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_课件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_课件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_课件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_课件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

作者:胡成台

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4)

1.1 风道介绍 (4)

1.2 出风口介绍 (4)

1.3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5)

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6)

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6)

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7)

2.1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7)

2.1.1风道结构 (7)

2.1.2出风口结构 (7)

2.1.3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8)

2.1.4材料 (8)

2.2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8)

2.2.1风道整车布置 (8)

2.2.2出风口整车布置 (9)

2.3通风性能 (10)

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10)

2.3.2出风量 (10)

2.3.3通风有效面积 (10)

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11)

2.4.1叶片数量 (11)

2.4.2叶片尺寸要求 (11)

2.5.3叶片间距 (13)

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13)

2.5.1叶片数量 (13)

2.5.2叶片尺寸要求 (13)

2.5.3叶片间距 (13)

2.6 气流性能 (13)

2.6.1气流方向性 (13)

2.6.2泄漏量 (17)

2.7 出风口手感 (17)

2.7.1拨钮操作力 (17)

2.7.2拨轮操作力 (17)

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18)

3.1 设计验证流程 (18)

3.2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18)

第4章附录 (19)

4.1 术语和缩写 (19)

4.2 设计工具 (19)

4.3 参考 (19)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 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

1.1 风道介绍

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风道的布置走向、风道占用空间(截面积)以及风道中空气的流速等均影响车厢内的制冷效果,影响系统的经济性和外观造型。

图 2 奔腾B90通风风道

1.2 出风口介绍

空调出风口的布置,大小,型式直接影响到车内气流速度,流动方向,流场组织,从而对空调系统性能,车内安静程度,乘客舒适性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图 3 2001款凯美瑞出风口

空调出风口处于乘客可见区域,属于外观零件,造型设计师会对它们的形状,外观,颜色,表面处理等进行重点设计,以达到期望的美学效果。

从系统性能要求而言,空调出风口的面积大小,布置,型式会直接影响空调出风口气流速度,方向,流动组织,气流噪音等,对它们的校核设计需要分别进行详尽的描述。

空调出风口作为空调通风系统的终端,对气流组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空调系统对出风口的要求:

通常在车厢降温时用,主要将适当风速适当温度的气流吹到乘客脸部区域,来满足对温度,气流流动的要求,并可通过调节出风口叶片方向,来将气流吹到胸部膝部区域,也能通过调节叶片将气流避开乘客身体部位。同时,为了达到车内安静要求,要求风速要合适,过大会造成噪音过大。最大风速一般要求在7.5~10.5m/s范围内。

对不同的车型,出风口的数量及位置也会不同。一般地,普通带两排座位的装空调系统的车,都配有前排吹脸出风口,前排吹脚出风口,前吹窗出风口和侧吹窗出风口。一些档次较高的车,为了照顾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往往会增配后排吹脸出风口和后排吹脚出风口;一些三排座位的旅行车或更多排座位的大型车,往往还需增配第三排出风口或更多的出风口。

图 4 标致308出风口

1.3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1556-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1555-94 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GMW3037 乘用车最大制冷性能验证试验

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2.1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2.1.1风道结构

风道零件一般根据空间布置来确定走向及截面形状。风道可分为除霜风道、通风(吹面)风道、吹脚风道,其中除霜风道又分为前除霜、侧除霜风道;通风(吹面)风道又分为左、右、中左、中右、后通风(吹面)风道;吹脚风道一般分为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吹脚风道。

风道走向尽量避免过大的转角,这样会增加风阻;在风道内部尽量不要有尖角或突出物,这样容易产生蜗旋气流,并有可能产生噪音;风道截面大小尽量做到均匀;总之,我们需要得到的风道具有风阻小,出风均匀,没有噪音的特点。

2.1.2出风口结构

出风口有前排吹脸出风口和后排吹脸出风口之分,属于外观零件,造型设计师会对它们的形状,外观,颜色,表面处理等进行重点设计,以达到期望的美学效果。

外观:

出风口属于内饰外观零件,必须符合以下外观及人机工程要求:

a)造型分割线应与仪表板或其他内饰零件特征线统一匹配。

b)叶片与面板之间,拨轮与面板之间的间隙必须小而均匀。

c) 出风口里面的叶片连接结构,海绵,密封材料,转动轴等,应当不能或尽量避免直接被看见,否则影响美观。

d) 叶片的分型线应当不明显。

e)当叶片在关闭位置时,应当避免叶片之间存在明显的可见问题。

f) 叶片,拨轮或拨钮,一般会被造型设计师定义成亚光零件

g)如果有关闭风门,当风门关紧时,手感及关闭声音应当明显可感知的。

h) 调节拨轮与面板应当有适当的高度差,造型统一,既保持美观又要使得操作便易。

i) 调节拨轮应当尽量避免使用纯塑料,尽可能地覆盖上橡胶材料,以获得良好的手感,操作手感应当平顺。拨轮上装饰材料应精细,质感好。

j) 调节拨钮造型与叶片应当统一。

k) 对后排吹脚出风口而言,为了美观,需要被座椅遮住,应该特别关注滑动座椅。

组成

结构示意图:

图8 出风口结构示意图

外形及结构:前排出风口外形为异形,后排出风口外形为方形,其上设计有拨轮和拨钮,拨轮上下有标识指示风门的开启和关闭。拨轮控制风门的开启和关闭,控制出风口出风量。叶片上的拨钮控制出风口水平及垂直出风方向。

出风口由装饰框(见图1-4)、面框(见图1-4)、壳体、风门、拨轮、拨钮、连杆、叶片等部件组成

型式

造型设计人员造型,与产品工程人员一起确定出风口的型式,般地,吹脸出风口有以下两种型式:

桶型出风口

经济而简单。通常有一套可动的叶片和轴,整体可以绕轴转动。下图给出了几个例子。

双叶片型出风口。

比桶型出风口复杂,造型灵活多样,成本也较高。整体固定,有两套不同方向可动的叶片。见下图。

2.1.3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2.1.4材料

风道类零件一般采用吹塑或注塑工艺制成,吹塑零件主要采用PE材料,而注塑则采用PP 材料,以一定比例的滑石粉作为填充物,如PP-TD20。

出风口类零件材料如下:

面框、拨轮骨架:采用ABS+PC。

装饰框、壳体、拨钮:采用ABS。

连杆,曲柄:采用POM。

风门包胶、拨轮包胶:采用EPDM。

风门骨架:采用PP-TD30。

叶片:采用PA6。

2.2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2.2.1风道整车布置

风道的布置根据不同车型需要而不一样,如奔腾B70风道布置包括左、中左、中右、右通风风道;中、左侧、右侧除霜风道;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吹脚风道。而有的车型如本田的雅阁八代除了以上风道外,还布置了后通风风道。

这些风道的布置于主仪表板和副仪表板内部空间布局有很大关系,布置要求满足风道最小截面面积的需要,同时要求具有良好的装配和可拆卸性能。

2.2.2出风口整车布置

出风口数量:

前排吹脸出风口:

一般地,前排吹脸出风口的数量需要四个,两两对称设计。两个吹向驾驶员,另两个吹向副驾驶。单独地,驾驶员侧两个前排吹脸出风口,一般要求其中一个通过调节叶片能够使得气流吹到驾驶员身体上半部(头部,胸部),称之为上身出风口,另外一个通过调节叶片能够使得气流吹到驾驶员整个身体(头部,胸部,膝部),称之为全身出风口。

通常地,上身出风口位于仪表板中间,在驾驶员内侧;全身出风口位于仪表板两侧或门板上,在驾驶员外侧。见下图示。

图 5 整车出风口布置图

出风口高度:

后排吹脸出风口的高度

确定后排乘客H点,A点,后排出风口的中心点。并计算各个角度。

H点:代表后排乘客臀部位置,由总布置来确定。

A点:代表后排乘客头部点位置,

图 6

应该使得从出风口外边缘做出的,以连接出风口中心与A点直线为轴线的,22度圆锥面不被乘客膝盖挡住。

2.3通风性能

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风道设计中要注意风道中的压力损失,压力损失是由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组成。

●沿程压力损失

沿程压力损失是空气沿管壁流动时,由空气与管壁之间的摩擦、空气分子内部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对于分支管路多的空调系统,沿程压力损失不可忽视。它要求风道内的表面光滑平整,以降低风道表面的绝对粗糙度,从而减少摩擦阻力,减低压力损失。空气在截面不变的管道中流动且空气量保持不变,沿程压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ΔP=λ(V2ρL)/(8R S)

式中:λ—摩擦阻力系数; V —风道内空气的平均流速(m / s) ;ρ—空气的密度( kg/m3 ) ; L —风道的长度(m) ; Rs—风道的水力半径(m) ; Rs =A / p。A —风道的过流断面面积(m2 ) ; p—湿周, 即风道的周长(m) 。

由上式可见风道直管段摩擦阻力与空气本身的黏度、管壁粗糙度、水力半径、气流速度等因素有关。

●局部压力损失

局部阻力是由于空气在管道中的流动时, 其流动的方向、流量或速度骤然突变,在风道内产生涡流和速度的重新分布, 从而使流动阻力大大增加,造成能量损失。这类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如风道中的三通、弯头、截面扩大或缩小及进出口处,都会使空气的速度或流向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局部阻力损失。这种局部阻力损失, 会使空调噪声加大。

2.3.2出风量

对不同大小的车而言,由于系统风量大小不同,出风口的有效面积也不一样。

以下是对不同车型的出风口面积要求的参考信息。

大型轿车:出风口总有效面积至少达到160cm2 (最大推荐风量在140l/s左右)

中型轿车:出风口总有效面积至少达到140cm2 (最大推荐风量在125l/s左右)

小型轿车:出风口总有效面积至少达到120cm2 (最大推荐风量在110l/s左右)

实践和经验加以判断。

2.3.3通风有效面积

出风口开口面积的估算方法:

由于出风口的叶片,连杆机构,拨杆,关闭风门的存在会挡住气流,所以真正有意义的开口面积应该是开口总面积减去被它们遮挡的面积,称之为有效面积。

不同类型的出风口的机构不同,有效面积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基于通常经验考虑,两种出风口的有效面积估算公式如下:

桶型出风口:出风口有效面积=0.45*出风口外轮廓投射到垂直面上的总面积

双叶片型出风口:出风口有效面积=0.6*出风口外轮廓投射到垂直面上的总面积

下图介绍了如何获得出风口轮廓投射到垂直面上的总面积。

在设计初期,往往只需估算的出风口有效面积即可。

如果需要得到精确的有效开口面积,则要通过带有具体结构设计的数模,进行详细的几何投影计算,方可获得。精确计算要到出风口数模设计完成后才能进行。

校核出风口开口面积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一般地,从舒适性考虑,吹脸出风口的最大风速希望是在7.5~10.5m/s范围。而在一定的气流流量下,出风口有效开口面积=风量量/风速,相应地,对出风口的开口面积有一个最低要求。

举例说明,对有前吹脸口和后副仪表板吹脸出风口的系统,假定系统最大气流流量是120l/s,在后排吹脸出风口关闭的情况下,假定要求最大气流速度不超过9m/s。于是前吹脸出风口有效面积应该至少达到120l/s / 9m/s =130cm2,在后排吹脸出风口打开的情况下,假定要求最大气流速度不超过7.5m/s。于是后排吹脸出风口有效面积应该至少达到120l/s / 7.5m/2 – 130cm2=30cm2.

另外,为了保持各个出风口风量的均衡性,每个出风口的面积差异不应超过3cm2.

后排出风量及出风口开口面积

一般地,后排出风量占总风量的20%-25%,达到25l/s左右。

有效开口面积应当至少达到30cm2。

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2.4.1叶片数量

2.4.2叶片尺寸要求

工程人员校核出风口高宽比,建议出风口主叶片的布置方式

高宽比R

R=H/W

H代表出风口的高度

W代表出风口的宽度

见下图示:

图 7

注: 对圆形的出风口,高宽比定为1

对不规则形状的出风口,确定出风口的平均高度和宽度后,再计算高宽比。 主叶片的布置方式

一般地,出风口有两套叶片,分别位于出风口的外面和里面,用以调节气流上下(水平叶片)和左右(竖直叶片)流动的方向。主叶片指的是位于外面的叶片。

一般地,当R<1时,建议调节气流上下方向的叶片(即水平叶片)为主叶片;当R>1时,建议调节气流左右方向的叶片(即竖直叶片)为主叶片。

当然,由于不同的造型,就会有不同型式,不同高宽比,主叶片布置组合的出风口。下表列出了各种类型的出风口。

表 1

主叶片

2.5.3叶片间距

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2.5.1叶片数量

2.5.2叶片尺寸要求

2.5.3叶片间距

叶片间距会影响到对气流的限制和涡流损失,一般要求在4到12mm之间。

大于12mm或小于4mm,则需要进行CFD分析。

2.6 气流性能

2.6.1气流方向性

工程人员校核出风口导向能力

实际上,出风口导向能力主要取决于出风口的布置,放置的高度及倾斜角,型式。

确定H,C,B1,B2,A点,1和2线

H点:代表驾驶员臀部位置,由总布置来确定。

A点:代表驾驶员眼睛位置,眼球椭球轨迹中心,由总布置确定。

直线1:连接H,A点的直线

直线2:与1线垂直,在H点上方325mm的直线。

B1点: 代表驾驶员胸部右半部分,位于直线1和2交点的左边75mm处。

B2点: 代表驾驶员胸部左半部分,位于直线1和2交点的右边75mm处

C点: 代表驾驶员膝盖部分,H点垂直上方的125mm处

见下图示。

图8

检查出风方向角度。

对上身出风口,确定A1,B1和U角。

A1角:上下方向,调节上身出风口的出风导向从正常状态到A点所需的角度。

B1角:上下方向,调节上身出风口的出风导向从正常状态到B1点所需的角度。

U角:A1和B1中的最大角度。

见下图示。

图9

对全身出风口,确定A2,B2,C2和T角。

A2角:上下方向,调节全身出风口的出风导向从正常状态到A点所需的角度。B2角:上下方向,调节全身出风口的出风导向从正常状态到B2点所需的角度。C2角:调节全身出风口的出风导向从正常状态到C点所需的角度。

T角:A2,B2和C2中的最大角度。

见下图示。

图10

确定S1,S2角。

S1角:水平方向上,调节上身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从正常状态到A点所需的角度

S2角:水平方向上,调节全身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从正常状态到A点所需的角度

Central point

Point

Central point

根据校核标准,评估出风方向角度状态。

出风口的导风能力需要从上下和水平方向进行评估。不同类型的出风口,角度的要求标准有所差异。

出风口的导向能力

一般地,后排出风口位于副仪表板上,位置较低。因此,后排出风口对气流的导向能力主要取决于出风口的高度,其次取决于出风口表面的角度。

下面就这方面进行校核。

确定后排乘客H点,A点,后排出风口的中心点。并计算各个角度。

H点:代表后排乘客臀部位置,由总布置来确定。

A点:代表后排乘客头部点位置,

图11

a) 后排吹脸出风口的高度

应该使得从出风口外边缘做出的,以连接出风口中心与A点直线为轴线的,22度圆锥面不被乘客膝盖挡住。

b) 后排吹脸出风口的调节角度

把出风口从限制出风到最小的极限位置调节到使出风吹到A点,调节的角度不应超过15度。同样地,把出风口调节到使出风吹到膝盖区域,调节的角度不应超过30度。

后排吹脸出风口的关闭风门

一般地,后排吹脸出风口需要设计关闭风门。

2.6.2出风口遮挡:

吹向驾驶员的两个吹脸出风口由于受到方向盘,仪表盘的限制,往往是设计的关注所在。

下面就它们的设计过程给予阐述。

通常只需检查方向盘对驾驶员侧出风的阻挡情况。

a) 计算出风口被阻挡的面积百分比。

见下图示。

X:乘客身上的目标点(脸部A点,胸部B1/B2点,或膝部C点)

S:方向盘外边缘

I:仪表板表面

P:从目标点投影到出风口区域的仪表板面上,与方向盘外边缘相切的直线簇,形成一个特殊的圆锥面。

U:上身出风口

T:全身出风口

BLK:出风口被P(投影线形成的圆锥面)阻挡的面积与整个出风口面积的百分比

图12

b) 根据判断标准,评估出风被阻挡的状态。

具体标准,见本文章节3.7标准

2.6.2泄漏量

泄漏量试验:不大于2.2kg/h,试验按照TL-VW 82181。

当关闭风门关紧时,对出风口气流泄漏的要求一般是:250Pa条件下,不超过1.4l/s 2.7 出风口手感

2.7.1拨钮操作力

总成叶片、风门操作力,止动力合适,不能因为操作力、止动力变大或变小而出现操作困难,(水平/垂直叶片、风门操作力2-3N,止动力为3.5-4.5N)。

2.7.2拨轮操作力

第3章 试验验证与评估

3.1 设计验证流程

● 在“P” Releas e 之前,电气科内部针对风道及出风口3D 设计质量做评估,并由总布置在虚拟装配阶段检查所有的走向设计及干涉等问题。

● 在“P” Release 之后,由电气科牵头针对实车的风道及出风口质量进行评估。

3.2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1st Check:

在“T2” Release 之前,对线束的3D 设计质量进行检查评估,作为VI 虚拟装配之前的一次补充检查。 2nd Check:

在第一辆IV 造车过程中检查。在造车过程中对总装的每个工位的装配过程及装配完的线束状态做检查。参照RQA 指导,检查所有的走向布置,装配过程和要求及零件状态等,并创建问题跟踪表。 3rd Check:

在第一辆PVV 造车过程中检查。跟随总装线的工位对每个区域逐一检查,验证在IV 阶段发现的问题, 检查所有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和要求, 更新问题清单。 4th Check :

在NS1造车跟线检查, 跟随总装线的工位对每个区域逐一检查。验证跟踪并关闭所有之前发现的问题。整理整个走向评估的结果, 并作为以后项目的经验教训。

vehicles.

Math.

图 13

第4章附录

4.1 术语和缩写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

H点:代表驾驶员臀部位置,由总布置来确定。

A点:代表驾驶员眼睛位置,眼球椭球轨迹中心,由总布置确定。

B1点: 代表驾驶员胸部右半部分,位于直线1和2交点的左边75mm处。

B2点: 代表驾驶员胸部左半部分,位于直线1和2交点的右边75mm处

C点: 代表驾驶员膝盖部分,H点垂直上方的125mm处

BLK: Blockage, 代表出风口出风被方向盘等阻挡的面积与总面积的百分比。

H: 出风口的高度

W: 出风口的宽度

R: 出风口的高宽比

4.2 设计工具

4.3 参考

第六章风速、风道及风口设计(第二版)

第六章风速风道及风口设计 6.1 风速 6.1.1风速大小的确定 风速指通风管道内空气流动的速度。一般空调系统的风速在14m/s以下(低速风道)。 低速空调系统的风速因处于通风系统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可参照表6-1。 V=L/(F×3600) (m/s) (6-1) 式中,L——风量(m3/h);F——风道截面积(m2) 6.1.2风速查表法 以下几种风速表有助于设计人员确定风速。 用于各种场所的低速风管系统的流速见表6-2所示。 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流速见表6-3所示。以噪声标准控制的允许风速见表6-4所示。逗留区的送风流速见表6-5所示。 已知建筑条件空调场所及风道情况即可通过查表法求得不同的风速。 表6-2 用于各类场所的低速风管流速(m/s)

6.2风道 6.2.1风道截面积的确定 当空调房间送风量为已知时,确定送风管道截面尺寸的方法有两种:假定风速法和比阻法,假定速度法比较常用,现介绍之。 首先应已知空调送风量(参照前述的方法),然后根据建筑物的空调送风系统查出风速

值(假定风道中的风速,再通过下式计算出风道面积。 最后确定风道的管径(圆管直径或矩形管道的边长)。 风道截面积计算公式 F=L/(v ×3600) m 2 (6-2) 式中 L--风量 m 3/h v--风速 m/s F--风道面积 m 2 例如:某空调系统送风量L=7200m 3 /h ,属工业空调,现安装一主风管,试确定其风管尺寸。 假定风速,查表6-1可知,工厂空调系统主风道风速推荐值为6~9m/s ,现取8m/s 。 风道面积可计算求 F=L/v ×3600=7200/8×3600=0.25 m 2 若采用圆形风管,其直径可由下式计算出 π F d 4= m (6-3) 式中 π——圆周率 π=3.14 F ——风管面积 m 2 D=0.56m=560 mm 若采用方形风管,其边长应为 25.0= = F A =500 mm 若采用矩形风道,管道的长短边尺寸可参考表6-7选用。表中给出了矩形风道的流量当量直径,由圆管直径可变为矩形边长而维持管中空气的流量(风量)不变。 表中当量直径接近560mm 的有460mm ×580mm,440×600mm 两种规格。 6.2.2低压风管尺寸及材料选用表 低压风管尺寸选择见表6-6所示。当量直径见表6-7所示。 低速风道的结构要求见表6-16 所示。各类形状风管的钢板厚度见表6-16所示。圆形风管标准规格见表6-8所示。矩形风管标准规格见表6-9所示。 非金属玻璃钢风管与配件壁厚见表6-10所示。玻璃钢风管法兰规格见表6-11所示。不锈钢板风管和配件板材厚度见表6-12所示。不锈钢板风管法兰规格见表6-13所示。铝板风管和配件板材厚度见表6-14所示。铝板风管法兰规格见表6-15所示。低速矩形风管数据见表6-16所示。低速圆形风管数据见表6-17所示。矩形风量法兰见表6-18所示。矩形风管加强法兰和连接法兰见表6-19所示。安装风管用的吊卡和支架见表6-20所示。风管制作咬口宽度见表6-21所示。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的要求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 作者:胡成台 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4) 1.1 风道介绍 (4) 1.2 出风口介绍 (4) 1.3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5) 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6) 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6) 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7) 2.1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7) 2.1.1风道结构 (7) 2.1.2出风口结构 (7) 2.1.3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8) 2.1.4材料 (8) 2.2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8) 2.2.1风道整车布置 (8) 2.2.2出风口整车布置 (9) 2.3通风性能 (10) 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10) 2.3.2出风量 (10) 2.3.3通风有效面积 (10) 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11) 2.4.1叶片数量 (11) 2.4.2叶片尺寸要求 (11) 2.5.3叶片间距 (13) 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13) 2.5.1叶片数量 (13) 2.5.2叶片尺寸要求 (13) 2.5.3叶片间距 (13) 2.6 气流性能 (13) 2.6.1气流方向性 (13) 2.6.2泄漏量 (17) 2.7 出风口手感 (17) 2.7.1拨钮操作力 (17) 2.7.2拨轮操作力 (17) 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18) 3.1 设计验证流程 (18) 3.2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18) 第4章附录 (19)

4.1 术语和缩写 (19) 4.2 设计工具 (19) 4.3 参考 (19)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 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 1.1 风道介绍 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风道的布置走向、风道占用空间(截面积)以及风道中空气的流速等均影响车厢内的制冷效果,影响系统的经济性和外观造型。 图 2 奔腾B90通风风道 1.2 出风口介绍

风管设计注意事项

(一)系统设计问题 1、水泵在系统的设计位置: 一般而言,冷冻水泵应设在冷水机组前端,从末端回来的冷冻水经过冷冻水泵打回冷水机组;冷却水泵设在冷却水进机组的水路上,从冷却塔出来的冷却水经冷却水泵打回机组;热水循环泵设在回水干管上,从末端回来的热水经过热水循环泵打回板式换热器。 2、冷却塔上的阀门设计: 2、1冷却塔进水管上加电磁阀(不提倡使用手动阀) 2、2管泄水阀应该设置于室内,(若放置在室外,由于管内有部分存水,冬天易冻) 3、电子水处理仪的安装位置 放置于水泵后面,主机前面。 4、过滤器前后的阀门 过滤器前后放压力表。 5、水泵前后的阀门 5、1水泵进水管依次接:蝶阀-压力表-软接 5、2水泵出水管依次接:软接-压力表-止回阀-蝶阀 6、分\集水器

6、1分\集水器之间加电动压差旁通阀和旁通管(管径一般取DN50) 6、2集水器的回水管上应设温度计. 7、各种仪表的位置:布置温度表,压力表及其他测量仪表应设于便于观察的地方,阀门高度一般离地1.2-1.5m,高于此高度时,应设置工作平台。 8、机组的位置:两台压缩机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小于1.0m,制冷机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和非主要通道的距离不小于0.8m, 大中型制冷机组(离心,螺杆,吸收式制冷机)其间距为1.5-2.0m。制冷机组的制冷机房的上部最好预留起吊最大部件的吊钩或设置电动起吊设备。 (二)、水路设计问题点汇总 问题点一:水管的坡度要合理 1、水平支、干管,沿水流方向应保持不小于0.002的坡度; 2、机组水盘的泄水支管坡度不宜小于0.01。 3、因条件限制时,可无坡度敷设,但管内流速不得小于0.25m/s。 问题点二:冷凝水干管的设计 1、冷凝水应就近排放,一般排于卫生间地漏 2、凝水干管的长度设计要考虑因坡降引起的高度,管两端高低落差距离不能大于吊顶高度

汽车风道设计

3. I 汽车风道通用设计规范 3.1. 风道系统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在汽车风道系统设计时,要保证将其制冷和采暖设备的出风均匀地送入车厢内。在满足该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与车内内饰设计及附件相协调。风道系统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1. 必须考虑车身总布置设计、内饰造型设计以及底盘设计中和风道设计相 关的情况; 2. 由于汽车车厢空间有限,空调汽车的风道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因此 在设计、布置风道时,应特别注意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3. 要考虑风道各支管路之间的风量平衡,各支管路之间的空气流动的压力 损失差值不得超过15%,并要详细计算各支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 4. 必须将风道的气流噪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要对风道的风速进行 控制。通常出风口风速控制在6.5~11m/s ,新风入口处风速5~6m/s ,主风道风速5.5~8m/s ,支风道风速4~5.5m/s ,过滤器风速1~1.5m/s ; 5. 风道不能有大的泄漏点,以保证空调系统功能的发挥; 6. 对风道要进行隔热保温处理,以减少空气在风道输送过程中的冷、热量 损失,并防止低温风道表面结露。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玻璃棉、聚氨脂泡沫塑料等,为了防止火灾,车外风道最好用泡沫石棉隔热,并用石棉布包扎; 3.2.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由于汽车车室内部的空气流动受有限的车厢空间的限制,汽车空调风道的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风道压力损失是由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两部分组成。 3.2.1.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是空气沿风道管壁流动时,由空气与管壁之间的摩擦、空气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摩擦而产生。 风道单位长度的沿程压力损失p m (又称比摩阻)的计算式如下: 2 412ρυλs m R p =

(技术规范标准)汽车空调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空调技术》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是融合制冷、供暖、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专业化突出,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课程。其功能是培养本专业的学生达到汽车电工岗位要求的专门职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岗位职业要求为指导,通过必备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训练、故障分析与诊断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来组织实施本课程的教学。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框架结构: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力求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一致,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项目内容选取的依据是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以汽车电工技术岗位为载体,尽量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性强,并且符合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来编排模块。 学分和学时分配:4学分,建议课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34学时。 对学生选课的建议:必修. 课程名称:汽车空调技术 课程框架结构

二、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一致性,并且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总体目标,包括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等。 (一)总目标 通过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空调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为培养高素质汽车后服务专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素质教学目标

风速、风道及风口设计(第二版)

风速风道及风口设计 6.1 风速 6.1.1风速大小的确定 风速指通风管道内空气流动的速度。一般空调系统的风速在14m/s以下(低速风道)。 低速空调系统的风速因处于通风系统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可参照表6-1。 若已知空调房间的送风量和风管的尺寸,即可用下式求出该风道内的风速。 V=L/(F×3600) (m/s) (6-1) 式中,L——风量(m3/h);F——风道截面积(m2) 6.1.2风速查表法 以下几种风速表有助于设计人员确定风速。 用于各种场所的低速风管系统的流速见表6-2所示。 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流速见表6-3所示。以噪声标准控制的允许风速见表6-4所示。逗留区的送风流速见表6-5所示。 已知建筑条件空调场所及风道情况即可通过查表法求得不同的风速。

表6-4 以噪声标准控制的允许风速(m/s)

6.2风道 6.2.1风道截面积的确定 当空调房间送风量为已知时,确定送风管道截面尺寸的方法有两种:假定风速法和比 阻法,假定速度法比较常用,现介绍之。 首先应已知空调送风量(参照前述的方法),然后根据建筑物的空调送风系统查出风速值(假定风道中的风速,再通过下式计算出风道面积。 最后确定风道的管径(圆管直径或矩形管道的边长)。 风道截面积计算公式 F=L/(v ×3600) m 2 (6-2) 式中 L--风量 m 3/h v--风速 m/s F--风道面积 m 2 例如:某空调系统送风量L=7200m 3/h ,属工业空调,现安装一主风管,试确定其风管尺寸。 假定风速,查表6-1可知,工厂空调系统主风道风速推荐值为6~9m/s ,现取8m/s 。 风道面积可计算求 F=L/v ×3600=7200/8×3600=0.25 m 2 若采用圆形风管,其直径可由下式计算出 π F d 4= m (6-3) 式中 π——圆周率 π=3.14 F ——风管面积 m 2 D=0.56m=560 mm 若采用方形风管,其边长应为 25.0== F A =500 mm 若采用矩形风道,管道的长短边尺寸可参考表6-7选用。表中给出了矩形风道的流量当量直径,由圆管直径可变为矩形边长而维持管中空气的流量(风量)不变。 表中当量直径接近560mm 的有460mm ×580mm,440×600mm 两种规格。 6.2.2低压风管尺寸及材料选用表 低压风管尺寸选择见表6-6所示。当量直径见表6-7所示。 低速风道的结构要求见表6-16 所示。各类形状风管的钢板厚度见表6-16所示。圆形风管标准规格见表6-8所示。矩形风管标准规格见表6-9所示。 非金属玻璃钢风管与配件壁厚见表6-10所示。玻璃钢风管法兰规格见表6-11所示。不锈钢板风管和配件板材厚度见表6-12所示。不锈钢板风管法兰规格见表6-13所示。铝板风管和配件板材厚度见表6-14所示。铝板风管法兰规格见表6-15所示。低速矩形风管数据见表6-16所示。低速圆形风管数据见表6-17所示。矩形风量法兰见表6-18所示。矩形风管加强法兰和连接法兰见表6-19所示。安装风管用的吊卡和支架见表6-20所示。风管制作咬口宽度见表6-21所示。

空调系统风管道的安装与检验

空调系统风管道的安装与 检验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空调系统风管道的安装与检验 风管系统按其系统的工作压力划分为三个类别, 一. 风管的制作 1.镀锌钢板及各类含有复合保护层的钢板,应采用咬口连接或铆接,不得采用影响保护性层防腐性能的焊接连接方法。 2.风管的密封,应以板材连接的密封为主,可采用密封胶嵌缝和其他方法密封。密封胶性能应符合使用环境的要求,密封面易设在风管的正压侧。 3.钢板风管板材厚度(mm)

⒋金属风管法兰材料规格 金属圆形风管法兰及螺栓规格(mm) 金属矩形风管法兰及螺栓规格(mm)

二. 风管的安装 1.风管安装前,应清除内、外杂物,并做好清洁和保护工作。 2.风管安装的位置标高、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现场风管接口的配置,不得缩小其有效截面。 3.连接法兰的螺栓应均匀拧紧,其螺母宜在同一侧; 4.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风管法兰的垫片材质应符合系统功能的要求,厚度不应小于3mm。垫片不应凸入管内,亦不宜突出法兰外。 5.可伸缩性金属或非金属软风管的长度不宜超过2m,柔性短管的安装,应松紧适度,无明显扭曲。并不应有死弯或塌凹。

6.风管与砖、混凝土风道的连接接口,应顺着气流方向插入,并应采取密封措施。风管穿出屋面处应设有防雨装置, 7.穿越沉降缝,变形缝的风管两侧,以及与通风机进、出口连接处,应设置长200mm防火的软接头。 8.风管穿越机房、楼板、防火墙处,除设有防火阀外,还应将其连接的风管用2mm厚普通钢板制作,在风管穿越部位用非燃材料密实堵严,防火阀的安装应注意便于更换温度熔断器,并应在其调节把手处设一吊顶检查孔于更换温度熔断器,并应在其调节把手处设一吊顶检查孔(350x350) ,防火阀应设200mm防火的软接头。 9.风管穿过需要封闭的防火、防爆的墙体或楼板间时,应设预埋管或防护套管,其钢板厚度不应小于 1.6mm。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应用不燃且对人体无危害的柔性材料封堵。 三. 风管支、吊架的安装 1.风管水平安装,直径或长边尺寸小于等于400mm,间距不应大于4m;大于400mm,不应大于3m。螺旋风管的支、吊架间距可分别延长至5和3.75m;对于薄钢板法兰的风管,其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3m; 2.风管垂直安装,间距不应大于4m,单根直管至少应有2个固定点。 3.风管支、吊架宜按国标图集与规范选用轻度和刚度相适应得形式和规格。对于直径或边长大于2500mm的超宽,超重登特殊风管的支、吊架应按设计规定。 4.支、吊架不宜设置在风口、阀门、检查门及自控机构处,离风口或插接管的

(完整版)汽车空调系统匹配计算

摘要 汽车空调的普及,是提高汽车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舒适性,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愈来愈高。国内近年来,汽车生产厂家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大,大量中高档车需要安装空调。因此,对汽车空调的研究开发特别重要。 本论文针对吉利LG—1空调系统匹配设计,对普通轿车空调系统的设计开发原理和特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第一章概论 1.1 汽车空调的作用及其发展 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必然会带动汽车空调产业的发展。汽车空调作为空调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它能创造车室内热微环境的舒适性,保持车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流速、洁净度、噪声和余压等在热舒适的标准范围内,不仅有利于保护司乘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对增加汽车行始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 就世界上汽车空调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其发展的速度也是惊人的。1927年就诞生了较为简单的汽车空调装置,它只承担冬季向乘员供暖和为挡风玻璃除霜的任务。直到1940年,由美国Packard公司生产出第一台装有制冷机的轿车。1954年才真正将第一台冷暖一体化整体式设备安装在美国Nash牌小汽车上。1964年,在Cadillac轿车中出现了第一台自动控温的汽车空调。1979年,美国和日本共同推出了用微机控制的空调系统,实现了数字显示和最佳控制,标志着汽车空调已进入生产第四代产品的阶段。汽车空调技术发展至今,其功能已日趋完善,能对车室进行制冷,采暖,通风换气,除霜(雾),空气净化等。我国空调产业发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是目前国内车用空调系统生产基本上仍是处于引进技术与开发、研究并举的阶段。 1.2 汽车空调的特点 汽车空调使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结构、材料、安装、布置、设计、技术要求等方面与普通空调,如建筑物空调,有着较大的差别: 1)在动力源处理上,车用空调压缩机只能采用开启式的结构型式,这就带来空调系统轴封要求高,制冷剂容易泄漏的问题。 2)作为空调的对象,汽车车室容积狭小,人员密集,其热、湿负荷大,气流分布难以均匀,要求所选配的车用空调机组制冷量要大,能降温迅速。 3)当车用空调装置消耗汽车主发动机的动力时,必须考虑其对汽车动力也操纵性能的影响,也必须考虑车速变化幅度大或变化频繁,给空调系统制冷剂流量控制、制冷量控制、系统设计带来的影响。 4)汽车本身结构非常紧凑,可供安装空调设备觉得空间极为有限,不仅对车用空调装置的外形、体积和质量要求较高,而且对其性能和选型也会带来影响。 5)汽车是运动中的物体,对汽车空调系统各组成部件的振动、噪声、安全、可靠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严格。6)车用空调装置的结构、外形和布置,必须考虑其对汽车底盘、车身结构件及汽车行驶稳定性、安全性的影响。 第二章课题的目的及现实意义 2.1 课题主要目的 本空调系统的国产化开发是按照浙江吉利轿车的要求进行系统仿制,本着通用性和互换性的原则而进行的。本系统参照于日本威驰轿车空调系统,适用于小型轿车空调系统的研发。 压缩机总成的装配位置与原装系统相同,重新设计压缩机支架及涨紧机构,仍采用V型皮带轮。 风机、干燥器、电磁阀及各部件,位置和型号与威驰轿车原装系统选配相同。 管路走向及固定方式与原装基本相同,对接口尺寸按我公司标准做相应的修改。

汽车空调课程标准

[ 《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 必修课开课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执笔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写日期:2010年11月 \ -

《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总学时: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必修课开课对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一、课程性质 《汽车空调系统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成方面占重要地位。按照典型工作岗位对专业能力的需求,参照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基于职业分析构建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体系中共有专业学习领域 12 个,我们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确定专业课程排序,使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是继《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为后续课程《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调系统检修必须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学生毕业后完全能够胜任汽车空调系统检修以及相关行业的工作。 ~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应承担的任务具体为: 1.能熟练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能熟练使用各种空调检测仪器和仪表; 3.能正确检修空调制冷系统、暖风系统、配气系统及控制系统各总成或部件; 4.具备对汽车空调进行故障诊断能力; 5.具有自我学习新技术与独立检修空调常见故障的能力; 6.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的素质; 》 7.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安全责任意识、纪律观念和团队精神。 三、课程标准实施指导思想 本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1.专业能力 1)能够熟练掌握汽车空调各系统的作用、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汽车空调检测仪器、仪表和工具;

空调系统风管

空调系统风管、风口设计选型 在空调、通风系统设计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各种送风、回风、新风、及排风道和风口的布置,加上各种设备组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风系统。在空调、通风系统设计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各种送风、回风、新风、及排风道和风口的布置,加上各种设备组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风系统。 风管、风口的分类 1、风管分类 A、按风管材料分: 1)镀锌钢板风管:常用在空调送、回风管道(优点:使用寿命较长,摩擦阻力小,制作快速 方便,可工厂预制也可现场临时制作;缺点:受加工设备限制,厚度不宜超过1。2mm) 2)普通钢板风管:常用在厨房灶具排油烟以及防排烟风道上(要求在2mm上只能采用普 通钢板焊接而成,对焊接技术有一定要求) 3)无机玻璃钢风管:常用于消防防排烟系统(优点:具有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强度较高 的优点,造价与钢板风管基本相同;缺点:质量不稳定,某些厂商生产的材料质量比较差,强度和耐火性达不到要求,现场维修较困难) 4)硅酸盐板风管:常用排烟管道(优点与无机玻璃钢板相类似,显著特点是防火性能较好: 缺点:综合造价比较高) 5)复合保温板风管:常用有:上海万博(铝箔聚氨脂)、湖南中野(酚醛树脂)、北京百夏 (BBS)、铝箔玻璃绵保温风管等. 6)软风管:常用有铝箔型软管、铝制波纹形半软管、玻纤管(在工程上具有施工简单、灵 活方便等特点,但其风管阻力比较大,且对施工管理要求比较高)。 7)其他风管:土建、砖茄、布风管等。 B、按风管作用分: 送风、回风、排风、新风管等 C、按风管内风速分: 低速、高速风. 2、风口分类 1)、按风口材料分:铝合金风口、铸铁风口、塑料风口、木制风口等. 2)、按风口形状及功能分 A、百叶风口:门铰式百叶风口、单层百叶、双层百叶、防雨百叶等。 B、散流器:方形散流器、矩形散流器、圆形散流器、圆盘散流器、三面吹型散流器、线槽型散流器等。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 范(总1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 作者:胡成台 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FCC相关标准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整车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整车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风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风有效面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尺寸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间距...............................................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尺寸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叶片间距...............................................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流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流方向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泄漏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出风口手感..............................................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拨钮操作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拨轮操作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验证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风速、风道及风口设计(第二版)

第六章风速、风道及风口设计(第二版)

第六章风速风道及风口设计 6.1 风速 6.1.1风速大小的确定 风速指通风管道内空气流动的速度。一般空调系统的风速在14m/s以下(低速风道)。 低速空调系统的风速因处于通风系统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可参照表6-1。 表6-1 低速系统推荐风速(m/s) 风速部位 低速风道 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工厂 新风入口 3.5 4.0 5.0 风机入口 3.5 4.0 5.0 风机出口 5.0~8.0 6.5~10.0 8.0~12.0 主管道 3.5~4.5 5.0~6.5 6.0~9.0 水平支管道 3.0 3.0~4.5 4.0~5.0 立支管道 2.5 3.0~3.5 4.0 送风口 1.0~2.0 1.5~3.5 3.0~4.0 回风管道低于送风低于送风低于送风若已知空调房间的送风量和风管的尺寸,即可用下式求出该风道内的风速。 V=L/(F×3600) (m/s) (6-1) 式中,L——风量(m3/h);F——风道截面积 (m2) 6.1.2风速查表法 以下几种风速表有助于设计人员确定风速。

用于各种场所的低速风管系统的流速见表6-2所示。 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流速见表6-3所示。以噪声标准控制的允许风速见表6-4所示。逗留区的送风流速见表6-5所示。 已知建筑条件空调场所及风道情况即可通过查表法求得不同的风速。 表6-2 用于各类场所的低速风管流速(m/s) 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值和最大流速 m/s 应用场所住宅公共建筑工厂 推荐最大推荐最大推荐最大室外空气入口 2.5 4.0 2.5 4.5 2.5 8.0 空气过滤器 1.3 1.5 1.5 1.8 1.8 1.8 加热排管 2.3 2.5 2.5 3.0 3.0 3.5 冷却排管 2.3 2.3 2.5 2.5 3.0 3.0 淋水室 2.5 2.5 2.5 2.5 2.5 2.5 风机出口 6.0 8.5 9.0 11.0 10.8 14.8 主风管 4.0 6.0 6.0 8.0 9.0 11.0 支风管(水平) 3.0 5.0 4.0 6.5 5.0 9.0 支风管(垂直) 2.5 4.0 3.5 6.0 4.0 8.0 表6 -3 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流速(m/s) 应用场所以噪声控制 主风管 以摩擦阻力控制 送风主管回风主管送风支管回风支管 住宅 3.0 5.0 4.0 3.0 3.0 公寓、饭店房间 5.0 7.0 6.5 6.0 5.0 办公室、图书馆 6.0 10.0 7.5 8.0 6.0 大礼堂、戏院 4.0 6.5 5.5 5.0 4.0 银行、高级餐厅7.5 10.0 7.5 8.0 6.0

空调系统施工组织设计

空调系统施工方案 1通风空调施工组织流程 1.1通风空调工程特点及施工流程说明 空调工程施工流程说明: (1)按照招标文件给定本工程的工作范围和进度要求,确定各关键节点的开工/完成时间。 (2)空调施工顺序按照结构施工的先后顺序分区域独立施工,安装完善后进行系统压力试验、漏风量检测。 (3)地上各楼层需要吊装的空调设备材料尽量集中分批吊装,主要采用汽车吊吊装的方式完成垂直运输。 (4)由于空调系统的调试工作量很大,在供电系统完成后及时开展空调系统调试工作。 (5)大管径的空调水系统试压及冲洗的用水量很大,与此同时也要求给排水专业在第一时间完成地下室压力排水系统的安装工作。 2通风空调设备安装 2.1通风空调系统设备安装通则 1)通风空调设备安装流程: 图1-1通风空调设备安装流程图 2)设备安装前准备工作 通风空调设备安装前准备工作 表1-1

设备安装形式及基础验收要求表 表1-2 AHU的安装 (1)AHU安装流程 AHU安装流程图 (2)AHU安装事项详见下表。 表1-3

a)设备就位的先后顺序,应由里向外。 b)设备的减震形式及位置正确。 c)设备进出口与风管软连接形式正确。 d)设备不得承担外接管道的重量,所有进出风管应设支承和固定。

e)固定时地脚螺栓稳固,承受荷载范围应满足规范要求,并有防松动措施。 f)应根据样本要求排布功能段箱体,按顺序放置于基础上。 g)AHU机组各段连接时应按厂家要求进行连接,保证组装好的机组整体平直、表面平整,连接严密、牢固。 h)AHU机组出风口到连接弯曲管之间,应保持一定长度的直管段。 j)AHU机组安装时应保持过滤器和交换器翅片清洁、完好。 k)AHU机组顶部安装或操作时,要用跳板保护机组,不可站在机组顶板上。 l)AHU机组安装完后,应把风机底座上压紧弹簧减震器的固定件拆卸下来;机箱内杂物清理干净。 5)风机安装 (1)风机安装流程 图6-2风机安装流程图 (2)各类风机安装方法,见下表。 表1-4

汽车空调课程标准

《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必修课开课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执笔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写日期:2010年11月

《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汽车空调系统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成方面占重要地位。按照典型工作岗位对专业能力的需求,参照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基于职业分析构建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体系中共有专业学习领域 12 个,我们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确定专业课程排序,使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汽车空调系统检修》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是继《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为后续课程《汽车电子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调系统检修必须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学生毕业后完全能够胜任汽车空调系统检修以及相关行业的工作。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应承担的任务具体为: 1.能熟练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能熟练使用各种空调检测仪器和仪表; 3.能正确检修空调制冷系统、暖风系统、配气系统及控制系统各总成或部件; 4.具备对汽车空调进行故障诊断能力; 5.具有自我学习新技术与独立检修空调常见故障的能力; 6.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的素质; 7.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安全责任意识、纪律观念和团队精神。 三、课程标准实施指导思想 本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1.专业能力 1)能够熟练掌握汽车空调各系统的作用、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汽车空调检测仪器、仪表和工具; 3)能够熟练掌握汽车空调各总成的拆装步骤,方法和技术要求; 4)能够对汽车空调零部件、总成进行检验、调整和修理; 5)掌握汽车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整理)风道设计

3. 风道通用设计规范 3.1. 风道系统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在汽车风道系统设计时,要保证将其制冷和采暖设备的出风均匀地送入车厢内。在满足该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与车内内饰设计及附件相协调。风道系统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1. 必须考虑车身总布置设计、内饰造型设计以及底盘设计中和风道设计相 关的情况; 2. 由于汽车车厢空间有限,空调汽车的风道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因此 在设计、布置风道时,应特别注意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3. 要考虑风道各支管路之间的风量平衡,各支管路之间的空气流动的压力 损失差值不得超过15%,并要详细计算各支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 4. 必须将风道的气流噪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要对风道的风速进行 控制。通常出风口风速控制在6.5~11m/s ,新风入口处风速5~6m/s ,主风道风速5.5~8m/s ,支风道风速4~5.5m/s ,过滤器风速1~1.5m/s ; 5. 风道不能有大的泄漏点,以保证空调系统功能的发挥; 6. 对风道要进行隔热保温处理,以减少空气在风道输送过程中的冷、热量 损失,并防止低温风道表面结露。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玻璃棉、聚氨脂泡沫塑料等,为了防止火灾,车外风道最好用泡沫石棉隔热,并用石棉布包扎; 3.2.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由于汽车车室内部的空气流动受有限的车厢空间的限制,汽车空调风道的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风道压力损失是由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两部分组成。 3.2.1.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是空气沿风道管壁流动时,由空气与管壁之间的摩擦、空气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摩擦而产生。 风道单位长度的沿程压力损失p m (又称比摩阻)的计算式如下: 2 412ρυλs m R p =

空调系统风道系统设计

第六章空调系统的风道设计 通风管道是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道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空调系统的使用效果和技术经济性能。风道设计计算的目的,是在保证要求的风量分配前提下,合理确定风管布置和尺寸,使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综合最优。 §6.1 风道设计的基本知识 一.风道的布置原则 风道布置直接关系到空调系统的总体布置,它与工艺、土建、电气、给排水等专业关系密切,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1.空调系统的风道在布置时应考虑使用的灵活性。当系统服务于多个房间时,可根据房间的用途分组,设置各个支风道,以便与调节。 2.风道的布置应根据工艺和气流组织的要求,可以采用架空明敷设,也可以暗敷设于地板下、内墙或顶棚中。 3.风道的布置应力求顺直,避免复杂的局部管件。弯头、三通等管件应安排得当,管件与风管的连接、支管与干管的连接要合理,以减少阻力和噪声。 4.风管上应设置必要的调节和测量装置(如阀门、压力表、温度计、风量测定孔、采样孔等)或预留安装测量装置的接口。调节和测量装置应设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地方。 5.风道布置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工艺需要,并且不妨碍生产操作。 6.风道布置应在满足气流组织要求的基础上,达到美观、实用的原则。 二.风管材料的选择 用作风管的材料有薄钢板、硬聚氯乙烯塑料板、玻璃钢板、胶合板、铝板、砖及混凝土等。需要经常移动的风管,则大多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各种软管,如塑料软管、金属软管、橡胶软管等。 薄钢板有普通薄钢板和镀锌薄钢板两种。镀锌薄钢板是空调系统最常用的材料,其优点是易于工业化加工制作、安装方便、能承受较高温度,且具有一定的防腐性能,很适用于空调系统以及有净化要求的空调系统。其钢板厚度,一般采用0.5~1.5mm左右。 对于有防腐要求的空调工程,可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板或玻璃钢板制作的风管。硬聚氯乙烯塑料板表面光滑,制作方便,但不耐高温,也不耐寒,在热辐射作用下容易脆裂。所以,仅限于室内应用,且流体温度不可超过-10~+60℃。 以砖、混凝土等材料制作风管,主要用于与建筑、结构相配合的场合。它节省钢材,结合装饰,经久耐用,但阻力较大。在体育馆、影剧院等公共建筑和纺织厂的空调工程中,常利用建筑空间组合成送、回风管道。为了减少阻力、降低噪声,可采用降低管内流速、在风管内壁衬贴吸声材料等技术措施。 三.风管断面形状的选择 风管断面形状有圆形和矩形两种。圆形断面的风管强度大、阻力小、消耗材料少,但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占用空间多,布置时难以与建筑、结构配合,常用于高速送风的空调系统;矩形断面的风管易加工、好布置,能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弯头、三通等部件的尺寸较圆形风管的部件小。为了节省建筑空间,布置美观,一般民用建筑空调系统送、回风管道的断面形状均以矩形为宜。 常用矩形风管的规格如表6—1所示。为了减少系统阻力,并考虑空调房间吊顶高度的限制,进行风道设计时,矩形风管的高宽比宜小于6,最大不应超过10 。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 设计规范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 作者:胡成台 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 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 风道介绍 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风道的布置走向、风道占用空间(截面积)以及风道中空气的流速等均影响车厢内的制冷效果,影响系统的经济性和外观造型。 图 2 奔腾B90通风风道 出风口介绍 空调出风口的布置,大小,型式直接影响到车内气流速度,流动方向,流场组织,从而对空调系统性能,车内安静程度,乘客舒适性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图 3 2001款凯美瑞出风口 空调出风口处于乘客可见区域,属于外观零件,造型设计师会对它们的形状,外观,颜色,表面处理等进行重点设计,以达到期望的美学效果。 从系统性能要求而言,空调出风口的面积大小,布置,型式会直接影响空调出风口气流速度,方向,流动组织,气流噪音等,对它们的校核设计需要分别进行详尽的描述。 空调出风口作为空调通风系统的终端,对气流组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空调系统对出风口的要求: 通常在车厢降温时用,主要将适当风速适当温度的气流吹到乘客脸部区域,来满足对温度,气流流动的要求,并可通过调节出风口叶片方向,来将气流吹到胸部膝部区域,也能通过调节叶片将气流避开乘客身体部位。同时,为了达到车内安静要求,要求风速要合适,过大会造成噪音过大。最大风速一般要求在~10.5m/s范围内。 对不同的车型,出风口的数量及位置也会不同。一般地,普通带两排座位的装空调系统的车,都配有前排吹脸出风口,前排吹脚出风口,前吹窗出风口和侧吹窗出风口。一些档次较高的车,为了照顾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往往会增配后排吹脸出风口和后排吹脚出风口;一些三排座位的旅行车或更多排座位的大型车,往往还需增配第三排出风口或更多的出风口。 图 4 标致308出风口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1556-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1555-94 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GMW3037 乘用车最大制冷性能验证试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