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用风险资产,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信用风险资产,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信用风险资产,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信用风险资产和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是金融机构必须遵守的重要

规定。这些要求旨在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资本来承担其所持有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资产是指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可能会造成损失的债务债权、贷款、债券、信贷衍生品等资产。金融机构必须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将其信用风险资产计算出风险加权资产,然后根据一定比例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计算出所需的最低资本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资本来抵御可能的信用损失。

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是指金融机构必须具备足够的资本来承担可能的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市场风险等。金融机构必须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计算出其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并确保其资本水平达到或超过要求的最低水平。

信用风险资产和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制定是为了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并确保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这些要求也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

总的来说,信用风险资产和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是金融监管机构为保护金融系统稳定所制定的重要规定。金融机构必须遵守这些要求,并确

保其资本充足,以应对可能的信用和市场风险。

资产负债管理指标

资产负债管理指标 资产负债管理指标按监管机构的监管指标要求,伴随着 银行监管改革,按照“三性”目标划分,目前主要有以下指标: 1、安全性指标。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率、资产 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最大 十户贷款比例、单一客户贷款比例。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 场风险资本要求+操作风险资本要求)]×100% (≥10.5%) 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净额/[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12.5(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操作风险资本要求)]×100% (≥8.5%)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信用风险 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操作风险资本要求)] ×100% (≥7.5%) 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信用风险资产×100%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各项贷款×100% 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信 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100% (≥100%)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专项准备/(关注类贷款*2%+次 级类贷款*25%+可疑类贷款*50%+损失类贷款*100%)×100% (≥100%) 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贷款损失特种准备 金+贷款损失一般准备金)/(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 类贷款)×100%(≥150%)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 额×100% (≤10%)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总额/资 本净额×100% (≤50%) 2、盈利性指标。主要包括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 成本收入比、中间业务收入比。 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折年系 数(≥0.6%) 资本利润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平 均余额*100%×折年系数(≥11%) 成本收入比=(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净收入 ×100%(≤35%) 中间业务收入比率=中间业务收入/营业净收入×100% 3、流动性指标。主要包括超额备付金率、流动性比例、 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指标。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25%)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标准法计量规则

利率风险包括交易账户中的债券(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债券、 央行票据、可转让存单、不可转换优先股及按照债券交易规则进 行交易的可转换债券)、利率及债券衍生工具头寸的风险.利率风险 的资本要求包括特定市场风险和普通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两部 分。 0% 0.25% (剩余期限不超过 6 个月) A+ 至 BBB — 1.00% (剩余期限为 6 至 24 个月) (含 BBB-) 1。60% (剩余期限为 24 个月以上) 8.00% 12。00% 8。00% 0。25% (剩余期限不超过 6 个月) 1。00% (剩余期限为 6 至 24 个月) 1。60% (剩余期限为 24 个月以上) 外部评级为 BB+以下(含)的证券以及未评级证券的资本计提比率为证 其它 券主体所合用的信用风险权重除以 12.5,风险权重见本办法附件 2. 1.政府证券包含各国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发行的各类债券和 短期融资工具. 我国中央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及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的资 BB+ 至 B- (含 B — ) B — 以下 未评级 AA-以上(含 AA —) BB+以上(不含 BB+) 政府证券 合格证券

本计提比率均为 0%。 2 .合格证券包括: (1 )多边开辟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债券。 ( 2 )我国公共部门实体和商业银行发行的债券。 ( 3 )被至少两家合分外部评级机构评为投资级别( BB+以上) 的发行主体发行的债券. 3.对于其他发行主体发行的债券,其资本计提比率为证券发行主体所对应的信用风险权重除以 12。 5 ,具体风险权重根据本办法附件 2 确定. 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根据本办法附件 9 确定. 1 .普通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包含以下三部份: ( 1)每时段内加权多头和空头头寸可相互对冲的部份所对应的垂直资本要求. ( 2 )不同时段间加权多头和空头头寸可相互对冲的部份所对应的横向资本要求. ( 3 )整个交易账户的加权净多头或者净空头头寸所对应的资本要求。 2.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到期日法或者久期法计算利率风险的普通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3 .商业银行采用到期日法计算普通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应先对各头寸划分时区和时段,时段的划分和匹配的风险权重见表 2, 时区的划分和匹配的风险权重见表 3。到期日法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 1 )各时段的头寸乘以相应的风险权重计算各时段的加权头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附件18——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监管要求

附件18: 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监管要求 一、标准法 (一)业务指标定义 业务指标(BI)为利息、租赁和分红部分(I1.DC),服务部分(SC),金融部分(FC)之和。业务指标构成说明见表1。

以下损益项目不纳入业务指标项目: 1.保险或再保险业务的收入和支出。 2.从保险或再保险保单中获得的保费和偿付/支付。 3.管理费用,包括员工支出、非金融服务的外包支出(如物流、IT、人力资源)和其他管理费用(如IT、公用事业、通信、差旅、办公用品、邮资)。 4.管理费用的收回,包括代表客户收回的付款(如向客户征税)。

5.房产及固定资产的支出(因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造成的支出除外)。 6.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租赁资产的折旧除外)。 7.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无关的准备金/准备金转回(如为养老金、承 诺和保证计提的准备金/准备金转回)。 8.按合同规定偿还股本的支出。 9.减值/减值转回(如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营公司的投资)。 10.在利润表确认的商誉变动。 11.企业所得税(基于利润的税收,包括当期税收和递延所得税)。 12.业务活动终止,并经监管部门认可的项目。 (二)适用的内部损失乘数 商业银行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应使用1作为内部损失乘数(I1.M)符合本部分(三)损失数据相关要求的商业银行,经银保监会验收合格后,o 可采用自身损失数据自行计算内部损失乘数。银保监会可根据商业银行的 实际损失情况,要求其使用大于1的内部损失乘数。 对于自行计算内部损失乘数的商业银行,不符合损失数据相关要求的 子公司在计算标准法下操作风险资本要求时,应使用1作为内部损失乘数。银保监会可以要求该子公司使用大于1的内部损失乘数。 (三)损失数据的识别、收集和处理要求 商业银行应将损失数据纳入操作风险资本要求计量。收集的数据应是 高质量、准确并完整的,以确保计算得出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与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损失相匹配。商业银行损失数据的识别、收集和处理应满足一般 要求和具体要求。 1.一般要求 (1)商业银行应具备10年观察期的高质量损失数据。初次使用内部 损失数据的商业银行,如果没有10年期的高质量损失数据,应使用5年期(含)以上的所有高质量损失数据。 (2)损失数据应全面覆盖所有子系统和地区的业务活动和风险暴露。 商业银行应将损失金额15万元以上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纳入内部损失乘

银行风险管理辅导精讲: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

银行风险管理辅导精讲: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 银行风险管理辅导精讲: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 一、资本的概念和作用 一资本的含义 通常所说的资本是指会计资本,也就是账面资本,等于金融机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减去负债后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准备、信托赔偿准备和未分配利润等。对商业银行资本最传统的理解就是这种财务意义上的资本。 二资本的作用 1资本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 2吸收和消化损失。 3限制商业银行过度业务扩张和风险承担。 4维持市场信心。 5为商业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资本是风险的第一承担者,因而也是风险管理最根本的动力来源。 二、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率要求 一含义: 监管资本是监管部门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持有的同其所承担的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是监管当局针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按照统一的风险资本计量方法计算得出的。 由于其必须在非预期损失出现时随时可用,因此其强调的是抵御风

险、保障商业银行持续稳健经营的能力,并不要求其所有权归属。1988 年,《巴塞尔资本协议》首次提出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国际标准,并且提出了合格监管资本的范围。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首先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工具的不同性质,对监管资本的范围做出了界定,监管资本被区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商业银行的权益资本股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和公开储备; 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贷款储备以及混合性债务工具等; 在计算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时,还规定了三级资本。 二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这里的资本就是监管资本,是在商业银行实收资本的基础上再加上其他资本工具计算而来。 新协议对三大风险加权资产规定了不同的计算方法: 对于信用风险资产,商业银行可以采取标准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和内部评级高级法; 对于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用标准法或内部模型法; 对于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基本指标法、标准法或高级计量法。 选择哪种计量方法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商业银行是否达到巴塞尔委员会针对每种方法规定的相应标准。

金融市场风险

金融市场风险 一、引言 金融市场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对金融机构、投资者和整个金融系统造成损失的潜在威胁。金融市场风险的存在是由于金融市场的特殊性质和金融交易的复杂性所导致的。本文将对金融市场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二、金融市场风险的类型 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利率变动、汇率波动等因素引起的资产价值下降的风险。市场风险包括股票市场风险、债券市场风险、外汇市场风险等。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组合以降低市场风险。 2.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金融交易中的一方无法按时履约或无法履行合同义务而导致的损失风险。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违约风险、延迟支付风险、拒绝支付风险等。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以降低信用风险。 3.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上资产无法迅速变现为现金,或者无法以合理价格变现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金融机构无法满足支付义务,甚至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金融机构应合理管理资产负债结构,确保足够的流动性储备。 4.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失误、技术故障、欺诈行为等原因导致的金融损失风险。操作风险可能来自于人为因素或系统性因素,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 三、金融市场风险的管理方法 1. 多样化投资组合 投资者可以通过多样化投资组合来降低市场风险。不同类型的资产具有不同的 风险特征,通过同时持有多种资产,可以分散风险,提高整体投资组合的稳定性。 2. 强化风险评估和监控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评估和监控。通过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引入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3.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流程和规范, 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建立风险报告和风险预警机制,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4. 加强合规和监管 金融机构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加强内部合规管理,防范风险。监 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四、结论 金融市场风险是金融市场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对金融机构、投资者和整个金融 系统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多样化投资组合、强化风险评估和监控、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合规和监管,可以有效降低金融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控制

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控制 未来的市场和经济变动会带来不可避免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企业和个人 的巨大损失。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是其中两个最常见的风险,这两个风险也是投资者需要认真控制和管理的重要风险。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变化(如股票价格、外汇汇率、商品价格等)而导致的投 资风险。这种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市场变化十分复杂,即使最为专业的投资者也无法完全避免风险的出现。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控制市场风险。 1.1 分散投资 分散投资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投资者可以将资金分散到不同的领域和资 产中,这样一旦某一领域或资产遭遇风险,个人的整体投资不会遭受太大的损失。比如可以同时投资股票、基金、债券、黄金等不同类型的资产。 1.2 控制仓位 一个投资者过度集中在某个特定领域或资产上的投资仓位,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控制投资仓位可以有效地降低整体市场风险,同时也使个人的投资更加平稳。 1.3 制定风险控制策略 在研究市场时,投资者应该对趋势和风险有充分的了解。通过制定控制策略来 降低市场风险,例如在特定情况下买进或卖出某种资产、设定止损线等。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一个合同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的义务时,所带来的风险。这种 风险有可能在借款、融资等金融交易中出现。

2.1 资信调查 进行一定程度的资信调查,是避免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投资者的个人、企业和项目同质方的信用状况,投资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从而减少潜在的风险。 2.2 分散投资 分散投资对预防信用风险同样适用。分散投资也有利于个人在潜在的风险中均衡分配资金,避免因为个别项目的出现而蒙受损失。 2.3 建立信贷系统 对于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说,建立信贷评估体系是重要的措施。通过快速、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可以有效地降低信用风险。同时对借款人的贷款记录进行持续监控,也可以在出现风险时能够及时调整和管理。 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控制不同于风险的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定期监测和调整,有效地减少和降低风险的出现。对于投资者、金融机构和企业而言,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也是在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控制上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 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补偿 一、风险分散 (一) 含义: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方法。 (二) 主要作用:马柯维茨,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而对于有相互独立的多种资产组合而成的投资组合,只要组成资产的个数足够多,其非系统性风险就可以通过这种分散化的投资完全消除。 (三) 实现手段:信贷业务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甚至是同一国家的借款人。 二、风险对冲 (一) 含义: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 (二) 主要作用:是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的手段。 (三) 实现手段: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 自我对冲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表或某些具有收益负相关性质的业务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对冲特性进行风险对冲; 市场对冲是指对于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业务调整进行自我对冲的风险(又称残余风险),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对冲。 三、风险转移 (一) 含义: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风险管理办法。 (二) 主要作用:风险分散职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而对共同因素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却无能为力,此时采用风险转移策略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 (三) 实现手段: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保险转移是指为商业银行投保,以缴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承保人。 非保险转移。担保、备用信用证等能够将信用风险转移给第三方。例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通常会要求借款人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作为还款保证,若借款人到期不能如期还贷款本息,则由担保人代为清偿。 四、风险规避 (一) 含义: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具有的风险。 (二) 主要作用:不做业务,不承担风险。 (三) 实现手段: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规避风险的同时自然也失去了在这一业务领域获得收益的机会和可能。风险规避策略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 五、风险补偿 (一) 含义:事前(损失发生以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 (二) 主要作用:对于那些无法通过风险分散、对冲或转移进行管理,而且有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投资者可以采取在交易价格上附加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 (三) 实现手段:投资者可以与现在金融资产的定价中充分考虑风险因素,通过定价来索取风险回报。

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2020)

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2020)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03.20 •【文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66号 •【施行日期】2020.03.20 •【效力等级】部门规章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证券 正文 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 (2006年7月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85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08年6月2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决定》、2016年6月1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决定》、2020年3月2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证券期货规章的决定》修 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加强证券公司风险监管,督促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防范风险,根据《证券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证券公司应当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遵循审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计算净资本、风险覆盖率、资本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编制净资本计算表、风险资本准备计算表、表内外资产总额计算表、流动性覆盖率计算表、净稳定资金率计算表、风险控制指标计算表等监管报表(以下统称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报

表)。 第三条中国证监会可以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和审慎监管原则,对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及计算要求进行动态调整;调整之前,应当公开征求行业意见,并为调整事项的实施作出过渡性安排。 对于未规定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及计算要求的新产品、新业务,证券公司在投资该产品或者开展该业务前,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向中国证监会、公司注册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派出机构)报告或者报批。中国证监会根据证券公司新产品、新业务的特点和风险状况,在征求行业意见基础上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及计算要求。 第四条中国证监会可以按照分类监管原则,根据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内控水平和风险控制情况,对不同类别公司的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和计算要求,以及某项业务的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进行动态调整。 第五条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对证券公司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数据的生成过程及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根据监管需要,要求证券公司聘请符合《证券法》规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报表进行审计。 第六条证券公司应当根据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建立符合自身发展战略需要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证券公司应当将所有子公司以及比照子公司管理的各类孙公司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分支机构风险管理,实现风险管理全覆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架构、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专业的人才队伍、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 证券公司应当任命一名具有风险管理相关专业背景、任职经历、履职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为首席风险官,由其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金融风险的定义

金融风险的定义 金融风险指的是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的可能性。这些风险可能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在金融领域,风险是无法回避的,但通过风险管理可以尽量减少潜在的损失。 首先,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外部因素的变化带来的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包括经济条件、政治事件、自然灾害等。市场风险包括股票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等。在市场风险方面,投资者可能面临资产贬值或损失的风险。 其次,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债务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的风险。这种风险存在于各种金融交易中,包括贷款、债券和信用衍生产品等。信用风险不仅仅限于个人借款人,也包括企业和政府的违约风险。信用风险的管理对金融机构至关重要,需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以及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再次,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面临大规模提款或市场流动性突然紧缩时可能面临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导致金融机构无法按时满足其资金需求,进而对其稳定性和持续经营产生负面影响。流动性风险管理涉及到资产负债管理和极端情况下的压力测试,以确保机构能够应对突发事件。 此外,操作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业务活动中可能面临的人员失误、系统故障、欺诈行为和非法活动等。操作风险可能导致金融损失、声誉损害和法律责任等问题。为了减少操作风险,金

融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框架,并进行员工培训和监控。 最后,法律风险是指金融机构面临的与法律和法规相关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权、监管违规等方面。金融机构需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并与法律团队合作,开展合规性评估和风险预警。 综上所述,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需要通过风险管理来进行评估和控制。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识别、定量化评估、风险监测和风险应对等措施,以保护自身利益和投资者权益。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运作中,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因为金融市场的特点就是不稳定和波动的。因此,了解和管理金融风险对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金融机构承担了各种各样的风险,而风险管理对于它们的经营和业务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金融机构需要评估和监控其资产和负债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潜在损失。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来分散市场风险,建立信贷评级模型来评估信用风险,以及建立流动性储备来应对流动性风险。 其次,金融市场参与者和投资者也必须了解和管理风险。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确定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以平衡风险和回报的关系。

商业银行计算题及答案

计算题 一、资本充足率 表内风险资产=∑表内资产额×风险权数 表外风险资产=∑表外资产×信用转换系数×表内相对性质资产的风险权数 实施要求:国际大银行的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应达到8%以上,其中核心资本至少要占总资本的50%,即一级资本比率不应低于4%。附属资本内普通贷款准备金不能高于风险资产的 1.25%,次级长期债务的金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50%。 例题1 表内加权风险资产总额 =75*0%+300*0%+75*20%+75*50%+975*100%=1027.5(万元) 表外加权风险资产总额 =150*100%*20%+300*50%*100%=180(万元) 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27.5+180=1207.5(万元) 因为总资本充足率=100/1207.5*100%≈8.28%>8% 所以,该行的资本充足。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最低资本要求 1.核心资本(一级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4%,即: } 核心资本比率=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 =核心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12.5×操作风险)×100% ≥4% 2.总资本(一级和二级资本之和)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二级资本最高不得 超过一级资本的100%。 总风险资本比率(资本充足率)=总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12.5×操作风险)×100%≥8% 其中,作为二级资本的次级债务和中期优先股的总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50%, 例题2 按已知某银行的核心资本为67.5万美元,附属资本为30万美元,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875万美元,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为10万美元,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为20万美元。请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计算该银行的全部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并分析资本充足情况。 总资本充足率=(67.5+30)/(875+12.5*10+12.5*20)*100%=97.5/1250=7.8% <8% 不足核心资本充足率=67.5/(875+12.5*10+12.5*20)*100%=5.4%>4% 充足 已知某银行的核心资本为67.5万美元,附属资本为30万美元,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875万美元,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为10万美元,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为20万美元。请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计算该银行的全部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并分析资本充足情况。 贷款利率 客户利润分析模型的应用:

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

长期以来,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向来落后于市场风险,这主要因为:首先,信用风险比市场风险复杂得多;第二,许多信用风险模型起源于市场风险领域研究,例如 C-VaR 技术;第三,许多银行自认为了解信用风险,而把更多资源都投到了市场风险领域。但历史经验表明,信用风险控制不好,最有可能导致银行破产。本文基于国内外银行的实践,着重讨论针对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技术和经验,这将对国内银行目前正在推行但却不够扎实的经济资本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为信用风险而配置的经济资本,应该基于信用损失的概率密度函数。对“信用损失”的准确定义,各银行之间存在差异。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高风险的资产组合说明概率密度函数有相对长的厚尾,即存在较大的可能性损失会高于预期损失。经济资本分配要达到的目标是非预期损失耗尽经济资本的概率(即破产概率)低于目标水平。在操作过程中,目标破产概率的选取往往与银行本身的信用评级一致。例如,银行理想的信用评级是 AA ,那末非预期损失超过其经济资本的概率就等于 AA 级公司债券一年期违约率,约为 O.03%。 配置经济资本的关键在于确定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配置体系通常假设准备金涵盖预期损失,而账面资本涵盖非预期损失。在此框架下,如果风险敞口所要求的经济资本超过了实际可用资本,银行就

面临资本不足。贷款损失准备金普通分为专项准备金和普通准备金。专项准备金是按照贷款预期损失,对贷款账面价值的调整,专项准备金不能吸收非预期损失,不作为权益或者经济资本的一种形式。普通准备金可用来吸收非预期损失,因此可以作为经济资本的供给。 大多数银行分配经济资本不仅抵御整个资产组合损失,而且抵御专门活动的损失。理论上讲,分配给一项交易的经济资本应该被度量为考虑这项活动和银行其他活动分散化效应后,这项活动对整个资产组合经济资本要求的贡献。在实际操作中,边际贡献为整个资产组合分配的经济资本减去排除这项业务以后资产组合分配的经济资本。 国外银行经济资本配置体系的另一特征是,相互独立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别的风险分配经济资本。也就是说,对每种风险分别估计概率密度函数,银行总经济资本分配是对每种风险资本分配的加总,通常不考虑各种不同风险之间的相关度问题。 二、总体模式 经济资本计量的方法论和操作路线集中地反映在风险计量的总体模式上。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调查,国际先进银行在对信用风险进行经济资本计量时,通常分为两种模式——集合模式(Aggregative Models)和结构模式(Structural Models)。 集合模式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使用聚类分析(peer analysis)或者历史现金流分析(historical cash flow analysis)判断出业务或者产品类别的总风险。

银行风险指标

附件一 流动性风险 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正常类贷款 不良贷款 盈利能力 准备金充足 程度 资本充足程 度 1.流动性比例 2.核心负债依存度 3.流动性缺口率 4. 不良资产率 5. 单 一集 团客 户授信 集中度 6.全部关联度 7. 累计 外 汇敞 口 头 寸 比例 8.利率风险敏感度 9.操作风险损失率 10.正常贷款迁徙率 11.不良贷款迁徙率 12.成本收入比 13.资产利润率 14.资本利润率 15. 资产损 失准备充 足率 16. 资本充足率 4.1 不良贷款率 5.1 单一客户贷款集 中度 10.1 正常类贷款迁徙 率 10.2 关注类贷款迁徙 率 11.1 次级贷款迁徙率 11.2 可疑贷款迁徙率 15.1 贷款准备充足率 16.1 核心资本充足率 风 险 抵 补 风 险 水 平 风 险 迁 徙

附件二 一、风险水平 (一)流动性风险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及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指标释义: 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资产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其他一个月内到期可变现的资产(剔除其中的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负债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已发行的债券、一个月内到期的对付利息及各项对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负债。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和外币口径数据。

2022-2023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中级风险管理》预测试题6(答案解析)

2022-2023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中级风险管理》预测试 题(答案解析)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第壹卷 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 1.《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后,通常情况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 A.8%和6% B.11.5%和10.5% C.11.5%和8% D.10.5%和6%?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后,通常情况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 考点?银行监管的方法?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用评分模型分析首先模拟出特定型的函数关系 B.专家判断和信用评分法比违约概率模型更具优越性 C.死亡率模型是违约概率模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模型之一 D.违约概率模型能直接估计客户的违约概率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信用评分模型分析的基本过程是首先模拟出特定型的函数关系,其次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将属于此类别的潜在借款人的相关因数数据代入函数关系式计算出一个数值.所以A项正确;违约概率模型属于现代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其中死亡率模型是违约概率模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模型之一,所以C 项正确;专家判断和信用评分法与违约概率模型相比,违约概率模型能直接估计客户的违约概率,所以D 项正确,B项错误。 3.商业银行识别风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 A.失误树分析方法 B.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 C.制作风险清单

D.情景分析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制作清单就犹如日常记账,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商业银行一般常用的风险识别的方法有:①制作风险清单是银行识别风险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②专家调查列举法是将面临的风险一一列出并按照标准分类;③情景分析法是通过有关的数据图表曲线来模拟银行未来发展的可能状态,目的在于识别潜在风险;④分解分析法是将复杂的风险分解为多个相对简单的风险因素;⑤失误树分析法是一种图解法,用来识别和分析风险损失发生前存在的各种不恰当行为,由此判断总结哪些失误最可能导致风险损失; ⑥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财务资料来识别风险。 4.假设某银行资本为1000,扣除项为400,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500,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为200,则资本充足率为( )。 A.15% B.20% C.33% D.86%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操作风险资本要求)]*100%=(1000-400)/(500+12.5*200)*100%=20%。 银行从业考前【黑钻押题】,,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比例不得超过75% B.外贸银行单个机构从中国境内吸收的外汇存款不得超过其境内外汇总资产的70% C.预期损失是指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的数学期望,是银行已经预计到将会发生的损失 D.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率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得高于30% E.市值敏感度为修正持续期缺口乘以2%/年 正确答案:D、E 本题解析: 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比例不得超过75%;外资银行单个机构从中国境内吸收的外汇存款不得超过其境内外汇总资产的70%;预期损失是指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的数学期望,是银行已经预计到将会发生的损失;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率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得高于20%;市值敏感度为修正持续期缺口乘以1%/年。 6.下列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的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资本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 B.吸收和消化损失 C.支持商业银行过度业务扩张 D.维持市场信心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附件9——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附件9: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一、总体要求 (一)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是指针对衍生工具、证券融资交易的交易对手在交易相关的现金流结算完成前,因为交易对手违约所导致的风险。当违约发生时,若与该交易对手相关的交易或涉及该交易的资产组合市场价值为正数,则会产生损失。与发放贷款所产生的单向信用风险不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产生双向的损失风险,相关交易的市场价值对于交易双方来说具有不确定性和双向性。 (二)商业银行应制定与其交易活动的特征、复杂程度和风险暴露水平相适应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三)商业银行应计算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包括与交易对手的衍生工具交易和证券融资交易形成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四)本规则所指的衍生工具包括场外衍生工具、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工具和长期限结算交易。长期限结算交易的认定标准为:金融工具结算日远于交易日后五个交易日,或远于其市场惯例结算日。 衍生工具的资产类别包括:利率类工具、汇率类工具、信用类工具、股票类工具和商品类工具。资产分类的依据是衍生工具的主要风险因子,由其参考标的工具决定。当一个衍生工具同时包含不同类型的风险因子时,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风险因子的敏感性和波动率来确定主要风险因子,并保持主要风险因子判断方法的一致性。若商业银行难以辨别主要风险因子,则应按照监管因子孰高的原则审慎认定。 (五)本规则所指的证券融资交易包括证券回购、证券借贷和保证金贷款等交易,其价值取决于风险暴露与押品的市场价值,押品收取方收到即占有该押品,押品所有权发生转移。 (六)与非中央交易对手交易的衍生工具和证券融资交易的交易对

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包括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加权资产与信用估值调整风险加权资产两部分。 信用估值调整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信用状况恶化、信用利差扩大导致商业银行衍生工具和证券融资交易发生损失的风险。对信用估值调整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见本办法附件17。 (七)对中央交易对手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见本办法附件IOo 二、与非中央交易对手交易的衍生工具的交易对手违约风 险加权资产的计量 (一)商业银行可采用权重法或内部评级法计算与非中央交易对手交易的衍生工具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加权资产。 (二)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加权资产为与非中央交易对手交易的衍生工具交易的违约风险暴露乘以本办法附件3规定的交易对手的风险权重。 (三)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的,应按照本办法附件6的规定计量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加权资产。 (四)商业银行应按照本部分标准法和现期风险暴露法的要求,计算衍生工具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暴露。衍生工具名义本金达到5000亿元或占总资产比例达到30%以上的商业银行应使用标准法计量违约风险暴露。 (五)商业银行使用标准法计量违约风险暴露,应满足下列要求: 1.商业银行应制定分类政策,确定净额结算组合定义。净额结算组合是商业银行与单个交易对手在同一个有效净额结算协议下所发生全部交易的集合,应符合下列标准: (1)商业银行应与交易对手签订净额结算协议。在交易对手违约或者被清算时,对包含收取权利和支付义务相关交易的盯市价值,商业银行可采取净额结算方式进行清算。 (2)商业银行应确保净额结算协议合法有效,就净额结算协议涉及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附件5——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要求

附件5: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要求 一、总体要求 (一)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资本要求,应按照本办法要求建立内部评级体系。 内部评级体系包括对主权、金融机构和公司风险暴露(以下简称非零售风险暴露)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零售风险暴露的风险分池体系。 (二)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应能有效识别信用风险,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并准确量化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内部评级体系的治理结构,保证内部评级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2.非零售风险暴露内部评级和零售风险暴露风险分池的技术标准,确保非零售风险暴露每个债务人和债项划入相应的风险级别,确保每笔零售风险暴露划入相应的资产池。 3.内部评级的流程,保证内部评级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4.风险参数的量化,将债务人和债项的风险特征转化为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和期限等风险参数。 5.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收集和处理内部评级相关信息,为风险评估和风险参数量化提供支持。 6.内部评级的应用,保证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的结果应用于信用风险管理实践。 二、内部评级体系的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应根据本办法第七章要求完善治理结构,并按下列要求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治理结构: (一)商业银行应明确董事会及其授权的专门委员会、监事会、

高级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在内部评级体系治理结构中的职责,以及内部评级体系的报告要求。 (二)商业银行董事会承担内部评级体系管理的最终责任,并履行以下职责: 1.审批内部评级体系重大政策,确保内部评级体系设计、流程、风险参数量化、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验证和内部评级应用满足监管要求。 2.批准内部评级体系实施规划,并充分了解内部评级体系的政策和流程,确保商业银行有足够的资源用于内部评级体系的开发建设。 3.监督并确保高级管理层制定并实施必要的内部评级政策和流程。 4.每年至少对内部评级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一次检查。 5.审批或授权审批涉及内部评级体系的其他重大事项。 (三)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负责组织内部评级体系的开发和运作,明确对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技术、运行表现以及监控措施的相关要求,制定内部评级体系设计、运作、改进、报告和评级政策,确保内部评级体系持续、有效运作。高级管理层应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1.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内部评级体系实施规划,配备资源开发、推广、运行和维护本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 2.制定内部评级体系的配套政策流程,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问责制度。必要时,高级管理层应对现有信用风险管理政策、流程和监控体系进行修改,确保内部评级体系有效融入日常信用风险管理。 3.监测内部评级体系的表现及风险预测能力,定期检查信用风险主管部门监控措施执行情况,定期听取信用风险主管部门关于评级体系表现及改进情况的报告。 4.向董事会报告内部评级政策重大修改或特例事项的可能影响。 5.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增强本行工作人员对内部评级体系的理解。 (四)商业银行应建立一整套基于内部评级的信用风险内部报告

2023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风险管理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3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风险管理通关题库 (附带答案) 单选题(共30题) 1、国际先进银行普遍采用的操作风险报告路径一般是()。 A.各业务部门→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 B.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管理层 C.管理层→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 D.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各业务部门 【答案】 B 2、下列关于信用风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来源 B.信用风险既存在于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中,还存在于衍生产品交易中 C.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 D.违约风险既可以针对个人,也可以针对企业 【答案】 C 3、巴塞尔委员会认为,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一项重要风险,商业银行应为抵御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安排()。 A.存款准备金 B.经济资本 C.监管资本 D.风险资本

【答案】 B 4、在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实践中,关于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的表述,最不恰当是()。 A.对不擅长且不愿意承担风险的业务可提高风险容忍度和经济资本配置 B.经济资本的分配最终表现为授信额度和交易限额等各种业务限额 C.经济资本的分配依据董事会制定的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来实施 D.对不擅长且不愿意承担风险的业务,设立非常有限的风险容忍度并配置非常有限的经济资本 【答案】 A 5、银行识别和评估风险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严格的()。 A.压力测试 B.资本充足率 C.利润率 D.风险偏好与利益相关人的期望 【答案】 A 6、原银监会规定,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的监管标准是不低于()。 A.4% B.3% C.5% D.6% 【答案】 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