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哲学逻辑的时态命题与模态命题关系论析

哲学逻辑的时态命题与模态命题关系论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33258717.html,

哲学逻辑的时态命题与模态命题关系论析

作者:吴新民

来源:《中州学刊》2010年第02期

摘要:时态与模态总是相互依存的,主客时间是主体的先天直观形式,主观模态则是对事物的模态认知。那些不断指向可能“将来”的“现在”,总是携带着必然的“过去”,并且,必然的“过去”,也通过“现在”与可能的“将来”勾连起来。因此,人们常说:了解历史就是为了现在更好地掌握将来。阐明了存在与时间、模态与时态等问题,主、客观时间的特征和时态因素与模态因素的关系就得以显现,对时态命题与模态命题的认知也可以深化一步了。

关键词:存在与时间;模态因素;时态因素;知觉单元

中图分类号:B8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2—0159—05

时态命题是命题中含有时间因素的命题,时态命题的真假依赖于说出它的时间。模态命题是涉及必然性和可能性等这些模态概念的命题,这类命题的真假不完全由支命题的真假所决定:A为真时“必然A”未必真而A假时“可能A”也可能假。因为,世界的存在是神秘的,虽然唯有事实可以说出,但是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既在事实,却也在事实之外。摩尔说:“在一种情况下,物质事物确实真的存在,在另一种情况下是我的感觉确实真的存在。因而,关于物质事物须要问的问题,不是我们有什么理由假定任何相应于我们的感觉的事物存在,而是我们有什么理由假定物质事物不存在,因为它们的存在和我们的感觉的存在有完全相同的证据。”①也正因为如此,任何一种新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都不是一瞬间就骤然产生的,而是在产生之前就已经逐渐地有了萌芽形式的孕育过程,并且,新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在形成之后,也不是就完全静止了,而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也就是说,人们如果坚持“世界是事物的总和”,这就意味着否定了几何——物理空间以外的空间,否定了现实世界以外的可能世界。

一、人的自身时间化活动和命题的模态与时态因素

人们如果从逻辑性的空间和可能性的角度出发,只能说“世界是事实的总和”,不能说“世界是事物的总和”。因为,认为“世界是事物的总和”这一观念,恰好反映了原子论的世界图式。维特根斯坦的看法是,就命题所反映的世界的事实来说,事实可以包含另外的事实,也可以不包含另外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