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性损伤形成的机理

机械性损伤形成的机理

机械性损伤形成的机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机械性损伤形成的机理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机械性损伤肯定是不会陌生的吧,机械性损伤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症状,机械性损伤的出现容易给患者带来了多方面的麻烦,导致机械性

相信大家对于机械性损伤肯定是不会陌生的吧,机械性损伤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症状,机械性损伤的出现容易给患者带来了多方面的麻烦,导致机械性损伤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做好对于机械性损伤的预防工作,下文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机械性损伤形成的机理。

1.作用力。作用力通过致伤物的运动所产生的能量转移到机体便产生了损伤。按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在物体质量一定时,影响作用力和能量的关键因素是速度和时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损伤便越严重。

1.物体的动能/位能 EK=1/2MV2 (M:质量 V:速度)

2.能量释放时间

I=F(t2-t1) (I:冲量 F:力 t:作用时间)

3.受力面积

P=F/S (P:压强 F:力 S:作用面积)

4.力作用的方向

法线方向、切线方向、倾斜方向打击所产生的压力及其分力、摩擦力均对损伤有不同程度影响。

5.作用人体变形的外力种类

拉力、压力、剪切力、扭力等。

6.力在体内的传导

外力作用于机体根据组织结构性状不同,在传播方式、传播速度、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机械伤害分为

机械伤害分为: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超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吊具、吊重物)、打击等造成的伤害。 (5)、触电:包括各种设备、设施的触电,电工作业的触电,雷击等。 (6)、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7)、火灾伤害:包括火灾造成的烧伤和死亡。 (8)、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9)、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筑物坍塌等。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0)、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1)、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接触引爆物体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等)、。 (12)、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等。 (13)、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4)、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伤害,如摔、扭、挫、擦等伤害。 就机械零件而言,对人产生伤害的因素有: (1)、形状和表面性能;切割要素、锐边、利角部分、粗糙或过于光滑。 (2)、相对位置:相对运动,运动与静止物的相对距离小。 (3)、质量和稳定性:在重力的影响下可能运动的零部件的位能。 (4)、质量、速度和加速度:可控或不可控运动中的零部件的动能。 (5)、机械强度不够:零件、构件的断裂或垮塌。 (6)、弹性元件的位能,在压力或真空下的液体或气体的位能。 机械性损伤(mechanical injury):即由于致伤物机械力的作用而使人体产生的器官组织结构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它不包括高温、低温、电流、雷击、放射线和中毒所导致的损伤。 机械性损伤形成的机理及形态分类---作者:蛛丝马迹 机械性损伤的形成受作用力、致伤物及受伤机体三个基本因素的影响,其机理十分复杂。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时间、致伤物的种类和形态、人体的运动状态、受力部位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人体的健康状况等等因素均直接影响着机械性损伤的形成和程度。 1、作用力。作用力通过致伤物的运动所产生的能量转移到机体便产生了损伤。按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在物体质量一定时,影响作用力和能量的关键因素是速度和时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损伤便越严重。 2、致伤物。法医学将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概括地分为钝器、锐器和火器。一般来说,损伤的形态、特征与致伤物的形态直接相关,法医学家可根据损伤的特征推断致伤物。但是,由于致伤物种类繁多,有时数种致伤物可形成相似的损伤,如柴刀、菜刀、匕首所致的切创。致伤物与机体的接触面以及致伤方式是影响

机械性损伤概论

中国医科大学 教案 系(部): ___________法医学院____________ 学科: __________法医病理学___________ 授课题目:第五章机械性损伤概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对象:_________91期法医专业班________ 授课时间: 2009 年 9 月 11 日10:10 时至 2009 年 9 月 11 日12:00 时止授课教师: __________李如波_______________ 中 国 医 科 大 学 教 务 处 制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 掌握:机械性损伤的定义;擦伤的定义,形态和法医学意义,擦伤的类型;挫伤的定义、形态和类型,影响挫伤形态的因素;挫伤的法医学意义;创的概念及结构,创的分类。 2. 熟悉:机械性损伤形成的机理;骨和关节损伤;内部器官破裂;肢体离断;体腔内出血。 3. 了解:损伤的检查;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的任务。 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2学时 第一节概述(Introduction) 1. 机械性损伤的定义(mechanical injury)。 2. 机械性损伤形成的机理(mechanism of mechanical injury):影响机械力作用的物理学因素;人体组织的结构特征;致伤物的性质和特征。 第二节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 1. 擦伤(abrasion); 2. 挫伤(contusion); 3. 创(wound); 4. 骨和关节损伤(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5. 内部器官破裂(visceral laceration); 6. 肢体离断(dismemberment); 7. 体腔内出血(hemorrhage in the cavity) 第三节损伤的检查(examination of injury) 第四节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的任务(task of forensic expertise on mechanical injury)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机械性损伤的定义;擦伤的定义,形态和法医学意义,擦伤的类型;挫伤的定义、形态和类型,影响挫伤形态的因素;挫伤的法医学意义;创的概念及结构,创的分类。

机械性损伤紧急救护的原则和步骤

机械性损伤紧急救护的原则和步骤 定义及概述 创伤——机械性损伤,即机械性致伤因子造成的人体组织结构连续性破坏,一般是外界机械性物质接触人体所造成创伤现场急救是指对伤员在送入医院前的紧急救护。 包括在受伤现场的救护及保健站、急救站的救护。分为:自救、互救和医务人员的初次救护三类。。 创伤一般情况的处置 (一)抢救出伤员 1.抢救要及时,争取尽快将伤员抢救到安全地带。据统计,半小时内抢救成功者,成活率为99.3%;第1天抢救成功者,成活率为81%;第5天抢救成功者,成活率仅为7.4%。 2.会隐蔽自己及伤员。(指特定的自然灾害或重大特发事故) (二)止血 ▲判断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 ▲常用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包扎 ▲包扎伤口需用无菌敷料,缺少敷料时应选用清洁的白布等。 ▲包扎要松紧适宜和稳固,以免移位、脱落或阻碍血循环。 (四)固定(创伤部位的制动) ▲可减轻疼痛刺激、防止避免再出血和损伤。 ▲肢体制动可用夹板,躯干制动可借助于担架和束带。 ▲应注意搬动伤员时勿使伤处移位、扭曲、震动。 (五)严重创伤伤员(大出血、多发性创伤、断肢等) ▲从现场处理后直接送入医院急诊抢救室。 ▲尽力按照操作规范,等待专业人员救护。 创伤现场急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锐器刺伤身体任何部位均不可将锐器拔出。 2 颅脑损伤禁止冲洗和填塞脑脊液流出道,应将其侧向一边,任其流出,并不断用干净的干的消毒棉花或纱布将血液和脑脊液揩干净。 3 颌面部即指除颅脑以外的头部其余部分外伤。 4 胸部伤应注意有无开放性气胸 5 腹部受伤,有肠子或大网膜自伤口流出,包扎时不可回纳。 6 四肢伤应注意有无骨折。 7 遇有脊柱伤伤员应把硬木板垫在担架上再将伤员搬运走。 8 离断的肢体部分应收回。 9 遇昏迷伤员应保持气道通畅;取侧卧或半俯卧位。遇心跳呼吸骤停者应迅速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10 遇外伤伤员怀疑有胸腹腔闭合性损伤可能者应密切注意心跳、呼吸、脉搏、血压。应向医院急诊科医师详细介绍伤员受伤情况及途中情况,以便医院及时作正确处理。

法医学之机械性损伤概论

机械性损伤概论 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所使用的劳动工具和致伤物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古代赤手空拳的斗殴、械斗,发展到当今的激光、原子能损伤,即是一个例证。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活动中,皆可能发生各种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机械性损伤。由于机械性损伤常涉及违法犯罪活动或疑有违法犯罪行为,其发生率和死亡率皆高,因此,是法医病理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致伤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机械运动形式不同;人体组织结构生物力学性质和反应性的差异,使机械性损伤的鉴定成为法医学鉴定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机械性损伤是常见的暴力性伤害死亡的原因之一。1979年,美国Chicago发生的1098起暴力性死亡案件中,因枪弹创和刺切创致死的为926例,约占84%。1984年,加拿大Alberta 地区发生的429起暴力性死亡中,机械性损伤致死者163例,约占38%。有人统计北京地区10年中暴力性死亡8711例,损伤致死的1831例,占被检验的暴力性死亡的21%。湖北地区统计了1957~1986年30年间的8610例尸检资料,其中损伤为2701例,占31.37%。这些统计数字,尚未包含损伤后未发生死亡的案例。由此可见,机械性损伤是法医病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概述 一、机械性损伤的概念 致伤物造成人体组织结构破坏或功能障碍称为损伤(injury)。致伤物指所有能引起机体损伤的物体,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其中物理学因素中除雷电、高低温损伤外,以机械性损伤为主。致伤物与人体以机械运动的形式相互作用,造成机体的损伤,称为机械性损伤(mechanical injury)。包括殴打、踢、咬、刀刺、射击、爆炸和交通损伤等等。 机械性损伤的形成方式有:(1)运动的致伤物打击相对静止的人体;如罪犯用棍棒或斧锤打击受害者头部,一般情况下,人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2)运动的人体撞击于静止的物体;如撞击地面、墙壁、电线杆等。(3)运动的致伤物与运动的人体相撞,如运行的汽车撞击行人。 机械性损伤一旦发生,可造成人体各种不同程度的伤害。轻微者可在局部造成疼痛,轻度红肿,不遗留瘢痕,亦无功能障碍。重者可在局部产生一系列的功能或形态改变,形成瘢痕,或造成肢体缺失残废。心、脑等重要器官损伤可造成死亡,颅脑、脊髓、四肢等部位损伤可造成残废或其它后遗症。损伤后还可出现并发症,主要包括:失血、栓塞、感染、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其它继发性改变(见死因节)。 二、影响机械性损伤形成的主要因素 机械性损伤形成的机制受作用力的强弱、人体组织的结构特点和致伤物的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影响机械力作用的物理学因素 机械性损伤的部分机制可应用物理力学和生物力学的有关知识来解释。机械力是使静止的物体运动,或使运动的物体改变运动状况的外来作用,或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中相互作用的强度。导致损伤的机械力表示致伤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强度。从物理学角度,应考虑下列几点: 1.物体的动能或位能力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能量转换决定的。物理学中表示位能(或势能)的公式是Ep=mgh,式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所处的高度。因此,人体体重越大,离地面越高,跌倒或高坠时所受的力越大,损伤也越严重。人体从高处坠落的过程中,若被障碍物所阻挡而分段下坠,则势能分段递减,从而转换成的动能较小,

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摘要】机械性损伤是由各种致伤物以机械作用使人身组织结构破坏或生理机能发生障碍。为了侦察和审判的目的,对损伤进行周密的检查、记录,并对损伤的造成、程度、后果等提出合乎科学的结论或分析意见,称之为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法医鉴定的目的,是判断损伤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是自伤、他伤抑或意外灾害,是生前伤抑或死后伤,以及损伤与死亡的关系。通过检验,还可根据损伤的形态特征以推断、认定凶器等,对侦查和审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机械性损伤的损伤时间、凶器推断和认定、致伤过程分析、致伤原因、致伤条件、伤后的行为能力、损伤与疾病的关系、损伤的死亡原因等的确定均对案件性质的确定、为侦察和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的重要意义等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 Mechanical injury of the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Cheng mingqi [Abstract]Mechanical injury by a variety of mechanical injury to the role of objects so that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physical damage or physical obstacles occur. In order to detect and the purpose of the trial, and carry out a detailed inspection of damage, records, and caused injury, the extent to meet the consequences of scientific conclusions or analysis, known as the mechanical injury of the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The purpose of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is to determine the type and severity of injury extent, is self-injury, injury or accident he is wounded during his lifetime or after death injury,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jury and death. Passed the inspection, but also the basis of injury in order to infer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at the weap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trial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mechanical injury to the time of injury, weapons, and infer that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of injury, injury causes, injury conditions, the capacity after inju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jury and disease, injury, etc. to determine cause of death in both cases the nature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rial to detect and to provide clues and evidence, such as the importance of mechanical injury to explore the issue of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imitate handwriting; signature handwriting test 机械性损伤是由各种致伤物以机械作用使人身组织结构破坏或生理机能发生障碍。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是为了侦察和审判的目的,对损伤进行

机械性损伤的原因是什么

机械性损伤的原因是什么 机械性损伤机械性损伤的形成受作用力、致伤物及受伤机体三个基本因素 的影响,其机理十分复杂。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时间、致伤物的种类和 形态、人体的运动状态、受力部位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人体的健康状况等等因 素均直接影响着机械性损伤的形成和程度。 一、作用力。 作用力通过致伤物的运动所产生的能量转移到机体便产生了损伤。按物理 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在物体质量一定时,影响作用力和能量的关键因素是速度 和时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损伤便越严重。 1.物体的动能/位能EK=1/2MV2(M:质量V:速度) 2.能量释放时间I=F(t2-t1)(I:冲量F:力t:作用时间) 3.受力面积P=F/S(P:压强F:力S:作用面积) 4.力作用的方向法线方向、切线方向、倾斜方向打击所产生的压力及其分力、摩擦力均对损伤有不同程度影响。 5.作用人体变形的外力种类拉力、压力、剪切力、扭力等。 6.力在体内的传导外力作用于机体根据组织结构性状不同,在传播方式、 传播速度、传播时间等均有不同。以组织结构密度,如骨、软组织、器官不同 而不同。流体在体内的传播以流体力学方式传导。 二、致伤物。 根据物体性状分为气体、液体、固体三种。法医学将机械性损伤固体致伤 物又分为钝器、锐器和火器。一般来说,损伤的形态、特征与致伤物的形态直 接相关,法医学家可根据损伤的特征推断致伤物。但是,由于致伤物种类繁多,有时数种致伤物可形成相似的损伤,如柴刀、菜刀、匕首所致的切创。致伤物 与机体的接触面以及致伤方式是影响损伤特征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同样是棍 棒打击,如果棍棒体接触则形成长条形的损伤。 三、受伤机体。

创伤性窒息的梗概

创伤性窒息 创伤性窒息(创伤性发绀) 所属部位: 胸部 就诊科室: 心胸外科外伤科 症状体征: 休克,紫绀,昏迷,感觉障碍,呼吸异常,胸痛,气胸,猝死 【疾病概述】 创伤性窒息是胸部挤压伤所致的,以头、面及上胸部皮肤青紫,并有瘀血斑,眼眶周围水肿、瘀血,结合膜下出血为特征的较为少见的综合征。伤后面容虽然可怖,但如无其他严重合并伤,其预后是良好的。 【创伤性窒息症状】 创伤性窒息多见于胸廓弹性较好的青少年和儿童,多数不伴胸壁骨折。但当外力过强时,除可伴有胸骨和肋骨骨折以外,尚可伴有胸内或腹内脏器损伤,以及脊柱和四肢损伤。 亦可发生呼吸困难或休克。 (1)本病表现为头、颈、胸及上肢范围的皮下组织、口腔粘膜及眼结膜均有出血性淤点或淤斑,严重时皮肤和眼结膜呈紫红色并浮肿,故有人称之“外伤性紫绀”或“挤压伤紫绀综合征”。故患者均有闭合性胸部及上腹部挤压伤史。伤员可有胸闷、呼吸困难及痰中带血,常伴有多根肋骨骨折、气胸或血胸。 (2)眼球深部组织内有出血时可致眼球外凸,视网膜血管破裂时可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3)颅内轻微的点状出血和脑水肿产生缺氧,可引起一过性意识障碍、头昏、头胀、烦燥不安,少数有四肢抽搐、肌张力增高和腱反射亢进等现象,瞳孔可扩大或缩小。若发生颅内血肿则引起偏瘫和昏迷。 【创伤性窒息预防】 单纯创伤性窒息预后较好,皮肤青紫及淤血斑,球结膜下出血可在1~3周内吸收消退。 严重的颅脑损伤可危及生命。对单纯创伤性窒息采取半卧位,促进静脉回流,适当吸氧。 创伤较重病人,在复苏和抢救休克的同时,迅速将病人转入ICU。对烦躁不安、痉挛性抽搐病人给予镇静止痉,对于呼吸困难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1 用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高压氧对缺血缺氧的组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促使水肿消退,淤血吸收。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 【创伤性窒息病因与发病机制】 创伤性窒息的常见原因是建筑工地意外事故及房屋倒塌、车祸等突然挤压胸部所致。已有多起因人群拥挤(如球赛结束)、胸部压伤引起成批创伤性窒息的报道。非创伤原因如癫痫发作、百日咳、严重呕吐、支气管哮喘发作及分娩等亦可引起创伤性窒息。 【创伤性窒息诊断要点】 诊断标准 创伤性窒息病人,根据有胸部及上腹部挤压伤史及典型的临床特征,诊断多较容易。但应对全身进行仔细检查,判明有无其他部位的合并伤,并行胸部X 线及CT扫描,以了解有无骨骨折及胸内脏器损伤。动态心电图检查,血清肌酸磷激酶(CPK)及其同工酶(CPK-MB)以及心脏肌钙蛋白等的检查,对排除心肌挫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一、自由基的作用(一)自由基的概念与类型自由基(freeradical)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易于失去电子(氧化)或获得电子(还原),特别是其氧化作用强,故具有强烈的引发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生理情况下,细胞内存在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及时清除自由基,使自由基的生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对机体并无有害影响。病理情况下,由于活性氧生成过多或机体抗氧化能力不足,则可引发链式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细胞膜,进而使细胞死亡。其种类很多,主要包括: 1.氧自由基 2.脂性自由基 3.其它(二)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1.黄嘌呤氧化酶的形成增多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oxidase,XO)及其前身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dehydrogenase,XD)主要存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正常情况下,90%以XD的形式存在,XO仅占10%。1)当组织缺血缺氧时,由于ATP含量降低,离子转运功能障碍,Ca2+进入细胞激活Ca2+依赖性蛋白酶,促使XD大量转变为XO. 2)由于ATP 分解,ADP、AMP含量升高,并依次分解生成次黄嘌呤,故缺血组织中次黄嘌呤大量堆积。再灌注时,大量分子氧随血液进入缺血组织,XO在催化次黄嘌呤转变为黄嘌呤并进而催化黄嘌呤转变为尿酸的两步反应中,释放出大量电子,为分子氧接受后产生O-2和H2O2.H2O2在金属离子参与下形成更为活跃的OH.,使组织O-2、OH.、H2O2等活性氧大量增加。 2.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吞噬活动时耗氧量增加,其摄人O2的70%-90%在NADPH氧化酶和NADH 氧化酶的催化下,接受电子形成氧自由基,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组织缺血可激活补体系统,或经细胞膜分解产生多种具有趋化活性的物质,如C3片段、白三烯等,吸引、激活中性粒细胞。再灌注期组织重新获得O2供应,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耗氧量显著增加,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称为呼吸爆发(respiratoryburst)或氧爆发(oxygenburst),造成细胞损伤。(三)自由基的损伤作用自由基发生剂可使正常及缺血组织细胞受到严重损伤,自由基清除剂则可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自由基具有极为活泼的反应性,自由基一旦生成,即可经其中间代谢产物不断扩展生成新的自由基,形成连锁反应。自由基可与各种细胞成分,如膜磷脂、蛋白质、核酸等发生反应,造成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 1.膜脂质过氧化(1ipidperoxidation)增强:自由基对磷脂膜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可与膜内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作用使之发生过氧化,造成多种损害:①破坏膜的正常结构。脂质过氧化使膜不饱和脂肪酸减少,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的比例失调,膜的液态性、流动性降低,通透性增加,细胞外内流增加;②间接抑制膜蛋白功能。③促进自由基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生成。形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血栓素、白三烯等,促进再灌注损伤;④减少ATP生成。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导致线粒体功能抑制,ATP生成减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加重。 2.蛋白质功能抑制自由基可使酶的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也可使氨基酸残基氧化,胞浆及膜蛋白和某些酶交联形成二聚体或更大的聚合物,直接损伤蛋白质的功能 3.破坏核酸及染色体自由基可使碱基羟化或DNA断裂,从而引起染色体畸变或细胞死亡。

第一节 运动损伤概述资料讲解

第一节运动损伤概 述

第一节运动损伤概述 体育运动过程中受到机械性和物理性方面因素所造成的伤害,称为运动损伤1运动损伤的分类 ?(一)按损伤组织的种类分类可分为肌肉韧带的撕裂、挫伤、骨折、关节脱位、脑震荡、内脏破裂、烧伤、冻伤、溺水等。 一般来说,严重的创伤很少,大部分属于小创伤。 (二)按运动创伤的轻重分类: ?不损伤工作能力的轻伤。 ?失掉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并需要在门诊治疗的中等伤。 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重伤 (三)按运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分类 ?受伤后能按锻炼计划进行练习的轻度伤。 ?受伤后不能按锻炼计划进行练习,需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的中 等伤。 完全不能锻炼的重度伤 (四)其它分类方式: ?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 直接原因包括内部原因:身体条件,心里素质。外部原因:方法因素,环境因素

诱因:1、各项运动技术的特点 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造成人体各部位的负担量不尽相同导致易伤部位的产生2、解剖生理学特点 某些组织所处的特殊解剖位置在运动中易与周围组织发生摩擦和挤压从而诱发损伤,如肩袖。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一)思想重视、遵循原则、全面锻炼 ?要从思想上对运动损伤的预防给予重视,并遵守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 ?要加强身体的全面锻炼,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 (二)调节身体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 ?锻炼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锻炼后应注意放松活动 ?自我保护 (三)创造锻炼的安全环境 ?器材 ?设备 ?场地 (四)注意科学锻炼:渐进性个别性反复性全面性意识性 (五)加强易伤部位训练 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 ?四、常见的运动损伤

3.机械性损伤

FORENSIC SCIENCE 之三 机械性损伤 (一) 【要求】掌握机械性损伤的概念、机械性损伤基本形态分类,了解影响机械性损伤的三要素。 掌握擦伤、挫伤、创的概念。了解创的基本组成、创的基本类型,掌握锐器创与钝器创的区分了解骨折概念 一、机械性损伤概论 1.机械性损伤概念 致伤物与人体在机械运动中相互作用,致使人体解剖组织结构、机能或代谢受到破坏的状况。 致伤物; 相互作用; 后果:结构机能或代谢 2. 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地位 最古老、最基本的内容 实践中最常见的内容 实践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3.形成和影响机械性损伤的要素 1)致伤物 种类多,性状差异大; 作用面形状——损伤形状; 质量和硬度——损伤程度。 2)机械运动 运动的形式:冲撞、挤压、牵拉、摩擦、切割、剪切、旋转、爆炸、碾压等; 能量多少 释放速度 3)组织特点 不同组织的耐受性不同; 部位不同,损伤形状、类型和后果不同; 自身状况不同,耐受性和后果不同。 4 机械性损伤的分类 1)致伤物种类: 钝器伤、锐器伤、火器伤; 2)损伤时机械运动的形式: 碰撞伤、挤压伤、高坠伤、碾压伤、擦伤、挫伤、抛掷伤等; 3)死亡或损伤的案情性质: 自杀伤、他杀伤、意外灾害伤、抵抗伤、搏斗伤、挣扎伤、造作伤、虐待伤等; 4)发生时间: 生前伤、死后伤、濒死伤; 5)发生环境: 日常生活伤、交通事故伤、生产事故伤、 医疗过错伤、战争伤等; 6)后果和程度: 致命伤:绝对致命伤、相对致命伤; 非致命伤:轻微伤、轻伤、重伤; 7)损伤性状和部位: 擦伤、挫伤、创、骨折和脱臼、内脏损伤、肢体离断等。 二、机械性损伤基本形态 根据损伤表现的不同可分为 ?形态变化为主的损伤 擦伤、挫伤、创、内脏损伤、骨折和肢体离断 ?功能变化为主的损伤 神经源性休克、震荡伤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题及答案

2 2 2 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选择题 【A 型题】 1. 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下述哪一器官? A .心肌 B .脑 C .肝 D .肾 E .肠 2. 最活泼有力的氧自由基是: - D .体内的自由基有害无益 E .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 7.钙反常时细胞内钙超载的重要原因是: A .ATP 减少使钙泵功能障碍 B .Na +-Ca 2+ 交换增加 A . O ? B .H 2O 2 C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增加 C .OH· D .LO· E .LOO· 3. 认为再灌注损伤实为缺血的继续和叠加的 学说为: A .钙超载 B .自由基损伤 D .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 E .无钙灌流期出现的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表 面的分离 8.导致染色体畸变、核酸碱基改变或 DNA 断裂的自由基主要为: - C .无复流现象 D .白细胞作用 A . O ? B .OH· E .能量代谢障碍 4. 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 A .房性心律失常 B .室性心律失常 C .房室交界部阻滞 D .房室传导阻滞 E .房颤 5. 氧反常损伤程度加重,不见于: A .缺氧的时间越长 B .缺氧时的温度越高 C .缺氧时酸中毒程度越重 D .重给氧时氧分压越高 E .再灌注时 pH 纠正缓慢 6. 有关自由基的错误说法是: A .自由基是具有一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 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 B . O ? 是其他活性氧产生的基础 C .OH ^ 自由基的产生需有过渡金属的存在

C.H2O2D.LO· E.LOO· 9.缺血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 加不见于: A.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增强 B.儿茶酚胺增加 C.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减少 D.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下降 E.线粒体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 能 失调 10.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最主要是通过: A.蛋白质交联 B.直接损伤核酸 C.引发葡萄糖交联 D.脂质过氧化引起损 伤E.引起染色体畸变 11.下面哪个不是活性氧? - A.NO B.O ? 2

法医病理学-机械性损伤概论

有上标和下标字符∶上标mv2;下标t1,t2 附图6张 字符数10212 第五章机械性损伤概论 随着人类文化科学发达和社会的进步,损伤的发生数理应逐渐减少。但实际却不尽然,而且损伤的的手段还日益现代化,从古代赤手空拳的斗殴,发展到原子弹爆炸引起的损伤,即是一个例证。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活动中,皆可能发生各种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机械性损伤。在法制社会中,机械性损伤有时涉及违法犯罪活动或疑有违法犯罪行为,就需要法医学鉴定。机械性损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皆高,是法医学鉴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种类繁多, 形态各有异同;物体的机械运动方式较多;人体组织结构生物力学性质不同, 反应性的差异甚大等使得机械性损伤鉴定成为法医学鉴定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第一节概述 一、机械性损伤的定义 人体组织结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称为损伤(injury)。injury在英语中和wound、trauma 在日常用语中彼此通用。有的教科书中,wound指机械暴力造成的损伤,包括打、踢、咬、刀刺、射击、爆炸和交通损伤等等,而不含化学性、腐蚀性毒物造成的损伤。在专门的法医病理学用语中wound特指创伤。机械性暴力即物体运动时的力所引起的损伤称机械性损伤(mechanical injury)。 机械性损伤是常见的暴力性伤害致死的原因之一。从下列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出机械性损伤在法医学中的重要地位:1979年,美国Chicago发生的1098起暴力性死亡案件中,因枪弹创和刺切创致死的有926例,约占84%。1984年,加拿大Alberta地区发生的429起暴力性死亡中,机械性损伤致死者163例,占38%。文献报告北京10年非正常死亡8711例中,机械性损伤致死1831例,占非正常死亡的21%。湖北统计了1957~1986年30年间的8610例尸检资料,其中机械性损伤为 2701例,占31.37%。这些统计数字,尚未包含机械性损伤后未死的案例。由此可见,机械性损伤是法医学鉴定的主要任务 暴力所致的机械性损伤,其形成方式有∶⑴运动的致伤物打击静止的人体;如用棍棒或斧锤打击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人体;⑵运动的人体撞击于静止的物体,如人体撞击地面,墙壁,电线杆等;⑶运动的致伤物与运动的人体相撞,如运行中的汽车撞击行人。 机械性损伤一旦发生,可造成人体各种不同程度的伤害。轻微者,可在局部造成疼痛,轻度红肿,不遗留瘢痕,无功能障碍。重者可在局部产生一系列的功能或形态改变,形成瘢痕,或造成肢体缺失残废(图5-1)。颅脑损伤或脊髓损伤可造成死亡、残废、瘫痪或其它后遗症。各种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损伤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失血、栓塞、感染、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其它继发性改变,严重者可致死。 (图5-1) 二、机械性损伤形成的机理

机械性损伤的死因及死亡方式

第十四章机械性损伤的死因及 机械性损伤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法医病理学检验鉴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既可涉及刑事诉讼,又可涉及民事纠纷;同时在确定案件中受害人机械性损伤的死因及死亡方式,判断案件性质,提供刑事侦察方向以及司法审判以及民事调解、灾害赔偿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机械性损伤常见致死原因 机械性损伤的死因(cause of death)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外伤死因是指直接致命的损伤,死亡多迅速发生,无其它夹杂因素。继发性外伤死因是指在损伤(一般不一定是致死的损伤)的基础上,又继发其他致命的损伤或疾病。直接致命性损伤与继发性致命性损伤在法律上的责任认定至关重要。 一、原发性外伤死因 (一)生命重要器官的严重损伤 此类损伤常指脑、心、肺、肝、肾等生命重要器官的破裂或粉碎,可导致立即死亡。但延脑、脑桥等部位,即使有微小的损伤,亦能使机体的呼吸、循环功能迅速障碍而死亡;有时生命重要器官(如心脏)的震荡,可引起麻痹或血液循环紊乱,心跳骤停。因其主要表现为器官的功能障碍,用常规方法检查,可找不到或仅见轻微的形态学改变,对于这类死因的诊断要十分慎重。 (二)休克 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器官有效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以致组织细胞缺氧,组织代谢紊乱,器官功能衰竭的全身性病理过程。根据原因不同,休克可分为创伤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等。下面讨论创伤性休克,通常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外伤性休克又称急性外伤性神经源性心血管衰竭,是指体表或内脏的外周传入神经受到强大的机械性刺激,引起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反射机能异常,导致生命重要器官微循环障碍乃至死亡。如颈动脉窦、上腹部(太阳神经丛

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保护综述复习课程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710004 薛荣亮 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供应后,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自由基的生成、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白细胞高度聚集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缺乏等有关。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缺血中心区死亡以细胞坏死为主,目前认识的比较清楚,即脑缺血后5-7分钟内,细胞能量耗竭,K+通道受阻,膜电位降低,神经末梢释放谷氨酸,通过兴奋谷氨酸受体(包括NMDA 、AMPA和KA 受体)致使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开放,引起Ca2+超载,高Ca2+可激活NOS,使NO和氧自由基的形成增加,引发脂质过氧化,引起膜结构和DNA的损伤;Ca2+还可活化各种酶类,加剧细胞损伤和能量障碍,引发缺血级联反应,结果细胞水肿、细胞膜破裂,细胞内酶和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细胞坏死。 近年来认识到半暗带区域于再灌注数天后出现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DND常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2-4日,主要发生在海马、纹状体及皮质区域,DND需要数日时间、有新蛋白质合成的、需要消耗能量的、为无水肿的细胞自杀过程,称之为细胞凋亡(PCD)。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既包括急性细胞坏死也包括细胞凋亡,对于DND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保护措施简述如下:1.基因活化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出现大量基因表达,大约有374种基因出现变化,绝大多数基因与凋亡有关,其中57种基因的蛋白表达是缺血前的 1.7倍,而34种基因的表达量出现下降,均发生在4小时到72小时, 包括蛋白质合成,基因突变,促凋亡基因,抑凋亡基因和损伤反应基因变化等,这些基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DND的发生。 2.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是指EAA受体活化而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是脑缺血性损伤的重要触发物和介导物。EAA可活化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触发缺血后致炎基因表达。CA1区神经细胞分布着大量的EAA受体,而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分布很小,这就为缺血后的兴奋性毒性提供了基础。另外,CA1区较CA3区对缺血损伤敏感是由于其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类型不同,CA1区以NMDA受体为主,CA3区以KA受体为主,而KA 受体对缺血敏感性较差,可能是造成DND发生的重要原因。 3.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 脑缺血再灌注期间产生大量自由基。其有害作用可概括为:①作用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②诱导DNA、RNA、多糖和氨基酸等大分子物质交联,交联后的大分子则失去原来的活性或功能降低。③促使多糖分子聚合和降解。自由基可广泛攻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神经膜与血管,引发脂质过氧化瀑布效应(oxygen burst),蛋白质变性,多核苷酸链断裂,碱基重新修饰,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破坏,膜的通透性、离子转运、膜屏障功能均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细胞死亡。自由基还能导致EAA释放增加,促使脑缺血后DND发生。 4.热休克蛋白表达紊乱

半月板损伤概述

1.什么是半月板? 在胫骨关节面上有内侧和外侧半月形状纤维软骨,因其形状为“半月状”,所以称为半月板。半月板边缘部较厚,与关节囊紧密连接,中心部薄,呈游离状态。在膝关节内测的称为内侧半月板,呈C型;在膝关节外侧的叫做外侧半月板,呈O型。 2.半月板有些什么功能? ①承重②维持膝关节运动协调③维持关节稳定④缓冲(吸收)震荡⑤润滑膝关节 3.哪种情况容易损伤半月板? ①摔倒时猛烈扭转膝关节,或者运动时急停,容易损伤半月板; ②侧向过大的活动和压力,弹跳,导致膝关节扭转变向或突然发力,造成半月板; ③膝关节炎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关节软骨退化,其骨面摩擦力增大,会损伤半月板; ④半月板先天发育异常,如盘状半月板(满月型),在日常运动中也会出现损伤。 ⑤肥胖人群,膝盖承受压力大,半月板也容易损伤。 4.如何确定是否为半月板损伤? ①膝盖疼:尤其当你膝盖受伤或者剧烈运动或者过度劳动后膝盖疼。 ②膝盖肿:尤其当你膝盖受伤或者剧烈运动或者过度劳动后膝盖肿。 ③膝盖交锁:交锁这个词很专业,简单意思就是膝关节在活动时,出现“咔哒”声,并且关节不能伸直,似乎“卡住”了,需要借助外力,调整膝关节的姿势,如晃动几下小腿,再次听到“咔哒”声后关节能够伸直。 5.怀疑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应做什么检查? ①膝关节X线检查,X 线摄片不能用于诊断半月板撕裂,其目的是为了排除膝关节内骨折、骨软骨游离体、剥脱性骨软骨炎和可能类似于半月板撕裂的其他膝关节紊乱。 ②MRI(磁共振),是迄今为止诊断半月板损伤、韧带断裂等阳性敏感率和

准确率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准确率超过 80%。 ③其他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如膝关节高分辨率超声、高分辨率 CT 等对膝关节内紊乱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④关节镜技术是最理想的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方法。但关节镜不是半月板撕裂的常规检查手段。一般是初步诊断为半月板撕裂后,为证实诊断并同时进行关节镜手术处理时,关节镜才能显示其优越性。 6.半月板破裂可自行修复吗? 半月板破裂后不能自行修复!因为半月板处于膝关节处,属纤维软骨,其本身无血液供应,其营养主要来源于滑液,只有与关节囊相连的边级部分能从滑膜得到一些血液供应。所以,除边缘部分损伤后在制动的情况下(比如用石膏、支具固定)可以自行修复外,半月板破裂是无法自行修复的,一定要及时就医。 7.半月板损伤,做什么手术? 目前半月板手术基本采用关节镜微创完成,分为修补术和成形术(包括缝合),且以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居多,这样可保证治疗效果时,尽量保留原半月板结构。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具有微创、风险小、术后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可以大大减少或推迟远期膝关节退变的发生,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总之,半月板治疗方案的选择须综合考虑半月板损伤的程度、撕裂的类型以及撕裂的位置及范围后慎重选择。 8.如何预防半月板损伤? ①运动前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②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练习,增加关节稳定性;③避免在疲劳状态下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因反应迟钝、活动协调性差而引起半月板损伤;④日常生活及运动时加强个人防护,有预见性的做好自我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保护综述

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保护综述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710004 薛荣亮 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供应后,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自由基的生成、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白细胞高度聚集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缺乏等有关。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缺血中心区死亡以细胞坏死为主,目前认识的比较清楚,即 +脑缺血后5-7分钟内,细胞能量耗竭,K通道受阻,膜电位降低,神经末梢释放谷氨酸,通过兴奋谷氨酸受体(包括NMDA 、AMPA和KA 2+2+2+受体)致使细胞膜上的Ca通道开放,引起Ca超载,高Ca可激活NOS,使NO和氧自由基的形成增加,引发脂质过氧化,引起膜结构和 2+DNA的损伤;Ca还可活化各种酶类,加剧细胞损伤和能量障碍,引发缺血级联反应,结果细胞水肿、细胞膜破裂,细胞内酶和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细胞坏死。 近年来认识到半暗带区域于再灌注数天后出现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DND 常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2-4日,主要发生在海马、纹状体及皮质区域,DND需要数日时间、有新蛋白质合成的、需要消耗能量的、为无水肿的细胞自杀过程,称之为细胞凋亡(PCD)。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既包括急性细胞坏死也包括细胞凋亡,对于DND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保护措施简述如下: 1(基因活化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出现大量基因表达,大约有374种基因出现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摘要21世纪是PCI的时代,PCI的发展与推广降低了ST段(STEMI)及非ST抬高(NSTEMI)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1,2]、缩小了梗死的面积[3]、改善了左室的收缩功能[1,4],但是这种不断进步发展的PCI技术却不能显现出该技术当初刚用于临床时的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因为研究人员们发现,某些患者就算开通了梗死的冠状动脉相关血管支配的心肌梗死面积却没有如人所愿的大大降低,心肌梗死的面积在开通冠脉后仍然在进展。因为研究人员发现缺血期的心肌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已经发生了损伤,心肌的再灌注有可能加重了缺血期心肌的损伤程度,对细胞或者细胞器造成了新的损伤,我们称之为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本文主要此种损伤的可能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炎症自由基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 一、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 心肌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指的是缺血的心肌组织恢复血运后可能对心肌造成的进一步损伤[2,3]。但是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仍没有研究清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目前所建立使用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心肌的缺血分很多种,其中最常见也是最凶险的一类便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现流行的线栓建模法被广泛应用,但心肌梗死的过程却没有线栓法阻断冠脉引起的心肌组织坏死及再灌注损伤如此简单,根据欧美国家的指南[4,5],将心肌梗死分为五型,从这五种分型可以发现简单的结扎、再通冠脉造成的心肌梗死模型也不过是其中分型的一型,其它四型或者更多的类型心肌在缺血及再灌注时发生的确切变化仍然没有研究清楚的,因为我们至今没有发现哪一种干预措施可以非常有效的缩小心肌梗死后心肌坏死的进展。但是自50多年前,Jennings等[6]第一次从犬的缺血后再灌注的心脏组织中发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