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移动通信网络定位技术及应用

移动通信网络定位技术及应用

移动通信网络定位技术及应用
移动通信网络定位技术及应用

移动通信网络定位技术及应用

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和频繁,同时人们活动范围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于是对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定位显得愈发重要。目前,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位置服务开始得到重视并得到应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移动台(MS)定位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开展位置服务的重要前提。因此,文章重点就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台定位技术及应用进行略述。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移动台定位技术;应用

1无线定位的概念

无线定位主要指的是运用无线电波信号,来对移动台所处实际位置进行确定的一种技术。通常来说,位置信息主要包含了和移动台相关的坐标,诸如移动台所在位置的经纬度以及高度等相关信息。对于无线定位而言,其最为重要的质量指标就是定位系统的精度,其可以理解为位于准确区域周围的不确定区域,采用多次定位测量之后而最终得到的一个百分比值。例如67%的定位测量则表示其可以定位移动台到实际位置50m范围的距离,而95%的定位测量则可以定位移动台到实际位置150m范围的距离。实际生活中,不同的定位服务需要不同的定位精度。诸如天气预报、交通信息等需达到200km,但是导航以及设备定位则需要达到10-50m。

2定位方法及应用

定位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移动台,可以采取如下两种定位方法,也可以将二者进行混合使用。以下将详细予以论述。2.1利用无线电波信号的特征参数进行定位该定位方法主要是将已知位置基站和移动台之间所传播的无线电波信号的特征参数通过检测,以便于对移动台的实际距离、方向以及其他要素等进行确定。现阶段,蜂窝网络是移动通信网络最为常用的网络形式,对其进行移动台定位,主要包括了基于方向和基于距离两种定位方法。(1)基于方向的定位技术。到达角(AOA)定位技术主要是基站借助接收机天线阵列来对移动台发射电波的入射角进行测量,也就是信号的方向,从而构成基站到移动台的径向连线,也就是方位线。若需要测量的方向的精度为±s,则可以限定移动台的角度在2s的视线路径上。通过两个基站的AOA测量,则可以对目标移动台的位置进行确定。该定位

方法原理简单,但是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因此较少应用到目前的移动台定位中。(2)基于距离的定位技术。估计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实际距离,可以利用接收信号的强度、到达时间、到达时间差以及信号的相位来获取。在二维空间中,对于移动台位置的的测量需要3次,在三维空间中,则需要进行4次测量。例如如果预估基站和移动台间的距离为d,则第一次测量时可以定位移动台在以基站为中心、半径为d的圆上。第二次测量则定位其在2个圆相交的圆弧里;第三次测量则可以对移动台的位置进行锁定。2.2利用移动台接收的GPS导航电文进行定位GPS测量技术的定位原理主要为三角测量。其运用多星高轨测距体制,并将接收机和GPS卫星之间的实际距离作为基本的观测量。如果地面的用户利用GPS接收机可以同时接收到3颗以上卫星的信号,再合理运用伪距测量或者是载波相位测量,则可以对卫星信号到接收机的实际时间、距离等进行测算,然后再综合考虑各个卫星所处的实际位置,相交卫星和用户等多个等距离球面后,方可准确定位用户的三维(经度、纬度、高度)坐标以及速度、时间等相关参数。现阶段,常用的移动台定位技术包括单纯的GPS定位技术、A-GPS技术以及GAPONE 定位技术。前者主要运用于专用的GPS定位终端中,例如车载台灯。后两者则应用于移动通信和联通的相关位置服务中。

3定位误差

通常而言,定位的精度取决于多种因素,诸如电波的传播环境、接收器的具体设计状况、噪声以及干扰特性等。在目前的蜂窝信息系统之中,TDOA/TOA测量误差则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因基站自身检测设备带来的误差。诸如移动台和基站的时钟之间存在的同步误差,检测设备自身的精度,检测设备在具体检测时由于时延问题所带来的误差等。不过这部分误差因素,会随着定时技术和信号检测技术的日趋完善而不断降低。第二,来自于信道,也就是多径效应和非视距传播所造成的误差。该方面误差产生的原因在于信道自身的环境,具体可以运用相应的算法来降低其对于定位精度的不良影响。(1)多径传播。无线信号的多径传播也会干扰到移动台和基站间的实际距离和方位的直射路径信号的具体角度和时延,进而直接威胁到角度以及时间测量的定位方法。一般来说,窄带系统之中,一旦出现多径分量的相互重叠,势必导致相关峰的位置出现偏差。而在宽度系统之中,则可以有效分离多径分量,从而实现定位更为精准。不过,如果反

射的分量比直达的分量大,则也会对定位精度产生不良的影响。目前通常可以采取高阶谱估计、最小均方估计等办法来有效对抗多径传播。(2)非视距传播。无线定位中最为主要的误差源当属非视距传播,即便不存在多径效应或者选用了精度较高的定时办法,其也会导致TOA或TDOA测量出现误差现象。然而由于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认知关于非视距传播模型以及其所能够带来的误差概率。因此目前尚不存在完全有效的办法来应对该误差源。通常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最大限度的降低该误差源带来的误差现象:第一,运用测距误差统计中的先验信息,来有效调节一段时间范围内的NLOS测量值,使其更为接近LOS的测量值;第二,将LOS测量值的权重进行适当的下调,并增加一定的约束项在LS算法中。目前,很多定位产品都选用了适宜的算法,来对多径、非视距误差等进行抵消,进而全面提升整个定位精度。

总之,位置服务已经成为当前非常时髦的一种服务类型,也成为了一动运营商新的利润增长点。其不仅更加便捷人们的生活,还能够带给人们生活中的乐趣。当然了,我们也必须看到位置服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泄漏个人的隐私,对其安全防护则是目前以致未来各大运营商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晶.基于并行计算的移动通信网络定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2]张军.基于3G网络的移动设备定位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

[3]丁浩洋.移动通信系统中射线追踪技术及定位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北京邮电出版社)课后答案

第一章概述 1.1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①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②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 ③通信容量有限; ④通信系统复杂; ⑤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1.2移动台主要受哪些干扰影响?哪些干扰是蜂窝系统所特有的? 答:①互调干扰; ②邻道干扰; ③同频干扰;(蜂窝系统所特有的) ④多址干扰。 1.3简述蜂窝式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说明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答:第一代(1G)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特征,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商用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美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欧洲的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两大系统,另外还有北欧的NMT 及日本的HCMTS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1G以解决两个动态性中最基本的用户这一重动态性为核心并适当考虑到第二重信道动态性。主要是措施是采用频分多址FDMA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蜂窝式网络结构和频率规划实现载频再用方式,达到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在信道动态特性匹配上,适当采用了性能优良的模拟调频方式,并利用基站二重空间分集方式抵抗空间选择性衰落。 第二代(2G)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构成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走向商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欧洲的时分多址(TDMA)GSM(GSM原意为Group Special Mobile,1989年以后改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北美的码分多址(CDMA)的IS-95 两大系统,另外还有日本的PDC 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它是以数字化为基础,较全面地考虑了信道与用户的二重动态特性及相应的匹配措施。主要的实现措施有:采用TDMA(GSM)、CDMA(IS-95)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数字式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相位)规划实现载频(相位)再用方式,从而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在对信道动态特性的匹配上采取了下面一系列措施: (1)采用抗干扰性能优良的数字式调制:GMSK(GSM)、QPSK(IS-95),性能优良的抗干扰纠错编码:卷积码(GSM、IS-95)、级联码(GSM); (2)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抵抗慢衰落和远近效应,这对于CDMA方式的IS-95尤为重要; (3)采用自适应均衡(GSM)和Rake 接收(IS-95)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与多径干扰; (4)采用信道交织编码,如采用帧间交织方式(GSM)和块交织方式(IS-95)抗时间选择性衰落。 第三代(3G)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它于本世纪初刚刚投入商业化运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北美的CDMA2000、欧洲和日本的WCDMA及我国提出的TD-SCDMA三大系统,另外还有欧洲的DECT及北美的UMC-136。 从技术上看,3G 是在2G 系统适配信道与用户二重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又引入了业务的动态性,即在3G 系统中,用户业务既可以是单一的语音、数据、图像,也可以是多媒体业务,且用户选择业务是随机的,这个是第三重动态性的引入使系统大大复杂化。所以第三代是在第二代数字化基础上的、以业务多媒体化为主要目标,全面考虑并完善对信道、用户二重动态特性匹配特性,并适当考虑到业务的动态性能,尽力采用相应措施予以实现的技术。其主要实现措施有: (1)继续采用第二代(2G)中所采用的所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2)对CDMA扩频方式应一分为二,一方面扩频提高了抗干扰性,提高了通信容量;另一方面由于扩

移动通信无线定位技术研究

移动通信无线定位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移动智能终端已非常普及,有着极高的商业价值,成为运营商们的经营重点。而在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其有着紧密联系,对于通信行业影响重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为了让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更加便捷、精确、智能、广泛与有效,笔者对无线定位技术应用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移动通信;无线定位技术;智能交通系统 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我国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内部竞争愈发激烈,移动智能终端逐渐实现普及应用。在新的通信行业背景下,定位服务和无线定位技术为相互发展与促进的作用,在移动通信中正逐渐发展并日趋完善。移动通信领域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增值服务,为进一步提升定位服务水平,寻求新的利润点,应加强对移动通信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和探索,需要加大对移动通信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力度,为移动通信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1无线定位技术概述 无线定位技术主要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接收无线电波,接收了幅度、相位和传输时间等参数以后,再通过相应算法计算无线电波包含的相位、传输时间等信息,这样就能成功实现定位,通过对目标的精准定位找到物体的位置。测量方法可以直接决定无线定位技术的精度,其定位的准确性与具体的测量方法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测量方法也属于移动通信的一种技术手段,是无线定位技术在移动通信中运用的关键。无线测量方法在不断改进,定位方法得到完善与多样化发展,而且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其定位技术水平有效提升,精准度也不断提高,对于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给移动位置业务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空间。当前的移动通信无线定位技术形式多变,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如AOA 定位、TOA定位和TDOA定位等形式,而且每一种形式都有不同的效果,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于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也有重要作用。 2无线定位技术的分类 2.1场强定位法。场强地位,就是通过检测接受信号的场强值进行定位的方式,也就是利用场强值和信道衰落模型列出方程,准确估算出信号收发距离,然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 32学时) 二、先修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网基础 三、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课。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前沿的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包括了组网技术、多址技术、语音编码技术、抗干扰抗衰落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交换技术以及各种接口协议和网管等等多方面的技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动通信系统汇集了当今通信领域内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抗干扰技术、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系统、CDMA系统和3G技术以及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等。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无线信道和传播、传播损耗模型; 2.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和调制解调技术; 3.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抗衰落抗干扰技术; 4.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 5.掌握GSM移动通信系统、理解GPRS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EDGE的基本原理; 6.掌握基于CDMA20001X系统、WCDMA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了解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不含实验) 第一章概述 1学时 第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环境与传播预测模型 4学时内容: ●无线传播的特点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无线信道的特性,研究方法 ●无线信道的分析基础(分布,特性参数等) ●简单介绍建模技术和仿真技术基础 ●介绍常见的几种传播预测模型 ●说明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移动通信现状及技术发展展望

移动通信现状及技术发展展望

移动通信现状及技术发展展望 信息来源:中 国电信业分类:电信通 信 发布时间:2005 年12月8日 目前世界电信业的技术发展进 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出现融合、调整、变革的新趋势。尤其是3G、NGN和宽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全球发展热点。 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我国电信市场规模还将继续稳步扩大,人们对通信的依赖和需求程度也将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用户消费能力的提高,都将进一步刺激电信市场需求的增长。那么,各项通信技术在未来的五年里将会出现怎样的 发展态势?《中国电信业》杂志发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真才基的署名文章,对“十一五”期间电信技术的发展走向进行全面 深入的分析和预测。真才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回顾全球移动通信发展虽然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但它已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截至2005年6月份全球移动用户已经达到19亿。目前,在移动通信领域有一些

趋势已经发生或者是正在发生,总结起来有以下的几个趋势和特点:1、移动通信在通信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移动话音业务超过固定,差距逐步拉大,异质竞争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用户数看,2002年底,全球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了固定用户数(中国则是2003年进入这个拐点)。截至2004年5月,近100个国家的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固定用户数,这一趋势仍在继续。移动超过固定,实质上反映了人类对移动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在急剧上升。未来,移动通信将成为人们最主要的通信方式。从收入看,全球移动电话收入已经接近固定电话收入,有可能在2004年或者2005年超过固定电话收入。移动电话的资费与固定电话资费越来越靠近,同时移动通信的“个人化”,使得移动话音对固定话音的分流作用更加凸现。 2、GSM体系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近3年来全球GSM的主流地位愈加凸显出来,与CDMA相比,市场优势更加明显。截至2004年年底,全球GSM /WCDMA体系的占75.14%,而CDMA体系在全球移动市场的份额为13.91%,因此GSM/WCDMA用户

移动通信网定位技术发展及应用

移动通信网定位技术发展及应用

目录 1 移动通信网定位技术综述 (1) 1.1定位基本概念 (1) 1.1.1物理位置和抽象位置 (1) 1.1.2定位性能指标 (2) 1.2定位技术分类 (2) 1.2.1基于三角/双曲线关系的定位技术 (2) 1.2.2基于场景(信号指纹)分析的定位技术 (3) 1.2.3基于临近关系的定位技术 (3) 1.3定位策略 (3) 2 移动通信网定位技术发展研究 (4) 2.1蜂窝网络定位技术 (4) 2.1.1 Cell ID定位技术 (5) 2.1.2 UTOA/UTDOA定位技术 (7) 2.1.3 E-OTD定位技术 (7) 2.1.4智能天线AOA (7) 2.1.5信号衰减(Signal Attenuation) (8) 2.1.6 AGPS (9) 2.1.7基于数据融合的混合定位 (9) 2.1.8模式匹配 (10) 2.2 无线局域网(WLAN)定位技术 (10) 2.2.1基于时间/角度测量的定位 (10) 2.2.2基于信号强度的定位技术 (11) 3移动通信网定位技术应用 (14) 3.1 安全方面的紧急救援和求助 (14) 3.2追踪方面的汽车导航、车辆追踪、舰队追踪 (14) 3.3计费方面的基于位置和事件的计费系统 (14) 1

3.4网络性能方面的移动性管理及系统优化设计 (15) 3.5其他方面,如移动黄页查询、防止手机盗打 (15) 4 结语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0引言 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是移动互联网中的关键信息之一,利用移动定位信息开展的服务将是移动互联网上的一种特色服务。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基于位置的服务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之一,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环境下,快速准确地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提供位置服务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在通信和定位两大系统正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背景下,利用无线通信和参数测量来确定移动终端位置,而定位信息又可以用来支持位置业务和优化网络管理,提高位置服务质量和网络性能。所以,在各种不同的无线网络中快速、准确、健壮地获取移动位置信息的定位技术及其定位系统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1 移动通信网定位技术综述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1996年下达指示要求移动运营商为移动电话用户提供 E-911(紧急救援)服务,这就要求对所有移动电话用户实现定位功能,同时,FCC又于1999年对定位精度做出新的要求。FCC的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关于定位技术及其服务业务研究的发展,很多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商用定位技术并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商用定位服务。近几年,全球移动用户的数量迅猛发展,为商用位置服务提供了极其诱人的市场前景。相关的位置服务业务可包括:紧急求救电话服务、物流管理、商业求助电话服务、个人问询服务、车辆导航服务、特定跟踪服务等等。 移动定位涉及移动无线通信、数学、地理信息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某些有关移动定位的基本概念比较容易混淆,因此有必要首先澄清一些基本概念。 1.1定位基本概念 1.1.1物理位置和抽象位置 定位系统提供的位置信息可以分为两类:物理意义上的位置信息和抽象意义上的位置信息。所谓物理意义上的位置信息,就是指被定位物体具体的物理或数学层面上的位置数据。例如,GPS可以测得一幢建筑物位于北纬,东经,海拔50米处。相对而言,抽象的位置信息可以表达为:这栋建筑物位于公园的树林中或校园的主教学楼附近等。从应用程序的角度 1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两项基础是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和双工(Multiplexing)。从1G到4G的无线通信系统演进史基本上就是在这两项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 多址接入技术为不同的用户同时接入无线通信网提供了可能性。给出了三种最典型的多址接入技术:FDMA、TDMA和CDMA的比较。 双工技术为用户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提供了可能性。两种最典型的双工技术:FDD模式和TDD模式。 中国无线通信科技发展史和未来走向范文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

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 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采用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组建的模拟蜂窝网也被称为第一代(First Generation,下称1G)无线通信系统。这些系统中,话务是主要的通信方式。由于采用模拟调制,这些

吉大19春学期《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1: W-CDMA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A: FDMA B: CDMA C: TDMA D: FDMA/ CDMA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GSM1800收发频率间隔为()。 A: 95MHz B: 45MHz C: 35MHz D: 25MHz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跳频能有效地改善以下()现象。 A: 远近效应 B: 阴影效应 C: 多经效应 D: 码间干扰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中国的移动国家代码为( )。A: 86 B: 086 C: 460 D: 0086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GPRS系统可以提供高达()的理论数据传输速率。A: 14.4Kb/s B: 115.2Kb/s C: 171.2Kb/s D: 384Kb/s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N-CDMA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 A: FDMA B: CDMA C: TDMA D: FDMA/CDMA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是()。 A: 频率利用率低

B: 不能与ISDN兼容 C: 抗干扰能力强 D: 话音质量差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GSM900收发频率间隔为()。 A: 25MHz B: 35MHz C: 45MHz D: 75MHz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GSM手机比CDMA手机最低发射功率小 B: 光纤通信使用的光波工作波段是毫米波 C: WCDMA是在GSM网络基础上发展演进的 D: 在通信系统中,电缆比光缆的传输质量好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开环功率控制的精度()闭环功率控制的精度。 A: 大于 B: 小于 C: 接近 D: 不好说 正确答案: (多选题)11: 相比目前的定向天线而言,智能天线具有以下()优点。A: 降低用户间干扰 B: 增强覆盖 C: 实现结构简单 D: 提高系统容量 正确答案: (多选题)12: GSM支持的基本业务又分为()。 A: 补充业务 B: 电信业务 C: 承载业务 D: 附属业务 正确答案: (多选题)13: 常用的多址技术包括()。 A: 频分多址(FDMA) B: 时分多址(TDMA) C: 码分多址(CDMA)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考点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第1章概论 1.(了解)4G网络应该是一个无缝连接的网络,也就是说各种无线和有线网络都能以IP协议为基础连接到IP核心网。当然为了与传统的网络互连则需要用网关建立网络的互联,所以将来的4G网络将是一个复杂的多协议的网络。 2.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3.移动通信主要的干扰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以下为了解) 1)互调干扰。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 2)邻道干扰。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 3)同频干扰。指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 4.按照通话的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可以将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成: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1.移动通信的信道是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副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对移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特性的研究。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是衰落特性。 2.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 多径衰落:无线电波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周围环境中地形地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反射、绕射和散射,使其到达接收机时是从多条路径传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这种多径传播多引起的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将导致严重的衰落。 无线信道分为大尺度传播模型和小尺度传播模型。大尺度模型主要是用于描述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长距离(几百或几千米)上信号强度的变化。小尺度衰落模型用于描述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信号强度的快速变化。 3.在自由空间中,设发射点处地发射功率为P t,以球面波辐射;设接收的功率为P r,则 P r=(A r/4πd2)P t G t 式中,A r=λ2G r/4π,λ为工作波长,G t、G r分别表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增益,d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距离。 4.极化是指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电磁波的极化可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 线极化存在两种特殊的情况:电场方向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极化和垂直于地面的垂直极化。在移动通信中常用垂直极化天线。 5.极化失配: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只有同被接收的电磁波的极化形式一致时,才能有效地接收到信号,否则将使接收信号质量变坏,甚至完全收不到信号。 6.阴影衰落又称慢衰落,其特点是衰落与无线电传播地形和地理的分布、高度有关。 7.多径衰落属于小尺度衰落,其基本特性表现在信号的幅度衰落和时延扩展。 8.多普勒频移:f d=(v/λ)cosα,式中v为移动速度;λ为波长;α为入射波与移动台方向之间的夹角;v/λ=f m为最大多普勒频移。

移动通信技术参考答案

移动通信技术参考答案 第一章 思考题与练习题 1-1 什么是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那些特点? 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或至少一方,能够在移动状态下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移动通信的特点是通信双方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有效、可靠、安全的通信。频率 1-2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目前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答: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到目前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公用汽车电话、第一代通信技术(1G)、第二代通信技术(2G)、第三代通信技术(3G)。特点分别为,公用汽车电话的特点是应用范围小、频率较低、语音质量较差、自动化程度低。第一代通信技术(1G)的特点是该系统采用模拟技术及频分多址技术、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小抗干扰能力差、保密性差:制式不统一、互不兼容、难与ISDN兼容、业务种类单一、移动终端复杂、费用较贵。第二代通信技术(2G),采用数字调制技术和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技术(CDMA)等技术、多种制式并存、通信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全球漫游、系统带宽有限、数据业务单一、无法实现高速率业务。第三代通信技术(3G)的特点是能提供多种多媒体业务、能适应多种环境、能实现全球漫游、有足够的系统容量等。 1-3 试述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答:未来移动通信将呈多网络日趋融合、多种接入技术综合应用、新业务不断推出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是功能一体化的通信服务、方便快捷的移动接入、形式多样的终端设备、自治管理的网络结构。 1-4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如何?试述各部分的作用。 答: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无线收发信机、交换控制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无线收发信机的作用是负责管理网络资源,实现固定网与移动用户之间的连接,传输系统信号和用户信息。交换控制设备的作用是实现用户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移动台的作用是实现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 1-5 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那些?各有何特点? 答: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无线寻呼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是越区交换、自动和人工漫游、计费及业务统计功能。无线寻呼系统的特点是即可公用也可专用。无绳电话系统的特点是携带使用方便。 1-6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有那些? 答: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有移动台、基站、调度台以及控制中心组成。 1-7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及相互间的区别有那些? 答: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单工制、半双工制、双工制。单工制的优点主要有:1、系统组网方便2、由于收发信机的交替工作,所以不会造成收发之间的反馈3、发信机工作时间相对可缩短,耗电小,设备简单,造价便宜。单工制的的缺点是:1、当收发使用同一频率时,临近电台的工作会造成强干扰2、操作不方便,双方需要轮流通信,会造成通话人为的断断续续3、同频基站间的干扰较大。半双工制的优点主要有:1、设备简单、省电、成本低、维护方便,临近电台干扰小2、收发采用异频,收发频率各占一段,有利于频率协调和配置3、有利于移动台的紧急呼叫。半双工制的缺点是移动台需按键讲话,松键收话。使用不方便,讲话时不能收话,故有丢失信息的可能。双工制的优点有:1、频谱灵活性高2、

移动通信发展史概述

● ●移动通信发展史概述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宣布向三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根据工信部的公告,我国发放4G牌照,三家运营商将同步获得首批4G 牌照,为TD-LTE制式。对于为何向三家运营企业只发放TD-LTE牌照,工信部发布了相关解读,并称“工信部收到三家运营企业申请TD-LTE牌照的相关材料,并且三家运营企业均已开展TD-LTE规模网络试验,TD-LTE技术完善和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已具备规模商用的条件”。 ●这样的解释只是解释了为什么发TD-LTE牌照,而没有解释为什么不发FD-LTE牌照。按照上述解释,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套读“工 信部收到两家运营企业申请FD-LTE牌照的相关材料,并且国外运营企业均已开展FD-LTE规模网络运行,FD-LTE技术完善和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已具备规模商用的条件”。 ●实际上,FD-LTE和TD-LTE技术都趋于完善,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也已具备规模商用的条件。但为什么只是中国移动一家作好了规 模商用的准备,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均未准备就绪呢?这就必需从LTE的前世到今身详细说起。 ●从标准的角度来看,到目前为止,移动通信已经发展了3代。 ●一、1G移动通信标准 ●第一代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网,时间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 ●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而其它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 式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相对于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实验室在七十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AMPS系统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TACS,以及NMT和NTT等。AMPS(先进的移动电话系统) 使用模拟蜂窝传输的800MHz频带,在北美,南美和部分环太平洋国家广泛使用;TACS(总接入通信系统)使用900MHz频带,分ETACS(欧洲)和NTACS(日本)两种版本,英国,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广泛使用此标准。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第一代系统在商 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 ●(1)频谱利用率低 ●(2)业务种类有限 ●(3)无高速数据业务 ●(4)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 ●(5)设备成本高 ●(6)体积大,重量大。 ●第一代移动通信最大特点是语音终端移动化。 ●二、2G移动通信标准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这些根本性技术缺陷,通过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以GSM和IS-95为 代表,时间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欧洲首先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GSM)的体系。随后,美国和日本也制订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数字移动通网相对于模拟移动通信,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支持多种业务服务,并与ISDN等兼容。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以传输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因此又称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 ●(1)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DMA标准而设计的,支持64Kbps的数据速率,可与ISDN 互连。GSM使用900MHz频带,使用1800MHz频带的称为DCS1800。GSM采用FDD双工方式和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200KHz。GSM标准体制较为完善,技术相对成熟,不足之处是相对于模拟系统容量增加不多,仅仅为模拟系统的两倍左右,无法和模拟系统兼容。 ●(2)DAMPS(先进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也称IS-54(北美数字蜂窝),使用800MHz频带,是两种北美数字蜂窝标准中推出较早的 一种,指定使用TDMA多址方式。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六大最新发展趋势:网络业务的数据化、分组化,网络技术的宽带化,网络技术的智能化,更高的频段,更有效利用频率,网络趋于融合、走向统一。了解、掌握这些趋势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移动通信Internet无线数据IMT-2000智能网网络融合 1前言 移动通信业务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是其满足了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个人进行通信的愿望。移动通信是实现未来理想的个人通信服务的必由之路。在信息支撑技术、市场竞争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网络技术宽带化,网络技术智能化,更高的频段,更有效利用频率,各种网络趋于融合。了解、掌握这些趋势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 2.1无线数据——生机无限当前移动数据通信发展迅速,被认为是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近年来出现的移动数据通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路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如TACS、AMPS和GSM中的承载数据业务以及GSM系统的HSCSD;另外一种是分组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如摩托罗拉的DataTAC、爱立信的Mobitex和GSM系统的GPRS。 目前,无线数据业务只占GSM网络全部业务量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在未来的两年中这种状况将开始扭转,并大大改变。1999年以后,随着HSCSD、GPRS 等新的高速数据解决方案显露峥嵘,并成为数据应用的新焦点,无线数据将成为运营商经营计划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它预示着未来大量的商业机遇。 (1)应用驱动市场 无线数据业务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用户的应用。话音是单一的、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业务,然而无线数据则不同,无线数据最初的应用重点放在运输管理这样的专业市场。近期无线数据业务的目标市场是销售人员或现场工程师这样的用户群。从这些先发目标的应用中积累无线数据的经验,并从中受益。

LTE定位技术

摘要:这篇文章首先从现有市场和未来应用两方面,提出了LTE终端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背景和应用意义;比较了现有的各种无线定位系统及它们所采用的定位技术;概况了LTE系统所具有的特点;然后分析了LTE 标准定位协议(LPP)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处理流程;最后阐述了LTE 终端无线定位技术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关键词:LTE系统无线定位定位方法 由于无线信道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使得无线信号在传送过程中会受到噪声干扰、路径损耗、多径衰落和阴影衰落等因素影响,这些干扰将进一步导致无线信号的功率衰减和时延扩展,造成无线定位系统很难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尽管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困难重重,但是该项技术应用前景广泛,研究它仍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首先,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进入商用阶段,“演进型3G”(E3G)技术成为通信行业的关注焦点,其中,以OFDM 为核心的长期演进(LTE)技术已经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最近十年,移动通信业一直保持稳步快速的增长,随着技术的继续发展,3G 移动通信产品终将全面占据市场,LTE 技术在3G 时代必然得到大量应用。其中,位置服务作为增值业务之一,也将继续创造价值,除了车辆导航,目标跟踪等传统业务,交互式游戏、地理信息处理、交通报告以及娱乐消息等新业务都将成为增长点,带给用户更加丰富的3G 体验。预计2012 年,全球过半用户将体验到3G 终端定位服务带来的便利。

其次,不断增加的用户对定位业务的需求与现有定位系统资源的落后和定位方式的单一化产生矛盾。随着基站数目的增加、移动终端的智能化,用户对移动台定位的要求越来越高。1996 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公布了E-911(Emergency call ‘911’)法规,对定位服务做出了详细规定,要求在2001 年10 月 1 日前,各种无线蜂窝网络必须能对发出E-911 紧急呼叫的移动台提供精度在125m 内的定位服务,而且满足此定位精度的概率应不低于67%;在2001 年以后,定位系统必须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基于移动台主动发送位置信息的定位方式,在67%的概率下定位精度为50m,在95%的概率下定位精度为150m;基于网络的定位方式,在67%的概率下定位精度为100m,在95%的概率下定位精度为300m。美国FCC 的这一规定明确了提供E-911 定位服务是3G 网络必备的基本功能。此外,欧洲和日本的相关组织也对定位服务做了相应要求,并在很多方面达成一致。另外,如今的定位主要集中在利用GPS 系统实现定位功能,方式过于单一,定位时间比较长,基于LTE 网络的定位可以丰富定位方式,缩短位置找寻时间,使相关业务,如车辆寻路、餐馆位置查询等得到更好地应用。第三、有利于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现代战争越来越趋向于信息战和情报战,位置信息往往是重要的情报信息。在战场上,截获敌方发送的无线电信号,解得敌方位置,是军队作战的重要保证。陆军单兵作战,通过定位系统,获知同伴地理位置,实现对敌方的突袭。现代社会,截获不法分子无线电信号,预防和获知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样意义重大。

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应用

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应用 摘要在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的今天,移动通信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随着人们对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需求愈发强烈,特别是物联网的发展,对网络通信速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些产业需求无疑是推动5G网络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依然是探索性阶段,本文将针对性阐述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展望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以期促进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关键技术 前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大众的生活,大众对于移动通信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動通信技术在保证自身功能日趋完善的同时,也要满足用户日益复杂、多样的需求。5G技术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并且具备高功能性和高效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应用体验。有科学家指出,5G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在未来的几年里,4G还将保持移动通信行业的主导地位,并依旧在持续高速发展。但5G 移动通信技术很有可能在2020 年正式进入市场,并逐渐被广大用户接受和认可。本文将以5G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探究与5G 相关的关键性技术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5G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相比于4G技术,5G将是移动通信技术革命性的转变。5G技术专为互联网而生,且相比于4G技术,它将拥有更大的容量,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多的设备支持,更短的时间消耗,更低的功耗要求[1]。从用户体验来看,在5G技术支持下,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换言之,5G的出现就是要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快捷、更方便、更全面的优质服务。该技术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可穿戴通信设备和智能物联网设备等移动设备终端实现更广泛的连续覆盖。相比于4G技术只能满足智能手机的技术需求的局限,5G移动通信技术将为未来物联网的发展提供超大的带宽,它的容量将会是目前广泛应用的4G技术的1000倍,真正实现“万物皆可联”的梦想,这为智能家居生活,智能办公需求等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是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2 5G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性技术应用 5G移动通信正朝着网络多元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它将从前“人与人”的沟通,转变为”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将为人们在获取信息、感知信息、参与信息制造和控制信息的能力上带来革命性的飞跃。5G技术的研发不会孤立进行,开发过程中也将吸收4G的优秀技术特性,如wifi局域网和蜂窝网,将会形成一个更智能、更广泛的网络新体系。随着各种智能新产品

移动通信终端定位技术及测试

!!!!!!!!!!!!!!!!!!!!!!!!!!!!!!!!!!!!!!!!!!!!!!!!!!!!!!!!! 降低每个端口的加载负荷为30%,待设备工作稳定后(设备功耗变化不超过1%),测试5min 内设备的平均功耗。 降低每个端口的加载负荷为0,待设备工作稳定后(设备功耗变化不超过1%),测试5min 内设备的平均功耗。 根据来计算C1配置下的P1。 步骤3:测试被测设备在C1配置下的Ti 在C1配置下,测试被测设备的设备所有业务端口接口容量之和T1。 步骤4:重复上述步骤1~3,得到所有Ci (i =1-n )配置下设备的最大吞吐量和Pi 和Ti 。 步骤5:计算设备综合能效比EER 。根据,得到设备最终的综合能 效比。 Energy Conversation Paramater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Internet Router Abstract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has become the consense today.ICT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e.This artical describes the estimate and the generic test method and test steps for energy-saving parameters of internet routers. Key words router,energy-saving,energy efficiency parameter,test method 1引言 随着3G 移动通信网的迅速发展,在移动通信中 提供除语音通信外的多种多媒体业务成为增长热点。移动通信终端定位业务以其应用便捷、广泛的优势,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众多个人用户及企业用户的关注,是一项理想、重要的3G 应用。为了确保移动通信终端定位业务的顺利开展,相关测试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移动通信终端定位应用 移动通信终端定位服务就是通过无线终端和无线网络的配合,确定移动用户的实际地理位置,从而提供用户需要的与位置相关的服务信息。 采用的定位技术不同,可以实现的定位服务也不同。配合手机应用软件,定位技术可以为手机用户提供各种方便工作、生活和娱乐的定位服务,典型的定位服务包括: ●援助服务(如紧急医疗服务、紧急定位等)。●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寻找最近的餐饮娱乐信息、黄页查询等)。 ●广告服务(促销打折信息)。 移动通信终端定位技术及测试 刘 军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无线通信部副主任,工程师张玉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工程师 摘 要介绍了移动通信终端定位业务的应用情况,介绍并分析了移动通信终端定位的主流 技术以及移动定位终端的相关测试。 关键词移动通信终端定位技术 (收稿日期:2009-09-28) 33··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并以时间表的形式分析和记录了中国电信行业的主要发展史,并简要介绍了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4G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运用,并简要归纳了4G网络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关键字:通信、通信技术、运营商、4G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 通信技术是当代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技术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通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最早的通信包括最古老的文字通信以及我国古代的烽火台传信。而当今所谓的通信技术是指18世纪以来的以电磁波为信息传递载体的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级通信阶段(以1839年电报发明为标志) 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标志) 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互联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为标志) 从1838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开始,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到光导纤维,从步进展、纵横制导数字程控交换机,从固定电话、卫星通信到移动电话、从模拟通信技术到数字通信技术的演进。通信技术每一次的重大进步,都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网的能力和扩展了通信业务,如从过去的电报、传真、电话到现在的可视电话、即时通信(QQ&MSN)和电子邮件(E-mail)等,给通信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社会通信服务水平的提高。现在通信技术和业务已

渗透到人们生活娱乐、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和工作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信息通信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理想的目标就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以及相关物体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通信。 百年以来,通信技术一直由西方国家主导其发展。直到世纪之交,历史才发生改变。2000年5月,由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我国政府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纳为3G无线移动通信国际标准。2001年3月被3GPP采纳,这是我国通信百年历史上零的突破。移动通信从只支持语音通信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1G),发展到到支持话音和低速数据(短信、GPRS)等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再到支持视频通信、高速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当前,处在从2G到3G转折时期的通信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包括技术、网络、业务以及运营模式。电路交换技术与分组交换技术融合,将导致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在技术、业务、市场、终端、网络乃至行业运行管理和政策方面的融合。在业务竞争中,各个电信运营商也在打破传统电信的思维或疆界,开拓新的市场。 二、中国电信行业发展历程 1、1949——1994 政府行政绝对垄断 从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到1978年,整个电信企业完全依靠行政垄断进行经营,在管理上采用政企合一的方式。政府无论从经营业务到资费方面都实行严格的控制,完全是计划经济,完全是政府定价,而且它的服务主要是面向党、政、军的,并没有考虑到为个人服务。举例说,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