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佛门礼仪之恭敬三宝

佛门礼仪之恭敬三宝

佛门礼仪之恭敬三宝

恭敬三宝是皈依弟子进入佛门的必修课。谈到“恭敬三宝”这个,主要需要弄清楚三个问题:一、什么是“恭敬三宝”?二、为什么要“恭敬三宝”?三、如何“恭敬三宝”?对这些问题清楚明了后,内心自然产生定解,进而才会外化为身语的行为。

一、什么是“恭敬三宝”?

“恭敬”即谦恭有礼貌。恭敬就不会傲慢无礼,恭敬就会虚心,不自满,不自高自大,不自以为是。心存恭敬,必然言行柔和谦下。“三宝”即佛、法、僧,是恭敬的对象。佛,如果专指的话,就是释迦牟尼佛;如果泛指,则包含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目前我们肉眼所见的是种种材质做成的诸佛菩萨像。法,指经书法宝,以及一切承载佛法的物体。僧则是指僧团,每一位出家众都是僧团的代表。因此,恭敬僧团就应该恭敬每一位出家众,恭敬每一位出家众应作意为恭敬僧团。

二、为什么要“恭敬三宝”?

“恭敬三宝”有大功用和大利益。

首先,“恭敬”可增长学人的智慧。恭敬直接对治慢心,进而引发人们对我执的审查。因此恭敬是修心的重要内容。

其次,“恭敬”可增长善业,培养福报。所谓“谦受益、满招损”,内心恭敬,自然会外显为身语的行为,使我们成为谦逊有礼之人。善业的增长,自然会使福报不断累积。

再次,“三宝”是众生无上的福田。“三宝”之所以被称为“宝”,是因其珍贵稀有。“三宝”之所以珍贵在于:法能使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解脱系缚,得大自在;佛陀不仅是历经艰难而发现法的觉悟者,也是慈悲众生的救度者;僧则是以佛为榜样,实践法、住持法、弘扬法

的清净和合增上之团体。因此“恭敬三宝”就犹如在良田上播种,收获自然倍倍增益。

总之,“恭敬三宝”可以使我们的身语意都朝向善法,增长福慧,减少烦恼。所以,印光大师说:“要想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就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不敬三宝的危害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因为福田方面的原因导致业力重大,对于三宝、上师、如同上师者及父母等人,即使没有猛利意乐,稍作损害或利益,也会产生大罪及大福。”

律藏《杂事》里说,拘留孙佛般涅槃后,端妙大王下令建造大塔。当时有一名工匠曾经两度出言讥讽:“这么大的塔,我们不知何时才能完工!”到后来大塔妥善建成后,他深感懊悔,于是用工资造了一枚金铃挂在搭上以作供养。由此因缘,他转生为一个名叫“善和”的人,相貌丑陋,身材矮小,声音却非常悦耳,就是因为福田极其殊妙。福田殊胜,会感得很大的福报,而一旦对此造作不善业,轻视乃至践踏,所感的不善果也较其他更为严重!

印光大师说:“如今的僧俗二众,翻阅读诵佛教经典,完全没有丝毫诚意,种种的亵渎轻慢,难以一一列举。然而由于习惯之行已经非常久远,大家彼此都能够互相安忍,而大众亵渎轻慢的情状,实在是不忍全部明说(如放置在不净之处;口水沾湿、手指掠划以致染污、损伤经书;读诵经典时威仪不正;随意谈笑等等)。将释迦如来的法语,视同破损败坏的旧纸。而且不要说不知道要旨意趣的人,完全无法得到佛法的利益。即使是能深入了知佛经真实义理的人,也只是口头三昧、面门形式的辉光而已。就如同饥饿的人空说饮食,如同贫困之人点数他人的财宝。虽然有研究佛法的功德,可是绝对没有真实证得之利益。更何况

亵渎轻慢之罪,何止有弥天的过失。而且将来受苦之期,又岂只是穷劫无尽。虽然是读诵修行之善因,反而招致痛苦的恶果。纵使能够作为将来得度之因,可是难免要在多劫当中备受种种痛苦。……希望大家都能依循佛陀的教化如法奉行,期望大众唯有得到利益,而无有受损伤害。”不恭敬三宝的过患如此巨大,不得不让人慎之又慎。

三、如何“恭敬三宝”?

敬佛

礼敬和供养是常用的表达对诸佛菩萨恭敬的方式。

1.礼敬主要有三种形式:合十、问讯和礼拜。礼敬以五体投地礼拜为最

胜。一般情况下问讯即可。不便时可合十,微微低头含胸。

2.礼佛时宜洗手漱口,至诚恭敬,缓缓而拜,不可急忙。宁可少拜,

不可草率。

3.供佛之几案宜洁净庄严。供花香水果等宜在午前。供花时宜常换水。

4.纸画之佛像,不可仅绫裱,以免染蝇粪等秽物(少蝇者或可),宜

装入玻璃镜中。木石等雕塑,小的应放入玻璃龛中,大的应用宝盖罩上,且须常拂拭像上之尘土也。

5.凡大殿及供佛之室中,皆不宜踞坐笑谈,应慎护威仪。若卧室中供

佛像者,眠时应以净布遮障。

敬法

1.对于经典,应十分恭敬护持,万不可令其污损。翻篇时,宜以指腹

轻轻翻之,不可以指爪划,也不应折角,如未读完,可用书签夹入即可。若经典残缺,不可视如一般书籍处理,可交于寺院统一处理。

2.凡持经像,皆当双手捧之平胸,不可将经书只手携行、随意放置或

置于腋下。不可将经书卷之若筒。

3.经书当覆以经盖,以免灰尘积落。经上有灰尘当以净布拭之,不可

用口吹尘。经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杂物。

4.专供读诵之经本,不可写字。万不得已,以铅笔为记,熟诵之后必

须擦净。讲课之经本则不妨于隐处笔记。

5.读经之时,须洗手、漱口、拭几,衣服整齐,威仪严肃。宜焚香端

坐,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欲读经,必先静坐片刻,默念偈颂:【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读经应字字用心理会义解,不应口念心不在。

读经时若生杂念,则应将经本合上,待杂念消去后再读。蕅益大师云:“展卷如对活佛,收卷如在目前,千遍万遍,寤寐不忘。”如此方获读经之实益。

6.诵经时,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可以纸条记之,将经典合起,起身迎

客,千万不要未将经典合起,即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言说,或大笑不已,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也切莫因未诵完经而心生烦恼,当知诵经的目的,是为了开智能。

7.个人诵经以不妨碍他人为宜,团体诵经则应随众诵念。

8.摆放经书时,不可一半在桌内,一半在桌外,当端正之。对经书、

架裟、衣钵、锡杖、念珠及一切法器皆当恭敬。

敬僧

1.凡剃发披袈裟者,皆是释迦佛子。在家人见之,应一例生恭敬。恭

敬、供养任一出家众时,都应思维其是僧团的代表,所恭敬、供养的是清净和合的僧团,不可分别出家众持戒、破戒、有德、无德。

这样方可获得最大的功德利益。因为恭敬、供养一人的功德利益不如恭敬、供养僧众的功德利益。

2.若皈依三宝时,礼敬任一出家人为师而作证明,不可妄云“皈依某人”。

因为所皈依者为僧团,而非皈依某一人。应对一切僧众生平等心,至诚恭敬,尊之为师,自称弟子,这样才与皈依僧伽之义相符。

3.路途中、静坐中、诵经中、禅行中、剃头时、以及洗澡、上厕所、

乘车船、睡卧等时,勿礼拜大德。除诵经、生病、剃发、工作之时,不得见出家众经过而不起立示礼。手持经书时碰到出家众,宜将经书举起与眉齐,向师父说【阿弥陀佛】,或说【师父好】即可。不得直唤出家众名讳。师父有呼唤时,应合掌答【阿弥陀佛】。

4.遇见师父应以合掌问讯以示礼仪。顶礼大德时,虔诚一拜即可,时

间不宜过长。若大德谦逊不受顶礼时,合掌问讯即可,莫执着己意。

如果向大德说顶礼三拜,而大德未说【一拜即可】时,依然要拜三拜。顶礼大德要在佛殿时才行礼,不要在大路旁、水沟边或火车站等不宜之处。遇师即顶礼,如此惊世骇俗之举动,有失庄严、端正。

合掌问讯时要双手,如果手中持物,以鞠躬示礼即可,不可只用一只手作揖,这是不合乎礼仪的。

5.若有问题请问师父,应说【请开示】。与师父谈话,立处不可高于

大德,亦不应站立路中。

6.请师父开示,应请师父自订时间,以免影响师父修持,且应事先与

师父约定时间,比较理想。师父问话,应该坦诚大方,据实回答。

7.师父与人言谈时,不可冒失打岔,有事投告,当侧立静候招呼,不

得率尔插嘴,失却敬意。若有重要急事,万不得已时,要先说声对不起,然后再请示。大德看经、写字及上课、休息时,不可上前与之谈话。

8.不得盗听出家众诵戒经。出家人若有过失,在家人闻之不可对人轻

言。此为佛所痛诫者,最宜慎之。

附:

佛门称呼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在我国寺院中,一般有"住持"(或称"方丈",是寺院负责人)、"监院"(负责处理寺院内部事务)、"知客"(负责对外联系),可尊称"高僧"、"大师"、"法师"、"长老"等。佛门弟子依受戒律等级的不同,可分为出家五众和在家两众。出家五众是指:沙弥、沙弥尼、式叉尼、比丘、比丘尼。在家两众是指:优婆塞和优婆夷。佛教徒出家的俗称"和尚"(僧)和"尼姑"(尼),最好尊称"法师"、"师太"。不出家而遵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称"居士",可尊称为"檀越"、"护法"、"施主"等。具体称呼如下:1.不得单称名字,对年长比丘当尊称作【长老】、【某老法师】、【某

老和尚】、【某某上人】、【某某大师】、或【师父】、【法师】。

2.对年长比丘尼当尊称作【师太】、【尼师】、【法师】、【师父】

等。若不知分辨是比丘或比丘尼,皆可一律尊称作【师父】。

3.对年青比丘、比丘尼,则可仅称【师父】、或于其名号下加称【师】

字,如有【○○师】即可。

4.因僧尼出家后一律姓释,出家入道后,由师父赐予法名。故请问大

德名号时,当先合掌,然后说【请问上下】、【请问师父尊号】、【法师尊号上下】。

5.于大德前,不可自称【我】字。当视关系而自称【后学】、【门生】、

【晚学】、【未学】、【学人】或【弟子】、【学生】等,不得称不慧、不才、不佞等。

合十、问讯、礼拜之方法

“合十”是佛教徒最熟悉的打招呼的方式,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收摄身心,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最常用的礼节之一。除了遇到信众可以合十问候之外,遇到师父经过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并稍稍欠身经过,表达自己的礼敬。合十对于我们个人平稳紧张、焦虑、心浮气躁等情绪也很有效。合十也叫合掌,即对合左右双掌及十

指,以表示自心专一,不敢散乱的一种礼敬。掌心不可紧闭,应该略虚,表示“真空妙有”之义。合掌当胸表示“佛在心中”之义。

“问讯”即虔诚地合起双掌及十指,目光注视中指指尖,然后向下弯腰约90度,当要直起身子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用左手的小指、无名指、中指盖住右手的小指、无名指和中指,大拇指指尖及十指指尖轻轻相触。食指与大拇指略成三角形。(此时双手的姿势就像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样充满了恭敬祥和。)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一直举高到眉心,(但不碰触额头)表示把佛菩萨供到顶上,表达虔诚、恭敬、谦虚的态度。随后轻轻将双手放下,到胸前时恢复合十的姿势。

“礼拜”即顶礼,以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触碰被礼者之双足,也被称为五体投地。礼敬三宝时,五体投地可以折服自己内心的骄慢,表达虔诚,还可以忏悔罪过、消除业障、增长福慧、积累功德。

图书馆义工礼仪准则

1.任一出家人来访皆应恭敬问讯,向师父说【阿弥陀佛】或【师父好】,

并询问师父有什么需求。借阅大厅有任一其他参访人员进入宜起立合十,问候【阿弥陀佛】或【师兄好】,并询问其需求。

2.接待任一来访人员宜如同接待大德到来一样。大德来访时我们心存

欢喜和恭敬,也会想方设法满足大德的需求。作为图书馆义工亦应以此心此情接待任一来访人员。

3.接待来访人员时应言语柔和暖人心,面色温和悦人心,态度谦和化

人心。用自己的身语意实践善法,为众生服务,更好地接引来馆善信。

4.如果图书馆目前尚无法满足善信的某些需求,应谦和道歉说“希望

我们不断改进工作,以后有能力满足您的需求。”尽量避免态度蛮横,语言生硬,面容严肃、僵硬等行为。

5.遇到态度冷漠、言语蛮横的来访人员,切莫被境界所转,而应以自

己身语意的善法,善巧地转变来访善信。如若无法转变对方,切莫被对方带入烦恼境地,更不应发生争执等恶劣行为。

总之,佛门义工不仅应切实戒除五戒之恶口、更应该积极践行十善。口说好话、身行有礼、心存善意,以自己的清净身语意,共创图书馆和合的增上环境,以自行化他、自利利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