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教学]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法探索(精)

[教育教学]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法探索(精)

[教育教学]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法探索(精)
[教育教学]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法探索(精)

[教育教学]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法探索

摘要:计算机教学活动是一种多层面多需求的教学模式,它要求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手段来完善我们的计算机教育。基于此,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在出色把握好理论基础的层次上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以及采取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

自学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操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

需要。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理论基础实践能力

当今世界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空间技术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科学技术

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这不仅要求新世纪的人才具备渊博的知识,更需具

有独立接受信息,处理新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和实际应用

能力的高低,都迫切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而“计算机学科又

具有着时效性、非连续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这又给我们广大计算

机老师带来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一、旧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

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

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上

具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中,教育实践的主要目标是传

授知识。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计算学科教学时,老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

间讲授理论知识,只有很少量时间来上机实践。至使许多学生面对计算机却手

足无措。且大部分学校老师只管上课,而学生上机却由实验员负责或教师只备

上课,不备上机,使原本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变成了搭配。这种理论基础与实践

能力相脱离,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作法,势必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死板,难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者。猎物总有吃完的时候,而学生一旦有

了“一杆枪”,它就可以靠自己不断去捕猎,继续生存下去。由此可见,在计

算机这一现代化的学科中,在面临21世纪巨大的挑战面前,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不能不引起深思。

二、改变教师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国外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预言,21世纪最伟大的产品不在科学技术而在于新

型的学校教育。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名培养新世纪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计算机教师,在面

临“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再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就难

以培养出能充分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因此,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现代

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手段、方法,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

在《学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

也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推崇的教学过程。实践亦早已证明,“开而弗达”,让

学生参与探索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培养他们确

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我国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也认为:“最有

效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过程中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的

作法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代替传

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教师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

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学习Dos命令时,把先由老师讲解理论改为在老师指导下

边实践边学习;在学习Windows时,更是每一堂课都离不开计算机。例如在讲

解word软件时,首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旁,使每一名学生都面对word 软件的

界面。老师先让学生熟悉 word界面,再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帮助”,然后观

看老师编写文档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文档。学生在刚

开始操作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此时教师要亲

切和蔼地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让学生去试验,并提出可

行地处理办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方法,并不断地进

行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全部掌握要求的内容,为学生日后能独立应用其

他软件也奠定了基础。

三、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自学能力为目标

计算机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学生未来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和进步,对学生的信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能力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生存能力。“从90年代开始‘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杠杆,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

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乃至生活”。放弃计算机将不能很好地衣、食、住、行,而尽早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生存能力。这都要求学生们在充分消化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自

觉将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与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树立学生

自学的良好习惯。计算机学科具有更新快的特点,我们在讲授的是某一种软件

的最新版本硬件的最近资讯,可当学生们真正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原来的最新

软件已经被更高级的版本所替代,原来的最新资讯已经变成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永远无法停止它发展的脚步,只能在不断

学习中更新知识,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

时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拥有了自学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事实证明:“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计算机学科同样适用也同样重要。

总之,理论基础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计算机教学,对我们广大计算机教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合格人才,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含量,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努力掌握教育理论和技术,以此优化教学

过程,达到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

握所学知识、提高操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张迎雪.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学报,2003(6)

[3]吴映辉.高等职业技术教学模式革新——关于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06(6)

[4]马必学、刘晓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6(7)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总结

1有效教学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发展而创造性地综合利用一切合乎教学规律、教学计划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来优化教学环节改进教学过程,致力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个性化教学活动。 2有效教学的构成要素:教学效果(核心)最高统帅、教学目标、教师(能动要素)、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必备要素)。 3国外学者对有效教学定义认识:着眼教学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成就、教学全过程定义 国外有效教学成果主要特征:教学效率效果;学生收获和进步;可测性和量化 4国内对有效教学定义的认识:有效的理解(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效与教学关系的定义、多层次多维度理解的定义。 5有效教学的整合性特征:教学目标是多维的,侧重于教学的发展性功能;教学准备全面充分;教学活动强调主体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恰当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全面且具有针对性。 6有效教学的内部条件:教师素质、学生特点、师生作用方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心态等 7有效教学的外部条件: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课程资源等 8影响教学的四个核心条件:学生特点、教师素质/内、课程资源、教学环境/外 9认识学生特点的意义:一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实施教学对象,方式,契合;二是认识学生,发现问题、把握血清,创造有效教学入手点。 10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方面: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经验储备;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11认识学生特点的基本途径:观察、聆听、走访、查阅学生作品成绩 12有效教师:具有教学活动所期待的相应品质的人,是在专业领域: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各方面具有较高修养与造诣的专业工作者。 13一般素养:崇高师德、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具体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反思研究能力、课程创新能力。 14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新课改):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关注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追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育培养创新型的学生。 15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实践性知识:经验秦香教育机智等;工具性知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16认识教学环境的意义:一种人为的育人性环境;一种复杂的共生性环境 17教环对教学活动的特殊功能:激起师生热情;教学活动的主体 18教环的设计与利用: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微笑;民主欣赏姿态;呵护学生主体性保护自主性) 19教学资源类型:现成性教学资源、携带、生成性教学资源 20教学资源对有效教学的意义: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应用开发可增强基本教学手段的效能 21教育目的是教学目标最上位概念;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次上位目标 22教学目标制定的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概括性抽象性规范性等特点、可行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行为性目标取向(布鲁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取向 坚持行为性目标取向、取普遍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取向两翼,表现性目标取向的参考 23有效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全面,生本、弹性、适度、兼容、有机 24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有效教学的核心目标)、方法与过程(伴随性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层目标) 25有效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多层次多维度的设计思路;多元化教学目标的策略(分解参照法学生需要分析法)体现多因素兼顾的设计要求;追求个性化和共性化并重的设计思路。 25教学目标:即课时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上完一个课题后要在学生身上实现的发展目标,是对学生在学习完该节课后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意学习方法等方面所获得的各方面的进步与提高。

(完整版)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

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计算机逐步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更应体现计算机教学的人机互动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工作需要,满足社会的要求。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检索知识信息、进行文字书写和图文编排、进行绘图并处理复杂的画图、繁琐的计算和数据信息的强大工具,能极大提高信息检索、文字处理、作图、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学习运用计算机工作,是当代社会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必然要求。计算机操作应用以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中等职业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课时量大,目标要求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要教好计算机学科,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一般地,刚开始学习计算机时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非常想学计算机,有的学生还认为学电脑可以打游戏,好玩。但随着学习进度的不断深入,有的学习内容需记忆理解,并且枯燥无味,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这时就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总结了许多经验,在学生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下面具体说一说: 1、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应用多媒体教室时,可将文字讲述部分制成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含金量。而将操作部分的讲解进行现场演示,使各种操作具体化,避免了用嘴说不明白的弱点,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时,先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观看投影,然后再让学生上机拆装各种电脑部件。由于网络机房既可以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如讲解的内容广播到每台学生机上),还可以让学生立刻自己上机操作。这样就克服了这一节课讲,下一次课上机练习的不足,做到边讲边练,效果特别好。 2、采用多种教学法,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外,对课程的部分内容还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自学指导法”、“讨论研究法”、“学员试讲法”等方法。如在计算机网络IE浏览器使用一节中,就可以采用自学指导法让学生应用浏览器获取帮助,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可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允许他们干自己喜欢的事,对一些比较简单或雷同的有关内容可采用“自学指导法”来处理,在“自学指导法”中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千万不可放任不管。如可布置自学纲要,指出重点难点等。“讨论研究法”的运用能激起同学们对问题的争论,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自然教学效果也最佳。比如二进制与十进制相互转化一节中,就可以让学生讨论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展示个人才华,我为了发现学生特长爱好,更好地关注个性差异,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自我,教学中,每学期我选择十几个小课题供学生上台讲解,这样学生有一种自我解决问题的自豪感,同学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争论的气氛,将问题解决好。当然

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专题讲座 时间:2014年7月5日 地点:悦来镇中心学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镇教师 主持人:鲁良 主讲人:易雪梅 主题: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内容: 走进中、小学课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幅司空见惯的情景:教师满堂灌,一讲再讲,学生耐着性子听(有的听不进去就睡觉),做不尽的习题;学生按着老师设计好的套路来回答,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和别的学生听的是他(她)答的是否与标准答案能对上号,而不是这个学生的思维过程,一旦学生答错将遭到批判. 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在于: 第一,学习内容远离生活世界,偏重科学世界; 第二,脱离现实,缺乏对儿童可能经验的合理构建; 第三,乏味单调的理性知识成为主旋律,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志趣、爱好的需要; 第四,课堂活动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狭小。 关注课堂教学,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改革需要重建学生的课堂生活。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等方面重建课堂,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与学习方式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一)课堂的作用和功能 说起课堂,是教师再熟悉不过的了。它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场所。但是,在教育类工具书和教科书中,井没有“课堂”概念的界定。当大家都按照习惯和传承去做的时候,是用不着对课堂去界定。当我们走进新课堂的时候,有必要重新回答“课堂是干什么的地方?”,有必要对课堂功能作进一步认识的。 1.学生要在课堂上承载人类积累下来的知识,课堂的传递知识功能,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功能。新课堂,不排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精选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过去,我们的问题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使课堂传递知识的功能具有了“排他性”。从而忽视了“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实现交往的功能 课堂活动,是在班级群体之中发生的。班级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情感表达等等。在课堂的互动中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形成共识和共建。新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现平等的交往。 3.个性发展的功能 个性发展功能,是指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功能。在课堂上,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发生着情感、意志、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信念等问题。课堂,要使学生在这些方面出现相应的变化,得到发展。新课堂,在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养成学生的创造型特质方面会有明显的进步。将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激发个体的自主精神与首创精神。 二、传统课堂存在哪些弊端 通过开头课堂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课堂学习生活比较沉闷,学生有较大的负担和压抑,缺少自主性和愉快感。理想课堂功能的实现,要从克服传统课堂的弊端开始。传统课堂的弊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注重教师的表演和学生集体的整齐 教师课堂独白,以短平快的问答为主,一切顺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线路推进。课堂观察的视线集中在教师身上。学生“秧田式”排列,按统一的姿势坐好,聆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快速普及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创新性人才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标签: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创新 近年来,我国的各大城市经常出现用工荒的现象,但是毕业生找工作又很难,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是高等院校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处于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企业对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不断增高,需要更专业化,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创新性、综合素养高的人才。 一、当前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方法较为陈旧。目前大多数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但是计算机是属于一门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更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的是实践性人才。单一的讲授法教学会限制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首先,仅仅使用讲授法,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不能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理解不深刻,影响以后的工作。其次,单纯的使用讲授法,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课堂较为枯燥无味,学生会产生厌学,缺乏自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研究的能力。 第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软件系统更新换代较快。我们使用的计算机系统更新速度非常快,各类软件、数据库也在不断更新,功能更加強大。计算机变成语言也在变化,如今已经流行云服务、云存储、大数据等,知识更新的速度与日俱增,假如高校的教材不更新、计算机设备不更新、教师知识不更新等,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第三,人才市场出现严重的供需矛盾。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首先,因为企业成本提高,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其次,毕业生无法达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多数毕业生没有掌握必备的技能,无法满足岗位需要。例如,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或者都是理论知识熟练,实际操作较为生疏;或者是所学习的知识较为落后,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等造成他们在进入企业之后,无法适应岗位需求,企业就要不断地对人才进行培训,增加企业的成本等各种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作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深思,全面分析,深入研究,从教材的更新出发,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社会发展同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目前计算机教学中的核心。 二、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策略

计算机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必须有讲究教学方法的意识,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因此,教师在研究教的方法的同时,也要研究并教给学生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有:讲授、谈话、讲读、观察、参观、演示、实验、实习、练习、阅读指导、欣赏、复习等方法。应根据学科、年级、教学目的的不同,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计算机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一、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以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讲授法有多种具体方式: ①讲述。侧重在生动形象地描绘某些事物现象,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和概念,并从情绪上得到感染。在低年级,由于青年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较多采用讲述的方法。在叙述某一问题的历史情况,某一发明、发现的过程或人物传记材料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如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介绍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历程,用讲述法比较合适。 ②讲解。主要是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概念、定理和原则等,进行较系统而严密的解释和论证。当演示和讲述,不足以说明事物内部结构或联系的时候,就需要进行讲解。 ③讲演。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这就是讲演。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中学的高年级。 用讲授法讲授,要获得好效果,必须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注意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抓住重点、难点和关健; 第二,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并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 第三,贯彻启发式教学精神,并教给学生听讲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确,课堂的接受率是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业负担的关键,听课必须全神贯注,边听边记忆。简略笔记可以帮助集中注意力,但是课堂笔记切忌只管抄不管听。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是否注意听和是否听懂的表情,以调整自己的讲解或讲演。 第四,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精讲,主要讲清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多练,对基本技能要求加以练习。练习包括书面练习和上机操作练习。

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内容提要]: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

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楚雄州姚安县栋川中学顾彩平 【摘要】:在新一轮教材改革中,只有明确思想品德新教材编写的依据,掌握新教材的特点,并积极主动地探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提高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在该文里,笔者正是从以上几点和读者谈谈。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法探究 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教材的应用、实施,对我们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如何把握新教材、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将在本文里就新教材编写的依据和特点,探究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新教材编写的依据:《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确立了初中思想品德的基本价值 根据现代教育要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课程标准》确定了初中阶段的基本价值目标是:尊重、关爱、责任。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组织教材有三个维度:一是科学的维度,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二是课程目标的维度,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三是学生生活的维度,即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逻辑逐步扩展。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帮助学生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调适情绪的能力,生活的能力,做生活的主人;学会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认清国情,明确责任,学会选择,兼顾其他。教育的主题是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的明天。 (二)、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 新教材改革全面渗透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体现当前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育由“重培养论”转向“重学习论”。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材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践行和思考。 2、体现德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以“生活德育论”为教材的理论基础。思想品德从生活中形成,是为生活服务的。教材注重对学生道德学习的引

浅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113 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1期 总第167期 浅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冯 印 沈明浩 (长春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600) 摘 要:实践教学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如何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问题。研究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问题出发,充分揭示了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其推进的基本方式,以求找到整体提升教学水平的最优途径,实现实践教学的技巧化、模式化、功能化。关 键 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关系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57(2017)01-0113-03 收稿日期:2016-11-25 作者简介:冯 印(1986- ),女,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与功能性食品。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从《教育大辞典》可知实践教学被称为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主要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包含实验以及实践活动在内的、各种软件和构造构思、工程测绘以及社会调研等。其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以及相关技术,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虽然在特点及用处上存在极大的不同,但是并非是两种对立的教学体系。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是教育系统的重要因素,任何一方的缺席与不完善都会直接影响高校教育体系的品质,给教育品质带来负面的影响。第二,它们二者之间联系密切、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理论知识是实践教学的指南针,指引着实践教学正确的方向,同时为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现象带来正确合理的理论及依据;反过来,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依据,同时使其在理论创新活动中拥有经验素材。在现代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基本 要求中就包括了实践能力。 现在多数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差,且相对缺乏创新思维;如今的实践教学内容十分匮乏,大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发展和进步。跟进时代的步伐完善人才培养方法,让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竞争力,已成为各大学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推进方式(一)传承实践知识 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为实践知识提供一定的指引与依据,实践知识能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由于受传统教学“捡理论、扔实践”思想认识的影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普遍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要加强实践教学,就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的概念,充分理解实践知识的功能和特点。过去的教育过度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实践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造成学生“高 分低能”的现象,动手能力薄弱。所以要努力增

i1H计算机教学法探索

教学法探索 笔者经常被问及这样问题:我能否学会计算机操作?我想学计算机但不知从何学起?没有学过打字能否直接学Windows操作系统?回答当然是肯定,这些问题可看出人们迫切希望掌握计算机知识,但又担心自己学不好,为什么不担心其他课程的学习,而只担心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呢?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高速发展,功能强大,大多数人又没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产生强烈的神秘感;其次,社会上的培训往往一开始就学计算机基础知识、DOS操作系统、五笔字型汉字输入等,计算机概念比较深奥、抽象,给学习计算机增加难度,以致形成这样的观点:计算机很难学。计算机的操作系统Windows己取代DOS成为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教材内容具有实用型、趣味性和一定程度上的新颖性,更受人们欢迎。只要消除人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合理安排学习顺序,由易至难,轻松入门,采用直观的易接受的教学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笔者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归述如下: 一、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距离感 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距离感是阻碍计算机普及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计算机的功能强大,被人们称为电脑,人们无法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对计算机产生神秘感,一般进入机房要穿拖鞋,加深了这种神秘感,学生进机房操作时表现为不敢开机,慢慢地按下电源开关,小心翼翼的按键,一有不同画面马上束手无策,不敢操作,无从操作,成为旁观者,不利于上机操作的顺利进行。 为此,要求学生开计算机象开电视机电源一样。讲清按下按钮时间越短,越能可靠通电,越不易损坏计算机,击键时间越短输入字符错误率越低,要求学生操作动作干脆,同时可向学生保证不会损坏计算机以此减轻学生的顾虑。 合理调整学习内容的顺序。一般的教材讲解顺序是计算机基础知识、键盘指法、Windows、WORD、EXCEL、网络。大多数学生没接触过计算机,一开始就学基础知识,往往很难掌握,笔者开始先介绍计算机的开关机,键盘指法,利用Windows中的画笔化简单的图画,利用写字板学习汉字输入,使学生觉得计算机比较简单,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建立学习自信心后再讲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等。Windows操作系统一半内容学习后,可插入WORD内容学习,Windows操作后的多余时间可在WORD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初探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初探 探索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计算机的能力。根据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面临的挑战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就成了教师着重探讨的课题。 标签: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创新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公共必修课,具体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PT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网络这六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掌握以上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综合性实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主要通过在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配以创新的考核办法;以网络环境为支撑,学生为主体,讲练相结合,主要采取下列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 1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1 课堂互动教学法 课堂互动教学法,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授课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熟悉课业内容,并且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给出正确的解题方法。比如,第一次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课业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运用所学内容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继而提高教学效果。 1.2 课堂检测教学法,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3 少讲多练教学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不在多,而在精。而且讲一节课不如上机操作10分钟。因此,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多练少讲,精心安排课堂进度,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讲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通过上面这种方法的练习,使得学生能及时领会教学内容,及时消化。 1.4 分段教学法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我国春秋末期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注,比罗马的昆体良《论演 说家的教育》早300年。其主要思想有:“不陵节而试”,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3. 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 “班级授课制”。 4. 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做中学”,开启现代教育派。 5. 苏联赞可夫《教育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6. 美国的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 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分别被称为“活的教育 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8. 教育的概念:广义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为思想道德教育。 9.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10. 我国封建社会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

书、礼、易、春秋)。 11. 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但环境决定 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收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 我国普通中学的双中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背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 生。 13.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 “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 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 其中思维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 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 18.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 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19. 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 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20. 义务教育是指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 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种强制性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呢?我就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谈谈自己几年来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参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 比如,我在上《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对于草原,很多山村的孩子只从一些片段或者是一些图片上有一点认识,真正到过大草原的根本就没有,我也没去过大草原!那怎么办呢?我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布置各种不同的任务,从各个渠道去收集和认识大草原,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孩子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表扬,自己要求学习的劲头、求知欲望更浓,对课文理解就更深刻,就更能感受到作者文章要表达的情感,课文教学目的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老师也成功的把学生引上爱学习的路上!比起老师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灌输,学生被动的当录音机效果,不言而喻! 另外,课堂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小组合作研究是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组织形式,现代社会的许多创新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学习而言,学生学会合作,享受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便会加强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学习。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合作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在《东郭先生和狼》一课中,我没有急着讲授课文内容,我也没要求学生要怎样去了解课文,我只布置一个任务:全班同学在各组组长的组织下,编演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看哪

2016教育学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教育学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 实践 一、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本比较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史ABC》是第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教育历史的著作; 1、论教育本质: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取决于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承认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不否认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具有双重属性; 2、“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1)产生青年问题的原因,一是青年期是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二是社会动荡剧变更易导致青年问题; (2)全人生的指导的含义是指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既要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指点和引导,使之德、智、体诸方面都能得以健康成长;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革命的人生观”,其出发点是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过革命的人生; (3)具体内容为: ①教育要谋求素质的全面发展; ②教育要引导学生过正常而全面的生活,包括健康生活、公民生活、劳动生活和文化生活四方面; ③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在校生活,还要指导学生的校外生活; 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践 (1)职业教育的探索: ①1913年发表重要论文《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 ②1914年赴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考察教育; ③1916年主持成立了第一个省级职业教育机构-江苏省职业教育研究会; ④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 ⑤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为重,认为职业教育的要旨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⑥20年代起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20年代中后期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认为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更多地探寻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 (2)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第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为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重要最急需解决的人民生计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索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3-04-23T11:30:03.9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6月总第136期供稿作者:文建平[导读] 目前,已进入信息社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到步入社会,都离不开计算机,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尤为重要。 文建平河北省邢台经济开发区祝村学区054000 目前,已进入信息社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到步入社会,都离不开计算机,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尤为重要。我认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应突出技术的应用、技能的培养,以及学生思维方式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对于该学科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开始对计算机都怀着神秘、好奇的心情,计算机可以打游戏、看电影、聊天、收发邮件,所以都非常想学。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入,许多内容需要记忆,并且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降下来了,沉迷于游戏。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总结了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老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分解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任务的同时,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拥有真正的学习主动权。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任务设置的循序渐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 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视技能的培养,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资料、信息搜集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素质得到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对于学生来说其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不同课程的素材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鼓励学生自学信息技术知识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的限制,以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要想通过信息技术课来满足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是很困难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考虑这个差异性。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平时多看计算机书,多学习计算机知识,至于上课,主要是用于解决平时看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主地决定学习的进度,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应的资料,与教师共同研究,鼓励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去学习课本以外的电脑知识,让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担任信息技术课的辅导员,组织学生信息技术经验交流等,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都能得到进步。 五、分层次教学 分层不光是学生分层次学习,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都应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如在教学PowerPoint即幻灯片制作时,我所教的几个班中有两个衔接班,这两个班的学生都是在小学都学过信息技术,经过了解发现在小学阶段他们已经学会制作幻灯片了,而也有两个班的学生小学时学校没开信息技术课,学生没有一点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于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过信息技术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的幻灯片知识我就不再重复讲解,直接给出一个综合性作业,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某一方面制作一套幻灯片,同时把学长们的优秀作品展示他们,让他们心中有了努力的方向。当然在这个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式各样没有见过的问题,比如模板的制作,等等。这时我并不是急于给他们解决,而是首先让他们上网查找资料,或者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最后才给他们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到的知识记得也更牢固。而对于没学过该课内容的学生,则由老师从头讲解如何制作幻灯片,如文字图片的插入,动画的设置,以及幻灯片的处理和播放,等等。同时我又把能力强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当小老师,辅导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不仅每个学生都学习到了新知识,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具体做法,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学生们一定会受益终生。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2、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7.在数学课标中,对总体目标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第二学段:数的认识,数的计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探索规律。 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C E )4、“一题多解”属于C、发散思维E、求异思维 5、能力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关系是(E) A、同步发展 B、能力发展快 C、能力发展慢 D、能力与知识技能无关 E、以上都错 6、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 7、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教学组织形式有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E、课堂教学 8、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体现。A、课程计划B、学科课程标准C、教科书 9、新课改强调( C D ) 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C、师生共成长 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3、 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ABCDE)原则A、客观性B、全面性C、指导性D、科学性E、激励性 (ABCD)14、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有 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B、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 C、各种书面作业 D、各种实际作业 E、各种体育活动 ( ABCDE )1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说明学生 A、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 B、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C、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D、学生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E、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 ( ABC )17、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ABC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的“三个要向”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六艺”是指A、礼、乐、射、御、书、数 20、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是指() A、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E、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 CD )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理论即C、潜意识D、人格三分法 (AD )22、注意具有等特性。A、指向性D、集中性 (ABCD )23、衡量记忆力好坏的标准有:A、敏捷性B、持久性C、准确性D、准备性 ABCD )24、思维过程可概括为等过程。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与分类 C、具体化与系统化 D、抽象与概括 (BDE )25、下列对气质的看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