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变电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变电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变电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1.引言

现代电力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组织系统,其中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起到电能转换、调节和传输的作用。为了提高变电站的管理

效率和安全性,设计一个高效的变电站管理信息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

将介绍变电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系统需求分析

2.1软件功能需求

(1)设备管理: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并对设备参数、状态进

行监测和管理。

(2)人员管理:管理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信息,包括工作岗位、权限等。

(3)供电管理:对变电站的电能供应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电网状态、运行负荷等。

(4)安全管理:对变电站的安全设备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火灾报警、温度、湿度等监测。

(5)运维管理:对变电站的维修、保养等运维工作进行管理,包括工

作任务安排、工作进度跟踪等。

(6)报表统计: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报表统计和分析。

(7)数据分析:对变电站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

(8)远程监控:远程监控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2.2系统性能要求

(1)响应速度:系统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及时响应用户的操作请求。

(2)数据安全性:系统要求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和安全传输,防止数

据泄露和丢失。

(3)可靠性:系统要求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4)可扩展性:系统要求能够根据变电站的规模和需求进行扩展和升级。

(5)易用性:系统要求用户界面简单易用,用户能够快速上手。

3.系统设计

3.1系统架构设计

(1)前台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界面,包括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供电管理、安全管理、运维管理等功能模块。

(2)后台数据库系统:负责存储和管理变电站的各项数据,包括设备

数据、人员数据、供电数据、安全数据、运维数据等。

3.2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设计以下数据库表:

(1)设备表:存储变电站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类型、设备

参数等。

(2)人员表:存储变电站工作人员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岗位、权限等。

(3)供电表:存储变电站的供电信息,包括电网状态、运行负荷等。

(4)安全表:存储变电站的安全设备信息,包括火灾报警、温度、湿

度等监测数据。

(5)运维表:存储变电站的维修、保养等运维信息,包括工作任务、

工作人员、工作进度等。

3.3系统模块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以下模块:

(1)设备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变电站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功能。

(2)人员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变电站工作人员信息,包括人员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功能。

(3)供电管理模块:用于监测和管理变电站的供电情况,包括电网状态、运行负荷的监测与展示。

(4)安全管理模块:用于监测和管理变电站的安全设备,包括火灾报警、温度、湿度等的监测与报警。

(5)运维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变电站的维修、保养等运维工作,包括

工作任务的安排、工作进度的跟踪等。

(6)报表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和分析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生成报表和

图表展示。

(7)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变电站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

潜在风险。

(8)远程监控模块:用于远程监控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4.系统实施

根据系统设计,开发人员完成系统开发、测试和上线部署工作。在开发过程中,需与变电站相关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和合作,以满足实际需求。

5.系统运维

系统上线后,需进行系统运维工作,包括系统的监测和维护、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系统的升级和扩展等。

6.总结

本文介绍了变电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维等方面。通过建立一个高效的变电站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变电站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变电站智能化运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变电站智能化运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趋势。作为关系到能源稳定供应的基础设施之一的变电站,自然也不例外。变电站智能化运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于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性,优化运行管理以及促进电网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能化运维系统的基本构成 变电站的智能化运维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其中,硬件包括传 感器、执行机构、控制器、通信装置等外部设备;软件包括数据库系统、监控终端系统、数据分析和处理系统等内部系统。具体来说,智能化运维系统应该实现以下功能: 1、实时监测和检测:通过传感器对变电站的电气参数、机械状态、环境数据 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从而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和环境的实时掌握。 2、自动控制和调节:通过执行机构和控制器对变电站的辅助设备进行自动控 制和调节,实现运行自动化和能耗控制。 3、故障自愈和智能诊断:通过自动化软件对异常事件进行分析和诊断,实现 故障自愈和智能诊断,从而避免故障造成的损失。 4、数据分析和优化: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实现对设备的优化管理和 运行效率的提升。 二、智能化运维系统的实现步骤 1、传感器应用集成

传感器是智能化运维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系统的设计中,应该充 分考虑传感器的应用集成。传感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模拟量传感器,用于对电气参数、环境数据等进行实时监测;另一种是数字量传感器,用于对机械状态、维护周期等进行实时监测。在集成传感器的时候,需要考虑传感器的选型、位置和数据采集等关键因素,确保系统的精度和实时性。 2、网络通信架构设计 由于变电站智能化运维系统具有分布式、异构、高实时性等特点,因此需要设 计适合系统的网络通信架构。通信方案可以采用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等多种模式,并结合数据交换协议和数据传输格式等优化网络通信能力,从而实现系统数据的传输与交换。 3、数据存储和管理 数据存储和管理是智能化运维系统的关键,因为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包 括现场数据、历史数据、报警数据等。为了方便数据的管理和使用,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同时,系统还需要实现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保护,避免数据泄露和丢失。 4、多层级监控和运维平台 多层级监控和运维平台是对变电站智能化运维系统多维度、多角度的监控和管理,并且是系统真正与外部环境交互的平台。在具体实现中,需要考虑嵌入式平台、云计算平台、移动终端平台等多种形式,从而实现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的监控和管理。 三、智能化运维系统的应用案例 目前,国内外已经涌现了大量的成功案例,证明变电站智能化运维系统具有很 强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以下是部分案例介绍: 1、国家电网全流程信息化和智能化运维系统

变电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变电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1.引言 现代电力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组织系统,其中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起到电能转换、调节和传输的作用。为了提高变电站的管理 效率和安全性,设计一个高效的变电站管理信息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 将介绍变电站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系统需求分析 2.1软件功能需求 (1)设备管理: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并对设备参数、状态进 行监测和管理。 (2)人员管理:管理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信息,包括工作岗位、权限等。 (3)供电管理:对变电站的电能供应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电网状态、运行负荷等。 (4)安全管理:对变电站的安全设备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火灾报警、温度、湿度等监测。 (5)运维管理:对变电站的维修、保养等运维工作进行管理,包括工 作任务安排、工作进度跟踪等。 (6)报表统计: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报表统计和分析。 (7)数据分析:对变电站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 (8)远程监控:远程监控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2.2系统性能要求 (1)响应速度:系统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及时响应用户的操作请求。 (2)数据安全性:系统要求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和安全传输,防止数 据泄露和丢失。 (3)可靠性:系统要求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4)可扩展性:系统要求能够根据变电站的规模和需求进行扩展和升级。 (5)易用性:系统要求用户界面简单易用,用户能够快速上手。 3.系统设计 3.1系统架构设计 (1)前台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界面,包括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供电管理、安全管理、运维管理等功能模块。 (2)后台数据库系统:负责存储和管理变电站的各项数据,包括设备 数据、人员数据、供电数据、安全数据、运维数据等。 3.2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设计以下数据库表: (1)设备表:存储变电站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类型、设备 参数等。 (2)人员表:存储变电站工作人员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岗位、权限等。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设计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设计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已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网络系统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之一,它能够实现变电站内部各种设备之间的高效信息交互,同时还可以与上级电力系统和远程控制中心进行数据传输。本文将介绍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主要由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构成。 站控层是智能变电站的控制中心,主要负责变电站内部各种设备的集中监控和维护管理。站控层包括监控主机、工程师站、维护服务器等设备。这些设备通过以太网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 间隔层是智能变电站的核心层,主要负责各个设备的控制和保护。间隔层包括各种智能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这些设备通过以太网或串行接口连接,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数据传输。过程层是智能变电站的基础层,主要负责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数据采集和控制。过程层包括各种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如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继电器等。这些设备通过以太网或串行接口连接,实现与站控层和间隔层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为了提高

系统的可靠性,需要采用高可靠性设备和通信协议,同时还需要对系统进行冗余设计,确保在设备故障或通信故障时,系统仍能够正常运行。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的实时性是关键性能之一。为了提高系统的实时性,需要采用高效的通信协议和数据处理技术,同时还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减少通信延迟和数据拥塞。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性,需要采用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策略,以保护数据的安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还需要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的可扩展性是设计的必要考虑因素之一。为了使系统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需要采用可扩展的通信协议和设备接口,同时还需要对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方便进行系统的升级和扩展。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系统的经济性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为了降低系统的成本,需要选用性价比高的设备和材料,同时还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减少不必要的设备和资源浪费。

变电站远程运维平台设计与实现

变电站远程运维平台设计与实现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变电站远程运维平台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下面将对变电站远程运维平台进行设计与实现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变电站远程运维平台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变电站运维过程中数据采集、监控、分析、决策等工作的远程操作和管理。它可以大大提高变电站的运维效率,降低运 维成本,并且更加便捷、安全、可靠。 变电站远程运维平台的设计应该包括三个关键组成部分:远程监控系统、远程操作系 统和远程维护系统。 远程监控系统主要负责采集、传输和展示变电站的运行数据。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无 线通信设备等实时采集变电站的电气参数、设备状态、环境指标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传 输到远程服务器。远程监控系统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提供智能化的预警功能。而且,在远程监控系统中,还可以通过数 据可视化的方式将数据展示给运维人员,提供直观、清晰的运行态势。 远程操作系统是变电站远程运维平台的核心模块。它可以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实 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操作。运维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操作系统,不需要亲自到现场,就可 以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操作。远程操作系统应该提供安全可靠的远程接入通道, 支持运维人员通过网络远程登录,并且对登录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远程操作系统还 应该具备实时监控、远程诊断和远程维护的功能,以方便运维人员迅速找到故障原因并及 时修复。 远程维护系统主要负责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维护和保养。它可以通过远程诊断和故障 识别技术,提前预知设备故障,并对故障设备进行远程维护。远程维护系统还可以实现对 设备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的远程指导和监督。它可以通过视频会议、实时通信等技术手段,将现场运维人员和远程运维人员连接起来,实现远程指导和协作。 变电站远程运维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是一个复杂、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运用物联网 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且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变电站远程 运维平台的优势和效益,推动电力行业向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变电智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智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变电站作为能源输送和分配的重要环节,其管理和运行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变电站管理方式存在效率低下、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为此,设计一个变电智慧管理系统,可以对变电站的设备、运行情况、安全状况等进行全面管理和监控,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行安全性,满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 二、系统目标: 1. 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全面管理:包括设备的巡检、保养和维修等工作,在系统中进行预警和安排维修计划,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寿命。 2. 实现对变电站运行情况的监控和分析:对变电站的电压、电流、功率等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实现对变电站安全状况的监控:对变电站的温度、湿度、烟雾等安全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预警,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系统功能: 1. 变电站设备管理功能:包括设备的档案管理、设备巡检计划和执行情况管理、设备保养和维修情况管理等。

2. 变电站运行情况监控功能:对变电站的电压、电流、功率等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数据的存储录入和 分析展示,为运行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3. 变电站安全状况监控功能:对变电站的温度、湿度、烟雾等安全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 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 4. 报警和信息通知功能: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规则和 条件进行安全预警和巡检提醒,同时可以通过手机短信、 邮件等方式将警报和通知发送给相关人员。 5. 统计和报表功能:系统可以对变电站设备管理和运 行情况进行统计和报表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系统实施步骤: 1. 系统需求分析:与变电站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明确 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制定详细的功能规格和技术 规格。 2. 系统设计与开发: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的 整体设计和模块设计,确定系统的架构和关键技术,开发 系统的各个模块。 3. 系统部署和测试:将系统部署到实际的变电站中进 行测试和调试,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并进行必要的修 改和优化。 4. 系统运行和维护:系统上线后,对系统进行运行监 控和维护,及时解决问题和处理异常情况,保证系统的正 常运行。

变电站远程运维平台设计与实现

变电站远程运维平台设计与实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变电站远程运维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变得越来越重要。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网稳定运行和电能质量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远程运维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帮助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维护管理,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将从变电站远程运维平台的设计需求、关键技术、实施方案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设计需求 针对变电站远程运维平台的设计需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 数据采集与传输:变电站内部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是远程运维的基础,因此需要设计专门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采集。为了保证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安全性,需要设计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和加密机制。 2. 远程监控与控制:远程运维平台需要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设备运行异常,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因此需要设计可靠的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以及相应的操作界面和交互方式。 3. 故障诊断与预测: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和算法技术,可以实现对变电站设备故障的诊断和预测,为运维人员提供更加精准的故障处理方案。因此需要设计专门的故障诊断与预测系统,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智能分析和判断。 4. 维护管理与信息化:远程运维平台可以帮助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维护管理和信息化,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运行记录管理、维护计划管理等方面。因此需要设计一套完善的维护管理与信息化系统,实现对设备维护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二、关键技术 1. 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变电站内部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建立设备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交换。 2. 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的设备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智能监测和诊断。 3. 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智能分析和预测,提供更加精准的故障处理方案。 4. 信息安全技术:设计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和加密机制,保障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安全性。

110KV智能GIS变电站设计

110KV智能GIS变电站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10千伏电压等级电网逐步完善,110千 伏变电站建设规模大幅增加。根据新的设计理念,合理规划、优化设计、土地压 缩和合理利用,以及技术经济方案的合理性,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指标。因此,电力部门要逐步研发出一套配电网辅助规划系统,如此以来不但能够大幅度提高 电网工程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从整体上提高配电网规划的科学决策水平, 这对于现代经济建设来说,具备极高的价值和意义,完善良好的变电站规划结果 能够提高电力网络投资供电的可靠性,使其经济运营性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设计; 一、GIS变电站的优点 节约土地、占地面积小、技术先进、运行可靠。GIS变电站 解决了隔离开关的运行可靠性难题。在AIS变电站内户外高压隔离开关是受环境 和气候影响最大的电气设备之一。由于恶劣的条件,几年过去后,风、雨、雪、霜、太阳、热、灰尘、盐雾、污秽、鸟虫等环境和气候条件,容易导致隔离开关 发生机械或电气故障,接触表面积灰污染,腐蚀,复合膜的表面接触电阻增加, 温度太高。根据操作经验,户外隔离开关的工作电流如果额定电流为70%,一般 会过热。随着设备的老化和电力负荷的增加,隔离开关所造成的停电事故不断发生,并在上升,威胁到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GIS采用全SF6密封的隔离开关, 从根本上避免了大气条件对触头的影响,可保证在长期运行中不会因接触电阻升 高导致触头过热,解决了隔离开关的运行可靠性。维护方便。GIS基本属于免维 护设备,检修周期长、维护工作量小。设备一般仅要求5~7年进行一次预防性 实验。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动机构都可以进行整体更换,一次设备可分相整体 更换[1]。 二、电气设备的选择 (一)确定低压无功补偿配置

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

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 一、引言 110kV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系统设计是确保变电站 安全运行和提高运行效率的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 的相关内容,包括系统结构、功能需求、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方面。 二、系统结构设计 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要由监控与控制系统、保护与自动化装置以及通信 网络三个部分构成。 1. 监控与控制系统 监控与控制系统负责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其主要功能包括: - 实时监测变电站的电气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等; - 监测设备的状态,如断路器、隔离开关等; - 控制设备的操作,如开关操作、调节操作等; - 提供人机界面,方便操作员进行操作和监测。 2. 保护与自动化装置 保护与自动化装置主要负责对变电站的设备和电力系统进行保护和自动化控制。其主要功能包括: - 对设备进行保护,如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等; - 对电力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如自动重合闸、自动补偿等;

- 提供故障诊断和故障录波功能,方便故障分析和处理。 3. 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是连接变电站各个子系统的关键。其主要功能包括: - 提供数据传输和通信功能,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 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IEC 61850、DNP3.0等; - 提供网络安全保护机制,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三、功能需求设计 根据110kV变电站的实际需求,自动化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功能需求: 1. 实时监测和控制 系统应能实时监测变电站的电气参数、设备状态和操作情况,并能进行远程控制和调节。 2. 故障保护和自动化控制 系统应能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故障保护,如过电流、过电压等,同时能实现自动化控制,如自动重合闸、自动补偿等。 3. 数据采集和分析 系统应能对变电站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包括历史数据、实时数据和故障数据等,以支持运行管理和故障分析。 4. 人机界面和操作 系统应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方便操作员进行操作和监测,同时支持多种操作方式,如触摸屏、键盘等。 5. 数据传输和通信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 一、引言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是指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设备参数和环境条件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远程控制的系统。本文将详细介绍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二、系统概述 1. 系统目标 设计一个能够实时监测变电站运行状态、设备参数和环境条件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对变电站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 系统功能 (1)实时监测:监测变电站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关键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数据采集:采集变电站各个设备的实时数据,并进行存储和分析。 (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关报表和趋势图。 (4)远程控制: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变电站的设备,实现远程操作和调试。 (5)报警管理:当发生异常情况时,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系统设计 1. 系统架构 (1)硬件架构: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处理服务器、远程控制终端等组成。

(2)软件架构: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 远程控制软件和监控界面。 2. 数据采集 (1)传感器选择:根据变电站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如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2)数据采集设备: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能够实时采集传感器数据, 并将其发送到数据处理服务器。 3. 数据处理 (1)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关报表和趋势图, 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3)异常检测:通过设定阈值,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系统将及时发出警报。 4. 远程控制 (1)远程控制终端:运维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远 程操作和调试。 (2)网络通信:系统通过网络与变电站设备进行通信,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 传输。 5. 监控界面 (1)实时监控:提供实时监控界面,显示变电站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 (2)报警管理:在监控界面上显示报警信息,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

电力能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力能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随着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消费的不断增加,电力能源管理信息系统(Powe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PEMs)逐渐成为了电力公司、电力企业和制 造商的必备工具。PEMs可帮助用户追踪和监测能源的使用和效率,优化电力生产 和分配。本文将介绍PEMs的设计和实现,探究如何在电力行业中实现能源管理的理想状态。 一、系统设计 PEMs的设计考虑到四部分:计量、监测、控制和分析。具体包括以下组成和 功能模块: 1. 计量模块 计量模块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输入与输出进行精准计量。相 关软件与硬件技术用于实现计量功能,包括电表、PLC、传感器、边界自动装置等。该模块将提供: * 电网状态监控 * 变电站管理 * 测量和分析数据的实时更新 2. 监测模块 监测模块由测量系统提供数据,帮助用户了解目前电网的功率、电压及线路状态,使用户能够时刻监控电力系统机器的运行情况。 监测模块有如下优点: * 确保系统的高稳定性;

* 可帮助操作员确定故障,及时干预系统; * 方便用户查看能源的使用情况和效率。 3. 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是将测量和监测模块的数据处理后,进行有针对性操作系统的一部分。正常控制模块可以根据数据进行以下控制: * 执行电力的分配和调度; * 更好地控制制定电网规划; * 优化电能转化和消耗。 4. 分析模块 分析模块是用于让用户了解能源的大数据汇总,有效推断、预测数据,分解长 远的社会或市场趋势。其核心功能有如下方面: * 数据分析; * 数据拆分与分类; * 预测模型架构衍生; * 数据可视化实现。 二、系统实现 在实现PEMs的过程中,需将上述模块组合起来并进行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根据用户需求变更,并应用于不同场所。 1. 硬件实现 硬件实现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区别。PEMs的硬件须要实装的包括:

11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1.1 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的意义 变电站自动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电力行、IT中的热点之一。所以成为热点,是建立的需要,日前全国投入电网运行的35 - 110kV变电站18000座(不包括用户变),220kV变电站有1000多座,500kV变电站大约有70座。而且每年变电站的数量以3%-5%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年都有数千座新家建变电站投入电网运行。同时,根据电网的要求,特别是自上个世纪末在我国全*围内开场的大规模城乡电网改造,不但要新建许多变电站,现有将近一半以的建立于上世纪六、七年代、甚至还有五年代的老旧变电站因设备陈旧老化而面临改造。 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开展概述 传统的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的二次回路局部是由继电保护、当地监控、远动装置、故障录波和测距、直流系统与绝缘监视及通信等各类装置组成的,以往它们各自采用独立的装置来完成自身的功能,而且均自成系统,由此小可防止地产生各类装置之间功能相互覆盖,部件重复配置,耗用大量的连接线和电缆. 分散式系统的特点是将现场输入输出单元部件分别安装在中低压开关柜或高压一次设备附近,现场单元部件是保护和监控功能的二合一装置,用以处理各开关单元的继电保护和监控功能,亦可以是现场的微机保护和监控部件,分别保持其独立性。在变电站控制室内设置内计算机系统--该系统也可布置在远方的集控站,对各现场单元部件进展通信联系。 2. 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况 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分层配置的根本构造 本变电站自动化是应用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系统代替人工对变电站进展监控、测量、运行操作的自动化系统。具体的说就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控制、信号、测量、保护、自动装置等〕,利用微机及网络技术,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执行自动监控、测量、运行和操作。 2.2 电气本体 主变:SFSZ8-2*31500KVA

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

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 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变电站自动化已成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趋势。110kV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系统设计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的相关问题。 一、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概述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指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的高压设备、继电保护、测量仪表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主要是针对变电站的各项功能进行优化和自动化设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设备控制、远方调度等功能。 二、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1、系统结构 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要由站控层、间隔层和网络层组成。站控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和远方调度等功能;间隔层主要包括各设备的继电保护、测量仪表等;网络层负责

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2、数据采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是变电站自动化的基础,通过各种传感器、仪表等设备采集站内设备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数据处理主要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和存储,为其他功能提供数据支持。 3、设备控制和远方调度 设备控制是通过对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实现远程操作,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效率。远方调度是指通过调度中心对变电站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 4、通信网络设计 通信网络是变电站自动化的关键,其设计应考虑可靠性和扩展性。一般采用以太网作为通信网络,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多个设备的连接。 三、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 1、可靠性: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关键节点,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应 优先考虑可靠性,避免因设备故障或通信中断导致的影响。

某电力公司电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某电力公司电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报告旨在介绍某电力公司电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情况。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目标 该系统的目标是实现电力公司电网工程信息的管理,包含电力工程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以达到优化运营的效果。 1.2 系统架构 该系统采用C/S模式,分为前端管理系统和后端服务端。前端管理系统采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用户界 面的设计与开发。后端服务端采用Java语言开发,采用MySQL数据库存储电力工程信息。 1.3 系统功能 1.3.1 电力工程信息采集 该系统实现了对电力工程信息的主要采集,包括现场基础数据、技术参数、设备状态等信息的采集。采集方式包括手动输入和自动化采集,手动输入用户可通过系统录入、编辑、删除等操作;自动化采集则通过传感器等设备采集数据,定时更新至系

统数据库。 1.3.2 电力工程信息存储 该系统采用MySQL数据库存储电力工程信息,数据库中包含 设备信息、工程信息、操作记录、日志等。采用数据库存储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存储、快速查询和高效管理。 1.3.3 电力工程信息处理 该系统实现了对电力工程信息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等。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实现数据的清晰、精准,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1.3.4 电力工程信息分析 该系统实现了对电力工程信息的分析,包括数据可视化、报表生成等。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报表生成,可对电力工程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和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2. 系统实现 2.1 前端系统实现 该系统的前端采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用 户界面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前端管理系统,用户可以进行数据录入、编辑、查询等操作。

网络技术与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

网络技术与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 1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其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如下列图:由图所示,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分为三层结构,即变电站结构、网络结构以及局端结构。其中,在网络结构中,人们所采用的交换机是Catalyst29286-L3型号的设备,其主要包括28个10Mbit/s快速以太网以及2个千兆以太网端口组成。交换机与2台Catalyst3533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了一个网络主干。这一局部不仅能够快速传递信息,还能够对其运行进行全面控制。在变电站结构中,其主要是有监控主机以及管理主机两个局部构成,监控主机的功能也就是为了将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监控,而管理主机的的主要功能也就是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全面的管理。通过这两种功能,可以将变电站运行的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从而形成反响信息交给系统完成。 2系统的关键技术 统一的支撑一应用平台设计,能统一界面、统一维护、统一管理。本系统中统一的支撑平台的概念比以往有了进一步开展,设计时,采用全新的面向对象技术和模块设计力一法把系统分成两局部: 〔1〕底层支撑平台。包括网络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图形子系统、报表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等。 〔2〕上层应用软件。包括运行记录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等。两者之问不设直接的联系,完全通过数据库交换数据,从数据库读取数据,并把计算结果写入数据库。这样,解决了以往的系统只实现外表的统一,给维护和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SCADA子系统的图形不能直接反映在设备管理子系统的图形上;运行设备发生变化后不但远动人员要修改,运行维护人员也要修改;一旦维护不及时,系统的管理统计和分析软件就不能正常运行等。支撑平台与计算机技术同步开展,保持了系统的先进性。底层支撑平台主要任务是完成数据通信、数据存储、图形显示、各种打印等根底功能;上层应用软件主要完成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的统计和分析等功能。 供电企业的变电管理业务需要经常变更,因此,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所依赖的信息管理流程也可能不断变化。为了使系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设计时采用了可视化动态面向对象建模技术。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变电运行管理信息和管理过程进行高度抽象化来保持平台的相对独立性,平台本身不能满足业务流程的描述和处理,而是通过对所建模型的解释

基于网络技术的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基于网络技术的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电力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领域,已被不少国家视为“网络战” 首选攻击目标,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国家各部委及国家电网 公司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要求及指导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本文首先对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的建设背景进行介绍,并对整体设计 及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目前装置已在全国各地部署应用,运行结果验证了 装置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网络技术;变电运行;设计 引言 从电力监控网络安全建设来看,漏洞管理、系统加固、安全区划分、防火墙、加密认证装置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安全状态,并且在安全防护上也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都是被动防御措施,难以适应当前网络安全形势的需要。在进一步提升安全运营水平的同时,有必要积极开展主动防御能力的建设, 采用更加积极的对抗措施来应对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应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能够全面、动态分析和预测网络安全问题,感知网络攻击行为,提升主动防御能力。 1、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按照“监测对象自身感知、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分布采集、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统 一管控”的原则,构建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视与管理体系,实现网络空间安全的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架构图如图1所示。其中,网络安全 监测装置就地部署,实现对本地电力监控系统的设备上采集、处理,同时把处理 的结果通过通信手段送到调度机构部署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 图1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架构图 监测对象采用自身感知技术,产生所需网络安全事件并提供给网络安全监测 装置,同时接受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对其的命令控制。网络安全管理平台部署于调 度主站,负责收集所管辖范围内所有网络安全监测装置的上报事件信息,进行高 级分析处理,同时调用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提供的服务实现远程的控制与管理。 2、电力监控网络安全防护的目标和原则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主要针对网络系统和基于网络的生产控制系统。要建 立健全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在统一的安全策略下保护重要系统免受 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的侵害,特别是能够抵御来自外部有组织的团体、拥有 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能够减轻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并能在 系统遭到损害后迅速恢复主要功能,防止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事件引发或导致电 力一次系统事故或大面积停电事故。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为“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安全防护的核心能力是“保护、检测、响应、恢复、审计” 的闭环机制。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总体安全防护水平取决 于系统中最薄弱点的安全水平[1]。 3、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 3.1、平台技术框架 平台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AR智能眼镜端和远程端的管理人员、技 术专家、厂家进行远程视频通话。包含远程请求模块,AR智能眼镜视频通话模块,视频流服务模块,数据服务模块,远程端视频通话模块,贯穿整个远程协助流程。

输变电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文献综述

输变电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并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及模式进行了总结。确定基于网络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是适应近年来工程项目日趋扩大、技术日趋复杂、对工程质量、工期、费用的控制日益严格的客观需要。 关键字:输变电,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 1 引言: 近年来,电力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其中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为进一步规范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效率,开发了输变电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方便业主、设计院、施工单位及监管部门对多项目进行管理的综合网络系统。根据不同用户角色的需求,设立相应的模块,加强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控制,方便项目参与者进行交流与共享数据,对各阶段的建设任务进行安排管理,加强监督,既保证质量、节省资金又能使项目按期完成。系统内容主要分为招投标管理、工程文档管理、进度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物资设备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电邮文档处理等。 2 我国工程项目PMIS的现状及分析[1] 历经20 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国工程建设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但另一方面,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主动和有效管理的水平仍然很低,不能保障项目建设的规范推进和项目过程中资料的有效收集与分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很少

2.2 项目管理手段落后 落后的管理手段使项目管理成效低。工作分解结构、网络计划技术(CMP/PERT)以及资源费用曲线对项目进行计划控制的方法虽然非常有效,但工作量很大。若采用手工计算与编制,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效率低、成本高,发生范围变更、技术方案变更时,计划难以及时变更,计划管理与控制总是处于被动局面。虽然通用型的项目管理软件已经在工程企业中得到应用,并且效果良好,但还有大多企业仍采用传统手工作业方式管理项目,先进的管理手段未得到广泛应用。 2.3 项目计划粗糙,可执行性差。 由于计划编制手段和工具的落后,往往导致编制的计划不够细致、缺乏优化、不能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规范,因此,计划在施工过程中得不到严格执行。而由于执行的偏差,实施计划需要经常调整,而计划调整涉及各个方面,工作量大,非常困难,不仅影响计划的完成时间,而且也增加了计划成本,项目失败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2.4 缺乏信息的有效沟通[2]。 项目建设各方如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公司等对项目实际进展情况缺乏深人了解,信息沟通量小,时间滞后非常严重,使得业主、行业主管等对项目进展缺乏有效控制。原因如下: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体系尚未形成,信息共享不佳,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公共基础数据编码的不一致,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数据质量难以有效控制,数据共享和关联程度不够;②业主与承包商的数据不连续、不集中,施工、监理、项目部数据独立,各部门的信息传送成本较高;③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仍需要持续落实;④工程数据库向生产移交的内容和方式难以落实;⑤推广应用力度不够,软件进一步改进的工作量超出当前信息技术力量所能承受的范围;PMIS本身的开发管理方 式选择错误,形成为MIS而MIS的误区。

变电站人员管理及工作信息记录系统

变电站人员管理及工作信息记录系统 摘要:变电站是一项重要的设施,因变电站的设备较多,且操作起来比较危险,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备受社会的关注。本文就以此为基础,探究变电站信 息工作系统如何实现人员的管理,旨在促进人员的高效管理以及人员的安全,从 长远来看,对于人们的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字:变电站、人员管理、工作信息记录系统、物联网 一、变电站系统以及物联网的介绍 物联网通过互联网这个载体,将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进行互联互通。它 能够将一些独立的设备进行关联,最终达到更为智能化的目的。变电站的人员信 息管理主要就是依靠物联网来实现,物联网的监控与管理系统以“智能控制以及 智能感知”为关键,将物联网应用实现的变电站人员管理的科技化以及便捷化。物联网实现了变电站内关键的电气设备以及重要的操作现场进行智能控制与全天 候状态的监视。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电站的安全事故,在事后的责任追溯等方面 也有一定作用。物联网在变电站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储存处理 终端以及结果输出外设三大部分,各部分的组成以及相互的联系。获得数据指的 是人员当前所在的区域、或者该工作涉及的场所或者工作过程中涉及的具体的装 置以及数据等。这个过程中较为常用的工具是RFID身份令牌、高清摄像头以及NFC扩展板。摄像头能够进行一些基础的数据采集工作,包括通过人脸识别来接 触门禁这项功能,此外,在办公或者生产区域。身份令牌起着保存站内人员基本 信息的作用。变电站人员在进入到站内的各个区域时,门口的NFC扩展板能够以 人脸识别的方式来获取人员的信息,并进行工作过程视频的录制。而储存和数据 处理则是人员在工作区域内所涉及到的具体装置设备、工作任务以及人脸学习数 据集。这个过程中设计到的设备主要有:ARM树莓派以及服务器主机。服务器主 机主要是运行MySQL数据库,里面储存着工作任务、工作场所等数据采集设备的 信息。而ARM树莓派则以分布式终端被安装在各个门外,作为人脸识别的终端来 进行人脸识别,最终显示在与原子镜连接的显示屏上。使用数据阶段主要包括工

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变电站作为能源分配和传输的重要枢纽,其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确保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及时故障处理,设计一套先进的变电站监控系统显得至关重要。本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降低故障率、实现自动化监控、提供决策支持以及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系统架构 变电站监控系统包括三个主要部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控和报警。 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收集变电站的各种数据,包括设备状态、环境参数、电力参数等。 2、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解析,以便于后续的监控和诊断。 3、监控和报警: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在出现异常时触发报警。

三、主要功能 1、设备监控: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电力参数,以及设备温度、振动等运行状态。 2、环境监控:实时监测变电所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 3、报警系统:设定报警阈值,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触发报警并通知相关人员。 4、数据存储和分析:存储监测数据,进行长期数据分析,为设备维护和故障预防提供支持。 5、远程监控: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在线远程监控,便于管理和维护。 四、系统特点 1、高度自动化:本系统能够大幅降低人工巡检成本,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监控。 2、高可靠性:采用防雷、防电磁干扰等措施,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可扩展性:系统设计灵活,便于扩展和升级,适应未来变电站的发展需求。

五、总结 本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降低故障率、实现自动化监控、提供决策支持以及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和环境参数,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触发报警,从而有效预防故障发生。此外,数据的长期存储和分析可以为设备的维护和升级提供重要参考。该系统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变电站的管理水平和维护效率,满足电力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变电站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力行业对于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电力供应的核心环节之一,变电站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供应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变电站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需要采取先进的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变电站监控系统技术方案是为了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和控制而设计的一种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自动化监控,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变电站监控系统技术方案的需求分析是设计该系统的前提和基础。该系统的需求主要包括: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实时监控,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电压、电流等参数;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如开关设备的远程控制;实现对设备的故障预警和故障诊断,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