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逻辑哲学论》的入口 - 中山大学哲学系

《逻辑哲学论》的入口 - 中山大学哲学系

《逻辑哲学论》的入口 - 中山大学哲学系
《逻辑哲学论》的入口 - 中山大学哲学系

《逻辑哲学论》的入口①

黄敏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决不像它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是定义和观点的罗列,而是有极为严整的结构。它从一个深思熟虑的起点开始,经过一条环环相扣的路线,最终达到作者在序言里所说的问题的最终解决。如果哪个环节是不确定的,作者的目的就不会达到。因此,需要有这样一种解读,完全地重构使《逻辑哲学论》中的命题得以支撑的论证,从而达到这样两个目的:其一,知道维特根斯坦本人的早期观点究竟是什么;其二,了解维特根斯坦思想后来的发展究竟是怎样的。

但这样的解读迄今为止并没有得到。本文试图从解读《逻辑哲学论》前12个命题入手,得到一个主导性的论证,然后勾画出这个论证如何贯穿后续部分,最后我将表明,这个论证在《哲学研究》中再次出现。在我看来,《逻辑哲学论》可以比作一盘围棋,每个论题都相当于一次落子,其最后结果是哲学问题的最终解决;了解棋理的人将看到每一步棋都是必然的。这盘棋的关键在起手处建立的大模样,这就是前12个命题。

开篇的第一句话极易被错过——世界就是所有确实如此的情况(1)。②这里首先给出了一个关于总体的概念。但不止于此,这句话还说了什么,这要取决于我们如何翻译从句“was der Fall ist”。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实际情况”,进而翻译成“事实”,但这立即错过了这样一个关键之处:当世界最初给出时,并不确切地作为事实的总体给出。如果把世界当成事实的总体给出,我们得到的要么是定义,要么是关于世界的描述,但我们需要的却是一个为何要把世界分解为事实而不是物的论证。1.1表明我们需要这样一个论证。维特根斯坦强调说,“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物的总和”(1.1)。为了得到这样一个论证,我把1中的那个从句翻译成“确实如此的情况”,这样,世界就作为确定性的总体给出。现在看看这里的论证。

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这样解释,“世界并不由物的列举以及关于这些物的事实所构成(就像是一场表演的节目单一样)……世界是什么,这是由描述,而不是由对象的列举所确定”(Wittgenstein, 112节)。对于这个解释,韩林合和Ostrow的理解都不令人满意。韩林合(2000,第36页)完全漏掉了引文前半部分,Ostrow(2002, 第23页)则没有充分注意“以及关于这些物的事实”。Ostrow给出的说明是这样的,假定我们的列举中包含两个物a和b,以及一个关系R,这个列举既相容于包含aRb的世界,又相容于包含bRa的世界,因而无法确定地给出一个世界。如果维特根斯坦的理由确实是上面引文中所说的,那么即使在包含了a,b,R的列表中加进了aRb,也不足以确定这个世界。这正是要害之处。1.1中说的是,世界不仅不是物的总和,而且,不能是事实和物的总和。

现在可以给出论证。很容易看出,即使在关于世界的列表有a,b,R,以及aRb,我们仍然需要表明,单独列出的a和b构成了事实aRb,因此我们需要新的关系。假定新的关系是C,于是又要把aC(aRb),bC(aRb)加入列表,如此构成无穷后退。也许我们会说,既然列表中的“aRb”就已经表明了它是由a和b构成的,我们不需要新的关系C来表明这一点。但在问题的这个阶段,需要确定的是什么东西确定地存在,也就是说,需要确定的是实体。如果a和aRb都是实体,那么它们作为相互独立的东西给出,因而需要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个论证可以推广得到两个结论。其一,在一个关于世界的列表中,构成列表的各项间不能有

①本论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析哲学运动及其遗产”(03BZX037)资助。

②后文凡引《逻辑哲学论》的地方均仅注明命题的号数。

关系;如果有关系,则进入无穷后退。其二,如果说世界上存在不与任何东西建立关系的物是荒谬的,那么关于世界的列表中就不能有物。仅当这两个结论同时成立,1.1、1.2、1.21才能成立。因此,我认为维特根斯坦在写作《逻辑哲学论》时确实是以我给出的论证为基础的。

还可以构造另外一个无穷后退论证,以表明上述论证的抽象结构。这个论证与布莱德雷著名的关系非实在性论证(Sprigge, 1994, 第378页)是一致的。假定一个整体由一些元素组成,设这个由a和b组成的整体写成aRb,可以证明这个整体不能还原成关于其构成要素的任何枚举集合。显然,集合{a,b}不能满足要求。如果在集合中加入关系R,那么得到的枚举集{a,b,R}也不能满足要求,因为我们需要新的东西来使这三者结合起来,如此进入无穷后退。如果把R理解成单独依赖于a 或b的东西,这不足以表明a和b结合了起来。而如果把R理解成依赖于a和b的统一体的东西,那么这就已经假定了a和b的结合。

第二个论证不仅可以得到与第一个论证同样的推广结论,还可以得到事实不能还原成物的枚举这样一个结论。从而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即使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而事实是由物构成的,世界也不能由物构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即使把世界由事实构成理解成一种还原,事实由物构成也不能是还原性的,因而这里的构成关系是不可传递的。不仅如此,第二个论证也保证了复合物与简单物的区别,以及命题与名称的区别。这两对区别中的前一个都不能还原成后一个的枚举,因而是一种范畴上的区别。

上述第一个论证是第二个论证的特例。这是因为,在第一个论证中,随着新关系的加入,加入了新的事实,而第二个论证直接针对加入新关系所引起的后退。罗素是从关系理论入手建立自己分析立场的(罗素,1982年,第5章),维特根斯坦肯定从他那里了解到了这个论证。事实上,《逻辑哲学论》中多次提到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维特根斯坦甚至在命题4.1251中表示自己已经解决了关于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的问题。如果我后面的解释站得住脚的话,《逻辑哲学论》的起点可以看成是对第二个论证的一种发展。因此,我把这个论证称为《逻辑哲学论》的主论证(the master argument)。

命题1.11有点令人困惑,它说:“世界就是由事实以及这些就是一切事实这个情况决定的”。这里实际上提到了两类事实,一类是组成世界的诸事实,一类是由这样一个事实单独构成的:除了第一类事实,没有其他事实。有第二类事实挡在这里,我们无法进到命题1.2,即“世界分解为事实”。因此肯定有刻画第二类事实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已经在1.12和1.13这两个命题中给出了。1.12说,“事实的总和既决定一切发生的东西,又决定一切未发生的东西”,而1.13又接着说,“逻辑空间中的诸事实就是世界”。因此,一切发生的东西和一切未发生的东西就决定了逻辑空间,事实位于这个逻辑空间中,这个逻辑空间中的诸事实,才是分解世界得到的事实。第二类事实应当与逻辑空间相联系。如果这里有一种分解,那么必定是一种特定的分解,而不是罗素得到外在关系的那种分解。为弄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分解,我们先看看事态(Sachverhalt)如何分解成客体。

命题2.01第一次提到客体:“事态就是各客体(事物,物)的结合”。这当然不是说,给出了各个客体,把这些客体结合到一起,就得到了事态。这样说就相当于说客体先于事态,而说事态是客体的结合,就等于说事态可以还原成客体。主论证表明这是不可能的。维特根斯坦的策略正好相反,用构成事态的可能性来定义客体。对于客体来说,“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事态的构成部分”(2.011),而这就意味着,“正如我们不能在空间之外思考空间客体,或在时间之外思考时间客体一样,我们也不能在与其他客体联系的可能性之外来思考任何客体”(2.0121)。

撇开主论证单独看2.011和2.0121,其中提到的可能性是贫乏的——两个东西确实结合在一起,这本身就表明在这两个东西中有结合的可能性。但结合主论证就会看到,这里的两个东西(客体)不可能事先给出,因此,不是两个东西的结合保证了结合的可能性,而是第三个东西(事态)的存在保证了结合的可能性,而这种结合的可能性使我们说有两个东西存在。按这条思路就不能说,正

是因为这里有两个东西结合的可能性,把两者分解开才是可能的;而应当说,正是分解表明了使两个东西结合的可能性是什么。

但是,难道命题2.012中不是说,“逻辑中没有偶然的东西——如果一物能在事态中出现,则在物中就应该已经预决了这种事态的可能性”,而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客体结合的可能性,就没有事态?的确如此,但这是一个关于如何运用可能性这个概念的提示,而不是一个关于可能性是什么的阐明。2.0121中解释说,“逻辑处理所有可能性,而一切可能性都是逻辑的事实”,因此2.012这个命题所说的是,逻辑的主题就是可能性,而没有进一步说可能性是什么。可能性是什么,这一点包含在引入概念的顺序中,从而包含在各命题的衔接方式中。只要找到了这种衔接方式所需要的论证,事情就清楚了。

2.0121和2.013关于空间的提示使我们可以带着新的理解回到1.13所提到的逻辑空间概念。

2.013说,每一物可以说都在可能的事态的空间中,而2.0131则补充说这个空间是无限的。显然,这里提到的空间就是逻辑空间,就是由构成事态的可能性所确定的空间。说其是空间,应当是一种数学式的表达,对此这里不做讨论。问题的关键是,如果可能性是通过对一个整体进行分解确定的,那么逻辑空间也是如此。

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决1.11产生的困惑了。第二类事实表明世界的整体性或说总体性,它规定并体现为对该整体进行分解得到的可能性。因此这类事实规定了对世界的分解就是通过把事实的总体分解成诸事实,使这些事实分享同样的可能性,即构成世界的可能性。1.12紧接着就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可能性,即存在或不存在的可能性。存在就是在世界中,不存在则否。但是,这种可能性不能作为事实间的关系来理解,对世界的分解必须单独地为每个分解后的部分赋予存在或不存在的可能性。由此得到1.21。正如对事态进行分解后得到客体,即具有构成事态的可能性的东西,对世界进行分解得到事态,即具有构成世界的可能性的东西,具有存在或不存在的可能性的东西。

由以上论述可以清晰地看到,不仅事态与客体的区分是必然的,而且,事态与事实的区分也是必然的。虽然在世界分解为诸事实之后,这些事实间没有关系,但事态表明这些事实是从同一个世界中分解出来的,事态所具有的可能性,即存在与不存在的可能性,就来自于这种分解。与之对应,相对于事态而言,客体也对应着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也来自于分解,对事态的分解。建立这两对区分的是维特根斯坦独特的分解概念,我们不妨称其为“维特根斯坦式分析”。

前面提示过,维特根斯坦式分析不同于罗素式分析。罗素式分析的核心思想是承认外在关系存在,即承认构成整体的部分要先于整体,因而整体可以通过在诸部分之间建立关系得到,由此得到一种还原式分析。有趣的是,虽然罗素建立这种分析始于与布莱德雷的对话,但由此建立的东西却并不能应对布莱德雷的论证。类型论似乎提供了一条思路,它允许个体的存在与关系的存在并不处在同一层次上,因而不能在说个体存在的意义上说关系也存在。类型论导致的是一种层级本体论,但它的语义学却很难导出一种层级间的本体论关系解释,而给出这种解释的论证负担,却恰好落在罗素身上——何以能说存在的个体通过不存在的关系结合到一起呢?

与罗素不同,维特根斯坦直接把布莱德雷的论证拿来作为出发点,从它所要求的整体的优先性入手建立分析理念。虽然维特根斯坦式分析也包含着分解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目的和实现方式却与罗素式分析完全不同。罗素式分析是还原式分析,而维特根斯坦式分析则是阐明式分析。后者的目的是理解确定地给与的东西,而不是试图削减或者修饰它。达到理解的方式是,通过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整体的确定性就规定了部分的可能性,一旦了解了这些可能性是什么,就知道了整体的确定性所规定的是什么。显然,两种分析反差极大,我们甚至可以说罗素式分析是激进的,破坏性的,维特根斯坦式分析是保守的,保全性的。把《逻辑哲学论》的作者与罗素一起称为“原子论者”,是一种彻底的误解。

一种严格地正确的解读不应当一开始就把什么是维特根斯坦式分析亮出来,而应当在对《逻辑

哲学论》的逐句解读中自然地呈现出来。我相信这部著作的所有命题都按照特定目的仔细安排过。如果我的信念是对的,那么从上面对前12个命题的分析中得到的东西应当可以继续发挥作用。证实我的信念,需要一部著作的篇幅。在本文中我只就两个问题作初步分析,一个是关于客体如何构成事态的问题,另一个是关于什么是图像的问题。后一个问题直接导向关于意义的使用理论。如果这一结论是对的,那么不仅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关系的问题将得到突破性的进展,而且究竟如何理解《哲学研究》中的用法概念,也将获得极为有力的指引。对后一个问题及相关联的问题,我将以专文详细讨论。先看第一个问题。

命题2.03说,“客体在事态中就像链条的环节一样互相连接着”。后面两个命题解释说,这种连接具有特定方式,而这种方式就是事态的结构。当我们期待对事态的结构做出解释时,得到的却是,结构的可能性就是形式(2.033)。当然,事态的形式与客体的形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甚至可以说定义它们的是同一个可能性。例如说,一物a在另一物b下面。该事态的结构就由表达模式“x在y下面”刻画出来,而这种结构的可能性就已经包含在其中的变项的值是空间客体,从而具有空间关系的可能性中了。但是,这仍然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如果仅仅是给出a、b这两个东西,而不借助于那个表达模式,我们当然不能说a在b下面,问题是,那个模式表明了什么。我们的感觉是,那个模式不应当仅仅是一个语言的模式,而应当是某个东西,这个东西使a与b结合在一起。

韩林合(2000, 第46-47页)详细分析了2.03关于链条的比喻。通过区分各种链条的机械结构,确定了维特根斯坦所想的链条究竟是哪一种,最终得出的是这样一个结论:“这说明,诸对象在基本事态和基本事实中的结合或者配置是借助于它们各自的独特性质而非外在的中介物来进行的”。这里的“独特性质”似乎应当是“内在性质”。依据4.123的解释,客体的内在性质是客体的形式。于是这个结论就相当于维特根斯坦在命题2.031-3给出的解释,即客体在事态中的结合依赖于客体的形式。但韩林合在紧接下去一段中的解释却表明他对维特根斯坦的说明多么抵触。他是这样说的:“以上讨论说明,只有诸对象的特定方式的结合或者说配置才能构成基本事态和基本事实,而仅仅将它们杂乱无章地放在一起是不成的。”结合这段引文,前面引文中的“独特性质”又不能理解成“内在性质”,因为内在性质似乎没有杂乱与不杂乱的可能性。杂乱与不杂乱是就某个目的而言的,我们的目的是要构成特定的事态,使用这对概念就预设事态已经给出了。这里的关键是,即使最终要求助于内在性质,我们仍然需要就同一套客体而言建立构成事态与不构成事态的区别。维特根斯坦并没有解释这种区别,因此韩林合只好借“独特性质”这个独特的概念过渡一下。

这个问题与前面提出的主论证相联系。主论证意味着在一个整体中不存在使各部分相结合的关系,罗素式分析恰好就利用了这种关系达成分解。罗素式分析的分解是充分的,也就是说,通过分解得到的东西能够把整体复原出来,但主论证表明这个过程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发生。前面的问题无论是就提出的方式而言还是就其所要求的是解释而言,都行进在罗素式分析的路线上。因此,如果主论证成立,那么维特根斯坦确实不可能给出解释。如果维特根斯坦在这样一个地方给出了解释,主论证一说就垮台了。而如果基于主论证能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说明为何不需要

...解释,那么我们就解释了维特根斯坦选择不解释为何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基础就是主论证。

从维特根斯坦式分析的角度来看,分解所得到的仅仅是建立整体的可能性,因此从分解后得到的东西复原,得到的仅仅是可能的整体,而不是现实的整体。从可能性得不到现实性,只有借助于已经是现实的东西才能得到现实的东西。这样,对于事态如何由客体构成这个问题就可以有另外一种回答:如果客体构成过这种事态,那么它们就能够构成这个事态。比如a在b下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这么回答提问的人:你见过书在笔下面的情形吗?现在我们把a这样放,b这样放,就得到a在b下面这个事态。读者也许愿说这不是个解释,因为这借助于另外一个事态,而问题针对的是所有事态。确实,这不是一个解释,而是一个操作提示。但是,有了这个提示,我们就不需要解释了——提问者做出正确的反应,这表明他已经理解。如果需要,理解了的人可以为自己构造一个解

释,而这已经表明解释在这里不起作用。

我们可以真的从维特根斯坦提供的资源中给出一个解释。上例中的两个事态具有某种相似性,这使我们从一个过渡到另一个。使其相似的是事态的形式。这时我们可以说,所有共有形式的事态在同一个逻辑空间中,这样,有了逻辑空间,就不必有特定事态来作为对照。于是我们可以说,只要把客体放进逻辑空间,就构成了事态。这样就解释了所有事态如何从客体构造出来。

这之所以不是一个解释,是因为如果没有事态,就不可能确定逻辑空间。但对于理解了什么是事态从而理解了什么是逻辑空间的人来说,这又算得上解释——他不必借助事态就可以确定逻辑空间,如果有必要,他可以为自己构造一个空的空间。

现在转入第二个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的讨论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图像(Bild)的概念提供了基础,因为,图像就是一种事实(2.141)。决不应当忽略这个看似简单的论断,考虑图像是一种什么样的事实,将对理解逻辑图像论起决定性的作用。

依据2.14,图像是其要素以特定方式结合得到的,这种特定方式就是图像作为事实的结构,而这种结构的可能性则是描画形式。这些要素代表客体(2.131),或者说,代表所要描画的事实中的客体。依据2.16-2.171,图像能描画实在的必要条件是,图像的描画形式就是所要描画的事实的形式。这样,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究竟什么是作为事实的图像。图像是这样一种事实,1)它的要素代表所描画事实中的客体,2)这些要素按照所描画事实的可能性结合起来,或者说,这些要素结合的形式就是所描画事实的形式——简言之,图像是一种具有另一事实的形式的事实。

就其具有物理形态而言,图像当然是事实。例如一幅放在画架上的风景画,它是由多个色块和线条(这些都是图像的要素)按照特定的方式结合得到的。我们可以用命题来描述这个事实。例如说:“这里有一个锯齿状的绿色色块,右边是一个棕色的三角形……”。图像在这个意义上确实是事实,但却不是我们所要求的那种事实。图像必须再现(represent)什么,但不是再现它自己。因此,我们对图像这个事实的描述就应当是:“这里有一棵树,远处是一座山……”。图像作为事实的方式有两种,作为物理事实和作为再现性的事实,这里关心的是第二种。我们的问题是,一个物理事实怎么就成了再现性的呢?

答案似乎就在手边:画布上的色块代表实物,而且,我们有一套透视法,把实物的形式“投射到”画布上。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具有两种形式的事实,一种是画布的二维形式,一种是风景的三维形式,这个事实中的要素与风景中的实物具有对应关系。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样得到的是一种奇怪的既是二维又是三维的物理事实,而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再现性的事实。图像事实的双重身份不能以这样一种方式理解:在物理事实上加上某些东西,就得到了再现性的事实。

当然,我们可以规定,当加上这些东西,即透视法以及与实物的对应关系之后,原来的物理事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再现性的事实。这个规定很适合于富于想象力的观众,对他们来说,在欣赏一幅画时,画布的二维形式就在眼前消失了。但这也因此而损害了一些批评家的权利,他们不再能评论画的线条与笔触。我们需要一种隔离,但又不能使再现性事实与物理事实的联系被割断。

命题2.1给出的提示简短有力——我们为自己描画事实。这是一种活动,而图像就从属于这种活动。正是在这种活动中,图像是实在的模型(2.12)。模型(model)当然不是实物,但我们把它看作实物。一幅图画成其为图画,在于我们把它看作实在,正是在这种“看作”中,物理事实成为再现性的事实。因此,图像在这种意义上是事实——我们把它看作另外一个东西。例如,我们把一块色彩斑驳的画布看作风景,这时,这块画布就是一幅风景画。通过把物理事实嵌入到“看作”的行为中,我们得到图像这个事实。③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创造了图像这个事实。我们为自己描画事实,也就是为自己创造关于事实③ Ostrow(2002)使我注意到图像的这种独特性,但建立观点的方式来自于我本人。

的图像。但是,这种创造绝不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操作,绝不是一种对物理事实附加上什么的行为。这里的要点是,图像事实依赖于把物理事实看作另一事实这样一种事实,后者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而基于主论证,这个整体也毫无例外地不能还原成部分或部分之和。这个整体,即“看作”的行为,规定了构成它的部分就描画而言的可能性——对于用来充当图像的物理事实,规定了图像性,即图像的描画形式;对于被描画的事实,它规定了关于实在的一系列形式概念。

这样就可以非常质朴地解释命题2.173:“图像从外面描画自己的对象(它的观点就是其描画形式),因此图像的描画有对有错。”图像位于描画对象外面,这绝不是一种比喻,而是说,一个图像绝不属于其所描画的对象。之所以如此,仅仅是因为我们所创造的图像总是关于另一个东西的图像——我们把一个事实看作另一个事实,而不是把一个事实看作它本身。正因为如此,这两个事实总是有相符合或不相符合的可能性,因而图像总是有对与错的可能性。图像的对与错的可能性,可以看成是图像从外面描画对象的逻辑标志。

由此也可以自然地解释图像为何不能描画自己的描画形式(2.172)。这是因为图像不能置身于自己的描画形式之外(2.174)。而后者又是因为,描画形式是由建立图像这一事实的“看作”行为确定的,它不是图像之外的另一个事实。事实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更强的结论:描画形式不能被任何图像所描画。这个结论与另外一个被广泛讨论的结论所说的是同一回事,即,命题不能描述逻辑形式(4.12)。由于命题是逻辑图像,逻辑形式就是一种描画形式,我们可以直接借助于维特根斯坦本人的提示得到这个结论。

命题4.12在表述命题不能描述逻辑形式之后立即解释说:“为了能够描述逻辑形式,我们应当把自己连同命题一起置于世界之外。”我们当然要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这里一切都明摆着的。所需要的仅仅是这样一个前提,逻辑形式充满世界。这个前提也在4.12中提供了——“命题(Der Satz)可以描述整个实在”。这就是说,命题可以与整个实在共有逻辑形式,而这就意味着逻辑形式充满世界。不过,命题可以描述整个实在,这看起来似乎应当是在说,对每一个事实都可以有命题来描述。两个版本的英文译者也是这么理解的,所以把单数的“Der Satz”译成复数的“propositions”。但维特根斯坦的意思却应当是,同一个命题可以描述所有具有同样逻辑形式的事实,而这样的事实的可能性充满整个世界。确实,整个世界例如都有颜色的可能性,如此等等。这里,维特根斯坦仅仅是在谈论命题的图像性,谈论其语义的可指派性(对应于图像的可投射性),而没有就具体的语义来谈论。就此而论,单个命题对应整个世界,对应于可以充满世界的事实的可能性。

最后,我想指出,如果说《逻辑哲学论》中有一个主论证,那么可以说《哲学研究》中也有一个主论证,并且后者是前者的一个特例。

依据Luntley(2003)的论述,维特根斯坦后期关于意义的观点可以用一个主论证来说明。这个论证的大意是这样的:语言并不是一个无生命的、惰性的部分(物理形态的记号)和一个使其有意义的部分(规则、约定、心理活动、意义实体等等)相加得到的,而是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是体现于用法的统一体。

不妨以规则悖论来说明。《哲学研究》第201节给出了这个悖论,大意是,任何行为都可以解释得与某条规则相符,因而无所谓违反规则,也无所谓遵守规则。这个悖论针对的是这样一种关于意义的理论,一个记号(sign)是有意义的,仅当存在使用这个记号的规则。基于这个理论,使用记号的行为可以援引规则来得到合理化(justification),而这种合理化的结果是,我们说这个记号是有意义的。这样,我们就得到一种关于意义的二分理论,一方面是无意义的、物理的记号,另一方面,是赋予记号以意义的规则,这两者相加就得到有意义的记号。

规则悖论可以看成对这种二分理论的归谬论证。如果任何记号都可以解释得合乎规则,那么规则就对记号失去了约束力。但这不是由于对记号的约束不够强,或者说有另外一种不是规则的东西来约束记号,而是我们一开始所面对的根本就不是无意义的、物理的记号——关于获得意义的被动

方和赋予意义的主动方的划分是错误的。我们所能做的不是要寻求对使用行为的合理化,而是,要在一开始就把使用行为看成是已经合理化了的,在对这种行为的观察和描述中了解和展示意义。因此,维特根斯坦的口号“意义即用法”所说的就是,要通过用法来研究意义。这里的用法,就不是需要合理化从而与意义分离的行为(也就是说,不是行为主义者的行为),而是本身就合理化了从而具有意义的行为。

这个主论证是本文一开始就给出的那个主论证的特例,已经相当明显了。

参考文献

韩林合,《〈逻辑哲学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

罗素,《我的哲学的发展》,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2001年。

Luntley, M., Wittgenstein: Meaning and Judgement, Blackwell, 2003.

Ostrow, M. B, Wittgenstein’s Tractatus: A Dialectical Interpretation, Cambridge, 2002.

Sprigge, T. L. S., “Bradley”, from Routledge Histroy of Philosophy, V ol. 7, Routledge, 1994, Chap 15.

Wittgenstein,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D. F. Pears and B. F. McGuinness, trans.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1.

Wittgenstein,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C. K. Ogden, trans, Barnes & Noble Books, 2003.

Wittgenstein’s Lecture, Cambridge 1930-1932, from the notes of J. King and D. Lee, ed. Desmond Lee (Oxford: Blackwell), 1980.

中山大学环境资源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环境资源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8级开始执行) 一、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愿为人民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掌握环境资源法学科专业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环境资源法学科的重大理论和学科前沿问题,有具有良好的、独立从事环境资源法科研工作、教学工作、行政工作和法律实务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使用外文资料和进行基本的对外交流。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环境法原理。主要研究环境法的基本原理,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包括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环境法律责任、环境法律救济等。 2.国际环境法。主要研究国际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原则、制度、渊源和体系,国际环境法的实施,主要的国际环境条约、环境组织,国际环境外交,国际环境纠纷的处理。 3.自然资源法。主要研究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法律理论和相关制度,包括自然资源保护法总论、矿产资源法、森林法、草原法、土地法、水法等。 4.能源法。主要研究能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政策与法律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制度,包括能源法总论、石油法、煤炭法、电力法、天然气法、能源政策等。 三、招生对象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 学制2年,在学时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五、课程设置

说明:上述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学校规定和学院及指导小组安排选修 原为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应补修三门法律专业本科课程。 六、培养方式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专业有特殊要求需注明)七、考核方式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八、学位论文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十、参考书目 1.杨紫烜主编:《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程信和著:《经济法与政府经济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史际春、邓峰著:《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会1998年版。 4.马骧聪主编:《环境资源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文伯屏编著:《西方国家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6.蔡守秋著:《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蔡守秋著:《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与补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8.肖国兴、肖乾刚:自然资源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环境工程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环境工程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环境工程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之一。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特别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填埋处置及环境污染修复的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独具特色。 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主干课程: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实习、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习、水力学实验、微生物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处理实验、空气污染控制实验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相近专业: 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灾害防治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给水排水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B+等(44个):南昌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河海大学、厦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东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郑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暨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西大学、中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复旦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B等(43个):华南农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贵州大学、兰州大学、大连大学、福州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河北科技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桂林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北大学、济南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华东交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2019中山大学871环境工程导论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中山大学871环境工程导论考研真题试卷与真题 答案 一、考试解读: part 1 学院专业考试概况: ①学院专业分析:含学院基本概况、考研专业课科目:871环境工程导论的考试情况; ②科目对应专业历年录取统计表:含中山大学相关专业的历年录取人数与分数线情况; ③历年考研真题特点:含中山大学考研专业课各部分的命题规律及出题风格。 part 2 历年题型分析及对应解题技巧: 根据中山大学871环境工程导论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分析对应各类型题目的具体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针对性,提升答题效率,充分把握关键得分点。 part 3 2018真题分析: 最新真题是中山大学考研中最为珍贵的参考资料,针对最新一年的中山大学考研真题试卷展开深入剖析,帮助考生有的放矢,把握真题所考察的最新动向与考试侧重点,以便做好更具针对性的复习准备工作。 part 4 2019考试展望:

根据上述相关知识点及真题试卷的针对性分析,提高2019考生的备考与应试前瞻性,令考生心中有数,直抵中山大学考研的核心要旨。 part 5 中山大学考试大纲: ①复习教材罗列(官方指定或重点推荐+拓展书目):不放过任何一个课内、课外知识点。 ②官方指定或重点教材的大纲解读:官方没有考试大纲,高分学长学姐为你详细梳理。 ③拓展书目说明及复习策略:专业课高分,需要的不仅是参透指定教材的基本功,还应加强课外延展与提升。 part 6 专业课高分备考策略: ①考研前期的准备; ②复习备考期间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③考场注意事项。 part 7 章节考点分布表: 罗列中山大学871环境工程导论的专业课试卷中,近年试卷考点分布的具体情况,方便考生知晓中大考研专业课试卷的侧重点与知识点分布,有助于考生更具针对性地复习、强化,快准狠地把握高分阵地! 二、历年中山大学考研真题试卷与答案详解: 整理中大该专业2004-2006,2010-2018年考研真题(不含14),并配有2010-2018年答案详细讲解(不含14)。本部分包括了(解题思路、答案详解)两方面内容。首先对每一道真题的解答思路进行引导,分析真题的结构、考察方

中山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奖学金、奖助金评定实施办法

中山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奖学金、奖助金评定实施办法 (2019年5月修订) 为鼓励我院研究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和各项社会实践,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根据《中山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定办法》、《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奖助金管理暂行办法》,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则 (一)研究生奖学金、奖助金的种类 1.中山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2. 中山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3.中山大学研究生奖助金 4.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滔环保奖学金” 5.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致胜奖(助)学金” 6. 学校设立的其它捐赠奖学金 (二)参评资格及条件 1、学习满一年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册全日制研究生(学制内)。 2、参评“中山大学研究生奖助金”的还必须符合《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奖助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 3、参评“中山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资格以当年学校的相关通知为准。 4、参评“过渡期间博士研究生奖学金”的资格以当年学校的相关通知为准。 5、同一年度原则上只可获一项研究生奖学金(不包含奖助金)。 6、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 7、热爱集体、尊师爱校、团结同学,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原则上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经历。 8、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内容,成绩优良。 9、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能参加当年奖学金的评定:

(1)参评学年度有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分者; (2)一学期缺勤累计2周以上者; (3)参评学年度课程成绩有不合格或补考、重考者; (4)提供评选的材料不真实、弄虚作假的。 10、申请奖学金、奖助金的相关材料的有效时间范围为评奖学年度内, 研究生、博士生入学前的成果不能计入。成果统计时间范围为前一年度北京时间9月16日至下一年度的北京时间9月15日。 (三)评选程序 1、参评者在规定时间内向班级评奖小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及刊载论文的刊物封面、目录、论文复印件或文章录用的证明原件。班级评奖小组成员由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及两名学生代表组成。 2、班级评奖小组根据评分细则对每位参评者进行评分,按分值高低进行排序后将结果上报学院研究生奖学金、奖助金初评小组。学院研究生奖学金、奖助金初评小组成员由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学院研究生会干部代表等组成。 3、除了参评国家奖学金之外,学院研究生奖学金初评小组对参评者按二级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进行分类,并按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两部分进行排序,同时根据每年奖学金的分配名额确定获奖者初评名单。参评国家奖学金学生必须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发表论文或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成果(如有变动,以当年的通知为准)。 4、学院研究生奖学金、奖助金评定委员会确定获奖名单。学院研究生奖学金、奖助金评定委员会成员为:分管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分管学院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各系分管研究生教育的系副主任、研究生导师代表、学生代表。 5、学院公示初评名单,征求公议。 6、将评定结果报学校审批。

中山大学概况

中山大学概况 中山大学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达6.17平方公里,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区占地0.39平方公里,广州东校区占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景色秀丽,均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办学历史及优良传统 中山大学是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这所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原校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山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正,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1985年,由国家批准率先在华南地区设立第一所研究生院,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在70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撰写了"发扬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办好中山大学,作出更大贡献"的题词,进一步为办学指明方向。2000年9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教育部与广东省在3年内投资12亿人民币,把新中山大学建设成为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中山医科大学前身之一为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1954年广东光华医学院并入。学校先后改名为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多学院医科大学,在医学遗传学、眼科学、肿瘤学、寄生虫学、内科肾脏病学、器官移植、传染性肝病、生物医学工程及分子医学等方面科学研究成绩显著,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姜立夫、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王季思、王力、钟敬文、朱谦之、丁颖、蒲蛰龙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不少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

2016年中山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复习及复试经验分享

2013年中山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复习及复试经验 一、关于初试: 说一下我用的书吧,供大家参考参考。 (一)政治 教育部的大纲解析和1600题,买了本任汝芬的真题解析。政治多看书多记就可以了。 (二)英语 英语就是真题,真题是最有用的。《英语写作160篇》,最后一个月是准备作文。真题的话,反复做。 [键入文字] 【育明教育-广州分校】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15403729.html,

(三)专业课 自己复习的时候不知道看什么书,后面就是看的最新版的红皮书。不过环境法的话,可以看看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还有吕宗梅的。中大网站上也有历年初试的真题。研究研究真题很有必要。 二、关于复试: 今年环境法复试中,专业课笔试考了两道题:一是污染者负担原则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二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复试英语是考朗读和翻译,两段材料抽一段。都是关于法律英语的。 面试的话,老师问了我这几个问题:你为什么考环境法?请说出三部环境法的国际公约。说出你看过的三篇论文及其内容。 面试除了英语大家都是抽那两段材料以外,专业课没有另外再抽提。据说老师问的问题都不同 [键入文字] 【育明教育-广州分校】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15403729.html,

[键入文字] 【育明教育-广州分校】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15403729.html, 2016考研复试:专业课备战攻略 2016考研初试尘埃落定了,接下来就是复试调剂 了。就复试而言,专业课占比很重,积极准备专 业课是复试成功的必要保证。毕竟通过复试才是 最后的成功,即使考生在考研初试中取得了很高 的分数,如果对复试掉以轻心的话就有可能在复 试中被刷下,无缘研究生。考研复试分为专业课 的面试、笔试和英语的口语和听力。那么怎样才 能更好地进行专业课复试备考呢? 海量搜集目标院校的复试相关信息 要更好地进行专业课的复习就首先要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中山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

中山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 (2018年修订) 为规范我系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工作,依据中山大学研究生奖学金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评审组织 按照学校文件要求成立哲学系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名单如下: 主任:张伟 副主任:刘伟、王莉婧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天俊、方向红、朱刚、刘虎、吴重庆、陈立胜、罗筠筠、周春健、黄敏、 曾昭式、熊卫、谭群玉 学生代表:(系研究生会主席) 第二条评选基本程序 1.学生申请:依据奖学金评选通知要求提交申报材料。 2.资格审核:系学工办根据学校有关奖学金的评选对象进行审核;参评的博士生应当有实质的学术成果,包括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或出版论著或论文入选高质量的学术会议(论坛)或在学术会议或论坛上宣读论文。 3.申报材料形式审查:系学工办对学生提交的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实,对申报者提交的参评成果进行形式审查。 参评成果应符合以下要求: 1)所有科研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中山大学。 2)曾获得往届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上次申报使用过的成果材料此次不可再使用。 3)申报材料中论文的认定要求:文科以正式刊出的论文为准,理工科以正式刊出或正式录用通知为准。 4)硕士生的参评成果认定时间为现在读学位入学当年7月1日至硕士在读期间,博士生的参评成果认定时间为现在读学位入学当年7月1日至博士在读期间。 5)不采纳与指导教师共同署名出版的著作,除非署名方式直接体现各自不同的职能(如作、编、译、注各有区分)。与导师共同署名发表的论文,导师应给出参评

者对论文的工作贡献的说明,如百分之五十或其它。论文署名作者为我系多名师生的,需同时提交署名作者各自在该成果作占比重的说明,并经所有署名作者签名确认。与非本系师生共同署名的,原则上按作者人数平分贡献率。该文贡献率说明一经出具不得更改,将适用于系内老师考核、职称评定、学生评优等,但原则上可不涉及研究生毕业。 6)发表的“会议综述”或“文献综述”应在论文专著栏的“备注”中特别标明“会议综述”、“文献综述”。 凡发现弄虚作假的申报材料,一律作废,取消参评资格。 4.组织评审:系研究生奖学金评审会组织评审,系评审会须以会议评审的方式最终评审确定我系的获奖推荐名单。投票采取无记名方式,评委会委员因故不能参会,可全权委托他人参会和投票,每名委员只可投一票,当场公布计票结果。参评学生所有申报材料(含代表性成果)需在会议现场提供给评委会评委查阅。 5.将获奖学生名单在系网公示,公示无异议报学校审核。 6.最终获奖名单以学校的正式发文为准。 第三条各类奖学金评选办法 (一)捐赠奖学金 1.评选对象和名额(见通知附件)。 2.评选办法: 评审会评委在申请捐赠奖学金(如光华教育奖学金)的同学中投票选出获奖者。(已推荐国奖的同学不参评)。 3.评审结果报评委会审议通过并在系网上公示。 (二)中大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1.参评对象、条件、奖励金额、名额(见通知附件)。 2.评选办法: 按照名额评审会评委投票选出获奖学生(已推荐国奖、捐赠奖的研究生不参评)。 3.评审结果报评委会审议通过并在系网上公示。 哲学系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 2018年9月17日

中大国际认证17.7.1.4 过程运行环境

中大国际认证对新版ISO9001:2015的7.1.4 过程运行环境的认证要求中大国际认证是首批按照ISO9001:2015新版认证的认证机构,针对在认证审核过程中,从四个基本层面(标准条款到底有什么要求?新旧标准到底有什么变化?认证审核到底检查/审核什么?可能会出现那些不符合?)阐述了对标准条款的理解,以下就是对新版ISO9001:2015的7.1.4 过程运行环境的认证要求 一、新版ISO 9001:2015里7.1.4 过程运行环境到底有什么要求? 中大国际认证就新版ISO 9001:2015里7.1.4 过程运行环境的要求理解如下: 1、要求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过程的运行和达到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所需的环境。 2、适宜的环境可以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组合,例如: a) 社会的(如不歧视、平和、不对抗); b) 心理的(如降低压力、倦怠预防、情感保护) c) 物理的(温度、热度、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音) 根据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些因素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3、新版标准增加了社会的和心里的因素;规定更显人性化;适宜的环境可以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的组合,根据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些因素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运行环境根据组织提供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类型而异。某些情况下,环境可能仅考虑温度、卫生、气流和噪音等物理问题。为了实现产品符合性,诸如清洁等的物理问题可能致关重要,例如在清洁的室内环境中制造计算机芯片。 4、社会和心里因考虑因素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影响有时也很重要,尤其是服务行业中,服务提供过 程中的社会和心里因素对服务质量影响更大,需要重点关注。例如考虑人为因素,如一线服务人员的心态直接影响到服务提供质量;充分的人员轮班、排班或停工时间,以预防人员筋疲力尽,如对飞行员的飞行时间控制,提供货运或配送服务的驾驶员的驾驶时间控制以防止疲劳驾驶。 二、新版ISO 9001:2015里7.1.4 过程运行环境到底有什么变化? 中大国际认证就新版ISO 9001:2015里7.1.4 过程运行环境的变化理解如下: 1、新版标准不再讲工作环境,而是称为过程运行环境 2、新版标准的过程运行环境比老版本的内容丰富,增加了:a) 社会的(如不歧视、平和、不对抗); b) 心理的(如降低压力、倦怠预防、情感保护) 3、物理的因素方面增加了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音 三、新版ISO 9001:2015的7.1.4 过程运行环境到底要检查什么? 中大国际认证就新版ISO 9001:2015的7.1.4 过程运行环境要检查的内容汇总如下: 1、组织是否确定并提供过程运行所需的环境,以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

(完整word版)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大气科学是以地球大气为研究对象,进行大气探测、信息分析处理以及预测的现代学科。大气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基础,掌握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大气科学理论、应用气象学和大气环境科学的研究以及业务工作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到气象、环保、民航、核电、城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国防军事、防雷业务管理、防雷技术及其设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及业务工作,优秀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纪守法,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科学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热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 2、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能阅读所学专业的外语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 4、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能够履行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学制为四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核心课程 大气科学基础、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统计分析与预报、天气分析与预报、数值天气预报。 六、专业特色课程 热带气象学、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现代气候学基础、大气化学、边界层气象学、污染气象学、气象资料处理及可视化、并行计算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等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

中山大学专业分类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本科各学科、各专业排名情况 (一)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第10名,A /567。在自然科学的4个学科门中,理学第9名,A/518;工学第38名,B /535;医学第5名,A /198。中山大学没有农学本科专业。 1、理学:第9名A/518。12个学科类21个本科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第11名A/340; 信息与计算科学:第14名A/379。 物理学:第8名A/207。 化学:第11名A/219。 生物科学:第10名A/204; 生物技术:第10名A/255。 地质学类:地质学:C/18。 地理科学:第5名A/105;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第15名A/132;地理信息系统:B /127。 大气科学:C /10;应用气象学:B/8。 理论与应用力学:第4名A/2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第9名A/207;微电子学:C /37;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第4名A /93。 材料物理:第7名A/67; 材料化学:第9名A/116。 环境科学:第5名A /179; 生态学:第11名A/49。 统计学:B /159。 2、工学:B /535。8个学科类14个本科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C/113。 热能与动力工程:C/12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B /228; 自动化:B /261; 通信工程:第6名A /26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13名A/484;生物医学工程:B /87;软件工程W:第5名A /162;网络工程W:第1名A /113。城市规划:第11名A/114。水文与水资源工程:B/38。 环境工程:第7名A /244。 化学工程与工艺:B/194。 交通工程:B /80。 3、医学:第5名A /198。6个学科类10个本科专业。 基础医学:第3名A/13。 预防医学:第5名A/69。 临床医学:第5名A /119;麻醉学:第3名A /45; 医学影像学:第4名A /72;医学检验:第5名A /75; 康复医学W:第2名A /25。口腔医学:B /74 法医学:第5名A/23。 药学:第6名A/127。 (二)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第11名,A /600。在社会科学的7个学科门中,哲学第7名,A/59;经济学第15名,A/445;法学第12名,A/468;文学第24名,A/563;历史学第11名,A/181;管理学第11名,A /571。中山大学没有教育学本科专业。 1、哲学:第7名A/59。1个学科类1个本科专业。 哲学类:哲学:第7名A/59。 2、经济学:第15名A/445。1个学科类5个本科专业。 经济学:B /254; 国际经济与贸易:第14名A/385; 财政学:B /76; 金融学:第12名A/218; 保险W:第5名A/53。 3、法学:第12名A/468。3个学科类5个本科专业。 法学:B /419。 社会学:第3名A /70; 社会工作:第4名A /172。 政治学与行政学:第10名A/89;

中山大学海洋环境科学试题2020年

MS112海洋环境科学 2020年期末考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可自行查阅资料答卷;不可相互抄袭,如发现两份及以上答卷雷同,所有答卷均判0分;需手写答卷,答卷完毕后拍照上传到各自授课老师提供的邮箱 第一题(30分):阅读以下四段材料,回答问题。 1.记者从海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获悉,由于海口地区长期开采地下水,已造 成区域性水位下降,形成了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据介绍,今年海南省将加大对全岛地下水的监测,施工建设142口国家级地下水监测井,同时加大沿海监测网点建设。 2.山东省海洋预报台近日监测显示,今年浒苔规模属于常年偏大水平,受海洋 动力环境影响,整体分布偏东,已先影响烟台和威海近岸海域,预计近期将影响青岛近岸海域。 3.中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近海海洋捕捞总产量达1328万吨,远 超过渔业专家建议的800-900万吨的最大可捕量。 4.气候变迁、工业化农业和快速城市化正逐渐伤害泰国湾海岸线,破坏珍贵的 红树林,在濒临泰国湾的渔村沙没金,近70年前兴建的这座寺庙原本在村子中央,如今成了海中“孤岛”。 请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海口地区长期开采地下水会导致什么海洋灾害,并进行名词解释; (2)浒苔引发的是什么海洋灾害,并进行名词解释; (3)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的是我们面临的什么海洋问题,并进行名词解释;(4)造成“孤岛”寺庙的是什么海洋灾害,并做名词解释。 第二题(30分):根据以下材料答题: 假设珠海市计划在唐家湾沿海地区域建设一座石油化工厂以及其配套原油码头:(1)此设施初步设想提出后,需要进行海域使用论证,主要需要包括哪些内容? (2)如若这些设施建成,可能会对当地环境、生态系统造成怎样的影响?(3)如果此后此地区发生溢油事件,可能的引发原因是什么?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怎样具体的影响?主要有什么治理方法?

中山大学1996-2015年度外科学考博真命题分科归纳

总论: 1.水电解质平衡 2.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治疗原则(8分) 3.若病人体液急性丧失达体重的5%,有何临床表现? 4.等渗性缺水5%的临床表现? 5.等渗性缺水的机体代偿机制? 6.低渗性缺水的原因。(4分) 7.急性等渗性失水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8.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表现及诊断。 9.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10.低钙血症常见于那些疾病?临床表现? 11.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治疗? 12.多器官衰竭诊断标准 13.M ODS的中英文名称及定义 14.M ODS的常见外科病因 15.引起MODS的常见外科病因。 16.S IRS的中英文全名及诊断的临床指标? 17.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或无尿期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哪些? 18.休克引起心功能障碍的原因有那些? 19.休克指数是什么及临床意义 20.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6分) 21.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22.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23.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作用(5分) 24.什么是脓毒症和菌血症? 25.什么是脓毒症、菌血症(3.5分) 26.引起脓毒血症的常见病因? 27.手部无人区 28.手术器械消毒的条件。 29.手术器械消毒方法应该具有的条件。 30.简述手臂洗手消毒后为何还需戴消毒手套? 31.在手术切口铺无菌巾或者贴无菌敷料的目的? 32.临床诊疗过程中如何预防潜在的HIV感染? 33.伤口按表现不同如何分类?手术切口愈合如何分级?试举例说明。 34.晚期癌症三阶梯治疗方案,列举每阶段两种以上代表药物 35.心肺复苏术中初期复苏治疗措施 36.S IRL写出中英文全称,及临床指标(5分) 37.简述创伤的并发症(3分) 38.简述输血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5分) 39.与成分输血相比,输全血有何缺点(3分 40.简述肠外营养的并发症(10 41.输血的常见并发症。 42.肠外营养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逻辑哲学论》的入口 - 中山大学哲学系

《逻辑哲学论》的入口① 黄敏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决不像它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是定义和观点的罗列,而是有极为严整的结构。它从一个深思熟虑的起点开始,经过一条环环相扣的路线,最终达到作者在序言里所说的问题的最终解决。如果哪个环节是不确定的,作者的目的就不会达到。因此,需要有这样一种解读,完全地重构使《逻辑哲学论》中的命题得以支撑的论证,从而达到这样两个目的:其一,知道维特根斯坦本人的早期观点究竟是什么;其二,了解维特根斯坦思想后来的发展究竟是怎样的。 但这样的解读迄今为止并没有得到。本文试图从解读《逻辑哲学论》前12个命题入手,得到一个主导性的论证,然后勾画出这个论证如何贯穿后续部分,最后我将表明,这个论证在《哲学研究》中再次出现。在我看来,《逻辑哲学论》可以比作一盘围棋,每个论题都相当于一次落子,其最后结果是哲学问题的最终解决;了解棋理的人将看到每一步棋都是必然的。这盘棋的关键在起手处建立的大模样,这就是前12个命题。 开篇的第一句话极易被错过——世界就是所有确实如此的情况(1)。②这里首先给出了一个关于总体的概念。但不止于此,这句话还说了什么,这要取决于我们如何翻译从句“was der Fall ist”。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实际情况”,进而翻译成“事实”,但这立即错过了这样一个关键之处:当世界最初给出时,并不确切地作为事实的总体给出。如果把世界当成事实的总体给出,我们得到的要么是定义,要么是关于世界的描述,但我们需要的却是一个为何要把世界分解为事实而不是物的论证。1.1表明我们需要这样一个论证。维特根斯坦强调说,“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物的总和”(1.1)。为了得到这样一个论证,我把1中的那个从句翻译成“确实如此的情况”,这样,世界就作为确定性的总体给出。现在看看这里的论证。 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这样解释,“世界并不由物的列举以及关于这些物的事实所构成(就像是一场表演的节目单一样)……世界是什么,这是由描述,而不是由对象的列举所确定”(Wittgenstein, 112节)。对于这个解释,韩林合和Ostrow的理解都不令人满意。韩林合(2000,第36页)完全漏掉了引文前半部分,Ostrow(2002, 第23页)则没有充分注意“以及关于这些物的事实”。Ostrow给出的说明是这样的,假定我们的列举中包含两个物a和b,以及一个关系R,这个列举既相容于包含aRb的世界,又相容于包含bRa的世界,因而无法确定地给出一个世界。如果维特根斯坦的理由确实是上面引文中所说的,那么即使在包含了a,b,R的列表中加进了aRb,也不足以确定这个世界。这正是要害之处。1.1中说的是,世界不仅不是物的总和,而且,不能是事实和物的总和。 现在可以给出论证。很容易看出,即使在关于世界的列表有a,b,R,以及aRb,我们仍然需要表明,单独列出的a和b构成了事实aRb,因此我们需要新的关系。假定新的关系是C,于是又要把aC(aRb),bC(aRb)加入列表,如此构成无穷后退。也许我们会说,既然列表中的“aRb”就已经表明了它是由a和b构成的,我们不需要新的关系C来表明这一点。但在问题的这个阶段,需要确定的是什么东西确定地存在,也就是说,需要确定的是实体。如果a和aRb都是实体,那么它们作为相互独立的东西给出,因而需要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个论证可以推广得到两个结论。其一,在一个关于世界的列表中,构成列表的各项间不能有 ①本论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析哲学运动及其遗产”(03BZX037)资助。 ②后文凡引《逻辑哲学论》的地方均仅注明命题的号数。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教学计划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气科学系大气科学专业2010级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大气科学是以地球大气为研究对象,进行大气探测、信息分析处理以及预测的现代学科。大气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基础,掌握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大气科学理论、应用气象学和大气环境的研究以及业务工作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到气象、环保、民航、核电、城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国防军事、防雷业务管理、防雷技术及其设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及业务工作,优秀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纪守法,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科学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热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 2、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能阅读所学专业的外语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 4、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能够履行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三、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核心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大气科学基础、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统计分析与预报、天气分析与预报、热带天气学、数值天气预报。 六、专业特色课程 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现代气候学基础、大气化学、边界层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环境气象学、城市气象学、数据采集技术、气象资料处理及可视化、并行计算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等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 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二)

中山大学环境气象学期末考试题目

第一章绪论 1、自然环境指环绕在我们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2、人类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所共同组成的。 3、大气环境是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空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大气环境的每一个因素几乎都可影响到人类。 4、大气污染----当大气中有了本不属于大气成分的物质,或某种大气成分的浓度大大超过了正常值,就表明出现了大气污染。 5、环境气象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对环境气象学研究对象和内容还有不同的认识。 气象学界认为环境气象学是研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与环境气象学相关的气象业务称之为环境气象业务。 环境学界认为环境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对环境的影响,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气象学问题,气象在人类活动尺度上对空气、水和生态的影响。 6、环境气象学定义为研究与人类环境有关气象问题的科学。涉及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学、农学、林学、水利学、工程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民俗学、家政学等等。 7、环境气象学与环境、气象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环境气象学研究与人类环境(人类生活环境)好坏密切相关的各种环境、气象因素和问题。我国古老的风水,可理解为最早的环境气象学。 大气环境学大体上等于大气化学加污染气象学。气象学主要是研究影响天气、气候的要素(温、湿、压和风等)和现象(云、能见度、降水等)的变化规律,并不研究大气组分(如SO2、O3、气溶胶等)的变化规律。 污染气象学是研究空气污染和气象学的相互关系,核心问题是研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湍流扩散,而大气环境学则研究大气中污染物和非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污染气象学比大气环境学的研究内容要专门且深入,比大气环境学的研究范围要小。 8、环境气象学研究进展 环境气象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戚戚相关, 研究面非常广: 城市环境气象研究(北京、上海、兰州等), 城市群环境气象研究(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 不同下垫面环境气象研究(山区、沿海、戈壁、草原、沙漠、极地等), 居住小区环境气象研究, 城市环境气象服务研究(环境空气质量(指数)预报、大气灰霾预测预警, 环境气象风险、环境气象灾害与健康影响、大气环境应急系统研究等)。 第二章环境气象学基础 1、大气污染尺度: 分局地,区域,全球尺度。 2、大气污染类型: 分煤烟型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型大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城市群复合型大气污染和全球性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过程: 包括污染源排放、大气输送扩散、污染受体(人或物)影响。 4、污染与气象关系:

广东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试验室-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 2019~2020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一、宗旨和目标 为加强海洋资源以及近岸工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内外高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发布2019~2020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资助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参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此次开放基金拟资助10项左右课题,每项2-3万元。二、实验室简介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于2006年12月获准立项,依托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2013年12月顺利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验收。重点实验室整合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科学系、工学院等有关力量,瞄准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广东省海洋经济建设需求,在海洋资源和近海海洋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并形成了以生物成藏机理和生物净化环境研究为主线、四个研究方向有机结合的鲜明特色:(1)海洋生物资源与利用方向;(2)海洋矿产资源形成机制和勘探技术方向;(3)河流物质输入与海洋环境生态效应方向;(4)河口海岸过程与工程方向。 三、开放基金的资助范围 重点实验室根据广东省海洋经济建设需求,以及国内外在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情况,将2019~2020年度开放基金着重资助的课题范畴定为以下几个专题,同时每个专题各给出几个研究方向,申请者可在所列方向内自由选题: 专题一: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1-1 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谢物资源研究 1-2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 1-3 海洋渔业资源利用 专题二:海洋矿产资源 2-1 海底石油资源的勘查技术和成藏机制 2-2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技术和成藏机制 2-3 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机制和开发技术 2-4 海底铁锰结核和富钴结壳的成因和开发技术 2-5 深海沉积物稀土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研究 专题三:近岸海洋科学与工程 3-1 长时间尺度河口-近岸环境演变的模拟理论和预测模型和应用 3-2 河床采砂的演变效应及其对涉海工程的影响 3-3 咸水入侵的机制及防治对策探讨 3-4 近岸工程和环境 专题四: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及修复技术 4-1 近海海域污染对海域环境的生态毒理效应 4-2 近海海域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4-3 海水环境及海洋生物中污染物新的分析技术 4-4 海岸带污染调查与海岸带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 4-5 海洋生物食物链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传递的同位素追踪技术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四、开放基金的申请办法与审批程序 1. 具备博士学位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凡研究方向和内容符合开放基金申请指南的均可提出申请。申请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且第一申请人必须为非本实验室固定人员。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者,

免疫学考博试题

免疫学考博试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四军医大201 3 1. 试比较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和NK细胞受体(NKCR)的组成,识别配体以及信号转导的异同点。 2. 以胸腺依赖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为例,T细胞和B细胞是如何相互作用有哪些粘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参与T、B细胞的相互作用 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的结构基因已经搞清楚,为了证实HFRS病毒感染机体(以Balb/C小鼠为例)可产生HFRS病毒核衣壳蛋白(NP)特异性CTL,并在免疫防护中起重要作用,请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设计一系统实验,加以证实。 4. 例举二个近年来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的热点,请分别评述其研究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同济医学院免疫学考博真题 抗原表位,肿瘤特异性抗原,adcc,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因子,MHC,调理作用, 中枢耐受,排斥反应的T细胞直接识别,沉淀反应。 1,抗体的功能区极其特点 2,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3,乙肝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的过程及免疫机制4,迟发型型超敏的免疫学机制 201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试题 二、选择题 三、填空题 MHCII与之相连的结构(恒定连I i )IgE恒定区有()个结构域克隆选择学说是()提出的,因此他获得了诺贝尔奖()指的是单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特定组合四、简答题1、半抗原与载体连接成为完全抗原,试述载体蛋白的作用2、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3、双向琼脂扩散的工作原理五、论述题1、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区别,举出三个并说明其原理2、举出B细胞所有的亚群,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考博免疫学真题回顾(部分) 一名解: hybridoma homing receptor surogate light chain MAC Antibody idotype 比如补体精典与旁路途径共用的分子,BCR与TCR发育区别,HLA-DM分子参与MHC2类分子组装与转运,重症肌无力产生针对何种物质的自身抗体,BCR由细胞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