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意见

(讨论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在总结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的基础上,现就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培养机制改革

1. 进一步重视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基本建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培养类型多样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从规模上进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国前列,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从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比较突出地表现在研究生培养的特色不鲜明,研究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不强,投入和政策保障不到位。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是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提高研究生

教育质量,关系到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高对研究生教育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2. 明确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思路

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必须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必须坚持提高质量为核心,必须符合并体现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从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活动入手,突出高水平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充分激发导师和研究生的创新活力,以“完善制度、提高质量、科教结合、支撑创新、适应需求、引领未来”为基本原则,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现代研究生教育体系。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主动适应国家需求

3. 合理确定发展规模

根据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统筹增量和存量,促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协调,保障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近期内[l1] ,硕士研究生新增招生计划和存量调整,原则上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

探索建立博士生招生计划的分类指导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不同单位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科研平台、科研经费和效益等,综合核算并按周期调整各单位的博士生基准规模。依据各单位博士生计划总体绩效,分类进行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控,逐

步增加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数量,相对稳定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新增招生主要支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改革培养模式,以及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的联合培养项目。

加强博士生教育质量监督,建立在读博士研究生分流淘汰和名额补偿机制。严格限制科研项目缺乏的单位和指导力量薄弱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规模。

4. 完善分类培养体系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建立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学位体系,在学位标准、目录制订、招生计划、考试选拔、培养模式、质量监督等方面实行分类管理。

博士以学术学位为主,按需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种类。探索完善国家重大工程和项目的科教协同机制体制,提高工程博士培养水平,推动造就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加快完善与行业紧密结合的专业学位体系,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规范招生、培养、实践的管理。积极探索调整硕士层次的学术学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5. 优化学科结构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不断调整学科结构。优先支持与国家重大战略相关的学科建设,大力提升与先进制造业、国防建设、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

生产,公共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现代服务业等相关学科的培养能力,重视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大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着力发展服务于繁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全面支撑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的学科。加强学科建设指导,进一步规范发展过快、培养问题较多的学科及其管理。

6. 协调区域间发展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区域特色突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研究生教育布局。积极鼓励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前沿学科、高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的研究生教育,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国家扶持、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增强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推动欠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学科建设。增强省级政府统筹指导本区域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能力,集中有限资源,发展优势学科,形成办学特色。

三、全面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7. 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突出科教结合

通过重大科研项目、高水平学术活动和国际联合培养,加强学科前沿的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着重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把握学术前沿的能力。立足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鼓励导师和研究生交互研讨,加大和重视研究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全面

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团队与合作精神。

8.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必须与行业紧密结合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密切结合行业需要,突出职业导向,考核与评价与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衔接。与任职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推进临床医学研究生对接住院医师的规范培训及医师准入制度的改革。完善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双导师或导师团队负责制的研究生指导制度,加强各方在课程建设与职业教学的紧密合作。以提高综合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突出案例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强化案例教学[l2] ,充分调动和保障导师、行业与企业进行案例建设、案例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有关组织对案例教学的指导,将案例教学情况作为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面。

9. 强化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作用

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导师指导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对研究生的思想品质、科学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责任。根据导师的师德、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或创新任务以及接受指导学生的评价,健全研究生导师遴选、考核评价和人事管理制度,在录取、资助学生、调配资源等方面给予导师更多的权力。对兼职过多的导师,相应设置招生的数量限制。

加强研究生指导团队建设,改善导师队伍结构,建立和完善导师培训和学术休假制度,不断提高导师的水平和能力。

10. 加强研究生教学与管理

针对研究生特点和培养目标,建设体现硕士、博士不同层次要求的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突出系统性、前沿性,体现国际水平。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加强讨论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研究,提高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和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习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国际化程度。

进一步扩大培养单位培养管理的自主权,完善研究生学习考核制度和学籍管理办法,在合理范围内允许在读研究生转换学科方向,健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期考核、开题报告、答辩、学位评定各环节的合理分流与淘汰制度。

11. 深化科教合作

构建科教结合新机制,推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拓展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领域、形式和方式,把人才培养与国家基础研究、应用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吸引产业、行业、企业界的优秀人士参与研究生实践教学与管理,加快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2. 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

扩大和深化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更加快速和有效地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积极推动国际

间学位、资历的相互认可,鼓励和支持高校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扩大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规模,丰富培养合作、学分互认、访学研究和短期交流等合作形式,加大引进国外优秀教材的力度,资助海外优秀学者来华讲学授课。在更高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吸引国外学生,扩大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规模。

13. 注重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培育

坚持诚信治学,注重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培养。发挥单位、导师和研究生组织的作用,努力培育境界高尚、底蕴深厚、激励创新的大学文化。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激发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增强研究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学术道德标准和学术规范,将[l3]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通过有效途径对研究生进行政治思想、学术道德、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教育,加强导师师德教育,惩治学术不端行为。

四、积极推动制度创新,健全引导激励机制

14. 扩大培养单位设置学科权力

国家根据人才需求和学科发展动态调整和管理学科目录,不再设置指令性二级学科目录。扩大培养单位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设置调整学科的自主权,全面下放二

级学科设置权,鼓励培养单位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主动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

15. 稳步推进学位授权审核改革

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从实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入手,推动新增学位授权的立项、建设和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与人才需求紧密结合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从单位授权向项目授权转变,从不断增列学科点的全面授权向指定项目、限期授权转变。引导学位授予单位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大力调整学科结构,产学结合增强办学特色和优势。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条件的民办高校,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实行学术学位、专业学位授权分立并行,分别审批。举办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当突出学校特色、优势,突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在有条件的学位授予单位试行自行增列博士、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进一步完善省级人民政府审批硕士学位授权的办法,提高授权审核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建立引导和鼓励机制,鼓励省级政府和学位授予单位根据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对现有学位授权点进行结构调整,建立有上有下的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办学特色。

16. 完善招生考试制度

稳步推动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对考生学术水平、科研创新能力的考查,进一步扩大招生单位确定考试科目、内容的自主权,扩大导师参与招生的学术标准制定、进行学术鉴定和决定录取的权力。

进一步改进硕士研究生统一招考、推荐免试、单独考试等招生办法,加强对考生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根据不同类型招生单位和学科特点,科学合理设置考试科目。充分发挥复试在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招生单位招生自主权。适应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l4] ,完善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

17. 建立质量监督制度

建立体现学科特点、科学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l5] 。按一级学科领域和专业学位类别,制订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的基本要求。突出对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再创新的能力的评价,重点考察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单纯以论文、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

完善政府主导的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宏观质量跟踪、趋势分析、会商预警制度,设立国家层面的质量保证与监督机构。进一步发挥学科评议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支持学术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合理参与质量监督,

建立合格评估与资格认证有机结合的研究生质量促进机制。立足学科点的质量,建立学位授权点分类[l6] 引导和监控机制,引导培养单位建立积极、有效、自律的质量监督机制;加强研究生培养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培养信息公开制度,逐步建立以学位授予单位内部监督为主体、政府与社会合理参与监督的多元质量保障体系。

18. 推动研究生教育法治水平的提高

贯彻依法治教的原则,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完善改革的配套政策文件。及时总结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加强国际比较和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推进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为重点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五、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19. 加大研究生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

充分发挥经费投入显著影响研究生教育发展和质量的作用,完善研究生教育预算拨款制度,大幅度增加对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的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建立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培养单位的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等实行绩效拨款,增加奖助经费投入,由高校自主用于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科研经费支持研究生培养的比例,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费用,可列入直接成本据实列支。

20. 健全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

中央财政设立国家奖学金,在普通奖学金基础上调整设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统筹设立补偿研究生学费支出的学业奖学金。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培养单位统筹利用科研经费、自筹经费、社会捐助、学费支出等提高研究生的“三助”津贴水平,建立健全对研究生的混合资助体系。

21. 加大协同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力度

结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依托高校优势基础学科,汇聚国内外优秀创新团队,合作研究和解决国家急需、科技尖端、重大公益性等问题,优化学科建设与联合培养的资源配置,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和动态管理。

22. 加快政府管理方式和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改革

取消高等学校举办研究生院的行政审批,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工作安排,不再以有无研究生院作为条件。以优质高效和公平公正为取向,中央和省级行政部门强化规划、指导、监督、服务职能,更多通过间接管理方式和提供公共服务,着力提高规划监督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培养单位以研究生培

养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完善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探索建立适应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教授作用,改革内部管理,加强研究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

--------------------------------------------------------------------------------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现状与前瞻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现状与前瞻 2013年12月,继《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发布之后,教育部在全国遴选了30个实验区启动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从总体上来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经过四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从关注怎么做到关注怎么做得更好更科学,从关注评价改革本身到关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从关注技术层面到关注制度建设层面,各个实验区敢于尝试积极进取,工作推进卓有成效。但由于受外部教育评价环境以及传统评价观念、方法、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影响综合评价改革向纵深发展。本文在梳理当前实验区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的进展 (一)探索并建立了一套工作机制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完成此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层次、多部门的参与,也需要多方协同、资源整合、联合攻坚才能确保其得以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完成。因此,为确保改革的落地和推进,教育部和实验区逐步探索并建立了一套工作机制。 第一,初步厘清了国家、市县和学校各级机构的职责。国家层面负责顶层设计,整体工作推进,培训与指导,经验交流、总结与提炼。从2014年初开始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多次覆盖所有实验区的宣传综合评价理念、指导指标体系细化、传播关键技术和方法、引领结果应用的培训及现场交流,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及实验区代表开展深度座谈,总结第一轮次经验、规划深化改革的路径。实验区市县级层面抓统筹、显特色,明确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与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学校、教师改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学校层面谈校本,重视“过程性质量”,重视结果的应用与改进。 第二,实验区自主或委托第三方开展综合评价,积极建立工作机制推进改革实验工作。部分实验区尝试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第三方评价专业机构为依托的实验工作模式。实验区正尝试将国家、地方、高校、科研单位等各方面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共同开展此项工作,尝试建立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与退出的国际国内合作机制。 第三,部分实验区的学校逐步建立学校自我评估与改进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学校以《意见》为依据,结合学校和区域发展规划及每学年工作,有计划、常态化地开展自我评估,自下而上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使之成为学校管理的常规工作和学校改进的重要手段,建立自我诊断与改进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第四,实验区正在逐步完善保障机制。部分实验区加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建设,建立政府委托和购买服务的机制,为落实综合评价工作经费的配套要求及经费使用提供依据;并在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中单设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专项预算,从经费上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优化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的重点,也是开展评价工作的依据,实验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首先,结合各地实际,细化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各实验区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以下简称《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为基础,基本涵盖了5大方面20个关键指标,并进一步对这20个关键指标进行了内涵解析和操作化界定,直接用于指导测题的编制。除此之外,实验区还按照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将评价指标、考察要点和评价标准的内容要求细分为三个教育学段,构建起综合性立体化的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其次,部分实验区尝试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广州市建立了基于核心素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岞山中心学校初中部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岞山中心学校初中部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的通知》、《潍坊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切实建立有效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扎实做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有关工作。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内涵提升,推动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 (二)基本原则 1、以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既要关注学业水平,又要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要关注共同基础,又要关注个性特长;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效益。 2、促进发展。注重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

励等功能,以科学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主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3、科学规范。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要求,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科学合理,评价过程的严谨有序,评价工具的方便快捷,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使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逐渐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 4、重点带动。为保障实验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遵循点面结合,重点带动的原则开展实验。选取部分年级作为实验对象,重点跟踪考查;对照指标,选择重点,进行测评。 5、突出个性。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考查要点,建立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在尊重共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评价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评价模式。 (三)总体目标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基于学校自评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研发评价工具,建立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健全学校评价结果使用机制,形成完善的评价工作机制。 二、具体内容 (一)构建基于学校自评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1.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根据《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和潍坊市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紧密结合我校已有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绿色指标研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教师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发言稿

整合校园综合优势,构筑美丽学术风景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及研究生代表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的。很荣幸能作为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会主席,代表全体研究生在我校研究生教学工作会议上发言。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在“博学、力行、守正、拓新”校训的激励下,以“铺路石精神”为核心的长理文化熏陶下,加上长理人的共同拼搏,长沙理工大学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积极推动我校教育改革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充分感激,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给予支持与重视的所有领导老师致以崇高敬意。我们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研究生,心中感到无比自豪。 如果说求学生涯是五彩缤纷的田野,那么对我们而言,研究生阶段就是我们生命中最绚丽的一束太阳花,如果说读研是动静交融的舞蹈,那么在长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工作生活就是活力四射的探戈。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这儿孕育着春天的勃勃生机,向往着盛夏的热烈奔放,期盼着秋天的硕实累累,翘望着冬天的恬静厚重。诗意的浪漫和激情在长沙理工被诠释淋漓精致,飞扬的时尚和奋斗的艰辛被丰富的学术氛围演绎的美奂绝伦。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今后五年中国将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其中“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无疑是一个最大的亮点,因为如果能够按预期目标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中国的教育而言,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这也反映了我国人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部分,同样受到此项国家政策的积极影响。我党也曾明确提出“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对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对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重任,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另外,赖明勇校长曾表示,我国高等教育正进入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长沙理工大学愿意当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愿意做湖南深化高教改革的试验田。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总结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总结 篇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在学校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改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改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新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改在新时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孩子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通过自学,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 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品。其次,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所谓开放,是指课程的开发要

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共同参与;课程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趋向完善;课程的设计要为孩子个性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所谓民主,就是课程决策、课程编制的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所谓科学,是指课程是孩子的课程,课程必须回归孩子世界、适应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感。 教师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平等参与孩子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调动孩子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孩子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孩子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孩子,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孩子充分思考,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育质量改革的浪潮中要经常反思自己,思则变,变则通,要多读教育专著,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篇二:学习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内容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究竟怎么改?教育究竟怎么评? 近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启动。我国将用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为中小学校“全面体检”。我校组织了老师们学习了教育部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及刘涛局长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在老师们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所谓“绿色评价”,包括《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所提出的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目的是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国中小学教育将进入“绿色GDP”时代。 教育评价是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当前的教育评价领域,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带来了学生学业负担加重、综合素质及身心健康被忽视、创新能力缺乏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唯“学业分数”是瞻,使一些人认为“评价”、“考试”是与素质教育相反的词语,甚至认为唯有去除评价,教育才会健康发展。其实,问题出在教育评价并不科学。《意见》的出台,便是要自觉地引导评价去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其重要意义在于明确了教育评价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正是为了推进落实素质教育,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从教育评价的角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了规定,旨在将品德、心理健康、兴趣特长以及学业负担等指标充分纳入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中来,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落实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可以说,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抓手。 一般而言,关注教育评价,实则是对教育目标达成的关注。教育活动的结果,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以目标的形式存在于设计者的头脑里,引导着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教育目标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换言之,不关注评价,就是不关注教育目标是否实现,就是对教育目标的漠不关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意见》将评价改革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工作简讯 2008年第5期(总第27期)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编印 2008年10月20日 本 期 目 录 ? 特别报道 学位中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1) ? 工作动态 我国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工作将做重大调整 (1) 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启动 (2) 2008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考务准备工作平稳进行 (3) 2007/2008学年度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工作正式启动 (3) 200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成绩复核工作顺利进行 (4) 四川、重庆、陕西三省(市)200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工作正常进行 (4) ? 会议信息 2008年全国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 (4) ? 国际交流 日本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客人访问学位中心 (5) 日本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代表访问学位中心 (6) ? 工会工作 学位中心工会组织秋游活动 (6)

★ 特别报道 学位中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教育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2008年 10月13日,学位中心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吴博达同志为组长、副书记王立生同志为副组长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学位中心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学位中心以“探讨学位授予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载体,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以及学位中心自身的建设、改革和发展问题,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科学发展观集中学习实践活动。 目前,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活动正在进行当中。期间,学位中心召开了动员大会,传达了周济同志和中央第8指导检查组组长宋育英同志在“教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就学位中心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进行了部署。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中心采取个人学习和党小组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体讨论和个人撰写学习心得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力求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基本的思维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位中心将《学位授予标准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和《资历框架及其在中国实施可行性的研究》确定为调研题目,并以此为引领,对新形势下学位中心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展开大讨论、大调研。目前,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活动已由学习培训环节顺利转入调研环节。 (党支部 吕宏伟) ★ 工作动态 我国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工作将做重大调整 2008年10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调整学位授予信息年报数据结构的通知》(学位办〔2008〕50号),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对学位授予信息年报工作做如下调整:

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2017学年度) 二○一八年三月编制

目录 一、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1) (一)指导思想 (1) (二)研究生教育概况 (1) 二、规模与结构情况 (2) (一)博士、硕士学位点分布及结构 (2) (二)学科设置与经济发展融合度 (4) (三)研究生规模及结构 (5) (四)重点学科情况 (6) (五)学科评估水平 (8) (六)学位点合格评估和动态调整情况 (8) 三、招生与就业情况 (9) (一)研究生招生及生源情况 (9) (二)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 (11) (三)学位授予情况 (12) (四)研究生毕业及就业状况 (15) 四、资源与条件情况 (19) (一)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与条件 (19) (二)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22) (三)导师队伍规模及结构情况 (25) 五、培养与管理情况 (28) (一)研究生课程改革和建设情况 (28) (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及成效 (30) (三)研究生专业能力提升工作实施及成效 (35) (四)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及成效 (36)

(五)研究生论文发表、专利授权及科研获奖情况 (37) (六)研究生参加国家及省级相关专业能力比赛获奖情况 (39) (七)研究生培养特色及改革典型案例 (40) 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成效 (41)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 (41)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举措 (43) (三)学术或学位论文评优获奖情况 (46) (四)学位论文盲审及抽检情况 (47) (五)研究生奖助体系建设情况 (54) (六)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54) (七)思想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情况 (55) 七、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情况 (56)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 (56) (二)留学生情况 (57) 八、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58)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58) (二)下一步改革与发展工作举措 (58)

西南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

西南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试行)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了深化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根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特制定《西南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试行)》。 一、主要目标 按照“适度提升规模,改善生源结构,保证生源质量,完善资助体系,提高培养质量”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强化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完善资助体系,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统筹配置教育资源,促进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培养机制改革是高校自主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它涵盖了研究生教育从招生到学位授予的各个环节。通过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国家、学校、导师和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中的责、权、利,促进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 (二)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加大对研究生培养经费的投入,统筹使用国家财政拨付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导师科研经费资助和其他有关资金,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分配机制,构建有利于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和创新实践的培养机制和资助体系。

(三)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实施培养机制改革,将全日制研究生分为在职生和非在职生两种类别,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导师的科研需求和对研究生的资助能力等情况,实行不同学科分类指导,分步推进机制改革。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导师负责制 1.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具有主导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不断加强责任意识,从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 2. 在国家及学校规定的政策范围内,导师拥有在研究生招生中的自主权。在学生报名、择师的基础上,经导师组内充分协商后,导师自主决定录取人选。学校根据相关学科、专业的培养条件和导师的科研经费、项目需求调控招生计划。 3. 导师对自己所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工作承担指导责任。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和监督,对在读研究生公开发表的、以师生共同署名或者是导师为通讯作者的学术成果,导师要承担在学术道德规范方面的相应责任。 4. 导师应在学校政策指导下加强对研究生“三助”岗位的管理。在学校的分类指导下,不同学科、专业的导师应依据学科特点适度提供对研究生的资助,改善研究生的科研与生活条件。 5. 导师对自己所培养研究生的基本奖学金申请及等级确定拥有建议权,学校及各培养单位在讨论学生的基本奖学金申请及等级确定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燕王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我们努力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有力的促进和保证了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改造和发展方向等; (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的选用、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和试卷质量等; (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毕业率、就业率就业层次、用人单位评价等。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实体 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 (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

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 (2)教学督导监控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 (3)专项评估监控——通过专业评估、优秀课程评估、教材评估、实训室评估、试卷评估等,借助目标监控辅助过程监控,利用评估的诊断功能,促进有关方面提高工作质量。 (四)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 (1)听课制一-校部领导、教研级和同行相结合的听课制。 (2)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3)双向选课制——学生按班级选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教师也有选择任课班级的权力。 (4)新教师上岗考核制。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套完整和严格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一)指导思想 贯彻学校“全员育人,质量立校”的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和完善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先进、可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开发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通过严谨的评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解读教学文案

评价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关键点详解《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通过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一套全新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绿色评价”体系,以切实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 教育质量评价是世界性难题。相对来说,我国起步比较晚,专业力量不足,实践经验较少,但是为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不能等。在大方向和长远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下决心推进这项改革,一边做,一边学,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完善。 去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就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全面部署。随后又确定全国30个地区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启动了相关培训工作。评价改革只有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才能逐渐建立起新的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关键点一细化评价指标体系 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是不是科学合理,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把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指标框架经反复研究论证,我们力求用这些指标反映每个方面评价内容,

同时又能够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然而,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各地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我们提出了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一套评价指标框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是不是科学合理、是不是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在实验过程中,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对20个关键性指标和具体的考查要点进行调整完善,但是应当涵盖5个方面的内容,不能只选取其中的某一两个方面,特别是不能只考查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要包括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情况,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要关注学生的负担,要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省为单位开展实验的,要以省为主完善指标体系。以地市为单位开展实验的,要以地市为主完善指标体系。 在初始阶段,各地可以将重点放到考查要点的细化完善上,可以针对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研究提出相应的考查要点。一些指标如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的有关指标,列出了考查要点,但还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开发适宜的评价和测量工具,不断检验完善。 目前,考查评价指标和要点的标准,有些有相关的课程标准和政策依据,有的有明确的数量规定,如体质健康、作业时间、睡眠时间等,但有的只有原则性要求,目前还缺乏相应的具体标准和全国以及区域的常模,如学生品德发展、兴趣特长等。评价标准和依据的细化

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

附件2 编号: 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主持人: 主持人所在单位: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年月日 广东省教育厅制表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本人自愿申报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认可所填写的《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为《申请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申请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广东省教育厅或其授权(委托)单位、以及本人所在单位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的声誉和公信力,不以项目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3.遵守《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广东省财务规章制度。 4.凡因项目内容、成果或研究过程引起的法律、学术、产权或经费使用问题引起的纠纷,责任由相应的项目研究人员承担。 5.项目立项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项目并按申报预期完成研究任务。 6.同意广东省教育厅或其授权(委托)单位有权基于公益需要公布、使用、宣传《申请书》内容及相关成果。 项目主持人(签章):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清华大学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重大改革

清华大学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重大改革 清华大学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重大改革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9-2020年)》,根据《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经过全校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广泛深入讨论,现就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以下意见。清 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到,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1.改革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建立适应培养目标的录取机制。博士生招生加强对学术 志趣的考察;推行“申请入学-学科博士招生委员会全面考核决定录取”的方式,充分发挥 和有效规范专家组、导师在招生中对考生学术志趣、学术能力、学术潜力等的评价和决定 作用;推出可辅助导师选才的学术人才素质指南。专业硕士招生强调被录取者与项目的精 准契合,充分听取社会和市场声音,按照项目实行差异化招生;以熟悉行业或职业领域、 了解人力资源需求的专业招生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主导招生工作,提高招生选才的科学化专 业化水平。取消院系研究生招生数量与本科生数量挂钩的做法。 2.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学术型与专业学位教育区分鲜明、各成体系。博士生培养要 更加突出学术志趣和创新动力,培养目标应反映社会需求并体现学科发展具体需要。培养 过程应贯穿加强基础理论、拓宽跨学科知识和国际视野、提升创新能力的原则。鼓励富有 创新潜力的博士生进行具有跨学科、交叉创新色彩的选题,并给以一定的学术资源支持。 鼓励和支持博士生面向学术前沿开展原创性研究,毕业后到主流的学术科研机构就业。专 业学位教育要更加面向市场,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制订应吸纳行业专家参与,制定适应培养 目标的学位论文形式和标准,推动建立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探索学科特色与 行业需求相结合、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的多样化培养模式。试点小规模在线课程和 翻转课堂,提高课程挑战度,建立符合教学规律、实现最优教学效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继续推进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平台建设,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和伦理教育,增强学生 学术责任感。 3.发展特色研究生项目,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建设一批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水平 特色学位项目。推动设立引领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硕士生项目,如大数据硕士、互联网金融硕士、全球政治与经济硕士、统计第二/双硕士学位等项目。选择优势合 作伙伴,优化国际双硕士学位、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如苏世民学者、清华-伯克利深圳 学院、清华-霍普金斯全球政治与经济双硕士学位、MBA+X双硕士学位等项目。面向国家战略和人类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推进发展中国家研究等跨学科博士生项目。 4.探索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推动设立研究生第二学位,增加跨学科的研究 生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允许博士生、硕士生在攻读学位的同时,可以申请在本 校攻读第二学位或双学位(硕士学位),以利学生就业和长远发展。申请攻读第二学位的学生,要通过第二学位培养院系的面试考核。攻读第二学位,应向学校缴纳适当合理的费用。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拟逐步开设管理、法律、统计、数据科学等第二学位。

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心得体会 近期我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我在其中有这样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我觉得教育质量改革将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将像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一样引起管理领域的一次深入的变革,同时改革将对教学改革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从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体系来看,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而且进一步对这五项指标做了指导性的细化: 1.品德发展水平。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 2.学业发展水平。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 3.身心发展水平。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等。 4.兴趣特长养成。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等。 5.学业负担状况。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等。 同时,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的使用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是评价结果的呈现,提出了“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综合评价报告要注重对学校优势特色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映,不简单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总体性的等

级评价。”这样的指导意见对于多年来倡导的特色办学尤其是农村学校的特色办学将有拨云见日的作用。 传统的评价观是静态的、功利的。其目的主要侧重于选拔,并且将这一功能推向了极端。对学生评价有结论性歧视;过分关注成绩、业绩和升学率;教师以考试分数在学生群体中分层分等,导致一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没有获得过成功的体验,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造成了学生厌学、辍学人数增加。这种评价取向的结果是,只关注了少部分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要求。显然,这是不可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的,所以教育改革以成为现在不可不执行的趋势。 现在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山雨欲来风满楼,树欲静而风不止。作为一个天兴中学的人民教师,我将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的思想,全面的发展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xx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调动教学和管理人员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特设立xx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研究生教改项目),并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是指省教育厅在构建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批准立项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由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负责。 二、项目申报 第三条研究生教改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项目主要范围是: 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指导; 3、研究生实验能力培养; 4、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5、研究生培养管理; 6、研究生素质教育; 7、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8、研究生教学改革;

9、其它相关问题。 第四条研究生教改项目的申报人应为在岗教师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 第五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每年申报一次,申报时间一般在当年五月份。 第六条项目申报人每年只允许牵头申报一个项目,在其原有项目结束前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第七条项目申报人须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xx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表》,报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推荐。 第八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类项目分组评审,并根据专家组的评审结果,确定本年度研究生教改立项项目。 三、项目管理 第九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研究生教改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条省教育厅给予每个研究生教改项目一定的经费资助。 第十一条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费、印刷费、差旅费等,也可用于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教学材料、课程调研、学术交流、论文发表、教材出版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第十二条建立项目中期检查制度。项目主持人应向本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交中期研究报告。 第十三条对未按计划进展或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

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研究生工作室管理制度(讨论稿) 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2017学年度) 二○一八年三月编制

目录 一、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1) (一)指导思想 (1) (二)研究生教育概况 (1) 二、规模与结构情况 (2) (一)博士、硕士学位点分布及结构 (2) (二)学科设置与经济发展融合度 (4) (三)研究生规模及结构 (5) (四)重点学科情况 (6) (五)学科评估水平 (8) (六)学位点合格评估和动态调整情况 (8) 三、招生与就业情况 (9) (一)研究生招生及生源情况 (9) (二)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 (11) (三)学位授予情况 (12) (四)研究生毕业及就业状况 (15) 四、资源与条件情况 (19) (一)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与条件 (19) (二)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22) (三)导师队伍规模及结构情况 (25) 五、培养与管理情况 (28) (一)研究生课程改革和建设情况 (28) (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及成效 (30) (三)研究生专业能力提升工作实施及成效 (35) (四)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及成效 (36) (五)研究生论文发表、专利授权及科研获奖情况 (37) (六)研究生参加国家及省级相关专业能力比赛获奖情况 (39)

(七)研究生培养特色及改革典型案例 (40) 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成效 (41)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 (41)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举措 (43)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6) (三)学术或学位论文评优获奖情况 (46) (四)学位论文盲审及抽检情况 (47) (五)研究生奖助体系建设情况 (54) (六)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54) (七)思想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情况 (54) 七、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情况 (56)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 (56) (二)留学生情况 (57) 八、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57)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57) (二)下一步改革与发展工作举措 (58)

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

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方案 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助学金等等)整个文件有点长大家应该感兴趣。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国和自主创新战略,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根据教育部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就是要进一步统筹和优化配置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源,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激发学校、学院、学科的内在积极性,构建起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和培养环境三者和谐发展、协同创新的制度结构,形成有利于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和创新实践的培养机制和资助机制,建立研究

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是要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在研究生培养中,创新是灵魂,科学研究主导是核心,导师负责制是基础。通过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导师负主责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以创新为目标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的设计要遵循下列原则:一是导师主导的原则,即充分考虑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责任和权益;二是科研导向原则,即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分类指导的原则,即在遵循研究生教育的共同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个学科发展的特殊规律;四是分层管理原则,即在学校制订总体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院的创造性,制定各个学院的实施细则;五是稳步推进的原则,即充分考虑政策的可操作性、导师的承受能力,使改革进程平稳推进。 二、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落脚点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棘针寨乡 关于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及细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山东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建立体现素质教育宗旨,符合轻负担、高质量要求的综合评价制度,引导广大校长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教师观、学生观,深入践行“名在减负、名在特长、名在名师、名在文化”的办学理念,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全县小学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二、评价内容 分办学行为、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学业水平、学生特长、办学特色等六大项,总分为100分。 三、评价标准 1.办学行为(10分) (1)开齐规定课程,开足规定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课表、课外活动安排表上墙上网,没有弄虚作假现象。(2分) (2)严格执行全省统一制定的学生作息时间,不得随意调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时间不增减。(2分)

(3)有切实的课外作业总量监控机制,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节假日、双休日没有违规补课的现象,没有举办奥数班。(2分) (4)规范考试科目和次数,学校组织的考试每学期不超过一次,科目不超过3门。(2分) (5)认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近视率、肥胖率明显降低。(2分)2.德育工作(10分) (1)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重视整合德育资源和开发优质德育课程,德育内容丰富。(2分) (2)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德育队伍健全,职责明确。(2分)(3)德育活动形式多样,校园育人氛围浓郁。(2分)(4)班主任工作扎实有力,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学校、社区、家庭沟通良好,形成合力。(2分)(5)学生熟悉《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习惯良好,精神风貌积极向上,无随地吐痰、乱扔乱抛、乱涂乱画、大声喧哗等现象。(2分)3.师资队伍(20分)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在学校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改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改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新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改在新时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孩子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通过自学,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 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品。其次,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所谓开放,是指课程的开发要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共同参与;课程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趋向完善;课程的设计要为孩子个性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所谓民主,就是课程决策、课程编制的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所谓科学,是指课程是孩子的课程,课程必须回归孩子世界、适应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感。 教师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平等参与孩子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调动孩子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孩子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孩子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孩子,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孩子充分思考,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育质量改革的浪潮中要经常反思自己,思则变,变则通,要多读教育专著,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