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中华盘古神话的考古、文体及其历史价值

论中华盘古神话的考古、文体及其历史价值

论中华盘古神话的考古、文体及其历史价值

盘古文化是中华本土滋生的中华史前文化、它以神话故事的形式流传古今,传播中外,其时空的博大精深,居世界前列,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源头,也深深地扎根在自己的神话传说之中。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看神话中的古代中国,不仅要研究和欣赏这些古代神话,而且要从中窥视远古社会图景,追溯我们人类祖先的足迹,挖掘盘古文化资源。探讨盘古文化的考古、文化及其历史价值。对发展区域旅游经济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盘古神话对史前文化具有考古价值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流传广泛,在中华民族中世俗皆知。神话是神秘化的历史,传说是艺术化了的历史。在它的异形的外壳里,包含着一定的真实。盘古神话是超越民族、跨越国界的开天辟地创世神话,盘古神话十分古老,它反映了原始社会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拜,也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思维发展和原始宇宙观。盘古神话包括有宇宙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具体内容有:盘古出世,混沌世界,除妖斗兽,开天辟地,日月升平,营造万物,滚磨成亲,兄妹成婚,体化万物等等,从而构成了盘古文化体系。

自此观之,中华民族神话的先古时代,实在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慷慨悲壮,奋进刚毅的时代,也是创造英雄和产生英雄的时代。一个民族的历史,在总体上划分为无文字记载阶段,即神话时代,有文字记载的阶段,即狭义的历史时代。开天辟地的盘古是英雄,是人类的祖先,通过原始先民们日述流传至今。中华民族本是一个英雄种族的后裔,有一种古老的英雄传统。

1、中原盘古神话与盘古山

在豫南的桐柏山系中,有一座山名叫盘古山,又名九龙山,海拔459米。盘古山位于河南省泌阳县陈庄乡境内,距泌阳县城15千米。

据清道光八年《泌阳县志》载:“盘古山,县南三十里,蔡水

(今田市河)出焉,本名盘石山,后为盘古山,日立古庙于上”。明嘉靖《南阳府古校注》(第一册,山川志55页)载:“盘古山在县南四十里,按水经盘石山蔡水所出,今讹为田市河,水经比水注,比阳故城南有蔡水出南盘石山,亦曰盘石山,县志曰盘古山,县南三十里蔡水出焉”。盘古山上的盘古庙年代久远,传说不可考究。文物考古证明,汉代已建砖瓦结构盘古庙。1987年5月29日上午,北京和河南省有关学者在考察盘古庙时,从废墟中发现了残缺的陶片和砖块儿。经南阳地区考古队鉴定,残片系汉井圈陶片;残块为汉砖残块。还有宋、明、清遗物。古时候的盘古庙有山门、大殿、左右廊房。大殿卷棚设计精美,雄伟壮观;殿内敬奉盘古,盘古神像身体魁伟,有中华民族男子汉的气质。盘古神像头上生双角,方面大耳,身披兽皮,腰缠树叶,赤脚坐在神坛上。庙院内有不少清代碑记,以歌颂盘古美德,赞颂盘古为阴阳之始,天地万物之祖。每年农历三月三日盘古庙会,中原汉民族儿女都要祭拜盘古,朝山拜祖,给盘古爷烧香、磕头、供家品。许多善男信女,以响器为前导,抬着整猪整羊等祭品一路焚香燃表,放鞭炮,吹吹打打爬到山顶盘古庙,祈祷保佑,或祈雨。或求子、或还愿。祭祖朝拜的人有晋、陕、皖、鄂、豫、鲁、冀六省的香客,有时还有北京、上海、杭州、黑龙江、辽宁、广东省的朝拜盘古的游客,从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七、八日,络绎不绝,将近20多万人。

盘古山下的传统古庙会人山人海,每年要有几台大戏唱起来。2003年来自北京、上海从事盘古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把古庙会改为了“中华盘古文化节”。从一个传统的民俗庙会上升到中华盘古文化的高度来认识,把盘古作为人类之祖来纪念、朝拜和祭祀。

盘古山山势挺拔,山石嶙峋,云雾缭绕,景色十分壮观,古时被誉为“盘岚朝起”,列为泌阳八景之一。再有当地那些美丽动听的盘古传说故事,更使盘古山闻名遐迩。相传,这里是开天辟地的人根之祖盘古氏居住的地方;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的太古时代,盘古兄妹在此滚磨成亲,繁衍了后代。因此,盘古山周围数百里内分布着假山、大磨、石墓、八子山、磨山、百神庙、石狮子、石箱子等活化石都与盘古神话有关,构成一套完整的有关盘古文化的系列神话故事。因此,

泌阳县有“盘古之乡”之说。大量考古印证了泌阳盘古山是中华盘古文化发源地。

2、中原盘古神话与近代考古发现的史前文化相互印证

中原乃区域名,狭义说法还指河南一带。广义上说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域。现在所称的中原是指燕山以南,太行、秦岭、伏牛山之东,泰山之西,桐柏山、大别山以北,较平坦的区域,又称中原文化圈,和中原南方相连的江淮地区、江汉地区都属于荆楚文化圈。研究历史文化,考虑到人类迁徙,都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研究神话,特别是中原盘古神话,不能只讲河南省是中原,范围大和范围太小都不能反映中原盘古神话的原始区域。因此,中原盘古神话的原生地是古华夏,东夷和苗蛮三大氏族集团的交合部,包括豫南和鄂西北的大片地方。曾在这个地区住过的各族人民,就是盘古神话的创作者和传播者。

据许顺谌著《中原远古文化》一书所言,豫南一带早在100万年前就有原始人居住。这一带称秦岭淮河线,为华北和江南的地理、人文分界线。春秋战国时期又是秦楚国界线。这里又是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有平原、有深山,浅山丘岭、河流纵横。非常适合原始人生活。据考古发现,在旧石器时期,石针和带孔的骨针,石斧、石磨已在这一带出现。在泌阳县的太子岭、板桥、前荒里、康庙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铲和陶片器物。这说明豫南的原始人大脑已发达到能产生神话的程度。原始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对动物的认识是与他们的征服能力有关。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原及江汉地区盛行自然崇拜、生死崇拜、图腾崇拜等。所有这些崇拜都是滋生盘古神话的温床。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始终崇拜一位至高无上的天神,他就是盘古之神,即道教“三清”之一的大神——“元始天尊”。他不但享受着皇家的香火,而且一直为民间百姓所崇拜,他即是万神之主,也是统帅群神之尊,我们从考古材料和盘古神话中已追寻到了盘古真实存在的影子。

中原地区最早的西侯度、蓝田和匿河三个阶段的远古文化,它们的中心在晋南、豫西和陕西的秦岭以北地带。在河套区域的水洞为遗址中,考古专家认定,离现在约二三十万年的河套人是现代人的直接祖先。河南南阳、山西朔县都发现有带孔石饰品,说明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已有了朴素的爱美思想的产生。距今约三万四千年左右的山顶洞人,处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群正走向母系社会。山顶洞人已学会人工取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伟大的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界分开,相应地思维也明显著的改善。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埋葬死人用石器、石珠,穿孔兽牙等物随葬,并在死者身上撒有红色矿石粉,说明已有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种灵魂不死的观念象征着原始宗教观念的萌芽已经出现。

大自然一方面赐给原始人雨露、阳光,提供衣食住行的资源;另一方面来自大自然寒冬酷暑、毒蛇猛兽可以危害人的生命,地震、火灾、洪水、狂风可以摧毁人类家园。人们逐步认识到自然力是一种可怕的恐怖力量,人类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恐惧无能为力,产生了自然崇拜为内容的原始宗教;滋生了在幻想中征服自然的神话。人类最早的灵魂观念和自然观念就包含在原始神话之中。这就是灵魂支配着自然物运动的万物有灵观念。日、月、风、雨、雷、电等是神灵;天、地、山、川、水、人等背后也是由神灵主宰。氏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先民们开始探寻本氏族的起源,便产生祖先崇拜和性崇拜,这是他们第一次把目光转向人类社会自身的历史。当时由自然崇拜的神灵来解释社会问题,还弄不清自然与社会的界限,对动物又依赖,又畏惧,便把动物当作神灵崇拜。动物崇拜同人们对自己氏族祖先的探寻相结合,便产生了图腾崇拜。中原地区仅民族龙、熊、虎、牛等为图腾,东部沿海地区的夷族以鸟为图腾,西南苗蛮族以虎为图腾,还有以蜂、蝴蝶为图腾的少数民族。

大概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时候,中原神话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早期,地质年代为全新世。从大量考古材料和古代典籍的记载来分析:距今7千多年,是炎黄两大族团兴旺的时候,是原始母系社会进步的时期,同时也是神话产生的定型期,这时的文化期为仰韶文化期。

仰韶文化的早期距今也是7千多年,晚期距今5千多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2千多年。仰韶文化遗址的仰韶、半坡、马家密文化资料证明,那时的文化相当发达,有纺织、编织手工业,石器、陶器、村落、粮食加工、储藏食品、挖壕自卫等已邹具.在意识形态上,仰韶时代“灵魂”不死观念更强,在文化创造上,雕塑绘画十分精细。由此可以看出,绘图是早于文字出现,神灵崇拜早在文字产生以前就发生了。神是先民们精神主宰,必定在绘画与美术中留下烙印,这个“神”字可以出土的陶器纹饰里去找出相对的原型来。陶纹则被视为与神有直接联系的证物,因为陶器本身被用于祭神。在新时器时代,没有青铜器,陶器是尊神的首选礼器。1979年,辽宁喀左县东山咀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向人们展示新石器时期一座规模宏大的祭祀天地祭坛。全部遗物90%是陶器,那些陶器上的纹饰是以直线条组成的几何图案为主,如三角形连纹的组合,菱形纹、平行宽带纹等。这个祭神场面的大量陶器及陶纹,进一步说明了陶纹同神的联系。

新石器时期,文化类型的区别主要在于部落集团间崇拜不同的神灵与图腾上。因而陶纹主要跟图腾神发生联系。图腾崇拜是生殖崇拜的延续和发展,图腾解释祖先氏族的由来。彩陶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学者郑为曾在《中国彩陶艺术》中这样说过;“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盛行彩陶制作,氏族社会是处在母系阶段,只是在彩陶艺术衰微的后阶段,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过渡”。彩陶的兴盛是母权制强大标记,它记载着那一个时代女性的辉煌。母权制把彩陶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但是衰败便接踵而来。在中原仰韶文化繁荣时期,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新陶大放异彩。后来出现了后冈类型的彩陶,纹饰则极为简单,主要用四至六条垂直平行短线,顺口治而下成组间隔排列,或者以斜线画上一种粗糙的网状,这正是中原仰韶文化衰落的表现,也是向龙山文化形成时的一种过渡纹样,此时陶器制作技术愈趋精工,而纹饰则愈趋简单草率。考古资料证明,彩陶纹是跟母权制相联系的符号,彩纹是我们研究母系氏族社会文化的重要材料。这样,我们便从彩陶纹中探讨出女性崇拜与图腾崇拜神话的原型。

3、先楚文化孕育着盘古神话

在中国仰韶文化时代,华夏炎黄两大氏族蓬勃兴起,炎黄两大氏族的兼并,以炎帝氏族为代表的先楚文化逐步形成。古华夏族起源于中国北部和东部一个崇拜太阳的族系。他们迁徙、活动于山东半岛和华北平原。从大量典籍记载来分析,在同时代的先民中,以炎帝一一燧人一一视融为始祖神的族团,崇拜火神和天空中以“人”命名的星辰。炎帝族号“高辛氏”,而黄帝族号“高阳氏”。由高辛——尧——炎帝这一名号系统的炎帝族团是一个崇拜火神的部落氏族。

关于炎黄二族的关系,《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氏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据此,则炎帝族与黄帝族共祖源。《史记.帝王世纪》记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日任姒。有娇氏之女名文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或女登于常单,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姒姓焉。有圣德”。少典即少昊,黄帝族号。据此记载,则炎帝母女以与黄帝母为同族之女。炎帝同于黄帝是太阳神之号,也叫人神,即“燧人氏”。黄帝族与大帝族,一个为姬姓,一个为姜姓,二者家教不同,一崇拜太阳神,一崇拜火神。这两个族团不仅在血缘上,而且在宗教上、心理和文化上,都发生了全面的融合。华夏民族的形成,就是以炎、黄这两大族团的结合为标志的。

据史料记载,炎帝族团初以强盛于黄帝族团,黄帝蚩尤是北上的南方民族,即苗梨蛮人的首领。蚩尤曾在炎帝的族团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后来蚩尤势力扩大,终于背叛炎帝,反而驱逐了炎帝,自己占据了曲阜。这时炎帝乃不得不求援于黄帝族团、黄帝与炎帝联盟,在涿鹿大战终于战胜了蚩尤。黄帝也就此被炎黄二族推崇为共同领袖——“大帝”。《太平御览》记载:“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死伤之命。”从典籍记载分析看,黄帝族团是一个主要从事游牧兼营不定居的农业族团,其武力较强,而炎帝文化则高于黄帝族团,炎帝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活动的族团。其活动区域是今日的中原地区,黄帝族团的起源和主要活动区域是泰山、曲阜一带。炎帝的活动区域是偏居西南的。炎帝生于姜水,他的部族于先前在陕西渭水流域活动,由于黄帝族团向中原河南,乃至陕晋一带迁徒,炎帝便到了豫南和鄂西北一带。桐

柏山南麓的随县历山就是他的大本营。炎帝神农始兴农业,部落联盟非常兴旺。这是曾称为“神农社”,是因为炎帝部族南下此地,与桐柏山南北两侧信仰龙图腾的先民相处融洽,龙图腾便成了整个部落联盟的标志。炎帝部落族团从此在桐柏山南北两侧、伏牛山、武当山以东的南阳、信阳、驻马店、舞阳、许昌、随州、枣阳、武当山、神农架、荆州、孝感、襄樊广大区域,建立了3个大的部落联盟氏族集团;发展农业,他们便进入农耕文化社会。处在泌阳盘古山地区的原始先民正是炎帝族团的一个体系。因此,盘古神话的滋生,便有了文化因子。以后黄帝族团又兼并了炎帝族团,中华民族第一次出现了大联合,大统一的时代,也是历史学家称为神话传说的时代。黄帝王朝的建立,以后的帝王,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商代,殷人分布在其境的祝融诸部为荆,后来随殷人的逐步向南开拓,达到伏牛山以南的南阳一带。商京周初,楚文化遂由此而发展来。著名学者何新先生在他的《宇宙的起源》一书中记述了楚族和楚文化的发源:楚族认为自己乃火正视融之后。楚族乃前商太阳图腾部族以及帝舜族之直系后裔。其祖居地在中原中心的“祝融之虚”及昆吾故地,即今河南郑州、濮阳间。周灭商后,将先楚诸族中一部分封国建于陈(今淮阳)。另一部分迁于中原南界的南阳盆地,即丹浙水之间的“鄢郢”故地,此于西周之南界。楚族受封于此,守望南方,以备南蛮。与楚族关系密切的商族被迁于商洛,即古商国。《史记.商君列传》“正义”记载:“于商在邓州内乡七里,古于邑也,商洛县在商州东90里,本商邑,周之商国”。楚子在西周末始居丹阳(今南阳),地在今丹浙二水之间,所犯者。商社也。丹者,太阳别称。直到春秋,楚贵族死仍归葬于丹阳。

从楚人的族属源流考察,其祖先最早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即今河南郑州、新郑一带;后来他们中间的一支逐渐南徙,来到南阳盆地的南部边缘地区,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承继于有虞及夏、商先祖的文化,而同当地的南蛮融化结合,遂创造出一支生气勃勃的新文化——楚文化。西周初年,楚定都丹阳,及春秋初,武王徒郢;标志着楚国早期历史的重大新起点,从此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族商鄢郢,故地接近中原。战国中期,楚宣王时,商就趁楚中心南迁,吴楚争斗方酣无力北顾之际,袭夺楚商于地,并受封于此。子威王立,威王名“商”,即以志不忘故地也。屈原本为楚之司徒,因谗被贬为三闾大夫,乃守社之官也。楚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87年),屈原屡作辞赋,讽刺时政。楚襄王怒,流放屈原于洞庭一带。屈原悲愤南下,作《徙江》。道过夷陵,拜楚先祖宗庙,见图壁画,乃作《天问》。何新先生说:“'天问’者,宇宙历史人生之问也”。寻绎《天问》全篇:先问宇宙洪荒由天而地,由神话而人文及远方异物《天问》之谜,说明远古神话由自然崇拜过渡到英雄崇拜,随着原始氏族的兼并战争,一个氏族集团的失败,归附到另一个氏族集团,由英雄崇拜转型到祖先崇拜。据推测,人类开天辟地的盘古祖先开始由氏族酋长祭祀,后由祖先崇拜而代替。从此“天”神话演变成盘古神话由民间传说而流传下来。

综上所述,盘古文化是楚文化的组成部分。楚文化上承重梨祝融之后,乃正是炎黄文明的正宗和本根所在。屈原说:“帝高阳之苗裔兮,神(朕)皇考日伯庸(祝融)”。屈原自豪地强调楚人对华夏始祖主流文明承继的这一正统性。因此,楚族乃夏商主流精英文化的承继者,具有古老悠久强大的文化传统。盘古神话第一次从民间传说转向文字记载,盘古开天的事迹,古文献中的始出,以三国时吴人徐整所著《三五历记》为最早,其次是南北朝时梁任方所著《过异记》中再次出现。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秦朝灭亡,汉朝的建立,中华民族再次出现统一,到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中华民族分裂,人们渴望和平,过上安定的日子,国家民族需要出现共同的认可的神。恰恰在这个时期,三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和《五运历记》中,叙述了“秦汉间俗说”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功业,填补了中国史书中鸿蒙时代的这一空白。从此中国上古华夏民族不仅有了共祖,远古时代的文化英雄便成了先民共同祭祀的祖神。

二、盘古神话在中国的文化价值

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这就是寻根的欲望。文化越是发展,社会越是进步,人类的寻根意识就越强烈,越是自觉。世界上每个民

族都有自己文化的“根”,这条“根”不仅见之于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远远延伸到文字发明以前的时代。对上古华夏民族的了解,除了考古发掘出来一些文物外,主要依赖于口耳相传下来的神话资料。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源头,也正是深深扎在自己的神话传说的沃土之中。为了探讨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我们不得不从此先民的所遗留下来的神话遗产中,寻找自己的文化之“根”。我们追溯盘古神话的根源时,“盘古”这个姓名出现早晚,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关键在于盘古神话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

1、从典籍中盘点盘古神话中的文化价值

从三国吴人徐整所著《三五历记》到近代桐柏县马卉欣所著《盘古之神》、《盘古启论》记载盘古神话的书、史志道书有几十种,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已载人《三五历记》、《绎史》、《五运历年记》、《这异记》、《路史.前纪一》、《历代名画记.述古之秘书珍图》、《历史神仙通鉴(卷一)、《枕中书》、《神异经》、《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中国神话研究》、《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开辟衍绎》、《盘古神话新论》、《广博物志》、《神话三百篇》、《神诋与英雄》、《人类曾经被毁灭》、《诸神的起源》、《泌阳县志》、《桐柏县志》、《泌阳风光物产》、《盘古开天》、《二十五简编》、《南阳民间故事》、《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等多种书籍;归纳起来有八种类型:(1)古人笔下的盘古神话。(2)中外学者学术论证中的盘古神话。(3)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盘古神话。(4)史志书的盘古神话。(5)道教经典中的盘古神话。(6)古画集中的盘古神话。(7)泌阳盘古山区的盘古神话。(8)少数民族神话故事中的盘古神话。盘古神话一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到达蔓延滋生。学派争议,说法不一,为盘古文化的发育成长增添了异彩。

2、盘古开天辟地种话蕴藏着“宇宙”和”人类”起源的原始文化因子

“宇宙”的起源是一个空间概念,人类起源是一个上帝造人的概念,即人是“神”的产品。

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在《天问》里这样问道,大意是:

请问,关于远古的开头,谁个能传授?那时天地未分,能根据什么来考究?那时混混饨饨,谁个能够弄清?无底的黑暗生出光明,这样为何故?阴阳两气渗和而生,它们的来历又从何处…-?

屈原的诗追寻的是世界的起源问题,它包含了古代人对世界本源的看法,但同时,也是以大量的神话传说为背景的,其中就包含了“开天辟地”的神话。

三国时吴国人徐整在《三五历记》中的盘古: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清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起数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徐整在《五运历年记》又说:

“天气鸿蒙,萌芽滋始,遂分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天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鬃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王,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黍。”

《三五历记》和《五运历年记)}中的盘古神话同出一人之笔,前者是“开天辟地”,即宇宙起源的问题。后者是“垂死化身”即“万物起源”的问题,南朝梁人任方在《述异记》中说:“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牧始于盘东”“盘古开地”的神话下仅见于古代的典籍记载,也见于秦汉民间的传闻。因而得到后世民众的广泛祭祀。

盘古“宇宙开辟神话”和“创世英雄神话”是从神话学中研究天地起源的重要课题。

在人类文明朦胧的神话时期,原始人将宇宙的起源想象成一个巨大的“蛋”。这就是宇宙起源“母题”,世界民族的远古传说中都涉及这“蛋卵”的母题,从而为我们研究宇宙起源问题有了因子。这个蛋里到处都是水,浩浩渺渺,昏昏暗暗,没有任何生物,没有任何动

静,突然在一天,这个巨大的蛋裂开了,蛋中间一部分较轻的物质变成了天空,而一些较重的物质则变成了大地。这就是世界创世神话的共同内容,许多民族的神话里相伴随着还有自己的始祖的出现,它几乎遍及地球的各个角落,曾在不同肤色的原始人口里流淌。”

然而,从中世纪开始,当哥白尼确定了太阳:中心论以后,现代意义上的宇宙起源问题才真正捉出来。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彻底毁灭了古人创世神话。地球从一块平板变成了一个圆球,它孤零零地悬浮在宇宙之中。

盘古神话中盘古死后化身为宇宙万物,这就是“垂死化身”的母题。盘古神话“垂死化身”的母题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韵思维模式,源于远古神话中人神同形的信仰。在《山海经》中,到处可以看到自然神半人半兽的面目出现,其中提到的人不是人面鸟身、人面牛身、人面蛇身,就是人身龙首。徐整在《五运历年记》说:“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英雄盘古的形象演化成动物形象。这是来自原始人的原始思维。自从他们意识到死亡之日起,就发现大自然也有着与人类相似的生死现象。不仅自然万物生老病死,而且还能相互转化。他们相信万物有不死的灵魂,而万物的变化,又导致了他们认为物体能自由变形的联想。根据这一原始人思维模式推论,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不仅包含天地的开辟,也包含着人类自身的由来。且在中国各民族中,也广泛流传着这种追溯人类采源的神话。无论中国盘古神话和世界各民族的神话,在追溯人类来源的问题,无不涉及“泥土造成人”的母题。大地是万物之母。只有人类,才知道谁是自己的真正母亲。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自然生人,即人类是从自然物中出现的,对自然与人类的起源盘古式的解释,并不是华夏民族特有的现象,而是人类原始思维共有的一种特征。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各民族的造人者往往是创世者,其方法是由创世神独立创造人。《圣经》中就有上帝造人的说法。在形形色色的造人神话中,人们最熟悉的,还是泥土造人的母题。说明这个母题具有原始文化与原始心理的普通性质,它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特定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心理。在氏族社会后,当人类由“蒙昧时代”进

“野蛮时代”之际,如中国的仰韶文化时期,开始学会用土坯烧制陶器;人们当然就会联想到用泥土造人。这就是“泥土造人”的神话的原因所在。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深深扎在“土地”之中,人类生于土地,死后回归土地,与土地有深厚的感情。

19世纪,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了一套轰动世界的生物进化论。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经过一番激烈的学术和宗教的大动荡、大争论后,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这个进化体系的完善,许多科学家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一些哲学家也作出了许多贡献。生物进化论成了当今世界不可动摇的理论之一。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考古的新发现,出现很多世界文化不解之秘。对人类起源问题也出现不少新的假设。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不过是一种假设而已,而且是世界众多假设中的一种。对这种假设提出了疑问:达尔文进化论是唯一正确的吗?人类起源之谜,真正成了千古不破的谜团。现代人类起源的各种假设,从思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人类是由万能的神、万能的上帝创造的,几乎世界所有民族的史前“创世纪”神话篇章中,在解释人类起源时,都说是神创造了人。二是人类不是地球生物自身演变的结果,而是由宇宙深处来的高智慧生物创造的。三是人类是地球生物自身进化的结果。

3、盘古创世神话,揭示了阴阳起始的宇宙观

盘古创世神话直接反映了上古先民的宇宙观,他们把宇宙众多复杂的万物万事,按阴阳分为两类阴阳它是宇宙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既对立又统—,相互依存的规律,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盘古开天辟地,宇宙起源问题,南朝梁人任方在《述异记》中记载:“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其中秦汉间俗说”,证明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从先秦到汉代从事这种思考的人以楚人为最多。屈原是楚人,老子是楚人,庄周也是楚人。《庄周.帝王》中,首先出现了“中央帝浑沌”。在庄周以后,认为天地开辟于一片混沌的看法,逐渐流行起来。我们认为,混沌传说的起源,并不在于对宇宙天地开始的解释,而在于从黑暗到光明的变化过程。从混沌神话看,它讲的是黑暗结束,光

明的诞生。人类从黑暗走向一瞬间的强烈感受,深深贮藏在人类的潜意识中,并对人类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老子在《道德经》这样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书中讲的“道”,’就是原始的混饨,这正是宇宙起源的观点。在它身上孕育出了“一”。根据先秦人的观念,太一就是太阳,也就是上帝“一生二”,阳又产生了阴。“一和二”的关系,实际就是阴阳的对立关系。这种关系同时揭示了由太一(神、上帝)到神之子(人)的过渡、老子说的“三生万物”,这就是说阳和阴的调合和统一,产生了宇宙的一切事物,他的“对立”、“统一”的哲学命题是中国原始神话,即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中所蕴涵的阴阳观念和理论表现,也是后来两千年的中国哲学不断再思考和再认识的基本母题。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既包含着“宇宙卵”,又蕴藏着太极阴阳宇宙观。我们联想到太极图的形状,圆圈内画着两条阴阳鱼,白色的鱼象征着阳性、动态,代表天;黑色的鱼象征阴性,静态,代表地。二鱼形状一致,形尾相接。正是一个“宇宙卵”。太极图以圆圈代表天象和宇宙。《易经》的系辞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议,两便生四至,四象生八卦”这样变化之始,开始于太极。太极主阴阳,阴阳生四时,四时生八卦。自然万物皆来自阴阳两种力量的运动与变化,而阴阳则包含在盘古开天辟地的蛋形宇宙卵神话中。盘古神话中“天地混如鸡子”,“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法为地”的思想完全一样。所以,盘古神话中的“宇宙卵”母题,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从荆州博物馆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纺轮上,有着典型的太极图案。再联系到《易经、《楚辞》和《淮南子》中的混沌阴阳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不断传承,左右着中国古代宇宙观的形成与发展。

从盘古开天神话引出的“宇宙卵”,到太极图,从太极图到《易经》、再到《周易八卦》,以信息预测而闻名,以深奥的科学理论而为世人所重视。1770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由《周易八卦》悟出了数字计算“二进制”的灵感,他在1679年提出了“论二进制”原稿。1701年4月,他把二进位制表寄给在中国传教的法国传教士白晋。白晋立即看出二进位制与中国上古所传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和伏羲六十四

卦方位两图有关,两人通信后。1703年4月,他发表了论文题目是《二进位制计算的阐述》,副题是《关于只用0到1,兼论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从此,世界上出现了计算机。1980年,生物学家受八卦启发,研究出生物遗传基因密码。“宇宙卵”的母题,直接启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浑天说”,宇宙模型理论创立,给古代天文学家张衡制作“挥天仪”和观测、计算天文现象的方法带来了灵感、,东汉时期,这些天文学理论和方法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4.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与秦汉时期天文学的发展相印证

河南南阳不仅是楚国属地,又是汉代著名的地方。《汉书.地理志》云:“秦既灭韩,徒天下不轨之民于南阳,故其俗夸奢,上气力,好商贾渔猎,藏匿难制御也。宛,南通武关,东受江、淮,一都之会也”。这里不仅经济繁荣,科学文化也较发达。在这里出土了大量汉画像石,汉画像石神话与天文图像,充分表现了汉代劳动人民丰富的天文知识。汉代,在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是一个很重要历史阶段。据史书记载,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并能计算出这些行星会合的周期。对于日食、用食和太阳黑子,慧星观察记录不但详尽,而且已经初步认识到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观察天象的仪器方面也不断有新的发明创造。汉宣帝时的耿寿铸钢为像,制成混仪,以观察天体运行。东汉和帝时有贾逵发明黄道铜仪,稍后又有南阳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发明水运铜浑天仪。南阳汉画馆画像石中与天文学有关的天象图就有20余幅之多,反映了优美的神话传说与天文学成就结合起来,印证了秦汉先民神话传说故事对发明的灵感。它的特点一是在西方天文学尚未进入中原以前,用独特的画像方法忠实记录了汉代乃至先秦时期中国在天体观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成为中国最早的天像图:二是在这些天像图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星图是可以用现代星图进行比较和验证的,这说明当时的天像观测和绘测天象图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这些所记录的天文学成就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三是天象图与古代盘古开天地的太阳崇拜、月亮崇拜的神话故事基本一致,充满了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代人解释自然和认识自然的主动性。四是有许多民俗学的研究价值。汉画像石充分反映了楚文化和楚神话在汉

代民间的广泛性,恰恰中原盘古神话也扎根于位于汉代南阳属地的泌阳盘古山区。

5、盘古神话中的“垂死化身”而导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的思想,即天、地、人一体的信仰,可以用“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来概括人生自然观。天人合一的思想包括三个层次。首先,上古神话传说的“天”,即天崇拜的“天”,是一个有形实体的推论,即自然崇拜中的太阳、月亮、星体、风雷、雨等,也包括地上的万物、山川、河流等。也就是说,阳为天、阴为地。到黄帝时代,天人合一的观念更系统化。《黄帝内经》有“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有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天气”。并把自然界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类型,也叫“五行”。山川有五岳,人体有五脏,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四时,人有四肢,此人与天地相适应也,将整个人体看作是一个小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天体,是对立又统一的生物系统。这就是古人的天人合一观。其次是天人合一的宗教观念,这是由自然崇拜向原始宗教转型过程中的天人古一的思维。董仲舒所说的“天”,已经成为有意识的了。所为“天不变,道亦不变”即大上、地上本为一体,不仅为汉代刘氏天下找到了最有力的根据,而且使三纲五常之说得到了刘氏上天的批准。从此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认识方法,便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一席。董仲舒认为“天”是有意志的最高神。这个神高高在上,既不是历史神学中的人祖,也不是专司一方之神;而是主宰之神。在历史神学中,上帝和祖神一体化了。在孔子的学说中,“天”是祖神的一个抽象,是古史化的祖神依据。中国传统文化讲天人合一,又讲人类行为只要合乎天的要求寸能成功。即订天命,又讲自己的积极奋斗。天人合一,实际上把宇宙、世界、人类看成一个学体。再其次,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到了近段,又赋予自然是人的生活的组成部分。同人一样,自然界也是一个生态系统。人类破坏了自然界生态系统,也就破坏了人类的本身。所以“热爱自然”、“回归自然”说出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环境的珍视和向往。因此,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现在生态环境观念基础哲学理论。

6、盘古神话中“垂死化身”,体现了“以人为本”,无私奉献的

英雄精和盘古神话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巨大影响,更在于“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文主义倾向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献身精神。盘古神话中,盘古竭尽殚精开天辟地,不惜以生命换来生气勃勃的大千世界,为历代仁人志士所效尤。盘古是人民群众中“人祖”的化身,是英勇献身时代英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远古人类祖先。由于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标准不同,神话人物也就会随着人们的爱憎意识不断改变着形象。盘古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塑造的神话人物,是一个理想的祖先大神的形象。我们要把他看作是人类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在新世纪我们要使中华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大与昌盛,我们的事业和每个人前进的道上还会有很多困难和矛盾,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祖先的开天辟地的精神,开社会主义的明“天”,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幸福之“地”。

三、盘古神话的历史价值

“盘古神话”一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不论是在中原汉民族地区或是少数民族地都可以追寻这位神话英雄的踪迹。他的踪迹,涉及山川风景、习俗民情、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话学、原始宗教、道教、中国家法社会等等,其盘古神话的流传的覆盖面,从黑龙江到南海之滨的海南岛,从秦岭、西蜀到千里东海沿岸;都有民间祭祀盘古的社庙。中华民族50多个民族地区都流传盘古开天辟地“黄泥造人”的神话传说。特别是以泌阳盘古山为中心的桐柏山区,在民间流传的盘古神话群,与当地山川形胜密切相联。民间祭祀盘古的习俗从远古乃至汉代一直延续至今。几千年来流传下来朝拜盘古的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庙会,充分说明了华夏民族意识中的潜在的寻根心理多么深厚。因此,以泌阳盘古山为中心的桐柏山盘古神话,应是中国各民族盘古神话在中原的发源地,显示了泌阳盘古山古老文化扎根于民间。

1、盘古神话是社会发展不断在矛盾与冲突、叠加与融合的产物.

盘古神话为什么通过民间神话传说形式保留下来?这个问题,要从远古社会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氏祖祖先崇拜、原始拜物宗教、多神教和神教中追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探讨中国社会的主流神话和民间神话的区别。

首先,神话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在矛盾中孕育、冲突、叠加、融合发展的产物。一个时代一种神话左右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时代总有前朝旧曲在演奏,前代的旧神话尚在,新的神话便由新的主宰者叠加上去,使神话便显得更加丰富,后出的比前面的更加精致。神话在旧有枝干下更加根深叶茂。

著名学者田兆元先生所著的《神话与中国社会》一书说:“神话史如同任何其他文化史类别一样,都要探源溯流,考察流变,揭示规律”。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辨》第四册自序中揭示了神话新陈代谢的社会规律:炎、黄是华夏与秦人所礼之神,颛顼是陈国之祖,太昊为任、宿诸国之祖。每个氏祖部落祭祀自己的祖先一一“神”。当天下统一时,原是不同的民族,本祀不同的祖神,怎么能认同异祖之神呢?于是聪明人起来,把祖先和神灵横的系统改成了纵的系统。经过氏祖集团的战争兼并,激烈的较量便产生了一个新的共祖—一“神”。在夏、商王朝的统治朝代,炎、黄二帝的神话不仅与至上神无缘,在汉传至今的夏商神话里,神坛上似乎没有他的地位。他们在春秋战国时才不断发展,而于汉代独尊。春秋战国时,齐、鲁、三晋认黄帝为正宗,楚则祀太一,秦虽也偶祭炎、黄,但他们却认为自己的上帝是白帝少昊,黄帝还没有成为全国的共祖。秦统一后又祀黑帝;炎、黄二帝遂遭排斥。汉刘邦起事,灭秦的神话舆论先行,遂行赤帝子斩白帝子的神话,赤帝即炎帝,主要进攻对象为白帝。汉得天下,又因代秦之水必以上,上之色黄,故立黄帝为正宗。炎、黄遂为汉人之两大神。其次,中国原始社会历史发展证明,民族神话的冲突和融古,推动了社会神话的发展。

神话是共同体集体精神的结晶,它代表着一个群体的情感意愿。在远古社会,盘古神话是随着氏族组织的不断分化联合,社会组织不断扩大,形成了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与共同心理结构的民族群体。盘古神话的诞生是与民族形成同步的,在冲突中走向融合,在强烈的冲突中走向一体化而为大众所认可。历史证明,大规模的原始氏族集团的大冲突与融合是靠一种武装力量来实现的,取得胜利的统治者为了防止被兼并民众的反抗,不仅依靠权力打击反抗,

而且还要从精神上征服大众,于是胜利的氏族集团便垄断了神话的制造权,这就产生了国家神话和民族神话。国家神话也是主流神话,国家神话将统治者的意志渗透其中。将民族神话转化为为统治者服务的神话。民族神话韵生命力比国家神话要强,民族的神话与国家的神话,往往伴随着王朝的替代与民族兴废而产生新的神话。

夏、商、周三代乃至前期,财富的积累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氏族暴力,氏族依据自身的武力开疆拓土,聚敛财富,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并将血缘关系转换为政治关系。这时,人文英雄显然不如家族祖先的地位。英雄崇拜而随之转为祖先崇拜。因此,为了强调和突出家族祖先的神圣性,着意渲染家族祖先的丰功伟绩,创造了记录着人类征服自然历程的半人半神的英雄神话。如出自羊图腾氏族的炎帝,被奉为神农氏,成为农耕文化的创造者。出自熊图腾氏族的黄帝,曾在阪泉胜炎帝,在涿鹿大败蚩尤,统一中原,是华夏族的缔造者。太嗥出自鸟图腾氏族,被视为畜牧业的始创者,又是八卦的发明人。由此可以看出,氏族崇拜的神灵皆为人文英雄,人文英雄合成于祖先神性之中。相反,非血统之族,不在祀典。如“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齐继之,故视以为稷。并工氏伯九有也;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尧能单均刑法以信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鲸彰洪水而遂死,禹能以德修鲸之功,契为司徒尚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浩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昭,武王去民秽。这些祖先被崇拜是因其人文造化之功,真实非族也,不在祀典,只有家族先祖才可祀。而那些和文化创造无密切关联的神柢则被冷落或摒弃。因此,神话成了古史,古史成了神话,中国原始神话还未被综合统一的神系“圣典”,就被家族祖先崇拜所肢解,并沦落为民间的神话传说,可想而知,盘古是个开辟天地的人文英雄,但它未纳入直系的祖先崇拜,使盘古被视作祖先神性的原始神柢身上的动物因素突然奇迹般地退居到极为不显眼的地位。

其三,中国原始社会至上神的崇拜是原始宗教产生的温床。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始终崇拜着一位至高无上的天神,这就是盘古神,最高神是低级民族发展到较高程度时宗教不断发展的结果,最初

是自然神,后来带上社会属性。盘古虽然出现在典籍较晚,但是他是宗教不断发展的产物。近百年以来,考古工作发现了大量的我国新石器时期的遗物上的绘画、陶纹、塑像、壁画、岩字等多种包括灵魂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社神崇拜、天神崇拜、女神崇拜的资料,印证了在原始人宗教活动的话形式中,它们是相互依存发展的.如灵魂崇拜伴随生殖崇拜,生殖崇拜引发了图腾崇拜,继而有祖先崇拜。这一切崇拜活动都跟一个至上神发生联系。这个万神之主一直为民间百姓所崇拜。盘古神话在民间流传这么广泛,说明民间祭祀盘古之神的宗教活动有它的继承性。这个诸神中的最高神,是人们宗教意识的发展人为地综合各种神灵的属性,适时而创造出来的共同认可的人格神。这个神就是“天神”,也是“上帝”。考古发现是甲骨文卜辞中之“帝”和“上帝”的屡次出现为依据,确定在殷商时期有至高神的存在。事实证明,在我国的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天神崇拜,从中原大地到长江流域,从东北到东南沿海,新石器时期的考古材料都显示出先民们对至上神的崇拜。商人曾将其祖先与上帝叠合,但商灭以后,天神仍然它抽象的社会属性。它以社神与祖先神为基础,孕育着产生着原始宗教,宗教的发展是盘古神话产生的源泉。

2、盘古神话是中国远古社会国家神话与民族神化,社神与祖神相融合的产物

夏商时期,国家机器日臻完善,氏族制度已瓦解得只剩下些影子。在世界上不知生存几万年的氏族制度被国家制度取代了。原始神话是为氏族制度服务的,是集体的产物。氏族由部落发展为民族,神话为民族服务,国家产生遂有国家的神话,神话从民族神话分离了出去。神权逐渐政权化,神话便带有强制接受的色彩,神话不再是发自民众的心声,神话成了统治阶段意识的集中表现。国家的神话是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神话,而民族神话是一个民族共同信奉的神化。二者的融合则国家的神话披上了民族神话的外衣。成为代表统治阶段利益的宗派宗教观念。政权依赖神权便是一种必要的选择而政权与神权的叠合表现在神话上是民族神话与国家神话的合流,这是解释夏商奴隶制社会神话的理论立足点。因此,神话的历史化使祖先的历史成了神的

历史。尽管上帝被视作自然界与人间的主宰神,但是在商代人的观念中,上帝没有一定的居所,不受人间直接的供奉,尽管国家的统治者祭祀的神柢超出了祖先种,但始终是以祖先崇拜为其核心的。因此,历史神话实质成了宗法宗教的理论,这是使盘古创世之神了人统治者祭祀的根本原因。

在夏商奴隶社会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尤其盛行祖先崇拜,他们将祖先崇拜跟氏族崇拜的大神高度叠合,成为政权的保障,是国家神话与民族神话合流的体现。如夏人因其农耕生活而崇拜社神,殷人属东夷游牧民族而崇拜天神,先后进入奴隶制时代,他们便把祖先分别跟社神、天神合流,成了神性十足的先王。父系氏族社会改造了图腾神话,产生了夏人社神、殷人的天神。夏代的神话是将氏族神话时代的神话气力转向了政治统治的轨道。商代同夏人一样祭社,但社神并不是殷王朝崇拜的主流,上帝是殷人的至上神,殷人却把他们的祖神跟上帝会流。殷民族上帝。它既是祖宗神又是至上神、夏商王朝采用的是一种神权与王权相合一的统治方式,国王既是一国的政治统治者,也是该族人的宗教祭司,是天神在人间的代表,又是神权的垄断者。在奴隶社会后期,天地之神由人格神演为自然神,神权与王权的分裂日趋明显。这时期表明领主制封建社会已经是建立天人合一的神话形态已经分离。

西周是封建领主制社会,周王朝建立了三位一全神话系统。祖宗崇拜当是核心内容,祭祀天神为皇家特权,而祖祭和丧葬则是全民的宗教权利。王族祭祖是具有全国臣民皆躬行的政治宗教行为。周族开始为殷属国,其宗教活动最初都受殷的影响。周族的主神,不是天帝、不是社神,是稷神。稷神即谷神,在夏、商的祀典里没有地位,西周以稷神为主神,周民族中流行着稷神崇拜。周人为了强调稷神的地位,在稷神之前加了一位烈山氏之子柱。烈山氏即炎帝,炎帝姜姓,为周母家,说明炎帝与姜女原是一脉相承的。因此稷神享受着特有的香火,周代神话里占有重要地位。周王朝的建立,没有把自己的主神列入最高神,而是袭用了夏商的天地之神以为最高主宰。这样,天帝、社神就彻底褪去了祖宗人格的成份,而成为纯粹的自然神。祖神于是以单

试论中国神话的起源及特征

试论中国神话的起源及特征 摘要:神话作为中国文化的不可或缺组成部分,有着其深刻的起源,以及独有的特点,神话这种文化形式历经几千年,依然通过各种形式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神话中国神话起源特征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样因此而具有悠久的文化,从上古的神话传说,到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再到宋明理学……这些文化经过数千年的传播,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故而,对于了解和认识这些传统文化有利于我们认识自己,同时,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有一定的意义。中国神话作为最为初始的文化,包含着许多后世仍在探讨的问题,所以,对中国神话的研究就有着重要意义了。 一、关于神话的定义 关于神话的定义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古往今来许多先哲对神话做了太多的定义。摩尔根认为: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的野蛮阶段。泰勒认为神话产生于人类发展的一定阶段,曾流传于一切民族,并主要留存于原始民族中。野蛮人当时所处的状态,是为任一社会所必须经历的阶段,而在野蛮人那里,则可寻得对神话进行阐释的钥匙。总之,在泰勒与朗格看来,神话主要是原始野蛮人的思维产物,对于世界上一切民族而言,概莫能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神话的看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认为神话起源于原始社会野蛮期的低级阶段,二是认为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力想象化的产物,随着自然力被支配后,神话也就自然消失了。另

外其他许多学者也用自己的理论对神话做了解释和定义。19世纪自然神话学派的理论,认为一切神话都是自然演进的寓言;安德鲁·兰的理论,认为神话主要是因果论的;马林诺夫斯基的理论,认为神话不是因果论的,而是社会生活及信仰的认可或“特许凭照”;简·哈里森发展了罗伯逊·史密斯和J·G弗雷泽的理论,认为所有神话产生于对宗教礼仪的误解;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神话象梦一样是无意识的恐惧与欲望的反映…… 我国也有人对神话做了自己的解释。鲁迅在1908年《破恶声论》一文中说:“夫神话之作,本于古民,睹天物之奇觚,则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出古异,淑诡可观,虽信之失当,而嘲之则大惑也。……倘欲究西国人文,治此则其首事,盖不知神话,即莫由解其艺文,暗艺文者于内部文明何获焉?”1923年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神话再作定义:“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鲁迅的神话定义显然是在日本和西欧的神话学东渐的文化背景下作出的,把神话看作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矛盾在他的《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一书中对神话做了这样的定义:“我们所谓神话,乃指: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所叙述者,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但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信以为真。”“据最近的神话研究的结论,各民族的神话是各民族在上古时代(或原始时代)的生活和思想的产物。神话所述者,是‘神们的行事’,但是这些‘神们’不是凭空跳出来的,而是原始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之必然的产物。”①

中原礼赞--五千年河南神话与传说总汇

中原礼赞--五千年河南神话与传说总汇 泱泱中华数千年文明,其中点点滴滴无不与中原大地息息相关。 话说当年天地混沌一体,一切皆无,也就是“无极”之状态。盘古一日醒来,抡起大斧劈开天地,从此才有“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沉者为地”,日月星辰罗列其间。盘古之身躯也化为山川河流树木,这是最初的空间。盘古开天地的传说源于河南桐柏,而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地点也是在河南桐柏。所以,在古老的中华神话中,盘古是中原大地上的第一位英雄。 三皇之一的地皇伏羲氏是河南淮阳人,传说他犬首人身,与人面蛇身的女娲氏是兄妹。当年二人结为夫妇,生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就是我们的祖先。另有传说说是女娲氏用泥土捏出了人,不管怎样,“女娲造人”与“女娲补天”的传说在中国人中广为流传。在上古之世,曾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人祖女娲娘娘炼五彩石以补天,她所撑起的也正是中原人头上的一片天空。在水城淮阳,至今仍有天下第一太昊伏羲陵存在,且历朝历代都有修缮。 炎黄二帝的传说也源自中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黄帝的故乡在河南新郑,他带领他的勇士们击败了早于他的炎帝部落,从而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同时也将其势力范围扩到中原以外地区。传说他与距他东北方向上的蚩尤部落进行了数次较量,最后在诸多天神的帮助下击败蚩尤部落,并将蚩尤杀死。他迁都涿鹿,并在那里结束他的余生,且葬在了那里,但在陕西及河南至今仍有其衣冠塜受人香火。 黄帝曾命仓颉造字。仓颉也不负重托,根据日月山川,飞禽走兽的形象创造出了传说中的文字。仓颉也是河南人,在河南南乐县,现有仓颉陵及仓颉庙。 在黄帝之后,有其孙少昊颛顼帝高阳氏与其曾孙高辛氏帝喾也均活动于中原地面。在河南濮阳现有颛顼、帝喾二帝陵,香火颇盛。也正是在此地,曾出土了“中华第一龙”,也正明了在距今四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已有了对四象的崇拜。 河图洛书出自河南洛阳,龙马负图出洛河,伊洛河与黄河交汇,便形成了中华文明古老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

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

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 中国神话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众多神话故事中,伏羲、女娲和盘古创世神话被誉为三大母题,具有广泛的流传度和文化意义。本文将对中国三大神话母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神话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一、母题介绍 1.伏羲神话 伏羲,又称太昊,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据传,伏羲生于雷泽(今属山东菏泽),具有蛇身人首的形象。他发明了渔猎之器,并创造了八卦,以阴阳五行之理来解释天地万物。伏羲神话最早出现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后人多以伏羲为华夏民族的始祖神。 2.女娲神话 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另一位创世神,据传她具有蛇身人首的形象。在神话中,女娲用五彩石补天,断龙筋以支撑天地,并创造了人类。女娲神话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后人多将她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神。 3.盘古神话

盘古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据传他开天辟地,创造了宇宙万物。盘古神话最早出现在《三五历纪》等古籍中,后人多将盘古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神。 二、历史演变 中国神话母题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影响。在先秦时期,神话母题多以口传形式流传,内容较为简单朴素。随着历史发展,神话母题逐渐被书面记载下来,内容也日益丰富。在历代文化传承过程中,神话母题还不断被后人赋予新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三、文学意义 中国三大神话母题在文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首先,这些神话母题为后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例如,在古代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中,经常出现伏羲、女娲、盘古等神话人物的形象和情节。其次,这些神话母题为文学表现手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例如,伏羲神话中的八卦图案被后人巧妙地运用于文学创作中,以表现天地万物的变化和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 四、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于中国神话母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

盘古女娲文化遗存揭秘中华民族创世神话的完整性

盘古女娲文化遗存揭秘中华民族创世神话的完整性 作者:侯耀忠耿宝山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09期 【编者按】西华地处中原腹地,史称华邑、娲城、箕城。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从古至今流传着盘古女娲创世神话,保存着久远而丰富的盘古女娲文化遗址和被称为“活化石”的经歌及传统民俗活动。特别是盘古寨遗址、女娲城遗址都存在于同一县域内,并在民间祭祀活动中同时供奉,同时祭拜,这一现象在我国已知的盘古女娲神话及文化遗存中极为罕见。因此,深入研究和论证这一文化现象,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创世神话体系,确立盘古女娲的神圣创世地位,具有极其重要意義。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深厚的底蕴,有着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优势。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创世说却被神话学界认定为是分散的、孤立的、不完整的,结论是我国不存在像西方国家崇拜的创世人物和创世神话。这个在学术上、理论上难以解答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考量着中华非遗原点文化研究的学者们。 我国创世主人真的缺位吗?创世神话真的不完整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深入考察西华县境内的文化遗存,走访了乡村、农户、民间祭祀团体和各类盘古女娲文化研究会,历经几年时间的考察、发掘与研究,终于找到了答案,得出了新的结论,为我国创世神话的完整性,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一、盘古女娲在西华县境内的文化遗存和历史遗址 文化是人的存在的根基。从古至今,西华流传着大量关于盘古女娲的神话传说,保存着大量久远而丰富的创世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存,既有物质形态的宫殿、庙宇、遗迹、墓葬、石刻、砖雕等,又有非物质形态的、流传于民间的歌颂盘古女娲的优美传说、民俗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独特、规模盛大,而且这些遗存既有盘古寨,又有女娲城;既有盘古墓,又有女娲陵;既有出土的“盘古寨”砖匾,又有女娲的碑文。与之相关的还有女娲宫、龙泉寺、墓岗寺、盘古井等历史遗迹,这些就像一个远古时期的天然“沙盘”,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创世文化遗址群。 (一)盘古文化遗址 盘古寨遗址位于西华县东夏镇木岗寺村东,方圆约1平方公里,过去寨内有村民居住,后因洪水泛滥,村民西迁至现址。该村村民赵克勇20世纪90年代挖出古砖三块,上刻有“盘古寨”三字,据专家考证为古代盘古寨寨门匾额,该村村民还挖得石斧一柄,据文物部门考证为新石器时代石斧。木岗寺村西有盘古墓一处。当地人传说,盘古墓又叫“五里岗墓”,南北长2500多米,东西宽500多米,墓旁有“盘古井”,历年洪水、暴雨未曾灌满。村内还有墓岗寺遗址一处,今日木岗寺村也因此得名。“文革”时期因避讳改“墓”为“木”。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之妹赵三秀曾多次前往祭拜并赠送焚金炉一座,该炉炉顶现存于村民家中。 (二)女娲文化遗址 女娲城遗址位于西华县聂堆镇思都岗村。考古发现该城址呈正方形,分内外两层,外郭城墙4000米,内城长1400米,为东周城址,属龙山文化遗址。城墙下还埋着商周甚至八千年以前的古文化遗址。思都岗村一村民在村外挖得一块古砖,呈长方形,长宽约一尺,厚约二寸,上刻正楷“娲”字。经文物部门考证,为明代女娲城城门匾额,现由周口市文物部门收藏。 女娲城遗址附近还有女娲陵,古时记载“望之如山”,后经多次洪水淤积,现存女娲陵顶,高6米多,直径20多米,占地300多平方米。女娲陵东有龙泉寺,该寺始建于汉代,明宣德

关于盘古的意象对话

关于盘古的意象对话 摘要: 1.引言:介绍盘古神话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2.盘古意象的多样性:从自然、人文、神话等方面分析盘古意象的表现形式 3.盘古与天地开辟:探讨盘古神话中与天地开辟有关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4.盘古与社会秩序:分析盘古神话中与社会秩序、道德伦理有关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5.盘古与生命起源:讨论盘古神话中与生命起源、人类繁衍有关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6.盘古意象的现代价值:从文化、道德、社会等方面探讨盘古意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7.结论:总结盘古意象的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正文: 【引言】 盘古,作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其神话故事广泛流传,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盘古神话不仅是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盘古意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表现形式多样,深入人心。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盘古意象的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盘古意象的多样性】

盘古意象在中国文化中呈现出多样性,既有自然方面的表现,也有人文、神话等方面的体现。从自然方面来看,盘古神话中,盘古氏头顶天、脚踏地,其身体随着天地的成长而不断变化。这种意象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反映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界的崇拜。从人文方面来看,盘古神话中,盘古氏在开辟天地之后,牺牲自己,化生成人、物。这种意象表现了先民们对社会秩序、道德伦理的追求。从神话方面来看,盘古神话是中华文明的创世神话,其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极高的神话学价值。 【盘古与天地开辟】 在盘古神话中,盘古氏头顶天、脚踏地,其身体随着天地的成长而不断变化。这种意象象征着人类与天地自然的紧密联系,反映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界的崇拜。盘古与天地开辟的意象,也体现了古代先民对宇宙起源的探究与想象。 【盘古与社会秩序】 盘古神话中,盘古氏在开辟天地之后,牺牲自己,化生成人、物。这种意象表现了先民们对社会秩序、道德伦理的追求。盘古的牺牲精神,被视为道德的楷模,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盘古意象在这里体现了一种道德观念,强调个人为社会、为人类的福祉而奉献的精神。 【盘古与生命起源】 盘古神话中,盘古氏在开辟天地之后,牺牲自己,化生成人、物。这种意象表现了先民们对生命起源、人类繁衍的想象与探究。盘古神话可以看作是一种生命起源的象征,体现了古代先民对生命奥秘的探索与敬畏。 【盘古意象的现代价值】 盘古意象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文化角度来看,盘古神话作

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蕴藏着许多神秘而又奇妙的传说与神话 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娱乐和惊喜,更以其独特的文化色彩,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本文将带您走进中国古代,探索其中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 1. 盘古开天辟地 《山海经》记载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这是中国最早的创世神话 之一。相传在天地还未分开的浑沌状态里,盘古孕育了四十九千年后 破蛋而出。他用斧头将天地分开,将阴阳化为天地二气,最终开创了 宇宙的形成。 这个故事寓意着天地的形成始于混沌和虚无之中,同时也表达了中 国人对于天地创世的理解和景仰之情。 2.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广为人知的故事之一。相传在古代,天 地和万物刚刚诞生,但人类却还没有出现。女娲见到世界寂寞无人, 于是捏泥塑形,用自己的口水制成人形,最终赋予了这些泥人生命。 女娲造人传说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创世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人类与 神之间密切的联系。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 3.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传说《后羿射日》的延伸故事。传说中,后羿得到了不死药,但他的妻子嫦娥误喝了这种药后飞上了月球。天人之间的爱情悲剧成为了这个故事的核心。 嫦娥奔月故事以其浪漫和悲情而广为传诵,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爱情、家庭和不同命运之间的思索。 4. 伏羲与女娲补天 伏羲与女娲补天是一则关于补天神话的故事。相传,在天空中有十只太阳出现,对人类生活和大地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伏羲和女娲兄妹联手制作出铜镜和丝线,引导太阳鸟落下,最终使得世界恢复了宁静与和谐。 这个故事象征着伏羲和女娲作为上古人类的祖先英勇与智慧,并寄托了人们对于和平、安宁的向往。 5. 汉武帝的梦与玉兔 汉武帝的梦与玉兔是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闻名的故事之一。相传汉武帝曾在梦中看到一只玉兔,玉兔嘴里咬着一根草,草上写着"宜城将有大火,千金小心"。当梦醒之后,汉武帝对梦境感到非常困惑,于是派人前往宜城查看,果然发现宜城已经起火,汉武帝对梦的预示非常感慨。 这个故事传递了古代中国人对于梦境的重视和解读,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V1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V1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神话中,人们塑造了各种各样的神、神兽、神话人物等。 一、神话的起源与民族精神 神话与民族是息息相关的。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人物往往与民 族的生活、信仰、文化等紧密相连。神话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 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历史记忆和情感体验。 二、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涵 中国古代神话创造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不仅具有 鲜明的个性,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背景。 1. 盘古 盘古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创世神,他用斧子劈开了混沌天地,创造 了世界。盘古的形象体现了人们探求万物本源、探寻人生意义的精神。 2. 女娲 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人物,她是人类的始祖,自己用黄土捏出人体。 女娲的形象彰显了古代中国女性温柔、善良、勤劳、创造力强等特质,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民生至上的价值观。 3. 后羿

后羿是中国著名的射箭英雄,他曾以神力将九个太阳射下,保平安。 后羿的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勇敢、智慧、清正之气。 三、神话与中国文化的传承 神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灵魂。在 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人们遵循着一种丰富多样的信仰和文化传统。 1.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儒家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华民 族传统的人本主义、仁义道德等:“仁者爱人,义者正己,礼者和众,智者尚明”。 2. 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自然、清静、虚无、无为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 的思维方式、审美取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3.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文化,其价值取向为“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佛教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文化带来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中华文化一部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 古代民族的历史、文化、道德与信仰等方面的精华,有助于中华民族 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中国古代神话论文

中国古代神话论文 一神话的产生及其价值 神话产生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蒙昧时期。在那个时期,人类的意识开始发展,但思维能力极为简单,面对林林总总的天地万物和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人们感到神奇莫测,不能理解。诸如天地开辟、人类起源、日月运行、风云雷电等等问题和现象,都使人们迷惑惊异。自然界的无穷威力甚至使人们恐惧不已。于是产生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出现了冥冥之中有着支配自然力量的模糊观念。人们凭借自身狭隘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幻想,创造出人格化的神的形象;按照人们幼稚的思考,造作出神的故事,以解释自然现象,征服和支配自然力。这些故事在古代人民的口头代代流传,后世称之为神话。 神话不仅以特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而且展现了远古人民的心灵世界,为探索远古时代的历史奥秘透露了许多可贵的信息,也为了解远古人民的意识、情感、精神、意志和性格提供了不少形象的资料,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古代神话还以自身的瑰丽壮伟给人们以美妙的艺术享受,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同时,古代神话还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丰富营养,无愧为文学艺术的肥沃土壤。 二中国古代主要神话 中国神话的产生固然很早,但用文字记录下来则较晚,而且没有系统地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只在《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保存了一些神话片断,虽不够系统、完整,内容却很有特点。

按其内容划分,现存中国古代神话主要包括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和传奇神话。 对于宇宙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探索与解释,构成了创世神话的基本内容。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万物是怎样生成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总之,宇宙是怎样产生的?这个最原始、最基本也最重大的问题,是人类意识发展处于开始阶段的原始人类首先要思考的,难怪它要成为所有神话中最普遍的主题了。创世神话的创作者尽管对这些问题不可能作出科学的回答,但那些充满幻想的描述却极富魅力。例如《淮南子·精神训》所记天地蒙、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的神话,《艺文类聚》一引徐整《三五历记》所记天地混饨、盘古首生、宇宙开辟的神话,《风俗通》所记女娲造人的神话和《淮南子·览冥训》所记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宇宙开辟和人类起源这些重大问题的思考、探索和解释。虽然看似荒谬而无道理,却表现了我们的祖先认真探索、大胆想象的创造精神。 大自然森罗万象,千变万化,威力无穷,神秘莫测,使得原始人类由迷惑而生畏惧,由畏俱而生崇拜。在他们看来,大自然如此生机勃勃,富于活力,俨然是有人格、有意志的实体;而风云雷雨、山川鸟兽也往往被他们认作神灵。在这种“万物有灵”观念的启示下,他们通过想象和幻想,以有形的事物去表现无形的自然力,进而创造出自然神的形象和故事。这便是自然神话。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自然神话是颇为出色的一支。《山海经》中有较多自然神话的记载,其中不乏神奇怪异、令人惊叹的自然神形象。如“龙身而人头,鼓其腹”的“雷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的“海神”,“身长千里”,主宰昼夜明晦、冬夏寒暑的“钟山之神”烛阴,“十日所浴”的神树“扶桑”,衔木石而填东海的神鸟“精卫”等等,都是自然神话中出色的自然神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夸父逐日》的神话: 夸父与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文章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文章 摘要: 一、引言:中国古代神话的背景与意义 二、 正文: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众多富有趣味性、寓意深刻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解读,还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精神。本文将对这些神话故事进行分类介绍,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应用。 一、中国古代神话的背景与意义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起源于原始社会,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解释不够科学,于是借助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出一系列神话人物和故事。这些神话故事承载着古代人们对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分类与介绍 1.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描述了宇宙、人类、民族起源等内容。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等故事,既展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神话人物传说 神话人物传说主要以传说中的英雄、仙人为题材,讲述了他们的英勇事

迹、神奇功能和道德品质。如黄帝、神农、孙悟空、哪吒等神话人物,成为了后世颂扬和学习的楷模。 3.神话寓言与成语典故 神话寓言与成语典故是古代神话故事的又一类别,通过生动的故事、形象的人物塑造,传递了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杯弓蛇影等成语故事,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意义。 4.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 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紧密相连,反映了古代民间对天地万物、历史人物的崇拜和敬仰。如山神、土地、城隍、观音等信仰,既与神话故事密切相关,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民间习俗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价值与应用 1.历史与文化价值的体现 古代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故事,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2.文学创作的源泉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正是基于神话故事进行再创作而成。 3.民间习俗与传统节日 神话故事对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都与神话故事密切相关。 4.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灵感来源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古代神话故事成为当代创作者汲取灵感的源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知识点总结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众多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世界观、价值观及其对自然和历史的解释。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进行一些知识点的总结和介绍。 一、盘古开天辟地 中国古代神话中最重要的起源神话之一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据说在遥远的先史时期,天地初始混沌一团,万物无形。盘古崩坏而生,他用斧子砍开了天和地,天成了天空,地成了大地,同时也创造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众多的自然万物。 二、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是另一则重要的神话传说。传说女娲是世界的创造者,她用泥土捏制了人形,然后将其吹气而成活。女娲不仅创造了人类,还创造了鸟兽、鱼虫等各类生物。 三、神话中的神仙 中国古代的神话中有许多关于神仙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八仙过海。八仙指的是: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汉钟离。他们都是神道中的仙人,各具神通,有些可以超脱尘世,有些可以飞行,有些可以医治疾病。八仙过海的故事讲述了八位神仙乘坐祥云,一起过海的壮举。 四、神话中的神兽

中国古代的神话中还有许多神兽的故事,比如四不像、麒麟、龙等。其中,龙是最具象征意义的神话生物之一。龙被视为中国古代的至高 象征,代表着君主的权威和神圣。另外,麒麟则被视为吉祥、瑞兽, 有着独角、羊角等多种形态。 五、夸父追日 夸父追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传说之一。夸父是一位勇猛无敌的神人,他不满足于人间,企图追赶太阳。最终,他被追得精疲力尽,渴 得无法救治而死。夸父追日的故事寓意着人不能逾越自然规律和珍惜 现有的生活。 六、神话中的仙山 中国古代的神话中有许多著名的仙山。比如蓬莱仙山、方丈仙山、 崆峒仙山等,这些仙山常常被描绘为高山巍峨、云雾缭绕的地方,仙 人们在这里修炼长生不老之术,生活安详而祥和。 七、观音救苦救难 中国佛教中,观音菩萨(或称为观世音菩萨)被广泛信奉和崇拜。 观音被描绘为一尊慈悲救苦的菩萨,她有千手千眼,可以同时施以千 万个人间的苦难,以慈悲之心拯救众生。 总结: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构成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 人民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也渗透到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 念中。神话中的人物、神兽、仙山等形象成为中国文化中独特的符号,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快乐读书吧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快乐读书吧 (实用版3篇) 目录(篇1) 1.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 2.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价值 3.如何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正文(篇1)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快乐读书吧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探索与思考。了解和阅读这些神话故事,对于我们传承文化、拓宽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价值以及如何阅读这些故事。 一、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 1.神话故事源于民间,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和地域性。 2.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创世神话、自然灾害神话,也有英雄人物神话、民间传说等。 3.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诗歌、散文,也有戏剧、绘画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价值 1.历史价值: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 2.文学价值:这些故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们以形象生动、情节曲折、寓意深刻著称,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

3.思想价值: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指导意义。 三、如何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1.选择合适的版本: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时,建议选择有注解、有解析的版本,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了解故事背景:阅读故事前,了解一下故事产生的历史背景、地域文化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 3.抓住故事主题:阅读故事时,要抓住故事的主题,理解故事所表达的思想、价值观等。 4.融入故事情境:阅读故事时,要尽量将自己融入故事的情境中,与故事人物共情,体验故事的乐趣。 总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目录(篇2) 一、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概述 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 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价值 四、快乐读书吧的意义 正文(篇2) 一、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概述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和情感。这些神话故事既有关于宇宙的起源,也有关于人类社会的形成,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可以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以盘古开天辟地为主线的神话人物体系

以盘古开天辟地为主线的神话人物体系 神话人物体系:盘古开天辟地 【引言】 在中国传统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主题,它深刻 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盘古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 开天辟地神话人物,他的故事充满着想象力和神秘色彩。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并以此为主线,展开 对中国神话人物体系的全面评估。 【一、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盘古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神话人物,他出现在了《山海经》、《淮南子》等文献中。据传说,盘古在混沌初开之际,伫立虚无之中,耗费了无尽岁月,终于开辟了天地、阴阳和万物,并由此创世纪坛为 世人铺就了生存的道路。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起源的探索,展现了 他们对生命起源和宇宙变化的无尽向往和探索。这个神话故事也深刻 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盘古开天辟地的意义和价值】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不仅仅是一则古老的神话,它还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于生命、宇宙和自然的敬畏和敬重。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神话之一,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天地、万物的探索和崇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神话人物体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中国古代神话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神话人物,这些神话人物形象各异,故事内容丰富多彩。除了盘古开天辟地之外,还有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等丰富的神话人物形象,它们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体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展现了中国古代人对生命、自然、天地的深刻理解和崇敬。 【四、对盘古开天辟地的个人理解】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在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人对生命、宇宙和自然的无尽向往和探索,对它们的敬畏和敬重。这使我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态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体系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总结】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璨之星,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宇宙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无尽向往。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也展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体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上下五千年盘古开天辟地

上下五千年盘古开天辟地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生动的故事,很多是有文字记载的。那你知道上下五千年盘古开天辟地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上下五千年盘古开天辟地,欢迎大家阅读。 上下五千年盘古开天辟地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人们习惯将传说中的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那么算到现在,将近有“上下五千年”了. 五千年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呢,古籍中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比如,古人早就在探索,世界是怎样形成、人类是怎样起源的? 有一个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是这样说的—— 宇宙原来是混沌一团的,里面既没有光,也没有声音.盘古用巨斧把这一团混沌一劈为二,轻的气往上浮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成了地.从此,天每日高出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一万八千年后,天已经很高很高,地也很厚很厚,盘古就是屹立在天地间的巨人.他死后,身体各部分就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山丘、江河及森林、草原等. 还有一个女娲创造宇宙万物的神话,是这样说的—— 最初的时候,天地不知为什么经过一次大破坏,天倒塌了,地倾斜了,洪水泛滥,烈火焚烧,人类和一切生物都毁灭了.这时,有个叫女娲的女神采炼五彩的石头补好了天空,斩断巨鳌的四脚树立了四极,用芦灰止住了洪水,又去扑灭了烈火,然后慢慢地造出生物和人类来. 从上述两个神话来看,盘古是开天辟地的英雄,女娲不但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还是人类及万物的始祖. 神话只是神话,当然不可当真.随着科学的发达,人们根据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证明有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猿人是人类最早的祖先. 猿人的体力比不上凶猛的野兽,但他们和动物不同的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猿人的工具主要是经过砍削的木棒和经过打制的石头.他们用这些粗糙的工具来与野兽搏斗,猎取食物;也用简单的工具采摘果子或挖植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文化价值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文化价值 【摘要】 神话是人类最初的文学,是民族精神最早的也是最为质朴的记录。我 国上古神话以其永恒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神话、文化价值、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神话是古代人民通过想象或幻想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加以曲折反映,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以征服自然力、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作为人类 最初的文学,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最强健的生命 之根,其文化价值不可小觑。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1、神话塑造了民族性格 袁珂说:“神话是民族性的反映,各国的神话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了各国民族的特性。中国的神话,自然也在许多地方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 特性”。[1] 其一,勇于牺牲、舍己为人的“尚德精神”。这是中国神话主要的文 化内涵,也是中国千年以来的文化精神。 宇宙的开辟者盘古,从竭力创世直到死去,他的'头成为山岳,气为 风云,他的声音成为雷,四肢成为地的四方,血成为河流,肉成为泥土, 胡须成为星宿,皮肤和头发成为草木,他的牙齿、骨和骨髓成为金石和珍宝,他的汗水成为雨,在他身上爬的虫子成为人类。女娲是在宇宙业已形

成、天地得以开辟的情况下,化生万物、炼石补天、抟黄土再造人类、普 及文化的“圣女”。天塌下来,她用五色石把天补好;天柱折了,她断螯 足来顶替;洪水泛滥,她杀黑龙除灾祸之根。[2]作为创世英雄,盘古、 女娲这种牺牲自我、高度的奉献精神,受到万民的敬仰。 中国神话中的神是“正义”的化身,代表了最高道德标准。在受到人 们膜拜的同时,自然而然以天下苍生为重,把平治天下、造福人类看作是 他们的根本职责,尽自己所能“保民佑民”。创世神如此,始祖神也这样。《淮南子·修务篇》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山 海经·海内经》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 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孟子·滕文公上》有言:“禹八年于外,三过其 门而不入。”《楚辞·天问》王逸注引《淮南子》云:“尧时十日并出, 草木焦枯”。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 其一日也。”可见,神农为给人治病,不惜以身犯险,亲尝草药;鲧为帮 助百姓制服洪水,不惜任何代价偷取“息壤”;大禹也是为治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羿同样为解除民间疾苦,不遗余力。 毫无例外,我国上古神话中的神都闪耀着“道德的光辉”,他们具有 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民族利益,甘愿付出一切,用自身神力造福 天下苍生。正是这种至高至美的“尚德”精神,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可歌可 泣的业绩,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形成。 其二,敢于战斗、自强不息的“反抗精神”,这也是中国神话中的主 要特色。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的力量无法与自然界抗衡,人们 就借助神话来表现自己的心愿。

神话与历史探索上古时期神话故事的文化价值与历史真实性

神话与历史探索上古时期神话故事的文化价 值与历史真实性 神话与历史探索上古时期神话故事的文化价值与历史真实性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神话故事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上 古时期,神话被用来解释自然现象、传递价值观念以及讲述古代历史。然而,关于上古神话故事的文化价值以及历史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对上古神话故事的文化意义和历史可信度进行探索与讨论。 一、神话故事的文化价值 1.1 价值观传递 上古神话故事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比如,《希腊神话》中 的《普罗米修斯》故事告诉了人们不应反抗上天的教训;《封神演义》中的诸多故事以人尽其责、忠诚正直为主题,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 价值观。这些故事通过形象生动的叙述方式,有力地传递了一代代人 们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1.2 科学启蒙 虽然上古神话故事中充斥着超自然的元素,但它们也间接地激发了 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好奇心。许多神话故事涉及天文、地理、动植物 等自然要素,这些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人们对科学的探索和发现。比如,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和阿克提俄恩》故事早已揭示了蜘蛛网 的力学原理,而《封神演义》中描绘的天雷、地火等神话元素与地质

学和气象学的相关知识相契合。因此,我们可以说神话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和理解。 1.3 文化认同与传承 神话故事中的英雄、神祇等形象成为了民族或文化的象征和代表。这些传统神话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激发人们凝聚、认同自己文化身份的重要因素。比如,古代中国的《山海经》中记载了各种传说故事与民族起源有关,这些神话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 二、上古神话故事的历史真实性 2.1 历史背景 上古神话故事和历史常常交织在一起,难以割裂。上古时期,人们没有现代的历史记载和考古证据,因此在探索上古神话故事的历史真实性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其他方式来寻找故事中可能包含的真实历史片段。 2.2 考古发现 现代的考古学研究已经为一些上古神话故事提供了证据。比如,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被认为是虚构的故事,然而,近期的考古发现证实了特洛伊城的存在,这为特洛伊战争的真实性提供了某种证据。类似地,中国上古神话故事中的神话生物、传说人物等也与考古发现有所重叠。考古学的进展为了解上古神话故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3 口头传承与历史记载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我们都知道盘古开天辟地。那么你知道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吗?下面是店铺特地为大家分享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盘古在鸡蛋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多年,终于苏醒过来。当他睁开朦胧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天哪!这该死的地方! 盘古不能想象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随手操起一把巨大而锋利的斧头,使出浑身气力,大吼一声,奋力挥舞开来。 哗啦啦啦~~~ 一阵巨响过后,鸡蛋中一股清新的气体散发开来,飘飘扬扬升到高处,变成天空;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变成大地。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人置身其中,只觉得神清气爽。 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但盘古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担心天地会重新合在一起,于是叉开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头颅,顶住天空,然后施展法术,身体在一天之内变化九次。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丈,天空就随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 经过一万八千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 盘古仍不罢休,继续施展法术,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天终于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 这时,盘古已耗尽全身力气,他缓缓睁开双眼,满怀深情地望了望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地。 啊!太伟大了,自己竟然创造出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此,天地间的万物再也不会生活在黑暗中了。

盘古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慢慢地躺在地上,闭上沉重的眼皮,与世长辞了。 伟大的英雄死了,但他的遗体并没有消失: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而他的四肢和身躯却变成三山五岳,给大地以雄壮;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呼出的空气变成轻风和白去,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 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永远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 这个传说故事虽纯属虚构,但它说明了人类改造、征服大天然的伟大气焰,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与天然抗争、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和智慧才智。 元始天尊和盘古的关系 因为盘古开天地 所以后世得人 就尊封他为元始天尊关于元始天尊的说法有很多种,大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三种: 一、元始天尊就是盘古大神。 元始天尊,道教三清之一,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元始真人、元始天王。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元气之始,故名“元始”。 二、元始天尊不是盘古大神。 蒙开化之初,神州大陆南赡部洲道门之祖鸿钧上人创立道教,并收徒三人,授以道门正宗心法,三徒均修成混元大罗金仙万劫不坏之体,分别发展出道教的玄门、阐教和截教三个道门分支。此三徒正是玄门教主太上老君、阐教教主元始天尊和截教教主通天教主。元始天尊既有师傅鸿均上人,那就不可能是开天辟地第一人,与盘古形象不符,所以他就是道教三清之一,不是盘古大神。

历史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传说和神话故事

历史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传说和神话故事 介绍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传统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扮演 着重要角色。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宇宙、人类起源等问题的思考,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世界观。本文档将从历史角度探讨 一些著名的中华传统传说和神话故事。 1.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国最著名的起源神话之一。根据传说,盘古是宇宙最初存在 的生命形态,他用斧头破开混沌状态下的大地,分割出天地,并在时空中诞生 了太阳、月亮、星辰等万物。 2.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是一个描述中国古代医学起源的故事。据说,远古时期,伏羲氏之 后的神农黄帝亲自品尝百草以研究药物性质,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人类,为中 国古代医学奠定了基础。 3.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玉兔、吴刚和嫦娥的故事。据说,嫦娥因误 食了长生不老草,被流放到月亮上成为仙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通过观 赏中秋节来纪念这个故事。

4. 王母娘娘和蟠桃宴 王母娘娘和蟠桃宴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个主题。传说王母居住在瑶池仙境中,并定期举办盛大的蟠桃宴邀请众神仙品尝。参加宴会的神仙能够延长寿命,而特别是从蟠桃种子中长出的蟠桃更有神奇功效。 5. 孙悟空与西游记 孙悟空与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故事。孙悟空是一只有超凡武艺、能变化形态的猴子,他帮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取得真经,并在旅途中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恶势力。 6. 白蛇传 白蛇传是中国民间故事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讲述了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故事,被视为高尚爱情、亲情、友情等理念的象征。 结论 中华民族的传统传说和神话故事记录着上千年来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信仰和美学观念。通过学习和传播这些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并为当代社会提供启示与警示。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文化象征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文化象征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古代神话传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这些神话传说融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塑造了他们的价值体系和民族认同,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神话传说在中国古代思维中的地位 古代中国的思维方式与现代有很大的不同,宇宙观念、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生追求等问题在当时被创造性地解释和表达。神话传说作为一种早期的象征符号和解释手段,成为了人们理解世界和现象的框架。 1. 神话中的神灵与人类:神灵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人类的灵感来源和力量象征。无论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还是嫦娥奔月和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都涉及到了神灵与人类的交互关系。 2. 神话中的自然界与人类:中国古代人对自然界有着深刻的敬畏之心,神话传说将自然界的力量和现象赋予了神灵的形象。比如,巨龙代表了河流和水的力量,而神话中的山神则代表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威严。 3. 神话中的道德和价值观: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经常被赋予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比如伏羲和女娲的创世神话中所体现的形而上学的思考,以及封神榜中劝诫人们诚信和谦逊的故事。 二、神话传说与中国文化象征

神话传说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理解世界和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更 是中国文化的精神符号和象征。这些传说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 价值观、审美情趣和文化智慧。 1. 神话与艺术表达:中国古代绘画、雕刻、戏曲等艺术形式中常常 描绘了神话传说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比如,神话人物女娲和牛郎织女 在绘画和雕刻中的形象广泛流传,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中的经典元素。 2. 神话与文学创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引用和描写神话传说,这使得神话传说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题材。比如《红楼梦》中的葬 花神话和《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等等。 3. 神话与民俗传统:神话传说与中国的民俗传统相互交融,互为支撑。中国人民在特定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常常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及故 事为核心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使得神话传说融入到了人 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不同地区的神话传说与文化特色 中国的宽广土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各地的神话传说也因地域 和历史而有所不同,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比如, 北方地区的关羽文化与中原地区的嫦娥和伏羲文化相互交融,东南沿 海地区的海洋神话与西南地区的山神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四、神话传说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