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学类文本阅读 探究题探究性题 指导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探究题探究性题 指导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

一、【考点阐释】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探究能力层级为F,是阅读的最高层级,是新教材、新课标教学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具体体现。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觉作品的丰富意蕴。

【阐释】考点有以下三层意思:(1)“从不同的角度”,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查。具体说有作者角度(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都可能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作品主题的表现)、作品角度(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的研究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品主题)、读者角度(主要是读者的个性化解读)。(2)“不同的层面发掘”,就是要求对文本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3)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阐释】是高考考纲对学生能力的最高层次的考查。民族心理是指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它通过语言、文化艺术、社会风尚、生活习俗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对乡土的眷恋等形式来表现本民族的爱好、兴趣、能力、气质、性格、情操和自豪感。而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本考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饿作答:第一,首先亮明文本所蕴涵的民族心理或人文精神;第二,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内容作简要分析。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

【阐释】该考点是新教材、新课标教学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具体体现,侧重检测学生是否具有探究问题的能力。探究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发掘、探讨、解读和质疑。探究性试题既是对知识的探寻,也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要求,更有利于培养考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二、【真题解析】

【问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

感取向。--------(2019年江苏

高考题《溜索》)【解析】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练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答案】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三、【题型归类及方法点拨】

1、主题探讨类。

【问题】请探究都江堰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方法点拨】:依本探源,探索主题。

解答本题要依本探源,理清作者思路,把握全文主旨。

作者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解答主题式题目还要知人论世。探索文本的主题要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角度切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透析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2、结尾意蕴类。

天窗室

【美】欧·亨利

帕克太太领着丽森小姐去一楼看双开间客厅。“这壁柜里,可以放骨骼标本,麻醉剂,或者——”

“我不是大夫。”丽森小姐打了个寒战说。

帕克太太用冰冷的眼色瞪了一眼,领她去看二楼。

“八块钱吗?”丽森小姐说,“啊呀!我只是一个穷苦的做工小姑娘。”

帕克太太露出鄙夷的神情,领她到三楼去看斯基德先生的大房间。斯基德先生整天呆在里面写剧本。每个找房子的人总被引到他房里去欣赏门窗垂饰。每次参观后,斯基德先生害怕被勒令搬家,就会付一部分欠租。

“这太美啦。”丽森小姐看着门窗垂饰,嫣然一笑,笑容跟天使一般美。

她们走后,斯基德先生忙把他剧本里黑发、高挑的女主角抹去,换上一个头发浓密光泽,容貌秀丽活泼,娇小顽皮的姑娘。

不久便响起了一声:“克拉拉!”警钟似的向全世界宣布丽森小姐的经济情况。一个黑皮肤小鬼带她爬上阴森森的梯子,把她推进一间顶上透着微光的拱形屋,吐出带有威胁意味的字眼:“两块钱!”

“我租下!”丽森小姐嘘了一口气。

丽森小姐每天出去工作。晚上她带一些有字的纸张回家,用打字机誊清。没有工作的晚上,她就跟房客们一起坐在门口台阶上。每逢此时,男房客们都乐开了,马上围拢过来。尤其是斯基德先生,他心里早把丽森小姐派做他私人浪漫剧的女主角。还有血气旺盛的大胖子胡佛先生,和年轻的埃文斯先生。

一个夏天傍晚,房客们闲坐着,丽森小姐忽然抬头看看天空,爽朗地笑起来,嚷道:“哟,那不是比利·杰克逊吗!”丽森小姐用纤细的指头指着。“每天晚上我都可以从天窗里望到它。我管它叫比利·杰克逊。”

“可不是吗!”在公立学校教天文的朗纳克小姐说,“我倒不知道你是个天文学家呢,丽森小姐。”

“是啊,我跟任何一个天文学家一样,知道火星居民的秋季服装会是什么新式样。” “可不是吗!”朗纳克小姐说。“你指的那颗星是仙后座里的伽马。”

“哦,”埃文斯先生说,“我认为比利·杰克逊这个名字好得多。”

“我也同意。”胡佛先生呼噜呼噜喘着气,反对朗纳克小姐。

“从这儿望去还不是顶清楚。”丽森小姐说,“一到晚上,我的屋子就像煤矿的竖井,比利·杰克逊就像是夜晚女神用来扣睡衣的大钻石别针了。”

之后有一段时期,丽森小姐没有带那些纸张回来打字。她早晨出门挨家挨户地跑事务所,受尽了冷落和拒绝。

有一晚,丽森小姐筋疲力竭地爬上了帕克太太的石阶。她没有吃晚饭。在她踏进门厅的当儿,胡佛先生遇到她,看准机会向她求婚,一身肥肉颤巍巍地挡在她面前。丽森小姐闪开了,他想去抓她的手,她却举起手来,有气没力地给了他一个耳光。

她倒在床上,在那个地府般的屋子里,慢慢地抬起沉重的眼皮,微微笑了一下。因为比利·杰克逊正透过天窗,安详、明亮地照耀着她。她想抬起胳臂,

抬了两次都没有成功。第三次,她总算把两只瘦削的手举到了嘴唇上,从黑暗的深渊中朝比利·杰克逊飞了一吻。

“再见啦,比利。”她咕哝着,

“你在几百万英里外,甚至不肯眨一眨眼。可是,当四周

漆黑一片时,你多半还待在我能看见的地方,是吗?……几百万英里……再见啦,比利·杰克逊。”

第二天上午十点钟,克拉拉发觉丽森小姐的房门还锁着,喊人把门撞开。有人便跑去打电话叫救护车。

没多久,救护车开到。一位穿白亚麻布罩衣的年轻医生跳上石阶,他举止沉着、灵活,光洁的脸上显得又潇洒,又严肃。

“四十九号叫的救护车来了。”他简洁地说,“出了什么事?” 帕克太太没好气地说:“用尽了各种办法,还是救不醒她。是个年轻的女人,叫埃尔西·丽森小姐。”

“什么房间?”医生暴喊起来,帕克太太生平没有听到过这种询问房间的口气。“天窗室,就在——。”

医生显然很熟悉天窗室的位置,四级一跨,已经上了楼。

不一会儿,就看见医生抱着那个天文学家下来了,那神情像是抱着一个死去的亲人。他们注意到,医生并没有把他抱着的人安顿在担架上,他只是对司机说:“拼命快开吧,威尔逊。”

第三天早晨报纸上有消息说,贝尔维尤医院收了一个住在东区某街四十九号,因饥饿而虚脱的年轻女人。负责治疗的医生比利·杰克逊声称,病人定能复原。(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有删改)

小说以第二天上午丽森小姐被比利·杰克逊医生所救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答:揭开比利•杰克逊是丽森小姐心上人的谜底,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揭示了天窗上的星星原来是丽森小姐爱的寄托,读者在恍然大悟后被深深感染;暗示了丽森小姐与比利•杰克逊之间的爱情故事峰回路转;点明主题,即对美好纯真的爱情的礼赞。(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深层剖析类。

河的第三条岸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问题】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方法点拨】:深层剖析,个性化解读。

此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的表述,也就是要求考生结合文本深层剖析,进行个性化解读,我们也可以把这种题型看成是文本研讨式探究的变体,我的看法可以赞同父亲的做法,也可以否定父亲的做法,但无论怎样,也必须依据文本。

【答案】:如果说“河的第三条岸”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偷”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而去,当父亲提出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4、标题意蕴类。

笑容

吴念真

①后来那群人都老了,也都病了。

②三四十年的矿工生涯之后,他们陆续得了矽肺症:咳嗽、哮喘,长期激烈劳动锻炼出来的筋肉慢慢萎缩,脸颊凹陷、肤色灰白、两眼无神,终日内衣、睡裤一件,窝在家里某个角落的躺椅上,鼻孔塞着氧气管,像受伤的动物一般,动也不动,呼吸艰难之下甚至连话都懒得讲。

③天气比较好的时候,他们偶尔会拖着小氧气瓶,以有如电影慢动作一般的脚步逐一走出家门,在巷尾的电线杆下聚集。

④抽烟是他们一辈子的嗜好,身体既然到了这种地步,更没人觉得有戒掉的必要,所以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有默契地一起关掉氧气,各自点起烟,有一口没一口地抽。

⑤往昔经常被他们粗声粗气地叫唤、咒骂的太太们好像终于等到可以报复的时机,每次只要看他们掏出香烟时就会大声吼着在巷子里玩耍的孙子,说:“离远一点儿啊,你阿公不怕氧气爆炸存心要死,你们可不要傻傻地跟着陪葬!”或者故意闲闲地说:“抽吧,抽吧,抽死总比死了没得抽快活!”

⑥他们始终沉默,不知道是没力气,还是根本连回嘴的意识和动机都没有。

⑦他们最后一次展现昔日的骂劲是有一天警察冲进巷子,说他们是“公开聚

赌” ,硬要带去分局拘留。听说他们把氧气管一拔,仿佛要把压抑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怒气全部宣泄出来似的,台式、日式的咒骂接连不断,然后说:“大尾的你不抓,抓这几个加起来将近三百岁,赌资总共才两百八十元的人……你抓什么意思?要抓我们回去干什么?”

⑧没想到后来太太们提起这件事时,却都带着些许的哀怜,她们说:“可怜哦,才刚骂完,一个个都忙着抓起氧气用力吸,一个个都喘得像条狗。”

⑨那年冬天,他们都陆续住进医院,加护病房和普通病房来回替换,可是没有人有可以期待的出院日期。

⑩有一天,一个三十来岁的儿子去医院看父亲,两个人无语,后来他问父亲说:“有没有想吃什么?”

⑪父亲说:“……可以现吃现死、现超生的东西!”

⑫儿子想了一下,在父亲的耳边说了什么,没想到父亲的嘴角竟然微微上扬,慢慢起身拔掉氧气管,然后朝其他人说:“起来吧,不要再躺了,我儿子要带我们去楼顶晒太阳!”然后有点儿顽皮地跟他们做了一个手势。

⑬父亲领头,后面跟了六七个人,他殿后照顾,一群人走一步、停一步。

⑭那天的阳光灿烂、温暖,天空和远处的海都蓝得发亮。

⑮儿子掏出香烟,为他们一一点上。儿子感觉像犯罪,但当看到他们深深地吸了一口,脸上逐渐出现和躺在病床上截然不同的神情时,他似乎已经不管那么多了。

⑯年轻的护士捧着药盘忽然出现在楼梯口,不可置信地看着这群人。儿子怕她可能的训斥打断了他们的快乐,于是用他们绝对听不懂的英文跟她说:“就让他们快乐一下吧,请忘记你所看到的。”

⑰儿子无法忘记的是,他看到父亲赶紧把香烟捏熄,手往背后藏,而脸上却出现久违的笑容,那笑容就跟当年自己好奇偷抽烟,却被父亲当场活逮时一模一样。那一刻,阳光化解了儿子脸上苦涩的笑容,他觉得自己和父亲竟然如此亲近,仿佛曾经一体。

⑱后来,这些人就在医院里一个接一个离开,没有人再回过家来。

【问题】结合全文,探究本文以“笑容”为标题的意蕴。(6分)

【答案】①以“笑容”为题,体现了老人们在弥留的岁月中在儿子的帮助下可以再抽一次烟的满足与快慰。②笑容也表现了儿子对于父亲临终前渴望获得满足的理解,与对父亲晚景无奈的喟叹;③以“笑容”为题是(用以乐衬哀的手法,手法可不作要求)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辛劳一生,晚年生活却没有保障的悲悯和感叹。(第3点写到对底层的悲悯,1分)

【方法点拨】分点作答,多点开花。

本题考查对标题的探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标题式探究试题,答题时可以从以下切入点着手:含义、人物、情节、主题、情感、线索、悬念、双关等。

四、【探究性试题命题的原则及特点】(教师总结):

1、设题重实际:它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符合高中生作答。

2、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

3、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4、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

5、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这是选拔人才的高考,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也就是说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任尔东西南北中”。

6、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点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五、【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

探究性的题目,往往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你是如何看的,或你的感受如何,或谈谈你的理解等句子,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首先应题,要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什么什么”,“我觉得如何如何”等句式来表述。其次再按序号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

可以列为以下几点:1.务必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才分析(阐述);2.采用提纲挈领式,层次清晰,分点罗列;3.不写错别字,避免出现病句;4.注意安排好字数,答题不超出范围。

六、【课外延伸】

修鞋的

筱敏

火车站喘息着吞吐人群,浓烟般的人群从甬道里喷出来,在广场上骤然散开。他便是一星尘末,随着气流的裹挟,被喷吐到城里来了。

他在广场张目一望,就失了方向。广场是令人心慌的大,像黄河出海处的淤滩,失了流速的泥沙一时张皇,也就失了方向。阳光是一种陌生的气味,它不是沁进去烘暖人和庄稼,却是在表皮上白晃晃贴着,镀银一样只管四处制造白晃晃的反光。方砖是这种反光,路面是这种反光,楼墙、街衢、汽车,每一扇门和每一页窗都是这种推拒人的反光。

他梦里的目的地确是这样银光熠熠的,但银光熠熠的城市并不认识他。他没能把自己做颗种子种进那些光里,到底还是途中的流沙,在虚拟的目的地茫然地流徙。

于是,他蹲在路旁看见许多流徙的脚,于是,他成了一个修鞋的。

鞋摊占地一平方米,但这一平方米是城里人的,不是他的。他只是个非法闯入者,非法逗留者,他必须随时提防那些身着制服手提棍棒的管着这儿每一平方米的主人,他必须能在眨眼之间卷起他的摊子消失。在梦境之城里,他是一个必须以不断的逃亡证明自己不存在的非人。

这会儿修鞋的栖在一株路树下面。这树据说叫榕,大叶榕还是菩提榕,他不大认识,然而树荫倒是密密的结实。他的修鞋摊子张开,没有一点儿声响,他半蹲半蜷的坐态,更没有一点儿声响,惟独发出一点儿声响的,是那晨露一样的目光,在浑浊的街市里,以一种清澈的期待盯视着路人。

最好听的是鞋钉敲进鞋跟的声音,还有麻线纳过鞋帮的声音,还有粘合胶的小罐扑地一下撬开盖子的声音,还有卖烤红薯的女子的胶轮车吱吱呀呀来而复去的声音……

土地的气味从他体内散发出来,很浓郁,让他瞌睡,但土地这件事他是不想的,他就是被冲走了的土地。关于土地,如果说他也曾有过,他所能记起的就是荒旱,一颗汗珠子滴下去,溅起来的不是青苗,而是黄扑扑的浮尘。好容易有一场雨,却不是滋养土地的,而是毁坏土地的,他看见一片一片土地被冲走了,剩下一棱棱干枯的不长东西的沟壑,接着又是荒旱,接着又是一片土地被冲走了,最后他也被冲走了。不会再有一道水流反转过来,把他重新带回去。

他的腿屈起成一个作坊台面,在那里侍弄各色鞋子,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土地对于他永远是个神话。他的卑贱不可以耕耘神话,惟愿能平平安安侍弄那些游走在神话之上的鞋子。

他惟一理解的是这棵他叫不出名字的路树,他想对于这棵路树,他也已经是个面熟的人。他听见人说这种树命贱,贴着墙缝也能长,树身上挂下来的每一条气根都是一条命,触到地面就能长成新树,甚至可以独木成林。于是他时常欣悦地数头顶的气根。那些气根真是多啊!而且每天都有嫩生生的端尖冒出来,垂挂着向地面奔去。但修鞋的还是担心,毕竟这些气根不知道,它们要去往的土地,已经是水泥封严了的,水泥很光滑,一丝缝隙也没有,他不知道那样的地面怎么样挤得下一条命。他这么担心着,那些气根已经悠悠然垂到他的眉棱处了。

有一天,穿制服的人出现了,修鞋的卷起摊子拔腿飞逃。现在他知道他不必逃得太远,钻进一条岔道很多的小巷子大体就躲过去了,他还能找到一处断墙,掩着自己向外张望。他看见穿制服的人今天颜色不大一样,更不一样的是他们手里抄的是特大的剪子,扬手间金属声刮着空气刺骨地响,他们熟练地一路剪过来,把路树垂挂的气根和低斜的枝杈全都剪干净了,路面瞬时宽敞明朗,像灯箱广告里的画。修鞋的明白,无论有多少条命,也无论命有.多贱,那些气根是再也扎不到地里去的了。

1.第一段中“喘息”和“喷吐”两个词隐含怎样的意味?(4分)

人潮涌动,车站不堪重负;暗示生存环境严峻,修鞋者渺小无助求生不易。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1)他梦里的目的地确是这样银光熠熠的,但银光熠熠的城市并不认识他。

他怀抱着梦想和对城市的美好想象来到这里,可冷酷的现实使他心慌张皇。(2)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

修鞋者希望不断能有活做,这样他才能生存下去,并用忙碌来摆脱自己对家乡和土地的思念。

3.简要概括修鞋者的遭遇和生存状态。(5分)

因为失去土地被迫到城市谋生,怀抱着对城市的梦想却被城市管理者当作非法闯入者驱赶,从事卑微的工作顽强生存,辛勤劳作却担心未来。

4.探究作品最后两段关于路树气根描写的丰富意蕴(6分)

以物喻人,表现修鞋者和路树气根同样卑微的地位和一样顽强的生存力;(2)表现修鞋者的孤独,含蓄地写出他对未来的担心;(3)隐含作者对修鞋者生存处境的同情,流露出对简单粗暴的城市管理方式的批评。(6分,每点2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百度

小说情节结构分析 一、教学背景 1、《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分析作品结构。对小说而言就是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是读者深入理解故事,更有助于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 2、一轮复习时,学生对高考现代文阅读没有全面的认识,所以教学设计时先让学生课前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熟悉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再进一步了解小说阅读重点。然后通过题型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 3、教学时数:一课时 4、课前准备: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 【资料链接】 1、小说:【百度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9041155.html,/view/1942.htm 2、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9041155.html,/soft/1535292.html 3、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9041155.html,/szyue50288/blog/item/2b6f59fa132a3b9f59ee90c7.html 4、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9041155.html,/view/cb3b0dfa770bf78a65295425.html 5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9041155.html,/c?m=9d78d513d9d437ad4f9e97697c66c0161e4381132ba7a60208d7843898732b4a50 6692ac57270772d7d20d1016db4d4beb802103401451b18cbe8f5dacbb85295f9f5742676b855662d80edfc0512 4b137e05dfede1ff0bb8025e3dfc5a3ae4323cf44767097f0fa4d7011dd19f4034094b1ed4c025e60ad9b32728c5a 6058ef3430b150f890251e009687db4b4db33da06206e0dc22c14f05c213b0585b7a4bfa0af74a462743fd5277a1 196813929c1cbc762a5723c119eee6d6b69c19d0c1ab2cc8a496fa389214e192bbfd25477457f826bca8beb96a30 5202ae9098499a&p=8772da5e95904eae40bd9b780740&user=baidu&fm=sc&query=%D0%A1%CB%B5%B D%E1%B9%B9+%B7%D6%CE%F6%CE%C4%D5%C2%BD%E1%B9%B9%B5%C4%BC%BC%B7%A8+ %B7%D6%CE%F6%D0%A1%CB%B5%B5%C4%B1%EA%CC%E2&qid=c2417dc3009a5ab0&p1=1 6、2009——2011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9041155.html,/view/1d9690d63186bceb19e8bb56.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9041155.html,/view/ce131e45b307e87101f69636.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9041155.html,/view/739da219ff00bed5b9f31d4c.html 二、教学课题:小说情节结构分析 三、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熟悉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熟悉小说情节结构分析的几种题型,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及答题范式。 教学重难点:同教学目标2 四、教学方法:讲评法、对话法 五、教学过程 (一)在2011年,江苏、辽宁、山东、浙江等8个省份考查了小说阅读,可见高考出卷对小说的关注依然不减。我们要引起重视。前面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情节结构分析题的解答。《考试说明》中要求同学们能够分析作品结构,对小说而言,分析作品结构就是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入理解故事,更有助于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 (二)在考卷中常见的题型有: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标题的作用、分析某情节的作用、理解开端或结尾的作用、探究情节的合理性等。其中标题常常是文章线索,有结构全篇、揭示主题等作用,比较简单。所以我们重点研究四种题型。 1、首先看第一种:概括故事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真题展示】 2009安徽卷《董师傅游湖》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 2010年广东卷《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6讲分析文本基本特征探究标题、主旨意蕴教案新人教版

第6讲分析文本基本特征探究标题、主旨意蕴高考对小说文本基本特征和标题、主旨意蕴的考查,是近两年的热点。如“历史与现实”交织手法的分析,“科学”“幻想”的关系如何理解,如何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解读文本,都属于对小说文本基本特征的深度分析。对小说主旨意蕴的考查,往往通过把握小说的标题和主旨情感来体现。 一、“3注意”解读小说的文本基本特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人物、情节一般是虚构的,它不受时空限制,为了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作者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段。 ?分析命题角度 鉴赏小说文本基本特征“3注意” 1.要注意以鉴赏表达技巧为基础 在包括小说情节、人物、构思、手法、环境、主题风格、背景、读者在内的艺术领域内选择合适的角度作为探究点,不可遗漏,也不可强加。 2.要注意以分析艺术效果为中心 明确手法技巧与环境、情节、人物形象、主题之间的关系,探究时,把手法技巧与“效果”结合起来,但不可架空分析。 3.要紧扣文本有理有据分析 探究题的解答应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点:试题虽然是开放性的,但始终离不开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 常见小说“文本特征” 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 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更加具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现象主义注重如实,浪漫主义注重夸张;现实主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 3.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和“虚构” “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合理安排“历史”和“虚构”,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4.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 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5.传奇 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强烈的反差,详写其行为(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 6.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现象挖掘深刻的社会内涵 即以小见大,强调琐碎与深刻的鲜明对比,一般要充分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去思考。 7.突出群体、淡化个体 塑造群像,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这种写法使小说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8.对话体小说 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对话,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考。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 (2019·全国卷Ⅰ)阅读《理水(节选)》(阅读文本见“[读文示范]”),完成后面的题目。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小说阅读中的“探究”教学设计 通用

小说阅读中的“探究”教案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初步了解小说阅读中“探究”的内容和方向,针对学生答题中的典型失误进行分析,让学生大体上掌握该题的答题要领。 、结合“考纲”,展开课堂探究,分析学生考试中探究题答题失误的大致情况,让学生初步掌握答题的常规方法,形成基本的答题习惯。 、让学生慎重对待这一大分值的题目,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探究水平,以良好的心态应对这一考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把握“探究”的内容,掌握探究题的答题要点,减少考试时的技术性失误。 、难点是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对作品进行深度解读,提高学生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水平,找到开放程度极大的探究题的命题规律,形成较好的答题技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听说这样一则故事,美国一位年轻的母亲因为自己的女儿刚上幼儿园时,女儿的老师教她“○”是“圆”,而将这个老师告上法庭,认为老师限制了自己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法院竟然判这位母亲胜诉,幼儿园老师为此要支付一美元的赔偿金。事例虽小,却很值得我们深思。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曾痛陈“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它和我们的学校教育漠视学生的探究精神,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不无关系。好在现在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这方面的弊端,探究创新精神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新课改更是将“探究”纳入高考的试题中,这对引领中学语文教学方向,提升中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提高我们民族素质和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必将意义重大。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一考点,初步了解年安徽《考试说明》对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探究”能力是如何规定的。 二、“考纲”解读 出示年安徽《考试说明》相关内容。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内容主旨类”探究题失误情况及答题方法 (一)、“内容主旨类”探究题答题情况 高考“考纲”就是我们复习的指向,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光了解“考纲”还是远远不够的。下面我结合实例,请大家分析一下以下几个探究题的答题情况。 、请第一小组同学诊断“巢湖一模”探究题第一种答题情况。 风吹稻浪作者:徐晓佳 秋风终于吹弯了稻子的腰,一摇一摆,像荡秋千。 娘咧嘴笑。是哩,稻子熟哩,要收哩。 娘就打来电话:囝,回来吧,收稻哩。 我不情愿:快毕业,投简历找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还回乡做苦力? 又不能回绝——家里只娘一人。

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能力题指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能力题指导 教学园地 07-14 1054 : 一、概念阐述 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探究能力的考查许多省份都集中在选考部分,江苏则放在必考部分,也就是文学文本的阅读。它本指一种思维方法,也指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考试大纲》提出来之后,似乎才又成为一种题型。但因为“探究”首先是一种思维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解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是离不开这种能力的,而且对这种能力的考查实际上贯穿于整个解题思维的过程中。 二、探究能力的具体内容 (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不同的角度”指从广度上“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回答时应从多侧面思考,明白其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层面”指从深度上“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回答时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意思说清楚,说透彻。这里的角度是针对具体文本而言的,有的要求从内容角度,有的从手法角度,也有从二者结合角度进行探究的。 1、从语句内涵角度探究:如2007年江苏卷第17题“文中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这里的“你的理解”不是指个性化的回答,而是要求从不同的层面“挖掘”词语的丰富意蕴。这里的“鲜亮”在文中包含三层意思,“滋味”在文中包含两层意思。正确答案为:鲜亮,指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滋味,指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这是单纯从内容上对作品内涵进行理解的。 2、从文章表现手法角度探究:如2008年辽宁卷第17题,“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不管怎样,表现手法、表现方法的使用都必须为表达文章主旨服务。此题答案为:第一问①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③雨韵是大自然美丽的乐意。第二问①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②再叙事,讲老人与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③最后抒情,表达对雨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来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如2008年福建卷第13题“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分析是如何表达的?”这里明确指出从内容与写法二个角度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当属定向探究性的题目。这一题在实战中学生得分很低,原因一是没有把握文章的情感,二是没能就二个方面对应情感进行分析。若第一问答错了,第二问也就跟着错了,因此很难拿全分。答案: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 教案标题:培养学生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的教案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文学类文本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类文本分析和解读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 引入: 1. 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环境,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可以使用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文学的知识,如文学的定义、文学类文本的特点等。 探究: 1. 提供一段文学类文本,如一首诗、一篇小说或一段戏剧对话等。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 这段文本的主题是什么? - 文本中有哪些重要的情节或事件? - 文本中有哪些重要的人物? - 文本中有哪些重要的意象或象征? - 文本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 分组讨论学生的观点和理解,并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

解读: 1.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读文学类文本,包括主题、情节、人物、意象等方面的分析。 2. 引导学生注意作者使用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并解释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文学类文本与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关系,以及文学类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拓展: 1. 提供更多的文学类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以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故事或戏剧等,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表达能力。 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欣赏文学类文本,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评估: 1. 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任务,以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展示他们的文学类文本分析和解读成果。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引入、探究、解读、拓展、总结和评估等步骤,帮助学生培养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类文本的特点和分类。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文学类文本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目的和意义。 2.讲解文学类文本的特点和分类(15分钟) 详细讲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分类,如小说、诗歌、戏剧等。 3.分析文学类文本结构(20分钟) 以一篇短篇小说或一首诗歌为例,分析其结构,包括起承转合、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等。 4.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钟) 选择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课堂阅读,并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以检验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5.讨论和分析(20分钟)

学生就所阅读的文学作品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老师也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6.总结(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概括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分类,重点强调文学阅读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的培养意义。 四、教学手段 1.讲解法: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知识。 2.阅读法: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其文学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3.讨论法: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估 1.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以及讨论等。 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并写读后感,评估学生的文学阅读和表达能力。 六、拓展延伸 1.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部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2.让学生模仿一首诗歌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小说探究题的教案

小说探究题的教案 教案标题:小说探究题的教案 教案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探究题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运用探究题的方法,深入分析和理解小说的主题、人物和情节。 3. 学生能够撰写自己的小说探究题,并展示对小说的深入思考。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本适合年龄段的小说,并提前阅读和分析。 2. 打印或制作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的工作表。 3. 准备学生展示和讨论的材料。 教学过程: 引入: 1. 教师向学生介绍小说探究题的概念,解释它们在阅读理解和文学分析中的重要性。 2. 教师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你认为小说中的人物选择和他们的行动会如何影响故事的发展?" 探究: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说进行探究。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小组讨论,提出一个小说探究题,并记录在工作表上。 3.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他们的探究题,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4.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的主题、人物和情节,帮助他们思考和回答自己的探究题。

展示和总结: 1. 学生将他们的探究题和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2.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小说探究题的重要性和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拓展活动: 1. 学生可以选择另一本小说,继续进行探究和分析,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2. 学生可以尝试将小说探究题应用到其他文学作品或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 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教师评估学生撰写的小说探究题和分析结果,以及他们在讨论中的贡献。 3. 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案扩展: 1. 可以将小说探究题的教学与其他阅读策略和文学元素相结合,如角色分析、 情节图解等。 2. 可以邀请学生在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中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和深入 讨论。 3.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说探究题的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的探究》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的探究》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的探究》教学设计 【文体特点】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1.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

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2.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3.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文学类文本教案

文学类文本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文学类文本中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文学类文本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能够分析文学类文本中的主题和情感,并能够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表达 出来。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的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学类文本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文学类文本中的主题和情感。 3. 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表达主题和情感。 教学准备: 1. 多样的文学类文本,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2. 学生笔记本和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 引入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例如分享一段有趣的文学作品或者提出一个引人入 胜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对于读者的重要性。 探索(15分钟): 1. 分发一篇文学类文本给学生,要求他们独立阅读,并思考其中的主题和情感。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特别是关于主题和情感的部分。

3.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具体细节,以支持他们的观点。 解释(10分钟): 1. 解释主题和情感的概念,并提供相关的定义和例子。 2. 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和情感是如何通过文学手法来表达的。 实践(15分钟): 1. 分发一些文学类文本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分析其中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合作,或者独立完成分析。 3. 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来表达他们的分析结果。 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主题和情感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文学作品,提升自己对主题和情感的理解能力。 拓展活动: 1. 鼓励学生写一篇自己的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形式,如诗歌、故事等。 3.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 评估方式: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分析文学类文本中主题和情感的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写作中表达主题和情感的能力。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2. 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给学生,让他们深入了解不同主题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文学类文本阅读》优秀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纲解读】 1.主要考查散文或小说的阅读,而以中国现代散文为重点。都用主观性试题。4题2021其中有一道探究性试题。 2.考查的能力点有: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鉴赏作品的形象、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所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在感悟体验文本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阅读前指导】 1.学会以文解文。问题从文章中产生,答案也一定隐藏文中。解题时要时刻记住从文章本身去思考,去搜索答案。切不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 2.尽量从原文中抽取词句组织答案。即使有一些题明确要求用自己话回答,也是对文段中有关词句的组合或转化。 3.重视文段阅读。文章总是要围绕一个中心,分为几层意思,一层一层表述。一个文段也是这样,它相对独立完整,许多考题就是针对文段设置的。要能够抓住文段中心句,尤其是段首、段尾句。 4.读懂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题干本身往往就提示了阅读区间、解题思路、答题角度,所以必须认真阅读题目,确定好思考角度,不能文不对题,答不对问。 5.列出答题要点。例如理解“表达技巧及其作用”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使用了什么方法(修辞或表现手法),二是表达了什么内容,三是收到了什么效果。 6筛选与整合题要抓标志性词句。这些语句有显性指代语、理性总结语、过渡衔接句等。整合的方法有有效文句迁移法、关键词句合成法、深层信息提炼法等。 [散文阅读指导] 1把握结构,理清思路。 2体会意境,领悟情感。散文鉴赏的重点在于体会意境。所谓意境,就是内情和外景水乳交融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深刻的思想和动人的情感要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景物来表现。其表现形式有三种。①托物抒情。阅读这类散文要思考此物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寄寓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融情于景。即把主观感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当中。在阅读中看到集中典型的景物描写,就要想一想这些景物有什么象征意义、寄托或渲染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③移物就情。作者铺写景物,一般是为议论抒情服务的。那么阅读时就要揣摩、体味其内情外景结合的妙处。3反复咀嚼,品味语言。散文又称为“美文”。品味散文的语言美是鉴赏散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类型的散文其语言风格也不相同。有的蕴藉含蓄,有的热烈奔放,有的如话家常。鉴赏时要注意体会。 3.回答探究题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这类题目往往是根据文中的某一看法,要求考生联系

高三语文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分析教案

某某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分析教案 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解读:要求考生的答题应多角度、全方位思考,角度不能单一,须分层答题,思考不能太肤浅,能透过现象看出本质,提炼出其丰富的意蕴。 解读:“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一般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是作品中固有的,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解读文本蕴含的这些深层含义。 2. 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写作意图类) 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个性解读类) 解读:“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 赏析与探究作品的内涵 一、考点透视: “作品内涵”,其含义是非常丰富的,就小说来说,作者通过叙述故事所传达出来的对生活的感受,通过塑造人物表现出来的赞赏、贬斥以及喜怒哀乐的情绪作品的主旨和写作意图,作品所展现的特定社会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因素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这一切都在作品内涵的X围之内。 了解一些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如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等。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X;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有人另作概括,指出主要是: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提倡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民族心理: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主要内涵是:富于凝聚力;崇尚宁静,爱好和平;爱好自然,

分析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09 探究小说主题的内涵 教学目标 探究小说主题的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小说主题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主题内涵 主题内涵类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容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是小说的主旨及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它既可以要求直接探究主旨,还可以要求挖掘主旨的丰富性或深刻性。 二、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三解题思路方法 ①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 ②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的变化,进而揭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③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④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 ⑤根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 ⑥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⑦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四、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步骤: 【提示】 ①通过叙写什么故事或事件,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表现出作者对×××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作者×××情感。 ⑥呼吁号召什么 (提示: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 如: 《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五备考关键能力 落实“五抓”,解答小说主旨题

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07 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 教学目标 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探究散文的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考情考向 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研究、探讨、分析、整合等,进而提出疑问、建议,发表评价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文本自身的探究,对文本人文背景或价值、意义的探究,对文本的独特解读。在散文文本中,设题角度主要有:探究标题内涵、探究情感意蕴。 二题点必备知识 1. 探究标题内涵 标题是散文的眼睛,对标题的探究,首先要了解标题的特点和作用。标题的特点与作用如下: 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 ①点明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②突出散文主题;③起线索作用、设置悬念的作用。 以物件为题 ①作为结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②设置悬念,引发联想;③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 以人物为题 ①突出人物形象;②暗示叙事内容;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以形象特征为题

①铺开内容,呼应细节;②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以事件为题 ①突出主要事件;②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以问题为题 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探究标题内涵“五角度” 【题型对点】 (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摆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作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的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天空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分析探究小说标题的作用(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08 分析探究小说标题的作用和意蕴 教学目标 鉴赏小说标题的作用和意蕴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和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和意蕴 教学过程 一考情考向 小说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标题有时就是作者写作意图的精要概括;小说的主旨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 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它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创作的意图所在。所以解答标题、主题类题目,首先要想到的就是文章的写作意图。 二探究标题意蕴 题点必备知识 常见的标题类探究题有两种:一是理解标题意蕴,二是分析标题作用。无论哪一种,均需关 注两个方面:一要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要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 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 以人物为题,如《棋王》《装在套子里的人》。 以事件为题,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以地点为题,如《边城》。 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 以背景(寓意、情感)为题,如《祝福》。 小说标题的意蕴 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 如鲁迅的小说《药》,表层意思是人血馒头,第二层次的意思是夏瑜式的奋斗和牺牲,更深

层次的意义是探讨“病态”的社会要什么“药”才有“疗救”的希望。 字面意义与比喻意义: 如有一篇小说《黄昏渡》,标题直接明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同时,“黄昏”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还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 一语双关,双重含义: 如有一篇小说的标题为《锁》,表面意思是小说中写的“门锁、双保险锁”,实际上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锁”;一实一虚,一表一里。 备考关键能力 理解标题意蕴“三步骤” 注意标题没有使用表达技巧的,分析标题意蕴时可以忽略第一步。 分析标题作用“五角度”

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7篇)

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7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小说文本阅读任务(九)探究主旨意蕴,多角度、深挖掘教案

任务(九) 探究主旨意蕴,多角度、深挖掘 任务情境小说易读但难懂,难懂主要表现在小说的主题上。小说主题带有隐蔽性、多义性 和不确定性,读懂小说主题是真正读懂小说的关键,高考常把小说主题放在探究层级中考查。探究的途径是什么,探究意蕴如何在读上下功夫,如何多角度、深层次展开探究角度,这些都是完成探究主旨意蕴这一复习任务所要具体解决的问题。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两片树叶 [美]辛格 这个森林很大,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各种带叶的树木。通常,每年这时天气都很寒冷,甚至会偶然下雪,可是,今年十一月却相当暖和。如果不是整个森林都铺满落叶,你还会以为这是夏天。这些树叶曾经受到风吹雨打,有些在白天脱落,有些在夜间掉下,如今已在森林地面形成了一张很厚的地毯。它们虽然浆液已干,但还散发出一种可人的芬芳。 有棵树的叶子几乎掉光了,一根小树枝还挂着两片树叶:欧里和楚珐。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是何原因,竟然能逃过历次风雨和寒夜。其实,有谁知道为什么一片叶子会落下而另一片留存?不过欧里和楚珐相信,答案在于他们彼此深深相爱。欧里的身形稍大,也年长几天,可是楚珐更漂亮,更温柔。在风吹雨打或冰雹初降时,欧里总是一有机会就鼓励楚珐。每逢遇到雷电交作,狂风不仅刮走叶子,甚至把整条树枝也扯断,欧里就恳切地对楚珐叮嘱:“坚

持下去,楚珐!全力坚持下去!” 在寒冷的暴风雨之夜,楚珐泣诉说:“我的日子到了,欧里,你坚持下去吧!” “为什么?”欧里问,“没有你,我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掉下去的话,我也会跟着你掉。” “不,不要这样做!一片叶子只要能维持不坠,就不可放手……” “那就要看你是否跟我在一起了!白天,我对着你看,欣赏你的美。夜晚,我闻到你的芳香。要我做树上的孤独叶子吗?不,绝不行!” “欧里,你的话虽然很甜,可不是事实,”楚珐说,“你明知我已不像从前那样美丽了。看,我有多少皱纹,我已变得多么干瘪!我只留下一样东西——我对你的爱。” “那还不够吗?在我们所有的力量当中,爱是至高至美的,”欧里说,“只要我们相亲相爱,我们就会留在这里,没有什么风雨雷暴能够摧毁我们。我可以告诉你,楚珐——我爱你从来没有像现在爱得这样深切。” “为什么,欧里?为什么?我已经全身都变黄了啊。” “谁说绿色美而黄色不美?所有颜色都是同样漂亮的。” 就在欧里说这些话的时候,楚珐这几个月来一直担心的事发生了——一阵风,把欧里从树枝上扯去。楚珐开始震颤摆动,好像也快要被风吹走似的,可是,她仍紧紧地抓着不放。她看见欧里坠下时在空中摆荡,于是用叶子的语言喊他:“欧里!回来!欧里!欧里!” 可是她的话还没有说完,欧里便消失不见了,他已和地面上的其他叶子混在一起,留下楚珐孤零零地挂在树上。 白天未尽的时候,楚珐勉强忍住了悲哀。但是天黑下来,冷雨开始滴落,她就陷入了绝望。她把所有树叶的苦楚全都责怪到树的身上,叶子掉了,树干却又高又粗的挺立着,牢牢地扎根在地里。风呀,雷呀,雹呀,都对它无可奈何。对于这大概永生的树来说,一片树叶的命运有什么关系呢?在楚珐看来,树干就是一种神明,它用树叶遮体几个月,然后又把树叶抖落;它用汁液滋养了树叶,高兴多久就多久,然后又让树叶干渴而死去。楚珐哀求大树把欧里还给她,求它再度恢复夏日情景,可是大树不理会她的恳求。 这个夜晚竟会这么黑暗,这么寒冷,这么漫长……她向欧里说话,希望得到回答,可是…… 楚珐对树说:“既然你已把欧里从我身边夺走,那就把我也拿走吧。”即使楚珐这样恳求,树也不加理会。 后来,楚珐昏迷过去,不是睡眠,而是一种奇异的倦意,等她醒来发现自己已在地上了,这次感觉跟以往在树上迎接日出可不一样。这使她想到,她不再只是一片仰风的鼻息度日子的树叶了,而成了宇宙万物中的一分子,她不再是渺小、纤弱、短暂的过客。欧里躺在她的身边,他们重逢时互相有过空前的爱恋,这爱是永存的,跟宇宙一般宏大,它再也不必依靠巧合和机遇了。从四月到十一月,他们天天担心的不是死亡,而是如何永生。 一阵微风吹来,欧里和楚珐在幸福中冉冉飘起。(有删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