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全册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全册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全册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全册教案

1-1 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系统

章节简介

认识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它有哪些主要特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一、课程目标

1.能够说出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

2. 通过调查和案例分析,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中的普遍性。

3. 通过网络浏览、使用多媒体软件或阅读相关资料,体验和认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交流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理解并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构成;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品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选用有教育意义的多媒体作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第一章第1节教学内容

1.知识点目标分层

2.学习内容

认识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它有哪些主要特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重点

(1)了解多媒体技术及其特征。

(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3)理解并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构成。

4.难点

理解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

5.课时安排:建议 2 课时

第一章第1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景

导入情景一:让学生欣赏以网页、动画、幻灯片等形式的作品,让他们找出这几个作品的共同点。

【突出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和交互性】

导入情景二:展示视频:“杨利伟与曹刚川太空连线”。提问:( 1 )这是什么作品?

导入情景三:展示一虚拟现实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羽毛球拍

导入情景四:播放机器人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机器人.wma ”导入情景五:展示如何将一视频转换成流媒体,保存在校园网上进行视频点播。

导入情景六:展示多媒体系统的硬件平台的组成设备实物,如:声卡、视频捕捉卡、扫描仪等。

二、教学任务

任务一: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和非线性。

访问互联网上的多媒体作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和非线性。

参考网站:

宇风多媒体

5D 多媒体

奥古多媒体

视觉中国

任务二:上网搜集

以小组合作方式,分工共同完成下列主题。

上网搜集下列主题内容,并摘录下来,整理结果。

(1)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2)常用的多媒体工具有哪些?

(3)什么是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和非线性?举例说明。

(4)多媒体技术有哪些特征?

参考网址:

任务三:上网查找资料,完成下表。

任务四:上网观看虚拟现实作品,体会虚拟现实的特点,完成下表。

参考网址:

任务五:上网查阅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最近动向。

任务六:上网查找资料完成下表

三、知识讲解

1.多媒体技术的定义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多学科与计算机综合应用的技术,它包含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技术、音频视频处理技术、图像压缩处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是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多学科综合应用技术。

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主要有如下特征:数字化、集成性、多样性、交互性、非线性、实时性和协同性。

(1) 数字化

各种媒体信息处理为数字信息后,计算机就能对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交换、查询和检索。所以多媒体信息必须是数字信息。

(2)集成性

集成性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媒体,它包括信息媒体的集成和处理这些媒体的设备的集成。信息媒体的集成如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的集成,这些媒体在多任务系统下能够很好地协同工作,有较好的同步关系。多媒体设备的集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3)多样性

多样性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多样性的信息,信息载体也随之多样化。多样化的信息载体包括:磁盘介质、磁光盘介质和光盘介质等物理介质载体,以及人类可以感受的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早期的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值、文字等单一的信息媒体,而多媒体计算机则可以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媒体。另一方面是指多媒体计算机在处理输

入的信息时,不仅仅是简单获取和再现信息,如声像信号的输入与输出,若二者完全一样,那只能称之为记录和重放,从效果上来说并不是很好,如果能根据人的构思、创意,进行交换、组合和加工来处理文字、图形及动画等媒体,就能大大丰富和增强信息的表现力,具有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达到更生动、更活泼、更自然的效果。

(4) 交互性

交互是指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使参与的各方都可以对媒体信息进行编辑、控制和传递。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通过交互,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而交互性是多媒体作品与一般影视作品的主要区别,如传统电视系统的媒体信息是单向流通的,电视台播放什么内容,用户就只能接收什么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为用户选择和获取信息提供了灵活的手段和方式 , 如交互电视的出现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主动性,用户不仅可以坐在家里通过遥控器、机顶盒和屏幕上的菜单来收看自己点播的节目,而且还能利用它来购物、学习、经商和享受各种信息服务,进一步引导我们走向“足不出户可做天下事”的更为理想的境界。

(5) 非线性

多媒体的信息结构形式一般是一种超媒体的网状结构。非线性网状结构的超媒体不仅为用户浏览信息、获取信息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为多媒体的制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6) 实时性和协同性

多媒体系统中的各种媒体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各媒体间有协调同步运行的要求,如影像和配音、视频会议系统和可视电话等,它们要求系统能支持实时快速响应,又能协调同步,对媒体的时序配合和速度响应要求很高,这就是多媒体技术的实时性和协同性。

3.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及发展趋势

(1) 启蒙发展阶段

多媒体技术的一些概念和方法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 1965 年,泰德纳尔逊( TedNelson )在计算机上处理文本文件时提出了一种把文本中遇到的相关文本组织在一起的方法,并为这种方法杜撰了一个词,称为“ hypertext ” (超文本)。与传统的方式不同,超文本以非线性方式组织文本,使计算机能够响应人的思维以及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万维网上的多媒体信息正是采用了超文本思想与技术,才组成了全球范围的超媒体空间。

多媒体技术实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1984 年美国 APPLE 公司在研制 Macintosh 计算机时,为了增加图形处理功能,改善人机交互界面,创造性地使用了位映射、窗口、图标等技术,这一系列改进所带来的图形用户界面深受

用户的欢迎。同时,鼠标作为交互设备的引入,配合图形用户界面使用,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APPLE 公司在 1987 年又引入了“ 超级卡” ,使Macintosh 机成为易用、易学习、能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机器,一直受到计算机用户的赞誉。

1985 年, Microsoft 公司推出了 Windows ,它是一个多用户的图形操作环境。 1985 年,美国 Commodore 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多媒体系统Amiga , Amiga 机采用 MotorolaM68000 微处理器作为 CPU ,并配置Commodore 公司研制的三个专用芯片:图形处理芯片 Agnus8370 、音响处理芯片 Pzula8364 和视频处理芯片 Denise8362 。 Amiga 机具有自己专用的操作系统,它能够处理多任务,并具有下拉菜单、多窗口、图符等功能。这套系统以其功能完备的视听处理能力、大量丰富的实用工具以及性能优良的硬件,使全世界看到了多媒体技术的美好未来。

1986 年,荷兰 Philips 和日本 Sony 公司联合推出了交互式压缩光盘系统CD-I ( CompactDiscInteractive )、同时还公布了 CD-ROM 文件格式,并成为 ISO 国际标准。该系统把高质量的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进行数字化,并可存入 650MB 的只读光盘上。

1987 年,美国 RCA 公司推出交互式数字视频系统 DVI ( Digital Video Interactive )。该系统以 PC 技术为基础,用标准光盘存储和检索静态、动态图像、声音及其它数据。

(2) 初期应用和标准化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多媒体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应于领域不断扩大,所涉及的学科、行业越来越多,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走向产业化后,其产品的技术标准和实用化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1990 年, Microsoft 公司与多家厂商召开多媒体开发工作者会议,共同对多媒体技术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即多媒体个人计算机标准MPC1 ,对多媒体计算机所需配置的软硬件规定了最低标准和量化指标。

1991 年,在第六届国际多媒体和 CD - ROM 大会上宣布了扩展结构体系标准 CD - ROM/XA ,从而填补了原有标准在音频方面的空缺。

1992 年, Microsoft 公司推出了 Window3 . 1 操作系统。它不仅综合了原有操作系统的多媒体扩展技术,还增加了多个多媒体功能软件(媒体播放器、录音机等),同时加入了一系列支持多媒体的驱动程序、动态链接库和对象链接嵌入( OLE )等技术。同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 COMDEX 博览会上出现了两大热点:笔记本电脑和多媒体计算机,并在同年正式公布 MPEG - 1 数字电视标准,它是由活动图像专家组( 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 )开发制定。

1993 年, MPC 机在美国引起巨大兴趣,各种多媒体产品不断出现,使人目不暇接,多媒体技术已进入突飞猛进的时代。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协会进一步发布

了多媒体个人计算机标准 MPC2 ,使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标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995 年, MPC3 标准推出,使多媒体计算机的性能更进一步完善,人们在计算机上可以看到高品质的视频图像,也能听到 CD 音质的声音。

1993 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超级美国计算应用国家中心开发出第一个万维网浏览器 Mosaic 。

1994 年,吉姆· 克拉克( JimClark )和马克· 安德森

( MarcAndreesen )开发出万维网浏览器 Netscape 。

静态图像的主要标准称为 JPEG 标准,它是专家组 JPEG (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建立的适用于单色、彩色及多灰度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国际标准。该标准于 1991 年通过,成为 ISO/IEC10918 标准,全称为“ 多灰度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 。它不仅适于静态图像的压缩,电视图像序列的帧内图像的压缩编码,也常采用 JPEG 压缩标准。

视频 / 运动图像的主要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下属的一个专家组 MPEG (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制定的五个标准 MPEG-1 、 MPEG-2 、MPEG-4 、 MPEG-7 和 MPEG-21 标准。与 MPEG-1 、 MPEG-4 等效的国际电信联盟( ITU )标准,在运动图像方面有用于视频会议的 H . 261 、用于可视电话的 H . 263 。

(3) 蓬勃发展阶段

多媒体各种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多媒体产业的发展。很多多媒体标准和实现方法已做到芯片级,并作为成熟的商品投入市场。 1997 年 1 月,Intel 公司推出了具有 MMX 技术的奔腾处理器,使它成为多媒体计算机的一个标准。

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另一代表是 AC97 ( AudioCodec97 )杜比数字环绕音响的推出。在视觉进入 3D 境界后,对听觉也提出了环绕及立体音效的要求。

随着网络及新一代消费性电子产品(如电视机顶盒、 DVD 、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等)的崛起,强调应用于影像及通讯处理上最佳的数字信号处理器,经过结构包装,可由软件驱动的方式进入消费性的多媒体处理器市场。

1996 年, ChromaticResearch 公司推出整合了 MPEG-1 、 MPEG-2 、视频、音频、 2D 、 3D 以及电视输出等七合一功能的 Mpact 处理器,引起市场高度重视,现已推出 Mpact2 第二代产品,应用于 DVD 、计算机辅助制造、个人数字助手和移动电话等新一代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

与此同时, MPEG 压缩标准也得到推广应用,已开始把活动影视图像的 MPEG 压缩标准推广应用于数字卫星广播、高清晰电视、数字录像机以及网络环境下的视频点播( VOD )和 DVD 等各方面。虚拟现实技术正向各个应用领域延伸。

(4)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

21 世纪将是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也是多媒体应用不断拓展的世纪。多媒体技术会进一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视频压缩传输、模式识别、虚拟现实、多媒体通信等尖端技术的发展会改变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

① 分布式、网络化、协同工作的多媒体系统

在当前形式下,有线电视网、通信网和因特网这三网正在日趋统一,各种多媒体系统尤其是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系统,如可视电话系统、点播系统、电子商务、远程教学和医疗等将会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通信网络环境的研究和建立将使多媒体从单机单点向分布协同多媒体环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可自由交互的通信网。一个多点分布、网络连接、协同工作的信息资源环境正在日益完善和成熟。

② 三电(电信、电脑、电器)通过多媒体数字技术将相互渗透融合

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充分地体现出多领域应用的特点,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将不仅仅是科研工作的工具,而且还可以是生产管理的工具、生活娱乐的方式。例如信息家电新理念的提出,有人预测未来的家庭不必购买那么多名目的家用电器,而代之以一个多媒体系统。它能够提供比现在所有家用电器更多更强的服务功能,如欣赏声像图书馆的各种资料,向综合信息中心咨询、电子购物等。

③ 以用户为中心,充分发展交互多媒体和智能多媒体技术与设备

对于未来的多媒体系统,人类可用日常的感知和表达技能与其进行自然的交互,系统本身不仅能主动感知用户的交互意图,而且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做出相应的反应,系统本身会具有越来越高的智能性。

④多媒体产品及多媒体技术的标准化

多媒体标准仍是研究的重点,各类标准的研究将有利于产品规范化,应用更方便。它是实现多媒体信息交换和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所在。

另外,多媒体技术与外围技术构造的虚拟现实研究仍在继续,多媒体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需要相互补充,并与语音、图像识别、智能接口等技术相结合,建立高层次虚拟现实系统。

总之,新一代的多媒体将是网络多媒体、交互多媒体、自适应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技术,它的研究和发展需要多方面专家的合作,它的完善与成熟将是多学科、多领域、多技术共同发展的结果。其研究将向着以下六个方向发展:

■ 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

■ 高速度化,缩短处理时间;

■ 简单化,便于操作;

■ 高维化,三维、四维或更高维;

■ 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

■ 标准化,便于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4.多媒体系统

多媒体系统一般是指具有多媒体处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人们通过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输入设备与计算机交互,获取需要的多媒体信息。但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多媒体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电视、电话、网络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可以查询信息、游戏娱乐、欣赏影视和音乐、接打可视电话、视频聊天、购物、收发多媒体邮件等。多媒体系统能够灵活、协调地组织和调用多种媒体信息,它是由多种硬件和软件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四、综合探究

1.在因特网上搜索“因特网直播”服务网站,打开一直播电视节目并对照家里电视节目,看是否一致,并举例说明。

2.上网查找虚拟现实和三维动画的应用例子,完成下表。

五、拓展延伸

1.流媒体传输方法

实现流式传输有两种方法:实时流式传输和顺序流式传输。一般说来,如使用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或应用如 RTSP 的实时协议,即为实时流式传输;如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服务器,文件即通过顺序流发送,即为顺序流式传输。

(1)实时流式传输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知识点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组成。课程结构如下表: 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 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 选择性必修: 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 模块2:网络基础; 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 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 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 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选修:模块1:算法初步; 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 二、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三、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4.培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四、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 五:课程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评价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应公平公正,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4.评价应科学合理,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七、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过程) 1.确定评价目标与内容 2.确定评价方式和评价的具体指标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教案-8.1.1 虚拟现实及其应用1-粤教版

8.1虚拟现实及其制作初步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 (2)了解虚拟现实的应用。 (3)认识虚拟现实系统组成和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输入/输出工具。 (4)了解虚拟现实系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简单虚拟现实全景图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要合法下载网上虚拟现实作品的观念。 二.学习内容 1.虚拟现实及其应用 (1)虚拟现实的概念。 (2)虚拟现实的应用(训练、辅助设计、医学、科学研究和计算的可视化、教育、游戏等) 2.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1)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2)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

(3)虚拟现实系统的特点。(沉浸感、交互性、多感知性) 3.简单虚拟全景图的制作 (1)虚拟现实的三种表现方式:全景、物体、场景。 (2)使用COOL 360制作虚拟合景图。 三.教学重点 (1)虚拟现实及其应用。 (2)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 (3)虚拟现实系统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简单虚拟现实全景图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五.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景 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虚拟全景图《醉美昆明》向学生展示,引起学生兴趣,由此引出虚拟现实的概念。 二.教学任务 1.基础任务 (1)理解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 (2)了解虚拟现实的应用。

(3)认识虚拟现实系统组成和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输入/输出工具。 (4)了解虚拟现实系统的特点。 (5)掌握简单虚拟现实全景图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2.进阶任务 (1)能够举3个以上的例子来说明虚拟现实的应用。 (2)了解应用中的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3)能够画出虚拟现实系统框图。 (4)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掌握简单虚拟现实全景图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三.知识讲解 1. 什么是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也称为“灵境”、“幻真”等。是一种新的人--机界面形式,它为用户(参与者)提供一种沉浸和多感觉通道的体验,试图寻找一种最佳的人--机交互方式。它通常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觉世界,让用户从自己的视点出发,利用自然的技能和某些设备对这一生成的虚拟世界进行浏览、交互和考察。 2.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1)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系统框图 (2)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

《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设计(全套)

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 第一节走进多媒体世界 新世纪从“多媒体”开始 【教材与教学目标分析】 “什么是多媒体技术”是本章第一节中第一小节的内容,其中包括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两部分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开始本册书学习的一个起点,学生是否能被吸引住,关系到学生对本册书的学习态度和下一步的选择,所以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设计,要开一个好头。通过这一小节的学习要让学生:1.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了解其特征 2.认识多媒体对于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作用,知道人类应该科学合理地应用技术 【教学设计思路】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科技观察能力,对目前日常生活中比较流行科技产品比较有趣,所以可以借助这个特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开展相关内容的学习。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都属于概念,使用传统的讲授法,会把有趣的知识变得很枯燥,所以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内容做了这样设计,让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通过观看目前流行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实例以及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什么是多媒体技术,总结出多媒体技术的特征,感受多媒体技术对于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作用,知道人类应该科学合理地应用技术。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各学科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习的软件,上网查找一些大量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网站和虚拟现实作品下载下来或者直接把网址提供给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1.观看多媒体技术应用资料,思考其中应用的技术课上,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最新图片或

资料,在演示之后引出其中所应用的共性的技术——多媒体技术。然后请同学谈论一下多媒体技术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学生在浏览中会被这些应用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及给人们带来的方便、舒适所深深吸引,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最近几天,我收到了几个朋友发来的彩信,其中还有用手机拍摄的图片,非常清晰,现在彩信手机非常时髦,我发现不少同学都有手机,很多还是最新型的。我这里有几款数码相机手机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吧,看起来是不是十分迷人,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手机多媒体短信的介绍吧。大家阅读一下书中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书中关于手机多媒体短信的介绍。 [教师]我们再来看看现在许多城市比较流行的数字家居。(通过大屏幕展示数字家居的介绍资料),我 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未来的数字家居。 [学生]想象未来数字家居。 [教师]上面这两个事例中主要应用了那种技术?不用说,大家一定知道,这就是多媒体技术,那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人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同学在初中使用PowerPoint 制作作品时,就已经感受过了多媒体的魅力,从上面这两个应用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另外,在我们周围其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事例也随处可见,那么哪个同学愿意谈谈多媒体技术应用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学生]上面两个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事例使人们生活更舒适、方便。 [学生]…… [教师]是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方法,使我们可以更有效传递信息。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2.从分散的应用到集中的具体概念——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请学生阅读书第3 页什么是“多媒体技术”部分的内容。通过前面观看多媒体技术应用事例和书中的介绍,学生很容易实现从直观的事物到抽象的概念,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教师这时可以把多媒体的概念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 二、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 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 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 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 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 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 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 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 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目录 Ⅰ、考试性质 (1) Ⅱ、考试说明 (1) Ⅲ、测试内容与要求 (5) Ⅳ、模拟试卷与答案 (11) 试卷一(信息技术基础) (11) 试卷二(信息技术基础) (18) 试卷三(多媒体技术应用) (25) 试卷四(多媒体技术应用) (29) 试卷五(网络技术应用) (33) 试卷六(网络技术应用) (37) 参考答案 (41)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高中学生在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管理,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Ⅱ、考试说明 1.指导思想。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遵循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考试内容,适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责任感,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命题依据。2012年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以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和《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命题依据。 2.考试范围。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为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必修模块内容和一个选修模块的内容。根据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现状和实际情况,考生可从“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和“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中任意选择一个模块进行考试。 3.考试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次考试将学业水平要求定为三级标准,在不同内容上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A级:对应于了解水平与模仿水平——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别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B级:对应于理解水平与独立操作水平——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C级:对应于迁移应用水平与熟练操作水平——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与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4.考试形式。考试采用局域网环境下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实行闭卷方式。考生使用考试软件、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进行答卷。考生的试卷由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智能生成,考生答题的所有过程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

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案沪教版选修

图像的加工与处理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 2年级:高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2节 5学时数: 90 分钟(网络机房)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了解图像的获取途径和图像加工工具的种类和特点,体会图像加工的意义 b、掌握图像加工的典型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跟随教师积极学习 b、通过小组互助学习,让学生充分的吸收和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对图像进行加工处理,使学生体验创作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并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 b、通过仔细认真的作品加工,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实践态度,并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c、培养和提高学生道德意识和版权意识。 2、内容分析: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上海科教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模块,本节课为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图像的加工与处理》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重要章节,是对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中《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深化和拓展。它能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同时,本节内容操作性强,容易上手,学好本节内容,能够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处理方法和特点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本节内容设计安排为两个课时,由于图像获取的途径和图像加工工具的选择等内容在必修模块中已经出现,为了避免过度重复,将这一节理论部分知识进行略讲,而将重点放在图像的加工方法上面。同时,将教材内容重新组合,把理论部分几个知识点串成一个简单逻辑关系,通过依次提出问题,引出各个知识点,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第一节课学习相关理论和重要处理方法,第二节课作为练习课,让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对前面所学的图像处理方法进行熟练和巩固,进一步体会如何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来处理图片。 3、学情分析: a、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经过必修模块的学习,对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有所掌握, 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结构,此时的自我表现欲、创作欲比较强,同时他们具备了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和寻找答案的能力。 b、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着自发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4、设计思路: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合理,对教材内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复习题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复习题一 第一章:走进多媒体技术 一.选择题 1.关于多媒体,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多媒体由单媒体复合而成 B.多媒体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C.多媒体包括文本、图片等媒体元素 D.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把声音、文本等媒体集合成一体的技术 2.多媒体信息包括等媒体元素 ( B ) ①音频②视频③动画④图形图像⑤声卡⑥光盘⑦文字 A.①②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⑦ C.①②③④⑥⑦ D.以上都是 3.以下哪一组不属于多媒体中的媒体元素( C ) A.文本和声音 B.图形和图像 C.磁盘和光盘 D.视频和动画 4.关于多媒体技术的描述,下面不正确的是( D ) A.多媒体技术是一个能够对多个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或继承的计算机技术 B.可以把外部的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加工处理后以复合方式输出 C.多媒体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知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D.多媒体技术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 5.下列不属于多媒体技术新的开发热点的是( D ) A.虚拟现实 B.多媒体通信技术 C.视频会议系统 D.数据库 6.关于多媒体技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多媒体技术就是多媒体。 B.多媒体技术是指可以通过网络浏览的声音、动画、视频等。 C.多媒体技术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U盘等。 D.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平台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的技术。 7.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 C ) A.多媒体信息有些是以数字的形式而不是以模拟信号的形式存储和传输的。 B.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平台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在多种媒体之间建立逻辑连接,并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集成系统。 C.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就是有声卡的计算机系统。 D.多媒体是融合两种以上媒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 8.以下属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是:( B ) ①视频点播 ②美容院在计算机上模拟美容后的效果 ③电脑设计的建筑外观效果图 ④房地产开发商制作的小区微缩景观模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整书)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整书)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本书地位: 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本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实际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书章节之间关系: 本模块由四个主题组成: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处理与交流

信息技术与社会 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 教材内容: 1.定性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有以下亮点: (1) 内容编排角度新颖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在内容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以技能模块为教学单元的教材编写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教学内容,让人耳目一新。 (2) 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非常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人文性很强,无论是教科书正文的阐述,还是各种联系的设计,都很重视信息文化的培养,尤其是重视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的引用与介绍。 (3) 内容广、知识新

《信息技术基础》覆盖的知识点范围广,内容新,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尽可能多、尽可能前沿的信息技术知识。 (4)给教学活动额实施留有较大的空间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秉承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对教学内容不过于限制,特别是在信息加工模块更多的是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很少涉及具体软件的操作步骤。而且也不指定具体的应用软件,大大提升了教师教学的弹性。 2.定量分析 (1) 章节与全书关系分析 ①章节与页数 表1 各章页数一览表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二 章 信息 获取 第三 章 信息 的编 程加 工和 智能 化加 工 第四 章 文本 和表 格信 息加 工 第五 章 多媒 体信 息加 工 第六 章 信息 集成 与信 息交 流 第七 章 信息 资源 管理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教案-3.2.3音频-

《音频》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的是广东出版社出版的高二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学习的内容是:此书的第三章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其特征第3.2.3节《音频》。此课课标要求:能够了解音频数字化的过程;掌握数字音频的类型;掌握数字音频存储空间的计算。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对声音这种媒体类型充满着喜爱,但他们不知道我们自然界发出的声音,演奏的音乐传递到计算机里是需要一个数字化的过程的。本课将系统地讲解连续的模拟声音是怎样转化为离散的数字音频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模拟声音的数字化过程;掌握数字音频格式;掌握波型音乐的存储空间计算公式;知道电子音乐MIDI接口。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用情境引入法把学生带入学习主题;通过演示法及对比法使学生了解音频之间音质差别与存储空间的差异;通过讲授法使学生系统了解模拟音频转换成数字音频的过程;数字音频的存储空间计算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对比《好日子》音频的几种格式,使学生产生幸福感和对国家自豪感;通过音频存储空间的讲解使学生产生数据存储理念;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科技进步和创新充满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数字音频格式及存储空间计算公式。 2、难点:模拟音频转换数字音频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导入法、演示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法等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七、教学内容和过程 1、引入(2分钟) 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好听吗?大家喜欢听歌吗?那大家知道关于声音的知识吗?(请学生答)大家说得很好,那么大家知道我们自然界中的声音是怎样从电脑里放出来的?这两种形式的声音是否一样呢?(生答) 2、讲授新课:

高二信息技术教案

高二信息技术教案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全册教案】 1-1 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系统 章节简介 认识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它有哪些主要特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一、课 程目标 1.能够说出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 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 2. 通过调查和案例分析,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中的普 遍性。 3. 通过网络浏览、使用多媒体软件或阅读相关资料,体验和 认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交流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理解并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构成;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品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通过选用有教育意义的多媒体作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 的品质。第一章第1节教学内容 1.知识点目标分层 2.学习内容 认识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它有哪些主要特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重点 (1)了解多媒体技术及其特征。 (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3) 理解并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构成。 4.难点 理解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 5.课时安排:建议 2 课时第一章第1节教学过程一、教学情景 导入情景一:让学生欣赏以网页、动画、幻灯片等形式的作品,让 他们找出这几个作品的共同点。 【突出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和交互性】 导入情景二:展示视频:“杨利伟与曹刚川太空连线”。提问:(1 )这是什么作品? 导入情景三:展示一虚拟现实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羽 毛球拍 /java3d/wf/battledore.htm

[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影片字幕创作的一般方法。 2、能够使用简易工具对视频进行分段处理,并将字幕与视频有机合成。 3、加深学生对影片字幕及影片后期编辑处理过程的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视频添加字幕位置的讨论,了解字幕在视频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2、通过学生自我探究,适当地在教师引导讲解下,让学生涉及影片后期处理以及合成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创造能力。 2、认识到字幕信息在视频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渗透网络道德规范教育。 教材分析 给视频添加字幕是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纲要提到的内容,而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教材中只字未提,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单列出讲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字幕编辑是影片后期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极强地适用性。课堂上以学生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了解创建过程即可,没有涉及到详细的操作方法,至于合成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及情景需求自主设计完成。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同学生已经学习了premiere基本构成,以及视频特技效果的运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以我们学生身边的故事为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渴望中积极探究,自主的学习,同时我还另外准备了自学材料,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参考学习,做到基础差的只求模仿,其余的同学要求有提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字幕创建的方法。 难点:将字幕与视频合理的衔接并生成影片。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自我探究,引导讲解 教学环境及准备: 多媒体网络机房、导学及自学资料、极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实录: 一、情景引入(3-5分钟) 师:上星期一我们班组织的《感恩的心》主题班会非常精彩,老师已经将你们班的活动过程拍摄下来了,下面我们大家就来共同欣赏一下,重温那精彩的画片。(快速播放) 师:老师想问一下这台班会谁导演的?谁策划的?谁主持的?场景又是谁布置的?哪些同学参与了表演?道具又谁制作的……

高一信息技术选修(一)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 1、分析问题:明确条件和需求,找出条件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2、设计算法:用适当的方式描述问题的具体解决步骤; 常见的描述方式: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 流程图的基本符号: 算法的特征:有输入(0或多个)、确定性、有穷性、有输出(至少要有1个输出)、可行性 3、编写程序:用计算机能读懂的程序语言描述算法; 程序的发展:机器语言(用二进制(0和1)代码表示, 唯一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和接受的语言) 汇编语言:又称符号语言,间接接受的语言 高级语言:间接接受的语言, 常见的有FORTRAN 、BASIC 、PASCAL 、COBOL 、C 、Visual Basic 、Visual C++、LISP 、Visual Foxpro 、Delphi 、Java 等 4、调试运行:主要目的是查错,查找和改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使程序顺利地执行, 得出正确结果; Eg : 1、一位同学想编程解决“韩信点兵”的问题,他制定的如下工作过程中,最恰当的是 A. 设计算法,提出问题,编写程序,运行程序,得到答案 B.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运行程序,得到答案 C. 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设计算法,运行程序,得到答案 D. 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提出问题,运行程序,得到答案 2、算法与程序的关系( ) A .算法与程序之间无关系 B .算法是对程序的描述 C .程序决定算法,是算法设计的核心 D .算法决定程序,是程序设计的核心 3、能够被计算机直接接受和执行的计算机语言,通常称为( )。 A .低级语言 B .高级语言 C .机器语言 D .汇编语言 4、在流程图中表示算法中的条件判断时使用( )图形框。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1

解析法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一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解析算法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的学习,掌握用解析算法设计程序的基本思路。 (2)学会根据问题寻找恰当算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和善于总结的精神和态度。 2、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用解析法设计程序,解析法是一种最基本的常用算法,在之前三种基本结构程序设计的例题分析中也曾使用过,该算法的分析也为今后的各种算法学习做好了准备。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解析算法的思想,能写出求解问题的解析式并用程序实现”,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学会分析问题,合理设计算法,建立求解问题的解析式”。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可视化编程的能力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这样就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算法的分析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一个测量树高的例子进行引入,用简单的例子分析解析算法,然后采用教材上的活动“求解铁丝问题”让学生掌握解析算法的实现过程,用“求岛屿面积”的实践环节巩固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分析归纳、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题 2’ 从A、B两点仰角的角度与两点之 间的距离可计算出MN的高度。 引出课题:解析法 探究学习 8’[学习任务一] 问题:MN是竖直于地面的物体, 其底部N不可到达。为了测量MN 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一条与MN 在同一平面的水平线线段AB为 基线,测得AB的长为a=20米, 在A点向M点张望的仰角α =38.4°,在B点向M点张望的仰 角β=22.8°。试设计程序计算高 度MN。 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一”(填 写电子文档) 1、问题分析:怎样写出计算表达 式。(请学生回答) 2、设计求解表达式MN=a/(1/tan β- 1/tanα)的算法。 (以下部分小组合作完成) 3、实现应用程序:老师提供程序 的可视化界面及不完整的程序, 要求学生程序填空,完善程序。 4、将程序输入到程序窗体的按钮 中并调试计算本题结果。附带计 算学校中一棵桂花树和一棵龙柏 的高度。 1、由α、β与a 推导出计算表达 式。 2、根据计算表达 式,分析解题算 法。 3、小组合作,填 空完成程序,交流 填空结果。 4、复制程序,调 试并得出运算结 果。 让学生在 老师的带 领下了解 解析法解 题的一般 过程。 学习小结2’老师提问:请同学说说求解任务 一的步骤是怎样的? 老师用流程图表示这个步 骤,提出解析法的概念。 了解解析算法的 概念。 让学生初 步了解解 析算法的 概念。 [学习任务二]求解“铁丝问题” “智力大比拼”活动: (1)一根长为6米,可制作一个 2平方米的矩形框,问该矩形长 和宽各为多少? (2)上面同样的问题,制作的面 积为2.1平方米,那么长、宽各 参与“智力大比 拼”活动。 产生计算机程序 解决问题与简单 人脑思维运算的 比较。 让学生参 与“智力大 比拼”活 动,产生冲 突,激发学 生学习的 兴趣。

探讨高中物理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

探讨高中物理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和教学的结合已经逐渐普及,并且经过多方实验,证实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对课堂效益产生极大帮助。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能够使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好课堂知识,这对于我们教师,对于学生,对于学校,都能受益匪浅。 【关键词】高中物理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 时代总是在飞速的发展,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信息技术上。在科学家的努力下,计算机技术以特有的优势,冲击着我们的传统课堂,无论是对教材的编辑阐释,还是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它通过图片视频对于我们的传统课堂进行质的突破。但是,每一件事情都是双刃剑,许多学校的多媒体课堂的技术条件和实战经验都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农村校园。对于教师而言,改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学会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扬优势地带,弥补劣势地带。 一、多媒体教学在物理中的优点 1.发扬优势,轻松实施物理建模 传统物理教学的弊端在于只能够在黑板上板书,这不仅让时间大量的流逝,而且对于生涩难懂的知识,学生难以在脑海中通过空间想象来理解物理概念。这样的弊端会让学

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但是,这些弊端在多媒体教学上可以完美解决。 例如:我们在进行动量守恒的定律教学中,只是板书讲他们是守恒的,很死板生硬,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就可以让两个不同质量不同速度但是质量和速度设置成数值相同的物体相碰撞,最后他们会一起停止运动,这样就能通过小视频直观的展现出动量守恒的定律。学生能够更好的消化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 2.让难以表述的抽象事物以图片形式具体表现 每个人在不同时段都有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的表现状态,知识也是如此。并且其中的基础部分是感性知识。物理概念中很多都是不存在的,人们为了方便表达自己想象出来的抽象的概念,对它们进行自我定义,比如光线,磁场线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见的物理量往往才是最难理解的。但是我们如果用多媒体技术,动态的表达这样的抽象物理概念,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抽象化为形象的转变。 例如我们在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时候,也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在课堂上往往因为速度太快学生难以体会这个实验想要表达的物理涵义,但是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无限放慢这个步骤。这样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自由落体的实质,把握知识重点。 3.充实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教学量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1、去年“愚人节”某大学张贴一个当日在校园礼堂公演“哈里波特Ⅶ”的海报,这则消息具有信息的()。 A. 时效性 B. 共享性 C. 真伪性 D. 价值相对性 2、王明收到某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该大学已经开学一个月,王明因错过了报到期限而被 取消入学资格。这件事情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共享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处理性 3、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A.新闻报道 B.天气预报 C.报纸杂志 D.市场行情 4、2001年7月13日晚10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不少国内外商家从中捕捉到这样的信息:大量的运动场馆、基础设施等需要建设,数以万计的奥运健儿、观光旅游者将会到这里消费,商机无限……以上材料说明信息具有()。 A.共享性 B.传递性 C.时效性D.可处理性 5、从古到今,人类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的重大发展历程,我们现在正处于那一次()。 A.语言的产生和应用B.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C.电报、电话及其它通讯技术的应用 D.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6、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或在报纸电视上也看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感测技术 7、Word文档的扩展名为()。A. .DOC B. .EXE C. .COM D. .BMP 8、下面哪些不是说信息的价值( )。 A.读书以明理 B.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C.书中自有黄金屋 D.春雨贵如油 9、林华同学所在小组准备出一期关于“神舟六号”飞船的黑板报,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获得相关素材()。 ①上互联网②咨询相关专家③查阅相关报刊④参观航天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小杰对电脑说"请关机",电脑马上执行了关机命令,这其中主要应用了人工智能中的()。 A.图像识别技术 B.指纹识别技术 C.语音识别技术 D.字符识别技术 11、下列不属于采集信息工具的是()。 A.扫描仪 B.电视机 C.摄像机 D.计算机 12、下列存储格式属于文字类型的有:()。 A. .txt B. .jpg C. .mp3 D. .gif 13、全文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也称为()。

高中多媒体技术基础(选修)

高中多媒体技术基础(选修) 1、媒体、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1)媒体的含义 媒体(medium)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二是指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多媒体是指对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平台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通常情况下,多媒体不仅指多媒体本身,也包括多媒体技术。 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有三个显著的特征: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生活中的多媒体:MP3音乐、影视动画、数字电视等。 (2)多媒体技术的现状:音频技术、视频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网络传输技术。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虚拟现实、多媒体数据库和基于内容检索、多媒体通信技术。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多媒体计算机的概念:多媒体计算机是指具有多媒体信息处理功能的个人计算机。 (2)多媒体计算机配置标准:具有多媒体功能的操作系统;硬件部分至少应包括光盘驱动器、声卡、音箱或耳机等。 (3)常见多媒体硬件设备:CD—ROM驱动器、音频卡、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 (4)常用的多媒体软件工具:分为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多媒体创作和集成软件三大部分。 多媒体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有:Goldwave、附件中的“录音机”、PhotoShop、Flash、3DSMAX、Premiere、videoStudio(会声会影)等; 5、多媒体作品的规划和设计 制作多媒体作品是一个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之大成的工程。 多媒体作品设计的一般步骤:需求分析、规划设计、脚本编写。 需求分析包括应用需求分析(社会需求、用户需求、作品效益)和创作需求分析(主题思想、结构类型、设施需要、作品内容、发布方式)。规划设计包括系统结构设计(片头、主界面、片尾)和功能模块设计。 6、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1)、常用的多媒体数据编码和压缩的国际标准有:JPEG标准(静止图像)、MPEG标准(动态影像)、P*64标准(可视电话和电视会议而制定的标准)。 (2)、数据压缩的目的:节省存储空间 (3)、数据能被压缩的原因:首先是数据本身存在冗余;其次在许多情况下媒体本身允许有少量失真。 (4)、数据的压缩分为:有损压缩(音频压缩MP3、静态图像压缩JPEG、动态图像压缩MPEG等) 无损压缩(用WinRar、WinZIP等压缩软件压缩的任何类型的文件)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知识点归纳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知识要点(供参考) 第一章信息及信息技术 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必修课P3有一些信息特征的生活事例,多阅读几遍) 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信息的价值表现在:一是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二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信息技术(即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应用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经历了五次革命: 1、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正向着人性化、大众化、个性化、集成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GUI)阴极射线管(CRT)磁盘操作系统(DOS) 一、虚拟现实技术:融洽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二、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ASR):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TTS):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言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三、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电子商务(EC)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Intel 奔腾4 2.8GHz(CPU即中央处理器)/256M(内存)/80GB(硬盘)/50X(光驱)/15’(显示器) 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第二章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获取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1、定位信息需求(表现在:1、时间范围 2、地域范围 3、内容范围) 2、选择信息来源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教案-5.2.2二维动画的制作

捡起一张废纸,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5.2.2 Flash基本动画制作 本节课内容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粤教版)第五章第二节《Flash基本动画制作》。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通过对制作关于环保的倡议动画广告,让学生了解或掌握Flash基本动画制作的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具有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且加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学习目标: 1.学生掌握Flash的变形动画制作方法。 2.学生掌握Flash的运动动画制作方法。 3.学生掌握Flash的逐帧动画制作方法。 4.学生掌握Flash中导出影片的方法。 5.体会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制作动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6. 加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学习重、难点: 重点:Flash的变形动画、运动动画、有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 难点:变形动画制作过程中要将图片分离成离散图形。运动动画制作过程中要将对象转换成元件。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合作探究、讲授演示。 教学过程:

展示“满地垃圾”的图片,老师:同学们,我们愿意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吗?学生回答:不愿意。老师:那我们肯定都希望有这样的美好家园吧!展示“美好家园”图片。学生:是。老师: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我们今天利用Flash制作一个关于环保的倡议动画广告,好不好?学生回答:好。老师: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是通过学习Flash的基本动画制作来完成关于环保的动画广告。 Flash的强大功能充分体现在动画制作上。Flash动画是以时间线为基础的帧动画。(帧动画,是通过改变连续帧的内容来实现动画效果。) Flash动画是以三种动画为基础的,这三种动画为:形变动画、运动动画、逐帧动画。依次展示形变动画、运动动画、逐帧动画的影片。 形变动画,针对矢量图形对象的应用,能使这些对象产生形状、颜色、大小等变化过程。(对象是形状) 运动动画,针对非矢量图形对象的应用,能使这些对象产生淡入淡出、移动、旋转等变化效果。(对象是元件) 逐帧动画,是一个由若干连续关键帧组成的动画序列,Flash将这些关键帧连续播放,形成动画效果。 接下来,我们打开Flash程序,学习三种基本动画制作方法。 活动一: 1.从打开Flash程序,设置文档大小:550×400;背景:白色;帧频:12。 (方法:“修改”菜单中的文档文档属性:设置尺寸、背景、帧频。) 2.将“素材”文件夹中的满地垃圾.jpg、美好家园.jpg 两个图像文件导入到库中。 (方法:“文件”菜单中的导入导入到库“导入到库”对话框中选择桌面“素材”文件夹按住Ctrl键,用鼠标同时选择满地垃圾.jpg、美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