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净距隧道施工

小净距隧道施工

小净距隧道施工
小净距隧道施工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析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岑安岭隧道位于高州市东岸镇山甲村与上垌村一带,设计为小净距隧道,洞室净空11.0×5.0m,隧道净宽:0.75+0.75+2×3.75+1.0+1.0=11.0m;左线起讫桩号为:ZK55+893~ZK56+403,长510m;右线起讫桩号为:YK55+892~YK56+400,长508m。进口左右线间距16.59m,出口左右线间距10.52m。洞口设计标高左线98.684m、右线98.702m;出口设计标高左线101.413m、右线101.414m,隧道最大埋深约105.8m,属中隧道。 隧道区地质为白垩系含砂砾岩、寒武系加里东期混合岩、残破积黏性土,局部见加里东期花岗岩侵入。隧道主要围岩类型为Ⅲ、Ⅳ、Ⅴ级,参数见下表: 隧道参数表 2、初步施工方案 隧道机械化施工作业图 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隧道出口段通过水平中空注浆锚杆加固中间岩柱,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根据量测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实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Ⅴ围岩采用

CD法(单侧壁导坑法)施工、Ⅳ上下台阶法(短台阶法)、Ⅲ全断面法进行暗洞开挖。 岑安岭隧道设计、施工均以新奥法为指导原则,采用复合衬砌,以锚杆、钢筋网、湿喷混凝土、钢拱架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长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等支护措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3、小净距隧道施工 (1)隧道洞身开挖施工顺序:测量画开挖轮廓线→布炮眼→钻炮眼→装药→爆破→通风→洒水→出渣→监控量测。 (2)隧道初期支护施工顺序:通风→清理岩面→处理欠挖→初喷砼→打结构锚杆挂钢筋网→安装格栅钢架→打超前锚杆并焊接→喷射砼到设计厚度→围岩量测→反馈、修订支护参数。 (3)隧道二次衬砌施工顺序:监控量测→确定施作二次衬砌→施工准备→涂脱模剂→台车就位→施作止水带→预埋件安装→灌注混凝土→脱模→台车退出→养护。 3.1、临时设施 隧道施工通风采用轴流通风机,通风采用1100mm高强软风管。隧道两端同时掘进,每个洞口均设置4台20 m3电动空压机组成的80 m3空压站,送风管路采用Φ120mm钢管。隧道纵坡排水采用顺坡排水,施工时采用抽水泵机械排水。施工时应注意使排水沟通畅,避免使拱脚浸水。 隧道施工降尘采用水幕降尘和个人带防尘口罩相结合的方式。水

隧道排水沟施工技术交底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宁武高速公路(南平段)A16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崇雒隧道排水沟施工 技术交底 交底:年月日 复核:年月日 总工:年月日 报: 发:隧道作业队存:工程部 接收:

技术交底书 工程名称:宁武高速公路(南平段)A16合同段 交底项目: 崇雒隧道排水沟施工 编制依据:宁武高速公路(南平段)A16合同段设计图纸第四册隧道第一分册; 一、工程概况 崇雒隧道洞身排水设计形式有三种纵向中央排水、纵向侧式排水和横向侧式排水,洞内通过? 75mmPVC横向管将水引入两侧? 31.5cm双臂打孔波纹管侧式排水管或? 40cm双臂打孔波纹管中央排水管排除洞外,测式排水管转弯或与中央排水管连接处设置接头井。 主要工程量见下表: 项目单位左洞 φ400U—PVC双臂打孔波纹管米143 φ315U—PVC双臂打孔波纹管米14045 2~4cm碎石立方米1454.5 C15基座混凝土立方米713.8 200g/m2无纺土工布平方米32178.5 C25混凝土立方米1504.4 HPB235钢筋吨36.3 HRB335钢筋吨79.7 二、施工准备 1、材料 在施工前应提前将φ400U—PVC双臂打孔波纹管、φ315U—PVC双臂打孔波纹管、200g/m2无纺土工布、2~4cm碎石按要求和规格准备充分。 2、主要机具 主要机具有混凝土罐车、手推车、铁锹等。 3、作业条件:

排水沟沟壁在仰拱混凝土及混凝土铺地施工和电缆沟沟墙施工时完成。二、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基底清理、冲洗→水沟底部C15混凝土基座→安装排水管、回填碎石(2~4cm)→接头井施工→排水沟盖板。 三、质量标准 1、轴线允许偏移允许偏差为±50mm; 2、沟底高程允许偏差为±15mm; 3、排水沟纵坡允许偏差为±0.5%; 4、排水沟宽度允许偏差为-30mm; 5、排水沟侧墙高度允许偏差为-10mm; 6、壁厚允许偏差为-10mm; 四、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测量放样 为保证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两侧排水沟与隧道中线的相对尺寸必须按施工图进行。测量组根据设计图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求,水沟定位基准线和水平基准线。 2、基底清理、冲洗 将水沟基底的松碴、杂物、淤泥清理,并用高压水将基底冲洗干净。 3、模板安装 接头井模板规格 计算井壁尺寸,用2cm厚竹胶板加工三套井壁模板。 (1)接头井A外模为两块55cm×64cm其中一块在距离64cm边中心32.5cm,以直径25cm凿一圆孔,剩余两块为55cm×60cm其中一块在距离60cm边中心32.5cm处以直径25cm凿一圆孔;内模为两块45cm×40cm和两块45cm×36cm竹胶板。 (2)接头井B外模为两块85cm×60cm其中一块在距离85cm边中心22.5cm

小净距隧道定义与分类

小净距隧道定义与分类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小净距隧道的理解偏差,导致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措施以及造价的偏差。因此,什么是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不同净距的小净距隧道如何分类,不同类型的小净距如何处理,是目前工程师们想知道也是工程建设必须明确的关键问题。 对小净距隧道的认识,可以从广义的角度、施工力学的角度上去定义与认识。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分离式隧道水平净距在布线上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一般要求净距不小于表1限值。规范认为“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中间岩柱厚度小于表1建议值的特殊隧道布置形式”。 有的学者研究认为: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的合理厚度是能保证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柱的塑性区不重叠,该中岩柱的厚度即为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并认为V级围岩的合理净距应大于0.75B,Ⅳ级围岩的合理净距应大于0.50B,Ⅲ级围岩的合理净距应大于0.30B。广义上可认为隧道净距小于表1限值时均为小净距隧道,但从相邻隧道的空间关系上看,小净距隧道又可分为错台、交叉重叠及平行三种基本型式。 面对目前突破表1净距限值的公路隧道工程越来越多,仅仅依靠这样一个标准来认定小净距隧道,而不考虑隧道的空间关系、不同小净距隧道的净距大小、施工方法以及爆破振动等因素的影响,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对小净距隧道如何定义与分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初步研究表明,隧道净距在1.5B以上时,小净距隧道一般可采取施工控制措施,而不需特殊加固设汁;而隧道净距在1.5B以下时,应根据不同的围岩和净距,对小净距隧道分类处理。因此,小净距隧道设计首先应确定合理的净距,其次是不同类别的小净距应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 通过计算发现(图1为中岩柱塑性区随净距的变化图),随着两隧道净距的减小,中夹岩墙的塑性区范围明显增加,当净距较小时岩墙出现贯通的塑性区。当隧道净距为2m、3m时,岩墙塑性区完全贯通;当两隧道净距增加至12m时,岩墙塑性区与单洞开挖时接近。同时,塑性区的大小与隧道的埋深以及围岩的类别有关。一般来讲,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塑性区加大;随着围岩类别降低,塑性区增加。 理论计算同时表明(图2为中岩柱竖向应力随隧道净距的变化图),随着两隧

浅谈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谈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孙新明 (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杭州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少因隧道间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满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特有的加固要求,本文结合温绕高速石鼓岭隧道施工,阐述小净距大断面隧道施工中开挖工法、爆破震动控制、中夹岩柱的保护、监控量测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注浆;监控量测 1 工程概况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的石鼓岭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双向六车道的公路隧道。左线长度404m,右线长度365m,左、右线分别设置半径为R=1250m、R=1350m 的右偏曲线。隧道双洞中轴线间距为24.341m,隧道净宽为14.5m,中夹岩净宽9.84~10.4m,最大开挖断面达到166m2,属于典型的双线、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地质钻探资料揭示该隧道的岩石条件较差,以砂岩和凝灰岩为主,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节理裂隙发育,易于储水,汇水面积较小,降雨时,沿节理面有滴水或渗水现象,此隧道以Ⅳ-Ⅴ级围岩为主。该隧道支护、衬砌共分6种类型:Ⅲ级围岩40m(SB3), Ⅳ级及以上围岩729m(SB4长406m、SB4JQ长73m、SB5b长99m、SB5a长57m,SB5JQ长40m),洞门结构54m。 2 开挖工法 2.1 Ⅴ级围岩洞口浅埋段 洞口属于Ⅴ级围岩浅埋段,先行、后行洞均采用双侧壁导坑。隧道施工先掘进洞超前后掘进洞开挖工作面不小于50m,后掘进洞开挖掌子面必须在先掘进洞仰拱施工完成后进行。 隧道各部施工开挖前应先做好超前支护措施。进洞段采用ф108*6mm长管棚进行超前支护。应注意超前支护与开挖的间隔时间,按照图纸设计浆液分类,间隔时间宜为8h,并根据开挖效果,适当调整时间。 导坑施工时应采用人工开挖或微振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侧壁导坑掌子面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及时封闭,以保证开挖面的稳定。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教案资料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 一、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基本原则 根据我国公路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的经验,隧道施工采取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测量、紧封闭”四句话十二个字。具体说,是指在隧道开挖时,必须严格控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扰动强度、扰动持续时间和扰动范围,以使开挖出的坑道符合成型的要求,因此,能采用机械开挖的就不用钻爆法开挖。采用钻爆法开挖时,必须先作钻爆设计,严格控制爆炸,尽量采用大断面开挖。选择合理的循环掘进进尺,自稳性差的围岩循环掘进进尺谊用短进尺,支护应紧跟开挖面,以缩短围岩应力松弛时间及开挖面的裸露风化时间等,此称“少扰动”。 “早喷护”是指:对开挖暴露面应及时地进行地质描述和及时施作初期锚喷支护。经初期支护加固,使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而不致变形、坍塌失稳。以达到围岩变形适度而充分发挥围岩地自承能力。必要时可采取超前预支护辅助措施。 在隧道施工的全过程中,应在对围岩周边位移进行的现场监控量测,并及时反馈修正设计参数指导施工或改变施工方法。以规范的量测方法和量测数据及信息反馈,通过对施工中量测数据,对开挖面的地质观察,进行预测和评价围岩与支护的稳定状态,或判断其动态发展趋势,以便根据建立的量测管理基准,及时调整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开挖方法、支护形式,特殊的辅助施工方法)、断面开挖的步骤及顺序、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以确保

施工安全、坑道稳定,支护衬砌结构的质量和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此称“勤量测”。 “紧封闭”是指对易风化的自稳性较差的软弱围岩地段,应使开挖断面及早施作封闭式支护(如喷射混凝土、锚喷混凝土等)防护措施,可以避免围岩因暴露时间过长而产生风化降低强度及稳定性,并可以使支护与围岩进入良好的共同工作状态。 二、隧道浅埋断和洞口段施工方法 1、隧道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的开挖 在浅埋和洞口加强地段,进行开挖施工和支护,应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应速选择,并应考虑施工效果及工程费用确定。 隧道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通常位于软弱、破碎、自稳时间极短的围岩中,若施工方法和支护的方式和支护的方式不妥当,则极易发生冒顶塌方或地表有害下沉当地有建筑物时会危及其安全。所以,应采用先支护后开挖或分部开挖等措施,以防止开挖工作失稳或地表有害下沉等。 2、隧道浅埋施工方法和支护方法技术要求 隧道浅埋施工和支护应符合下列技术规定: (1)根据围岩周围环境条件,可优先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或 留核心土开挖法,围岩的完整性较好时,可采用多台阶法开挖。严禁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否则,对属于大断面的公路隧道全断面开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时上、下行隧道往往受地形限制,使得两相邻隧道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福建省近年来较流行的隧道结构形式为单线双洞连拱隧道。由于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均比双线双洞隧道大得多,为此,在工程实践中衍生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 5 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开挖及施工顺序 隧道开挖要根据围岩情况、施工能力、施工机具配置、工序转换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保障施工的安全,保障施工进度。对于小净距隧道来说,由于双洞之间的相互影响,两隧道工作面必须要错开一段距离,才能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扰动影响。先行洞根据围岩情况一般超前12倍洞径。其断面的开挖方式,需要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具体选用最安全、经济的方法。对于岩性较差的Ⅵ、Ⅴ级围岩一般采用单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前应进行围岩超前预加固和地表加固;对于Ⅳ级围岩推荐采用上下台阶与正、反向单侧壁导洞组合的开挖方法,先行洞采用工序较为简单的上下台阶法,后行洞要首先加固中夹岩,利用侧壁临时支护,减少后行洞开挖对中夹岩的扰动;对于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岩可采用超前导坑预留爆层法。 钻爆技术

小净距隧道钻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成败,钻爆作业应监测围岩爆破扰动深度、爆破震动对周边及中夹岩柱的破坏程度,对爆破震动加以控制,以利中夹岩柱的稳定。 小净距隧道由于中夹岩柱的宽度较小,后开挖隧道的爆破振动对先开挖隧道会产生较大影响,应将先开挖隧道衬砌处的振动速度控制在15cm/s 以内,并以此作为后开挖隧道各段爆破药量的计算依据。 为避免震动波的叠加,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各段起爆时间应根据震动测试确定,或按经验值200ms为宜。 对于Ⅳ级以下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预裂爆破作业,对于Ⅲ级以上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光面爆破作业。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要根据围岩特征和工程类比经验或施工规范,合理地选择周边眼间距、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及相对距离装药集中度等参数。周边眼沿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必须采用小直径药卷严格控制装药量,并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合理分布,采用毫秒雷管微差顺序起爆,使周边爆破时产生临空面。掏槽炮眼布置在开挖断面的中央稍靠下部,以使底部岩石破碎,减少飞石。辅助炮眼应交错均匀地布置在周边眼和掏槽眼之间,并垂直于开挖面,使得爆破的石蹅块体大小适合装蹅运输。 中夹岩加固 减少对岩柱的破坏,加固中间岩柱是小净距隧道建造成功的关键。在软弱围岩地段必须进行中夹岩柱的加固,对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岩仅需对岩石破碎带部位进行加固。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对岩柱的注浆加固及水平拉杆加固措施。

小净距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隧道工程概况 (2) (1)隧道概况 (2) (2)工程地质 (2) (3)水文地质 (3) 3、风险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1)评估目标 (3) (2)根线评估过程和方法 (4) 4、风险评估内容 (1)隧道总体风险评估 (4) (2)风险评估分级标准 (7) (3)一般风险源辨识、估测 (8) 1)洞口工程风险源辨识、分析 (9) 2)洞身开挖风险源辨识、分析 (10) 3)洞身衬砌风险源辨识、分析 (11) 4)路面工程风险源辨识、分析 (13) 5)隧道一般风险源估测 (14) (4)重大风险事故辨识、估测 1)重大风险事故评估指标 (17) 2)隧道重大风险事故辨识及估测 (18)

5、对策措施及建议 (22) (1)风险接受准则 (22) (2)一般风险事故控制 (23) (3)重大风险事故控制措施及建议 (24) (4)残留风险估测和控制措 (26) 6、评估结论 (27)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项目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1、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策略:强化风险教育培训;细化风险辨识,量化评估数据,简化控制措施,超前控制。 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工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 TB05-2004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7、《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8、《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10、《公路隧道通风照明技术规范》JTJ026.1-1999 11、《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 10108-2002 三、设计和施工文件 1、《黔恩高速公路情侣山隧道、石峡1#隧道、石峡2#隧道、高家湾隧道、茅草坪隧道、楠木沟隧道施工图》 2、《黔恩高速公路情侣山隧道、石峡1#隧道、石峡2#隧道、高家湾隧道、

隧道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隧道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本标段主要施工内容为:南北岸岸边通道、河中段明开挖通道、两岸道路、北岸过河桥梁、通道附属机电安装、消防设施、智能交通、绿化景观等内容。对施工内容及工程特点进行分析后,我单位制定出以下工程重难点。 1、现场施工组织 (1)分析 工程围堰体量大超过65万立方,水上作业多,大型船只超过60艘,通道明开挖,土方开挖量超过60万立方;北岸通道为中信住宅小区道路,南岸为东屿岛永久会址,对通行要求严格;河道内管线分部有温泉管线、市政给水管线、煤气管线等各种管线,管线在河道内埋设有漂管、有拉管、顶管等工艺;严重制约着施工组织。 (2)对策措施 1)以项目现场组织管理为中心,设立精干高效、执行有力、高效运转的项目管理部。 2)要储备足够的技术力量,保证施工过程中有可靠的技术支持; 3)人员、设备、机械配备按照正常需要的1.3倍供应,确保24小时连续作业;材料提前进场,保证汛期、台风季节材料供应正常; 4)在金海岸酒店主楼西侧,通道线路附近增加一条6m宽钢便桥,载重量不小于80吨,利用镇道路进入施工现场,确保材料物资进入施工现场;提高现场的交通纾解功能。 5)北岸通道具备工作面后,及时进行结构施工,结构外侧预留10m宽施工道路,作为河中段施工物料通道。 6)通道采用放坡开挖,增加二级平台,两侧坡面设置两条临时道路进入基坑底部,作为材料运输通道,围堰顶部设置临时道路,增加交通纾解功能;基坑底部结构外侧预留10m道路 7)与交警部门协调,确保道路畅通;施工现场设立调度中心,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确保施工疏解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8)对取土场、弃土场进行优选,做到路面运输距离最小,路面等级最高,通行能力最强; 2、围堰及沙坝施工 (1)分析 围堰体量大,顶面宽度15m,局部坝底宽度约180m,围堰高度最大约10m;每个坝体的用沙量约30万方;采用膜袋围堰工艺,膜袋短期内加工数量大,船只数量多,配合难度大,上游沙坝距离煤气管线只有20m左右,煤气管线在水面以下2.5m左右,施工风险高; (2)对策措施 1)施工船只做好计划,备足施工船只,按需要量1.3倍安排船只设备计划,统一协调指挥; 2)每艘船只取沙位置进行统一协调,取沙点统一排布,保证抽沙船施工有序; 3)泵船排布顺序、施工顺序安排好计划,平面有序,空间占满,时间上连续; 4)河床清淤后及时安排潜水员探摸,工序衔接做到“无缝连接”;土工格栅、土工布、土工膜安装集中人力、船只设备空间占满,快速施工;膜袋施工分为四个工作面,同时施工,耙吸船指定位置取沙卸至沙池,砂泵船负责充填沙袋;24小时连续作业; 5)止水钢板桩采用“机械手”操作,提高施工效率;增加工作面,增加打桩机械,缩短施工时间,接头位置安排注浆作业,确保接头质量; 6)注浆止水措施及时跟进,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钢板桩接缝注浆; 7)现状河床水深浅、暗礁多、对船只航行要求高,对于船只航行路线进行引导,采用绞吸船进行航道疏浚,航道疏浚完成进行标示;采用GPS进行航线定位。 8)上游沙坝施工前,将煤气管线进行探摸、定位;在两岸设置警示标志;施工过程中,耙吸船取沙卸至沙池,绞吸船浮管漂至指定位置,进行绞吸充填沙

公路小净距隧道最小安全净距研究

公路小净距隧道最小安全净距确定研究 摘要建立平面应变模型,分析了不同围岩类别、不同埋深下,小净距隧道设置的最小安全净距,即小净距隧道向双连拱隧道过渡的最小距离。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最小安全净距 1 前言 我国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规定了不同围岩类别情况下双洞轴间距宜不小于(1.5~5)B(B为毛洞最大跨度)。但是目前已修建的小净距隧道净距一般为2~8米,远小于现行规范规定值,规范已经脱离了实际工程。因此,本文用结构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的围岩类别、不同的埋深、不同间距的小净距隧道进行结构计算分析,以期找到小净距隧道向连拱隧道过渡的最小净距,即小净距隧道修建的最小安全净距。 2 基本假定及计算模型 本文计算模型为线弹性平面应变模型,围岩的变形是各向同性的,岩体的初始应力场仅考虑自重应力,不考虑构造应力,只考虑一次衬砌和二次衬砌,锚杆和钢拱架认为是安全储备,地应力分步释放,开挖释放30%,初期支护完成后释放40%,二次衬砌完成后释放其余30%。围岩和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相应参数确定。不计中墙配筋。各类计算参数见表1。不同围岩类别模型的尺寸如表2,Ⅳ类围岩以上只考虑深埋情况。

3 数值模拟分析过程及结构 3.1 Ⅰ类围岩计算结果分析 3.1.1 Ⅰ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一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8米、16米、14米和12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图1数据表明:对于一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2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一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12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1.2一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一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3米、11米、10米和9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图2数据表明:对于一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0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一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9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2Ⅱ类围岩计算结果分析 3.2.1 Ⅱ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二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50米、25米、18米和16米、14米、12米和10七种情况计算分析。图3数据表明: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0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二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10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2.2 Ⅱ类围岩深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5米、13米、11米和9米、7米五种情况计算分析。图4数据表明: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10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二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7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3 Ⅲ类围岩计算结果分析 3.1.1 Ⅲ类围岩浅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三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12米、10米、8米和6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图5数据表明:对于三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当两洞净距为6米时,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达到C25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17.5Mpa,此时认为结构已经破坏。建议:对于三类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小于等于6米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3.1.2 Ⅲ类围岩深埋计算结果分析 对于三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分别对两洞净距6米、4米、2米和1米四种情况计算分析。由图6可以看出:两洞净距由4米到1米,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增加都较快,其中二次衬砌的主压应力σ3max由11.7Mpa迅速增大到17.3Mpa,虽然二衬混凝土还没有达到极限抗压强度,但可以说明净距在4米~1米之间时,两洞影响效应显著增大。建议:对于三类围岩深埋小净距隧道两洞净距介于4米~1米时,小净距效应显著增大,故此时宜设置双连拱隧道。

隧道施工技术交底

前山隧道施工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1)、按施工场地布置图作好水、电、路、临建工程。 (2)、对项目部测量队交付使用的隧道轴线桩、三角网基点桩、水准基点桩等按图纸进行校对,若发现桩志不足、不稳妥、被移动或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时,除应恢复原桩志外,尚需进行补测、加桩、加固、移设桩志、水准点等工作,并将检测资料书面报测量工程师复核批准。 (3)、根据施工设计资料及有关合同条款,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正式开工。 二、隧道施工测量控制 为保证隧道贯通精度,采用如下测量控制方案 1、地表平面控制 (1)为保证洞口投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洞口附近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精密控制网点。 (2)地表控制网经过多次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2、洞口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地传递到洞内,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1)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二个稳固的导线控制点。 (2)洞口附近在基础稳定处埋设2~4个水准点,与地表水准控制网观测及平差计算,以便于隧道进洞水准测量。 3、测量方法及措施 (1)地表平面控制测量选用全站仪施测,建立四等导线控制网,并把隧道中线和横向轴线纳入控制网内以保证放样精度。 (2)高程控制按四等网施测,用自动按平水准仪施测,精度至毫米。 (3)洞内控制测量与地表控制测量按同等精度建网,施工中线测量使用全站仪。

(4)具体要点: A、项目部测量组负责地表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洞内引线控制测量,提供正确的进洞方位和高程点。施工队对提供的测量成果和桩以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并负责中线、高程测量。中线测量在隧道每掘进20米,衬砌每10米时各进行一次,隧道每延伸100米时建导线网点一次。 B、测量作业需按《公路勘测细则》要求,原始记录齐全,测量资料整洁无误,各种计算工作必须两人独立进行,对照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C、所使用仪器,钢卷尺按规定定期送检。 D、测量组需保管好各种测量桩,交桩时注明桩号,以防人为毁坏或用错桩。 4、隧道贯通误差的调整 (1)为保证隧道准确贯通,根据测量规则制定允许误差标准:横向允许误差±100mm,高程允许±50mm。 (2)隧道测量除在测量设计中对贯通误差限差进行设计外,还应在施工测量中认真仔细,加强复核,并经常与出口联测,确保隧道施工的贯通精度。 (3)当贯通误差较小时,可按原设计资料进行衬砌,并在未衬砌的100m 地段内调整,消除贯通误差的影响,保证衬砌断面圆顺过渡。 三、洞口及明洞施工 隧道洞口各项工程应通盘考虑,妥善安排,尽快完成,为隧道洞身施工创造条件。在洞口开挖、隧道进洞之前,由于洞口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先进行仰坡加固处理及做好洞顶截水沟,再进行洞口开挖、明洞施工、洞门、挡墙、排水系统等洞门附属工程施工。在洞内施工前,先修建好洞门及洞口外墚墙,以确保洞口边仰坡的稳定。 1洞口仰坡加固处理 洞口边坡处于暂时平衡状态,为确保洞口仰坡的长期稳定和隧道洞口段的施工安全,并满足抗震要求,在隧道施工前,加强排水和植草防护。 在距坡顶5米自然坡设天沟一道,平台设截水沟,天沟、截水沟采用浆砌片石,平台用浆砌片石封闭加固。浆砌片石施工人工采用挤浆法进行砌筑。在施工范围的左右两侧由人工进行横向刷顺,坡面由人工植草防护。根据现场地形及仰坡平台位置处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落石护栏的施工。

浅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浅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随着现如今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工业的进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实际角度来说,交通的发达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便利情况。由此可见,交通方面的建设项目是十分关键的,相应的建设要点及注意事项也需要相关行业给予高度的重视,保证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在实际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就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做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标签: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要点;注意事项 交通的发展就像一个地区的血管和命脉一样,只有血管的畅通无阻才可以保证血液的流通,向周围组织供血供养。交通的发展影响到全国经济的发展,因此高速公路的建设就变得十分关键。在建设的过程中,隧道工程又是整体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之一,其质量、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都直接影响到行人车辆的安全,对于人身财产安全的影响十分关键。尤其面对一些丘陵、山脉,开展该类工作时,总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内涵和开展重点,从而更好地不断提升建设有效性和建设质量,确保安全生产、安全投入使用。 一、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建设特点和施工要点分析 (一)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建设特点分析 这一项建设工作的实际开展往往具备着一定的难度和困难,其特点较为明显的一点是不可预测因素较多。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使得整体建设工作的开展难度极大程度的提高[1]。在地质探勘这一方面,因现有的技术和相关数据有限,相关工作的实际开展,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也是情理之中的。在前期制定的计划中如果没有较好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对进程和进度过程中的针对性注意事项没有注意的话,很容易造成安全生产问题。由此可见,该类工作的不可抗力的因素和难以预测的因素很多,变化永远要比计划快。同时这样的建设工作往往具备着较强的风险性,从探勘到施工,对于技术和数据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风险性也同比例上涨。如果其技术素养和相关技能没有极大程度的保障的话,在建设过程中总会问题频发,轻则影响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重则会发生生产安全事件。在这基础上,建设隧道地段的建设环境十分恶劣,施工现场往往都是在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的地段开展实际工作的。遇到一些恶劣的地质情况,建设工作进展较为困难时,给施工作业人员也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困扰和影响。同时这一系列的建设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现场建设人员往往要长期呆在地下进行操作,作业环境十分恶劣。 (二)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分析 总的来说,该类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具备着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施工风险和不可预测性难度较大、施工环境较为恶劣的三大特点[2]。正因这一系列的特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时上、下行隧道往往受地形限制,使得两相邻隧道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福建省近年来较流行的隧道结构形式为单线双洞连拱隧道。由于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均比双线双洞隧道大得多,为此,在工程实践中衍生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 5 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开挖及施工顺序 隧道开挖要根据围岩情况、施工能力、施工机具配置、工序转换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保障施工的安全,保障施工进度。对于小净距隧道来说,由于双洞之间的相互影响,两隧道工作面必须要错开一段距离,才能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扰动影响。先行洞根据围岩情况一般超前1—2倍洞径。 其断面的开挖方式,需要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具体选用最安全、经济的方法。对于岩性较差的Ⅵ、Ⅴ级围岩一般采用单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前应进行围岩超前预加固和地表加固;对于Ⅳ级围岩推荐采用上下台阶与正、反向单侧壁导洞组合的开挖方法,先行洞采用工序较为简单的上下台阶法,后行洞要首先加固中夹岩,利用侧壁临时支护,减少后行洞开挖对中夹岩的扰动;对于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岩可采用超前导坑预留爆层法。

钻爆技术 小净距隧道钻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成败,钻爆作业应监测围岩爆破扰动深度、爆破震动对周边及中夹岩柱的破坏程度,对爆破震动加以控制,以利中夹岩柱的稳定。 小净距隧道由于中夹岩柱的宽度较小,后开挖隧道的爆破振动对先开挖隧道会产生较大影响,应将先开挖隧道衬砌处的振动速度控制在15cm/s以内,并以此作为后开挖隧道各段爆破药量的计算依据。 为避免震动波的叠加,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各段起爆时间应根据震动测试确定,或按经验值200ms为宜。 对于Ⅳ级以下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预裂爆破作业,对于Ⅲ级以上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光面爆破作业。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要根据围岩特征和工程类比经验或施工规范,合理地选择周边眼间距、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及相对距离装药集中度等参数。周边眼沿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必须采用小直径药卷严格控制装药量,并使药量沿炮眼全长合理分布,采用毫秒雷管微差顺序起爆,使周边爆破时产生临空面。掏槽炮眼布置在开挖断面的中央稍靠下部,以使底部岩石破碎,减少飞石。辅助炮眼应交错均匀地布置在周边眼和掏槽眼之间,并垂直于开挖面,使得爆破的石蹅块体大小适合装蹅运输。 中夹岩加固 减少对岩柱的破坏,加固中间岩柱是小净距隧道建造成功的关键。在软弱围岩地段必须进行中夹岩柱的加固,对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

隧道工程安全技术交底书 建筑组织设计施工项目方案建筑方案

编号:001 主送单位施工技术部日 期2010.10.13工程名称隧道工程图号隧道施工图隧道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洞口的路基及边、仰坡断面应自上而下开挖,一次将土石方工程做完 ,开挖人员不得上下重叠作业。 2、边、仰坡以上山坡松动危石应在开工前清除干净;施工中应经常检查 ,特别是在雨雪之后,发现松动危石必须立即清除。 3、爆破后应在清除边仰坡上的松动石块后,方可继续施工。地质不良时 ,边、仰坡应采取加固措施。 4、砌体工程脚手架、工作平台应搭设牢固,交设有扶手栏杆。脚手架不 得妨碍车辆通行。 5、起拱线以上的端墙施工时应设安全网,防止人员、工具和材料坠落。 6、钻眼前,应检查工作环境的安全状态,应待开挖面清除浮石以及瞎炮 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钻眼作业。不得在残眼中钻眼。 7、凿岩机的支架,在碴堆上钻眼时,应保持碴堆的稳定。 8、用电钻钻眼时,不得用手导引回转的钎子、用电钻处理被夹住的钎子 。 9、洞内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 10、洞内爆破时,所有人员必须撤离,撤离的安全距离为: (1)双线上半断面开挖时不小于400m; (2)双线全断面开挖时不小于500m。 11、遇有下列情况时,严禁装药爆破: (1)照明不足; (2)开挖面围岩破碎沿未支护; (3)出现流沙、流泥未经处理; (4)有大量溶洞水和高压水涌出,尚未治理。 编制:接收单位:

编号: 主送单位施工技术部日期2010.10.13工程名称隧道工程图号隧道施工图 12、内爆破不得采用明火起爆。 13、爆破后必须通风排烟,15分钟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开挖面检查。 14、爆破时,爆破工应随身配带手电筒,并设故障照明。 15、装药与钻眼不得平行作业。 16、两个相向贯通开挖的开挖面之间的距离只剩下15m时,只允许从一个 开挖面掘进贯通,另一端应停止工作并撤走人员和机具设备,在安全距离处设置警告标志。 17、出碴作业时机车司机应按信号指示行驶。当通过翻车机室和后配套区 等地段时,应减速鸣号。 18、刀具更换时,作业人员应分工明确、统一指挥。 19、装碴前及装碴过程中,应检查开挖面围岩的稳定情况。发现松动岩石 或有塌方征兆时,必须先处理后装碴。 20、装碴机械在操作中,其回转范围内不得有人通过。 21、机械装碴的辅助人员,应随时留心装碴和运输机械的运行情况,防止 挤碰。 22、斜井装碴人员在空车到达井底停稳之后,方可走出待避所开始装碴, 装完后人员应进入待避所,由信号员向井上发出提升信号,方可提升。 23、施工期间,应对支护的工作状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在不良地 质地段,应由专人每班检查。 24、构件支撑的立柱不得置于虚碴和活动石块上。在软弱围岩地段,立柱 底面加设垫板或垫梁。 25、暂停施工时,应将支护直抵开挖面。 26、在碴堆上作业时,应避免踩踏活动的岩块;在梯、架上作业时,安置 应稳妥,应有专人监护。 编 制:接收单位: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 一、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基本原则 根据我国公路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的经验,隧道施工采取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测量、紧封闭”四句话十二个字。具体说,是指在隧道开挖时,必须严格控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扰动强度、扰动持续时间和扰动范围,以使开挖出的坑道符合成型的要求,因此,能采用机械开挖的就不用钻爆法开挖。采用钻爆法开挖时,必须先作钻爆设计,严格控制爆炸,尽量采用大断面开挖。选择合理的循环掘进进尺,自稳性差的围岩循环掘进进尺谊用短进尺,支护应紧跟开挖面,以缩短围岩应力松弛时间及开挖面的裸露风化时间等,此称“少扰动”。 “早喷护”是指:对开挖暴露面应及时地进行地质描述和及时施作初期锚喷支护。经初期支护加固,使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而不致变形、坍塌失稳。以达到围岩变形适度而充分发挥围岩地自承能力。必要时可采取超前预支护辅助措施。 在隧道施工的全过程中,应在对围岩周边位移进行的现场监控量测,并及时反馈修正设计参数指导施工或改变施工方法。以规范的量测方法和量测数据及信息反馈,通过对施工中量测数据,对开挖面的地质观察,进行预测和评价围岩与支护的稳定状态,或判断其动态发展趋势,以便根据建立的量测管理基准,及时调整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开挖方法、支护形式,特殊的辅助施工方法)、断面开挖的步骤及顺序、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以确保施工安全、坑道稳

定,支护衬砌结构的质量和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此称“勤量测”。“紧封闭”是指对易风化的自稳性较差的软弱围岩地段,应使开挖断面及早施作封闭式支护(如喷射混凝土、锚喷混凝土等)防护措施,可以避免围岩因暴露时间过长而产生风化降低强度及稳定性,并可以使支护与围岩进入良好的共同工作状态。 二、隧道浅埋断和洞口段施工方法 1、隧道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的开挖 在浅埋和洞口加强地段,进行开挖施工和支护,应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应速选择,并应考虑施工效果及工程费用确定。 隧道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通常位于软弱、破碎、自稳时间极短的围岩中,若施工方法和支护的方式和支护的方式不妥当,则极易发生冒顶塌方或地表有害下沉当地有建筑物时会危及其安全。所以,应采用先支护后开挖或分部开挖等措施,以防止开挖工作失稳或地表有害下沉等。 2、隧道浅埋施工方法和支护方法技术要求 隧道浅埋施工和支护应符合下列技术规定: (1)根据围岩周围环境条件,可优先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或 留核心土开挖法,围岩的完整性较好时,可采用多台阶法开挖。严禁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否则,对属于大断面的公路隧道全断面开挖,对围岩的扰动很大,会导致周壁围岩出现松动,且支护结构难以及时施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8-11-15T15:21:36.4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作者:陈如华 [导读] 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的前景。 深圳高速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小净距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形式,与分离式隧道、连拱隧道相比具有适应性强的优势。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悦来站至王家庄站区间隧道为例,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的前景。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悦王区间隧道;问题及前景 连拱隧道解决了隧道建设中最小间距要求带来的展线问题,但在施工方面存在难度大、周期长等缺点。小净距隧道是一种介于分离式隧道、连拱隧道之间的新型隧道,解决了分离式隧道接线难度大、占地面积广等缺点,还克服了连拱隧道工期长、造价高、难度大的问题,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悦王区间隧道概况 悦王区间隧道即为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悦来站至王家庄站区间及王家庄车场出入段线隧道,此段隧道均为暗挖隧道,且大部分为深埋隧道,只有局部地段为浅埋。悦王区间长度为1611米,而出入线隧道则为一千二百多米,平面布置三个隧道以及一处长达二百四十米的施工通道,施工通道与区间隧道正交。悦王区间隧道工程范围包括隧道开挖、初期支护、临时支护、临时通风排水用电、二衬施工等。悦王区间隧道工程的原始地貌是构造剥蚀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通过,地质条件稳定,具有0~7.8米厚的覆盖层,下伏基岩岩体比较完整。悦王区间隧道工程的总体施工难度不大,施工的重难点主要是小净距隧道施工。表1为悦王区间隧道部分里程段的隧道围岩性质及分级。 表1 2施工工艺技术及应用 2.1开挖 悦王区间隧道工程的施工总体布置为从施工通道进入正线施工后先进行十号线左线隧道的施工,之后再进行王家庄停车场出入线的施工,最后再进行十号线右线隧道的使用,当各个作业面都打开后,进行正常施工。基于工程施工场地的地理条件,该段隧道施工始终遵守“短进尺、弱爆破、多循环、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原则。悦王区间隧道围岩主要是砂岩、砂质泥岩,岩体比较完整,分级在Ⅲ级到Ⅳ级之间,采用钻爆法开挖,并根据掌握的各段隧道断面尺寸、围岩情况以及监控量测数据选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悦王区间隧道施工采用的方法具体情况如下所示。首先,单洞单线隧道:若围岩比较完整,且监测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可控,则选择全断面法;若钻爆法开挖后围岩完整性差,且容易破碎、掉块,同时监测数据不稳定,则选择CRD法。其次,单洞双线隧道:若围岩比较完整,监测数据可控,则选择台阶法;若围岩较不完整,且易破碎、掉块,监测数据稳定性差,则选择CRD法。最后,单洞三线隧道:若围岩比较完整,监测数据在控制范围内,则选择CRD法;若围岩较不完整,且处于容易破碎、掉块的状态,监测数据稳定性较差,则选择双侧壁导坑法。 速调开挖需要考虑开挖方法、开挖次序、断面开挖滞后距离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开挖方法的选择是建立在工程安全性的基础上的,同时还需考虑围岩情况、施工单位能力、施工设备等多种因素。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除了上文提到的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CRD法、全断面法外,还包括单侧壁导坑法、CD法、预留光爆层法等。已有的小净距隧道工程资料的调查结果显示,台阶法的应用率较高,而全断面法的应用率最低,CD法、CRD法的应用率稍高于全断面法,侧壁导坑法的应用率虽然比台阶法低,但比CD法、CRD法高。 台阶法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是施工设备简单、工序组织较易、费用低、适用性强。台阶法与侧壁导坑法组合使用可进行Ⅲ级、Ⅳ级围岩先行洞的开挖;与预留光爆层法组合使用则可用于高级别围岩施工。弧形预留核心土台阶法可用于预加固处理后的Ⅴ级围岩和洞口段套拱加固后破碎围岩的开挖施工。侧壁导坑法的优点是能有效减少开挖跨度,这种施工方法会将开挖断面分成几部分处理,适用于开挖围岩破碎的Ⅳ级、Ⅴ级围岩。采用侧壁导坑法还对中间岩柱加固施工有利。CD法、CRD法的优点是具有中心隔墙,能对地面发挥支撑作用,避免地面出现沉降,这两种施工方法适用于Ⅴ级、Ⅵ级软弱围岩,主要应用于一些对地面沉降控制具有严格要求的小净距隧道施工。对于围岩较完整,且具有较强自稳能力的Ⅰ级、Ⅱ级围岩,建议使用全断面法,这种施工方法具有速度快的优点。高级别围岩对爆破振动影响控制要求较严格,影响范围要求控制在几米的小净距隧道工程中,应选择预留光爆层法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法通过超前导洞临空面降低爆破振动对围岩的影响。 在小净距隧道开挖过程中,还需要着重考虑两隧道开挖掌子面间滞后距离(Lr)对相邻隧道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已经由许多科研人员对滞后距离对相邻隧道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果:随着Lr的增大,增加的荷载更多的施加于前行洞。因此,为了确保隧道掘进施工的稳定,尤其是被施加更多荷载的前行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应科学的把控滞后距离。避免滞后距离过大导致隧道坍塌,或是滞后距离过小导致显著的叠加效果。中国在Lr方面的计算研究比较少,滞后距离的选择通常以已有工程经验为依据:Ⅵ级围岩的滞后距离应控制在30~40米,Ⅴ级围岩的开挖滞后距离需大于40米。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模型试验可以实现对滞后距离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实现对现场施工的科学指导。 基于小净距隧道布线的特性,一些地形复杂的施工场地经常会碰到浅埋、偏压,错台、交叠的小净距离也不少见。为了优化小净距隧道的工程质量,应科学的确定开挖次序,综合考虑地形、地质、空间条件等因素。有限元模拟计算、模型试验、工程实践检验得出了以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