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60例(63侧)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X线摄片,并对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总恢复时间等。对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采用改良后的Mcbride评分对腕关节功能恢复远期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骨折块旋转完全矫正,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8±0.7)周,平均康复时间(3.5±0.5)个月。只有1例患者出现正中神经炎,并发症发生率为 1.7%。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级,优秀40侧,良好17侧,尚可6侧,远期优良率9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促进桡骨远端结构的恢复,其固定可靠,近远期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临床疗效

目前,临床上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本文就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0例(63侧)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X线摄片等方式检查确诊。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5.1±7.3)岁。患者的致伤原因包括交通意外、高处坠落、跌伤、压伤、重物锤击伤以及运动伤等,分别有23、12、10、7、3、5例。患者从受伤到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1 h~7 d,平均时间(

2.5±1.3)d。患者损伤的位置位于左侧、右侧和双侧的分别有30、27、3例;属于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的患者分别有53例和7例。按照AO桡尺骨远端骨折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分型[1]可见,A3 型、B2型、B3型、C1 型、C2型、C3型的患者分别有10、12、14、8、11、5例。

患者损伤后的掌倾角在-55°~-20°,平均掌倾角(-8.3± 1.5)°,尺偏角0~25°,平均尺偏角(13.1±2.1)°,关节面移位或者塌陷的程度1~12 mm,平均(4.6±1.3)mm,桡骨缩短在1~18 mm,平均缩短(6.2±1.3)mm。

患者均符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指征[2]:合并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合并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皮质严重粉碎;合并关节内或者关节外骨折且有明显移位的情况;桡骨短缩程度>5 mm的情况;背侧成角>20°的情况;合并关节边缘损伤的情况。

1. 2 方法患者仰卧位,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将患肢外展,选择取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位于距桡腕关节面2.5~3cm内的松质骨骨折。桡骨干皮质骨向松质骨移行部以远部分,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常见,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6。腕关节是人体中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也是全身活动频率最高的重要关节。桡骨远端骨折损伤机制复杂,骨折类型多样,治疗方法灵活。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给患者造成不便。 尺桡骨远端三柱理论 桡侧柱为桡骨远端外侧半,包括舟骨窝和桡骨茎突,对于桡侧的腕骨具有支撑作用,一些稳定腕关节的韧带也起自于此。中柱为桡骨远端的内侧半,包括关节面的月状窝(与月骨相关节)和乙状切迹(与尺骨远端相关节)。通常情况下负荷,来自月骨的负荷经由月骨窝传递到桡骨。尺侧柱包括尺骨远端、三角纤维软骨和下尺桡关节,承载来自尺侧腕骨以及下尺桡关节的负荷,具有稳定作用。 临床表现 (1)外伤史明确 (2)患者伤后出现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骨折移位明显时,桡骨远端骨折可出现典型的“餐叉手”、“枪刺手”畸形。 (3)检查腕部肿胀,有明显压痛,腕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皮下可出现瘀斑,尺桡骨茎突关系异常,则提示桡骨远端骨折。如果腕部有骨擦音、异常活动,不要反复尝试诱发骨擦音,以免引起神经和血管损伤。 (4)腕部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发生率不高,但需充分重视。骨折向掌侧移位可能导致正中神经、桡动脉等损伤。骨折向背侧移位可能导致伸肌腱卡压。(5)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其它合并伤。 2影像学评估 (1)X线检查 评估桡骨远端损伤的首选检查。多数骨折、脱位、力线不良、静态不稳定等,都很容易从标准的x线检查鉴别。标准的前后位及侧位X线可测量出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等重要参数。 (2)CT检查 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检查,可以明确骨折块的移位方向、角度,明确关节面的塌陷程度,发现隐蔽的腕骨骨折,特别是普通X线难以诊断的涉及舟骨窝、月骨窝的桡骨远端骨折,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且CT检查对于桡骨远端三柱理论的应用,尤其是传统X线检查容易疏漏的中间柱损伤,包括月骨关节面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MRI检查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中也不可替代。MRI检查是评估桡腕骨间韧带撕裂、三角纤维软骨(TFCC)损伤、软骨损伤以及肌腱损伤的最准确评估手段。此外,MRI 还对于腕关节创伤性或非创伤性疼痛、炎症性疾病、腕骨骨折、缺血性坏死等伤病的诊断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知情同意书

瑞安王华骨伤医院 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要麻醉下进行手术。 疾病简介及治疗目的:桡骨远端骨折包括腕关节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如复位不佳或处理不当将极大地影响腕关节的功能。根据骨质及骨折的程度选择手术方式,骨质较好,骨折类型较简单的骨折可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尽最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的功能。 手术潜在的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治疗方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存在以下风险和局限性: 1) 麻醉意外,严重者可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 根据术中情况变更术式或内固定方式; 3) 术中损伤神经、血管及邻近器官,如运动神经损伤致相应肌肉功能失支配,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残疾; 皮神经损伤致相应部位麻木疼痛;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严重者可致休克,肢体缺血性挛缩甚至危及生 命。 4) 围手术期心、肺、脑血管意外出现: 5) 脑出血或脑栓塞,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6)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血压降低,休克,甚至死亡; 7) 肺栓塞,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8) 伤口并发症:出血、血肿、裂开、不愈合、感染,瘘管及窦道形成;各种原因伤口不能一期闭合,需植 皮、皮瓣移植或延迟关闭等;术后切口或创口部疤痕形成,甚至可能形成增殖性疤痕或疤痕疙瘩,术后发生尺神经炎。 9) 术中止血带及尿管并发症出现。 10) 骨折固定或者肘关节置换假体的意外情况,需行二次或多次手术: 11) 骨折碎裂、移位较重,骨折对位对线不满意,骨折畸形愈合,上肢力线改变,术后可能需辅助外固定或 牵引治疗,双上肢不等长; 12) 术后骨折再移位; 13) 内固定物或假体松动,断裂,异物反应,骨折延迟愈合或骨折不愈合; 14) 术中内固定物或手术器械折断不能取出留于体内; 15) 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不满意,缺血性肌挛缩,邻近关节僵硬,僵直,异位骨化,疼痛,无力,活动受限, 创伤性关节炎; 16) 骨折碎裂较重,影响血供,并发桡骨远端坏死; 17) 术后伤口感染,骨髓炎; 18) 若术中植骨,术后植骨可能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植骨块可能移位。取骨处可能疼痛。

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应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

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应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分析 目的研究对比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应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及腕关节功能(GW)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桡骨高度高于对照组,尺偏角大于对照组,GW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6个月掌倾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桡骨高度高于对照组,尺偏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12个月掌倾角、GW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95%(11/38),高于对照组7.8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手术治疗近期与远期效果良好,可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但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保守治疗虽早期效果欠佳,但并发症正发生率低,远期效果良好,临床可依据患者骨折类型、功能需求、经济条件等因素选取合理治疗方案。 标签: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发生在桡骨远端2~3 cm左右的骨折,属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数据统计显示,桡骨远端骨折为全身骨折的1/6左右,多见于老年人群低能量损伤,以女性患者为主,对正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近年来,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严重降低老年人群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其中,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属保守治疗,其操作便捷,老年患者可耐受,但不易做到坚强固定,易出现移位现象。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属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但手术操作复杂,且手术麻醉、操作等可导致部分老年患者不耐受,影响治疗效果。临床对于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仍存在争议,因此该研究于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该院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6例分组探讨,以研究对比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应用保守与手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老年糖尿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6例作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女27例,男11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0.26±4.11)岁;骨折部位:右侧16例,左侧22例;骨折AO分型:C3型4例,C2型7例,C1型5例,B3型3例,B2型6例,B1型2例,A3型9例,

尺桡骨骨折临床路径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一、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尺桡骨骨折行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尺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增加髓内钉固定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闭合性尺桡骨骨折疾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尺桡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 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一次。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和/或全麻。 2.手术方式: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或带锁髓内钉。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5.输血:根据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6-9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X光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电解质、肝肾功能、CT。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2018年)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主要发生在6-1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在 6-10岁阶段,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60-75岁阶段,女性患者明显比男性患者增多,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生率逐步上升。从发生的原因看,在6-10岁阶段,主要是高能量损伤引起,也与年轻患者的骨骼发育有相关性;而在60-75岁阶段,低能跌伤远比高能创伤多,其原因与高龄及肝肾亏虚相关。 一、病名 中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病名: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进行诊断。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之发生骨折。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部着地致伤。或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呈掌屈,手背部着地致伤。 2、症状和体征:①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 ②移位严重者,出现餐叉样畸形或枪刺状畸形,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③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向远侧突出。 3、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多有以下表现: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伤后1—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活动受限、痛处拒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肿胀渐消,疼痛渐减,但瘀肿虽消而未尽,筋骨未连。活动渐恢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表现为肿胀已消,疼痛已减,骨折愈合迟缓,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LCP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进展论文

2012年第5期 分泌与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轻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依赖[6] 。临床上COPD 以老年患者多见,肾 阻渐衰,痰浊瘀阻于肺咳,痰喘反复发作,肺肾亏虚渐进加重所致 [7] 。淫羊藿和巴戟天是一类具有明显免疫调节活性的天然药 物,作为一种天然免疫增强剂,在本病例观察中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层推广。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廖慧丽,孙维广.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 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3):77-78.[3]陈弘群,余荣环,黄运平.喘可治注射液改善COPD 患者免疫功能的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162-1163.[4]蔡斌, 周霖,单铮铮,等.喘可治注射液预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试验研究[J].上海医学, 2003,26(1):62-63.[5]张玲娟,沈自尹,蔡定芳,等.淫羊藿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抑制模型的影响[J].中医杂志,1996,37(10):620.[6]俞正霞,李俊,朱旭婷.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 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280-1281. [7]陈弘群,余荣环,黄运平.喘可治注射液改善COPD 患者免疫功能的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07,12(11):1162-1163.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027-02 LCP 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周锦涛* 张 曦** 伏治国** 关键词:桡骨远端伸直型不稳定性骨折;LCP ;内固定;综述 *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025150) **江苏常州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中医院(213003)2012年1月25日收稿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1],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约占整个前臂骨折的5%,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2]。而且随着交通和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交通伤、坠落伤导致的严重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和老年骨质疏松性腕关节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腕关节活动频率高、功能要求较高,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不当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腕和手的功能。因此良好的骨折复位是恢复腕、手功能的关键[3]。1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认识及其治疗原则 在桡骨远端骨折中,不稳定性骨折是对临床疗效影响最大的类型,而能否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对每一个骨科医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因为即便是手术治疗也无法确保术后的疗效。1814年Colles A [4]报告认为桡骨远端骨折即使没有良好的复位、遗留畸形,也可以得到远期无痛和良好的功能,由于受到Colles A 报告的影响,很长时期内桡骨远端骨折主要采取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的非手术治疗。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结构确实与功能相关,晚期的关节功能结果与遗留畸形有直接关系[5]。普通的外固定难以维持良好的对位对线,因为背侧的骨缺损容易导致骨折再移位,从而导致腕骨排列错乱和桡骨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整等和下尺桡关节对合不佳,继发疼痛、关节活动限制甚至退变性关节炎。超过半数的桡骨远端骨折累及下尺桡关节及腕关节,对于这些骨折采用非手术方法不能够恢复桡骨远端形态和腕关节的解剖关系。统计表明,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接近40%[3]。关节面移位超过2mm ,局部应力将增加27%-51%,同时应力中心一部分将转移到尺骨,产生腕关节的位置和运动变化。近年来,三角软骨复合体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事实上,三角软骨复合体需要在一定的张力下才能发挥作用。这使得恢复桡骨长度显得更加重要。因此, 尽可能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和力学结构,特别是关节面的完整性与桡骨的长度,是恢复腕关节的功能的保证。因 此,桡骨远端骨折作为关节周围骨折和关节内骨折,理应按照关节内骨折的处理原则进行治疗,即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允许早期的功能活动[6]。 1986年Knirk JL 等[7]提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标准:①桡骨短缩超过5mm,②侧方倾斜丢失超过20°,③关节面台阶超过2mm ,④粉碎超过骨干的中轴线。该类骨折一般为AO 分型的C 型,部分B 型和A 型。治疗原则是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平滑,避免进一步损伤组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使关节面不平整<2mm , 桡骨短缩<5mm ,残余背倾<10°[8],尽力做到稳定的内固定或外固定,恢复尺桡、桡腕关节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护腕关节的功能。2 治疗方法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取决于骨折类型、 移位方向和软组织情况。对于剪切力引起的掌侧关节面塌陷(反Barton 骨折)、不稳定的屈曲型骨折(关节面向掌侧移位、倾斜或干骺端掌侧粉碎)采取掌侧入路、T 形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 LCP )固定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桡骨远端背侧关节面塌陷(Barton 骨折)和不稳定的伸直型骨折(关节面向背侧移位、倾斜或干骺端背侧粉碎)目前大多数采用手法复位、 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法复位难以完全恢复关节面的局部或中央塌陷、关节面裂隙,使得腕关节解剖结构改变;粉碎的干骺端缺损未能进行植骨支撑,可能造成远期短缩。外固定支架往往需要固定6~12周,限制了腕关节能的早期锻炼,增加了肌腱粘连、痛性肌萎缩和关节功能丢失的风险。桡骨远端背侧面有特殊的解剖结构。首先是两个相互成50~70°的骨面,其次是骨突—Lister 结节,最后,伸肌腱与桡骨之间狭窄的间隙。少数报道采用常规3.5mm T 形或Π形钢板都因为因为钢板厚度和受到Lister 结节的干扰,以及不能解决对肌腱特别是拇长伸肌腱的激惹,有时需要切除Lister 结节和将拇长伸肌腱移位,导致疼痛、拇伸肌无力和肌腱炎等并发症而被“淘汰”。1996年Rikli DA [6]提出了腕关节的三柱理论,将腕关节分为三柱,①桡侧柱:包括桡骨茎突与舟骨窝,起骨性支撑作用;②中间柱:包括桡骨尺侧、月骨窝与乙状切迹,起着最重要的力学传导作用;③27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 分析 目的評价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和优势。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83例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1例)与对照组(42例)。试验组予以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中药熏洗加功能锻炼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基线)、治疗3周后以及骨折3个月时的握力、腕关节患者自评量表、Gartland和Werley(G-W)腕关节评价和总体疗效评价。结果试验组治疗3周后及骨折3个月时患侧的腕关节G-W评价和总体疗效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患侧握力恢复方面,试验组治疗3周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3个月时的握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熏洗加功能锻炼的一般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 i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Methods 83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tho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2)and the treatment group (n=41).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unctional training,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treatment for 3 weeks.Side grip strength,wrist joint patients self-rating scale,Gartland and Werley (G-W)wrist joint evalua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efore the treatment,3 weeks after treatment,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3 weeks treatment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Gartland and Werley (G-W)wrist joint evalua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After 3 weeks treatment,the side grip strength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After 3 months treatmen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side grip strength (P>0.05).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unctional training significantly,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Distal radius fracture;Joint function recovery;Gartland and Werley wrist joint evaluation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骨科高发疾病之一,其中15岁及以上成人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概率占12%左右;同时有临床实践显示,20岁及以上成人的桡骨远端骨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前后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前后影像学测量及临 床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参数、分型和疗效、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利用我院Starpacs系统在每张X线片上精确测量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分析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和腕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62例中有50例(80.65%)经保守治疗后效果优良。其中AO分型A型保守治疗效果满意,B型经保守治疗效果较满意,优良率达75%,C型骨折中仍有约50%经保守治疗后达到可以接受的标准。在影像学上掌倾角5°以上,尺偏角18°以上,桡骨高6.5 mm以上,临床上可以获得优良的预后。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像学测量可以为患者腕关节功能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临床标准。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影像学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的17%[1],目前对桡骨远端骨折以保守治疗为主。本研究对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采取保守治疗的62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分析,测量并记录骨折保守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参数:桡骨高、掌倾角、尺偏角,随访监测患者腕关节功能情况,分析腕关节功能改变和桡骨

远端影像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15~86岁,平均51岁。受伤原因:平地跌伤45例,高处坠落伤6例,交通伤11例。左侧28例,右侧34例。按AO桡骨远端骨折分类:A型34例,B 型20例,C型8例。损伤至接受治疗时间为1/2~28 h,平均3 h。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固定后拍摄X片,位置不佳者重新复位固定。1周后更换石膏,2周后更换石膏改功能位固定,5周后拆除石膏固定,开始功能锻炼。所有患者均在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和复位后第1、2、5周拍摄标准腕关节正侧位X片和健侧腕关节的对照片。利用我院Starpacs影像系统测量并记录所有X片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12周后评定腕关节功能。 1.3 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根据患者的疼痛、灵活性、畸形、肿胀、正中神经卡压、握力等指标进行评分,各项评分为0~2分,合计为0~12分。12~10分为优,9~7分为良,6~4分为较差,3分以下为差[2]。

对比两种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

对比两种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 发表时间:2018-12-07T11:22:26.0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3期作者:周吉祥 [导读]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中老年人群上肢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因骨折部位较为特殊,大多为粉碎性骨折。(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外二科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和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外科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采取这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病例,其中手术治疗(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为观察组,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侧肢体活动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侧肢体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及患侧肢体活动度明显优于保守治疗,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钢板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086-02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中老年人群上肢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因骨折部位较为特殊,大多为粉碎性骨折,除影响肢体活动度外还常伴随麻木、痉挛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该类骨折临床处理在过往一般采用石膏外固定进行保守治疗,但因骨折处粉碎性断端不稳定且伴软组织和神经损伤,存在一定弊端。而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可以稳定处理骨折断端创伤,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骨科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病例,研究对比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和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骨科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病例,手术治疗(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为观察组,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为28岁至67岁,平均(54.6±3.2)岁;骨折AO分型:7例C1型,9例C2型,19例C3型,5例B3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骨折AO分型等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X线扫查;观察组患者行麻醉后选择掌侧为手术入路,经由桡侧腕屈肌健,分离软组织充分暴露骨折端,复位后置入掌侧加压钢板固定处理;对照组患者麻醉后行中医正骨复位手法复位,再进行外石膏固定。两组治疗完成后均需X线扫查评估骨折复位情况,确认患者患肢末梢血运情况无异常。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评估两组疗效与患肢活动度均为治疗6个月后回访结果:(1)疗效评价标准以患者疼痛度和患肢功能与活动度复常为标准:痊愈、显效、改善、无效;(2)患肢活动度考察:旋前、旋后、背伸、掌屈。 1.4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两组疗效评估结果 (1)观察组患者愈全病例10人,显效8人,改善2人,无效0人;对照组患者愈全6人,显效9人,改善4人,无效1人。(2)观察组患者平均费用为1.9±0.3万元;对照组患者平均费用为1.1±0.5万元。见表1。 3.讨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又分为经皮克氏针、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镜技术、骨或骨替代物移植、髓内钉内固定、人工腕关节技术等,桡骨远端骨折发生成角或短缩移位,破坏了下尺桡关节正常的骨性解剖关系,而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因此临床上应依据患者病情选择对应治疗方法。当患者骨折部分无位移或虽然存在位移,但经过复位治疗可以维持稳定时,选择石膏外固定的保守治疗更为适宜;而当患者骨折移位存在掌倾角往背侧倾斜且度数大于20°,同时骨折桡骨的缩短长度不少于5mm、关节面的移位超过2mm且关节内存在粉碎性骨折等多类型不稳定骨折的情况时,极易发生闭合复位后再次移位甚至难以复位,则更应该选择手术治疗。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及患侧肢体活动度四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采用石膏外固定进行保守治疗的对照组;但是观察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时再次对患者进行回访,经过后期康复:(1)病例记载为显效的患者,观察组8例已愈全6例,对照组9例已愈全4例;(2)病例记载为改善的患者,观察组2例,愈全1例,显效1例,对照组4名,显效2例;(3)对照组中无效的患者1例,在后期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已愈全。由此可见,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对比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在长期恢复中,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手腕桡骨骨折后有哪些康复训练-

手腕桡骨骨折后有哪些康复训练? 手腕桡骨是人体十分脆弱的一处关节,在手腕桡骨出现骨折后会容易导致手腕部位的疼痛以及不便,除了要及时治疗以外,同时也要做一些康复训练才可以有助于康复,桡骨骨折后会容易引起很多并发症,因此需要经常活动手指,或者是练练手腕的灵活的,平时不要提重物。 ★桡骨骨折后的★康复训练 1、手指关节 (1)弯曲手指到掌心:每个可以弯曲一点,到牚心还不行。但是可以弯就可以拿一些大而轻的东西了,比如面包。 (2)依次和大拇指对指:食指和中指还算可以。后两个手指特别是小指,要费好大的劲才行。 (3)伸直手指:可以伸直,可是每过一会重新伸直又比较难。 (4)握拳:不行。尽最大程度还是像伸开的鬼爪子。

2、手腕 (1)上下:还是10度的样子,稍一动就痛。每天努力一点。 (2)左右:向右还勉强,向左是丝毫不能动。 (3)转动:这个,现在只能想想,做不了。 (4)曲臂手握笔旋转手腕:这是三个月的目标。 由于桡骨头骨折特别容易出现合并损伤,而且它的并发症也比较多,单纯性的桡骨头骨折常后遗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受限。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者,特别是桡骨头切除后,就会出现一些慢性尺神经炎。 骨折后,关节活动受限、活动不灵活,桡骨骨折后遗症主要 的原因是韧带损伤造成,加上手术内固定也有影响,韧带没有得 到修复治愈,关节活动就会一直受限,只要修复韧带,就可以恢复正常的活动。 骨折问题通常首先都是进行固定,然后自然就会慢慢愈合的,

周期一般是需要一个月时间,看骨折程度了住院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星期的,多吃点新鲜水果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多吃蛋白质含量丰富食物。 桡骨骨折后遗症一般是没有的,不过,大家也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时间已经是2个月以上,石膏复位固定后效果不是好理想,这样的情况是有手术指征的,但是手术的方法有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以及闭合复位或者是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的方法是目前的主要方法。 2、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起来本来就很困难,要想让腕关节恢复到您受伤之前的样子可能性不大,但是只要积极治疗的话是应该能够改善很多的。

手外伤患者护理常规

手外伤患者护理常规 一、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急诊手外伤者出血较多时,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局部加压包扎止血、 2。积极作好术前准备。 (1)患者受伤后即开始禁食、禁饮,争取手术最佳时间。 (2)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 (3)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3.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三、术后护理 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遵医嘱进行各项指标监测。 2.术后取平卧,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4、严密观察伤口渗液,出血等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5。行血管吻合术者参照断指再植术护理常规(局部保温,使用解痉抗凝药物汇等)。 6.神经吻合者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了解指端就是否有麻木感、感觉恢复得情况等,注意避免损伤、烫伤及冻伤。 7.遵医嘱用药及饮食指导(宜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8.遵医嘱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血管吻合后固定2周,肌腱缝合后固定3-4周,神经修复后根据有无张力固定4—6周,组织愈合后尽早拆除固定开始主动与被动功能锻炼,并辅以物理治疗,促进功能早日恢复、 上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护理常规 适用于: 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尺桡骨干骨折,colles骨折,锁骨骨折等上肢骨折后手术治疗得护理。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护理与处置: 2.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

三、术后护理

四、出院指导 1、药物:遵医嘱用药、 2、饮食:普食。 3、运动与休息:遵医嘱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4.特别指导: (1)继续进行功能锻炼, 防止关节僵硬或萎缩。 (2)如出现患肢疼痛不适,及时来院复诊。 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护理常规 适用于:股骨颈骨折、臀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等下肢骨折后手术治疗得护理。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护理与处置 2.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

2018年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 桡骨远端骨折就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 。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主要发生在6-10岁与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在 6-10岁阶段,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60-75岁阶段,女性患者明显比男性患者增多,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生率逐步上升。从发生的原因瞧,在6-10岁阶段,主要就是高能量损伤引起,也与年轻患者的骨骼发育有相关性;而在60-75岁阶段,低能跌伤远比高能创伤多,其原因与高龄及肝肾亏虚相关。 一、病名 中医病名: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病名: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进行诊断。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之发生骨折。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部着地致伤。或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呈掌屈,手背部着地致伤。 2、症状与体征:①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②移位严重者,出现餐叉样畸形或枪刺状畸形,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③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向远侧突出。 3、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多有以下表现: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二)证候诊断 : 1、气滞血瘀证:伤后1—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活动受限、痛处拒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涩。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肿胀渐消,疼痛渐减,但瘀肿虽消而未尽,筋骨未连。活动渐恢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表现为肿胀已消,疼痛已减,骨折愈合迟缓,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二)骨折分期与分型 1、分期: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效果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6-06-07T15:32:28.1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作者:边磊 [导读] 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当,但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手法复位。 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医院 154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患者接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治疗,B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6个月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87.6±12)显著高于A组(72.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当,但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因此,在实际的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手术治疗;关节功能 桡骨远端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多为间接暴力致伤所致,患者在跌倒时腕关节处于背伸(掌屈)及前臂旋前位,手掌撑地。此时,暴力集中于骨远端松质骨处从而引起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表现为腕部肿胀、有明显的压痛感、手和腕部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方式[1],两种方法的疗效可能存在差异。本次研究就我院收治的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行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就两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所有患者入院前均经X线片检查诊断为闭合性的桡骨远端骨折。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在28~65岁,平均年龄(46.5±7.5)岁;观察组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龄在35~62岁,平均(45.8±7.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名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A组 A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首先,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情况给与同等基础性药物治疗,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患者骨折部位的积血,并注入5ml 1%的利多卡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620),取患者卧位,患肩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紧握患肢前臂近端做对牵引,握住患肢手掌进行8min左右的持续牵引,牵引结束后,迅速将患肢关节掌屈、尺偏、以适当的力度和方向按压骨折远端背侧,直至完全复位[2]。复位完成后用石膏对患侧进行石膏托固定,并根据骨折远端的移位情况进行塑形,拍摄X线片显示复位满意后对患者进行悬吊固定,嘱患者行一定的放松活动。1w后门诊复查X线片,如果骨折出现移位则根据手法复位,如果复位失败则可以行手术切开复位。 1.2.2 B组 B组患者接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法:B组患者主要为开放性骨折、腕关节骨折伴脱位、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或者手法复位失败的患者。首先,行全身麻醉,以桡骨远端掌侧或背侧切口,显露出骨折端,在直视下对骨折进行牵引复位,复位后用选择掌侧入路T 形或Y型钢板进行固定。采用C臂X-ray行腕关节应力实验和应力位摄片,确认复位满意后关闭切口,不行外固定。在术后第1d开始逐步对患侧腕关节进行康复功能训练[3]。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随访半年,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分。①优秀: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骨折复位,患肢未见畸形或疼痛现象,活动良好。②良好: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骨折基本复位,患肢骨折处未见明显的畸形,偶尔伴有轻度的疼痛。③差: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和僵硬感,骨折部分为复位甚至出现畸形,患肢活动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A、B两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分别为90.00%和95.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B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评分(87.6±12)显著高于A组(72.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89,P<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临床多表现为腕部肿胀,有明显的压痛感,伸直型骨折有典型的餐叉状和枪刺样畸形,尺桡骨茎突在同一平面,直尺试验阳性。行X片检查可清楚显示骨折及其类型。临床上针对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采用的方式主要有手法复位、夹板或者石膏固定等非手术治疗方式,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给予基础性的药物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4]。传统的手法复位是指用指、掌、腕、臂的劲力或者结合器械的帮助,作用于筋骨,以及通过经络、穴位由表入里,从而达到整复疗伤,祛病强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手法复位适用于大部分的骨折病变,通过合理的牵拉、复位,缓解患者骨折情况。手术切开复位是临床上针对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通过手术能够较好的处理患者骨折部位,并去除受伤的其他组织[5]。但手术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感染、畸形愈合、迟发性韧带联合不稳定,因切开复位是开放性的手术,所以接触感染源的几率较大,而如果手术治疗不当或复位不佳则可能出现骨折畸形愈合的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B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87.6±12)显著高于A组(72.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显然说明,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保守治疗的疗效相当,但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恢复更好,患者软组织的保护较好,且患者术后愈合较快。 综上所述,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当,但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因此,在实际的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