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1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那些是怎样发生影响的.

7.1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那些是怎样发生影响的.

7.1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那些是怎样发生影响的.
7.1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那些是怎样发生影响的.

7.1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那些?是怎样发生影响的?

解: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

1.同离子效应:溶液中构晶离子的浓度越大,溶解度越小。

2.pH值的影响,即酸效应:对于弱酸盐的沉淀,pH越小,溶解度越大。这是因为弱酸根受H+影响,形成了非酸根的阴离子或以弱酸形式存在。

3.配位效应:若溶液中存在能与构晶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配位剂时,其浓度越大,则溶解度越大。4.盐效应:溶液中其它非构成沉淀的盐类的浓度越高,溶解度增大。这是由于这类离子的存在,减少了构成沉淀的离子相互碰撞的机会。

5.氧化还原效应:由于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改变了构成沉淀中离子的氧化数,改变了沉淀的组成,会影响其溶解度。

7.2形成沉淀的性状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些是本质因素?

解:沉淀可分为晶型沉淀和非晶型沉淀两种。沉淀的性状是由聚集速度和定向速度的关系来决定的。当聚集速度大于定向速度时,形成非晶型沉淀。否则,形成晶型沉淀。其中定向速度是沉淀物质本身的性质。而聚集速度可通过实验条件的选择适度地改变。

7.3已知在常温下,下列各盐的溶解度,求其溶度积(不考虑水解的影响)

(1)AgBr 7.1×10-7mo1·L-1

解:AgBr ++Br-

因此[Ag+]=[Br-]=7.1×10-7溶度积Ksp(AgBr)=(7.1×10-7)×(7.1×10-7)=5.0×10-13

(2) BaF2 6.3×10-3 mo1·L-1

BaF22++2F-

∴[Ba2+]=6.3×10-3[F-]=2×6.3×10-3

溶度积Ksp(BaF2)=[Ba2+][F-]2=(6.3×10-3)×(2×6.3×10-3)2=1.0×10-6

7.4计算下列溶液中CaC2O4的溶解度

解:这道题主要是要了解酸效应及同离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这是因为存在着下列平衡:C2O42-+H+HC2O4-HC2O4-+H+H2C2O4而HC2O4-和H2C2O4都不会与Ca2+形成CaC2O4测定。

查表Ksp(CaC2O4)=4.0×10-9H2C2O4的离解常数Ka1=5.4×10-2,Ka2=5.4×10-5

(1)pH=5 pH=5 即[H+]=10-5

∴分布系数δ(C2O42-)=Ka1Ka2/(Ka1Ka2+Ka1(H+)+[H+]2)

∴δ(C2O42-)=5.4×10-2×5.4×10-5/[5.4×10-2×5.4×10-5+5.4×10-2×10-5+(10-5)2]=0.843

CaC2O4Ca2++C2O42-

设溶解度为Xmo1.L -1 则 [Ca 2+]=X

∴含有C 2O 42-的各种形式的总浓度为X ,而以C 2O 42-形式存在的浓度为x·δ(C 2O 42-)=0.843x ∴Ksp(C 2O 42-)=X×0.843X ∴X=6.9×10-5 mo1·L -1

(2) pH=3

pH=3即[H +]=10-3 同理δ(C 2O 42-)=0.050

∴Ksp(C 2O 42-)=X×0.050X

X=2.8×10-4 mo1·L -1

(3)pH=3的0.01 mo1·L -1的草酸钠溶液中。

此时溶液中草酸总浓度来自两个部分,一部分为CaC 2O 4溶解产生的,如上题计算为0.050X,另一部分为溶液中存在的草酸钠,其总浓度为0.01 mo1·L -1

,此时C 2O 42-分布系数为0.050,所以其[C 2O 4-]=0.050×0.01=5.0×10-4

由上题可知,0.050X<<5.0×10-4

∴0.050X+5.0×10-4≈5.0×10-4

∴4.0×10-9=5.0×10-4X

∴X=8.0×10-6 mo1·L -1

若不用0.050+5.0×10-4≈5.0×10-4这个近似,直接解上述一元二次方程,可得X=7.99×10-6 ∴两者结果之差非常之小,用近似法计算更为简单。

7.5水处理剂HEDP(C 2H 8P 2O 7),用喹钼柠酮溶液形成沉淀(C 9H 7N )H 3(PO 4·12MoO 3),取HEDP 样品0.1274ɡ,于4#玻璃砂漏斗中干燥后称重,若玻璃砂漏斗质量为18.2421ɡ。测定后的质量为18.8964ɡ,

(1) 求样品中HEDP 的百分含量。

解:由HEDP 转变为沉淀只有P 的量是未损失的和增加的,其他元素由于加入试剂和形态的转变均发生了变化,不能作为定量的依据,

∴1个HEDP 中含有2个P ,而沉淀中只含有一个P ,所以P 的摩尔数在沉淀前后应是相等的。设样品中含HEDP 为X ,

2/2174.0HEDP M X =沉淀

M 3421.188964.18 M HEDP =206.0 M 沉淀=2141 代入上式:2/0.2062174.0x =2141

5543.0 ∴X=12.27% (2)样品中P 的百分含量和上题一个道理,只不过M HEDP 用Mp 代代替:

2/97.302174.0x =21415543.0 ∴X=1.844%

7.6 0.8641ɡ合金钢溶解后,将Ni 2+转变为丁二肟镍沉淀(NiC 8H 14O 4N 4),烘干后,称得沉淀的质量为0.3463ɡ,计算合金钢中Ni 的百分含量。

解:设合金钢中含Ni 为X ∴Ni

M X 8641.0=沉M 3463.0 M N i=58.69 M 沉=288.9 代入上式,解得 X=8.142%

7.7含有纯CaO 和 BaO 组成的混合物2.431g ,将其转化为CaC 2O 4和BaC 2O 4测定,烘干后称重为4.823g,求CaO 和BaO 的百分含量。

解:设CaO 含量为x ,则BaO 含量为(1—x ),

M cao=56.08 M BaO =153.3 Mcac 2o 4=128.1 M Bac2o4=235.3 ∴08.56431.2x ×128.1+3

.153)1(431.2x ×235.3=4.823 ∴x=0.5993=59.93% CaO 的含量为59.93%. BaO 的含量为40.07%

7.8 NaCl 、NaBr 和其他惰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0.4327 经AgNO 3沉定为AgCl 和AgBr ,烘干后,质量为0.6847。此沉淀烘干后再在Cl 2中加热,使AgBr 转化成AgCl ,再称重,其质量为0.5982g ,求原样品中NaCl 和NaBr 的百分含量。

解:ΜNaCl =58.44 ΜNaB r=102.89 ΜAgCl =143.3 ΜAgBr =187.77

第一次 NaCl→AgCl,, NaBr→AgBr ∴设NaCl 含量为X ,NaBr 为y 则NaCl M x .4327.0×ΜAgCl +NaBr

M Y 4327.0×ΜAgBr =0.6847 第二次相当于 NaCl→AgCl , NaBr→AgBr→AgCl ∴NaCl

M x 4327.0×ΜAgCl +NaBr M y 4327.0×ΜAgCl =0.5982 解上述联立方程组:可得 X=46.26% Y=30.11%

7.9在10mL 浓度为1.5×10-3 mo1.L -1的ΜnSO 4溶液中,加入0.495g 固体(ΝH 4)2SO 4(溶液体积不变)。再加入0.15 mo1.L -1的NH 3·H 2O 溶液5.00mL 能否有Mn (OH )2沉淀生成?若不加固体(NH 4)2SO 4,又能否有沉淀生成,列式计算说明理由。

解:溶液的总体积为10.0+5.0=15.0ml

∴[Мn 2+]=1.5×10-3×10/15.0=10-3mo1·L -1由于溶液同时存在NH 4+和NH 3这一对共轭酸碱,因此,此溶液为缓冲溶液,查表可知对于NH 3的K b =1.8×10-5

∴对于共轭酸NH 4+的Ka=5.6×10-10

利用缓冲溶液pH 值计算公式:pH=pKa+pCa/Cb

此时 C b =[NH 3]=0.15×5.00/15.0=0.050 mo1·L -1

Ca=[NH 4+]=2×[(NH 4)2SO 4]=2×

424)(495.0SO NH M ×15.0×10-3=0.50 mo1.L -1

∴pH=9.25-1=8.25

∴[H +]=10-8.25 [ OH -]=10-5.75 Ksp (Mn(OH)2)=1.9×10-13 此时浓度积[Mn 2+][OH -

]2=10-3×(10-5.75)2=10-14.5<1.9×10-13 ∴没有沉淀生成。若不加固体(NH 4)2SO 4,此时溶液不是缓冲溶液,

其pH 值按下列计算:[OH -]=c K b =(1.8×10-5×[NH 3])1/2=(1.8×10-5×0.050)1/2=9.5×10-4 此时浓度积[Mn 2+][OH -

]2=10-3×(9.5×10-4)2=9.0×10-10>1.9×10-13 ∴有Мn(OH)2沉淀形式。

7.10在1.0 mo1·L -1的Mn 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Pb 2+,欲使Pb 2+形成PbS 沉淀,而Mn 2+不沉淀,溶液中S 2-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若通入H 2S 气体来实现上述目的,问溶液的pH 值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已知H 2S 在水中的饱和浓度为[H 2S]=0.1 mo1·L -1

解:查附录知Ksp (MnS )=2.5×10-13 Ksp (PbS )=8.0×10-28

对于H 2S 而言, Ka 1=1.32×10-7 Ka 2=7.10×10-15 [H 2S]=0.1 mo1·L -1

∵S 2-分布分数 δ2=Ka 1Ka 2/(Ka 1Ka 2+Ka 1[H +]+[H +]2)

∴[S 2-]=0.1×δ2

Mn 2+不沉淀 ∴1.0×0.1×δ2<2.5×10-13

将δ2代入,解得[H +]>1.9×10-5 ∴pH<4.71

此时需Pb 2+沉淀

∴δ2×1.0×[Pb 2+]>8.0×10-28

将[H +]=1.9×10-5代入,解得[Pb 2+]≥3.2×10-15 mo1·L -1

7.11设计分离物质的方案

(1) AgCl 和AgI

加入浓HCl ,则AgCl+Cl -=AgCl -2而溶解 AgI 不溶解。

(2) BaCO 3和BaSO 4:

加入HCl ,则BaSO 4不溶解,而BaCO 3+2HCl=Ba+2Cl --+H 2O+CO 2↑

(3)Mg(OH)2和Fe(OH)3 :

先加入HCl :Mg(OH)2+2HCl=Mg 2++2Cl -+2H 2O

Fe(OH)3+3HCl=Fe 3++3Cl -+3H 2O

再加入NH 3水,使pH>3, Fe(OH)3沉淀, Mg(OH)2不沉淀

(4)ZnS 和CuS ,按照7.10题中方法可计算出合适的pH ,使得ZnS 溶解,而CuS 不溶解。

7.12计算下列沉淀转化的平衡常数:

(1) ZnS (S )+Cu 2+=CuS (S )+Zn 2+

平衡常数K=[Zn 2+]/[Cu 2+]=]/[]/[22--s CuS Ksp S ZnS Ksp )()(=Ksp (ZnS )/Ksp (CuS ) =1.6×10-24/6.3×10-36=2.5×10-11

(2) AgCl (s )+SCN -=AgSCN (s )+Cl -

平衡常数 K=][][--SCN cl =]/)(]/[)(++Ag AgSCN Ksp Ag Agcl Ksp =)

()(AgSCN Ksp Agcl Ksp =1.8×10-10/1.03×10-12=1.75×102

7.13用银量法测试样品中氯含量时,选用那种指示剂指示终点较合适?用何种银量法?为什么?

(1) NH 4Cl

答:莫尔法,指示剂;K 2CrO 4,因为可在中性进行滴定。

(2) BaCl 2

答:法扬司法,指示剂,二氯荧光黄,不可用佛尔哈德法,因为可形成BaSO 4沉淀。也不可用莫尔法,会形成BaCrO 4沉淀。

(3) FeCl 2

答:佛尔哈德法,指示剂:FeNH 4(SO 4)2,因为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因为Fe 2+很容易被氧化为Fe 3+,pH 值稍大,形成Fe (OH )3沉淀,有颜色,影响终点观察。

(4) NaCl+Na 3PO 4

答:佛尔哈法德,指示剂:FeNH 4(SO 4)2,因为在中性、弱碱性中,PO 43-干扰测定,必须在酸性中进行。

(5) NaCl+Na 2SO 4

答:莫尔法指示剂 K 2C r O 4, SO 42-不干扰。

(6) KCl+Na 2C r O 4

答:佛尔哈德法,指示剂FeNH 4(SO 4)2因为必须在强酸性中进行,否则CrO 42-和Hg +形成测定干扰实验。

7.14 为什么说用佛尔哈德法测定Cl -比测定Br -或I -时引入的误差概率要大一些?

答:因为Ksp (AgCl )=1.8×10-10,Ksp (AgBr )=5.0×10-13 Ksp (AgI )=8.3×10-17 Ksp (AgSCN )=1.03×10-12 所以,又有AgCl 的溶度积比AgSCN 溶度积大,因此,若包裹不好,AgCl 沉淀会转化成AgSCN 测定而干扰Cl -的测定。而AgBr ,AgI 的溶度积小于AgSCN 溶度积,不会转化为

AgSCN 测定,因此,由此引入的误差概率要小得多。

7.15在含有相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l -和I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 +溶液,哪种离子先被Ag +测定,第二种离子开始测定时,Cl -和I -的浓度比为多少?

答:因为Ksp (AgI )

_10

3.8108.1??=2.2×106

7.16测定铵或有机铵盐可用四苯硼钠沉淀滴定法,二氯荧光黄为指示剂。可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四苯硼钠,结果如下:

标定四苯硼钠:0.4984g 邻苯二甲酸氢甲溶解后,用四苯硼钠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4.14ml 。

(NH 4)2SO 4样品测定,0.2541g (NH 4)2SO 4样品,溶解后,用上述四苯硼钠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35.61ml 。

(1)求样品中(NH 4)2SO 4的百分含量

解:先求四苯硼钠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分子量为204.22。

设:四苯硼钠标准溶液浓度为Cx :∵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只有一个K ,所以22

.204104984.03

?=24.11Cx Cx=0.1011mo1·L -1 (NH 4)2SO 4的分子量为132.13,但其中含有二个NH 4+

设样品中(NH 4)2SO 4百分含量为x ,2

13

.132102541.03x ?=0.1011×35.61 ∴x=93.60%

(2)被测的有机铵盐的摩尔质量为Ms ,其他各数值用字母表示,并已知有机铵盐的个数为n (n ≥1),求有机铵盐含量的通式,请注明各字母的含义。

解:设有机铵盐的含量为x ,所以: n

Ms

x m 310?=V o ×Co x=VoCo ×n

Ms ×m 1×10-3 Vo :滴定有机铵盐样品时消耗的四苯硼钠标准溶液体积,ml ;

Co :四苯硼钠标准溶液浓度,mo1·L -1;

Ms :有机铵盐摩尔质量;

n :有机铵盐中铵的个数;

m :称取有机铵盐样品的质量,g

7.17某金属氯化物纯品0.2266,溶解后,加入0.1121 mo1·L -1的AgNO 3溶液30.00ml 。生成AgCl 测定,然后用硝基苯包裹,再用0.1158 mo1·L -1的NH 4SCN 溶液滴定过量的AgNO 3,终点时,消耗NH 4SCN 溶液2.79ml ,计算式试样中氯的百分含量,推测此时氯化物可能是什么物质。 解:设此化合物为MCln ,AgNO 3的物质的量应与此化物中氯及NH 4SCN 物质的量之和相等,所以n

MC ln/102266.03

?+0.1158×2.79=0.1121×30.00∴MCln/n=74.54 n=1时M=74.54—35.45=39.09,应为K ∴此化合物为KCl 。

n=2时 M=74.54×2—35.45×2=78.18 没有元素与它对应,

n=3时 M=74.54×3—35.45×3=117.27,也无元素对应。

n=4时 M=156.36也无元素对应。

n=5时 M=195.45也无元素对应,同理n=7、8 氯的百分含量为

54

.7445.35=47.56%

7.18混合物由NaCl 和NaBr 和惰性物质组成,取混合样0.6127g 用AgNO 3沉淀后,称得烘干的测定质量为0.8785g ,再取一份混合样0.5872g ,用AgNO 3进行沉淀滴定,用去浓度为0.1552 mo1·L -1的AgNO 3标准溶液29.98ml ,求混合物中NaCl 和NaBr 的百分含量。 解: МNaCl =58.44 M NaBr =102.89 M AgCl =143.3 M AgBr = 187.77 重量法按7.8题的原理,设NaCl 含量为x ,NaBr 含量为y , 44.586127.0x ×143.3+89

.1026127.0y ×187.77=0.8785 沉淀滴定法关系如下:44

.58105872.03x ?+89.102105872.03y ?=0.1552×29.98 解上述方程组得:x=7.105% y=69.02%

7.19称取三聚磷酸钠(Na 5P 3O 10)样品0.3627g ,溶于水,加酸分解为PO 43-,在NH 3—NH 4Cl 缓冲溶液中,加入0.2145 mo1·L -1的Mg 2+溶液25.00ml ,形成MgNH 4PO 4沉淀,过滤,洗涤。沉淀燃烧成Mg 2P 2O 7,称重为0.3192g ,滤液和洗涤液混合后用EDTA 滴定多余的Mg 2+,终点时,消耗EDTA (C=0.1241 mo1·L -1)多少ml ?三聚磷酸钠的百分含量为多少? 解:设三聚磷酸钠的百分含量为x , Na 5P 3O 10中三个P ,n=3,Mg 2P 2O 7中有二个p : n=2 M Mg2P2O7=222.55 M Na5P3O10=319.867

3

867.319103627.03x ?.2

55.222=0.3192 ∴x=84.33% 因为测定形式为MgNH 4PO 4,因此一个P 相当于一个Mg ,因此

3

867

.319103627.03x ?+C EDTA V EDTA =0.2145×25.00 ∵C EDTA =0.1241 解:V EDTA =20.10wL 。

7.20将0.1173gNaCl 溶解后,再加入30.00ml 的AgNO 3标准溶液,过量的Ag +用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耗去3.20ml ,已知用该AgNO 3滴定上述NH 4SCN 时,每20.00mlAgNO 3消耗NH 4SCN21.06 ml ,问AgNO 3溶液和NH 4SCN 溶液浓度各几何?

解:设AgNO 3溶液浓度为x mo1·L -1 NH 4SCN 溶液浓度y mo1·L -1

M NaCl =58.44 ∴30.00 x=44

.58101173.03

?+3.20y 20.00x=21.06y

解 联立方程得:y=0.07070 mo1·L -1 x=0.07445 mo1·L -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教学目标: (1)建立溶解性、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3)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概念的的建立。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过程: 一、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吃火锅或者烤肉的时候,油渍不小心溅到衣服上了,妈妈在洗衣服的时候用水容易洗掉吗 生:不容易。 师:但是生活经验丰富的妈妈们对付油渍有妙招,她们会在有油渍的地方涂一点汽油,就能洗掉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师:这是因为油渍能够溶解在汽油中,但是不能溶解在水中,所以用水洗不掉油渍但是汽油就可以。油渍在水中和在汽油中的溶解性不同。 师:那溶解性是什么呢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能力

的大小。比如刚才举的例子,油渍容易溶解在汽油中而不容易溶解在水中,说明油渍在汽油中的溶解能力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所以说油渍在汽油中的溶解性跟在水中的溶解性相比,哪个大一些 师:那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板书: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学生分组实验】P16 实验1。 分别向A、B、C三支试管中加入5 mL水,再分别加入食盐、蔗糖、消石灰各1 g,震荡,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交流讨论】 师:在三支试管中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食盐和蔗糖完全溶解了,形成溶液,而消石灰没有完全溶解,形成悬浊液。 师:为什么会这样形成不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物质的种类不同。 师:我们对比了三种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水中溶解性的大小,发现蔗糖和食盐都能完全溶解而消石灰不能,说明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消石灰大,也就是说: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实验说明了物质的溶解性和那种因素有关(板书:物质的性质)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探究,物质的溶解性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精选.]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实验目标: 1.知道可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 小)、水的温度、水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3.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感悟科学就在身边,要做爱科学的有心人。 实验材料:2个透明玻璃杯①号和②号、1根筷子、1个水槽(内盛冷水)、热水1壶、食盐、方糖、溶解快与慢实验记录表。 实验内容: 1.溶解的快慢可能跟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小)有关。 2.溶解的快慢可能跟水的温度有关。 3.溶解的快慢可能跟水是否被搅拌有关。 4.综合运用第三种方法的效果是否会更好。 提出问题: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实验步骤: 实验一:溶解的快慢可能跟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小)有关。 1.实验猜测 ①物体的颗粒大(面积的大小),溶解慢;物体的颗粒小,溶解快。 ②溶解的快慢跟物体的颗粒大小(面积的大小)无关。 2.实验方法与设计 ①在两只形状大小相同、水量相等的玻璃杯中放入两块大小不一的方糖。 ②仔细观察方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记录表单中。 3.实验条件 A:相同因素:①玻璃杯的形状大小。②水量的多少。③两杯水的温度。 ④投放方糖时要同时同步同高度。 B:不同因素:两块方糖的大小不同(物质颗粒粗细不同)。 4.实验操作(边操作边记录,见附表1) 5.实验结论 物体颗粒越粗(面积大)溶解速度越慢,物体颗粒越细(面积小)溶解速度越快。 实验二:溶解的快慢可能跟水的温度有关。 1.实验猜测 ①玻璃杯中水的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②溶解速度快慢跟水的温度高低无关。 2.实验方法与设计 ①在两只形状大小相同,水量相等但水温不同的玻璃杯中放入两块形状大小质量完全相同的方糖。 ②仔细观察方糖在水中的溶解状况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记录表中。 3.实验条件 A:相同因素:①玻璃杯的形状大小。②水量的多少。③两块方糖的大小。 ④投放方糖时要同时同步同高度。⑤实验室内的温度要一致。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复习)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 同离子效应(向溶液中加入构晶离子时,沉淀的溶解度减小) [][]()sp A A sp A K M A S S C S C K S C +-==+≈??=’ 2. 盐效应 (I 增大,γ减小,溶解度增大) 20) SP M A M A SP M A M A SP SP K M A K S S K K ααγγγγγγ+-+ -+-+-+-????=?=???= ??????=??=≈3.酸效应 (沉淀为弱酸盐时,αA (H ),酸度增加时,溶解度增大) CaC 2O 4=Ca 2++C 2O 42- s s=[C 2O 42-]+[HC 2O 42-]+[H 2C 2O 4]=[C 2O 42-'] s 2=[Ca 2+][C 2O 42-']= K sp '= K sp ?α C2O42-(H) [][][][]'2()sp A H K M A M A S S α+-+-==?=?== ’ 4. 络合效应 金属离子发生副反应 AgCl =Ag ++Cl - Cl - s [Cl -]小时,主要是同离子效应,溶解度减小。[Cl -]大时,主要是络合效应,溶解度增大。 H + +

S =[Ag +]+[AgCl]+[AgCl 2-]+ [AgCl 32-]+[AgCl 43-]=[Ag +](1+β1[Cl -]+β2[Cl -]2+β3[Cl -]3+β4[Cl -]4)=K sp /[Cl -](1+β1[Cl -]+β2[Cl -]2+β3[Cl -]3+β4[Cl -]4)= K sp /s ? αAg(Cl-) S= [][][ ]''2()sp M L K M A M A S S α+-+-==?=?????= 5. 酸效应与络合效应同时存在时: [][][ ]'''2()()sp M L A H K M A M A S S αα+-+-==?=???? ?== 6. 酸效应与同离子效应同时存在时 [][][][]''()()() sp A H A sp A H sp A A A K M A M A S S C K K S C C ααδ---- +-+-==?=+?== 7. 络合效应与同离子效应同时存在时: [][][][]''()()'()+()(sp M L SP M L M M sp sp M L M M M K M A M A K S S C S C K K S M C C C ααα++++++-+-==?==+≈?== 加入与相同的构晶阳离子使其浓度达到)

影响蛋白质水合和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1.影响蛋白质水合和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这两方面的影响因素有何异同? 答:(1)蛋白质的水合性质(PropertiesHydration of Proteins) A.蛋白质水合性质:蛋白质分子中带电基团、主链肽基团、Asn、 Gln的酰胺基、Ser、Thr和非极性残基团与水分子相互结 合的性质。 B. 蛋白质水合能力:当干蛋白质粉与相对湿度为90-95%的水蒸汽 达到平衡时,每克蛋白质所结合的水的克数。 α=?C +0.4 ?P+0.2 ?N (α:水合能力,g水/g蛋白质;?C, ?P , ?N:带电的、极性和非极性的分数) C.影响蛋白质结合水的环境因素: 1.pH 当pH=pI时,蛋白质的水合能力最低 2.温度温度升高,氢键作用和离子基团的水合作用减弱,水合能力下降。 3.氨基酸组成极性氨基酸越多,水合能力越高 4,离子强度低浓度的盐能提高蛋白质的水合能力。 5.盐的种类 (2)蛋白质的溶解度(SolubilityofProteins) 影响蛋白质溶解性质的主要的相互作用: A 疏水相互作用能促进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 B离子相互作用能促进蛋白质—水相互作用,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 1.pH 当pH高于或低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带净的负电荷或净的正电荷, 水分子能同这些电荷相互作用并起着稳定作用 U-形曲线,最低溶解度出现在蛋白 2.①“盐溶”(salted in)中性盐的离子在0.1-1M能提高蛋白质的溶 解度。 ②“盐析”(salted out)中性盐的离子大于1M,蛋白质的溶解 度降低,并可能导致蛋白质沉淀。 ③当离子强度<0.5时,离子中和蛋白质表面的电荷。 电荷掩蔽效应对蛋白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取决于蛋白质的表面性质。如果蛋白质含 有高比例的非极性区域,那么此电荷掩蔽效应使它的溶解度下降,反之, 溶解度提高。 当离子强度>1.0时,盐对蛋白质溶解度具有特殊的离子效应。 硫酸盐和氟化物(盐)逐渐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在相同的μ,各种离子对蛋 白质溶解度的相对影响(提高溶解度)的能力。Hofmeister系列 阴离子(提高蛋白质溶解度的能力): SO42-<F-

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性 【知识和技能基本要求】 学习目标 1、会用实验探究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3、了解溶解度的涵义,会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4、了解结晶现象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认识溶液、物质的溶解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3、结晶 本节内容结构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探究实验:研究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1:用量筒各取5mL水,分别加入A、B、C3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食盐、蔗糖、消石灰各1g,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得出结论:食盐、蔗糖完全溶解,消石灰没有完全溶解,有沉淀。 这说明了: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2:取A、B两支试管,分别滴入少量食用油。往试管A中加入少量水,往试管B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食用油溶解于汽油中,不能溶解于水中 这说明了: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3:取1支试管,加入5mL水,然后加入3g硝酸钾,充分振荡,硝酸钾是否完全溶解?如不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加热前没有完全溶解,加热后完全溶解 这说明了: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总结: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的溶解能力。这种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溶剂的本质和外界条件。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溶解度是物质溶解性的一种定量表示方法,它是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某物质的最大质量来表示物质(固体和液体)的溶解性。比如说: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表示在20℃时,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的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探究实验:研究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来做几个实验 实验1:取34g硝酸钾、34g氯化钠、两个盛有100mL蒸馏水的烧杯,在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硝酸钾、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观察物质溶解情况。 得出结论:氯化钠完全溶解,硝酸钾有少量未溶解 这说明了: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能决定溶解度的大小,这属于内部因素 实验2:取实验1中放有硝酸钾那个烧杯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得出结论:硝酸钾完全溶解 这说明了:温度能改变溶解度,这属于外部因素 我们知道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及溶解度的影响是否一样呢? 探究实验:研究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分别加热 (1)有未溶硝酸钾晶体的溶液 (2)有未溶的氯化钠晶体的溶液 (3)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 小结:(1)中的硝酸钾很快溶解完;说明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第二节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在利用沉淀反应进行重量分析时,要求沉淀反应进行完全,一般可根据沉淀溶解度的大小来衡量。通常,在重量分析中要求被测组分在溶液中的残留量在0.000 1g 以内,即小于分析天平的称量允许误差。但是,很多沉淀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例如,在1 000 mL水中,BaSO4的溶解度为0.002 3 g, 故沉淀的溶解损失是重量分析法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重量分析中,必须了解各种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一、沉淀的溶解度 当水中存在1: 1型难溶化合物MA时,MA溶解并达到饱和状态后,有下列平衡关系: MA (固)MA (水)M+ + A- 式中MA (固) 表示固态的MA,MA (液) 表示溶液中的MA,在一定温度下它的活度积是一常数,即:a (M+)×a (A-) == (7—1) 式中a (M+)和a (A-)是M+和A-两种离子的活度,活度与浓度的关系是: a (M+) = (M+) ×ceq(M+);a (A—) = ( A—) ×ceq (A—)(7—2) 式中(M+)和( A—)是两种离子的活度系数,它们与溶液中离子强度有关。将式( 7 - 2 )代入 (7 – 1 )得 (M+) ceq(M+)·( A-) ceq(A-) = (7—3) 故= ceq(M+)·ceq(A—) = (7—4) 称为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在纯水中MA的溶解度很小,则 ceq(M+) = ceq(A—) = so(7—5) ceq(M+)·ceq(A—) = so2 =(7—6) 上二式中的so是在很稀的溶液内,没有其他离子存在时MA的溶解度,由so所得溶度积非常接近于活度积。一般溶度积表中所列的是在很稀的溶液中没有其他离子存在时的数值。实际上溶解度是随其他离子存 在的情况不同而变化的。因此溶度积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是一个常数。如果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不太大,溶度积数值在数量级上一般不发生改变。所以在稀溶液中,仍常用离子浓度乘积来研究沉淀的情况。如果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较大(例如以后将讨论的盐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就必须用式 (7 - 3) 来考虑沉淀的情况。 对于其他类型沉淀如MmAn的溶解度公式,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可推导为: = [ceq (M n+)]m·[ceq (A m-)]n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 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 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溶质溶解的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 ? ?? ??→<→=→>????→→晶体析出 溶解平衡固体溶解 结晶溶液中的溶质溶解固体溶质结晶溶解结晶溶解结晶溶解v v v v v v 2.沉淀溶解平衡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 AgCl(s) Ag +(aq)+Cl - (aq) 3.溶解平衡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 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 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即:AmBn(s) mA n+(aq)+nB m - (aq) Ksp =[A n+]m ·[B m - ]n 例如: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 +(aq)+Cl -(aq), Ksp(AgCl)=[Ag +][Cl - ] =1.8×10 -10 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 2CrO 4(s) 2Ag +(aq)+CrO 42-(aq), Ksp(Ag 2CrO 4)=[Ag +]2 [CrO 2- 4] =1.1×10 -12 溶解 沉淀

“物质的溶解性”的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华师大张江实验中学马金凤 一、设计说明 学习物质的溶解性是为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作必要准备。在以往的教学中,按照书上的内容设置往往要通过两节课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本节课的两个实验原理比较简单但操作却耗时较多,基于对“溶液”主题单元的思考,对本节课的课时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做了调整,期待提高“溶液”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关于物质溶解现象的经验,将课本中的课堂实验一设计成简单可行的家庭试验(如比较白糖和面粉的溶解性大小),既节省课堂时间,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则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条件在课外亲身感受的部分(如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对于课堂实验,要精心设计,使其充分发挥功能:既让学生感知实验事实或变化规律,更要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逐步构建概念知识,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也巧妙地使教学过程逐步推进,在有限的时间里有序高效地完成“繁多”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中的实验,以尽可能少的药品和仪器装置,尽可能简单的操作步骤,实现了多重功能(认识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饱和溶液概念的建构,感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合作精神等)。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六、七年级《科学》中学习过物质的溶解、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等知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意无意地知道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其他物质中,比较清楚地知道大多数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但对一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制溶解,各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溶解的能力并不同,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液体和气体的溶解情况等还是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整理。通过本节课知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学习为后面知识(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等)的学习作好铺垫。

沉淀的溶解度和影响因素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在利用沉淀反应进行重量分析时,要求沉淀反应进行完全,一般可根据沉淀溶解度的大小来衡量。通常,在重量分析中要求被测组分在溶液中的残留量在0.000 1g 以,即小于分析天平的称量允许误差。但是,很多沉淀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例如,在1 000 mL水中,BaSO4的溶解度为0.002 3 g, 故沉淀的溶解损失是重量分析法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重量分析中,必须了解各种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一、沉淀的溶解度 当水中存在1: 1型难溶化合物MA时,MA溶解并达到饱和状态后,有下列平衡关系: MA (固)MA (水)M+ + A- 式中MA (固) 表示固态的MA,MA (液) 表示溶液中的MA,在一定温度下它的活度积是一常数,即: a (M+)×a (A-) == (7—1) 式中a (M+)和a (A-)是M+和A-两种离子的活度,活度与浓度的关系是: a (M+) = (M+) ×ceq(M+);a (A—) = ( A—) ×ceq (A—)(7—2) 式中(M+)和( A—)是两种离子的活度系数,它们与溶液中离子强度有关。将式( 7 - 2 )代入 (7 – 1 )得 (M+) ceq(M+)·( A-) ceq(A-) = (7—3) 故= ceq(M+)·ceq(A—) = (7—4) 称为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在纯水中MA的溶解度很小,则 ceq(M+) = ceq(A—) = so(7—5) ceq(M+)·ceq(A—) = so2 =(7—6)

上二式中的so是在很稀的溶液,没有其他离子存在时MA的溶解度,由so所得溶度积非常接近于活度积。一般溶度积表中所列的是在很稀的溶液中没有其他离子存在时的数值。实际上溶解度是随其他离子存 在的情况不同而变化的。因此溶度积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是一个常数。如果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不太大,溶度积数值在数量级上一般不发生改变。所以在稀溶液中,仍常用离子浓度乘积来研究沉淀的情况。如果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较大(例如以后将讨论的盐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就必须用式 (7 - 3) 来考虑沉淀的情况。 对于其他类型沉淀如MmAn的溶解度公式,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可推导为: = [ceq (M n+)]m·[ceq (A m-)]n =((7—7)= = = (7—8)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纯水中都有其一定的溶度积,其数值的大小是由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外界条件变化,例如酸度的变化、配位剂的存在等,都将使金属离子浓度或沉淀剂浓度发生变化,因而影响沉淀的溶解度和溶度积。这和配位滴定中,外界条件变化引起金属离子或配位剂浓度变化,因而影响稳定常数的情况相似。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很多,如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及配位效应等。此外,温度、溶剂、沉淀的颗粒大小和结构,也对溶解度有影响,分别讨论如下。 ?同离子效应 为了减少溶解损失,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应加入过量的沉淀剂,以增大构晶离子(与沉淀组成相同的离子)浓度,从而减小沉淀的溶解度。这一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commom-ion effect)。 对重量分析来说,沉淀溶解损失的量不超过一般称量的精确度(0.2 mg),即处于允许的误差围之。但一般沉淀很少能达到这要求。例如用BaCl2使SO42—沉淀成BaSO4,(BaSO4) = 1.1×10—10, 当加入BaCl2的量与SO42—的量符合化学计量关系时,在200 mL溶液中溶解的BaSO4质量为 ×233× = 0.000 49g = 0.49 mg 溶解所损失的量已超过重量分析的要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与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 2009-08-20 18:53 【大中小】【我要纠错】 导读:本部分主要讲述执业药师考试中关于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的知识,其中涉及溶 解度、增溶、成盐等知识。 有些药物由于溶解度较小,即使制成饱和溶液也达不到治疗的有效浓度。例如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950,而复方碘溶液中碘的含量需达到5%。因此,将难溶性药物制成符合治疗浓度的液体制剂,就必须增加其溶解度。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是药剂工作的一个重 要问题,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制成盐类 一些难溶性的弱酸或弱碱药物,其极性小,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或不溶。若加入适当的碱或酸,将它们制成盐类,使之成为离子型极性化合物,从而增加其溶解度。 含羧基、磺酰胺基、亚胺基等酸性基团的药物,常可用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乙二胺、二乙醇胺等碱作用生成溶解度较大的盐。 天然及合成的有机碱,一般用盐酸、醋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溴酸、枸橼酸、水杨 酸、马来酸、酒石酸等制成盐类。 通过制成盐类来增加溶解度,还要考虑成盐后溶液的pH、溶解性、毒性、刺激性、稳定性、吸潮性等因素。如:新生霉素单钠盐的溶解度是新生霉素的300倍,但其溶液不稳定 而不能用。 二、增溶作用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每1g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称增溶量。对于水为溶剂的药物,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18. 1、增溶机理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因为其在水中形成“胶束”的结果。胶束是由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向内形成非极性中心区,而亲水基团则向外共同形成的球状体。整个胶束内部是非极性的,外部是极性的。由于胶束的内部与周围溶剂的介电常数不同,难溶性药物根据自身的化学性质,以不同方式与胶束相互作用,使药物分子分散在胶 束中,从而使溶解量增大。 如非极性药物可溶解于胶束的非极性中心区;具有极性基团而不溶于水的药物,在胶束中定向排列,分子中的非极性部分插入胶束中心区,极性部分则伸入胶束的亲水基团方向; 对于极性基团占优势的药物,则完全分布在胶束的亲水基团之间。 2、影响增溶的因素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经典,解决所有沉淀问题)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 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 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 AgCl(s) Ag +(aq)+Cl - (aq) 3.溶解平衡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 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 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MmAn(s) mMn +(aq)+nAm -(aq)为例: Ksp=[c(Mn+)]m ·[c(Am-)]n 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 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四.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②温度:多数难溶性电解质溶解于水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④其他:向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气体的离子,使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五.溶度积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Ksp 与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离子积Qc 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 成或溶解?对AgCl 而言,其Qc=c(Ag +)·c(Cl -),该计算式中的离子浓度不一定是平衡浓度,而Ksp 计算式中的离 子浓度一定是平衡浓度? 1)若Qc>Ksp,则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2)若Qc=Ksp,则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3)若Qc

《影响固体溶解及速率的因素》实验探究

《影响固体溶解及速率的因素》专题复习 二、典例解析 例1、(2011·长沙)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1)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 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2)根据第四组实验与前三组实验的比较,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可通过对每组实验的对比找出其控制的变量,然后再联想相关的知识来解答。分析前三组实验可知,控制的变量分别是“溶剂的种类”、“固体的状态”、“固体的种类”。单独看第四组,无法确定其控制的变量,但把它同第二组或第三组进行对比后就不难发现,第四组控制的变量是“温度”。解题时须明确的是: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而溶质的颗粒大小(即固体状态)、是否搅拌、溶剂质量的多少只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率,不能溶解物质的溶解性。 【答案】(1)固体种类、溶质颗粒的大小、温度、溶剂种类、溶剂质量;溶质颗粒的大小、溶剂质量 (2)温度升高溶解速率加快(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例2、(2009·济宁)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 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例,选择一种可能影响硝酸钾溶解快慢

的因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①影响因素: ②实施方案: ③通过实验得出。实验中,控制不变的 因素是。 【答案】①温度②取两只小煤球杯,分别加入2克硝酸钾;在其中一只烧杯中倒入10mL冷水,另一只烧杯中倒入10mL热水。③硝酸钾在热水溶解快,在冷水中溶解慢硝酸钾和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例3、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速率。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此进行了研究: (1)由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2)你认为还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率,请写出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实验中,你控制不变的量是。 (3)为了更快的冲好一杯咖啡,你的做法是。 【答案】(1)溶质的颗粒越小,溶解的速率越快;搅拌可以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2)温度;取相同质量的块状冰糖,加入到质量相同、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比较冰糖溶解速率的快慢;冰糖的质量、形状和水的质量(3)用温度较高的水冲咖啡,加水后要不断搅拌。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 分享| 2014-09-14 19:28 豌豆卡密WH94C|浏览42 次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实验温度20℃20℃20℃20℃20℃20℃80℃ 固体种类冰糖冰糖 冰糖 (粉末) 冰糖 (块状) 冰糖食盐冰糖 固体质量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溶剂种类水植物油水水水水水 溶剂质量50g 50g 10g 10g 10g 10g 10g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1)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_, 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 (2)根据第四组实验与前三组实验的比较,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2014-09-14 19:58 提问者采纳 (1)通过对实验设计表格的分析,重点是看几组实验的条件发现探究的问题,主要有温度的改变;物质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溶剂的改变等,由于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受本身的状态以及是否配制成溶液而受影响.所以溶质的状态对物质溶解性无影响.故答案为:固体种类(第三组)、溶质颗粒的大小(第二组)、温度(第三组和第四组)、溶剂种类(第一组)、溶剂质量(第一组和第三组);溶质颗粒的大小、溶剂质量 (2)升高温度会增加同一物质的溶解速度,使实验时间变短; 故答案为:温度升高溶解速率加快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表中的符号意义如下。 ——吸收系数,指在气体分压等于101.325 kPa时,被一体积水所吸收的该气体体积(已折合成标准状况); l——是指气体在总压力(气体及水气)等于101.325 kPa时溶解于1体积水中的该气体体积;q——是指气体在总压力(气体及水气)等于101.325 kPa时溶解于100 g水中的气体质量(单位:g)。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The Aquatic Solubilities of Gases 气体 (Gas) H 2 He Ar Kr Xe Rn O 2 N 2 Cl

Br 2 (蒸气) 空气 NH 3 H 2S HCl CO CO 2溶解度符 号 (Solubility symbol)温度(Temperature)/℃010203040506080100×102 q×1042.171.981.821.721.661.631.621.601.60 1.921.741.601.471.391.291.180.79 0.970.9910.9941.0031.0211.07 -1.751.741.721.701.69

- - - 5.284.133.372.882.51 0.1110.0810.0630.0510.043 0.2420.1740.1230.0980.082 0.5100.3260.2220.1620.126- - 0.036 - 0.085-----0 ------0000 ---×102 q×104 ×102 ×102 q×1032.091.84

4.893.803.102.612.312.091.951.761.70 6.955.374.343.593.082.662.271.38 2.942.311.891.621.391.211.050.660 4.613.152.301.801.441.231.020.683 1.460.9970.7290.5720.4590.3930.3290.223 60.535.121.313.8 42.924.814.99.5 2.9182.2841.8681.564- - -- - -- - ---- 2.351.861.551.341.181.091.020.9580.947×102 q×103 l q q l×102

专题13 沉淀溶解平衡(解析版)

“递进式”进阶复习13——沉淀溶解平衡 递进式复习(step by step):感知高考教材回扣变式再现 ◆感知高考 【真题1】[2018·海南卷]某温度下向含AgCl固体的AgCl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Cl的溶解度、K sp均减小 B.AgCl的溶解度、K sp均不变 C.AgCl的溶解度减小、K sp不变 D.AgCl的溶解度不变、K sp减小 【答案】C 【解析】在含AgCl固体的AgCl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当加入少量稀盐酸时,c(Cl-)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溶解的氯化银质量减小,AgCl的溶解度减小;AgCl的K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AgCl的Ksp不变。 【真题2】[2019·新课标Ⅱ,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相关知识点总结

中公卫生人才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38077801.html,/ 安徽医院招聘药学专业考试重点之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相关知识 点总结 药物的溶解度为医疗卫生招聘考试中药学常见考点,中国卫生人才网教育专家为大家带来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相关知识,供大家学习之用。 药物的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药物的最大量,是反应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1.影像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药物的分子结构 药物分子间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间作用力,药物的溶解度小,反之则溶解度大,遵循相似相容原理。 (2)溶剂化作用于水合作用 (3)晶型 晶型不同,导致晶格能不同,药物的溶解度、熔点、溶解速度等也不同。 稳定型<亚稳定型<无定型。 (4)溶剂化物 (5)粒子大小 对可溶性药物溶解度影响不大,对于难溶性药物,当微粒小于100nm时,其溶解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加。 (6)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取决于溶解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若为吸热过程,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反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中公卫生人才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38077801.html,/ (7)pH与同离子效应 (8)混合溶剂 混合溶剂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溶剂,按一定的规律混合在一起的产物。 (9)添加物 1)加入助溶剂 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缔合物或复盐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此处的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2)加入增溶剂 增溶是指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其中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 例题: 1.以下各项中,对药物的溶解度不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 A.药物的极性 B.药物的晶型 C.溶剂的量 D.溶剂的极性 【正确答案】C 【中公解析】药物的分子结构、晶型、粒子大小,温度、pH值、混合溶剂、添加物都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度,但溶剂的量不会产生影响。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四、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为共沉淀和后沉淀: 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某些物质本身并不能单独析出沉淀。当溶液中一种物质沉淀时,它便随同生成的沉淀一起析出,这种现象叫共沉淀。共沉淀可由表面吸附、包藏及生成混晶或固溶体引起。 (一)共沉淀现象 1. 表面吸附共沉淀 处于沉淀表面或边、角上的构晶离子,未被带相反电荷的构晶离子饱和,具有吸附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离子的能力。这种由于沉淀的表面吸附所引起的杂质共沉淀现象叫做吸附共沉淀。 ◎吸附层沉淀表面吸附过量的构晶离子形成吸附层。 ◎扩散层为了保持电中性,吸附层外面还需要吸引异电荷离子作为抗衡离子。这些处于较外层的离子结合得较松散,构成扩散层。 ◎双电层吸附层和扩散层共同组成包围着沉淀颗粒表面的双电层。 吸附层吸附规律:优先吸附构晶离子。 ◎抗衡离子的吸附规则:a. 与构晶离子形成溶解度、离解度最小的化合物。b. 离子浓度越大,越易被吸附。c. 离子电荷高的优先吸附。 ◎影响吸附量的因素 ?沉淀的表面积表面积大,吸附量多。 ?杂质的浓度杂质浓度大,吸附量多。 ?溶液的温度吸附作用是放热过程,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小。 ◎减小吸附杂质的方法 表面吸附发生在沉淀的表面,减少吸附杂质的有效办法是洗涤沉淀。 2. 混晶或固溶体 如果溶液中杂质离子与沉淀构晶离子的半径相近,所形成的晶体结构相似,常常会生成混晶共沉淀,即沉淀结晶点位上的离子被杂子离子取代。有时杂子离子并不占据正常的点位,而是位于晶格的空隙中,叫做固溶体。如BaSO4和PbSO4,BaSO4和KMnO4。

◎生成混晶的过程属于化学平衡过程,杂质在溶液中和进入沉淀中的比例决定于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减少或消除混晶生成的最好办法,是将这些杂质事先分离除去。 3. 吸留和包夹 在沉淀过程中,如果沉淀生长太快,表面吸附的杂质还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就被随后沉积上来的离子所覆盖,使杂质或母液被包藏在沉淀内部。这种因为吸附而留在沉淀内部的共沉淀现象称作包藏。 ◎包藏的本质是吸附,包藏对杂质的选择遵循吸附规则 ◎减少包藏引起的共沉淀的有效方法是沉淀陈化或重结晶。 (二)后(继)沉淀现象 后沉淀是指一种本来难以析出沉淀的物质,或是形成稳定的过饱和溶液而不能单独沉淀的物质,在另一种组分沉淀之后被“诱导”而随后也沉淀下来的现象,而且它们沉淀的量随放置的时间延长而加多。 例如用草酸盐沉淀钙并与镁分离时,由于草酸镁有保留在过饱和溶液里的明显倾向,草酸钙沉淀上很少有镁共沉淀;若把生成的沉淀与母液放置几小时,就会有较大量的草酸镁慢慢地沉淀在草酸钙上。 ◎后沉淀与沉淀表面的吸附作用有关。 ◎相同的晶型有利于后沉淀的发生。 ◎后沉淀的特征是随着放置的时间延长而增多; ◎避免或减少后沉淀的主要办法是缩短沉淀和母液共存的时间。 (三)减少沉淀污染的方法 1. 选择适当的分析步骤 例如,测定试样中某少量组分的含量时,不要首先沉淀主要组分,否则由于大量沉淀的析出,使部分少量组分混入沉淀中,引起测量误差。 2. 选择合适的沉淀剂 例如,选用有机沉淀剂,常可以减少共沉淀。 3. 改变杂质的存在形式 例如,沉淀BaSO4时,将Fe3+还原为Fe2+,或者用EDTA络合Fe3+,Fe3+的共沉淀量就大为减少。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初中生主体发展性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 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 武进区夏溪初级中学李小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实验探究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3)学会判定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4)结合生活实际,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加以转化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情景---问题---探索”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 运用知识; (2)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组实验等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总结等 能力; (3) 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用多种思维形式大胆地质疑.假使.联想,有利于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习惯; (2)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喜欢喝果珍的同学举手,请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 1.果珍能不能一直溶解?2最后果珍为什么不溶了? 溶解性定义: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能力指溶解的多少并不表示溶解速度的快慢。 物质的溶解性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实验: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1】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一药匙蔗糖和Ca(OH)2,各自加5ml水,

【实验2】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食用油:向试管A中加入少量水,向试管B中加少量汽油,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小结:在不同的温度下,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有所不同。实验结论: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有: 内因(不可改变):溶质本身的性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外因(可以改变):温度 交流与讨论 1.面粉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一样吗?为什么? 2.上了年纪的老人经常用中草药来浸泡在白酒中而成为药酒,你知道为什么用白酒浸泡而不用水的原理吗? 3.当碗上沾有较多的油时,若身边没有洗洁精,你会有热水还是冷水洗碗,说说其中的原理? 【探究实验4】物质是否可以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溶液。 取一小烧杯,向其中加20ml水,配在此室温下你认为最浓的KNO 3 思考:要使留在溶液中的硝酸钾固体继续溶解,你有哪些办法?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被称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被称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 1.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