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罗拉快跑》电影结构人物以及其他

《罗拉快跑》电影结构人物以及其他

《罗拉快跑》电影结构人物以及其他
《罗拉快跑》电影结构人物以及其他

一、结构

板块式结构。

板块式结构是电影剧作结构中的现代剧作结构,是与通常电影的“常规剧作结构”不同的“非常规剧作结构”。

全片时间:75分钟。

开头:1分—10分。

第一次奔跑:10分—30分。

第二次奔跑:33分—53分。

第一次奔跑:55分—75分。

影片结构示意:

开头(10分)曼尼丢钱。

第一次奔跑(20分。正常)超市抢钱。罗拉身亡。

冥界(3分)

第二次奔跑(20分。推迟)银行抢钱。曼尼身亡。

冥界(2分)

第三次奔跑(20分。提前)赌场赢钱。成为富人。

通过前面影片的读解,我们可归纳以下特征:

①、板块结构:

影片的结构是明显的三大块。三大块本身的叙事各自独立。三大块没有叙事上的关联。使三大块连接为一体的,不是叙事,而是整个影片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题。这是典型的板块式结构。

②、电影时间与实际时间一致:

电影中,罗拉有三次奔跑,而这三次奔跑的每次奔跑的电影时间的长度与现实中的实际时间的长度基本一致,都是20分钟。这在以往的电影中实属罕见。

③、冥界处理:

三次奔跑的中间用冥界来转换。在板块式结构的影片中,因为各个段落的叙事上的独立,这就带来了段落衔接上的困难。《罗拉快跑》中的三次奔跑中间的两次冥界处理,使三个段落衔接自然。

另外,冥界中,罗拉、曼尼两个人裸体躺在一起,导演用红色色调笼罩住他们。有人说,这是汤姆.提克威在调侃瑞典电影大事英格玛.伯格曼的影片《呼喊与细语》中的场面。我认为这种观点颇为牵强。

二、人物

罗拉:

曼尼:

父亲:

母亲:

梅耶叔叔:

流浪汉:

推车妇人:

偷车男孩:

女职员:

警卫:

盲妇:

1,人物的变与不变:

影片中共有三次奔跑,三次奔跑中,涉及到的人物,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时空隧道中,都有变化:罗拉、曼尼、父亲、梅耶叔叔、流浪汉、推车妇人、偷车男孩、女职员、银行警卫。

众多人物的变化,表现了影片的主题,表现了世界的千变万化和不可琢磨。

三次奔跑中,只有一个人物没有变化。她就是罗拉奔跑开始之后,她第一个遇到的人物:罗拉的母亲。从母亲之后,连楼梯的恶男和狗都有变化。

为何如此?

母亲的出现是在罗拉每次奔跑开始的时候,母亲的不变是为了给观众提供一个客观、真实的叙事参照和坐标。母亲的不变恰恰是为了表现后面的变,就象我们从“0”开始往后面数数,我们数的第一个数是“1”,而不是“2”,然后,从“1”往后,是“3,5,8,9,12,15……”

我们常说的变化恰恰是相对不变化而言。所以,我们既然要写变化,就得让观众觉察出变化。

2,男人与女人:

前面我们讲了女权主义。的确,通过看影片,我们会发现:影片中的人物序列中,男人都是那样的可笑,甚至是可怜。

男人:

曼尼前面我们已经说过。

罗拉的父亲更是窝囊,在家怕老婆,在公司怕情人。罗拉用枪逼他去取钱的时候,父亲简直象一个受气包。

流浪汉本来象是条汉子。可是,最后当曼尼用枪指向他的时候,他立刻“稀松”,并把千载难逢得到的10万马克双手奉还。

银行的那个男职员,在时空隧道中,居然被女人头上套上笼头,嘴上戴上嚼子,身上拴上皮套,象马一样地驱赶。堂堂男子汉大丈夫的形象已经被糟溅到了如此地步。

与男性形象相反的是女性形象。

女人:

母亲白天不上班,在电话里聊大天。晚上,父亲回家,欺负父亲。

推车妇人不断地偷孩子,并且,屡败屡偷。

银行女职员把男职员当马驱赶。

明眼睛的女人不说,就是没眼睛的女人——电话亭外的盲妇,居然象一个神一样,为有眼睛的男人(曼尼)指出了流浪汉。最后救了曼尼的命。

至于罗拉的伟大,前面已经作了许多分析.

罗拉不仅是一个”女强人”,罗拉还是一个神奇的女孩.

罗拉能够使时空倒转。罗拉能够在时空隧道中看到别人的过去和未来.

在赌场中,罗拉第三次大叫,用99.2元赢了10多万元。

还有,在第三次奔跑中,在急救车上,急救员,那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在大汗淋漓地为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作人工呼吸。可是,病人还是一步步地走向了死亡。可是,就在这时,罗拉的手放到了病人的手上……于是,再次发生了奇迹。

女人就是这样地神奇,女人就是这样地有力量。时代的变化,男人、女人地位的变化已经是天翻地覆。

三、其它

1、大叫

《罗拉快跑》中,罗拉曾经三次“大叫”。三次大叫,声音剧烈刺耳之外,并且都产生了神奇的效果,环境中的玻璃器皿发生爆裂。

如果说,冥界中,罗拉、曼尼二人裸体躺在红光中,是汤姆.提克威在向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

曼致敬有失牵强的话,这里,罗拉的“大叫”则是明显地源于德国电影大师施隆多夫的影片《锡鼓》中的主人公奥斯卡的经典的“大叫”。

奥斯卡的“大叫”是一个无助弱小的孩子,在向虚伪丑恶的成人社会和法西斯小丑抗争。这里,罗拉的“大叫”是为了逆转似乎上天已经安排好了的自己的命运。奥斯卡的“大叫”与罗拉的“大叫”,从表现形式到精神内涵一脉相承。

“大叫”是一种反抗,一种对现实世界彻底拒绝的反抗。“大叫”更是一种无奈,它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人们的一个神奇、浪漫、美丽的愿望和想象。

2、枪

电影中,枪的男性性别上的隐喻涵意,已经勿庸累言。枪是男性性器的象征,是男性性别角色的标志。

现代西方摇滚乐队中,许多男子乐队的名字就是“枪”。如著名的“枪与玫瑰”。

在传统电影中,枪往往代表着男性的勇敢、无畏、和男性的主宰性和侵略性。

我们永远不会忘怀在美国的西部片中,那些头戴牛仔帽,身穿牛仔裤,口叼雪笳,手中高举着一枝枪的美国西部牛仔。

可是,时间到了今天,同样的枪到了曼尼、超市警卫、银行警卫的手里,它仅仅是男人拿着它来虚张声势地吓唬人的工具而已。

相反,女人罗拉却如此利落地从男人的腰间(银行警卫)痛快利落地下了男人的命根子——“枪”。然后,罗拉干脆利落地射击。

影片中,罗拉曾经三次射击。而男人(超市警卫、银行警卫、罗拉父亲)却是惊异无比地呆看而已。最后,罗拉把枪象丢一个玩腻了的玩具一样,随便地把枪往地上一丢。

上面我们曾经谈到女权主义。的确,现代社会的男性已经沦落到了让人尴尴的地步。

应该说男性地位的沦落,错误不在女性,而是在男性自身。母系社会之后,男性实在不该把自己装扮成一副坚挺昂扬的形象。

从生理学角度讲:男性是异常脆弱的性别。男婴的死亡率远远高过女婴。女性一生劳动,生育后代。按理寿命应该不如男性。可是,相反,女性平均寿命远远高过男子。

据医学科学统计:因为生活条件的舒适和环境污染造成的自然界条件恶化等原因,男性物种的蜕化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女性。如:本世纪末,成年男人的精子数量比本世纪初成年男子的精子数量减少了40%。其减少的程度超过男性从原始人到本世纪初精子减少的程度。所以,有些科学家指出:有朝一日如果人类灭亡,人类灭亡的原因不是原子弹,不是外星人的入侵。人类灭亡的原因是男性精子质量的减低和减少,以至人类将来无法繁演后代。熊猫物种的危机,主要是雄性大熊猫的生育能力几乎丧失殆尽。科学家指出:人类将来的延续可能是女性自己解决问题,克隆技术,无性繁殖。

3、“20分钟营救”

我们知道,从电影剧作法的角度讲:一部电影吸引观众,依赖电影结构上的严密布局。也就是所谓的结构上的起承转合,和影片的情节线设置及情节点系列。

《罗拉快跑》没有常规故事片的剧作上的严密布局,或者说它已经丧失了常规电影剧作布局的种种优势。这无遗会大大地影响人们的观赏兴趣。

但是,本片却非常好看,并且获得了出人意外的商业上的成功。原因何在?

我认为:从常规的剧作法来分析《罗拉快跑》的商业上的成功是无济于事的。本片虽然在剧作上没有所谓的结构上的起承转合、影片情节线的设置、和影片的情节点系列,但是,这里,制作者却在玩弄一块魔石。

魔石就是魔石,它的效果是神奇的,是不可理喻的。

这块魔石就是“20分钟营救”。

罗拉的时间只有20分钟,晚一秒钟就是死亡。

观众们屏住呼吸,心惊肉跳地关注着罗拉的分分秒秒。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祈祷:祈祷罗拉能够在最后一分钟赶到。

“20分钟营救”犹如一块神奇的魔石,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神经。这正是全片的剧作核心。它已经代替了剧作上的严密的布局,

因此说:剧作法(常规)是经验的总结。但是,它并不是影片商业成功的唯一之路。

4、爱情主题

前面我们指出了“20分钟营救”。但是,罗拉为什么营救,罗拉为什么抢钱,罗拉为什么赌钱,罗拉为什么奔跑?总之,罗拉的这些行为是否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所以,与“20分钟的营救”相关联,影片的爱情主题是《罗拉快跑》吸引观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罗拉不是为了自己而奔跑,罗拉不是为了私欲而奔跑,罗拉不是为了金钱而奔跑。罗拉为了救自己的爱人不顾一切地奔跑。罗拉是在为了他人而奔跑,罗拉在为了爱情而奔跑。

难怪许多女孩在看《罗拉快跑》的时候,为罗拉的奔跑而伤心落泪。

爱情主题永远是电影吸引观众的灵丹妙药。

5、《罗拉快跑》与《夜海之旅》

人类总想征服世界,人类总想把握世界。人类总想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世界的主人。

但是,让人不解的是:科技越发达,人类却越觉得世界的不可知,越觉得世界和命运的无法把握。就象罗拉的奔跑,早1秒钟,晚1秒钟,结果居然会如此地迥异。

冥冥中,有一只手会如此轻易地操纵着我们的一切。

今天,尽管塑料的人造心脏在我们的胸膛里跳动,尽管航天飞机在宇宙间翱翔。可是,面对世界,面对命运,人类却感到了更加地脆弱,更加地无助和绝望。

美国作家约瀚.巴斯在他的小说《夜海之旅》中,描写一个精子在茫茫的夜海(子宫)中前行的过程。

精子前行的时候,突然,精子停了下来。精子开始思想:我从何来,我向何去?我为何而去?后来,精子想明白了:我现在仅仅是半个生命。我最后的辉煌是和卵子结合,这样我们就能变成一个完整的生命。

精子想到这里,精子想到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后,精子又开始兴高采烈地上路了。

走着走着,突然,精子又停了下来。精子想到了最终的结果。精子想到:此时此刻正有3亿个精子游向卵子,而最后,只有一个精子能够和卵子结合,也就是说:最终自己和卵子结合的概率仅仅是3亿分之一。

精子顿时感到了彻骨的寒冷。

《夜海之旅》中的那个小小的精子的感受,就如同我们一个人在世界上的处境一样。我们是那样的微小,又是那样的无望。

作为一个人来讲,人生的过程就是奔跑的过程。我们每个人就象那粒小小的精虫在冲向成功的彼岸。可是,最后的成功,最终我们与卵子结合成为新的生命的概率却是3亿分之一。

罗拉在20分钟内拿到10万马克,并把钱送到的可能也是3亿分之一。面对这个3亿分之一,罗拉的选择是“奔跑”,是把自己的头发染得象燃烧的红色火焰,她在钢铁水泥的城市中奔跑,拼命地奔跑。

那么,我们呢?

我们的一生就是罗拉的20分钟。我们将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她是那样灿烂地在20分钟后的终点处诱惑着我们,放射着让人目眩的光芒。

面对我们辉煌的梦想,朋友,你该怎样行动?

一部婚外恋题材电影 《一声叹息》的结构主义分析

一部婚外恋题材电影
《一声叹息》的结构主义分析
作者潘颖藻学校复旦大学年级 97 级学号 9734030 院系社会学系专业 社会学指导老师瞿铁鹏教授内容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就当前流行的一部以 婚外恋为题材的电影进行结构主义分析,阐释其中丈夫、妻子与情人的关 系。 电影通过对这些关系的处理展示的一个价值系统是应该保持传统的 以亲情责任为基础的婚姻家庭;妻子应该是中国传统的为家庭丈夫孩子着 想的妻子,同时应该对丈夫的婚外恋行为持宽容的态度;丈夫的这种行为 是可以理解的,甚至隐含的希望是丈夫可以同时拥有妻子和情人;而情人 也只能和丈夫保持一种情人的关系,而不是婚姻家庭的关系。 这样一种价值系统的电影的出现是当前人们性观念的开放和个人主 义的上升,以及社会流动性增强所导致的。 同时电影还有它的出品背景,即当前有许多以女性视觉来观察婚外恋 问题的同类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及当前我国已对婚姻法做了大的修改。 通过对这部电影的分析,引发了一个如何建立平等和良好的婚姻关系 的问题。 关键词婚外恋结构主义前言中国在最近的十年当中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 另一方面,中国在最近的十年快速的城市化和消费化。

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在最近的大众影视作品当中,有关婚外恋、第三 者题材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 问题的提出对于最近大量出现的有关婚外恋题材的大众影视,结合文 化和婚姻两方面进行分析的不多。 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主要对当前的这种表现婚外恋的大众影视文化进 行文化分析。 理论问题和研究方法结构主义是从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著作中衍 生出来的研究作品和实践的一种方法。 索绪尔的观点是,句子意义的产生通过选择和组合的过程,是相同与 差别之间的关系网相互作用的结果。 列维· 斯特劳斯借助索绪尔的观点对神话进行了研究。 列维· 斯特劳斯认为, 在神话的多样性之外, 还可以找到一种共性结构。 通过了解这种结构,我们应该能够真正了解某一神话的含义--实际 价值。 他还认为神话是为了对世界进行解释说明,从而解决其间的各种问题 和矛盾。 电影《一声叹息》2000,导演冯小刚是其中关于这类题材的最热的一 部影视剧作之一。 因此本文以这部电影作品为案例,分析大众影视当中的婚外恋叙事。 另外,还将选择两部同样有很高流行度的电视剧作品《牵手》、《让 爱作主》与其做比较分析。 分析一 故事梗概丈夫梁亚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剧作家。

《罗拉快跑》的电影元素及文化形态分析

郑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课程作业表 注:研究生应认真填写课程作业表,及时将作业报送给任课教师。报送时间最迟不得超过新学期开学后第二周。任课教师在新学期第三周前将作业判分签名后,将作业原件报院研究生办公室存档。有特殊情况须申明理由,并报研究生院同意后,最迟不得超过第四周。逾期不报或以后追加成绩的概不予以承认,有关学生也不能参加本年度的所有评先评优活动。

谈《罗拉快跑》中的后现代主义 摘要:《罗拉快跑》是由德国导演汤姆·蒂克威编导及配乐的一部非常前卫的、实验性很强的影片,它通过女主角罗拉在戏剧化的情节中不停地奔跑,诠释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理念,是一部很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关键词:罗拉快跑;后现代主义;风格; 由“德国的卢贝松”之称的新锐导演汤姆·蒂克威编导及配乐的影片《罗拉快跑》是一部非常前卫的、实验性很强的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很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电影。此片凭借着独特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以及产生的效果,被誉为德国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这个革命性的电影叙事,正是反映着后现代主义精神的电影叙事。本文就结合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从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对《罗拉快跑》的叙事风格进行分析。 影片《罗拉快跑》的内容很简单:在德国柏林,黑社会打手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借钱,去拯救她的恋人。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其快速简捷的节奏、紧张急促的音乐、强烈直接的视觉效果,使这部电影具有了传统的经典和现代文本中所罕见的一连串形式快感,同时,这部具有娱乐色彩与叙事智慧的德国电影又借鉴了电脑游戏运行方式和操作技巧,在镜头处理和段落剪辑上也具有了电脑

生存的困境_电影_疯狂的石头_的结构主义解读.

生存的困境 —— —电影《疯狂的石头》的结构主义解读 王文斌 作为一部国产小成本电影,在取得超过两千万人民币的票房的同时,还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疯狂的石头》实在是难能可贵。媒体纷纷评价其为近年来一部难得的喜剧电影佳作,然而我却以为,说《疯狂的石头》是一出黑色幽默是不过分的。事实上它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轻松诙谐,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是一种隐隐约约的悲剧感。表面上看似一场荒诞不经、笑死人不偿命的后现代游戏,实质却揭示出工业社会给人带来的深刻的生存危机,一种永恒的生命困境,一种残酷的真实。 如导演宁浩所说,电影为了制造真实性,在“本土化”上下足了工夫。我以为,真实性恰恰是《疯狂的石头》取得成功的一个最大法宝,它使电影精确地反映出了今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真实生活。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不论是王国维说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还是马克思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杜夫海纳说的“世界是一切真理的祖国,是艺术的根源”,都提醒我们不能脱离一定的客观社会环境对文艺作品进行所谓纯粹的“内部研究”,对于曾在西方风靡一时的英美新批评派方法,不能不存有一丝怀疑。文学作品尚且如此,更不用提电影艺术了。电影的商业性与大众性从命脉上决定了它,甚至不能与小说、诗歌那样玩一玩“风花雪月¨的个人游戏,没有票房,电影就不能生存。电影是与时代契合最紧密、最富有时代气息的艺术门类。除开艺术性的高低,一部好的电影一定是满足了大众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能够痛快淋漓地宣泄内心情感的电影。反之,一部差的电影则很可能是由于曲高和寡,偏离了大众的“期待视野”。因此,如果我们基本同意在现在的中国,作为大众艺术的电影是而且也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紧密反映,而且《疯狂的石头》正是一部这样的电影的话,就可以进行对影片的具体论述了。

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分析报告

《罗拉快跑》 精彩片段赏析 “我总是起始于影像、意念。在我的脑海中先有影像,我开始想要延续它,绕着这个意像发展出一些故事,从中做出一部电影。《罗拉快跑》的原始意像是一个奔跑的女人。我想创造一部充满动感的电影的想法,这是每一位电影创作人的最大欲望。 ——汤姆提克威 为什么选择这部影片呢?最重要的是:《罗拉快跑》是一部崭新的电影,表面上看,《罗拉快跑》的主题是一个“陈旧”的爱情主题,也就是说《罗拉快跑》是表现一对恋人之间的“爱情的营救”。但是,影片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又是全新的。崭新的艺术形式、罗拉与她的“游戏”,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段落解读: 1.第一次奔跑(10分—40分):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2.冥界(3分钟、红色): 3.第二次奔跑(33分钟—53分):罗拉在银行枪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4.冥界(2分钟、红色) 5.第三次奔跑(53分钟—73分):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罗拉快跑》中,罗拉曾经三次“大叫”。这三次大叫,声音剧烈刺耳之外,并且都产生了神奇的效果,环境中的玻璃器皿发生爆裂。 德国电影大师施隆多夫的影片《锡鼓》中的主人公奥斯卡的经典的“大叫”是一个弱小的孩子在向虚伪丑恶的成人社会和法西斯小丑抗争。这里,罗拉的“大叫”是为了逆转似乎上天已经安排好了的自己的命运。奥斯卡的“大叫”与罗拉的“大叫”,从表现形式到精神内涵一脉相承。

“大叫”是一种反抗,一种对现实世界彻底拒绝的反抗。“大叫”更是一种无奈,它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人们的一个神奇、浪漫、美丽的愿望和想象。 第三次大叫发生在第三段落。 镜头剪辑分析: 《罗拉快跑》中罗拉的第三次大叫,白天,赌场,事件:赌场好运赢钱。时间:(01:07:35—01:08:40) 号景 别 摄法内容音乐音响长度 1近景固定,慢速变 焦 赌场中转动的滚轴低沉的音 乐 滚轴转动的声音,罗拉开始 大叫的声音 02 秒6 2全景固定罗拉开始大叫及周围人 们的反应 低沉的音 乐声 滚轴的声音,罗拉叫声爆发 的声音 03 秒3 3特写固定滚轴上白色滚球音乐声渐 落 滚轴声,罗拉的尖叫声02 秒3 4近景固定赌场发牌员的反应无尖叫声01 秒6 5近景固定赌场保安的反应无尖叫声01 秒9 6全固定,慢速变罗拉大叫及周围人们的无尖叫声01

电影三幕式经典结构教学提纲

一、三段式结构的建置 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变、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结局。这就意味着,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直到结尾,在剧本的前10分钟需要向观众介绍三件事情:谁是主要人物?戏剧性的前提是什么?戏剧性 情境是什么?而这些设置就是为了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机制和对人物的移情心理机制。 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第一个出现在银幕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安迪,这是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叙事策略,主人公一定是第一个出现在电影中,而不是过了大半个小时才出现。《肖申克的救赎》是传统的好莱坞剧情片,选择这样的叙事策略,是为了首先把主人公推出来,从而利用观众对主人公的移情作用和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把观众引入故事。当然也有像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那样的影片,作为主人公的那个精神病人半个小时后才出现银幕上,这样的电影也同样可以成为经典影片,虽然没有遵循好莱坞传统的三段式叙事规律,但是同样获得了名誉。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叙事策略在创作电影剧本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有了主要人物,接下来就是建置戏剧性前提,这部影片的戏剧性前提是:安迪被冤枉入狱,他如何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戏剧性前提要为剧本引领出一个方向,主人公所有的行为和动作都是为了走向这个方向。因此,影片中主人公出场遇到的困境就是被冤枉入狱,能够逃离这种命运便成为安迪所有行为动作努力的方向。他要逃离的是这种没有自由的命运,而不只是逃离监狱而已,逃离监狱是主人公的外在动作,而逃离这种命运才是主人公的内在欲望。观众之所以看下去,也是为了看看他能不能最终逃离这种命运,或者不能逃离的话,他会经历些什么。他是最终洗刷冤情被放出来?还是自己逃出来?还是在逐渐适应了监狱的生活?……这有种种的可能性,当然这也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关键。 接下来是对戏剧性情境的建置,戏剧性情境是主人公要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大障碍,那就是逃离这种命运一定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戏剧性情境一定要跟主人公的冲突相矛盾,是主人公一切欲望动作的阻力。如果戏剧性情境很优越能够帮助主人公迅速达成所愿,那么这个故事就会平淡无奇。越是与主人公欲望相悖的戏剧性情境越是能够让观众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关心主人公的命运。 这部影片的戏剧性情境是:逃离这种没有自由的生活似乎不可能!因为,没有人提供他无罪的证据,而监狱的看守很严,他随时有可能被粗暴的狱警打死,活着都成问题……种种这些伏笔告诉观众,安迪逃离这种命运的几率为零,或者是险中求胜。而越是把这些矛盾障碍设置得很大,安迪想逃离这种命运的欲望和困难也就越大,观众就越关心主人公的命运,于是就越是想看下去。开端部分如果建置不好故事的人物和情境,就很难引发出悬念勾着观众看下去。有些电影为了能够在开头吸引观众,往往采用视觉感染力很强令人兴奋的进程,而《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罗拉快跑》优秀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电影《罗拉快跑》优秀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罗拉快跑》有动画片穿插在电影中,显得荒诞但是又真实。娱乐与理性相协调。红 色的电话筒落回到原处,罗拉奔出家门。在奔出家门与楼门之间在楼梯上奔跑向下的姿态,是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现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 参考和借鉴。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电影的形式。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以“路人”的身份贯穿整个电影。却也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 打开网页,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大多是从“美女拯救男子”或者以伟大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或者是已多次出现的时钟来分析时间的珍贵… 而我则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罗拉快跑》从题目中就可以反应观众对罗拉成长变 化的期待,从不成熟的在父亲的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和父亲大喊的幼稚的表现,到后来在办公室砸东西,拿枪把父亲当人质抢银行的不成熟的行为,再到最后开始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而成功的解救自己的男友曼尼。顺应了观众对电影人物的期待值, 使结局大可人心。 从人物形象来说,罗拉的红头发、绿裤子。则是利用了最鲜明、刺眼的颜色体现罗拉 人物的倔强、躁动的性格特点。 所以说《罗拉快跑》其实是喊出了观众在观看时的心情,罗拉迈出的每一步,遇到的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强烈节奏的音乐声中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牵动观众的心。 第一次奔跑,给观众以疑惑和好奇,特别是每个路人的结局的交代,都是不幸的。偷车的最后被打,成为流浪汉。,推车的年轻妈妈最后也离婚了,等等。影片发展到后来,突然意外的罗拉中枪,让观众一阵迷茫,主角到底是谁?故事怎么发展下去? 第二次奔跑,让观众充满期待,握紧拳头,希望罗拉不会死。但在罗拉举起枪去威胁 父亲的那一刹那,又将观众带入一种心酸、无奈的无比复杂的心情。 第三次奔跑,视角不是放在罗拉身上,而是交代那些路人的“完满”结局,给观众遗憾 的心吃了一颗糖丸。车没有撞了,罗拉救了救护车上的父亲朋友,也没有去抢银行,男友 曼尼也没有去抢超市。观众的心渐渐恢复平稳的心跳,也为想罗 拉一类的孩子的成熟感到欣慰。 罗拉在第三次奔跑中,带着思考,带着祈祷,也带着观众在心里的呐喊成熟的奔跑在 人生路上。

《勇敢的心》电影结构主义解读

MOV IEL ITERA TU R E /环球纵横 《勇敢的心》电影结构主义解读■潘国豪(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广东湛江524300) [摘要] 结构主义理论对于电影分析意义重大。采用结构主义的叙事风格, 通过各种二元对立要素的展示, 可揭示影片的内涵, 推动情节的发展。梅尔·吉布森是一位成功运用结构主义展示电影的导演, 他擅长执导具有历史背景题材的电影, 通过解析各种类型的对立, 揭示情节发展的动因, 从而拓展影片的深度。在《勇敢的心》一片中, 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分析梅尔·吉布森对各种对立的表现形式, 对于观众从深层次理解影片的叙事风格及其内涵, 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结构主义; 《勇敢的心》; 梅尔·吉布森; 二元对立 2010年第1期 法国社会学家列维·斯特劳斯( C laude L evi Strauss) 在《神话与意义》一书中提出, 任何表面现象背后都有一 个固定的结构, 只要能抓住这个结构, 就能抓住问题的本 质。, 然后在这些成 分之间找出它们的对立、相互联系、排列和转换, 就会发 现意义产生于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英国评论家彼得·沃伦在《电影的符号与意义》 ( Signs and M eaning in the C i ne ma, 1969) 一书中指出, 结构 主义方法论是用客观的结构主义方法分析影片本身的意义 和形式。伍伦认为我们可在某个导演的电影中找到“二元 对立”, 这些对立不仅构建了某部电影的结构, 而且还构建 了某个导演所有作品的结构。 从根本上来说, 结构主义是一种分析现象的理论, 其 方法是在二元对立系统中分析这个现象的基本结构, 换言 之, 结构主义者看到的不是现象的表面, 而是试图分析深 层次的结构———这些结构采取对立的形式, 例如“黑与白” “善与恶”“文明与野蛮”等等。[ 1 ] 一、《勇敢的心》结构主义分析 作者的作品, 就像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一样, 有着自 身的“作者矛盾”。[ 2 ]作为好莱坞名导, 梅尔·吉布森执导 和主演的影片有着独特的叙事风格, 历史的追忆以及对历 史强烈的表现欲望, 使他执导的电影有一股历史的纵深感 和深沉的思辨色彩。[ 3 ] 从早期的《勇敢的心》到后来的 《爱国者》, 再到近年的《耶稣受难记》以及《启示》, 都 描述了饱受冤屈之后英雄的回归历程, 也深刻地烙上梅尔 ·吉布森的电影结构主义风格。本文主要从《勇敢的心》 中, 梳理出电影结构主义的几个典型结构, 进一步挖掘电 影结构主义对矛盾的表现手法。 (一) 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的对立 影片中, 早期的华莱士是个逃避者, 父亲惨遭英军杀 害, 未能燃起他复仇的决心。他只想做个老实人, 希望能 够凭借一点小聪明, 抓住法律的漏洞, 和心上人美伦游离 于现实的残酷中。最终, 美伦因反抗英军的侮辱被处死, 华莱士率先回击并赢得了底层人民的响应。他凭借个人的 勇敢与智慧, 在起初的战斗中摧城拔寨, 取得了一系列胜 利。但敌我力量悬殊, 他希望联合苏格兰贵族一齐作战, 却屡屡遭到贵族的出卖。在英军和苏格兰贵族的相互勾结 092 与绞杀下, 华莱士遭到惨败, 并落入敌手, 饱受酷刑后惨 死断头台。这种悲惨的结局与好莱坞电影中硬汉无所不能 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为英雄, 华莱士是孤独的, 虽然有义军将士的支持, 但这些薄弱的力量远无法实现 “自由”的理想, 临死前他倾注全力高呼“自由”, 折射出 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壮与无奈。 但影片对集体主义也有较好的阐述: 华莱士作战身先 士卒, 体恤下属, 赢得了苏格兰人民和爱尔兰义士的响应, 连一些进步的贵族, 如罗伯特·布施也为其豪情壮志所折 服, 在华莱士就义后, 罗伯特·布施继承了华莱士的遗志, 带领苏格兰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 最终赢得了民族 的独立与自由。这是集体主义的胜利, 影片很好地诠释了 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 (二) 野蛮与人性 战争是残酷的, 梅尔·吉布森没有回避这一点。血淋 淋的杀戮场面, 使观众对战争有了深刻的认识———战争起 源于资源的争夺与民族仇恨, 影片将战争的野蛮真实地还 原, 战争使英苏两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与损失, 加深 了两国的仇恨。影片深层次地挖掘了人性的野蛮与阴暗 ———英王爱德华的残暴、狡猾与卑鄙; 英国贵族的冷血、 贪婪; 苏格兰贵族的软弱和背叛。这些阴暗面都是对野蛮的 精妙诠释。 对于人性的闪光面, 好莱坞这座“梦工厂”也进行了 大力的弘扬。华莱士与美伦至死不渝的浪漫爱情; 苏格兰 人民渴望自由, 并勇于为之献身的精神; 伊莎贝拉王妃追 求真爱, 勇于冲破世俗与敌对阵营枷锁的勇气; 华莱士和 义军对理想的忠诚与执著, 甚至连罗伯特·布施也能超越 阶级的局限, 回归到民族解放的理想当中, 这些都体现了 人类对理想与真善美的追求。影片对人性的探索, 涵盖面 很广, 从爱情到政治婚姻, 从真诚到伪善、坚强与孱弱, 浪漫(骑士与爱情) 与现实、自由与压迫。所有这些层面, 构成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 这种对立, 实质是导演对现实 中人性的思索, 这些二元结构的存在, 彰显出梅尔·吉布 森电影结构主义巧妙的构思。 (三) 忠诚与背叛 梅尔·吉布森很善于把握忠诚与背叛这对结构。忠诚 与背叛的对比, 让华莱士的形象更富感染力。华莱士的部 属, 如哈米什(儿时的玩伴) 与史蒂夫(爱尔兰通缉犯) ,

电影分镜头剧本写作格式完整版

电影分镜头剧本写作格 式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电影、电视节目分镜头脚本格式 片名: 镜号景别技巧画面内容解说词音乐音响长度(秒) 说明: 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 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 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例:片名:《三让一树花常开》 镜号景 别 技巧画面内容解说词 音 乐 音响长度(秒)

1 全 — 大 全 拉、 俯 座落在大山深处的桂花小学。镜头 由学校全景拉成大全景,叠出片 名,化出 宜宾县桂花小学座 落在距县城50公里 的观音镇沙沟大山 里,这是一座村 小。 15” 专题片素材文稿报送格式 片名:XXXXXX 镜号长度画面内容解说词音效备注 说明: 镜号:每个镜头按编辑顺序的编号. 长度:该镜头的起、止时间.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的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与该镜头对应的解说词,时间长度应与画面时间长度一致,如有采访,应在对应画面中打印出采访对象的姓名、职务、身份及采访内容字幕,并在“解说词”栏详细说明. 音效:包括音乐和音响 例:片名:《大山的女儿》 镜号长度 画面 内容 解说词音效备注15 10’27 ” — 学校 升旗 五星红旗第一次从民族小学的操场上升起,没有乐 曲,杨老师用仅有的一台风琴伴奏,仰望冉冉升起的 五星红旗,杨老师眼里噙满泪花…… 现场声 风琴声

《罗拉快跑》观后感

影视鉴赏期末小论文 姓名:赵彦君 学号:0080363 专业班级:08国际市场营销 2010 年12 月26 日

摘要 本论文简单的介绍了影片《罗拉快跑》的故事情节,并从拍摄手法和影片传达的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在拍摄手法中,主要以快闪镜头的运用,象征手法的使用以及蒙太奇的画面拼接进行举例分析。 影片简介: 罗拉快跑,又名疾走罗拉。该影片是由汤姆.提克威(Tom Tykwer)导演的一部片长约91分钟的现代主义美学电影。主演弗兰卡·波坦特(Franka Potente)和哈伯特·奈普(Herbert Knaup)。 影片主要讲述了在德国的柏林,一位银行家的女儿罗拉在二十分钟内为其黑社会男友曼尼筹集其遗失的十万马克而尽力奔跑的故事。该故事概述简洁,情节结构简单,从中向大家表达的思想却是经典而复杂的。 影片的故事情节从曼尼致电女友罗拉开始,告知他遗失了十万马克,并且要求她在二十分钟内筹到十万马克,否则他将死于黑社会的手下。罗拉答应曼尼的要求,并且开始了她的奔跑。继而从罗拉开始奔跑时,影片又平行的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罗拉因为她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想法,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并且因为这些选择的不同而导致的她和她的男友曼尼以及与她见面的人们结果不同。 在第一次奔跑中,罗拉向父亲求救,父亲以罗拉不是他的亲生女儿为由拒绝了罗拉的请求,并且将罗拉从银行赶出。罗拉无奈,只好赶到男友所在的电话亭,却见男友已经冲进了超市并实施抢劫。罗拉帮助男友进行抢劫,抢劫成功后却不幸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时,罗拉依旧选择了她的父亲充当救世主的角色,只是在父亲并不愿意的条件下强迫她的父亲并且选择抢劫银行,当罗拉抢到钱并且赶到曼尼所在的电话亭时,曼尼不幸被救护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中,罗拉跑到父亲所在的银行时,父亲正巧不在,罗拉选择了进赌场赌一把,最后赢得了十万马克,同时曼尼找到了拿走十万马克的乞丐,最后两个人成为了富人。 该部影片故事情节紧凑,拍摄手法独特,向观众传达的思想是综合性的,下面从多个角度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赏析。 影片赏析:

从画面、声音、色彩、蒙太奇、镜头角度运用等方面_分析《罗拉快跑》

从画面、声音、色彩、蒙太奇、镜头角度运用等方面 分析《罗拉快跑》 《罗拉快跑》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整个电影看下来就像是玩了一场疯狂的游戏,充满了刺激和挑战。它就像一扇大门,让我们打开了探索人生、探索时空、探索电影的新世界。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个理念,导演Tom Tykwer运用了很多的视听手段来力求完美地阐释,这些可以通过我们对电影的镜头分析清楚地看到。 一、电影的视听语言特色 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很有特色。首先它运用了很多的技术元素,比如动画的引入、电脑技术的合成,还有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尚的气息。影片的开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影片的开始镜头推向时钟,然后从时钟进入时空隧道。 1.如何进入时空隧道。 (1)钟表的道具。首先,钟表是一个时间的标志。其次,制作者把钟表做成一个尖牙利齿的小怪兽。不仅表现岁月无情,表现时间对人生命的吞噬,更反映出制作者追求视觉刺激、追求热闹、“好玩”的“游戏心态”。 (2)镜头的前推和升起。镜头逐渐推近钟表的挂摆,最后是钟表挂摆的大特写。然后,镜头沿着钟表表挂的金属杆上升,先升至钟表的表盘,此时,钟表表针在非正常速度地快速旋转。表针的快速旋转,表现本片时间的非客观性和影片的非纪实性。镜头从钟表表盘再继续上升,最后升至表盘上方的小怪兽。小怪首张嘴,露出尖牙利齿。镜头从小怪兽的嘴推入。影像全黑,进入时空隧道。 2.如何表现时空隧道内的景象。 (1)十字路口。地点选择在十字路口,之所以选择这里我想是因为这有着很强的隐喻。 (2)众多人。镜头内,黑压压的众多的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3)降格(快镜头)。降格造成众多的人如木偶般地机械地涌动。人们步履匆匆,如世间的匆匆过客。人们面无表情,如无生命的“行尸走肉”。 总之,这里的时空隧道,表现出制作者眼中的世界的混乱,人类的无目的性,以及整个人生的可笑荒诞。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思辨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银行警卫虽然在影片中出现的时间不多,但是,他是整部影片的旁观者,由他来监督整个“游戏”(电影)的进行。银行警卫踢起一只足球(趣味性),并宣布游戏(电影)的开始。足球高高升起,下面十字路口匆匆的行人组成影片的片名字幕(电脑完成组字)。足球落下,足球落入动画制作的时空隧道。影片中可以充分看出导演的视听的基本风格,即快速和非现实性。 二、电影主体的确定 这部电影的主体就是罗拉的奔跑,导演为了体现这一主体采用了很多的手段。 1.运动镜头的使用。这部电影的镜头多数是运动镜头。在表现罗拉奔跑时多用跟镜头,使其更具有动感,同时使观众身临其境。而为了更加贴近人正常的生理感受,镜头有意采用了不

电影剧本节拍表说课讲解

电影剧本节拍表

1、开场画面(第1页) 2、主题呈现(第5页) 3、铺垫(第1~10页) 4、推动(催化剂)(第12页) 5、争执(辩论)(第12~25页) 6、第二幕衔接点(第25页) 7、B故事(第30页) 8、游戏(第30~55页) 9、中点(第55页) 10、坏蛋逼近(第55~75页) 11、一无所有(第75页) 12、灵魂的黑夜(第75~85页) 13、第三幕衔接点(第85页) 14、结局(第85~110页) 15、终场画面(第110页)

开场(第1页) 影片故事的第一印象是——基调、情绪、影片的类型和题材——开场中发现的所有东西。我可以想起一些很不错的开场:影片《阿拉伯的劳伦斯》中,摩托车疯狂地形式在英国乡村公路上,导致车祸死亡。《公民凯恩》中,铁栅栏大门的城堡若隐若现,散发神秘的气息。即使是《动物屋》那样傻傻的开场。谁又能忘掉飞播大学创始人雕塑下的校训“知识有益”?难道我们还不知道三部影片中会遭遇何等事物吗?难道这几步影片的开场没有设定基调、类型、风格及影片走向吗? 开场也是展现主角起点的良机,开场给了我们了解男女主角或主角们前史的时机,他们是这个即将踏上的旅程中我们所关注的人物。一般来讲,如果编剧展现了“事先”印象,那么后面还会有“事后”概况,表明事物如何发展。就像BS2的诸多节拍一样,开场有个对应的节拍:终场。这些就像书挡一样。由于好的剧本必有发展变化,这两个场景是厘清影片如何发展变化的途径。开场和终场应该互相对立,一加一减,表明了影片包含的情绪波动中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变化。演员通常只看剧本的前10页和最后10页,来确定其中是否有剧烈的变化,是否能够吸引观众。如果没有这样的变化,剧本通常会被扔到角落的垃圾桶里。 因此开场的作用很大。审定了影片的基调、情绪、风格,通常还介绍了主要人物,并向我们展现了主角的前史。但最主要是要把

赏析-罗拉快跑

赏析-罗拉快跑 随着牛头的开启,伴随着尖锐的声音和足球的落下,一个蓝色隧道带领着我们进入《罗拉快跑》的节奏中来。这是部有史以来最富有动感的电影,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音乐、画面,都在罗拉的脚步下体现出欢快和活力四射的一面。 女孩罗拉忽然接到男友曼尼的紧急电话,告知20分钟内必须筹到10万马克,否则男友就可能被黑帮杀死。在思维快速搜寻可借钱的目标后,罗拉快跑开始了。在罗拉开始奔跑之后,我们谁也无法知道,短短的20分钟内,会发生什么。而故事却恰恰有三段截然不同的结局:罗拉没借到钱,和曼尼抢超市,被警察意外击毙;罗拉抢了父亲的银行,而曼尼却被救护车撞死;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也意外找到丢失的钱,一切顺利。这么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宛如电子游戏一般,只要不满意,只要主人公死亡,投一个币,又可复活重来,这种操控游戏的心理,正是“视听一代”的人所具有的。而与罗拉相遇的所有人,他们的命运也随着罗拉的微小改变而发生转变。 整个影片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快节奏,影片中的欢快的节奏随着罗拉的奔跑使得观众与影片产生心理上的共振,影片采用快速的剪切、跳切、分格、低高速镜头转接以及蒙太奇手法营造出了一种超现实的,让人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整部影片的节奏上,就突出了一个字,快!当然,这一切,局限于时钟,也开始于时钟。整部影片中,时间无形的掌控了整场比赛,就像警卫所说,足球,这是一场90分钟的游戏,罗拉和她相关的人,都处于游戏之中。从影片一开始到第一个20分钟结束,共出现了8次时钟,每一次,都促使人们愈发感到紧张的氛围。时钟,依然是一个串联全文的非常重要的影像元素,无处不在,不时不在。所有的节奏感都来自于罗拉的奔跑,可以说,奔跑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的活力之所在。奔跑可以充分有力的体现出罗拉的自信,表现出她为了爱情那种强烈的愿望。同时再配合着欢快的音乐,让观众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关于影片结构 本片最吸引人的,最有创新的地方在于它的三段近乎相似的重复,这一结构成为了影片最基本的框架。影片《源代码》中,采用的手法也是如此,给人一种明显的强化和回旋式的叙事感觉,如同游戏一般。在本片中,罗拉的每次营救行动都是20分钟,而这三段看似相同的故事,每一段故事的情景多有变化,故事中的人物也都有相应的变化,其实,之间存在着许多因果关联。 本片除了这三段主要构成故事的框架外,还有两次冥界对话。影片从罗拉中枪后,自然地从其眼中进入红色的冥界,在冥界中的几段对话后,镜头又奇迹般的从罗拉的眼中拉出,变到正常,在钱袋和电话同时落下时,下一段故事开始了。通过三次奔跑中的两次冥界,使得三段很自然的衔接,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还有一个起到关键性串联作用的人物,那就是警卫。在影片开始,拿着足球向上踢,拉开影片序幕的,是他;在第一段时,给罗拉开门的是他,安慰罗拉的也是他;第二段开枪时,罗拉竟然已经会开枪了,警卫用手捂心脏,暗示着其有心脏病,给第三段埋下伏笔;第三段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在影片中的三次选择都是去找自己身为银行家的父亲借钱。第一次罗拉的父亲得知自己的情人怀孕,所以决定抛弃罗拉和她的母亲,与自己的情人重新组建家庭,罗拉还被告知自己并非父亲亲生。伤心地罗拉赶到街头,发现曼尼去抢劫超市,于是罗拉进行协助,最终罗拉被警察走火的子弹击中身亡;第二次罗拉找到父亲借钱被拒绝,愤怒的罗拉抢过保安的枪胁迫自己的父亲抢走了银行的钱,眼看就要和曼尼成功汇合的时候,曼尼被救护车撞到身死;第三次罗拉来到父亲银行的时候,父亲已经和好友梅耶尔先生出去了,罗拉在赶往街头途中看到了一家赌场,并且神奇般地赚够了足够的钱,与此同时曼尼也发现了捡走他钱的乞丐,在成功要回钱之后交给了自己的老大,最后两人愉快的离开。 罗拉的三次遭遇展示了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却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生,唯一的不同点仅仅在于时间的先后以及每个人行动的不同,但就是这些小小的因素,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如果单纯展示罗拉的话那就太没有说服力了,影片另一个迷人的魅力在于每一个和罗拉有过接触的人都随着罗拉的奔跑而经历着不同的人生。从罗拉放下电话冲出家门在楼梯中碰到的邻居和狗到到推着婴儿车的老妇人,从偷自行车的人到拿走钱的流浪汉,从开车去接父亲的梅耶尔到银行里的保安,从银行中的华裔女员工到父亲与女职员的奸情,从救护车和拿着玻璃的人到借给曼尼电话卡的盲人女士,每一个环节都好像是片头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他们的命运或许因为罗拉而改变,或许因为自己而改变了罗拉的命运,总之每一个细小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在之后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正如大名鼎鼎的“蝴蝶效应”。 从另外的角度上思考,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重来,像游戏一样结束了之后还可以满血复活。《罗拉快跑》似乎终于满足了我们这种只能想想的愿望,快跑快跑!仿佛拯救世界的重任都在自己头上兜着,刻不容缓。像个超人在大街上奔跑,生死时速的20分钟,到了就拯救成功,没能赶到便游戏结束。不过,你可以选择再来一次,重启还是一样的背景图,不同的只是时差,但却可能改变“游戏”结局。如果人生可以像游戏一样重来!而且还可以一遍遍地来!想想已经欲罢不能,我们之所以喜欢这部看似情节反复且平淡的片子,不过是因为我们把自

电影学名词解释汇总模板

电影学名词解释集锦 1.结构主义——符号学电影理论 60年代中期西欧电影理论界出现的新学派。70年代在英美电影界也流行起来。(其特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这一类型的理论是在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哲学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代表人物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 其特点大致如下:①与西方其他理论相比,它的内容十分庞杂,既非一家之言,也非一派之论。其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运用结构主义或符号学的术语和分析方法。②这些理论的论述风格都比较抽象,比较富于哲理,也可以说比较富于认识论和方法学的色彩。③它与结构主义符号学美学处于一种复杂的相互关系中。一方面这一理论是在结构主义思潮的强烈影响下产生的;另一方面电影理论的问题已成为当代西方美学,特别是结构主义-符号学美学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这一类型的电影美学就是电影理论界追求美学深度的趋向和一般美学界日益重视的电影艺术分析的趋向汇合的结果。它的特殊性与含混性也就是由这一特点产生的。作为代表,主要有麦茨的电影符号学,首次在《电影中的符号与主义》将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电影理论介绍给英语世界的彼德·沃伦;罗纳德影像结构分析;帕索里尼在《电影诗学》中的“诗歌电影”理论等。 2.电影符号学 一种将符号学运用于电影研究的理论(创始者是麦茨)认为①电影本性不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是艺术家重新结构的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②电影艺术的创造必然有可循的社会公认的“程式”,电影研究应成为一门科学。③电影语言不等于自然语言,但电影符号系统与语言学符号系统本质相似,电影研究应该借用语言学作为一种科学规范工具。④电影研究应根据“整体决定局部”的原则而系统化。⑤电影符号学的研究重点是外延和叙事,主张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结构分析并重。 它的研究兴起于60年代中期,帕索里尼的《电影诗学》,意大利的艾柯《电影符码的组接方式》以及沃伦的《电影中的符号和含义》极大推动了其发展,但真正建构电影符号学理论大厦的还是法国的麦茨的《电影语言》和《语言与电影》两部巨著。麦茨的电影符号学可归结为一句话:电影不是真正的语言,但却是一种具有表意性符码的特殊语言。(符码在他看来仅仅是一种让信息含义得以理解的逻辑关系。而“次符码”是符码在一些相应电影领域中使用的规律性) 3.类型电影 ①是指按照约定俗成的类型要求或原则制作出来的影片,它们拥有相似的主题、情结、人物、场景和电影技巧的影片。是商业化的生产和意识形态生产的共同产物,尤其是在美国好莱坞中成为商业电影制作的主流。在三十年代形成规模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②类型电影的主要特点是:公式化的情节、脸谱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符号。常见的类型有西部片、警匪片、灾难片、歌舞片、科幻片、动作片等。如米高梅公司精于歌舞片和浪漫剧情片;华纳兄弟公司的警匪片独具特色,而科幻、恐怖片几乎成了环球公司的专利。 ③它作为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产物,迎合观众的欣赏期待和道德观念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并且特别关注电影作品的某些共性。虽然它的制作模式给人以保守陈腐、平庸媚俗之感,但也没有妨碍某些杰出导演在严格的类型戒律下制作出富有个性和艺术价值的电影作品。如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查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等。 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类型电影的生产还遵循着某种“定期更迭”的原则,即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新的“主打类型”占据重要地位,这使得观众对于类型电影能长久的保持兴趣。

电视剧作分析及其要领

电影剧作分析及其要领2008-06-30 09:59:05| 分类:转载| 标签:|字号大 中 小订阅 学习电影剧本写作有五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一、多观察和思考生活;二、多做构思,勤写勤练;三、多增加艺术修养(包括音乐、绘画、戏剧……众多方面的);四、多对影片进行剧作分析。前边三项也许人们谈得很多,最后这一项初学的朋友却常常认识不足。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一方面的问题。 一、剧作分析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俗话,说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诹”。我们根本就无法想象,一个人如果没读过几首诗却能够出口成章。对成功作品的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而对别人作品缺点的批判便是对自己鉴赏能力的提高。鉴赏能力是什么?正是创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缺乏鉴赏能力的人是不可能具备足够的创作能力的。“眼高”不一定会“手高”,有时也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但“眼高手低”也并不一定是坏事情,因为有了“眼高手低”这个阶段才能走向“眼高手高”的境界,然而“眼低”却只能是“手低”了。上面那句大俗话同样也适用于电影剧本写作的学习。要想“入道”——“入”剧本写作之“道”,首先就要有褒贬电影作品的能力。如果看了一部上好的影片你却不知道它还在哪里,是什么原因使它这么好,或者看了一部挺糟糕的片子你却赞不绝口,你肯定就写不出一部好剧本来。所以,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首先需要有一定的看片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具有电影见识。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其实就是大量的影片“喂”出来的,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看片子、拉片子(带着某项研究目的在拉片机上逐段甚至逐镜头地研究一部影片)或在老师带领下看片。看片不能瞎看,谁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不能耗费在无聊的电影上。看片的技巧之一就是学会“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所谓“泛读”,就是走马观花,看过之后不作细致的分析,这样能保证你的看片量;所谓“精读”,就是在看过一部影片之后对它在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写出读片笔记来。在电影学院诸多专业的课程中,“影片分析”课是所有学生都必修的,而且是最最重要的课程。一位老师用诗一样的语言形容它的重要性: 要多看电影。 多看会使 陌生变得熟悉, 高远变得亲近。 一部伟大的电影 它好象就是你拍的, 它成为了你的下意识。 (摘自苏牧《荣誉》封底) 北京电影学院有众多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在进行影片分析的时候角度很不相同。例如学习表演的学生常常从表演角度研究影片,而学习摄影的学生便常常研究一部影片的影调、画面构图和摄影机的运动等等,学习录音的学生当然更多地去研究声音的处理和音乐。但是我认为,无论哪一个专业,学会从剧作角度分析一部影片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电影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剧作展开的或者说是为了完成剧作而进行的。导、表、摄、录……无一不是为了叙述故事、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抒发情感、结构冲突,而这些恰恰就是剧作的构成内容。所以我说,对一部影片的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等等方面的分析只能在对它的剧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浅析罗拉快跑

浅析《罗拉快跑》视听及蒙太奇的运用 影片《罗拉快跑》是一部关于人生可能性、世界可能性和电影可能性的电影。同时这又是一部带有强烈的导演个人色彩和技巧的实验片。本片的导演汤姆·提克威是个电影奇才,他11岁开始拍短片。13岁正式进入电影界。《罗拉快跑》是汤姆·提克威1998年的作品。开放式的三种结局,象征着世事纷繁,机缘巧合,命运交错,无数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相互碰撞。 影片简介: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一、影片镜头语言分析 从影片的镜头语言来看,《罗拉快跑》带给我们一种快速的充满想象性的节奏,影片的影像有三分之二是罗拉奔跑的镜头,因此给我们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拖沓的镜头(除去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我们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镜头不再专注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是镜头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我在看片子时就会特别想知道在每一次故事重来后,那些与罗拉擦肩而过的人又将会又怎样的命运,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今后的生活是不是有着因果联系,这反而会成为吸引我一直看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导演巧妙地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理。 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冲击,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尽管影像的节奏让我们的视觉兴奋得望尘莫及,但即便在一个相当短的瞬间内,它给我的感觉仍然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虽短暂却完整的影像结构。例如在路上每一个与罗拉擦肩而过的人,对他们后半生的交代尽管都是照片的高速快速剪接,但却干净、简约,不会使人们的视觉分散到其他的地方,从而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此片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镜头与镜头的切换上“闪动”手法的运用。这种“闪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镜头切换,它的意义在于制造一种“虚拟”的场景意识——因为无论是哪种意义上的镜头转换方式,实际上都是对前后情节逻辑关联的一种解说策略。它不断地提醒观众在用眼球贪婪捕捉每一个场景的同时不要轻易地认同或相信它们。这不过是一个个虚拟的假设和叙事的游戏。 二、影片的音乐特点 从影片的音乐角度来说,《罗拉快跑》拍得有一种MV风格——这主要是关于它的音乐。不能否认《罗拉快跑》的音乐很有金属的味道,象征着罗拉奔跑时的急促喘息和心跳声。《罗拉快跑》用的几乎全是摇滚,有节奏的鼓点和金属乐器的电子音乐。他们的作用与其说是来烘托“跑”这一贯穿动作的紧张气氛,倒不如说是追求一种从整体而言的,对叙事本身的破坏和干扰——因为本来很零碎的、追求片断效果的场景已经透露了影片本身对叙事的不信任和虚拟性观念,而这样的声音布景则使这样的一种观念变得更加完美和可靠——它可以使一部分观众不再将它当作一部叙事的电影,而将它看作是一部传递了某种意图和形式美感的

《罗拉快跑》艺术手法分析复习过程

《罗拉快跑》艺术手法分析 《罗拉快跑》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编导及配乐,被誉为德国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影片以明亮鲜活的叙事结构,制造出不断的曲折与惊喜。片中包含着动作、悬疑、惊竦等电影元素,加之意想不到的情节,节奏强劲有力的电影语言,共同构造出一部表现手法新颖,原创性十足的浪漫惊悚剧。导演于此片中注入强劲的视觉力量、教人窒息的速度感,和震撼的电子音乐。它既是一部融合了动画、涂鸦、电子乐、MV 等多种元素的形式电影;又是一部在表现手法、剪辑手法、拍摄风格上都流露着一股浓浓的实验意味的技术电影。 影片主题是写爱情, 罗拉为了营救爱人不顾一切拼命奔跑, 三个奔跑过程, 三种不同结果。在德国柏林,混黑社会的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 自己丢10万马克。二十分钟后, 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 他将被黑社会老大杀掉。为了得到10万马克来营救曼尼, 罗拉必须在二十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 罗拉和曼尼抢超市, 罗拉被警方击毙。第二次奔跑: 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次奔跑: 罗拉在赌场赢到钱, 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和曼尼最终留下了10万马克,故事圆满结束。 影片在许多方面有着独特艺术手法的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剪辑方面:

1.剪辑的快节奏:影片的剪辑风格,总体上呈快节奏倾向。影片中许多段落的剪辑,如时空隧道等,甚至采用叫人几乎无法分辨拍摄对象的电视广告和MTV的剪辑风格。剪辑的快节奏表现了今天世界的快节奏、世界的动感和混乱感。这种快节奏的剪辑风格,符合观众追求刺激的视听享受的观片要求。剪辑的快节奏也是为了要压缩电影表现的时间,使罗拉的每次奔跑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 2.剪辑的多技巧性:《罗拉快跑》的剪辑技巧纷繁复杂,花样翻新。剪辑的多技巧表现了今天的消费的世界的丰富感。剪辑的缤纷多彩,表现了世界的缤纷多彩。同时,剪辑的多技巧,大大增强了影片的“刺激”程度。使影片更加新奇、好看。 3.剪辑打乱正常的轴线关系:影片有时候在剪辑上打乱了正常的轴线关系。这一方面表现了世界的荒谬感和影片的主题。同时,这种轴线关系的打乱,体现了作品的主观性和非纪实风格。制作者在影片中不是“再现”生活中的具体的人和事,而是“表现”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 二.镜头方面: 整部影片的影像以动态镜头为主。 1.镜头运动:用跟移镜头,表现、喧染罗拉的奔跑过程。制作者多次安排罗拉在桥洞下,隧道中奔跑。镜头前景是水泥柱子,景深是罗拉。表现有生命的罗拉在无生命的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奔跑。 2.镜头不稳:影片中的众多镜头,采用非支架拍摄。有意造成影像的不稳和晃动。这主要是为了体现罗拉奔跑之后的生理视觉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