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私营建筑业发展困境分析【论文】

私营建筑业发展困境分析【论文】

私营建筑业发展困境分析【论文】
私营建筑业发展困境分析【论文】

私营建筑业发展困境分析

一、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私营经济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年改革开放,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它的年平均增长率远高于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的发展速度。私营经济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国家财政增加了大量收入,还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解决诸多进城人员的生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至2010年间,私营经济的工商税收增长5倍以上,已经成为各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大量农民工进城时,私营经济减轻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大量吸纳劳动力,推动劳动就业的重心转移。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私营建筑经济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是由于建筑业和建筑产品的特殊性以及“所有制歧视”的存在等原因,使得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私营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并促进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私营建筑经济行业内部存在的若干障碍因素

1、不公正待遇的存在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各种行业。但是在法律完善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私营建筑经济的行业内部的不公正待遇仍然存在。最为明显的是招投标体制,它不仅降低了建筑业市场的规范程度,而且严重限制私营建筑经济发展角度。招投标制度是在政府强制推动下逐步建立起来的、用来规范我国建筑业的管理体制。1981年开始试点,经过推行和逐步完善,它已经成为建筑市场的重要交易方式。招投标制度虽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完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加之旧体制没有完全消除,在交易中,往往容易造成交易成本过高,市场混乱,严重影响效率。

(1)对招投标方式的误解。招投标有很多方式,如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协商议标等。公开招标带有“公开”,一些人就错误地认为,公开招标具有公开公正的特点,其它招标可能潜规则多。事实上,公开招标所需要的时间多,布置准备久,会导致费用昂贵。若一律采取公开招标,会增加过多的开支,浪费社会资源。其它招标方式各具特点,均可利用。所以,应按照项目性质特点的不同和规模的大小,采用灵活的方式。

(2)最低造价的制定不规范。招投标拥有一个最低造价限额,只有达到,才能进入有形建筑市场交易。最低造价确定若太高,不利于充分竞争;若太低,可能延长交易周期,增大交易费用。所以需要谨慎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而且标准的制定要具体、实际、详尽。

(3)投标压价的盲目性。招标是为了选择最好的,而在现实中招标却是选择报价最低者,导致招标成了相互压价的平台,完成招标方通过竞争性招标,达到降低投资的目的。事实上,标价并非越低越好,市场是环环相扣的,若价格比成本低,市场会失衡,各单位为了压低成本,往往偷工减料,影响工程质量最终还是损害业主利益。只有价格比成本高,才能认为是有效的、合理的。若一味地压价,会违背了价值规律,偏离了社会福利最优的均衡价格,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可见,以上种种对招投标的认识不当和不合理利用,会造成建筑市场的不公正不公平,扰乱建筑市场的秩序,最终影响建筑经济的发展。

2、机制和体系的缺乏

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完善相关的机制和体系。建筑市

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热潮不断繁荣,我国上下兴起一浪浪的建筑高潮,但是由于相关的体制和机制的滞后,建筑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一些市场主体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加之建筑市场的供需失衡等原因,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的秩序,也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如一些建设单位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强行按个人意愿进行各种不法行为,常常拖欠工程款;一些项目工程经层层转包,对承包商缺乏监管,往往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出现质量和安全的问题;一些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建筑市场的相关机制和体制的滞后,已经阻碍了建筑市场和私营建筑经济的良性发展,建立完备的市场信用体系和相关的监管机制,是当前迫切的任务。

3、管理水平低下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技术及管理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极大地发展,但是计划经济仍有很多残留,加上文化的原因,私营企业普遍采用家庭化的管理模式。在初期,家庭化的家长制独裁可利用权力的高度集中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本,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是,家庭化的管理模式,往往在用人上唯亲任用,

缺乏活力,造成人才的缺失;同时家长式的独断决策,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信息量等的局限,难免会出现失策,做出错误的判断。经营理念的不成熟,管理手段的不先进,使企业难以驾驭市场,掌握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最终被市场淘汰。此外,我国大多数私营建筑企业对技术的要求也不高,沿用粗放型经营模式,一味地追求利益,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还缺乏高素质的综合性管理人才。这些缺失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使企业严重滞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的管理,是私营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关系到私营建筑企业的生死存亡。

三、克服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行业内部障碍的对策建议

1、完善招投标制度体系,强化对合同履行的监管

保障私营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逐步建设和完善招投标制度体系和相应的监管约束机制,强化建筑工程中的细节,落实各项监管,严惩各种不法行为,为私营建筑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认真宣传,让私营建筑企业负责人认清转包、挂靠和违法分包的界定,明确总包

和分包的责任,严惩扰乱建筑市场秩序,威胁到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企业,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地方各级管理部门更需要在现有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操作细则,严格监督建筑市场的合同履行行为,认真落实,下大力度解决建筑工程的转包、挂靠和违法分包现象。

2、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更是保障私营建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经过多年的准备,我国有关部门不断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和新进展。当前各方面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大力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的出台更体现了国家对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重视。因此,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要求,大力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根据要求中“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权威发布、信息共享”的思路,逐步实现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统一的信用法规体系、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的目标。同时,不断完善相关信用评级机构和建立相关行业协会,共同监管,相互约束,共同发展。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市场

的有效运转,减低各种风险,推动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成就私营企业的繁荣。

3、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为了改变私营建筑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现状,提升管理水平,

首先,必须转变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企业。营造学习型的文化氛围,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第一,引进现代的管理理念替代家族式管理模式,革新管理方式并高度重视管理,切实做到“向管理要收益”。

第二,狠抓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贯彻落实相关人员的管理理论水平和方法常识问题,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争取发挥员工的最大效益。

第三,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理清和完备相关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做到有法可依,责任到人,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

第四,塑造学习型组织。我国私营建筑企业要在错综复

杂的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把握市场的脉搏,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接受新思想、新理念。这就要求企业员工保持着学习的态度,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这样建立起来的企业就是一个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能够使企业不断壮大,使企业保持不败之地。其次,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大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员,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技术素质。

事实上,大多数私营建筑企业都缺乏自己的专业团队,特别是设计和技术创新人员,往往只能聘请外面的工程师来协助,使企业缺少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自身的技术储备,也是企业潜在利润的增长点,更是企业未来向新领域发展的基础。强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形象,彰显企业的文化价值,还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引领企业成长和壮大。以上列举的种种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问题,它的解决对策必须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这基础指的是建立国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基础之上、建立在我国私营经济将持续快速发展基础之上,及建立在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已经孕育成熟、将要大发展基础之上。同时,私营建筑经济发展快慢还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而不断进行调整。

四、结束语

我国私营建筑经济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而产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不仅推动国家建筑业的进程,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完善和建筑产业的结构调整,而且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国家必须重视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鼓励和引导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按照市场经济及建筑业的发展规律制定长远规划,保障私营建筑经济健康发展。

多元课程论文_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论文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多元统计分析 班级:统计1203 姓名:李犁 学号:1304120724 2015年7月

目录 1.引言 (3) 1.1研究问题的背景 (3) 1.2研究问题的目的 (3) 2.分析方法的简单介绍 (4) 2.1主成分分析 (4) 2.1.1主成分分析的思想 (4) 2.1.2主成分分析的几何意义 (4) 2.2聚类分析 (5) 2.2.1聚类分析的思想 (5) 2.2.2聚类分析的过程 (5) 3.农村居民收入的多元统计分析 (5) 3.1主成分分析 (5) 3.2聚类分析 (7) 4. 农村居民支出的多元统计分析 (9) 4.1 主成份分析 (9) 4.2聚类分析 (11) 5. 结论 (13)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的相关问题,利用spss软件,首先对农村居民收入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网络实时数据,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几个重要因素。再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按照农村居民不同的收入对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聚类,分出几个不同的收入等级。然后对农村居民支出情况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影响收入的因素,再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不同的支出等级,最后将收入与支出综合分析,大致得出结论,我国实际的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支出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1.引言 1.1研究问题的背景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人口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比任何国家都重要,小康目标能否全面实现,重点、难点在提高人民收入,要实现农村稳定,农民小康和农业现代化,前提条件就是要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2000年,在国家连续三年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作用下,我国居民消费保持了稳中有旺的运行态势。但是从城乡消费结构来看,农村消费明显不如城市消费活跃。农村消费之所以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收入停滞不前以及受到农村传统消费观念的主导 1.2研究问题的目的 劳动者报酬收入和家庭主营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的农民收入有着很大不同,另一方面,经济改革使得地区之间、农民内部之间的富裕家庭和贫穷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二元思维”造就了经济发展层面上的“两个中国”-----“城市中国”和“农村中国”,“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即农民利益和平等待遇问题,“三农”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客观准确的分析这些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因此,本文试图用多元统计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农民收入来源及消费支出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论文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论 文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山东省十一城市综合实力统计分析摘要:本文根据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的概念,并利用2009年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截面数据,就山东省11市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建立了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根据行政区域划分的11个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各市经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城市经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一、引言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处于核心和龙头的地位,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当前和未来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山东经济发展显示出不平衡的态势,鲁东的少数几个城市GDP几乎占据全省三分之二[1]。很显然,山东省各市的城市化水平也存在显着差异, 青岛、济南等的城市化水平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泰安和滨州则相对落后。随着黄河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山东作为沿海省份必须清楚的看到发展差异并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通过核心城市的优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是现实提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文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以及区域的概念,根据区域的行政划分,从山东省11个市出发,利用2009年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截面数据,首先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11个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和排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省各市经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相关措施。

当前中小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存在三方面困境

当前中小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存在三方面困境 当前,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面临着高素质人才引进困难的挑战,主要存在三方面困境。 一是引才渠道不畅。多数中小企业位于中小城市、城镇,活动范围局限于某一地区,人员构成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排他性,引才局限于当前地区或周边较小区域,跨地区引才行为少,引才渠道多为课桌式招聘、网络招聘,没有充分发挥中介结构、猎头公司等引才渠道的作用,缺乏丰富的引才手段。例如,据青岛市《2015年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青岛市成功招聘到174569人次,其中本地农村劳动力求职164341人次,比重占90%以上。 二是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着重对外宣传企业的形象,偏向于口号、标志、员工服饰等有形的东西,导致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理念的错位。据调查,在温州,有60%的企业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有些企业就是有专门的机构,也是形同虚设。 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特点,其初创阶段制度规章相对不完善,管理手段中过分依赖创业者个人能力、经验和威望,常借助于传统的家族式、命令式、随意性管理。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有90%的是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中有70%是家庭企业,总的说来,中小企业有80%以上是家族企业,易发生不公

平现象。另一方面,从内容上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大都是对员工考勤、奖惩制度、工资分配等方面作的限制性规定,而忽视了激励管理、员工忠诚度以及组织承诺感等。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困境及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困境及创新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全面改革有了进一步深化,在诸多领域的改革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挂办理模式的创新就比较关键。本文主要就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需求和出现的困境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究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施工经营管理模式创新 引言 通过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就能有助于建筑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竞争地位提升,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强理论研究,对实际发展有着十分积极意义。 一、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需求和发展困境分析 1.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需求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有着其实际需求,这是建筑企业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发展的需求。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的招标承包制度下,已经逐渐的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在经营的意识思想观念等方面都有着改变,在这种环境下,不断进行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积极创新,

使之能够和时代发展要求相契合,才能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是时代发展要求,是市场的完善的需求,充分重视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才能保障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困境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中,还有诸多影响因素阻碍,由于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在当前还没有得到完善化,会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有着阻碍。实际经营管理中没有注重对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优化,有的施工企业为能在成本上得以减少,就对管理部门进行了撤销,从而造成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职责不清以及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不能有效实现科学合理化的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资金的缺乏是重要的阻碍因素。由于在具体的经营管理中,资金的支持是最为重要的,缺少了资金的支持就必然会影响到管理的质量水平。而从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的现状来看,没有注重整体的战略把握,经营活动开展没有科学合理的呈现,这就对施工企业的良好发展有着诸多的不利。 另外,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意识不强。没有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具体管理中加以应用,这就造成了经营管理的效率水平相对比较低下,没有从整体上将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发展环境,施

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论文.doc

HUNAN UNIVERSITY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关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分析指导老师: 学生名字: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经济统计 学院名称: xxx学院

目录 概述 (1) 一、引言 (2) 二、数据概述系 (2) 三、分析方法 (3) 四、数据分析 (3) (一)相关分析 (3) (二)因子分析 (10) (三)聚类分析 (15) 五、分析与建议 (18) 六、心得体会 (19) 参考文献 (20)

有关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分析 概述 生活离不开消费,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也在逐渐变化,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异,消费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此篇论文主要目的是利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与统计指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等8个指标之间的一些联系。并且通过因子得分,计算并排列出消费因素的综合得分,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做一个大致分类,进而对各个地区分类后的情况做一个分析和总结并结合文献以及资料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一.引言 消费在宏观经济学中,指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与经济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最终阶段,是生产者生产产品的目的和导向。如果没有了消费,生产的存在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消费促进了生产,给生产带来了源动力。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并且消费促进了货币流通,提供了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拉动了经济增长,最终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是国民经济保持增长的动力,只有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才能促进投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宏观经济的增长,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的需求,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消费和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不但可以直观了解到我国总的消费趋向,各地区不同的消费主导因素,还能客观反映我国总的生活水平也就是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统计年鉴中的八项指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囊括了居民消费的全部项目,居民日常消费可以清楚地从数据中了解到。再通过分析和整合,最终可以大致分析我国总体的消费倾向以及各个地区的异同点。再结合文献资料了解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进而对我国的总体消费水平做一个最终概括。 二.数据概述 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 指标:

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影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年龄结构不合理。一支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各个年龄段人数相差不应该过大。从年龄结构可以看出,46—50岁年龄阶段人数明显大于其他年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更替,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会出现明显的波动,这会影响工作经验、技术的逐年龄段传授、学习。从所从事的工作方面来看,人员结构比例不合理,农业机械推广人员严重缺乏,与国家大力推广农业机械的政策和形式不相符合。从基层一线农牧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由于工作的地域特性,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没有固定的周末休息时间,也没有相应的待遇补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知识结构老化,大、中专学历人员占大部分,相应的专业技能学习、培训机会太少,能真正接触学习内地先进技术的机会不是很多。 2、在专业技术人员和其它各类人才配置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上级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分配的专业技术人才大部分专业不对口,无法承担专业技术工作任务;真正急需的有基层经历有专业技术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因现有的体制问题无法招到;部分事业单位急需一批本地的、精通藏语的、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从近几年的实际来看,基本上很难满足需求。 3、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现有的退休

政策搞一刀切。我们应该正视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对高原工作者身心健康带来的巨大伤害,现在跟内地一样的退休政策男60岁、女55岁,在高原实际工作30多年和在内地实际工作30多年相比,高原工作者在退休时基本上大部分都落下了高源性疾病的病根,内地工作者在退休后大都能安享晚年,高原工作者则大多倾尽半生积蓄四处求医,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存在天壤之别,这令好多人对在高原工作望而却步。 4、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现有职称评聘制度很不合理,举例来说硕士和本科要想走到中级职称需要同样多的时间,而且必须要通过初级职称的任期,使部分高学历人才望而却步。

2009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

2009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中国建筑业协会  一、2009年建筑业基本情况 2009年,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建设领域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5864亿元,比上年增加13827亿元,增长 22.3%;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333亿元,比上年增加3590亿元,增长18.2%;完成竣工产值43798亿元,比上年增加4456亿元,增长1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7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68亿平方米,增长10.7%;施工合同总额为131931亿元,比上年增加27690亿元,增长26.6%;实现利润2663亿元,同比增长21%。到2009年底,共有建筑业企业68283个,比2008年减少4%;从业人数为3597.35万人,同比增长8.5%;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182647元/人,比2008年同期增长12.9%。 (一)投资拉动建筑业产值迅速增长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实施了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1.8万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1万亿元用于地震重灾区的恢复重建;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此外,投入生态环境350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见图1)。 图1: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地区经济指标研究 09统计班徐晓旺 【摘要】 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而经济指标是评判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搜集的相应数据建立数据库,基于主成分分析、同时运用聚类分析以及判别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对全国各地区的经济状况进行综合指标分析。研究各省经济发展在全国的分布特征、筛选出具备可对比性的指标,进而探究造成差异的原因,同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地区经济指标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的车轮将会继续滚动。在整体水平提升的同时不难发现:我国各地区间发展势必存留着一定的差距,了解其具体的分布特征注定会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挖掘的信息。结合对进出口总额、居民消费水平等9个经济指标的研究,致力于分析各地区硬件发展水平、人民生活状况的异同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本文将对中国31个省份地区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首先,应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众多指标做降维处理并赋予各主成分以实际意义以获取综合性指标;进而,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通过聚类分析法把我国的31个地区分类;最后,根据聚类的结果建立判别函数同时运用判别分析将新疆、广东两个省份归类。 二、主成分分析 搜集到的经济指标为:进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邮电业务量、客运量、货运量、公交车运营数、居民平均工资和居民消费水平这九项指标。 在运用SPSS软件对以上数据开始分析前首先进行标准化处理,接着通过SPSS的操作,得到了如下的总方差分解结果(见表一): 表一

由表一中结果可以看到保留2个主成分为宜,这2个主成分集中了原始9个变量信息的88.392%,可见效果比较好,这样原来的9个指标就可以通过这2个综合指标来反映。此时,这2个主成分就起到了降维的作用。通过SPSS进一步的操作还可以得到如下的主成分系数矩阵(见表二): 表二 由表二可以得出前2个主成分的线性组合为: Y1 = 0.852 X1 + 0.979 X2 + 0.821 X3 + 0.957 X4 + 0.885 X5 + 0.742 X6 + 0.967 X7 + 0.226 X8 + 0.513 X9 Y2 = 0.393 X1 - 0.113 X2 - 0.419 X3 - 0.032 X4 - 0.233 X5 - 0.483 X6 + 0.109 X7 + 0.915 X8 + 0.786 X9 通过对上述线性组合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在主成分1中进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邮电业务量、客运量、货运量和公交车运营数这几项指标的系数明显比主成分2的系数大,可以将Y1归类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硬件基础指标;在主成分2中平均工资和消费水平指标的系数最大,可以将Y2归类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居民生活指标。 这样就将繁冗的9个指标归结为上述2个,这两项指标相互作用,共同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主成分得分如下(见表三): 表三

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和对策

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和对策 摘要: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建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水平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状况。当前,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人才引用、激励和培养困境,因此,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国有企业应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运用,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才任用选拔、锻炼培养和评价考核体系,为自身的长久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本文将对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和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队伍建设;困境;对策; 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据相关研究显示,较为注重人才引进、善于留住人才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它们思维也较为活跃,因而,能够实现稳定的发展。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传统国有企业,在企业特性、员工年龄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具有非常浓厚的时代烙印。因而,怎样培养、吸引和留住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让人才团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更强的推动作用,是社会主语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国有企业寻求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1.1人才吸引力不强,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待遇和薪酬标准是吸引人才的直接动力。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国有企业在薪资制定方面往往是在参考社会薪酬的基础上,多层级的进行薪资发放体系设计,这种薪酬设计方式尽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很过国有企业“国有老大”的心态使得其薪资标准往往总会稍稍低于社会评价水平,进而给自身的优秀人才引进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和约束。 1.2推力不足,优秀人才激励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激励能让人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才智。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积极进取精神。通过对传统国有企业人才队伍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国有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欠缺,并非完全来自薪酬、福利的约束,还有激励机制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有企业尽管也普遍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激励机制革新,但国有企业传统“激励机制”仍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保留,既基于企业维稳的角度采取的单一奖励措施,且没有对应的惩戒机制。这必然会让激励机制失去其应用的公正性和公正性,让员工觉得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没差别,进而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获得有效发挥,企业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等弊病。 1.3控制力不稳,需进一步完善优秀人才选拨任用机制 传统国有企业的性质属性决定了其衡量标准不但要包括经济利益,而且也要

(完整版)建筑行业人才基本现状

建筑行业人才基本现状 截至2007年底长、株、潭三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的建筑施工企业1300家,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37.9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4.5亿元。 仅就企业及项目管理层人员的不完全统计,学历结构比例分析,本科学历占7.2%,专科学历占30.4%,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62.4%,生产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大部分仅具备中职或中职以下学历,而大量从事建筑业的工人及农民工,基本上都是无学历人员,建筑业从业人员很多没有受过培训,也无职业资格;全省建设行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比例就更低,与湖南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建筑队伍组织结构和对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资质要求有较大的距离。因此,近几年来企业需要补充大量的高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以尽快提高本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资质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建筑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已基本形成,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实行了项目负责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其理论研究也逐步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目前我省建筑市场急需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化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队伍。然而,由于建筑类普通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过分专业化、学科化,现在社会上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又出现空档,中职教育层次偏低等原因,这样集专业、管理、经济、法律、税务、计算机等知识为一体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建筑人才变得紧俏起来。 三.建筑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 1、随着建筑行业整体向好,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趋旺。 2、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学、电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是2006年至2007年建筑企业招聘大中职的前十位。 3、建筑企业对这十大热门专业的需求量占建筑行业对毕业生需求量的80%,近年来还以增幅8%的速度稳步增长。 4、高职成为建筑业招聘毕业生的基本学历要求。四.建筑行业人才的发展趋势 1、随着行业的大发展和高增长,会拉动行业对人才需求。2007年建筑业的企业人才需求将较200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预计增长幅度将超过25%;建筑业人员需求1.8万人。 2、技术类专业人才成为建筑业招聘永恒的主题,行业的高增长将带来此类人才需求量的放大。2007年企业对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将占到总需求的30%。 3、2007年建筑行业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长沙市建筑市场正逐步全面开放,企业竞争的加剧必将带来人才的激烈竞争。 4、2007年建筑行业企业招聘中、高职毕业生的十大热门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学、电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工程造价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道路与桥梁。 建筑工程技术(工业与民用建筑)一直是企业需求毕业生的热门专业。 五.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职业人才需求预测的调查报告,全省150多个专业归为40个专业类,按专业类进行统计显示:(1)社会人才需求量依次为市场营销,工商行政管理,机械,土建……,其中土建名列第四位。(2)土建类人才需求的顺序为建筑工程技术,工业电器自动化,给排水……其中工民建列土建类首位。由此看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广泛的社会需求。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民建)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包括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建设单位、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等部门。 随着我国“十五”计划的实施,国家将鼓励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职工住房制度的改革,

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2015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一、2015年全国建筑业基本情况 2015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长乏力的复杂局面,建筑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整体发展稳中有进。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0757.47亿元,增长2.29%;完成竣工产值110115.93亿元,增长9.33%;房屋施工面积达到124.26亿平方米,下降0.58%;房屋竣工面积达到42.08亿平方米,下降0.60%;签订合同额338001.42亿元,增长4.48%;实现利润6508亿元,增长1.57%。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80911个,减少0.28%;从业人数5003.40万人,增长10.28%;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323733元/人,增长1.92%。 (一)建筑业增加值增速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支柱产业地位稳固 经初步核算,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45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1个百分点,自2009年以来首次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图1)。

图1 2006-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速 2006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7%以上。2015年虽然比上年回落了0.22个百分点,但仍然达到了6.86%的高点,与2013年持平(图2),建筑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稳固。

人才盘点的五大原则(全面分析、案例精解)

人才盘点的五大原则 一、什么是人才盘点 人力资源盘点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数量,即人员的数量;二是结构,有怎样的岗位;三是能力。人力资源部最核心的工作是向公司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确保公司在业务运营和战略发展中有足够的人力支撑,即每个岗位都人机匹配,且这些人都具备相应的能力。总的来说,人力资源盘点就是要对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本进行评价、识别。 人才的流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较难掌握,比如一些大公司希望不喜欢的员工离职,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在关键岗位没有可替代的人员又担心关键员工离职,这给人力资源盘点带来了难度。此外,人力资源面对的对象是人,人的思想和能力很难看出来,所以人员能力的评价需要从操作能力、专业能力、知识、价值观、个性等多维度进行。 1.影响员工去留的“三个头” 影响员工去留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三个头”: 赚头 员工们生活需要一定的金钱保障,若在本公司赚的钱无法满足生计所需,或者其他公司给出了更高的薪酬,员工通常会选择离职。 奔头 公司能否给员工一个“未来”对员工的去留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年轻人,会担心以后的工作发展,如果在公司中受不到重视,觉得自己的未来没有“奔头”,往往就会选择离开。

念头 有些员工薪酬很高,岗位很好,所在的公司的前途也很好,但仍选择离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念头”不一致,觉得自己与老板或同事不合拍,工作不舒服。 以上影响员工去留的因素是无法告诉别人,别人也不会讲出来的隐性原因,这是人力资源盘点的巨大难题。企业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降低问题难度。 2.人力资源盘点的三大挑战 人力资源盘点面临的三个挑战为:操作能力、智力、员工的心。 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可以通过测试进行判断,是最容易测评的能力。 智力 智力也可以通过测试进行判断,人们常关注的沟通能力、影响力、价值观等则较难测试。 员工的心 人的心理状态很难判断,尤其是在职场工作多年的人,更不容易表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事实上,这些心理状态对员工而言很重要,人力资源盘点的报告中应当包括员工离职倾向的评价。 人的能力是属于个人的,要想让员工的能力属于企业,需满足两个前提:一是员工有能力,二是员工愿意为企业工作。也就是说,员工的能力处于流动状态,只要员工离职,其能力就不再属于企业。对于中国移动、海油等大企业来说,其最大的人力资源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spss多元统计分析论文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全国省会城市经济 实力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利用SPSS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功能对全国26个省会城市经济实力进行分析。先用因子分析,再对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本文选取2012年上半年26个省会城市的9个经济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两个因子计算出26个省会城市的综合得分函数,再根据因子分析得出的得分函数对这些城市进行聚类分析,分类结果为: 然后再对分类后的城市进行分析说明,最后针对分类的结果进而得出经济综合实力的结论。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SPSS 经济实力

一、引言 城市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现代城市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也要有发达的文明。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地区现代文明程度、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创建文明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来一般意义上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创建文明城市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全国各地经济都有着飞速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各个省会城市经济实力。经济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而依照经济实力对城市进行分类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综合实力以及发展潜力,利用经济分类,我们也可以得出该地区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哪些方面可以得到改进。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运用SPSS 对全国26个省会城市,合肥, 武汉, 长沙, 郑州, 南昌, 太原, 西安, 福州, 石家庄, 沈阳, 哈尔滨, 长春, 南京, 杭州, 济南, 南宁, 成都, 贵阳, 昆明, 兰州, 西宁, 银川, 海口, 广州, 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2012年上半年的9类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根据这两种分析的结果,对该26个省会城市进行2012上半年的经济分类。这样能让广大人们群众更清楚的认识此26个省会城市的经济状况,上级部门也可以通过这些分类对这26个地区下达给类发展命令,让这26个城市在经济上能更进一步。 选取的这九个经济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X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3),出口总额(x4),固定资产投资(x5),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x6),地方财政收入(x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x8),城镇居民人均收入(x9)。 二、模型假设 1、假设经济指标数据真实、准确; 2、假设选取的经济指标能基本上全面反映城市的经济信息; 3、假设各个经济指标信息之间存在重叠; 4、假设特殊因子),0(~2σεN 。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毕业论文已过查重-优秀毕业论文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毕业论文已过查重-优秀毕业论文

内蒙古财经大学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期末论文 作者李慧斌 系别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年级2012级 学号122093118 指导教师刘勇 导师职称讲师

目录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浅析 (2) 摘要 (2) 一、引言 (2) 二、聚类分析 (2) 1.参与聚类的样本总量表 (3) 2.样品聚为3类时的样品归类表 (3) 3.所有样品的聚类树形图 (5) 三、主成分分析 (6) 1.单变量描述统计量表 (6) 2.各变量相关矩阵图 (7) 3.总方差分解图 (8) 4.旋转前的因子载荷矩阵图 (9) 5.利用因子载荷矩阵图计算出的特征向量表 (9) 三、因子分析 (10) 1.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10) 2.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11) 3.各样品因子得分 (11) 四、结论 (13) 附表一 (14)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浅析 摘要:以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三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主,对2011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指标)相结合进行剖析。根据不同分类方法得出不同的分析结果,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出现的原因,并最终就三种统计分析方法的结果对我国目前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客观的综合概述。 关键字:地区发展水平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 一、引言 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计算量大,分析工作复杂度高的数 据分析工作,为了能够更加简便地进行数据分析,在此给大家介绍几种多元统 计分析的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2011 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几项重要指 标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类技术,它把性质相近的个体归为一类,使得同一类中的个体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不同类之间的个体具有高度的异质性。聚类分析的职能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它是将一批样品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程度进行分类。通常我们用距离来度量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用相似系数来度量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

企业的关键人才培养困境

企业的关键人才培养困境 人才问题一直都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重点关注。 企业战略性的人才培养可能有n种路径,虽然企业大学模式看上去很美,可许多拿来即用的企业却并未因此而缓解提升人才素质,改变人才结构的业务之急。只有紧紧围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能力要求的定位,才能破解企业大学培养困境,获得你要一,我给二的效应。卓越的企业不仅重视对关键人才的大力培养与发展,也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供应优秀人才。 然而,人才培养对于诸多企业的经营者和培训管理者却是个十分头痛的话题,提起来无不肯定和重视,但动起来却常常像是拳头打在棉花上,绵软无力。人才培养工作涉及面广、成效周期长、培训实施专业性强,需要从战略高度予以统合筹规划。企业大学正是这样一种应时而生的战略性工具,它通过实施能培养个体或组织的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活动来辅助企业完成关键人才培养的使命。 自1993年摩托罗拉公司给中国带来企业大学这一全新的企业培训理念和模式后,中国企业建立企业大学的热情日益高涨。宝钢人才开发院、忠良(中粮)书院、国家电网管理学院、中国移动管理学院、中国电信学院、海尔大学和用友大学等企业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挂牌成立。《凯洛格企业大学白皮书》研究显示,在参加调研的153家大中型企业中,超过1/4企业表示已经构建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同时另有34%的企业计划两年内筹备建设企业大学。 然而,挂牌成立的中国企业大学并没有摆脱传统人才培养理念,仍然陷入同样的困境:员工参训积极性差、培训效果不明显、培训与组织战略链接薄弱、培训功能的价值得不到组织认可凯洛格认为,企业大学在培养关键人才上的脱困之路应首先革新人才培养理念,从培训体系、培训师资、培训重心以及培养方式等方面予以重塑。 从课程拼盘到系统培养 一项针对中国企业培训体系现状的调研表明,有67.1%的受访企业尚未建立系统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多数培训部门在实施关键人才培训项目时采取课程拼盘模式,搭配组合市面名

建筑业统计分析论文

建筑业统计分析论文 浅谈统计技术在建筑业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探讨了企业统计分析当中的主要统计方法,建筑业企业统计核算的特点,统计技术在建筑业施工企业中的应用,为企业施工行业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管理、提高规划建设、搞好经营管理和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建筑企业;统计技术;方法;特点 建筑业企业要生存、发展,做强做大,关键在于市场。当前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运用好统计指标,做好企业经营核算。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建筑业企业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规模逐步壮大、结构日趋完善、领域不断拓宽,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身规模逐年扩大,对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自身功能逐步完善,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企业统计分析当中的主要统计方法 由于建筑业企业统计核算的对象是建筑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全部经济活动,建筑业企业统计不仅要反映建筑产品的生产数量情况,而且要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建筑施工的经营管理情况以提高建设速度,确保工程质量,挖掘节约资金的潜力。为此,建筑业企业统计必须掌握建筑施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以及建筑产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的经营成果。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企业获得信息资源已起越来越轻易,在信息占有差不多情况下,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先进的统计方法,包括投入产出法、时间数列、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同时也要改革和创新现有的统计方法,使之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 对于企业来说,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投入产出法、因素分析法、时间数列等。 利用投入产出法可以分析产品的制造成本构成,制造成本中的主要消耗,可以分析企业的期间费用构成,根据这些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 因素分析法可以对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各种经济模型进行各种可能的经济因素分析。 利用时间数列可以分析企业产品受季节变动的影响情况,可以分析企业产品的循环变动规律和长期变动趋势。 二、建筑业企业统计核算的特点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

多元统计分析实践论文 院系:理学院 专业:统计学 年级:2010 姓名:樊恩泽 学号:20101004005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多元统计分析 樊恩泽 摘要:本文本文综合了主成分因子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先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 再用进行聚类分析。采用2011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首先利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的方法, 找出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主成分, 计算各样本的主成分得分;其次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系统聚类分析法得到的结果也较好;最后对于扩大国内消费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引言 人均消费支出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实物支出和服务性消费支出。消费支出按商品和服务的用途可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等八大类。人均消费支出是社会消费需求的主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是体现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选取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主要利用三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类和排序,并与人们实际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比较。 1.1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将分量相关的原始变量, 借助于一个正交变换转化为不相关的新变量, 并以方差作为信息量的测度, 对新变量进行降维, 取累计贡献率大的若干成分作为主成分。这些主成分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它们通常表示为原始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

1.2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直接比较各事物之间的性质,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将性质差别较大的归入不同的类的分析技术。 在市场研究领域,聚类分析主要应用方面是帮助我们寻找目标消费群体,运用这项研究技术,我们可以划分出产品的细分市场,并且可以描述出各细分市场的人群特征,以便于客户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目标消费群体施加影响,合理地开展工作 2、数据来源及处理 2.1统计思想 主成分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变量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以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依据相关性的大小将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成为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试图用最小个数的不可观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可观测的每一个变量。 下表是要进行处理的31个省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相关原始数据,数据来源于《2011中国统计年鉴》。 X1:食品x2:衣着x3:居住x4:家庭用品x5:交通通信x6:文教娱乐x7:医疗保健 表1

浅析民办高校的人才发展困境

浅析民办高校的人才发展困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民办高校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也饱受诟病,其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人才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民办高校的人才管理及发展中的困境,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为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 标签:民办高校;人才发展;困境 一、民办高校人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办高校缺乏有效的人才招聘机制 与公办高校相比,大多数的民办高校都缺乏良好的人才招聘机制,人才招聘原则形同虚设。高校的人才招聘及管理权力往往由民办高校的实际投资人享有,而一些投资人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不了解。在高校管理层中,只有高校教学管理层对人才招聘、处罚、晋升等人事情况最为清楚,他们掌握着高校教育人才的正确评价标准。民办高校缺乏高效率的人才招聘机制,造成高校人才储备不足,已聘请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2.民辦高校缺乏公平的人才激励机制 民办高校在教师激励方面缺少统一、明确的考核标准,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性。对一些公立学校来说,通常会根据教师的职称和教学水平来确定教师的绩效奖励,而民办高校在这方面就显得比较灵活,民办高校在进行教师绩效考核时,除了根据教师的职称进行考核,其他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自由空间。在对教师的绩效考核方面,自由空间运用不好就容易产生不公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民办高校的管理者习惯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评定教师对学校的贡献,一言堂的问题十分严重。很明显的是,民办高校在考核激励机制上缺乏公开、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无法建立积极的人才激励环境。 3.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福利较少 民办高校的教师也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工作的目标也大多是为了养家糊口。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如果高校给予的工资待遇过低,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民办高校为教师提供的社会福利是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学校在这方面处理不好有可能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二、解决民办高校人才发展问题的主要策略 1.改善人才待遇,提高工作积极性 第一,建立更加公平的人才激励机制。民办高校考核机制的不公平主要是来

建筑业技能型人才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910818344.html, 建筑业技能型人才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作者:文小春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第10期 摘要:本文对建筑业技能人才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结合建筑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建筑业高技能人才开发步伐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技能人才现状分析思考 建筑业技能型人才是指具有初级以上职业资格的现场操作工人。他们是建筑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业生产第一线的主力军,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主要力量。建筑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离不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一、建筑业技能型人才的现状分析 1.建筑业技能型人才现状 近年来,常有“高技能人才断层,高薪招聘技师、高级技师却无人应聘”的消息见诸报端,但这样的招聘信息在建筑业却很少见到。难道建筑业的高技能人才不紧缺吗?其实情况恰好相反。随着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工程施工中的广泛应用,建筑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掌握专业理论,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而建筑业现有的技术工人队伍却呈现出“三低一少”(即文化程度低、专业素质低、技术工人持证上岗率低、高技能人才少)的状况,根本无法满足建筑业的需求。 (1)文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建筑工人90%以上来自农村,是一支农民大军,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 (2)专业素质低。建筑业现有的技术工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参加过专业知识培训,他们一般都是由师傅带徒的形式成长起来的,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的只是一些经验的积累。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工程施工中的广泛应用,他们往往是临时抱佛脚,边学边干,因此往往学的肤浅,操作不熟练,难以解决施工中的一些高难度技术问题。同时缺乏创新意识,难以建造出一流的工程。 (3)技术工人持证上岗率低。经调查,目前除北京等个别城市外,绝大多数省市的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非特殊工种劳务队伍的持证上岗率达不到10%,给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4)中、高级技能人才少。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中的《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对各工种技术工人的数量及中、高级工的比例均有明确的要求。如,木工一级资质标准是“企业具有初级以上木工不少于20人,其中,中高级工不少于50%,企业作业人员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