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历史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历史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起源时间和演变过程

“书画同源〞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能说出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问题探究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

理解“书画同源〞。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充满魅力的中国古代书画: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以它们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

本课引言以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例,简介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的特点。建议教师结合引言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本课的主要学习问题:汉字的起源于何时?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基本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第一目:“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教材主要表达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的基本脉络和趋势。

〔1〕汉字的起源。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3〕汉字的演变趋势。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

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钧、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由多行书写产生出来的排列整齐的要求,使字形变化、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伸展,笔画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楷书出现使汉字的方块化定型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成熟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

第二目“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教材概述了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以及楷书、草书和行书的特点发展概况和代表作。

〔1〕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那么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教材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发展:①始于东汉。

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代表作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④唐代以后,渐趋衰弱,但也不乏能手。如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等。

〔3〕草书。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实用性不强,但却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代表人物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4〕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最突出的代表作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第三目“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本目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七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征、代表人物和作品。

〔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除彩陶画外,远古人类还在岩石上刻画或描绘了史前人类的生产方式、民族、战争、宗教等内容,称为岩画。此外,还有壁画、地画等。

〔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是出土的战国楚国帛画,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而有序,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它们虽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彩绘帛画,构图诡奇,充分反映出当时人对生、死两极,阴、阳两界,天、地、人三才,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看法。在每个物象的描绘上具有一定的写实倾向,虽然造型的基本手段是线条,但大量的色彩敷染,使整个画面瑰丽夺目。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夫妇宴饮图》,是工笔重彩的杰作。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绘画艺术的提高。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的创作主题。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这和后来的绘画理

论家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当时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发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此一时期的代表作有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

〔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绘画艺术综合了前代的风格,为唐代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其影响深远。中国的绘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从唐朝开始,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再加上唐诗的伟大成就和影响,绘画重情趣求意境,追求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从此兴起。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唐代在隋代承前启后过渡的基础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初唐杰出画家阎立本善于描绘重大事件,传世作品有《步辇图》。盛唐时期的吴道子在人物〔含宗教画〕画和山水画领域里都有重大贡献。他的人物画,尤其是宗教人物,被誉为“六法俱全〞,人物衣带如风吹波动,人称“吴带当风〞,代表了人物画发展的成熟,其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孔子像》等,后人称他为“画圣〞。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这些因素,使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体备众法,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最高的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作品充分展示了画家的写实功力,河流、物舍、舟船、城关、人群、虹桥、楼观、店铺、市街、驼队,等等,一切物象都刻画得入微传神。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教材介绍了这一时期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代表作品有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元代带来的审美意识的变异,这给中国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深刻的影响。元代卷轴画风格总的发展趋势是重视对古代传统的继承上,创新立意。突出表现就是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墨笔花鸟大量涌现,人物故事画的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表达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同时,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特别强调了笔墨技巧的运用,讲究绘画作品要具书法韵味,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在笔墨技巧上起了新的变化,使水墨写意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求绘画表达书法性用笔,反对刻意求工、求似,主张神似,逸为上。追求作品的古意和“士气〞,重视画家主观意兴和思想感情抒发。中国画在明代产生了许多流派,各派又在创作和理论上自成体系。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更多的画家在文人画创作思想影响下,追求笔墨情趣,很多画家钟爱梅、兰、竹、菊等题材和泼墨大写意手法,他们的艺术对近现代花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一目的教学。教师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理清其演变的基本脉络,归纳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建议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对汉字的演变了解程度。在课堂上重点讲清:我国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保存在商代甲骨上用以记载占卜情况的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之后,又相继出现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连笔书写的草书和行书。虽然字形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它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教材首先简介了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再分别介绍了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发展脉络以及各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建议让学生阅读教材,按时间顺序梳理书法艺术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如: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众多的书法家创造出风格多样、繁花似锦的书法艺术;隋唐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高峰;宋元明清时期,书法艺术继续发展,书法成为文人普遍爱好的一项艺术。看教材的碑帖,对比欧阳询、怀素、颜真卿、赵孟的书法特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谈是否练习过书法?最喜欢哪一体?

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建议教师结合教材插图并补充一些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清中国画发展的基本脉络,体会各时期的绘画特点。如: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2.教学案例

案例一: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实际上在文字产生之前,结绳是一种用来记事的方法。约定俗成,不同的绳结或绳子的不同长短、颜色等,表示某种特定的含义。不过这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我国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

为什么说: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因为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对研究商周的历史和中国文字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二:看图片展子虔的《游春图》和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局部〕,体会隋唐画家的绘画特点〔也可以出示其他古代名画〕。

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为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作品。画中以青绿设色,金线勾勒,富有装饰味,反映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盛唐的吴道子独创性地运用状如兰叶、富有变化的笔法来表现人物,所画的衣褶有轻盈飘举的动感,人称“吴带当风〞。这种新画法已能表现各类物象的质感,不需要填色,纯用水墨线条就可以绘成形神完备的作品。他的画笔墨圆润、富有粗细、线条浓淡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线条造型的表现力,难怪后人称他为“画圣〞。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想一想:从人类文字出现的史实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解题关键:脱胎于图画。

思路引领:观察字形。

答案提示:人类文明的起源有共同的规律,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都脱胎于图画,是“文字图画〞。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汉字起源于何时?它是怎样演变的?

解题关键:起源于六千多年前,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大约三千六百年的历史。

思路引领: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答案提示: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后期,至商代已形成完整体系。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2.谈谈中国书法和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

解题关键:“书画同源〞,它们以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

思路引领:在继承前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也注意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答案提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2〕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表达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大致分为七个阶段。〔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二、学习延伸

1.此题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西洋画和中国画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建议学生课前找一些有关西洋画的资料,联系本课介绍的中国画的知识,通过对西洋油画和中国写意画的具体观察,初步了解它们表现方式的不同特点。

2.文人画的精髓是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顾恺之画论──“传神写照〞

《世说新语·巧艺》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又载:顾长康画裴叔那么,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顾恺之〔346—407年〕,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东晋大画家。他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画人物之所以难,不仅难在不容易掌握人的形象特征,而且更难在不容易表现人的精神面貌。上面两个实例对我们理解顾恺之“传神写照〞的绘画理论很有帮助。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眉目足以传情,明确地把人的精神、情感规定为艺术的表现对象,并将其置于突出地位,是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一大贡献。然而,顾恺之并不认为

只有眼睛才能传神,他画裴叔那么,将其面颊上的三根毫毛画出来,使观者立刻感到“有如神明,殊胜未安时。〞这就是说,画家要观察表现对象,将表现对象的特征真实地再现出来。“传神写照〞的绘画理论,意味着鼓励画家通过探索,来表现人生超脱、永恒的精神境界。这种绘画理论与魏晋人物品藻和诗文评价的注重神韵是相通的。以风姿神貌的品评替代先前纯理性重道德伦理的评价,这使顾恺之的画论有了更为重要的审美意义。

2.课文注释

古今一脉相承的汉字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代汉字和古代汉字一脉相承,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鹳鱼石斧图》赏析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之一。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绘画艺术作为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童年,即史前时期,就放射出奇光异彩。

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发现的中国史前绘画艺术遗存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和地画。其中最主要的是彩陶画。仰韶文化中的彩陶画是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仰韶文化是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而得名的。其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遗址分布地域东到豫东,西至甘、青接壤地区,南达鄂西北,北抵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而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先民善于制作彩绘的陶器。

1978年,在河南临汝阎村出土了一件陶缸。其器形为敞口、圆唇、深腹,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腹部是彩绘《鹳鱼石斧图》。这幅《鹳鱼石斧图》是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

《鹳鱼石斧图》画面纵37厘米,横44厘米。在绘画史上,它不仅反映了人类童年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以其宏伟的气势,表达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整幅作品的内容分为两组: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号和紧缠的绳子,都被真实、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左边画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直撑地面的水鸟。它昂着头,身躯稍微向后倾,显得非常健美,嘴上衔着一条大鱼,面对竖立的石斧。

石斧是新石器时代人们普遍使用的生产工具。人们用石斧砍倒荆棘,开辟田地。人们用石斧防御猛兽袭击,保护自身安全。石斧在原始人征服、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然,原始人对石斧产生了崇拜的心理。画面上的石斧是经过作者精心艺术加工处理的,它不是简单的静物写生。真实情况,石斧只能随意平放,不会自然竖立。作者让石斧巍然屹立在画面右边,斧刃朝向外边,形象严肃,一丝不苟,显示出巨大的威力,石斧被赋予灵性,人格化了。它已经成为氏族图腾,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了。画面上的水鸟,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鹳,但也有少数研究者认为是鹭。不管是鹳也好,还是鹭也好,都是能给原始氏族带来欢乐、吉祥的益鸟。鹳衔着大鱼,虔诚地面对石斧,意味着向石斧奉献供品,祈求石斧保佑氏族平安、吉祥、欢乐、丰收。这幅彩陶画极有可能是原始氏族图腾崇拜礼仪场面的一个特写镜头。

一般彩陶上的绘画以装饰纹样为主,像这种描绘物象的绘画罕见。《鹳鱼石斧图》标志着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由纹饰绘画向物象绘画的发展。纹饰绘画与器物密切结合,而物象绘画与器物形状基本脱节,绘画的独立性增强了。整幅作品中,鹳、鱼、石斧的描绘极具绘画性。无论是形象的塑造,还是画面的构思,都不像纹饰绘画那样考虑如何与器形有机结合,而它仅仅是以陶缸腹部表面作画而已。在这里,绘画性彩陶与几何纹彩陶的分离,以至绘画与陶器的分离,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审美观念、创作思想及绘画技巧向更高阶段演进的表达。

《鹳鱼石斧图》的表现手法与创作思想具有以下特色:

作者根据石斧、鹳、画的不同形象、内容和要求,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去表现。石斧和鱼,用黑色线条勾勒轮廓、起承转合刚柔互用的笔致,把表现对象的形状和神情描绘得十分生动;鹳那么直接用色彩涂染形体,惟有眼睛,用浓重的黑线勾圈,中间用黑色圆点表现眼睛,显得分外有神。这幅作品已经孕育了中国绘画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两种基本形式──勾勒和没骨。

用黑色线条准确地勾勒出石斧的真实形象,并赋予它灵性,把它人格化,让它巍然屹立在画面上,从这样的构思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中国史前绘画艺术家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思想。

工笔重彩的杰作《夫妇宴饮图》

《夫妇宴饮图》出土于河南洛阳唐宫路南侧东汉墓。墓主夫妇宴饮是东汉墓室壁画常见的题材。作者在处理这一画面时,匠心独运,突破了常规夫妇对坐呆板的格局,而是抓住丈夫劝媳妇饮酒这一情节,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精神状态,因而显得既传神又富有生活气息。画面上丈夫左手持耳杯,右手作一手势,目视媳妇,进行劝酒,媳妇娇怯含羞,不好意思正视丈夫,却又用眼悄悄窥视,人物形象刻画得很逼真。作者描绘人物所用的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再加浓重艳丽的色彩,成为典型的“工笔重彩〞画。

杨子华和他的《北齐校书图》

杨子华是北齐宫廷画家。他擅长人物风俗画和佛教壁画。传说他在墙壁上画马,使人感到“夜听蹄啮长鸣,如索水草〞,在白绢上画龙,那么“舒卷辄云气萦集〞。这些说明,杨子华的作品生动传神。其传世作品有宋临《北齐校书图》,现存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这幅画描绘的是北齐天保七年〔556〕,文宣帝高洋命樊逊诸人刊定五经诸史的故事。画上七个人物,或展卷沉思,或执笔书写,或欲离席,或挽留者,神情生动,细节刻画精微。人物造型尚未摆脱早期人物画的特点,主要人物体貌高大,地位低下的人那么相应矮小。此画用笔细劲流畅,设色简朴优美,人物形象特点鲜明,是一幅能够展现北齐绘画风格的传世作品。

王冕和他的《墨梅图》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他出生在浙江诸暨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好学如痴。《明史》记载: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到附近佛寺长明灯下读书。有一天,王冕把牛放到野地吃草,自己跑到私塾里去听老师讲课,天黑了,想起牛,结果牛不见了,回家被父亲责打一顿。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会稽一位叫韩性的读书人,韩性收王冕为徒,教他读书作画。王冕青年时代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参加科举屡试不中,于是他焚毁文章,永绝仕途,浪迹江湖。他游杭州、逛金陵,然后渡长江,跨淮河,经徐州、济南到达大都,长途跋涉,使他的视野和胸襟大大开扩,使他对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楚。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名声鹊起,在大都期间,士大夫都争走馆下,向他求诗索画,一时缣素山积,而他经常援笔挥洒,倾刻而就。据记载,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画一幅梅花悬挂在墙壁上,并题诗云:“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后来,他被迫隐姓埋名在家乡九里山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他在居室周围种植了上千株梅树,数百棵桃树和杏树,自题为“梅花屋〞。

画墨梅,始于北宋华光法师。据说他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从梅影中得到启示,创造出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方法画梅花。华光法师之后,南宋另一位画梅高手杨补之创造出两种画梅方法:一种是以墨笔圈出梅的花瓣,即所谓圈花法;另一种是用墨涂于绢上,烘托出梅花的白葩。王冕继承了传统画梅的方法,又有所创造。在圈花方法上,杨补之一笔三顿挫,而王冕改为一笔两顿挫,即所谓“钩圈略异杨家法〞。他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千朵万蕊、含笑盈枝的姿态。另外,用胭脂画没骨梅花是王冕的独创,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绘枝干方法上,王冕注重质感的表现,用笔流畅顿挫适宜,潇洒遒劲。他在画新枝时,一笔拉几尺长,引枝断而复连,停而不滞,一气呵成,梢头露出笔的尖锋,显得灵气飞动,生机勃勃;画老干时,笔锋顿挫,能将老干的苍劲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朝何瑗王作诗称赞说:“山农笔力劲如铁,中有窈窕姿倾城。清标信有烟霞骨,补之而后存典型。〞文人画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崇尚水墨写意,技法精益求精。王冕画梅花,只画“野梅〞,不绘“官梅〞。山野梅花枝干挺拔劲直,不似官梅经人工造作,枝干盘曲媚俗。这自然跟王冕自己的身世、

经历分不开。“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表达。王冕的《墨梅图》传世不只一幅。课本选用的这幅《墨梅图》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学术观点

关于楷书的形成及创始人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楷书创始人王次仲

《晋书·卫恒传》:“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

《水经注·灅水·清夷水》:“郡人王次仲,少有异志,年及弱冠,变仓颉旧文为今隶书。秦始皇时,以次仲所改文字,简便于事要,奇而召之,三征而辄不至……始皇怒其不恭,令槛车送之。次仲首发于道,化为大鸟,冲出车外,翻飞而去。〞清夷河为今北京延庆妫河。

宋《宣和书谱》:“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那么无古矣。有东汉章帝建初〔公元76—83年〕有王次仲者,始以隶书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日之正书是也。〞

以上所引三书对王次仲虽有秦人、东汉人两,但都认为,王次仲是楷书的创始人。

〔二〕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钟繇。

李学勤《文字学概要》:“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钟繇,所能看到的最古的楷书是钟繇所写的宣示表等帖的临摹刻本。〞

王新伟、傅爱国编著《艺术鉴赏绘画书法》:“自秦汉之际产生楷化笔画至三国楷书成型,以钟繇楷书为代表,是楷书发生时期。〞

〔三〕楷书是众人创造的,不是某一个人创造的。

《辞海》:“楷书……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汉字的故事》:“楷书也叫‘真书’、‘正书’、‘今隶’,是从隶书演变而来……楷书也是众人创造的,不是某一个人创造的。〞

4.插图说明

《西方净土变》

唐代佛教的传播,以净土宗的影响为最大。初唐善导法师力倡净土往生,不论什么人,只要一心念佛,都可以往生净土,这就在最大限度上吸引着人们追求来世的幸福。为了向人们展示所追求的虚幻世界,净土宗僧众组织创造了大量净土经变画。课本选用的《西方净土变》出于敦煌172窟。唐代流行一种称为“转变〞的说唱艺术。演出时,演员一边说唱故事,一边展示相配图画。其说唱故事的底本称为“变文〞;相配的图画称为“变相〞。《西方净土变》画幅规模宏伟,构图复杂而紧凑。阿弥陀佛端坐中间的莲花宝座上,左右有观音、势至二菩萨,并有罗汉、护法的天王神将、力士以及众多供养菩萨。佛的前座是伎乐,乐队分两旁演奏,中有舞蹈者,或独舞,或对舞,衬托以七宝莲池、八功德水、青莲开放、鸭戏水等景。整个画面用楼阁透视造成深远而集中的效果,显得富丽庄严。

《写生珍禽图》

此图是西蜀宫廷画家黄筌〔约903—965〕的传世作品。画家运用勾勒填色的方法画出虫鸟,用笔极细致,线色相溶,几不见勾勒墨迹。所画虫鸟形神兼备,历来倍受推崇,被后人奉为典范。明代画家文徵明说:“自古写生家无逾黄筌,为能画其神,悉其情也。〞

5.参考资料目录

《汉字的故事》李梵编著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中国书画史话》周旻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1月第1版

《艺术鉴赏绘画书法》王新伟傅爱国编著华东师大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历史教案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单元框架]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古代中国的艺术独具东方神韵。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相互渗透,京剧成为中华文化的国粹,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灿烂辉煌。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4.了解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基础梳理] 一、古代中国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历史影响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①殷商时代主要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更多使用竹木简和丝帛做书写材料。 ②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当时是麻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不适于书写。 ③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实现了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⑤4世纪时,造纸术东传朝鲜、日本;8世纪时传到西亚,后来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和北非。 〔2〕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2.印刷术的进步: 〔1〕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2〕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术的一大革新。 〔3〕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 〔4〕影响: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2〕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对欧洲的影响: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4.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期,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2)对欧洲的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具体说,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重要条件。〕 二、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汉赋 1.《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导学案(3)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内容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 (2)理解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 (3)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知识梳理]A级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起源 2.形成演变 3.演变趋势 4.发展阶段 5. 二. 三.京 现 1.戏 曲的产 生与发 展 (1). 起源 (2).春秋战国时期 (3).元杂剧 (4).明朝 2.京剧 (1).形成与发展乾隆末年 道光年间 同治、光绪年间 (2).影响 (3).其他戏曲剧种 [能力提升]B级 1.我来鉴宝这里是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现场,参鉴的是下面三副书法作品,假如你是一位书画鉴宝专家,应如何来鉴别作品价值。(点拨:结合作品的作者、字体、特征) 欧阳询王羲之张旭 2.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用具、颜色、表现手法、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你知道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脉络吗?完成下题: 战国文人画《游春图》《步辇图》《天王送子图》

魏晋风俗画《墨梅图》《牡丹礁石图》《墨兰图》 隋唐走向成熟《清明上河图》 两宋时期以形写神《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元明清山水画人物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阅读材料 材料一京剧,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报《申报》上,之所以叫京剧,是出于各地观众对于她出自北京的称谓,充分体现了她鲜明的地域特征。 材料二1790年高朗亭率领三庆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八十诞辰祝寿演出,为北京观众所赞赏,就留在北京。不久,四喜、春台和和春三个徽班也陆续来到北京,这就是十八世纪末叶有名的“四大徽班”进京。 材料三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 材料四1845年前后,在进京的湖北演员余三胜、潭志道等人的努力下,西皮和二簧终于交融在一起,皮簧戏正式形成,京剧终于诞生了。最早的京剧就从西皮和二簧中各取一字,称为皮簧戏。 ──彭飞《中国的戏剧》请回答: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京剧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知识构建]C级 [探究提升]D级 中国文人画的精髓在于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宋代画院考试中曾出现过以下题目:踏花归去马蹄香、竹锁桥边卖酒家、嫩绿枝头红一点。结合文人画追求意境的特点,请你来构思,什么样的画面设计在当时会获得考试的好名次? [拓展视野] 书法艺术与文字书写的主要区别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与单纯的文字书写有本质的区别:如书法写出的字是比较优美的,给人以美感,而单纯的文字书写写出的字可好可坏;如书法融入了“神”,从书法中可以体现出作者内心的精神世界,而单纯的文字书写则否;如再从二者的功能看,单纯的文字书写以实用价值为主,书法以审美价值为主。 魏晋、唐代、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对绘画有何影响? (1)魏晋以来:社会的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与流俗为伍,逐渐形成了特殊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以形写神”。 (2)唐朝: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绘画风格多样,有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3)宋代:“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理学的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这种时代特点影响到绘画作品,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北宋的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体现了国家统一之后的开阔心态。另外,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日益增多,最著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偏安,画家绘画的对象变为江南风光,构图不讲究对称,画作被称为“残山剩水”。 (4)明清时期:由于政治思想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不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浙地区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个性鲜明的画家,如“扬州八怪”。伴随着明清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富有实用性的绘画艺术形式,如年画、寺庙中的壁画、布贴画和剪纸画等。 京剧是怎样走向世界的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也称“国剧”,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自豪的艺术剧种。

河南省栾川一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导学案

【课程标准】 1、概括汉字、绘画起源和演变历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难点】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知识线索】 一、汉学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地位: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2)演变: ①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 ②_______后来逐渐符号,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③至________,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汉字按照、大篆、小篆、 、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3)演变的总趋势:。 2、书法艺术 (1)阶段特征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 (2)艺术特点: 中国书法兼具和。 (3)艺术形式: A、楷书 (1)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2)楷书的演变及代表 ①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贡献最大。 ②唐代楷书步入盛世,、、的楷书各具特点。 B、草书 (1)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2)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 C、行书 (1)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2)代表: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远古时代:彩陶画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时期:帛画、,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 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河南洛阳东汉墓 出土的壁画,堪称工笔重彩画的杰作。 4、魏晋时期: (1)特点: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2)代表: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和等传世佳作,提出“”,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5、隋唐时期: (1)特点: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2)代表:展子虔的、阎立本的和吴道子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时】1课时 一、课标要求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掌握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理解元明清时代的文人写意画的特征,体会“书画同源”的含义;对中国古代名画作品进行赏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对同一人物或作品的不同角度的探究,充分领略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通过展示历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体会其不同的艺术韵味;通过播放名家唱段的音像资料,领会京剧的演唱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现古代艺术本身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遗产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体会中华文化特有的审美情趣。 三、近五年高考考点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篆; 2.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元杂剧; 3.汉字字体(金文)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难点:理解“书画同源”;体会中国书画追求意境之美和传神之效的独特魅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开门见山 汉字、国画、京剧(解放前称京剧为“国剧”、)与中医(解放前称中医为“国医”、)被誉为中国四大国粹。 书法艺术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班就有几位书法爱好者。谈到书法,必然与汉字和绘画相联系,无字就无书法,有书就往往有画,正所谓“书画同源”。那么,中国汉字的起源是什么?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又有什么样的发展脉络?让我们一同探讨本节课的内容。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教师: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只能靠口传心记,人们也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即大事打一打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用刀子在木竹

【备战高考】07-12年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师版)新人教版必修3(含答案)

2013高考历史一轮考试教材必修307-12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师版 1、(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75)画像石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图16是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画像石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艺术样式 B. 画面描绘的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 C. 荆轲刺秦王意在阻止秦的兼并战争 D. 作者通过透雕手法勾勒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2、(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73)学习书法的范本可分为墨迹与拓本两类。下列属于拓本的是 A B C D 3 、(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9)传统花鸟画的题材往往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A.喜鹊—喜气 B.仙鹤—长寿 C.荷花—富贵 D.石榴—多子 4、(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6)汉印体现了汉代文化艺术博大雄浑的气象。为适合印面的方形,其布局严正均匀,端庄大方,笔画多方折、盘曲。下列篆刻最能体现上述特征的是

5、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2)“九九消寒图”(图2)是与“九九消寒图”相似的日期记录方式,每日一笔,整幅写完则八十一天结束,图2中空缺的字最有可能是 A.内 B.外 C.前 D.下

7、(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13)《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 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 8、(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2)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3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A B C D 20 11年题组 9.(2011·安徽文综·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 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图4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汉字与书法艺术 1.仓颉造字 〔材料一〕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①,百工以②,万品以察。 ──许慎《说文解字·叙》 〔材料二〕古文者,仓颉所造也,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赞曰:邈邈仓山,轩辕之始,创制文字,代彼绳理。灿若星辰,郁为纲纪,千龄万类,如掌斯视。生人感德,莫斯之美,神章灵篇,自兹而起。 ──张怀瓘《书断》 【解读】许慎(58—147)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和文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流传以后,战国以来直至秦汉的文字形体混杂的现象逐渐得到了克服和纠正。因此,《说文解字》对后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说文解字·叙》则是一篇研究先秦两汉文字学和书法史的珍贵文献。 这条材料记叙了仓颉造字的过程:黄帝的史官仓颉旁观鸟兽鱼虫之迹,恍然悟出这不是花纹,而是文字,有意义可通,于是创造了文字,从此,万事万物有了名称,有了符号,文明大大向前迈进。 《书断》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品评,是最有名的品藻书论。作者张怀瓘是唐开元年间著名的书法理论家。该书分三卷,把始自黄帝终于唐代卢藏用这三千两百余年的书法发展,进行书体源流上的分析与书品优劣上的评价。《书断》影响深远,成了后代书法家、鉴赏家、书论家案头之书。 这段材料高度赞扬了仓颉造字的功绩。仓颉仰视天上奎星圆曲的形状,低头旁观鸟兽虫鱼的踪迹,把它们的长处结合起来创作了文字,仓颉造字的功绩,可以说是与日月同辉。 古文字起源于图画,象形的图画实际上就是文字图画。 【注释】①书契:文字;②乂:治也。 2.甲骨文

2020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7课 魅力独特的书画教案(含解析)

第7课魅力独特的书画 课程标准素养解读 1.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1。从时空观念角度、综合理解中国书法绘画的起源、演变的历程。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识记理解中国书法、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中国书法、绘画的艺术魅力。 知识点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 中国文字萌芽于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2.成熟 商朝出现的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3.演变 (1)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

鼎文。 (2)大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文字异形,统称为战国文字,都属于大篆。 (3)小篆:秦统一后,把各国文字统一成标准字体——小篆. (4)隶书:隶书是秦朝时与小篆同时使用的一种字体,汉朝时普及,东汉末年定型,成为官定标准书体。 (5)草书:与隶书同时兴起的草书体,书写便捷省事。 (6)行书:东汉末年行书体出现,至魏晋时兴盛。 (7)楷书:东汉后期出现,魏晋时大体定型。 [图解历史]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 1.秦汉:书法艺术开始走向繁荣。 (1)代表作:秦朝的泰山、琅玡、会稽三大刻石和汉代的《熹平石经》。 (2)人称“草圣”的张芝,被后世称为草书的创始者。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1)三国曹魏的钟繇,被公认为“领楷书之先”的书法大家,

代表作《宣示表》。 (2)“书圣”王羲之把行书推进到成熟的高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南北朝遗留下来的书法名作《龙门二十品》等,是当时的书法精品。 3.唐代:书法艺术的繁盛时期. (1)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极负盛名。代表作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人称“颜筋柳骨",代表作以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最为有名。 4.宋元明清时期:书法向多样性发展。 (1)代表:“北宋四大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明清的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郑板桥等。 (2)特点:擅长各种书体;诗文与书画兼通,追求个性解放。 [误区警示] 中国古代文字理解的两个误区 (1)我国最早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高中历史 0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A)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理解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学会欣赏京剧。 学法指导 1.从近年的新课程地区高考的试题看,重点要关注中国汉字的发展和绘画艺术的时代特点,特别是典型书法艺术家的作品特点,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绘画的特点以及中西绘画的比较。 2.中国文人画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其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2.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 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有机引入】 问题: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哪些元素? 引入: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体现了中国文字、及其书法艺术和的篆刻艺术。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46-49,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汉字与书法艺术”(注意“前言”、学思之窗等部分) A:(1)请依据时序梳理汉字的演变过程。其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请注意阅读“前言”综合思考)? 【1组学生板演预测】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由繁到简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2)书法艺术经历了哪两个发展阶段?楷书、草书、行书各有什么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请注意阅读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 【2组学生板演预测】分为魏晋前后后两个阶段(自发——自觉);由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和草书。

高中历史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历史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起源时间和演变过程 “书画同源〞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能说出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问题探究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 理解“书画同源〞。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充满魅力的中国古代书画: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以它们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 本课引言以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例,简介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的特点。建议教师结合引言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本课的主要学习问题:汉字的起源于何时?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基本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第一目:“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教材主要表达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的基本脉络和趋势。 〔1〕汉字的起源。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3〕汉字的演变趋势。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

山东省东阿一中上学期高中历史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案 新必修3

考试说明学习要求 1、汉字起源和演变: (1)起源: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称为“图画文字”。 (2)商代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此后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发展。总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发展(魏晋为界限) 第一阶段魏晋前为“自发阶段”(重实用功能) 第二阶段魏晋以后“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臻于成熟。(隶楷草行书法艺术化,兼具审美、实用功能) a 楷书艺术:发展情况----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代表钟繇、王羲之。唐朝楷书步入盛世。代表:初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盛唐: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晚唐: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有实用价值。 《九成宫醴泉铭》《颜氏家庙碑》《玄秘塔碑》 b 草书艺术:魏晋以来名家辈出。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流畅,纵性,审美价值高。 代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盛唐张旭、怀素 c 行书艺术: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兼具审美和实用价值。 代表: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祭至文稿》(天下第二行书)、宋朝苏轼《寒食贴》、元朝赵孟兆页、明朝文征明。 二、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 陶画《鹳鱼石斧图》。 2、演变、特点、代表: ①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 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代表作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 和《人物龙凤图》。 ②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

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和河南洛阳东汉墓《夫妇宴饮图》,是工笔重彩的杰作。 ③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绘画理论,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 代表: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并提出以形写神,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④隋唐时期,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代表:隋朝展子虔《游春图》,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人称“吴带当 风”,《送子天王图》。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 一时。 ⑤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代表: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 ⑥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最能反 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文人画特点: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强调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写意画精品: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书法实例: 牛牛牛牛牛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三、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美,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京剧的出现 1、中国戏曲发展概括:①戏曲是从原始歌舞发展而来的。 ②春秋战国出现优怜(艺人) ③元杂剧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 ④明朝江苏昆山一带形成昆曲,流传甚广。2001年昆曲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 2、国粹艺术――清代京剧的崛起 (1)京剧的形成及条件 ①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地方戏曲与昆曲争雄。昆曲逐渐脱离群众,日趋衰落。 ②乾隆末年:安徽徽剧戏班进京,风行一时。 ③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兼收其他民间小调形成新剧种――“京剧” (2)发展:①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著名艺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②清朝京剧逐渐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泛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 (3)京剧表演特色: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管弦打击乐器伴奏;角色分生旦净丑;戏曲歌舞并重,唱念做打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体系。

江苏省淮安市吴承恩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无答案)

课题: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编号:10 【复习检测】 1.唐诗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说一说他们的代表作? 【目标展示】 1.汉字演变的过程? 2.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3.古代中国的文人画代笔作品是什么? 4.京剧是如何产生的? 【自主学习】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后来形成汉字。至,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汉字按照、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3)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 (1)发展阶段: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 (2)三种形体 ①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价值。代表: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②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等。 ③行书:特点:兼具的规矩和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价值,雅俗共赏。代表: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兆页、明朝文征明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 元明清时期

(1)成就:士大夫的成就最为突出。 (2)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 (3)代表:元代王冕的《》、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 三、京剧的出现 (1)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2)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的局面。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形成京剧。(产生) (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的著名艺人。(成熟) 【课堂练习】 1.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生②净③旦④丑 B.①净②生③旦④丑 C.①旦②生③丑④净 D.①旦②净③丑④生 2.颜真卿的《祭姪文稿》,其字体属于()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3.《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B.以人文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 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 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课后练习】

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必修3 第10讲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讲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夯实基础【P130】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基础梳理】 汉字起源: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 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总趋势:由繁到简。 书法艺术发展: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 代表: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 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张旭、怀素。 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代表:东晋王羲之、唐代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 【重难突破】 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笔画详备,规矩严整,具有其他书法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开始盛行于晋代,它兼具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挥洒活泼,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真题演练】 【例1】(2016全国Ⅰ) 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汉隶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B)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解读材料信息。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

是《三体石经》,它由先秦古文、小篆、汉隶三体书写。三体皆工整精能,丝丝入扣,书法清新挺秀,成为习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见汉字书法嬗递演变的痕迹,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秦始皇时统一了文字,故排除。小篆流行于秦朝,汉隶流行于汉朝,故排除C项;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例2】(2016全国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C)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皇帝好恶和朝代更替都是影响社会对艺术评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A、D两项;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既与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时代选择分不开,故C项符合题意。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基础梳理】 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代表作《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魏晋: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代表作有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代表作有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两宋:风俗画是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有王冕《墨梅图》、徐渭《牡丹蕉石图》、郑板桥《墨兰图》。 【重难突破】 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中国画即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价值:一是使用笔、墨、纸、砚等传统工具材料在绢或纸上作画;二是引中国书法用笔入画,追求绘画的形式意味和个性表现;三是追求空阔流动的意境,讲究以线界形,散点透视,写其意而不重其形;四是通过熟练驾驭笔墨的能力,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五是根据内容和题材需要安排画面,在和谐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六是熔诗、书、画、印为一炉,更加丰富了中国画表现形式的完美性;七是独特的装裱方式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真题演练】 【例3】“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 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解析】依据所学,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就含有辩证法的思想,如有无相生、祸福相依等,材料“计白当黑”“有无相生、虚实相象”体现了道家的这种辩证法思想,A项符合题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3 文化史历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3 文化史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人教版习题精选第二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材料中表述的绘画及其特点是( ) A、文人画,注重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以形写神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说明( ) 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对其原因理解不准确的是 A、社会动荡不安 B、士人群体形成 C、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D、统治者的重视 【答案】: 【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解析: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材解析: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学法指导 1.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 2.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 (1)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发展趋势 ①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化,推理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②演变历程: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③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 发展阶段: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②魏晋以后进入自觉阶段。 主要字体: ①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代表──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 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成为欧体、颜体和柳体。 ②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 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③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代表──东晋的王 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2.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哥哥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晚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回话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3.全面认识京剧 (1)形成原因:①北京的中心作用;②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努力;③广大艺人的努力;④统治者的重视 (2)特点: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②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③脸谱化④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⑤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⑥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⑦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 (3)艺术成就: ①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②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相传; ③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举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 (4)特色: ①形成之初吸纳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 ②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 相得益彰的格式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5)启示: ①艺术要大胆创新,吸收借鉴,博采众长,才能有生命力,不能固守传统,因循守旧。 ②开放不仅适用于发展经济,也同样用于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③民族艺术的创新还要结合实际,扎根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6)应对现代文化挑战的对策: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京剧更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的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持久不衰的生命力。

高中 第3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程标准素养解读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1.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梳理汉字、绘画、京剧艺术的演变发展脉络。 2.从史料实证角度掌握古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就,理解其艺术特征。 3.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古代中国书画、戏曲艺术是古代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探究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知识点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演变 ①起源:中国的原始文字被称为“图画文字"。 ②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③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2)特点: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 (1)阶段特征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2)艺术形式 书法发展特点代表 楷书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 代楷书步入盛世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 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魏晋以来盛行不衰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 纵情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 怀素等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 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 等 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

知识点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种类: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3.发展历程 时期特点代表人物及成就远古起源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从萌芽 走向成熟 《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魏晋注重“以形写神”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等,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两宋宫廷画院活跃;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 大亮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强调表 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王冕《墨梅图》、徐渭《牡丹蕉石图》、 郑板桥《墨兰图》 不要把文人画与人物画、山水画及花鸟画并列,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划分方法。因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知识点三京剧的出现 1.戏曲的演变 (1)起源: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3)元代: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4)明代:戏曲流传甚广,尤其是昆曲. 2.京剧的出现 (1)背景 ①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②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③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课时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 1. 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书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正楷”的基本特点是 ( ) A.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 B. 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审美价值 C. 规矩与放纵并存,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具 D. 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解析:AB项是草书的基本特点,C项是行书的基本特点,D项与“正楷”结体严整的特点冲突,故A项正确。 2. (2010·江苏省如皋期考)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汉字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 A. 甲骨文、楷书、隶书、篆书 B. 甲骨文、楷书、篆书、隶书 C. 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 楷书、甲骨文、隶书、篆书 解析:C中国古代汉字演变的脉络为: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3. 《汉书·艺文志》:“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 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出现的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③隶书便于书写④隶书是由甲骨文直接发展演化而来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排除①④,题中引文体现了②(起于官狱多事)③(苟趋省易),故选B。 4. 泰山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右图“五岳独尊”石刻所 示的书法为 ( ) A. 楷书 B. 隶书 C. 行书 D. 草书 解析:A观察图片可知,该书法作品字形方正,笔画详备,规矩严整,这是楷书的特点。 5. 在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中,有一幅传世名画,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形式优美,宛如飞虹。这幅画反映了 ( ) A. 魏晋的文人个性 B. 唐朝的经济繁荣 C. 北宋的风土人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