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措施

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措施

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措施

(1)松散地层地段施工

松散地层的特点是稳定性差,结构松散,若有地下水时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在这类地层施工时,首先对围岩进行超前预加固,施工采用手段:先固后挖,密闭支撑,边挖边封闭的办法。支护方式主要有超前管棚注双液浆、钢架支撑、超前锚杆等加固岩体。

(2)断层破碎带施工

①断层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断层的断裂面处,有较大的剪应力和残余应力,断层带的岩体破碎,一般有碎石、角砾岩等,岩体强度低、围岩压力大。断层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程度主要决定于断裂破碎带的宽度及破碎带胶结情况。

1) 隧道通过断层带,极易发生坍塌和涌水,直接影响隧道的稳定,施工时应加强支护,缩短各工序间的距离,尽快衬砌;

2) 断层带中,由于充填物处于压缩状态,开挖后潜在应力释放,发生较大膨胀压力使隧道变形;

3) 断层面倾向隧道,且倾角大于10°者,对隧道产生偏压,当隧道轴线与断裂线平行或交角甚小,则侧压力更大;

4) 在软、硬不同岩层中,断裂面的柔性岩石,往往形成不透水层,而在脆性岩的破碎角砾带,极易储存大量地下水,开挖时常常发生承压、涌水,危害较大。

②施工方法

1) 采用台阶法施工,按设计要求及时施作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及加强支护,根据围岩监控量测成果及时完成二次砼衬砌和砼仰拱施作,尽快形成闭合。可采用的支护方式有:注浆锚杆、管棚及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固结止水、挂网、喷浆、钢架加强支护等。

2) 加强围岩监控量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科学调整支护参数,合理确定二次砼衬砌时间。

3) 精心施作复合防水板;采用全断面液压钢模衬砌台车、泵送砼灌注砼衬砌,装设钢模挡头板,安设橡胶止水带。

③施工注意事项

1) 各施工工序之间距离尽量缩短,并尽快使衬砌全断面闭合,以减少岩层的暴露松动和地压增大。

(2) 开挖有水流出时,凿眼安置套管集中引排,使其不漫流。

3) 开挖面向隧道前进方向钻凿不少于2个超前钻孔,以探明前方地质。

4) 下台阶分部开挖时,先在拱脚增打2~3排锁脚锚杆。如遇两侧软硬不同时,应用侧壁导坑法开挖,按先软后硬顺序进行。

(3)浅埋地段施工

下穿黎明大学操场地段。初定施工采用CD 法法联和超前小导管进行施工。

超前小导管施工详见辅助施工中小导管施工技术。

①CD 法施工

1) 施工顺序详见下图 下穿黎明大学操场段施工步序图Ⅳ

3Ⅵ

Ⅷ1

Ⅳ5中间墙拆除

ⅥⅡ

①右侧导坑开挖

Ⅱ右导坑施作初期支护及临时中隔墙

③左导坑开挖

Ⅳ左导坑施作初期支护

⑤临时中隔墙拆除

Ⅵ施作仰拱二次衬砌

Ⅶ施作拱部、边墙二次衬砌

2) 施工注意事项

A.每一开挖步序应在前一开挖步序应力基本释放完毕后进行。

B.二次衬砌离爆破面最少应保持30米的距离,在离爆破面30米以外的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

C.各导坑开挖应拉开25米以上的纵向间距,开挖面应及时封闭。

D.中隔墙采用I16工字钢与隧道支护钢架对应设置,形成加劲梁,两者之间采用钢板焊接连接,中隔墙喷C25混凝土20cm,工字钢间纵向采用Φ20mm 螺纹钢筋连接,其环向间距为0.5m。

E.支架拆除时应按“先顶后墙”的顺序进行。

F.在仰拱施工时应防止边墙受挤压而引起位移。

(4)富水地段施工

隧道的富水段采用一般的方法,施工极其困难,作业不安全,掘进速度慢,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施工中,可采用深孔超前预注浆全封闭固结止水。

①深孔超前预注浆全封闭固结止水

为了防止开挖面涌水,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含底部)按轴向辐射状布孔,同时在开挖面中心也布孔注浆,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对钻孔过程中未涌水的,一钻到底,全孔一次压入注浆;在钻孔过程中如发现有水,即停止钻孔,采取注一段钻一段的前进式注浆,直至达到设计段长位置。在水压、水量较大的情况下,可采用分层泄水减压、分层注浆方式,即下层管注浆,中层管放水;中层管注浆,上层管放水。这样逐层抬水,把水排挤到拱顶以上规定的止水固结圈以外。

(5)涌股水地段

①涌水预测方法选择:选用相似比拟法对隧道涌水预测。

相似比拟法是通过导坑开挖时的实测涌水量来推算正洞涌水量,或用正洞已开挖地段实测涌水量来推断未开挖地段的涌水量。它建立在岩层裂隙比较均匀,比拟段的水文地质条件相似,涌水量与隧道断面成正比的基础上。

实际施工中用喷距代替射速进行预报,施作程序如下:暂时封闭水量较小的探孔,只留一个喷距最远的测量其喷距(如完全封闭有困难,可尽量堵塞,减小其流量);把实测喷距换算成标准条件下的喷距。即高出水平面1m (y=1)时的喷距;根据换算后的喷距,对涌水量进行预报。一般喷距小于5m,流量小于100~400m3/h为小型突水,可加大探孔长度,试挖前进;喷距9~12m,流量400m3/h以上为中型突水,应停止施工,查明情况;喷距12m以上,为大型突水,立即停止施工,查明情况,从速处理。

此方法要求在探孔揭露之前,岩体能承受管道水的压力而保持稳定。因此在临近突水地段,最好多打一些超前探孔,并改放小炮,避免工作面出现冲溃现象;喷距应比较稳定。若探孔水喷距逐渐缩短,说明遇到储量不大的静储量水,

危害不大。喷距大于5m时,可加补几个探孔加速施工,查清水情。若探孔水喷距突然缩小,或时大时小,说明管道中有较多的泥砂堵塞,应以初喷距为准。对于大量涌砂和时喷时停的情况应特别慎重,必要时须进行洞内超前钻探,探明所遇溶洞的规模和充填情况;

探孔水喷距和隧道涌水量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炮眼直径、炮眼流水段长度和含水层静水压力。对于隧道每一出水段,应建立单独的预报标准。

②施工方案

以排水为主,排堵结合,较常用的有注浆堵水法。其施工方法为:

1) 对于超前探水孔中单孔流量大于2L/S,或总流量大于10L/S的溶洞,预留5~10m岩盘进行注浆堵水。对于富水的岩溶,凡与上部岩层或地表水有水力联系的,则溶洞水无法在衬砌之前排干的,均采用全封闭衬砌;而与地表及溶洞外部岩层无水力联系的干溶洞或溶洞水囊,采用半封闭衬砌,并在衬砌背后设置弹簧排水管,引水入纵向排水沟。

为防止岩溶水突然袭击,施工中采取超前钻孔预测,预备足够的抽水设备,以策施工安全。对岩溶水的整治,以采取截、堵、排、防综合措施。排水设施结合涌水水量、水压等具体情况选用排水沟、涵洞、泄水洞等建筑设施。并对由于施工可能引起水资源漏失的程度作出评价,同时应对当地生产、生活用水提出适当的保证措施,并及时会同设计等单位,以便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

2) 全断面超前预注浆堵水。当灰岩地段超前探水孔中2/3孔出水且总出水量大于100m3/h时,采用全断面超前预注浆堵水。

3) 局部超前预注浆堵水。当灰岩地段超前探水孔中总出水量小于10m3/h 时但个别探水孔出水量大于2m3/h时,采用局部超前预注浆堵水。

(6)流泥

涌水在断层泥较厚的场合往往导致流泥,造成坍方,而且使隧道周围岩体产

生空隙以至大体积的空洞,危害更大。

出现流泥,必须尽快将缺口堵住。堵塞的材料以钢筋、钢管和型钢为骨架,填塞草袋、劈柴和木板。堵口后,用喷混凝土将其封闭,并作周围加固。然后施作开挖面周边的超前支护。超前支护必须加强,使用∅40mm、∅50mm以至∅80mm的无缝钢管,长度增至7~10m,必要时两层、三层重叠,形成“套管”以增大其抵抗松散地层压力的能力,再压注水泥~水玻璃浆液。

处理流泥,首先沿开挖面周边设超前钢管支撑,钢管直径∅40mm、∅50mm 和∅80mm,长6~8m的无缝钢管。在此过程中,暂保留掌子面附近的泥夹石碴堆,以利用其反压作用,稳定开挖面,然后封闭缺口。封闭材料,开始只用喷混凝土,若未获得成功,则再可使用木板、草袋支挡,再加喷混凝土。清除流出的泥夹石,再次加厚喷层,将开挖面及其附近全部封闭。之后在超前方向安装6m长的注浆管,压注水泥—水玻璃浆液,同时在此断面附近设置监控量测站,量测上半断面施工中的收敛变形情况。

(7)隧道坍方

①预防措施

1)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Ⅴ级围岩、断层破碎带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涌泥、渗水增大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改变施工方案。

2) 加强围岩量测工作。通过对量测数据分析处理,按照时间—位移曲线规律,及时调整和加强初期支护,同时重视二次衬砌及时施作。

3) 严格控制爆破装药量,尽量减小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

4) 保证施工质量,超前预注浆固结止水,钢架制作、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

5) 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一次开挖进尺,杜绝各种违章施工。

6) 施工期间,洞口应常备一定数量的坍方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等,

以备急用。

7)有下述现象发生时,应先撤出工作面上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指定专人观察和进行加固处理。

A.围岩量测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急剧加快。

B.围岩面不断掉块剥落。

C.初期支护喷砼表面龟裂、裂缝或脱皮掉块,钢架严重变形。

②应急处理措施

1) 隧道塌后应先加固未塌方段,防止塌穴进一步扩大,同时加强排水工作。

2) 当塌方规模较小时,首先加固塌体两端洞身,并尽快施作喷射砼或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和侧部,然后清碴。亦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塌方体上架设临时支架,稳定顶部而后清碴。

3) 当塌方规模很大,塌碴堵死洞身时,可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塌穴规模大小的穴顶位置后,采用管棚注浆稳固围岩和塌体,待其稳定后再按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除塌体。

4) 当塌方冒穿地表时,在处理前应支护塌穴口,地层极差时,在塌穴口附近地面打设地表锚杆,洞内采用钢架和超前管棚联合支护通过塌体。塌方地段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或下渗到塌穴和塌体内。对于冒顶塌方,在塌穴口设棚遮盖穴顶防雨。塌穴口回填标高应高出地面并封口。

5) 塌方地段的模筑衬砌背后与塌穴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塌方较小时,用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将其回填;塌方较大时,先用浆砌片石回填2m,其上空间再采用钢支撑等顶住围岩;特大塌穴将根据具体情况作特殊处理。

6) 塌方段开挖,视具体情况尽量采用扰动小的施工方法,如CD法,CRD 法等。

不良地质处理方案

不良地质处理方案 不良地质是指土壤性质差异性大、土质不均匀、地下水位高等不利于 工程建设的地质情况。遇到不良地质问题,工程施工和地质治理的需要成 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优化施工工艺、加强地质勘探和采用适当 的地质处理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处理不良地质的方案。 首先,优化施工工艺是处理不良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施工过程 中应根据地质条件选用合适的技术和设备,合理组织施工作业。针对土质 不均匀的情况,可以采用土壤改良技术,如夯实法、冲击法、贯入法等, 以改善土壤质地和加固地基。对于地下水位高的情况,可以采用压水平衡、冻结法等控制地下水的方法,以确保施工安全。 其次,加强地质勘探是有效处理不良地质问题的关键步骤。地质勘探 可以提供详细的地质信息,为后续的地质处理提供参考。在地质勘探中, 可以采用地质勘探技术,如钻孔、试探等,以获取地下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特征等。同时,还可以结合地球物理勘探、遥感技术等综合 手段,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地质信息。 最后,选择适当的地质处理方法也是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关键。根据 具体不良地质情况,可以采用土质改良、基坑加固、排水处理等方法。土 质改良可以通过加入修改剂等手段,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提高土 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基坑加固可以采用混凝土梁、钢支撑等方式,加固 基坑的周边土体,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排水处理可以采用井点降水、 泵站抽水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控制地下水的影响。 总之,处理不良地质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施工工艺优化、地质勘探加强 和适当的地质处理方法。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可以提

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通过加强地质勘探,获取详细的地质信息,为后续的地质处理提供依据。通过选择适当的地质处理方法,改良土壤性质、加固基坑和控制地下水位,可以有效解决不良地质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一、前期准备工作 1.搜集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资料,包括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地层分布、地下水情况等。 2.组织专家对隧道穿越地质进行评估,确定不良地质区段。 3.制定施工方案前,现场进行勘察,对地表进行测量,确认地质情况。 二、隧道衬砌设计 1.根据不良地质区段的情况,采用适当的衬砌方式,如喷射混凝土衬砌、钢筋混凝土衬砌等。 2.根据地质情况确定衬砌的厚度和材料的选择,确保衬砌的抗冲击和抗裂性能。 三、支护措施设计 1.根据不良地质区段的情况,确定支护类型,包括锚杆支护、喷射锚杆支护、钢支撑等。 2.根据地质情况确定支护的间距和深度,保证支护稳定性。 3.加强对支护工程的监测,及时调整支护方案。

四、地下水处理 1.对于存在地下水的不良地质区段,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包括抽水、防水排水等。 2.根据地下水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进行隧道壁面的处理,确保隧道的密封性。 五、施工过程管控 1.制定施工方案前,根据不良地质区段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2.加强现场巡检和监测,及时发现不良地质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施工质量控制 1.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2.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七、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过程中,采取隔离措施,防止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加强对施工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保持施工环境的整洁。

以上是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的完整版,其中包括了前期准备工作、隧道衬砌设计、支护措施设计、地下水处理、施工过程管控、施工质量控制和环境保护措施。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尤其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更是具有更高的风险。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本文将围绕不良地质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展开讨论,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施工前的准备 1. 地质勘察与工程设计:在进行不良地质隧道施工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流情况,以便在工程设计中考虑并应对相应的地质问题。此外,还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周期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在施工前,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这包括明确各个工作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制定施工安全规章制度,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以及设立安全监察部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和管理。 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 高风险作业的管控: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的作业,如爆破作业、土方开挖、地下水处理等。在进行这些作业时,必须加强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如合理分区、设立警示标志、采取防护措施等。

2. 安全检查与监测: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此外,还应实施必要的环境监测,以保障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安全。 3. 紧急预案的制定:针对不良地质隧道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事件,如坍塌、地陷、漏水等,必须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预案中应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应急处理流程,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三、施工后的安全管理 1. 施工工程的验收和检查:在施工结束后,必须进行工程验收和检查,确保隧道的质量和安全达到规定标准。如有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 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往往与人员的技能和意识相关。因此,必须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和技能,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3. 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必须进行事故调查,并追究责任。同时,还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并对事故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整改。 总结起来,不良地质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通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施工后的安全管理,可以全面控制和降低不良地质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不良地质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措施

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措施 (1)松散地层地段施工 松散地层的特点是稳定性差,结构松散,若有地下水时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在这类地层施工时,首先对围岩进行超前预加固,施工采用手段:先固后挖,密闭支撑,边挖边封闭的办法。支护方式主要有超前管棚注双液浆、钢架支撑、超前锚杆等加固岩体。 (2)断层破碎带施工 ①断层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断层的断裂面处,有较大的剪应力和残余应力,断层带的岩体破碎,一般有碎石、角砾岩等,岩体强度低、围岩压力大。断层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程度主要决定于断裂破碎带的宽度及破碎带胶结情况。 1) 隧道通过断层带,极易发生坍塌和涌水,直接影响隧道的稳定,施工时应加强支护,缩短各工序间的距离,尽快衬砌; 2) 断层带中,由于充填物处于压缩状态,开挖后潜在应力释放,发生较大膨胀压力使隧道变形; 3) 断层面倾向隧道,且倾角大于10°者,对隧道产生偏压,当隧道轴线与断裂线平行或交角甚小,则侧压力更大; 4) 在软、硬不同岩层中,断裂面的柔性岩石,往往形成不透水层,而在脆性岩的破碎角砾带,极易储存大量地下水,开挖时常常发生承压、涌水,危害较大。 ②施工方法 1) 采用台阶法施工,按设计要求及时施作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及加强支护,根据围岩监控量测成果及时完成二次砼衬砌和砼仰拱施作,尽快形成闭合。可采用的支护方式有:注浆锚杆、管棚及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固结止水、挂网、喷浆、钢架加强支护等。

2) 加强围岩监控量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科学调整支护参数,合理确定二次砼衬砌时间。 3) 精心施作复合防水板;采用全断面液压钢模衬砌台车、泵送砼灌注砼衬砌,装设钢模挡头板,安设橡胶止水带。 ③施工注意事项 1) 各施工工序之间距离尽量缩短,并尽快使衬砌全断面闭合,以减少岩层的暴露松动和地压增大。 (2) 开挖有水流出时,凿眼安置套管集中引排,使其不漫流。 3) 开挖面向隧道前进方向钻凿不少于2个超前钻孔,以探明前方地质。 4) 下台阶分部开挖时,先在拱脚增打2~3排锁脚锚杆。如遇两侧软硬不同时,应用侧壁导坑法开挖,按先软后硬顺序进行。 (3)浅埋地段施工 下穿黎明大学操场地段。初定施工采用CD 法法联和超前小导管进行施工。 超前小导管施工详见辅助施工中小导管施工技术。 ①CD 法施工 1) 施工顺序详见下图 下穿黎明大学操场段施工步序图Ⅳ 3Ⅵ Ⅱ Ⅱ Ⅷ1 Ⅳ5中间墙拆除 Ⅷ ⅥⅡ

不良地质路段处理措施

不良地质路段处理措施 1.补充土壤:在不良地质路段施工时,可以通过补充土壤的方式来改善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补充土壤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会选择土层稳定性较好的土壤来进行补充,同时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压实和固结处理。 2.修建挡墙:对于路段上出现坡体滑坡等情况时,可以采取修建挡墙的措施来稳定路基。挡墙的材料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砖石等材料,施工时需要考虑到挡墙的高度和坡度,以及与路面的连接处的设计。 3.安装防护设备:在不良地质路段,如有可能出现岩石滑落、土石流等危险情况时,可以在路面边缘或者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护栏等防护设备,以减少人员和车辆受到伤害。 4.排水处理: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减轻地质路段的不良现象,如泥石流、塌方等。在路面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到水流的排出方向,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和地下水在路面及其周围流动,减少对路基的承载力影响。 5.定期监测:对于不良地质路段,应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可以利用地下水位、土壤位移等监测方法来检测不良地质状况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加固处理:对于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可以采取加固处理的方法来提升路面的稳定性。加固材料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钢板桩等,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加固方式,以提升路段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7.管理维护:不仅要在处理不良地质路段后,还需要对路段进行管理和维护,定期巡视和清理沟渠,清理路面垃圾和积水,以保持路段的良好状况,避免不良地质再次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处理不良地质路段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特征、气候条件和施工技术等因素,因此对于实际的不良地质路段问题,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才能确定最适合的处理措施。同时,处理不良地质路段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前言 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在进行隧道施工时,不良地 质条件是一大难点。由于不良地质段的存在,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也 随之增加。因此,在隧道施工中,各种安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 将对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提高隧道施工 的安全性。 不良地质段的定义 不良地质段是指那些困难和复杂的地质环境。在这些地质环境下,地质条件不利于隧道施工,例如地下水、溶洞、断层、软弱地层等。 这些地质条件会对隧道工程造成各种隐患和风险,对施工的进展产生 不利影响。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的安全措施 地质勘察 在进行隧道施工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通过对不 良地质段的地质环境、地质结构、地层特征等进行仔细的勘察,可以 准确地了解不良地质段的地质情况,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预处理 为了降低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的风险,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要应对地下水问题,可以采取提前排水、外围屏障等方法;如要应对断层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分段开挖等措施;如要应对溶洞问题,可以进行加固、灌浆等预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隧道施工的风险和危险程度。 安全监测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不良地质段进行安全监测,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需要对地下水、地震、位移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如果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充分培训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工人的安全,必须全面培训隧道施工队伍。包括有关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的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等。工人应该掌握严格的安全操作规范和自救技能,以保障工人的安全。 结论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风险大、施工难度大,因此,在进行隧道施工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安全保障措施。仔细的地质勘察、适当的预处理、有效的安全监测、全面的培训都是不可或缺的安全措施,可以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保障程度,降低巨大的安全风险。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1. 引言 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的 存在可能会给施工带来风险和挑战。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需要对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以便施工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应对措施。本文档旨在给出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相关要点和指导。 2.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的定义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指的是具有 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大断裂带、含水量较高等特点的地层。这些地段对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进度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 在面对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时,隧道施工可能面临以 下安全风险: 1.岩体崩塌: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的岩体稳定性 较差,可能出现岩体崩塌的情况,导致施工人员伤亡和设 备损坏的风险。 2.地下水涌入:特殊岩土地段的含水量较高,可能导 致地下水涌入隧道,增加施工操作的困难和安全隐患。 3.断裂带扩展:特殊岩土地段中存在较大的断裂带, 其扩展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破坏和工程进展的延误。 4.地应力变化: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的地层地应 力分布不均衡,可能会导致隧道结构的沉降和变形,增加 了施工安全的风险。

4.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 4.1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的勘察与分析 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勘察与分析,确定隧道所经之 处是否存在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勘察与分析的内容包括:•地层调查:了解地层的岩土性质、断裂状况和地下水情况等。 •岩体力学参数测试:对地层的强度、应力等力学参数进行测试,以评估岩体的稳定性。 •水文地质调查:了解地下水位、水质等情况,评估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地质构造分析:分析断裂带的特征和扩展趋势,预测其对施工的影响程度。 •地下水涌水风险评估: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水力压力试验,评估地下水涌水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4.2 施工前的安全应对措施 在施工前,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应对措施,以应对不良地 质和特殊岩土地段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其中包括: •岩体加固措施:根据岩体力学参数测试结果,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例如钢筋混凝土喷射支护、锚杆支护等,以增强岩体的稳定性。 •断裂带处理措施:针对特殊岩土地段中的断裂带,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例如填补断裂带、支护锚固等,以 防止其进一步扩展。 •排水措施:针对地下水涌入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例如井点排水、管道排水等,以保证施工的安全 进行。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本文档旨在为隧道不良地质情况下的专项施工提供详细的方案和操作指南,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保证。 1. 引言 1.1 背景 隧道工程中,不良地质情况是一个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不良地质包括但不限于软弱地层、岩层断裂、溶洞等,这些地质条件不仅会对施工过程带来困难,还会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威胁。本文档针对隧道不良地质情况,提出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旨在确保隧道施工的高质量和可靠性。 1.2 目的 本专项施工方案的目的是: •分析不良地质的特点和危害; •提出不良地质专项施工的技术措施和管理要求;

•确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保障隧道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保证。 2. 不良地质特点及危害分析 2.1 不良地质特点 不良地质特点可能包括: •软弱地层:土壤含水量高、压实度低,容易发生液化、塌陷等现象; •岩层断裂:岩层存在裂缝、破碎带等破裂现象,导致岩体的不稳定性增加; •溶洞:地下水腐蚀岩层形成的空洞,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2.2 危害分析 不良地质情况下施工的主要危害包括:

1.施工困难:不良地质条件会增加施工难度和复杂度, 例如,软弱地层会导致固结液浆流失,增加地下水的渗流 等; 2.隧道稳定性降低:岩层断裂和溶洞会导致隧道的稳 定性下降,增加隧道的变形和塌方风险; 3.工程质量下降: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容易造成结 构裂缝、渗漏等问题,影响工程的质量; 4.安全事故发生: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存在地质灾 害发生的风险,如地震、滑坡等。 3. 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技术措施 3.1 前期调查和评估 在实施不良地质专项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和评 估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地质勘察:详细勘察地质条件、岩土性质、地下水 位等信息;

隧道特殊地质情况处理措施

隧道特别地质状况处理措施 围岩塌方前预兆 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的过程中,必定会在围岩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上反响出一些征兆。因 此,依据这些征兆来推测围岩的稳定性,进展地质预报,从而保证施工的安 全,防止隧道坍方。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有以下一些征兆: ①遇特别和不良地质条件,如断层及其裂开带、溶洞、涌水、松散地层 等稳定性差的围岩; ②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枯燥的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涌 水量增大、水质由清变浊〔地下水将断层泥带走〕等都是马上发生坍方的前 兆; ③开挖面上有不稳定块体出露处,往往是局部围岩坍方的部位; ④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马上发 生坍方; ⑤岩石裂缝旁消灭岩粉或洞内无故觉察有岩粉飞扬时,可能马上发生坍方; ⑥围岩发生裂缝,并逐步扩大,很可能要发生坍方; ⑦支护受力〔敲击发声动听有力,拱架接头挤偏或压劈等〕变形甚至发 出声响时,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坍塌的可能; ⑧喷射砼消灭大量的明显裂纹,亦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可能消灭失稳 坍方; ⑨围岩或隧道支护,拱脚四周的小平收敛率大于0.2mm/d ,或拱项下沉

量大于0.2mm/d ,并连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隧道塌方措施 (1) “ 不坍才有进度”的指导思想,切勿片面追求进度而无视质量,而造成 因防坍措施不到位而造成坍方,给工程造成损失。 (2)在洞口段、断层裂开带及其它Ⅱ类围岩地段,施工前必需制定具体 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3)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承受地质预报仪对开挖面前方的地质状况 作出具体的预报。确保各种措施、技术交底的落实,保证标准化作业。开挖 过程中,配备有阅历的地质工程师,24 小时轮番值班,准时觉察地质变化, 监控指导现场施工。 (4)依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做好超前导管注浆加固围岩或起到注浆堵水的 作用。 (5)不良地质隧道施工,严格遵循“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 勤量测、早封闭”的施工原则保证不坍方。 不良地质地段的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地质预扱,为搞好地质预报,配有阅历的地质工程师,监控地 质变化、指导现场施工。 (2)严格注浆工艺,注浆施工人员必需经过特地培训,实行岗位责任制, 严格按协作比计量,确保注浆质量。

高速公路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及管理

高速公路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及管 理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高速公路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进行讨论,旨在提高隧道 工程施工安全性,减少发生塌方等不良问题,对此,本文将结合以下两个方面展 开具体的分析和讨论,在了解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的前提下,有效针对不良地质 段实施管理工作,希望有效解决和处理不良地质段问题,在提高隧道工程施工质 量的过程中,促使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水平得以提升。 关键词:不良地质段;高速公路;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引言 隧道工程施工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其容易遇到不 良地质段,可能会影响整个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针对不良 地质段施工进行分析和讨论,及时转变施工理念,通过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手段,配合施工作业人员的规范化施工,达到优化与完善不良地质段施工质量的目的, 从而保证整个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高速公路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 1.1洞身开挖 施工人员在进行洞口开挖作业时,需要全方位的了解施工要求,并结合具体 施工情况,不断优化开发技术,一般情况下,为满足工程项目要求,主要采用弱 爆破、短进尺的方式完成洞身开挖[1]。在此过程中,需要结合项目实际,选择恰 当的挖掘机技术,配合上下台阶式开挖方法展开具体的施工作业。如果在施工过 程中,发现高度超过覆盖厚度的现象,则有必要遵循施工准则,确保爆破直径在 1m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减少发生过度施工的问题。 1.2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隧道洞口施工技术包括地表加固技术和加固洞口围岩技术,其中,地表加固 技术主要是通过加固地表的方式,改善洞口处地质条件。首先,在注浆加固阶段,有必要结合工程项目要求,选择恰当规格的导管,并合理控制注浆宽度。其次, 在设计双层钢筋网的时候,需要针对性控制距离。最后,将网面与导管进行连接,用混凝土密封坡面。加固洞口围岩技术主要是解决洞口围岩结构不稳定问题,利 用该技术手段解决洞口开挖前围岩结构出现的变形以及破碎问题,避免对工程项 目产生不利影响。 1.3断层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环节可能会遇到较为复杂的地理特征,为减少对项目质量 和进度产生影响,需要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手段,借助优化地质施工方法,提高 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比如:如果出现有地段松散或破损的不良情况时,可以 利用分开开挖以及超前支护两种施工处理方法,提高土质质量[2]。另外,在实质 展开断层施工作业环节,要求相关人员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结合勘 察结果,就破碎带情况以及松散情况展开有效预测,然后配合地质素描法,让相 关人员明确认识断层实际情况。其次,如果在破碎带施工期间发现泥夹层或松散 颗粒的问题,需要采取锚喷支护施工;但如果出现大量水问题,则需要利用排堵 方法,保证断层的稳定性。 2高速公路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管理 2.1断层破碎带施工管理 断层破碎带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属于节理发育地段,容易发生不良地质活动,因而会对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整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一定影响。鉴于此,笔 者认为在实质建设隧道工程的时候,相关施工企业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处理措施。比如:为降低围岩扰动,减少发生断层破碎地段岩石位移的情况,施工人员 可以选择应用封闭支撑法、超前预报和支护措施、随挖随护、上下台阶开挖法有 机组合的方式,确保隧道施工作业的有序展开。施工作业人员在实际展开工程施 工前,需要提前做好预报和预测工作,确保全面细致掌握断层破碎带情况,保证 超前地质预报的落地,从而提高控制与完善措施的针对性[3]。实际展开作业期间,

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的预防措施

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的预防措施 本标段隧道在埋深大于500米的地段存在岩爆及大变形的可能性,另本隧道穿过煤层地段为低瓦斯隧道,进入上述地段施工时,要特别注意。 1.岩爆地段施工 ⑴、岩爆特点: 岩爆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虽然经过仔细找顶,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对施工安全威胁甚大; 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工作面及其附近,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 岩爆发生的时间,多在爆破后2〜3小时; ⑵、岩爆地段隧道施工注意事项: 进入岩爆地段,开挖前加强地质超前探测,分析可能发生岩爆的地段,以便施工达到相应地段时加强防卫,采取必要措施; 使用光面爆破,并严格控制用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 对开挖面用喷射高压水冲洗,先期将岩层的原始应力释放一些,以减少岩爆的发生; 加强支护工作,支护的方法是在爆破后立即向拱部及侧壁进行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再施作锚杆及钢丝网复喷混凝土。衬砌工作要紧跟开挖工序进行,以尽可能减少岩层暴露时间,减少岩爆发生和确保人身安全。 2.大变形地段施工 加强支护工作,支护的方法是在爆破后立即向拱部及侧壁进行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再加设可缩式钢架、锚杆及钢丝网复喷混凝土。衬砌工作要紧跟开挖工序进行。 3.瓦斯地段 ⑴.隧道区煤层瓦斯属无突出危险,全工区的瓦斯涌出量小于0.5m3/min,为低瓦斯工区。 隧道施工采用"新奥法",超前探测瓦斯,全断面、全封闭复合式衬砌。川类围岩地段采用正台

阶法开挖,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联合作为初期支护,在轻微大变形地段增加U25型钢钢架支护。W类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锚杆、喷钢纤维混凝土联合作为初期支护。瓦斯段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暂行规定》及《煤矿安全规程》进行施工,加强通风,定时检测瓦斯及有害气体含量,确保施工安全。正洞开挖前,可通过水平地质钻机超前钻孔,进行瓦斯含量及浓度的探测。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封闭。 ⑵.隧道瓦斯排放 排放瓦斯的途径为:环向软式盲管-纵向波纹管一中心排水管一通风道一排放进入大气。 ⑶.瓦斯地段施工通风: ①采用独立的通风系统,采用混合式通风;当正洞之间横通道连通后,再利用巷道式通风系统。根据需要在各工作面设局扇通风。 ②轴流式通风机采用①1200mn双抗风筒,局扇采用①800mm双抗风筒。 ⑷.瓦斯地段通风管理: ①成立专门的通风管理机构,制定通风管理措施,加强隧道通风,无特殊情况不得停风。 ②设专职瓦斯检查员,对工作面和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及时进行监测,当瓦斯浓度超限时,及时进行处理。 ③施工时,应加强通风,满足瓦斯隧道施工要求,并使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不大于0.00066%。 ④开挖工作面风流中和电动机及开关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5%,必须停止工作和电机运转,撤出人员并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⑥架设风管,要保持平顺,接头严密,破碎风管要及时修补或更换。 ⑦定期测试风量、风速、风压,检查通风系统的供风能力和动力消耗,测试结果应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完善通风系统。 ⑧瓦斯监测工作: 隧道下伏有煤层施工时,应按《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暂行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及《防治煤

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了强化施工现场作业控制,规范各级干部的管理行为和广大职工的作业行为,达到施工现场各项工作有序可控;消灭重大职工死亡、伤事故,使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保证本项目管段内两个隧道的安全施工,特制定此安全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证措施 成立项目经理领导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总工程师为安全生产的技术负责人。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管理人员及生产人员不准上岗。 二、制度保证措施 ①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各部门必须有明确的安全责任、经济承包中有安全生产指标。 ②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并作好登记。变换工种、工序前应接受所从事的工序的安全教育。 ③所有特种作业人员(爆破员、电焊工等),必须持证上岗,严禁非特殊工种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③必须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每次检查必须有记录,查出的事故隐患整改要定人、定时间、定措施,对重大隐患整改通

知书,必须如期按要求完成。 ④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危险作业、高空作业人员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带等安全用具。 三、技术保证措施 ①施工现场 1、施工现场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搞好“三通一平”大型构件、材料堆放合理有序,现场有醒目的标语,宣传栏、安全措施、安全标志。 2、参加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熟知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特种作业工作持证上岗。在工作中遵守操作规程,坚守工作岗位。严禁酒后上岗。 3、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不得穿高跟鞋、拖鞋、硬底易滑鞋。在无防护设施的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距地面2米以上处所作业要有防护栏杆,挡板或安全网。 4、施工现场的坑、沟、洞、井等危险处应设防护,也间有红色警示灯. 5、脚手架的材质,立杆基础、杆柜、扫地杆、杆的连接、外侧防护、脚手板铺设等必须符合规程要求。由专业架子工搭设。拆除脚手架由上而下地逐步拆除,严禁推倒或拉倒的方法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拆下的材料严禁投仍。

不良地质条件洞段施工措施

不良地质条件洞段施工措施 一、前期工程勘察和设计措施 1.充分了解地质情况:在施工前期,要对洞段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通过采样、测试和试验等手段,准确了解地质情况,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制定合理施工方案:根据地质情况,结合洞段施工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支护结构设计、地质应力分析、预处理措施等。方案要具体、明确,能够应对各种不利地质情况的发生。 3.加强科技支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质雷达等,对地质情况进行更详细的探测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施工前准备措施 1.加强地质监测:在施工前期,要加强对洞段地质变化的监测,及时掌握地质情况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预处理地质问题:对于存在地下水、岩溶、软土等不利地质条件的洞段,可以采取预处理措施,如注浆、加固、灌浆等,以提升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施工性。 3.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做好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因为材料和设备不足而造成施工延迟。 三、施工中的措施 1.合理选择施工方法:根据洞段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隧道掘进法、盾构法、抛锚法等。

2.加强支护工程: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加强对洞段支护工程的建设,选用合适的支护结构和材料,确保洞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控制施工时间和规模: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应适度控制施工时间和规模,避免因为地质变形、塌方等问题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 四、施工后的措施 1.加强巡视与维护:施工完成后,要加强对洞段的巡视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隐患,确保洞段的安全性。 2.强化监测与预警:根据洞段地质特点,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对洞段的地质环境和变形情况的监测,及时预警和采取措施防止灾害的发生。 3.加强后续处理工作:对于存在地质问题的洞段,要采取相应的后续处理工作,如加固、填埋等,确保洞段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上所述为不良地质条件下洞段施工措施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洞段施工的安全与顺利进行有所帮助。在实际施工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判断和决策,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与成功。

隧道不良地质灾害的处理预案

隧道不良地质灾害的处理预案 一、隧道坍方冒顶处理预案 在隧道的施工中,虽然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坍方冒顶,但由于种种原因,此类事件还是防不胜防,难以杜绝。一旦发生隧道的坍方冒顶,我们将采取以下处理方案: ㈠、应急措施 1、现场施工人员马上撤离到安全地带,工班长负责清点人数,并将状况马上报告项目部调度。 2、机械设备有条件转移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由领工员指挥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3、待坍方处于相对稳定时,由电工检查线路,恢复该地段安全应急照明,确保用电安全。 4、如有水涌出时,应依据水量的大小,马上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原则是:堵、排、引结合。待施工方案确定后进行根治。 5、项目部通知工程部(或办公室)采取摄影、录像等方式记录坍方状况。同时,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会同现场监理、设计院协作组共同会勘,分析、确定坍方的性质、规模及其后果,并依据初步推断结果按下列分级程序处理: 如为C级(小型坍方):依据现场会勘结论及施工方案、措施,直接由项目部组织实施。

如为B级(中型坍方):项目部应马上通知局指参与现场会勘,分析发展趋势,制定施工方案、措施,由项目部马上支配实施。应急预案处于预警状态。 如为A级(大型坍方):项目部应马上通知局指启动应急预案,同时 ㈡、隧道塌方的整治 1、隧道发生塌方,应准时快速处理,不得随便拖延时间。处理前,必需认真观看塌方的范围、外形、数量大小及坍体的地质状况、地下水的分布、活动状况等,分析塌方发生的原因,研究制定处理方案。 2、隧道塌方应依据发生的部位、规模及地质条件、采取“治塌先治水、治塌先加强”的原则,采取喷锚支护、注浆、管棚、加强二次衬砌、设置护拱等技术措施,不失时机、不留隐患地进行处理。 3、清理塌方前,应采取下列技术措施,加强防排水工作: 1)、地表沉陷和裂缝,应采用注浆填充和加固,或采用不透水土壤夯填紧密,开挖截水坑,防止地表水下渗进入塌体; 2)、通顶陷穴口的地表四周应挖沟排水,搭设防雨棚遮盖穴顶‘洞内衬砌通过塌方后,陷区应准时回填,回填应高出原地面,并用黏土或浆砌片石封闭穴口,做好排水: 3)、塌体内有地下水活动时,采用管、槽引至排水沟排出,无法进行引排时可采用注浆堵水。 4、隧道洞口坍方应按下列要求处理:

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情况塌方处理措施

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情况塌方处理措施 摘要:隧道工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的不同会影响隧道 的设计和施工方式。有些地区可能存在岩层、泥质土和软岩等具有挑战性的地质 形态,这使得设计和施工更加困难。隧道工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安全。在施工 期间,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工人的安全,同时防止隧道发生塌方或其他意外事故。在运营期间,必须定期检查隧道设施,确保其运行良好。总之,隧道工程是 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程,需要各种领域的专家合作才能成功完成。随着技术的不 断更新和改进,隧道工程将会越来越安全、耐用和环保。 关键词: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情况;塌方 1.引言 1.1 隧道工程概述 隧道工程是一种在地下或水下开挖的基础设施工程,通常用于连接两个地点 或越过自然障碍物,例如山脉、河流或城市建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交通运 输和公共服务。 隧道工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在规划阶段,决定 隧道的位置、长度、深度和直径等。在设计阶段,根据规划确定的参数进行详细 设计并考虑其他方面,如地质条件、环境保护、安全和可持续性等。在施工阶段,采用各种方法(如爆破、钻洞和盾构)进行开挖,并建造衬砌、排水系统和电气 设备等。最后,进行测试和审核后,将隧道投入运营。 2.常见不良地质情况 2.1 地质构造不稳定

地质构造不稳定通常指的是某一地区地质构造发生变化或者出现了不稳定的 情况。这种情况往往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对于地质构造不 稳定的定义及危险性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地质构造不稳定通常表现为地震、地裂、滑坡、泥石流等。这些自然灾害往 往发生在地球的地壳运动频繁的地区。地壳运动的频繁发生,容易使地壳内部的 构造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地质构造不稳定。 地震是地质构造不稳定的主要表现之一。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一旦发生地震,就意味着地质构造发生了变化。地震的危险性很大,一旦发生地震,很容易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大量的人员伤亡。 地裂是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另一种表现。地裂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发生了裂缝或 者断层,从而导致地表上出现明显的裂缝或者断层的现象。地裂的危险性很大, 一旦发生地裂,很容易造成地表上的建筑物、道路、铁路等设施的破坏,同时还 会带来很大的人员伤亡。 滑坡和泥石流是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另外两种表现。滑坡是指地表上的岩土等 材料因为受到不稳定的地质构造影响,发生滑动或者流动的现象。泥石流是指因 为某些原因,如降雨或者山体的破裂,导致沟壑中的泥土、石头等物质向下流动 的现象。 2.2 岩溶地质 岩溶地质是指在石灰岩、大理岩、石膏岩等可溶性岩石中形成的地貌地貌和 地下空洞。在隧道工程中,遇到岩溶地质会导致地下水渗透量大、地层变形大、 地下空洞多等问题,增加施工难度和危险性。岩溶地质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地质灾害:岩溶地区地下河流、封闭陷窝、地下洞穴等地质现象引发的地面 塌陷、地裂缝、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法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法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城市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城市人口流量还在增加、再加上机动车辆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交通状况不断恶化。为了改善交通环境,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兴建地下铁道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如近几年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便兴建了大量的地下铁道。由于在城市中修建地下铁道,其施工方法受到地面建筑物、道路、城市交通、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施工机具以及资金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各自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将就城市地下铁道施工方法分别加以介绍。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地面和地下障碍物、施丁设备、环保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经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首选方案。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阻断交通时间较长,噪声与震动等对环境的影响。 隧道通过特殊地质地段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施工前应对设计所提供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深入细致地作施工调查,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备足有关机具及材料,认真编制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使工程达

到安全、优质、高效的目的。反之,即便地质并非不良,也会因准备不足,施工方法不当或措施不力导致施工事故,延误施工进度。 2.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时,应以“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检查、稳步前进”为指导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施工方案时,应以安全为前提,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尺寸、埋置深度、施工机械装备、工期和经济的可行性等因素而定。同时应考虑围岩变化时施工方法的适应性及其变更的可能性,以免造成工程失误和增加投资。 3.在隧道开挖方式选择上,无论是采用钻爆开挖法、机械开挖法,还是采用人工和机械混合开挖法,应视地质、环境、安全等条件来确定。如用钻爆法施工时,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既能使开挖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又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破坏。爆破应严格按照钻爆设计进行施工,如遇地质变化应及时修改完善设计。 4.隧道通过自稳时间短的软弱破碎岩体、浅埋软岩和严重偏压、岩溶流泥地段、砂层、砂卵(砾)石层、断层破碎带以及大面积淋水或涌水地段时,为保证洞体稳定可采用超前锚杆、超前小钢管、管棚、地表预加固地层和围岩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对地层进行预加固、超前支护或止水。

不良地质洞段TBM施工方法

不良地质洞段TBM施工方法 由于TBM设备庞大,对地质条件适应性没有钻爆法那样灵活,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遇到不良地质条件时,TBM掘进受到的影响远大于钻爆法开挖,往往导致掘进速度缓慢、效率低下以及工期拖延。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要根据TMB自身特点和工程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施工步骤及处理措施,以保证安全、顺利地通过不良地质地段。 1、超前地质探测 根据前期勘探以及几个辅助洞的开挖分析表明,隧洞工程区存在地下水、高地应力和岩爆、有害气体、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问题,特别是涌水是引水隧洞的主要地质问题。TBM施工是一种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全断面施工技术,若在施工中突遇地质灾害,在无支护之前产生大量塌方、涌水、掉块,使机器被埋、被淹、被卡,将会出现进退两难、难以处理的局面。为避免事故的发生,除提高勘察精度外,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进行及时准确地预测,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 超前地质预报是勘测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工作的延续,结合实际地质状况与设计不一致的部分进行对比,有助于提高地下工程勘测质量,超前预报提供有关隧道前方地质条件的变化信息,从而能够及时指导TBM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安全通过不良区域。本工程采用beam系统实时探测方法作为TBM掘进探测主要手段。 2、不良地质段超前处理 在TBM施工中对于不良地质洞段采取超前处理,避免揭露之后在后期处理,工程效果明显。若地质条件复杂,采取单一的超前处理措施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则采取多种处理方法进行综合处理。 超前支护包括超前锚杆、超前灌浆等措施进行超前处理,遭遇特殊不良地质时,可采取钻爆法绕前处理. (1)超前锚杆支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