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导学案

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导学案

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导学案
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导学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弄清本文的说明层次。 2.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 (二)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2.教引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并从中悟出一定道理。 二、学法引导 l.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思路。 3.体味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以课文内容为联想点,拓展视野,培养发散思维。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l)本文的说明层次。 (2)本文的语言特色。 (3)本文的写法特点。 难点:本文说明的层次。 解决办法:寓教于乐。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通过学生的读、说、写多项练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有关教科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启发学生走向自然,去探寻记录时间留痕的自然现象,并从中发现规律。 2.课堂教学中分学习小组研讨问题,看哪组思维活跃,知识积累充足,答题准确率高。根据各小组的表现选出优胜组,给予表扬鼓励。 3.观看有关教科片。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时间”吗?你能谈一下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吗?的确,时间不是可看可触的物质,但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的连绵系统。它是物质的运动,是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那你们注意观察过自然界昭示我们时间流逝的现象吗?不错,树木的年轮、四季的轮回……可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在岩石上打下烙印的吗? (一)明确目标 1.理解本文说明的科学常识。 2.理解本文的说明层次。 3.学习探究自然奥秘的规律性知识。 (二)整体感知 1.本文共31个自然段,连同写在前面的四句诗,我们请32个同学(或32人次)来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勾画出生字词,勾画出不懂的科学术语或原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或语

二年级数学上册7 认识时间导学案第2课时 解决问题

第2课时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1.新授课设计精巧、联系生活。 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认识整时入手,引出几时几分,很自然地解决了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紧接着通过4时5分和4时45分两个时间的引出,引导学生在认读中感受对比,从而突破认读几时几分的难点。 2.练习形式多种多样。 从写时间到拨钟面再到画分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高。 学习目标1.能熟练地认读时间,会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正确地推断时间。 2.经历小组合作活动,通过观察、思考,推断答案。 3.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 学习 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准确推断时间。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相应的课件钟表学具准备:钟表答题卡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1.这个周末你是怎样安排的, 把你的计划说给大家听一听。 2.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明明 的生活是怎样安排的吧。(板 书课题:解决问题) 1.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 务。 1.看时间画出下面钟面上的分针。 2.圈出刘阿姨下班的时间。 二、自主探索,体验认读时间。 课件展示例3。 (1)提问:从图中你获取了 什么信息? (1)学生自由观察,获取信 息,回答老师的提问。 (2)指导学生回答。 7:459:1510:50 (3)学生小组内交流,点名

新知。(2)图中钟表上的时间是多 少?你能读出来吗? (3)质疑:明明可能在哪个 时间去踢球? (4)你能把明明这天踢足球, 做作业,看木偶剧按时间的先 后顺序排列一下吗? 汇报,全班讲解,给出明明 9:00做完作业,做完作业后 才去踢球,踢球的时间不会是 7:45,而10:30明明要去看木 偶剧,所以明明踢球的时间也 不会是10:50,所以他应该是 9:15去踢球。 (4)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 流。 9:00-----------9:15-----10:30 做完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3.停电通知 8:20~9:00锦川小区停电 9:05~9:45西山小区停电 10:05~11:00华庭小区停电 李明9:25回家,家里没电。他住 在(西山)小区。 4.圈出他们去踢球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1.小牛今天到谁家里做客? 请把它的房子涂成喜欢的颜 色。 2.按要求画出钟面上的时间。 3.找规律接着画。 4.看图讲故事。(课件展示教 1.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完成, 点名汇报,集体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答题卡)。 展示后点评。 3.先引导学生找钟表的排列 规律,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4.小组内看图讲故事,故事中 的时间要准备。

0573.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导学案)

《分数的简单计算》导学案 学法指导: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96-9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课前 一、自主学习 1、我会填。 (1)3/4里有()1/4 (2) 3/5里有()个1/5 (3)4/8里有()个1/8 (4)5/9里有()个1/9 2、观察课本99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我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每块西瓜就是它的—— (2)哥哥吃了2块,就是2个——,妹妹吃了1块,就是1个——

(3)根据以上信息,我提出的问题是——? 课中 二、小组合作学习例1、例2、例3 1、2/8+1/8该怎么计算呢? 想:2/8是2个——,1/8是1个——,2个1/8加1个1/8是——个——,就是——,所以2/8+1/8=——。 2、我会算5/6-2/6。 想:5/6是5个——,2/6是2个——,5个1/6减去2个——,剩——个——,就是——,所以5/6-2/6=——。 3、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1-1/4=() 1可以看作——个1/4,就是4/4. 1-1/4=——-1/4=() 4.我得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 三、班级展示 班内展示合作学习内容,交流收获。 四、质疑探究 对于今天我们学习的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请提出来。 五、达标测试。(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他补充,评价) 1、计算: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 8.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执教者:新沂市高塘中学王孔云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相关知识。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 2.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准备:1.两笔两本(红笔、黑笔,课本、笔记本);2.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屏幕展示:课前准备(课本笔记本双色笔); 今日赠语:全力投入会使你与众不同。 齐读三遍:我是最优秀的,我一定能做的更好! 同学们,孔老夫子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见时间是多么神奇。我们

来看一首小诗——高士其的《时间伯伯》(多媒体显示),大家齐读一遍。时间有脚吗(没有)那么,可见这首小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文题就源于高士其这首小诗。(板书课题:8.时间的脚印)这课题也采用什么修辞(拟人)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了解一下它的作者(看图了解陶世龙)。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第二张“恐龙化石”、第三张“三叶虫化石”。(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指生读,明确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下面来检测一下大家预习效果如何。请看大屏幕: 1.字词我会读 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 2.标出全文的段落序号并回答共几段 3.标出全文的独句段数一数共几段分别是哪些在这些段落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是哪几段 全班交流:1.字词指生读,每个词齐读三遍并书写;2.全文共31段。3.其中有8个段落是独句段,(1、5、7、13、18、22、24、27),其中5、7、18、22、24、27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四个部分。把小标题写到相应段落的开头:(屏幕显示) 第一部分 (1—4 ) 引出话题:时间漫谈。

时间状语从句导学案

甘南二中高二英语时间状语从句复习导学案 班级:二年七班时间:2017年 3 月 22 日 ●Learning goals:①To master the use of adverbial clauses of time; ②To recite the subordinating conjunctions; ③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in test. ●Important points: To master the use and the subordinating conjunctions of adverbial clauses of time. ●Difficulties: To remember the special use of the subordinating conjunctions. ●Learning methods: Self-studying & Cooperation. ●Test focus: when since before ●Learning Procedure: Step 1. Review Time Step2 . Presentation 从属连词 (A)When while as 常见用法: when特殊句型: 例句: (B)since 用法 句型: 注意: 例句: (C)before用法 句型:(1) (2) (D)until 用法 not…until句型注意(1)______句 (2) ______句 例句: (E)after 例句: Step3. Summary Step4. Test Step5. Homework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 》学导学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学导学案.教案

《时间的脚印》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 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 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 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屏幕显示标题) 二、识记字词 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龟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

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打开书63页。《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我们一起来看正文。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提纲如下:(屏幕显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过渡段。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得同学读第六自然段。读得好极了。 本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这是总起段。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速度与时间关系导学案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 编制:杨振林 审核:唐军 一.课前自学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如果物体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该物体的 不随时间变化,该物体做 运动。 (2)如课本图2.2-2所示,如果物体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物体所做的运动是 。由图象可以看出,对于图象上任意一个速度v 的变化量Δv,与对 应时间Δt 的比值t v ??是 ,即物体的 保持不变,所以该物体所做的运动是 。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 。其v-t 图象应为下图中的 图,如果物体的速度v 随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 ,图象应为下图中的 图。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式为 ,其中,若v 0=0,则公式变为 。若a=0,则公式变为 ,表示的是 运动。 (2)v=v 0+at 的理解:由于加速度a 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at 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初速度v 0,就得到t 时候物体的速度v 。 二.课堂演练 1.基本公式的应用 例1.汽车以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一定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10s 后速度能达到25m/s ,问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大? 例2. 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 2,如果必须在2.5 s 内停下来,则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大不能超过多少?(假设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 v v v v

变式训练1.汽车以4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1)若汽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2)若汽车刹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 后速度减为多少? (3)若汽车刹车以3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后速度为多少? 2.多过程问题的分析 例3.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变式训练1.发射卫星一般采用多级火箭,第一级火箭点火后,使卫星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0 m/s2,燃烧30 s后第一级脱离,第二级火箭没有马上点火,所以卫星向上做加速度为10 m/s2的匀减速运动,10 s后第二级火箭启动,卫星的加速度为80 m/s2,这样经过90s 等第二级火箭脱离时,卫星的速度为多大? 三.合作探究 卡车原来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停止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过程用了12s. 求: (1)减速和加速过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2)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 (3)开始刹车后2s末及10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

《时间的脚印》导学案

《时间的脚印》导学案 倪花芳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文章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梳理说明顺序、说明层次,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会品味重点词语、句子;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学习本文运用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说明科学道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敢于探索的科学的精神。 【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又是一篇文艺性事理说明文。学习时应通过“读”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理解文中的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小组合作探究抓住重点句子及关键词语,揣摩其的作用,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并从中悟出一定道理。 本文主要说明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岩石人格化,让死气沉沉,没有生命的坚硬的岩石成了有着生命和活力的物体,使文章变得富有生趣,接近了和读者的距离。学习前要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的作用,从而更好的理解说明内容及作者情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预习】 1.本文作者_________,中国科普作家。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 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 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1.陶世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龟裂.()粗糙.()山麓.()沟壑.()湖泊.()沉淀.()沙lì()浑zhuó()腐shí()帷mù()悬yá()绝bì() 2.jūn cāo lù hè pō diàn 砾浊蚀幕崖壁 3.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⑴海姑石烂: ⑵奇形怪状: ⑶龟裂: ⑷腐蚀: 3.⑴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⑵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⑶裂开许多缝子⑷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 4.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补充空缺内容。

溶质的质量分数导学案

姓名:班级组别: 课题: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涵义;2.能进行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初步掌握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及相关计算。 重点难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和有关计算。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及相关计算。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先通读教材P42-44,知道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涵义;能进行质 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初步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及相关计算。背着书完成自主学习,运用知识完成预习检测。 【知识回顾】1.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下,一定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2.20℃,NaCl的溶解度为36g,是指,此时,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自主学习】1.基本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与之比。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 。3.公式变形:(1)溶质质量= 。 (2)溶液质量= ÷(或= 质量+ 质量)。 【特别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表示,且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 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只与有关,而与无关。 ③溶质质量是指的那部分溶质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预习检测】1.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根据溶液可以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略,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 2.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则下列质量比关系不正确的是()A.溶质:溶剂=1:4 B.溶质:溶液=1:5 C.溶剂:溶液=4:5 D.溶质:溶剂=1:5 3.填写下面的表格:Array 4.在20℃时,将40g硝酸钾 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8.4g 硝酸钾固体 白:(1)未溶解。请填写下列空 所得溶液是20℃时硝酸钾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合作探究】探究一: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 1.填写书P42表格(答案写在教材上) 2.如何区分溶液的浓稀?溶液的浓稀和溶液的饱和与否的关系? 3.从100g20%的某溶液中取出l0g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4.10%的氯化钠溶液表示什么意义? 探究二: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1.填写书P43表格(答案写在教材上)

完整word版时间的脚印导学案

《时间的脚印》导学案倪花芳【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文章生字词;了解 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梳理说明1.顺序、说明层次,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会 品味重点词语、句子;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圈点勾 画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2.的方法,学习本文 运用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说明科学道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大3. 自然、热爱科学、敢于探索的科学的精神。【学法指 导】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又是一篇文艺性事理说明文。学习时应通过“读”来整体感知文章内 容,梳理文章思路,理解文中的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小组合作探究抓住重点句子及 关键词语,揣摩其的作用,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善于 观察自然现象并从中悟出一定道理。本文主要说明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文章运用拟人的 修辞手法,把岩石人格化,接使文章变得富有生趣,让死气沉沉,没有生命的坚硬的岩石成了有 着生命和活力的物体,从而更好的理解说明学习前要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的作用,近 了和读者的距离。内容及作者情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思 想感情。【自主预习】 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1.本文作者_________,中国科普作家。1949部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 科普作品数百篇,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 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陶世龙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 ()(山麓()沟壑)湖泊() 沉淀)龟裂()粗糙(......)ì(绝b ))悬帷shí()沙lì(浑zhu ó()腐) mù( yá( 崖蚀砾ō hè p diàn 浊幕壁cāo lùjūn2. 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3. ⑴海姑石烂:⑵奇 形怪状:⑶龟裂: ⑷腐蚀: 3.⑴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 不改变。⑵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⑶裂开许多缝子⑷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 破坏。 4.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补充空缺内容。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 逻时可以记录时间____和____岩石的间辑岩石是怎样的顺脚序记录时间的

时间和位移导学案有答案修订版

时间和位移导学案有答 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

班级组别姓名编写教师: __________ 运动的描述时间和位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能够处理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自主学习】 一.时间和时刻 (1)时刻:时刻指的是某一时间点,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确定的________表示,对应的运动量是位置、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 (2)时间: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________表示,对应的运动量是位移、平均速度、速度变化量. 二.矢量和标量

(1)矢量:在物理学上的物理量叫做矢量。 (2)标量:在物理学上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3)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 三.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时所在的空间的一点,其位置可由坐标确定 (2)位移描述物体________的变化,用从_________指向_________的有 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3)路程是物体运动________的长度,是标量. 思考:什么情况下物体运动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基础训练】: 1、关于时间与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00开始上课,这里的8:00指的是时间 B.上午第一节课从8:00到8:45,这里指的是时间

C.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D.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2、质点沿着下图所示的边长为10 m的正方形路线,从A点开始逆时针方向运动,每秒运动5 m。问,从开始运动时计时,到下列表中所指三个时刻的三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各多大(填在表中相应空格中)在图中画出三个位移矢量图。 解正确的是 ()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 和路程是相等的 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运 动到B,其路程可能不同,但 位移是相同的 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示范教案一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示范教案一每周干家务 活的时间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课时安排 7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 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 ●教学难点 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 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

[生]清洗(洗碗、洗衣、洗菜等) 清扫(扫地、擦桌椅、收拾床铺、擦玻璃……) 农村的同学:有时会去地里干活. [师]你认为干家务活影响学习吗? [生](略)…….可以增进与父母间情感交流.合理安排不会影响学习. [师]每位同学统计一下你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填写下表(出示幻灯片)课后完成. [师]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 [师生共同讨论小结] [生]开展调查,收集班里全部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求出班里所有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通过比较、分析就可了解自己在班内所处的位置和水平. Ⅱ.讲授新课 1.引入概念 (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2)总体(population):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individual). 2.想一想 [师]开展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生](略) 师生共同探讨小结如下: 小结:(1)首先确定调查目的. (2)其次确定调查对象,明确总体与个体. (3)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 3.学一学 [例1]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出总体、个体. 调查目的:当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 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 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而不是指人.. 注意:(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 .. (2)调查方式:采用普查.(因为为了准确 了解全国人口状况). .. [例2]为了考察××学校××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指出总体、个体.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屏幕显示标题) 二、识记字词 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 刨刮(páo) 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龟裂(jūn) 楔形文字(xiē)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我们一起来看正文。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提纲如下: (屏幕显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 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过渡段。 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读第六自然段。 本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那么,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这是总起段。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研读课文8~18自然段。看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其中的重要环节。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学生复述、点击,显示流程图) 这是一幅沉积岩的图片,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我们研究岩石的形成过程是为了说明什么?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3.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大家分组讨论并阅读22~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导学案 (2)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导学案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或 学习心得 学 习 目 标 1、能够区分时间和时刻,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知道矢量和标量的概念。 2、针对实例进行分析,掌握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矢量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 3、进一步领悟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量是位移,根据位移就能确定质点的新位置。 课 本 导 读 1.时刻指的是_________,时间间隔指的是某两个时刻之间的_____,简称________ 2.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___表示,时间间隔用_____表示,时刻与物体的_______相对应,表示某一瞬间;时间间隔与物体的 _______相对应,表示某一过程(即两个时刻的间隔). 3.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_______,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___________的物理量,位移只与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而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 历的___________无关,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_______到_________作一条有向 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___________ 4.矢量和标量:既有_______又有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____________ 5.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点运动到B点,若A、B两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 A和x B,则物体的位移为Δx=_____________ 图1 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问题情境] 1.电台报时一般这样说:“现在是北京时间八点整.”听评书连播节目时,最后播音员往往说:“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听.”这里面“时间”的意思有何不同? 2.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升空.这里的“18时59分57秒”是时刻还是时间呢?时间和时刻有什么联系呢?如何表示时 间和时刻? 探究二、路程和位移 [问题情境] 2010年11月广州亚运会开幕,一位同学想从济南的家去广州看比赛,他有三种出行的方式:一是先坐公交车去飞机场,然后乘飞机到广州;二是坐高铁;三是坐汽车去.三 种出行的方式路程是否相同?位置的变化是否相同?如何描述位置的变化呢? [要点提炼] 1.路程 路程是质点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所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是__量,只有大小,

1、分数乘法(一)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科《分数乘法(一)》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节次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预测】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进行计算。 【学法指导】请独立自主学习P2-P4页中的例题和所有练习题,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预习自测】 一、回忆自己预习的课本第2-4页的内容。 二、我来显身手! 1.把9+9+9+9+9+9+9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2.把0.2+0.2+0.2+0.2+0.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3.列式计算。9×3 4×6 12×10 5个12是多少? 12个1.5是多少? 3个5 1是多少? 4、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5、试着把61+61+61+61+6 1改写成乘法算式 再试着写几个分数乘法算式 我的发现(疑惑):通过对新课知识的预习及预习自测的完成,我收获了 但是 不明白。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 要用一张彩纸的51,剪3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多少张彩纸? 1、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并试着说说分数乘法的意义 2、如何来计算呢? 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探究活动二:练兵场大挑战: 1、3×72表示的意义 5×132表示的意义 2、我来展示 【当堂检测】1、涂一涂,算一算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5个4 3的和是多少? 83×3=( + + ) 61+61+61+61=6 1×( )表示 43+43+43+43+43+43+=4 3×( )表示 252+252+=25 2×( )表示 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 ),分母( )。 【课后作业】——拓展运用 3、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时滴水 101 桶,5时滴水多少桶? 4、一个长方形长2米,宽 3 2米,这个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5、王叔叔骑摩托车,每分钟行驶252米,14分钟行驶多少千米?42分钟呢?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2)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2)教案北 师大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 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 ●教学难点 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 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每位同学统计一下你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填写下表(出示幻灯片)课后完成. 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 [师生共同讨论小结] 开展调查,收集班里全部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求出班里所有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通过比较、分析就可了解自己在班内所处的位置和水平. Ⅱ.讲授新课 1.引入概念 (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2)总体(population):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individual). 2.想一想 在上面这个问题中的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 3.学一学 [例1]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出总体、个体. 调查目的:当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 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 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导学案(含答案)

《时间的脚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2.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容于融于作品中。 【自主学习】 给下列字体注音 腐蚀()浑浊()山麓() 刨刮()粗糙() 【整体感知】 给课文内容分段: 第一段:(1—5)讲述了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时间的记录。第二段:(6—30)详细讲解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段:(31—32)读懂大自然,造福人类。 【合作探究】 1.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提示一:读第8—19自然段。 提示二:岩石经受着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的“攻击”。

2.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3.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5.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增加知识;找寻宝藏 6.分析第6—22自然段的说明顺序? 提示:简括各自然段意思——合并相关段落——对照顺序类型进行发现。 7.品味语言 (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2)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当堂检测】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②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③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④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

《时间和位移》导学案2

1.2时间和位移(一)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 学习目标: 1. 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在实验中测量时间 的方法。 2. 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 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3. 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学习重点: 1.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区别。 2. 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学习难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主要内容: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 都表示一个不同的 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停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例一】下列说法中指的是时间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时 刻的有________________。 A.第5秒内 B.第6秒初 C.前2秒内 D.3秒末 E.最后一秒内 F.第三个2秒 G.第五个1秒的时间中点。

课堂训练: 1.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5s时就是指物体在5s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s时就是指物体在5s初时,指的是时刻。 C.物体在5s内就是指物体在4s末到5s末的这1s时间。 D.物体在第5s内就是指物体在4s末到5s末的这1s的时间。 二、路程和位移 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 大小没[来源:学。科。网Z。X。X。K] 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 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 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 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 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 线运动时大小才等于路程。 【例二】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m的正方形,在 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一 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一垒二垒跑 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