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分析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力军,在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他们在职称晋升、教学科研、经济、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压力,这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影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此,高校、社会、政府和青年教师自身应积极探求有效的解决措施,

帮助青年教师进行心理调适。

标签: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调适

1 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

1.1 职称晋升的压力

高校青年教师一般都有远大抱负,都希望自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晋升较高的职称。但高校内人才济济,职称晋升方面的竞争很激烈,晋升压力很大。据调查,在目前聘任制下,“大学教师的晋升制度”是引起大学教师心理压力和困惑最主要

的因素。

1.2 教学工作方面的压力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虽得到日益改善,但是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由于课时费不高、课题较多等方面的原因,高校一些中老

年教师都不愿意多上课,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就落到青年教师的身上。

1.3 科研工作方面的压力

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一般对本校教师都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对聘期内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均有量化的考核标准,并直接与高校教师的收入挂钩。但另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往往在学术上的积累不够,科研水平有限,难以写出

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有时因为职称不高,学术论文也不容易发表。

1.4 经济方面的压力

浅析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思考

浅析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思考 内容摘要:高校女教师为现代知识女性的一具重要群体在获得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承认的并且,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相当一部分高校女教师已处在“亚健康”状态,她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程度别容乐观。充分认识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咨询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使高校女教师保持心理健康、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为高校的进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校女教师 心理健康 原因 对策考虑 21世纪,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特殊作用已被广泛承认并有了新的诠释,女性人力资源在社会进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但并且,一具别容忽视的咨询题是: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成为妨碍女性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女教师为现代知识女性的一具重要群体在获得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承认的并且,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而高校独特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明显的职业特征,使得高校女教师具有了自身独特的心理。所以,怎么使高校女教师保持心理健康、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为高校的进展贡献力量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研究的一具重要课题。 一、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我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上海高校女教师中,时有“失眠”现象的占44.8%,时有“身心疲乏”之感的占58.6%,时有“烦躁易怒”情绪的占54.9%,常感到“体力别脚”的占48.2%。专家认为,相当一部分高校女教师已处在“亚健康”状态.她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程度别容乐观,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在河南省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调查中有心理咨询题者占被调查者29.1%,调查表中的scl 90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广东、上海、贵州等地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调查分析中都报道女教师心理健康咨询题高于男教师,故应引起重视。综合各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的状况,我们能够看出新阶段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要紧存在四个方面的咨询题: 其一,高校女教师和男教师相比具有较高的忧虑性和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许多的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的焦虑倾向。调查显示,高校女教师比男教师情绪易兴奋,易生麻烦,心神动摇别定,易受环境支配;常产生矛盾,比较难照应到大体;且忧虑抑郁麻烦自扰,具有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低于男教师。 其二,高校女教师与其他行业的女性相比,人际关系的敏感、抑郁和焦虑表现更为突出。 其三,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别断提高,且年龄越大的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有研究结果显示,高校35岁以下女教师是心理健康咨询题的高发群体,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8个因子的分值均高于35岁以上女教师。 其四,高学历女教师和具有中级职称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咨询题比较突出。有研究结果显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具有中级职称的女教师,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的分值均高于具有本科及以下学历和具有高级职称及中级及其以下职称女教师。 二、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咨询题产生的原因 1、现代社会的压力和传统观念的妨碍。一方面,高校女教师受过多年的教育,事业心较强,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社会也要求高校女教师在女性中扮演“强者”、“成功者”形象。高校女教师又要承担与其他女性同样的家庭角色,同样受来自社会传统等各方面的妨碍,特别

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青年教师,尤其是中学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要建设一支 一流的中学青年教师队伍,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加强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必要手段。 一.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这一根本任务的主要承担者。青年教师是教育的主力军,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青年教师容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他们的言谈举止具有示范作用,并自动地、随时地影响着学生。因此,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具有良好的素质,“育才必先育人”,要造就一代名师,只有抓好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年教师队伍现状的要求。近几年,从主流看,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心理状况是健康的,他们情绪稳定、自尊、自信,有强烈的生活愿望和事业心、责任感,有开朗的性格、乐观的精神以及真诚的态度。他们正在中学教学、科研第一线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但是不能不看到,部分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 加强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青年教师身心素质的有效途径。

青年教师的身心素质是其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教育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保证。提高教师的身心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心理上长期的、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可以损伤机体的功能,导致生理上的不健康状态。反之,心理上的健康也会增进身体或生理上的健康。 二.加强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鉴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对加强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有足够的认识,并力求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提高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1.积极引导,使青年教师重视心理健康的有关问题。现阶段,我国青年教师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多重角色使他们承受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在家庭里,他们是需要孝敬父母的子女,大多数教师还是需要关心配偶的丈夫(或妻子)以及照顾孩子的父母,他们对家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学校,青年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他们需要付出一定的心理能量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在社会上,社会要求教师是一个高素质的模范公民,青年教师偶尔的行为闪失会遭到周围舆论的强烈谴责。这些都使青年教师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成就动机常常受阻,导致出现挫折感并引起一定的心理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虽然适度的心理压力能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对活动起激励作用,但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并由此诱发一系列的身心疾病。

教师面临十大压力

教师面临十大压力。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常常看到类似现象。教师因为某种原因情绪低落,低落的情绪会不自觉地带入教学活动,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情造成消极影响。尽可能地避免“踢猫”现象,将积极的情绪带给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尤其是面对课业繁重、竞争压力大、社会期望高等现状,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迫切而必要。 教师心理障碍高发 【关注】广州市天河区教委举行的一次针对中小学教师心理保健的讲座中,心理咨询师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经了解,教师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不安感、精神紧张、无法正常入睡等。 近年来,许多调查都显示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教师,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压力,制约着教师的成长,影响了教师的身体健康,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009年,首都医科大学以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农学院等16 所市属本科院校40 岁以下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000 份,进行心理状况

的调查。调查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73.8%的青年教师反映“虽然能够应对日常工作,但感到精力欠缺、疲惫”;有7.2%的人感到“压力非常大,已经影响到身心健康”;感觉“精力充沛,很少感到疲惫”的仅占10.8%。而且,已经有近10%的被访者表示,仅靠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已难以调适,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尽管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不尽相同,但表症却很相似:一是怨职情绪。即不热爱本职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二是生理和心理的一系列症状。如抑郁、焦虑,以及各种伴随着心理行为问题而出现的躯体化症状,如失眠、头痛、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呼吸不畅、心动过速等。三是缺乏爱心和耐心。因成绩不好就埋怨学生不好好学习,体罚、打骂学生或者进行口头羞辱,夸大学生的问题,处理问题简单粗暴。言语攻击(软暴力)四是职业倦怠,主要特点是对教育和教学工作退缩、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易怒、焦虑、悲伤和自信心降低。表现为情绪衰竭如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对学生和教学工作态度消极、冷淡和缺乏感情反应;个人成就感降低,难以从工作中体验到积极情绪。 有专家点评,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集中表现, 也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最直接和最关键的因素。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能够处理好各种角色冲突, 正确地对待压力与挫折, 把握好情绪的阀门, 不断地进行性格的自我完善,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与学生观, 并具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内容简介】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在全社会各种职业中,教师的职业压力仅次于飞行员。“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社会的传统道德文化、家长的高期望值、体制与管理中的不完美不合理之处、个人生活中的经济、情感、人际与发展等等问题,使广大中小学教师不堪重负。大量的调查发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职业枯竭比例较高。 从学校教育的现实来看,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否则,只能不断制造“师源性心理伤害”。 毋庸置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课程包括四个模块。 第一部分《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讲座。旨在通过轻松活泼的方式,引导教师全面正确地理解压力的存在及其影响,更多感受生活中美好的积极的一面,学会有效应对和管理压力,做情绪和生活的主人,成为快乐健康幸福的教师。首先从活动导入,创设一种体验的感受的氛围,吸引听众的关注和兴趣,然后解读分析压力概念及压力影响,第三部分学会有效应对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是全课学习理解的重点。 第二部分《教师心理成长之旅》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近年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所采取的举措的介绍,其中贯穿了主持并全程参与这项工作的老师对这项工作的反思和展望,以期对各地区提供一个示范,给大家提供一个从哪些方面,如何做可以提升和改进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先行者的经验。 第三部分是一个对话交流,一位市级心理专家、一位区心理工作负责人以及一位学校心理教师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话交流研讨。 互动讨论话题包括如下: ● 怎么看待教师所面临的压力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 ● 怎么看待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哪些具体表现。 ● 给教师带来压力,造成教师心理困扰的原因。 ● 怎样才能有效提升改进教师心理健康,从组织管理层面能做些什么? ● 学校建设、学校文化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分析与思考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分析与思考 青海大学冯莉 内容提要: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教师自身健康和对生活的愉悦度、成功感,而且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心理健康,影响到教学、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学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当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不是很乐观,主要存在焦虑、强迫症状、人际交往障碍等症状,这严重地降低了高校教师的工作效率,是当前教育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原因思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一职业的性质及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心理健康的人格特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在教育中,教师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目前高教系统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引起的震荡也是为今所见。改革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一些教师由此产生了种种困扰,甚至是障碍性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直面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由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刻不容缓。 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1、职业环境的特殊 高校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共性,但与其他群体的知识分子相比,个体综合素质比较高,他们的教育对象层次较高,思维更活跃,教师所要求的个人素质往往有着比一般人更高的标准,其内心活动往往更为复杂和丰富,特别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学人员,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面临着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双重压力。 2、来自社会、工作和家庭方面的重重压力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迈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强烈的反差带给国人以巨大的压力体验。高校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高校教师始终处于社会发展、变化所产生的压力与挑战之中,目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多元化致使人们的价值观念转向了市场。高校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的制造者和传承者,必须主动适应这种文化转型,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和学生的需要相匹配,因此他们在社会的大变迁中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责任。 高校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教学与科研。在许多高校,明确要求教师不但要完成一定的教学课时,还必须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科研工作量的衡量主要是发表科研论文、申报科研课题。而科研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脑力劳动,这样,使得教师长期处于工作负荷较大的心理压力状态。另外,在家庭生活中,既要考虑赡养自己年迈的父母,又要考虑自己子女的升学就业问题。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需要他们承受,若长期处理不当,势必造成心理问题。

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几个方面

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几个方面 教师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中相互作用的特征(与学生,同事的关系);时间要求与工作数量;物质上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不理想;有关社会地位问题;职业声望与薪水。 ⒈社会压力 这些压力来源于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尊师重教在我国已被提倡多年,但社会文化对教师的定位(特别是小学教师)却难以令人喝彩。 第一、角色期待压力。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赋予“圣人”的人格定位。“天地君亲师”,教师不但承载了文化传递的使命,更承载了道德传递的使命。人们对教师的人格期盼也超出了普通人能够承受的程度,这样的定位可望而不可即,对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第二、学生家长压力。目前,学生家长对子女普遍有着过高的期望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必然投射到教师身上,对教师也产生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提出近乎苛刻的过高要求。来自家长的压力同样不可小觑,一方面某些学生家长对老师过于热情,请客送礼,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另一方面,也有某些家长对教师态度蛮横,冷嘲热讽,只要教师在工作中稍稍出现失误,往往就会引起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动不动因为孩子的一点小事就将学校或老师诉诸公堂,甚至直接对教师进行人身攻击。学生家长的刻薄和非难,目前成为部分教师的一大心理压力,搞得老师整天紧张兮兮。有教师戏称自己的工作是“如履薄冰”。 ⒉工作压力 来自于工作方面的心理压力是教师全部心理压力中最主要的部分。

一些不合理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工作量方面。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兼课现象,主要课程的工作量一般都在每周14节以上,大部分还要从事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教学来讲,传统的质量要求是所谓的“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进行课外辅导、认真组织考核),需要“认真”的还有各类被“规范化“了的德育工作、体卫工作、教育科研……都有书面材料要完成。这种提法本身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流于形式化,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 其次是工作质量要求。表面上看,小学教师没有升学率压力,但不合理的工作质量压力并不轻松。频繁的冠名以“教学质量检测”的考试让每一位教师终年神经紧张。矛盾的是,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象流水线上的铸件,仅靠加工者猛锤猛打就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用于流水线上的所谓“标准化质量管理”却被当作改革成果地用于教育质量管理。一味地追求片面的几个“度”、几个“率”,一味地攀比极不科学的几个“均分”,使广大教师疲于奔命。 ⒊人际压力 来源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可以说各行各业都有,但教师的人际压力有其特殊的一面。由于教师的工作处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同时自身又肩负着如此神圣的历史使命,因此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压力可想而知。 学生压力:近年来,由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师生的实际地位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教师由“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正在变为“协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正正在经历着前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本文以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提出一些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当然也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就包括心理健康的程度。国家在高等教育事业上加大了投资力度,但在高校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问题上的关注却仍然较少。张海鹰教授曾对重庆12所高校做的SCL-90问卷中显示,高校教师中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占44.56%,其中男性占36.64%,女性占48.59%,主要表现在焦虑、失眠、多梦、人际关系敏感、工作效率低等方面。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高校教师这个职业缺乏成就感,从经济情况、薪资待遇上来说,教师属于低收入群体,从个人成就来说,只有很少一部分老师可以拥有自己的专利和科研成果,大部分老师都是在碌碌无为中、课堂上、实验室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其次,高校教师这个岗位的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现在一般需要博士毕业的优秀人员才能到高校任教,经历了至少20多年的寒窗苦读,但是他们工作之后每个月得到的薪资报酬却往往不如一些本科毕业就工作、创业的同学。另外高校的管理制度、晋升制度、职称评定制度都非常的苛刻,一般老师很难有获得感、存在感。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造成高校教师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情绪,一些负性情绪就容易投射到工作中、生活中。最后是人际关系问题。多数高校教师以科研和教学为他们的工作重心,因此人际交往成为他们较为薄弱的环节。高校教师工作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现在一些大型的课题都需要多学科、多团队合作,这就需要大家加强沟通、加强人际交往。但有的教师比较有个性,存在着文人相轻、见己不见人等问题,说话不注意方式,不讲究沟通的技巧,容易造成人际关系失调,影响其心理健康。此外,高校教师一般人到中年,除了要处理复杂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协调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之外,还要处理好家庭关系。一人扮演多种角色,形成各种角色冲突,比如为人师的角色、为人父母的角色、为人子女的角色,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

教师如何应对压力管理和提升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教师提升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国运兴衰,系于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观念和技术的快速更新,教师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既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经济为主流的社会形势的抨击下,家长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大部分教师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听了专家的讲座,对教师心理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 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是人格的完善和人价值的提升。教师人格作为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员所拥有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在师生相互交往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只有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各方面健全的学生。 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等积极的认知因素,还要调动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等个性品质中的积极因素。教师只有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有效的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以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良好的身心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会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坚定其克服困难的决心。教师心理素质的提升,会不断增强其教学效能感,增强工作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发挥教学的功效。 面对压力事件人们往往有两种选择:一是积极应对,二是消极逃避。对于后者,尽管可以暂时缓解心理压力,但是暂时逃避的结果是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重又设置了潜在的障碍,随着这种障碍的不断累积,必定会对自己造成更大

关于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师压力的调查 专业:小学教育本科 姓名:梁小英 学号:071010668 工作站:晋源

关于教师压力的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对教师压力和应对方式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教师的压力源、应对方式特点及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干预。 调查内容:教师对教学、家庭、经济的感受 调查时间:2009.6 调查地点:晋源区教育局 调查对象:全体教师 调查方法:问卷法,访谈法

关于教师压力的调查 教学、家庭、经济压力使广大教师不堪重负,有的疾病缠身,有的年纪轻轻便秋霜满额,有的精神压抑……学生读书,书包稍微重了一点,教师稍微严了一点,家长呵护至致,全社会大声呼吁:为学生减压!部分干部上班,一张报纸一杯茶,出门有车,餐桌有鱼。又有谁为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减压。 一、教师产生压力的因素 结合教师工作特点与全区教师实际情况,教师产生压力的因素有: (一)工作的因素。 1、实施课程改革的困惑。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新的课程理念已基本深入人心,但如何落实仍然是个难题。绝大多数老师(特别是一部分年龄偏大的老师)根本不懂一点电脑,不知道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境界,年轻教师会制作课件,但也只是听课时才做做样子。至于利用网络,查找新的信息,更是天方夜谭。 2、面对学生的束手无策。“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这是许多教师的口头禅。难道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蠢了吗?肯定不是,教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重要的是不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①农村留守学生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缺乏家庭温暖,有的痛苦郁闷,有的懒惰冷漠,有的逆反对抗……给教师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②父母离异的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0594149.html,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作者:宋丰练王勤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29期 摘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表现出普遍性、差异性、阶段性、多维性的特点,主要有科研任务重、职称评定条件和量化考核评比严、福利待遇偏低、社会期望值过高四个方面的原因,缓解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对策:在社会层面,对教师提出恰当的期望和要求,改善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为教师创造更好的环境;在学校层面,应确定适当的工作量,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个人层面,正确评估压力和应对能力,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及压力应对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缓解策略 高校教师肩负教学、研究、服务等多重任务,并且教学与研究工作更是受到严格考核,其所承受的压力不小。随着高校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高校教师的各种考核标准陆续出台,高校教师的压力更大。于高校教师而言,适当的压力可增加工作的动力,但过度的职业压力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教师的不满、消极、高流动性和缺席等,给教育事业发展带来隐患。理解和监控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大的现状,可为高校的差别化压力管理和教师的身心健康提供参考。因此,本文选取湖南某高校为研究对象,针对教师工作压力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造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原因,并尝试提出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的对策,从而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一、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意蕴 一般来说,大学教师是指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从事图书收集管理的工作人员,从事行政协调和管理的教师等。本文的“高校教师”指狭义概念,即大学里从事教学与研究的在职在编的一线教师,包括科学研究系列和教师职务系列的教师[1]。工作压力是职业压力或职业 压力的同义词。20世纪30年代,Stlye等人第一次提出压力(stress)这个概念,压力被认为是一种非特定性反应,这种反应是由身体产生的,以满足需要[2]。“工作压力(job stress)”这个观点应运而生。此后,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工作压力的定义进行界定。McGrath认为压力是“需求得不到满足,其与个人能力之间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下而引起的后果”[3]。工作压力可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类。Caplan将工作压力界定为:在工作环境中对员工个人具有威胁感的某些特征,第一,员工无法应对他们工作的一些需要,第二,工作环境不能满足工作人员的需要[4]。时代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不同,使学者们对于工作压力的认知发生不同,但总体 方向是一致的:导致员工不能正常工作的因素、影响个别差异评价的因素、来自工作压力的压力反应。因而,可以把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定义为:教师面对工作阻碍产生的消极情绪(如悲伤或失去信心)的反应所产生的症状,包含教师面临的压力情境和压力反应。教师的工作压力可以从教师对工作压力强度的感知、对工作压力的反应和压力的解释三个方面理解。然而,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并不是全部压力都能够感知出来。因此,笔者主要根据高校教师所能感知出

教师如何应对压力管理和提升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应对压力管理和提升心理健康心得体会xx初中数学1xxxx “国运兴衰,系于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观念和技术的快速更新,教师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既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经济为主流的社会形势的抨击下,家长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大部分教师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听了专家的讲座,对教师心理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 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是人格的完善和人价值的提升。教师人格作为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员所拥有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教师的人格特征“蕴蓄于中,形诸于外”,在师生相互交往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只有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各方面健全的学生。 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 认知活动(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和情意活动(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等积极的认知因素,还要调动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等个性品质中的积极因素。教师只有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有效的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以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良好的身心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会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坚定其克服困难的决心。教师心理素质的提升,会不断增强其教学效能感,增强工作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发挥教学的功效。反之,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教学和已有的知识不自信,有强烈的无助感,对新的教学方法采取回避,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许多事实证明,教师的精神状态往往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源”,教师良好的心理面貌会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面对压力事件人们往往有两种选择:

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分析及调适

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分析及调适 2004年9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旨在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也在积极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然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因为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也不例外,高校教师作为高校中的教育者,在教学、科研、职称评定、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进而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压力,能否调适这些压力不仅关系着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更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高校教师心理压力来源分析 已有的调查资料显示,高校教师中感受到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大的共占70.34%[2]。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的状况屡见不鲜[3]。 随着我国高校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高校教师既面临许多机遇,同时也遭遇多元的压力。通过调查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包括教学、科研、职称、生活和人际交往等5个方面的压力。 (一)教学压力 教学是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能否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做好教学工作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2009年5月,教育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校对教师教学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比如教师讲课时教案要齐全,教学方法要新

颖,设立教学督导听课制度,严把质量关,在平时高校还开展教师讲课比赛,定期组织学生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测评,测评排名靠后的教师不仅面子上不好看,而且还会受到所在学院领导的批评、谈话,所有这些教学方面的相关要求都在无形中使他们产生教学压力。 (二)科研压力 当前我国的高校有三大任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经济发展。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以科研促进教学,教研相长。高校一般对教师有科研考核任务要求,这既是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因为科研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教师完不成科研任务,就会出现诸如扣发津贴、考核不合格等现象,影响个人发展。为了达到相关要求,教师勤奋努力,经常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也是常事,有的甚至到次日凌晨,这就不可避免的会使他们产生科研压力。 (三)职称压力 职称是衡量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高校,职称高意味着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工资收入高、受人尊敬等。但高校职称评定有条件、指标等限制,职称评定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高级职称,对学历和论文的发表要求更高,教师在这方面的压力更大,有的人教了一辈子书,仍未能评上高级职称。2005年3月12日,57岁的上海交大教师晏才宏死于肺癌,但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仍是讲师[4]。今年5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布了一项老师压力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职称或职务晋升成为教师第一心理压力[5]。可见职称压力是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生活压力 在高校,除了少数科研项目多的教师外,绝大部分教师靠工资生

教师的心理问题压力及应对策略

教师的心理问题压力及应对策略 一、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研究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发,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有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遵循:(1)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2)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特点;(4)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5)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为:(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有和谐的的人际关系;(3)能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具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4)具有教育的独创性;(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能重视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还有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为:(1)健康的人格;(2)良好

的师德;(3)稳定的情绪;(4)自我意识良好;(5)坚强的意志品质;(6)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据有关报道,在杭州市随机抽取五所小学的300名教师,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多的列出心理健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特征。收回问卷后,按照各特征出现的频率高低进行排序,筛选出频率最高,具有代表性的30个主要特征,然后要求教师对这些特征的重要性进行评分,结果在30个特征中重要性排在前二位的依次是:有责任心、有爱心,具备良好看道德品质;工作认真踏实,待人处事客观公正;积极进取;诚实守信,良好的人际关;良好的文化素养,健康的打开魄。中小学教师认为相对不重要的有:风趣幽默,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在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后,分成了以下几个类别:(1)与道德品质有关的特征,奉献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诚实守信,有爱心;(2)与人际关系有关的特征,开朗乐观,宽容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3)与责任感有关物特征,有责心,处事客观公正;(4)与自我效能和情绪有关的,良好的适应性,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有自信心,自我评价客观正确,冷静理智,坚毅有恒心,情绪稳定,胃耐心;(5)与创造力有关的:富有想象力,敢于创新,风趣幽默,兴趣爱好广泛;(6)与工作态度和素质有关的,积极进取,敬业爱岗,工作认真踏实,良好的文化素养。 二、教师心理问题因何而生

现代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现代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普及,各大高校日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但是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缺乏应有的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研究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对策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变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青年教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挑战和压力。而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就更是少人问津。我国高等教育的总目标是学生培养成精力充沛、道德完善的人,学识渊博、只能高超的人,身体健康和精力充沛的人。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优秀群体,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高等教育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高等院校在激烈竞争中的实力。他们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专门人才的教师,其心理健康也关系着走向社会的新一代人才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在面临新的环境和工作时,没有能及时有效调节自我心理,于是产生了诸多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失眠、敏感和焦虑等心理症状。来自社会、职业及教师本人等方面的因素是造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认清高校教師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分析高校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及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生理与心理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高校青年教师躯体化的差异较明显,躯体化水平有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而且,高校青年教师的躯体化不仅反映出其主观的身体不适感,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恐怖、敌对、强迫、焦虑。虽然通过主观努力与锻炼可以影响年龄对人的心理的作用,但是仍然无法改变由于年龄的老化而带来的对心理的消极作用。因此可以看出高校青年教师的生理与心理是相互作用的。所以有必要对高校青年教师身心保健方面的训练,使其身心相互促进,健康发展。 (二)职业适应不良与行为异常 适应于发展是人生的两大任务,只有适应良好的个体才能顺利地完成成长于发展。适应不良是高校青年教师个体与职业环境不能协调一致的一种过程和状态,它会直接影响教师个体的生存发展。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很大,主要的压力因素是工作负荷、职业期望和科研压力。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对“尊师重教”的大力提倡,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该校教师因其教育层次的更高级别而格外受到社会的尊敬与推崇。然而,由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时间短,社会阅

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压力研究

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压力研究 在国家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人才需求的增加让高校教师在教育中承担起育人的责任,由此高校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自从进入21世纪之后,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大众化教育,扩招成为当前高校的常规现象,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高校教师师资力量紧缺,青年教师不断涌入,无形中增加了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压力,因此本文对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压力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这种问题。 标签: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压力;研究 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高等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空间,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当高校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师资力量紧缺是学校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学校对教师分配的工作也越来越多,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工作压力和工作负荷,教学任务重,压力与日俱增,特别是科研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将基于此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一、高校教师教学学科压力现状分析 (一)教师科研压力大 教师的科研水平高低是高校综合实力的显现,在当前招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高校获得了部分资金支撑,也提升了教学环境,但是师资力量短缺一直是压制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增强学校的知名度,高校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当成是关键一部分,因此对教师的考核力度也有所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获取与自己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产生直接关联,可以说教师教学成果成为直接衡量和考核高校发展的一项标准。青年教师不仅仅具有科研压力还有教学任务压力,很少有教师能够在这两者之间做好平衡,科研的时间也非常少,同时无科研成果就会无业绩和奖金,最后造成的现象就是出现了论文买卖还有论文抄袭的多种作弊现象。 (二)评教制度不合理 学生评教这种制度是在英国开始运用的,一直到20世纪末才引入到中国,尽管这种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存在不同的问题,学生评教给教师教学以及科研带来了多种心理方面的压力。高校将学生评教的方式引入到教学评价中,最后变得教师不敢对学生有任何“不善待”的现象,更不敢对学生加以严格的管理,这样和实际教学有诸多不符。 二、高校教学教学科研压力的缓解策略分析 (一)科研压力的降低

教师如何应对压力管理和提升心理健康心得体会_5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如何应对压力管理和提升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应对压力管理和提升心理健康心得体会教师提升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国运兴衰,系于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观念和技术的快速更新,教师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些挑战既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经济为主流的社会形势的抨击下,家长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大部分教师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听了专家的讲座,对教师心理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 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是人格的完善和人价值的提升。 教师人格作为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员所拥有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 在师生相互交往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只有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各方面健全的学生。 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 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等积 1 / 10

极的认知因素,还要调动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等个性品质中的积极因素。 教师只有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有效的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以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良好的身心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会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坚定其克服困难的决心。 教师心理素质的提升,会不断增强其教学效能感,增强工作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发挥教学的功效。 面对压力事件人们往往有两种选择: 一是积极应对,二是消极逃避。 对于后者,尽管可以暂时缓解心理压力,但是暂时逃避的结果是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重又设置了潜在的障碍,随着这种障碍的不断累积,必定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所以,较理想的选择是面对压力事件,深入分析,沉着应对。 面对压力如何调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心理调适,从培育良好的心态开始。 善待、知足和感恩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享受生命的过程;知足常乐,学会放弃。

教师心理压力怎么对待

如何看待教师的心理压力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由此可以显示出,教师是一份承载着重大责任与使命的特殊职业。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也可以说,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正因为教师的责任重大,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种种压力不期而至,使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要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社会所容纳,并具有创造的思想,即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生活兴趣、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进取精神、稳定的工作热情。因此,只有重视教师的心理研究,才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目前,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繁重, 2.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教育需要不断地充电,补充新知识; 3.是来自学历、职称、论文、课题、竞聘上岗、评等级等各个方面; 4.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 5.是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学校之间、同事之间竞争激烈,并且不少学校教师超编。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浅析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浅析 [摘要]高校工作的激烈竞争、事业的艰辛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都给高校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带来了种种心理压力。根据有关权威机构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文章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标准、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调控策略等方面,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调控策略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健康的心理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的必要条件,心理上的健康会有效增强身体机能进而促进生理健康;另一方面,教师心理健康与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密切相关。只有教师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保证。心理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充满着爱和信任,不断地鼓舞和激励学生;对教育教学积极、热心,敢于改革,大胆探索,面对失误和失败,能坦然接受,把失误和失败看成是新的起点,吸取教训,从头再来,目光永远朝前。根据国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智力超出某一关键水平时,它就不再起显著作用,而其他认知因素或人格特征就起着更大的决定作用。在教师学历已基本达标的今天,教师职业的成就、教学效果与教师的人格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而心理健康是良好人格的核心。 (二)学生成长的需要 教师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育是促进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的主要活动,教师是实施教育活动、以学生为活动对象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如果教师情绪紧张、烦躁、忧郁,就会产生一种紧张与压抑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惶惑不安;教师存在的心理情绪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