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要创新,不能只跟着供给学派的屁股跑!

要创新,不能只跟着供给学派的屁股跑!

要创新,不能只跟着供给学派的屁股跑!

曾飞

习近平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来源:2016年01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习近平: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极其清晰地阐明了中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那就是要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有效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西方一些国家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GDP发展,也就是其背后的摆脱“滞胀”困境,让垄断资本的红利回升。因此,不同的目的就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的理论与做法。

对此,许多负责任的官员和学者对只跟着供给学派的屁股跑而歪曲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现象给予了评击。

譬如深圳等地以去房地产库存的名义,把房市高杠杆发挥到了极致。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指出,如果听任当前一些地方的房市高杠杆,将会是另一场金融灾难。(来源:2016-3-8华尔街见闻《黄奇帆:听任房地产高杠杆将是一场金融灾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也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与创新,与西方供给学派有根本区别,后者兴起的基本背景是西方国家深陷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泥潭。”(来源:2015-11-20中国广播网《高层十天四提“供给侧”和你啥关系?》)

然而,在中国不少政府机构、经济学界与媒体里,大讲西方供给学派理论,照搬美国里根、英国撒切尔夫人和德国科尔私有化国企、控制劳动力之类的做法的声音和冲动比比皆是,令人忧虑。

中国证券网《美国人和英国人是怎么搞供给侧改革的?》鼓吹:“20 世纪70 年代,美国通胀率高达13.5%、失业率达7.2%,而经济增长率仅-0.2%,深陷“滞胀”泥淖。同时美国经济也存在税率过高、限制进入、价格管制等诸多结构性问题。例如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最高达70%,企业所得税率高达46%,抑制了私人部门投资和生产的热情。(按:满足私有资本的需要)……70-80 年代的英国同样陷入了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泥淖,零售价格同比一度飙至25%,GDP 增速出现负增长。同时英国也面临工会力量庞大、国企过多、政府干预过度等结构性问题。撒切尔强推改革,国企私有化增效。”

《任泽平:过去德国人搞了供给侧改革后来股市飞了》就鼓吹:“德国在1966年增速

换挡前后曾面临需求侧刺激和供给侧改革的试错及抉择,1982-1989年科尔政府转向供给侧改革,奠定了长期竞争力之基。……1982年,科尔政府上台后提出了“多市场、少国家”的偏向供给侧的经济政策,采取了六个方面的行动:(1)整顿财政,削减社会福利,压缩政府开支。(2)实施减税。(3)帮助企业控制劳动力、能耗等成本的增长。(4)推进联邦资产的私有化。(5)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对“收缩部门”和“停滞部门”进行“有秩序的适应”,对有战略需求的部门进行“有目的的保存”,对新兴产业进行“有远见的塑形”。(6)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保证币值稳定。德国的供给侧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2016年03月01日财新网《广东出清僵尸国企财政补贴职工安置》披露:“广东省拟定的时间表为:到2018年底,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其中,到2016年底,国有“僵尸企业”中,2333户关停企业全部出清”……。”对此,中华网网友质疑:“中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宪法》都明确说了。大卖国企的做法,不是与《宪法》对着干吗?”网友86176158说:“不能由国务院来决定国有经济的去留,应该由全国人大表决执行!习总,请限制国务院那帮人额无边的权利!”

《2016两会人大代表建议修改劳动合同法》披露: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劳动合同法的确是有毛病,在企业和雇员方面保护的程度是不平衡的……”明显是在照搬德国帮助企业控制劳动力的招数,以提高资本盈利率。

这些差强人意的一面,人大代表应当不负人民的重托,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努力给予匡正。

当然,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符合人民利益的创新也并不少见。问题就在于,不但要积累经验,经济学术界还应当加速以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有效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目的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理论创新。

譬如,李总理力推与巴西的产能合作。这是很好的探索。

有识之士还呼吁,去产能应以企业为主角,不能政府唱主角。2016年03月07日中国新闻网《企业家代表问诊去产能:熬过“寒冬”的必经之路》:“解决产能过剩是当务之急,但我们要平衡好去产能和资源开发的关系。”全国人大代表、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历建议,京津冀、珠三角、川渝等不同区域去产能的要求不一样,须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主动减产就是为了调结构,把资源做精。’唐历指出,去产能的另一个方法是将产业链延长,进行深加工。‘攀钢早已把注意力从扩大钒钛产能转为提高钒钛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延长产业链上面,特别是钒钛产业的技术开发。’”——国企改革,自主经营,摆脱官僚控制才是结症所在。

四川日报《去产能,不是只做“减法”》:“记者:去产能,企业可以做哪些尝试?唐历: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之”。关了又做什么呢?全部转去做非钢的话,是不是又会引起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所以不同地域、不同企业应实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不能都做“减法”。从攀钢的情况来讲,主要还是结构调整,一是调产品结构,退出部分中低端产能,把攀钢具

有比较优势的高铁钢轨、重载钢轨,以及钒钛新材料等做强;二是要从提供原材料,到提供从研发、设计到产品、服务的整套解决方案。我们已经成立了一家针对汽车的应用研究中心,今后不仅是卖钢材,更要参与到下游客户的整个研发生产环节,提高用户黏性和产品附加值。赵相革:我倒觉得可以换个思路来看,不一定是怎么“去”的问题。我们经过几轮的技改,现在的装备和技术都在不断进步。和江浙地区的同类型企业比,我们亏损的一大原因,是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不够。我强烈建议成立一个本土水泥协会,形成“协会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主动”的参与机制,四川企业集体闯市场、一起抗风险,成功率会更高。”——不能一个政府出卖国企了之。私有化国企一直是官僚的心结,国际垄断资本的基本诉求。

总之,前十年国务院官僚的“四万亿”吹起来的房地产泡沫制造了房产的巨额库存,制造了建筑钢材、水泥、玻璃的大量产能过剩。如今怎能一股脑地推给国企,称之为“僵尸企业”,将其当为罪魁祸首而一卖了之呢?哪能官僚自己作孽,却罪加国企,趁机私有化肥己呢?可见,一些人乘机照搬供给学派的理论和美国、英国、德国的作为为自己张目,其目的无非还是维护官僚资本与国际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趁机彻底消灭中国国企这个天敌,保护自己的独霸地位,继续血肉百姓而已。

因此,国人应当牢牢把握党中央的“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根本方针,紧扣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目的,排除干扰,健康有效地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造福人民。而不是造福官僚资本与国际垄断资本。为此,中国经济学界关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理论创新必须紧跟,目前是严重滞后了。甘当西方理论的徒子徒孙是没有出路的。

供给侧结构改革与供给学派理论的差异

简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给学派理论的差异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 自动化类1502班 20153996 刘天翼

最 近在新闻中经常听到供给侧改革这个字眼,好奇心大起,习大 大老是挂在嘴边的供给侧改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开始查阅相关的资料细致的了解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道供给侧改革与国家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推动关系,查阅资料的同时发现西方的一种理论学派供给学派与中国的新政策存在着共同性和差异性。 要想叙述两者之间的差异首先得明白两者的定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

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2003年后,中国央企生产力变革变得很缓慢,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几大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80%,产业的利润下降幅度最大,产能过剩很严重。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了70%—80%。 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 和理解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结和理解 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人们口头上所说的“供给侧改革”,那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实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等因素,使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挑战。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然而传统经济疲态显露,产能过剩却无法满足需求。 直接原因是前几年投资持续过快增长,一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投资明显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的速度。表现为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许多产业的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此外,中国的供给侧低效率,无法供给出合意的需求。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总供给AS进入第三阶段,趋向饱和,继续增加总需求AD即进行需求侧的改革已经无法使得总产出继续上升,只会使得物价上升。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使社会总供给AS向右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继续增加,且物价水平得以稳定。 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三、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改革经济结构,首先需要明确存在的主要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主

2020年整理为什么进行供给侧改革,及其其主要内容.doc

1、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为什么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因: (1)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需求管理政策, 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等。这些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保增长 效果,但此后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 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 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 果?其核心原因恐怕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结构 性问题(中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 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结构问题。其中,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低附 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区域结构问题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 不合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要素投入结构问题表 现在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重偏高,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 素投入比重偏低;排放结构问题表现在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比重偏高;经 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表现在过多依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来拉动经济 增长;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 而非周期性问题。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需求管理政策去应对,而要采 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2)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 由于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和释放流动性等手段,拉动“三驾马车”来实现 经济增长,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高房价或资 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银行不良 资产率上升等副作用和后遗症。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下 降到70%左右,许多城市的房价已大大超过多数居民的承受力,2014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 重达到了235.7%,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超过2%的警戒线。这促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 路。 (3)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是吻合的。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 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 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改革也正是要

供给学派的理论实践和简要评价

供给学派的理论实践和简要评价 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早已成为美国里根政府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1981年,里根上任不久,就向国会提出了具体的“经济复兴计划”,这些计划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削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率,其中个人所得税率自l981年7月1日开始每年削减10%,三年削减30%; ②削减联邦开支,减少预算赤字,逐年平衡预算; ③放宽和取消政府对企业的一些限制性规章条例; ④控制货币信贷,推行有节制的稳健的货币供给政策。里根“经济复兴计划”是根据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的地论与政策主张综合制定的。因此,尽管供给学派形成的时间还不算长,然而它在美国的影响日益扩大。 (一)“里根经济学”和“经济复兴计划” 里根早在1980年的总统大选中,就全盘接受了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并作为自己的竞选纲领,这主要是因为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能更好地反映和体现里根所代表的美国部分政治集团和收入阶层的利益。 在总统竞选之前,里根就是美国大多数所谓“平等保守主义分子”的支持者和利益代表入。这部分人大多是西部的中小企业主、农场主、房地产主等等。他们的经营规模小,主要立足在国内市场,因此,他们不仅要受到国内政府有关企业规章条例法规的严格限制,而且没有如大垄断跨国公司逃税避税的便利条件,税负沉重,储蓄和投资的能力日益枯竭。为此他们竭力反对国家政府对企业过多的干预,主张恢复自由企业制度,反对大规模的社会福利开支和所得税政策。他们之中很多人还是1978年加利福尼亚州“第13号提案”抗税运动的参加者和肯普—罗斯税法案的拥护者,供给学派中的著名经济学家例如:肯普、拉弗、万尼斯基等就是“平民保守主义分子”的主要代表和理论家,而里根的政治基础正是根植于这批“平民保守主义”极端保守派的。里根也曾是“第13号提案”和肯普—罗斯减税提案的积极支持者。在那时,他就和—些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来往,他早就对重视宏观经济、注意微观分析,并主张财政、金融措施并重的供给学派寄有很大希望。早在1980年的竞选总统纲领中,里根就提出了在头三年中每年减税10%,争取削减财政开支,逐年平衡预算,控制货币信贷,控制通货膨胀等供给学派的主张。 当然,里根当选总统以后所提出的更具体的“经济复兴计划”的思想基础,并不全部属于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因为里根政府看到,凯恩斯当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提供了被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的、解决需求不足的短期有效的药方。但是,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个仅出现了与凯恩斯所面临的完全不问的新现象,即资本主义经济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已经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经济衰退;而且由于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结果反而导致“停滞膨胀”局面。同此,对里根来说,一方面要努力刺激供给,另一方面必须控制需求,这就成了当前保守主义经济思潮在美国由里根政府实验的基本内容。从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理论基础看,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是以供给学派的政策对付经济停滞,用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关于严格控制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的理论来抑制通货膨胀,也吸收了代表东部财团利益的经济学家如乔治·舒尔茨、

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简介

157 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简介 Tax Policy Synopsis of Supply-side Economics 甘小军 王

158 科技广场 2008.4

0.8%)的情形相比,可以看出减税措施对于工人劳动供给和劳动生产率的刺激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3.2储蓄和投资率有明显变化 虽然美国在80年代私人投资和私人储蓄的增长率都不如70年代高。但比较明显的是,1981年减税法和1986年减税法实行后,分别有1983年—1984年和1988年—1989年的私人投资和储蓄的较大增加。美国经济学家阿伦?思南和安德兽?罗斯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1981年减税使商业储蓄在1981年—1982年中增加了270亿美元,个人储蓄增加了480亿美元。如果没有1981年的减税,那么在1981年—1982年的衰退中,美国经济的情况将会更坏,国民生产总值至少还将下降6%。(见表一)。 表一美国私人部门储蓄与投资(1971-1989) 资料来源: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91年》第3页 3.3对国民收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根据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1984年的一份证词,1981年减税法将边际最高税率从70降到50后,占纳税人总数1.36%的高收入者的纳税额从1981年的580亿美元增加到1982年的605亿美元,其纳税额占税收总额比重由1981年的20.4%,上升到1982年的21.8%。这说明减税增加了这部分人的工作时间和收入。同时,减税对低收入纳税人的刺激较小,占纳税人总数50%的低收入者所纳税款从1981年的217亿美元降到1982年的195亿美元。1985年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报告表明: 虽然1984年富有阶层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低收入阶层。占美国家庭5%的最富有者得到国民收入的16%,比上年多获得40亿美元; 占美国家庭40%的下层阶层只得到国民收入的15.7%。 3.4扩大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增长 减税对增加就业机会的作用十分明显。美国80年代的失业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83年—1989年,就业增长率平均为2.45%,高于70年代水平。1988年哈佛大学的林含从数量经济模型得出,1981年的减税政策到1985年,共使GNP的实际增长率提高了2%以上,并创造了250万个就业机会。4供给学派减税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现在,在我国经济学界,希望国家实行减税政策的呼声不时出现。通过资料显示我国的总体税赋水平和国际上比较相对偏高。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折算成“消费型”的增值税,则税率高达23%。而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税率水平低于20%。我国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3%,高于发达国家的税率水平,比如德国为25%,澳大利亚为28%,英国、日本为30%。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为吸引的外资的需求,我国对外资企业所征收的所得税率仅为15%,远低于本国企业,另外我国个人工薪所得税最高档45%的边际税率也高于国外水平。而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除了正常的税收以外,在我国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民营经济而言,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权力寻租”等问题也非常严重。这些都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投资的回报率,打击了企业家投资的信心。因此,在今后,中国可以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减税”政策,必定能达到供给学派所主张的减税政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维特?P?甘地等.供应学派的税收政策-与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2]马斯格雷夫等.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3]刘大平.从比较角度看世界减税浪潮[J].亚太经济,2003,(4). 作者简介 甘小军(1981—),男,仰恩大学经济学院教师; 王 159

供给侧改革简述

供给侧改革 一、基本概念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说的通俗点:想必大家都听过“需求侧”,就是那个有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需求侧”,“供给侧”则与“需求侧”相对应,与此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 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二、为什么提出“供给侧改革” 1.供需不匹配。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是需求不足,所以用需求学派观点采用刺激需求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但实则是“供给跟不上需求”。 打个比方,现在热门的“海淘”,还有之前中国人们去日本买马桶盖、纸尿裤等新闻,难道是我们中国没有这些产品吗?显然不是,相反,很多这些产品还是“made in China”。为什么人们会不惜重金、不嫌麻烦去国外买这些东西?另外,中国手机厂家那么多,而苹果手机却大受国人追捧。究其原因,是产品质量跟不上,正是我国长期忽视“供给侧”的原因。 2.消化过剩产能提速。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当前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

经济学理论的各个学派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 迎下载支持. 第二节经济学理论的各个学派 经济学是关于分工与合作及英变化规律的科学。人及人类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众多的变量因素,而且务个变量之间往往呈现出非线性的函数关系。为了简化研究程序,经济学研究需要进行一些主观假设。或者,把个别重要的主导变量提取出来进行独立分析。根据主导变量的不同,站在不同的观察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就区分为不同的经济学理论派别。 一、供给学派与需求学派 “萨伊泄律”主张供给创造需求,认为生产、分配、交换只是手段,消费才是目的,生产引起了需求。詹姆斯?穆勒说明了生 产者是为求达到消费目的,形成对其他商品的需求才进行生产性的劳动,至于为何创造了“自己的需求” ?因为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生产者的生产引起了对其他生产者的商品需求,整个经济体系也就达到循环,某一数量商品的供给也就带动了对相同数量商品的需求。 凯恩思主义认为是需求带动了供给,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左行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事实上,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互矛盾。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供给与需求分别占主导作用,分别处于支配地位。 二、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与重实业主义 究竟是什么领域在生产社会财富?不同的价值理论因英理论出发点不同可分为重商主义、重实业主义、重农主义。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重商主义者认为:只有可以实现为货币的东四才是财富;生产只是创造财富的先决条件,必须尽力鼓励和发展这个先决条件:流通领域(即商品变为货币的领域)是财富的直接源泉: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除了开采金银矿藏之外,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从而把财富和利润全部归结为流通过程的产物。重商主义来源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货币日益发展,城乡资本主义逐渐成长,整个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不断向商业资本倾斜,从而产生“重商主义”的政策和学说。 “重实业主义”者从交换的等价性原则“推导”出流通领域不生产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么一个结论。他们认为在充分自由的竞争条件下,商品交换是按照等价原则进行的,既然交换是等价的,那么流通领域就不可能是财富的源泉。萬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生产和流通的关系:流通过程变为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肖。这时必须对重商主义重新考察,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也跟着从流通领域逐渐转移到生产领域。另一方而,由于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业日益衰落,工商业的发展也受到阻碍。这时,人们开始怀疑“重商主义”的政策和学说,于是就形成了 "重实业主义”。 “重农主义”是“重实业主义”的原始表现。重农学派认为:商业丝亳不能创造财富;金银本身不是财富,除非用来交换到生活资料;商人是货币财富的代表,他既剥削卖者,又剥削买者,破坏了交换的等价性。重农学派的代表魁奈以生产费用论为依据,力图证明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只有农业部门才是生产性部门,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工业劳动不是生产性劳动,工业不是财富的源泉。 事实上,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主体的品质特性、客体的品质特性与介体的品质特性三个方面(即价值决定三要素),所有能够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行为,却对供给产生持久的破坏作用。因此,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对国民经济有害而无益。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供给侧改革的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1-4] 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出现背离,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率下降,消费上升而投资下降,等等。对照经典经济学理论,当前我国出现的这种情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也非标准形态的通缩。与此同时,宏观调控层面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资拉动上急而下徐,旧经济疲态显露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经济生机勃勃,东北经济危机加重而一些原来缺乏优势的西部省区异军突起……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言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正视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一定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通过改革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市场影响doc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市场影响 杨高宇 作者简介:杨高宇,(1978—),经济学博士后,国信证券发展研究总部研究员。 摘要: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经济任务的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供给侧改革”,充分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从传统的重需求管理和重短期刺激向供给与需求“两手抓”的重大转变。政策的重大转变,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市场走势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宏观背景市场影响 一、引言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经济任务的关键。2016年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是在需求面走软的背景下,对供给端实施结构性调整,达到降低企业成本、化解过剩产能以及增加新兴产业供给的目的。传统的“需求侧管理”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框架,主要通过刺激消费、出口以及投资需求来促进经济发展。而“供给侧管理”则从经济的供给端入手,通过解除对人口、资本、土地和制度等要素的抑制,增加有效供给,提振经济活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供给侧改革”,充分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从传统的重需求管理、重短期刺激向供给与需求“两手抓”的重大转变,政策的重大转变势必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市场走势产生巨大影响。 二、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 (一)传统要素增长红利放缓亟需供给侧改革释放新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表现出“高投入、高能耗、低成本”特征。然而,随着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的空间逐步缩小,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的综合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储蓄率下降、投资支撑经济增长的贡献缩小,数量型扩张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面临动力切换与结构转变,对此,亟需供给侧改革释放新活力,将潜在的供给需求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增长动力。 其一,要素高投入难以持续。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要素的高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随着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资源约束趋紧,要素高投入模式难以为续。以劳动力为例,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在2020年之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减少155万人,2020-2030年将年均减少790万人,2030-2050年将年均减少835万人。 表1: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介绍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1932年10月24日出生在加拿大,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主席、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供应学派的倡导者,被誉为“欧元之父”。曾就读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于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1961年任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曾在斯坦福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Bologna (意大利)中心任教。1974年起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蒙代尔教授在北美洲、南美洲洲、非洲、澳大利亚和亚洲等地广泛讲学。他是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加拿大政府、拉丁美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财政部等许多国际机构和组织的顾问。1970年,他担任欧洲经济委员会货币委员会的顾问;他还是1972-3年度在布鲁塞尔起草关于统一欧洲货币的报告的九名顾问之一。自1964年至1978年,他担任Bellagio-Princeton国际货币改革研究小组成员;自1971年至1987年,他担任Santa Colomba国际货币改革会议主席。蒙代尔教授发表了大量有关国际经济学理论的著作和论文,被誉为最优化货币理论之父;他系统地描述了什么是标准的国际宏观经济学模型;蒙代尔教授是货币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理论的开拓者;他改写了通货膨胀和利息理论;蒙代尔教授与其他经济学家一起,共同倡导利用货币方法来解决支付平衡;此外,他还是供应学派的倡导者之一。蒙代尔教授撰写了大量关于国际货币制度史的文章,对于欧元的创立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他撰写了大量关于"转型"经济学的文章。于1997年,蒙代尔教授参与创立了《Zagreb经济学杂志》。2005年,以蒙代尔教授命名的《蒙代尔》杂志(The Mundell)出版。蒙代尔教授自1999年开始担任全球领先的战略咨询机构——世界经理人集团(World Executive Group)的董事会主席。2006年受聘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兼职教授。 阿瑟·拉弗(Arthur Betz Laffer),美国经济学家,南加州大学教授,供应学派代表人物。拉弗先生以其“拉弗曲线”而著称于世,并当上了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为里根政府推行减税政策出谋划策。阿瑟·拉弗(Arthur Betz Laffer)生于1941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商学研究院教授,在尼克松政府时期曾担任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经济学家。也许冥冥之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在起作用,当拉弗还是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时,就预言里根会在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竞选中获胜,他的同学对此颇为怀疑,但事实证明拉弗是对的。经过拉弗的努力,拉弗成为里根的好友,这对日后供给学派理论成为“里根经济学”的核心部分也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里根政府时期,他是总统经济政策顾问委员会成员。拉弗之所以引人注目,最主要的还是他所提出的描述税收与税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拉弗曲线”,尽管这一曲线最初是画在华盛顿饭店餐巾纸上的,但由于其对税收政策影响经济的解释更形象、更形式化,从而确立了“拉弗曲线”作为供给学派思想精髓的地位。 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作者:李佐军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先讲第一个问题。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想强调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就是要区分五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供给侧的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就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需求侧就就是所谓出口投资消费三架马车,供给侧就就是生产侧企业侧或者说生产要素侧。第二个概念就是结构性的改革,结构性的改革就是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背后的制度性矛盾 而推进的改革,叫做结构性改革,结构性就是与周期性对应的,她一整套政策就是解决 经济周期波动的问题,因为凯恩斯使得刺激政策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这个叫做牛头不对马嘴,我们中国当前主要面临的就是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所以说必须要推进结构性,改革结构性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不合理,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排 放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动力不合理,与财富收入分配不合理等方面,这个就是第二个 概念。第三个概念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概念也就就是中央强调的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供给侧改革与结构性改革两个概念的叠加,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就是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叫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第四个概念就是供给管理,所谓供给管理就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进行的管理,我们经常说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属于供给管理而不属于供给侧改革,因为改革她一定就是要改制度的,去产能本身她没有制度的问题,这个就是当前很多人所混淆的。第五个概念就是供给政策,供给政策就是指推进供给侧改革或者就是说加强供给管理而制定的相关的宏观政策,所谓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 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属于供给政策的范畴,不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本身。 第二点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层面就就是供给侧改革她实际上就是强调了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1)调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实供给基础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劳动就是财富之父土地就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的这一论述第一次从经济的角度概括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人口既就是需求基础也就是供给基础。就当下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决策而言调整与完善人口政策就是夯实供给基础的关键就是奠定中国经济调整转型与发展进步基础的关键。 (2)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释放供给活力 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对于激励生产要素与公共产品供给释放供给活力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的微观管理与宏观调控功能。2015年以来我国城镇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去库存化与后土地财政的压力与挑战农村则开始进入三权分置改革与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的试点阶段推动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合力基本形成长期滞后的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加速推进。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 金融就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为主。90年代上半期与中期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基本框架为主。20022008年进入以健康化、规范化与专业化为特征的金融改革与

发展新时期。当前我国金融正处于市场化、国际化与多元化的阶段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局面。从国内来瞧金融作为最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由于改革不到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金融抑制需要加以改革。(4)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辟供给空间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但就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要素红利渐行 渐远投资驱动风光不再。十三五时期中国要继续发挥经济巨大潜能与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5)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促进供给质量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与劳动力、土地、资本、科技创新一样就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对世界历史横、纵两个方面的考察也表明制度的内涵与制度质量就是影响甚至决定一国经济长期绩效最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都可深入到体制机制层面上找原因制度变革与制度创新刻不容缓。 供给侧的理解 一、供给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弗把供给经济学解释为:“提供一套基于个人和企业刺激的分析结构。人们随着刺激而改变行为,为积极性刺激所吸引,见消极性刺激就回避。政府在这一结构中的任务在于使用其职能去改变刺激以影响社会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占据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订政策,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于是凯恩斯主义盛极一时。 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生产呆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滞胀”局面。于是西方经济学界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并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供给学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该学派的先驱者是加拿大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芒德尔。70年代初,他多次批评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提出同凯恩斯主义相反的论点和主张。1974年他反对福特政府征收附加所得税控制物价的计划,主张降低税率、鼓励生产,同时恢复金本位、稳定美元价值来抑制通货膨胀。 芒德尔的论点引起拉弗和万尼斯基的注意和赞赏,拉弗进一步研究并发展了芒德尔的论点。当时的美国国会众议员肯普也很重视芒德尔的主张,他任用罗伯茨为他拟定减税提案,聘请图尔进行减税效果的计量研究。 70年代后半期,拉弗,万尼斯基、罗伯茨等利用《华尔街日报》广泛宣传他们的论点。肯普也在国会内外竭力鼓吹减税能够促进经济增长。1977年,肯普与参议员罗斯联名提出三年内降低个人所得税30%的提案。这个提案虽然未经国会通过,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万尼斯基所著《世界运转方式》被认为是供给学派的第一部理论著作,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阐述供给学派的资本和分配理论,被誉为是供给经济学的第一流分析。70年代末,供给学派在美国经济学界已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派。 在学派形成过程中,有些倡导者如费尔德斯坦、埃文斯等在一些论点和政策上同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人的意见差异很大。因为费尔德斯坦、埃文斯的观点比较温和,持折衷论,西方经济学界称他们为温和派,称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为激进派。但后者则自称是供给学派正统派,西方各界通常也把后者作为供给学派的代表。 供给学派并没有建立其理论和政策体系,只是学派的倡导者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滞胀”的原因及政策主张有些共同的看法。 供给学派认为,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并不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是当时西方各国政府实行一系列错误政策造成的。萨伊定律完全正确,凯恩斯定律却是错误的。 吉尔德坚持说,就全部经济看,购买力永远等于生产力;经济具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它的全部产品,不可能由于需求不足而发生产品过剩。拉弗极力强调萨伊定律的重大意义,他指出萨伊定律不仅概括了古典学派的理论,而且确认供给

为什么进行供给侧改革-及其其主要内容.

1、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为什么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因: (1)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需求管理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等。这些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保增长效果,但此后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 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核心原因恐怕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中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结构问题。其中,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区域结构问题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要素投入结构问题表现在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重偏高,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排放结构问题表现在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比重偏高;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表现在过多依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而非周期性问题。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需求管理政策去应对,而要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2)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 由于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和释放流动性等手段,拉动“三驾马车”来实现经济增长,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高房价或资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等副作用和后遗症。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下降到70%左右,许多城市的房价已大大超过多数居民的承受力,2014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35.7%,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超过2%的警戒线。这促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3)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是吻合的。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西方供给学派经济理论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912794002.html, 西方供给学派经济理论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亮 来源:《中国市场》2019年第27期 [摘要]我国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供给学派提出的改革政策相比较,双方的社会环境、经济背景和任务措施等方面都迥然不同,在理论上没有太大的借鉴价值。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的基础是一场涉及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系统改革,是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目标的社会系统重构战略的一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理论指引。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基础;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OI]10.13939/https://www.wendangku.net/doc/c912794002.html,ki.zgsc.2019.27.019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题和方向。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2 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理论不能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提出后,能否为其寻找相关经济理论的支持是经济理 论研究者和实践者思考的问题。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理论可以作为其理论基础。然而,认真分析却发现,供给学派的理论并不适合于指导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供给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主要主张为大规模减税,削减政府支出,实现预算平衡,取消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自由竞争,控制通货膨胀等。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2.1 社会环境不同 美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法制完善,市场发育成熟,市场机制健全,市场经济发达,法律对经济活动的规范作用广受认可,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很低。其法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健全有力,知识产权违法成本很高。环境保护法律健全,环境违法成本高,社会环保意识强。

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访谈) ——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 本报记者龚雯许志峰王珂 《人民日报》( 2016年01月04日 02 版)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近日,权威人士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解读和阐释。 一问 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权威人士: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有各种解读。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

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 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当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周期紧缩。 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恰恰相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为此,要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深化,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过去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引发各种结构性矛盾。比如,一些没效益的“僵尸企业”,有些地方非要硬撑着给贷款、给补贴。 当然,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现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都在吸引我国的投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我国的外资多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