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信息技术 第一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选修1 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 第一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选修1 教案

本章的作用和地位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本章是全书的开篇和概述,它承接了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并通过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再次经历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对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几个基本环节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头脑中建立一个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比较完整的轮廓,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本模块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通过学习算法、算法描述、程序与程序设计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算法在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和意识,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和其他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做好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上的准备。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能从问题出发,亲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体会每一个步骤的含义和操作。

(2)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3)掌握程序与程序设计等基本概念,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教学难点:

(1)求解生产方案选择问题的算法。穷举法是人们求解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但如何寻找穷举的边界(即满足穷举条件的可能解集)是该方法的难点。其次,如何使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算法也是一个难点。

(2)调试VB程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需要老师的帮助。

(3)算法、程序、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语言等基本概念比较抽象,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例子和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探究和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理解和总结。教学建议

本章是全书的开篇和总论,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一些比较、探究和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本书的学习和教学中,经常需要分组进行协助学习和交流,因此教师在开课之前,应设计一些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混合编组),各小组的水平相当,成员之间应建立一种向上、宽容、和谐的关系,以便于今后的讨论、交流学习活动。

由于本章的内容比较注重实践和体验,建议尽可能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机房上课。

1.学情分析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一个选修模块,在学习本模块之前,学生已经在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第四章第一节中接触过有关的内容,在数学科的学习中也学习了一些算法的初步知识。因此,学生对本章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经验。

2.教学策略

基于学生的学情和本章的内容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大胆地把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和探究活动。例如,让学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结构,详细阅读每一节开头的案例,思考、讨论、探究问题,进行课文中的“实践”活动,填写有关的表格等等。

(2)本章在课文中设计了一些学习栏目,如:问题、探究、实践、观摩、练习等。教师要充分理解设计这些栏目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挥它们的作用。

(3)在教授第一节,教师可以作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示范,但要适度,能让学生完成的,尽量让学生完成,不要担心学生做的是否正确,重在让学生经历、体验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4)第二节和第三节有很多概念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探究、实践中理解、体验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的内涵,切忌死记硬背。

教学评价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对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以及各步骤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进行评

价。在学习第一节时,学生应学会对自己学习的体验和感受进行评价;对于第二、第三节,应引导学生对主要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测评;由于本章是第一章,因此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

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23排序》公开课教案

选择排序算法及其程序实现 一、设计思想 算法的程序实现是程序学习的难点,选择排序算法又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几个算法中较难理解和掌握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听,都能听得懂,整个教学过程把选择排序算法进行手术刀式的解剖,分解为一个一个小知识点,然后各个突破,最终掌握整个算法。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前后呼应,前后关联,直到解决完整算法。 二、教材分析 1.《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初步掌握选择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对于选择排序,除了掌握排序算法本身外,更重要的是排序算法的原理,了解排序算法的特点。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排序是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中一个重要算法,高中信息技术主要有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冒泡排序的效率,相对而言,算法比较复杂,比冒泡排序难以理解。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选择排序的算法的前提之下,才能更好使用VB程序语言来实现该算法。所以,本节课在教学的内容上主要由选择排序的算法思想和该算法的程序实现两部分组成。其中,学生对于选择排序的算法思想的理解是前提和基础,也是算法实现过程中难点的突破口。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必备的VB6.0操作和基础的VB程序设计语言,学生可以使用这些基本技能实现简单的算法。而且,学生刚刚学过冒泡排序算法,对于排序算法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本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将遇到3个主要困难。第一,理解选择排序算法,从而归纳出算法流程;第二,在程序实现过程中,查找给定范围内最小的数的位置;第三,两个位置的数据如何实现交换,以及何时需要交换。 四、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教学目标:掌握选择排序算法具体过程;初步掌握选择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 能力、方法教学目标:会根据选择排序算法分析画出流程图并写出程序代码;通过实例,掌握使用选择排序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本文档提供了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的详细内容和章节细化,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并学习该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下是本文档的内容概述: 第一章:算法基础 1.1 算法的概念和特性 1.2 算法的表示方法 1.3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1.4 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 1.5 算法实例分析与练习 第二章:数据结构 2.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2.2 线性表及其实现 2.3 栈和队列及其实现 2.4 串的表示和操作 2.5 树的表示和操作 2.6 图的表示和操作

2.7 数据结构实例分析与练习第三章:排序算法 3.1 冒泡排序 3.2 插入排序 3.3 选择排序 3.4 快速排序 3.5 归并排序 3.6 排序算法的比较和应用3.7 排序算法实例分析与练习第四章:搜索算法 4.1 顺序搜索 4.2 二分搜索 4.3 哈希搜索 4.4 图搜索 4.5 搜索算法的比较和应用4.6 搜索算法实例分析与练习第五章:算法优化

5.1 贪婪算法 5.2 动态规划 5.3 分治算法 5.4 回溯算法 5.5 优化算法的比较和应用5.6 算法优化实例分析与练习第六章:程序设计基础 6.1 编程语言概述 6.2 程序设计基本原理 6.3 程序的输入与输出 6.4 控制结构 6.5 函数与过程 6.6 数组与字符串 6.7 文件操作 6.8 异常处理与调试技巧 6.9 程序设计实例分析与练习第七章:高级程序设计技术

7.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7.2 泛型编程 7.3 并发与并行 7.4 网络编程 7.5 数据库编程 7.6 GUI设计与应用 7.7 Web开发基础 7.8 高级程序设计实例分析与练习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实例代码、演示文稿、课程PPT等,可在相应章节或中获取。 法律名词及注释: 1.Copyleft:一种软件版权授权方式,保障用户自由使用、修改和再发布软件。 2.Creative Commons:一种非盈利组织,推广用户之间共享知识和创作作品的授权方式。

QBASIC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QBasi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设计

目录 学情分析 (2) 学时分配表 (3) 第一章算法基础知识........................ - 4 - 第二章初识QBASIC (9) 第三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11) 第一节程序设计准备 (11) 第二节输入、输出语句 (17) 第四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20) 第一节条件语句 (20) 第二节 SELECT CASE语句 (22) 第五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24) 第一节循序渐进 (24) 第二节 WHILE—WEND语句 (28) 第三节 DO---LOOP语句 (29) 第四节循环嵌套 (32)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经过前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微机的基本操作,了解了因特网的应用,掌握了获取信息的途径、方法、能够具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会使用Word 2003制作校园小报,能使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等。 本模块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学会QBasic,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程序设计,使学生了解进而掌握有关QBasic的操作,同时教育学生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过程与方法中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合作、探究、分享发现的快乐,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构建,从而高效的使知识得到掌握,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挖掘微机特长生,发展这些孩子在微机上的爱好,在深度与广度上加深他们的知识。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模块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算法的目的,是通过构造算法,利用编程技术,能够把对问题及其解法的认识用编程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来,最终产生一个能够在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算法基本概念的理解,将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形式化地表示算法,自己动手设计算法并在计算机上实现算法,解决身边简单问题,提高算法思维能力及信息素养。

算法与程序设计 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1-1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算法、穷举法、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概念。 (2)让学生知道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语言的描述,特别是类似程序设计语言的自然语言描述。 (3)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2、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步骤,并把它运用到新知识中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观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韩信点兵”这个富有生动情节的实例和探究、讲授、观摩、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二、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上机调试程序等步骤。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也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环境 1、教材处理 教学内容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4月版)中信息技术部分的选修模块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的第一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选用《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第一节,建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在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或高中二年级开设。 根据2003年4月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阐述,“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1,它的前导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里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启动程序、窗口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利用上述的基础知识,用于本节课的启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环境,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等操作。本节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第一节课,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也是后续课程如模块化程序设计、各种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让学生在人工解题中发现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等步骤,并把它应用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去,这是构建主义中知识迁移的方法。本节课还采用了探究、讲授、观摩、交流、阅读材料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的方法。 2、预备知识 本节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中鼠标、键盘操作,启动、关闭程序,窗口、菜单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还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等知识。 3、硬件要求 可以进行屏幕广播的多媒体电脑室。教师自行设计制作的课件。准备《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活动表。 4、所需软件 学生机要安装VB6.0或以上版本。 5、所需课时 2课时(100分钟)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 选修一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

第一课初识算法与程序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算法的概念,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2)能初步利用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获得对此算法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算法概念的理解 难点: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算法。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趣味性问题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通过Flash演示材料,比较直观地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从而总结出算法的概念,学会如何设计和选择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时) (一)我们来共同寻找下面一些生活中比较现实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天下真的有“不要钱的午餐”吗? 某一餐馆门口海报上写着“不要钱的午餐”,规则如下:在三个月内,来宾必须凑够五个人,五人每次来就餐必须按照不同的顺序坐,直到把所有可能

的顺序都坐一遍,以后来吃饭就可永远免费”。于是有人想,这太容易了,每人每次坐不同的位置,吃五次不就行了?于是他就叫上自己的朋友参加这项活动,可是,吃了十次之后,还没有吃上免费午餐,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们感觉非常有意思,很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的讨论并得出了破解问题的步骤:①第一个座位5个人都有坐的机会②第二个座位只有4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一个人不能同时坐两个座位)③第三个座位只有3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④第四个座位只有2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⑤第五个座位只有1个人有坐的机会⑥计算:5×4×3×2×1=120⑦得出结论:需要吃120次才有可能吃上免费午餐。 【问题二】有三个和尚和三个妖怪过河,只有一条能装下两个人的船,在河的任何一方或者船上,如果妖怪的人数大于和尚的人数,那么和尚就会有被吃掉的危险。你能不能找出一种安全的渡河方法呢?请写一写你的渡河方案。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 〖展示步骤〗 ①两个妖怪先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②再两个妖怪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③两个和尚过河,一个妖怪和一个和尚回来; ④两个和尚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⑤两个妖怪过河,一个妖怪回来; ⑥两个妖怪过河。 【Flash动画展示】通过讨论和动画展示,我们可以知道,计算机解决问题和人解决问题一样需要有清晰的解题步骤。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程序或步骤。(二)【课件展示】算法的概念:

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21枚举算法》优质课教案

《枚举算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浙江省普通高中教学指导意见》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能力,并初步学会编制程序实现算法以解决问题。而枚举算法是在掌握VB 界面设计、VB基本语句及VB编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算法的综合运用与程序实现的一个方面。枚举算法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用枚举算法解决的。枚举算法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它也充分体现了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是设计算法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问题解决的方法 ②、了解枚举算法的概念 ③、发现枚举算法的解决问题的原理,归纳枚举算法的注意点 ④、模仿例题,编写程序求解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例分析,发现枚举算法的注意点 ②、通过观看、解析源程序,发现枚举算法的解决问题的原理 ③、通过模仿、创新,内化算法思想 3、情感与价值 ①、感受计算机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②、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③、增强合作与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枚举算法的思想 教学难点:根据流程图写出对应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辅以讨论法与体验 五、教学准备 计算机机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㈠、导入 投影展示问题一:《找钥匙》。小明是一个动漫迷,昨天他约了几个动漫社同学一起到会议室里举行一个联欢会,可是粗心的小明去学生处拿了一串钥匙回来准备开门时,却忘记了到底哪一把才是会议室的钥匙。假设这串钥匙一共有10把。

提问: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钥匙来开门? 师生共同分析——找钥匙的过程。引出枚举法。 ㈡、新课过程 1、枚举算法的概念 枚举算法就是按照问题本身的性质,一一列举出该问题所有可能的解,并在逐一列举的过程中,根据问题的条件对各解进行逐个检验,从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解,舍弃不符合条件的解。 2、数7游戏 在联欢会上,小明提议大家来玩数7的游戏。 游戏规则:从1开始数,每个人数一个数,凡是遇到7的倍数就要喊“过”,这样一直数到100为止。 任务:帮小明找出1~100所有要喊“过”的数? ①、问题分析 用变量 i 表示要列举的自然数。 列举范围:1~100 检验条件:i 能否被7整除。 ②、流程图 ③、程序结构分析 ④、程序代码 3、学生课堂实践(作业) “数7游戏”Vb程序的制作 教师演示学生作业。 4、拓展1、找出两位正整数中要喊“过”的数。 5、拓展2、小明提议增加难度,逢末位为“7”的数字也要喊“过”,请找出两位正整数中要喊“过”的数。 备注:在任务单中添加一个分层题,供提前完成上述任务的学生操作实践。 尝试将上述程序改为Do While语句来实现,并调试程序,看看能否得到相同的结果? 6、枚举算法的设计步骤 ①、确定列举范围一一列举 ②、明确检验条件逐一验证 ③、分析流程图、确定程序结构 注意:不遗漏不重复 7、生活中的枚举算法实例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中的一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 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基本 的算法和程序设计的知识和技能。本文将重点介绍该课程的内容和对学生 的意义。 首先,算法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在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常用的算法,比如排序 算法、算法、图算法等。通过学习这些算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解 决的过程,更有效地设计程序。 其次,程序设计是将算法转化为可执行的程序的过程。在算法与程序 设计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基本的程序设计技巧,比如控制结构、数 据结构、函数的使用等。通过这些技巧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编 写程序,使程序更清晰、高效。 此外,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还教授一些编程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将学习到一门具体的编程语言,比如C语言、Python等。通过学习 这门编程语言,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程中学到的算法和程序设计 技巧。 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对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学习算法和 程序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学生可以有条理地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此外,学习算法和程序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课程中,学生将进行大量的编程实践,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 一些实用的程序设计技巧,并能够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最后,学习算法和程序设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算法和程序设计是非常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无 论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科学的课程,还是从事相关的工作,都需要掌握这些 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算法和程序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教案

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精品教案【基本信息】 【课标要求】 (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因此,对于如何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画成流程图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还不很熟练,尤其对刚学过的循环结构,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此处说“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应该是指在必修部分对“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已有所体验与了解,或是指已学习过数学中相关模块的知识,这是本案例教学得以实施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建立求一批数据中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并将算法的设计思想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现实生活中比较身高的活动,以及对武术比赛中“打擂台”流程的逐步梳理,让学生学会从此类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求最大值的思想方法,即算法思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面对问题时能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进而设计出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有限步骤,从而理解计算机是如何解决、处理某种问题的。 『在过程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总结“求最大值”的算法思想。过程的实现关键在于实例引用是否贴切,是否有利于学生向抽象结论的构建。本案例的实例选择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在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再次体验与理解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为后面更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积累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1

1.2算法与算法的描述 一、教材内容、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教科版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第二节,通过1.1 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并知道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只要算法正确,就可以用任何一种语言编写程序,再加之本节的学习,更加加深的学生对算法的了解。为后续章节学习程序设计、算法的程序实现打下一定的基础。 (2)学情分析 此阶段学生为高二第一学期的学生,在高一的基础上已经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信息的获取处理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数学方面也已经具备了函数、数列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解决计算机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但我校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农村学生,基础差,知识的掌握程度差,所以要更加注重基础,课堂用例不能太难,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分层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算法,知道算法的多样性; 2、能够对设计的算法做简单的评价; 3、学会利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来描述算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用算法描述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找出算法,分析算法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综合、评价、分析、思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用流程图来描述算法。 四、教学方法 边讲边练、探究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课堂引入

老师:由“农夫过河”游戏引入:算法的概念,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找到合适的算法是程序设计的前提 , 算法的设计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寻找一种方法;二是描述实现这个方法的步骤,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如何描述算法。 2.算法特征 (1)有输入------一个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零个输入的例子: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Print 3*4 End sub (2)确定性。算法的每一个步骤必须要确切地定义 例1、这个人好说话。 例2、健美操中一个动作,“手举过头顶”。 (3)有穷性。一个算法在执行有穷步之后必须结束。 反例: S1: sum=0 S2: I=1 S3: sum=sum+I S4: I=I+1 S5: 若sum>=0 ,返回s3;否则,算法结束 4、输出。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5、能行性。 设计意图:之前学生很少接触算法,如果单纯的讲算法的特征,学生很难理解。通过举例说明,有利于学生理解算法的特征。 3、算法的描述 (1)、自然语言 用自然语言表达算法,就是把算法的各个步骤,依次用人们熟悉的自然语言表达出来。 例1用自然语言设计人、狼、羊、菜过河算法: 第一步:人和羊过河,人返回,留下羊; 第二步:人和狼过河,人和羊返回,留下狼; 第三步:人和菜过河,人返回,留下菜; 第四步:人和羊过河;

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沪教版选修1 教案

解析法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某某科技教育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一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解析算法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的学习,掌握用解析算法设计程序的基本思路。 (2)学会根据问题寻找恰当算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和善于总结的精神和态度。 2、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用解析法设计程序,解析法是一种最基本的常用算法,在之前三种基本结构程序设计的例题分析中也曾使用过,该算法的分析也为今后的各种算法学习做好了准备。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解析算法的思想,能写出求解问题的解析式并用程序实现”,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学会分析问题,合理设计算法,建立求解问题的解析式”。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可视化编程的能力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这样就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算法的分析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一个测量树高的例子进行引入,用简单的例子分析解析算法,然后采用教材上的活动“求解铁丝问题”让学生掌握解析算法的实现过程,用“求岛屿面积”的实践环节巩固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分析归纳、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 习过程的 观察和考 查,以及及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1’设置情境:美丽的校园有许多树木,这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 怎样才能测量这些树木的高度。 听故事,入情境设置情境,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2’老师介绍两种方法: 方法一:泰勒斯金字塔测量法。 (有局限性,如测量点与被测物之间有障碍物时,引出方法二) 方法二:不可到达底部物体的高度测量法。 从A、B两点仰角的角度与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计算出MN的高 度。 引出课题:解析法 学生了解问题的 分析方法。 切入本课 的学习过 程。 探究学[学习任务一] 问题:MN是竖直于地面的物体,其底部N不可到达。为了测 量MN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一条与MN在同一平面的水平线 线段AB为基线,测得AB的长为a=20米,在A点向M点X 望的仰角α°,在B点向M点X望的仰角β°。试设计程序 计算高度MN。 1、由α、β与a 推导出计算表达 式。 2、根据计算表达 式,分析解题算 让学生在 老师的带 领下了解 解析法解 题的一般 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广东肇庆中学麦丽华2005年11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扩展控件的主要属性和方法。 2、掌握通用对话框控件的主要属性和方法。 3、掌握菜单编辑器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利用扩展控件来设计多媒体程序的方法。 2、掌握利用面向对象编程的原理来设计和制作应用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产生学习多媒体程序设计的相关技术的愿望。 【教学重点】 1、利用VB的多媒体控件设计VCD多媒体播放器。 2、通用对话框控件的常用属性和方法。 3、菜单编辑器。 【教学难点】 1、通用对话框控件的属性和方法、菜单编辑器的使用。 2、利用面向对象编程的原理来设计和制作应用程序。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和边讲边练相结合。 【教学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材分析】 本节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的第六章第一节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主要内

容是让学生用VB设计制作一个VCD多媒体播放器。过程是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入一个多媒体播放器程序的设计需求,提出了任务的具体要求,让学生通过观摩回答问题,进行任务分析,划分程序的功能模块,学习两种新的控件知识,进而进行设计制作,经过创建图形用户界面、设置控件属性、编写程序代码、运行和调试程序的过程,最后完成程序设计。 通过本节的学习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设计实用程序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掌握程序设计的模块划分方法,以及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提供的控件对象进行编程,进一步熟悉对象、属性和方法的运用。而且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将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的特点,以及它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具有一定的娱乐性,相信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时一定会很受欢迎。 【学生分析】 学生是高二级的同学,是广东省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第一届学生,因此,他们基本掌握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方法,和已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高二年级是学习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经过大约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已基本熟悉可视化编程工具――VB的使用,以及对面向对象的编程也有一定的理解。因此,他们学习本节内容“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是可以的。但是,本节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多、难度较大,对学生要求较高。 【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

选择结构 [ [ 〔二〕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1.内容标准 〔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2.活动建议 〔1〕选择实例,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分析设计算法,恰当地使用三种控制结构编写源程序,调试并运行该程序,在过程中体验程序设计语言的逻辑特点. [教学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息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共分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题下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分支选择结构实现条件判断控制. 〔2〕能够运用分支选择结构设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利用任务驱动,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协作学习,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常用的文件传输方法; 〔2〕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用算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完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交流、发布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协同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协作学习、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支选择结构的格式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4

选择法排序算法(1课时) 一、教科书分析 教材采用广东教育出版社的《算法与程序设计》一书的4.4.1的内容来学习,以加深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关系的体会。新课标对排序算法的要求是初步掌握,因此必须在给学生讲授算法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动手完成算法,以加深理解。排序算法是程序设计中的重要算法,应用非常广泛,它的学习即是对已经学过的三种程序设计结构的综合运用,又为后面其他的算法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也用VB实现过若干应用程序,对于事件处理过程、对象属性有一定的了解,学习使用过VB里的数组。但在学习排序算法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数组变量的变化难以理解,同时由于程序中有多个对象的事件需要编写代码,对代码的位置会难以把握。对于排序过程中数组元素的变化,可以采用实际生活中给若干个同学按照身高排序为例进行理解,而代码的编写过程应针对事件的发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排序的概念,初步掌握选择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 2、过程与方法 熟悉VB的程序设计步骤和方法,提高将算法转换成程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将自己的逻辑思维与计算机程序设计相结合的过程。 四、重点、难点 重点:对选择排序的理解 难点:选择排序实现 五、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对排序算法的介绍以讲授法为主,把排序的方法用程序语言表达出来,最终实现程序。两个课时中第一课时为选择排序算法的分析及实现,第二课时为插入排序算法的分析及实现。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通过排成顺序对高效查找以及科学研究等的重要性来引入排序算法。 2、新课教学 (1)选择排序的思想: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在所有的数据中选出最小的数据,把它与第一个数据交换,然后在其余的记录中再选出最小的数据与第二个数据交换,依此类推,直至所有数据排序完成。 (2)利用教材自带的算法flash软件,进行选择排序思想的讲解。 (由于选择排序比较好理解,所以直接看流程图能看懂)

【公开课】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1-

1.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揭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神秘面纱”的第一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节是全书的开头,主要结合实例“回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分析“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然后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分析】 本节是高一学生的第一节算法课,内容较简单,涉及的专业术语也较少,学生能够看懂,主要是让学生比较人机解决问题的异同,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人是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2、了解人解决问题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比较人机解决问题的异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问题,并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兴趣及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难点:人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教学策略】 假期学生自主学习了高中数学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的联系,所以在设计课程时选取了学生熟悉的高中数学必修(3)中的案例引入----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分析的过程中引出算法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而讲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人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媒体选择】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自制ppt课件(主要用来展示板书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学生熟悉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过程,引入新课 问题:回顾二元一次方程组 x-2y=-1 ① 2x+y=1 ② 学生活动: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过程,写出解题步骤。 二、结合实例、讲解新课 (一)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如何得到方程组的解的? 学生活动:学生口述解题的步骤。 教师活动:归纳解题步骤,PPT课件展示解题的方法和步骤,详细讲解解题的过程,归纳出算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师总结:人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观察、分析问题,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判读、推理,尝试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去解决问题。 (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介绍:人类发明计算机,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大脑的活动,那么计算机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呢? 学生活动:同学们阅读课本P3“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概念教学案例 粤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算法概念教学案例粤教版选修1本案例对应的课标中选修部分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的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1)条: 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立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从“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出发,已从传统的记忆信息转向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的意识,主动高效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处理运用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并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 PASCAL语言的设计者沃思教授曾经说过:“程序设计=算法+数据结构”的著名论断,说明了算法在设计程序中的重要性,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设计算法。显然,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看,程序设计的核心之一是算法,那么,算法在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又如何呢?通过对算法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通过对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使学生对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起到有力的引导作用。 对于初学者而言,本节内容属于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性。而在初学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没有关于算法的认知。如果直接讲算法,学生很难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对于算法的含义就难以做到真正理解。为了达到教学得目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算法得概念,从而引出一个生活算法的概念。 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会每时每刻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都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步骤来解决,通过解答生活中一系列比较熟悉的问题,我们会发现这些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算法”思想的具体体现。现实生活学习活动中问题多种多样,生活算法也是不唯一的,会有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步骤,有着不同的过程,因此,生活算法的解决方法完全可以对应成程序设计算法中的顺序、分支和循环,甚至还会出现更复杂的一些形式, 按照从感性到理性、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我从学生的感性认知入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我调整了课程的顺序,先教Visual Basic的基本操作,在学生能掌握Visual Basic的基本操作,并能用Visual Basic 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现实生活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明白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有清晰的解决思路和解题步骤,通过人-机解决问题方法的比较,得出计算机解决问题和人解决问题一样都需要有明确的解题步骤,而计算机的解题步骤就称为算法,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算法的概念,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重点:算法概念的理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