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货币银行学重要理论考试重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重要理论考试重点总结

五、重要理论

1、掌握本一门学科的内在联系。

2、树立信用,流动性和风险意识。

3、为什么说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尺度用以表现和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货币执

行价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是当货币在商品交

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

是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商品价值

要表现出来,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的价值尺度;商品要实际转化

为与自己价值相等的另一种商品,则需要有一个社会所公认的媒介。

当两个要求由某种商品来满足时,该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所以,

马克思说“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4、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单位是角

和分,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不与黄金兑换,国家对货

币流通进行管理,国家建立金银和外汇储备制度。

5、为什么要建立货币制度?

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职

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6、以消费信用为例,说明应该持有什么样的负债观?

负债消费的前提是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负债消费的方式包括信用卡透

支、贷款消费、借支等

7、列举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商业信用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借贷的客体是商品,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但它有规模和使用方向的局限性;

而银行信用借方是企业,贷方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的客体是货币,且规模和使用方向超出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8、什么是收益资本化,举例说明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

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习惯地称之为“资本化

以土地为例。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无价值,从而本身也无决定

其价格大小的内在根据。但土地可以有收益。土地收益大小取决于

多种因素,同时由于利率也会变化,使一块土地的价格会有极其巨

大的变化。

9、为什么说糟糕的信用,往往是诱人的投资?

10、负债是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赚自己的钱,因此负债越高越好。真的

是这样吗?

11、负债率会使银行存款消亡吗?

12、用文字和图式说明期权交易的损失是有限的,而收益是无限的。

13、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为什么都会适时进行回购业务?

目的主要是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14、金融机构存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①降低交易成本

②缓解信息不对称

③分散和转移风险

④协调流动性偏好

15、比较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异同点。

(1)中央银行是国家机关而商业银行则是企业法人;

(2)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职能部门,

商业银行则是经营存贷款,办理结算业务的企业法人;

(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业实施管理,而商业银行则是被管理

的对象;

(4)作为中央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提名,由全国人大或人

大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免,而商业银行组织机构的设置则根

据《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办理

16、为什么说对银行始终重要的是存款?

商业银行所运用的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存款,银行存款始终是银行活

动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决定了银行业与一般工商业的根

本区别。一般工商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己的资本金,而银行的资

金来源主要是负债,资本金只占银行资金来源的极小部分。银行要

开展经营活动,要获取盈利,就必须首先吸收到所必需的存款,使

银行有足够的资金来源。

17、为什么从古到今商业银行都青睐票据贴现?

银行做票据贴现,买入时扣除贴现息,在持票到期托收,基本上是纯挣钱

18、以票据行为为例说明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

19、如何理解并贯彻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一般有三条,即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其

中,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占有核心地位;流动性是

清偿力问题,即银行能随时满足客户提款等方面的要求的能力;安

全性是指银行管理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这三性要求有

统一性又有矛盾,比如流动性强、安全性高但盈利能力弱。只能从

现实出发,统一协调寻求最佳的均衡点。我国在银行法中明确规定

商业银行是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

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20、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对以往货币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弗里德曼采纳了凯恩斯对公众货币需求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采用微观经济理论更加深入细致地发展了微观货币需求理论。他认

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受一下三类因素的因素的影响:1、收入或

财富:收入或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首要因素。2、持有货币的机

会成本:指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货币的名义报酬率可能等于零,

也可能大于零,而其他资产的名义报酬率通常大于零。3、持有货

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此效用为流动性,且其大小以及影响其效用

的其他因素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此外,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

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强调永恒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作用,弱化

社会成本变量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21、为什么说货币供给是全社会的共同行为?

货币供给的过程可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由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

二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在这两个环节中,银行存款是货币

供给量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但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中央

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并且在创造过程中始终受制于中央银行

22、面对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减少财政支出,减少公共项目建设;货币政策方面,

减少货币投放量,提高利率使投资需求减少;消费政策方面,限制

消费信贷增长,减少消费需求。

23、在通货膨胀时期,我们应如何进行资产安排?

1.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2.提高银行利率;

3.发行央行债

券,回笼市场资金; 4.减少各期人行货币投放量; 5.提高货币国

际化结算范围和规模; 6.稳定本位币与世界主要货币的兑.

24、建立存款保障制度的理由是什么?这个制度的缺陷有什么?

理由: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银行体系

缺陷:(1)作用效果过于猛烈。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微小变动,就会造成法定准备金的较大波动,对经济造成强烈影响;

(2)准备金比率的频繁变动会给银行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因而易于受到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反对;

(3)受到中央银行维持银行体系目的的制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比率容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难。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 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答:在发挥各种职能时的特点:a.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象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b。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2.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区别:狭义货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以M1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与侠义货币相对,以M2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3.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有何作用:a.宏观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传递信息和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b。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 第二章货币制度 1.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的货币流通的特点: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2。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规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准备金制度。 3.纸币和货币的流通规律的联系:都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是第二性的,都要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区别: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 4.金单本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原因: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5.保持货币稳定性所需的条件: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环境;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1。信用的作用: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 2。信用的特征:以偿还为前提,到期必须偿还;偿还时带有利息。 3。高利贷信用利息率高的原因:a.借款人借款的目的大多不是用于追加资本以获取利润,而是为了取得一般的必需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b。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不容易获得货币,而对货币的需求由很大,这为高利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4。商业本票与商业汇票的区别:a.汇票,是出票人要求受票人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方为有效票据。当事人包括出票人、收款人和付款人.b。商业本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当事人包括出票人和收款人两个。 5。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的原因: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大大扩充了信用的范围、数量和期限,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6。信用的形式:高利贷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7。银行信用的特点: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与商业信用的需求变化不同。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

1.货币各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2.货币的层次划分,依据和层次:货币的层次划分是依据他们的主要职能和流动性差异从 而给出不同层次的经验统计上的货币定义。通常划分为M0=流通中现金,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M4=M3+L(L为流动性资产) 3.货币制度的演变,各货币制度的内容: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4中不同的货币制度, 依次为①银本单位制②金本单位制③金银复本单位制④金单本位制⑤纸币制度。 ⑴银本单位制是最早的时间最长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并不 发达的社会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增加,暴露出其价值不稳定的缺点。 ⑵由于商品交易中对金银需求都增加,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用于大宗买卖而形成 了金银复本位制,其先后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3种形态。 ⑶金本单位只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单位制度,它在实行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在实行国 家内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后由于世界经济规模扩大,黄金存量有限而难以维 持。 4.金本单位制特点:①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则限制铸造。②金币可以自 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③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输入。 5.纸币制度主要内容:①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在中央银行制度建立后,一般由国家授 权中央银行发行,以保证发行纸币的收入归国家所有。②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③纸币不能兑现。④在纸币制度下,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方法,以提高结算和支付的准确性,并节约现金流通费用。 6.纸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区别与联系:联系:主要表现在他们都要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 区别:①这两个规律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②这两个规律和商品价格总额的关系不同。③这两个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 7.信用基本特征:具有到期归还、支付利息2个特征。 8.现代信用形式的种类及特点:主要形式有高利贷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 9.高利贷信用特点:①高利贷资本来源于商人、官吏、宗教机构,主要用于生活性消费, 因而与社会生产没有直接的密切联系。②高利贷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 10.商业信用特点:①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②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③商业信用 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11.银行信用的特点:①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②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 形态的货币资本。③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④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变化不同。 12.国家信用的特点:①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②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国家财政 直接相关。③国家信用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政府的各项支出。 13.消费者信用的特点:①扩大需求,提高消费,刺激经济发展,缓解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 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矛盾。②是有力地促销手段,可开拓销售市场,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③给经济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容易造成需求膨胀。 14.国际信用特点:国际信用是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上发生的借贷行为。 15.商业信用的局限性:①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②商业信用受到商品 流转方向的限制。 16.银行信用的克服: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大大扩充了信用的范围,数量和 期限,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借贷资本集中在

金融知识专题二:货币银行学复习

I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一、货币的产生 1、货币产生的几种理论观点 这些观点主要是:(1)货币是国家规定或创造的。(2)货币是人们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协商出来的。(3)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发产物。 2、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1)简单价值形式 在原始社会后期,剩余产品开始出现,各部落在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表现是不完善的、不成熟的,也是不充分的。 (2)扩大的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表现在一系列的商品上,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和它们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关系更加接近。但其弱点很明显:①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仍不完整,作为等价物的商品的链条可以无限延伸;②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也不统一;③位于等价物地位的不同商品之间相互排斥,交换的效率十分低下。 (3)一般价值形式 一切商品的价值集中地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这便出现了一般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实际上起着货币的作用,它使商品的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使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使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但这种商品不是固定的。 (4)货币形式 从交替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众多商品中最终分离出来一种经常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成为表现、衡量和实现价值的一种工具,这便是货币。货币是商品生产者自发的共同交往行为的结果,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但又使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进一步发展,使得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本质定义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特殊商品。它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产生的,其根源在于商品本身,也是价值形式发展和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的必然产物。 2、货币的本质特征 (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它不是普通的商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货币是以价值的体现物出现的,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值,它是商品世界惟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②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味着能够去换取各种使用价值。 (2)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即社会生产关系。货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这是由社会制度所决定的,而不是货币本身固有的属性。从货币的社会属性来看,货币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货币是没有阶级性的,也不是阶级和剥削产生的根源。 三、货币形式及其演变 在商品经济发展中,货币的形态经历着由最初的商品货币向代用货币、信用货币演变的过程。 1、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从形态上来讲是指用商品充当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而存在。像最初的牛、羊、贝壳

货币银行学论述题重点

1、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过多,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2、试分析通货膨胀成因。①需求拉上论: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社会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的上涨。②成本推动论:指对社会商品和劳务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造成生产成本提高的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二是一些垄断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经常大幅度地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③菲利普斯曲线论:指即使社会尚未充分就业,同样可能产生通货膨胀,而且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循反方向移动,即高的通货膨胀率伴随着低的失业率;相反,低的通货膨胀率则会引起高的失业率。弗里德曼提出“自然失业率”理论,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修正:当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物价将不断上升;相反,物价则不断下降,直至实际失业率达到自然失业率水平,物价便停止上升或下降。④结构失调论:指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由于需求结构变化,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结构失调论也将通货膨胀成因归结于需求,但是由需求结构变动引起,而非总量增加。导致需求结构变动的原因大致归为两类:一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二是消费结构的变化。⑤国际传导论:现代社会中,由于投资、贸易、旅游、劳务等国际经济交往的增多,一国通货膨胀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传导至他国,引起他国共同发生通货膨胀。国际传导论通货膨胀可分为价格传导、需求传导、国际收支传导和示范作用传导。 3、如何理解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负效应?(一)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上,因为它改变了社会成员原有收入和财富的占有比例。第一,通货膨胀通过物价上涨等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强制地进行了一次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固定收入的社会成员,那些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和个人。特别是在通货膨胀中进行倒买倒卖,哄抬物价的投机商则是受益者。第二,通货膨胀影响社会成员的财富占有比例。通货膨胀时,实物资产增值幅度高于通货膨胀率,那么持有者就可受益。反之,必然受损;若持有存款货币,因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而受损。若持有证券,则视物价上涨和证券价格变动情况而定;负债的社会成员因通货膨胀减轻了实际的债务负担,因此而受益。一般而言,政府、企业处于净负债人地位,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而居民处于净债权人,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第一,通货膨胀影响生产。首先,通货膨胀引起生产结构失衡;其次,促使生产衰退;再次,影响技术进步。第二,通货膨胀影响流通。首先,各地区、各种商品价格涨幅不平衡,商品盲目逐利流动;其次,物价持续上涨,人为加剧了市场供求矛盾,使商品流通更混乱。第三,通货膨胀影响消费。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削弱,消费水平下降。消费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形成畸形的消费行为。第四,通货膨胀影响分配。首先,通货膨胀对平衡财政收支不利;其次,造成货币流通混乱;再次,通货膨胀破坏正常的信用关系。 4、我国现在通货膨胀原因①由于我国2008年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使存款准备金率降低②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积累基金规模过大,使市场货币量过多,物价上涨③重工业发展过快,超过轻工业与农业所承担的能力,重工业的发展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使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④经济增长的迅速,结构失衡严重,导致膨胀。 5、我国政府应对通胀采取的政策措施①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银行学(第四版)知识重点整理(黄达版)

货币银行学(第四版)知识重点整理(黄达版) 货币银行学(黄达)重点整理 第一单元 1、名词解释 货币:货币是特别的商品,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具有与其它一切商品互相交换的功能,具有普通的交换手段;货币固定充当普通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第一,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事情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数量成反比。第二,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它是经过银行的资产业务投放出去的。第三,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规定全社会都必须同意和使用信用货币。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并且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铸币均可自由铸造及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能够自由的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均能自由与之兑换。又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这算是劣币驱赶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一国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群及分量的黄金维持固定的关系。又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并且作为本位货币。 2、简答题 1、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 答:概括的说,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1)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铸币与银行券的发行必须以充脚的金属作为后备。其中囊括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2)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或别兑现本位制,是指别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啥是“劣币驱赶良币”的规律?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 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 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 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 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 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 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 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 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 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东财东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知识点合集整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 2、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三个表现 (1)国际一般的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2)国际一般购买手段用以购买外国商品。 (3)国际财富转移手段,战争赔款,输出货币资本 4、“越多越多的货币,越少越少的货币” 货币失去实际价值,只有名义价值,货币名义价值的任何下降(通货膨胀),都会使人们加速出让自己手中的货币,货币数量不少反增:货币名义价值的任何上升(通货紧缩),都会使人们推迟货币的支付,货币的数量不增反而减少。5、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基本内容包括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6、主币 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无限法偿,可以自由铸造融化 7、辅币 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贷,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有限法偿,不能自由铸造8、无限法偿 国家规定的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无论支付额有多大,出售人和债权人都不能拒绝接受 9、有限法偿 主要是针对辅币规定的,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法定金额后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是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到法律保护 10、货币制度的演变 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1、金银复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劣币驱逐良币: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融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市场,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12、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的典型金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融化,流通中的辅币和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能自由输入输出 金块本位制:以纸币,银行券作为货币,黄金由政府集中储存,攒到一定数额后才可以兑换金块 金汇兑本位制:流通银行券,银行券可以换取外汇,外汇从外国间接兑换⻩金13、货币层次的划分 流动性:不损失价格情况下的变现能力 按流动性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货币):流通中的现金+银行的活期存款 M2(货币+准货币):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14、劣币驱逐良币与货币替代的区别 (1)发生条件不同:格:金银复本位制;货:信用货币制度 (2)表现形式不同:格:劣币驱逐良币;货:良币驱逐劣币 (3)替代程度不同:格:流通手段职能替代;货:对部分或全部职能的替代15、铸币税 发行货币可以获得的税收收益,由货币面值减发行成本得到 16、货币替代 一国居民因对本币的币值稳定失去信息,或本币资产收益率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

货币银行学 要点

1、货币的起源:货币起源于商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3、现代货币的范围:现金、存款货币、准货币、货币替代物。 4、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5、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确定(本位)货币的币材与货币单位、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银行券和纸币的发行与流通、金准备制度–黄金及外汇储备。 6、货币制度的类型: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 7、货币需要量=(商品价格总额+ 到期支付总额—本期赊销商品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 额)/ 单位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平均流通速度 8、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所必需的金属货币量/ 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9、信用的含义: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或货币的借贷行为,以偿还为条件;支付利息。 10、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到决定作用的利率,西方指中央银行再贴现 率,我国一般为央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 11、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单利A=本金P(1+利率r 年份n) 复利A=P(1+r)^n 12、现值P=终值S / (1+r)^n 13、决定的利率的因素:平均利率、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水平的变化、银行存贷利差的 合理要求。 14、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总体思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 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15、金融市场的含义:为融通资金而办理各种票据、有价证券买卖或货币借贷的场所。 16、金融市场四大要素:参加者、金融工具、价格(汇率、利率)、组织方式。 17、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派生性、虚拟性、高杠杆性、高风险性。 18、商业银行的类型:主要有职能分工型模式和全能型模式。 19、商业银行的职能: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中介、创造信用流通工具、提供金融服务。 21、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21、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建立全国清算中心的需要;为其他银 行提供后盾的需要;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需要。 22、政府对中央银行的控制形式:中央银行国有化;制定新银行法,明确了中央银行的职 责: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维持货币金融稳定。 23、中央银行的性质:1、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央行是全国金融事业的最 高管理机构;央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央行代表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央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 2、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央行是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主体;央行不以营利为目 的;央行不经营普通金融业务;央行享有货币发行特权 24、中央银行的类型: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实行单一中央银行制度(一元式)。 25、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26、现代货币体系的含义:银行券-现钞、钞票、金属硬币-辅币、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居 民储蓄存款 27、原始存款R、贷款总额L、经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D、必要的铸币库 存对存款的比率r之间的关系为:D=R*(1/r) D=L+R 28、派生存款增加总额(包括原始存款) ΔD,原始存款(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 ΔR,法定 存款准备率rd 的关系为:△D=△R*(1/rd) △D*rd=△R △L=△D—△R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货币理论 一、名词解释: 基础货币P482: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总和。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并且是信用货币的源头。 货币层次P478: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其粗略的分类为:M0:现金流通量;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流动性偏好P:凯恩斯在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受个人对收入支配的心理因素决定。个人对收入支配有消费和储蓄两种形式。其中储蓄部分是以现金货币形式持有还是以有价证券形式持有,取决于人们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流动性偏好。凯恩斯认为影响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倒逼机制P484: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迫使中央银行被动的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P483-484 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第五版)]黄达-重点复习资料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主要以银行券、汇票、支票、存款货币等形式存在。 √2、信用: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3、本票: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承诺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的支付承诺书。 4、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其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5、金融:广义:货币的事务、货币的管理、与金钱有关的财源等。 狭义:与资本市场有关的运作机制。 中间说法:货币的流通、信用的授予、投资的运作、银行的服务等 6、利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7、基期:是一个基础期、起始期的概念。(?) 8、现值: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的货币金额,把它看作是那时的本利和。(?) 9、即期利率:即期利率是指对不同期限的债权债务所标明的利率(复利) 10、远期利率:远期利率则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11、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叫汇率。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12、金融的特征: 1.流动性。金融资产的货币性质是指它们可以用来作为货币,或很容易转换成货币。 2.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资产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3.收益性。由收益率表示。收益率有三种计算方法: 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与票面额P的比率; 现时收益率——年收益额C与其当期市场价格Pt的比率;C/Pt 平均收益率——将现时收益与资本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C﹢Pt﹣Pt-1)/Pt 13、远期:是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主要有:货币远期和利率远期两类。 √14、期货: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与远期合约相同。 区别在于:远期合约的交易双方可以按各自的愿望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而期货合约的交易多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合约的内容,如相关资产的种类、数量、价格、交易时间和地点等,都有标准化的特点。 √15、期权:是指合约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放弃行使此权利。(看涨期权的买方有权在某一确定的时间或确定的时间之内,以确定的价格购买相关资产;看跌期权的买方则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或确定的时间之内,以确定的价格出售相关资产。欧式期权是指买入期权的一方必须在期权到期日当天或在到期日之前的某一规定的时间才能行使的期权。美式期权是指可以在成交后有效期内任何一天被执行的期权。) √16、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

货币银行学戴国强小抄重点版

1.银行的功能:(1)中介功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2)货币供给(3)其他功能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衡量和标下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货币储职能的相互关系 2.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劣币是指国家法定价值高于市场价值的货币,良币是指国家法定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货币,注意两者间的区分。 3.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货币制度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名称、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发行保证制度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1.决定利率的因素: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预期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收支状况 2.多种利率同存的情况下,基准利率是基础(我国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我国的基础利率)。 3.流动性偏好: 1)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2)流动性陷阱:在货币供给相对确定的情况下,利率在很大程度上要受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的水平时,货币需求弹性将会变得无限大,形成“流动性陷阱” 4.信用形式: (一)1)高利贷信用2)商业信用3)银行信用4)国家信用5)消费信用6)国际信用 (二)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对比: 1)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信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贷款人的信用;商业信用是厂商在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及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的基础。 2)两者主体不同,银行信用的债务人是厂商,政府,家庭和其它机构,而债权人则是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它专门信用机构,商业信用是厂商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厂商。 3)两者客体不同,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4)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它是一种独立的借贷资本的运动,可能会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一致。 5)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对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需求不同,在繁荣时期,对两者的需求都增加,在危险时期,由于商品过剩,对商业信用的需求会减少,但对银行信用的需求可能会增加,此时,企业为了支付债务,避免破产,有可能加大对银行信用的需求。 6.简答或讨论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P55): 1)对资金供求的影响2)对宏观经济的影响3)对国际收支的重要影响4)影响经济的渠道 第五章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信用创造职能) 2.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具体内容: 负债业务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业务,是银行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 ㈡非交易性存款:1)储蓄存款 2)定期存款;小额定期存款(10万美元以下)、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㈢其他负债 3.资产负债的关系: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关系是负债形成商业银行的资产 4.历史时间(P91):1694年,英格兰银行诞生;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它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 的创始。 5.㈠商业银行的职能(P93):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信用创造 4)金融服务 ㈡商业银行的资产形式(即资产业务):1)现金资产 2)贷款 3)证券投资 4)其他资产(其中现金资产比重较少为好) ㈢存款内容:交易账户(支票存款、不付息活期存款)、非交易存款 1.投资银行的性质(定义):投资银行是为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提供各种交易工具及配套服务的金融机构。 2.投资银行业务:证券承销,证券交易,证券私募,资产证券化,收购与兼并,,基金管理,风险资本投资,衍生金融工具的创造与交易,咨询服务等。 第七章其他金融结构 1.现行金融机构的格局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监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为领导,以国有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格局。(6个层次) 2.金融机构的类型: 1)存款型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协会、信用合作社; 2)契约型储蓄机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和意外灾害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政府退休基金; 3)投资型中介机构:投资银行、金融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对冲基金、信托公司 3. 融资性租赁与服务性租赁的对比。融资租赁的租金是使用资金的对价,租金由取得贷款的本金、利息和出租人专区的利差构成,假如使用“等额本金法”计算租金,由于利息随着本金的减少而减少,租金是逐年递减的。 第八章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的性质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2.中央银行的地位 (一)发行的银行:其有两方面的含义: (1)是指中央银行占有本国货币发行的独享垄断权; (2)是指中央银行必须以维护本国货币的正常流通与币值稳定为宗旨; (二)银行的银行:其有两方面的含义: (1)是指中央银行从事“存、放、汇”银行业务的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2)中央银行通过“存、放、汇”业务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活动施以有效影响,以充分发挥金融管理职能。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1)集中存款准备金;(2)最终的贷款人;(3)组织全国清算;(三)国家的银行:其主要内容有: (1)代理国库;(2)代理发行征服债券; (3)给国家以信贷支持;(4)保管外汇、黄金储备; (5)代表政府从事国际金融活动,并提供决策咨询。 3.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密切性: (1)代理国库:各国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一般都通过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开立的各种账户进行; (2)代理发行政府债券:各国政府为了筹措资金,经常需要发行债券,但国债的发行,推销以及发行后的还本付息等事宜,一般都有中央银行经理; (3)给国家以信贷支持:这种信贷支持应当严格限制在解决财政因先支后收而产生的暂时性资金短缺范围内;(4)保管外汇、黄金储备:世界各国的外汇、黄金储备一般都有中央银行集中保管; (5)代表政府从事国际金融活动,并提供决策咨询:各国中央银行都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出席各国在国际、国内的经济和金融活动中,中央银行还充当政府顾问,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4.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为独立型中央银行和附属型中央银行,中国属于附属型中央银行。 第十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1、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不必是一个有形的场所,泛指各种交易活动和交易关系。微观层面功能: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减少搜索成本和信息成本;宏观层面:实现储蓄-投资转化、资源配置、宏观调控 2、货币市场是指交易资产到期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市场,主要功能是满足短期流动性需求,子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定期存款市场、短期债券市场、证券回购市场、中央银行票据市场 第十一章金融创新 1.商业银行业务创新(P253)【注意判断】: (1)资产业务:商业银行大力推行消费信贷、住房按揭贷款、银团贷款、收益分享贷款、平行贷款、组合型融资等新的贷款方式。其表外业务如按揭贷款证券化、票据发行便利、信贷限额、备用信用证; (2)NOWs、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书SNOWs、自动转账账户ATS、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 (3)中间业务:充当衍生品交易的中介、参与信托和融资租赁业务、为企业提供现金管理、咨询和代客理财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全)

第一章:货币和金融体系 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 的货币。 3、复本位制: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 4、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 对低的货币就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基础流通,也称“劣币驱逐良币”。 5、金本位制: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关系。(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6、货币制度内容: 1、确定本位货币,规定制作本位币和辅币的材料。 2、确定本位货币的名称、货币单位 和价格标准。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及流通。4、规定货币的发行和保证制度。 7、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纸币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 3、纸币本位制下,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 4、国家对货币流通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以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确定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 2、实行固定汇率。 3、实行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如逆差国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的贷款弥补逆差。 4、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体系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的先河。 9、牙买加体系 内容:1、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国际储备多元化4、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 不足:1、浮动汇率制度不够稳定,外汇风险明显;2、大国侵害小国利益,南北冲突远没有解决;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几个渠道各有局限性(1、使一些国家放松内部约束,滥用财政扩张政策,延误必要的国内经济改革和调整。2、各国资本管理放松,国际资本流动迅猛扩张,容易导致金融动荡和货币危机。)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考试重点

金融考试重点 1币材总体上是沿着“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这样的历史顺序发展而演变。 2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它包括直接进行转账支付的活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 3货币的职能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五个。按照另外的观点可以为两大类,交换媒介职能和资产职能。其中,交换媒介职能就是货币在商品交易中作为交换手段,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从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商品交换的职能。而货币的资产职能就是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4流动性是指资产变成现实购买力而不受损失的能力。在所有资产形式中,货币的流动性最高,持有者可以随时随地直接用货币购买所需的商品。或转换成其他资产形式。 5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6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存款。货币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它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7货币制度针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国际协议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其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分成三类: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 8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制的货币制度。其基本特征是: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一般情况下,大额批发交易用黄金,小额零星交易用白银。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国境,都有无限法偿能力。 9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所排斥,而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整个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10金本位值入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是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能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金汇兑本位制是指本国货币虽然仍有含金量,但国内不铸造不适用货币,而是流通银币或银行券,但它们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 1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核心内容有①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②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外汇行市的稳定。

货币银行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 单选 10*1 多选 10*2 判断 10*2 计算 2*5 简答 4*5 论述 2*10 简答 论述 一、阐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在银行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货币供应中起到的作用p135 140 196 1、中央银行的性质 ①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 ②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2、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环节,处于特殊地位,具有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特殊功能,是管理全国货币金融事务的最高机构,对外则要维护一国货币主权。 3、我国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是“货币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特权,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中央银行通过掌握货币发行,可以直接的影响整个社会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总量,进而实现对经济的控制。 二、货币数量论中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的主要内容,分析说明其相同点和不同点p221-224 1、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该观点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并不是需要货币本身,而是因为货币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以满足人们的交易需求,因此,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支出总额必定等于同期内参加交易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总额。 即:MV=PT M 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量 V 为货币流通速度 P 为一般物价水平 T 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 PT 为经济中待销售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总额 该方程式表明,待销售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总额等于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2、剑桥的现金余额数量说:现金余额数量说是以马歇尔和庇古为首的剑桥学派创立的,研究对象是个人的货币需求,重视个人微观主体的需求,他们认为,人们基于便利和安全的动机而保留在手边的现金余额就是货币需求,货币的交易媒介和财富储藏两个属性使人们持有货币。 P= P 为货币的购买力 k 为以现金余额方式持有的收入占总收入与财富的比例 R 为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实际收入 M 为货币量 因为物价水平是货币购买力的倒数,若将P 定义为物价水平则上式变成 P= 罗伯逊后来对庇古的方程式进行了修正,使之成为: M=kPY 这就是著名的现金余额数量方程式,又称为剑桥方程式。M 是保存在人们手中准备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量,以现金余额方式存在。Y 代表一定时期内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PY 代表名义国民收入。 该方程式说明,货币需求取决于k 、P 、Y 三个变量,当k 、P 一定时,总收入越多,货币需求越多;当k 、Y 一定时,价格水平越高,货币需求越多;当P 、Y 一定时,k 越大,货币需求越多。 3、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区别 ①研究的视角不同 现金余额数量说把个人的货币需求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重视微观主体持币动机和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这与过去的经济学家主要从整个经济的角度研究货币数量问题有很大的不同。 M kR kR M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重点(简答部分)

国民经济中的货币收支包括哪五个方面的货币收支体系? ⑴以个人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⑵以公司、企业等经营单位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⑶以财政及机关团体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⑷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⑸对外的货币收支 货币形态的发展,并举例。 ⑴实物货币;⑵金属货币;⑶纸币;⑷信用货币; ⑸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能有哪几种? ⑴价值尺度;⑵流通手段;⑶贮藏手段;⑷支付手段;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⑴货币币材的规定;⑵货币单位的确定;⑶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⑷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⑸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 信用的形式有哪些? ⑴商业信用;⑵银行信用;⑶国家信用;⑷消费信用;⑸国际信用 商业信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⑴作用工商企业之间的联系离不开商业信用,通过这种可以分散决策的商业信用活动润滑着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促进经济发展。 ⑵局限性:有严格的方向性。 如何理解利息的实质? 利息的实质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体现借贷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共同占有剩余价值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则是国名收入或增值的部分社会财富根据国家和社会利益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简述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货币需求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所以利率就由流动性偏好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货币供给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对利率产生影响而陷入流动性陷阱。 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式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把利息看成了收益的一般形态,即不管资金是否已经借出,也不管是否用于借贷,利息都被看成资金应该有的收益,未获得是一种损失,可以说只要持有现金就是损失,因为本来你可以把他贷出去以收取利息,不做实际上是损失了这部分收入。而且在人们投资时,也只有当投资预期收益大于利息收益时,才值得去投资,否则就不会投。这里利息就成了一个标尺。另外,不管投资的资金是否是借到的,人们在计算收益时总会把利息算做成本里面,扣除利息后的才是劳动所得,利息是货币资本所得,也可以说利息是一种机会成本。 如何理解基准利率和无风险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也就是说基准利率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利率的相应变化。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的利率。利率包括对机会成本的补偿水平和风险溢价(也译为风险报酬、风险酬金) 水平。用公式表示: 利率 = 机会成本补偿水平 + 风险溢价水平 利率中用于补偿机会成本的部分往往是由无风险利率表示,相对于千差万别的风险溢价,无风险利率也就成为“基准利率”。 由于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绝对无风险的投资,所以也无绝对无风险利率;市场经济中,只有国债利率可用以代表无风险利率。 利率系统的主要分类及其含义。 ⑴按是否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可分为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⑵根据在借贷期内利率会否调整,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⑶根据利率形成的方式,可分为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和官定利率 ⑷按是否带优惠性质可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⑸根据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不同可分为年率、月率和日率。年率用百分数表示,月率用千分数表示,日率用万分数表示。三者可以换算。 ⑹根据信用行为期限长短可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的功能: ⑴帮助实现资金在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实现资源配置。 ⑵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 ⑶确定价格。 ⑷金融市场的存在可以帮助金融资产的持有者将资产售出、变现,因而发挥提供流动性的功能。 ⑸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金融资产的特征有哪些? 偿还期、流动性、风险性、收益率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区别和联系。 一级市场是新证券的发行、认购、包销的市场,为筹资者提供筹资的市场。二级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证券再进行流通、转让、买卖的市场,为一级市场发行的证券提供流动性的市场,二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 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二级市场。 不同点:①场所不同;②买卖的证券不同;③参加者不同;④价格形成不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