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设计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设计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❶教学分析➷

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分析】

本课为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 课,上接唐初政治局面,下启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在课程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唐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手工业、商业繁盛,使唐朝社会经济呈现高度繁荣景象。同时,唐朝时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之间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以及唐朝对外交流的广泛,使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包,社会生活异彩纷呈。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体现了盛世唐朝的繁华景象,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求知欲和表现欲都较强,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较高。但其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持久的注意力仍需以活动的多样性刺激来维持。因此,本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借助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有趣的课堂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指导学生研读材料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1.了解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史实。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了解和掌握唐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通过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和鉴赏,了解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历史解释)

3.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进程中,了解各民族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经济的繁荣;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学难点:盛唐繁荣的特征及原因。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图文材料:

,

唐代曲辕犁结构图唐代大明宫复原想象图

曲辕犁由十几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40余年。大明宫是唐帝国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映衬了当时唐朝强盛的国力和磅礴的气势。

教师讲述:你还知道唐朝出现了哪些领先世界的生产技术吗?你知道唐都长安的城市布局和城市繁荣的盛况吗?让我们走进第3课盛唐气象里去了解吧!

二、新课讲授

目录

01经济的繁荣——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话繁荣

02民族交往与交融——政策开明,民族关系有发展

03开放的社会风—— 大国自信,社会开放增活力

04多彩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名家辈出耀华夏

目标导学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话繁荣(经济的繁荣)

1.展示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教师: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

学生:开元年间,粮食丰收、国家富足的社会现象。

教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朝政府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

,

筒车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胜过)人力。——[元]王桢《农书》

材料二: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易往还,昧旦永日。——《旧唐书·崔融传》

3.(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长安城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教师归纳总结:

(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如:发明筒车和曲辕犁);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如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目标导学二:政策开明,民族关系有发展(民族交往与交融)

1.(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与史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唐朝前期边疆各族形势图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突厥可汗)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提出问题: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唐朝前期边疆各族形势》图,找出唐朝前期边疆主要的少数民族及民族政权,(1)思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唐朝前期边疆主要的少数民族及民族政权:突厥、回纥、靺鞨、吐蕃、南诏。

唐初,突厥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这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朝民族关系和睦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他们接受了唐的册封,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ft南北地区。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⑤唐蕃和亲。

2.(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与史料)史料解读

材料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图片、《步辇图》

材料四: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

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3.(多媒体出示材料三人物,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松赞干布的基本情况)读图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观察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提示: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还仰慕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步辇图》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歌舞等形式在民间广泛传播。

4.(多媒体出示材料四,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四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

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教学补充】(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5 页“相关史事”图文:唐中宗时,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尺带珠丹)迎娶了金城公主。赤德祖赞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识读图片、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目标导学三大国自信,社会开放增活力(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唐朝唐朝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弈棋仕女图》吹排箫乐伎壁画(见教材)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第15 页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像、《弈棋仕女图》局部、吹排箫乐伎壁画以及《唐画中女子打球》图,思考:唐朝社会风气有何特征?是何表现?

提示:

特征: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表现:

①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②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教师概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设计意图:渗透家国情怀,感受大唐的强盛是其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政策造就的)

目标导学三大国自信,社会开放增活力(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唐朝唐朝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弈棋仕女图》吹排箫乐伎壁画(见教材)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第15 页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像、《弈棋仕女图》局部、吹排箫乐伎壁画以及《唐画中女子打球》图,思考:唐朝社会风气有何特征?是何表现?

提示:

特征: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表现:

①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②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教师概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

怀的重要方式。

(设计意图:渗透家国情怀,感受大唐的强盛是其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政策造就的)

目标导学四文学艺术,名家辈出耀华夏(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2.(多媒体出示李白、杜甫、白居易代表作)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

李白诗中描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诗飘逸洒脱,抒发了昂扬进取的精神,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享有“诗仙”的美誉。

杜甫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诗风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他的诗反映历史的真情实况(这首《春望》就反映唐朝的安史之乱),故有“诗史”之称,被美誉为“诗圣”。

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直面现实。答案提示:

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

②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③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多媒体出示问题:通过朗诵,同学们感受到李白诗歌有哪些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4.学生分组讨论:同为唐朝诗人,为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风格不同?

提示:李白、杜甫、白居易分别生活在盛唐、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和中唐时期,他们的诗歌是社会生活现实的反映。

(教师过渡)除了诗歌,唐朝在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

斐然。

5.(多媒体出示表格: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6.你喜欢哪种书体?喜欢哪位唐代画家的绘画?为什么?

颜体:雄浑敦厚;欧体:笔力险劲;柳体:方折峻丽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吴带当风” “画圣” 。

7.(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唐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盛世景象?其兴盛原因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何借鉴?

提示:结合前一课内容,我们知道,唐朝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这使得盛世唐朝具有了底气,民族关系和睦为盛世唐朝增添了和气,积极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使盛世唐朝具备了大气,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为盛世唐朝增添了才气,所有这一切,成就了盛世唐朝的大国自信。它也为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设计意图:分析、总结第2、3 课内容,渗透家国情怀,感受大唐的强盛是其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政策造就的。并联系现实进行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

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主要内容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唐与吐蕃的关系。

隋唐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

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课题第3课盛唐气象单元第一单元学科中国历史年级七年级 学习目标1、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 2、掌握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和盛唐时期的社会风气 3、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等等 重点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表现、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唐朝诗人 难点正确分析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视频导入:播放《文成公主与西藏》的相关视 频 2、师: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高度繁荣 景象。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盛唐气象学生根据情景 内容,各抒己 见 利用视频的直观 性和趣味性吸引 学生兴趣,进而 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一、经济的繁荣 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 会呈现繁荣景象。那么经济的繁荣有哪些表现 呢?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 行归纳分类。 1、农业 师:农业方面有哪些表现?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提示: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修建很多水利工程 通过图片展示曲辕犁和筒车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加深理解 2、手工业方面学生阅读课 本:有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 三个方面 学生:筒车和 曲辕犁 引导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 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更直观 地理解知识之间 的串连

师:手工业方面有哪些表现?代表性的工业品又是 什么? 提示:纺织业品种繁多,丝织工艺水平高;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造船业、矿冶业和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3、商业方面 师: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在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 4、知识拓展 展示长安城的平面图和相关史实,提醒学生在长安城里“市”是商业区,“坊”是居民区,严格分开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民族政策 引导学生回顾唐太宗时期发兵打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各族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天可汗”是什么意思? 2、民族交融 师: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那么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点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3、唐蕃和亲 用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充分理解这一部分知识: ①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祖先? ②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③他们自古以来过着怎样的生活? ④文成公主入藏的原因和产生了什么意义? 学生:丝织品 有蜀锦,陶瓷 器有青瓷、白 瓷、唐三彩 学生:都城长 安是当时政 治、经济和文 化交往的中 心,也是一座 国际性大都 会。 学生:各族共 同的君主 学生阅读课 本,思考,进 行归纳 学生归纳 拓展学生的课外 知识层面,让学 生增加直观印象 培养学生的学习 与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 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学 能力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前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手工业技术的提髙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和掌握唐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唐诗。 教学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从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能够认识到我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曲辕梨和筒车图等 【教学过程】 —、复习 二、导入新课 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篇1: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课程标准5-1:选择衣食住行等的事例,了解到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课程标准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课程标准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 唐朝前期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的努力,出现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这正是课程标准4-2里提出的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本课主要展现的是唐朝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开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流频繁的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以及一个泱泱大国开放的大家风范。唐朝于公元618年建立,907年结束。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本课时一方面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的社会生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唐朝繁荣的印象。而这正是课程标准5-1里提到的选择衣食住行等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另一方面又蕴涵着出现盛世景象原因的分析。唐朝前期经济的繁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唐朝跻身当时世界级的经济大国。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尤其是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新发明曲辕犁和筒车,与课程标准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关系十分密切。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唐朝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更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值得后人引以自豪。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交流频繁,使唐朝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中西交融。这正是课程标准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课盛唐气象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 3 课盛唐气象

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一)课前准备 【温故而知新】上课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小组合作填写学案。 【设计意图】用课前预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能够相对较好地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新课导入(3分钟) 【教师行为】课前引入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推动东西方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方面具有重大贡献,最后教师引出本课内容。 【教师说明】至今,外国人仍称呼中国人为“唐人”,称呼华人聚居区为“唐人街”,那么,在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上,都运输过什么样的物品、有过什么样的文化交流呢?让我们通过丝绸之路来看盛唐的社会气象吧! 【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地图和文字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帮助学生从丝绸之路探讨盛唐的社会气象,形成对接下来学习盛唐的社会气象的认识。

讲授新课 (三)课程教学(37分钟) 第一部分:丝路上繁荣的经济气象(共12分钟) 1、走向世界的农业 【教师行为】教师讲述:唐朝先进的农业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海外,其 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耕的必备工具——犁。教师呈现文字材料,引导学 生思考问题。 【教师设问】结合材料观察曲辕犁的构造,说一说曲辕犁有什么特点? 曲辕犁对西欧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师说明】与此同时,唐代水利灌溉的广泛开展和先进经验,也通过 海上丝绸之路被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相继效仿。 【教师设问】结合教材和图片,思考与过去的翻车对比,使用筒车的好 处是什么? (参考: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盛唐气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盛唐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3)掌握唐朝的诗歌、书法和绘画成就。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丝织品、瓷器的欣赏,培养美感和历史情趣 (2)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3)通过赏析唐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敬佩之情,初步理解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联系 (2)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这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3)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色,感受热爱祖国、关心民情的爱国情感。培养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诱发对书法、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盛唐经济的繁荣;知道唐朝与吐器的友好关系

难点: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了解它们的结构原理;明白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特色及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杜甫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描写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社会风貌。“盛唐”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和中期,那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开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融合,对外交流频繁。盛唐不仅是唐朝繁荣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社会繁荣发展到何等程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3课盛唐气象 (二)、讲授新课: 一、经济的繁荣 唐朝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1、农业的发展 师:农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1)垦田面积逐渐扩大;(2)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3)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师: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以及生产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一、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开元盛世,唐朝进入鼎盛时期;了解长安的繁华。通过学习,掌握唐朝的转折是“安史之乱”造成的;了解唐朝的灭亡。使学生初步了解唐朝鼎盛的出现和衰亡的整个历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为什么说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你认为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初步学会运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武则天承上启下的统治;2、唐玄宗前期开元年间唐朝的盛世景象难点:“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说起武则天,同学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关于武则天的故事或者谈谈你对武则天的了解?生:(回答略)师:武则天,因为受电影、电视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影响,有些同学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正面作用产生了怀疑。武则天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她专断、刚烈、爱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她的政绩有哪些?在这一课中我们讨论这些问题。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2页,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盛唐气象》[板书]第3课盛唐气象(二)讲授新课一、女皇武则天师: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看课本,然后回答下面问题:①武则天是个什么样的人?②武则天的主要政绩是什么? ③如何评价她?生:(回答略) 师:①她是怎样的一个人?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退位。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②武则天的主要政绩是什么?1)继续推行唐太宗时的各项政策。2)重视农业生产。3)破格选用贤才,完善科举,提拔重用平民官吏。③右图是陕西乾陵武则天的无字碑。在我国古代,墓碑上一般都刻有文字,记载墓主的生平和业绩。这座无字碑是按照武则天遗言立的。遗言说,自己的功过,由后人来评价,所以不刻文字作为后人,你怎样评价武则天?答: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主政期间继承唐初以来的制度和措施,任用贤臣,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她又用残酷的手段对付反对自己的贵戚重臣,造成了社会恐慌。但总体是肯定的。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之称。为后来“开元盛世”奠定基础。被历史学家郭沫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二、“开元盛世”唐玄宗简介武则天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弘因惹怒武则天被杀。太子李贤被安了一个“谋反”的罪名流放四川。李治死后,三子李显继位,刚当了两个月的皇帝,因一句气话,被中书令裴炎密报武后,李显被废掉,四子李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优质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学难点:民族交往与交融;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诗词大会》节选) 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之名如雷贯耳。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图文展示 曲辕犁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材料一:凡织纴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衪,四曰纱,五曰绫,六曰罗,七曰锦,八曰绮,九曰裥,十曰褐),组绶之作有五,线之作有四,练染之作有六。 ——《唐六典》 材料二:江湖语云:“水不载万。”言大船不过八九千石。然则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此则不啻载万也。 ——《唐国史补》材料三:始回纥至中国,常参以九姓胡,往往留京师,至千人,居赀殖产甚厚。

——《新唐书》 2.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材料展示 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藩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旧唐书》 2.阅读教材“民族交往与交融”一目,说说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的原因。 提示:原因在于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深得西北各族的拥护与爱戴。 3.教师追问:唐朝实行哪些开明的民族政策?结合教材试举例说明。 4.图片展示 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乌廷玉《隋唐史话》 5.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概况及其影响。 提示:(1)概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2)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师生共同总结: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 (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过渡: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友好、对外交流广泛,国力强盛的唐代会出现怎样的社会生活风貌? 目标导学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 2.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 3.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了解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帮助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艺术的特色及才华过人之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教学重点 1.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2.多彩的文学艺术。 ●教学难点 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课前准备 1.教材: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案与学案,设计与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1.情景创设法:本课因为内容比较多,学生对唐朝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比较熟悉,因此,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比较重要。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教师指导朗读]指导学生朗读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提出问题]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便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唐朝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表现,那么还有哪些现象是盛唐气象的表现呢? 二、讲授新课 第一目经济的繁荣 [教师讲述]长安城布局规整,市和坊分开,“市”指的是贸易区,“坊”指的是商业区。具体特点是:

1.用于货物交易的“市”设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大致上靠近中心地带)。 2.唐朝的宫殿建在城市北方,处于首位,象征着王室的权威。 3.盛唐时期的长安街道分明,市、坊分工明确。 [教师过渡]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和交流频繁,接下来我们学习盛唐气象下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第二目民族交往与交融(展示) [教师讲述]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居住在青藏高原。 [探究活动] [多媒体展示]史料解读 第四目多彩的文学艺术 [展示图片] [探究内容]唐朝著名诗人及其诗歌 诗人诗歌内容诗歌特点美誉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展示内容]以上表格内容 [图片展示] [探究内容]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艺术家代表作作品特点 颜真卿《颜氏家庙 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柳公权《玄秘塔碑》方折峻丽,笔力劲健阎立本《步辇图》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送子天王 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课堂小结

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 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提出问题: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人物,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松赞干布的基本情况)读图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3.(多媒体出示材料三,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 两族的友好关系。 4.(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 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 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唐朝唐朝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教师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目标导学四 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西突厥 吐蕃 东突厥 南诏 回纥 靺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前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手工业技术的提髙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 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和掌握唐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唐诗。 教学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从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能够认识到我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李白、杜

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曲辕梨和筒车图等 【教学过程】 —、复习 二、导入新课 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经济的繁荣 1.总述唐初的经济发展。 2.讲农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1)讲农业工具的改进时,可做如下安排: ①制作“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比如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三课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唐朝开明政策与盛唐气象之间的关系;唐朝时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 史料证实:通过史料:图片、文献资料的整理阅读和鉴赏,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历史解释:通过文成公主入藏的学习,体会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时空观念:体会唐朝三大诗人生活的背景和亲身经历不同,成就了不同的诗歌风格。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朝的民族交往和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成就了唐朝时期独特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为世界作出的伟大贡献,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 重点:1、经济繁荣2、民族交往与交融 难点: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学方法】 PPT教学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史料讨论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教学法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上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一统时期的秦汉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具备了学习隋唐历史的条件。对于本单元零散的知识点,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历史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知识储备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使之形成唯物史观、培养正确的时空观念及家国情怀。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那么,当时的社会繁荣的到什么程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盛唐气象。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经济的繁荣 唐朝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 1、农业: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曲辕犁和筒车的图片后回答: (1)分别说出其名称及其功能。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唐代的曲辕犁,设计巧妙,轻便灵活,回转省力,能够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曲辕犁与当时世界上使用的犁相比,制作精巧,便于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盛唐气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状况; 2.探究唐朝的开放态度和多元文化积淀; 3.掌握盛唐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状况;探究唐朝的开放态度和多元文化积淀。 2.教学难点:掌握盛唐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三、教学内容 1.唐朝政治的状况 (1)唐朝政治机构 (2)唐朝政治中的宰相

(3)唐朝科举制度 2.唐朝经济的状况 (1)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2)唐朝的交通运输 (3)唐朝的货币制度 3.唐朝文化的状况 (1)唐朝教育 (2)盛唐文化的特点 (3)唐朝的佛教文化 4.唐朝社会生活的状况 (1)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婚姻(2)唐朝节庆和风俗 (3)唐朝的生活物质和生活方式五、教学设计

1.热身:由教师布置背诵唐朝的基本资料,如: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多姿多彩的一个大朝代;唐朝人民勤劳好学,以文明著称;唐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2.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唐朝的文化成就并启发学生,由学生分组自由发挥,制作唐朝专题海报,从不同角度展现唐朝文化的成就。 3.讲授:教师讲解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状况,这是整个课堂的重点环节。在讲解的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其了解唐朝的开放和多元文化的特点,并将这些与中国特色的多元文化进行对比。 4.梳理:引导学生对讲解内容进行梳理,分组讨论,检验学生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状况是否掌握、理解和掌握。 5.应用:从唐朝的诗歌、书画、音乐等艺术方面,切入唐朝文化应用环节,编排小组作品,让学生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和传承盛唐的文化精髓。 6.评估:老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包括:作业答案的正确、完整性和质量,唐朝文化成就展现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七、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 》教案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课盛唐气象 教学设计

第三课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情况,了解唐朝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学难点: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几种陕西西安的传统美食:牛羊肉夹馍、牛羊肉泡馍,biang biang面、菠菜面、锅盔、石子馍。引出西安五花八门的面食制作工艺,就是源自盛唐时期的农业繁荣,盛唐时代,粮食充盈,人们充分利用这些多的吃不完的粮食,加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食品,既满足了他们对主食的要求,又大大丰富了当时的饮食生活。而这种饮食习惯,也历经1300多年一直延续至今。 导入1300多年前的西安——长安。 (二)讲授新课: 1、商业(经济的繁荣) ⑴长安城 出示长安城整体布局图,提出问题:长安整体布局呈现怎样的特点?(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规划整齐) 出示白居易诗节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qí)。”——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进一步说明长安城布局整齐。 介绍长安城基本情况: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城市,它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2米。是同一时期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6倍、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7倍。纵贯南北11条、横贯东西的14条主要街道宽度在20—120米不等。作为全城中轴线的朱崔大街更是达到155米,(以沈阳青年大街为例作比较,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当时的各国使臣,沿着如同广场一样宽广的朱崔大街前往朝觐的时候,这番中华民族的威武之气,这番泱泱大国的盛世景象,无不将其心灵深深震撼。 ⑵商业繁荣 由坊市制度引入东市,从东市看唐代商业繁荣。 出示相关图片: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人员对东市的发掘现场及出土文

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盛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分析】 本课为统编初中教材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3课,上接唐初政治局面,下启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在课程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本课将以“十二时辰”为明线,设置穿越情景带领学生一日游览长安,让学生从经济、民族关系、社会风气以及文学艺术方面感受大唐的繁荣、和谐、开放和多姿多彩。而在盛唐气象的背后,胡汉互融更是大唐时期的时代特色,更加推动大唐全方位的发展。【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积极、活泼,善于利用观察图片,提取浅层信息,语言表达也非常感性;但是对于诗歌、文字材料则难以提炼有效信息,不能全面归纳、概括。因此,本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借助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有趣的课堂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指导学生研读材料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融合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通过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和鉴赏,了解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历史解释) 3.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进程中,了解各民族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的民族关系与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盛唐繁荣的特征与原因 【教学方法】:五步六学,同桌互助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学)视频导入播放观看视频《螺丝历史-长安十二时辰之--大唐盛世》片段,教师引导:盛唐是什么?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原俱丰实”的富足;是“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流”的昌盛;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长安一日游,去领略大唐盛世的风采。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营造氛围,以视频为切入点,激发学兴趣;进而设置穿越情景,感受盛唐气象以中唐朝的国力强大。引发学生的思考:唐朝为何能够如此兴盛呢?激发学生的探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一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 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 易如雷贯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 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 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