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茯苓药理作用及其生产产业化应用前景

茯苓药理作用及其生产产业化应用前景

茯苓药理作用及其生产产业化应用前景
茯苓药理作用及其生产产业化应用前景

茯苓药理作用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

摘要:茯苓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及独特的保健作用而备受关注,因而,茯苓在药理成分、药理作用、种质资源、菌种选育、栽培技术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本文针对茯苓的药理作用、种质资源、生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生产栽培中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茯苓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茯苓种质资源药理作用生产技术

茯苓[Wolfporia cocos (Schw.)Ryv.et Gilbn]学名异名为Poria coco(Fr.) Wolf,别名松腴。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卧孔菌属[1],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及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就我国茯苓资源而言,茯苓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除东北、西部北部、内蒙古、西藏外均有分布,其中尤以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茯苓尤为闻名。茯苓是一种高温好气型腐生真菌,常于松树根部形成菌核[2],赤松或马尾松等树种根际生长居多,故野生茯苓较难采挖,不能提供较多商品,因此药材商品则主要来源于栽培种植。作为多种方剂及中成药的原料,茯苓含有多种三萜类物质和活性物质,具有益脾、健胃、祛湿、安神、生津等功能。据最新报道,从茯苓中提取的茯苓多糖或茯苓异多糖等具有促进细胞分裂、补体激活、抗诱变、抗肿瘤、增强免疫等生物活性。因此近年来,茯苓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及独特的保健作用而深受人们广泛关注,所以其经济价值可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本文针对茯苓的药理作用、种质资源、生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生产栽培中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茯苓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1茯苓的种质资源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的茯苓种质资源,再加上茯苓适应能力强,野生茯苓分布较广,黄河以南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即: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云南、贵州、四川、江苏、浙江、福建等广泛分布,其中尤以湖北省罗田、英山等县的栽培茯苓经验,其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因而,对于茯苓的种质资源选用至关

重要,以此选育优良菌种、深入认识茯苓遗传多样性和开发利用成为了茯苓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因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野生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解决民生保健的首要问题,从而开展了一些茯苓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4]。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都已建立了茯苓种质资源库。再加上传统茯苓资源比较丰富,产业化比较发达的贵州、云南、湖北、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地方食用菌研究单位均保藏有茯苓种质资源。目前,全国茯苓菌株资源共计40多个,其中一些菌株在人工栽培中得到了较好地应用,如:CGMCC保藏的5.528、5.78菌株。广东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的GIM5.99菌株,神苓一号、苓杰一号菌株等都是良好的优质种质资源。

2茯苓的药理作用

2.1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2.1.1利尿作用

利尿作用受动物种属、给药途径等因素影响,从而对人具有显著作用,当然,对于健康人利尿作用不明显,但对于具有肾性和心性水肿病人利尿作用显著。再加上茯苓中含有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结构,从而具有拮抗醛固酮活性。

2.1.2免疫调节

茯苓中含有的茯苓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其中的茯苓素不但可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还可抑制淋巴细胞转化、抗体、脾细胞抗体产生能力等作用。

2.1.3抗肝硬化

即其中含有的茯苓醇,不但降低肝内胶原含量、尿羟脯氨酸排出量增多,还可促进肝脏胶原蛋白降解,促进肝内纤维组织重吸收作用。

2.1.4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在茯苓对家兔的离体肠管实验中,它不但能对离体肠管具有直接的松弛作用,而且还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而防止肝细胞坏死。因此,茯苓对人体肠胃还具有松弛肠、抗溃疡的作用。

2.2 其他药理作用

2.2.1抗肿瘤:

即其中的茯苓多糖可提高免疫功能,具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如:改变肿瘤

细胞膜磷脂生化特性)两个方面。

2.2.2抑制肿瘤细胞转运:

即其中的茯苓素,它可抑制肿瘤细胞的核苷转运与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以及提高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能力,增强杀伤肿瘤细胞作用。

3茯苓的生产技术

3.1固体发酵技术

我国传统的茯苓栽培法主要属于固体发酵,且传统的各种茯苓栽培方法间的差异关键在于引种方法和栽培方式的不同。

我国茯苓栽培中常用的引种方法主要有肉引、木引和菌丝引3种。其中,肉引是用新鲜茯苓菌核的切片为菌种;木引则指肉引接种的木料即带有菌丝的木段为菌种。但这两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成品优质茯苓,且因产量不稳定而渐少使用。

而对于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是菌丝引法,即菌丝引是应用现代微生物分离技术,从优质菌核中分离、培养获得菌种,然后再通过原种、栽培种的制作,培育成纯菌种(栽培种常以松木片或松木条作为培养基质),而接种于段木或树蔸[5]。因而目前较为采用的常规栽培有段木栽培、树蔸(伐根)栽培、树桩原地栽培、活树栽培、松枝松叶栽培、室内栽培等几种方法[6]。但实际生产栽培过程中常见的却只有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因此,栽培者需根据当地的实际土壤水分和环境气候等因素来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此外,值得一提的另一种有效方法是茯苓诱引栽培法[7],即茯苓嫁接法,它是在常规栽培方法的基础上,选择适期,选用与原接种茯苓菌种同一品系的新鲜、具有生活力的幼嫩小茯苓菌核块植入到培养料,将菌丝体诱引到此进行定位聚集、纽结,生成新一代菌核雏形,再发育形成个体较大的菌核。从而该法使结苓点固定,也加速菌丝体的聚集、纽结,促使菌核雏形阶段提前完成,而不单使生成的菌核体大、坚实,而且还使的茯苓产量高、含水量低、易加工等特性,从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因而,此方法不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让茯苓生物转化率提高到了一种高效快捷的阶段,也为茯苓生产技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同时也让单一茯苓生产发展成产业化生产的新领略。

3.2液体发酵技术

在Narui等[8]中的报道,从液体发酵茯苓菌丝体中分离出来的多糖与天然菌核中的多糖结构几乎相同;以及丁琼等[9]中的报道,发酵法培养的菌丝体化学组成和结构基本同于茯苓菌核多糖。因此,通过液体发酵培养菌丝体代替野生或人工栽培菌核,用来加工成各种营养保健品及开发生物药物是切实可行的。对于这种液体发酵技术不单可连续地、大规模的进行工业化生产,而且也为我们生产大

大缩短生产时间,并可节约大量的木材,从而对我国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具有着一定的保护意义,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固体发酵中白蚁等危害及重金属超标问题。因而,根据现代农业茯苓菌种选育及生产技术研究进展综上所述来看,传统的茯苓栽培法,即:固体发酵,该法生产不单历史悠久,而且生产工艺相对成熟,因而较易推广普及,所以目前茯苓生产仍以此方法为主。但该法也明显存在一些缺点,如生产周期长,松材消耗量大等,而且以松木为原料客观上存在着资源制约问题[10]。虽然目前有关茯苓运用培养基发酵方法还不多见,但对于液体发酵菌丝体与茯苓菌核在其药用成分组成,以及质地及药理、药效等方面几乎相似,且从中从中的差异还需进一步探讨,虽其产业化道路还仍将漫长,但对于茯苓液体发酵的发展道路无需置疑,其优势将势必开辟巨大的产业化前景。

4茯苓研究与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4.1 种质资源与知识产权方面

虽说在这方面已经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在茯苓种质资源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起步晚,科研力度不够,使我国的茯苓种质资源调查研究水平仍很落后。首先,仅停留在资源调查阶段,鉴定、评估、利用、驯化栽培研究不足。其次,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缺乏,种质资源流失严重。种质资源的贫于开发、研究和仅有的种质资源的缺乏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菌种选育水平的提高,给茯苓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加快对茯苓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及其保藏,从而建立茯苓种质资源库,完善其管理保护研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意识,从而对于茯苓药理作用的研究及其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4.2 茯苓菌种选育方面

近年由于对菌种选育研究方面不足,而出现了滞后于生产的局面,因而,对于优良菌种的选育,已成为茯苓栽培成功的根本保证,它不单直接影响茯苓的产品质量和栽培产量,同时也影响栽培者的经济效益。以此,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蛋白质标记、RFLP、RAPD分析等方法,从中将常规菌种选育手段与理化诱变、原生质体融合及分子生物学手段有机结合,加速茯苓菌种改良、选育的研究和开发,选育出优质高产、遗传稳定、适应性广的茯苓菌株,继而在茯苓菌种选育、扩繁及生产栽培过程中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为茯苓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4.3 菌种老化问题

因茯苓菌种在传代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无性繁殖衰退老化问题,从而菌种的衰老是菌株生活力降低的主要因素。所以,针对无性繁殖存在的老化问题,蕈菌

工作者对茯苓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做了大量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茯苓菌种有性繁殖克服了无性繁殖易老化等一系列问题,各方面性能均优于无性繁殖。所以,大多相关报道主张用有性繁殖菌种扩大生产,以保证产量稳定和优良性状稳定遗传及巩固。因此,近年来由于茯苓制种技术普及,产区苓农已不再进行母种分离,而且也极少进行菌种复壮,多从外地或外省随意购买母种,而由产区农民专业户进行专业生产。但同时由于大多苓农在生产过程中很少进行严格选种和试验检测,导致菌种生产不规范,且设备简陋、制种环境污染、制种方法粗放,致使分离、培育出的茯苓菌种内在质量差,这也是多数产区菌种普遍存在衰老退化等现象;此外,茯苓生产中还存在随意备料选场、料种比例混乱、接种量不规范、随意缩短生产周期、栽培方法原始、大田粗放管理等弊端。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茯苓生产的产量及质量,给苓农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确保中药茯苓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以达到传统茯苓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实体化、科技化目的,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使我国传统茯苓药材即中成药产品进入并占领国际医药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多的为提高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服务。这都需要苓农们加强对自身的学习,以及对茯苓的合理种植生产及其管理,这才是获得最大的收益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T. J. Aspden, L. Illum, O. Skaugrud, et a.l The absence of chitosantoxicitywhen applied to nasalmucosa[J]. Proc. Intern. Symp. Con-trolRe.l Bioact.Mater, 1995, 22: 550-551.

[2] IgariN(宋立明译).茯苓菌核的栽培[英] [ J]. NaturalMed-icines, 2000, 54(5): 237-240. [3]王谦,闫蕾蕾.茯苓液体培养条件研究及其营养浓缩液的相关检测[J].食用菌学报, 2003, 10(2): 17-20.

[4]付立忠,吴学谦.我国食用菌种质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浙江林业科技, 2005, 25(5): 43-48.

[5]高敦理.茯苓松段木/菌引法0丰产栽培技术[ J].福建农业科技, 2004(2): 27-28.

[6]李羿.茯苓优良菌种的选育、保藏和液体发酵的研究[A].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2-3.

[7]王克勤,王兰英,汪勇兵.茯苓诱引栽培方法[P].中国:03128016. 1, 2003. 10. 29.

[8]KanayamaH,AdachiN, FukaiY.Y akugaku Zasshi[J]. 1986, 106(3): 199-205.

[9]周燕霞,唐明林.茯苓中多糖的提取即含量测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3, 15(4): 330-333.

[10]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72-173.

题 目: 茯苓药理作用及产业化发展前景

系 别: 化学生物与农学系 专业班级: 农学2010级 课程名称: 植物细胞工程 学生姓名: 张 道 远 学号: 201004064037 指导教师: 汪 凯 莎 职称: 讲 师

起讫日期: 2013.4.24~2013.5.7

茯苓药理作用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摘要: 茯苓这味药是个运用及其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类药物配伍不管寒热温湿都能发挥它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茯苓的产地,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主要功效和成分的现代研究(如茯苓素的利尿作用、茯苓多糖的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抗肿瘤、抗衰老的作用等)。 关键词:茯苓,利尿,镇静,茯苓多糖,茯苓素,三萜类。 1. 茯苓的基本概况: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以云南的产品质量最佳。主要含有茯苓多糖、纤维素、β—茯苓聚糖等多糖类、茯苓酸等三萜类、各种脂肪酸类等。茯苓性味甘淡,主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临床上利水渗湿常与猪苓、泽泻配伍;健脾和胃常与白术人参相配;宁心安神常与黄芪、当归、远志等配伍 。 2. 影响茯苓质量的因素: §2.1自然影响因素:经调查发现茯苓的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现在主要是人工的栽培,故远远其功效要远远不足于古代时候的茯苓;茯苓对生长的生态环境相当密切,如海拔、温度、湿度、土壤等等,而现在却对环境不那么重视;在栽培中其菌种的选择上差异很大,各地没有一个标准[ 2 ]。 §2.2炮制:不同炮制方法炮制成的茯苓中的总糖及多糖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总糖及多糖的含量从高到底的顺序依次为米汤制>明矾米汤制>土炒>朱砂制2>朱砂制1>生品。与生品相比较,茯苓经过炮制后,其总糖及多糖含量呈显著性增加的趋势[ 3 ]。 3. 药理作用: 3.1利尿作用: §3.1.1 其中茯苓素是起利尿的主要成分,可对Na+-k+-ATP酶和细胞中总ATP酶显著激活和茯苓素具有好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功效。茯苓的利尿作用于实验动物的种属、清醒度或麻醉、急性或慢性实验以及生理状态的不同又密切关系。慢性实验明显利尿,急性不明显。对健康的人不具有利尿作用,但可增加水肿患者的尿液排出。 §3.1.2茯苓的 K+排出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a+/ K+较对照组降低,可能原因为茯苓促进Na+排泄与其中含 Na+量无关( 因其 Na+含量极低) ,而增加排泄与其所含大量钾盐有关。与袢利尿药呋塞米相比,茯苓的利尿作用较持久,由电解质紊乱所引起的乏力、心律失常、肠蠕动紊乱、倦怠、嗜睡、烦躁甚至昏迷等不良反应较少[ 4 ]。 §3.1.3 给兔耳缘静脉注射茯苓水煎醇沉液,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茯苓利尿效果,试验结果可见,1.5g/kg剂量组20min、30min内排尿量增加明显,2.5g/kg剂量组药效更为明显,排尿量在给药10分钟内迅速达到高峰,40min后利尿作用趋于平稳,但尿量仍远高于对照组水平,表明茯苓对家兔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量效关系[ 5 ]。

怎么种植茯苓

怎么种植茯苓 篇一: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一、茯苓简介及选种 茯苓味味甘淡,性平无毒,能入心、脾、肺、肾四经,具有利尿、安神、健脾之功效,能主治体虚浮肿、小便不利、脾虚虚弱、心神不安、健忘、心悸失眠、梦遗白浊、腹泻等症。除以上药用价值外,食用上也是一种佳品。我们经常吃的有茯苓饼、茯苓膏等,还可以在我们平时的饮食中加入一些茯苓做为食疗保健的营养品。由于茯苓也属于食用菌类,所以茯苓的菌丝跟其他的食用菌菌丝一样,呈白色或者灰白色,而我们采收的是就是它的菌核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的像拳头那么大,大的直径可以达到35~45cm左右或更大。表皮较薄,呈浅灰棕色或黑褐色,粗糙呈瘤状皱缩,有时部分剥落,内部白色稍带粉红,质坚实,破碎面颗粒状。茯苓为兼性寄生菌,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cm,喜干燥环境。由于茯苓也是食用菌类的一种,所以茯苓的菌种也是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3个级别,同其他食用菌一样,茯苓菌种的制种也是要经过从母种接种,扩大繁殖成原种,再由原种扩大繁殖成栽培种这样一个过程。具体的操作上也同其他食用菌的制种操作一样,大家可以参考其他食用菌的制种过程。从有关单位购买母种来进行扩大繁殖,也可以直接从正规单位购

买栽培种来进行栽培。菌种购买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了解茯苓的菌种分为四种,即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和广温型。这几种类型在外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第二点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购买。海拔在700米以上的购买中温型和低温型的菌种,海拔在700米以下的购买高温型和广温型的;最后就是在购买菌种时要看好菌丝是否长满并无且其他杂菌。 二、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的栽培方法可以分为段木栽培、树兜栽培、松针栽培和室内栽培法4种。其中,最为广泛采用的是段木栽培法。栽培时间和地域上几乎没有限制,只要适合其生长所需条件就可以栽培。 2.1栽培材料的选择与准备 树木的选择 段木栽培茯苓以松木为主。虽然任何松树都是人工栽培茯苓的适生树种,但主要采用的松树品种有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赤松、红松、黑松等,也可用杉树和枫香树栽培茯苓,但产量低。松树最好选择生长10~15年左右或者树干直径为10~40cm的松树。生长在阴坡的树木比生长在阳坡的树木栽培茯苓效果好一些。因为阴坡肥沃之地的松树生长高大笔直,松枝较少,材质适中,茯苓产量较高。阳坡的松树树多弯曲,枝多材硬,不利于茯苓菌丝生长。同样的道理,生长在山下的松树比生长在山上的松树栽培茯苓产量高一些。 砍树 砍树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讲究的。虽然一年四季都可以砍树备料,

茯苓高产栽培技术

茯苓高产栽培技术 茯苓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别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等,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栽培价值极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茯苓高产栽培技术吧!

茯苓的栽培条件 1、营养:茯苓菌丝的纯培养过程中常用土豆汁、松木屑、松木片作综合营养源,或使用葡萄糖、蔗糖、米糠等作碳源,氨基酸、蛋白胨等作氮源,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硝酸镁、硝酸铵、熟石膏等作矿物质来源,为保证茯苓菌丝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配制培养基时使用天然水而不使用蒸馏水。 2、温度:菌丝体在10~35℃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3~28℃。高于35℃,菌丝体易老化,持续时间较长或温度过高,则引起死亡,20℃以下生长缓慢,0~4℃的低温可保藏菌种。 3、湿度:菌丝体及菌核生长发育要求土壤含水量20%左右,子实体的形成需要空气相对湿度70~85%的环境。 4、Ph值:茯苓生长的土壤PH3~7,栽培中土壤PH4~6为好。

茯苓的栽培准备 1、栽培场地:茯苓栽培场地宜选海拔600~900米的山坡,坡高15~30度,要求背风向阳、土质偏沙、中性及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清除草根、树根、石块等杂物,然后顺坡挖窖,窖深60~80厘米,长和宽据木段多少及长短而定,一般长90厘米,窖间距为20~3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2、栽培备料:备料于头年秋冬,砍伐马尾松,砍后剃枝并依松木大小将树皮相间纵削3~10条,削面宽3厘米,深入木质部0.5厘米,使松木易于干燥并流出松脂。削好的松木就地架起,使其充分干燥,当松木断口停止排脂、敲着有清脆响声时,再锯成65~80厘米长的木段,置通风透光处备用。约至6月份把木段排入窖内,每窖排三到段,粗细搭配,分层放置,准备接种。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药用价值编辑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菌核含多种成份: 三萜类:茯苓酸(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3β-羟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 [3β-hydrox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 (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乙酸(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多糖: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苓多糖(PPS),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2]

茯苓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

茯苓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 曲汉卿田鑫程南针 (甘肃中医学院) 摘要:茯苓是一味利水渗注药。传统 用于脾胃气应所致的疾饮、水肿等证。 近年来发现有治疗肝炎、心悸、精神 分裂症,乙脑后遗症、失语、要幼儿 秋季腹泻、斑秃、胃痛等新用途。 现以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为材料, 对获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 了综述,以促进获菩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综述;茯苓;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1],收载于2005版中国药典,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宁心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晕、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神农本草经》将茯苓列为上品,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代表方剂有四君子汤、五苓散、桂枝茯苓汤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2-3],茯苓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和三萜类成分,具有抑制肿瘤、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 1 .化学成分研究 1)茯苓糖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茯苓糖(Pachymose),含量约为84. 2%,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ose)、葡萄糖、蔗糖及果糖,硬烷(Albuminoid)含0. 68%,纤维素含2. 84%.有研究表明:茯苓聚糖的结构是50个β(1~3)结合的葡萄糖单位中有1个β(1~6)结合的葡萄糖基支链和1~2个β(1~6)结合的葡萄基间隔[4].β-茯苓聚糖并无抗肿瘤成分,但切除β(1~6)支链后,既可得到茯苓多糖.茯苓多糖经羧甲基化得到溶于水的茯苓羧甲基茯苓多糖(CMC),其中β-茯苓聚糖(β-Pachyman)为主成分, 2)茯苓素

茯苓素为一组小分子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它以酸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有报道从云南文山产茯苓(Poria cocos)菌核的外表皮中,用乙酸乙酯提取的部分可分离到6个萜类化合物,含茯苓酸(Pachymic acid)、松苓酸(Pmico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新酸等.茯苓素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癌活性,在体内还可拮抗醛固酮活性,另外,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有诱导分化作用. 3)其他成分 茯苓含麦角甾醇、硬烷(Albuminoid)0. 68%,纤维素2. 84%,还有三萜类、辛酸、月桂酸、十二酸、组氨酸、胆碱、蛋白质、脂肪、酶、腺嘌呤、树胶等成分.胆碱可以增强和改善大脑机能.即茯苓多糖、茯苓糖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约占干燥品的93%,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功能[5].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以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缓衰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细胞分裂,抗诱变、抗肿瘤,对肝炎、鼻咽癌和胃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6].随着分离和测定技术的提高,中外学者已从茯苓中分离了3种化学骨架类型的羊毛甾三萜34个化合物,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7] 2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茯苓中多种成分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国产茯苓菌核提取的茯苓素(Poriatin,三萜类混合物)体外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的DNA有明显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对艾氏腹水癌、肉瘤S180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Lewis肺癌的转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茯苓多糖与茯苓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一方面是直接细胞毒作用,真菌多糖能非特异地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和血液系统功能.另一方面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抑制肿瘤生长.主要通过4个途径来激活机体抗肿瘤的作用: 1)依赖宿主的免疫系统激活机体对肿瘤免疫监视系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杀伤肿瘤细胞. 2)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RNA的合成而实现其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3)升高肿瘤细胞膜上的唾液(SA)含量. 4)能增强肝脏SOD活性而清除氧自由基[9].茯苓的抗癌作用大致有如下6个方面: 1)抗肿瘤作用,首先影响人体细胞的DNA,RNA及蛋白质生物合成作用,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繁殖,导致癌细胞死亡. 2)直接影响复制.

袋料栽培松茯苓新技术

袋料栽培松茯苓新技术 据测产,采用袋料新技术栽培湘靖28,结苓早,结苓率达96%,生物转化率达75%~110%,平均亩产鲜茯苓达7712公斤,比对照品种“5.78”增产2848公斤。专家鉴定意见认为,此项技术成果达到同类研究国内领先水平。 产量表现 2005年至2006年多点试验结苓率为96%,比“5·78”高12%。“湘靖28”共收获鲜茯苓121.5公斤,“5·78”共收获鲜茯苓76公斤。每亩栽培茯苓3200袋,“湘靖28”平均亩产鲜茯苓7712公斤,比对照“5·78”增产2848公斤。[1] 茯苓是一种食药两用的真菌,从以往单一的药用,现已进入食用、保健、美 容、饲料等。随着市场对茯苓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茯苓产业正面 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品种退化、栽培技术落后、生物学效率低和农药残留 超标最为突出。作为中国茯苓之乡的靖州县,现已成为全国茯苓种植供种、技术服务中 心,全国茯苓产品的集散地。年栽培茯苓3000万窖,年产鲜茯苓3.5万吨,所用菌种 是1974年选育的菌珠,已连续种植40余年,造成菌种退化,生物转化率由开始的 30%—50%下降到目前的10%—20%,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资源利用率低,产业效益不 高,过来生产松茯苓都是用松树砍伐后的段木和树蔸,而松树尾、枝条、加工后的边角 废料、锯木屑基本废弃,商业用材和茯苓产业用材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栽培过程中农民 都施用一些剧毒、高残留的农药防治白蚂蚁危害,造成茯苓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因 此靖州县茯苓专业协会选育的茯苓湘靖28号新菌珠通过多年多点的示范种植已获成功 并高产。生物转化率达到了75—110%,此项技术成果2009年6月由湖南省科技厅、湖 南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到现场测产评审通过,此项技术的成功,对提高茯苓的生物学效率 和资源利用率,对白蚂蚁危害,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产业效益,对促进茯苓产业 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基础性作用。现将栽培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茯苓种植技术.doc

茯苓种植技术 茯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备料 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在生产上主要分为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 1.干段木备料法 选择直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留筋")。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段木垛上盖草料,垛的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上撒杀白蚁药。 2.树蔸备料法 在秋、冬季砍伐松木时,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树桩,将其周围1?5m范围内的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灌木砍掉,深挖0.8m左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铲去4面树皮,留下4条两指宽的引线。露出地面的树根最多留4~6条,将其余的根截断。对树根也要铲皮3面,左右侧各留1条手指粗的引线,留根长度1~1.5m。上述各项工作,宜在上

年冬季进行。 接种 1.接种季节 茯苓接种分春、秋两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进行。桂南、桂东南、桂西地区气温回升较早,在清明前后接种较适宜;桂北、桂西北地区宜到立夏前后接种。秋季各地气温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后接种。 2?接种方法 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鲜茯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接种前,在整好的种植地内顺着坡向开窖,窖深20cm,宽40~50cm,长度依段长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杀白蚁药并与土拌匀,将段木顺坡向摆入窖内。先放入两段。用菌种接种时,先在两段木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长×宽=150cm×10 cm的新口,用镊子将瓶内长有菌丝的松木段片取出,平摆在段木间新口处,加盖松木片或松叶,上面再放一条段木(两段木重20kg以上则不放第三段木),覆土10~15cm。用鲜茯苓块接种则在段木的上端锯几处,将鲜茯苓块贴上,轻轻摩擦后用手压紧,用土覆盖。树蔸接种则是在树蔸上削2~3个新口,然后将菌种和鲜茯苓块分别接种在树蔸的新口处,盖上松木片和松叶,盖土15~17cm,窖面要堆成龟背形。 田间管理

茯苓高产的栽培技术

茯苓高产的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 一、选地整地 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净杂物。 二、备料 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在生产上主要分为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 1.干段木备料法选择直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留筋”)。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段木垛上盖草料,垛的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上撒杀白蚁药。2.树蔸备料法在秋、冬季砍伐松木时,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树桩,将其周围15m范围内的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灌木砍掉,深挖0.8m左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铲去4面树皮,留下4条两指宽的引线。露出地面的树根最多留4~

6条,将其余的根截断。对树根也要铲皮3面,左右侧各留 三、接种 1、接种方法 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鲜茯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接种前,在整好的种植地内顺着坡向开窖,窖深20cm,宽40~50cm,长度依段长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杀白蚁药并与土拌匀,将段木顺坡向摆入窖内。先放入两段。用菌种接种时,先在两段木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长×宽=150cm×10 cm的新口,用镊子将瓶内长有菌丝的松木段片取出,平摆在段木间新口处,加盖松木片或松叶,上面再放一条段木(两段木重20kg以上则不放第三段木),覆土10~15cm。用鲜茯苓块接种则在段木的上端锯几处,将鲜茯苓块贴上,轻轻摩擦后用手压紧,用土覆盖。树蔸接种则是在树蔸上削 四、田间管理 1、查窖补缺接种后7~10天,便可长出白色的茯苓菌丝,这时应检查各窖内的菌情,以便及时补缺。 A、清晨露水未干时在种植地内察看,若窖内段木已长有茯苓菌丝,则窖上土干燥无露水;若窖上有露水,则说明段木未长有茯苓菌丝。

土茯苓地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功效】 味甘、淡,性平。功效: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传统应用】 主治湿热疮毒,痈肿梅毒,瘰疬疮肿,筋骨挛痛。《本草纲目》载其能祛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 本药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搜风解毒汤(《本草纲目》):土茯苓、金银花、薏米仁、白鲜皮、防风、木瓜、木通、皂荚子,治疗梅毒,筋骨挛痛;②土茯苓汤(经验方):土茯苓、金雀根、黄芩、黄连、甘草,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病、银屑病、天疱疮、湿疹等免疫性黏膜皮肤疾病。 【主要成分】 含落新妇苷、异黄杞苷、胡萝卜苷、琥珀酸、β-谷甾醇,还含黄酮、皂苷、树脂、多糖、淀粉、挥发油等成分。 【药理作用】 (一)免疫和抗炎 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有抗炎、抗菌、抗真菌作用。 (二)解毒 对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有保护作用,但不影响棉酚抑制精子生成的作用。 【临床应用】 1.病毒感染性口腔溃疡。 2.过敏性皮疹、皮肤溃疡或有继发感染。 3.白塞病口腔、阴部溃疡,关节痛。 4.病毒、螺旋体等引起的性病感染、溃疡。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15~60g。 临床常用剂量:15~60g。 大剂量:30~60g。 使用方法:水煎服,外敷。 【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免疫病溃疡和关节炎 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免疫病临床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白塞病、银屑病之口腔溃疡和阴部、眼部、皮肤之炎症、皮疹、疱疹、溃疡,常与黄连、白鲜皮、苦参同用。土茯苓为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 本品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二)关于治疗感染性炎症 本品对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咽喉的炎症、溃疡有较好的效果,与大青叶、黄连等同用。 (三)关于治疗性病 古人用土茯苓治疗梅毒。现常用于梅毒、淋病、湿疣、衣原体和病毒等引起的性病,与苦参、蛇床子等同用,也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毒性反应:用含有土茯苓的银屑灵流浸膏240g/kg一次灌胃小鼠,无副作用。幼犬4.03g/kg连续给药60天,心、肝、肾、脑、血液均未见毒性反应。 说明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栽培技术 一、茯苓简介及选种 茯苓味味甘淡,性平无毒,能入心、脾、肺、肾四经,具有利尿、安神、健脾之功效,能主治体虚浮肿、小便不利、脾虚虚弱、心神不安、健忘、心悸失眠、梦遗白浊、腹泻等症。除以上药用价值外,食用上也是一种佳品。我们经常吃的有茯苓饼、茯苓膏等,还可以在我们平时的饮食中加入一些茯苓做为食疗保健的营养品。由于茯苓也属于食用菌类,所以茯苓的菌丝跟其他的食用菌菌丝一样,呈白色或者灰白色,而我们采收的是就是它的菌核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的像拳头那么大,大的直径可以达到35~45cm左右或更大。表皮较薄,呈浅灰棕色或黑褐色,粗糙呈瘤状皱缩,有时部分剥落,内部白色稍带粉红,质坚实,破碎面颗粒状。茯苓为兼性寄生菌,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cm,喜干燥环境。由于茯苓也是食用菌类的一种,所以茯苓的菌种也是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3个级别,同其他食用菌一样,茯苓菌种的制种也是要经过从母种接种,扩大繁殖成原种,再由原种扩大繁殖成栽培种这样一个过程。具体的操作上也同其他食用菌的制种操作一样,大家可以参考其他食用菌的制种过程。从有关单位购买母种来进行扩大繁殖,也可以直接从正规单位购买栽培种来进行栽培。菌种购买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了解茯苓的菌种分为四种,即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和广温型。这几种类型在外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第二点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购买。海拔在700米以上的购买中温型和低温型的菌种,海拔在700米以下的购买高温型和广温型的;最后就是在购买菌种时要看好菌丝是否长满并无且其他杂菌。 二、茯苓栽培技术 茯苓的栽培方法可以分为段木栽培、树兜栽培、松针栽培和室内栽培法4种。其中,最为广泛采用的是段木栽培法。栽培时间和地域上几乎没有限制,只要适合其生长所需条件就可以栽培。 2.1栽培材料的选择与准备 树木的选择 段木栽培茯苓以松木为主。虽然任何松树都是人工栽培茯苓的适生树种,但主要采用的松树品种有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赤松、红松、黑松等,也可用杉树和枫香树栽培茯苓,但产量低。松树最好选择生长10~15年左右或者树干直径为10~40cm的松树。生长在阴坡的树木比生长在阳坡的树木栽培茯苓效果好一些。因为阴坡肥沃之地的松树生长高大笔直,松枝较少,材质适中,茯苓产量较高。阳坡的松树树多弯曲,枝多材硬,不利于茯苓菌丝生长。同样的道理,生长在山下的松树比生长在山上的松树栽培茯苓产量高一些。 砍树 砍树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讲究的。虽然一年四季都可以砍树备料,但以松树在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药用价值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含多种成份: 类:(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3β-羟基(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11),24-TCMLIBien-21-oi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 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 (1→6)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苓多糖(PPS),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2] 2.羧酸茯苓酸(pachymic acid)、土莫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松苓新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rien-21-oic acid)等。又报道尚含7,9(11)-去氢茯苓酸、7,9(11)-去氢土莫酸、多孔菌酸C(polyporenic acid C)及3,4-裂环-羊毛甾烷型(3,4-secolanostane)三萜类化合物等。多孔菌酸外用于肝脏具细胞毒作用。此外,含、、、β-茯苓聚糖酶、、、、、、、、和等。 临床使用

茯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药用价值 化学成份 茯苓-药用部分[2] 茯苓含多种成份: 类:(pachymic acid),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 acid)3β-羟基(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11),24-TCMLIBien-21-oi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β,16α-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β香树醇(β-羟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医学作用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1→6)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苓多糖(PPS),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2] 2.羧酸茯苓酸(pachymic acid)、土莫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松苓新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rien-21-oic acid)等。又报道尚含7,9(11)-去氢茯苓酸、7,9(11)-去氢土莫酸、多孔菌酸C (polyporenic acid C)及3,4-裂环-羊毛甾烷型(3,4-secolanostane)三萜类化合物等。多孔菌酸外用于肝脏具细胞毒作用。此外,含、、、β-茯苓聚糖酶、、、、、、、、和等。 临床使用 1.用于小便不利,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

松茯苓种植方法与相关技术

图片简介: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松茯苓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新采伐的松树木材锯成长度为50cm60cm的松树木段,间隔性地去除40%60%的表皮;S2,在种植场地开挖栽培穴,开挖好以后对栽培穴喷洒消杀液进行消毒杀虫,其中,消杀液为自主配制:博落13份、烟杆25份、鱼藤草0.51.5份,煮液过滤后取液,再用1%的石灰水调配;S3,每年的4月份待气温升至18℃22℃时播种;S4,播种后2530天,待菌丝长到20cm30cm时进行嫁接,即将预先准备好的菌核块用营养液处理后粘贴在松树木段上,其中,营养液为自主配制:豆浆3%5%、米浆4%6%、红糖2%4%,余量为水。本技术种植方法种植的松茯苓产品质量较好,经后期培养,使菌核紧实,肉质致密,表皮深褐色,个体形状圆整,去皮后肉质嫩白,品质较好。 技术要求 1.一种松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新采伐的松树木材锯成长度为50cm-60cm的松树木段,间隔性地去除40%-60%的表皮,自然风干至含水量45%—60%待用;

S2,在种植场地开挖栽培穴,栽培穴的规格为:长度60cm-80cm、宽度40cm-60cm、深度10cm- 20cm,开挖好以后对栽培穴喷洒消杀液进行消毒杀虫; S3,每年的4月份待气温升至18℃-22℃时播种,在每一个栽培穴内并排放置3根松树木段,将3袋菌种紧靠着松树木段放置,放置时菌种袋剪开一个开口、松树木段靠近菌种袋的一端锯成新口,将菌种袋的开口与松树木段的新口紧贴设置,然后覆土10cm-15cm; S4,播种后25天-30天,待菌丝长到20cm-30cm时进行嫁接,即翻开覆土,对松树木段用消杀液进行消毒处理,将预先准备好的菌核块用营养液处理后粘贴在松树木段上,重新覆土并保持土层潮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和S4中所述的消杀液为自主配制:博落1-3份、烟杆2-5份、鱼藤草0.5-1.5份,煮液过滤后取液,再用1%的石灰水调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的营养液为自主配制:豆浆3%-5%、米浆4%-6%、红糖2%-4%,余量为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松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嫁接菌核块之后需要保持土层湿度为70%-80%,天干时需要及时浇水或者散水保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松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种后90天-120天,再后熟培养15天—20天,对栽培穴适时培土,并保持土层湿度为60%-70%,天干时需要及时浇水或者散水保湿,并使用茅草或者遮阳网遮光防晒。 技术说明书 一种松茯苓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松茯苓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其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胆碱、麦角甾醇、多种酶和钾盐等多种成分。具有渗湿、利尿、健脾、安神等功效,其药用价值在于: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可治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茯苓的基本介绍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能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1.利水消肿 茯苓有利水、消肿、固精、安神、健脾胃等多种功能。 2.提高人体免疫力 茯苓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防癌抗癌之功效。 3.降血压 茯苓可使平滑肌收缩振幅减少,张力下降。茯苓可影响体内代谢,对电解质的平衡有调解作用,并能降低血糖,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茯苓的药理作用

1.1抗肿瘤:茯苓中的多种成分都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与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茯苓多糖中的pcm-ii对于人体乳腺癌细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1]。茯苓多糖及茯苓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一方面直接对细胞产生作用,多糖可以非特异地对网状内皮细胞及血液系统功能产生刺激;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1.2利水消肿:中药利尿作用同体液利尿激素样调节机制和肾的生理作用具有密切关系。茯苓素为主要的利尿消肿成分,它可以激活人体细胞膜上的na-k-atp酶,atp同利尿有密切关系。 作为主要的茯苓活性成分,茯苓素在体外可以竞争醛固酮体,在体内可以产生逆转固酮效应,不会影响醛固酮合成,这些都表明茯苓素为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有利于尿液的排出以及肾功能恢复[2]。有报道显示茯苓具有明显利尿作用。 1.3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它有抗脾脏增大、抗胸腺萎缩、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茯苓多糖既可以增强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还可以增强体液免疫力。茯苓多糖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免疫器官进行保护,增加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对机体状况进行改善,使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茯苓多糖可以加快人体造血机能恢复,而且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减轻及预防化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最终达到健脾补中、扶正固本的作用。 1.4增白作用:酪氨酸酶是黑色素生成过程的一种关键酶,控制酪氨酸酶活力就可以对黑色素生成量进行控制。研究发现,白茯苓对于酪氨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属于竞争性的抑制,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姓名:邵岩岩 专业:中药化学 学号:20130931559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茯苓三萜和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该文对茯苓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茯苓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茯苓;三萜成分;多糖成分;药理作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1]。茯苓又名茯菟、茯灵、玉灵、万灵桂、云苓、松苓等,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2],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和营养保健益寿食品。茯苓为中药八珍之一,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养心安神等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3]。茯苓主要成分有茯苓三萜、茯苓多糖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利尿、免疫调节、保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许多中外医药学者对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使得茯苓在中医临床及人民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以茯苓为原料的成品药也不断开发,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1茯苓三萜的药理作用 1.1 抗肿瘤作用 茯苓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报道和相关研究已较多。仲兆金[4]等从茯苓中 抑制作用明显,分离得到三萜类成分及其衍生发现对人慢性髓样白血病细胞K 562 可影响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Kwon Ms等[5]发现茯苓三萜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活性,尤其对卵巢,癌肺癌,皮肤癌,直肠癌,中枢神经癌等作用明显。茯苓素对艾氏腹水癌、肉瘤S180、白血病L1210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Lewis的转移也有一定的作用,与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抗癌药合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6-7]。在徐榕等[8]发现茯苓中羊毛甾烷三萜类化合物与抗癌药物合用,能促进小鼠巨噬细胞产生集落刺激因子,能明显促进粒细胞增殖,引起造血细胞再生,这表明茯苓可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1.2 抗炎作用 日本学者[9]从茯苓(日本)的甲醇提取液中分得三萜类化合物,抑制由12-氧-

茯苓种植简介

茯苓种植简介 别名:云苓、松茯苓、赤茯苓、茯灵、松薯苓 料属: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植物 概述:茯苓为常用中药。以其菌核供药用,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等功能。茯苓各部分的治疗功效有所不同,有预防胃溃疡以及抗肿瘤、与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据报道,茯苓菌菌核含有多糖类、三萜类、甾醇、胆碱、卵磷脂、脂肪、葡萄糖、酶类以及多种安基酸等有效成分,是理想的抗衰老保健食物,能延年益寿。 形态:有球形、长椭圆形、扁形及块状等,大小不一,小者似着拳头、直径5-8厘米,大者直径20-30厘米;重量不等,一般0.5-5公斤,重者数十公斤,鲜时质地较软,表面略皱,黄褐色;干货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呈瘤状皱缩,深褐色至黑褐色。 习性:茯苓喜生长在温暖、干燥、通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要求坡度在10-35度,土壤含水量为25-30%,PH值为5-6,砂多泥少疏松通气、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上松下实的砂质土壤为宜,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海拔500-1500米较为适宜。 种植:人工培养茯苓:(1)选用生长年限较长、木材含水量在50-60%的松树段木,作为茯苓菌丝的营养源;(2)选用坡度10-35度,含砂量在60-70%的砂质土壤作栽培场地,土地疏松;(3)茯苓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5-30度,故选向阳坡,有利生长,阴坡不能种;(4)茯苓生长在PH值4-6为最适宜,故应选酸性至微酸性土壤,碱性土不宜(包括煤渣灰等);(5)每亩(完整土地)可种1400窝左右,株距为20厘米,行距为1.4米;(6)该植特不长苗杆,不用施肥,只勤除草。生长期勤检查不能裸露,发现裸露及时用土掩盖,以防腐烂减少产量。 市场前景:茯苓属药食两用的大宗药材,60%以上的中药方均配有茯苓,近年来国内配方用药、保健食品和制药企业用量明显增加,出口数量逐渐增大,需求量迅猛增加,而我国现有产地和产量锐减,从而导致茯苓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蕴藏着无限的商机,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途径。 效益分析:每亩按1400窝种植计算,每窝产量2公斤以上,按合同收购价3.00元/公斤,亩产值为8500元以上,每窝用残植松木20斤(据成每段40公分,间段削皮)每窝扣除菌种款1.5元(包括结种茯苓),下种后120天就可起挖,并起第一批茯苓时,不要影响第二年的产量,可持续发展,需劳力少、投资小、见效快,当年投资,当年收益,一年两季,扣除投资及人工费用外,每亩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也适合恩施市绝大部分地方生长,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恩施市金土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二O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