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单选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

A.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

C.比例税率

D.累退税率

2.下列税率形式更能体现从税收公平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3.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这种税负转嫁称为( B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4.能够导致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的情形是( A )。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5.当某商品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时,其税负转嫁情况是( A )。

A.易转嫁

B.不易转嫁

C. 和税负转嫁无关

D. 不确定

6.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D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房地产税

7.从税收效率角度看,下列税率形式作用最弱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8.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这种税负转嫁方式称为( C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9.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适用的税率形式是( A )。

A.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

10.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这种转嫁方式称为( D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1.在下列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2.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B )。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比例税是从价税

C.定额税是从价税

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13.下列有关税收资本化表述正确的是( C )。

A.税负全部归宿于买方

B.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前转

C.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后转

D.税收资本化往往发生在消费品的交易中

14.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增值税

B.个人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5.税收的主体是( B )。

A.税务机关

B.国家

C.海关

D.工商机关

16.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B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课税依据

D.税率结构

17.下列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税种是( D )。

A.增值税

B.资源税

C.证券交易印花税

D.消费税

18.下列商品课税中,赋税最容易转嫁的是( A )。

A.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

B.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

C.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

D.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

19.税制构成的核心要素是( B )。

A.纳税人

B.税率

C.课税对象

D.纳税期限

20.税收强制性依靠的是( C )。

A.国家对国有企业生产资料所有权

B.国家对生产资料所有权

C.国家政治权力

D.社会习惯势力

21.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参与企业分配的形式是( A )。

A.税收

B.国债

C.利润上缴

D.股息或红利

22.在税收要素中,体现纳税人负担轻重的最主要要素是( A )。

A.税率

B.附加和加成

C.起征点

D.减免税

23.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标准是( B )。

A.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B.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C.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

D.按税收和价格关系分类

24.营业税的税率形式是( A )。

A.比例税率

B.全额累进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25.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从价值构成看,所谓增值额是指( C )。

A. C+V+M

B. C+V

C. V+M

D. C+M

26. 税法中规定的课程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称为( B )。

A.免征额

B.起征点

C.速算扣除款

D.计税金额

27.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 A )。

A.应纳税所得额

B.企业营业收入

C.企业总利润

D.企业营业利润

28.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称为( A )。

A.从价税

B.资源税

C.共享税

D.消费税

29.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依据,规定固定税额计征的税种叫( C )。

A.从价税

B.增值税

C.从量税

D.所得税

30.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划分,增值税属于( A )。

A.流转课税

B.收益课税

C.财产课税

D.行为课税

31.税负前转转嫁程度与需求弹性大小的关系是( B )。

A.正向关系

B.反向关系

C.不确定

D.没有关系

32.一种税区别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D )。

A.税源

B.税目

C.税率

D.课税对象

33.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称为( A )。

A.税目

B.负税人

C.纳税人

D.税源

34.下列属于财产税的是( C )。

A.关税

B.消费税

C.房产税

D.增值税

35.下列属于间接税的是( D )。

A.工薪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商品税

36.税法上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人称为( A )。

A.纳税人

B.负税人

C.扣缴义务人

D.代收代缴人

37.下列属于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要素是( B )。

A.税目

B.税率

C.征税对象

D.纳税人

38.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税收基本特征的是( D )。

A.固定性

B.无偿性

C.强制性

D.自愿性

39.在市场对经济的资源配置有效的情况下,从效率出发,税收的目标是( A )。

A.保持税收中性

B.强化税收杠杆作用

C.税收收入最大化

D.以上都不对

40.税收首要和基本的职能是(C)。

A.政治职能

B.管理职能

C.财政职能

D.社会职能

41.税制的建立应有利于保护国民经济,避免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应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均衡发展,体现了税收原则的( B )。

A.财政原则

B.经济原则

C.普遍原则

D.平等原则

42.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B )。

A.税目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B.税率是衡量负轻重的重要标志

C.纳税人就是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和自然人

D.征税对象就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的物品

43.在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将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 B )。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两者没有关系

44.下列属于衡量宏观税负的指标是( A )。

A.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

B.企业税收负担率

C.企业税费负担率

D.间接税负担率

45.主要发生在某些资本品(具有长期受益的应税物品)的交易中的税负转嫁方式是

( D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46.直接负担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B )。

A.纳税人

B.负税人

C.缴款人

D.扣款人

47.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划分,车船税属于( C )。

A.流转课税

B.所得课税

C.财产课税

D.行为课税

48.对以下产品征税,税负更多由需求方的承担的是( A )。

A.生活必需品

B.需求弹性大的商品

C.资本密集型产品

D.耐用品

49.下列税收转嫁方式中,属于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的是( B )。

A.混转

B.消转

C.散转

D.税收

50.决定税负转嫁和归宿的关键因素是( D )。

A.征税范围

B.税种性质

C.市场结构

D.商品供求弹性

51.把税收和税率联系在一起的曲线是( D )。

A.菲利普斯曲线

B.洛伦兹曲线

C.收益曲线

D.拉弗曲线

52.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 B )。

A.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B.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承担相同的税收

C.具有不相同纳税能力的人承担不相同的税收

D.收入的公平分配

53.把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标准是( B )。

A.课税对象的性质

B.税负能否转嫁

C.价税关系

D.计税标准

54.税收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一定时期内税收分配的规模和增长的速度首先取决于( C )。

A.国家职能范围

B.宏观经济政策

C.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

D.个人收入分配

55.根据税负能否转嫁,税收可以分为( C )。

A.价内税和价外税

B.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C.直接税和间接税

D.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56.中央税的征收机构是( A )。

A.国家税务局

B.由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按比例分别征收

C.地方税务局

D.按分成比例大小决定由国家税务局或地方税务局征收

57.在累进税制的情况下,平均税率随边际税率的提高而上升,但平均税率( B )边际税率。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无关

58.如果实行累进税制.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名义税率则( A )实际负担率。

A.低于

B.高于

C.等于

D.无关

59.在现行税率或税法的情况下,税收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与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 A )。

A.税收弹性

B.税收负担率

C.税率

D.税负转嫁率

60.如果税收制度允许税前扣除,那么名义税率就会( B )实际税率。

A.低于

B.高于

C.等于

D.无关于

61.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和节约的税收四项原则的是( B )。

A.瓦格纳

B.亚当?斯密

C.穆勒

D.萨伊

62.随着征税对象增大逐级提高计征比例的税率形式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边际税率

D.定额税率

63.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C )。

A.营业税

B.消费税

C.增值税

D.关税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至少两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CD )。

A.所得税能够比较方便地实行累进税率,从而可以比较有效地达到收入再分配的目标

B.一般商品消费税是累退的

C.商品税采用差别税率可以加强收入再分配力度,但会扭曲产品结构,造成较大效率损失

D.向财产征税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收入差距

2.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在形式上具有的特征有(BCD )。

A.自愿性

B.强制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3.影响税收超额负担大小的因素有(ABCD )。

A.商品的需求弹性

B.税率的高低

C.税收对相对价格的影响程度

D.征税范围

4.在税制设计中可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ACD )。

A.尽可能采用中性税收

B.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税

C.尽可能避免高税率

D.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税

5.对小轿车征收消费税,厂商有可能采取的税负转嫁方式有(ACD )。

A.前转

B.税收资本化

C.后转

D.混转

6.一个人的真实收入取决于下述哪些因素(ABCD )。

A.个人的收入水平

B.法律上承担的税负

C.别人转嫁给他的税负

D.转嫁给别人的税负

7.下列关于税负转嫁规律说法正确的有(BC )。

A.供求弹性相等时,税负由纳税人负担

B.供给有弹性需求完全无弹性时,买方负担全部税负

C.需求曲线相对于供给曲线较平坦,税负大部分由卖方负担

D.供给有弹性需求具有完全弹性时,卖方负担全部税负

8.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提出税收原则包括(ABCD )。

A.平等原则

B.确实原则

C.便利原则

D.最少征收原则

9.以税收计税依据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AD )。

A.从价税

B.价内税

C.价外税

D.从量税

10.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税收可分为(BC )。

A.实物税

B.直接税

C.间接税

D.货币税

11.下列属于税收要素的有(ABC )。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税率

D.税收能力

12.下列属于税收优惠范畴的有(ACD )。

A.减税

B.税收加成

C.提高起征点

D.提高免征额

13.下列税负容易转嫁的情形有(BC )。

A.需求有弹性

B.供给有弹性

C.生活必需品课税

D.所得课税

14.税负转嫁的形式主要有(ABD )。

A.前转

B.后转

C.转让资产收益

D.税收资本化

15.关于税收的表述合理的有(ABD )。

A.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B.税收是人们为享受公共物品支付的价格

C.税收体现了征纳双方平等交换关系

D.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

16.下列关于税收“三性”理解正确的有(AD)。

A.税收“三性”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特点

B.税收强制性的依据是国家所有权

C.税收固定性意味着征税对象和征税数额是固定的

D.税收无偿性指的是国家不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报酬

17.下列有关税收基本术语表述正确的有(CD )。

A.纳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人

B.税收属于社会再生产的交换环节

C.税收的客体是税法规定的标的物

D.税目反映征税广度,税率反映征税深度

18.下列关于税率表述正确的有(AB)。

A.名义税率是纳税人实际纳税时适用的税率

B.实际税率是纳税人真实负担的有效税率

C.在实行比例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不同

D.在实行累进税率条件下,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一致

19.下列表述正确的有(CD )。

A.目前居民工资薪金计税每月扣除的3500元是起征点

B.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税收分为商品课税、资源课税和财产课税

C.价格变动对从量税不产生影响

D.价内税容易造成对价格的扭曲

20.关于税负转嫁的表述正确的有(ACD )。

A.税负转嫁只是税收的一部分,税收归宿覆盖全部税收

B.税负转嫁有利于国家取得收入

C.税负转嫁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D.市场经济的存在不等于税负转嫁的实现

21.下列关于税负转嫁的表述错误的有(AD )。

A.需求弹性越大,税负前转容易后转难

B.需求弹性越小,税负前转容易后转难

C.供给弹性越大,税负前转容易后转难

D.供给弹性越小,税负前转容易后转难

22.下列体现了利益交换说特征的税种有(ABC )。

A.燃油税

B.社会保险税

C.车船使用税

D.营业税

23.下列原则属于税收公平类原则的有(AD )。

A.受益原则

B.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C.征税费用最小化原则

D.能力原则

24.税率形式主要有(ABD )。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定量税率

D.累进税率

25.与课税对象关系密切的税收要素包括(AC )。

A.税目

B.税率

C.税源

D.纳税期限

26.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ABCD )。

A.课税范围

B.商品供求弹性

C.税种属性

D.商品属性

27.税收与国债的区别主要有(ABC )。

A.税收是无偿的而国债是有偿的

B.税收具有强制性,国债是信用关系,采用自愿形式

C.税收固定,国债可多购可少购

D.税收依法征收,国债不依法举债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D )。

A.商品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税负更多地趋向由生产者负担

B.商品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税负更多地趋向由生产者负担

C.商品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税负更多地趋向由消费者负担

D.商品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税负更多地趋向由消费者负担

29.下列税负容易转嫁的商品有(AD )。

A.食盐

B.钻戒

C.轿车

D.大米

三、判断题(认为正确的请在对应括号中画“√”,认为错误的请在对应括号中画“×”。)

1.若土地供给完全无弹性,则土地税将全部由土地所有者承担。(√)

2.政府的征税范围是决定税负转嫁的一个重要因素。(√)

3.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基本标志,是鉴别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

4.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模式下,依据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税收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5.税目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6.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

7.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

8.在实纳税额与应纳税额相等,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与计税依据的数额相等时,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相等;否则不相等。(√)

9.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

10.公共权力的特殊强制力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依据。(√)

11.税收与国家之间的本质联系,可以理解为有了国家就有了税收。同时,有了税收也就有了经济意义上的国家。(√)

12.税收作为国家政治权力主体占有剩余产品价值的一种形式,其总量不能多于一定时期社会的总剩余产品价值量。(√)

13.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来满足的社会共同需要,应由全社会的成员来分担成本,而这种分担又必须通过向人民收费来实现。(×)

14.高价销售的烟、酒,必然给生产和提供烟和酒的厂商带来丰厚的利润,从而使市场竞争的结果失去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运用税收对烟、酒等劣质品征收高税。(√)15.税收原则是国家设计税收制度、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评价税制优劣和考核税务行政状况的基本标准。(√)

16.通常而言,在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税负率不宜过低;相反,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税负率可能相对较低。(×)

17.税收负担公平是指税收负担与负税人的条件相一致。(√)

18.纵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具有相同境遇的人承担相同的税负;横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具有不同境遇的人承担不同的税负。(×)

19.亚当?斯密的“确实”、“便利”、“节省”原则实质上就是税收的经济效率。(×)

20.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税收决定经济,经济影响税收。(×)

21.一国社会消费水平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税收收入水平相应就高;反之,社会消费水平低,税收收入水平就低。(√)

22.税收的经济调节职能是最基本的、首要的职能,财政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从属的、派生的职能。(×)

23.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税收负担的轻重与多少,不仅关系到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和生活状况,也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税收负担问题是税收政策的核心。(√)

24.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对商品课税而言,从量税和从价税不改变税负归宿的性质。(√)

25.商品需求弹性大小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正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

26.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小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如果供给方是纳税人,税负只能实现较少部分的转嫁。(√)

27.从比例税率和固定税率影响税负转嫁的难易程度上而言,固定税率比比例税率容易转嫁。(×)

28.通过对税负转嫁存在条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实际不存在着税负转嫁的现象。(×)

29.税收中性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践中只能是中性倾向而已,税收实际上是“非中性”的。(√)

30.税收效率原则就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包括税收行政效率和税收经济效率两个方面。(√)

四、简答题

1.简述课税对象和税源的关系。

答案要点:课税对象与税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是一个国家已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中的国民收入。由于课税对象既可以是收入,也可以是能带来收入的其他客体,或是仅供消费的财产,因此,课税对象与税源未必相同。

2.简述税收的特征。

答案要点:(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

3.简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税收内涵。

答案要点:(1)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2)税收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3)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

4.简述税收中性内涵。

答案要点:两种含义:(1)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2)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5.简述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答案要点:(1)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时,前者的负担重,后者的负担轻。(2)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种问题;(3)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6.简述税收超额负担及其表现。

答案要点: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表现在两个方面:(1)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2)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7.简述效率类税收原则。

答案要点:(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2)征税费用最小化原则;(3)征税确实简化原则。

8.简述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

答案要点:(1)所谓起征点,即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应就征税对象全额依率计征。(2)所谓免征额,即税法规定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一律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依率计税。

起征点和免征额虽然都属于税收优惠照顾措施,但两者优惠政策的重心不同。其中,前者体现税收的重点照顾政策,后者体现税收的普遍优惠政策。

9.简述公平类税收原则。

答案要点:(1)受益原则;(2)能力原则。

10.简述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

答案要点:(1)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间税负的再分配;(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也是主动行为。

11.简述各固定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的优缺点。

答案要点:(1)固定税率优缺点:计算简便,主要适宜于流转额的课税,缺点是在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上不如累进税率;(2)比例税率优缺点:优点是具有鼓励生产、计算简便和利于征管,缺点是有悖于量能负担原则;(3)累进税率优缺点:有较强的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但计算较复杂,透明度不如固定税率。

12.简述税负转嫁的方式。

答案要点: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

13.简述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答案要点:(1)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2)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课税范围较窄的商品的课税难以转嫁;(4)垄断性商品税负易转嫁,竞争性商品税负难转嫁;(5)从价税税负易转嫁,从量税不易转嫁。

14.简述征税的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答案要点: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从总体上讲,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1)效率是公平的前提;(2)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

15.简述研究税负转嫁的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1)研究税负转嫁问题,有利于税收负担的合理安排;(2)研究税负转嫁问题,有利于制定正确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3)研究税负转嫁问题,有利于揭示税收分配关系的真相,找到税负的归宿,把纳税义务人与实际负担人真正区别开来。

五、计算题

1.假设税法规定的某所得征税的免征额为1000元,该所得适用税率为20%,若王某2013年3月取得此项所得,金额为1300元,无其他税收优惠规定,计算王某此项所得的应纳税额。答案要点:应纳税额=(1300-1000)*20%=60元。

2.假设税法规定的某所得征税的起征点为2000元,该所得适用税率为20%,若徐某2013年3月取得此项所得,金额为2500元,无其他税收优惠规定,计算徐某此项所得的应纳税额。答案要点:应纳税额=2500*20%=500元。

3.李某2013年2月取得收入5800元,若规定的免征额为2000元,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具体为:应纳税所得额2000元以下的,适用税率为5%;应纳税所得额2000─5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10%;应纳税所得额5000─10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15%。计算李某此项收入的应纳税额。

答案要点:应纳税所得额=5800-2000=3800元,应纳税额=2000*5%+1800*10%=280元

六、案例分析题

案例1:

2003 年2月1日,经江苏省政府决定,暂停征收车船使用税的自行车税目(下称自行车税)。截止目前,我国各地区都已经停征了自行车税。自行车税按辆定额征收,除上海为8元外,其他省、市均为4元。据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统计,1994 年该省征收了自行车税共计5000多万元,为此支付了700多万元的印刷、劳务、宣传、组织等各项费用,直接征收

成本就占了收入总额的14 %,为了保证此项税款的征收,动用了地方政府、公安部门、街道办事处及村组干部等协助,而上述仅是征收自行车税的行政成本;此外,还有纳税人因履行税收义务占用其时间、精力等形成的纳税成本。区区 4 元钱,真可谓得不偿失。

请从税收效率角度评析我国暂停征收自行车税的原因。

答案要点:对自行车征税,征税额最少,耗费精力最大,征收成本最高,税款流失最明显,管理难度最大,严重影响税收效率,既包括经济效率也包括行政效率,因此暂停征税是必要的。

案例2:

20世纪80年代,我国税法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定为800元,此后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主要是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已有越来越多居民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该征税起点。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税起点不断提高,2006年1月1日提高为1600元,2008年3月1日又提高为2000元,2011年9月1日再次提高,为3500元。

请从公平角度评析我国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免征额的设定应综合考虑纳税人生活、工作成本,以及物价影响,这也是税收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显然,我国个人所得税免征额长时间停留在800元不符合公平原则,需要进行调整,因此,近几年我国多次提高个税征税起点非常必要,既体现了税收公平,也发挥了税收收入分配调节功能。

案例3:

某品牌电视机生产企业为配合税法宣传,同时也为了扩大电视机的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策划出这样一个营销方案:在产品宣传单的醒目位置上标有“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的产品后,您将很荣幸地成为了我国的纳税人。”

请问电视机生产企业的营销方案是否可行?

答案要点: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单位和个人。在这个案例中,当顾客购买电视机后,电视机厂将就这笔销售额缴纳流转税,而税款已加在销售额中通过商品交易转嫁给顾客承担。此时电视机厂才是纳税人,顾客则是负税人。鉴此,宣传单应该改为“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的产品后,您将很荣幸地承担了我厂的税负,我厂将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予以真诚回馈。”这也可见税法宣传任重而道远。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1. 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的基本属性,同其他经济范畴一样,通常要从两方面来剖析:一方面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殊规定性,即不考虑税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差别,剖析税收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是剖析不同社会或不同国家的税收的特殊性。 2. 税收的"三性" 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是税收权威性的体现。 第二节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 税收制度: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的课税办法的总和。 1. 税制要素 基本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其他要素:减税、免税附加和加成、纳税环节、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违章处理。 2. 税收分类 现代国家的税制一般都由多个税种组成,各税种既互相区别又密切相关,依照一定的标准将各税种分别归类,是研究和建设税制的重要前提。税收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很多,一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1)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2)直接税与间接税。(3)从量税与从价税(4)价内税与价外税。(5)中央税与地方税。 第三节税收原则 1.税收原则及其发展 (1)税收原则的概念 一国设计、完善税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治税思想的具体化和条文化 (2)税收原则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税收思想—— 西方税收思想的发展 2、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1)公平类税收原则 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而平等征税又包括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两个方面的含义。 (2效率类税收原则 经济效率——税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行政效率——税收征收过程的效率,可以用税收活动中征纳双方的成本衡量,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3. 税收中性问题 (1)概念。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2)明确税收超额负担或称无谓负担问题是理解中性的一个重要途径。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三、税收原则 四、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1、从两个方面来剖析税收的基本属性 2、马克思主义对税收的界定 3、税收的源泉(剩余产品) 4、税收的定义 霍布斯“利益交换说” 20世纪30年代后的定义 二、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 三、税收的固定性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纳税主体) (二)课税对象(税收客体)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1、比例税率优缺点 2、定额税率优缺点 3、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3)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分 (4)小计算 若一个人的纳税所得为75001元,则按照全额累进税率纳税额为75001*50%=37500.5元,按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额为 25000*20%+25000*30+25000*40%+1*50%= 4、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五)起征点、免征额 两者的区别 (六)课税基础(税基) 税收三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二、税收分类 (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二)直接税与间接税 (三)从量税与从价税 (四)价內税与价外税 (五)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我国的五大类税种 商品课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关税 所得课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 财产课税:车辆购置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辆使用税、车辆使用牌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资源税制:资源税(包括盐税) 行为税制: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 第三节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三、税收中性问题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税收原则的提出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二)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二)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税收的效率原则 (一)充分且有弹性 1.充分是指税收应能为政府活动提供充裕的资金,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有弹性是指税收应能使税收收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组合效率的要求。 (二)节约与便利 节约就是要求税收尽可能地减少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与税收效率的关系 (1)在大多数场合,降低税收成本的要求与税收满足配置效率的要求是一致的。 (2)降低税收成本的要求有时也会与实现税收效率的要求相矛盾。 (3)从效率方面来考虑,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进行权衡:降低税收成本的好处是否足以抵消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便利”要求税收制度能方便纳税人,尽可能地减少缴纳成本。 税收的节约与便利原则有时会与税收的其他原则发生冲突。它需要以社会的福利为准则,与其他各项原则相权衡。 二、税收的公平原则 普遍接受的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1)横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相同的人交纳相同的税;2)纵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交纳不同的税。 (一)受益原则

第八章 税收原理范文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单选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 A.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 C.比例税率 D.累退税率 2.下列税率形式更能体现从税收公平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3.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这种税负转嫁称为( B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4.能够导致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的情形是( A )。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5.当某商品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时,其税负转嫁情况是( A )。 A.易转嫁 B.不易转嫁 C. 和税负转嫁无关 D. 不确定 6.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D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房地产税 7.从税收效率角度看,下列税率形式作用最弱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8.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这种税负转嫁方式称为( C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9.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适用的税率形式是( A )。 A.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 10.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这种转嫁方式称为( D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1.在下列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2.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B )。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比例税是从价税 C.定额税是从价税 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13.下列有关税收资本化表述正确的是( C )。 A.税负全部归宿于买方 B.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前转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单选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 A.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 C.比例税率 D.累退税率 2.下列税率形式更能体现从税收公平的是 (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3.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这种税负转嫁称为( B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4.能够导致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的情形是( A )。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5.当某商品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时,其税负转嫁情况是( A )。 A.易转嫁 B.不易转嫁 C. 和税负转嫁无关 D. 不确定 6.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D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房地产税 7.从税收效率角度看,下列税率形式作用最弱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8.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

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这种税负转嫁方式称为( C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9.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适用的税率形式是 ( A )。 A.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 10.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这种转嫁方式称为( D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1.在下列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2.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B )。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比例税是从价税 C.定额税是从价税 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13.下列有关税收资本化表述正确的是( C )。 A.税负全部归宿于买方 B.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前转 C.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后转 D.税收资本化往往发生在消费品的交易中 14.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 B )。 A.增值税 B.个人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5.税收的主体是( B )。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八章 税收原理)【圣才出品】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概念题 1.直接税与间接税 答:直接税是指税负不能转嫁、只能由纳税人承担的税。只要税收不再转移到商品或劳务的最终消费者身上,征税对象本身承担的税负,就可归为直接税。直接税是以个人收入、企业利润、财产价值等税基为纳税依据的税。一般将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土地税和人头税等视为直接税。在一般情况下,直接税都是累进税。 间接税是指税负可以转嫁、纳税人并不最后承担税负的税。从形式上看,间接税是由纳税人缴纳的,但纳税人可将税负转嫁给商品或劳务的购买者,即通过将税收额加在产品的价格上,由购买者承担税负。间接税实质上是不直接向承担税负的人征收的税。间接税一般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2.中央税与地方税 答:中央税是指划归中央并由中央税务机构管理的税收。中央税的收入属于中央财政收入。地方税是指由中央统一立法或授权立法、收入划归地方并由地方财政负责管理的税收。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央税和地方税是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划分的。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方法因国家政体和管理体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国家的地方政府(州、省、县等)拥有税收立法权,可以自行设立税种,这类税种显然就是地方税;而中央政府开征的税种就是中央税,中央税与地方税的隶属关系是十分明确的。有些国家的税种是由中央政府统一设立的,但根据财政管理上的需要,特别是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划出一部分税种给地方,其管理权和使用权限也相应下放给地方,从而形成另外一种类型的地方税。此外有的国家还设立共

享税,这样税收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比例分成。 3.税收负担 答:税收负担是指税收收入与可供征税的税基之间的比例关系。税收负担可分为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前者指税收总收人占GDP的比率,也称税收比率;后者指纳税人的纳税额占计税依据的比率。税收负担常被用来比较各类纳税人或各类课税对象的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因而是国家研究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4.课税对象与课税基础 答: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征税的目的物,即在税务征收发生的范围内具体的应税项目。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课税对象。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税种可划分为不同税类,如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等。 课税基础是指税务机关开征某种税时规定的应纳税范围。税基与课税对象并不完全一致。如对收入征税,在允许对收入进行某项扣除时,扣除后的收入是税基,而整个收入这一项目是课税对象,二者并不一致。在不允许对收入进行任何扣除的情况下,税基与课税对象是一致的。一种税的税基越大,其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也就越高。在正常征收的情况下,税基牢固,税收就是稳定的;反之,则会造成税收的不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需要对税基进行有效的保护,无论税基大小,都应给予相应的重视。 二、选择题 1.关于税收概念,以下表述合理的有()。 A.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八章++税收原理+习题

第八章税收原理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税收的强制性 2. 税收的无偿性 3. 税收的固定性 4.纳税人(纳税主体) 5. 课税对象(税收客体) 6. 课税标准(课税依据) 7. 税率8. 起征点9. 免征额 10. 课税基础(税基)11. 税目 二、判断题 1. 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2. 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无偿性与税收的强制性不同,它是绝对的。 3. 纳税人与负税人指的是同一人。 4.定额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 5. 按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或体积等标准对课税对象予以度量的税收称为从量税。 三、单项选择题 1. 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边际税率 B. 平均税率 C. 比例税率 D. 累退税率 2. 从税收公平角度看,()应排在较高地位 A. 比例税率 B. 累进税率 C. 累退税率 D. 边际税率 3. 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 A. 营业税 B. 增值税 C. 消费税 D. 房地产税 4. 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基本形式() A. 累进税率 B. 比例税率 C. 累退税率 D. 定额税 5. 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A. 增值税 B. 公司所得税 C. 消费税 D. 营业税 6. 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A. 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 比例税是从价税 C. 定额税是从价税 D. 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7. 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A. 增值税 B. 个人所得税 C. 消费税 D. 营业税 8. 税收的主体是() A. 税务机关 B. 国家 C. 海关 D. 工商机关 9. 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 纳税人 B. 课税对象 C. 课税依据 D. 税率结构 10. 下列税中,属于中央税的是() A. 增值税 B. 资源税 C. 消费税 D. 证券交易印花税 11. 税制构成的核心要素是() A. 纳税人 B. 税率 C. 征税对象 D. 纳税期限 12. 税收的强制性依靠的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