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6.08.29

•【字号】陕政办发〔2016〕77号

•【施行日期】2016.08.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陕政办发〔2016〕77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29日

陕西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

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10号)和《陕西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06-2010-2020年)》,为实现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明确我省“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或超过10%。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1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实施好13年免费教育政策。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更新中小学科技教育内容,实施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培养中小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增强知识产权意识。鼓励高中阶段开设多种形式的科学选修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增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知识渗透、融合。鼓励学校与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共建共享科普资源,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研究性学习,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专家进校园”、科技专家进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面向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

2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

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创造创业热情。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鼓励高等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面向广大学生积极弘扬科学精神、讲解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系统提升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协、科技社团作用,开展学术交流、普及科学技术、传承先进文化、举荐优秀人才,促进高等学校与社会、科研与生产、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3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作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科普活动的重要成果展示平台。开放高等学校科技教育资源,促进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合作,深入开展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博物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类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开发动漫、MV、H5等科普宣传文化产品,推动实现科技教育活动中小学全覆盖。

4营造良好科学教育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加强青少年数字技能学习教育,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不断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将每年接受一定学时的科学教育培训纳入教师考核范围。对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活动进行量化评估,并列入学校工作考核内容。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继续教育、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开展各类科技类亲子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在科技教育中的作

用。

分工:省教育厅、团省委、省科协牵头,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省科学院、省社科院、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妇联、省社科联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依托涉农高等学校,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农业综合服务站(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作用,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星火科技培训等,构建现代职业农民教育网络,开展职业农民、农业实用技术、信息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电商、知识产权等培训,创新农学结合模式,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培养体系。鼓励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承接职业农民培训等科技服务,推进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经营管理等实用人才发展。

2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引导群众树立绿色殡葬意识,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经常性的农村科普活动。完善农村科普“站、栏、员、网”建设,建立以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为主体的专家咨询服务团和志愿者队伍。总结推广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

3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将科普设施纳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等建设中,提升农村社区科普服务能力。精心组织科普示范县(市、区)、科技进步县(市、区)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拓展科普惠农工作领域。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惠农富民计划、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科普(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和科普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创业项目开发、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服务,帮助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面活跃农村科普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科普长效机制。

4推进农村科普精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实施科普精准扶贫,加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科普服务力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加大对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力组织开展“三农”网络书屋建设、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新农民微视频展播等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建设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管理执法、农业电子商务等四大信息服务工程,支持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示范应用,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

分工:省农业厅、省科协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省科学院、省地震局、省气象局、团省委、省妇联、省社科联参加。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继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

等重点项目,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报告、讲座、培训、交流会、研讨会等活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成长提高。

2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培训。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构建城乡教育网络,面向城乡社区提供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健康生活等教育服务,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实施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体系,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科技培训,突出从业技能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继续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提升劳动者素质,培养高技能人才。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技师工作站、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企业科协等组织作用,积极开展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和评价工作。深入开展妇女巾帼建功活动,加大妇女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妇女科学素质和就业能力。

3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家政培训、城乡妇女岗位建功评选等活动,将绿色发展、安全生产、知识产权、健康生活、心理疏导、防灾减灾等作为主要内容,发挥企业、科普机构、科普场馆、科普学校、妇女之家作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培训。积极开展面向进城务工人员的维权知识培训及面向失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增强其就业、工作、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4广泛开展经常性职工科普宣传活动。积极推进企事业科协组织建设,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职业技能大赛、“安康杯”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科技服务活动,全面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全面实施职工素质

建设工程,依托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科普阵地,强化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加大面向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科普宣传。组织专家宣讲团深入厂矿、工地、学校、社区进行科普知识宣讲活动。

分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安全监管局、省总工会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农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省科学院、省地震局、省气象局、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省社科联参加。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科学生活素质,大力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科学理论的教育,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展科技革命、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前沿科技知识的专题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的培训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更好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2013-2017年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完善健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机制,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公务员教育培训“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重点加强对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的教育培训,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自主开展各类科技培训。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积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教育培训手段,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

样化学习需求。在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强化新科技内容的编写和使用,编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知必读科普读本。

3提高领导干部科学执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将提高科学素质、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列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年度考核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在公务员的选拔录用中体现科学素质内容。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的学习。把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培养环保意识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院校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和班次,引导、帮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断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4广泛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办好三秦大讲堂、院士大讲堂、长安讲坛、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院士专家咨询服务等各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活动,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科学发展趋势,拓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视野,使领导干部成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行家里手和带头人。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到科普场馆、科研院所、体验基地实地参观学习,鼓励引导领导干部参与科普活动,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科学素质。

分工: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林业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省科学院、省社科院、省地震局、省气象局、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省社科联参加。

(五)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加强科技教育师资培训和研修。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科技教育等专业或相关课程,培养从事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加强教师科学素质能力培训,培养“种子”教师,推动各地

加大对科学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科技教育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实施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专项培训,加强县及以下幼儿园、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骨干教师的科学教育培训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

2推进各类人群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结合不同人群特点和需求,不断更新丰富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内容,切实提升教材质量,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直观性、吸引力和互动体验性。将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具有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重视新媒体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防灾减灾、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科学测量等相关科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科技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

3加大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的利用效率,保障科技教育与培训有效实施。加强中小学尤其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大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农村中学科技馆、少年科普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力度,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多媒体等科普资源,并提供社会化服务。继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共享。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职业学校、青少年宫、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社区科普大学等各类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

分工: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学院牵头,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社科院、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省社科联参加。

(六)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

1开展社区科技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围绕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利用

“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科普活动平台,突出民生科普、热点科普、前沿科普内容,开展社区燃气用电安全、电梯安全以及社区居民安全技能、老年人急救技能等各类应急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继续开展和谐社区、科普示范社区、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规范,着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面向城镇新居民开展适应城市生活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帮助新居民融入城市生产生活。推动城镇常住人口科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居民科学素质,助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2改善社区科普基础条件。拓展基层服务中心科普功能。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大学、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社区科普阵地作用,基本实现社区科普大学全覆盖。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兴传媒功能,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建设社区电子科普显示屏、社区科普体验馆、社区科技馆等,推动社区科普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各类各年龄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区科普服务体系。

3构建社区科普新格局。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陕西省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推动科普示范社区蓬勃发展。倡导和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合力。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岗、巾帼文明岗以及在社区有影响和号召力人士的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助力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

分工:省文化厅、省民政厅、省妇联、省科协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安全监管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省科学院、省社科院、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社科联参加。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1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计划。建立“陕西科普”官方微博、微信和网络科普社区,将数字科技馆、陕西科普网、“雁塔晨钟”网、陕西科技报等统一整合,完善“陕西科普”公共传播体系,与科普中国导航建立链接,以科普中国服务云为依托,针对不同受众,个性化推送科普信息,建立全面系统、热点监控、实时发布、精准推送、供需对接和反馈评价的网络科普体系。

2推进科普内容资源建设。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科普与艺术、人文有机结合,推出更多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精品,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了解保健养生知识、掌握体育健身方法等,让科学知识在互联网和生活中流行。支持广大科技人员以及科普编创、科技传播专业机构、社会力量,共同策划、制作、出版科普挂图、科普图书等出版物,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制作一批优秀音像制品和科普动漫作品。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产品和创新科普作品的自助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科普作品创作。举办各种科普作品与产品的展示活动,促进科普展教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教学、综合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衔接。

3融合拓宽科技传播渠道。开展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计划,引导省级主要新闻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做精做深科技宣传报道。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和传播,促进各成员单位科普资源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应用。鼓励制作更多适合在互联网和电视、广播电台同步传播的科普作品,增加播放时间和传播频率。鼓励传统媒体及其网站、微信、微博等增加科普内容或增设科普专栏。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上深度融合,实现包括纸质出版、网络传播、移动终端传播在内的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分工: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科协牵头,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安全监管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

知识产权局、省科学院、省社科院、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社科联参加。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推进现代科技场馆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科学规划与推进陕西科技馆新馆建设。推动各市、县(市、区)建设综合性、现代化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馆等科普设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以科普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或产业科普场馆,充分发挥现有科普场馆功能。加快建立以省、市、县(市、区)综合科技馆为龙头,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少年科普馆、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各类专题科普馆为依托,青少年科技工作室、科普惠农服务站、社区科普场馆群为基础的现代科技馆体系。继续推动公益性科普场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提高科普场馆利用效率和运作效益。

2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现有资源,鼓励支持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具有科普教育、培训和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继续培育发展社区益民服务站和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结合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科技大院等重点项目,增加科普图书、挂图、声像资料以及有关展示设备的数量和比例,丰富科普教育内容。落实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及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加强科普场馆(基地)等与青少年宫、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联动,拓展科普活动阵地。充分利用线上科普信息,强化现有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

3加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力度。依托现有资源,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林业、地震、气象等行业类、科研类和社科类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工作考核和动态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增强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化宫、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园、主题公园、旅游景区、地震台站等的科普教育功能。鼓励和支持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对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

4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推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实验室)、科技社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充分发挥天文台、气象台站、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高端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车间或展览馆等相关设施。

分工:省科协、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科学院、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社科联参加。

(九)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1完善科普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自主开展科普活动,依法兴办科普事业。开展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展相关政策研究,推动制定科普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将科普产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科普社会资源的功能。

2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支持引导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社会组织、科普场馆、科普企业从事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发推广,增强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科普资源,不断丰富科普产品,切实提高科普产品品质。充分挖掘大学生的科普设计创意资源,推动科技类赛事成果集成和转化。

3加强科普产业市场培育。利用科普活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科普机构等有利条件,发挥集成效应,通过竞赛、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搭建科普创客空间,支持创客参与科普产品的创新、创造、创业。加大政府购买科普产品(服务)的力度,推动科普展教品业、科普图书出版业、科普影视业、科普动漫业、科普玩具业、科普游戏业、科普旅游业、数字科普业、科普创意业、网络科普业发

展,创新科普产品的研发、生产、传播和消费。

分工:省科技厅、省科协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安全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省科学院、省社科院、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参加。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1加强基层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社团、新型农民学校、农广校、农干校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活动站等组织,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依托社区科普大学、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区科普活动站等,培养根植基层的社区科普人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发中心等作用,结合职工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各类科普活动,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结合科技教育、科技竞赛和课外科普实践活动,突出在义务制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科普场馆、青少年宫等建立校内校外专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

2加强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设立科技传播与普及专业,重点培养高端科普人才。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企业与相关机构建立完善科普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以科普组织管理、科技教育、科技传播、科普活动组织、科普经营管理等从业者为重点,围绕科普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等,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扩展新视野、提升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科普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3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推动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社团组织,开展科普志愿者交流、培训、经验推广等工作。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各类科普活

动中的作用,规范记录科普志愿者的服务信息,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引导在职及离退休相关人员加入科普志愿者队伍。发挥科技社团、高等学校科协人才资源优势,动员更多在校大学生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推动科技传播专家团队建设。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

分工:省科协、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安全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省科学院、省社科院、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社科联参加。

三、组织实施和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省政府负责领导全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的分工安排,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的相关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配合,形成合力。省科协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日常沟通联络和督导检查工作,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各市、县、区政府负责领导实施当地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目标管理考核。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定期评估、督查,全面推进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二)保障条件。

经费投入。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任务,按照预算管理相关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安排所需经费。各市、县、区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

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普财政投入机制,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监测评估。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要健全完善考核监测评估体系,总结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对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理论指导、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价。

(三)统筹进度。

2016年启动期:推动和指导各地制定“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发挥各牵头部门具体协调作用。

2017—2019年推进期:针对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

2020年总结评估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和绩效评估,对“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并按规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全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国务院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6〕7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为实现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各地各部门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联合协作,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扎实推进,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广泛深入开展,科普资源不断丰富,大众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科技传播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基本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较2010年的3.27%提高近90%,超额完成“十二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达到5%的工作目标,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

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主要表现在:面向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民族地区群众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仍然薄弱,青少年科技教育有待加强;科普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均衡化、精准化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科普投入不足,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不够。“十三五”时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科学素质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注入发展新动能,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 指导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继承创新、拓展提升,开放协同、普惠共享,精准发力、全面跨越,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潜力,为创新驱动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筑牢公民科学素质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目标:

首届公民科学素养大赛活动方案

首届公民科学素养大赛活动方案 首届公民科学素养大赛活动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xx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为实现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有效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我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升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助力“两聚一高”,服务“强富美高”新xx建设,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特举办首届公民科学素养大赛,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让大众爱上科学让科学服务大众 二、活动时间 2017年8月20日至9月22日(现场总决赛及颁奖时间另行通知)三、活动分工 (一)竞赛组委会 主任:冯xx 副主任:张xx 成员:省科协有关部门、有关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设区市科协分管主席。 省科协科普部负责竞赛组织协调工作。 (二)竞赛命题 邀请国家级专业机构、全国知名科普专家担任本次竞赛命题专家,全面负责赛题本命制工作,科学大众杂志社负责牵头联络。科学素养竞赛题基于《公民科学素养读本》丛书,增加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以及具有xx特色的题目,分为未成年人小学组、未成年人中学组、成年人组。 (三)组织发动 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发动”和“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原则,由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级科协组织发动全省380万名科技工作者,全省62个高校科协80万名大学生、研究生群体积极参与;由省科协科普部、省科技干部进修学院、市、县(市、区)

科协牵头组织发动全省60余万名科普志愿者踊跃参加;由省青少年 科技中心、市、县(市、区)科协牵头组织发动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和省STEM教育试点学校合计390所50万名中小学生广泛答题。充分利用慧科网、科普云、苏科家园等线上线下多个载体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依托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腾讯大苏网等市场主体实现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推广。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作为本赛事的有机组成部分仍由省新技术推广中心牵头 实施。 四、活动对象 年满8周岁以上(2009年8月20日前出生)的公民。 五、活动内容 (一)参与方式 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均可参加。 (二)比赛规则 活动分为网上竞答+线下总决赛两个部分,所有测试题都是从科学素 养题库中随机生成。 1、网络竞答:设置“小试牛刀”“正式参赛”两个环节。参与者在“小试牛刀”环节,接受题库中随机抽取的5道题挑战,答对即可获得正式比赛资格,答错可以重复作答;参与者在“正式参赛”环节,首先接受一次性作答30题挑战,正确回答18题以上(含18题)可 以参与抽奖,且答题正确率高、用时短的前100名可获得“科学达人”称号,答题正确率高、用时短的前10名可获得“科学百事通”称号,有资格参与现场总决赛,赢得“科学智多星”称号。若未能答对18 题可重复作答。所有环节多次闯关取最好成绩。 2、线下总决赛:xx省“科学百事通”(30人)现场通过必答题、抢答题及挑战题逐级挑战。比赛时间及规则另行通知。 (三)竞赛培训 xx省各地区、各单位可组织选手开展网上知识学习和竞赛。由科学 大众杂志社牵头,联合科学普及出版社,将《公民科学素养读本》丛书的电子版登载上“四位一体”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供学习,纸质读本各地可以另行采购。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近年来,在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社会普遍重视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出现,则是对于此一目标的重要实现。本文的主旨即为,全面讨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并且探究其对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科学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积极意义以及实施上可能会面临的一些挑战。 一、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理论基础与重要性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本着“建设国家创新型人才队伍、打造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提出,意味着全民素质教育体系正在向着科学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区域、国家以至全球科技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主要特点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一项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广泛参与的全社会性的工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科普工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对于加强科普工作的重视格外突出。 2、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计划鼓励科技创新,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培养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着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3、建立全面、系统性的教育体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通过创新科学教育模式,建立全面、系统的教育体系,促进人才培养。同时,也要注重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观、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4、加强科学管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亦强调加强科学管理和监督,防范科技失信行为,提高科技研究的质量。 三、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积极意义

1、促进科技创新。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可以加强科技 创新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证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和主导 地位。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也无疑会带动国家创新链的迅速进步,从而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2、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可以提 高公众对于科学健康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解科学规律和保 持身体健康的能力。 3、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可以帮助 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治理自然环境、科学技术、公共卫生、人口、 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降低公众相互之间的误解和矛盾。 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可能面临的挑战 1、缺乏有效的科普手段。目前传统的科普方式已经不能够满 足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的需要,而新的科普手段并不是那么容易推 广实行。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 科学素质是指人们对世界认识的能力、知识和质量,是一种科学文化意识,包括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科学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必备条件,也是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全面推进国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加强全民科学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为此,国家出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旨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本文将就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进行详细分析与介绍。 一. 纲要的意义和背景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制定,是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素养的要求,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顺应全球科技进步的趋势,建立和健全科学素质教育体系,推进国民素质教育,解决我国教育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纲要的重点内容包括: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全民科学素质的培养方式与方法以及科普宣传等方面,其中,对科学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覆盖是重中之重。在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中,还应该倡导科学态度、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提高科

学素质水平、培养创新精神、推广科技成果,为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幸福生活作出贡献。 二. 纲要的主要条款 1.提高科学素质,推广科普教育。全面推进科普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水平,不断提高公众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并选择有代表性的科学热点、关键时期、重大问题和竞争性领域的科学问题作为宣传内容等。 2.推进基础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小学起,将科学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科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强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加强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技能水平,推动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4.提升终身教育质量,推广在职培训。通过在职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拓展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和科技能力。 5.改革学科体系,提升学科素质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优化学科结构、教学科目,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教育体系。 三. 纲要实施步骤 在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过程中,应该积极创新科学教育发展模式,通过制定特色课程、注重科学实验和研究教学等形式切实提升全民的科技水平。在全社会的努力下,适当加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纲要 一、背景和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素质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对于推动国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是必要的。 二、目标和任务 1. 目标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推动科学文化普及,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强国梦想。 2. 任务 (1)培养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全社会科学 文化认知水平。 (2)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培育创新人才。 (3)扩大科普资源,推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4)加强科学传播,营造科学传媒环境,推动科学文化产业 发展。

(5)开展科学游戏、科技展览、科普讲座等科学普及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三、主要内容和措施 1. 改进科学教育 (1)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科学教育教学能力。 (2)优化科学教育内容,更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建设科学实验室,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 发展科普资源 (1)加强科普机构建设,提供科学展览、科技讲座、科学游戏等科普活动。 (2)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提供在线科学教育资源,方便全民学习。 (3)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建立科普专业学位和培训体系,提高科普人员素质。

3. 推动科学文化普及 (1)加强科学传播,提高科学写作和科学报告的水平。 (2)组织科学读书会、科学讲座等活动,促进科学文化知识 传播。 (3)利用艺术形式,推动科学文化在艺术领域的融合和表达。 4. 增加科学普及活动 (1)加大科学展览、科技探索活动的规模和频次,吸引更多 群众参与。 (2)组织科学夏令营、科技比赛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 兴趣和创新能力。 (3)加强科学知识普及,提供科学常识教育和解答,回答群 众科学问题。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积极参与国际科学组织,推动科学文化交流与合作。 (2)开展国际科学交流活动,邀请国际科学家来华讲学,提 高科学教育质量。 (3)推动国际科学项目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成果转化。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一)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素质也日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国家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全国范围内公民科学素质普遍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培养良好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学校科学教育的投资力度,制定具体措施,推动高质量的科学教育。学校应加强实验教学,推广STEM教育模式,建设实验平台,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科学活动。 2.加强科学普及 科学普及是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政府要组织专业机构和科研院所进行科学普及,培训和选拔科普人才,建设科普场馆和设施,并大力宣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技成果。 3.开展科学竞赛

科学竞赛是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政府和学校要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科学竞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并给予支持和奖励。 4.推广科学活动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科普力量和志愿者,开展科学展览、科研交流、科学讲座、科技嘉年华和科学摆摊等科学活动,增加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 5.建立科学素质评估体系 为衡量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建立一套科学素质评估体系,包括科学课程设置、科学能力考核、科学知识考试、科学实践评估等多种科学素质考核方式,建立个人科学素质档案和城市或地区科学素质排名。 三、落实措施 为保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的有效实施,政府要投入足够的资金,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强组织领导和实施监管,定期对纲要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通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的实施,可以使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普遍提升,有助于培养优秀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综合实力。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实现预设目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工作汇报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工作汇 报 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汇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工作情况。 一、计划纲要的背景和目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划(2021-2035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计划纲要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包括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加强基础科学教育、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学传播和普及等方面。 二、贯彻落实的主要工作 1. 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我们组织专家对计划纲要进行研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包括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等。 2. 加强基础科学教育:我们积极推动基础科学教育的改革,通过加强师资培养、建设实验室和推进科学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基础科学素质和实验能力。 3. 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我们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强科研合作,优化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4. 加强科学传播和普及: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组织科普讲座、科学展览和科学咨询活动,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三、工作成效和遇到的问题 1. 已完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并开始了具体的工作推进。各项工作有 序进行,取得了初步成效。 2. 基础科学教育的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验能力有所提高。但由 于师资和设施的不足,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 3.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取得的成绩不够明显,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科学传播和普及的工作已初见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渠道和提高传播效果,增 强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和认知。 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1. 继续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的具体工作,加强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2. 加大对基础科学教育的改革力度,加强师资培养和实验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质和实验能力。 3. 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 和产业化。 4. 拓展科学传播和普及的渠道,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 知和理解。 总之,我们将始终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各项任务和措施,努力推动 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实现科技兴国、创新驱动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精神,加快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打造**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边际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到2025年,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群众传媒和新媒体科技传播地位凸显,科技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文明程度到达新高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7%,力争到达**平均水平。 二、工作任务(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将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于青少年教育全过程。推动儿童科学启蒙教育,激发探究兴趣。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设计,鼓励开发校本课程,开展院士、博士进校园活动,组织青少年科技夏(冬)令营。探索融合职业教育的综合高中开展模式,培养青少年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2.强化科学教育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 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专题科普馆。 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程落地转

化。 3.加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深化科教融合,加强校园科技节和创客文化建设,实施青少年科技英才培养计划,探索少年科学院建设,开掘和培养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青少年。每年组织一批优秀青少年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组织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4.促进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开展“双百” (百家基地拓研学、百名专家进校园)助“双减”科普行动。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研学,鼓励各行业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普活动。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广泛开展各类主题科普活动,丰富农民科学文化生活,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以乡村振兴讲堂为载体,依托农函大资源,组织农业、家政、电子商务等实用技能培训,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开展职业农民、农民技术人员等职称评定。培训“万名村播人才”,培育和带动一批乡村振兴科普带头人,到2025年,全市新增农村实用-2- 人才1万名、农艺师50名、农民技术人员600名。 2.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探索“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带“三会”(生产类、生活类、生态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案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根据省、市有关工作的安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十一五”期间目标 到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目标: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涉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二、组织实施 成立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县政府副县长孔德胜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陈学能和县科技局局长杨优生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含县科协,下同)、县农业局、县教育局、县人事局、县劳动保障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广播电视台等相关部门的负责领导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组织实施相关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负责本镇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领导和具体工作。 三、任务及责任 对《科学素质纲要》的主要任务及职责分解如下: 1、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部门:县教育局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科技局、广播电视台。 2、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部门:县农业局 责任单位:县劳动保障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 3、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部门:县劳动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 4、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关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2—2035 年)的通知》(国发〔2022〕9 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稳定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到 2025 年超过 15%。地区、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宏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 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引进科普资源到校开展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联合加强学校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聚焦基层需求,每年开展省科技(科普) 志愿服务专家团进校园巡讲活动 100 场次。 (省教育厅、省科协、各市人民政府负责) 2.着力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材。持续开展英才计划、

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高校科学营等活动,提升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水平,深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等赛事改革。(省科协、各市人民政府负责) 3.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材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省教育厅、各市人民政府负责) 4.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持续开展 XX 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定期举办“挑战杯”XX 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各市人民政府负责) (二) 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5.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实施高素质农民哺育计划,哺育高素质农民 15 万人。每两年选拔一次“徽农之星”,每届选拔 200 名。培训农村实用人材带头人 4000 人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技能等级认定 4 万人次。深入开展“徽姑娘”技能培训等活动。广泛发动基层群众积极参加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 (省农业农村厅、省妇联、省科协、各市人民政府负责)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B月确〃十四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实现2025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根据《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省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总体布局,协调推进战略布局,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实现全域文明实践纵深推进,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坚持协同推进。建立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化动员机制和市场化运行模式,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投入保障。激发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基层组织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协同推进工作格局。 深化供给改革。创新组织动员和激励机制,推进科普内容创作、表达方

式、传播手段创新,探索科普供给的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等新方法、新路径,及时感知群众科普需求,精准匹配、送达科普资源,实现更高质量的科学传播。 扩大开放合作。突出区域优势,积极融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融合发展和交流合作。在公民科学素质国内外交流中增进开放互信、深化创新合作、推动资源共享,畅通形成内外联动、多向互济的科学素质开放合作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5%,〃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公民科学素质组织保障、机制保障、条件保障等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各类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学精神广泛弘扬,热爰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四.提升行动 (-)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青少年群体的科学探索精神,为创新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后备力量。 1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育人全链条。实施科学精神进校园活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在主流媒体适时刊载、播放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内容。激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5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5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篇1】 各位领导: 县教育局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可概括为“四有”、“三抓”、“两个收获”。简要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做到“四有” 一有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党委书记和教育督导室主任任副组长,吸收办公室、人事、计财、教育等股室和电教中心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教育局“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教育局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二有年度计划,每年初领导小组都要议定当年《教育局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年底进行工作总结。 三有检查指导,在一年四次的中小学工作检查中,对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指导、同要求;基层中小学此因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四有学年考评,将各中小学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年度工作,纳入学校校长工作业绩和学校工作考评之中,引起高度重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二、精心实施做到“三抓” 一抓重点人群。教育部门是《纲要》规定的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的牵头单位;在我县,未成年人的主体是在校中小学生:116所中小学,12164

名小学生,8181名初中生,2820名高中生,全县23165名中小学生是教育局落实《纲要》的重点人群。 二抓四大主力行动。教育局将《纲要》规定的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细化为宣传行动、教育行动、参与行动和兴趣行动;一是宣传行动:借“月”(一年一度的“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宣传和借“节”(每年秋季的中小学“校园科技节”)宣传,一春一秋,各有侧重: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二是教育行动:首先积极做好科学课程教育,突出学科性,大力培养“动手实验”能力;小学的自然课和中学的理化生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次大力开展“日常生活中的科普知识教育”,突出趣味性,培养“明理会用”能力:预防煤烟(一氧化碳)中毒科普讲座、甲流防控科普讲座、生芽马铃薯中毒的应急处置、教你九招预防电脑辐射、数码相机的保养要领。三是参与行动:大力开展“万名中小学生学科学、用科学主题活动”,每年一个主题,去年今年的主题分别为“环保节能”和“低碳生活”,小学生以学为主,中学生学用兼顾。四是兴趣行动:各中小学组建科技兴趣小组172个,开展融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技兴趣活动。 三抓三大基础工程:师资工程、教材工程和设施工程。一是师资工程。以全县各中小学68名科技辅导员为主体,聘请我县的科普爱好者对其进行了“科幻绘画创作”、“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解读”、“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怎样撰写科技小论文”等专题培训。二是教材工程,校本教材研发中,突出了科普教材的研发、编写力度,形成了绝学各校特色的科普校本教材。三是设施工程,中小学实验室,微机室和科技室是青少年从事科技活动的重要场所,一是用好用活,二是加强场所建设。 三、成效明显两个收获 一是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普及了科学知识,传播了科学思想,弘扬了科学精神,提高了科学素质。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的通知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6.04.01 •【文号】纲要办发〔2016〕1号 •【施行日期】2016.04.01 •【效力等级】团体规定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关于印发《201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的通知 纲要办发〔2016〕1号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纲要办(科协),各副省级城市纲要办(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纲要办(科协):现将《201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确保2016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中国科协办公厅代章) 2016年4月1日201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201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继承创新、拓展提升,开放协同、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实现到

202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水平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开好局,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2016年在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倡导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全方位启动“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一)广泛深入宣传普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大力普及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普及宣传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观念,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着力普及宣传协调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观念,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意识;着力普及宣传绿色是永续发展的观念,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着力普及宣传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观念,牢固树立互利共赢的意识,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着力普及宣传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理念,牢固树立科技创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的意识,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参与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各成员单位)(二)紧紧围绕中央部署,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各项任务 2.推动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 3.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具体措施,密切配合,抓好落实,将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对本部门、本系统科学素质工作的指导。引导和支持各地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详细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2021年—2025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 年—2035年)》《XX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和《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部署要求,全面提升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民为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的建设模式,扎实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气氛,提升社会文明水准,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确保我市在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原则 突出科学精神引领。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方式,增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气氛。

坚持协同推动。各级政府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投入保障,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基层组织、科学共同体、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动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深化供给侧改革。破除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价值导向,创新组织动员机制,强化政策法规保障,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提升科普的知识含量。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 扩大开放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同东中部地区的科技科普合作长效机制,增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推动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利用中阿博览会、中国(XX)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重要平台,深化同国内外公共卫生、绿色发展、科技教育等领域科技科普交流合作,推动世界可持续 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三)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市各类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明显改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气氛日益浓厚,社会文明水准实现新提升。全市科普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明显提升,科普活动覆盖面和有效性进一步拓展,科普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全域科普体系逐步形成,全市公 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 二、展开五项提升行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并实施。 一、前言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

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本《科学素质纲要》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与措施和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 二、方针和目标 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雄厚的人力资源基

科学文化素质目标及措施

科学文化素质目标及措施 科学文化素质目标及措施为了组织实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020__年)》(以下简称《科协素质纲要》),根据《科学素质纲要》确定的任务和措施,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什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十一五期间目标 到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众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目标: 搭建科技服务新平台,注重技术创新,为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农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人才的合理利用,优化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科技对提高市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的能力。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

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城乡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众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二、实施组织 成立什邡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副市长黄剑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陈碧、市科协主席王昌宁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广电局、市畜牧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妇联、市总工会、市团委、市科协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科协,市科协副主席易佑全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此项工作的领导和具体实施。 三、任务及责任 对《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主要任务及责任分解如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