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口语交际 古诗漫谈

口语交际 古诗漫谈

口语交际 古诗漫谈
口语交际 古诗漫谈

口语交际古诗漫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感受古典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重点)

2.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学习诗词的自信心,增强合作意识。 (难点)

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查找资料的能力。

【学法指导】

诵读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中国被称为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涌现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吟咏古诗,畅谈古诗,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吧。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知识卡片

1.写出自己印象深刻或喜欢的古诗,并讲明原因。

2.收集并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将收集的古诗分类整理,准备课堂交流。

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背诵诗词

1.每队围绕一个主题背诵古诗。

主题:山水、边塞、咏物等。

内容:《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山坡羊·潼关怀古》《清平乐·六盘山》《望洞庭》《调笑令》《观猎》《渔家傲》《卜算子·咏梅》《江南》《别董大》《赠少年》《山中送别》。

2.各队开火车背诵一首长词。

内容:《沁园春·长沙》《满江红》《声声慢》《雨霖铃》。

知识板块二赏析诗词

1.画中有诗。猜一猜,每幅画中蕴含着什么诗句?

(出示描绘画有《望庐山瀑布》《小池》《惠崇春江晚景》等诗的画。)

2.诗中有画。

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根据诗意绘制的图画;各小队选派的代表上台,展示本队根据诗词绘制的图画,其他同学品味欣赏。

知识板块三古诗竞猜

1.“心有灵犀一点通”,读诗句,猜谜语。

辨植物: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识动物: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知人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游名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佳言妙句对对碰”,读上句,接下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3.“诗词句中觅成语”。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视死如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4.“学以致用”。

知识板块四表演诗词

1.咏唱范仲淹的《苏幕遮》。

2.咏唱李煜的《虞美人》。

3.咏唱李之仪的《卜算子》,相声《一片慈母心》,表演唱孟郊的《游子吟》。

4.快板说唱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5.全班齐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畅谈收获: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我学会了:

教师评价:

组内评价: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二)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二) 古乐府民歌《西洲曲》是一首有名的恋歌,写一个女子对情人的怀念: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等句,表现了因自己的深情厚意对方难以了解而带来的惆怅。“尽日栏杆头”和“栏杆十二曲”里的“栏杆”在后代诗词中成了一种意象,表现倚栏独立、心中愁怨无人能解的哀惋情怀,如李白《清平调》“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李煜《浪淘沙令》“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柳永《凤栖梧》“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李清照《玉楼春》“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辛稼轩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等等。 这首曲里的“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一句,用了六朝民歌里惯用的谐音手法,“莲”谐“怜”音,“怜”就是“爱”的意思,“莲子”即“怜子”,也就是“爱你”之意,“莲心”即“怜心”,“彻底红”表示爱心永远。南朝民歌《杨叛儿》云:“欢欲见莲时,移湖安屋里。芙蓉绕船生,眠卧抱莲子。”这是一首艳诗,“欢”字代指女子所爱之人,“芙蓉”谐“夫容”;男子想见情人,就搬来女子处落户,以便常随船边,并得以相拥而眠。另一首南朝民歌《青阳度》云:“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生并头莲。”这里除“藕”、“莲”均为谐音外,“青荷”、“绿水”、“芙蓉”等也都是双关语。此诗只能粗读,不可深究,否则将成为一首淫诗。 用谐音的古诗还有很多。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曲》一诗中有“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除“莲子”外,“藕丝”也是谐音,“丝”表示“思”,“藕丝”即“偶思”,暗寓“思念佳偶”之意。晏殊《渔家傲》里的“一把藕丝牵不断,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似乎是借用温庭筠的诗句。其实温庭筠也是从早期民歌里学来的,南朝《子夜歌》中就有“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理丝入残机,何悟不

在古诗里飞扬——古诗漫谈(2)(1)

《在古诗里飞扬古诗漫谈》教学设计 O总体构思 通过古诗漫谈,创设宽松环境,使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走进古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诗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O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宽松的环境,营造自由的气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体方法用启发式、讨论式、演讲式等,通过集体吟咏、小组漫谈、推荐上台演讲、采访学校教师或家长等多种方式,进行口语实践,提高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让学生在韵味飘香的诗海里吟咏咀嚼,互相合作,探究古典诗歌的香醇与芳美。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有选择性地刻录几首古诗制作幻灯片;录制歌曲《水调歌头》(苏 轼词),《虞美人》(李煜词)。 2.师生共同准备印象中最深的一首或几首古诗,并简要讲讲喜欢的原 因,如催人奋进、富有哲理、形象生动、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等。 3.学生收集并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并深入地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等。 4.选定要采访的教师或家长、周围的长辈。 5.事先布置学生小组讨论古诗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古诗在语言交际、现 代歌词中的使用情况。 (二)导入。 教师:老一辈的读者中,不少人在孩童时代,就在吟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以及“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名句;我们还知道苏州有一座寒山寺,武汉有一座黄鹤楼。我们的祖国到处有名胜古迹,一经诗人写入诗中,就会广为人知。这些名句都来自古诗词中。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老师将和你们遨游诗海,在古诗中飞扬,张扬我们的个性。多积累一些古诗,除了可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加文化底蕴外,还可提高思想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新课标》要求同学们小学阶段要积累70首古诗,初中要背诵积累50 首古诗。大家肯定积累了不少,除了会背诵外,还应该能理解,会运用到日常口语交际及作文中,今天我们聚集一起漫谈古诗,希望同学们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三)展示多媒体。 问题1:请你背一背下列诗人的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王安 石、苏轼。(请同学们自由站起来背诵,也可两人或几人合背。) 问题2 :请你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或有关花草树木的古诗。(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背诵。) 问题3 :老师说上句,让同学以接龙形式对出下句。可以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例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月落乌啼霜满天,” “横看成岭侧 成峰,”“国破山河在,”“安得广厦千万间,”等。 (四)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或几首古诗,并就介绍的古诗

(完整)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 第一部分说明文考点分析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就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分别进行总结、归纳。只有通过阅读掌握了文章的主题,才能正确理解文章,进而根据文章的事实细节推测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考点之四: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古诗漫谈》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口语交际古诗漫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感受古典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重点) 2.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学习诗词的自信心,增强合作意识。 (难点) 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查找资料的能力。 【学法指导】 诵读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中国被称为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涌现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吟咏古诗,畅谈古诗,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吧。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知识卡片 1.写出自己印象深刻或喜欢的古诗,并讲明原因。 2.收集并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将收集的古诗分类整理,准备课堂交流。 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背诵诗词 1.每队围绕一个主题背诵古诗。 主题:山水、边塞、咏物等。 内容:《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山坡羊·潼关怀古》《清平乐·六盘山》《望洞庭》《调笑令》《观猎》《渔家傲》《卜算子·咏梅》《江南》《别董大》《赠少年》《山中送别》。 2.各队开火车背诵一首长词。 内容:《沁园春·长沙》《满江红》《声声慢》《雨霖铃》。 知识板块二赏析诗词 1.画中有诗。猜一猜,每幅画中蕴含着什么诗句? (出示描绘画有《望庐山瀑布》《小池》《惠崇春江晚景》等诗的画。) 2.诗中有画。 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根据诗意绘制的图画;各小队选派的代表上台,展示本队根据诗词绘制的图画,其他同学品味欣赏。 知识板块三古诗竞猜 1.“心有灵犀一点通”,读诗句,猜谜语。 辨植物: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识动物: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知人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游名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佳言妙句对对碰”,读上句,接下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

浅谈口语交际教学小论文

浅谈口语交际教学小论文 浅谈口语交际教学 【摘要】 教师是学生口语交际过程的引导者,点拨者,鼓励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说话能力。 【关键词】 交际提高能力 【正文】 新大纲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口语交际”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特别是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更是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课堂常常遭遇尴尬局面,常有学生不肯交际等情况发生。如何改变现有教学状况,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先搜集后交际。 《父母的爱》主要是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师生必须预先搜集有关“父母的爱”相关的资料,忽视这一点,学生的口语交际必定是静态的,课堂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进行本次训练之前,我们应该先让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然后再加以整理选择,最后确定自己的交际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进行了口语交际,而且也为自己提供了以后的写作材料。 由于经过预先的资料搜集,学生都有话可说,而且所说的内容也比较有条理,课堂气氛活跃。 二、创设交流平台 口语交际的切入点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达到能交流的目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在教学《父母的爱》时,出示第二则小故事图片(一位父亲正在厉声呵斥成绩差的孩子),师生共演第二则小故事,创设交际情境,激发交际欲望,师生互动,做好交际示范,为后面的交流做好铺垫,这是第一个交流平台。然后再创设的第二个平台:假如冯刚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教师扮演冯刚爸爸,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通过这些交流平台的创设,鼓励学生多说,体现出对口语能力培养的层次性。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2.(2011·浙江宁波市)“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13.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分)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最近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对其中的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了兴趣,于是,经过学习研究,我对口语交际教学产生如下设想: 一、练交际能力于课堂 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每分钟都应该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在每次的口语交际课中,让学生学到更多交际的本领,教师的课前准备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交际课应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交际心理,给学生创设听说互动的交际情境。 (一)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自然交际 1、实物展示法。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从而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使学生积极生动地加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例如《爱吃的水果》一课,我把“葡萄”、桔子、柚子、柿子、梨、苹果”寄放在水果盘中,学生的视觉、味觉、知觉一下被唤醒,很快地进入到交际的情境中。并在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能说出自己爱吃水果的特点,使交际有序,活跃地进行。 2、巧用图画,再现情境法。 都说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兴奋剂“,图画是展开形象的重要手段,现今的教材中配有形象生动的图画,图画实际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易于儿童接受,这样能唤起学生观察思考、说话的兴趣。如教

《夏夜多美》这课时,我用投影出示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蚂蚁和睡莲的表情、动作,想想他们可能在说什么?同学们看着生动的画面,纷纷举手说:小蚂蚁快滑进水里了,挥着手向睡莲求救!另一个同学补充说:睡莲伸出双手,笑着说,不用怕,我来帮你。你看,形象的画面让他们看得多真,还会说:“滑、挥、伸。”看得多仔细,说得多准确呀!小朋友就不难理解夏夜的“美”了 3、师生共演,进入情境法。 教师能参与学生的活动,师会成为学生更想活动的催化剂,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表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有趣的情节、人物,学生们有很大的兴趣,教师的参与更让他们有了动力,在师生共演中,进入情境,实现交际能力的训练。记得教学《坐井观天》这课,我扮演青蛙,同学们扮演小鸟,我入情地朗读,读活了这个故事,生动的表演,演活了故事,最后让同学们想象,跳出井口的“我”高兴吗?同学们从我的动作想象我看到了美丽的景象,从我的表情想象我说了:天真的无边无际呀!小鸟说得对,我真应该早出来看看,现在我知道了,我高兴极了!。”由于我的表演,让孩子更想说了,说的面也广了。 4、组织活动,体验情境法。 孩子们最常说的字是“玩”,因为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题,在教学中,我,不妨多组织适合孩子们的有趣活动,让孩子们在一个愉快的活动中自然交际,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有趣的

中医与古诗词漫谈

中医与古诗词漫谈 中医与古诗词漫谈 何任 医学与诗词 历代中医学家的知识结构,几乎极大多数都是医、文、史、哲四者溶于一体的,有的尚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兵法等。因此,他们除了具备医学知识外,不少人又有较高的文、史水平,特别是文,更是优异。有些还是科举不第或考中以后又立志学医的。所以精于文、赋、诗、词是不足为奇的。 旧时还有时医、儒医之分。前者是泛指医业兴隆,门庭若市的医生,由于“行时”而得名。其中也深通医道而又医业兴隆的也颇不乏人。且多学有所成,比时医更受人钦敬。后者是深习经书,满腹文章的既通儒学又精医道的医家,曾为当时社会所推崇标榜。因此医学与文与诗常相融合的习惯,也就流传下来。因此,古代医学书籍中,其文体常多韵文。四言、五言、七言,以及词的体裁。使习医者便于诵读,便于记忆。《医宗金鉴》就是以四言韵文为主要形式而阐述原理的。至于像《汤头歌诀》,有些《歌括》、《约言》等都是采用韵文诗歌形式为常见。我青年时,曾读某一部麻疹医书,以词的格式讲医。像“麻疹俗呼麻子,皆因火气熏蒸,

大都治法喜凉清,休把辛甘犯病”。这半阙“西江月”词调。至今五十多年,不但不忘记,而且常常为我认识麻疹的原因、病机、治则、禁忌,记忆深切。真是受益良多的好词。当然随着年事的增长,学识的进深,自然不会永不变化地僵着地看待麻疹。但在当时确实非常有利于学习掌握。 历代医家多能诗。从清代诗人沈德潜(苏州人,乾隆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所编的《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书中大体浏览,就可以发现其选集中有许多是当时医家的诗,有的还是大名医。 据我初浅的了解,历代医家中有诗名的,如晋之陶弘景,唐之陆贽,宋之林亿,金之张从正,元之朱震亨、滑寿,明之王履、何塘、李濂、李时珍、龚廷贤,清之喻昌、傅山、高斗魁、吕留良、尤怡、薛雪、何梦瑶、徐大椿、魏之诱、赵学敏、章楠、王泰林、陆以湉、吴师机等,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医家都是精于诗词的。而清之薛生白(雪)还有《一瓢诗话》等专著。 至于清末至今医家能文能诗的就更多了。 健康与诗词 人们常常将健康长寿看成与锻炼、打拳、养生、做体操等有关,这是对的,因为很多老人确实在锻炼身体以后,得到体力、脑力的不衰而健康。但是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养身养性的方法,就是在工作学习之余听音乐,练书法、绘画

《古诗漫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古诗漫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古诗漫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感受古典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学习诗词的自信心,增强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引入主题,创设情境 中国被称为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涌现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瞧,今天韩老师就给大家请来了几位。 (四位同学分别扮演李白、杜甫、李清照、陆游,吟诗上场,做自我介绍。) 二、自主活动,展示成果 最近,我们六一班开展了一次“走进诗词王国”的主题实践活动。各个小队分别确定了诗词的探究主题,前一阶段大量地收集、整理了资料,开展了活动。这节课,请同学们畅所欲言,交流、汇报学习收获,共同分享吟诵诗词的乐趣。 (全班同学已经分为寒梅、幽兰、翠竹、雏菊四小队,自我介绍,然后交流学习收获。有:了解古典诗词的类别,认识历代诗人,介绍学习诗词的`途径,玩赏趣味古诗词等) 1、背诵诗词 (1)每队围绕一个主题背诵古诗。 (有:山水、边塞、咏物等方面。内容是:《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山坡羊潼关怀古》、《清平乐六盘山》、《望洞庭》、《调笑令》、《观猎》、《渔家傲》、《卜算子咏梅》、《江南》、《卜算子咏梅》、《别董大》、《赠少年》、《山中送别》。) (2)各队开火车背诵一首长词。 (内容是:《沁园春长沙》、《满江红》、《声声慢》、《雨霖铃》。) 2、赏析诗词 (1)画中有诗。猜一猜,每幅画中蕴含着什么诗句?(学生出示描绘画有《望庐山瀑布》、《小池》、《惠崇春江晚景》等诗的画。) (2)诗中有画。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根据诗意绘制的图画;各小队选派的代表上台,展示本队根据诗词绘制的图画,其他同学品味欣赏。 3、品评古诗 (1)寒梅小队:“心有灵犀一点通”,读诗句,猜谜语。 辨植物: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识动物: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知人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游名胜: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幽兰小队:“佳言妙句对对碰”,读上句,接下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浅谈教学中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浅谈教学中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语文课改中,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新课标中的口语交际课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提法,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具体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一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敏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努力做到: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使学生想说。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学生才能自觉参与口语交际实践,而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 小学生生性活泼,争强好胜,爱参加活动,尤其喜欢参加竞赛性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全身心地投入,精神振奋,神采飞扬。因此,要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安排一些活动。如拔河、跳绳、踢毽子、广播操比赛等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组织“畅谈会”让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盎然,教师参与其中,相机点拨。 2、灵活使用教材创设情境。 虽然课堂只是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一个场所,但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得到口语交际最基本知识。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每次口语交际的主题,精心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另一方面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描述画面、复述课文、续编课文等形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再如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抓住课文“空白”联想续说等。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 说明文阅读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选编说明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先是为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就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右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在哪里”这个问题,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只举行孝行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杨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杨荣的尊敬,就安排杨荣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此叫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在传说戏剧舞台上,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对于位次如何讲究,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每个单元练习中都会设置一篇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它构成了整个语文教学的完整体系,成为了语文教科书中必不可少而又特色鲜明的一种教学组成部分。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综合能力的不断要求,这一教学内容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成为了继阅读、作文以后的又一亮点。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简要谈一谈: 一、把握内涵,是确保口语交际开展的前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就对口语交际课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能流于形式,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恰恰是语文本质属性的回归和体现,这就给我们指明了学习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而关注“交际”更是口语交际中的核心。苏教版五年级下有一篇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在执教这一节口语交际课时,我着重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背景下进行话环保内容的交际。打破原有的班级分组模式,按照话题选择角度的不同,把班级分为了八个环保调查小分队。前期布置学生针对自己选择的话题进行实地走访,资料搜集,意见整合等,这一环节已经是在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了。然后在课堂上各小分队对自己的话题进行交流和汇报,侧重于小分队之间、学生个体之间双向互动,既可以是相互佐证也可以进行不同观点的辩论。整节课功夫在课外,精彩在课堂,营造出激烈而又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约束少了,敢于畅所欲言了,能够进行熟练的交际了,口语交际能力也在其中不知不觉得到提高了。 二、明确目标,是收获口语交际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目标的制定。明确口语交

小学古诗词之炼字教学漫谈

千锤百炼无止境,心有灵犀一点通 ──小学古诗词之炼字教学漫谈 黄慧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街道高黎小学 【内容摘要】 炼字教学是小学古诗词教学难点的突破口。炼字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小学阶段应以认字和积累词语为主,进而品析解读。在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有所知(认知),有所疑(质疑),有所议(讨论),有所为(练习)。从炼字的角度,通过替代、体悟、对比、达意等方式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积累文化知识,丰富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小学古诗词教学难点与突破口 古诗词在小学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阅读理解古典诗词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经验。而这些恰恰又是小学生所比较欠缺的方面。因而,古诗词就成了教学的一个难点。有的教师避难就易,以读(朗读)代讲(讲解),以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的教师则以背(背诵)代析(品析),以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其实都是片面强调了读和背的作用,而忽视了讲和析的必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古典诗词更具语文性和人文性特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采取主动积极而有效的方法来突破古诗词教学难点,使学生不仅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诗词语言的优美,而且,通过学习古诗词积累文化知识,丰富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那么,古诗词教学难点的突破口是是么呢?我以为,从炼字切入是快捷有效的途径。 炼字,是一种修辞方法,其目的就在于选用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当今小学生往往缺少“炼字”精神和“炼字”能力。一方面是因为粗心大意而张冠李戴──误用词语;另一方面是由于词汇贫乏而无所选择──单调重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古诗词语言凝炼精美的特点,从炼字教学切入,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精益求精锤炼语言的精神和感受古诗词语言的优美。 炼字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小学阶段应以认字和积累词语为主,进而品析解读。在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有所知(认知),有所疑(质疑),有所议(讨论),有所为(练习)。因此,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炼字教学。 一、替代。就是用其他词语替代诗句中的词语,在比较中感受作者遣词的精准。小学生手头上掌握的词汇不多,我们先点出诗词中的关键词,再出示一些同义词或近义词并作简要的解释,然后让学生用这些词语去代替诗词中的关键词,边读边体会,看看用哪个词语更好。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把春风吹过江南时所带给人经久不衰、春神常一的景色描绘得十分确切、传神,写出了春风旺盛的生命力。是其他词语如“吹”、“到”、过”、“入”、“来”等不可替代的。又如白居易《暮江吟》(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的“铺”字用得逼真、贴切,表现了黄昏时的太阳逐渐下落,光线逐渐展开的情状。既有“面”的感觉,又有逐渐展开的动态。倘用“照”,则显得平淡而抽象;倘用“射”,

语文版小专题 口语交际 古诗漫谈

小专题口语交际古诗漫谈 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枣庄大众网6月10日讯经典古诗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瑰丽的珍宝,对铸就学生品格、激励志向、丰富知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中学深入开展中华诗诵读活动,交流与古诗相关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策划者(学生会主席),请你完成下面的策划任务。 (1)任务一: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撰写宣传语,做成大条幅悬挂于学校醒目位置。 (2)任务二:请你撰写一份通知,分发给各班,邀请他们加入这次活动。 ________ (3)任务三:诗意的解说。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中关于“春”的描绘绚丽多姿: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有“”的晚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忧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喜春。 2.漫步古诗苑,我们心旷神怡,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沉浸在古诗“花鸟虫鱼”的海洋中。(请分别仿照示例列举一句) (1)带“花”字的诗句。 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写“鸟”的诗句。 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 (3)绘“虫”的诗句。 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4)绘“鱼”的诗句。 3.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看图悟诗。上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其中富含哲理的是哪两句诗? (2)看图写诗。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为下边这幅画起一个诗意的名字。 ____________ 4.假如你参加了下列“漫游古诗文”的活动,按要求完成相关的问题。 (1)“心有灵犀一点通”,读诗句,猜谜语。 ①辨植物: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②识动物: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③知人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④游名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谜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词句中觅成语”,读句子,写成语。 ①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示例:欣赏古诗佳作,陶冶人生情操。

新部编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泥土的歌唱》,回答问题 泥土的歌唱 ①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八种,称为“八音”,其中有一音曰土。 ②土——顾名思义,就是由泥土发出的声音,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即使一定要它发音也要伴随着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 5 万年前获得了一项革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③经过这一神奇的转化过程,泥土不仅拥有了全新的样貌,而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质地与功用。毫无疑问,这项技艺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当然作为早期文明的先锋的中国先民,在这方面也拥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甲骨文中的陶字,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至少在4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陶轮制陶了。陶轮的使用,或者说借助陶轮的转动,人们就可以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 ④土本身是不发声的,但是由土制成的陶器,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尤其是那些比较标准的圆形器,在发音的原理上,与葫芦完全一样,所以很容易让古人通过自然的联想,而发现它们拥有的音乐天赋。这里面,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埙。 ⑤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⑥作为一种在民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充满了草根气息的乐器的埙,经历了漫长阶段,最初的埙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又过了大约1000年,也就是3500 前,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2004年,河北邢台的侯义敏,对传统的埙进行改良,设计出了10孔的低音埙。这种埙与古代的埙相比,音域宽广,音色低沉深厚,空灵柔美。 ⑦还有一种比较著名的陶制乐器,虽然在古代的名声并不很好,但是在最近突然时来运转了。这种乐器就是缶。缶本来是一种实用器皿,具体的说就是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和咱们现在看到的泡菜坛子差不多。后来,随着青铜时代的来临,逐渐被青铜器所取代,至少在贵族的生活中是这样的。 ⑧像这样的一个器物,要想作为乐器来使用,毫无疑问只能充当打击乐器了。 ⑨用装酒的坛子当乐器,一边拍打着这个装酒的坛子,一边唱歌,通常来说给人的联想都是醉鬼,或者性情豪放的经不起任何酒精催动的野蛮人的形象。事实上,李斯在他的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今》的文章中,就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的句子,意思就是,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就是以此为例,来说明秦国当时文化的落后。也就是说,在古代击缶而歌并不是什么文明的象征,恰恰相反,那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 ⑩但是击缶这种乐器,在2008年突然时来运转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击缶而歌,让这种

(完整版)(崔洁)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及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及教学策略 青岛贵州路小学崔洁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但目前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学生没有积极交流的习惯,不会用口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情感的现象普遍存在。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口语交际实际的需求,明确规定: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不仅包括“听话?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还提出了“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等要求。并且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自己在教学中也积极地进行了一些摸索与实践,有了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口语交际及其特点 口语交际课型的提出是对以前“听话、说话”课型的更新。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新的“口语交际”区别于“听说训练”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它的交际性、实践性。 交际性即指“口语交际”的双方互动过程,指人们通过口语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口语是工具,交际是目的。语言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人际交往。它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而且,“儿童的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与人们言语交际中,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听”训练过程理应是交际过程,必须有交际的对象,形成交际的关系。交际能力不只是一般的听说能力,交际能力除了听话、说话这个基本能力外,还有和别人交流能力、待人处事能力。 口语交际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实践性。口语交际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口语交际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掌握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实践,新大纲也明确提出了实践性的要求。实践是任何能力形成的基础,言语也不例外。教师在课堂中所传授的知识是理论性的、空洞的,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实践后才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就课堂的特点来说,课堂里所进行的交际训练并不能真正代表现实生活里的口语交际,因为课堂里的训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的,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学生得不到临场应变能力的锻炼。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实践性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内课外资源,多方面加强训练,立足课文,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际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二、教学策略 (一)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 1、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天真活泼,爱说爱动,但是真要当众说话时,心里不免会紧张。但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迫切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存在。如果教师不遵循儿童的

古诗漫谈

活动设计 一、活动主题 古诗漫谈 二、活动背景 通过古诗漫谈,创设宽松环境,使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走进古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诗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在合作中品味、咀嚼古诗文的醇美与芳香,同时充分挖掘集体的智慧,师生共同遨游于诗海。 2.领略古诗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 四、活动过程 1.激情导入。 老一辈的读者中,不少人在孩童时代,就在吟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以及“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名句;我们还知道苏州有一座寒山寺,武汉有一座黄鹤楼。我们的祖国到处有名胜古迹,一经诗人写入诗中,就会广为人知。这些名句都来自古诗词中。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老师将和你们遨游诗海,在古诗中张扬我们的个性。 2.多媒体展示。 问题1:请你背一背下列诗人的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王安石、苏轼。(请同学们自由站起来背诵,也可两人或几人一起背诵。) 问题2:请你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或有关花草树木的古诗。(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背诵。) 问题3:老师说上句,让同学以接龙形式对出下句。可以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独在异乡为异客”“月落乌啼霜满天”“横看成岭侧成峰”“国破山河在”等。 3.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或几首古诗,并就介绍的古诗展开比较,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向介绍者提问、交流。

多媒体展示要求: (1)表达时要有自信心,朗诵诗歌时要有激情,抑扬顿挫,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2)别人提问时要认真倾听,了解主要内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不同见解可以争论,但要尊重他人,不随便打断他人的话。(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4.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请同学们就自己课前准备的印象最深的一首或几首古诗,谈谈喜欢的原因(如催人奋进、富有哲理、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等)。提倡发言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诸如可站在讲台上,可走进同学中间,可坐于小组中娓娓而谈等。为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教师给同学示范,即兴发言。 范例:我最喜欢的古诗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因为这首诗体现了杜甫的高尚情怀。杜甫的茅屋几乎被狂风和顽童完全摧毁,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秋雨,屋漏床湿,被冷似铁,全家无法安眠,处境十分悲惨。但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诗歌情意真切,文字朴素,未作刻意的经营布置,但由于写出了诗人由极为潦倒不堪之中推开自身往大处着想的思想境界,仍然显出了波澜起伏的转折变化。诗的最后一段表现大庇天下寒士的理想,句法、情感完美配合,随气之短长,以七言、九言错杂,以“呜呼”二字穿插,加强感叹的语气,音调抑扬舒展,收放自如。“世上苍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的这副对联用来概括杜甫是再恰当不过了。 5.通过调查了解,请学生结合音乐、绘画、工艺品等谈古诗。 播放两首歌曲,一是《水调歌头》(苏轼词);另一首是《虞美人》(李煜词),让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细品古诗的韵味,直观地进入亦诗亦歌亦画的情景中。接着引导学生就古诗在当今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用古诗作歌词;各种画配上诗歌;各种工艺品如茶具、盘杯等配上古诗;名胜古迹的门、窗等镌刻古诗等。) 6.活动总结。 古代诗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一笔,它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人以心灵、性情等方面的享受,给人以美的熏陶。通过本节课,我们一起漫谈了古诗,在诗海里飞扬。古诗值得我们探讨的还有很多,例如:为古诗配画、配乐,改写古诗成散文,甚至改写成话剧等,希望同学们能以此为契机,继续积累、背诵古诗,也可通过上网交谈,校外谈论等方式,走进古诗,学习古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