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虽有嘉肴知识点复习67150上课讲义

虽有嘉肴知识点复习67150上课讲义

虽有嘉肴知识点复习67150上课讲义
虽有嘉肴知识点复习67150上课讲义

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一、注音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学学半(xiào)二、划分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三、重点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重点字词解释:

【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食】吃。【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反】反省。【自强(qiǎng)】自我勉励。【长】促进推测语气。【学

(xiào)学半】教学

1、通假字

《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3、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一词多义

学学半音xiào,教

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它的

五、简答题: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答: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文章首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然后说到教和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困”等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自反”“自强”,最后得出“教学相长”

(完整版)《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及反思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及反思 永荣中学汪金秀 一、教材分析 《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最后一篇文章,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 文章选自《礼记·学记》,主要讨论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 义;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翻译课文,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教与学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难点: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朗读领悟法、合作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学案(见后面附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餐桌上有满桌的美味佳肴,你能忍住不吃吗?你手上有梦寐以求的好书,你能忍住不看吗?我想同学们的回答都是NO,那么,沉稳的古人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虽有嘉肴》,看看古人的想法。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导入,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文言文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 了解《礼记》《学记》 (二)读清句读 1、请听范读,看学案,给加点的字注音,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部编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知识点

《虽有嘉肴》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 二、重点字词 虽有佳肴虽:即使 不知其旨也旨:味美 然后能自强也自强:自我勉励 教学相长长:推动,促进 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 三、通假字 学学半:“学”同“xiào”,教导 四、古今异义 ①虽有至道古:即使今:虽然 ②不知其旨也古:味美今:意义,用意,目的 ③教然后知困古:困惑今:困难 ④教学相长也古:促进今:增长 五、一词多义 ①学:学学半(xiào)(教导) 学学半(xué)(学习) ②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 不知其旨也(它的) 六、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所以,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5.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七、课文内容理解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 以“嘉肴”“至道”作类比,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说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指出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强调了什么问题? 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详细全面

第五讲、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代表 (一)、(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 x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 注:如果有n 个数n x x x ,,,21 的平均数为x ,则①n ax ax ax ,,,21 的平均数为a x ; ②b x b x b x n +++,,,21 的平均数为x +b ; ③b ax b ax b ax n +++,,,21 的平均数为a x b +。 (2)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n f f f k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n f x f x f x x k k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 叫做权。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当所给数据,,,,21n x x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121n x x x n x +++= ②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n f x f x f x x k k ++=2211,其中n f f f k =++ 21。 ③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 a x x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 …,a x x n n '=。)'''(1'21n x x x n 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21n x x x 叫做原数据,,',,','21n x x x 叫做新数据)。 (4)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①联系:都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均为1)。 ②区别:算术平均数就是简单的把所有数加起来然后除以个数。而加权平均数是指各个数所占的比重不同,按照相应的比例把所有数乘以权值再相加,最后除以总权值。 (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注:不是唯一的,可存在多个) (三)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①在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把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②如果n 是奇数,则中位数是第21+n 个;若n 是偶数,则中位数处于第2n 和第2 n 1+个的平均数;③中位数一般都是唯一的) 二、数据的波动 (一)极差: (1)概念: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2)意义: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极差越大,波动越大。 (二)方差: (1)概念:在一组数据,,,,21n x x x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

202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专题《虽有嘉肴》含答案

6 虽有嘉肴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虽.有嘉肴( ) (2) 弗食.,不知其旨也( ) (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4) 其.此之谓乎( )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 其旨也 B .教/ 然后知困 C.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D .然后/ 能自反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其中“至”解释为“达到极点”,“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填空。 (1) 《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_ 与 _____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_____________的道理。 (2)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作比, 继而引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_______________ ”这个结论。(用原文回答) 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 比较阅读 一、[2016 ·永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虽有嘉肴》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韵律;学习类比法,并初步学以致用。 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教学相长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四书五经”导入,了解《学记》(点出《大学》《中庸》《学记》三篇文章与 《礼记》的关系,不做重点识记)。板书课题并解题(虽,佳肴-嘉肴)。 二、明确学习目标:我会读——我会译——我会说——我会背 三、我会读 1、读准字音(学生讲应注意的字音——正音——齐读) 2、读准句读(个别读,引导关注语言特点并板书:语言工整对称骈散结合) 3、读出韵律(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四、我会译 1、教师误译——学生合作纠错 2、小结易错点——归纳(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异词同义,特殊句式) 3、验证——反馈:依据原文串译课文(学生开火车一人一句翻译) 五、我会说 1、结构主旨:填空、谈启示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述问题的,文章集中论述了和的关系,得出了的结论。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发? 【引导学生关注两个总结性词汇(“是故”“故”),得出启发:a实践出真知(结合小故事加深学生印象) b教学相长(学生结合实际谈启发)。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关注古今“教学相长”的区别。】 2、既然文章是讲述学习问题的,为何开头从食物写起?聪明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写法吗? 知识小链接:类比(类比、比喻、对比的区分)及其作用;示例分析。 类比小练习:说话练习——运用类比法把句子补充完整。(略) 六、我会背(指导背诵方法) 1、根据译文背原文 2、依据对称背原文 3、按照逻辑背原文

《虽有嘉肴》 知识点集锦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二十课《虽有嘉肴》 一、作品介绍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礼记》与《周礼》《仪礼》并称为“三礼”。 二、积累有关《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③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三、重点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①虽:即使 ②嘉:好,美 ③肴:用鱼、肉做的菜 ④嘉肴:美味的菜 ⑤弗:不 ⑥食:品尝,吃 ⑦旨:(味道)甘美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①至:达到极点 ②至道:最好的道理 ③善:好处 【译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①是:这 ②故:因此 ③是故:所以 ④困:不通,理解不了 【译文】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不通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①自反:反省自己 ②反:反省 【译文】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能反省自

己;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①自强:自我勉励 ②强:勉励 【译文】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能自我勉励。 故曰:教学/相长也。(判断句,同时也是本文的中心句) ①故:因此,所以 ②长:促进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曰:“学/学半。” ①兑:yuè,通“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②命:是《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 ③学(第一个):xiào,教 【译文】《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句)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与知识点汇总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与知识点汇总 解题技巧 1、首先应读懂图、表或文字。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表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资料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 知识点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第一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产业 第二 52.248.748.046.144.142.340.839.138.9 产业 第三 39.744.445.847.050.152.554.556.657.1 产业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 一、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请划三处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请划两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兑.命()学.学半()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 ..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 ..也()⑴然后能自强.()⑵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 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 一、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 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jiá)(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a)学.学半(xiào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 ..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促进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 ..也反省自己⑴然后能自强.勉励⑵学.学半教 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 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 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 才能自我勉励。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 本文在开头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再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观点,最后又引用“学学半”来深化强调论点。 “语文实践活动——爱读书,爱思考”。(6分) 4.步入初中的大门,意味着成长的又一个重要时段开始了。生命每一个成长的时段都不可重复,不可替代,不要把初中的学习仅仅看成是为未来做准备,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能在初中阶段才能有最深的感悟,很多优秀的品性只有在初中阶段才能养成,错过便是一辈子的遗憾。而读书和思考对于你们初中时段的成长意义重大。

《虽有嘉肴》教案(2)(可编辑修改word版)

《虽有嘉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读成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能力目标:3.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情感态度目标:4.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句,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常读四书五经,今天我们也来学学五经之一《礼记》中的一段短文《虽有嘉肴》。 二. 走进新课 1.师简单介绍《学记》《礼记》 《虽有嘉肴》节选《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学习课文 (接下来我们按四边教学法来学习这篇短文) (一)读 ----- 达到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读成诵的目标。 (1)听录音 师播放录音前提出要求:要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并要求在停顿处划出节奏。 (2)生齐读 读后师再点评。对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予以纠正或强调。 自强(qiǎng)教学相长(zhǎng,增长、提高之意,不读cháng) 《兑命》(yuè,通“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学学半(xiào ,教)

(3)师范读(要求生依然注意字音和停顿) (4)生示范读(要求生听时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文言字词的圈出来,为下一环节铺垫) (二)译——达到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的目标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和读,我们应该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成字词的解释和翻译文章的任务。) ①解释重点文言字词(出示小黑板) 叫学生来回答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师在大黑板上板书粗体字的意思,以示强调。让学生记准重点字词的意思,为以后的文言文阅读打下基础)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不;甘美)(2)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3)不知其善(好处)(4)是故(所以)(5)知困(不通,理解不了)(6)自反(反省自己)(7)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8)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9)学学半(教;学习) (刚才我们掌握了重点字词的意思,现在我们来翻译短文,我们把任务分一分,每个大组负责一句。以句号为准,第一句到第三句分别是一至三组,剩下的三小句由第四组的同学负责。同桌互相讨论。最后各组推荐一个代表来翻译。比比哪组最准确) ②准确翻译文句 ⑴任务平分到各组,可以采取本组同学读一句,代表来翻译的形式来完成。最后师生点评)⑵学生代表翻译完后,老师再把准确的译文重述一遍,语速不要太快。 ⑶老师再来和学生一起梳理文章思路,同时板书文章层次图。 (同学们,我们通过刚才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对课文内容基本掌握了,接下来,我们再齐读一遍以熟悉内容) 读完后,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个问题: (三)研讨 ----- 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这一目标 【提出问题】1、你觉得课文哪句话是在下结论?(你能否找到文章的中心观点句?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这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旨在把握短文核心观点)

八下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虽有嘉肴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 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记”得意思是“记载,记述”。礼记的意思是关于礼仪制度的各种资料记述。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课文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解集》),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 一、通假字 ? 学学半 ? 《兑命》曰 兑同“说” 指的是殷商时的 二、古今异义 ? 1、不能知其旨也 ? 2、教然后知困 ? ? 3、教学相长也 ? ? ? 4.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勉励;今义:勉? 三、词类活用 ? 1、弗食,不知其旨也 ? 2、不知其善也 学同“敩”,教导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动作或情况之后 古义:乏。 古义:教与学。 今义把 知识、技能传程。 长: 古:促进,今:名词作动词,吃。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嘉肴写起?(背诵) 运用类比的论证方法,将“嘉肴”? ? ? 学 ? ? ? ? ? 五、文言句式 ? 1.判断句 ? ? 2.倒装句 学学半—— 学学半—— 同“敩”,教导 学习 弗食,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之”宾语常语序为其谓此乎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不知其旨也—— 代词,它的,指 教学相长, ji ào xu é xi āng zh ǎng ,意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出自

“至道”进行类比,由吃饭引申到学习,在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易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背诵) 通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讲道理,证明论点,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的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结合自身的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结合学习经验,谈谈看法(背诵) ①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②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③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

(完整版)《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doc

《虽有嘉肴》练习(含答案) 一、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 1、用“ /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请划三处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请划两 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 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 ... 有至道() .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 ... 后知困() . 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 4.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古义:()今义:() .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学相长也。 .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 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四、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五、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 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完整版)【教案】《虽有佳肴》教学设计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2. 教学重点/难点 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诗词含义,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有常见的知识入手,引出本课内容。】 同学们,你应该听过“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吧,那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本著作的吗?它出自《学记》,今天我们学习出自《学记》的另一篇文章《虽有佳肴》。 课堂实录 一、了解《礼记》。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了解古代的文学经典的常识,积累文学知识。】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该书的编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圣,所以《礼记》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

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掌握生字读音。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强化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能力。】 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 yuè)命学(xiào )学半 三、掌握重点字词。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给学生归纳文中的各种文言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 兑命兑:通:“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词 (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 (2)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3)然后能自强。(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到) 3.一词多义: (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2)学 教学相长(学习)学学半(教)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给学生强调重点句子的翻译。】

人教版八下22.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试时间 装订线内不要答 题 装 订 线 新星城西学校2018-2019学年度初二语文练习二十三 《虽有嘉肴》 知识点整理 2019-4-29 一、【原文】 虽有嘉肴,弗f 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ji āo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知困,然后能自强.qi áng 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 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二、【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ji āo 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yu è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三、【注释】 ①本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r ú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zu àn 的。 ②嘉肴:嘉:美好。 肴:带骨头的肉。 ③旨:味美。 ④至道:最好的道理。 ⑤困:困惑。 ⑥自反:自我反思。 ⑦自强:自我勉励。 ⑧善:好。 ⑨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xiào):同“敩”,教导。 ⑩其:表示推测。 11. 是故:因此,所以。 12.《兑.命》yuè,同“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四、出自本文的成语:教学相长、 五、问答: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答:“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答: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看,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 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3. 《虽有嘉肴》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论证的思路是怎样的 答:《虽有嘉肴》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论证思路:重视实践→在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进步与发展。 4.“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资料分析知识点

资料分析(知识点归纳) 1:统计术语: 增长量: 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发展速度: 拉动增长:B是A的一部分 X%=B增量/A基期量 增长贡献率:B是A的一部分 X%=B增量/A增量 平均增长率: 平均增长量: 同比增长: 环比增长: 百分数、百分点: 翻番: 累计数额:前N个时期的累计数值 定基指数:现期指数:限期数值=100:基期数值 环比指数:增长率=现期指数-上期指数 GDP:国内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 贸易顺差、贸易逆差:

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 恩格尔系数:衡量食品支出占比的指标 五年计划:2016年-2020年是十三五期间,五年推断。(二五断3年) 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第三产业:除一二外其他各行业,俗称服务业。 产业增加值:就是GDP 做题步骤: 1、看第一题问题(图表类直接做题) 2、阅读材料 3、标记中心词 4、找出第一题数据后完成第一题 5、阅读全文,标注全文段中心词(增长或降低不必标记) 6、根据题目找所需数据 7:注意时间表述及单位表述 8、选项计算简单的优选计算,可通过排除得出答案

必会速算技巧 1、图形法: 柱状图、趋势图: 数据大小通过柱的长短或点的高低判断 数据的增减可以“柱”的长度增减或“点”的高低变化判定,有时候可以通过固定格数来判定。 由于基期一直在变,所以柱状图斜率不能当成增长率,可以表示增长量的增长速度。 1、直线上升,增长量不变,增长率减小。 2、直线下降,增长量不变,增长率绝对值增大。 饼状图: 数据大小通过扇形角度大小判定,明显比例直接目测。 直尺法:增长量直接用直尺量 量角器法:角度/360 2、估算法:定性分析

公开课《虽有嘉肴》教案.doc

虽有嘉肴 《礼记》 明确:虽有 / 嘉肴,弗食,不知 / 其旨也;虽有 / 至道,弗学,不知 / 其善也。是故 / 学 / 然后知不足,教 /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 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 / 此之谓乎 【教学目标】 2. 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节奏鲜明,层次清晰。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3.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疑难处做上标记。 2. 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3. 4. 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人生。 5. 理解全文内容。 【教学重点】 四、合作研讨,把握内容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4 年 10 月 30 日上午第三节 一、导入 二、预习反馈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2.正确认读字音,初步朗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 虽有 / 嘉肴,弗食,不知 / 其旨也;虽有 / 至道,弗学,不知 / 其善也。 1.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 2.深入分析,领会这个道理。 3.体会文章开头从“虽有嘉肴”说起的用意。 4.文章引用《兑命》的话作结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熟读成诵 六、课外拓展 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 , 或失则寡 , 或失则易 , 或失则止。 七、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重点词句。 2.熟练背诵全文。 3.课外推荐阅读《玉不琢,不成器》←← 虽有嘉肴 《礼记》 引出学:自反引用——→ {}教学相长←—— 类比教:自强强调

《虽有佳肴》复习知识点总结

虽有佳肴 一、准确朗读: 虽suī有yǒu 佳肴jiāyáo ,弗f ú食shí,不知b ùz h ī/其q í旨zhǐ也y ě;虽suī有yǒu 至zhì道dào ,弗f ú学xu?,不知b ùz h ī/其q í善shàn 也y ě。是shì故g ù/学xu?/然后ránh?u 知zhī不足b ùz ú,教jiào /然后ránh?u 知zhī困kùn 。知zhī不足b ùz ú,然后ránh?u /能n?ng 自反z ìf ǎn 也y ě;知zhī困kùn ,然后ránh?u /能n?ng 自强zìqiáng 也y ě。故g ù曰yuē:教jiào 学xu?/相xiāng 长cháng 也y ě。《兑 duì命mìng 》曰yuē:“学xu?学xu?半bàn 。”其q í/此c ǐ之zhī谓wai 乎h ū? 二、准确翻译: 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字词解释:虽:即使; 佳肴:美味的菜; 弗:不 ; 食:吃 ; 其:它的 ;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字词解释: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自反:反省自己;自强: 自我勉励; 强:勉励 原文:故曰:教学/相长也。 字词解释: 故:所以; 相长:互相促进 原文:《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字词解释:兑:通:“说” 指傅说; 曰:说; 学xi ào:教; 学:学习; 其:表示推测 “大概”; 此:这;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谓:说 三、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平常,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更加努力的学习);感到困惑,这样以后才能(不倦的钻研,)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告诉了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答:开头运用类比手法,由“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引申到“即使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自然过渡到教与学的关系,为“教学相长”提供有力的论证 3、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说明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来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答: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

公务员资料分析知识点

1.基期与现期:做为对比参照的是基期,而相对于比较的是现期。 2.增长量与增长率:增长量是用来表述变化的绝对量;增长量则表述两者变化的相对 量。 3.年均增长率、年均增长量:现期量 =基期量×(1+年均增长率)n ,其中n为相差年数;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n,其中n为相差年数。 4.百分数与百分点:量A占量B的百分比例:A÷B×100%,n个百分点即n% 5.同比与环比:同比:指 和某一相同时期(比如去年同一时期)相比较的情况。环比:指和与之紧紧相连的上一统计周期相比较的情况。 6.成数与翻番:成数:几 成相当于十分之几。翻番: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倍;以此类推,翻n番为原来的2n倍。 7.倍数:增长n倍(增长了、增长、多了),即增加n00%,就是增长率,现值=原 值×(1+n);是原来的几倍(增长到、是),说的是增长后的结果,现值=原值×n。 8.斜率≠增长率 9.比重:比重是指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率,占、比重、贡献率、利润率、产销率。

主要公式:比重=部分÷总体;利润率=利润÷收入;产销率=销量÷产 量;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量÷整体增量。 10.平均数:均;每;单位。公式:平均数=后面÷前面,人均 GDP=GDP÷人数;每户 消费=消费÷户数;单位面积产量=产量÷面积。 11.顺差和逆差:顺差: 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 叫作对外贸易 顺差(又称出超)。出口-进口>0 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 商品额,叫作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进口-出口<0 12.三大产业: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 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 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 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一般俗称服务业。 13.GDP(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 位在一定时期内 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 的最佳指标。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三大产业增加值之和。 14.GNP(国民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 一定时期内生产

《虽有嘉肴》《拾遗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2-16题。(共11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拾遗记》,有删改)【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不知其旨.也旨:(2)负.笈不远险阻负: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4.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15.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16.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2分)

《虽有嘉肴》知识点

《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 1、《虽有佳肴》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答: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成语)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运用类比论证,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最后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兑命》中的话进一步论证。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答:开头运用类比论证,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教学相长”提供有力的论证。使道理更加浅显易懂。 3、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说明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来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启发? 答: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应注意互动和交流。 6、《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这部书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礼制和礼仪的重要著作。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7、《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