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论语》二则教案

北京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论语》二则教案

北京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论语》二则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根据意思正确默写课文。

3、理解词句的意思。渗透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为品质。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事引入: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猜猜,什么意思。

探讨学习论语的步骤。提示:可以参考古诗的学习方法。

读正确;解句意;悟含义;会默写。

二、初读,了解

1、自己读一读,要求读正确,读准。

2、说说句意,提出不懂问题。

多种方式检查学生读书。本班已经预习,有些小组已经检查。重点落在朗读的停顿、字音的检查上。着重“罔”和“殆”的意思,同

时记住这两个字。

三、研读、感悟

1、说说读懂了什么,告诉同学你是怎样读懂的。

2、谁想试着说一说。

3、谁愿意再试着说一说这则论语的意思。

4、和你的小组同学再说一说。

5、背诵、默写检查。

四、拓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做到节奏停顿得当。

2、通过自学、交流、感悟、读书,能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并得到启迪。

3、初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韵味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并感悟文中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明白学思结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发现新知激发兴趣

1、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文言文——《论语》一则,谁还记得?(指两生,再全班齐背)课件出示:三人行……

2、光会背可不够,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3、你记得真清楚,说得也很明白,在这方面你就能成为我们大家的老师了。

4、刚才我们复习了《论语》一则,孔子的话让我们知道做人要有虚心主动的学习态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文言文同样出自于《论语》,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明确句意的重要性

1、请您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这篇文言文,看你能不能把字音读准?课件出示:两则论语。

(指名一生)

2、生字读音有点难,咱们先标上拼音,自己再练练,看看这回能不能读准、读通顺了。(学生自由读)谁来试试?(指名两生)

3、指导字音。

(1)文中四个生字读的都挺准的,但这儿有个多音字(课件强调:为)既念wéi又念wèi,猜猜在这句话里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学生争论)

(2)不能瞎猜,猜得对不对得用字典检验一下。老师从字典中查到了这个多音字,请你默读它的意思。课件出示:为两个读音的不同解释

想一想,根据哪个意思能确定这个字的读音呢?(引导学生说把哪个意思放到句子里最恰当)这么解释比较合理,你们同意吗?这个字的意思是做、当。课件出示:为:做、当。这个字读?课件出示:为:wéi

(3)把字义放到句子里解释,看看句子通不通,这样来选择字的正确读音真是个好方法。可见,学习古文时,弄清字义、句意真的很重要。

三、了解句意积累方法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一则,积累学法,创设情境,初步感悟“学思结合”。

1、回忆方法。

(1)以前学过哪些方法,可以知道字的意思或者句子意思?(板书:看)谁给大家读读第一则论语中注释了哪几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子、故、新的意思,指名读)说明:连词成句是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那些没注释的字,我们怎样弄清它的意思呢?(查、猜、

连)

2、运用方法。

(1)现在就请你用上这些方法(指板书),自己试着解释第一则论语中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吧。

(2)小组里交流交流,这个字什么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3)谁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字或词什么意思的?(问别人,也是种好方法,但应该是在经过自己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问。板书:问)

相机指导

温:复习。什么叫复习?(把学过的知识再学一遍。)

而:回忆刚才复习“择其善者而从之”时,那个“而”什么意思?是连词,没有实际意义,可以不解释。复习已有知识对我们学新知识很有帮助。

知:知道。

矣:文言助词,一般放在结尾,相当于“了”。

(4)字的意思弄清楚了,现在就请你连一连,试着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吧。

3、汇报学习成果,积累方法。

(1)谁愿意先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成果?(指名)

不通顺怎么办?这时就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举例:新的意思)谁再来试试?(指名说)

你说得挺清楚,没把每个字词的意思一个个的拼在一起,连成句

子,做了适当的调整。(板书:调)

(2)小结:调整时,有时需要添几个字,有时需要减几个字,有时换个意思相近的词,以后,我们还可能遇到需要调整词语顺序的情况呢,但不管怎么调,都不能改变句子本来的意思。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再试试。

(3)老师也解释了这句话,并且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看看这样解释是不是更通顺一些?你默读一下,看看和你们要说的意思一样吗?(课件出示:第一则意思)

(4)知道了句子意思,建议每一个同学都说说,可以和同桌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说句子的意思。说完后可以再交换一下,比比谁句子读得好,谁意思说得清楚。(学生合作说)

(5)让我们一起边想着句子的意思,边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读出味了。

5、创设情境,感悟道理。

(1)“温故知新”已经成为成语了,(板书:温故→知新)可见人们都认同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2)想象一下,孔子和*在交往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情况,孔子才说出这样一番话呢?课件出示:孔子和*

角色扮演:谁愿意扮演孔子?我们试着演一演当时的情景。你能不能用孔子说的话回答*的问题。师:“先生,怎样才能成为像您这样学识渊博的老师呢?”生:“温故而知新……”师:“你真棒,你已经理解了孔子这番话的意思了;你都能用孔子的原话来回答我了。”

(3)希望你们不仅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还能做一个“温故知新”的人。

(二)学习第二则,运用方法,独立研究,重点体会“学思结合”。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研究第二则论语的意思?要想把事做完,做好,必须先把工具准备好。

这两个生字还记得吗?课件出示:罔、殆。心里拼拼,记住它。光记住读音还不行,还要知道意思。

罔:同字框里是点点横,加上一个亡,本义是捕鱼用的网,(课件出图)而经过演变,现在的意思是?你觉得这张空网和字的意思有什么联系吗?

殆:左歹,右台,现在的意思是?(疑惑)你怎么理解疑惑这个词?(疑问无法解决)

2、生字工具准备好了,就请你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说说每个字的意思,再把字义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学生自由说)如果说完了,就快和同学交流自学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汇报学习成果。

(1)还有哪些合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则:猜猜。就。查字典检验。论语二则的则是哪个意思?)

(2)谁想展示合作学习结果?

学生说“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古人说的学习一般指读书学习,只读书学习不深入思考,危害多大。回顾刚刚我们学过的温故知新这句话,其实学习过程中包括了温习旧知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没有

收获,学习中怎样温习旧知识就能有收获,有新发现呢?(板:思)温故只有深思才能有新收获,你们正是温习了刚学的知识,经过思考,有了新收获,这就在“温故知新”呀!

(3)学生说“思而不学则殆”。

(4)考考你的同桌,他是不是能完整地说出第二则论语的意思了?

4、小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是孔子劝告我们学习中应该避免的情况,这样做不对,那我们该怎样做?(板书:学思结合)把学习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新知识,时间长了,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有办法解决更多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这样我们也可以为师矣。

(三)了解文言文特点有感情地诵读

1、这两则论语的意思你都记住了吗?哪两位同学敢接受挑战,你背一句论语,他解释一句意思。(学生背)

2、刚才听的过程中你发现文言文和我们现在说的话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是呀,短短两句话,才二十几个字,却能告诉我们这么深刻的道理,这正是它历经两千五百多年,还能流传至今的原因!

3、(师配乐范读全文)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边读边想句子的意思,读的入情时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也配上动作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生自由读,指名读)

4、让我们一起伴着高山流水之音,边读边想着它的意思,去感

受古文特有音乐美吧。(课件音乐)

四、总结学法拓展阅读延伸兴趣

1、学习了孔子的这两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还有什么其他收获?

2、这些方法你会用了吗?请你试着用读读,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说说你这两句话的理解吗?(师范读,生读后试着说意思)课件出示

作业

1、背诵《论语》二则,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用学过的方法,试着说说《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

希望你能把今天学到的道理和方法学以致用,做个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人,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可以为师矣!

板书设计:

27 《论语》二则

学看连

思查调tiao

温故知新猜问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做到节奏停顿得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交流、感悟、读书,能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并得到启迪。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韵味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并感悟文中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明白学思结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背诵《三字经》

2.“曰仁义,理智信”你知道这是谁说的话吗——孔子。他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一生交了3000多个学生,其中有名的有72个呢。论语记录了孔子的学生问老师的一些问题和孔子经典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两句话。

二、初读课文体会明确句意的重要性。

1.请您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这篇文言文,读准字音?(指名一生)出示:罔和殆。复习读音

2.生字读音有点难,,自己再读一读,看看这回能不能读准、读通顺了。(学生自由读)谁来试试?(指名两生)

3.指导字音:

(1)第一则中有个多音字(课件强调:为)既念wi又念wi,猜猜在这句话里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学生争论)

(2)我们要按照正确得意思理解后才能确定读音。课件出示:为两个读音的不同解释

想一想,根据哪个意思能确定这个字的读音呢?(引导学生说把哪个意思放到句子里最恰当)这么解释比较合理,你们同意吗?这个字的意思是做、当。课件出示:为:做、当。这个字读?课件出示:为:wi

三、了解句意积累方法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一则,积累学法,创设情境,初步感悟“学思结合”。

1.轻声读第一则,看看哪些字在下面有注释,请你把它搬回老家—就是抄到原字的下面。

2.把原句中的字替换成它的解释再读一遍。看看你还有哪些字的意思不懂,圈出来。

3.质疑不懂的字义。那些没注释的字,我们怎样弄清它的意思呢?(查、猜、联)先和同桌互相交流看看能不能弄懂。全班交流。

4.弄懂了每个字的意思,你能连起来解释这句话了吗?不通顺怎么办?这时就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同桌互相说,全班交流。

小结:调整时,有时需要添几个字,有时需要减几个字,有时换个意思相近的词,以后,我们还可能遇到需要调整词语顺序的情况呢,但不管怎么调,都不能改变句子本来的意思。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再试试。

老师也解释了这句话,并且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看看这样解释

是不是更通顺一些?你默读一下,看看和你们要说的意思一样吗?(课件出示:第一则意思)

课件出示。

5.温故知新已经是个成语了,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吗?

6.联想:孔子是在学生问他什么问题时这样回答的?

7.表演,评价。

8.再读,指导。诵读古文应该读出韵味,慢慢品味才能知道含义,范读,自由读,大家读。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还应该能做一个“温故知新”的人。

(二)学习第二则,运用方法,独立研究,重点体会“学思结合”。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研究第二则论语的意思?就请你按照刚才我们学习的第一则的方法来自学第二则。出示自学提示:(1)把下边的注释搬回家,读一遍。

(2)圈出不懂的字,同桌互相质疑,运用字典查一查,联系前后词语想一想。

(3)自己解释句意,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指名交流

(2)看看你的理解和老师的理解一样吗?

(3)说一说第一则和第二则有什么关系吗?

古人说的学习一般指读书学习,只读书学习不深入思考,危害多

大。回顾刚刚我们学过的温故知新这句话,其实学习过程中包括了温习旧知识要重新思考,才能有新发现?

(4)考考你的同桌,他是不是能完整地说出第二则论语的意思了?

(5)按照读第一则时那样读一读第二则。

4.小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是孔子劝告我们学习中应该避免的情况,这样做不对,那我们该怎样做?(板书:学思结合)把学习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新知识,时间长了,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有办法解决更多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这样我们也可以为师矣。而且古人短短两句话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这只能说明他们是经过了深入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所以能千古传送。

(三)诵读

1.这两则论语的意思你都记住了吗?不光要记住意思,能读出古文的意思也很重要,你理解了就一定能读出来。读古文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展示古文的魅力。你试一试。

2.看到大家读的很有进步,我专门找了音乐,现在我们谁能给我们以听觉的享受?指名读。

四、总结学法。

1.学习了孔子的这两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还有什么其他收获?你还知道孔子的故事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第1篇】 古人谈读书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由《论语》中的三句话和两则文言文组成,围绕读书方法进行阐述,给学生以启示。本方案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懂内容。然后抓住“古人如何读书”这一主题,借助自主阅读、讨论互动、总结拓展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古人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初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导入:书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走进书就走进了一个丰富的世界。那么,如何读书,才能与这位朋友心灵相通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感受古人带来的启示。

2.教师板书课题:古人谈读书。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明确主题,直接入课,让课堂教学变得简明而高效。 二、初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或者读不准的生字,再读一读生字上面的音节。 2.大声读一读圈出的生字,再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遇到不会断句的情况,向同伴求教。 3.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集中识记本课生字。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会认字的认读情况,要注意“耻”是翘舌音,“矣”和“岂”都是三声。 (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仔细观察9个要求会写的字的字形,针对识记困难的字商讨识记方法。 4.集体汇报交流自己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困难的字,是怎样解决的。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总结: 比一比识记:缺——缸诲——悔 形声字识记:谓——胃窥——规 字谜识记:岂——大山压倒自己。 恒——太阳留在天地间,竖心留在左半边。 皆——比一比谁更白。 5.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 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默写。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讲授新课 1、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2)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达标反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部编本 《论语》二则 4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论语》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做到节奏停顿得当。 情感目标:通过自学、交流、感悟、读书,能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并得到启迪。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并感悟文中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明白学思结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怀柔三小原来就是文庙,可见,具有深厚的儒家思想文化底蕴。今天我们就在这里学习《论语》二则。(齐读),谁知道“则”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明确句意。 1.请你试着读一读这篇文言文,读准字音。(出示:曰矣罔殆) 2.再指名读,谁来试试? 3.指导字音:“为”的读音。 4.指2名分别读一读。 三、了解句意感悟道理。 (一)自学、小组学习相结合 出示学习提示: 1.运用看注释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句子中字或词的意思。 2.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有不明白的问题,把它画下来。 3.把你读懂的内容说给小组同学听,不明白的问题请教小组同学。

(二)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1)说说你们小组读懂了什么? (2)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从书上找找与“故”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吗?(新)板书:新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添加板书:温故知新 (3)这两则《论语》的意思是什么呢?(课件出示)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得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师:“温故知新”是一个成语了。 联想:孔子是在学生问他什么问题时这样回答的?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小结: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是孔子劝告我们学习中应该避免的情况,这样做不对,那我们该怎样做?(板书:学思结合)把学习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新知识. (4)讨论:你从孔子的这两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5)诵读指导。诵读古文应该读出韵味,慢慢品味才能知道含义。 (6)背诵 四、课外拓展: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言论?(课件出示) 五、作业:《精确制导》 板书设计: 27 《论语》二则 温故知新学思结合

《语文园地二》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含教学反思、备课素材)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含教学反思、备课素材)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积累四季词语,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秋天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习作:写日记) 一、例文导入: 1.课件出示日记范文。 2.和同学交流: (1)写日记有什么好处?(2)日记里可以写什么?(3)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 3.教师小结: (1)写日记能为我们习作提供素材,让我们记住过去的时光,珍藏回忆;写日记能让人学会思考…… (2)日记可以记录生活中的人、事和他们的喜怒哀乐等。 (3)写日记时要先写下日期、星期和天气情况。 4.学生交流自己写日记的内容。 5.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回顾《秋天的雨》一文中,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 2.小组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看哪个组总结得多。 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这样做: ①查字典;②联系上下文;③找近义词;④请教老师和同学…… 二、词句段运用。 1.我会写。 (1)和同学交流,描写四季的词语有哪些?(两个字、四个字都可以)(2)写一写: 春:暖和春暖花开春风拂面百花盛开桃红柳绿 夏:炎热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绿树成荫骄阳似火 秋:凉爽秋风落叶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秋风瑟瑟 冬:寒冷北风呼啸冰天雪地鹅毛大雪银装素裹 (3)读一读,记一记。 2.我知道。 (1)学生读句子,交流对句中带点词语的理解。 (2)说说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查词典;联系前后句子意思) 三、书写提示。 1.观察图中小学生书写的姿势(身体端正、握笔姿势正确)。 2.正确书写田字格的字(横平竖直、把字写端正)。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的共同点。(都是描写秋天的) 2.简单理解词意。 3.再读、积累词语。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本练习的一个重点是学会理解词语。教学时,采用先让学生自主交流、小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找文段的中心句,能在习作中写出中心句。【语文要素】 2.可以根据事物的不同类别,推想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3.能够根据词句的提示,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完整的句子或段落。【语文要素】 4.阅读古诗,积累经典,培养学生对中国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文段的中心句,能在习作中写出中心句。能够根据词句的提示,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完整的句子或段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重点) 2.认识“蝌、蚪”等6个生字,能说出“蝌、鲤”等字中“虫”和“鱼”分别表达的意义 一、日积月累 1.请同学们结合注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串讲古诗背景,学生结合背景理解古诗的内容。

3.明确诗意。 4.学生再读古诗,边读边感受诗人的愉快心情。 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认一认,想想每行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蝌蚪飞蛾螃蟹鲤鱼鲫鱼鲨鱼 2.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交流这些字体现的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 3.指名读第一行词语,说说这些动物都有哪些特点。(点拨:螃蟹多足,有触角,有坚硬的外壳。) 4.指名读第二行,认识“鲤”“鲫”“鲨”等字。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字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与同伴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重点) 2.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难点) 3.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重点) 一、交流平台 1.文段练习找中心句。(以课文中的段落为例文)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部分的内容,说说自己的发现。 3.师: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围绕一个句子的意思来写,这个句子就是中

三年级上语文同步试题27《论语》二则_北京课改版-精选教育文档

2019年北京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7《论语》二则同步试题1.给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子曰.(rì yuē) 不学则殆.(dài zhì) 为师矣.(yǐ yī) 不思则罔.(wàng wǎng) 2.规范书写词语。 3.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 2.“矣”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_。 4.给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可以为.师矣。 ( ) A.为了 B.“当”或“做”的意思。 2.学而不思则罔.。 ( ) A.没有 B.迷惑。 3.温故.而知新 ( ) A.指已经学过的知识 B.故乡。 4.思而不学则殆.。 ( ) A.停滞 B.疑惑。 5.用加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写句子。 1.为师而矣温故可以知新(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给句子换一种说法,用上“如果……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 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论语.述而》(节选)》公开课教案_2

《论语.述而》(节选) ——孔子论学 【教学内容】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 忧也。” 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5.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教学目标】 1. 掌握多种诵读方式,能够熟读成诵; 2.感悟孔子的治学态度,知道学习要落实到行动之中。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诵读方式,能够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感悟孔子的治学态度,知道学习要落实到行动之中。 【教学准备】 经典诵读单、PPT、《孔子拜师》故事视频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活跃气氛: 1.孩子们好,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听特点,猜人名。准备好了吗? (1)他是一位明星,参加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同时, 他还被任命为队长。猜猜这是谁?邓超。恭喜你,回答正确! (2)他是一位诗人,他特别喜爱饮酒,被后人誉为“诗仙”。他是谁?李白。是的,看来孩子们不仅喜欢喜欢当代明星,还对古代文 人有所了解,真棒。 (3)下面,我们要增加难度。请听:他是一位老师,开创了儒学, 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师做举手的姿势)(孔子)回答正确!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做手势,引导生看大屏幕)这就是孔子,你对他有什么了解?生发言。请坐,谁还有补充?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第27课_论语二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第27课论语二则》同步练习卷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 给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子曰(rì yuē)不学则殆(dài zhì) 为师矣(yǐ yī)不思则罔(wàng wǎng) 2. 规范书写词语。 3. 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矣”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__。 4. 给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可以为师矣。________ A.为了 B.“当”或“做”的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A.没有 B.迷惑。 温故而知新________ A.指已经学过的知识 B.故乡。 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A.停滞 B.疑惑。 5. 用加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 6. 按要求写句子。 为师而矣温故可以知新(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__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给句子换一种说法,用上“如果……就……”) ________。 7. 课内阅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是记录________。 “新”的意思是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________。

你从孔子的这两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________。 8. 课外阅读。 一字之师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己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 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己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深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对齐己说:“梅花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儿,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切。”齐己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便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 郑谷称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1)照样子写词语。 一首一首________ 拜了一拜________ 恭恭敬敬________ (2)根据下列解释在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________ ②敬仰思慕。________ ③(措词)恰当,确切。________ ④(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________ “一字之师“用来形容什么样的老师? ________。

《论语》十二章(两课时)优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有关知识,明确历史价值;归纳学习文言文知识,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并默写全文。 2. 理解、运用学习相关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联系生活和自身经历,体会课文中的丰富哲理,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从小就接受着孔子学说和言论的教诲,从牙牙学语到经天纬地,我们以古典文化为土壤,不断的成长前行。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一起学习《<论语>十二章》。 二、常识掌握 1.孔子了解(资源——【文学常识】孔子介绍) 2.儒家思想了解(资源——【文学常识】儒家思想介绍) 3.论语了解(资源——【文学常识】论语介绍) 4.诵读诗歌(资源——【情境课文】《〈论语〉十二章》朗读) 5.生词学习(资源——【语言学习】《〈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 三、读后点拨交流 1.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2.关于《论语》写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 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 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 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3.语录体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 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在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 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4.重点字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在交流、回顾中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够准确区分“陆续、继续、连续”3个词语的意思,并能够进行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陆续、继续、连续”教学微课;“不迁怒”教学微视频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回顾导入。 (1)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学习快要结束了,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都有哪些收获呢?我们来分享一下吧! 预设:我认识了两个人物——聪明机智的司马光和无私奉献的白求恩,我觉得他们很了不起。

我知道了每个人都需要掌声,因为掌声里有关爱、鼓励的力量。 我知道课文如果很长,我们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这样能够节约时间。 (2)总结:是的,带着问题默读是这一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默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那么,同学们在平时是怎样默读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 2.教学“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板块中三个小伙伴的话,看看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2)课件出示这三句话,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 ·我默读时,会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 ·默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帮助我理解内容。没读懂的地方我会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 第一个小伙伴告诉我们默读时要做到“不要发出声音,不要用手指着读”,这可是默读的基本要求;第二个小伙伴告诉我们默读时遇到字词问题的解决办法;第三个小伙伴则重点告诉我们默读要注意方法,要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或请教别人。 师总结:默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认清每一个字”;“心到”就是“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思考词句的意思和句与句的内在联系”;“手到”就是“边读边动笔,画出重点词句,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 (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说说你带着什么问题默读了课文,在默读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师小结: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集中思想,提高阅读效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先画出来,读完后再查字典或请教别人。有时候,为了不中断阅读过程,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暂时跳过去。 (4)再读“交流平台”中三个小伙伴的话,圈画每段话中的关键词句。课件

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

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 篇一:北京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论语二则》教案及教学反思 知识和能力:学会四个生字,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地默写课文。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过程和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等像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查阅资料:孔子的有关资料 第1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地默写课文。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一、导入: 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学过《论语》一则,你们还记得《论语》是一部什么书吗? 这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图片)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看看孔子又要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27、《论语》二则。 二、学习课文: (一)小声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注意停顿。 教师检查字音,出示全文: 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注意指导句子间的停顿。 (二)引导学习、理解课文的意思。 1、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 教师出示自学:1、运用看注释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句子中字或词的意思。如果你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它画下来。2、提示: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小组汇报:把你的问题提出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小组内的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如果不能解决的等一会儿再向全班同学询问。 (三)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1、说说你们小组读懂了什么?交流时[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19182227.html,]一人说,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他说完后提出来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提出来全班交流。 2、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故:你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字典中还可以解释为:老的、旧的、过去的。想一想:以前认识的人、老朋友我们可以称为什么?(“故人”),你还能用这个意思组个词吗?(故事、故书、故宫??)板书:故 从书上找找与“故”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吗?(新)板书:新 或从书上找找与“新”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吗?(故)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添加板书:温故知新 (四)读文,想一想,从孔子的这两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和同学讨论讨论。 三、练习背一背。 四、拓展 你还知道其它论语吗?背一背,说一说大意。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把论语改写成白话文,学生能够基本理解论语的意思。 篇二:【论语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枣岭中学刘错琴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二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论语》教案范本

小学三年级语文《论语》教案范本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对他言行的记载而编写的。通过理解词句的意思。渗透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为品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论语》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论语》教案范本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做到节奏停顿得当。 2、通过自学、交流、感悟、读书,能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体会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并得到启迪。 3、初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韵味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并感悟文中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明白学思结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发现新知激发兴趣 1、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文言文——《论语》一则,谁还记得?(指两生,再全班齐背)课件出示:三人行…… 2、光会背可不够,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3、你记得真清楚,说得也很明白,在这方面你就能成为我们大家的老师了。 4、刚才我们复习了《论语》一则,孔子的话让我们知道做人要有虚心主动的学习态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文言文同样出自于《论语》,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明确句意的重要性 1、请您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这篇文言文,看你能不能把字音读准?课件出示:两则论语。 (指名一生) 2、生字读音有点难,咱们先标上拼音,自己再练练,看看这回能不能读准、读通顺了。(学生自由读)谁来试试?(指名两生) 3、指导字音。 (1)文中四个生字读的都挺准的,但这儿有个多音字(课件强调:为)既念wéi又念wèi,猜猜在这句话里应该读哪个音?为什么?(学生争论) (2)不能瞎猜,猜得对不对得用字典检验一下。老师从字典中查到了这个多音字,请你默读它的意思。课件出示:为两个读音的不同解释 想一想,根据哪个意思能确定这个字的读音呢?(引导学生说把哪个意思放到句子里最恰当)这么解释比较合理,你们同意吗?这个字的意思是做、当。课件出示:为:做、当。这个字读?课件出示:为:wéi (3)把字义放到句子里解释,看看句子通不通,这样来选择字的正确读音真是个好方法。可见,学习古文时,弄清字义、句意真的很重要。 三、了解句意积累方法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一则,积累学法,创设情境,初步感悟“学思结合”。 1、回忆方法。 (1)以前学过哪些方法,可以知道字的意思或者句子意思?(板书:看)谁给大家读读第一则论语中注释了哪几个字的意思。(课件出示:子、故、新的意思,指名读)说明:连词成句是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那些没注释的字,我们怎样弄清它的意思呢?(查、猜、连) 2、运用方法。 (1)现在就请你用上这些方法(指板书),自己试着解释第一则论语中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吧。 (2)小组里交流交流,这个字什么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4册教案《论语》一则

《论语》一则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读2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2.学会7个生字,认读2个字。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引入 每一个同学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我相信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谁来说说?

二、学习课文 1.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引出孔子: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一位教育家,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 3.引出《论语》:我国古代有一本书,名字叫《论语》,里面写的都是孔子及其弟子说过的话。 4.指导朗读:但孔子的这些话,和我们现在人们说的话有点不一样。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②指名读 ③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老师读得每一个字。 ④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5.了解古文特点、了解意思、指导朗读 这里的三人,可不只是三个人,古人有三人代表很多人,刚才同学们说的只要在一起的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周围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师,孔子就用这句话讲出了这样深刻的道理,你快来读读! (投影出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快看看这里有古文经常出现的字,你快来读读吧! (择:就是选择;善:就是对的、好的方面;) 我们刚才说的这句话是《论语》中的一则。 “论”这个字在这里要读二声。一则就是其中的一条。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古文,应该怎样读呢?自己练一练吧! 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能试着背一背吗? 师生合作:教师提示学生背诵。 三人行,。择其,其不善者。 三、指导书写 今天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一则,题目中有两个生字,读一读。 我们学习汉字只知道结构、会写还不行,还要在田字格中可以写漂亮,关键还要注意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自己试着在田字格中写一写,注意笔顺和笔画位置。 自己书写。在你写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板书:论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优选教案范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优选教案范文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有二十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优选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优选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思想、生活的目的。 3.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每一则选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深入理解每一则选言所传达的思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最近,你随意地走入哪一家书店都会看到这样的书籍:《于丹〈论语〉心得》《人味孔子》《孔子传》《论语新解》《学而时习之》《丧家狗——我读〈论语〉》等等,显而易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掀起了一股学习《论语》,走近孔子的热潮,面对这股热潮,你有哪些思考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时代呼唤着君子;经典文化必须传承;学习《论语》,增长智慧等。)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的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

头之一。而《论语》里边更多的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已经成为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其实孔子离我们很近,《论语》和我们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再来品读《论语》选言。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的朗读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感情充沛,让学生领悟文言篇章的诵读技巧。) 2、学生自由朗读。(学生的自由朗读,除读准字音外,也要把握好语速、节奏。) 3、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诵读。 4、学生个人朗读。 5、男女生分别读其中的几则,如第一、三、五、七、九由男生来读,其余由女生来读。 6、全体齐读。 三、结合书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着重理解前四则的内容。 1、要求学生在理解前四则内容时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悟。 2、要求学生及时标注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之处,提醒自己在交流时重点记忆。 四、精讲前四则的内容。 1、在阅读前四则之后,你是否发现了这四则的共同之处? 这四则所谈论的都是孝道。 2、在这四则中,你对哪一则的感触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第一则:子女的成长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心情高兴与否,吃饱穿暖与否,事业通达与否,与人交往顺利与否等等。面对父母的担忧,为人子女,能做到的就是减少父母的忧虑,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因为很多事情凭借个人的努力,是可以让父母少担忧,少操心的,也许只有身体的疾病,是个人的力量所改变不了的,所以这一则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为人子女要想行孝就要谨慎持身,这样就可以让父母放心、安心,少挂心。 第二则:世人对尽孝的理解是肤浅的,认为只要是养父母终天年

三年级语文:《论语》二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论语》二则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4、正确默写课文。 5、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逐步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 4、渗透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一则,谁能给大家背背?(复习导入。)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对他言行的记载而编写的。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中的有关知识,看看这两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检查读音。如:为矣罔殆 3、小组互相读,提出不懂得问题。 4、根据学生提出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小组交流这两则论语的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