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题研究促进我的成长

课题研究促进我的成长

课题研究促进我的成长
课题研究促进我的成长

课题研究促进我的成长

第一次接触课题研究是在10年前。县教研室下发了开展“快速作文”的课题实验方案,要求全县各学校都要围绕此课题展开研究,以提高全县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当时我虽然已经担任了学校的教导主任,但对“课题研究”一词却从未听说过,也不知如何下手。因为我们平时都是开展“听评式”的常规教研活动。于是我在组织全校语文老师开展“快速作文”的研究时,仍是以讲课为主,但讲的都是作文研讨课。低年级以“口语交际”为主,中年级以“片段作文”为主,高年级以“习作训练”为主。在不断摸索中,我校的教研活动形式也逐步由“听评式”向“说——讲——评——研”的方式转轨。通过说课、讲课、评课、研课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改变了学生过去那种写作文无话可说,感到害怕、头痛以至抄范文的不良倾向。遗憾的是,这一次的课题研究,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缺乏经验,所以没有注重平时资料的积累,也没有撰写出一份像样的研究报告。但是它却为我以后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搞课题研究缘于对新课标的困惑。《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给语文老师带来了第二个春天,然而对新课标的理解却众说纷纭。一堂公开课下来,评课老师的观点无法集中,让主讲人左右为难,甚至会感到自己的课一无是处。而且杂志上刊登的文章,有的观点我不敢苟同,自己却又一头雾水。因此,我认为一位老师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通过自己对新课程独到的理解去听取老师们的建

议,借鉴杂志上的观点。于是我花了两年的时间,以《阅读教学“三疑三读”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为突破口,去展开研究。这一次我是单枪匹马,虽然做起课题来感觉到困难重重,但一想到自己目前对新课改的困惑,就有了紧迫感。

我首先从理论上充实自己,查看了大量的书籍、报刊,甚至阅读与教育有关的小说,如《窗边的小豆豆》。然后将取得的点滴经验随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并不断地撰写论文、教学设计、随笔。虽然很是辛苦,但自己的思路渐渐明朗起来,心里暗暗高兴。同时,在教研活动时,我把自己的观点讲述出来,让老师们共同受益,这一课题也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在结题时,我运用“三疑三读”的模式讲了一堂汇报课《嘱咐》,这是一篇关于母爱的课文。我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发挥了质疑的功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全班37人,没有一个不流下眼泪,就连听课的老师也是泪水潸潸。最终,我的这一课题顺利结题,而且是县优秀课题。这一结果让我欣喜万分,也更坚定了我搞课题研究的信心。

一项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也带给我很多思考。“三疑三读”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应用于所有的阅读教学。由此我也认识到,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变的,不能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它。因此,我又产生了继续开展课题研究的想法。这一次,我依然是以阅读教学为研讨的内容,并结合新课标多次提到的“感悟”这一关键词制定了《阅读教学“以疑促读,多元感悟”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这一课题主要是想在阅读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阅读教学目标而采用一些

新方法、新手段。它以读为主线,以疑为手段,以悟为目的,引领学生读中生疑,读中解疑,读中感悟。很快,我的这一课题被立为台州市2005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由于有了前两次课题研究的经验,这一次的研究得心应手。我首先制定了五个板块的研究内容,然后逐个突破。在研究期间,我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阅读大量书籍,撰写研究论文和案例。一年的研究结束了,当我整理一年来的研究成果时,居然打印了上百页的资料。拿着这本沉甸甸的资料,我心中对阅读教学的理解也更加明晰起来。通过这一次研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在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2009年12月,这一课题又得以顺利结题。

这几年的研究,带给我丰硕的科研成果。我先后在《中国教师报》、《小学语文教学》、《青年教师》、《语文周报》等报刊发表论文、随笔30余篇,20余篇论文、案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课堂教学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和老师们的好评。

2007年元旦,又一个新年开始的时候,我在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网站上看到了《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7年度研究课题目录》。令我欣喜的是,我的课题《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在其中。这意味着新的一年里,我又将为课题研究而奋斗。

尽管有人说,搞课题研究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但是我无怨无悔。

在课题研究中促教师专业成长-精选教育文档

在课题研究中促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面简称《指南》)的颁布,在解读《指南》精神,推动全园幼教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推动课改的关键。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的现实情况是新教师中非专业教师的比例高达80%,促进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更 是迫在眉睫。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有很多,而课题研究让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育实践,既能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能丰富实践活动,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而实践也证明,我园通过课题“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的价值研究”开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课题立项,为全园教师搭建参与课题研究的平台,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我园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实验幼儿园,课题申报之前即将乔迁新园,面临全园性的环境创设。根据《指南》中有关环境的要求,针对园里环境创设中存在着①内容片面化②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不强③环境创设的保留时间过长④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⑤主题活动中的环境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等问题,幼儿园立足实际,紧密结合园里的日常教学、教研工作, 于2013 年6 月申报了课题《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的价值研究》,旨在将环境创设纳入课程实施中,更加突出幼儿的主体地

位,以幼儿为本,结合主题活动创设一个幼儿能不断参与并与之 对话”的活动环境,使之更好地、更灵活地为实现主题活动教育目标服务,使课程的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课题获批后,经过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决定在全园实行,每位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平台,针对问题、反思实践,满足了教师专 业成长的需求。 在课题研究中探索,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专业成 长。课题研究过程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是相互交流、合作、提升的过程。首先,幼儿园为大家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学习经费,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相关资料:《在墙面环境中学习》《环境创设》 区角新视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等书籍。同时,课题组成是上网查阅、搜集资料了解该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研究价值,经过共同探讨后决定细化课题的研究内容,把“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的价值研究”分别从幼儿的审美、认知、社会性发展三方面的价值进行研究。最终决 定在小班年段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对幼儿审 美发展的价值研究”,中班年段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 设整合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价值研究”,大班年段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与环境创设整合对幼儿社会交往发展的价值研究”。由三个年段的年段长负责课题的实施工作。各年段长分别拟出了课题

(完整版)课题研究心得体会(8篇)

首先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个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有许多不成熟的想法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相对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和校级等集体课题,“个人课题”是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独立主持,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研究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而微观的教育问题的课题,也属于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范围。 我主要负责的是后期资料的整理和结题报告的撰写,很高兴能够参加到我们这个课题的大家庭里,大家群策群力,为课题的顺利开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没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个人课题项目,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引导教师自我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在个人课题研究中,紧密联系日常工作,积少成多,使科研进入常态化。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生命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得到发展。

走上工作岗位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的教学中,我不断地摸索教学方式,不断地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模式(课题学习)慢慢的有了一点点理解。课题学习作为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有一些这样的特征,首先它有一个主问题,在这个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去搜集资料组成小组,寻找资源,最后解决问题。 一、课题学习的的意义 1、课题学习有助于学生感受英语,体验英语,把英语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用英语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因为我们的学校在农村,现在学生家长买地下六合彩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由此我设计了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研究性课题中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课题学习有利于向学生渗透英语思想方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认为适时适度地向学生渗透英语思想方法和用英语思维解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课题学习中蕴涵着大量的英语思想、英语方法,需要我们去挖掘。面对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将生活问题转化为英语问题。 3、课题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和接受性学习相比,课题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探索研究中成长

我们在探索研究中成长 ——《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课题中期管理研究报告 招远市卫东学校王庆瑞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当前的教育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个新的要求,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我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于2006年2月承担了《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的研究任务。我们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强化应用,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克服重重困难,创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之路。 我校在对该课题进行了三年的探索研究中,从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的准备阶段,到现在教师办公人手一机、班班通、电子白板的应用的实验阶段。我们始终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教学之本,努力做到把整合课堂落实到实践中,努力摸索切实可行的新型授课模式。实验直至今天,有效益有收获也有困惑和不足,今天借此机会想与大家探讨研究,互相交流学习,并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一、课题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课题的准备阶段〔2006.2——2007.1〕 首先,学校将校园网络建立完善,具体做到“班班通”,为课堂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做好硬件建设准备,达到每个实验班级都有一套高档的多媒体设备(34英寸电视、视频展台、电脑、可移动投影仪各一台)。同时学校还配备了网络建设技术指导小组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其次,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各年级、各学科教师联合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水平检测”问卷调查,了解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水平,以求更好的实验方案。在经过收集、调查后确立好实验方案,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同时落实好实验人员,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经过学校的研究讨论,选取了我校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为实验教师。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实验前培训,包括常规培训、专题性学习、信息技术培训。 为强化课题组教师教学基本功,我们开展“四定”、“五个一”常规培训,每次活动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每个学期每位实验教师要上一节网络研究课,设计一个网络教案,做一次课题教研主讲,写一篇网络教学论文,做一份网络教学成长档案。课题组把这“五个一”制度与培养老师的网络教学能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平常的教材分析、教案检查、集体备课、教学研究中有的放矢,要求实验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要求课题组教师了解并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学术交流;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掌握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素材的编辑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学素材与教学软件开发的能力。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为了使课堂的教学突显信息化,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按照省、市“班班通”的有关部署。我们将课题研究延期到2011年,对实施过程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策略

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促进教师“想发展”的策略 当前,很多校长的苦恼是:绩效工资改革以后,教师的工资待遇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很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却下降了,引发了不少其他的负面效应。这里固然有很多复杂的政策操作问题,但我认为根本地原因是激起了教师相互的比较之心,用低级职业满足替代了高级职业满足。当前,在我们无法进一步通过校长的权利以经济杠杆来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前提下,我认为还是需要借助精神、价值等内在的激励因素来激发教师发展的持久内动力。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1:善用激励因素,强化教师内在的职业满足 在心理学里,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称之为“双因素理论”。所谓双因素理论是指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其理论根据是: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第二,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第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 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例如工作的政策、行政管理、监督、工作条件、薪水、地位、安全以及各种人事关系的处理不善等。保健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当消除了员工这些不满因素时,只是起到了“没有不满意”的效果。 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本身带有挑战性,工作的成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以及职务上的责任感和职业上能够得到发展和成长等等。这些因素的满足,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热情,对于员工的行为动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双因素理论非常适用于解决当前教师绩效工资后带来的一些问题。 有这样一所学校,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原因,从硬件到软件都很薄弱,学生生源90% 是来自社会的弱势家庭,考试成绩总是排在全区的后面,所以教师都非常灰心,职业倦怠非常严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校长带领教师分析,埋怨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我们只能打好手中的牌。于是,他们引入了成功教育的发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方法于举措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们参与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当然,行政领导也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

和课题研究一起成长和进步

和课题研究一起成长和进步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教师的成熟需要12年时间。其实,我认为,一个教师的成长和成熟,不是简单地用时间就可以量化的。如果是一个研究型的老师,他的成熟期可能短些。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他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除了要教好书外,还要能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通过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进步。近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省级不同类别的三个课题的研究工作。一个是省规划办的重点课题:“区域性推进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一个是省教育学会立项的“日记与作文教学相长关系的研究”,该课题3年前已经结题;一个是省教研室立项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模式、途径及评价的研究”,这个课题去年结题,并在省课题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我们感到,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一个平台,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快。 那么,这些年来我们是怎样做好课题研究的呢? 一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一定会做课题,一定能够做好课题,一定要把这个课题善始善终地做好。如果浅尝辄止,或者半途而废,那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所以,做课题就要做完整,做扎实,做出成效来。 二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课题立项了,就要着手制订实施方案。我们需要有系统论的思想,把课题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解:从内容上说,要分解成若干可以操作的子课题。如我们“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模式、途径及评价的研究”的课题就分解为这样一些子课题:“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语文专题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写作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课外阅读中的研究性学习”、“初三语文复习中的研究性学习”、“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中的研究性学习”这样的六个子课题。从这些子课题可以看出,它基本涵盖了语文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这样分解后每个子课题组突出一个重点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的实验和研究,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完整性。从时间上说,我们又要把它分解为这样的几个时期:研究初期——制订方案、提出构想、搜集资料、进行实验等;中期——对前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对照方案进行修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和调整。如我们课题立项的时候,新的课程标准还没有公布,在研究的过程中,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其中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和难点就是“综合性学习”。其实,综合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它们之间是包容关系,综合性学习中就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研究性学习它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法。我们进行研究时,就是按照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形态和学习方法进行设计的。其中与综合性学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可见,科学技术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改造力有多强。在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课中,我们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是带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这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必须做好的工作。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极为重要。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教育事业受“应试教育”影响,培养的学生表现出求同思维见长,求异思维见短,文化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较差、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的毛病。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而实验操作更是能够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让学生在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内科一学课的需求,我们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比较长时间的探究。我们发现生活很多物品可以作为学生实验材料,于是,我们提出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科学启蒙教育内涵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前人研究的成果--科学知识,还要求他们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养成科学态度,认识科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经过的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5年3月) 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科学(新课标)理论知识,进行相关准备。我组学习了《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与仪器》、《科学教学与实验》等杂志。 2、实施及发展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0月) 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验活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教师的指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会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及生活中的物品开展实验和探究。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被所要认识的事物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研究。在指导学生实验中,科学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汽水瓶、可乐瓶、矿泉水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牛奶盒、塑料袋、气球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1)、很多学生学会制作太阳能热水器、雨量器、会设计制作一个保温瓶和

最新《构建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的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构建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成长的策略研究》中期 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指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是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的精神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 2、罗庄区自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 2009年,罗庄区自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日益凸显,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但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评价是落实教学改革的魂,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作用,过去的评价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 3、评价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当前,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教学改革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但评价体制还远远更不上改革发展的要求,这不仅制约了教学改革的进程,进而可能会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我们把倡导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不仅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改革的要求,更能发现和挖掘教师、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也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此,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在教学改革中尤为重要,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鉴于此,我们确立这一课题并进行研究。 二、现状分析 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就会出现不同的教育评价,评价永远是为内容、形式服务的。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很快,但完善的评价制度却远远滞后。为此,关于评价制度的改革也日趋深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区对学生评价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研究,并取得到一定的进展,突出表现在:评价时注重了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行为习惯的养成评价,小学和初中学段的衔接性评价等。虽然我们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但从根本上说,还没有摆脱原有经验的制约,认识上还有偏差,加上现实的教育状况的影响,从而导致在操作策略上,注重选拔过多,过程关注仍很不够,致使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理念和策略还不能说有了质的变化,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学生是评价的主人,在评价过程中,

《构建网络教科研平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019年精选文档

《构建网络教科研平台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近年来“教师专业化”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出现的一系列新变 化和新要求,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课程的功能和价值,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 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我国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过程为本课题的研究 提供了依据和帮助,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2.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农村教师成长的途径和目标 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是比较低的,在资源上和城市教师有很大差距,教师成长受到限制。本课题的研究一是为了促进农村教师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二是为了提高其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三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赋予农村孩子以优质的竞争力。 二、课题的研究目的 1.开展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初步形成网络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操作机制。 2.在络化下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进一步明确网络化对教师能力发展的新要求,逐步培养一支能够恰当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民乐县三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共有教师32人,通过对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32名教师中认为制约自己专业发展的主要 原因是没有足够时间的占32%,没有良好环境的占45%,缺乏专业指导的占50%。如何探究出一套适宜我校教师发展的路子,是 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调查我校基本情况,我们发现我校教师对课程改革中的新信息、新理念、新技术与学科专业知识的有机整合以及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还有许多困惑。我们认为在加强校本有效培训的同时,要大力强化校本有效研修的力度,才能真正使教师走进新课程,成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而我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城郊,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 子女、留守儿童增加,都为我们必须全面改变教师队伍的素质, 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育现状提出了挑战。为了响应党的“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号召,我校必须从改变教师入手,因为成就教师, 就是成就学校,就是成就学生的未来。因此,本课题探索和建立 特色式农村教师“网络教研”,通过“网络教研”实施研究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的途径与方式方法,并付诸实践,特别是以运用网络研修为亮点,以实践“同课创新型再构”为创新点,进行校本有效研修,具有本地区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发展性和 代表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具有 实用价值。 四、研究内容设计与方法的理论价值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领悟、掌握自主学习、积累、感悟、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够个性鲜明地学习语文。 审视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一方面,教师常常就语言文字教语言文字,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割裂了语文与实践的联系,让孩子死读书,读死书;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性的,依赖性的、输入性的,这样的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与当今社会的人才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方面弄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意义,从实践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方式,使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能增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生活世界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和个性特长;依据创新教育相关理论,以培养创新智能为主线发展

学生的创新素质;了解儿童的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总结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 三、关于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内容 (一)语文实践活动课组织形式的研究 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初步认为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形式有语言交际实践、语文操作实践、语文活动课实践和语文社会实践等。 1.语言交际实践 (1)课前练说(2)专题讨论(3)主题演讲(4)问题辩论(5)采访活动(6)争当小广播员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 2.语文操作实践 (1)黑板报(2)橱窗(3)手抄报(4)操作与习作(5)语文乐园等方面进行研究。 3.语文社会实践 (1)专题研究报告(2)社会调查(3)访问(4)社区服务的计划与总结(5)观察大自然写心得体会(6)社会宣传等方面进行研究。

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结题报告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 何伟 课题负责人:何伟 课题执笔人:何伟 课题组人员:尹长山郑慧龙李金燕李红娜高俊婷 战永佳姜亚楠 【摘要】赏识激励性评价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是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指导思想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是校园生活的主要阵地,而赏识激励评价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能力、使学习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激活学生学习激情,激发学习兴趣,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通过学习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从而建立起自尊、自信的人格。确立学生的人本地位,为素质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开一个新局面。 【关键词】赏识激励学生成长学习兴趣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我国教育传统的学校“戒尺教育”,家长“棍棒教育”,一直在影响甚至左右着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尽管“五四”至今,“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影响现代教育已经近百年,我们步入信息全球化的也已经多年,但是,教育者(教师、家长)是否应该拥有

“惩戒权”的思想仍然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家长。尽管一纸《教育法》和《青少年保护法》在教师、家长教育行为上否定了体罚,但教师、家长因体罚孩子而触犯法律的案例仍时有发生。于是,在传统教育观念和当代教育法规之间,教育者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状态——“抱怨教育”,抱怨教育不仅导致教育者身心疲惫,并且严重影响教育质量。“赏识教育”的出现会缓解并逐渐改变这现象。 (二)因升学就业等社会大环境的压力,应试选拔与分数划等的评价方法仍然占教育评价的主要阵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多种潜能的发展,限制了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尽管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课程改革对教育评价的改革建议的实施,人们对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已经有所重视,但是完全改变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处于变革时期的教师、家长,乃至社会大环境仍然更多地关注结果性评价,使得选拔评价趋于功利化,评价目标趋于唯一化,严重者完全忽略过程性评价,尤其是过程中的赏识激励评价或有名无实流于形式,或轻描淡写隔靴止痒,结果造成教育的高投入,低效益。 (三)从一定意义上说,课程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的指导思想则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目前中小学的一些普遍做法看,背后起支撑作用的理念仍然是“考试”,重甄别与选拔,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青少年身心的发展。《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及最新进展》中指出当前世界课程评价发展的主流方向,即课程评价的发展呈现出以质性评价取代和统整量化评定,评价功能注重甄别转向注重发展,注重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也注重过程的评价。新课程改革评价要求发展性评价与过程并行,并渗透于每一教学环节之中,赏识激励性评价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有望为学生的潜能的开发与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

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教师素质的提升培训,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素养,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学校把课程计划的要求与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结合起来,开展了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的培训。我校根据上级要求,有计划、有步骤认真实施。 教师项目化管理校本培训的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着手准备本次教师项目化培训的相关工作。学期初、期中和期末领导小组就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专门会议商讨如何实施本次培训,将项目化管理校本培训作为学校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全体教师会议向教师宣传本次培训的重要性和务实性,使全体教师深刻体会到本次培训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自己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全体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本次培训工作之中。 (二)制定奖惩制度: 1、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听好辅导课,记好笔记,及时完成作业。 2、集中培训辅导,建立签名制度,无正当理由不准缺席。如请假的,事后应补课、补笔记。 3、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应带头积极参与培训,做到学习认真,成绩优秀。 4、针对培训内容每位教师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上示范课、研究课,做到人人参与,同时每位教师教师积极认真完成分配研究任务。根据每位教师参与学习的态度、作业与成效,评选继续学习先进教师若干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教师项目化校本培训的实施途径 1、加强学习,理论引领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教师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必须加强理论的学习。我校对教师培训、培养的目标是“学习型”教师,学校通过教师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专题学习会、区级街道级教学研讨活动、骨干教师经验介绍、学校教育教学论坛活动、教师小组学习研讨活动、校外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学习培训提供平台,营造氛围。通过聆听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报告,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铺设学习文化气氛形成的底子。因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新的教学理论来支撑,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研究的基础。 2、开展集中校本培训活动 校本培训需要理论的学习,更需要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交流与分享,为此,学校为教师培训提供教学实践智慧碰撞的平台。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与好习惯同行争做实小美少年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基于此,我校确立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与研究”课题,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放在重中之重,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着手,用爱心和细心塑造每一位学生,用多彩的活动吸引每一个孩子,现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营造育人环境,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好的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熏陶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我们首先从营造氛围入手,合理规划,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物件都闪现出成功教育的光泽。例如,在甬路上精心绘制了娇艳的小花,让花儿陪伴孩子们文明走路;用“修德、育智、求美”校训命名的每幢教学楼,以及气势恢弘的“杏坛讲学”“东方少年墙”及奥运标志墙,时刻引导孩子们“修身正行,健体求美;在教学楼内设立科技、童话、德育、艺术、读书主题长廊,引领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求美楼的“实小小名士”和“校级读书小博士”两块光荣榜,激励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而班级门上赫然悬挂的特色标牌、班主任寄语、班级宣言等,时刻提醒学生不忘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教学楼内随处可见的温馨小提示,既美化了学习环境,更时时提醒孩子们“安全第一,文明相伴”……一草一木皆能说话,一楼一室皆能育人。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无形中提醒孩子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环境育人的同时,我们利用升旗仪式、宣传橱窗、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向全体同学发出“良好习惯伴我行”倡议,号召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及时予以表扬,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如通过讲述“福特应聘”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校园随处可见“环保小卫士”的身影,课间、中午、课外活动,他们三五成群,手提塑料袋在校园里捡拾杂物。 为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们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制定了《“美在课堂”——实验小学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评价标准》,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学会倾听、书写规范等方面教育,注重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每学期我校都多次举行硬笔书法比赛、读写姿势比赛,促使学生养成了正确的读写习惯。 为使队员明确校内外的行为准则,我校制定了《言行美从我做起——实验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规定了学生一天从早晨、课堂、课间、午间到放学都应该怎样做,使学生心中有规范,行为要规范。同时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小干部们身披绶带,宛如坚守岗位的值勤战士,成为全体队员“文明伴我行”的一道重要防线。 二、改革评价方式,采用激励手段,督促学生不断发展 爱美是孩子的天性,举止文明、行为规范的心灵之美,活泼欢快、充满朝气的健康之美,经典诵读、丰富积累的读书之美,参与体验、精益求精的特长之美等都是学生之美的具体体现。为此我校全面开展了“我是实小美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分类制订《“我是实小美少年”班级和校级评价标准》,内容涵盖文明、清洁、学习、读书、健身、特长、社区实践七个方面。并

国培助我成长

国培助我成长 ——我的成长案例 ××× 几年来,我参加了不少“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学习: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项目培训,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实施项目,也有乡村中小学校本研修专项能力提升项目研修。通过不断学习,我从一个乡村教师,通过全县统一招考,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招入县城龙头小学——×××任教;从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成引领学校教师成长的学校中层干部——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县级教师培训者,去年12月在×××大学参加了县级教师培训者高级研修项目。能取得这些成绩,都是参加“国培”学习的结果,是“国培”帮助我成长。 一、参加“国培”学习,我坚定了教育信念,找到了成长的道路。 每一次“国培”学习,首先学习的都是一些活生生的师德案例,它让我明白教育生活就是一场走向崇高的人生修炼,让我产生强烈的职业自信,让我坚定了职业追求。当听到“国培”专家教师分享他们的成长之路时,我也在心里默默地反思自己,默默地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时间过得更有意义,并下决心改变自己,下决心学习更多专业知识,随后就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慢慢地做出改变。 2017年,我有幸到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参加全省乡村中小学校本研修专项能力提升项目研修线下培训,历时十来天,聆听了很多专家的讲座。特别是湖北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姜瑛俐老师的《教学叙事研究与教育叙事》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生动鲜活的案例加上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成教学叙事,长期坚持写就能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当时我就在心里盘算:我要尝试着这样写教学叙事。回到单位后,参加为期两个月的线上学习,学习视频中有一位老师作了《教师成长与写作》的讲座,更加坚定了我教学叙事的写作信心。我找到了成长之路,即通过读教学杂志了解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通过写作,梳理教学心得,积累教学案例,长时间坚持,就能获得成长。也是从此时开始,我开始了拟写教学叙事之旅。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导读:本文是关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希望能帮助到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课题研究。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

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2、案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的一种研讨活动。案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时,同组三名教师都选同一内容上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及反思,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课上完后,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课三人上”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教育沙龙。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

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小课题研究:观念、探索与发展 作者:车言勇 一、观念:认识比行动更重要(智者不惑)——要为小课题研究寻找充足的理由, 并赋予积极的意义 在教育路上,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认识,而不取决于行动。虽然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坚持关键在行动,能否成功不在想的多少而在做的多少。但我个人认为,认识比行动更重要。因为行动源于认识。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认识正误,决定行动方向的对错。认识高低,决定行动效果的优劣。所以,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 为什么要开展小课题研究,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毕淑敏说,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正如小课题研究一样,如果你对它没有任何兴趣,可以说,小课题研究毫无意义。如果你觉得它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作用,那么可以为之寻找充足的理由,可以赋予它积极而重要的意义。这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前提。 下面,我从公私两个方面,为小课题研究寻找充足的理由,赋予它积极的意义。第一个方面,对公而言,通过教育科研,通过小课题研究,我们能优质高效地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们的立业之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要求我们加强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社会转型,必然要求教育随之转型。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计划经济是人道,是按照统治者的意图来人为调节,它强调的是长官意志和利益平均,实际上形成了若干等级、整体发展滞后和许多人为的不必要的麻烦,在教育教学领域,其思想体现就是以为中心,其行为表现就是强调上级的命令、发展的整体推进、教学意志的落实和共性的发展,实际上造成了没有办学自主权(千校一面,同挤一桥)、同步发展(大家齐步走,强校不强、弱校不倒,有岭而无峰)、被动(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和个性的泯灭(万人同语);而市场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怎么写,以下是XX精心整 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的春风沐浴着正在飞跃的校园,课题研究的雨 露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 “科研兴教”的敦促下,我们课题组老师在中华传统文化教 育研究这片沃土中齐心协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辛勤地耕 耘,也编织着我们的美好理想。回首在课题组这学期的工作,一曲曲奔跑般的旋律不禁从心底溢出…… 一、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优势,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我们的课题组,一个拥有19人的大集体,其中有功力 深厚的教导主任,有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有年轻有为的生力 军。在研究中,我们课题组这个团体,较好地发挥着我们的 人文环境优势,较好地发挥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一学期以 来,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实实在 在地开展有助师生发展、成长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研讨活动,承办省教学研讨活动,并起到率先垂范 的作用。广东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观摩研讨会于 20XX年11月24日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东莞、广州、中山 等地的全省各地代表参加了会议,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和佛 山教研室的姚淑华老师、南海区教研室党朝亮先生和各市、 区的语文教研员亲临现场作指导。来自全省七个地区的七位 老分别作课,我校的杜小敏老师为全省老师代表展示了语文 综合性学习课例“乐读清平乐”,杜老师声情并茂地引领504班的学生遨游在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的古词课堂中,该课课 堂气氛活跃,学生积累丰富,底气丰厚,受到上级领导和全 体老师代表的高度赞扬。11月25日,我校图文并茂的展板,最具特色的学生作品和精彩纷层的经典诵读汇报表演,让来 宾们大饱眼福。交流研讨期间,各地代表纷纷踊跃发言,研 讨气氛浓郁。代表们表示收获甚丰,从我校“师生齐学经典”中,他们找寻到了一条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 教育的道路。我校“学经典,用经典”的浓郁学习氛围深深

相关文档