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育微课

德育微课

德育微课

小学德育微课记录表

中学德育课程教案

中学生礼仪常规xx教案 教学目标: 1、探讨什么是礼仪。 2、探讨中学生礼仪的常规。 3、探讨中学生礼仪常规的执行计划 活动过程: 1、上课时,身坐正,手平放桌面上,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课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2、与人交谈,神情专注,自然大方,不翘二郎腿。 3、在公共场合,入座讲究谦让,不争抢。身坐正,不斜靠,不影响他人。 4、就餐入座讲秩序,有长辈在场,应让长辈先入座。 5、长辈或其他客人来访,应起身示座。 (二)、立的礼仪 1、升国旗要行注目礼,唱国歌要肃立。 2、课堂xxxx要立正,两眼注视老师。 3、集合集会快、xx、齐。 4、上课发言或朗读课文,头正身直,自然大方。 5、有来宾询问情况,应主动起立。 (三)、行的礼仪 1、上下楼梯靠右走,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2、遇见师长,主动让师长先行。 3、登台发言或演讲,先行礼再发言,讲完后行礼再归位;接受奖状、奖品要双手接过,并鞠躬致谢。

4、集体活动,听从指挥,按队列行走。 5、平时走路落落大方,不奔跑追赶,不打架。 6、上、放学走(骑)人行道,不闯红灯,过马路时先两边看,再从容走过。 (四)、说的礼仪 1、上课迟到或进办公室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入室。 2、入他人居室,应轻轻敲门,征求室内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室。 3、找别人问话,用"请问",答后致谢。若对方答不上来也要表示谅解和谢意。 4、不直呼师长姓名,要用准确的称谓。 5、得罪别人要说:"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你道歉,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要说:"谢谢"。别人向你致谢,要说:"不用谢"。 6、遇到来宾或师长要主动问好,使用"您早"、"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7、与同学别后初见应相互问候、打招呼,分别时互道"再见"。 8、在集会、教学楼区等安静的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或休息。 9、不吵架、不骂人、不说谎、不乱议论别人的缺点,有意见在适当时候面谈。 10、不叫同学不雅的绰号,不给他人取绰号。(五)、穿的礼仪 1、衣着整洁,xx。 2、不化妆,不佩戴首饰,女生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小学校本德育课程教学案例

小学校本德育课程教学案例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学校,理应积极参与课改,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行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3、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沙头市场。一方面,里面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当地农民子弟,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 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怀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 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么尊者爱糼,怎么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么着装,怎么待客做客,怎么遵守社会公德,怎么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德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4、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 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德育” 课程,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 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5、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我校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 礼貌。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 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德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 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6、丰富的课程资源我国早已颁布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日常行为 规范》。我校各班还制订有学生《文明公约》。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书。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 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 的藏书以及宽带网、校园网的建成更方便人们网上资源的利用??这些都 是我们对孩子进行德育的资料来源,为我校该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前提的。对于人来说,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

中学德育课程教案1

中学生礼仪常规德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探讨什么是礼仪。 2、探讨中学生礼仪的常规。 3、探讨中学生礼仪常规的执行计划 活动过程: 1、上课时,身坐正,手平放桌面上,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课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2、与人交谈,神情专注,自然大方,不翘二郎腿。 3、在公共场合,入座讲究谦让,不争抢。身坐正,不斜靠,不影响他人。 4、就餐入座讲秩序,有长辈在场,应让长辈先入座。 5、长辈或其他客人来访,应起身示座。 (二)、立的礼仪 1、升国旗要行注目礼,唱国歌要肃立。 2、课堂师生施礼要立正,两眼注视老师。 3、集合集会快、静、齐。 4、上课发言或朗读课文,头正身直,自然大方。 5、有来宾询问情况,应主动起立。 (三)、行的礼仪 1、上下楼梯靠右走,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2、遇见师长,主动让师长先行。

3、登台发言或演讲,先行礼再发言,讲完后行礼再归位;接受奖状、奖品要双手接过,并鞠躬致谢。 4、集体活动,听从指挥,按队列行走。 5、平时走路落落大方,不奔跑追赶,不打架。 6、上、放学走(骑)人行道,不闯红灯,过马路时先两边看,再从容走过。 (四)、说的礼仪 1、上课迟到或进办公室喊"报告",经允许后方可入室。 2、入他人居室,应轻轻敲门,征求室内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室。 3、找别人问话,用"请问",答后致谢。若对方答不上来也要表示谅解和谢意。 4、不直呼师长姓名,要用准确的称谓。 5、得罪别人要说:"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你道歉,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要说:"谢谢"。别人向你致谢,要说:"不用谢"。 6、遇到来宾或师长要主动问好,使用"您早"、"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7、与同学别后初见应相互问候、打招呼,分别时互道"再见"。 8、在集会、教学楼区等安静的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或休息。 9、不吵架、不骂人、不说谎、不乱议论别人的缺点,有意见在适当时候面谈。 10、不叫同学不雅的绰号,不给他人取绰号。

德育教学案例

德育教学案例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要比逼着孩子背段课文,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孩子是教育的主体,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数不胜数。有时,即便是一件小事,对他们也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这其中是少不了教师地准确引导。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教育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值得我们深思。德育的内涵定位于“价值”,价值是无法灌输的,它只能由个体在自我发展、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如何实现精心又不经意,自然又不刻意? 这件事发生在我们班级的一位学生身上。因为每次收作业都由一名语文课代表来负责,所以每次收发作业,帮老师拿东西都是由课代表完成。记得有一次课代表和一名学习较差的学生抱着昨天留的作业和练习册交给我。课代表告诉我还有五个人没有交作业,我当时还是象往常一样,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对她说“让那几个人快点交作业,要不我就要奖励他们了。”话音刚落,忽然听到旁边那个孩子说:“老师,我帮你催他们作业去吧!”原来是那个也不爱交作业的孩子。当时我有点迟疑,怕他不能完成任务反而把事情搞砸。不过又一想,为什么不给他一次机会呢?而且他这次交作业了,这样也能促使他完成以后的作业。最后我带着怀疑的目光对他说:“好吧,我把任务交给你,你上午之前把没交作业的都收上来。”那孩子当时很是兴奋,

一口就答应了,兴高采烈地跑出办公室。之后,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几乎快忘掉了这件事了。那个学生拿着四本作业交给我说:“老师,我已经收了四本了,还有一本我一会就给您拿来。”我很是吃惊,没想到比我的课代表还有威信啊?呵呵。嗯,我觉得以后应该都给他机会,于是就说:“嗯,这次不错,以后你就协助课代表收作业,但前提是你要完成自己的作业。”那孩子眯着眼乐呵呵地就答应了。 通过这件事,我突然内疚起来,想想平时,我为什么总把机会分给个别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学生呢?为什么我们要拉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机会分给每个学生才对啊!所以以后我要多注重那些中等以及学困生,我想他们更迫切需要老师的注重和关怀。这样他们才有动力认真地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才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德育活动案例1

依托革命传统丰富德育内涵 ——新添教育管理中心德育主题活动实施案例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整个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工程。确保德育活动的多样化,对于德育工作的有效推行,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十分重要。而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德育教育应该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也只有这样,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得以保障。然而由于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学生分布面广、家长文化素质低、学校教育手段少、方式方法滞后,社会、家庭教育的合力不足,再加之不少老师和家长重智育轻德育、重形式轻效果、重校内轻校外、重灌输轻导行等问题,使德育工作难上加难。成绩不好出次品,品德不好出危险品,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让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是目前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我们新添乡教育管理中心依据本乡实际开展了“依托革命传统打造红色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丰富德育内涵,探索德育活动的实效性。 一、活动背景 会宁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是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一片被打上深深红色烙印的黄土地。七十多年前的红军会宁会师,使“会宁”这两个字嵌入了新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也成就了会宁“红色圣地”的崇高荣誉,给会宁赋予了新的生命意义,给会宁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革命传统。勤劳勇敢的会宁人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同心同德,团结胜利”的红军长征精神,顽强地与严酷的自然条件做斗争,治穷致富,使会宁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微课程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微课程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课题组张老师在2016年上半年,以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技师汽修1502、1503这两个班级为授课对象,对该课程实施了微课程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学内容,介绍如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应用微课。 (1)课前的应用 ①教学前期分析 《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开篇,就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不久,基本没有职业体验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理论高度,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其一,认知目标是了解职业、职业生涯的内涵,并理解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与重要性;其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区分中职生与其他人群各自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并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在校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能力,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与态度。此外,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别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②微课设计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张老师拟出整个微视频制作的脚本设计(具体见表1),而视频制作采用了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配备文字、画面、音频等特效。

③学生观看微课 将微课视频上传至班级微信或QQ群,鼓励学生观看微课,并期待学生及时反馈信息,以便以学定教,进行二次备课。同时,还预设了学生看完微课后可能的情况,以PPT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学完微课后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拓展题。 (2)课中的应用 ①导入新课 张:大家看过微课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板书)。 张:职业生涯规划重要吗?它能为大家做什么呢? 同学:很重要,因为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我们定目标、找优势、查差距、促学习等等。 张: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次课堂吧! ②师生讨论 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职业生涯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之后,让学生各抒己见,畅谈自己接下来的学习乃至职业规划,并先请四位同学进行陈述。 同学陈:我一入学就对自己有规划,好好学习,在毕业后的三到五年内,在维修岗位上锻炼自己,之后准备创业。 同学章:我只有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毕业三年后成为部门主管,五年后晋升为公司主管。 同学李: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特别希望自己能用上几年时间的积累让领导信任我并给我更大的舞台。 同学朱:走一步看一步咯,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就行。 接下去,让其他同学分别对这四位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作了详尽点评。 ③学生自评 学生从初中到职校,学习和生活总有变化,面对变化,学生做过哪些调整,还有哪些不适应的情况,下一步准备怎么办,都值得师生共同关注,为此,设计

德育微课 小鬼当家

德育微课:小鬼当家 一、写在前面的话: 有部电影叫《小鬼当家》,相信很多同学一定看过。故事讲的是:圣诞节时,父母带一家人外出度,慌乱之中不小心将8岁的凯文留在了家中,使他一夜之间成为一家之主。没有大人干涉,凯文特别高兴,他在家中尽情发挥,将家园装饰成为他心目中的个人游乐天地。这时,两个刚越狱出来的窃贼乘圣诞节无人之际入室盗窃,凯文利用游戏陷阱与之进行一番周旋,让这两个不速之客吃尽了苦头。 我今天要讲的主题也叫《小鬼当家》,“小鬼”就是你们大家,但“当家”并不是让你们有凯文那样历险,而是要大家学会自理,学会生活,真正成为家里的小主人,小当家。 二、《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带给我们的思考 要成为小当家,老师发现大家真的还有很大的差距。近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在网络上十分火热,题目是《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介绍了美国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务任务,在这里也介绍给大家,请你们对照自己看看有哪些差距。 9-24个月: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按父母要求帮忙拿取东西;自己刷牙;在父母的指导下给花草浇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幼儿园小班):收拾自己的玩具;到大门口取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 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幼儿园中班):自己铺床;和父母一起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开始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幼儿园大班):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用的东西);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 6-7岁(小学一二年级):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12岁(小学二至五年级):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有垃圾车来收)。 13岁以上(小学六年级):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两面);清理冰箱;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列出要买的东西的清单;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烘干衣物、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是不是很惭愧?这些家务不是我们学不会,而是大家根本没想做。大家也许会把责任推给父母,认为是父母没教你,不让你做。确实,中国的父母有问题,他们觉得只要你们读好书就行了,而你们理所当然在享受其中。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我们不仅成了一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而且越来越缺乏了应有的责任感。在美国的父母心中,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 当然,在中国也有很多特别能干的,特别有家庭责任感的孩子。如2011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等等,在这里我不再讲她的故事,大家有可以到网上找她的故事读读,非常感人。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我们学校的一个同学:这是我在寒假前家访中见到了一个让人感动的例子。他与妈妈两人租房子住在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小间,妈妈还要上夜班,他不仅承担了整理房间这些简单的家务,还自己烧饭做菜,在冬天还为妈妈暖被窝;去年有段时间妈妈的

德育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导向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13077853.html, 德育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导向作用 作者:朱莉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7期 德育课作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都没有实现这个预期目标。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已逐渐受到德育教师的欢迎。明确其使用意义,根据案例选择的原则,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实现案例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积极导向作用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还依照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远远的脱离了实际,达不到对学生预期的教育作用。而案例教学法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僵化空洞的状况。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德育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口述、文字、音像等教学手段,经过精心的策划,在教学中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到特定事件的情境中,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使学生从中学习课程的基本原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同于课堂上的举例子,在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对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教育,案例都在整个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一种定型化了的教学方法,有其特定的操作程序;而举例子只是在授课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存在,没有固定的操作程序,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次要地位。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和深入,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德育教学课堂上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作为主体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输入,学生作为客体,处在被动的状态,积极性不高,没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课前需要负责资料的搜集和查找,而且上课时也需要在理解资料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对案例的见解,并予以总结。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这个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教师与学生频繁互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实际能力 德育教育的课本,理论性比较强,与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联系较少。把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实际上也是把社会典型例子引进了课堂,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使抽象的德育教育知识更加具体。这些生动、真实的案例,能够让学生与生活真切贴近,对社会有更加深层

初中德育活动课教案姚小林

初中德育活动课教案姚小林 (二)班、班主任:姚小林;题目:“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 一、活动目的:现在的学生,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设想与构思在这节班会里,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爱与;活动过程 一、引入;孟郊《游子吟》导入(课件); 二、感受父母的爱,播放6个画面,;画面一: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画面三:有这样几个故事父母给子女的爱初中德育活动课教案班级: 八年级(2)班、班主任:姚小林题目: “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 一、活动目的: 现在的学生,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对父母之恩,熟视无睹者有之,麻木不仁者有之,贪得无厌者有之,以怨报德者亦有之,唯独知恩图报者鲜有之。那么对父母无情无义之人,对师长、集体就更不会有情有义了。因此、通过本次班会,努力唤回学生回报爱心的良知,并引导学生通过体悟,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心存感恩,就能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心存感恩,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设想与构思在这节班会里,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爱与

被爱的画面,讲述世间爱的伟大、无私。通过讨论,让学生体悟自己身边的爱和如何回报爱,讲述他的感悟。在过程中,配以歌曲和诗歌朗诵深化爱的意义。通过整节班会,教育学生知足惜福,心存感恩,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美德。活动过程 一、引入孟郊《游子吟》导入(课件) 二、感受父母的爱,播放6个画面,画面一: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 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画面二:父爱是山,无论你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靠的屏障;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画面三:有这样几个故事父母给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赋予我们好的学习环境 活动过程: 画面四:2004年8月,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带着相机、背着鼓囊囊的背包,啥也没想“咚”的一声跳了下去。把孩子抱在胸前的一瞬间,童童流着眼泪说:“妈,我以为我死了呢。”刘燕眼泪倏地流下来,“儿子,你是妈妈的

德育案例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是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纪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 一、理解词句,渗透德育 一篇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在物化,情动辞发;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恨,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是作者反复推敲的结果,字字句句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甚至咬文嚼字,从而揣摩其中的德育内涵,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这样他们就乐于接受作者所讲的道理,就自然地受到文章主题思想的影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段中,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让学生知道“我”当时内心十分痛苦、十分矛盾,是因为邱少云所处的境地实在是太危险了,战友之间的心是紧紧相连的。然后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来剖析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提问: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邱少云光辉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不畏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教育。 二、指导朗读,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读为本”。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教学中我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读,使他们读中明情,读中悟理。《梅花魂》讲述一位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其中他送“我”墨梅图时说的一段话是文章重点。在朗读前,先播放《我的中国心》录音,然后再让学生读,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读得很有感情,在这过程中自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在指导学生诵读《观

中学生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中学生“德育教育”主题班会 教学目的:1.让同学了解什么是德育。 2.使同学在生活中做到有道德。 实施步骤: 一、由班长朗诵一段话,引入班会课主题。 诚实,即忠诚老实,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职业品质。因为《中学生日产行为规范》中特别规定:中学生应该守信,答应别人做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我们今天的班会课主题:"诚实守信"。 二、主持人: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化浪潮汹涌而至,加速推进信息化进程已成历史必然,而社会的全面信息化又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之上,没有诚信,信息化无从谈起。 那什么是诚信?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遵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受诺、践约、无欺。通俗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他人及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了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了运行之规。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 三、由同学xx为大家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 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诚信的小故事,如“曾参杀猪”示诚信。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气愤地对丈夫说:"我是哄儿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就真把猪杀了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教他学会欺骗。再说,你现在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老师,家长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给我们讲了许多诚信的小故事。诚实是一种作风,一种实在,一种可靠。诚挚,严谨的的做人做事自然磊落,落地生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种准则的含义已超出了本身,而带着光彩的人类理想和精神,正气蕴在其中。 主持人:时代的进步推动着观念的更新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社会生活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赋予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日益丰富的时代内容,也促使人们对诚信的理解从伦理道德的范畴提升到制度建设的层面,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生产生活的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接下来请同学们讲讲古今中外"诚实守信"的故事 1、应该从小讲诚信。 2、一壶水的故事 3、孔子的取舍

德育案例分析

我选用的案例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故事——美国老师在语文课上讲《灰姑娘》的故事,我将老师课堂的内容附在文章的结尾。 我们已经从很多角度对美国老师对《灰姑娘》故事的讲解方式做了分析,今天,我想要从德育方面对这份故事进行一个分析: 我们在课堂上讨论过关于德育课程应该如何设置的问题,正如老师告诉我们的那样,德育在广义上可以分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四个部分。我们通常的思路都是将德育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或者整合,或者分模块的进行孤立开来的德育教育。然而,无论是狭义的道德还是广义的思想、政治、道德、法纪本身都是层次丰富而又可以动态转化并且是依靠主体自觉生成的。这样完全将德育孤立开,反而造成了德育的片面、生硬、理论脱离实际,就更难以要求学生乐于接受并且融会贯通后用于实践中去。 我认为,德育如果想要达到它真正的目的绝不能仅仅是依靠理论灌输和死板教条,它需要的是灵活多变的引导方式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手段。而要做到这两点,简单地德育课程是无法达到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那么我们要达到一种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将这种教育的思想和观点融于生活,让它贯穿于学生的生长过程之中,同时要让这种教育所应达到的效果成为孩子们的“经验”。我想这种观点也可以用于德育之中。它不是简单地课程或者课堂教学,而应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有所体现,这就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要努力使孩子们所接触的人和事成为他们可以学习的榜样,要在学校和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在社会中树立道德楷模并宣传道德法纪。其次,德育应该与学生的其他课程联系起来,使德育的思想在其他科目教学中也得以传达。我想,这一点,在我们的案例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德育原本就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他可以和其他学科很好的结合。语文课,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寓言等向孩子们传达美的情感,美的思想,也可以通过课文理解人生的哲理或是交际的准则。我相信,任何一门课程总会有多种角度是我们可以去解读,去发现,去学习的。 当然,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一点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好的关注到了孩子们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他很好的遵循了孩子的年龄特征,使孩子们可以在自己的探索中寻找到自己的答案。这一点,也是我们的德育应该注意的。一是,德育要遵循学生不同生长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别。二是,德育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并触动学生自我感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并且主动领悟与学习。 附:案例:美国老师讲《灰姑娘》的故事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故事很快讲完了,老师对孩子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1、最喜欢谁和最不喜欢谁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孩子们很快总结出来: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2、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回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被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后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要被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全班大笑)。

初中德育教案大全

初中德育教案大全 【篇一:初中德育实践课教案】 初中德育实践课教案 德育活动课教案 题目学会宽容 目的引导学生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了解宽容的原则。 一、设计与构思 1、什么是宽容 2、宽容的意义 3、宽容的原则 4、自省自查 二、准备过程 1、由班长负责,组织班干部讨论实施方案,确定主题和主持人。 2、主持人根据实施方案,把意图告诉同学,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并有所准备。 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你想拥有朋友吗? 你想拥有一个和谐,良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吗? 你想拥有温馨,融洽,亲密的人际关系吗? 你想将来学业有成吗? 那么请你学会宽容。 二:什么是宽容:(你是怎样理解宽容的?) 1.几个同学发言,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略) 2.师总结宽容的定义:宽容就是指人的度量大,心胸开阔,待人宽厚。 3.师读:《大英百科全书》对宽容的解释: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观点的见解,应耐心公正地容忍。 爱因斯坦: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无论哪种可能的信念。 有人赞美说:宽容是在荆棘中生长出来的谷粒。 4.学生读楚庄王宽宏大量的故事。 5.学生谈听完故事的想法,谈楚庄王此事处理得如何。 6.学生举例:历史上宽宏大量的故事。 7.两个同学表演:“一同学撞了对方”。 8.同学谈上述表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9.看大屏谈如果实际生活中出现以下类似情况,将如何处理。三: 宽容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会宽容)

1.几个同学谈宽容的意义。 2.总结宽容的意义: 1)`宽容不仅是检验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一个尺度,而且是关系到能 否搞好人际关系,能否搞好工作,能否搞好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 2)一个人如果能体谅别人,理解别人,不苛求人,不算计人,他就会被看作与人为善,品德高尚的人。 3)宽容是交友之桥。人们总是爱和厚道的人交朋友。人们常说:“腹中天地阔,常有渡船人.” 4) 宽容有助于人际关系和谐。它能给人以温暖,感化和醒悟,它能 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化干戈为玉帛。 四:宽容的原则: 1.两个同学表演“考试作弊” 2.同学谈对一同学允许另一同学抄的看法。 3.师总结:俗话说得好,“大度弥勒佛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但是 弥勒佛也是逞恶扬善的。也就是说宽容一定要适度,宽容要有一定 的原则。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宽厚,也不是姑息养奸,更不是助纣为虐。因此,我们“对君子要宽,防小人要严”,并且同损人利己者进 行斗争。 五:自省自查:通过这节德育课,你有了哪些认识。(几个同学发 言略) 六:学生读《你想拥有朋友吗——请宽容》 七:教师总结: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 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宽容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同学们, 让我们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豁达大度,广阔胸怀的人吧。 【篇二:德育主题班会教案汇编】 2010德育主题班会教案汇编 高一(4)班戴文佳 一、活动的目的: 为了帮助同学更好贯彻“文明、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作一个有 优良品质的文明高中生,结合校园内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谈谈自己 观点,同时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做一名值得自豪的文明高中生。 二、活动准备: 1、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社会礼仪的知识。

二年级德育微课设计

二年级德育微课方案 活动主题:秩序周(一) 主题课时:3课时活动日期:2015年9月7日、9月9日、9月11日 活动目标: 1、明确遵守秩序的要求,从规范行为做起。 2、通过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守秩序的重要性。 3、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养成遵守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新学期开学,小朋友成为二年级的小学生了,开学有哪些行为规范要遵守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二、明确遵守秩序的要求:(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并板书) 1、早晨进校不奔跑,先来的在校园内排队进教室;放学出校门路队整齐,按指定路线出入。 2、课间上厕所不拥挤,不奔跑,防止撞上别的同学。 3、课间或放学时上下楼梯靠右走,不互相推搡。 三、讨论班级里的文明行为和不良现象。 四、小结:小朋友们说的非常好,希望你能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我们要进行常规训练,比比谁是我们的“守秩序之星”。 第二课时 一、观看视频,激发动力。 (大屏幕出示阅兵式)让小朋友看看解放军叔叔是怎么出操的? 二、交流感受,明确目标。 1、小朋友说说看了阅兵式以后有什么感受? 2、应该怎样向解放军叔叔学习? 三、实际练习,规范动作。 1、学生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根据口令练习。 2、做到集队、出操静齐快,按秩序进场,退场。 四、小结:不仅在练习时能做好,也要在平时的出操能坚持。加油! 第三课时 一、出示样图,激发兴趣。 1、(出示挂图)导入: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哥哥姐姐坐、立、行的姿势是怎么样的?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下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 二、分步学习,规范姿势。 1、坐:坐如钟。(照图练习,师表扬坐得端正的小朋友) 2、立:站如松。(师表扬站得直,不摇晃,像小松树的小朋友) 3、行:行如风。(师解释行如风的意思,选几个小朋友在教室过道里示范;注意安全,不要碰到桌角。) 三、开展竞赛,巩固认识。 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姿势最规范。 五、小结:表扬做得好的小朋友,评比“小军人”称号。

科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科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还具有人文性,蕴含着一定的人类生活精神,根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注重渗透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知道珍爱并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三年级《人与植物》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就适时融入了德育渗透的教育。 案例描述与分析 教学情景一:观察大树。 我带领同学们分组选择了校园里的松树、柳树、丁香树等树木作为观察对象。可以用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如(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然后整理观察笔记。各组汇报交流自己观察的不同的树木。 带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一项观察活动。看看这些小不点那兴奋的劲,就知道他们心里多么渴望走出教室感受科学的魅力。学生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远观树的整体形态,大树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了解了树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它们生长在

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同学们观察大树的兴趣浓厚,享受着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的过程中,还特别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制订小组观察计划,利用感官和放大镜、皮尺等简单测量工具观察大树,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结果,到汇报交流小组的观察结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在班级交流中闪光。 通过这个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简单的说教,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点自然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努力争取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高中德育课教案

高中德育课教案 【篇一:德育教案】 一、开课背景:主题1: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新学期刚开学,学生身上的零用钱比较多,有许多学生乱花钱,买很多高档的奢侈的生活用品,缺乏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的使用零花钱,为今后的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在不断的增加,生活水平也是随之而提高,家长给学生的零用钱也在提高,再也不是以前的一毛、两毛,尤其是暑假期间,同学们走亲访友时,长辈们为表示一点爱心,会给你们很多零用钱,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发挥作用,可是我们拿到零用钱的学生们又是怎样处理这些零用钱的呢?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2分钟时间)。老师很伤心的看到,有许多学生把那些零花钱用来买名牌衣服、mp3、手机等高档消费品,更有甚者的是有些同学会拿去打游戏、赌博。对于我们九年级的学生,大家都该算是小大人了,有了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大家认为作为现在的学生有这样的必要吗?有什么理由一定要穿名牌,一定要用手机、mp3!家庭条件富裕的还好,反正父母有钱,可以穿名牌,用手机;但是对于我们普通的家庭的同学呢,大家是怎样做的?大家都是向那些穿名牌的同学看齐,没有一次性买名牌的钱,就慢慢积攒,然后再去买,还要比一下是什么牌子,看看哪个牌子名气大,价格高,来不断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同学们,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是不是都是穿名牌,用手机、听mp3?我们不要比父母,不要比家庭条件,要比学习,拿自己的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夺取中学生该有的荣誉。我们要树立一种健康的、科学的消费观、金钱观、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民族习惯。同学可以将自己的多于零用钱捐给四川地震的同学们,可以帮助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可以做一些公益事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做一点贡献。 四、教育反思: 同学们请大家课后好好想想之前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乱用零用钱的行为?如果有,今后我们将怎么样克服、改正? 主题2:建立自信,争创美好未来 一.活动目标 针对本班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过明确,且有部分同学很不自信的现象,我们班搞了一次有意义的主题班会。 二、活动准备 全班同学学会唱《明天会更好》 :请三位同学准备好,演自卑:自大:自信(让大家通过对比充分认识到自信的重要) 三、活动过程: 1. 两位主持人致辞: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上进的班级,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厚。为了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学习,深刻了解自信重要性,我们班特地搞了这次的主题班会。下面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3.全班同学起立鼓掌。 4.全班合唱明天会更好。 5.请三位同学,演自卑:自大:自信(让大家通过对比充分认识到自信的重要)

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学生素质的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是关键。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精辟地揭示了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 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但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所以,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之“入于学生之耳,根于学生之心,导于学生之行。”合理利用教材教书育人很重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巧妙地渗透。 教学案例: 一、在审明课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学生查资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个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壮士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学生感性的理解。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的男那样勇猛,那样无畏?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这样既利用教材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 二、在欣赏插图,领悟图意中渗透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理解。 如教《赵州桥》一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再配之学生对赵州桥资料的交流介绍和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