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玉屏风散古今考_路一平

玉屏风散古今考_路一平

玉屏风散古今考_路一平
玉屏风散古今考_路一平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 同名方约有3首,现选《丹溪心法》自汗方。防风、黄芪各一两,白术二两。上每服三钱,水一盅半,姜三片,煎服。 玉屏风散为中药名方,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研究还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现代临床在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组成(1两为15克) 防风1两(15克),黄芪2两(30克,蜜炙),白术2两(30克) 功效 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 玉屏风散,被称为中药免疫调节剂。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用法 上(口服)咀。每服三钱(9克),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禁忌 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1、直接服用成药 成药玉屏风颗粒,三岁以下,每次半包,每天三次;三岁以上(含成人)每天三次,每次一包,饭前温水冲服。 或自制黄芪、白术、防风的用药比例为2:2:1,10克黄芪,10克白术,5克防风,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

2、煎服 上述药物放入药罐,煎汤剂当茶饮,每日煎1剂,分2—3次服用 甘麦大枣汤 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组成: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 方论 清·徐彬: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以为君;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故以为臣;大枣调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为佐。盖病本于血,必为血主,肝之子也,心火泻而土气和,则胃气下达。肺脏润,肝气调,燥止而病自除也。补脾气者,火为土之母,心得所养,则火能生土也。(《金匮要略论注》)清·尤怡:小麦为肝之谷,而善养心气;甘草、大枣甘润生阴,所以滋脏气而止其躁也。(《金匮要略心典》) 清·王子接:小麦,苦谷也。中医 经言心病宜食麦者,以苦补之也。心系急则悲,甘草、大枣甘以缓其急也,缓急则云泻心。然立方之义,苦生甘是生法,而非制法,故仍属补心。(《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陈念祖:此为妇人脏躁而出其方治也。麦者,肝之谷也,其色赤,得火色而入心;其气寒,秉水气而入肾;其味甘,具土味而归脾胃。又合之甘草、大枣之甘,妙能联上下水火之气而交会于中土也。(《金匮要略浅注》) 清·莫枚士:此为诸清心方之祖,不独脏躁宜之,凡盗汗、自汗皆可用。《素问》麦为心谷,《千金》曰麦养心气。(《经方例释》)清·顾松园:此方以甘润之剂调补脾胃为主,以脾胃为生化气血之源也,血充则燥止,而病自除矣。(《顾松园医镜》) 注意事项

玉屏风散的功效

玉屏风散的功效 玉屏风散是一剂中药名方,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防风1两(15克),黄芪2两(30克,蜜炙),白术2两(30克),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研究还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现代临床在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代应用】 1.用本方预防反复性感冒及体弱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属气虚表弱者。 2.治变态反应性鼻炎属表虚不固,易感外邪者。 3.治冷激性荨麻疹属卫气虚风邪外袭者 (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4.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特别是一年感冒数次的人,非常有效。(这种感冒是指因汗多,抗病力下降或因气候变化而诱发所致的感冒风寒、短气无力、气喘声低,喉中有轻度哮鸣,咳嗽痰稀色白、面色淡白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怕风畏冷、鼻流清涕等症状。) 5.气管炎、哮喘、肺气虚弱,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属于气虚者都可用玉屏风散。 6.是表现为稍微运动后就较常人多汗者(中医称自汗),玉屏风散常服有卓效。除上述治疗气虚感冒之外,玉屏风散在临床上还可以治疗小儿体虚多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口腔溃疡、慢性荨麻疹、美尼尔综合征、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慢性结肠炎、面神经麻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习惯性便秘、原发性多汗症等等。在玉屏风散的实验研究中有许多新的成果。专家发现黄芪能使血液中白细胞显着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从而使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加。黄芪能促进抗体合成,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还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临床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诸多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患恶性肿瘤、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服用黄芪可使其免疫功能增强。白术是培补脾胃之要药,强身壮体之佳品,在清朝宫廷长寿方中,白术使用频率达69%,占有重要位置。新近的研究指出,白术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还能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故又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此外,对于白细胞减少症,白术还有升白作用。防风有祛风、镇痛、发汗、解热、抗菌之作用。以上三药共用,产生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且有病能治,无病能防,实为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玉屏风散入选了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成为基层医院必备中药。玉屏风散,被称为中药免疫调节剂。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 玉屏风散是一剂中药名方,有典籍可考。中医名著《世医得效方》、朱丹溪《丹溪心法》、《医方考》、《古今名医方论》、《古方选注》、《成方便读》等均有记载。中药方剂讲究君臣佐使,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四君子汤使用经验 2019

四君子汤使用经验2019-6-2 12:10 阅读(1308) 赞(105)评论(3)转载(194)分享(113)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肾衰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四君子汤 处方白术人参黄耆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益气补肺。治肺损,皮聚毛落。 用法用量每服15~21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食远温服。 粉碎性骨折 野党参2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杜仲30克,川芎5克,川续断10克。 中风偏瘫 野党参2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炒白术10克。 生黄芪50克,当归5克,老姜20克。 另用三七粉与冰片10:1的比例打成粉,制成胶囊,每次3克,每日2次,以米汤水送服。小儿遗尿 野党参10克,炒白术5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牛大力10克,金樱子10克,五指毛桃根10克。 小儿遗尿三药 牛大力10克,金樱子10克,五指毛桃根10克。 排尿性眩晕 红参8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黄芪30克,川芎8克,桂枝5克,老姜30克。 提气三药 黄芪、川芎、桂枝 习惯性便秘 党参10克,生白术50克,茯苓15克,生甘草5克。 肉苁蓉30克,升麻5克,枳壳10克,泽泻10克。 慢性鼻炎久不愈 四君子汤加玉屏风散。 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 黄芪30克,防风5克。 如果是鼻涕粘偏黄,加银花、菊花各5克,连翘10克。 如果鼻塞鼻流清涕,就加苍耳子、辛夷花各10克,白芷5克。 又有善友发来子宫肌瘤长期不愈,体虚,疲倦。 党参30克,炒白术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 莪术30克,三棱30克,川牛膝15克。 胆汁反流性胃炎 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枳壳30。 小儿久病脱肛 野党参15克,炒白术5克,茯苓5克,生甘草5克。 黄芪30克,防风6克,火麻仁10克。 中风后尿潴留 党参2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分析荨麻疹58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6-24T14:22:31.13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作者:杨胜强王俊邓朝勋[导读] 对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省铜仁市 554300 【摘要】目的:对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6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分别予以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和常规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完全缓解的18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完全缓解的13例,观察组患者病情部分缓解的15例,对照组患者部分缓解的14例,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更为理想。【关键词】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恶性胸腔积液 【中图分类号】R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400-01 恶性胸腔积液在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本病多在肿瘤晚期发病,患者生存期低于半年。患者发病后呼吸会受到影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引流是以往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此种方式会导致低蛋白血症、贫血等症状发生,引发恶性消耗,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有研究表示[1],其在本病中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为进一步证明上述观点,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抽选了6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6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分别予以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和常规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年龄为47-64岁,患者年龄平均为(53.6±9.7)岁,男性19例,女性15例,患者肿瘤病程平均为(15.4±6.2)个月,恶性胸腔积液病程平均为(2.4±1.3)周;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7-64岁,患者年龄平均为(54.1±9.6)岁,男性18例,女性16例,患者肿瘤病程平均为(15.5±6.3)个月,恶性胸腔积液病程平均为(2.2±1.4)周,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存在无明显拆,P> 0.05,两组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学审批。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予以彩超定位,观察患者病灶,采用24号带针胸管在腋后线6-8肋间持续引流,患者引流后2-3天开始,每隔一日进行一次榄香烯乳0.2g注入,或采用顺铂40mg胸腔内注射。 1.2.2观察组:患者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双腔管气管插管,患者健侧卧位,单肺通气,在腋中线第七肋间切开皮肤,依次分离患者皮肤筋膜,插入胸腔镜,抽吸液体,观察患者胸腔内情况,而后在胸腔镜引导下于第四肋间和第六肋间各作一切口,采用电钩灼烧分离,电凝止血。恢复通气,将0.2g榄香烯乳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胸腔注射,浸泡时间为20min。采用医用50%葡萄糖喷洒胸腔,在第七肋间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胸腔积水、病情复发等状况,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 1.4评估指标 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后胸腔积液全部消失,持续4周无复发现象;部分缓解:患者胸腔镜积液消失超过50%,且持续4周无进展迹象;无效:患者治疗后胸腔积液消失低于50%,且患者病情进展。评估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病情完全缓解的18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完全缓解的13例,观察组患者病情部分缓解的15例,对照组患者部分缓解的14例,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临床中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但患者多以局部治疗为主[2]。胸腔闭式引流术、抗肿瘤药物注射是以往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患者治疗后效果并不理想,疾病复发的几率非常高,患者生存率也非常短。近年来,随着腔镜手术不断的发展,其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用率越来越高。以往的引流方式无法完全清除患者肺部积液,也无法让肺部完全复张,进而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4-5]。而胸腔镜能够在直视下观察胸腔的组织、解剖形态,更好的对胸腔积液进行引流,并能够充分膨胀肺部,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其针对病灶不明的恶性胸水也能够进行活检、基因突变检查,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病情完全缓解的18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完全缓解的13例,观察组患者病情部分缓解的15例,对照组患者部分缓解的14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了,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能够更好的对患者疾病进行治疗,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总的来说,胸腔镜下胸膜固定术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具有更高的治疗价值,值得推广。

《中医体质学的临床应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20200628234642)

中医体质学的临床应用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气虚体质的主要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A.肌肉松软 * B.气短懒言 4 C.手足心热 * D.脉象虚缓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气的生理功能不包括下列哪项 * A.推动功能 ?B.固摄功能 * C.防御功能 * D.濡养功能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3. 下列各项中,哪项不属于气虚体质常用调体方 ?A.四君子汤 * B.补中益气汤 * C.玉屏风散 * D.六味地黄丸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玉屏风散的主要证候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 ? A.心悸胸闷 * B.易于出汗 * C.畏风 * D.易患感冒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5. 补中益气汤主要针对哪种类型的气虚 ? A.气虚卫外失司 * B.气虚中气下陷 * C.气阴两虚 * D.心脾气虚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6. 下列哪项不是生脉饮的组成成分 * A.人参 * B.黄芪 * C.麦冬 * D.五味子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7?归脾汤的主要证候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 A.唇舌色淡 * B.多汗易感

* C.头晕失眠 * D.月经量多色淡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下列哪项不是四君子汤的组成成分 * A.当归 * B.人参 ? C.茯苓 * D.甘草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参苓白术散主要针对哪种类型的气虚 * A.气虚卫外失司 * B.气虚中气下陷 * C.脾胃气虚 * D.脾胃气虚湿盛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0 .舌干红少苔”是哪个方剂对应的舌象 * A.玉屏风散 * B.生脉饮 * C.四君子汤 * D.归脾汤 我的答案:B

玉屏风散药物剂量讲解

邓铁涛:玉屏风散的剂量是黄芪+防风=白术 导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祛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邓老用玉屏风散治疗气虚,气不固表的自汗、盗汗,和体弱表虚易患感冒之患者,有一个重要的比例就是:黄芪+防风=白术。 玉屏风散 治疗表虚自汗的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这是中医所公认疗效确切的名方。方剂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功能益气固表止汗。其中用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臣以白术健脾,合君药以资气血之源,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散邪,三药合用,托里固表,使玄府闭合有度,故能治疗表虚之自汗。这犹如一屏风护卫于肌表,故得玉屏风之名。 我体会此方不但能治自汗,一些盗汗属气虚者亦适用。临床上常用汤剂,根据个人经验,其用量为:黄芪12g,防风3g,白术15g。 我认为,其组成分量比例颇需研究,较为重要的有两点:其一,防风用量要少于黄芪,这是根据东垣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之说,又因防风为疏散之品,汗证不宜多用,与黄芪相配达相畏相使之目的便可;其二,白术的量须是黄芪与防风之和,这是根据“发在芪防收在术”之意,一走一守,达表“实卫”。曾有一例自汗盗汗之患儿,治以玉屏风散,稍效,后因药房缺白术,找余商量,因我不在,另一医建议用苍术代之,结果大汗淋漓,这是不明方义,不知苍术辛燥

发汗,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之过,只走不守,发散不收,故汗水淋漓!临床上运用时,若见自汗盗汗兼阴虚者,我喜用玉屏风散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或加浮小麦、糯稻根各30g;若汗出特多者,则加麻黄根10g。至于纯阴虚之盗汗,我认为当归六黄汤往往效如桴鼓,此处只言玉屏风,故不赘述。玉屏风散不仅能治汗,而且能预防外感,对于体弱表虚易患感冒之患者尤为适宜。 我曾建议某中医院按上述比例制成玉屏风散,每用10?20g水煎服,每天1剂,服半月至一月,以取代丙种球蛋白以治容易感冒之患者(该地喜用丙种球蛋白成风),这既可发扬中医特色,又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可避免染上某些难治之疾,何乐而不为?事后了解,据说有相当好的效果。其建议实受启发于蒲辅周玉屏风散预防感冒之经验,蒲氏认为此散用三至五钱即可,用量过重有胸闷不适之弊。 若深究其能预防感冒之理,我认为柯韵伯之论较有启发,现录之,与同道共同学习。 柯韵伯在《名医方论》中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祛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玄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祛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流连,终无期矣。” 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副作用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副作用 篇一: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性味功效味辛、甘,性温。功效:解表止泻,祛风镇痉。传统应用主治感冒风寒的发热、恶寒、身痛、咽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抽搐,痉厥等病症。传统方剂①防风汤():防风、荆芥、葛根,治疗风邪伤卫,有汗恶风;②防风汤():防风、葛根、秦艽、桂枝、当归、黄芩、赤苓、杏仁、生姜、甘草,治疗感冒骨节疼痛;③防风散():防风、地龙、漏芦,治疗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④玉真散():防风、天麻、南星、白附子、白芷、羌活;治疗破伤风;⑤凉惊汤():防风、钩藤、青黛、黄连、牛黄、生姜,治疗小儿抽搐;⑥防风丸():防风、蝉壳、天麻、猪牙皂荚,治疗风疮疥癣,皮肤瘙痒,搔成瘾疹。 在治疗风热便结淋闭的防风通圣丸中,治疗自汗的玉屏风散中,治疗偏正头痛的清空膏中,治疗腹痛腹泻的痛泻要方中,防风也都是重要的药物。主要成分主要含挥发油烯类和多糖类等成分。药理作用 (一)解热镇痛和抗菌 1、解热:对兔发热用水煎剂灌胃有中等度解热效果;腹腔注射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2、镇痛: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抗菌:水煎剂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二)抗炎和增强免疫 1、抗炎: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炎症性耳廓肿胀,与荆芥同用更强。对大鼠蛋清性足肿,灌服后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增强免疫:水煎剂能提高

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因此,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三)镇静和抗惊厥 分离出藤助防风脱糖素和防风脱糖素,可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并可延长睡眠时间。水煎剂灌胃对小鼠电休克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四)保护胃黏膜和解痉藤助防风脱糖素可抑制酒精所致的胃黏膜损伤。防风脱糖素可抑制应激性溃疡。防风水煎剂能明显抑制兔肠的收缩而有解痉作用。其挥发油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而收平喘之功。临床应用 1、普通感冒之轻症. 2、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等关节酸痛,中医谓之风湿风寒痹痛证。 3、癫痫抽搐,中医谓之肝风。 4、慢性腹泻,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谓之脾虚肠风泄泻。剂量与用法药典剂量:~9g。临床常用剂量:~9g。大剂量:12~30g。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或入丸、散吞服,浸酒内服,外敷。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感冒中医治疗感冒,有辛凉解表和辛温解表两类。前者以桑菊饮、银翘散为代表,后者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荆芥和防风性温,一般归在辛温解表一类中。在治疗伤风感冒时,荆芥、防风常同用。一年四季的感冒都能使用。只用于感冒初起轻症,不发热或发热在 38 摄氏度以下者。两者都有弱的解热作用和消炎作用,临床使用还有弱的发汗效果,但药力较弱,是退不了发热的。古方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虽然作为君药,由于方剂很复杂,方中柴胡、羌活等药的退热发汗效果较荆、防更好。所以在著名的清热解表的银翘散中,荆芥是作为配伍药使用的;在桑菊饮、银翘散中都

玉屏风散配方

玉屏风散配方 组成:防风(30克)黄芪(60克,蜜炙)白术(60克)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玉屏风散在药店内有成药出售,可按说明书服用。不过,在家也可自制散剂,非常方便。1、直接服用:黄芪、白术、防风的用药比例为2:2:1,10克黄芪,10克白术,5克防风,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 2、煎服:上述药物放入药罐,煎汤剂当茶饮,每日煎1剂,分2—3次服用。 玉屏风散在古代多用散剂。即取黄芪30克,防风30克,炒白术60克,把药味打成粗末,每天取18克,加生姜6片,水煎,待沸后5~8分钟,药液分两次服,为成人量。现代多用汤剂,即把药物饮片放入罐中,加冷水浸泡30分钟,然后加热,沸后20分钟倒出药汁,连煎两次,合药液,分3次服用。 “玉屏风散”的成人配方为黄芪12克、白术8克、防风4克,儿童的配方一样,药剂量则减半。“玉屏风散”主要具有增强肌体免疫力的作用,如果想增强抗病毒的功效,可以选择在“玉屏风散”中加入金银花10克、桑叶6克或者连翘10克一起服用。 对于有轻微咳嗽症状的市民,可以在黄芪10克、白术10克、防风6克的药方中,添加桔梗10克、菊花9克或者黄芪10克、白术10克、防风6克、玄参10克来服用。 此外,如果怕煎药麻烦,市民还可以选择购买“玉屏风散”的中成药或中药饮片。预防甲型流感的中成药还有莲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水、蓝芩口服液、清开灵颗粒、板蓝根颗粒。想通过服用中药的方法来预防甲型流感,费用高不高?据介绍,如果抓取一服普通的“玉屏风散”中药,成人仅需要两元钱。如果同时配齐药方中所涉及到的中药,费用也不超过5元。 服药避开绿豆汤和萝卜 郭主任提醒说,服中药期间尽量不要食用绿豆和萝卜,辛辣的食物也少吃为妙,该中药最好连续服用半个月为一疗程。 玉屏风散在药店内有成药出售,可按说明书服用。在家也可自制散剂,非常方便。 黄芪能使血液中白细胞显着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从而使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加。黄芪能促进抗体合成,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还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临床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诸多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患恶性肿瘤、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服用黄芪可使其免疫功能增强。 白术是培补脾胃之要药,强身壮体之佳品,在清朝宫廷长寿方中,白术使用频率达69%,占有重要位置。新近的研究指出,白术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还能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故又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此外,对于白细胞减少症,白术还有升白作用。 防风有祛风、镇痛、发汗、解热、抗菌之作用。 以上三药共用,产生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且有病能治,无病能防,实为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玉屏风散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现状(一)

玉屏风散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现状(一) 【关键词】玉屏风散;小儿;肺卫不固证;异病同治 近10年来,现代医家在吸取前人治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观察和运用,以玉屏风散(或汤剂)加味应用,治疗儿科常见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喘嗽、汗证、哮喘、过敏性紫癜肾炎、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总结如下: 1临床应用 1.1反复呼吸道感染张飞钦〔1〕用加味玉屏风散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2例。药物组成:黄芪36g,防风12g,白术、陈皮各24g,山药、生牡蛎各36g,上述药物研细末,加糖服用。何吉才〔2〕运用固卫祛痰为主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40例。选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为基础方。急性期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用药:生黄芪10g,防风6g,白术、法半夏、茯苓、苏子、川贝母各8g,白及10g,生甘草5g。结果: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魏丽华〔3〕运用河车玉屏风合剂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80例观察,药物组成:黄芪4~10g,白术3~6g,防风2~5g,龙骨、牡蛎各5~10g,紫河车粉1~4g。总有效率为9 2.5%。吴兴亚〔4〕用加味玉屏六君汤为主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2例。基本方:黄芪12g,防风、白术、陈皮、法半夏各6g,茯苓、党参各9g,甘草3g。随症加减:感染期配以金银花,大青叶,贯众;恢复期以基础方为主,汗多加龙骨、牡蛎;纳呆食少加神曲、焦楂;腹胀便秘加全瓜蒌;不耐寒凉加桂枝;面色无华加当归、红枣;先天不足加菟丝子、淫羊藿。结果: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 1.2肺炎何春霞〔5〕使用玉屏风散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观察。102例中,随机分为玉屏风散组52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青霉素、双黄连抗感染治疗,玉屏风组加服玉屏风散,用量为每次每周岁0.5~1g,每日3次,开水冲服或煎者3~5min后服用。疗效观察:咳嗽缓解,肺部湿性罗音消失时间为12~24h。玉屏风散组5例,对照组2例:~48h,两组分别为20例及11例;~72h分别为23例及15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玉屏风散组治疗后血中IgG、IgA、IgM含量增高,以第2周时明显;而对照组虽有增高,但与前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梁文旺等〔6〕运用药散对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协同作用。将9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用红霉素和双屏散(黄芪12g,党参、白术、柴胡、防风、枳实、白芍、制半夏、甘草各6g)治疗。结果显示: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的治愈率较对照组为高(P0.05);显示在两组治愈病人中,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发生率,观察组比对照组要低(P0.01)。 1.3汗证黄玲〔7〕运用敛汗汤治疗小儿汗证130例。“敛汗汤”由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大枣、百合、五味子、地骨皮、竹叶、桔梗组成。自汗55例,痊愈47例,好转7例,无效1例。治愈率85.5%,治愈好转率98.2%;盗汗75例,痊愈63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治愈率84.0%,治愈好转率97.3%。董新华等〔8〕运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小儿多汗14例,药物组成:黄芪10~30g,白术5~15g,防风5g~10g。阳虚加龙骨、牡蛎、桂枝、浮小麦、五味子;阴虚加当归、麦门冬、五味子、麻黄根;气阴两虚加大枣、麦门冬、浮小麦、五味子、麻黄根,痊愈14例,好转9例,无效1例。张茂等〔9〕用玉屏风液治疗小儿汗证57例。总有效率96.49%。魏向德〔10〕运用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汗证62例,基本方:黄芪10g,白术、白芍、麦门冬、五味子各6g,防风,桂枝、甘草各3g,龙骨、牡蛎、党参各10g,红枣5枚。随症加减。显效21例,有效37例,无效4例。另外用本方加麻黄治疗小儿气虚及气阴两虚多汗症75例,收效满意,痊愈率9 2.86%〔11〕。 1.4哮喘陈裕明〔12〕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小儿哮喘69例,方药:黄芪6~12g,白术4~8g,防风3~6g。气促加白芥子、紫苏子、葶苈子、化橘红;咳嗽加陈皮、半夏、杏仁、紫菀、桔梗、茯苓;呕吐加竹茹、姜汁;腹胀或食欲不振加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手足心热加地骨

桂枝汤的临床案例

桂枝汤的临床案例 以下案例分别治疗(均有出处):1--治感冒2--治肩周炎3--夏日腹泻4--治肌肉痛5--治身痒6--治自汗7--治盗汗8--治过敏性鼻炎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1方,有群方之冠的美誉,柯韵伯称之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5味药可分为2组(或者说2对药),桂枝、甘草为温通阳气的一组药;芍药、甘草为滋养阴血的一组药。配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透表。药味精炼,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疗效广泛,体现了经方的可贵处【临证验案】 1 治感冒 南方的春天,每多久雨低温,若素体阳虚之人,春寒雨季,终日身寒洒淅,周身酸痛,困重不舒,用桂枝汤佐以祛风药,每多获效。 病案举例:吴某某,男,47岁,干部,1980年3月10日就诊。病者入春以来,经常感冒,自觉周身不适,酸疼胀痛,关节胀痛,背部如冷水浇样,淅淅恶寒,不发热,鼻塞流清涕, 舌苔白润,脉浮缓而弱。 2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服药后,病者有身如日浴之感,诸症若失。遂以原方加生黄芪15g、白术10g,再服2剂告愈。 按:桂枝汤治虚人感冒是首选方,加入祛风的防风、秦艽、威灵仙,既可疏风胜湿,又可达表祛邪。表证一罢,再合玉屏风散,使之益气固表与调和营卫共行,以求治本。 2 治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男女皆可罹患。究其病因不外气血亏虚,筋脉失于温养,并可兼夹瘀滞。用针灸、理疗等外治可获近效,但容易复发,如用桂枝汤之滋阴和阳,佐以活血温阳的姜黄、当归、川乌、草乌之类,临床疗效更为巩固。 病案举例:吴某某,女,51岁,家庭妇女,1979年11月10日就诊。患者左肩疼痛,不能抬举,手不能上头,不能后反,遇寒则痛剧,经用针灸、理疗3个月余,能缓解症状,但 剂后疼痛缓解,继服20余剂,临床痊愈。患者有慢性胆囊炎,经常来诊,2年余肩周炎未复发。 按:用桂枝汤治肩周炎,其机理是调和营卫,温通经络。临症可据病情而异,酌加秦艽、威灵仙祛风,加桑枝、安痛藤通络,加当归、姜黄活血,加川乌、草乌温阳镇痛;若经年久痛,尚可加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之品。总以审症择药,增强原方功效为宗旨。 3 治夏日腹泻 夏暑酷热,外热内寒,人与天地之气相应,肌表热,脾胃寒。加之恣食生冷,常可诱发腹泻。习惯用药,霍香正气散治时行腹泻,是不成文的规矩。然而夏天的泄泻,尚嫌其表散太过,用桂枝汤健运脾胃,振奋中焦,拨乱反正,似乎有高于霍香正气散的所在。 病案举例:李某某,男,32岁,干部,1982年7月9日就诊。病者盛夏之时,恣食生冷,凌晨顿觉腹痛形寒,继之肠鸣泄泻,大便稀溏而薄,周身酸胀困倦,四肢清冷,肌肤凉润, 1剂药后身暖如

消风散和玉屏风散治疗时复症经验浅谈

消风散和玉屏风散治疗时复症经验浅谈 发表时间:2012-03-20T14:33:41.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1期供稿作者:汤承辉[导读] 时复症多由风邪所致,与个人体质有关,发病季节性很强,每当春暖花开时发病,到秋末天寒时症状消失。 汤承辉 (湖南浏阳集里卫生院 410300)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428-02 【摘要】时复症是指发病时白睛红赤,奇痒难忍,每年至期而发,过期而愈,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眼病。故《证治准绳?七窍门》称为时复症。本病可延绵数年或数十年之久,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或痊愈。一般双眼罹患。相当于西医学的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关键词】消风散时复症经验 时复症多由风邪所致,与个人体质有关,发病季节性很强,每当春暖花开时发病,到秋末天寒时症状消失。常侵犯双眼。每年复发,轻症者3~4年后即不再发,重症者可连续复发10余年。双眼奇痒难忍,灼热微痛或碜涩不适,畏光流泪,天热时症状加重,眼眵色白,状如白丝。检查可见上睑内面如去皮石榴。亦可见黑睛边缘及附近白睛色呈污红色,并出现灰黄或暗红色胶样隆起,以上两种症状也可同时出现。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我自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运用消风散和玉屏风散治疗时复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2例均系门诊患者,年龄最大18岁,最小5岁;男26例,女66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1年。 2 治法方药 分发作期与缓解期分别治疗。发作期治法为疏风养血,清热除湿。方用《外科正宗·卷四》中的消风散。药物组成:当归6g,生地6g,防风6g,蝉蜕6g,知母6g,苦参6g,胡麻仁6g,荆芥6g,苍术6g,牛蒡子6g,石膏6g,甘草3g,木通3g。服用方法:水煎,空腹服。方义:荆芥、防风为君药,荆芥性味辛温,可去血中之风。防风发表祛风胜湿,为驱风之要药,二药相伍,疏风以止痒。苦参、苍术为臣,苦参性寒,善能清热燥湿,止痒,苍术燥湿、辟秽、发汗、健脾,两者相配,燥性尤强,既能燥湿止痒,又可散风除热。佐以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解毒,蝉蜕散风热、透疹,此二味不仅可增强荆芥、防风祛风之力,更能疏散风热透疹。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木通清利湿热,胡麻仁、生地、当归滋阴养血润燥,且生地善清热凉血,与清气分热之石膏、知母共除内热。当归养血兼可活血,取治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之义。生甘草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乃为佐使。诸药合用,于祛风之中配以除湿、清热、养血之品,使风邪去,湿热除,血脉和,则瘙痒自止。缓解期治法为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方用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的玉屏风散。药物组成:防风30克,黄芪60克,(蜜炙),白术60克。服用方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方义: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驱邪之后。《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时复症患者反复发作,是由于卫表不固,风邪乘虚而入所致,今用《用玉屏风散固表益卫,则风邪不得再乘虚而入,时复症便不易反复发作了。现代研究表明:消风散颗粒可抑制右旋糖酐诱导的小鼠全身性皮肤瘙痒。玉屏风散总提取物及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有显著增强作用。 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次年不再发作,好转: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但次年又复发。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 4 治疗结果 痊愈22例,好转6例,无效2例。 5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8岁,2008年5月3日初诊:2007年3月郊游后出现出现眼内奇痒,灼热微痛,经治疗后好转。今年5月1日在山上游玩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平素体质较差,易感冒。查睑内遍生颗粒,状朋小卵石。西医诊断为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后转中医治疗。中医诊断为时复症。辩证为风热上饶,卫表不故。治疗:先疏风清热,再益卫固表。方用消风散,药物:当归6g 生地6g 防风6g 蝉蜕6g 知母6g 苦参6g 胡麻仁6g 荆芥6g 苍术6g 牛蒡子6g 石膏6g 甘草3g 木通3g共5剂,水煎服,日1剂。 [证候分析]风热外袭,上壅于目则目痒,且感灼热微痛。胞睑脉络阻遏,气血不行,故变生红赤颗粒。风热均系阳邪,故见风、冒日、近火病情加重。5月8日复诊,上述诸证消失,脉浮弱,风热已散,卫表不固。予玉屏风散益卫固表。药物:防风30克,黄芪60克,(蜜炙),白术60克。共2剂。服用方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克,大枣煎汤送服。随访2年未再复发。 例2:患者男,15岁,2009年3月28日初诊,眼内痒反复发作5年。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内痒,经治疗后缓解,此后反复发作,2天前骑摩托吹风后即觉眼内奇痒,查:睑内遍生颗粒,状如砂石。脉浮。诊断为时复症。辩证:风邪袭表。方药:消风散5剂,(药物及服用方法同上)。4月2日复诊,症状消失,脉弱。予玉屏风散3剂。(药物用量服法同上)。随访两年未再复发。参考文献 [1]曾庆华.中医眼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9月. [2]郑咏秋.消风散颗粒抗过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6). [3]张磊.玉屏风散多糖类成分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6,22(1).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 察 【关键词】桂枝汤治疗应用;玉屏风散治疗应用;支气管哮喘中医药疗法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清晨发作、加重,多有两肺呼气相哮鸣音,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和气流受限可逆性。其发作多有诱因。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对于哮喘的防治也在逐渐的深入,但仍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中医药从整体出发,在治疗本病方面显示了较好的疗效。笔者从2005-2007年应用益气温阳的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参照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3]的标准,93例支气管哮喘均为非急性发作期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西药治疗(对照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8-51岁,平均29.5岁;病程2-30年。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分级标准评估病情,重度2例,中度11例,轻度18例,间歇发作10

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7-56岁,平均31.5岁;病程1-32年。病情重度2例,中度20例,轻度26例,间歇发作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均具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商品名普米克,阿斯利康制药有公司生产,批号:0510505)吸入,每日量200-400 μg,分早、晚2次吸入,维持1年;酮替芬片每日1.5-2 mg,分早、晚2次口服,维持1年。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治疗(黄芪20 g,白术15 g,桂枝10 g,白芍15 g,炙甘草10 g,生姜10 g,大枣10 g,防风10 g,水煎服),每日1剂,3周为1个疗程。停5 d后续服。遇感冒发热、伤食腹泻等新感疾病即暂停,共服14个疗程。两组疗程均为1年,治疗过程中若出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均予常规治疗。待病情缓解后再继续上述方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两年内支气管哮喘发作情况。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3]中有关疗效标准拟定并按发作频度及症状程度变化评定。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显效: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50%,症状明显减轻,偶有轻度发作,口服药物即可缓解;好转: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30%-50%,症状有所减轻,偶有中度发作,口服药物效果欠佳;无效: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减少

玉屏风散的功效

玉屏风散的功效 玉屏风散就是一剂中药名方,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防风1两(15克), 黄芪2两(30克,蜜炙), 白术2两(30克),可敛汗固表,也就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研究还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现代临床在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代应用】 1.用本方预防反复性感冒及体弱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属气虚表弱者。 2.治变态反应性鼻炎属表虚不固,易感外邪者。 3.治冷激性荨麻疹属卫气虚风邪外袭者 (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4、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特别就是一年感冒数次的人,非常有效。(这种感冒就是指因汗多,抗病力下降或因气候变化而诱发所致的感冒风寒、短气无力、气喘声低,喉中有轻度哮鸣,咳嗽痰稀色白、面色淡白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怕风畏冷、鼻流清涕等症状。) 5、气管炎、哮喘、肺气虚弱,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属于气虚者都可用玉屏风散。 6、就是表现为稍微运动后就较常人多汗者(中医称自汗),玉屏风散常服有卓效。除上述治疗气虚感冒之外,玉屏风散在临床上还可以治疗小儿体虚多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口腔溃疡、慢性荨麻疹、美尼尔综合征、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慢性结肠炎、面神经麻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习惯性便秘、原发性多汗症等等。在玉屏风散的实验研究中有许多新的成果。专家发现黄芪能使血液中白细胞显着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从而使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加。黄芪能促进抗体合成,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还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临床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诸多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患恶性肿瘤、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服用黄芪可使其免疫功能增强。白术就是培补脾胃之要药,强身壮体之佳品,在清朝宫廷长寿方中,白术使用频率达69%,占有重要位置。新近的研究指出,白术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还能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故又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此外,对于白细胞减少症,白术还有升白作用。防风有祛风、镇痛、发汗、解热、抗菌之作用。以上三药共用,产生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且有病能治,无病能防,实为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玉屏风散入选了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成为基层医院必备中药。玉屏风散,被称为中药免疫调节剂。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 玉屏风散就是一剂中药名方,有典籍可考。中医名著《世医得效方》、朱丹溪《丹溪心法》、《医方考》、《古今名医方论》、《古方选注》、《成方便读》等均有记载。中药方剂讲究君臣佐使,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中医儿科学习知识学复习材料

《中医儿科学》习题集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史书中明确记载的最早儿科医生为( ) A .巫方 B .扁鹊 C .钱乙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2 .相传至今,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为( ) A .《山海经》 B .《诸病源候论》 C .《小儿药证直诀》 D .《颅囟经》 E .《五十二病方》 3 .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儿科之圣” ( ) A .钱乙 B .扁鹊 C .巢元方 D .张仲景 E .薛己 4 .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精于儿科,在其以下哪一著作中论小儿各科病证221 种,列医案1540 则。( ) A .《活幼口议》 B .《保婴摄要》 C .《育婴秘诀》 D .《幼幼新书》 E .《幼科发挥》 5 .下列哪位医家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 A .吴鞠通 B .陈复正 C .万全 D .薛已 E .扁鹊 6 .一般将多少岁作为儿童年龄的上限。( ) A .11 岁 B .17 岁 C .14 岁 D .18 岁 E .9 岁 7 .妊娠早期多少周前的胚胎期,从受精卵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伤害,造成流产或先天性畸形。( ) A .4 周 B .8 周 C .12 周 D .16 周 E .6 周 8 .幼儿期一般是指( ) A .自出生至生后28 天 B .1 周岁至6 周岁 C .出生28 天后至l 周岁 D .3 周岁至 7 周岁E .7 周岁至10 周岁 9 .新生儿的头围一般为( ) A .26cm B .28cm C .44cm D .34cm E .20cm 10 .“变蒸学说”最早见于哪本书。( ) A .《脉经》 B .《诸病源候沦》 C .《颅囟经》 D .《温病条辨》 E .《山海经》 二、填空题 1 .《山海经》中所载的__________ 是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2 .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婴幼儿体属______ 的观点,论述了小儿脉法及惊、痫等疾病的证治。 3 .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归纳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对儿科临床有直接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