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二)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二)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二)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二)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二)

学案目标 1.理解实词推断的方法。2.掌握实词选择题的技巧。

方法梳理

文言实词的掌握,一靠平时点滴的积累,二靠临场推断方法和能力。不仅是多义词需要在语境中推断其义项,而且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尤其在翻译题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特别需要有根据语境推测文意的方法和能力。实词理解题,有时并非完全在于考查考生是否清楚无误地记得实词的意思,更主要的是考查考生是否会利用上下文来推测词义。为此,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实词推断,最重要的是分析实词所在的句子语境,包括处于什么地位(词性)、应该有什么样的含义(内容)、实词本身所传达的信息(词义引申)。实词推断方法很多,如:①组词推断。现代汉语双音合成词是古代单音词的继承和发展。组词推断,即以文言单音节实词A 为语素组成双音节合成词AB或AC,依据B或C可推知A义。如“赞助”,“助”是“帮助、辅助”,可推知“赞”为“助”义,又如2009年山东卷“犯风而罢虞人”中“犯”可组词为“冒犯”,可见“犯”是“冒”义。②字形推断。依据形声字的形旁或其造字法如会意、指事等推断其义。如“趋”字,“走”为形旁,自然与走路有关。③成语联系法。即借助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来推断。下面重点介绍几种主要而常用的推断方法。

(一)对称推断法

1.方法点拨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2.演练体悟

(1)充分利用句中加“△”字来推断加点字的意思。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则思慎△始而敬.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兮,贤不必以.。

④忠不必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体会一下对称法的运用。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断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连文推断法

1.方法点拨

文章中语句连贯,相承相接,意义也是上下连贯、相承相连的,所以可联系上下文语境来推断词句之意。如《五人墓碑记》中有一句“独五人之皦皦,何也?”其中“皦皦”一词较难理解,可联系上一句中“湮没不足道”和“独”推断出。“不足道”即“不值得称道”,“独”具有明显的转折性,可见“皦皦”应与“不足道”相反,即“光荣显耀”之义。这种方法不同于利用对称特点的推断句,而是主要借助于上下句语意连贯的特点推断。

2.演练体悟

(1)利用连文推断法,试推断下面短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

..然。前曰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2005年北京卷《吕氏春秋·慎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连文推断法,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存以窥陛下。”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词性推断法

1.方法点拨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主语、宾语经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

2.演练体悟

(1)(2010·重庆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鳜尺许以馈.馈:进献

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治:追究

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第:住宅

D.贫甚,质.女婢于人质:人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

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

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节选自《荀子·天论》)

①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大.天而思之

大:尊崇,形容词作动词用

B.因物而多.之

多:与“少”相对,指数量多

C.物.畜而制之

物:把……当做物质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D.思物而物.之

物:把……当做物质,名词的意动用法

②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孰与骋.能而化之骋:施展

B.有.物之所以成有:掌握

C.故错.人而思天错:错误

D.则失万物之情.情:本性

(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1.方法点拨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因此,考生要善于根据课本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如2010年山东卷第9题,“薄”可联系《陈情表》中“日薄.西山”中的“薄”印证,“卒”

可联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中的“卒”印证。

2.演练感悟

(1)(2008·江苏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迫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

(2)实词出自课本

听:____________壁:____________

迫:____________ 度:____________

做文言实词选择题的方法技巧有哪些?

1.方法点拨

做文言实词选择题的方法其实是上面介绍的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另外,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技巧:

①巧妙使用命题规则解题

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是常见的文言实词,难度过低的和过高的实词不会纳入考试范畴,但高考所考的文言文中不可能全是考生熟悉的,肯定也有难度较大的词,考生不要被题中出现的陌生词语吓住,因为这些词大多只是起干扰作用,一般情况下命题者会将它们的意思设为正确的。相反,真正需要警惕的,反而是比较熟悉的词,它的解释恰恰是常见却又常常出错的。这叫疑熟信生法。

高考还有一种设错方式,一般是用词语的今义来注释其古义,诱导考生犯望文生义、以今解古的错误。

②代入检验法

把这些实词义项代入到原文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即为正确答案。反之,则错。这种技巧是必须使用的。

③排除法和认定法相结合

实词题一般是三对一错,我们可以认定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选项,把它排除掉,对没有把握、持怀疑态度的选项,则可推断,或代入,根据上下文甄别。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指龚春所)性舒缓,善诙谐,虽至绝粮断炊,犹晏然笑语。其发奇中,令人绝倒

..。……至四十余,始举于乡。赴公车,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公笑而谢之。……公以藩长致政归,年七十余矣。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人以此荣之。公能诗,与诸子诸孙唱和,推为南平社长。一日,与诸亲朋游,至深夜乃归。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节选自袁中道《龚春所公传》,有删改)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发奇中,令人绝倒

..绝倒:极为佩服

B.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易:轻视

C.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烂:光鲜亮丽

D.俱以游倦晏.起晏:安逸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孟业)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眇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北齐书·循吏传》)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清河王岳拜.司州牧拜:拜见

B.闻业(孟业)行.行:出行

C.业形.貌短小形:形体

D.后寻.业断决之处寻:寻找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可谓有过躯貌之用.用:才能

B.寻.迁东郡守寻:不久

C.以宽惠著.著:著称

D.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合:集合

听课记录:

1.推断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并说明推断方法。

①冀得一归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者飘转沉.塘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洪武十五年,太祖召见(方孝孺),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韩非子·喻老》)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御:抵御

B.三易.马而三后易:轻视

C.术已尽,用之则过.也过:超过

D.马体安.于车安:安稳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人心调.于马调:协调

B.今君后则欲逮.臣逮:捕捉

C.夫诱道.争远道:同“导”

D.上.何以调于马上:同“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

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因使背.而诵之背:背诵

B.不失.一字失:丢失

C.局坏,粲为覆.之覆:恢复

D.棋者不信.信:诚信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强记默识.如此识:读zhì,记

B.善属.文,举笔便成属:读zhǔ,连缀

C.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加:超过

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垂:流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臵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操作

..,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越王勾践反国②置胆于坐③饮食亦尝胆也④折节下贤人,厚宾客⑤振贫吊死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④⑤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苦.身焦思苦:使……痛苦

B.身自操作

..操作:操练

C.衣不重.采重:重视

D.与百姓同其劳.劳:劳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

..。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哉!”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

宏所上便宜

..,..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

..。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

车驾

..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惭负黄泉,愿还寿张①,食小乡亭。”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选自《后汉书·樊宏列传》,有删节)

注①寿张:地名。光武帝即位后,封樊宏为寿张侯。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天道恶.满而好谦恶:憎恶

B.宗族染其化.化:变化

C.车驾

..临视,留宿车驾:驾着车

D.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许:赞赏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谦柔畏慎,不求苟进

..

苟进: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功名

B.宏所上便宜

..及言得失

便宜:此指应该办的事情

C.手自书写,毁削草本

..

草本:草稿

D.及病困

..,车驾临视

病困:因生病而想睡觉

学案24 文言实词(二)

知识整合

(一)2.(1)①竭尽②佩戴③慎④任用

(2)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要等到具有大国的条件。

推断方法由该句的上句“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意为“凭借武力假托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须具备大国的条件”,可以推断该句意。这叫对称推断。古人行文很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特点。

(二)2.(1)①豫色:高兴的脸色。

推断方法“豫色”作何解?下文说,我前些日子听你说:君子应不怨天,不怨人。孟子说,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代不同了。说明孟子此时对以前不怨天人的态度是有保留的。由此可知,这“豫色”应是“高兴的脸色”。这叫“连文”推断:文章中语句连贯,相承相接,意义也是上下连贯、相承相连的,因而可联系上下文语境来推断词句之意。

②诛:讨伐。

推断方法此句关键词是“诛”。“诛”常作“杀死”义,但联系后文语境,庆封还“走如鲁”,即“逃到鲁国”,可见他们并没有“杀死”庆封,而应是“讨伐”庆封。这叫用连文推断法确定多义词的意思。

(2)又有人说季布鲁莽,借酒使性难以接近。

推断方法此句关键词为“勇”。它常被译为“勇敢”,褒义词。但联系后文可知,“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对应了“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一人之毁而去臣”对应了“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毁”即“诋毁”,是“进谗言”。由此可推断“勇”绝非褒义,而应作贬义,译作“鲁莽、空有勇力”。这也是连文推断法。

(三)2.(1)D[文中“质”应是一个动词,抵押,解释为名词显然不对。]

(2)①B[这里的“多”应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使……增多”。]

②C[“错”与“思”相对,也应是一个动词,“错”通“措”,放弃。]

参考译文

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做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着它呢?与其盼望,等待天时,哪里比得上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与其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着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与其思慕万物而使它成为能供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万物而不失掉它呢?与其希望于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的生长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只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万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

(四)2.(1)D[D项度:气度。]

(2)《陈情表》听臣微志

《项羽本纪》诸将皆从壁上观

《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刺客列传》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重点突破

2.(1)D[晏:晚、迟。]

参考译文

他性格从容和缓,善说诙谐之语,即使到了没吃没喝的地步,还能做到平静自得、谈笑如常。他看问题很有见地,常一语中的,让人十分佩服。……到他四十多岁的时候,才在乡试中考中。入京应试,同去的人因为他年老而怠慢轻视他,他笑着走开了。……春所公在做藩长时卸任归家,已经七十多岁了。每到四时的节日,他都会打扮得光鲜亮丽,人们都为此赞美他。春所公能做诗,与子孙诗词唱和,被推举为南平诗社的社长。一天,他与各位亲朋一起出游,到了深夜才回家。(我们)约好分韵去记述这次出游。春所公回家后,诗已经写好了,就在灯下用蝇头小楷抄录下来。第二天清晨,他派人拿着他的诗作一一送给各位看。(大家)都因为游玩疲倦,很晚才起床,没有写出一个字,都(不好意思地)大笑起来。

(2)C[A项拜:授予官职。B项行:有品行。D项寻:寻找到,找到(强调结果)。]

(3)D[合:整个,全。]

参考译文

天保初年,清河王岳被授予司州牧守,他听说孟业很有品行,便召他做法曹。孟业形体容貌显得矮小,等到谒见时,清河王岳因其矮小而看不起他,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后来王岳找到孟业判决过的案件,才对孟业说:“您判案英明,可以说超过了您的身体和容貌。”不久,孟业升迁东郡太守,为官以宽和仁惠著称。那一年,麦子一茎长五个穗,其余的也三四个穗长在一根茎上,全郡人认为这是被(孟业)政治教化感动的结果。

巩固提升

1.①朝见,字形推断②沉:深,组词推断(深沉)③隙:不周道,疏漏,对称推断④须:等到,联想推断⑤振:通“赈”,赈济,通假兼对称推断⑥款:诚心,联想推断,款款之心

⑦老:使……老成,连文推断,语法推断

2.(1)D[A项御:驾车。B项易:改换。C项过:过失、不妥当。]

(2)B[逮:追赶上。]

参考译文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术,没多久就跟王子期比赛,三次改换马匹而三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技巧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不够妥当。凡驾车驭马,最关键的是,马体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心要放在协调马的奔跑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到达远方。现在,您落后时

就只想追上我,领先时又害怕被我追上。其实引导马匹长途竞争,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您不论领先还是落后,心思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用什么去协调马呢?这就是您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3.C[A项背:背对着。B项失:差错。D项信:相信。]

4.D[垂:接近。]

参考译文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没有一字差错。看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用来互相比较,一道也没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写文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他。王粲写作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5.C[①反:同“返”。②坐:同“座”。⑤振:同“赈”。]

6.A[A项苦身焦思,即“使自己亲身经历痛苦”;B项身自操作,指“亲自去耕种”;C项衣不重采,即“不穿有两种以上颜色的衣服”;D项与百姓同其劳,指“与百姓一样辛苦”。]

参考译文

吴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使自己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华丽的衣服,放下架子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苦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辛苦。

7.A[B项化:教化。C项车驾:皇帝,此指光武帝。D项许:答应。]

8.D[病困:病重。]

参考译文

樊宏为人谦恭和顺戒惧谨慎,不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功名利禄。他经常告诫子弟说:“大富大贵财禄满溢的人家,没有几个能有好结果的。天理憎恶满盈而喜好谦恭,从前贵戚的下场都是明显的警戒啊。保全自身,难道不快乐么!”每逢朝会,他总是提前到达,俯伏待事,到时候才敢起来。樊宏上书陈述应办的事情及其得失,总是亲手书写,而将草稿毁掉。宗族受他的教化熏陶,不曾有犯法的。光武帝很尊重他。等到樊宏病重,光武帝亲临问候,并在他家留宿,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樊宏叩头说:“无功却享受大国的食邑,实在担心子孙不能保全陛下大恩,让臣黄泉之下魂灵愧疚,希望回到寿张去,改换小乡亭作食邑。”光武帝听后很悲伤,最终没有答应。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近10年试题总结,学霸必备!(上)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近10年试题总结,学霸必备!(上) A 【谙】①熟悉,知晓。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虽复一览便谙。(《南齐书·陆澄传》)【按】①查看,察看。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 ②审查,核查。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按强助弱。⑤于是,就。 【案】①通“按”,察看,查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通“按”,考察,核实。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目:“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暗】①愚昧,糊涂。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

浙江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题型文言实词教案

五方法落实文言实词 浙江《考试说明》中对于实词的考查表述为: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等方面。“在文中含义”实际上就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推断。具体的推断办法主要有五种: [方法阐释] 1.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性、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对应训练] 在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梁祖陈.师河朔陈:部署 B.契丹之寇.幽州也寇:盗贼 C.向.晚皆有归志向:将近 D.王其勉.之勉:努力 【解析】B项“寇幽州”应为动宾短语,所以把“寇”解为名词“盗贼”错误,名词+名词,应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这里的“寇”应为动词“侵犯”。句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全句可译为“契丹侵犯幽州”。由此例不难看出,有时掌握了这一要点,一招足以定正误。 【答案】B 2.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这个相对稳定的语境来判定实词的含义,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2018·高考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必自称曰儒发言:发表意见 A.发言 ..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拘: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废.废:(被)罢免

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 .. 【解析】根据语境,“发言必自称曰儒”的意思是“现在的士大夫,开口一定自称儒生”。这里的“发言”不是“发表意见”的意思,而是“开口”的意思。 【答案】A 3.联想印证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日常用语中大多能找到落脚点,因此,考生要善于联想已知,举一反三,相互比照,准确理解词义。 (2017·高考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待 也可惜:令人惋惜 B.真可惜 .. C.使圣人微.旨不传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参:检验 【解析】B.“真可惜也”应该是“确实令人仰慕”的意思。本题C、D两项可运用联想印证法。C.“微旨”中“旨”意即“思想”,是名词,那么“微”应为形容词。运用联想法,从“微言大义”即可知“微”为“精深微妙”之意。D.同样运用联想法,《劝学》中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句子,其中“参”为“检验”之意,将其意代入“参之于上古”,可判断D项正确。 【答案】B4.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例如:“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此为对偶句,由上句“封”为动词“封赏”可知,下句“礼”也当为动词“礼遇”,而不能译为名词“礼节”。 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将:将军 B.通五经,贯.六艺贯:通晓,精通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逸豫:安逸,享劳 .. D.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任用

最新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实词讲解学习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实词 一、问题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涉及到哪几类文言实词?主要从什么角度来对文言实词进行考查?如何在文本中正确解释实词的动态意义? 二、复习范围 1.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今词义变化 2.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3.通假字 通假字,即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4.

(2)动词的活用

(3)形容词的活用

三、方法指引

四、例题阐释 例1.(2017年真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曾祖敏,拜尚书左丞。卒,赠并州刺史。祖嶷,字元达。以从征平原功,进爵为侯,位冯翊太守,赠幽州刺史。父季真,位中书侍郎,卒于安远将军、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为冀州镇东府长史,以货贿事发,除名。后侍中崔光举为国子博士,仍领尚书左户部。李崇为都督北讨,引莹为长吏。坐截没军资,除名。未几,为散骑侍郎。孝昌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选自《魏书》,有删减)

(完整版)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

文言实词选择试题100道(0804)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例析(一)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一) 1【谙】①熟悉,知晓。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虽复一览便谙。(《南齐书·陆澄传》)2【按】①查看,察看。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 ②审查,核查。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按助强弱。⑤于是,就。 3【案】①通“按”,察看,查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通“按”,考察,核实。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暗】①愚昧,糊涂。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 例2、刘璋暗弱。(《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杜甫《可叹》) ③私下里,不公开的;隐蔽地,隐藏不露的。例1、明察暗访例2、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 5【媪】①对老年妇女的尊称。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②泛指妇女。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B 6【拔】①攻取,攻下。例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2008江苏卷,吴汉挥师直攻广都,迅速攻克。) ②突出,超出。例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例2、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2011湖南卷,) ③提拔。山涛作冀州(的长官),甄(审查)拔三十余人。 7【罢】①停止,结束。例1、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例 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例 3、语罢暮天钟。 ②散,散集。罢市。 ③遣散。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2005全国Ⅰ卷,裴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重点词语:以,因为、为了;口腹,饮食。) ④免官,罢官。例1、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2007福建卷,你竟敢为此产生怨恨!又趁机诬陷总管使他丢了官,你的罪恶应当处死,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gǔ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 ②三战三走 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1)是;跑 (2)C (3)愚;怯;无耻 (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①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为:是。②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尝:曾经。三:多次。逐:驱逐。见:免职。于:被。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⑴是;跑; ⑵ C; ⑶愚;怯;无耻; ⑷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例析(一)

1【谙】①熟悉,知晓。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虽复一览便谙。(《南齐书·陆澄传》)2【按】①查看,察看。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 ②审查,核查。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按助强弱。⑤于是,就。 3【案】①通“按”,察看,查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通“按”,考察,核实。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暗】①愚昧,糊涂。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 例2、刘璋暗弱。(《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杜甫《可叹》) ③私下里,不公开的;隐蔽地,隐藏不露的。例1、明察暗访例2、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 5【媪】①对老年妇女的尊称。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②泛指妇女。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B 6【拔】①攻取,攻下。例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2008江苏卷,吴汉挥师直攻广都,迅速攻克。) ②突出,超出。例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例2、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2011湖南卷,) ③提拔。山涛作冀州(的长官),甄(审查)拔三十余人。 7【罢】①停止,结束。例1、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例 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例 3、语罢暮天钟。 ②散,散集。罢市。 ③遣散。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2005全国Ⅰ卷,裴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重点词语:以,因为、为了;口腹,饮食。) ④免官,罢官。例1、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2007福建卷,你竟敢为此产生怨恨!又趁机诬陷总管使他丢了官,你的罪恶应当处死,现在暂且饶了你。)例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2009江苏卷,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十)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十) 1【羸】瘦弱。 2【累】①连续,接连。例1、连篇累牍。例2、累旬日不见其巅际。(2005福建卷, 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例3、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②屡次,多次。例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例6、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2006上海卷,(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③托付。小女已累先生。(《聊斋》)④忧患,祸害。⑤牵连。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3【类】①大多,大都。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②像,类似。佛印绝类弥勒。 ③事例,条例。例1、举类迩而见义远。例2、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④善。余恐德之不善,兹(此)故不言。(《国语》) 4【离】①遭受。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2011湖北卷,从古到今,厚葬没有像秦始皇那么丰厚的了,然而几年之间,外部遭受了项羽的焚烧的灾难,内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祸患) 5【罹】①遭受。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2008上海春招,天灾流行,百姓自然会遭受到祸害,与我有何关系呢?)②忧患,苦难,名词。我生之后,遭此百罹。6【莅】①本义:视,走到近处察看。宿眂涤濯,莅玉鬯。(《周礼·春官》) 引申为“到,来”。例1、方叔莅止,其车三千。(《诗·小雅·采芑》)例2、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庄子·在宥》) 例3、莅任,官吏上任。②统治。莅中国而抚四夷也。③执掌,主管。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楚庄王莅政三年。(《韩非子·喻老》莅政, 掌管政事)④治理。 7【詈】骂,辱骂。 8【敛】①退缩,收缩。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2011新课标卷,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② 9【聊】①依靠,依赖。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②姑且,暂且。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0【临】①从高处往下看。②面对。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③到,靠近。临视,则虫集冠上。④逢,遇到。临危不乱。⑤将,将要。临行密密缝。11【廪】①米仓,官府的粮仓。仓廪实而知礼节。②官府供给的粮食。例1、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例2、馆有数百生,给其餼廩。③官府发给的作为月薪的粮食。亦泛指薪俸。饩廪,亦作"饩禀"。④赠送的粮食。岁修无论多寡,饩廪称事总是分所应得。(年收入无论多少,接受粮食谷物等馈赠和自己所付出的辛劳相当。)⑤储藏,积聚。 12【凌】①越过,超过。岭峤微草,凌冬不凋。②登,升。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③欺凌,欺负。④欺压。⑤冒犯。 13【录】①记,惦记。君既若见录。②请,延请。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

考点跟踪突破17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与虚词)

考点跟踪突破17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与虚词) 一、(2016·青岛改编)文言文阅读 子犹①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然则俭不可乎?曰:吝不可耳。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郑余庆素吝。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众皆怪之。侵晨赴之。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王罴性俭率。镇河东日,尝有台使②至,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③爨④造成,用力不少。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③舂(chōnɡ):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④爨(cuàn):生火做饭。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会:适逢 B.众皆怪.之怪:觉得……奇怪 C.皆匿.笑强进匿:偷偷地 D.乃裂去薄饼缘.缘:边缘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 【点拨】示例句意:贫穷了不得不节俭,但是节俭的人不一定贫穷。而:表转折,但是,却。A:句意:我畅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而:表顺承。B:句意: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而:表并列。C:句意:大呼小叫的喊别人过来再给他。而:表顺承。D:句意: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富足却不知道爱惜。而:表转折,但是,却。与例句相同。故选:D。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备战2014年高考---文言实词试题100道(完美整理版)

备战2014年高考文言实词试题100道 基础知识 0113 0705 备战2014年高考文言实词试题100道 (共100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答题时间80分钟)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 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 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12.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精品】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十)

【精品】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十)1【羸】瘦弱。 2【累】①连续,接连。例1、连篇累牍。例2、累旬日不见其巅际。(2005福建卷, 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例3、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②屡次,多次。例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例6、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2006上海卷,(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③托付。小女已累先生。(《聊斋》)④忧患,祸害。⑤牵连。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3【类】①大多,大都。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②像,类似。佛印绝类弥勒。 ③事例,条例。例1、举类迩而见义远。例2、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④善。余恐德之不善,兹(此)故不言。(《国语》) 4【离】①遭受。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2011湖北卷,从古到今,厚葬没有像秦始皇那么丰厚的了,然而几年之间,外部遭受了项羽的焚烧的灾难,内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祸患) 5【罹】①遭受。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2008上海春招,天灾流行,百姓自然会遭受到祸害,与我有何关系呢?)②忧患,苦难,名词。我生之后,遭此百罹。6【莅】①本义:视,走到近处察看。宿眂涤濯,莅玉鬯。(《周礼·春官》) 引申为“到,来”。例1、方叔莅止,其车三千。(《诗·小雅·采芑》)例2、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庄子·在宥》) 例3、莅任,官吏上任。②统治。莅中国而抚四夷也。③执掌,主管。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楚庄王莅政三年。(《韩非子·喻老》莅政, 掌管政事)④治理。 7【詈】骂,辱骂。 8【敛】①退缩,收缩。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2011新课标卷,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② 9【聊】①依靠,依赖。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②姑且,暂且。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0【临】①从高处往下看。②面对。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③到,靠近。临视,则虫集冠上。④逢,遇到。临危不乱。⑤将,将要。临行密密缝。11【廪】①米仓,官府的粮仓。仓廪实而知礼节。②官府供给的粮食。例1、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例2、馆有数百生,给其餼廩。③官府发给的作为月薪的粮食。亦泛指薪俸。饩廪,亦作"饩禀"。④赠送的粮食。岁修无论多寡,饩廪称事总是分所应得。(年收入无论多少,接受粮食谷物等馈赠和自己所付出的辛劳相当。)⑤储藏,积聚。 12【凌】①越过,超过。岭峤微草,凌冬不凋。②登,升。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③欺凌,欺负。④欺压。⑤冒犯。 13【录】①记,惦记。君既若见录。②请,延请。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

初中文言文阅读实词篇之一

初中文言文阅读实词篇之一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清静亡.为通“无”,没有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奇:对……到惊奇C.而雄三世不徙.官徙:迁移 D.而论.不诡于圣人论:观点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之数岁.(年) B.因复更.射之(重新) C.广之将.兵(将军) D.上山阵.(布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 B.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 C.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 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 5.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 ..(两小无猜)无猜: (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没齿难忘)没齿: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鉴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惶诚恐 B.时已薄.暮莫辞酒味薄.厚积薄.发 C.汝等何足.污我手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挂齿 D.公及夫人皆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见异.思迁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且为.铭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 ..,政通人和 ..至黄州越明年 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绠不可竭.(_____)(2)三日而后汲.视(_____)(3)悦.人襟灵(_____)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卒.逢暴雨(______)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______) (3)皆宜.远观(______) (4)悉.是晚景(______) 1题原文: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

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词解析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词解析技巧 文言文阅读是我们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方式,是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覆盖面广,分值大,但失误率也较其它知识点要高。笔者就近几年高考题对实词的考查做了一些探究,总结了一些判断解题的方法,望专家批评指正。 技法一:根据语境度意法。这也是实词判断的总原则。判定多义的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特定含义,就要根据该词语上下文的意思来考虑,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对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应结合上下文进行整个语句的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例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6题,下列词语中 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不记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从语境看,是谈君王对大臣的 评价不能看大的功劳,要看重小的好处,所以,答案给出“略”为“简略”是不合语境意的,应为“大体,主要”之义。 技法二:代入检验法。这也是判断实词意义的最常用的方法。2011年高考全国卷第8题,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解题方法可以用代入法,本题的“长”读 “zhǎng”,通“掌”,无论知识还是文句理解,都非 常熟悉,便立即排除之;“结”在“结兵自守”中显然是“聚集、聚合”等意,也可立即排除;“赞”在“留幕府赞军事”句意中显然是“辅佐、协助”等意,亦可立即排除。C项中“数延见”一句大意是“邓愈要见熊鼎”,据此来理解,“延”应该是“邀请、延请”之意。 技法三:由音推意法。文言词语中通假字与本字有着语音关系,即字音相同或声韵的部分相同。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用本字义来推断所通之字的意思。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中的“倍”,“屈原既嫉之,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屈原列传》)中的“反”, 分别与“背”、“返”的读音相同,它们是通假关系,由本字“背”、“返”可推断“倍”、“反”分别为背叛、返回的意思。2012年课标全国卷第4题,下列句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模拟试题含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 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则》) (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 (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 (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根据句意断句为: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乃,于是;以,拿;奉,通“俸”,俸禄;资,资助;使,让;句子翻译为: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②顾,难道;不如,比不上;鄙,边境;句子翻译为: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界的那个和尚吗?③

湖南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公开课)

增强三种意识提升翻译能力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湖南省安乡县第一中学谢立平 【教学目标】 1、巩固文言翻译知识体系,明确考点要求,熟知翻译的方法技巧。 2、以错题重做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强化三种意识,用好多种方法,力求文言翻译题得高分。 【教学步骤】 一、知识回顾,熟知考点 1、知识回顾——翻译的原则与技巧(阅读教材P.140-143内容,梳理知识框架) (1)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原则与标准是什么? 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标准: 信、达、雅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信”的?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补、换、删、调、贯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调”的? 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 可保留。 ②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③换:把古词换成现代汉语。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④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⑤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⑥贯:“贯”就是“意译”。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对借代、婉曲、互文、对举、用典等进行灵活贯通地翻译。

3.明确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文言文翻译就是按照“信、达、雅”的标准,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运用“留、补、换、删、调、贯”的方法,对文句进行翻译。 文言文翻译历年高考得分率都不高,是个难点,这从我们平时的考练中就可看出。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以错题重做为突破口,找出失分的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力求高考中文言翻译题得高分。 二、错题重做,找出问题 修改下列考试误译的句子,并指出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月亮的别称)已十九晦矣。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安乡一中月考一《贻诸弟砥石命》) 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已十九晦矣。(3分) 考生翻译:从去京城任职,月亮已经圆了19次了。 更正修改:然而我从在京师求取功名以来,已经十九个月了(月亮已经隐去了十九次)。 存在问题:漏译虚词“然”、实词“干”,表意不顺畅 2、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师大附中月考五《孔子家语》) 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4分) 考生翻译:所以我不忍心远房的亲戚被人所驱使。 更正修改:所以我不忍心远离父母而被人役使。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错译实词“亲”。 3、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4分)(雅礼中学月考二方苞《孙征君传》) 考生翻译:刚开始,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天下的士大夫想建立功名的都赞同他。 更正修改: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先是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附焉 存在问题:错译定语后置句式、固定短语和实词“附”。 4、行数百武,植于墓后,为三重。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长郡中学月考三李东阳《移树说》) 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3分) 考生翻译:等一年之后去看,被移走的树大约占了十分之八九。 更正修改:过了一年之后再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阅、岁、成、十九。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随意更改和添加词语。

文言文阅读--实词

文言文阅读--实词 高三 2014-04-18 22:24 文言文阅读--实词 一、基础知识回顾 1.一词多义。 例如,关于笔画最少的“一” ①一人,一桌而已(《口技》):------------------------ ②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③用心一也(《劝学》);----------------- ④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 例如,关于“幸”字的含义 ①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 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⑥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2.古今词义变化或古今异义 例如 1、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指--------------,现在专指-------------。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中的“牺牲”本指---------------,现在已表示为---------。 3、凭轩涕泗流的“涕”本指------------现指-----------。 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鄙”--------;现指-----------。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文中指-----------;现在指 -----------。绝境,文中指--------;现在指------------------------。 4.古今通假。 5.词类活用。 (1).动词活用现象。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中的“至”,表示---------- (2).名词活用现象。 ①如“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盟”表示-------------。 ②“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中的“墓”表示----------------。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的“王之”-----------------------。 ④“吾从而师之”(《师说》)的“师之”,就是--------------------------------。 ⑤“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廷”表示-------------------------- ⑥范增数目项王。目-----------------------------。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 。 ⑧沛公军霸上。军---------------------------------- 。 (3).形容词活用。 ①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中的“长”表示---------------。“短”表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