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目录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课前学案导学】

■精准定位——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

2.理解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3.了解焓变与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关系。

4.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导航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通常用________表示。反应吸热时,表示为________;反应放热时,则表示为_______。

2.反应热通常用_____来测量,其计算公式Q= –C(T1– T2)中,C表示_____,T1.T2分别表

示反应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中和热。 理解要点

①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 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 —

化合生成 H 2O ,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

2.中和热的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取1.0 mol ·L -1

的盐酸100mL,并分别加入100mL1.0mol ·L -1

的NaOH 溶液、KOH 溶液,测得的反应热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让酸或碱略过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导学】 ■合作探究-名师保驾护航

探究一:反应热的概念与意义

1.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

3.符号:Q

Q>0 反应放热

Q<0 反应吸热 4.获得Q 值的方法:(1)实验测量法 (2)理论计算法 5.反应热的分类:①中和热②燃烧热③生成热

探究二:中和热的测量

(1)仪器: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

(2)原理:Q= —C(T 2—T 1) (C 为热容) 或Q= —C m (T 2—T 1)(C 为比热容) 中和热:Q= Q n(H 2O)= —mC(T 2—T 1)

n(H 2O) 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3)步骤: 1)组装量热器

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防止热量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造成误差)。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上图所示。

2)药品取用

用一个量筒最取50 mL 1.0 mol/L 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

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1.0mol/LNaOH 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 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3)酸碱混合

把量筒中的NaOH 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立即盖上盖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4)数据处理 5)重复以上实验两次

■典例剖析-名师释疑助航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答案』CD

『解题思路』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应开始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例如氢气的燃烧是放热反应,但开始也需要加热,需要向反应体系先提供一定的能量。

『特别提醒』需要注意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当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时,反应体系能量降低,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或从键能的角度分析即形成生成物分子中新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中旧的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

【变式训练1】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C.燃烧热和中和热都属于反应热

D.在稀溶液中,1mol 和1mol NaOH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燃烧热、中和热的定义的理解,特别是两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规律方法』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燃烧热和中和热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反应热,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变式训练2】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 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 kJ· mol-1

【例3】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

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

③由H和Cl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分子断键后原子重新结合形成生成物新化学键的过程,断键需吸收能量,成键则放出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应选C

【变式训练3】已知:H2(g)+F2(g)→2HF(g)+270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

变式训练解析及答案

【变式训练1】

答案:D

解析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联系,如:可燃性物质燃烧都为放热反应,而反应时需加热点燃反应才能进行;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率,放热反应、吸热反应都可以使用催化剂,;大多数分解反应吸热,但吸热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C+H2O(g)====CO+H2,是吸热反应

【变式训练2】

答案:C

解析:A中硫蒸气变成硫固体放出热量,所以前者放出热量多;B中由石墨变成金刚石是吸热,所以石墨的能量低,石墨稳定;C中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D中2 g H2为1 mol,热化学方程式中为2 mol H2,ΔH应为-571.6 kJ· mol-1。

【变式训练3】

答案:C

解析:热化学方程式H2(g)+F2(g)→2HF(g)+270 kJ的含义如下:

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③.ΔH= E(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H—H键的键能)+(F—F键的键能)—2(H—F键的键能)

= —270 kJ/mol

④.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气态氟化氢放出热量等于270 kJ

⑤.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大于270 kJ

⑥.N A个氢气分子与N A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N A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热量270 kJ

⑦.N A个氢气分子与N A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N A氟化氢液体分子放出热量大于270 kJ

■常用教学素材

反应热的类型

1.燃烧热: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

要点:1.规定在101 kPa压强,测出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因为压强不定,反应热数值不相同.

2.规定可燃物物质的量为1 mol.(具有可比性)

3.规定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例如:H2S(g)+1/2O2(g)===H20(l)+S↓; ΔH1,由于生成的S没有燃烧完全,所以这个反应放出的热量ΔH1不能作为H2S的燃烧热,当H2S(g)+3/2O2(g)=H20(l)+SO2(g);ΔH2,这时水的状态为稳定的液态,而也生成稳定的氧化物SO2,所以这时的ΔH2就是H2S 的燃烧热。另外,对于水来说,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必须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才能称为燃烧热,气态水不可以。)

4.一定是生成氧化物。例如,H2+Cl2点燃,也是燃烧,但不是生成氧化物,所以只是反应热而不是燃烧热。

5.当说H2的燃烧热是多少时,应说H2的燃烧热是285.8kJ/mol,是正值,不能说是-285.8kJ/mol。

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要点:

1.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 =H2O,当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都有:H+(aq) + OH- (aq) = H2O(l);△H =-57.3kJ

2.发生中和反应时,由于所用的酸和碱有强弱不同,又有一元、二元或多元之分,因而中和热各不相同。

(1)一元强酸跟一元强碱的中和热

一元强酸跟一元强碱中和时,中和热为-57.3 kJ/mol。

(2)一元强酸跟一元弱碱或一元弱酸跟一元强碱的中和热

如果有一元弱酸或弱碱参加中和反应,其中和热所放出热量一般都低于57.3 kJ/mol,也有个别高于57.3kJ/mol的。这主要取决于弱酸或弱碱电离时吸热还是放热。

一般地说,弱酸或弱碱的电离是吸热的,因此,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还要扣除电离时吸收的那部分热量,中和热也就低于57.3 kJ/mol。例如,1 mol CH3COOH跟1 mol NaOH溶液反应时,中和热是56.0 kJ/mol。

有的弱电解质电离时是放热的。例如,1 mol氢氟酸电离时放出10.4 kJ/mol热量。当它跟1 mol NaOH溶液反应时,中和热是67.7 kJ/mol。

3.生成热:由最稳定的单质反应生成1mol化合物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一化合物的生成热。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

★【课前学案导学】

■精准定位——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焓变与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关系。

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导航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焓: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符号H。

【注意】①焓是一个物理量;②焓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与密度相似

2.焓变

(1)定义:_______,符号___。是用来描述反应热的物理量。

(2)表达式及单位

△H=H(反应产物)— H(反应物),单位:KJ/mol或J?mol—1

(3)意义P:从能量角度分析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吸热反应:____________,即产物的焓(产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焓(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当由反应物生成产物时,需吸收能量。

放热反应:__________,即产物的焓(产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焓(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当由反应物生成产物时,需释放能量。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_______________的化学方程式。

2.含义:不仅表明了__________,也表明了__________。

★【课堂探究导学】

■合作探究-名师保驾护航

探究一:反应热与焓变的区别与联系

探究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①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标反应条件,也不用↑和↓。

②注意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 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H是在298K、101325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H的单位J?mol—1或kJ?mol—1;

④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H的的值与方程式中的物质前的系数成正比,若反应逆向进行,△H的数值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

⑥△H的的值指的是反应物完成转化为产物所放出的热量。

■典例剖析-名师释疑助航

例1. 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CO2(g) △H=–393.51 kJ·mol-1

C(金刚石)+O2(g)=CO2(g) △H=–395.41 kJ·mol-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答案:A

解析:从题意知,1 mol 金刚石燃烧生成CO 2放出的热量比1 mol 石墨燃烧生成CO 2放出的热量多,说明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因此由石墨制备金刚石应是吸热反应。 【变式训练1】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 、白)+2HCl(aq)=SnCl 2(aq)+H 2(g);?H 1 ②Sn(s 、灰)+2HCl(aq)=SnCl 2(aq)+H 2(g);?H 2 ③Sn(s 、灰)>13.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H 1>?H 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例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答案』A

『解析』碳酸钙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乙醇燃烧、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氧化钙溶于水都是放热反应。在热化学反应里,能量的变化以热量的形式体现,当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时,反应物能量的亏损主要是以热量的形式散发,表现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时,生成物能量的增加主要是以热量的形式吸收,表现为吸热反应。本题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选A

『规律方法』首先判断四个选项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然后回忆相关理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大小关系,结合选项做出判断。 【变式训练2】下列关于焓变ΔH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焓变是指1 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 为“-” 【例3】已知在1×105

Pa ,298K 条件下,2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 热量,下列

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H 2O(g)=H 2(g)+1/2O 2(g) ΔH = + 242kJ/mol

B .2H 2(g)+O 2(g) = 2H 2O(l) ΔH = - 484kJ/mol

C .H 2(g)+2

1O 2(g) = H 2O(g) ΔH = + 242kJ/mol D .2H 2(g)+O 2(g) = 2H 2O(g) ΔH = + 484kJ/mol

答案:A 。

解析:根据题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 = 2H 2O(g) ΔH = - 484kJ/mol (1)式

(1)式变形一: 2H 2(g)+O 2(g) = 2H 2O(l) ΔH < - 484kJ/mol (2)式 (1)式变形二: H 2(g)+ 2

1O 2(g) = H 2O(g) ΔH = -242kJ/mol (3)式

(3)式变形为: H 2O(g)=H 2(g)+1/2O 2(g) ΔH = + 242kJ/mol 【变式训练3】 已知:①1 mol H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 的能量;②1 mol Cl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 的能量;③由H 原子和Cl 原子形成1 mol HCl 分子时释放431 kJ 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 2(g)+Cl 2(g) = 2HCl(g)

B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 183 kJ/mol

C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 kJ/mol

D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 kJ/mol 变式训练解析及答案 【变式训练1】 答案:D

解析:白锡与盐酸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n(s 、白)+2HCl(aq)=SnCl 2(aq)+H 2(g) ?H 1 (1)式

灰锡与盐酸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n(s 、灰)+2HCl(aq)=SnCl 2(aq)+H 2(g) ?H 2 (2)式

(1)式变形为:SnCl 2(aq)+H 2(g)= Sn(s 、白)+2HCl(aq) -?H 1 (3)式

(2)式和(3)式叠加,得到: Sn(s 、灰)>13.2 ℃

0 (4)式

【变式训练2】 答案:D

解析:焓变是从能量角度描述化学反应的变化的,并没有限定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就如同从物质变化角度描述化学反应没有限定物质的多少一样;反应热是生成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的差,所以放热焓减少,ΔH <0。对于很多的放热反应往往是需要加热的,但反应一旦开始就不需要再加热了。 【变式训练3】 答案:C

解析:ΔH=E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36 kJ/mol+243 kJ/mol -2×431 kJ/mol= -183 kJ/mol ■备选例题

1. 在相同条件下,一定量的氢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并放出热量。若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 1;若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 2。那么Q 1与Q 2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Q1>Q2

B.Q1<Q2

C.Q1=Q2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由于完全燃烧的氢气是在相同条件下的定值,且燃烧后都生成水,若都是生成气态水,则Q1=Q2。但氢气燃烧分别生成液态水和气态水,由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还要放出热量,故Q1>Q2

2.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当它氧化生成1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A.26.0kJ B.51.9 kJ C.155.8 kJ D.467.3kJ

答案:A

解析:在101kPa时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804kJ/mol

6×18 2804

1 x=2804/108=26.0

3.平衡(A)C2H4(g) C2H2(g)+H2(g),(B)2CH4(g) C2H4(g)+2H2(g),当升高温度时(A)和(B)平衡皆向右移动。

(1)C(s)+2H2(g)====CH4(g) ΔH1;

(2)2C(s)+H2(g)====C2H2(g) ΔH2;

(3)2C(s)+2H2(g)====C2H4(g) ΔH3;

判断(1)、(2)和(3)中ΔH1.ΔH2.ΔH3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

B.ΔH2>ΔH3>ΔH1

C.ΔH2>ΔH1>ΔH3

D.ΔH3>ΔH2>ΔH1

答案:B

解析:(1)×2-(3)得C2H4(g)+2H2(g)2CH4(g) ΔH=2ΔH1-ΔH3,

(3)-(2)得C2H2(g)+H2(g)C2H4(g) ΔH=ΔH3-ΔH2,由升温时平衡均向右移动知2ΔH1-

ΔH3<0,ΔH3-ΔH2<0,故ΔH1<ΔH3<ΔH2

■常用教学素材

研究反应热的意义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观点也不难理解,因为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内能,反映产的总内能通常与反应物的总内能是不同的,所以发生一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这种能量变化以热的形式与外界交换就是反应的热效应。

我们知道不同反应,反应热量是不同的。

同一个化学反应究竟能放出多少热量跟条件有关,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条件热效应的值都不一样。为了把各种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进行比较,计算和应用,需要规定一个相同的条件,所以热力学规定:当体系发生变化之后,使反应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前始态的温度,体系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的热效应,也就是说反应在等温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化学反应一般是以热和功的形

式跟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但大多是以热的形式进行能量交换。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集中在热量问题上。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问题,对于化工生产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合成氨反应是放热的。如果不设法将这些热量移走,反应器内的温度就会过高。这样,不仅会烧毁催化剂,使产量降低,还可能发生爆炸事故。在制造原料气的水煤气反应中,是要吸收大量热的。如果不及时供应所需要的热量,反应就不能顺利进行,甚至停止。因此,在进行化工设计时,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就必须事先获得准确的反应热的数据,作为制造热交换设备和规定工艺操作条件的依据。

在化工生产中,热能的综合利用问题,不但直接关系到产品成本的高低,而且影响产率的大小。化工设备中的热交换器、余热锅炉、热风炉等的设计和使用,都是为了综合利用热能,以便提高产品产率,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研究反应热,对于化工生产适宜条件的选择和设备的设计、使用,对于热能的综合利用,都有很大意义。因此,以研究反应热为主要内容之一的化学热力学,是化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3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盖斯定律

★【课前学案导学】

■精准定位——学习目标导航

1.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

2.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3.通过盖斯定律的应用,体会其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导航

一、盖斯定律

1.内容

无论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或是_______完成,其反应热是_______。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体系的_________和______有关,而与反应的______无关。

2.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有些反应进行的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此时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__________。

3.盖斯定律的应用

利用盖斯定律可以

二、反应热的计算

反应热计算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的数据。

★【课堂探究导学】

■合作探究-名师保驾护航

探究一:计算焓变的常见方法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其计算方法与根据一般方程式计算相似,可以把△H看成方程式内的一项进行处理,反应的焓变与参加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计算步骤是:

(1)确定待求的反应方程式

(2)找出待求方程式中各物质出现在已知方程式的什么位置

(3)根据未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位置的需要对已知方程式进行处理,或调整化学计量数,或调整反应方向

(4)叠加并检验上述分析的正确与否。

『特别提醒』运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焓变,必要时可先根据题意虚拟转化过程,然后再根据盖斯定律列式求解,同时注意正、逆反应的焓变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探究二:反应热大小的比较方法

依据比较方法实例

反应物的本质等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与同一种物

质反应时,性质不同其反应热不同

如等物质的量的不同金属或非金属与

同一物质反应,金属、非金属越活泼反

应越容易发生,放出的热量就越多,ΔH

越小

反应进行的程度对于多步反应的放热反应,反应越完

全,则放热越多。对于可逆反应,若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程度越大,

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越小;反

之亦然。

(1)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

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生成的CO放出的热

量多

(2)对于合成氨的反应,当N2转化60%

时比转化50%放出的热量多,ΔH小

反应规律和影响ΔH大小的因素(1)吸热反应的ΔH肯定比放热反应的大

(2)2mol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肯定比1mol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3)等量的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肯定比不完全燃烧生成的CO放出

的热量多

(4)生成同一种液态产物比气态产物放出的热量多

盖斯定律

依据盖斯定律,对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加减,即得ΔH 相加减的计算式,依据相加减得到的化学反应的特点判断相加减的ΔH 计算式与零的关系,即判

断ΔH 的大小

『特别提醒』ΔH 的符号、数值和单位属于一个整体,不能随意分割,在比较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 的大小时,比的是其代数和,要带正、负号进行比较;在比较两个反应热效应的大小时,应取ΔH 的绝对值进行比较。 ■典例剖析-名师释疑助航

【例1】试利用298K 时下述反应的实验数据,计算此温度下

C (s ,石墨)+1

2

O 2(g )=CO (g )的反应焓变。

C (s ,石墨)+ O 2(g )= CO 2(g ) △H 1 = —393.5kJ?mol —1

CO (g ) + 12

O 2(g )= CO 2(g ) △H 2 = —283.0kJ?mol —1

答:298KC (s ,石墨)+12

O 2(g )=CO (g )的△H 为—110.5kJ?mol —1

『解题思路』设此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C (s ,石墨)+ O 2(g )= CO 2(g ) △H 1 = —393.5kJ ?mol —1

第二步:CO 2(g )= CO (g ) + 12O 2(g )△H 2 ′= —△H 2 = 283.0kJ ?mol —1

将上述两步反应相加得总反应为:

C (s ,石墨)+1

2O 2(g )=CO (g ) △H 3 = ?

根据盖斯定律,△H 3 =△H 1 + △H 2 ′ =—393.5kJ ?mol

—1 + 283.0kJ ?mol

—1

=—110.5kJ ?mol —1

【变式训练1】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

① C(s)+O 2(g)=CO 2(g) ;ΔH 1 C(s)+

2

1

O 2(g)=CO(g) ;ΔH 2 ② S(s)+O 2(g)=SO 2(g) ;ΔH 3 S(g)+ O 2(g)=SO 2(g) ;ΔH 4 ③ H 2(g)+

2

1

O 2(g)=H 2O(l) ;ΔH 5 2H 2(g)+ O 2(g)=2H 2O(l) ;ΔH 6 ④ CaCO 3(s)=CaO(s)+CO 2(s);ΔH 7 CaO(s)+ H 2O(l)= Ca(OH)2(s) ;ΔH 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例2】已知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 ,且氧气中1 mol O =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 ,水蒸气中1 mol H —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 ,则氢气中1 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 .920 kJ

B .557 kJ

C .436 kJ

D .188kJ

『解析』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 ,转换成热化学方程式为:

2

1H 2(g)+41O 2(g)=2

1H 2O(g) △H= -121 kJ ·mol -1

进一步变换为:

H 2(g)+ 2

1O 2(g)= H 2O(g) △H= -242 kJ ·mol -1

氢气中1 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x

ΔH=E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x+

2

496

)—2463= -242 ,x= +436 【变式训练2】在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中,若断裂1mol H - H 键要吸收436KJ 的能量,断裂1mol Cl- Cl 键要吸收243KJ 的能量,断裂1molH —Cl 键要吸收432KJ 的能量,则在氯气中充分燃烧1mol H 2 的能量变化

是 。

【例3】已知H 2(g)、C 2H 4(g)和C 2H 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 kJ·mol -1

、-1411.0 kJ·mol

-1

和-1366.8 kJ mol -1

,则由C 2H 4(g)和H 2O(l)反应生成C 2H 5OH(l)的△H 为 ( )

A .-44.2 kJ·mol -1

B .+44.2 kJ·mol -1

C .-330 kJ·mol -1

D .+330 kJ·mol

-1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得出C 2H 4(g)的燃烧热方程式:

C 2H 4(g)+3O 2(g)=2CO 2(g)+2H 2O(l) ⊿H=-1411.0 kJ ·mol -1

----------------------------------------------(1)式 C 2H 5OH(1)的燃烧热方程式:

C 2H 5OH(1) +3O 2(g)=2CO 2(g)+3H 2O(l) ⊿H= -1366.8 kJ mol -1

---------------------------------------------(2)式

(2)式变换为:2CO 2(g)+3H 2O(l) = C 2H 5OH(1) +3O 2(g) ⊿H= +1366.8 kJ mol -1

-----------------------(3)式 (1)式和(3)式叠加,得到:

C 2H 4(g)+H 2O(l)→C 2H 5OH(l) △H = -1411.0 kJ ·mol -1

+1366.8 kJ mol -1 = -44.2

kJ ·mol -1

【变式训练3】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1

,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 =2×(-57.3)kJ·mol -1

B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

,则2CO 2(g) =2CO(g)+O 2(g)反应的ΔH =2×283.0 kJ·mol -1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 变式训练解析及答案 【变式训练1】

解析:①碳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等质量的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多,放热越多,ΔH越小,ΔH1<ΔH2。

②等质量的气态硫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时放出的热量比固态硫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

氧化硫时放出的热量多,放出的热量越多,ΔH越小,ΔH4<ΔH3。

③都生成液态水的前提下,氢气的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ΔH越小,ΔH6<ΔH5。

④碳酸钙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ΔH>0;氧化钙溶于水是放热反应,ΔH<0, ΔH8<ΔH7。综上所述:选择②③④。

【变式训练2】

答案:185kJ

解析:在氯气中充分燃烧1mol H2时,要先破坏1mol的H—H键和1mol的Cl—Cl键,此过程是需要吸收679kJ的能量;在氯气中充分燃烧1mol H2时会形成2molH—Cl,放出864KJ 的能量,吸收和放出能量相抵,仍会放出185KJ的能量。

【变式训练3】

答案:B

解析:中和热是指强酸强碱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A错;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都需要加热,C错;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放出的热量,液态的水是稳定的,D错。

■备选例题

1. 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kJ·mol-1 B.(4c+12b-6a-5d)kJ·mol-1

C.(4c+12b-4a-5d)kJ·mol-1 D.(4a+5d-4c-12b)kJ·mol-1

答案:A

解析:1mol白磷(P4)分子中含有6mol P—P 键,5mol O2中含有5mol O=O键,1mol P4O10中含有4 mol

P=O键和12 mol P—O键;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 。

P4+5O2=P4O10;ΔH=E(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生成物的键能总和)=(6a+5d-4c-12b)kJ·mol-1

2.化学反应N2+3H2= 2NH3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 .N 2(g)+3H 2(g) = 2NH 3(l);⊿H = 2(a —b —c )kJ·mol -1

B .N 2(g)+3H 2(g) = 2NH 3(g) ;⊿H = 2(b —a )kJ·mol -1

C .

21N 2(g)+23H 2(g) = NH 3(l) ;⊿H = (b +c —a )kJ·mol -1

D .21N 2(g)+2

3H 2(g) =NH 3(g) ;⊿H = (a +b )kJ·mol

-1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得出如下热化学反应式:

2

1mol N 2(g)+2

3 mol H 2(g) = 1mol N +3mol H ⊿E=a kJ (1)式

1mol NH 3(g)= 1mol N +3mol H ⊿E= b kJ (2)式 1mol NH 3(l)= 1mol NH 3(g) ⊿E= c kJ (3)式

(2)式变换为:1mol N +3mol H =1mol NH 3(g) ⊿E= —b kJ (4)式 (3)式变换为:1mol NH 3(g)= 1mol NH 3(l) ⊿E= —c kJ (5)式 生成1mol NH 3 (l)的反应过程为:

2

1mol N 2(g)+2

3

mol H 2(g)??→?akJ 1mol N +3mol H ??→?-bkJ 1mol NH 3(g)??→?-ckJ

NH 3(l) 。

得出如下的热化学方程式:

N 2(g)+3H 2(g) = 2NH 3(l); ⊿H = 2(a —b —c )kJ ·mol -1

,A 选项正确。 N 2(g)+3H 2(g) = 2NH 3(g) ; ⊿H = 2(a —b )kJ ·mol -1 ,B 选项错误。

21N 2(g)+23H 2(g) = NH 3(l) ; ⊿H =(a —b —c )kJ ·mol -1

,C 选项错误。 21N 2(g)+2

3H 2(g) =NH 3(g) ; ⊿H = (a —b )kJ ·mol -1

,D 选项错误。 3.(1)Zn(s)+1/2O 2(g) = ZnO(s)

⊿H = -348.3 kJ/mol

(2)2Ag(s)+1/2O 2(g) = Ag 2O(s); ⊿H = -31.0 kJ/mol

则Zn(s)+Ag 2O(s) = ZnO(s)+2Ag(s)的⊿H 等于 ( )

A .-317.3 kJ/mol

B .-379.3 kJ/mol

C .-332.8 kJ/mol

D .317.3 kJ/mol 答案:A

解析:1mol Zn(s)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Zn(s)+1/2O 2(g) = ZnO(s) ⊿H = -348.3 kJ/mol-------(1)式

2mol Ag(s) 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Ag(s)+1/2O 2(g) = Ag 2O(s) ⊿H = -31.0 kJ/mol----------(2)式

(2)式的变换形式为:Ag 2O(s)= 2Ag(s)+1/2O 2(g) ⊿H = +31.0 kJ/mol-----------(3)式 (1)式和(3)式叠加,得到:

Zn(s)+Ag 2O(s) = ZnO(s)+2Ag(s) ⊿H=-348.3 kJ/mol+31.0 kJ/mol= -317.3 kJ/mol

■常用教学素材

反应热计算的一题多解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主要以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燃烧热等的相关知识为理论基础。进行反应热计算的常用方法有:常规计算法即列方程或方程组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及极限思维法等等。 例题: 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 2(g)+2

1O 2 (g)=H 2O(l) △H=-285.8kJ/mol

C 3H 8(g )+5O 2(g )=3CO 2(g )+4H 2O (l ) △H=-2220.0kJ/mol

实验测得H 2和C 3H 8的混合气体共5mol ,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 ,则混合气体中H 2与C 3H 8的体积比是( )

A .1:3

B .3:1

C .1:4

D .1:1

答案:选B

解析: 此题属于计算型选择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求解。 方法一:常规计算法即列方程或方程组法

设混合气中H 2的物质的量为x ,则C 3H 8的物质的量为5mol -x 。根据题意, 列方程为:285.8kJ/mol ×x +2220.0kJ/mol ×(5mol -x )

解得H 2的物质的量 x = 3.75 mol ;C 3H 8的物质的量为5mol -3.75mol=1.25mol 。混合气体中H 2与C 3H 8的体积比即物质的量之比为3:1,选B 。

小结:以常规方法进行计算求解,思路直接,便于理解,为我们解题时的首选方法,但是由于一般需要列方程,步骤烦琐,计算量较大,因此在解计算型选择题时尽量避免使用。现提供以下方法进行巧解。

方法二:估算排除法

因为C 3H 8的燃烧热为2220.0 kJ/mol ,而两者燃烧共放热3847kJ ,故5mol 混合气H 2和C 3H 8

的体积比一定大于1:1,而四个选项中只有B 选项符合题意。注意此法仅适用于选择题。

方法三:十字交叉法

H 2和C 3H 8的平均燃烧热: 3847KJ/5mol=769.4 kJ/mol ,则有 H 2 285.8 1450.6 769.4

C 3H 8 2220.0 483.6 1450.6/483.6 = 3/1即为二者的体积之比。在此种解法中其实已经渗透了极限思维的解题模式。

第2节 电能转化化学能——电解

★【课前学案导学】

■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展示(教案)

—学习目标导航(学案)

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食盐水电解的原理,清楚离子在电极上放电顺序。

3.了解电解精炼铜和电镀飞原理,会设计简单的电镀池。

■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导航(教案、学案共有)

一、电解原理

1.金属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电;电解质溶液是依靠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导电。

2.下图是电解熔融氯化钠的装置图,请思考:

(1)通电前,熔融的氯化钠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

(2)通电前这些离子做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3)通电后,_____极上逐渐覆盖了一层银白色的物质,

这是因为析出了______。______极上有气泡产生,并可闻到_______

________。可见通电后,两电极上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3.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我们称之为________,在这一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在这一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由实验可知熔融的氯化钠通电时,在两极上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有新物质生成,此过程中___能转化为____能。

4.电解: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电解。

二、电解池:把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1)组成电解池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图,请思考以下问题:

三、铜的电解精炼

1.电解法制精铜,以________片做阴极,______做阳极,_______溶液做电解液,反应为:

阳极:____________进入溶液。

阴极:_____________沉积在铜片上。

2.作为杂质的_________金属氧化后的阳离子留在电解液中,比铜_______的金属杂质,则沉积在阳极底部,形成阳极泥。

四、电镀铜

1.以铁上镀铜为例,说明电镀所满足的基本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镀后阳极质量_______,阴极质量__________,电解液浓度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名师保驾护航

探究一:电解反应式的书写

电极反应及电极产物的判断规律:电解质溶液在通直流电时,对电解产物的判断,既要考虑阴阳离子的氧化还原能力,还要考虑电极材料、离子浓度、溶液酸碱性等。判断电解产物首先要注意电极材料,再根据电解质溶液的离子放电顺序进行判断。

鲁科版化学教案选修四1.2.2《电解原理的应用》

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为例,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极和阳极。 ⑵了解氯碱工业、精炼粗铜及电镀铜的电解原理,能准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式;掌握惰性材料作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及计算。 ⑵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钠、观看氯碱工业的模型、精炼粗铜及电镀铜等,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迁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由表及里”的分析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同时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钠为例,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 学习难点:了解氯碱工业、精炼粗铜及电镀铜的原理,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阴极和阳极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 1.2.2《电解原理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 1、电解的工作原理 2、采用何种装置完成电解? 【板书】课题电解原理的应用 【设疑】 1 工业上冶炼金属的方法有哪些? 2、工业上如何冶炼钠、镁、铝? 下面我们进行第1个小活动,以饱和NaCl溶液和熔融的NaCl为离子导体设计电解池。 【交流研讨1】请选用合适药品和仪器画出你设计的电解池装置并写出电解熔融的NaCl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阳极:2Cl--2e-=Cl2↑

阴极:2H ++2e-=H 2↑ 总反应:2NaCl=====通电 Cl 2↑+2Na 【点拨】刚刚我们设计的第一个电解池就是工业上冶炼金属钠的原理。 【讲述】电解是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电解法是冶炼金属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冶炼像Na 、Ca 、Mg 、Al 这样活泼的金属我们常选用电解其熔融态的化合物的方法。这就是电冶金。 【板书】1、电冶金,冶炼活泼金Na 、Mg 、Al 等。 【投影】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取镁,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取铝。 【讲述】我们设计的第二个电解池就是工业上制取烧碱的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获得烧碱的同时还得到了H 2和Cl 2,习惯上把这种工业叫做氯碱工业。 【板书】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氯气和氢气 —(氯碱工业) 【演示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 【观察、思考】 (1)电解池的两极各产生什么现象?若在两极附近均滴加酚酞试液,会有什么现象? (2)怎样初步检验两极产物的生成? (3)结合教材,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总结】 现象: 阳极:有气泡产生,使湿润的淀粉-KI 溶液变蓝 阴极:有气泡产生,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阳极:2Cl --2e - =Cl 2↑ 阴极:2H ++2e - =H 2↑ 总式: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 【讲述】这就是氯碱工业的核心原理,具体生产工艺则属于化学与技术范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 【知识拓展】氯碱工业: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 (1)生产设备名称:离子交换膜电解槽 阴极:碳钢 阳极:钛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课时1 原子结构 1.主族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主族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填充在最外层形成阴离子。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Ca2+:1s22s22p63s23p6B.O2-:1s22s22p4 C.Cl-:1s22s22p63s23p6D.Ar:1s22s22p63s23p6 解析:氧离子(O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B选项是氧原子(O)的电子排布式。 答案:B 2.下列电子排布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解析:A、B两项不符合洪特规则;C项,原子处于激发态,不是能量最低状态;D中能够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 答案:D 3.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 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C.2p轨道上只有一个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只有一个电子的Y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解析:A中1s2结构的原子为He,1s22s2结构的原子为Be,两者性质不相似;B项X原子为Mg,Y原子N 层上有2个电子的有多种元素,如第四周期中Ca、Fe等都符合,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C项为同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一定相似;D项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碱金属元素可以,过渡元素中也有很多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故性质不一定相似。 答案:C 4.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和离子,其对应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两原子其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 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 C.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能级都充满电子,而d能级上没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D.两原子N层上都有1个s电子,一个原子有d电子,另一个原子无d电子 解析:氢原子和锂原子都只有s电子但不在同一周期,A错;2s22p6的离子如果是阳离子的话,对应的元素就和2s22p6的原子对应的元素不在同一周期,B错;虽然M层上的s、p能级都充满电子,即使d能级没有电子,但4s上可能有电子或没有电子,C错。 答案:D 5. 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1。请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 元素I1I2I3I4 X 500 4 600 6 900 9 500 Y 580 1 800 2 700 11 60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 目录 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2节燃烧热能源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 第1章单元复习 第1章单元测试 第3节化学平衡 第4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 第2章单元复习 第2章单元测试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3章单元复习 第3章单元测试 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 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3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 第3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4章电化学基础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 第4章第1节原电池 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 第4章第3节电解池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综合检测

高二化学选修4 同步练习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 教学内容: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二. 重点、难点 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微观原因; 3. 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三. 具体内容 (一)绪言 1. 选修4的基本结构和地位、与必修的关系 2. 关于“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 3. 举出人们利用化学反应的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例子 (二)焓变和反应热 1. 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2. 反应热的定义 3.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4. 反应热的表示 5. 有效碰撞 6. 活化分子 7.活化能 8. 催化剂 (三)热化学方程式 1. 定义 2. 表示意义 3. 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4.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的问题 (四)实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典型例题】 [例1 ] 已知在25℃、101kPa 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的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g ) △H=-48.40kJ ·mol-1 B.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5518kJ ·mol-1 C.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H=+5518kJ ·mol-1 D.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48.40kJ ·mol-1 答案:B 解析:掌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注意事项。 [例2] 0.3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O2中燃烧,生成固态B2O3和液态水,放 出649.5kJ 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又知:H2O (l )=H2O (g ) △H=+44kJ ·mol -1,则11.2L (标准状况下)B2H6完全燃 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kJ 。 答案:B2H6(g )+3O2(g )=B2O3(s )+3H2O (l ) △H=-2165kJ ·mol-1;1016.5。 解析:考察反应热的计算和两个热量变化过程的分析。 [例3 ] 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 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的热量 为Q1。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 (s )=CuSO4(s )+5H2O (l ) △H=+Q2kJ ·mol-1,则Q1和Q2的关系为( ) A. Q1<Q2 B. Q1>Q2 C. Q1=Q2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掌握含有结晶水的物质的特点。 [例4] 答案:-183 kJ ·mol-1 解析:掌握键能和反应热计算的关系。 [例5] 已知CH4(g )+2O2(g )== CO2(g )+2H2O (l );ΔH =-Q1kJ ·mol -1, )()(222g O g H + =2H2O (g );△H2=-Q2 kJ ·1mol -, )()(222g O g H + =2H2O (l );△H3=-Q3 kJ ·1mol -。 常温下,取体积比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 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答案:0.4Q1+0.05Q3 解析:根据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比例关系进行换算。 [例6] 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反应热,但可测出CH4、石墨和 H2的燃烧热。试求出石墨生成甲烷的反应热。 已知:CH4(g )+2O2(g )=CO2(g )+2H2O (l )△H1=-890.5kJ ·mol-1;

人教版化学选修4全套导学案(带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一、焓变反应热: 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 焓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_____时,需要 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这需要__________能量;当____________________,即新化学键___________时,又要___________能量。ΔH=反应物分子的______-生成物分子的____________。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____”或ΔH_____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_____。 (2)当ΔH为“___”或ΔH_________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__________。 4.反应热思维模型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_________ ___________

(2)反应热的本质 (以H2(g)+Cl2(g)===2HCl(g)ΔH=-186 kJ·mol-1为例) E1:_________________E2:_________________ΔH=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图二 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化学反应一般是以热量和功的形式跟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而其中多以热量的形式进行能量交换。 (1)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生成物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不同。 (2)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都遵循能量守恒。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D.焓变的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1,反应热的单位是kJ 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 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 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是一个吸热反应 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 3.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下表): 请计算H2(g)+Cl2 A.+862 kJ·mol-1B.+679 kJ·mol-1C.-183 kJ·mol-1D.+183 kJ·mol-1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 第二节盐类水解 测试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第三章 第二节盐类水解 测试 选择题 (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升高温度可以抑制盐类的水解 C 、正盐水溶液pH 均为7 D 、硫酸钠水溶液pH 小于7 2、在pH 都等于9的NaOH 和CH 3COONa 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 离子浓度分别为 A mol ·L -1与B mol ·L -1,则A 和B 的关系为 A 、A > B B 、A =10-4B C 、B =10-4A D 、A =B 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 A 、NH 4+ +2H 2O NH 3·H 2O + H 3O + B 、HCO 3- + H 2O H 3O + + CO 32- C 、HS -+H + === H 2S D 、Cl 2+H 2O H ++Cl -+HClO 4、向0.1 mol ·L —1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会引起 A 、溶液的pH 增大 B 、溶液中c (CH 3COO — )减小 C 、溶液中c (H +)增大 D 、溶液中c (H +)·c (OH —)增大 5、pH=1的HClO 溶液与0.1 mol ·L —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 A 、c (Na +) = c (ClO —) B 、pH>7 C 、pH=7 D 、pH<7 6、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C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7、0.1 mol/L NaHCO 3溶液的pH 最接近于 A 、5.6 B 、7.0 C 、8.4 D 、13.0 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 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溶液反应的溶液中,pH 最大的是 A 、Na 2CO 3溶液 B 、NH 4HCO 3溶液 C 、NaHSO 4溶液 D 、NaHCO 3溶液 9、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0.1 mol/L Na 2CO 3溶液:c (OH —)=c (HCO 3—)+c (H +)+2c (H 2CO 3) B 、0.1 m o C 、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 (Na +)>c (CH 3COO —)>c (H +)> c (OH —) D 、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 =5的混合溶液:c (Na +)>c (NO 3- ) 10、有①Na 2CO 3溶液、②CH 3COONa 溶液、③NaOH 溶液各25 mL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重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反应焓变的计算。 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 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通过过去对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可以与多种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多数化合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 3 高温 CaO+CO 2↑ ②2NH 4Cl (s )+Ba(OH)2·8H 2O (s )=BaCl 2+2NH 3 ↑+10H 2O ③C(s)+H 2O(g) 高温 CO+H 2 ④CO 2+C 高温 2CO 注意: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加热或不加热)没有关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我们还可以借助下面的图像来理解。 下列对化学反应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 ) A.放热反应时不必加热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一般地说,吸热反应加热后才能发生 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能,化学上把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的热量称之为该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一)反应热 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 3、符号:Q>0 反应放热Q Q<0 反应吸热 4、获得Q值的方法:(1)实验测量法(2)理论计算法 5、 ①中和热 反应热的分类:②燃烧热 ③生成热…… (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理解要点: ①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 (l);Q=-57.3kJ 1、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 ,求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2)用2molH2SO4配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2、为了减小误差,某同学在实验中两次测定中和热。第一次用50mL0.5mol?L—1的盐酸和50mL0.5mol?L—1N aOH溶液,第二次是用100mL0.5mol?L—1的盐酸和100mL0.5mol?L—1的NaOH溶液。请你预测该同学两次测得的中和热结果(相等或者不相等)。 中和热的测量 (1)仪器: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 (2)原理:Q= —C(T2—T1) (C为热容) 或Q= —C m (T2—T1)(C为比热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配套练习(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配套练习(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第一章测评A (基础过关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解析:根据生成物总能量和反应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把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放热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物质浓度的变化,与反应的吸热、放热无关;同温同压下,H2(g)和Cl2(g)的总能量与 HCl(g)的总能量的差值不受光照和点燃条件的影响,所以该反应的ΔH相同。 答案:C 2.对于:2C4H10(g)+13O2(g)8CO2(g)+10H2O(l) ΔH=-5 800 kJ·mol-1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热为ΔH=-5 800 kJ·mol-1,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的Δ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 C.该式的含义为:25 ℃、101 kPa下,2 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 5 800 kJ 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 800 kJ·mol-1 解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丁烷的物质的量应为1 mol,故题中方程式不是丁烷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由题中方程式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2 900 kJ·mol-1。 答案:D 3.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ol-1,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B.相同条件下,如果 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四章导学案资料有答案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目标要求] 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2.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3.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征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概念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常见强、弱电解质(填物质种类) (1)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平衡状态的建立 2. 在一定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电解质越弱,其电离程度越小。 (2)外因:①温度:升温时,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②浓度:降低浓度(加水),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③加入含有弱电解质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离子结合成分子方向移动。

四、电离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出的各离子浓度系数幂次积的乘积与反应物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2.表达式 对于HA ++A -,K =c (H +)·c (A -) c (HA )。 3.注意问题 (1)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 值变大。 (2)在相同条件下,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 (3)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一级电离?二级电离,所以其酸性决定于一级电离。 知识点一 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1.某固体化合物A 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下列关于物质A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是非电解质 B .A 是强电解质 C .A 是共价化合物 D .A 是弱电解质 答案 B 解析 在熔化状态下能够电离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所以为强电解质,故应选B 。 2.现有如下各化合物:①酒精,②氯化铵,③氢氧化钡,④氨水,⑤蔗糖,⑥高氯酸,⑦氢硫酸,⑧硫酸氢钾,⑨磷酸,⑩硫酸。 请用以上物质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 (1)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强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弱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③⑥⑦⑧⑨⑩ (2)②③⑥⑧⑩ (3)⑦⑨ 知识点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 3.在100 mL 0.1 mol·L -1的醋酸溶液中,欲使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H + 浓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加热 B .加入100 mL 0.1 mol·L - 1的醋酸溶液 C .加入少量的0.5 mol·L - 1的硫酸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

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鲁科版) 章末过关检测卷(五) 第5章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测试时间:9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某人在检查身体时,发现尿液呈微酸性,医生建议他( ) A.少吃苹果、梨等水果 B.少吃菠菜、芹菜等蔬菜 C.少喝牛奶、豆汁等饮料 D.少吃含蛋白质、脂肪多的肉类食品 解析:尿液呈酸性,说明他身体呈“酸性”,应多吃碱性食品加以调节,苹果、梨、菠菜、芹菜等水果、蔬菜代谢以后呈碱性,牛奶、豆汁等代谢以后呈碱性,而肉类食品代谢以后呈酸性,所以应少吃此类食品。 答案:D 2.20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 ) 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 B.尿素食盐聚乙烯 C.涤纶洗衣粉阿司匹林 D.石英橡胶塑料 解析:A中纤维素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如棉花、木材等;B中食盐大量存在于海水中,提取即可,不必合成;D中石英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如石英砂、水晶等;C中物质全部为合成而得,故选C。 答案:C 3.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氯气和二氧化硫均可作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它们去漂白某一润湿的有色物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 B.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苯酚有杀菌和止痛作用,药皂中也掺有少量苯酚,所以我们可以用苯酚对环境消毒或直接涂抹于皮肤 D.工业酒精不能加水当酒品尝,其原因是它含有甲醇,它虽具有酒香,但饮用后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解析:Cl2与SO2及水反应会生成没有漂白作用的盐酸和硫酸;食盐中加的碘是以碘酸根的形式存在;苯酚不能直接涂抹于皮肤上。 答案:D 4.我们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让科学来提升我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日常生活中许多小窍门和小常识往往包含着化学知识。生活中以下做法符合化学原理的是( ) ①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上的油污②用食醋清除暖水瓶中的水垢 ③用热的纯碱洗涤铁锅上的油污 ④用汽油清洗电风扇叶片漆面上的污渍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各种饭锅上的油污是酯类物质,热的纯碱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OH-的存在能使油污水解而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而洗去,故③对;钢丝球不仅不能擦洗去油污,而且能将铝锅擦伤,因为铝的硬度小于钢丝,故①错;用汽油清洗风扇叶片漆面上的污渍时,叶片表面上的漆面会被汽油溶解而破坏,故④错。 答案: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氟牙膏含氟越高越好 B.牙膏中加入抗菌剂可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 C.牙膏的主要成分包括摩擦剂和清洁剂 D.由于铝元素对人体有害,所以牙膏中不能有氢氧化铝 解析:在牙膏中加入叶绿素,有一定预防龋齿的作用,氢氧化铝是牙膏中常用的摩擦剂。 答案:C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考点大全集(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考点大汇总(打印版) 考点1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能量的常见转化形式, 重点分析化学能与热能、电能之间的转化, 涉及键能与化学能之间的关系及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形式. 【精确解读】 1.化学反应中的能力变化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常见能量转化有: ①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如铜、锌形成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燃料燃烧产生能量最终带动发电机发电, 将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 ③化学能和光能、风能的相互转化等. 【精细剖析】 1.判断化学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方法: 一看,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二看, 产生了什么, 如果是热量, 则转化为热能;如果产生了电, 则是转化为电能, 如果产生了光, 则是转化为光能. 【典例剖析】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B.铝热反应中, 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C.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图II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A 【变式训练】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 利用太阳能将H2O和CO2化合生成二甲醚(CH3OCH3), 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 B.催化剂a表面发生的反应是2CO2+12e-+12H+═CH3OCH3+3H2O C.该过程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D.消耗CO2与生成O2体积比为1:1 【答案】D

【实战演练】 1.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它不同的是( ) A.铝热反应B.燃料燃烧C.酸碱中和反应 D.Ba(OH)2?8H2O与 NH4Cl固体混合 【答案】D 【解析】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A错误;B.燃料燃烧是放热反应, 故B 错误;C.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C错误;D.氯化铵晶体与Ba(OH)2?8H2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2016年3月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首先发现:在光、碱性CeO2修饰TiO2的复合纳米材料的催化作用下, 二氧化碳和水可转化为甲烷和一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反应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CO2和CH4均含极性共价键 C.产物可能还有O2 D.CO2溶于水呈酸性的原因:CO2+H2O?H2CO3H2CO3?2H++CO32- 【答案】D

高二化学选修4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4教学反思与总结高中化学选修共三册,高二两学期学完两册。其教学特点介于讲练与讲读之间。因此,从形式到内容,从知识到技能,从态度情感到价值观,从试验到推理,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学环节把握到测验考试反馈都需要全方位的计划安排。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科特点,遵循教育规律,贯彻教学原则,把实验教学与理论讲解并用,把思想教育与技能提高结合,知识构建与生活实际联系。指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理解、逻辑推理、思维创新、自学能力等。 一、深挖教材,注重课标。 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 二、摸清情况,因材施教。 我带高二理科班,从成绩上看,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我在教学中将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先获得学生的信任,最后形成一条感情的链条,紧紧把师生连接起来,也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三、紧扣课标,认真备课。 按照高中教育特点、教育规律、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对《化学选修4》教学内容(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科学史话、科学视野、资料卡片、归纳与整理、习题、复习题、附录等)、《化学实验教学指导必修4》、《资源与学案》的难广度,注重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搞好板书设计为上课做到必要准备。 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最新整理)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1、走进化学科学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电解质 3、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1、碳的多样性 2、氮的循环 3、硫的转化 4、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1、硅、无机非金属材 2、铝、金属材料 3、复合材料 必修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2、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3、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1、认识有机化合物 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 4、塑料、橡胶、纤维 选修一 主题一呵护生存环境 1、关注空气质量 2、获取安全的饮用水 3、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 主题二摄取益于健康的食物 1、食物中的营养素 2、平衡膳食 3、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 4、正确对待保健食品 主题三合理利用化学能源

1、电池探秘 2、家用燃料的更新 3、汽车燃料清洁化 主题四认识生活中的材料 1、关于衣料的学问 2、走进宝石世界 3、如何选择家居装修 4、金属制品的防护 5、几种高分子材料的 主题五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1、装备一个小药箱 2、怎样科学使用卫生 3、选用适宜的化妆品 选修二 主题一空气资源、氨的合成 1、空气分离 2、氨的工业合成 3、氨氧化法制硝酸 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 1、海水淡化与现代水处理技术 2、氯碱生产 3、纯碱制造技术的发展 主题三矿山资源硫酸与无机材料制造 1、“设计”一座硫酸厂 2、陶瓷的烧制 3、金属冶炼和金属材料的保护 主题四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1、从石油中获取更多的高品质燃油 2、源自石油的化学合成 3、煤的综合利用 主题五生物资源、农产品的化学加工 1、由大豆能制得什么 2、玉米的化学加工 主题六化学·技术·社会 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 2、药物的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 3、化学·技术·可持续性发展  选修三 第一章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模型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共价键模型 2、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1全册教案【精品】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1全册教案 1.1 关注空气质量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污染指数(API)、光化学烟雾的概念。 2.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3.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4.酸雨形成过程中所涉及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感目标: 通过空气质量报告反映的内容,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空气污染指数(API)的确定。 教学方法:讨论总结法 教学过程: 【引入】从1997年5月起,我国有十几座城市先后开始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为大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济南市也在其中,在此基础上,很多城市又发布了空气质量日报。表1-1-1 是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你了解各项内容的含义吗? 【阅读】表1-1-1 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 【板书】一从空气质量报告谈起 1 解读空气质量报告 【讲解】要了解该表中各项内容的含义,我们首先从什么时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开始。目前,空气质量报告中涉及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指数是将某种污染物浓度进行简化处理而得出的简单数值形式。每天分别测定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它们的污染指数,其中污染指数最大的污染物就是当日的首要污染物,并将其污染指数作为当日的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API作为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指标,其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API在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中所对应的级别就是当日的空气质量级别。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表1-1-2,了解下我国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及各个级别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讲解】空气质量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污染物的排放量,另一个是气象条件。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全册导学案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 量变化的原因。 2.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 别,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3.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方法,能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 当措施减小误差。 4.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 下列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有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①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②铝热反应 ③点燃的镁条继续在CO2中继续燃烧④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⑤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⑥C与CO2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1)(2) (3)(4) 常见的吸热反应 (1)(2) (3)(4)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符号单位 2.能量变化的原因 (1)宏观?H= 总能量-- 总能量 (2)微观化学反应本质 ?H=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H0 放热反应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H0 吸热反应(填>,<或=) 【问题解决】已知断裂1molH2(g)中的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裂1molO2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98kJ的能量,生成H2O中的1molH-O键能放出436kJ的能量。试写出O2(g)与H2(g)反应生成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测试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测试 姓名_________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7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定条件下反应N 2(g)+3H2(g) 2NH3(g )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 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2min内N2的反应速率为A.1.2mol/(L·min) B.1mol/(L·min) C.0.6mol/(L·min) D.0.4mol/(L·min) 2.已知450℃时,反应H 2(g)+I2(g) 2HI(g)的K=50,由此推测在450℃时,反应2HI(g) H 2(g)+I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50 B.0.02 C.100 D.无法确定 3.用酸滴定碱时,滴定前读酸式滴定管读数时视线低于水平线,滴定结束时读数正确,这样会使测得的碱溶液的浓度() A.偏高 B.偏低 C.不受影响 D.不能确定 4.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PbO2 + Pb + 2H2SO4= 2PbSO4↓+ 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bO2是电池的负极 – 2e – = PbSO4↓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 + SO 2 4 C.PbO2得电子,被氧化 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5.在25℃、101kPa下,1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9.72kJ,下列热化学方 程式正确的是()A.CH3CH2OH(l)+3O2(g)=2CO2(g)+ 3H2O(l);△H=+1367kJ/mol B.2CH3CH2OH(l)+6O2(g)=4CO2(g)+ 6H2O(l);△H=-2734kJ/mol C.2CH3CH2OH(l)+6O2(g)=4CO2(g)+ 6H2O(l);△H=-1367kJ/mol D.2CH3CH2OH(l)+6O2(g)=4CO2(g)+ 6H2O(l);△H=+2734kJ/mol 6.1g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H2(g)+O2(g)=2H2O(l);ΔH=-142.9kJ·mol-1 B. 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C. 2H2+O2=2H2O ;ΔH=-571.6kJ·mol-1 D. H2(g)+1/2O2(g)=H2O(g);ΔH=--285.8kJ·mol-1 7、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少量的二氧化碳,若有1%的NaOH转变为Na2CO3,以此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盐酸浓度的测定结果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