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据结构堆栈与队列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堆栈与队列实验报告

实验二堆栈和队列

实验目的:

1.熟悉栈这种特殊线性结构的特性;

2.熟练并掌握栈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下的基本运算;

3.熟悉队列这种特殊线性结构的特性;

3.熟练掌握队列在链表存储结构下的基本运算。

实验原理:

堆栈顺序存储结构下的基本算法;

堆栈链式存储结构下的基本算法;

队列顺序存储结构下的基本算法;

队列链式存储结构下的基本算法;

实验内容:

第一题链式堆栈设计。要求

(1)用链式堆栈设计实现堆栈,堆栈的操作集合要求包括:初始化StackInitiate(S),非空否StackNotEmpty(S),入栈StackiPush(S,x),出栈StackPop(S,d),取栈顶数据元素StackTop(S,d);

(2)设计一个主函数对链式堆栈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为:依次把数据元素1,2,3,4,5入栈,然后出栈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栈的数据元素;

(3)定义数据元素的数据类型为如下形式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char taskName[10];

int taskNo;

}DataType;

首先设计一个包含5个数据元素的测试数据,然后设计一个主函数对链式堆栈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为:依次吧5个数据元素入栈,然后出栈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栈的数据元素。

第二题对顺序循环队列,常规的设计方法是使用対尾指针和对头指针,对尾指针用于指示当前的対尾位置下标,对头指针用于指示当前的対头位置下标。现要求:

(1)设计一个使用对头指针和计数器的顺序循环队列抽象数据类型,其中操作包括:初始化,入队列,出队列,取对头元素和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2)编写主函数进行测试。

程序代码:

第一题:

(1)源程序"LinStack.h"如下:

#define NULL 0

typedef struct snode

{ DataType data;

struct snode *next;

} LSNode;

/*(1)初始化StackInitiate(LSNode ** head) */

void StackInitiate(LSNode ** head)

/*初始化带头结点链式堆栈*/

{ if((*head=(LSNode *)malloc(sizeof(LSNode)))==NULL)exit(1);

(*head)->next=NULL;

}

/*(2)非空否StackNotEmpty(LSNode * head) */

int StackNotEmpty(LSNode * head)

/*判断堆栈是否为空,非空返回1,否则返回0*/

{ if(head->next==NULL) return 0;

else return 1;

}

/*(3)入栈StackPush(LSNode * head, DataType x) */ int StackPush(LSNode *head, DataType x)

/*把数据元素x插压入链式堆栈head的栈顶作为新的栈顶,*/

/*入栈成功返回1,否则返回0 */

{ LSNode *p;

if((p=(LSNode *)malloc(sizeof(LSNode)))==NULL)

{ printf("The memory space is not enough!\n");

return 0;

}

p->data=x;

p->next=head->next; /*新结点入栈*/

head->next=p; /*新结点成为新的栈顶*/

return 1;

}

/*(4)出栈StackPop(SLNode *head, DataType *d) */

int StackPop(LSNode *head, DataType *d)

/*出栈并把栈顶数据元素值带到参数d,*/

/*出栈成功返回1,否则返回0 */

{ LSNode *p;

p=head->next;

if(p==NULL)

{ printf("The Stack has been empty!\n");

return 0;

}

head->next=p->next;

*d=p->data;

free(p);

return 1;

}

/*(5)取栈顶数据元素StackTop(LSNode *head, DataType *d) */ int StackTop(LSNode *head, DataType *d)

/*取栈顶数据元素并由参数d带回,*/

/* 成功返回1,否则返回0 */

{ LSNode *p;

p=head->next;

if(p==NULL)

{ printf("The Stack has been empty!\n");

return 0;

}

*d=p->data;

return 1;

}

/*(6)撤销动态申请空间Destroy(LSNode *head) */ void Destroy(LSNode *head)

{ LSNode *p, *p1;

p=head;

while(p!=NULL)

{ p1=p;

p=p->next;

free(p1);

}

}

(2)测试函数如下:

#include/*该文件包含printf()函数*/

#include/*该文件包含exit()函数*/

#define NULL 0

typedef int DataType;

#include "LinStack.h"

void main(void)

{ LSNode *myStack;

int i, x;

StackInitiate(&myStack);

for(i=0;i<5; i++)

{ if(StackPush(myStack,i+1)==0)

{

printf("error!\n");

return;

}

}

if(StackTop(myStack, &x)==0)

{

printf("error!\n");

return;

}

else

printf("The element of local top is :%d\n",x);

printf( "The sequence of outing elements is:\n");

while(StackNotEmpty(myStack))

{

StackPop(myStack, &x);

printf("%d ", x);

}

Destroy(myStack);

}

(3)设计结构体和测试函数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char taskName[10];

int taskNo;

}DataType;

#include"LinStack.h"

void main(){

LSNode *myStack;

FILE *fp;

DataType task,x;

if((fp=fopen("task.dat","r"))==NULL){

printf("不能打开文件task.dat!\n");

exit(0);

}

StackInitiate(&myStack);

while(!feof(fp)){

fscanf(fp,"%s %d",&task.taskName,&task.taskNo);

StackPush(myStack,task);

}

fclose(fp);

while(StackNotEmpty(myStack)){

StackPop(myStack,&x);

printf("%s %d\n",x.taskName,x.taskNo);

}

Destroy(myStack);

}

其中task.dat为:

第一个 1

第二个 2

第三个 3

第四个 4

第五个 5

第二题:

原函数设计如下: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queue[MaxQueueSize];

int front; /*队头指针*/

int count; /*计数器*/

} SeqCQueue;

/*==========================*/

/*(1)初始化QueueInitiate(SeqCQueue *Q) */

void QueueInitiate(SeqCQueue *Q)

/*初始化顺序循环队列Q */

{

Q->front=0; /*定义初始队头指针下标*/

Q->count=0; /*定义初始计数器值*/

}

/*==========================*/

/*(2)非空否QueueNotEmpty(SeqCQueue Q)*/

int QueueNotEmpty(SeqCQueue Q)

/*判断顺序循环队列Q非空否,非空时返回1,否则返回0 */

{

if(Q.count!=0)return 1;

else return 0;

}

/*==========================*/

/*(3)入队列QueueAppend(SeqCQueue *Q, DataType x)*/

int QueueAppend(SeqCQueue *Q, DataType x)

/*把数据元素x插入顺序循环队列Q的队尾,成功时返回1,否则返回0 */ {

if(Q->count==MaxQueueSize)

{

printf("The queue is full!\n");

return 0;

}

else

{ int r;

r=Q->front+Q->count;

Q->queue[r]=x;

Q->count++;

return 1;

}

}

/*==========================*/

/*(4)出队列QueueDelete(SeqCQueue *Q, DataType *d)*/

int QueueDelete(SeqCQueue *Q, DataType *d)

/*删除顺序循环队列队头数据元素并赋值d,成功时返回1,否则返回0 */ {

if(Q->count==0)

{

printf("The queue is empty!\n");

return 0;

}

else

{

*d=Q->queue[Q->front];

Q->front=(Q->front+1)%MaxQueueSize;

Q->count--;

return 1;

}

}

/*==========================*/

/*(6)取对头数据元素QueueGet(SeqCQueue Q, DataType *d)*/

int QueueGet(SeqCQueue Q, DataType *d)

/* 取顺序循环队列队头数据元素并赋值d,成功时返回1,否则返回0 */ {

if(Q.count==0)

{

printf("The queue is empty!\n");

return 0;

}

else

{

*d=Q.queue[Q.front];

return 1;

}

}

(2)测试函数如下:

#include

#define MaxQueueSize 100

typedef int DataType;

#include"SeqQueue.h"

void main(void)

{

int i,j,d;

SeqCQueue myQueue;

QueueInitiate(&myQueue);

printf("%d\n",QueueNotEmpty(myQueue)); /*判空*/

for(i=0;i<=10;i++)

{

if(QueueAppend(&myQueue,i+1)==0)

break;

}

printf("%d\n",myQueue.count); /*输出元素个数*/ for(j=0;j<=9;j++)

{

if(QueueDelete(&myQueue,&d)==0)

break;

printf("%d ",d); /*出队列并显示元素*/

}

printf("\n");

printf("%d\n",QueueNotEmpty(myQueue)); /*再次判空*/

}

实验结果:

(1)测试函数输出结果如下:

(2)测试设计的结构体结果如下:

(3)测试仅使用头指针和计数器的队列结果如下:

总结与思考

只使用对头指针和计数器的循环队列,实现方法和加上尾指针只有在入队列操作时有所不同,其他的都一样;而此时,入队列元素的位置就由对头指针和计数器决定,此算法的清晰度(可读性)比不上有尾指针的循环队列;但是在判空以及循环具体操作时更为方便;在以结构体数据类型的操作中,要注意的是,取数据元素时也要用结构体类型的变量去取出,输出时也一样。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对数据结构中各种基本数据结构 和算法的理解,并掌握其应用方法,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2、实验内容 2.1 实验环境 2.1.1 硬件环境: - 计算机配置:操作系统,处理器,内存 - 其他硬件设备:无 2.1.2 软件环境: - 开发工具:版本 - 编程语言:版本 - 其他相关软件:无 2.2 实验任务 2.2.1 任务一、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实现 - 需要实现线性表的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 使用自定义的数据结构实现线性表,例如顺序表或链表。 2.2.2 任务二、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实现 - 需要实现栈和队列的初始化、压栈、弹栈、入队、出队等基本操作。 - 使用自定义的数据结构实现栈和队列。 2.2.3 任务三、树和图的基本操作实现 - 需要实现树和图的初始化、遍历、添加节点、删除节点等基本操作。 - 使用自定义的数据结构实现树和图。 2.3 实验步骤 2.3.1 任务一实现步骤: 1、按照实验要求,设计并实现线性表的初始化函数。 2、根据实验要求,编写线性表的插入函数,可以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3、编写线性表的删除函数,可以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 4、实现线性表的查找函数,可以根据元素值查找对应位置。 2.3.2 任务二实现步骤:

1、设计并实现栈的初始化函数。 2、编写栈的压栈函数,将元素添加到栈顶。 3、实现栈的弹栈函数,将栈顶元素弹出。 4、设计并实现队列的初始化函数。 5、编写队列的入队函数,将元素添加到队尾。 6、实现队列的出队函数,将队首元素出队。 2.3.3 任务三实现步骤: 1、设计并实现树的初始化函数。 2、编写树的遍历函数,可以按照先序、中序、后序等方式遍历树的节点。 3、实现树的添加节点函数,可以在指定节点下添加子节点。 4、编写树的删除节点函数,可以删除指定节点及其子节点。 5、设计并实现图的初始化函数。 6、编写图的遍历函数,可以按照广度优先或深度优先方式遍历图的节点。 7、实现图的添加节点函数,可以添加新的节点。 8、编写图的删除节点函数,可以删除指定节点及其相关边。

数据结构栈和队列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栈和队列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栈和队列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栈和队列的数据结构,加深对栈和队列的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掌握它们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2.实验内容 2.1 栈的实现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数组和链表两种方式实现栈。我们将分别实现栈的初始化、入栈、出栈、判断栈是否为空以及获取栈顶元素等基本操作。通过对这些操作的实现,我们可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2.2 队列的实现 同样地,我们将使用数组和链表两种方式实现队列。我们将实现队列的初始化、入队、出队、判断队列是否为空以及获取队头元素等基本操作。通过对这些操作的实现,我们可进一步了解队列的特性,并掌握队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实验步骤 3.1 栈的实现步骤

3.1.1 数组实现栈 (详细介绍数组实现栈的具体步骤) 3.1.2 链表实现栈 (详细介绍链表实现栈的具体步骤) 3.2 队列的实现步骤 3.2.1 数组实现队列 (详细介绍数组实现队列的具体步骤) 3.2.2 链表实现队列 (详细介绍链表实现队列的具体步骤) 4.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栈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使用数组和链表实现栈的优缺点,以及实际应用场景) 4.2 队列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使用数组和链表实现队列的优缺点,以及实际应用场景) 5.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栈和队列这两种基本的数据结构,并利用它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我们通过对数组和链表两种

方式的实现,进一步加深了对栈和队列的理解。通过实验的操作过程,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设计和实现基本的数据结构,这对我们在日 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6.附件 6.1 源代码 (附上栈和队列的实现代码) 6.2 实验报告相关数据 (附上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 7.法律名词及注释 7.1 栈 栈指的是一种存储数据的线性数据结构,具有后进先出(LIFO) 的特点。栈的操作主要包括入栈和出栈。 7.2 队列 队列指的是一种存储数据的线性数据结构,具有先进先出(FIFO)的特点。队列的操作主要包括入队和出队。 7.3 数组 数组是一种线性表的数据结构,用连续的存储空间来存储相同 类型的元素。数组的特点是可以通过下标来访问元素。

数据结构栈和队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栈和队列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知道在何时使用那种数据结构。 (2)重点掌握在顺序栈上和链栈上实现栈的基本运算算法,注意栈满和栈空的条件。 (3)重点掌握在顺序队上和链队上实现队列的基本运算算法,注意循环队队列满和队空的 条件。 (4)灵便运用栈和队列这两种数据结构解决一些综合应用问题。 二、实验环境和方法 实验方法: (一)综合运用课本所学的知识,用不同的算法实现在不同的程序功能。 (二)结合指导老师的指导,解决程序中的问题,正确解决实际中存在的异常情况,逐步改善功能。 (三)根据实验内容,编译程序。 实验环境: 三、实验内容及过程描述 实验步骤: ①进入Visual C++ 6.0 集成环境。 ②输入自己编好的程序。 ③ 检查一遍已输入的程序是否有错 (包括输入时输错的和编程中的错误),如发现有 错,及时改正。 ④进行编译和连接。如果在编译和连接过程中发现错误,频幕上会浮现“报错信息”, 根据提示找到出错位置和原因,加以改正。再进行编译,如此反复直到不出错为止。 ⑤ 运行程序并分析运行结果是否合理。在运行是要注意当输入不同的数据时所得结果 是否正确,应运行多次,分别检查在不同情况下结果是否正确。 实验内容:编译以下题目的程序并调试运行。 1)、编写一个程序algo3- 1.cpp,实现顺的各种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程序并完成如下功能: (1) 初始化栈s; (2) 判断栈s 是否非空;序栈个主

(3)挨次进栈元素a,b,c,d,e; (4)判断栈s 是否非空; (5)输出出栈序列; (6)判断栈s 是否非空; (7)释放栈。图3.1 Proj3_1 工程组成 本工程Proj3_1 的组成结构如图3.1 所示。本工程的模块结构如图3.2 所示。图中方框表示函数,方框中指出函数名,箭头方向表示函数间的调用关系。 图3.2 Proj3_ 1 工程的程序结构图 其中包含如下函数: InitStack(SqStack *&s) //初始化栈S DestroyStack(SqStack *&s) //销毁栈s StackEmpty(SqStack *s) //判断栈空 Push(SqStack *&s,ElemType e) //进栈 Pop(SqStack *&s,ElemType &e) //出栈 GetTop(SqStack *s,ElemType &e) //取栈顶元素 对应的程序如下: //文件名:algo3-1.cpp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队列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

一、实验目的 掌握队列的存储结构及进队/出队等操作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实现队列的一种存储结构。 2.实现队列的相关操作。 3.利用队列的操作特点,借助进队与出队操作完成打印二项式系数的任务。 三、系统分析 (1)数据方面:该队列数据元素类型采用整型,在此基础上进行队列的一些基本操作,应用体现在打印二项式系数即打印杨辉三角形。 (2)功能方面: 1.进队操作:若队列不满,则将元素x进入队列。 2.出队操作:若队列不空,则退出队头元素x并由函数返回true,否则返 回false。 3.获取队头元素:若队列不为空,则函数返回true及队头元素的值,否则 返回false。 4.判断队列是否为空、判断队列是否满。 5.计算队列中元素个数:直接返回队列中元素个数。 6.清空队列内容: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置0。 7.打印杨辉三角形前n行数字。 四、系统设计 (1)设计的主要思路 队列得基于数组得存储表示亦称为顺序队列,是利用一个一维数组作为队列元素的存储结构,并且设置两个指针front和rear,分别指示队列的队头和队尾位置。每当添加一个新元素时,先将新元素添加到rear所指位置,再让队尾指针

rear进1。每当退出队头元素,应当先把front所指位置元素记录下来,再让队头指针进1,指示下一队头元素位置,最后把记录下来的元素值返回。 但当队头指针front==rear,队列为空;而当rear==maxSize时,队列满,如果再加入新元素,就会产生“溢出”。但这种“溢出”可能时假溢出,因为在数组的前端可能还有空位置。为了能够充分地使用数组中的存储空间,把数组的前端和后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环形表,即把存储队列元素的表从逻辑上看成一个环,成为循环队列。循环队列的首尾相接,当队头指针front和队尾指针rear进到maxSize-1后,再前进一个位置就自动到0.这可以利用除法取余的运算实现。(2)数据结构的设计 队列的定义是一种限定存取位置的线性表。它只允许在表的一端插入,在另一端删除。允许插入的一端叫做队尾,允许删除的一端叫做队头。最先进入队列的元素最先退出队列,队列这种特性叫做先进先出。 空队列 A进队 对头指针进1:front=(front+1)%maxSize; 队尾指针进1:rear=(rear+1)%maxSize; 队列初始化:front=rear=0; 循环队列的队头指针和队尾指针初始化时都设置为0:front=rear=0.在队尾插入新元素和删除队头元素时,两个指针都按顺时针方向进1.当它们进到maxSize-1时,并不表示表的终结,只要有需要,利用%运算可以前进到数组的0号位置。 五、编程环境与实验步骤 (1)编程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编程工具软件:Visual Studio 2017 (2)实验步骤 无文件操作。 (3)编译参数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一、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实验环节的学习, 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据结构的概念、算法和操作。本报告旨 在总结和分享我们进行的数据结构实验,并提出相应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一:线性表的实现与应用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现和应用线性表的基本操作,掌握线性表的存储 结构和算法。 2. 实验内容 我们选择了顺序表和链表两种线性表的实现方式,并实现了插入、 删除和查找等基本操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顺序表适用于元素个数 较少、频繁查找的情况,而链表适用于插入和删除操作较多、元素个 数不确定的情况。 3. 实验心得 通过实验一,我们深刻认识到数据结构的不同实现方式对算法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可以提高算法效率,提高程序的性能。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不同的数据 结构才能得到最优解。 三、实验二:栈与队列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现和应用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掌握栈和队列的 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 实验内容 我们分别实现了顺序栈、链式栈、顺序队列和链式队列,并实现了 入栈、出栈、入队和出队等基本操作。我们发现栈适用于实现回溯算法、递归算法等,而队列适用于广度优先搜索、线程池等场景。 3. 实验心得 通过实验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栈和队列在实际编程中的运用。它 们提供了方便的数据结构,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同时,实 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栈溢出的问题,意识到了合理管理栈空间的 重要性。 四、实验三:树与二叉树的实现与应用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现和应用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掌握树和二叉 树的存储结构和算法。 2. 实验内容 我们实现了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插入、删除和遍历等。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树在表示具有部分层次结构的问题时更合适,而二叉树在表示递归结构时更加方便。

队列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队列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编写队列的基本操作,掌握队列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二、实验内容 1. 队列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线性数据结构,它只允许在队尾插入元素,在队头删除元素。队列的基本操作包括:入队(enqueue)、出队(dequeue)、获取队头元素(getFront)、获取队列长度(getSize)等。 2. 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结构是指用数组来存储队列中的元素,其中需要维护两个指针:front指向队头元素,rear指向下一个待插入位置。当rear等于数组长度时,需要进行循环,即将rear置为0。

3. 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链式存储结构是指用链表来存储队列中的元素,其中每个节点包含一 个数据域和一个指针域。head指向链表头节点,tail指向链表尾节点。 4. 实验流程 (1) 编写顺序存储结构下的队列基本操作函数。 (2) 编写链式存储结构下的队列基本操作函数。 (3) 分别测试两种存储方式下各个函数是否正确实现。 三、实验步骤 1. 顺序存储结构下的队列基本操作函数 (1) 定义队列结构体和初始化函数。 typedef struct { int *data; int front, rear; int maxSize;

} SeqQueue; SeqQueue* initSeqQueue(int maxSize) { SeqQueue *q = (SeqQueue*)malloc(sizeof(SeqQueue)); q->data = (int*)malloc(sizeof(int) * maxSize); q->front = q->rear = 0; q->maxSize = maxSize; return q; } (2) 实现入队操作。 bool enqueue(SeqQueue *q, int x) { if ((q->rear + 1) % q->maxSize == q->front) return false; // 队满 q->data[q->rear] = x; q->rear = (q->rear + 1) % q->maxSize; // 循环 return true; } (3) 实现出队操作。 bool dequeue(SeqQueue *q)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2.3

题目三:舞伴问题 【实验目的】 1、掌握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以便在实际中灵活应用。 2、掌握栈和队列的特点,即后进先出和先进先出的原则。 3、掌握栈和队列的基本运算,如:入栈与出栈,入队与出队等运算在顺序 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 【问题描述】 假设在周末舞会上,男士们和女士们进入舞厅时,各自排成一队。跳舞开始时,依次从男队和女队的队头上各出一人配成舞伴。若两队初始人数不相同,则较长的那一队中未配对者等待下一轮舞曲。现要求写一算法模拟上述舞伴配对问题。 【实验要求】 利用队列实现,存储结构采用顺序或链式均可 【编程思路】 男女配对问题的原则是先入先出进行配对,因此该问题具体有典型的先进先出特性,可用队列作为算法的数据结构。在算法中,假设男士和女士的记录存放在一个数组中作为输入,然后依次扫描该数组的各元素,并根据性别来决定是进入男队还是女队。当这两个队列构造完成之后,依次将两队当前的队头元素出队来配成舞伴,直至某队列变空为止。如果某组有剩余则参与第二轮的配对,并将第一个需要配对学生的信息返回;如果完全配对,则返回信息,不再进行下一轮的配对。 开始时男士和女士的记录存放在一个结构体数组中作为输入,另外需要构建两个队列来保存男队和女队。无论是结构体数组还男女队列的元素或结点都采取结构体类型。 作为输入的结构体数组可以事先创建即初始化时便将数据保存进去,也可以在程序运行时创建。 男女队列的存储类型可以采取顺序或链式结构。二者的原理基本一致,但在操作上却有所不同: 1、顺序存储结构的长度确定,存储容量有限。开辟空间很大的话又浪费存储空间,一种解决方案是采用循环队列,可是本题目是将所用元素都存储完成以后才进行删除,采用循环队列便失去了意义。 2、链式存储结构长度不固定,输入数据可以不固定。相比于顺序存储结构操作简单。由于,输入数据是放在结构体数组中的,其最大长度已确定,间接限制了队列的最大长度,故采用顺序存储结构。确定好存储的类型之后,将结点的类型定义如下: 结点类型:结构体Node 结构体的数据成员:string型变量Name用来保存姓名 Char型变量Sex用来保存性别 typedef struct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篇一:数据结构实验报告(c语言)(强力推荐) 数据结构实验 实验内容和目的: 掌握几种基本的数据结构: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等在求解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培养书写规范文档的技巧。学习基本的查找和排序技术。让我们在实际上机中具有编制相当规模的程序的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实验教材: 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实验项目: 实验一、栈和循环队列 ㈠、实验内容: ①栈 掌握栈的特点(先进后出filo)及基本操作,如入栈、出栈等,栈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以便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灵活应用。本程序采用的是链栈结构,具有初始化一个栈、push、pop、显示所有栈里的元素四个功能。 ②循环队列 掌握队列的特点(先进先出fifo)及基本操作,如入队、出队等,学会循环队列的实现,以便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灵活运用。本程序具有初始化一个队列、入队、出队、显示队列的所有元素、队列长度五个功能。 ㈡、实验代码 ①栈 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lloc.h> #define stack_size 6 #define error 0 #define ok 1 typedef int selemtype; typedef struct snode { selemtype data; struct snode *next;}snode,*linkstack; int creattwo(linkstack &head,int n) { int i; snode *p; head=(linkstack)malloc(sizeof(snode)); head->next=null; printf(请输入数据(数字):\n); for(i=n;i>0;--i) { p=(snode *)malloc(sizeof(snode)); scanf(%d,&p->data); p->next=head->next;

数据结构用栈和队列创建停车场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用栈和队列创建停车场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及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车辆数量急剧增长,停车难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高效的停车场管理系统。数据结构中的栈和队列是常用的数据结构,可以用来创建停车场管理系统。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栈和队列来创建一个停车场管理系统,并测试其功能。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1. 停车场管理系统基本原理 停车场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入口、出口和停车位。当车辆到达入口时,需要检查是否有空余的停车位;如果有,则将其分配一个位置并记录下来;否则,需要让其等待直到有空余位置。当车辆离开时,需要释放该位置并更新记录。 2. 使用栈和队列创建停车场管理系统 (1)使用栈来模拟停车位 由于每个停车位只能容纳一辆汽车,可以使用栈来模拟每个停车位。当有新的汽车进入时,将其压入栈中;当汽车离开时,则将其从栈中弹出。

(2)使用队列来模拟等待区 由于等待区可以容纳多辆汽车,可以使用队列来模拟等待区。当有新的汽车到达时,将其加入队列尾部;当有车位空余时,则从队列头部取出一辆汽车进入停车场。 3. 实验步骤 (1)创建停车场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构:使用栈和队列分别来模拟停车位和等待区。 (2)实现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汽车进入、离开、查询空余停车位等操作。 (3)测试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功能:模拟多辆汽车进出停车场,检查系统是否能够正确地分配和释放停车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记录空余停车位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次实验使用栈和队列创建了一个简单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并测试了其基本功能。在测试过程中,我们模拟了多辆汽车进出停车场,并检查了系统能否正确地分配和释放停车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正常工作,并且能够正确地记录空余停车位数。 四、实验总结

数据结构实验2——栈和队列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2——栈和队列 1 实验目的 通过选择下面五个题目之一进行实现,掌握如下内容: 进一步掌握指针、模板类、异常处理的使用 掌握栈的操作的实现方法 掌握队列的操作的实现方法 学习使用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使用队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验内容 利用栈结构实现八皇后问题。 八皇后问题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高斯于1850年提出的。他的问题是:在8*8的棋盘上放置8个皇后,使其不能互相攻击,即任意两个皇后都不能处于同一行、同一列、同一斜线上。请设计算法打印所有可能的摆放方法。 提示: 1、可以使用递归或非递归两种方法实现 2、实现一个关键算法:判断任意两个皇后是否在同一行、同一列和同一斜 线上 2. 程序分析 主程序: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StackSize=8; //皇后的个数 int num=0; template class SeqStack //定义顺序栈模板类 { public: SeqStack(){top=-1;} //构造函数,初始化空栈 void Push(T x); //入栈操作 void Pop();//出栈操作 void PlaceQueen(int row); //放置皇后 bool Judgement();//判断是否符合条件

void Print();//输出符合条件的皇后排列 bool Empty(){if(top==-1) return true;else return false;}; //判断栈是否为空 private: T data[StackSize]; //定义数组 int top; //栈顶指针 }; template void SeqStack::Push(T x) //入栈操作 { if(top>=StackSize-1) throw"上溢"; top++;//栈顶指针上移 data[top]=x; } template void SeqStack::Pop()//出栈操作 { if(Empty()) throw"下溢"; top--;//栈顶指针下移 } template bool SeqStack::Judgement()//判断该位置是否合适 { for(int i=0;i void SeqStack::PlaceQueen(int row) //放置皇后 { for (int i=0;i

堆栈实验报告

堆栈实验报告 堆栈实验报告 一、引言 堆栈(Stack)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遵循先进后出(Last-In-First-Out,LIFO)的原则。在计算机科学中,堆栈常用于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递归算法等领域。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堆栈的定义、特性以及应用。 二、实验目的 1. 理解堆栈的概念和特性; 2. 掌握堆栈的基本操作:入栈和出栈; 3. 实现堆栈的数据结构,并进行相关操作; 4. 分析堆栈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实验方法 1. 设计堆栈的数据结构:堆栈可以使用数组或链表实现,本实验选择使用数组实现; 2. 实现堆栈的基本操作:包括入栈和出栈; 3. 编写测试程序:验证堆栈的功能和正确性; 4. 进行实验操作:通过不同的测试用例,观察堆栈的行为和变化。 四、实验步骤 1. 定义堆栈的数据结构:使用数组作为底层存储结构,同时定义一个指针top 来指示栈顶元素的位置; 2. 实现入栈操作:将元素插入栈顶,并更新top指针; 3. 实现出栈操作:删除栈顶元素,并更新top指针;

4. 编写测试程序:包括对入栈和出栈操作的测试,以及对堆栈的边界条件进行测试; 5. 进行实验操作:根据测试程序的结果,观察堆栈的行为和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入栈操作:通过多次入栈操作,观察栈顶元素的变化,验证入栈的正确性; 2. 出栈操作:通过多次出栈操作,观察栈顶元素的变化,验证出栈的正确性; 3. 边界条件测试:测试空栈的出栈操作,以及满栈的入栈操作,观察程序的响应和错误处理;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堆栈的特性和应用场景,如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等。 六、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堆栈的概念和特性。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堆栈的基本操作,并成功实现了堆栈的数据结构。在测试过程中,我发现堆栈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函数调用和表达式求值等场景下。堆栈的先进后出特性,可以有效地管理函数调用的上下文和保存临时数据,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此外,堆栈还可以用于递归算法的实现,简化问题的复杂度。总之,本次实验让我对堆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编写测试程序和观察实验结果,我对堆栈的应用场景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能更好地运用堆栈这一数据结构,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靠性。

山东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指导03栈与队列

实验三栈与队列 一实验任务 1)栈的应用 2)队列的表示与实现二实验目的 1)了解栈与队列的特性 2)掌握栈的顺序、链式存储表示及实现 3)掌握队列的顺序、链式存储表示及实现 4)掌握栈与队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实验原理 1 .栈的特性 栈(Stack)又称堆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可定义为插入、删除和访问 只能在某一端进行的线性数据结构。堆栈允许插入、删除和访问的一端称为栈顶 (Top),另一端称为栈底(Bottom)。栈顶的第一个元素被称为栈顶元素。 堆栈的性质决定它的数据是按''先进后出〃的顺序被访问,即最先存储的元素 最后被访问、删除,最后存储的元素最先被访问、删除,所以栈也称为、'LIFO" (Last_In, First_Out)。 栈济抽象数鬼类型定义如下: ADT Stack{ D={ai | a ; E ElemSet, i = 1,2,…,n, n>0}R = { v an, ai > | ai-i, ai eD, i = 2,…,n } 约定dn 端为栈顶,dl 端为栈底。 基本操作: InitStack(&S)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栈S 。 Push(&S, e)初始条件:栈S 已存在。 操作结果:插入元素e 为新的栈顶元素。 Pop(&S, &e)初始条件:栈S 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删除S 的栈顶元素,并用e 返回其值。 GetTop(S, &e)初始条件:栈S 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用e 返回S 的栈顶元素。 StackEmpty(S)初始条件:栈S 已存在。 操作结果:假设S 为空栈,那么返回TRUE,否那么返回FALSE 。 StackLength(S)初始条件:栈S 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S 的元素个数,即栈的长度。 StackTraverse(S, visit())初始条件:栈S 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从栈底到栈顶依次对S 的每个数据元素调用函数visit ()o 一 旦visit 。失败,那么操作失败。 数据对象: 数据对象: 数据关系:

栈和队列实验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课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栈和队列的应用 专业名称: 班级: 学生: 学号(8位):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一. 实验目的及实验环境 1.实验目的 (1)熟练使用栈和队列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3)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环境 Dev-C++ 二. 实验容 设计一个国际象棋的马踏棋盘的演示过程。 基本要求: 将马随机放在国际象棋的8*8棋盘Board[8][8]的某个方格中,马按走棋规则进行移动,要求每个方格只进行一次,走遍整个棋盘的全部64个方格。编制非递归程序,求出马的行走路线,并按求出的行走路线,将数字1,2,…,64依次填入一个8*8的方阵,输出之。 测试数据:可自行制定一个马的初始位置(i,j),0<=I,j<=7。 三.方案设计 第1步:实现提示 一般来说,当马位于位置(i,j)时,可以走到下列8个位置之一:(i-2,j+1),(i-1,j+2)(i+1,j+2),(i+2,j+1)(i+2,j-1),(i+1,j-2)(i-1,j-2),(i-2,j-1) 但是,如果(i,j)靠近棋盘的边缘,上述有些位置可能要超出棋盘位置,成为不允许的位置。8个可能位置可以用一位数组HTry1[0…7]和HTry2[0…7]来表示:

0 1 2 3 4 5 6 7 位于(i,j)的马可以走到新位置是在棋盘围的(i+HTry1[h],j+HTry2[h]),其中h=0…7。 第2步:需求分析 (1)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围:输入马的初始行坐标X和列坐标Y,X和Y的围都是[1,8]。 (2)输出形式: 以数组下表的形式输入,i为行标,j为列标,用空格符号隔开。 以棋盘形式输出,每一格打印马走的步数,这种方式比较直观(3)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让马从任意起点出发都能够遍历整个8*8的棋盘。 (4)测试数据,包括正确输入及输出结果和含有错误的输入及其输出结果。数据可以任定,只要1<=x,y<=8就可以了。 正确的输出结果为一个二维数组,每个元素的值表示马行走的第几 步,若输入有错,则程序会显示:“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并且要求用户重新输入数据,直至输入正确为止。

队列的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队列的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队列是一种非常常见且重要的数据结构,它具有先进先出(FIFO)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和计算机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在进行队列的实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队列的特点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首先,在实验中我学习了队列的基本操作。队列主要包括入队和出队两个操作,入队将元素添加到队列的末尾,出队将队列的第一个元素移除并返回。在实验中,通过编写代码实现了这两个操作,我更加理解了队列的先进先出的特点。队列还可以通过其他操作来获取队列的长度、判断队列是否为空等。 其次,队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需要使用队列的场景,比如排队买票、银行办理业务等。在计算机科学中,队列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操作系统中,使用队列来管理进程的调度,保证每个进程按照先后顺序执行;在图算法中,广度优先搜索也需要使用队列来存储待处理的节点。 通过实验,我进一步理解了队列在算法中的应用,尤其是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广度优先搜索算法的本质就是通过队列来实现的。在广度优先搜索中,首先把起始节点加入到队列中,然后不断从队列中取出节点,并将其未被访问的邻居节点加入队列。这样可以保证按照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遍历图中的节点。通过实验的编写和运行,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广度优先搜索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此外,队列的实验还提升了我的编程能力。在实验中,我不仅需要理解队列的概念和操作,还要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队列。这要求我熟练运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结构的知识,提高了我的代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与实验同学的交流和讨论,我学习到了更多关于编程的技巧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不断调试和思考,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这让我认识到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增强了自信心。 总的来说,队列的实验让我深入理解了队列的概念、特点和操作,提升了我的编程能力,加深了对广度优先搜索算法的理解。队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实验,我对队列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为以后在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学习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据结构队列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队列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数据结构队列 一、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用于组织和存储数据,使得数据的访问和操作更加高效。队列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遵循先进先出(FIFO)的原则,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排队等候。本实验旨在通过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加深对数据结构队列的理解,并掌握队列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 1. 理解队列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队列的基本操作,包括入队、出队、判空、判满等; 3. 熟悉队列的应用场景。 三、实验内容 1. 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函数; 2. 设计测试用例,验证队列的功能和正确性; 3. 分析队列的时间复杂度。 四、实验步骤 1. 定义队列的数据结构: - 使用数组作为队列的存储结构; - 定义队列的最大长度; - 定义队列的头指针和尾指针。

2. 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函数: - 初始化队列:设置头指针和尾指针为-1; - 判空操作:判断头指针和尾指针是否相等,相等则队列为空; - 判满操作:判断尾指针是否等于最大长度减一,相等则队列已满; - 入队操作:将元素插入队尾,并更新尾指针; - 出队操作:将队头元素删除,并更新头指针; - 获取队头元素:返回队头元素的值。 3. 设计测试用例: - 针对队列的各种操作编写测试用例,包括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 - 测试用例应覆盖队列的各种操作,包括入队、出队、判空、判满等。 4. 进行测试: - 使用设计的测试用例对队列的功能和正确性进行验证; - 检查程序输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 分析测试结果,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队列的功能和正确性经过测试验证,符合预期; 2. 队列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 入队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1); - 出队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1);

数据结构队列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队列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深入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中的队列(Queue)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通过实际编程实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队列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遵循先进先出(FIFO)的原则。新元素(或称为元素)被添加到队列的末尾,而移除元素则从队列的开头。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入队(enqueue)和出队(dequeue)。 确定实验目标和问题: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需要实现一个基本的队列数据结构,并测试其性能。 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由于队列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数组或链表来实现。在这里,我们选择使用链表来实现队列。 定义队列的节点:每个节点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存储数据的部分,另一个是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入队、出队、查看队首和队尾的操作。 编写测试代码:为了验证我们的队列实现是否正确,我们需要编写一些测试代码来测试队列的基本操作。 运行和调试:运行我们的代码,并检查是否有任何错误或异常。

分析和评估:分析我们的实现和测试结果,评估我们的队列实现的性能和效率。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队列数据结构,并对其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我们验证了我们的队列实现是正确的,并且可以有效地进行入队、出队、查看队首和队尾的操作。我们也发现我们的队列实现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队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队列的基本操作,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我们也发现我们的队列实现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队列实现的性能和效率,我们建议使用更高级的数据结构,如循环数组或双端队列(deque),来实现队列。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优化队列的实现,例如通过使用缓存技术来减少磁盘I/O操作的次数。 本次实验旨在深入理解哈夫曼树(Huffman Tree)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哈夫曼编码和解码的实现过程。 哈夫曼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主要用于数据的压缩编码。其基本思想是,对于出现频率高的字符,其路径长度应较短,而对于出现频率低的字符,其路径长度应较长。这样可以使得编码后的数据体积最小。具体来说,哈夫曼编码是利用哈夫曼树进行数据压缩的一种方法,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