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设情境 启迪意境——《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启迪意境——《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启迪意境——《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启迪意境——《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准备】 CAI课件,舒缓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带读词语。 2.上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大诗人范仲淹为此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诗,今天我们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感悟诗文 1.简介范仲淹,师读第1自然段。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2.请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3.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教师接着读第2自然段第1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一边饮酒——边观赏风景”。请大家想象一下,作者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 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4.指导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一句。想象酒楼里品尝鲈鱼的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些什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或表演,体会“坐满”“不住地称赞”等词语。)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江上渔者 古诗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江上渔者古诗 设计理念 《江上渔者》是一篇关于古诗创作的小故事,根据《江上渔者》的诗意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创作而成。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范仲淹想从自己以上的描述,让那些但爱鲈鱼美的人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让低年级学生能够借助对现代文的学习理解古诗文,在有限的课堂中尽情体味古诗的韵律美、领略诗文的意境美、体验情感美、领悟哲理美,从而受到诗人同情劳动人民情感的感染,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舒缓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词和会认字词。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部编版六年级下《江上渔者》教案(含教学反思)

5.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渔民生活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由“鱼”引出“渔”。 2.讲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感受较深,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岳阳楼记》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他留下来的诗文有356篇。 二、熟读古诗 1.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学过不少古诗,学好古诗有哪些方法呢?(解诗题、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 2.朗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出没(mò)鲈(lú)鱼风波(bō) (2)同桌互读,读出情感。 (3)指名朗读,读出节奏和情感。班组评议。 (4)教师范读。 (5)师生对读。 三、明诗意 1.默读古诗,圈出不明白的字词。 2.全班交流重点字词的解释。(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鲈鱼:一种头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君:你。) 3.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思考: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4.交流反馈:(打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2020年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5.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唐朝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师:(出示“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加上“氵”)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捕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答(捕鱼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捕鱼的人)。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捕鱼的人。(板书课题)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工于诗、词、散文。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鲈(lú)”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是。 爱:喜欢。 鲈鱼:鱼的一种。体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2.交流反馈。(捕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3.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出示图片: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品尝着鲜美的鲈鱼,欢快地谈笑着。 师:同学们,你们看,每天在江边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看着图,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鲈鱼的味道太鲜美了,太好吃了……)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江上渔者》教案三篇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江上渔者》教案三 篇 篇一 学习目标: 1 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知道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知道文学创作的实质是要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体验诗人创作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会“者、宋”等8个字,会认“范、仲”等8个字,学习多音字“没”。 2 正确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图画导入,激起共鸣。 1 多媒体出示图画(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叶扁舟起伏)。学生观察图画,说说看到了什么? 2 这是一只在风浪中捕鱼的小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议) 3 宋朝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种情景也有许多感触。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一首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江上渔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诗人写的这首诗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自己读课文,勾画生字。 2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 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互相检查读生字的情况。 4 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5 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6 学生自己再读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太明白?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者、宋、酒、南”,学生观察。 重点指导: “酒”注意第九笔是什么?。 2、学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味、鲜、危、险、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 学习过程: 一复习质疑。 1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 指名读《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3 质疑: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4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再读读课文吧! 二读懂文章内容,朗读课文。 1 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解释诗句的意思 2 学生边读边勾画有关句子。 3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江山往来者,但爱舻鱼美。“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风浪起伏。一会儿被打入浪尖,一会儿被卷入浪谷。人们都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 4 由此范仲淹想到什么,你想到什么? 5 带着自己的体会练习吟诵古诗《江上渔者》。 6 练习背诵古诗。 三从课文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 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 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但 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 什么意思?学生:江上打鱼的人。(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 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江上往 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 读作“méi”。“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 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 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 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谁愿意再来读 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 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学生朗读,评价。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 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 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 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注释:往来:来来往往。但:只。美:鲜美。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波:风浪。(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3)学生集体交流诗 句的主要内容。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

幼儿园古诗教案《江上渔者》

三字经教案 ---------王青莲活动名称:《江上渔者》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原文大意 2.初步熟悉经典原文 3.了解劳动者不易,懂得珍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以猜谜语的形式进行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小朋友想和小朋友玩一个猜谜游戏。看看谁是 最聪明的孩子。 有头没有手,有尾没有腿。能行千里路,不能离开水。 师:我们的小朋友们都太聪明了,一下就猜出了老师的谜语。老师一定 要表扬表扬我们的小朋友们。 表扬幼儿 二、活动展开 1.了解原文大意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鱼吗?(喜欢)鱼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不仅小朋友爱吃鱼。而且还有一位诗人他也非常爱吃鱼哦。这个诗人就是——范仲淹 (2)打开多媒体,为幼儿讲述故事。 师:范仲淹喜欢鱼,吃而且最爱吃的是鲈鱼。这一天,范仲淹又去江边买鱼,他发现,今天江边上的人特别特别的多。他们也都是来买鲈鱼的。可是范仲淹左右看了看。哎?怎么卖鱼的还没有来呀?这时,旁边有人指着江面上的一条小船说:“你看!卖鱼的还在江里打渔呢!”范仲淹往江上看过云,打渔的小船在茫茫的江面上就像是一片树叶一样渺小。这时,江面上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巨浪。打鱼的小船便随着风浪在江面上左摇右晃。差点就沉到水底下去了。真是好惊险呀!范仲淹想:我们吃的鲈鱼原来是打鱼人冒着生命危险得来了。真是来之不易呀。我一定要写一首诗来告诉大家打鱼人的辛苦和不易。让大家以后一定要珍惜我们的食物。于是范仲淹便写下了一首《江上渔者》 2.初步熟悉经典原文。 (1)打开多媒体图片,老师示范朗诵。(注意老师的身体不要遮挡住多媒体,老师的手,要划指读,不要点读) (2)老师逐句教读原文。 ●师: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教给我们的小朋友。(打开图片,老师划教幼 儿朗读原文) ●老师结合肢体动作,逐句教幼儿朗诵原文。做两遍。 江上渔者,(江上,老师手在身体正前方双手轮动,作翻动的江水。

部编版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及反思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唐朝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师出示“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加上“氵”)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捕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答(捕鱼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捕鱼的人)。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捕鱼的人。(板书课题) 3.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工于诗、词、散文。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鲈(lú)”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是。 爱:喜欢。 鲈鱼:鱼的一种。体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2.交流反馈。(捕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3.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出示图片: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品尝着鲜美的鲈鱼,欢快地谈笑着。 师:同学们,你们看,每天在江边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

江上渔者教案反思

设计理念 《江上渔者》是一篇关于古诗创作的小故事,根据《江上渔者》的诗意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创作而成。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范仲淹想从自己以上的描述,让那些“但爱鲈鱼美”的人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让低年级学生能够借助对现代文的学习理解古诗文,在有限的课堂中尽情体味古诗的韵律美、领略诗文的意境美、体验情感美、领悟哲理美,从而受到诗人同情劳动人民情感的感染,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舒缓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词和会认字词。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江上渔者 教案 反思

10《江上渔者》 设计理念 《江上渔者》是一篇关于古诗创作的小故事,根据《江上渔者》的诗意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创作而成。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范仲淹想从自己以上的描述,让那些“但爱鲈鱼美”的人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让低年级学生能够借助对现代文的学习理解古诗文,在有限的课堂中尽情体味古诗的韵律美、领略诗文的意境美、体验情感美、领悟哲理美,从而受到诗人同情劳动人民情感的感染,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舒缓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词和会认字词。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2018-2019年语文A版语文第十二册《江上渔者》word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江上打鱼的人。(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

《江上渔者》名师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下册).doc

《江上渔者》名师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唐朝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师:(出示“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加上“氵”)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捕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答(捕鱼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捕鱼的人)。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捕鱼的人。(板书课题) 3.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工于诗、词、散文。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鲈(lú)”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是。 爱:喜欢。 鲈鱼:鱼的一种。体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2.交流反馈。(捕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3.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出示图片: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品尝着鲜美的鲈鱼,欢快地谈笑着。 师:同学们,你们看,每天在江边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

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教案1

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江上打鱼的人。(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4、齐读古诗。 三、展开想象,悟诗情。 1、小朋友,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会读古诗,而且已经知道了《江上渔者》这首

江上渔者 教学设计

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感悟诗意,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感悟诗意,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板书“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 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加上三点水旁)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 “鱼”和“渔”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捕鱼,也就是打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生答(打渔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渔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江上渔者》(范仲淹) 2.多媒体展示古诗《江上渔者》,学生自由朗读。 3.简介作者。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诵读古诗,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多媒体出示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注意:“没”读mò,“波”读bō。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 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5.江上渔者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唐朝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师出示“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加上“氵”)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捕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答(捕鱼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捕鱼的人)。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捕鱼的人。(板书课题) 3.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工于诗、词、散文。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鲈(lú)”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是。 爱:喜欢。 鲈鱼:鱼的一种。体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2.交流反馈。(捕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3.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出示图片: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品尝着鲜美的鲈鱼,欢快地谈笑着。 师:同学们,你们看,每天在江边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看着图,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鲈鱼的味道太鲜美了,太好吃了……) 这些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啊,只知道赞美鲈鱼味道的鲜美。那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2.学习后两句。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读课后的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学会的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没”。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 4、通过诵读故事,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情感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识记生字。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书写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名言导入,复习生词。

1、课件出示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复习两组生词:饮酒南来北往客人 起伏波涛汹涌危险 先认读词语,后谈读词的感受。 3、范仲淹正是看到了这对比鲜明的场面,才产生了写诗的激情,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种场景呢? 二、品读句子,诵读诗句。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范仲淹在酒楼里,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用自己喜欢的记号勾画有关句子。 2、指名交流。 ①范仲淹听到了什么? 课件相机出示句子: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 ——扣住“满”、“不住地”体会客人多,及对鲈鱼的喜爱。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客人会说些什么? ——相机引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指导学生朗读) ②当其他客人津津有味地吃着,高高兴兴说着时,诗人却站起来,他双手放到背后,望着波涛汹涌的江面,一脸严肃的神情,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他看到了什么呢? ——指名学生交流图中的内容。 ——相机出示句子: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板书“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 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加上三点水旁)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 “鱼”和“渔”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捕鱼,也就是打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生答(打渔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渔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江上渔者》(范仲淹) 2.多媒体展示古诗《江上渔者》,学生自由朗读。

3.简介作者。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诵读古诗,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多媒体出示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注意:“没”读mò,“波”读bō。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4.书写指导。 “君”,偏旁是口,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教师指导。 5.检查交流情况。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①往来人:来来往往的人。 ②但:只。 ③美:鲜美。 ④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⑤风波:风浪。 (3)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6.学生熟读古诗,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展开想象,悟诗情。 1.小朋友,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会读古诗,而且已经知道了《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