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吕氏春秋》季夏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季夏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季夏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季夏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季夏纪原文及翻译

【季夏】

一曰: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林钟。其数七,其味苦,其

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凉风始至,蟋蟀居宇,鹰乃学习,腐草化

为幵。天子居明堂右个,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

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觕。是月也,令渔师伐蛟取鼍,升龟取鼋。乃命虞人入材苇。是月也,令四监大夫合百县之秩刍,以养牺牲。令民无不咸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

祀宗庙社稷之灵,为民祈福。是月也,命妇官染采,黼黻文章,必

以法故,无或差忒,黄黑苍赤,莫不质良,勿敢伪诈,以给郊庙祭

祀之服,以为旗章,以别贵贱等级之度。是月也,树木方盛,乃命

虞人入山行木,无或斩伐;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合诸侯,不可以起

兵动众,无举大事,以摇荡於气。无发令而干时,以妨神农之事。

水潦盛昌,命神农将巡功,举大事则有天殃。是月也,土润溽暑,

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

土疆。行之是令,是月甘雨三至,三旬二日。季夏行春令,则谷实

解落,国多风咳,人乃迁徙;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乃多

女灾,行冬令,则寒气不时,鹰隼早鸷,四鄙入保。中央土,其日

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其

数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霤,祭先心,天子居太庙太室,乘

大辂,驾黄骝,载黄旗,衣黄衣,服黄玉,食稷与牛,其器圜以揜。

【音律】

二曰: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蔟,太蔟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

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下。大圣至理之世,天地之气,合而生风。日至则月钟其风,以生十二律。仲冬日短至,则生

黄钟。季冬生大吕。孟春生太蔟。仲春生夹钟。季春生姑洗。孟夏

生仲吕。仲夏日长至。则生蕤宾。季夏生林钟。孟秋生夷则。仲秋

生南吕。季秋生无射。孟冬生应钟。天地之风气正,则十二律定矣。黄钟之月,土事无作,慎无发盖,以固天闭地,阳气且泄。大吕之月,数将几终,岁且更起,而农民,无有所使。太蔟之月,阳气始生,草木繁动,令农发土,无或失时。夹钟之月,宽裕和平,行德

去刑,无或作事,以害群生。姑洗之月,达道通路,沟渎修利,申

之此令,嘉气趣至。仲吕之月,无聚大众,巡劝农事,草木方长,

无携民心。蕤宾之月,阳气在上,安壮养侠,本朝不静,草木早槁。林钟之月,草木盛满,阴将始刑,无发大事,以将阳气。夷则之月,修法饬刑,选士厉兵,诘诛不义,以怀远方。南吕之月,蛰虫入穴,趣农收聚,无敢懈怠,以多为务。无射之月,疾断有罪,当法勿赦,无留狱讼,以亟以故。应钟之月,阴阳不通,闭而为冬,修别丧纪,审民所终。

【音初】

三曰: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来,是良日也,之子是必大吉。”

或曰:“不胜也,之子是必有殃。”后乃取其子以归,曰:“以为

余子,谁敢殃之?”子长成人,幕动坼,斧斫斩其足,遂为守门者。孔甲曰:“呜呼!有疾,命矣夫!”乃作为“破斧”之歌,实始

为东音。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

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

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周昭王

亲将征荆。辛馀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蔡公

抎於汉中。辛馀靡振王北济,又反振蔡公。周公乃侯之于西翟,实

为长公。殷整甲徙宅西河,犹思故处,实始作为西音。长公继是音

以处西山,秦缪公取风焉,实始作为秦音。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

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

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凡音者,产乎人心

者也。感於心则荡乎音,音成於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

於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土弊则草木不长,水

烦则鱼鳖不大,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

之所好,衰德之所说。流辟、誂越、慆滥之音出,则滔荡之气、邪

慢之心感矣;感则百奸众辟从此产矣。故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乐;和乐以成顺。乐和而民乡方矣。

【制乐】

四曰:欲观至乐,必於至治。其治厚者其乐治厚,其治薄者其乐治薄,乱世则慢以乐矣。今窒闭户牖,动天地,一室也。故成汤之时,有谷生於庭,昏而生,比旦而大拱。其吏请卜其故。汤退卜者曰:“吾闻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至。妖者祸之

先者也,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於是早朝晏退,问疾吊丧,务

镇抚百姓。三日而谷亡。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圣人所

独见,众人焉知其极?周文王立国八年,岁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百吏皆请曰:“臣闻地之动,为人主也。

今王寝疾五日而地动,四面不出周郊,群臣皆恐,曰‘请移之’。”文王曰:“若何其移之也?”对曰:“兴事动众,以增国城,其可以

移之乎!”文王曰:“不可。夫天之见妖也,以罚有罪也。我必有罪,故天以此罚我也。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不可。”

文王曰:“昌也请改行重善以移之,其可以免乎!”於是谨其礼秩、

皮革,以交诸侯;饬其辞令、币帛、以礼豪士;颁其爵列、等级、田畴,以赏群臣。无几何,疾乃止。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动,已动之後

四十三年,凡文王立国五十一年而终。此文王之所以止殃翦妖也。

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公惧,召子韦而问焉,曰:“荧惑在心,

何也?”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心者,宋之分野也。祸当於君。虽然,可移於宰相。”公曰:“宰相,所与治国家也,而移死焉,

不祥。”子韦曰:“可移於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

宁独死!”子韦曰:“可移於岁。”公曰:“岁害则民饥,民饥必死。为人君而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乎?是寡人之命固尽已,子

无复言矣。”子韦还走,北面载拜曰:“臣敢贺君。天之处高而听卑。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荧惑其徙三舍,君延年二

十一岁。”公曰:“子何以知之?”对曰:“有三善言,必有三赏,

荧惑必三徙舍。舍行七星,星一徙当一年,三七二十一,臣故曰

‘君延年二十一岁’矣。臣请伏於陛下以伺候之。荧惑不徙,臣请死。”公曰:“可。”是夕荧惑果徙三舍。

【明理】

五曰:五帝三王之於乐尽之矣。乱国之主未尝知乐者,是常主也。夫有天赏得为主,而未尝得主之实,此之谓大悲。是正坐於夕室也,其所谓正乃不正矣。凡生,非一气之化也;长,非一物之任也;成,

非一形之功也。故众正之所积,其福无不及也;众邪之所积,其祸无

不逮也。其风雨则不适,其甘雨则不降,其霜雪则不时,寒暑则不当,阴阳失次,四时易节,人民淫烁不固,禽兽胎消不殖,草木庳

小不滋,五谷萎败不成。其以为乐也,若之何哉?故至乱之化:君臣

相贼,长少相杀,父子相忍,弟兄相诬,知交相倒,夫妻相冒,日

以相危,失人之纪,心若禽兽,长邪苟利,不知义理。其云状有若犬、若马、若白鹄、若众车;有其状若人,苍衣赤首,不动,其名曰

天衡;有其状若悬旍而赤,其名曰云旍;有其状若众马以斗,其名曰

滑马;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其日有斗蚀,有倍僪,有晕珥,有不光,有不及景,有众日并出,有昼盲,有霄见。其月有薄蚀,有晖珥,有偏盲,有四月并出,有二月并见,有

小月承大月,有大月承小月,有月蚀星,有出而无光。其星有荧惑,有彗星,有天棓,有天搀,有天竹,有天英,有天干,有贼星,有

斗星,有宾星。其气有上不属天,下不属地,有丰上杀下,有若水

之波,有若山之楫;春则黄,夏则黑,秋则苍,冬则赤。其妖孽有生

如带,有鬼投其陴,有菟生雉,雉亦生鴳,有螟集其国,其音匈匈,国有游蛇西东,马牛乃言,犬彘乃连,有狼入於国,有人自天降,

市有舞鸱,国有行飞,马有生角,雄鸡五足,有豕生而弥,鸡卵多毈,有社迁处,有豕生狗。国有此物,其主不知惊惶亟革,上帝降祸,凶灾必亟。其残亡死丧,殄绝无类,流散循饥无日矣。此皆乱

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故子华子曰:“夫乱世之民,长短颉<吾午>百疾,民多疾疠,道多褓襁,盲秃伛尪,万怪皆生。”故乱世之主,乌闻至乐?不闻至乐,其乐不乐。

季夏

季夏六月,太阳的位置在柳宿。黄昏时刻,心宿出现在南方中天,拂晓时刻,奎宿出现在南方中天。季夏于天干属丙丁,它的主宰之

帝是炎帝,佐帝之神是祝融,应时的动物是凤鸟之类的羽族,相配

的声音是徵音,音律与林钟相应。这个月的数字是七,味道是苦昧,气昧是焦气,要举行的条祀是灶祭,祭祀时祭品以肺脏为尊。这个月,凉风开始来到,蟋蟀住在屋檐下,鹰于是学习飞翔搏击,腐草

化作萤火虫。天子住在南向明堂的右侧室,乘坐朱红色的车子,车

前驾着赤红色的马,车上插着赤色的绘有龙纹的旗帜;天子穿着赤色

的衣服,佩戴着赤色的饰玉,吃的食物是豆类和鸡,用的器物高而

且大。

这个月,命令管渔业的官吏,斩蛟取鼍,献龟取鼋。命令掌管池泽的官吏收纳用来制作器物的芦苇。

这个月,命争监管四郡的县大夫聚集各县按常规交纳的刍草,以此来饲养供祭祀用的牲畜。命令百姓都尽力收割聚集,以供给祭祀

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神祗,宗庙社稷之用,为百姓祈求幸福。

这个月,命令掌管布帛的女官负责印染彩色,各种图案的颜色搭配,一定要按照法规和习惯,不要有一点差错。黑黄苍赤各种颜色

择样都鲜艳良好,不许有一点欺诈。用这些布帛供制作祭天祭祖时

所穿的礼服之用,并用它们制作旌旗标志,以此来区分贵贱等级。

这个月,树木生长正茂盛,于是命令掌管山林的官吏到山里去巡视树木,不许人们砍伐。这个月,不可以兴工建筑,不可以会合诸侯,不可以兴师动众,不要有大的举动来摇动土气。不要发布侵扰

农时的命令而损害农耕之事。达个月雨水正多,命令农官巡视田亩

修治的情况。有违背农时的大的举动,就会遭到天灾。

这个月,土地湿润,天气潮热,大雨常常降落,烧掉割下晒干的野草,灌上雨水,太阳一晒,就象用开水煮一样,这样有利于杀死

野草。而且可以用它们肥田,改良土壤。

实行这些政令,这个月就会下及时雨,除去晦朔,三月中可以有两天降雨。

夏季实行应在春天实行的政令,那么,谷物的籽实就会散落,百姓就会伤风咳嗽,迁移搬家。如果实行应在秋天实行的政令,那么,高地洼地都会出现太水,庄稼就不能成熟,妇女也多有不能生育之灾。如果实行应在冬天实行的政令,那么,寒冷之气就会不合时地

来到,鹰隼等猛禽就会过早地去击杀飞鸟,四方边邑的百姓就会为

躲避敌寇而逃入城堡。

中央于五行属土,于天干属戊己,它的主宰之帝是黄帝,佐帝之神是后土,应时的动物是麒麟之类的裸族,相配的声音是宫音,音

律与黄钟之宫相应。它的数字是五,味道是甜味,气味是香气,要

举行的祭祀是中霤之祀,祭祀时祭品以心脏为尊。天子住在中央明

堂的正室,乘坐木质大车,车前驾着黄色的马,车上插着黄色的绘

有龙纹的旗帜,天子穿着黄色的衣服,佩戴着黄色的佩玉,吃的食

物是稷和牛,用的器物中间宽大而口敛缩。

音律

由黄钟律生出林钟律,由林钟律生出太蔟律,由太蔟律生出南吕律,由南吕律生出姑洗律,由姑洗律生出应钟律,由应钟律生出蕤

宾律,由蕤宾律生出大吕律,由大吕律生出夷则律,由夷则律生出

夹钟律,由夹钟律生出无射律,由无射律生出仲吕律。把作为基准

的音律度数分为三等分,再增加其中的一分,由此上生出新律。把

作为基准的音律度数分为三等分,再减去其中的一分,由此下生出

新律。黄钟、大吕、太蔟、夹钟、蛄洗、仲吕,蕤宾等乐律是由上

生而得,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乐律是由下生而得。

最圣明最完美的时代,天气与地气会合而产生了风。太阳每运行到一定度次,月亮就聚集该月之风,由此产生了十二乐律。仲冬,

白天最短的冬至那天,产生出黄钟。季冬产生出七吕。孟春产生出

太蔟。仲春产生出夹钟。季春产生出姑洗。孟夏产生出仲弓。仲夏,白天最长的夏至那天,产生出蕤宾。季夏产生出林钟,孟秋产生出

夷则。仲秋产生如南吕。季秋产生出无射。孟冬产生出应钟。天气、地气会合产生的风纯正,十二律就确定了。

律应黄钟的月份,动土建筑的事不要进行,千万不可揭开盖藏之物,以便使天地封闭,否则,阳气将要泄露出去。

律应大吕的月份,一年之数将近终结,新的一年即将重新开始,要让你们的农民心志专一,不可有其它劳役。

律应太蔟的月份,阳气开始生发,草木萌动,命令农民破土耕种,不要错过农时。

律应夹钟的月份,要宽容和顺,施仁德,除刑罚,不可兴师动众,伤害众生。

律应姑洗的月份,要使道路通畅,疏浚沟渠,申明此令,美善之气就会迅速到来。

律应仲吕的月份,不要征集广大民众,要巡视农事,劝勉农民,草术正在生长,不可使人民对农事三心二意。

律应蕤宾的月份,阳气在上,要畜养丁壮,朝政如果不安,草木就会早枯。

律应林钟的月份,草木丰盛,阴气将要开始刑杀万物,不可举行大事,以便将养阳气。

律应夷则的月份,要修明法度,整协刑罚,简选武士,磨砺兵器,声讨、诛杀不义之人,以安抚远方。

律应南吕的月份,蛰虫钻进洞穴,要催促农民收割聚藏,不可懈怠,务求多收多藏。

律应无射的月份,要迅速判决有罪的人,应当法办的不要赦免,不要滞留诉讼案件,处理要从速,要合乎旧典。

德应应钟的月份,阴阳不通,天地闭塞而进八冬季,要饬正丧事的规格,按贵贱等级加以区别,要慎重处理人民用以送终的一切事宜。

音初

夏君孔甲在东阳萯山打猎。夭刮起大风,天色昏暗,孔甲迷失了方向,走进一家老百姓的屋子。这家人家正在生孩子。有人说:

“君主到来,这是好日子啊,这个该子一定大吉大利。”有人说。

“怕享受不了这个福分啊,这个孩子一定会遭受灾难。”夏君就把

这个孩子带了回去,说:“让他作我的儿子,谁敢害他?”孩子长大成人了,一次帐幕掀动,屋椽裂开,斧子掉下来砍断了他的脚,于

是只好作守门之官。孔甲叹息道:“哎!发生了这种灾难,是命里注定吧!”于是创作出“破舞”之瞅。这是最早的东方音乐。

禹巡视治水之事,途中娶涂山氏之女。禹没有来得及与她举行结婚典礼,就到南方巡视去了。涂山氏之女就叫她的侍女在涂山南面

迎候禹,她自己于是作了一首歌,歌牢唱遭:“候望人啊”,这是

最早的南方音乐。周公和召公时曾在那里采风,后人就把它叫作

“周南”、“召南”。

周昭王亲自率领军队征伐荆国。辛馀靡身高力大,作昭王的车右.军队返回,渡汉水,这时桥坏了,昭王和蔡公坠落在水中。辛馀靡

把昭王救到北岸,又返回救了蔡公。周公于是封他在西方为诸侯,

作一方诸侯之长。当初,殷整甲迁徙到西河居住,但还思念故土,

于是最早创作了西方音乐。辛余靡封侯后住在西翟之山,继承了这

一音乐。秦穆公时曾在那里采风,开始把它作

为秦国的音乐。

有娀氏有两位荚貌的女子,给她们造起了九层高台,饮食一定用鼓乐陪伴。天帝让燕子去看看她们。燕子去了,叫声谧隘。那两位

女子报喜爱燕子,争着扑住它,用玉璧罩住。过了一会儿,揭开筐

看它,燕子留下两个蛋,向北飞去,不再回来。那两位女子作了一

首敬,歌中唱道:“燕于燕子展翅飞”,这是最早的北方音乐。

大凡音乐,是从人的内心产生出来的。心中有所感受,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音乐表现于外而化育于内。因此,听到某一地区的

音乐就可以了解它的风俗,考察它的风俗就可以知道它的志趣,观

察它的志趣就可以知道它的德行。兴盛与衰亡、贤明与不肖、君子

与小人都会在音乐中襄现出来,不可隐藏。所以说音乐作为一种观

察的对象,它所反映的是相当深刻的了。

土质恶劣,草木就不能生长;水流浑浊,鱼鳖就不能长大,社会黑暗,礼仪就会烦乱,音乐就会淫邪。郑卫之声、桑间之音,这是

淫乱的国家所喜好的,是道德袁敢的君主所高兴的。只要淫邪、轻佻、放纵的音乐产生出来,放荡无羁的风气、邪恶轻慢的思想盛情

就要熏染人了。人们受到这种熏染,各式各样的邪恶就由此产生了。所以,君子以道为根本,进行品德修养,端正品德链而创作音乐,

音乐和谐而后通达理义。音乐和谐了,人民就向往道义了。

制乐

想要欣赏最和谐完美的音乐,必定要有最完美的政治。国家治理美善的,它的音乐就美善,国家治理粗疏的,它的音乐就粗疏,至

于乱世,音乐已经流于轻慢了。

虽关闭门窗,在一室之中却可感动天地。

成汤在位的时候,庭中生出一棵奇异的谷子,黄昏时萌芽,等到天亮已经有两手合围那么粗了。汤的臣下请求占卜异谷出现的原因。汤辞退占卜的臣子说:“我听说,吉祥的事物是福的先兆,但是如

果遇到吉兆,却做不善的事,福就不会降临。怪异的事物是灾祸前

先兆,但是如果遇到怪异而做善事,灾祸就不会降临。”于是他早

上朝,晚退朝,勤于政事,探问病人,吊唁死者,务求安抚百姓。

三日之后,庭中的异谷竟消失了。所以说。祸是福所倚存的东西,

福是祸所隐藏的处所。这个道理只有圣人才能认识到,一般人哪里

会知道事物变化的终极?

周成王即位八年了,这年六月,文王卧病在床五天而地震,震动范围东西南北不出国都四郊。百官都请求说,“我们听说,地之所

以震动是为君主的缘故。如今大王您卧病五天而地震,震动范围四

面不超出国都四郊,群臣都十身恐惧,说‘请王把灾祸移走’。”

文王说,“怎么移走它呢?”臣子回答说:“征发徭役,发动民众,

来增筑国都的城墙,大概就可以把灾祸移走吧。”文王说:“不行。上天显现怪异是借以惩罚有罪的人。我必定有罪,所以天借此惩罚我。如今特为此征发徭役,发动民众,亲来增筑国都城墙,这是加

重我的罪过。这么办不行。我愿意改变过去的行为,增加美善的品德,来移走灾祸,或许可以免除灾祸吧。”于是文王慎重对待礼法、聘问,用以结交诸侯,整饬辞夸、礼品,用以礼贤下士;颁布爵位、

等级,田地,用以赏赐群臣。没过多久,文壬的病就好了。文王即

位八年而地震,地震之后又在位四十三年,文王共莅临王位五十一

年而死。这全在于文王用以止息祸殃、灭除怪异的方式得当啊。

宋景公在位的时候,火星出现在心宿的位置。景公害怕了,召见子韦,向他询问道:“火星出现在心宿,这是什幺征兆呢?”子韦说:“火星代表上天的惩罚,心宿是宋国的分野,灾祸当降临在国君您

的身上。虽然如此,灾祸可以转移给宰相。”景公说;“宰相是跟我

一起治理国家的人,却要把死亡转嫁给他,这不吉利。”子韦说:“灾锅可以转移给百姓。”景公说;“百姓死了,我将绐谁当国君呢?我宁肯独自去死!”子韦说;“还可以把灾祸转移给农业收成。”景

公说:“农业收成受到损害,百姓就会遭受饥荒,百姓遭受饥荒必死。给百姓当国君,却杀害自己的百蛀,以求使自己活下去,那谁

还会把我当作国君昵?这是我的命数本来已经到头了,你不要再说

了!”子韦立刻离开所立之处,面向北拜两拜说;“我祝贺您!天居于

高处却可以听到地上的一切,您有符合最高尚道德的三句话,天一

定奖赏您三次,今夜火星一定后退三舍,您可以延寿二十一年。”

景公说:“你根据什么知道舍这样呢?”子韦回答说:“您有三旬美

善之吉,所以必得三次奖赏,因此火星一定后退三舍。迁移一舍要

经过七颗星,一颗星代表一年,三七二十一年,所以我说‘您可延

寿二十一年’。我请求守候在宫殿台阶之下现察火星,火星如不后退,我甘愿一死。”景公说;“可以。”这夜火星果然后退了三舍。

明理

五帝三王在音乐方面已经达到尽善尽美了。政治混乱的国家的君主从来不曾懂得音乐,这是由于他们是凡庸的君主的缘救。获得上

天的赏赐,得以成为君主,然而徒有君主之名,却无君主之实,这

是最可悲的。这就如同在方位不正的屋子里摆正座位一样,其所谓正,恰恰是不正。

万物的诞生,不是阴、阳二气之中一种气能够他育的,万物的生长,不是哪一种物能够承担的,万物的形成,不是哪一种东西的功劳。所以,大量正气积聚的地方,福没有不降临的,大量邪气积聚

的地方,祸没有不发生的。邪恶积聚之处,那里的风雨不适时,及

时雨不降,霜雷不合时令,寒暑失当,阴阳失去常规,四季次序颠

倒,人民淫乱不能生育,禽兽胚胎消释不能繁殖,草木矮小不能生长,五谷枯萎不能结实。以此为素材制作音乐,会怎么样呢?

所以,极端混乱的社会,它的风气是,君臣互相残害,长少互相杀毂,父子残忍相待,弟兄互相欺骗,挚友互相背叛,夫互相冒犯。人们天天相互残害,丧失人伦,心象禽兽一样,长于邪恶,苟且求利,不懂理义。

它的云气形状有的象狗、象马、象白天鹅,象各种各样的车辆。有的象人.青色的衣服,红色的头,一动不动,它的名字叫“天衡”;有的象悬空的旌旗,颜色是红的,它的名字叫“云旍”有的象许多

匹马在争斗,它的名字叫“滑马”;有的象许多植华而稍长,颜色上

黄下白,它的名字叫“蚩尤之旗”。

它的太阳有时技生日蚀,有时有倍僪懦、晕珥之类的光气,有时不发光,有时有光却不产生阴影,有时许多个太阳一齐在空中出现,有时白天昏暗,有时太阳在夜里出现。

它的月亮有时发生月蚀,有时有晖珥之类的光气,有时一侧昏暗,有时四个月亮一起出现,有时两个月亮一起出现,有时一起出现一

大一小两个月亮,一上一下,或者小月托着大月,或者大月捧着小月,有时月亮遮住星星,有时月出而无光。

它的妖星有荧惑,有慧星,有天掊,有天搀,有天竹,有天英,有天干,有贼星,有斗星,有宾星。

它的雾气有的上不连天,下不连地,有的上大下小,有的象水的波浪,有的象山的林木。春天是黄色,夏天是黑色,秋天是苍色,

冬天是红色。

它的妖孽有生得象带子的,有鬼跳进城上的女墙,有兔子生出野鸡,野鸡又生出鹘雀,有螟虫聚集在国都,发出匈匈的声音使人惊惧,国都内有游蛇忽西忽东四处乱窜,马牛竞开口说话,狗猪竞互

相交配,有狼闯入国都,有妖人从天而降,市场上有飞舞的鸱鹗,

国都内有横行的怪兽,有马生角,雄鸡五只脚,有猪生下来蹄不生甲,鸡卵多孵化不出,有祭祀土神的场所自己移了地方,有猪生狗。

国家中有了以上这些怪异之物,君主不知惊惶,不知迅速改革,那么上帝降下灾祸,凶灾必定到极点。其国家灭亡,君主死丧,无一幸免,人民流离失散,大遭饥荒的日子没几天了。这些都是混乱的国家发生的怪异现象,多得数也数不清,即使用尽楚、越生长的竹子也仍然写不完。所以,子华子说:“乱世的百姓,没有节度,是非错乱,百病俱生。人民多疾病,道路上多弃婴,瞎眼、秃头,驼背、鸡胸,各种各样的怪异都产生了。”因此,乱世的君主怎么能听到最和谐、完美的音乐?听不到最和谐、完美的音乐,它的音乐不会快乐。

吕氏春秋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吕氏春秋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1.庄子行于山中,见木甚美,长大,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弗取,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以不材得终其天年矣。”出于山,及邑,舍故人之家。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鴈飨之。竖子请曰:“其一鴈能鸣,一鴈不能鸣,请奚杀?”主人之公曰:“杀其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昔者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天年,主人之鴈以不材死,先生将何以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于材、不材之间。材、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道德则不然:无讶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禾为量,而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此神农、黄帝之所法。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成则毁,大则衰,廉则剉,尊则亏,直则骫,合则离,爱则隳,多智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吕氏春秋·必己》) 【译文】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很美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取它。庄子问他们这是什么缘故,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庄子出了山,来到县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不是这样了。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贵了就会受到倾覆,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就会被废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不贤德就会受人欺辱。怎么可以偏执一方而加以依仗呢?” 2.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于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宛,国人说之。无忌又欲杀之,谓令尹]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左尹宛曰:『我贱人]宛曰:『令尹欲饮酒于子之家。』]宛欲饮令尹酒。』又谓]子常曰:『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必来辱,我且何以给待之?』无忌曰:『令尹好甲兵,子出而寘之门,令尹至,必观之,已,因以为酬。』及飨日,惟门左右而寘甲兵焉。无忌因谓令尹曰:宛,杀之。国人大]宛将杀令尹,甲在门矣。』令尹使人视之,信,遂攻]『吾几祸令尹。怨,动作者莫不非令尹。沈尹戍谓令尹曰:『夫无忌,荆之谗人也,亡夫太子建,杀连尹奢,屏王之耳目,今令尹又用之,杀众不辜,以兴大谤,患几及令尹。』令尹子常曰:『是吾罪也,敢不良图。』乃杀费无忌,尽灭其族,以说其国。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以灭其族,费无忌之谓乎!(《吕氏春秋·慎行》) 【译文】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吕氏春秋知分》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知分》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 原文: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延陵季子,吴人愿以为王而不肯。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皆有所达也。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袪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孔子闻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其次非之谓乎?” 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附耳低尾而逝。则禹达乎死生之分也。 天固有衰歉废伏,有盛盈坌息;人亦有困穷屈匮,有充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 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晏子附而饮血,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去。晏子之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措者不得与焉。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 白圭问于邹公子夏后启曰:“践绳之节【1】,匹士之志,三晋之事,此天下之豪英。以处于晋,而迭闻晋事。未尝闻践绳之节、匹士之志,愿得而闻之。”夏后启曰:“以为可为,故为之;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为不可为,故释之;释之,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弗能使乎?威弗能禁乎?”夏后启曰:“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则害曷足以禁之矣?” 故贤主使不肖以赏罚,使贤以义。使其下也必义,审赏罚,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取材于《吕氏春秋知分》) 注:【1】践绳之节:正直之士的节操。 译文: 通达事理的人,通晓死生之义。通晓死生之义,那么利害存亡就不能使之迷惑了。所以,晏子与崔杼盟誓时,而不改变自己遵守的道义。延陵季子,吴国人愿意让他当王而他却不肯当。孙叔敖几次当令尹并不显得高兴,几次不当令尹也并不显得忧愁。这是因为他们都通晓(义理)啊。通晓(义理),那么外物就不能使之迷惑了。 楚国有一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那得到了一把宝剑。他回来的时候坐船渡长江,到了江心,有两条蛟龙从两边缠绕住他乘坐的船。次非对船工说:“你是否见到过两条蛟龙缠绕住船,龙和船上的人都能活命的?”船工说:“没有见过。”次非捋起袖子,伸出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我至多不过成为江中的腐肉朽骨罢了,如果丢掉宝剑能保全自己,我哪里会舍不得宝剑呢!”于是跳到江里去刺杀蛟龙,杀死蛟龙后又上了船,船里的人全都得以活命。孔子听到这事以后说:“好啊!不因为将成为腐肉朽骨而丢掉宝剑的,大概说的

《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及翻译简介

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及翻译简介 吕氏春秋卷四孟夏纪劝学 【原文】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②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③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④。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注释】 ①劝学:勉励人们勤学。劝,勉励。本篇阐述的是儒家学说。②人亲:指父母。③师:指老师。④疾学:努力学习。疾: 力。 【译文】 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顺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诚更显达的。忠孝是君主父母所十分欣赏而想得到的。显达荣耀是臣民子女所十分希望拥有的。但是君主父母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臣民子女不能达到他们的愿望,这是由于不懂道理信义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不懂道理信义是由于不学习的原因所造成的。学生的老师博学而有才华,我不信学生就成不了圣贤的人。圣人存在的话,天下就可以被治理。圣人在右边则右边被敬重,圣人在左边则左边被敬重,所以古代贤能的君主没有不尊敬老师的。尊师就不计较他的贵贱、贫富。如做到这样就能使声名显达,品德行为受到表彰。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教化,不在于对学生贫贱、富贵看轻或看重,而在于看重学生的思想态度。一个人可以做到这样,其他的事就没什么不可办的了,所要办的事都可完成,所希望的都可达成,这是由于得到圣人教化的原因。圣人来自于努力学习。我还没听说过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才华出众的名人这种事。 【原文】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凡说①者,兑②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③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④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⑤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

《吕氏春秋》仲夏纪原文及翻译.pdf

《吕氏春秋》仲夏纪原文及翻译 【仲夏】 一曰: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 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 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至,螳螂生,鸡始鸣,反舌无声。 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 菽与鸡,其器高以觕,养壮狡。是月也,命乐师修鞀鞞鼓,均琴瑟 管箫,执干戚戈羽,调竽笙埙篪,饬锺磬柷敔。命有司为民祈祀山 川百原,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祭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 以祈谷实。农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 庙。令民无刈蓝以染,无烧炭,无暴布,门闾无闭,关市无索;挺重囚,益其食,游牝别其群,则絷腾驹,班马正。是月也,日长至, 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揜,身欲静无躁,止声色,无或 进,薄滋味,无致和,退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 阴之所成。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是月也,无用火南 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登山陵,可以处台榭。仲夏行 冬令,则雹霰伤谷,道路不通,暴兵来至;行春令,则五谷晚熟,百螣时起,其国乃饥;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实早成,民殃於疫。 【大乐】 二曰: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於度量,本於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 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 咸当。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同,以尽其行。四时代兴,或 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万物所出,造於太一,化於阴阳。 萌芽始震,凝氵寒以形。形体有处,莫不有声。声出於和,和出於 适。和适先王定乐,由此而生。天下太平,万物安宁。皆化其上, 乐乃可成。成乐有具,必节嗜欲。嗜欲不辟,乐乃可务。务乐有术, 必由平出。平出於公,公出於道。故惟得道之人,其可与言乐乎!亡国戮民,非无乐也,其乐不乐。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

《吕氏春秋·察传》译文

察传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之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参考译文】传闻不可以不考察,由于多次流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大了。这是愚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听到了如果能仔细考察,就有好处;听到了如果不仔细考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了解了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了解了孙叔敖,并仔细考察了他们,因此国家在诸侯中称霸。吴王从太宰嚭那里了解越王勾践,智伯从张武那里了解赵襄子,没有考察(就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也送了命。 凡是听到传闻,必须仔细选择,对于人都必须按照情理来检验。鲁哀公向孔子询问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把音乐传授给天下老百姓并教化他们,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任用了他,舜把他任命为乐正。夔于是确定了六律,使五声谐和,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使音乐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让音律调和,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因而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这件事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人谈论这件事,以至传播这件事到了宋君那里。宋君派人向姓丁的询问这件事,姓丁的答道,“(额外)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从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象这样获取见闻,不如没有见闻。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形相似。”到了晋国探问这件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言辞有很多似乎错误却是正确的,有很多似乎正确却是错误的。是非的界限,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要慎重对待的问题。既然这样,那么靠什么方法做到慎重呢?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考察听到的传闻,就可以了解真实的情况了。

《吕氏春秋》译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注 1.庄子行于山中,见木甚美,长大,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弗取,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以不材得终其天年矣。”出于山,及邑,舍故人之家。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鴈飨之。竖子请曰:“其一鴈能鸣,一鴈不能鸣,请奚杀?”主人之公曰:“桑 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昔者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天年,主人之鴈以不材死,先生将何以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于材、不材之间。材、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道德则不然:无讶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禾为量,而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此神农、黄帝之所法。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成则毁,大则衰,廉则剉,尊则亏,直则骫,合则离,爱则隳,多智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吕氏春秋·必己》) 【译文】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很美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取它。庄子问他们这是什么缘故,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庄子出了山,来到县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不是这样了。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贵了就会受到倾覆,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就会被废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不贤德就会受人欺辱。怎么可以偏执一方而加以依仗呢?” 2.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于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宛,国人说之。无忌又欲杀之,谓令尹]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 。左尹宛曰:『我贱人]宛曰:『令尹欲饮酒于子之家。』]宛欲饮令尹酒。』又谓]子常曰:『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必来辱,我且何以给待之?』无忌曰:『令尹好甲兵,子出而寘之门,令尹至,必观之,已,因以为酬。』及飨日,惟门左右而寘甲兵焉。无忌因谓令尹曰:宛,杀之。国人大]宛将杀令尹,甲在门矣。』令尹使人视之,信,遂攻]『吾几祸令尹。怨,动作者莫不非令尹。沈尹戍谓令尹曰:『夫无忌,荆之谗人也,亡夫太子建,杀连尹奢,屏王之耳目,今令尹又用之,杀众不辜,以兴大谤,患几及令尹。』令尹子常曰:『是吾罪也,敢不良图。』乃杀费无忌,尽灭其族,以说其国。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以灭其族,费无忌之谓乎!(《吕氏春秋·慎行》) 【译文】 楚平王有个大臣叫费无忌,嫉恨太子建,还想除掉太子。平王从秦国给太子建娶了个妻子,长得很美,费无忌劝平王把她夺过来,平王就照他说的做了,从而疏远了太子。费无忌劝平王说:“晋王之所以称霸,是因为距各诸侯国近,而我们楚国太偏僻,不能够与晋国争霸。不如扩大城父城,将太子安置在那里,以谋取北方的宋、郑、鲁、卫,大王您收取南方的吴越,这样就可以得天下了。。 王很高兴地同意了,让太子住在城父城里。太子在那里才一年,费无忌就诬陷他说:“太子建与连尹①将要在方城②外发动叛乱。”楚平王说:“他已经是我的太子了,还想要怎样?”费无忌应对说:“因为他妻子的事结了怨,而且他自以为如同宋国一样,有齐国、晋国的帮助就可以加害于我国了,他们已经谋划好了。。 王相信了他,派人逮捕了连尹,太子建跑掉了。左尹③郄宛,楚国人都很爱戴他,费无忌又想杀他,就对令尹④子常说:“郄宛想请令尹您喝酒。”又去对郄宛说:“令尹想来你家喝酒。”郄宛说:“我地位低贱,不足让令尹有辱身份到我这里喝酒,如果他一定要来,我该如何招待他呢?”费无忌说:“令尹

《吕氏春秋》孝行览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孝行览原文及翻译 【孝行】 一曰: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後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 务本莫贵於孝。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 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罢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 下从者,其惟孝也!故论人必先以所亲,而後及所疏;必先以所重, 而後及所轻。今有人於此,行於亲重,而不简慢於轻疏,则是笃谨 孝道。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於事亲,光耀加於百姓,究於四海,此天子之孝也。曾 子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 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商书》曰:“刑三百,罪莫重於不孝。”曾子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 贵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 所谓贵德,为其近於圣也;所谓贵贵,为其近於君也;所谓贵老,为 其近於亲也;所谓敬长,为其近於兄也;所谓慈幼,为其近於弟也。”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 子弗敢阙。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 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可谓善养矣。乐正子春 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人问之曰:“夫子下堂 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敢问其故?”乐正子春曰:“善 乎而问之!吾闻之曾子,曾子闻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余忘孝道,是以忧。”故曰,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躬也。民之本教曰孝,其行孝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

《吕氏春秋》季冬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季冬纪原文及翻译 【季冬】 一曰: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 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天子居玄 堂右个,乘玄骆,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 其器宏以弇。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征鸟厉疾, 乃毕行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地之神祇。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乃尝鱼,先荐寝庙。冰方盛,水泽复,命取冰。冰已入,令告民出五种。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命乐师大合吹 而罢。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供寝庙及百祀之薪燎。是月也,日穷 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将更始。专於农民,无 有所使。天子乃与卿大夫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乃命太 史次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供皇天上帝社稷之享。乃命同姓之国,供寝庙之刍豢;令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之牺牲,以供 山林名川之祀。凡在天下九州之民者,无不咸献其力,以供皇天上 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行之是令,此谓一终,三旬二日。季冬 行秋令,则白露蚤降,介虫为妖,四邻入保;行春令,则胎夭多伤, 国多固疾,命之曰逆;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 【士节】 二曰: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有如此者,国君不得而友,天子不得而臣。大者定天下,其次 定一国,必由如此人者也。故人主之欲大立功名者,不可不务求此 人也。贤主劳於求人,而佚於治事。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苇,织萉屦,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愿乞所以养母。”晏子之仆谓晏子曰:“此齐国之贤者也。其义不臣乎天子, 不友乎诸侯,於利不苟取,於害不苟免。今乞所以养母,是说夫子 之义也,必与之。”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有间,晏子见疑於齐君,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

《吕氏春秋尊师》原文及译文赏析

《吕氏春秋尊师》原文及译文赏析 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勾践师范蠡、大夫种。圣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子张【1】,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2】也,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 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

学祭先圣,则齿【3】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尊师》) 注释:【1】子张、颜涿聚、段干木、高何、县子石、索卢参、禽滑黎等,皆为古人名。【2】驵(zǎng),市场经纪人。【3】齿:排列。 9.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一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2分) A.清心败火 B.身败名裂 C.功败垂成 D.枯枝败叶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使其耳可以闻 B.学于孔子 其孰能讥之乎而耻学于师 C.说义必称师以论道 D.贤主弗内之于朝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学,其闻不若聋 (如果)不学习,人耳朵能听见还不如耳聋(听不见) B.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听从(教诲)一定尽心竭力来发扬光大 C.为人臣弗令而忠矣 作臣子的不用命令(他)忠诚了 D.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这是用来表示敬重学习和尊重老师(的做法)啊 12.请把第二三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吕氏春秋·仲秋纪 阅读答案附翻译

吕氏春秋·仲秋纪阅读答案附翻译 吕氏春秋 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饥寒,人之大害也。救之,义也。人之困穷,甚如饥寒,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如此则名号显矣,国士得矣。 昔者语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歧山之阳。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余恐其伤女脾胃也!于是遍饮之而去。处一年,□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②奋投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尝食马肉于歧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 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③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谒者入通。董安于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与阳城胥渠。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 凡敌人之来也,以求利也。今来而得死,且以走为利。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故敌得生于我,则我得死于敌;敌得死于我,则我得生于敌。夫我得生于敌,与敌得生于我,岂可不察哉?此兵之精者。存亡死生,决于知此而已矣。 (选自《吕氏春秋仲秋纪》,有删改) 【注释】 ①右服:四匹马驾车,中间两匹叫左服,其中右边的叫右服。 ②路石:车夫之名。 ③阳城胥渠:姓阳城,名胥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旋:立即 B.遂大克晋克:打败 C.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务:务必 D.期吾君骡期:谋求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处一年,□韩原之战 ②毕力为缪公疾斗□车下 ③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与阳城胥渠 A.①为②之③以B.①为②于③以 C.①因②于③则D.①因②之③则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 B.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

《吕氏春秋知分》原文及翻译

《xx知分》原文及翻译 xx 原文: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延陵季子,吴人愿以为王而不肯。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皆有所达也。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孔子闻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其次非之谓乎?” 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附耳低尾而逝。则禹达乎死生之分也。 天固有衰歉废伏,有盛盈坌息;人亦有困穷屈匮,有充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 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晏子附而饮血,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去。晏子之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措者不得与焉。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 故贤主使不肖以赏罚,使贤以义。使其下也必义,审赏罚,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取材于《吕氏春秋知分》) 译文:

《吕氏春秋》审应览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审应览原文及翻译 【审应】 一曰:人主出声应容,不可不审。凡主有识,言不欲先。人唱我和,人先我随,以其出为之入,以其言为之名,取其实以责其名, 则说者不敢妄言,而人主之所执其要矣。孔思请行,鲁君曰:“天 下主亦犹寡人也,将焉之?”孔思对曰:“盖闻君子犹鸟也,骇则举。”鲁君曰:“主不肖而皆以然也,违不肖,过不肖,而自以为 能论天下之主乎?凡鸟之举也,去骇从不骇。去骇从不骇,未可知也。去骇从骇,则鸟曷为举矣?”孔思之对鲁君也,亦过矣。魏惠王使人 谓韩昭侯曰:“夫郑乃韩氏亡之也,愿君之封其後也。此所谓存亡 继绝之义。君若封之,则大名。”昭侯患之,公子食我曰:“臣请 往对之。”公子食我至於魏,见魏王,曰:“大国命弊邑封郑之後,弊邑不敢当也。弊邑为大国所患。昔出公之後声氏为晋公,拘於铜鞮,大国弗怜也,而使弊邑存亡继绝,弊邑不敢当也。”魏王惭曰:“固非寡人之志也,客请勿复言。”是举不义以行不义也。魏王虽 无以应,韩之为不义,愈益厚也。公子食我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魏昭王问於田诎曰:“寡人之在东宫之时,闻先生之议曰:‘为圣易。’有诸乎?”田诎对曰臣之所举也。”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田诎对曰:“未有功而知其圣也,是尧之知舜也;待其功而後 知其舜也,是市人之知圣也。今诎未有功,而王问诎曰‘若圣乎’,敢问王亦其尧邪?”昭王无以应。田诎之对,昭王固非曰“我知圣也”耳,问曰“先生其圣乎”己因以知圣对昭王。昭王有非其有,田诎 不察。赵惠王谓公孙龙曰:“寡人事偃兵十馀年矣,而不成,兵不 可偃乎?”公孙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 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今蔺、离石入秦,而王缟素布总;东攻 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秦得地而王布总,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 兼爱之心也。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今有人於此,无礼慢易而求敬,阿党不公而求令,烦号数变而求静,暴戾贪得而求定,虽黄帝 犹若困。卫嗣君欲重税以聚粟,民弗安,以告薄疑曰:“民甚愚矣。夫聚粟也,将以为民也。其自藏之与在於上,奚择?”薄疑曰:“不

《吕氏春秋》名言精选(原文与翻译)

《吕氏春秋》中的名言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招:射的目标,箭靶。一万人拿着弓箭,共同射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没有不被射中的。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悖(bèi备):混乱。持国:保持目家安定与繁荣。过几句大意是:治理国家投有一定的法制就会大乱,死守故法不知变革也会大乱,混乱动荡就不可能保持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谓全德之人。 地位高至皇帝也不骄傲,低至百姓也不烦闷,这才是道德完备之人。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 上天不会给两次机会,时机也不会长久停留,人的才能不会在做事时两方面同时达到完美,事情的成功在于适逢其时。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想战胜他人,就必须先战胜自己;想和他人辩论,就必须先说服自己;想理解他人,就必须先理解自己。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好剑只期求它能斩断东西,不期求它有“镆铘”的美名;好马只期求能行千里,不期求它有“骥骜”的美名。实际上用来形容好东西只要有用即可,不在乎有着怎样的美名。“镆铘”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名剑。“骥骜”是中国古代千里良驹的代名词。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夺:侵夺,改变。丹:朱砂。这几句大意是:石头可以击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性质;朱砂可以研成末,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颜色。 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 听别人的话不能不加以分析、考察,否则就不能区分好坏善恶的界线了。平常所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就是说对别人的话要加以分析。听来的话不加以分析,不仅无法区分是非曲直,好坏善恶,而且还会上当受骗,给工作带来失误。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吞舟之鱼:大鱼。陆处:处于陆地上。这两句大意是:大鱼若处于陆地上,莲蝼蛄蚂蚁都不如。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讁。 节目:树身上的节结。瑕讁(zhè柘):指玉的小疵病。这两句大意是:一尺长的树木一定会有结节,一寸长的玉一定会有小的毛病。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 乡(xiàng向):同“向”。睹:看见。这两句大意是:向东面看的,自然看不见西面的墙;向南面看的,自然看不到北方。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假:借。本句大意是:善于学习的人,总是取别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 若:好像。这几句大意是:战争像水火一样,使用得妥善,能给人带来幸福;使用得不妥善,则会带来祸患。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吕氏春秋》孟夏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孟夏纪原文及翻译 【孟夏】 一曰: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仲吕,其数七,其性礼, 其事视,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蝼蝈鸣,丘蚓出,王 菩生,苦菜秀。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赤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觕。是月也,以立夏。先立夏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乃斋。立夏 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还,乃行赏,封侯、庆赐,无不欣说。乃命乐师习合礼乐。命太尉赞杰俊,遂贤良,举 长大;行爵出禄。必当其位。是月也,继长增高,无有坏隳。无起土功,无发大众,无伐大树。是月也,天子始絺。命野虞出行田原, 劳农劝民,无或失时;命司徒循行县鄙,命农勉作,无伏于都。是月也,驱兽无害五谷,无大田猎,农乃升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 寝庙。是月也,聚蓄百药,糜草死,麦秋至。断薄刑,决小罪,出 轻系。蚕事既毕,后妃献茧,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贵贱少长如一,以给郊庙之祭服。是月也,天子饮酎,用礼乐。行之是令,而甘雨 至三旬。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滋,四鄙入保;行冬令, 则草木早枯,後乃大水,败其城郭;行春令,则虫蝗为败,暴风来格,秀草不实。 【劝学】 二曰:先王之教,莫荣於孝,莫显於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 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於不知理义。不知义理,生於不学。学者师 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 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 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 尊卑贫富,而争於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於得圣人。圣人生於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

《吕氏春秋·仲秋纪》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 原文: 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饥寒,人之大害也。救之,义也。人之困穷,甚如饥寒,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如此则名号显矣,国士得矣。 昔者语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歧山之阳。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余恐其伤女脾胃也!”于是遍饮之而去。处一年,□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②奋投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尝食马肉于歧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 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③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谒者入通。董安于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与阳城胥渠。处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 凡敌人之来也,以求利也。今来而得死,且以走为利。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故敌得生于我,则我得死于敌;敌得死于我,则我得生于敌。夫我得生于敌,与敌得生于我,岂可不察哉?此兵之精者。存亡死生,决于知此而已矣。 (选自《吕氏春秋·仲秋纪》,有删改) 【注释】 ①右服:四匹马驾车,中间两匹叫左服,其中右边的叫右服。 ②路石:车夫之名。 ③阳城胥渠:姓阳城,名胥渠。 译文: 人穿衣服,是因为寒冷;人吃东西,是因为饥饿。饥寒交迫是人的大难。把人从这种困境中救出,是道义。人在穷困中比饥寒交迫更难受,所以贤能的君主一定会同情人的困厄,一定会怜悯人的窘迫。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那么该君主的名号就会显赫,就会得到士兵的拥护。 过去,秦穆公坐的马车坏了,右边的马失控奔走而被山间的樵夫猎取。秦穆公亲自去求取失去的马,看见樵夫们刚刚在岐山的北边煮食马肉。秦穆公叹气说:\"吃骏马的肉但不立

吕氏春秋·先识览·悔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吕氏春秋·先识览·悔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吕氏春秋·先识览·悔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昔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①与力之盛,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缪公不听也。蹇叔送师于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于殽。”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师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何其久也!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帅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许之。先轸遏秦师于殽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此缪公非欲败于殽也,智不至也。智不至则不信。言之不信,师之不反也从此生。故不至之为害大矣。 [注]趫:壮盛。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绝诸侯之地绝:穿过B.使人让蹇叔曰让延请 C.道遇秦师道:在路上D.晋文公适薨适:刚刚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寡人兴师,未知何如B.师所从来者远矣 .使人臣犒劳以璧D.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C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君其重图之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B.①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

吕氏春秋·权勋原文及翻译-作文

《吕氏春秋·权勋》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原文利不可两,忠不可兼。 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 故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 圣人去小取大。 昔荆龚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荆师败,龚王伤。 临战,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①阳谷操黍酒而进之。 子反受而饮之。 子反之为人也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 战既罢,龚王欲复战而谋。 使召司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 龚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闻酒臭而还。 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也。 而司马又若此,是忘荆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 于是罢师去之。 斩司马子反以为戮。 竖阳谷之进酒也,非以醉子反也,其心以忠也,而适杀之。 故曰:小忠,大忠之贼也。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②赂虞公,以假道于虞而伐虢。 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

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 ’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 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 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 荀息伐虢,克之。 还反伐虞,又克之。 荀息操璧牵马而报。 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 故曰:小利。 大利之残也。 中山之国有套繇者,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 为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 套繇之君将斩岸堙溪以迎钟。 赤章蔓枝谏曰:夫智伯之为人也,贪而无信,必欲攻我而无道也,故为大钟,方车二轨以遗君。 君因斩岸堙溪以迎钟,师必随之。 弗听,有顷,谏之。 君曰:大国为欢,而子逆之,不祥,子释之。 赤章蔓枝曰: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不用,远身可也。 断毂而行,至卫七日厹而繇亡。 昌国君将五国之兵以攻齐。

齐使触子将,以迎天下之兵于济上。 齐王欲战,使人赴触子,耻而訾之曰:不战,必划③若类,掘若垄。 触予苦之欲齐军败于是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 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闻其声。 达子又帅其余卒军于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于齐王。 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 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甚多。 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权勋》)[注]①竖:童仆。 ②垂棘之璧:垂棘产的美玉;屈产之乘:屈邑产的良马。 ③划:灭除。 译文利不可两得,忠不可兼备。 不抛弃小利,大利就不能得到,不抛弃小忠,大忠就不能实现。 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小忠,是大忠的祸害。 圣人抛弃小的,选取大的。 从前荆龚王与晋厉公在鄢陵作战,楚军失败了,龚王受了伤。 当初,战斗即将开始的时候,司马子反口渴了找水喝,童仆阳谷拿着黍子酿的酒送给他。

吕氏春秋·尊师原文及翻译-作文

《吕氏春秋·尊师》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原文: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勾践师范蠡、大夫种。 圣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 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 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 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子张,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 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 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 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学于禽滑黎。 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 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 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

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 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 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尊师》)注释:子张、颜涿聚、段干木、高何、县子石、索卢参、禽滑黎等,皆为古人名。 驵(ǎ),市场经纪人。 齿:排列。 译文:神农以悉诸为师,黄帝以大挠为师……吴王阖闾以伍子胥、文之仪为师,越王勾践以范蠡、大夫文种为师。 圣人贤者没有不尊重老师的。 如今,(人们)地位的尊贵没有达到帝王,才智没有达到圣人,却想不尊奉老师,(那)通过什么能达到(帝王圣人的境界)呢?这就是五帝废绝、三代灭绝的原因。 况且上天造就人,使人的耳朵可以听见,(如果)不学习,人耳朵能听见还不如耳聋(听不见);使人的眼睛可以看见,(如果)不学习,人眼睛能看见还不如眼瞎(看不见);使人的嘴可以说话,(如果)不学习,人嘴能说话还不如口里有病说不出话;使人的心可以认知事物,(如果)不学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