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设学习型社会论文

建设学习型社会论文

建设学习型社会论文
建设学习型社会论文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知识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就成为了促进社会和人类发展进步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构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对每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文章分析了学习型社会的含义和特点,并指出了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存在的阻碍,提出了一系列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更好的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成。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自主性;人力资源;整合

学习型社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于1968年由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提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着的《学会生存》中详细阐述了这一概念。之后,这一概念就变得越来越流行并广为传播,许多国家也应景这一趋势,纷纷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本国发展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标。

一、学习型社会的含义及特点

学习型社会,就是在全社会中提倡一种积极学习的风气,并由政府或相关组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实现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拥有学习的机会,以此来促进自我的发展。学习型社会具有如下特点:

(一)学习没有阶段性,是持续一生的活动。

在现代社会,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因此,我们想要有所发展,单单只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重新学习,积极接受新事物,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二)学习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在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出现之前,我们的学习指的都是在学校中的学习,离开了学校,学习似乎就停止了。但学习型社会的学习恰恰相反,它提倡的是离开了学校,我们也应该继续学习,而且把学习的范围扩大到全社会的任何地方。

(三)学习是大众的,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以前所指的学习,因为是学校阶段的学习,所以学习的对象就局限于适龄的儿童或青少年,但是学习型社会却不同,它倡导的是社会中的所有人都应该参与到学习这一活动中来,人人都可以依自己的意愿行进学习,只有这样,学习的大众性才能落到实处。

(四)学习型社会是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学习作为人类的一种发展活动,也应该是没有止境的。当今的世界,不断的飞速变化,这样就致使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都需要不断的发展。所以,由人类个体组成的学习型社会也将是一个没有止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以上这些学习型社会的特征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候不会偏离方向,确保实施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我国发展进步要实现的一个具体目标。但是,由于受到我国固有的一些条件的制约,这项工作会遇到一系列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克服这些障碍,学习型社会就不会如我们理想般的实现,也就会变成一个空洞的概念。

(一)旧的文化学习观的阻碍。

任何一个新型社会的建设都需要有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观念作为支撑,学习型社会也是一样。然而在我国的现实中,一些传统的学习观念却阻碍着学习型社会的顺利发展,其中就属功利性学习最为代表。现在社会,功利性学习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应试教育。很多学校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学目标,以考试和分数作为判断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十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由功利性学习观导致的被动学习和个人学习也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的传统学习观。所以,在构建学习型社会进程中,我们要抛弃旧时的想法,树立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新观念。

(二)传统的学习方法已不再适应当今的社会。

在当今的世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采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这样的速度,以至于没有办法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对学习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它要求学习者不能一直满足于自己本身所拥有的知识,要与时俱进,不仅要经常学习新的东西,还要学习如何学习,因为只有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式,才能跟上不断进步的社会,符合这个时代对人们提出的要求。

(三)人力资源的素质普遍偏低。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益加剧,这种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当然,要顺利建设学习型社会,也需要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而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却不容乐观。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是:人力资源的素质普遍不高,高端的人才供不应求,人力资源的配置还没有完全达到市场化的要求,城乡、地区间素质差距较大等。这些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成

2019年开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总结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314433683.html,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2019年开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总结 2019年开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总结一年来,我乡遵照县委十五届七次全委会议精神,依据《X县干部学现代管理知识2019-2019年五年规划》和《X县干部学现代管理知识2019年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本乡实际,开展了干部学现代管理、职工学岗位技能、农民学实用技术、居民学文明礼仪和全民学YYY的“五学活动”,在全乡营造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学习活动初见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学习活动总结如下:一、完善机制,搭建平台,着力推进学习不断深入。 1、组建组织机构,落实主抓责任。在县委召开建设学习型社会动员会后,乡上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政法书记任组长,由副乡长、党政办主任任副组长,财政所、农林水牧中心、文化广电中心、妇联会、司法、教育专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学习型社会领导组织。领导组织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并抽调专人办公。各村、各单位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以正式文件上报下发。明确了责任人,乡、村单位都有学习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种会议和工作安排部署汇会,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2、深入宣传动员,营造学习氛围。为了使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明确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我们做了扎实的部署安排:一是层层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县委《决定》精神。在年初干部作风纪律整顿会,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主要内容,2月28日召开了乡、村、组三级干部参加的开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动员会,各村在今年第一个民主议事日和党员承诺大会上就开展建设学习

建设和谐社会研究论文

建设和谐社会研究论文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并要求我党不断提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党的十七大在党章中又增写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作这样的修改,既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的要求和指导原则,又阐明了现 阶段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着力点。从而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有步骤地持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1 坚持以人为本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的制度安排能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 群众的利益,各阶层对社会管理和生活现状感到满意,从而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显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1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基本宗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见物不见人”或者“重物轻人”都是不对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使最广 大人民群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和受惠者。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 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高度重视和自 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稳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 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也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各种经济利益矛盾更加突出。如 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 持社会稳定,妥善解决改革中因利益调整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 出问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从尊重、爱护、理解和关心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办 事情、做工作,才能摸清人民内部矛盾的症结,准确找出化解矛盾的办法。 3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人民群众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 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激 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以人为本,让各阶层人们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得到实实 在在的好处,就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为构建和 谐社会找到最广泛的力量支持,形成全国各民族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的局面。?

劳动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劳动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劳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劳动者及其行为、劳动关系、劳动组织、劳动制度和劳动社会过程,以揭示劳动社会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再此列举部分优秀劳动社会学论文题目,供各位需求者参考学习。 1. 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 2. 川东革命老区妇女当下生活状况研究 3. 城郊被动城市化失地农民社会适应研究--以辽宁省鞍山市为例 4.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5. 中国城镇中年男性和女性的家庭照料提供与劳动供给 6. 居住条件. 工作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影响 7. 谁偷了你的好工作 8. 现行劳动工资统计调查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9. 职业分层视野下的城镇人口与农民工收入差距研究 10. 蒙古族村落社会富余劳动力群体婚姻家庭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11. 中国古代西部地区妇女的女织劳动研究 12. 社区工作者的情绪劳动研究--潜层剖面分析的视角 13. 性别视角下已婚女性赴日打工家庭策略研究 14.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情感劳动的再探讨 15. 劳动时间与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基于湖南省农民工三融入调查数据的分析 16. 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17. 打工家庭与城镇化--一项内蒙古赤峰市的实地研究 18. 家庭收入变化. 夫妻间时间利用与性别平等 19. 农村“留守妻子”的生存现状及其影响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20. 性别. 风险偏好与竞争意愿:基于真实劳动的实验研究 21. 陕西榆林937个农户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分析 22. 川东革命老区妇女当下生活状况研究 23. 承前启后:袁方的劳动社会学思想 24. 作为职业. 身份. 地位和文化的农民角色--基于功能分析的视角 25. 女性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6. 工作投入概念应用 27. 黑龙江省农村与垦区农村空心化对比研究 28. 国外残疾人就业政策转型:从保障到融合 29. 知识型员工劳动关系不和谐的诱因及改善举措 30. 试论休闲活动的本质特征 31. 河南省农民工务工地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32. 发挥老年群体潜在价值助力实现中国梦 33.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与对策--基于社会资本视角 34. 浅析“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村社会工作 35. 国外产后女性就业政策研究 36.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性别工资差异经验分析 37. 新生代农民工回乡与留守的意愿探析 38. 农村分工深化与社会结构变迁 39. 社会结构的散流化及其治理 40. 建立劳动力市场监测与统计体系的思考 41. 延迟退休年龄对中国失业率的影响:理论与验证

公民社会理论

公民社会理论 阅读《中国非营利评论》2、4、5期上的“公民社会”的连载文章。复印出来提供给大家。 第一部分公民社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先由公民社会的NGO式界定开始,分析其原因,再为下一步的拓展与对话做出准备。 第一次课公共领域及其三种主导力量 要点:三个部门、三种机制 一、热身性讨论 1.公民社会是什么 你对公民社会的理解是什么? 你如何看重这一领域? 为什么?它与什么现象有关? 2.公民是什么? 你的理解与救灾志愿者的理解有什么区别? 公民与公民社会的关联是什么? 二、市场逻辑与公共空间 问题讨论:土地、森林与水资源私有化:你赞成吗?——它提升了效率,却消失了人们议事的空间与建构SC的基础。 市场正在消失公共空间。原因:商业化的逻辑与力量,人们不得不被卷进去而没有时间、精力来生活;市场逻辑的入侵、游说,以及按照这套逻辑产生产品(如媒体利用人们的下意识欲望……)、市场在解体道德…… 阅读与讨论“曹操墓造假.doc” 于是,市场逻辑渗入公共空间。 阅读:人们有关市场经济与公共空间的相互关系讨论 三、政府逻辑与公共空间 市场剩下(没渗入)的公共空间,又进入到权力控制的范畴。 四、NGO与公共空间 NGO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秩序、公共生活的提供者。 五、三套逻辑,你喜欢谁? 你选择谁?

三者的边界你愿意确定在什么地方(谁大一些、谁小一些)? 这就是公民社会理论要研究的。 六、公民社会的通常界定 市场与政府之外的空间,为NGO所占据,这就是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的既有界定:NGO为主体,结社、公益、利益群体,也包括社会运动。私人与国家之间。家庭的过渡性质(鱼与文化有关)。 第二次课从公共领域到公民社会的逻辑 要点:从建设性的角度,将NGO与公民社会深度链接起来。这些学习公民社会理论的人,更关注的是NGO如何。 一、公共领域、NGO与公民社会 1.一个基本的表达式 表达式:公共领域(三种主体)→被三者之一的N G O占据→公民社会呈现。 所以,有三个问题需要回答: ①为什么把NGO放到这样重要的位置? ②公民社会为什么被认为是理想的社会? ③为什么公共领域如此重要? 答案都在于上面的公式中:公共空间如此重要!而如此重要的公共空间被押宝在NGO 身上;又体现为公民社会。 2.第一个问题的展开 为什么把NGO放到这样重要的位置?就像那一问题问到的,文明社会、被人喜欢的社会,为什么非要是NGO主导的社会?答案就在于三个部门的三套逻辑,其中只有NGO的逻辑能避开另外两套逻辑。 NGO的四种重要类型: ①集体事物的自我提供(互益组织) ②公共事物的自我提供(慈善-公益组织) ③游说组织(狭义的利益集团) ④社会运动组织 互益组织:自我治理的“精致雕刻”(自我创造的集体与事物),自我选择的进入。微观层面上的最完美的民主形式。 公益组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观场面。慈善助人的默默行动。

建设学习型社会教学设计

《建设学习型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习型社会的特征,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意义及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比较分析和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当今社会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品质,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让学习成为生活习惯,成为生活方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高三复习课) 1.活动准备: 全班分为4个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组员活动与探究,完成抢答和必答环节的问题解答,必答由小组推荐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负责问题解答,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发表看法;科代表负责记录各小组活动情况,评出优秀学习小组,给予表扬。 (具体活动:阅读课件相关资料,分组讨论,集中组员意见;展示讨论成果;

分工合作,客观评价。) 活动提示: (1)抢答必须遵守抢答规则。 (2)每组小组长负责讨论情况记录,并与本组组员讨论必答题的思考角度和答题内容。 (3)活动中需要具有合作、效率与竞争意识。 活动主题:学习型社会——我们身在其中。 2.活动过程: 第一步我的了解 活动形式:小组抢答(老师交代抢答规则;课代表负责记录各组得分情况)(1)学习型社会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型社会在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社会现实谈学习型社会提出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增强学生查找资料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强烈参与意识和责任心。 第二步参与活动 活动形式:分组讨论 观看课件展示的材料,围绕各组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小组长集中小组答案,确定本小组的中心发言人。 课件提供的材料有四则: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论文)

一、“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现实性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1、“以人为本”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取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随后,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最高纲领,而现阶段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必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标准。 2、“以人为本”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又是和谐社会的目的。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就是要在现实性上,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反过来说,只有坚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给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最可靠的保证。 3、“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就是要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结合起来,让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反放的成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确定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目标,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发展战略,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保障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的制度体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把实现“以人为本”纳入法治轨道,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片面强调局部利益或以整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施政倾向。 (二)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 1、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历史的、具体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决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超越历史的和现实的条件,游离于社会及群体之外、随心所欲地行动。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作为处在生产力和社会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如何发展时强调提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肉体的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这就决定了他们这一代的相互关系。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不断地进行着,

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城市社会学论文是隶属于社会学论文最早的一个小分支,主要是讨论现代城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城市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的结构组织,研究的方向是社会学中的关于城市的主题,城市社会学论文包含了城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提供了121条优秀的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学习。 1. 生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 2. 相对资源视角下城市青年夫妻的除夕安排 3. 提高中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研究 4. 中国城市空间的治理逻辑--基于权力结构碎片化的理论视角 5. 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是如何逆转的--实践视角下的妇女家庭纵向地位变迁 6. 北京女性老年人的生活境况与社会服务需求 7. 社会资源与行动网络:精英型意见领袖的抗争逻辑 8. 在华韩国留学生文化智力对文化认同的内隐影响研究 9. 河南省智力残疾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需求研究 10. 城市景观环境对大众行为的影响 11. 大学艺术与礼仪教育渗透研究 1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变迁特点及认识 13. “小地方”和“大地方”的不同世界 14. 别把时间浪费在工作电话上 15. 澳大利亚越南移民社会融入现状探究 16.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7. 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及其服务模式建构 18. 生儿育女的福利效应:子女数量及其性别对父母幸福感的影响 19. 建设国际化社区展现杭州国际化形象 20.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农村社会空间联系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 21. 跨境“双非儿童”的特殊教育与康复 22.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3. 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视野 24. 儿童意外伤害与儿童忽视:问题与出路 25. 农民家庭生活新秩序的建构:功能主义视角的解读 26. 我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鼓与呼 27. 城市青年的文身体验. 情感叙事与身体抵抗 28. 日本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承接主体能力建设研究 29. 中国公共记忆研究范式新思考:来自山地民族的启示 30. 浅析当代维吾尔族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31. 浅谈哈尔滨近代城市的历史纪元 32. “摊二代”心理偏差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33. 微信朋友圈里的舆论社会学 34.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35. 发挥乡贤文化多元治理效应的时代背景和路径选择 36. 中国城市居民个体社会地位与伦理行为关系研究 37.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在城市研究中的独特性 38. 城市在马克思的历史叙事中的地位 39. 马克思关于城市的核心见解及其当代意义 40. 标准化的存在感觉与影响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试题+答案)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对于我国出现的民生问题,以下不属于合理的应对思路与措施的是()。(3.0分) A.确立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 B.一步到位的完全解决各种民生问题 C.把藏富于民作为重要国策来看待 D.着手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 我的答案:B√答对 2.对于我国出现的民生问题,以下不属于合理的应对思路与措施的是()。( 3.0分) A.确立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 B.一步到位的完全解决各种民生问题 C.把藏富于民作为重要国策来看待 D.着手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 我的答案:B√答对 3.从职业化角度讲,我国精英群体最大的不足是()。(3.0分) A.职业责任意识严重匮乏 B.职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C.敬业精神严重匮乏 D.改革创新意识不强 我的答案:A√答对

4.以下关于我国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问题描述不准确的是()。(3.0分) A.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应当以民生问题为优先 B.我国的公共投入在民生方面少,非民生方面多 C.确定公共投入的合理比例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D.对于用于民生领域的公共投入,用于基础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所占比重偏大 我的答案:D√答对 5.以下不属于民生问题的基本内容的是()。(3.0分) A.社会保障 B.义务教育 C.公共卫生 D.工程建设 我的答案:D√答对 6.客观地看,中国现在精英群体的发展就总体而言还是健康、正常的。这突出表现在()。(3.0分) A.三大精英群体呈现出一种同步化发展的局面 B.精英群体的规则意思和法律意识越来越强 C.精英群体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 D.精英群体的改革意识和敬业精神都十分强烈 我的答案:C√答对 7.以下不属于民生问题的基本内容的是()。(3.0分)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查研究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查研究 系别:管理系 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2009 指导教师:高红 小组成员:郭昭君贾之剑 王婷朱红艳

中文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这种社会变革过程中,许多教育观念都发生了变化。生存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再也不能“一学永逸”了,必须要学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学会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当今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人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唤起人们学习的意识,对于保障和谐社会发展的有序性、促进和谐社会运行的活力性、保障和谐社会价值的公平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对这一新形势,顺应时代发展,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和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历史机遇看,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必然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 本课题以张家口市民为调查对象,并参照有关政府数据,调查问卷共发放五十份,回收五十份。问卷共设计题目二十一个,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二、我国学校教育现状;三、我国社会文化构建情况;四、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型社会下的企业社区家庭个人状况;五、终身学习的立法建议。 在基本了解我国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情况后,我们对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状进行了一些认真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教育文化学习型社会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knowledge economy time arrival, transforms in the process in this kind of society, many education ideas have all had the change. The survival in this time each person could not “a study eternal ease”, have again to have to learn to use each kind of study resources, the academic society lifelong study, only then could improve own unceasingly like this quality, the adaptation society's development, realized own life value. But constructs in now the harmonious social process in our country, everybody sets up the lifelong study the idea, arouses consciousness which the people study, regarding the safeguard harmonious social development ordered nature, the promotion harmonious society movement vigor, safeguard harmonious social value fairness all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topic take the Zhangjiakou resident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and refers to the related government data, the questionnaire altogether provides 50, recycles 50.The questionnaire altogether designs topic 21, mainly includes four aspects: First, by surveyor basic situation; Second, Our country school edition present situation; Third, our country soci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Fourth, the lifelong studies all the people to study under society's enterprise community family individual condition; Fifth, lifelong study legislation suggestion. After understood basically our country all the people study the lifelong study the situation, we studied the lifelong study to all the people the present situation to carry on some earnest analyses, and put forward some more reasonable proposal. Key words Nationwide study Lifelong study Education Culture Learning society

社会主义建设论文和谐社会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建设论文和谐社会建设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做好群众工作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做好群众工作是各级组织和干部的岗位第一职责。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做群众工作的队伍重视加强学习,在提高理论认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把党的群众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群众工作;思想工作;服务群众需求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他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精辟论述,不仅进一步凸显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更为明确地强调了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党的重要任务,其关节点在于“建设”和“促进”。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当前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增强党的各级组织和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包括十七大报告要求的“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丰富的,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

文化之间的协调,但其本质是“人和”,包括人际之间、党群之间、干群之间、员工之间、邻里之间都要和谐。在所有的这些关系中,拥有资源和权力的各级组织和干部发挥着主导性,他们对促进社会和谐负有更大的责任,必须起到引领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做好群众工作是各级组织和干部的岗位第一职责。 做群众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优势,也是党实现目标任务的重要法宝。然而纵观现实,做群众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的不少组织和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意识越来越淡薄,看重的是行政权、指挥权的使用,习惯的是压制式的管理,不少同志不仅缺乏沟通意识,而且缺乏沟通技巧,在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的过程中,不少干部失去的是做人的工作的能力,更有甚者,一些年轻干部连谈心都不会了,其群众关系可想而知。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相当一部分矛盾,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正是由于群众观念不强、群众意识淡薄,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不仅没有保护好群众的利益,而且还损害群众的利益,引起群众不满;正是由于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不懂得倾听,不会好好说话,一些本可以解决的一般性矛盾,最后引发成难以收拾的大冲突……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应该说我们在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方面拥有了更大的物质基础和更多的化解手段,但是为什么各类矛盾和冲突屡屡出现,并且有加剧的趋势?从主观上分析,与一些组织和干部做群众工作意识的淡化和能力的不强有着密切的关系。

法律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精选法律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法律社会学是将法律置于其社会背景之中,研究法律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和法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从社会整体观念出发,认识法律的社会基础和社会作用,从而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控制作用解决社会问题。本文主要面向法律社会学专业学生提供162条精选法律社会学论文题目,供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能够学习参考。 1. 涉罪未成年人异地社会调查制度现行做法 2. 完善未成年被告人人格调查制度的司法对策--以广州市的审判实践为样本 3.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理解与完善--兼论《刑事诉讼法》第275条 4. 我国少年司法之人格甄别制度引入 5. 未成年被告人人身危险性调查的理念确立和机制构建 6. 少年司法分立论 7. “打人命”:农村青年妇女自杀特殊干预的一般意义 8. 校园虐童行为模式与预防对策研究 9. 社科法学的知识反思--以研究方法为核心 10. 自由的女性与女性的自由--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法学的主张及其影响 11. 中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综述 12. “封存”还是“消灭”?--评新刑诉法犯罪记录封存条款 13. “罪错未成年人新闻报道的权益保护与法律规制”研讨沙龙综述 14.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案机制创新研究--以玄武区检察院“协作式”办案制度为视角 15. 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地方立法的实证分析--以A市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和预防现状为调研对象 16. 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系统调查研究--以上海为例 17. 我国少年司法的困境与出路 18.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程序性制裁机制研究 19. 赦免制度:“宽恕”在国家心理中的体现 20. 司法社工职业的独特性 21. 论强制辩护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中的适用--以《刑事诉讼法》第267条为中心 22. 我国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立法研究综述 23.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性法学思考 24. 未成年犯罪人的社区矫正 25. 试论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培养 26. 从性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看性法学研究的未来课题 27. 关注弱势群体--女性主义法学的启示 28.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法律观及其启示 29. 青少年犯罪预防中的“儿童参与”--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新思考 30. 少年司法程序中品格证据适用的冲突与重构 31. 儿童虐待的心理危害 32. 未成年人轻罪案件非刑罚化处理之构想--以刑事和解为视角 33. 未成年人犯罪特别程序之定位 34.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中社会调查制度的实际运用与分析 35. 论我国未成年人人格调查制度之完善 36. 宽严相济语境下未成年人累犯制度释疑及完善 37. 可能性与空间考量:精神障碍者的司法社工介入 38. 法社会学视角下的男性自杀问题研究 39. 论大学生犯罪是否从宽处罚及其完善 40. 新时期重庆市青少年犯罪研判与对策

公民社会理论

基本概念辨析 公民社会是一个外来词,是从英语的Civ il So ciety翻译过来的一种译法。在汉语学术界,Civil Societ y有三个流行的译名,即/公民社会0、/市民社会0和/民间社会0。仔细分析其内容,就会发现,这三个译名分别指明和强调 了作为一种特定社会现实的 /Civ il Society0的不同侧面,在汉 语世界里不仅没有与Civ il Soc-i et y正相对应的概念,也很难找到 Civ il Societ y的对应事物。 据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历史系 林毓生教授的研究,公民社会是 /Civil Societ y0的本意,源自希腊 雅典的/城邦政治0。因为雅典公 民的社会范围与城邦政治的范围 重合,公民社会其实是城邦政治 的同义反复。雅典公民不可能在 城邦之外发展自己的公民性格、 村级如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0的程序性法律、法规方面,基本上是空白。 因此,要把立法建制摆在政府主导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首位,切实抓好。这是关系到基层民主能不能扩大,能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大问题。基层民主的立法建制,要体现社会基础性权力结构的特点,有利于扩大民主,要与代议制上的基层民主有所区别,遵循直接民主原则。 在机构设置上,要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把分散的条条中的指导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权力统起来,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机制。目前,指导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职权过于分散: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立法与监督机关,却从1983年起承担了行政执法任 务,即承担了县、乡人民代表大会 直接选举的领导与组织工作;民 政部在县、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直接选举工作移交全国人大常委 会后,只负责5村委会组织法6、 5居委会组织法6的贯彻落实以及 乡镇、街道建设的立法调研工作; 农业部负责乡、村两级集体经济 组织民主管理工作;全国总工会 承担了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 制度的建设工作;党务部门负责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内民主工作。 由于条条分割,各部门基本都是 从本部门的业务性质和行业利益 出发,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指导 性法规与政策,造成相互掣肘,政 出多门,没有形成基层民主政治 建设上的合力。基层干部普遍反 映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0, 遇到政策上的矛盾下面便无所适 从的问题,切中要害。 从有利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 建设出发,这种状况应当加以改 变。首先,应当将县、乡、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的直接选举工作和村级 直接民主工作,划归政府部门统 一管理组织。因为这两类工作尽 管有些区别,但都是直接民主的 范畴,行使权利的主体相同。其 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起 统一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委 员会,以统筹规划,交流各个领域 基层民主发展的经验。第三,地方 各级法院相应增设选举法庭,以 强化司法监督。u (詹成付民政部基层政权 和社会事务司副司长。 白钢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所研究员。) 公民社会理论 田华

建设学习型社会心得体会

建设学习型社会心得体会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种进化,一种必然,一种要求,一种选择,一种先导,一种飞跃,一种升腾的具体表现。 社会若没能形成一种崇尚学习的风气,就会墨守成规,就会蜕化变质,就会停滞不前,就会落后挨打,就会贫穷潦倒,就会止步不前,甚至会亡党亡国。 不学习就会落后,这是千古不变之真理,万古不变之主义。 只有不断地创造性 学习,个人、单位、集体、地区、国家、社会才有活力,才有生机,才有进步,才有朝气,才有福祉,才有希望,才有盼头,才有明天。否则,一切将终结于保守无聊之中,终结于自我封闭之中,终结于孤芳自赏之中。 爱学习,要像爱惜生命一样,惜分秒光阴,抓重点学习,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必须从每个人开始。没有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便没有一个单位或集体的自觉学习氛围,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每个人自觉学习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学习型社会的自然养成。那种自认为个人不学习无关紧要,无碍大局,无足轻重的说法和想法,事实上是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表现。

不难设想,如果每个人都存在这种想法,学习不积极,到头来的学习型社会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可望而不可及。 学习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要我学是被动的、机械的、不得已的;我要学是主动的、灵活的、自觉自愿的。两种态度的效果截然不同,前者是敷衍了事的,后者是认真负责的;前者必将碌碌无为,后者必将大有可为。 宋真宗赵恒在《劝学诗》中告诫子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未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一个千年前的封建帝王尚且注重学习,何况身处日新月异环境中的我们,倘若不加强学习,必然被社会淘汰。 当然,学习不仅是向书本学习,更应该向实践学,向他人学。 薄熙来曾说过:“文化瑰宝是真正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要像那些腐败分子,不识文化瑰宝,只认金银财宝。要读好书,多读革命文献,把精华背下来。要亲自动手写文章,要边看、边记、边写。长期坚持,必有长进。” 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离不开个人学习风气的形成,个人学习风气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助推。学习的最大敌人是自我满足,永不自满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做到这一点,建

136个优秀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参考

136个优秀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参考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的毕业总结,许多大学生都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论文选题难的问题,不知道论文题目应该如何去定位,根据那一个方向去写,这个是部分大学生的一个通病,在这里学术堂根据网友的反馈以及大学生的需求不同,在这里以经济社会学专业为例,举例了136个优秀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希望 能够帮助到在这方面有困难的同学,论文题目的定位非常重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祝各位学子毕业成功,前程似锦! 1. 生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 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现状研究--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金融 学专业为例 3. 社会经济形态视角下的屯堡族际婚姻观变迁研究 4. 中缅. 中老. 中越少数民族跨境婚姻行为的经济学思考 5. 西方对社会保障制度功能的认识:一个历史的考察 6. 河南省智力残疾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需求研究 7. 民族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社会价值人际交往发展需求研究 8. 文化经济时代审美人类学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9.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类期刊管理学系列 10. 对高校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的研究 11. 仪式礼物变迁的经济社会学思考--以广西田阳县龙河村那逻屯祝寿仪 式为个案 12. 试论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统计学的发展 13.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下公共关系优化对策分析--以社会化媒体时代为背 景 14. 独立院校经济类专业应用统计学教学探索 15. 近百年来客家乡村妇女经济地位的变迁研究--以梅州市部分农村为例 16.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身体. 时间与空间的视角 17. 代际经济支持健康效应检验 18. 统计在经济和生活方面的应用 19. 老年人社会经济保障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翻译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翻译)

————————————————————————————————作者:————————————————————————————————日期: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 Strengthening Social Development, Ensuring and Improving the People's Wellbeing 中国目前尚处在社会建设的初期阶段,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最紧迫的任务是奠定社会建设的基础。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社会建设总体上只能采取从重点建设到全面建设的推进战略。当前的重点是解决民生问题。 China now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fledging period of modernization. The most urgent task for China i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is context,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 as a whole can only resort to the promoting strategy from key construction to overall construction. Current emphasis is on solving the issue of people's wellbeing.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通俗地说,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遇到的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并且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

399条组织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399条组织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毕业之际是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季节,这里以组织社会学专业为例,学生在写作论文过程中,论文题目的定位尤为重要,论文题目的选择、写作方向的定位都是一篇论文的核心问题,学术堂小编在这里根据大家的困惑,为大家整理提供了399条优秀的组织社会学论文题目,给大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一定的参考,祝各位同学毕业论文都能够顺利通过! 1. 貌离神合:市场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的行政化现象研究 2. 社会资本视域下协商型社会组织的构建 3. 城市政府结构与社会组织发育 4. 校企合作育人困境分析:基于组织社会学的阐释 5. 社会资本与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以北京市D区为例 6.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运行现状及管理对策--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为视角 7. 美国非营利组织国际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8. 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分类管理探析 9. 城市社区治理的再组织化--基于对杭州市社区治理经验的分析 10. 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变迁及创新路径 11. 微博空间组织间网络结构及其形成机制以环保NGO为例 12. 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当前我国增强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建构与社会政策分析 14. 中国的社会组织培育:必然. 应然与实然 15. 非政府组织的微博影响力及其影响因素--以环保非政府组织为例 16. 社会组织治理结构的转型--基于草根组织卡理斯玛现象的反思 17. 论组织环境控制追求的终结 18. 组织氛围研究:概念测量. 理论基础及评价展望 19. 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合法与有效间的策略选择 20. 重建社会支持网:失独群体自组织形成机制探讨--基于上海的两个案例 21. 自组织时代的真正到来 22. 现代组织研究中的人类学实践与民族志方法 23. 残疾人组织公平. 工作嵌入与工作绩效:一个典型职场弱势群体的实证 24. 组织模式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5. 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绩效评价探讨 26. 环境风险社会放大的组织传播机制:回顾东山PX事件 27. 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问题探讨 28.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职业成长:基于匹配理论的研究 29. 社会工作者组织承诺提升策略--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的案例研究 30. 组织化利益表达:理论假设与经验争论 31. 论社会工作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介入 32. 城市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 33.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34. 健全组织:扩大村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 35. 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建设 36. 台湾社会组织管理的经验. 问题与启示 37. 我国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和未来 38. 谈谈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问题 39. 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研究 40. 论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公民社会建设引领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研究

公民社会建设引领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研究 摘要:志愿服务常态化是公民社会成熟的标志之一,本 文从公民意识的内涵入手,对公民社会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常 态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优化的路 径,旨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民社会;志愿服务;常态化 1673-1069(2016)13-78-2 0 引言 志愿服务常态化是公民社会重要的元素,是公民社会成 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公 民意识得到增强,为成长为公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学生 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发展,为我国公民社会的发育提供了有利 的契机。 1 公民意识与公民社会 公民意识是在现代法治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现代意识,是 随着“公民”概念的兴起而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民众意识,是 公民自身对于在国家中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社会地位的 种自觉认知。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意识集 中体 现了公民对于国家的态度、倾向、情感和价值观。它是 中图分类 t=r. 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社会意识多层面的统一,包括独立的主体意识、传统与现代结合 的公德意识、完备的法治意识、合理的民主平等意识、法律赋予 的权利和义务意识等。 1.1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公民对他在所在的政治生活和公共 生活中 的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作为一个有独立意识和独立地位 的政治权利主体加入到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程序中的意识, 标志着公民个体对人格独立性的觉醒。[1]具有独立人格和自 由的意志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个公民个体的要求。 1.2法治意识法治是市场经济运行良好的保障,也是现代社会 发展的 要求。与市场经济、现代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治意识表现为的法律观念、法律素养、法律精神。它既是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又是法律规范化的前提条件。它不仅是法律规范设立的质量标准之一,而且制约着法律制度执行的全过程,从而 决定制度建设的成功与否。它要求是公民特别是权力的执行 者要树立法律至上的信念,“法无授权不可为” ,“法无禁止即可为”,拥护宪法与法律的权威,并切实遵守、执行。 1.3民主平等意识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把“民主” 、“平等”写 入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在传统中国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观念,人与人之间有着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意识固化了人的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