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液氧中乙炔的分析8月16日

液氧中乙炔的分析8月16日

液氧中乙炔的分析8月16日
液氧中乙炔的分析8月16日

液氧中乙炔含量的分析法及乙炔色阶配制法

1、方法原理

借助于液氧的温度将试样中蒸发出的乙炔冻结(在标准大气压力下,乙炔的沸点为-83℃,液氧的沸点为-183℃)。被冻结的乙炔在常温下用氮气吹入乙炔吸收剂。在乙炔吸收剂的胶体溶液中,乙炔与氯化亚铜作用生成了均匀的紫红色溶液。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可确定乙炔的含量。

反应式:

2Cu(NO3)2+4NH4OH+2NH2OH·HCl →

Cu2Cl2+4NH4NO3+N2↑+6H2O ------ (1)Cu2Cl2 +C2H2+2NH4OH→Cu2C2+2NH4Cl+2 H2O --------(2)

2、仪器与设备

乙炔含量测定装置如图1所示。所需主要仪器:

a.分光光度计;

b.蒸发瓶:250mL;

c.吸收瓶:20 mL;

d.蛇形冷凝管:18-22圈;

e.微量注射器:50μL;

f.冰瓶:内径200mm,高250mm。

3、试剂与溶液

试剂与溶液如下:

a.溶解乙炔:要求纯度在90%以上;

b.氨水(1+1):取50 mL氢氧化铵,用水稀释到100 mL,摇匀;

c.硝酸铜溶液:称取10g硝酸铜,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d.盐酸羟胺溶液:称取46 g盐酸羟胺,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

e.白明胶溶液:称取0.5 g优质白明胶,加25mL水,加热使其溶解;

f.无水乙醇;

g.乙炔吸收液:在100mL容量瓶中,加入硝酸铜溶液5mL,氨水(1+1)5mL,盐酸羟胺溶液5mL,于沸腾水浴中加热还原成无色,在加入白明胶溶液4.5 mL及无水乙醇32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h.氮气。

4、标准曲线的绘制

4.1 以乙炔气体制备标准

标准曲线的绘制如下:

a.在6支25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乙炔吸收液至刻度,并盖上胶塞;

b.用50μL的微量注射器分别向容量瓶的乙炔吸收液内注入5、10、15、

20、25、30μL已知纯度的乙炔气,摇匀;

根据公式1计算出每毫升吸收液相当于含有乙炔的体积:

C i=C1×V i -----------------------------------------(1)

V1

式中:C i ----------容量瓶中每毫升吸收液相当于含有乙炔的体积,μL/mL;

C1 ----------乙炔气的纯度,%;

V i----------注入到容量瓶乙炔的体积,μL;

V1----------容量瓶中吸收液的体积,mL。

c.室温下放置30min,在波长540nm处,用3cm的玻璃吸收池,以乙炔吸收液为空白测其吸光度A;

d.以每个容量瓶中所含乙炔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

标准曲线。

4.2乙炔人造标准色阶的配制

见附录2

5、测定步骤

a.用蒸发瓶取0.25L的液氧试样,迅速连接在事先浸在装有液氧冰瓶中

的冷凝管上,盖紧橡皮塞,在蒸发瓶内液氧蒸发过程中,不断向冰瓶内添加冷却用液氧;

b.当蒸发瓶内液氧全部蒸发完后,接通氮气,打开螺旋夹调节氮气以每秒2-3个气泡的流量吹洗系统10min;

c.关闭螺旋夹,将蛇形冷凝管出口接在装有10 mL乙炔吸收液的吸收瓶上,然后将冷凝管慢慢地从冰瓶中取出,使乙炔自然蒸发并被吸收,当吸收瓶内不再冒气泡时,打开螺旋夹,仍以每秒2-3个气泡的流量向系统通氮气15min,使乙炔从蛇形冷凝管中全部驱除而被吸收;

d.吸收完毕后,将吸收液倒入3cm的玻璃吸收池中,在波长540nm处,以乙炔吸收液为空白进行比色,测定其吸光度A,根据吸光度A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每毫升吸收液相当于含有乙炔的体积。

6、测定结果

液氧中乙炔的含量按公式2计算:

C=C i×V g×10-3 ---------------------------------------(2)

V

式中:C------------液氧中乙炔含量,mL/L;

C i -----------每毫升吸收液相当于含有乙炔的体积,μL/mL;

V g -----------测定样品时吸收液的体积,mL;

V-------------测定样品时所取液氧的体积,L。

所得结果表示至三位小数。

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大于0.01ml/L。取平行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7、注意事项

7.1当取液氧或往保温瓶中添加液氧时,必须戴上棉手套,注意液氧的飞

溅,以免触及人身而冻伤。

7.2液氧取样瓶必须保持清洁干燥,以防取液氧时发生破裂。

7.3紫铜的蛇形冷凝管在测定前必须烘干,用时再浸入液氧,不可长期浸

在液氧中以免空气中水分吸入堵塞管路。在接蒸发瓶前必须用干氮

吹洗,蒸发时不宜过于激烈或管中有水被冻结,以免压力增高,引

起蒸发瓶爆炸。

7.4氧能使乙炔吸收剂中低价铜氧化成高价铜显蓝色,以至难以比色,所

以吹洗时必须用高纯氮气。

7.5保温瓶中乙炔的冷冻剂不可用液空而要用液氧,以免使氧气在冷凝管

中冷凝为液体而难以分析。

7.6液氧全部蒸发完以后,乙炔全部留于冷凝管中,因此用氮气吹出时气

体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乙炔吸收不完全。

7.7试样蒸发和吹洗时,保温瓶中液氧不得低于冷凝管。

7.8乙炔吸收剂的配制必须按规定量。过多的氨水或过少的盐酸羟胺会使

吸收剂变黄,过多的盐酸羟胺过少的氨水会使吸收剂变紫,都难于

比色。

7.9配乙炔吸收剂所用的白明胶应注意保护。不可用阿拉伯胶或劣质胶代

替,以免乙炔铜沉淀,悬浮不均匀,影响比色。

7.10用氮气吹出乙炔时,乳胶管接头要接牢,严防漏气。

7.11乙炔含量高时,必须增加吸收瓶保证最后一个吸收瓶的颜色比1号

标准色阶的颜色浅。

7.12 如乙炔吸收剂发黄,可在乙炔吸收瓶前加粒状石棉碱洗气。

附录1:液氧中乙炔测定装置

1、螺旋夹;

2、液氧蒸发瓶;

3、蛇型管;

4、保温瓶;

5、吸收管

附录2 人造乙炔标准色阶的配制

1 硝酸钴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a)硝酸钴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工业天平称取化学纯硝酸钴[C o(NO3)2·6H2O]20.2~20.5克.

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毫升,均匀混

合。

(b)硝酸钴含量(要求达到20克/100毫升)标定:

用移液管取上述溶液4毫升,放入预先灼烧和恒重的瓷坩埚中,

在沙浴上小心蒸发到干涸。冷却后加入0.5毫升比重 1.84克/

厘米3浓硫酸,并蒸发至不再放出三氧化硫为止。移入高温电炉中,

在400~450℃温度下灼烧2小时,冷却称重,直至恒重,坩埚前后重

量差即为硫酸钴的重量。

400~450℃

C o(NO3)2+H2SO4 ======== C o SO4+2H NO3

C o(NO3)2·6H2O克/100毫升=a×290.94×100

155×4

=46.925a

式中:a——灼烧后残渣C o SO4的重量[克];

290.94——硝酸钴分子量;

155——硫酸钴分子量。

分析结果如发现硝酸钴含量低于或高于20克/100毫升,则应添加硝酸钴或用蒸馏水稀释,直至所得溶液的钴盐含量可以稍多于规定量,因在一般情况下钴盐不纯,而且加蒸馏水稀释比再加钴盐方便。

稀释后溶液的总体积按下式计算:

V= a×B

C

式中:a—溶液稀释前的毫升数;

B—由分析测知每毫升溶液中含钴的克数;

C——每毫升溶液中钴的规定含量[克];

V——稀释后的毫升数。

2 硝酸铬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a)硝酸铬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工业天平称取10.2-10.3克化学纯硝酸铬,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毫升,均匀混合。

(b)硝酸铬的含量(要求含量达到10克/100毫升)的标定:用移液管取上述溶液3毫升于100毫升烧杯中,加入蒸馏水50毫升,

加入碳酸钠0.2克和2%高锰酸钾溶液15毫升,静置10分钟。

为分解剩余的高锰酸钾需添加酒精2毫升,并煮沸至乙醛气味完

全消失为止。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滤纸,在滤纸中加稀硫酸(1:

4)12毫升及碘化钾2克。析出碘用0.1N硫代硫酸钠(Na2S2O3

滴定,用淀粉做指示剂。

反应式:

C r(NO3)3+KMnO4+2 Na2 CO3==

Na2 C rO4+K NO3+ 2Na NO3+Mn(CO3)2

4 KMnO4+7H2O+3 C2H5OH ==

4Mn(OH)4↓+4KOH+3 C2H4O2

2Na2Cr O4+6KI+ H2 SO4 ==C r2(SO4)3+3I2+3 K2 SO4+2 Na2 SO4+8 H2O 2Na2 S2O3+ I2 == Na2 S4O6+2 Na I

Cr (NO3)3·9H2O克/毫升=a×F×0.01333×100

3

式中:a——滴定时所消耗0.1N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

F—0.1N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的校正系数;

0.01333—1毫升0.1N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相当于

Cr (NO3)3·9H2O的克数。

如分析后发现含量低于或高于10克/100毫升,则用配制钴盐的同样的方法使铬盐的含量达到10克/100毫升。

3标准色阶的配制:

标准色阶用硝酸钴[C o(NO3)2·6H2O] 及硝酸铬[C r(NO3)3·9H2O]的水溶液配制。

选用13支(内径10~11毫升,长140~150毫米)无色玻璃管,洗净后按下表依次加入硝酸钴、硝酸铬与蒸馏水,封闭比色管,充分混和,制成标准色阶。溶液的颜色相当于0.0012~0.12毫升乙炔/10毫升溶液。

表1测定乙炔含量的人造色阶

管号硝酸钴溶

液[毫升]

硝酸铬溶

液[毫升]

蒸馏水

[毫升]

相当于乙炔含量[毫

升/10毫升溶液]

0 0.0 0.0 10.0 0

1 ——————0.0012

2 ——————0.0024

3 ——————0.0036

4 ——————0.0048

5 0.4 0.25 9.35 0.01

6 0.98 0.4

7 8.55 0.02

7 1.55 0.68 7.77 0.03

8 2.15 0.88 6.97 0.04

9 2.80 1.06 6.14 0.05

10 4.20 1.40 4.40 0.07

11 5.70 1.70 2.60 0.09

12 7.95 2.05 0.0 0.12

表中1~4号标准色阶是用5号标准色阶按比例稀释制成。用此法配制的色阶颜色很稳定,可以保持一年。

案例氧气乙炔爆炸事故分析

案例一 2003年1月16日下午1时左右,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在氧气充装过程中发生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造成1死1伤。现将有关事故调查分析情况介绍如下。 事故的基本情况 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充装气气,共6只氧气瓶。充装工将氧气瓶卸下后,先将30只氧气瓶分两组各15只进行充装。约在12点50分左右,其中一组充装结束,现场充装工关掉充装总阀,紧接着就开始卸充装夹具,当充装工卸下第3只气瓶夹具时,其中一只气瓶发生了爆炸,一名充装客户当场炸死在充装台上,一名操作人员受伤,该站共有6间充装间,每站站房长4m,宽6。充装间设有30个充气头,气瓶爆炸后,后浪把主充装间的防火墙推倒,把充装间充装管线全部炸坏,窗子的玻璃被震碎,充装间屋面全部掀光。爆炸气瓶被炸成3块,大块重29kg,中块得23.5kg,小块重3.5kg,气瓶爆炸后3.5kg的小块瓶片从屋内飞到充装站围墙外的麦田里,距爆炸点有35m。 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从现场取证情况和查阅有关资料分析,意见如下: 1.对该站储罐内剩余液氧,邀请了扬子石化西欧气体有限公司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取样,并带回南京分析,结果确认该储罐内液氧合格,排除了气源不合格的因素; 2.根据爆炸碎片上原有的气瓶制造和检验标记,从无缝气瓶检验站查阅该瓶检验报告,得知该瓶检验合格,并在检验有效期范围内,排除了过期瓶充装的因素; 3.在爆炸现场,发现该瓶主体被炸成3块(后在清理过程中发现颈圈),经称重约为56kg,与检验报告上称重量相符,一块重约3.5kg的碎片飞离充装站围墙外,距爆炸点约为35m。又从爆炸碎片中发现,瓶体内中下部一侧表面有一段400mm×150mm范围的金属烧熔痕迹,并留下了金属氧化物,这些情况都说明此次氧气瓶爆炸具有化学性爆炸的特征; 4.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充装记录,并对现场进行勘察,同有关人员进行了询问、笔录,了解到充装台上的安全阀、压力表均在有效期内,有校验报告,当时充装压力为11.0MPa。又对爆炸现场进行了清理,发现爆炸瓶右侧有3只瓶内尚有气体,现场进行压力测试,发现这3只瓶内均有压力,且在10.0MPa左右,这就进一步排除了物理性爆炸的可能(不超压); 5.对上述3只气瓶采用吸耳球取样,并用着火烟头试验,发现烟并没有有明显的助燃作用,无气体爆鸣,同时对1只气瓶又进行了压力测试显示为9.0MPa。

液氧隐患

液氧贮存与充装的安全管理 一、液氧的特性及危险 液氧为低温液化气体,在101.325KPa压力下,液氧沸点为-182.83℃,当与人体皮肤、眼睛接触会引起冻伤(冷烧灼)。. 低温液体汽化为气体时,体积会迅速膨胀,在0℃, 101.325KPa状态下。1L液氧汽化为气氧体积为800L,在密闭容器内,因液化汽体使压力升高,易引起容器超压危险。 3、液氧和气氧是一种强助燃剂。 (1)液氧与可燃物接近时,遇明火极易引起燃烧危险。(2)液氧与可燃物接触时,因撞击易产生爆震危险;液氧与可燃物混合时,潜在爆炸危险。 (3)液氧蒸发成气氧时,能被衣服等织物吸附,遇火源易引起闪烁燃烧危险。 二、液氧贮存的安全管理 1 .在液氧贮存现场配置足够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消防栓等。当液氧贮槽泄漏,现场氧浓度超标,靠自然通风不能很快降下来时,启开中压氮气贮罐阀门用氮气进行稀释。万一发生火灾,打开液氮排放阀进行有效灭火,避免重大事故发生。2.液氧贮槽现场照明及电气开关必须是防爆型的,周围5m 内严禁明火,杜绝一切火源,应有明显的禁火标志,并且不得有易燃易爆物,保持场地清洁干净。

3.液氧的贮槽的周围至少在5m内不准有通向低处场所(如地下室、坑穴、地井、沟渠)的开口;地沟入口处必须有挡液堰。 4.液氧贮槽必须设置单独的导除静电设施和防雷击装置。导除静电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防雷击装置最大冲击电阻不得大于30Ω,并且至少每年测定一次。 5.液氧贮存场所四周必须设置牢固可靠的防护围栏,安全通道和安全口,并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6.严格控制贮槽液氧中的乙炔含量和总烃量,每天分析化验一次。其乙炔含量不得超过0.1×10-6,总烃含量不得超100x10-6,超过时必须及时排放液氧进行置换处理。7.为防止液氧贮槽上管道、阀门处碳氢化合物局部浓缩积聚,对不常使用的阀门每周至少开关一次,时间在15分钟以上,使管道、阀门中的死气强行流动,以稀释其中的碳化合物,避免局部燃爆事故发生。 8.氧气是不燃气体,由于碳氢化合物和激发能源的存在,具备燃爆的可能。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液氧燃爆的激发能源,液氧贮存期间,尽量避免与其有关的检修作业,严禁对液氧设施进行撞击、加热、焊接。超标,也要定期进行置换。静态贮存至少3个月置换一次,动态贮存至少半年置换一次。 三、液氧充装的安全管理

乙炔瓶使用的安全事项

乙炔瓶使用的安全事项 1)乙炔瓶使用前必须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和《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严格进行技术检验。合格气瓶应有明显标志。气瓶充装前应认真进行外部检查和瓶内气体成份化验,不得随意充灌。充灌应按规定分2 次进行,充气静止后的极限压力应符合安全要求:当环境温度为40℃时,应不超过2.5MPa(表压);当环境温度为20℃时,应不超过16MPa(表压);当环境温度为一10℃时,应不路过0.7MPa(表压)。在充气过程中,瓶温不得超过40℃。 2)乙炔瓶使用时,必须配备合格的乙炔专用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 3)乙炔瓶在储存、使用中应保持直立,不能横躺卧放。以防丙酮流出引起燃烧爆炸。开阀门应缓慢,供气速度一般不超过2.0平方米/(h&8226;瓶),使用压力不超过0.15MPa。在使用过程中,瓶体温度不得超过40℃。 4)乙炔瓶体温度过高时,会降低丙酮对乙炔的溶解度,导致瓶内乙炔压力升高。根据经验,受火烤的乙炔瓶在10min内就有爆炸危险。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用手触模瓶壁,如发现局部温度超过40℃(有烫手感),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水浇降温措施。妥善处理后,送充气单位检查。 5)乙炔气瓶周围严禁烟火,与明火距离不得小于10m。夏季应防暴晒,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 6)乙炔瓶在搬运时应避免受到强烈的冲击、碰撞、摩擦。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 7)严禁乙炔气瓶与氯气瓶、氧气瓶及易燃易爆物品同车运输、同间储存。 8)乙炔瓶储存间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设施,避免阳光直射。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5m,且不得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在其附近应设有消火栓,配备干粉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9)使用中的乙炔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剩余压力应符合安全要求:当环境温度<0℃时,压力应不低于0.05MPa;当环境温度为25~40℃时,应不低于0.3MPa。 10)防止乙炔气瓶接触有害杂质,禁止与铜、银、汞及其制品等接触。 11)乙炔瓶库的建筑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库房内必须采用隔爆型电气设备。 12)乙炔瓶应涂白色,并用红色标明“乙炔”字样,不得随意涂改。 乙炔瓶发生着火爆炸的原因有: (1)乙炔瓶的多孔性填料下沉,出现净空间,使部分气态乙炔处于高压状态。 (2)乙炔瓶卧放,过大量使用乙炔时丙酮随同流出。 (3)乙炔瓶阀漏气。 (4)运输装卸或使用时,乙炔瓶从高处坠落或倾倒,受剧烈冲击或碰撞。 (5)乙炔瓶直接受热。 (6)气焊或气割发生回火,火焰进入瓶内。 使用乙炔瓶的安全要求是: (1)乙炔瓶使用时必须配合合格的乙炔专用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 (2)乙炔瓶距火源应10m以上,夏日不得在烈日下暴晒,瓶温不得超过40℃。 (3)乙炔瓶运输、存放和使用时只能直立,不能横躺卧放,以防丙酮露流出。如果需使用已卧放的乙炔瓶时,必须先直立禁止20min,在装上乙炔减压器后使用。 (4)特别要注意,乙炔瓶应轻装轻卸,用小车输送,严禁人抬、肩扛或在地上滚动。 不得遭受剧烈震动或撞击,以免填料下沉形成净空间。 (5)瓶内气体严禁用尽。

液氧中乙炔含量标准操作规程

液氧中乙炔含量标准操作规程 (比色法) 1、方法原理 借助于液氧的温度将试样中蒸发出的乙炔冻结(在标准大气压力下,乙炔的沸点为-83℃,液氧的沸点为-183℃)。被冻结的乙炔在常温下用氮气吹入乙炔吸收剂。在乙炔吸收剂的胶体溶液中,乙炔与氯化亚铜作用生成了均匀的紫红色溶液。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可确定乙炔的含量。 反应式: 2Cu(NO3)2+4NH4OH+2NH2OH·HCl →Cu2Cl2+4NH4NO3+N2↑+6H2O ------ (1) Cu2Cl2 +C2H2+2NH4OH→Cu2C2+2NH4Cl+2 H2O ------------------------------------- (2) 2、仪器与设备 乙炔含量测定装置如图1所示。所需主要仪器: a.分光光度计; b.蒸发瓶:250mL; c.吸收瓶:20 mL; d.蛇形冷凝管:18~22圈; e.微量注射器:50μL; f.冰瓶:内径200mm,高250mm。 3、试剂与溶液 试剂与溶液如下: a.溶解乙炔:要求纯度在90%以上; b.氨水(1+1):取50 mL氢氧化铵,用水稀释到100 mL,摇匀; c.硝酸铜溶液:称取10g硝酸铜,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d.盐酸羟胺溶液:称取46 g盐酸羟胺,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 e.白明胶溶液:称取0.5 g优质白明胶,加25mL水,加热使其溶解; f.无水乙醇; g.乙炔吸收液:在100mL容量瓶中,加入硝酸铜溶液5mL,氨水(1+1)5mL,盐酸羟胺溶液5mL,于沸腾水浴中加热还原成无色,在加入白明胶溶液4.5 mL及无水乙醇32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CSB经典案例分析-ASCO乙炔生产装置单向阀失效导致的可燃气体爆炸事故

CSB经典案例分析—ASCO乙炔生产装置单向阀失效导致的可燃气 体爆炸事故 唐彬天津市居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摘要 本文结合美国化学品安全与危害调查委员会(CSB)对2005年ASCO乙炔服务公司乙炔气生产装置因单向阀失效导致乙炔气逆流并泄漏爆炸事故的调查,详细介绍该起事故的发生背景、过程与后果,并从技术和管理角度综合分析、总结导致事故的各方面原因,分享CSB调查组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总结的经验教训和建议措施。 关键词:乙炔、单向阀失效、爆炸、美国化学品安全与危害调查委员会(CSB) 1. 事故简介 2005年1月25日,位于美国新泽西州Perth Amboy的乙炔服务公司(Acetylene Services Company, ASCO)是一家从事乙炔气生产和包装的公司,因乙炔发生器循环水管线上的单向阀失效内漏,导致乙炔气通过循环水管线逆流并泄漏进入封闭空间聚集,遇点火源后引发剧烈爆炸(如图1所示),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附近生产厂房严重受损。 图1:爆炸事故现场照片 2. 事故背景

2.1 公司背景 ASCO是一个家族式自营企业,于1982年开始在纽约和费城市区生产和包装乙炔气服务。事故发生时,ASCO拥有14名员工。ASCO主要在Perth Amboy厂区生产乙炔气,2004年7月,ASCO开始直接从一家石化企业购买乙炔气,以补充自己的生产能力。 2.2 装置布置 ASCO生产装置位于一处工业区,乙炔气生产工艺设备、气瓶充装操作区、办公室和休息室均位于46号厂房内,如图2所示。在46号厂房外部紧挨着设有6个沉降罐,中间是一个木制结构的厂棚。厂棚里面设有水泵和相关附属管线。接货码头用于卸载购买的乙炔气,另外还有一个丙酮储罐。 图2:平面布置示意图 2.3 乙炔 乙炔(俗称风煤或电石气)是一种无色、高反应活性和极度易燃的气体。纯乙炔是无臭的,但工业用乙炔由于含有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而有一股大蒜的气味,密度比空气稍轻。乙

乙炔气瓶安全使用

乙炔气瓶安全使用 a)使用气瓶的单位应加强气瓶的安全管理,生产车间内使用的气瓶应放入栏内,空气瓶应及时清出车间外,摆放在指定位置。b)生产车间外的气瓶应摆放在指定位置,应有防晒防淋措施。c)气瓶的安全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以下职责:[1]检查气瓶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2]对气瓶的使用、充装、保管、运输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3]督促检查气瓶的使用情况,及时消除隐患;[4]向主管部门报告使用情况。d)供应部负责建立本厂气瓶档案卡片。气瓶档案应包括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卡片应包括制造单位、瓶类、瓶号、出厂日期、漆色、检验周期,档案卡片应保存到气瓶报废为止。e)气瓶使用前应进行安全状态检查,对所装气体进行确认后方可使用,保持瓶阀、瓶帽、护圈、护罩和漆色的完好。并按以下规定使用气瓶:[1]各类气瓶的放置地点均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应距明火10米以外。盛装易起聚合反应或分解反应气体的气瓶,应避开放射源。溶解乙炔气瓶的使用环境温度不得超过40℃,超过时应采取降温措施。[2]气瓶立放时,应采取防止倾倒措施,严禁敲击和碰撞。[3]夏季应防止曝晒,严禁在气瓶上或旁边进行电焊引弧,严禁用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进行加热。溶解乙炔气瓶严禁卧放使用。[4]气瓶投入使用后,不得对气瓶进行挖补、焊接修理。[5]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应留有剩余压力,以防止其它物质或空气窜入。永久气体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a;液化气体气瓶应留有不少于0.5-1.0%规定冲装量的剩余气体;乙炔气瓶余压,冬季不小于0.05Mpa,夏季不小于0.3MPa。[6]溶解乙炔气瓶必须装专用的减压器、回火防止器。[7]气瓶使用时应按要求对压缩气瓶进行分开摆放,氧气瓶与乙炔气瓶两者距离应保持在5米以上,二者距焊割点10米以上,若遇大风天气时两气瓶应放在上风头进行焊割作业,并远离易燃物品和热源。[8]不能在水泥地上滚动无护圈的氧气瓶或乙炔气瓶,装卸车时应避免摔、砸等剧烈碰撞。[9]不能擅自自行处理气瓶内残气、残液。[10]使用、检验、充装单位不准擅自改变气瓶的颜色标记。气瓶的颜色标记见附录2。e) 乙炔气瓶的存放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溶解乙炔气瓶应单独设置库房存放,瓶库的设计建造按4.4.3.1条的规定执行;[2]在使用乙炔的现场,储存量不得超过5瓶,超过5瓶但不超过20瓶的,应在现场设置非

乙炔事故典型案例

乙炔事故典型案例 (1)1994年11月24日,河北省某电化厂乙炔工段乙炔发生器溢流,管堵塞,6时停车处理完毕,开车后下料管又堵,继续停车处理,工人们用木锤、铜锤敲打下料斗的法兰盘,13时50分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1人。事故原因是下料口堵塞时间过长,使发生器电石吸入水分分解放热(干式发生器),又因加料斗密封橡胶圈破裂,进空气,当下料口砸通,突然下料,形成负压,而发生爆炸。 (2)1994年12月5日,河北省沧州市一家化工厂乙炔站3号乙炔发生器加料斗发生爆炸,致使厂房坍塌,半径100米以内窗玻璃破裂,1人死亡,2人轻伤,估计损失38万元以上。事故原因是临时停电检修后,恢复生产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所致。 (3)1995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美国新泽西州享时敦一家乙炔生产厂发生爆炸,厂主当场死亡,2位工人受伤。经分析,是由于碳化钙进给管路堵塞之故。当时,厂主带领工人用水冲洗想疏通进给管路上的碳化钙,但水喷射到碳化钙上就产生乙炔气。当时为了工作方便用电灯照明,由于不慎电灯掉下灯泡破碎,瞬间点燃乙炔气引发爆炸。

(4)1995年5月8日,河北省某化工总厂乙炔分厂乙炔发生器爆炸,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200平方米的厂房倒塌。原因是因乙炔高压干燥器压力过高,排污过猛,产生火花所致。 (5)1995年6月30日,广西某化工厂违章使用浮筒式乙炔发生器,1名工人更换乙炔发生器内电石,并接上乙炔气胶管,浮筒即发生爆炸,该工人当场炸死。事故原因是浮筒内空气未排净,乙炔气内磷化氢含量超标,自然引爆。 (6)1996年2月29日,四川省某化工总厂氯碱车间l号乙炔发生器检修,2名工人对其进行冲洗置换,拆开人孔盖检查,未进行气体分析,检查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冲击波将1名工人冲出栏杆,从5米高处坠地而亡,另1名工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2万元。 (7)1997年3月20日,内蒙古某工厂电解车间生产急需集钠罐,车间主任擅自决定用焊枪烘干(按规定在烘干室用电烘干)。因集钠罐内漏有乙炔气体,当点燃焊枪移向集钠罐时发生爆炸,1人死亡,2人重伤。 (8)1998年10月27日,新疆某氯碱厂检修供水总阀,3名管工在井里用气焊切割螺丝。当准备用焊枪再次点着照亮时,打火机刚

发生器(乙炔)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发生器(乙炔)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唐俊岩王海瑜 一、前言 乙炔发生器是一种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电石入水式低压乙炔发生器火灾、爆炸事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企业消除事故及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乙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俗称电石气,是最简单的炔烃。乙炔的用途很广,常见的溶解乙炔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材料。目前国内溶解乙炔的生产主要采用电石法。电石法生产乙炔又可分为排水式、联合式、电石入水式和沉浮式等几种。乙炔发生器是利用电石和水相互作用制取乙炔的设备,是乙炔生产的关键设备。由于乙炔的危险性,乙炔发生器有燃烧爆炸危险。本文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电石入水式低压乙炔发生器火灾、爆炸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为企业消除事故及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二、方法简介 事故树(Fault Tree Analysis, FTA),也称故障树,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是安全系统工程中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它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 事故树分析是对既定的生产系统或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条件及可能导致的灾害后果,按工艺流程、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绘成程序方框图,表示导致灾害、伤害事故(不希望事件)的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它由输入符号或关系符号组成,用以分析系统的安全问题或系统的运行功能问题,并为判断灾害、伤害的发生途径及与灾害、伤害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最形象、最简洁的表达形式。 三、分析步骤 事故树分析步骤见图1。 图1 FTA步骤

四、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1 绘制事故树 我在广泛收集、整理有关事故资料,认真消化了相关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众多事故案例的基础上作出乙炔发生器发生爆炸事故树。 绘制事故树时,重点注意了以下问题: (1)尽可能全面收集有关的事故案例及规程、标准。 (2)系统、全面地发掘事故的发生原因及事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作图过程中充分尊重生产、工艺、操作、安全等方面富有经验的同志的意见。 2 求最小割集 由于事故树较为复杂,计算最小割集时如全部具体到基本事件,则割集十分庞大,既不便于表达,也不便企业采取控制措施。因此,实际处理时本文视情况对事故树取到某一便于采取措施的中间事件作为基本分析单元。 3 结构重要度分析 结构重要度分析,是从事故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这里指基本分析单元)的重要程度。即在不考虑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或者说假定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都相等的情况下,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发生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4 控制措施 从理论上讲,每一组最小割集是反映事故树中可能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一个基本事件组合,据此可有的放矢地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但因FTA推出的割集往往数目繁多,实际无法根据它们将应采取的所有措施一一列出。因此,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考虑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状况及实施的验易程度,针对一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提出了控制措施。 五、事故树分析 1事故树 乙炔发生器发生爆炸事故树见图2。

乙炔瓶安全管理规定

乙炔气瓶安全管理规定 一、乙炔气瓶移动与运输 1.在移动运输乙炔瓶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和倒置,吊装乙炔瓶应使用专用夹具,严禁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 2.装运时,汽车装乙炔瓶横向排放,头部应朝向一方,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箱高度,直立排放时,车箱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三分之二; 3.夏季要有遮阳措施,防止暴晒,严禁与氯气瓶、氧气瓶及其它易燃物品或装有可燃气体的容器一起运送; 4.工作地点频繁移动时,应采用专用小车搬运,乙炔瓶和氧气瓶应避免放在一起,如需乙炔瓶和氧气瓶放在同一小车上搬运,必须用非燃材料隔板隔开; 5.乙炔气瓶在使用、运输、贮存时,环境温度不得超过40℃。装运乙炔瓶的车辆禁止烟火; 二.乙炔气瓶保管与存放 1.容积较小的仓库(储存量在50个气瓶以下)与其它建筑物的距离应不少于25m;较大的仓库与施工及生产地点的距离应不少于50m,与住宅和办公楼的距离应不少于100m; 2.乙炔的储存室(间)应有良好的通风、采光、通道和特别的格架,应备有消防用具,并应采用防爆的照明,在其附近应设有干粉和二氧化碳灭火器材; 3.严禁与氯气瓶、氧气瓶及易燃物品同间贮存。贮存间应有专人管理,在醒目的地方应设置"乙炔危险"、"严禁烟火"的标志;

4.安设在露天的气瓶,应用帐篷或轻便的板棚遮护,以免受到阳光爆晒; 5.乙炔瓶储存时,应保持起立位置,且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 6.乙炔瓶附件包括瓶阀、易熔合金塞、瓶帽、防震圈应保证完好; 三、乙炔气瓶使用规定 1.使用前,应对钢印标记、颜色标记及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凡是不符合规定的乙炔瓶不准使用; 2.禁止用铁制工具敲撞乙炔瓶及其附件,瓶阀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必要时可用温水解冻,严禁用40@以上的热水或其他热源对乙炔瓶进行加热; 3.乙炔气瓶应涂白色,并用红色标明“乙炔”字样。气瓶在保管、使用中,禁止改变气瓶的涂色和标志,以防止层涂色脱落造成误充气; 4.乙炔减压器出口与乙炔皮管必须专用轧头轧紧,乙炔瓶使用过程中,发现泄漏要及时处理,严禁在泄漏的情况下使用; 5.瓶阀出口处必须配置专用的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正常使用时,减压器指示的放气压力不得超过0.15MPa,放气流量不得超过0.05m3/h。L。如需较大流量时,应采用多只乙炔瓶汇流供气; 6.乙炔瓶使用过程中,开闭乙炔瓶瓶阀的专用搬手,应始终装在阀上。暂时中断使用时,必须关闭焊、割工具的阀门和乙炔瓶瓶阀,严禁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减压器或开、闭乙炔瓶瓶阀; 7.在使用乙炔气瓶时,必须缓慢地拧开阀门。乙炔气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0.05MPa的剩余压力;

乙炔生产爆炸案例

乙炔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控制 江苏某医药原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医药中间体为主的企业,主产品1 ,4 - 丁炔二醇生 产能力达3000 t/ a。目前该公司有两台乙炔发生器,乙炔生产系统具有易燃、易爆等诸多危险、有害特性,如何实现乙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乙炔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1:发生器加料口燃烧 某厂发生器在加料时,由于第1 贮斗排氮不彻底,电石块太大,在加料吊斗内“搭桥”。操作人员采用吊斗撞击加料口,致使吊钩脱落。于是现场挂吊钩,同时启动电动葫芦开关,结果引起燃烧,操作人员脸部和手部烧伤。 原因分析:乙炔气遇到电动葫芦开关火花引起燃烧。 案例2:乙炔发生器爆炸 安徽某厂乙炔工段1# 发生器活门被电石桶盖卡住,操作人员进入贮斗内处理时突然发生爆炸,死亡3 人。 " 原因分析:人进入发生器内处理被卡住的活门时,致使大量空气进入贮斗内,用工具敲击电石时产生火花,乙炔气与之接触后发生爆炸。 案例3:乙炔发生器发生爆喷燃烧 广西某厂乙炔工段当班操作人员发现乙炔气柜高度降至180 m3 以下,按正常生产要求,此时发生器需要添加电石,于是操作人员到三楼添加电石,1 # 发生器贮斗的电石放完后,又去放2 # 发生器贮斗的电石,当放出约一半电石物料时,在下料斗的下料口与电磁振动加料器上部下料口连接橡胶圈的密封部位,突然发生爆喷燃烧。站在电磁振动器旁的操作人员全身被喷射出来的热电石渣浆烧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操作人员在放发生器贮斗的电石时,没注意到乙炔气柜液位的变化,致使加入粉料过多,产气量瞬间过大,压力超高,气压把中间连接的胶圈冲破,大量电石渣和乙炔气喷出,并着火。 案例4 :乙炔发生器加料口爆炸 湖南某厂乙炔站1 # 发生器加料口爆炸起火,随后2 # 发生器加料口和贮斗胶圈的密封处 也发生爆炸起火,电石飞溅到一楼排渣池,产生乙炔气导致起火,为此发生器一、三、四楼都起火。

乙炔气瓶使用安全规定

编号:SM-ZD-12392 乙炔气瓶使用安全规定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乙炔气瓶使用安全规定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乙炔瓶在使用、运输、贮存时必须直立固定,严禁卧放或倾倒,防止瓶内的丙酮随乙炔流出,甚至会通过减压器而流入椽皮管;应避免剧烈震动、碰撞,以免瓶内多孔性填料下沉而形成空洞,影响乙炔的储存。运输时应使用专用小车,不得用吊车吊运;环境温度超过40℃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2.乙炔减压器与瓶阀之间连接必须可靠,严禁在漏气的情况下使用。否则会形成乙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一旦触及明火就会立刻爆炸。 3.要用专用板手开启乙炔气瓶。开启乙炔瓶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拧开瓶阀不宜超过1.5转。使用压力不得超过0.15Mpa 。 4.瓶内气体不能用光,必须留有一定余压。当环境温度小于0℃时,余压为0.05兆帕;当环境温度为0~15℃,余压为0.1兆帕,当环境温度为15~25℃时,余压力0.2兆帕,当环境温度为25~40℃时,余压为0.3兆帕。

氧气乙炔事故处理方法

氧气乙炔事故处理方法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第二部分现场处置方案 氧气、乙炔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在焊接切割作业时,由于使用压缩空气或氧气流的喷射,使火星、融珠和铁渣四处飞溅,将作业环境10m范围所有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干净,应注意作业周边环境内有无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以免由于焊渣、金属火星引起灾害事故。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所有使用氧气、乙炔切割的场所。 1.3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1.事故易发时间: 在使用氧气、乙炔焊接切割作业时 2.事故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一旦发生氧气、乙炔瓶火灾爆炸事故,轻者造成生产中断,重者会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影响不会波及厂区以外。 3.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氧气、乙炔气瓶火灾爆炸可能会引发火灾。 二.应急工作职责 临场指挥:车间负责人 职责:启动预先约定的事故警报,向公司应急总指挥(总经理)报告事故现场情况;必要时,直接向宁城县安监局、消防部队等有关部门报告事故,请求支援;指挥现场人员进行力所能及的应急处置;疏散周围人员。 现场其它人员根据各自岗位应急职责,在车间负责人的指挥下,展开救援。 三.应急处置

3.1应急处置程序 氧气、乙炔气瓶发生火灾后,现场第一发现人应大声呼救,向周围人员发出警报; 车间负责人履行现场临时指挥职责,启动报警设备,告知周围车间人员,向公司应急指挥(总经理)报告现场情况,启动《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指挥现场人员进行力所能及的现场处置,划定警戒线,疏散周围人员。 如仅依靠车间的应急力量无法控制事故,现场临时指挥请求公司应急总指挥(总经理)启动《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当气体导管漏气着火时,首先应将焊割炬的火焰熄灭,并立即关闭阀门,切断可燃气体源,用灭火器、湿布、石棉布等扑灭燃烧气体。 2.氧气、乙炔气瓶口着火时,设法立即关闭瓶阀,停止气体流出,火即熄灭。 3.氧气、乙炔气着火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扑灭;乙炔瓶内丙酮流出燃烧,可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4.如气瓶库发生火灾或邻近发生火灾威胁气瓶库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将气瓶移到安全场所。 5.如果事态严重,直接扩大应急,请求社会救援,拨打119。 四.注意事项 1.禁止敲击,碰撞瓶体,要轻拿轻放 2.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夏季要防止爆晒 3.吊装、搬运时应使用专用夹具和防震的运输车 4.使用时要注意固定乙炔瓶,防止倾倒,严禁卧放 5.使用必须装设专用的减压器、回火防止器 6.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下表规定的剩余压力

乙炔瓶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2020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乙炔瓶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2020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乙炔瓶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2020版) 1、氧气瓶在出厂前必须检验合格,应在气瓶的球面部位作明显的标志,标明瓶号,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下次试压日期,瓶的容量、质量(重量)、制造工厂和制造年月等。 2、充灌氧气瓶时不得随意充灌。气瓶充灌时,气体流速不能过快,否则会产生气瓶过热,压力剧增,而造成危险。 3、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都要防止氧气瓶直接受热。气瓶库房和气瓶使用时,都要远离高温、明火、熔融金属飞溅物和易燃易爆物质等,规定相距10m以上。 4、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气瓶受剧烈振动和碰撞冲击。尤其是冬天,瓶体金属更容易发生脆裂而导致爆炸。气瓶应戴有安全帽,防止摔断瓶阀,造成事故。搬运气瓶时,必须使用专门的抬架或小车,不得直接用肩膀扛运或直接搬运,车辆运输时,应用波浪形瓶架等将气瓶妥善固定,最好垫上橡皮或其他软物,以减

少振动。应轻装轻卸,严禁从高处滑下、在地面上滚动或用起重设备直接吊运气瓶。 5、与电焊作业在同一工作地段使用的气瓶瓶底应垫绝缘物,以防气瓶带电。 6、气瓶不得沾有油脂。焊工不得用沾有油脂的工具、手套或油漆工作服去接触氧气瓶阀、减压器等。 7、气瓶内气体不得全部用尽,至少保留0.1~0.3MPa的压力,并关紧阀门,防止漏气,使气瓶保持正压,以便充气时检验和防止空气或可燃气体流人氧气瓶内。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岛津GC-2010Plus 液氧液空中总烃、乙炔、微量CO、CO2、CH4分…

岛津GC-2010Plus 液氧液空中总烃、乙炔、微量CO、CO2、CH4 使用规格说明书 岛津制作所

SSM-ZM-129 岛津GC-2010Plus液氧液空中总烃、乙炔、微量CO、CO2、CH4 分析系统 一、概要 测定成分及测定范围 测定成分测定范围 总烃0.1ppm以上 CH4 0.1ppm以上 C2H6 0.1ppm以上 C2H4 0.1ppm以上 C2H2 0.1ppm以上 CO 0.1ppm以上 CO2 0.1ppm以上 分析过程: 本系统由两个单独流路构成,流路中有两个十通阀,一个六通阀,六个色谱分析柱,两个FID组成。 流路一:十通阀起始处于实线位置,利用事件Relay1(1)使两个定量环中的气体进入分析柱,经分离后一一由FID1检测出来,最后利用Relay1(0)使阀V1复位。 流路二:十通阀V2和六通阀V3起始处于实线位置,利用Relay2(1)和Relay3(1)切阀,使定量环中的气体进入预柱,待CH4和CO通过预柱而CO2未通过时,将阀V1复位,CO2经P-N后由FID2检测出来。CH4和CO进入MS-13X,放空CH4之前的组分后,V3复位,CH4和CO也由FID2检测出来。 二、规格 1、分析周期约11分钟 2、校正方法外标法 3、记录方式积分仪或工作站 4、分析结果数据处理机记录色谱图、保留时间、计算含量,打印结果 5、使用仪器气相色谱仪(GC-2010Plus)色谱工作站(GC-SOLUTION) 6、载气氮气(纯度99.999%以上) 7、阀驱动用空气压力350~450kpa的无油除湿空气 8、电源交流220V 15A 9、安装尺寸长:700mm、宽:700mm、高:450m

乙炔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防事故对策

乙炔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防事故对策 发表时间:2018-09-18T10:47:31.5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作者:秦福安 [导读] 摘要:本文在结合乙炔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事故措施,可供乙炔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借鉴参考。 东莞市巨升工业气体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700 摘要:本文在结合乙炔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事故措施,可供乙炔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借鉴参考。 关键词:乙炔,危险性,火灾爆炸,预防对策 乙炔属于第 2.1 类易燃易爆气体,俗名电石气。乙炔生产过程是一种危险性大、事故发生率高的化工生产过程。在各个操作环节上都存在诸多危险因素。乙炔极易燃烧爆炸,爆炸极限2.3——81%,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乙炔最小点火能为0.02mJ。因此有必要对乙炔生产过程的危险性进行分析。 1乙炔生产工艺流程 将合格电石由电石库运出至中间电石库开桶,开桶后将电石倒至地面,然后装入料斗,当需要加料时开启起重装置,将电石运到平台上,用纯度不低 98%的氮气吹扫加料导筒,下移密封帽加料。加料后将密封帽及时复位,防止乙炔气体外漏,以提高生产安全性和降低成本,在发生器内压作用力下渣浆随之排出。电石在发生器内产生的乙炔进洗涤器、安全水封,除渣清除杂质,冷却降温后进入贮气柜。从贮气柜经过水环压缩机、冷却器、进入净化塔、中和塔以清除磷化氢和硫化氢等气体及杂质,再进入水分离器、干燥器来降低乙炔气的含水量和提高产品质量。乙炔气进入乙炔压缩机进行乙炔气体压缩,然后进入油水分离器和高压干燥器,进一步清除乙炔气的油污和水分,在压缩机的压力下,乙炔气进入乙炔灌充台,分布各乙炔气瓶。 2 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分析 2.1 原料、产品的危险性及特点 原料电石在常温常压下是灰黑色块状固体,电石本身不燃烧,但当与水作用或遇潮湿环境,易水解产生乙炔气放出大量热。 乙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燃易爆,闪点(开杯)一17.78 oc,爆炸极限(体积分数)为 2.1%~80%。与重金属铜、汞、银等能生成极不稳定的化合物,极易发生爆炸。 2.2 发生火灾爆炸的原因分析 (1)储存、破碎 电石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吸潮或雨水浸入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达到一定的含量时,可产生爆炸灾害;电石的破碎过程易产生电石粉尘也有可能引发火灾危险。 (2)乙炔发生器 ①乙炔发生器及输送管道在投产前如没有用氮气等惰性气体置换,或氮气置换不彻底,会与设备及管道内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器、管道形成负压时,空气渗入设备及管道与乙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乙炔发生器电石与水反应过于剧烈,发生器压力高,或装置内各水封水位控制不当,都有可能使乙炔气跑出;设备、管线、阀门等,因质量不好或安装不当或受到撞击而泄漏:使用压力超过设计压力的管件而造成超压破裂、泄漏,垫片撕裂造成泄漏;乙炔发生器排渣时,若控制不当,将未反应的电石排出,电石渣内含有的电石继续反应,放出乙炔气;排渣速度过快,电石渣带走乙炔,会使发生器内的压力迅速下降,形成负压,倒吸入空气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②在乙炔清净过程中乙炔气易溶解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随着次氯酸钠溶液回用,溶液温度的降低,乙炔气挥发溢出,容易积聚在容器内,与游离氯、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乙炔生产企业预防事故对策 3.1建筑防火要求 乙炔生产厂区的建筑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乙炔站设计规范》等有关法规的要求;乙炔发生器及辅助设备应布置在单独的房间内,并设置足够的防爆泄压面积;乙炔发生器间、乙炔发生器操作平台或楼层上均应有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应位于事故发生时能迅速疏散的地方;车间地面宜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发生器间与电气设备间应以无门、窗、洞的非燃烧墙体隔开;乙炔灌装间应有气瓶降温喷淋设施和消防喷洒设备。 3.2防静电与防雷 (1)乙炔系统泄压或放空,气体流速不宜过快,防止因摩擦产生静电。(2)乙炔充装间应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的门把手、栏杆等。(3)乙炔充气间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服及导电鞋,严禁穿戴化纤服装及带钉子鞋进入作业岗位。(4)乙炔站内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场的所,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属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防雷电波侵入的设施,应在雷雨季节前及每年至少定期检测一次。 3.3设置安全装置 (1)为保证溶解乙炔站内的工艺装置安全,防止发生火灾时火焰在不同装置间传播以及外部火焰窜入生产装置,应设置安全水封、阻火器、泄压装置。(2)采取的防爆监控措施。如乙炔生产系统安装温度、压力、液位和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3.4加强乙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 (1)乙炔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操作时应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应掌握以下专业知识。①乙炔的基本性质,溶解乙炔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危险性及其安全防范措施;②乙炔制气系统岗位操作规程;③消防器材的配置及用途。 (2)乙炔发生器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密闭型料斗的乙炔发生器,在加料前、后用氮气等惰性气体置换,加料后还用乙炔气体吹扫乙炔发生器及所有设备和管道,直至乙炔制气系统内的乙炔纯度大于98%,方可投入生产;②根据乙炔气体消耗量调节乙炔发生器的产气量,保持压力波动小于0.00l MPa:③电石粒度应在50~80mm才可以加料,加入乙炔发生器的电石温度应低于50℃,并及时拣出电石中的硅铁及其它机械杂质;④乙炔发生器的水温不应超过80℃,乙炔发生器内的乙炔气体温度不应超过90℃,严禁乙炔发生器出现负压;⑤乙

乙炔瓶使用安全规定

使用乙炔瓶,应遵守下列规定: 1.使用前,应对钢印标记、颜色标记及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凡是不符合规定的乙炔瓶不准使用; 2.乙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 (高空作业时,此距离为在地面的垂直投影距离); 3.乙炔瓶使用时,必须直立,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 4.乙炔瓶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或有放射性射线源的场所使用; 5.乙炔瓶严禁敲击、碰撞,严禁在瓶体上引弧,严禁将乙炔瓶放置在电绝缘体上使用; 6.应采取措施防止乙炔瓶受曝晒或受烘烤,严禁用40℃以上的热水或其他热源对乙炔瓶进行加热; 7.移动作业时,应采用专用小车搬运,如需乙炔瓶和氧气瓶放在同一小车上搬运,必须用非燃材料隔板隔开; 8.瓶阀出口处必须配置专用的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正常使用时,减压器指示的放气压力不得超过0.15MPa,放气流量不得超过0.05m3/h·L。如需较大流量时,应采用多只乙炔瓶汇流供气; 9.乙炔瓶使用过程中,开闭乙炔瓶瓶阀的专用搬手,应始终装在阀上。暂时中断使用时,必须关闭焊、割工具的阀门和乙炔瓶瓶阀,严禁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减压器或开、闭乙炔瓶瓶阀; 10.乙炔瓶使用过程中,发现泄漏要及时处理,严禁在泄漏的情况下使用; 11.乙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0.05MPa的剩余压力。 使用乙炔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对瓶阀、易熔合金塞等附件进行修理或更换,严禁对在用乙炔瓶瓶体和底座等进行焊接修理。 1.操作者的手、工作服及所用工具均不得沾有油污。 2.必须可靠连接减压器、皮管及割炬(焊炬),在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使用。工作中注意压力表的读数。 3.开启瓶阀时,人应站在侧面缓慢开启,以防丝扣滑脱而冲击伤人和产生静电火花。4.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大于98KPa)并关紧瓶阀,以防混入其他气体或杂质。 5.冬季瓶阀、减压器冻结时,严禁用明火或赤热金属烘干,不准敲打或撞击。可以用热水、蒸气来解冻。 6.若氧气瓶着火,应迅速关闭氧气瓶阀门,停止供氧,待火自行熄灭。如邻近其他可燃物起火,应尽快将氧气瓶搬至空旷地点,以防高热影响而爆炸。 7.氧气瓶要禁止敲击、碰撞和沾染油污,瓶体上两只防漏阀应完全、完好。 8.瓶帽必须完整无损,瓶帽上必须有泄气孔,充装完毕后,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均应戴上瓶帽。 9.应经常检查减压器的性能是否正常,如发现有漏气或失灵时,应及时更换。

焊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焊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二) 实例14:焊补柴油柜爆炸 1.事故经过 某拖拉机厂一辆汽车装载的柴油柜、出油管,接近油阀的部位损坏,需要补焊。操作人员将柜内柴油放完之后,未加清洗,只打开入孔盖就进行补焊,立刻爆炸,现场炸死三人。 2.主要原因分析 油柜中的柴油放完之后,柜壁内表面仍有油膜存留并向柜内挥发油气。油气与进入的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被焊接高温引爆。 实例15:非气焊工违章操作,酿成事故 1.事故经过 某厂气焊工甲与水暖工乙进行上、下水管大修工作。乙开启减压器上的氧气阀门,氧气突然冲出,将接在减压器出气嘴上的氧气胶管冲落,正好打在乙的左眼上,氧气胶管将眼球击裂失明。 2.主要原因分析 (1)瓶内氧气压力较高,开启阀门过大,使氧气猛烈冲出。 (2)氧气胶管与减压器的连接部位扎得不牢。 (3)水暖工乙不懂气焊安全操作知识,开启阀门过猛,且又站在氧气出口方向,属违章作业,酿成事故。 实例16:在喷漆房内施焊引起火灾 1.事故经过 某厂电焊工在总装车间喷漆房内焊接工件。电焊火花飞溅到附近较厚油漆膜的木板上起火。在场的工人见状惊慌失措,有的拿扫帚扑打,有的用压缩空气吹火,造成火势扩大,后经消防队半小时扑救才熄灭。

2.主要原因分析 (1)房内油漆膜未清除,又未采取任何安全防火措施。 (2)灭火方法不当,错误地用压缩空气吹火,助长了火势,扩大了事故恶果。 实例17:用风铲清渣未戴防护镜造成左眼失明 1.事故经过 某厂工人用风铲清理工件焊缝时,毛刺飞起,打入左眼,重伤失明。 2.主要原因分析 (1)操作方法不当,致使焊缝毛刺打入眼睛,造成事故。 (2)工人未戴安全防护镜。 实例18:登高焊接作业发生高空坠落 1.事故经过 某厂电焊工在12m高的金属结构上焊接,为安全起见,登高时带着尼龙安全带上去。在施焊过程中,安全带被角钢缠住。当他转身去解开时,尼龙安全带被高温的焊缝烧断,人从高处坠落,造成终身残废。 2.主要原因分析 安全带不符合安全要求。 实例19:无证操作 1.事故经过 某单位8层职工宿舍基建工地因电焊工请假,影响了施工,基建科副科长朱某着急,就自己顶替焊工焊接,他攀上屋架顶,在未挂安全带,又无助手帮助的情况下,也不戴面罩,左手扶着钢筋,右手抓焊钳,闭着眼睛施焊。但他毕竟不是焊工,终因焊接质量差,焊缝支持不住他的体重,而从12.4m高处坠落,当即死亡。 2.主要原因分析 (1)朱某不是焊工,焊接技术差,又未经安全技术培训。 (2)登高焊接未系安全带。 (3)地面上无人监护。 实例20:焊工在更换乙炔气瓶时引起着火 1.事故经过 某焊工因乙炔气瓶用空,换瓶时将气瓶卧放滚动到工作地点,即投入使用。因乙炔气瓶内丙酮流出而着火,焊工惊惶失措。 2.主要原因分析 (1)焊工严重违反《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 (2)使用前未竖立置放20min。 实例21:焊工在容器内焊接、错用氧气置换引起火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