外交政策传统。米德的这种历史视角对我们的美国外交政策研究颇具启发意义。米德通过对美国独立以来的外交历史的考察,总结出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四个学派,并以此作为阐释美国政策的方法,这为我们解读、分析美国外交政策,尤其是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提供了一种选择。 以历史视角为基础,米德归纳出一套在美国历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外交政策原则,以此来阐释美国的对外政策,并为美国后冷战时期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米德将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这些原则分为四个学派,,即汉密尔顿主义、威尔逊主义、杰斐逊主义和杰克逊主义。米德认为,美国外交政策所取得的成就是这四个学派共同作用、相互补充的结果。 (一)汉密尔顿主义 汉米尔顿主义者代表美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美国独立初期,他们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和银行系统。这一派的外交政策观深受贸易立国思想的影响。在他们看来,欧洲“大陆主义”的安全政策是一种零和游戏,而贸易则是一种双赢活动。以全球贸易为关注焦点,汉密尔顿主义的外交政策传统包括这样一些

宏观经济学两大政策的效果习题答案

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与实践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总结:两者实质: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绘图说明) 4.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额(亦即货币供给量)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注意,这是有条件的) 6.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 7.货币供给: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M1);在狭义的货币供给上加上定期存款,便是广义的货币供给(M2);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便是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M3) 二选择题 1.B 不妨考虑古典主义极端情形 2.C 货币政策非常有效财政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形 3.A 财政政策非常有效的情形 4.A 货币供给影响利率,利率变动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5.D 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对利率的影响,以及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6.C 挤出效应发生机制 7.D 收入水平的决定 8.B 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9.B 平衡预算乘数,乘数论 10.B e↑ ,i↑,y↑,t↑,g不变,所以BS=t-g ↑ 11. C 12.C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流动偏好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和财政政策有效D.货币政策有效和财政政策无效 2.如果投资对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LM曲线的移动将()。 A.不增加收入,但降低利率B.提高收入水平并降低利率 C.提高收入水平和利率D.不增加投资,因而不增加收入 3.采纳下列哪些财政政策可将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 A.确保货币供给不会增加过快或过慢B.改变政府的支出水平和税收水平 C.运用财政赤字政策减缓经济衰退 D.采取能够在整个经济周期使联邦预算保持平衡的政策 4.当政府税收或转移支付有一定变化时,消费将()。 A.变化相等的数量B.保持稳定不变,如果可支配收入不变 C.变化幅度肯定比税或转移支付幅度小 D.变化的多少,要决定于由此而引起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边际消费倾向 5.在三部门经济中,当以下因素如何变动时,IS曲线会变得较为平缓() A.投资对利率的变动较为敏感B.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C.税率较大D.货币供给增加 6.如果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那么()。 A.利率的变动对投资没有影响B.投资的变动对计划的总支出没有影响 C.公开市场活动不会引起货币供给增加D.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没有影响 7.减税将()。 A.通过增加可支配收入而增加总支出B.通过引起利率下降而增加总支出 C.通过减少可支配收入而减少总支出D.通过引起利率的上升而减少总支出 8.如果同时出现货币收缩和政府开支扩大,通过IS-LM分析,则()。 A.GDP和利率都有会上升B.利率会上升,而对GDP的影响则不明确 C.GDP会上升,但利率则会下降D.GDP会下降,但对利率的影响不明确 9.下列哪项不是政府调整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手段()。 A.改变政府购买水平B.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C.改变税率D.改变货币发行量 10.你认为下列哪些情况在衰退期是不会出现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